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語言現象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網絡語言;影響;思考
0 引言
語言是人類用來表達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社會成員之間最重要的聯系紐帶,是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投射出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現在在我國,伴隨著網絡的發展興起了一種有別于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網絡語言。它以簡潔生動的形式從一誕生就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愛,并且有了很快的發展。網絡語言包含很多種類,如漢語拼音或者英語單詞的縮寫,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數字以及形象生動的網絡動畫和圖片。起初,網絡語言主要是提高網民們在網絡聊天中的效率,然而隨著網絡的普及,其漸漸向著特定語言發展了。然而,網絡語言仍然有不同于常規語言的一些特點,如新奇、簡潔、幽默等。對于網絡語言今后的發展,人們有著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網絡語言方便了人們的交流,是社會進步時展的表現。當然也有人認為網絡語言給傳統的語言文化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不利于傳統語言文化的傳承,應當及時予以規范。
1 網絡語言的形式
目前出現的一些使用頻率高而又獨具特點的網絡習慣用語中,有的是漢語中已有的,但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有的則是新出現的,屬于新詞語的范疇;有的則是僅存于網絡領域的特異現象。關于網絡語言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1.1 語音諧音型
此類網絡語言是利用諧音的方法改變原詞語的書寫形式,以風趣、形象為目的。主要分為數字型諧音和文字型諧音兩種類型。
(1)數字型諧音:以數字代詞,常見的如“88”指再見,“5201314”指我愛你一生一世。另外,英語詞語同樣也以數字替代,例如f2f指英文“face to face”,“to”的發音與“two”相同,就是阿拉伯數字2。B4則是 “before”的諧音縮寫, “fore”與 “four”的發音相同,指阿拉伯數字4。
(2)漢字諧音型:“大蝦”是“大俠”的諧音,指計算機高手;“板斧”是“版副”的諧音,“斑竹”則是“版主”的諧音。
1.2 英漢簡縮型
英文縮略:如BF(boyfriend)指男朋友, CU(see you)指再見。漢語縮略:如BT指變態,NC指腦殘。
1.3 符號形象型
這類語言是網民們利用鍵盤上已有的符號創造出來的一系列具有感情意義和形象色彩的符號組合或利用電腦技術創造的表情圖像。例如“:-)”表示微笑;“:-(”表示悲傷難過;“O(∩_∩)O”表示哈哈大笑。
1.4 比喻聯想型
例如“青蛙”指的是不帥氣的男生,而“恐龍”指的是不漂亮的女生;“灌水”指在論壇發帖子;上下兩個帖子之間的關系被稱作“樓上”和“樓下”。
2 網絡語言的特點
2.1 創造性
這一點上文的舉例已經非常鮮明,可見網絡語言中的奇思異想多如牛毛,不勝枚舉。也許網民們覺得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空間,表達思想情感的方式應該與現實生活中有所,于是他們挖空心思創造出令人感到新奇的詞語
2.2 方便性
使用上的方便是網絡語言得以形成并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可以節省輸入的時間,提高交流速度,又可以節省上網的花費。
2.3 形象性
各種象形符號充分體現了網絡語言的形象性,如“O(∩_∩)O”表示哈哈大笑的表情就非常的生動。
2.4 雜糅化
網絡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把不同民族的語言雜糅在一起,在形式和表情達意上呈現了網絡詞匯的創新性、隨意性和簡便性。例如:“3Q”(THANK YOU)謝謝;“米兔”(ME TOO)我也是。
2.5 不規范性
從規范的漢語表達方式看,網絡語言中漢字、數字、英文字母,以及文本符號混雜使用,怪字、錯字層出不窮。
3 網絡語言對傳統語言文化的影響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因此網絡語言也有一定的文化意義。然而,在與傳統語言文化相碰撞的過程中,其給傳統文化帶來的利弊也日益凸顯。
3.1 網絡語言對傳統語言文化的正面影響
語言與文化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發展的,網絡語言的產生正是時展的產物,同時也是文化交流和發展的需要。網絡語言的盛行正是由于其生動的表現形式易于為大眾所接受,促進了人們之間的交流。此外,大多數流行的網絡語言多與當時發生的熱點事件有關,其流行熱度及更新換代的速度也與該事件關注度的高低密切相關。網絡語言無形中充當了傳播評價的中介,促使人們去了解社會中的熱點事件。
另外,創新對一個國家語言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網絡語言各種各樣的形式既滿足了交際的需要,同時也豐富和發展了漢語言文化。
3.2 網絡語言對傳統語言文化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概念轉喻;洪荒之力;認知語言學;網絡語言
我國接入互聯網的時間已經超過二十年,根據全國互聯網絡中心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的網民高達7億人,是世界上擁有網民最多的國家。在網民與他人在網絡媒介上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時,網絡語言應運而生。對于怎樣去定義網絡語言,于根元在自己所著的《網絡語言概說》中這樣定義網絡語言:“起初多指網絡的計算機語言,也指網絡上使用的有自己特點的自然語言。現在一般指后者。”(于根元:2001)也有學者認為,網絡語言是一種新的社會方言。(鄺霞、金子:2000)從廣義上來說,網絡語言指網民在網絡中與他人溝通交流時所使用的語言。本文中所研究的網絡語言“洪荒之力”,也是網絡上使用的具有自身特點的自然語言。
一、網絡流行語“洪荒之力”
網絡語“洪荒之力”的由來:2016年8月的里約奧運會的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中,中國姑娘傅園慧發揮出色,以58秒95的成績排名第三,晉級決賽。賽后,傅接受了記者的參訪。在采訪中,當傅被問及是否有所保留時,傅用“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啦!”此話一出,引發了各方的關注。傅用這句話來表示自己在泳池中已經竭盡全力,毫無保留。又因她夸張逗趣的肢體語言和可愛的表情,在主流媒w播放出這段采訪視頻之后,“洪荒之力”這四字短語爆紅整個互聯網,網民紛紛參與到這個熱點事件的討論中,并且用該詞來表達自己的各種情感,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也評論轉載了關于“洪荒之力”這一網絡用語。一時間,“洪荒之力”四字在網絡上隨處可見。并成為了2016年最流行的網絡用語之一。
這一詞之所以能在網絡上引發流行效應,很大程度上與人們認知的這一事物的方法相關。而轉喻在此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二、概念轉喻
究竟什么是轉喻?“轉喻”源于拉丁文,最初出現在公元前1世紀的匿名拉丁文獻中,轉喻是一種詞格,在描述難以命名的事物時借用與之相近、相鄰的事物來表達,以便人們理解。在傳統的修辭學中,轉喻幾乎被視為一種修辭手法。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展,人們普遍意識到轉喻的認知本質。它不單是一種修辭工具,也是一種認知機制。認知語言學認為轉喻的本質與隱喻一樣是人類基本的認知手段,轉喻是概念、思維層面上的問題,對人類推理起著重要的作用。(Lakoff & Johnson,1980)趙艷芳(趙艷芳,2001)認為轉喻是相接近或相關聯的不同認知域中,一個突顯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如部分與整體,容器與其功能或內容之間的替代關系。轉喻一般發生在一個相關的認知域內,是通過某一事物內部比較突出和較清晰的一部分來指稱和理解該事物的全部或該事物內部另外的較模糊的部分。Barcelona則認為,轉喻是從一個概念域,即源域,向另一個概念域,即目標域的映射。源域和目標域屬于同一功能域,它們之間的語用功能聯系使目標域在心理上被激活。王寅在自己所著的《認知語言學探索》中這樣定義轉喻:“轉喻主要是基于對各種"事件域”體驗和認知之上形成的:人們在對事件域中個行為要素和/或事體要素的認識基礎上,形成了知識塊貯存于大腦之中,知識塊中的各要素相互關聯,交錯牽涉,常常是牽一發而動其他部位或全身,在思維中不可避免地要產生轉喻現象。”(王寅,2005)筆者認為,轉喻是在同一個認知域內,用凸出的、明顯的、帶有標志性的部分去替代整體或者整體的其他部分,它反映了事物本身與修飾詞之間的關系,而這種關系是鄰近的。在層出不窮的網絡語言中,轉喻作為一種重要的認知手段,為網絡語言的產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三、“洪荒之力”的轉喻分析
在網絡流行語“洪荒之力”中,就是以轉喻構建的。“洪荒之力”中的“洪荒”,原指地球形成以后早期狀態,因為地殼運動而產生地震,除此之外,造山運動也引發了多次大洪水。可見,源域――“洪荒之力”指的是強大的自然威力,即大自然的內力。而傅園慧所用的“洪荒之力”中的目標域“力”指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洪荒之力”的原有含義“強大之力”都屬于“力量”這一單一的認知域,并不涉及跨域,即網絡流行語――“洪荒之力”所隱藏的轉喻映射發生在單一的認知域矩陣中。二者屬于“力”這一整體,當人們聽到“力”這個詞時,(即都是指力量、能力)便激活了人們頭腦中目標域的概念。在網絡上,如果有人用“洪荒之力”來形容某人或某事時,那么就是“不遺余力”,“用盡全力”的意思。
網民對于“洪荒之力”的理解與熱衷,主要是由對“奧運”這一特定的事件域中的各種行為要素或者對此事物的認知基礎上所形成的。眾所周知,奧運比賽受到各國的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代表著世界體育競技的最高水準。參加奧運會比賽的選手都是各國精挑細選的精英,能參賽的運動員都代表著各國的最高水準,這不僅是個人的競爭,也是國與國之前的競爭。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在奧運比賽的賽場上比賽是非常激烈的,運動員必須拼勁全力,才能獲得好的成績。比賽結束后,傅園慧賽后接受參訪時的大口喘氣,就可以看出運動員體力的大量消耗,在比賽中耗費了很大的精力。而她對自己所進入決賽表示出的驚訝之情,也讓觀眾了解到比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傅所說的“洪荒之力”包含了很多行為要素,通過各個部分的各種行為要素連接在一起,相互聯系,引發了網民新的認知,至此,網民頭腦中的目標域被激活。轉喻這一現象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在“洪荒之力”這個事件域中,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人們對奧運會、運動員接受采訪時的神態表情和肢體語言等這些特定的事件所形成的認知。而“洪荒之力”這一詞,也讓緊張激烈的奧運賽場上增添了一份輕松,讓觀眾與運動更關注于體育競技所帶來的樂趣。
四、結語
從以上所分析的例子來看,我們可以看到,轉喻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的、基本的認知手段。它是概念、思維層面上的問題,對人類的推理起著重要的作用。很多網絡流行詞語句子,都是人們在腦海中思考推理得到的結果。在網絡語言中新詞新句的產生中,體現了人們轉喻的思維方式。人們用整體代替部分或是用部分代替整體來表現這一思維方式。網絡語言的構成,也深受轉喻的影響。人們用更加直觀、更具體的詞語去表達那些抽象、晦澀的事物。這也對網絡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人們可以使用簡單明了、省時省力的網絡語言去溝通交流,這符合時代的當代網絡語言發展的大方向。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網絡語言的產生依舊會遵循著事物的發展規律;而轉喻,也依然會在網絡流行語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法,也是一種強有力的認知工具。
參考文獻:
[1] Lakoff, George, and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鄺霞,金子.網絡語言――一種新的社會方言[J]. 語文建設, 2008 (8):21.
[3]王寅. 認知語言學探索[M].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159.
【關鍵詞】變異形式 失范 規范使用 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的產生
網絡是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出現的“第四媒體”。在當前網絡媒體化、媒體網絡化和媒體大眾化的趨勢影響下,作為人們在網上進行溝通的交際符號,網絡語言已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作為一種有別于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網絡語言是在網絡這種特殊環境中(例如BBS、OICQ、E-mail)傳遞和交流信息的載體,它由活躍在網絡虛擬空間、具有自主、開放、包容、多樣和創新特點的網民群落逐漸創造而形成。
目前,網絡語言的使用極為普遍,尤其在青少年群體中。有些人甚至還把是否會使用網絡語言看成時尚和新潮的標志,認為在當下,如果連幾句網絡語言也不會說,就是“out”了,可見網絡語言的影響之深。
網絡語言的出現有一定的必然性。網民們在網絡聊天時,為了提高文字輸入速度、節約上網時間和上網費用,就極盡縮略之能事,創造出了形形的數字化、字母化、符號化的語言形式。以高效和節約為目的,網民們甚至沒有耐性保證打字的準確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詞代替,以至于制造了大量只有“圈內”人士才能理解使用的新詞匯。另外,由于網民群落大多數是年輕人,他們或者蔑視傳統崇尚創新或者標榜個性張揚自我,在網上溝通時會完全不受傳統語法、語義的規范、標準的約束,而使漢語呈現出了“草率化、粗鄙化、游戲化”的傾向。網絡語言自產生以來,其利弊得失就一直是輿論關注的一個焦點。支持者有之,批評、質疑者亦有之。本文將立足于語言文字的規范化來談談網絡語言之變、之弊。
網絡語言之“變”
規范地使用語言文字本是我們每一個使用者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但在網絡化背景下,網民們在網絡平臺上交流和溝通所使用的網絡語言卻把這一原則拋之腦后。為了交流的快捷抑或標新立異,網絡語言讓語言文字呈現出了一種另類的狀態。本節將從規范化的視角直面網絡語言的各種失范形式。網絡語言表情達意的手段多樣,其變異形式形形,與規范漢語相比,其變化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用數字替代語言文字來表義。在網絡交際中網民們慣于利用數字的諧音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例如,55(“嗚嗚”的諧音,表示哭的聲音),88(英語單詞Bye-bye的諧音),7456(“氣死我了”的諧音),584(“我發誓”的諧音)等。
二是自創字母極簡縮略形式來表義。類似于數字的運用,字母(包括拼音字母和英文字母)在網絡語言中也大行其道,網民自創的各種字母極簡縮略形式層出不窮。例如,BT(“變態”拼音的首字母),PMP(“拍馬屁”拼音的首字母),PLMM(“漂亮妹妹”拼音的首字母),BF(boy friend的首字母,即男朋友),IC(源自I see,即我明白了),IDK(源自I don’t know,表示我不知道)等。
三是用符號替代語言文字來表義。多以符號的疊加表示某種特定的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如“- -”表示一個“無語”的表情,“T T”表示“流淚”的表情。用符號來替代漢字的多與諧音有關,如“=”表示“等”,“**”表示不雅語言,“o”表示“哦”等。
四是用近音或合音形式來替代規范形式。由于受方言或連讀的影響,出現了諸如用“粉”替代“很”,用“稀飯”替代“喜歡”(很多方言中H、F不分);用“醬紫”替代“這樣子”(“醬紫”是由“這樣子”速讀連音而成的),用“表”替代“不要”(“表”念的比較快的時候,聽起來就像“不要”)等形式。
五是濫用同音隨意替代。如把“帖”寫成“鐵”,把“密碼”寫成“密馬”,把“打雪仗”寫成“打雪丈”,把“依依不舍”寫成“衣衣不舍”,更有甚者,把“發憤圖強”寫成“發糞涂墻”等。
六是改造或附加傳統舊詞的意義。如用“打鐵”表示貼帖子或在BBS上發表文章;用“造磚”指認真精心地寫;用“灌水”表示篇幅過長但言之無物地隨意寫;用“隔壁”表示相鄰的論壇;用“大俠”表示網絡高手;用“恐龍”指稱丑女;用“青蛙”指稱丑男。
七是濫用構詞縮略法。如用“神童”表示“神經病兒童”;用“蛋白質”表示“笨蛋++神經質”;用“白骨精”表示“白領+骨干+精英”。
八是句序零亂。漢語句子的一般次序是主+謂+賓,在主語和賓語前面可加上定語,在謂語前可加上狀語,后面可加上補語等。而網絡語言的語序卻常不受限,省略、倒裝或其他奇特句式時有出現,如:“— 不要忘了伊妹兒我!”“……先(走先、起先)”、“……都(你們去吃飯都?)”、“……的說(今天晚上誰去看電影的說?)”。
九是火星文抬頭。火星文作為一種極端的網絡語言形式,它通常由符號、字母、數字、繁體字、冷僻字或漢字拆分后的部分或插入英文、日文、韓文等非正規化文字符號甚至圖畫組合而成。作為“反漢語傳統”的一種語言表達形式,火星文慣于采用混搭的方式布局謀篇,如1切斗4幻j,b倒挖d!(數字、漢字、拼音和符號的混搭)— 一切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網絡語言之“弊”
通過對以上各種變異形式的分析,筆者認為,我們不能因為網絡語言在網絡平臺上交流的快捷和些許的趣味性而忽視了它們的弊端甚或是流害。以下我們逐一進行分析:
網絡語言中所流行的字母化現象打亂了各種文字之間的界限,模糊了漢字的本質屬性。世界上的文字主要可分為表音文字和語素文字兩大類。表音文字的基本單位是字母,每個字母都有確定的音值但沒有意義。語素文字的基本單位是字,如漢字。語素是最小的語音語義結合體,漢字的形體和它所表示的語素的音和義緊密結合在一起,由此構成形音義的統一體。可見,文字之間的界限主要就在于其基本單位是否表義這一點上。可網絡語言中的字母都一個個披上了表義的外衣,拿上文提到的實例來說,在“BT”組合中,“B”指示“變”,“T”指示“態”,在“BF”組合中,“B”指示“男”,“F”指示“朋友”,這顯然不符合字母只能作為表音符號的特點,而且同樣的一個字母,一會兒用作漢語拼音的首字母(如BT中的B),一會兒用作英文字母的首字母(如BF中的B),使用極為混亂,讓人無所適從。
數字本是一種計量單位,與漢字的表義功能相去甚遠,但一些網民卻故意將數字通過諧音和漢字捆綁起來,如用“0”表示“你或您”,用“1”表示“要”。通過對大量實例的分析我們發現,用數字表義問題很多,一方面,數字在與漢字相比附的時候大量引入方言的發音。諸如將“0”比附“你或您”就是方言中“n、l”不分的產物;“4”能夠兼表“是、死、世、誓”也是“s、sh”不分使然。“n、l”不分、“h、f”不分、平舌卷舌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這些都是方言中發音的弊病,是學習普通話必須克服的問題。網絡語言中的這種以數字諧音表義的做法顯然是明知故犯,如果任其發展,恐怕是不但方言區的人會消極對待推普工作,就連那些說得一口標準普通話的人也不知何為標準了。顯然,這與我們當前推廣普通話的工作是背道而馳的。另一方面,與用字母表義類似,用數字表義也會出現大量一對多的情況,如在“886(拜拜了)”中“8”代表“拜”,在“5871(我不介意)”中“8”代表“不”,在“584(我發誓)”中表示“8”代表“發”,數字“8”似乎成為“b”、“f”充當聲母的漢字代言人。這種隨意性很大、沒有嚴格標準的現象是對符號表義確定性的破壞。
以簡單符號表示某種特定表情或文字也是網絡語言的一種時尚。本身無任何意義的符號疊加在一起成為情感符號也不能不說有一定新意,如“O.O”表示“驚訝”的表情,“^-^”表示咪著眼睛笑。問題在于大部分符號組合的形態卻讓人摸不著北,如用“: - ”表示平淡無味的笑,“|-P”表示捧腹大笑,“: ) - -”表示大笑,“: - (*)”表示惡心,想吐。這樣的讓人匪夷所思的表義方式,除了增加人們記憶的負擔外,實在沒有多大的意義可言。
另外,網絡語言中存在的一些粗話、臟話多與字母、數字和符號有關,例如:SJB(神經病)、469(死老狗)、@%&$$%&(罵人的話)。作為藏污納垢的軀殼,我們實在應該控制甚至杜絕這類語言形式的使用。
利用語音上相同或相近的字詞來替代規范字詞,如用“密馬”替代“密碼”,這也是不符合漢字本質屬性的一種現象。前文已經說過,漢字是形音義的統一體。作為表義系統的文字,它的形體大多包含了某種特定的含義,甚至可以說“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內涵深邃的圖畫”,所謂以形表義,造詞的理據性說的就是它。而網絡語言中利用語音上的關聯隨意更換字形,將漢字當作純粹的表音符號,這顯然是對漢字本質的褻瀆,傷害了漢字作為一種表義文字的尊嚴。這一情況如不加以控制,長此以往勢必會削弱人們對漢字字形的把握,提筆忘字、頻寫錯別字等書寫問題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根據教育部一項對平常手寫時“提筆忘字”情況進行的網上調查,投票結果顯示:“經常,好多字都不知道怎么寫”的人數占45.2%;“還好,稍微想一下就能記起來”的占41.2%;“基本上沒有”的僅占13.6%。被調查者大多是年輕人,足(下轉219頁)( 上接151頁)可看出現在年輕人對漢字的生疏程度。得到這樣的調查結果,網絡語言的濫用難咎其責。
有些人說,不少網絡新詞匯是由輸入法的不夠完善導致的,如在使用拼音輸入法時,明明想輸入“大俠”,輸入法呈現的首選項卻是“大蝦”;想輸入“同學”,卻出來的是“童鞋”……將錯就錯吧,就這么流傳開了。盡管如此,隨著輸入法的不斷完善,這樣的問題會逐步得以解決的,如果我們仍舊抱守那些新造詞不放,就是以訛傳訛了。試想,用“點心局”代替“電信局”,把“你猜”寫成“你才”,是不是會混淆視聽,造成人們交際的障礙呢?
從構詞方式上來分,漢語的詞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單純詞和合成詞。單純詞是只有一 個語素構成的詞,其中以單音節為主,也有雙音節的和多音節的,例如:馬、崎嶇、橄欖、蝴蝶、咖啡等等。蛋白質作為一個生物學名詞,屬于現代漢語中典型的單純詞。合成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語素構成的詞,它包括并列式、偏正式等八種形式。雙音節或多音節單純詞和合成詞的區別在于:單純詞的每個音節不能單獨表示意義,只有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才能表示意義。而合成詞則不同,它的每個語素都能表示意義。就并列式合成詞來說,其整體意義大致相當于各語素意義的合成。在網絡語言中,一些新新人類把“蛋白質”曲解成“笨蛋、、神經質”,其錯在三:其一,把作為單純詞的“蛋白質”當成合成詞來使用,這顯然有悖于漢語的構詞法;其二,即使姑且允許其轉用成合成詞,根據并列式合成詞整體義的構成特點,“蛋白質”也應是“蛋”“白”“質”等幾個語素義的合成義,而絕不會是“笨蛋、、神經質”的合體。可見,蛋白質的如此新義完全是某些人牽強附會濫造出來的,而這種生造詞義的方法,不僅傷害了漢語的詞義,還破壞了漢語原本應有的語境。其三,它和前文提到的詞義改造的實例“恐龍(指稱丑女)”“青蛙(指稱丑男)”一類,都是對別人的諷刺和挖苦。有些人還為其護短說這樣的指稱方式用風趣幽默的語言避免了用詞的露骨,它比起直白的攻擊要委婉很多。而實際上,這種隱語式的稱謂和謾罵方式其傷人的程度可以說比直白的攻擊有過之而無不及。直白地挖苦攻擊人會遭人譴責而不得不收斂,而這種隱語式的“新發明”卻披著玩笑的外衣而能大行其道。如果按照“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邏輯來推斷,一旦這樣的極盡挖苦和諷刺之能事的詞語傳播,網絡上的口水仗勢必愈演愈烈,唾沫星子橫飛,泱泱文明古國,哪有文明可言。根據語言類型學分類,漢語屬于孤立語。由于漢語缺乏典型的形態標志,它不能通過詞形變化(即詞的內部形態變化,又稱作屈折變化)來表達語法的作用,而是必須通過獨立的虛詞和固定的詞序來表達語法意義。因此,現代漢語的語序是相對固定的。但網民們在使用語言時卻隨意拿捏句子成分,制造了一些不規范的倒裝、省略和歐化句式,這顯然是無視漢語本質屬性的做法,長此以往,貽害無窮。
火星文是網絡語言中對規范漢字的使用危害最為嚴重的一種文字形式。它以制造交際障礙,標榜言語社團的小團體性為目的,肆意以各種奇奇怪怪的符號、怪字、外文字、繁體漢字、異體字等來向規范漢字發起挑戰。我們都知道,漢字不僅是書寫漢語的符號,同時也是漢文化的承載者,它一直是炎黃文明忠實的記錄者和中國文化堅實的載體。而在火星文的世界里,漢字書寫從形式到內容都被空前顛覆了,在這里,漢字變成了可隨意肢解或嫁接的音節符號,成了被惡搞的對象,造字理據、文化內涵、遣詞造句、推敲琢磨、邏輯推理統統被拋置腦后,所有的一切都墮入一種去價值的文化心態里。如果讓這樣的一種語言形式流傳開來,漢字就將不再稱其為漢字,而一旦中華文化的載體一消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華文化也就岌岌可危了。
結語
語言是思想的家園,是民族精神的居所。一個民族要安身立命,母語是根本。面對當下語言文字應用中各種失范的語言形式,我們除了要看清其本質、預知其危害外,相關部門也應積極地采取強有力的措施,筆者認為可以從內外兩個方面入手開展網絡語言的規范工作:
一方面,要切實地加強正面引導,夯實全民語言文字應用的基礎。各級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要做出表率,嚴格運用并積極推廣規范的語言文字,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語言環境。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更是要重視規范語言的教學,嚴格把好學生們的語言文字關。一旦養成了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習慣,相信在嚴謹、精煉、凝重和高雅的語言中長大的孩子,更可能自覺地放棄那些失范的語言形式。
關鍵詞:互聯網+;鄉村語文教師;網絡教研
隨著互聯網應用普及,互聯網技術已進入到深度融合教育教學的階段,教研特別是鄉村教研卻還存在一些傳統的或者信息化下的新問題。
1鄉村語文教師教研現狀與原因
1.1鄉村語文教師教研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
首先鄉村語文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繁重,很多一周課時二十多節課,有的還要擔任班主任,繁重的工作使教師只夠想如何完成工作任務。其次是社會和家長眼光評價單一,受考試指揮棒影響,社會和家長評價的優先標準就是語文分數,面對高分的迫切期盼,教師疲于應對如何提高分數。最后很多教師認為,教研就是教研課,教研課就是表演課,不是常態課,對教研課過程中各種思想碰撞于教的啟示認識不夠。
1.2鄉村語文教師教研氛圍不濃,能力有欠缺
一是學校現實情況客觀決定,鄉村學校教師多以散居,上課來校,放學回家,不是走在上課的路上,就是走在往返學校和家的路上,且讓學生考高分與優質校是學校重要目標,教師教研時間有欠缺。網絡教研需要花更多精力和時間,學校等不起,教師耗不起。二是鄉村語文教師年紀大的有時間寧愿參加打牌等活動,不想教研,年輕的忙于熟悉教學,課外寧愿探討生活,不愿教研。三是鄉村語文教師教研引領不夠,鄉村學校信息相對閉塞,教研活動平臺少、機會少,一般靠校本教研、校外教研、教研培訓等引領。而校本教研大多被日常教學活動等事務性活動所擠占、校外教研面臨一個語文教研員對若干所學校,若干位語文教師的力有未逮窘境,而目前專門的鄉村語文教研能力提升培訓少之又少。
1.3鄉村語文教師教研形式單一,創新意識弱
鄉村語文教師教研一般來以公開教研課為主,方式均為采取聽課-評課的方式,很少有創新的形式。網絡教研意味著老師要掌握更多新興網絡技術,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教研,需要研究學生學習新特點、新習慣、新方法等,需要教師有更多創新思維和創新行為,更多的負擔更加削弱鄉村教師創新意識。
2鄉村語文教師網絡教研可能性
2.1網絡硬件設備條件
近些年,各種信息技術設備已大大普及,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全國中小學學校(教學點除外),96.7%學校接入互聯網絡,有多媒體教學普通教室333萬間,92.3%學校有多媒體教學設備,71.2%學校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教師和學生配備終端分別為946萬臺和1372萬臺,47.7%學生和63.7%教師開通網絡學習空間。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已經100%普及,移動網絡已經普遍應用。
2.2網絡應用資源支持
軟件資源。互聯網上面可開展網絡教研的軟件有很多,特別是一些社交軟件,如國內應用廣泛的社交軟件qq、微信等,皆可實現網絡教研。平臺資源。目前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超過1252萬個教師空間、605萬個學生空間、556萬個家長空間、40萬個學校空間,同時還有若干個省級、市級、縣級平臺,另外,還有各種企業投資建立的各類網校等平臺資源,都可實現網絡教研。數據資源。網絡上海量數據資源皆可以成為鄉村語文教師網絡教研活動的教育教學資源,比如百度文庫、知網、網易公開課上的視頻資源、國家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上的教案、課件、教學心得體會、教學視頻等都是可以利用的網絡教研資源。
2.3教師信息技術水平
教師網絡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并取得相應的成效,除了網絡軟硬件及數據資源的支持外,還需要教師擁有相應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目前活躍鄉村語文一線教師基本上是60后,在網絡應用開始爆炸式增長的世紀之初,他們均是中青年教師,容易接受網絡技術,并且在國家先后組織若干輪次的國家、省、市,甚至縣級信息技術培訓后,他們均能夠使用當前網絡應用設備開展網絡教研。
3鄉村語文教師開展網絡教研的對策
3.1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要做好教師開展網絡教研活動的頂層設計
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要在學校升學壓力與教學研究創新之間做好平衡,要做好制度與機制的頂層設計,創造條件讓老師主動積極投入網絡教研活動中,建立網絡教研活動的常態化管理和評價機制作為引導,使教師逐步把學校要我網絡教研變成我要網絡教研、把教師開展網絡教研活動變成自己的主動行為。
3.2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要進一步夯實并提質網絡教研的硬件基礎
網絡教研依賴于網絡數據傳送,網絡硬件是否優良,直接決定網絡教研活動效果,很難想象一個網絡教研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出現視頻卡頓、語音斷續、頁面等待的情況能夠有好的教研效果。
3.3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創造條件豐富網絡教研活動的數據資源
盡管目前互聯網上教育教學的資源是海量的,但就如沒有完全相同兩所學校、兩個教師、兩節課一樣,這些資源不一定適合學校情況,多數只能作為參考或啟發的資料。更多還需要擁有自己的校本網絡教研數據資源,因此學校應該有計劃的組織教師開發、積累屬于學校自己特色的網絡教研數據資源。
3.4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進一步提升教師網絡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鄉村語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基本處在能用層級,遠未達運用自如的層次,且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終端的普及,各種應用軟件、平臺層出不窮,教師要學的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涌現,這就需要學校能夠合理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信息技術培訓,發動教師主動開展信息技術能力自我修煉。
關鍵詞:無線視頻傳感器網絡;編碼;傳輸;誤碼率
中圖分類號:TP21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8-0000-01
Coding Image Transport Method Study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an Yan
(Suzhou Polytechn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Suzhou 215008,China)
Abstract:In response to the features of the limited energy and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 wireless visual sensor networks,this paper adopts a method of independent subtrees based on Set Partitioning in Hierarchical Trees to image,using a sectional transfer mode.The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a good effect on error resilience,and on the premise of the quality of image,which saves the energy cost of node possibly.
Keywords:Wireless video sensor networks;Coding;Transmission;Error rate
一、引言
無線視頻傳感器網絡是由一組具有計算、存儲和通信能力的視頻傳感器節點組成的分布式感知網絡。能量受限是其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瓶頸之一,為節省有限的能量必須對圖像進行壓縮編碼。另一方面,節點間通過無線信道連接,此類信道中普遍存在著誤碼現象。基于無線視頻傳感器網絡的信道特征,本文采用子樹獨立編碼的無鏈表集合劃分算法對圖像進行編碼,極大提高壓縮算法的抗誤碼性能,并采用碼流分段傳輸的模式,該模式可在達到指定圖像質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節點的能耗,延長整個網絡的壽命。
二、子樹獨立編碼
為了減少誤碼傳播,可采用子樹獨立編碼[1]的無鏈表集合劃分算法((no list set partitioning in hierarchical trees,NLS)對各子樹進行單獨編解碼,當一棵樹中產生了誤碼,只有所在樹的后續比特會發生錯誤,并不影響其它樹,因此把錯誤傳播限制在一個圖像塊中,每一個塊中的父子關系仍然是完整的,因而保持了編碼算法的高效性。
為了減少用于標志位的比特開銷,可將最低頻子帶中的子樹分塊打包,使一定數目的相鄰子樹合并成一棵子樹;另一方面,為了使監控端獲得更多的信息,應盡量把錯誤控制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因此改進的算法不采用子樹分塊編碼的方式,只對各子樹進行單獨編碼。由于子樹間是完全獨立的,索引值唯一決定了節點所屬的子樹,當線性掃描各節點索引值i時,首先求出節點所屬子樹n,再將排序過程中產生的當前碼流將輸入相應的子樹中。每一棵樹的碼流前后添加包起始標志OxFF4F和結束標志OxFFD9[2],表示該子樹編碼完成。
本文算法中的掃描方式仍采用線性索引技術,即用一個數 來代替小波系數的坐標 ,若為 小波系數行、列的比特數,則 、 可用二進制表示: , 。線性索引 由 和 的交差表示得到: 。
三、傳輸模式
傳統編碼圖像的通信采用完整傳輸的模式,即以一定的碼率進行編碼,并向終端傳輸完整的壓縮碼流。若在無線傳感器網絡中采用這種傳輸模式,在大碼率條件下雖然能確保圖像質量滿足監控中心的要求,但系統功耗較大;若以較低的碼率進行編碼和傳輸,系統功耗較低,但不能保證圖像質量符合要求。由于本文采用的是嵌入式編碼技術,即編碼器依照系數的重要性依次編碼,解碼時即使碼流中斷,也可在解碼端得到一幅完整的圖像,因此監控中心可以在獲得碼流的任一點停止解碼,非常適用于無線傳感器網絡中圖像的漸進傳輸。
有文獻表明,傳感器節點傳輸1bit至100m所消耗的能量可執行約3000條指令[3],因此為了節省通信能耗,可采用分段傳輸模式,用較大碼率對圖像進行編碼(如1bpp),并將編碼后的碼流分段。節點首先傳送一個較低碼率的碼流,若解碼圖像質量已達到目標信噪比則結束解碼,否則監控中心將一個繼續傳輸的指令傳送至節點,節點收到該指令后輸出下一段碼流,直至解碼端所收到的全部碼流的解碼效果滿足信噪比要求。采用該模式可以不斷補充圖像的細節信息以滿足不同應用的需要。
四、實驗結果與分析
本文在Matlab7.0開發環境下,分兩種情況來測試算法的性能。當信道中存在誤碼時,分別對測試圖像lena、barb采用0.5bpp進行編碼,并在碼流中加入高斯噪聲。對每一種誤碼率下的PSNR值進行100次試驗后取均值。數據表明,當誤碼率BER為10-4時,NLS算法的PSNR值下降了約20%,而本文算法的性能與無誤碼時相差不大;當誤碼率增大至10-3時,由于誤碼數量急劇增加,NLS算法的PSNR值下降至15dB,解碼圖像基本無法識別,而本文算法的PSNR值只下降了20%左右,可見本文算法能顯著降低誤碼對整幅圖像質量的影響,因此具有較好的容錯性。
采用兩種模式進行傳輸的圖像質量PSNR如圖1所示,其中分段傳輸模式分別以0.1bpp、0.2bpp為間隔對碼流進行分段。當以0.1bpp分段間隔較小,需要添加較多對圖像質量無用的包信息。
五、結束語
仿真結果表明采用編碼算法及分段傳輸的通信模式,能有效減少差錯的傳播,具有較好的容錯性,尤其適用于無線視頻傳感器網絡,并能在滿足圖像質量的前提下有效減少系統功耗,在低碼率的圖像傳輸中其節能效果更為顯著。
參考文獻:
[1]Wang Zulin.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Wavelet Analysis in Sar Image Processing.Beiji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99,ll2-122
摘 要:社交網絡時代得益于社交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多種網絡平臺也被多樣化的運用在各行各業中,在移動互聯中,眼球經濟的發展愈演愈烈不斷創新和變革著社交網絡的發展。本文通過微信平臺的微笑傳遞現象,運用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原理,從眼球經濟,社交紅利模式以及新媒體中信息的承載和社交網絡關系鏈四個方面,論述了社交網絡發展的原因和動態機制,并分析總結社交網絡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社交網絡;眼球經濟;社交紅利;新媒體信息承載
引言
如今的社交網絡已經把現實生活搬到了線上并集聚起來,正如在微信平臺上發展火速的“微笑傳遞”微信已經成為我們很多人建立關系,獲取信息或者成為很多企業傳播品牌,產品的平臺。“微笑傳遞”現象反映出很多管理學及經濟學的原理,如我們熟知的美國曼狄諾定律,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及圈子效應等。現如今移動互聯的發展,我們可選擇的信息越來越多,信息的傳播,對用戶產生了關鍵的引導性作用,正如我們所說誰能吸引用戶的眼睛,吸引用戶的關注,誰就能贏得市場。在這種眼球經濟的狀況下,社交網絡中紅利模式已經開啟,這種社交紅利是以海量的流量和用戶發展速度,更加低廉的獲取成本,更優先的奪取用戶的眼球等等在一張龐大的社交網絡中贏得。
一、“微笑傳遞”的管理經濟學理論基礎
“微笑傳遞”在微信平臺上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傳遍全國各地,并且引起了很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其主要原因是社交網絡新的模式區別于傳統的模式,美國作家F?H?曼狄諾認為微笑可以換取黃金,提出了著名的曼狄諾定律,主張人們應該微笑,微笑擁有巨大的魔力,更重要的是要真心的微笑。一些公司希望管理者們能夠“微笑管理”,他們相信管理層的微笑,能夠為公司帶來巨大的利益。
二、社交網絡發展的原因分析
(一)眼球經濟模式使社交網絡發展的更加快速
眼球經濟,是實現注意力這種有限的主觀資源與信息這種相對無限的客觀資源的最佳配置的過程。在網絡時代,注意力之所以重要,是由于注意力可以優化社會資源配置,也可以使網絡商獲得巨大利益,注意力已成為一種可以交易的商品。在網絡時代沒有注意力就沒有利潤,而沒有利潤的企業最終要失敗。“眼球經濟”的涵義如果能擴展的話,就不再只是互聯網因網民瀏覽網頁而產生效益的過程,還可以表現在人們對一個企業的關注上。
(二)社交紅利模式
紅利在過去的概念中,多是指資本市場投資或者生產中獲得的額外收益。在社交網絡中,這些額外收益變得更加醒目和誘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協助一款創業應用快速火爆,獲得百萬計的新增用戶或者全民皆知的名氣,我們現在看任何一款應用,利用好的社交網絡進行自我傳播,自我擴散都已經是基礎能力。
透過微笑傳遞這樣一個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媒介所擁有的權利似乎在以更快的速度流向普通用戶,同樣也引起了商業模式的變革,人們更容易接受這樣一種營銷,似乎更容易影響他人和被人影響了。我們僅僅在平臺上的每一個細微的分享和評論背后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很多的創業型平臺與大型平臺合作,不再是過去資源互換等傳統的模式,通過觀察并充分利用、優化每條細微的信息,以及每個細微的分享、評論,不僅發現他們在構建一個龐大的洪流,而且把社交紅利也帶到了他們的面前,并清楚的看到社交網絡自身的未來發展與運營規律,讓他們的能力為自己所用。
(三)新媒體的信息承載
從最早的新媒體出現,微博似乎改變了一切,到現在我們對微信關注,社交網絡正一點一滴影響著我們生活、工作、乃至創業過程。其實信息本身是簡單的,單薄到一條消息承載一個企業的一個訴求,不管是獲得流量還是轉化購買。隨著互動的繼續,這單條信息的承載力又會悄然增加,完成初期不能完成的職能.另外信息也在不斷自我進化,通過讓自己變得不斷豐富,讓用戶和消費者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加簡單,這些變化,反過來也影響著正在利用社交網絡的那些應用。
當大家在微信上賬號初步建立用戶完成添加好友的動作時,尤其是關注了企業訂閱號之后,那么這種信任并沒有隨之建立,存著試試看的態度,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信息的大量沖擊著我們的視野,當我們收到第一條微笑傳遞的微信時,可能會存在不安全感,但還沒過幾分鐘你的朋友圈紛紛給你發送請求,那么人的存在需求感知會強烈要求加入到這一行列,但是當你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時,如果別人再給你發鏈接,我們通常會感受到不耐煩,這便是我們經濟學中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新媒體中信息承載會受到用戶感知的限制,那么企業就需要通過其他方式其他渠道讓用戶重新感受這一信息。
(四)社交網絡的關系鏈發展
社交網絡的崛起開始為互聯網增添了以人為本的色彩,網上的信息、交易、娛樂增添了某種基于人群、信任和關系鏈傳播的色彩。正是這么一個微小的變化,幾乎改變了線上線下的人們的而生活方式,并創造出一系列創新的創業機會。
對于社交網絡來說,有兩個渴求:一是能讓用戶找到更多的好友,好友數量越多,能夠帶來的價值與效果也越多,也就越容易留住用戶;另一個是降低用戶尋找、添加好友的難度,微信朋友圈之所以能用最快速度吸引大量用戶的目光最重要的就是用戶無須再尋找添加其他好友,直接繼承了微信好友本身。這條關系鏈對于企業是一樣的,簡單的收聽、關注背后是一個企業與創業團隊奠定其在社交網絡中地位的起點。信息本身具有生命力和流動性所以社交網絡中的關系鏈的發展也是社交網絡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三、社交網絡的發展趨勢
未來的社交網絡將如何演進和發展、如何繼續改變我們的生活,歸于社交網絡的四個點――眼球、信息、關系鏈和互動出發。對于在社交網絡中,眼球經濟做出貢獻的廣告、電子商務、網絡游戲等這些盈利的商家,都一直在不斷變革,對社交網絡進行更深的試探和滲透,他們的力量同樣是強大的,這種變革會在以后繼續出現。社交網絡的發展趨勢從三個方面闡述:
(1)社交網絡時代如微信這樣的推送型平臺會進行更加貼合用戶需求的修改,不再推送低價值、無意義的東西,要篩選出最合適和精彩的信息進行編輯然后推送,完全由用戶選擇,那么這種信息相對于其他的社交平臺有自己獨立存在的價值。對信息推送進行更加個性化的設置,比如微信未來推出設置關鍵詞的推出等,可能都是這個大融合趨勢下的中間形態之一。
(2)有價值的信息和推薦機制。在社交網絡中用戶本身并不清楚哪些會是對自己有價值、值得信賴的,在一定程度上,個人品牌的迅速興起可能會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但在工具的使用上還有更大的改進空間,如今建立這個節點的成本依舊很高,那么這就需要非常便利而又強大的分析管理工具來更好的解決問題,社交網絡的發展一定是沿著簡潔便利的方向前進。
(3)社交網絡是基于一個信任機制的網絡,人們關注的任何平臺賬號都代表了對其提供的內容和服務的信任期待,但人們還是會犯錯誤和被誤導,當這些低質無效,騷擾的信息涌來時,人們就會失去信任,甚至可能突然離開這個網絡,社交網絡需要建立一個強大的信任平臺,堅決打擊抵制低級無意義的信息產品。
四、結束語
社交網絡是一個點到面的發展,它所帶動的不僅僅商業模式的變革,更是移動互聯網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社交紅利模式的開啟促進了社交網絡的正常健康發展,各種新媒體的信息承載量也為社交網絡提供新的選擇平臺。透過“微笑傳遞”這一社交網絡中的現象告訴我們社交網絡的發展將會沿著更加科學更加快速的腳步前進。社交網絡是一個很好的產生大數據,進行信息化分析處理的平臺,對用戶進行細分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更加完善引導各媒介的發展過程,反過來也會促進社交網絡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服裝學院)
參考文獻:
[1] 周三多.管理學[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6-1
[2] 王克敏.管理理論與思想的世紀回眸[J].吉林大學出版社,2012-7
關鍵詞:體育專業學生;網絡資源;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9-0272-01
1 前言
本文中,筆者對新鄉市高校體院專業學生進行利用網絡資源的調查研究,探討現狀,旨在為提高體育專業學生對網絡資源的利用率、更好的發展體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水平,拓展其專業理論知識提供意見。
2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2.1 調查對象
本課題所選擇的調查對象是以河南師范大學,河南科技學院、新鄉學院、新鄉醫學院及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五所大學的體育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共1000名學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期刊網,河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的大量學術期刊和書籍等有關資料,依據這些文獻資料,制定有關調查問卷,確定訪談內容,對高校利用體育網絡資源的現狀及問題分析奠定里理論基礎。
2.2.2 調查法
就研究內容和研究目的的需要,對五所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進行了調查,以期從多角度、廣范圍進行全面研究。
2.2.3 數理法
問卷回收后,對獲得的有效數據,根據社會調查統計方法與體育統計學原理,運用計算機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實行理論分析、研究。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新鄉市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現狀分析
3.1.1 新鄉市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對網絡資源的利用現狀
經調查與訪問得知,五所高校學生中,53%的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在查詢一些和本專業并無直接關系的信息,只是瀏覽網頁、新聞等。還有39%的學生會偶爾利用網絡資源查詢和本專業相關的信息。只有8%的同學會經常利用網絡資源來查詢信息。過于閉塞的信息限制了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查詢,阻礙了學生專業水平的發展。
3.1.2 新鄉市高校提供網絡查詢設施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校為學生提供的網絡查詢設施只是電子閱覽室,但是80%都要收費。學校在每個學生寢室都裝的有網線,但是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只有少數學生配有電腦,學生想要進行網絡查詢就需要到網吧、其它公共場所上網。這樣就限制了學生進行必要的網絡資源查詢。
3.1.3 提高學生認識進行網絡資源利用率的必要性
據調查得知,學生平時所接觸的體育信息單一的來自教師的傳授,這樣使學生更廣泛的了解體育信息的愿望受到阻礙。這樣狹隘的信息傳播阻礙了學生向專業化發展的腳步。筆者認為改善學校網絡查詢設施的現狀和提高學生的認識結合起來才能使得學生向更高、更深、更專業的領域發展。
3.2 影響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發展的必要因素
3.2.1 體育態度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這或多或少的都在發生著變化,我們不能不考慮,并應該相應的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態度具有指向性的價值。經調查得知,體育態度在體育學生對網絡資源利用率高低的問題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3.2.2 體育專業學生體育信息需求
在實際生活中,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網絡體育信息接觸的經驗,不同年級的學生對網絡資源的性質、特征和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認識。經調查數據顯示,低年級同學對體育信息的需求在整個年級里占17%,這就大大影響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發展。
3.2.3 學校提供的查詢設施
學校提供的查詢設施是影響學生利用網絡查詢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即使學校為每個學生宿舍提供了網線,但還是有70%的學生由于經濟原因沒有配備電腦,因此不能及時進行信息查詢。
4 結論與對策
4.1 結論
(1)由于條件的限制,使得新鄉市五所高校體育專業學生網絡資源利用率較低。
(2)學生的體育信息需要也在進一步影響著網絡資源利用率的發展
(3)經調查得知,學生的體育態度也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4.2 對策
(1)高校體院應該重視學生在這方面的發展,為學生提供專門的信息查詢的教室。體育信息網絡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學校應該看清這種趨勢,運用其優勢來指導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
(2)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閑暇時間上網的時候注意力是不同的,如果學生把注意力多放在體育信息查詢上或是專業知識的查詢上,這樣才能扎實學生的專業基礎,提高專業水平的能力,使得專業水平上升至更高層次。
(3)端正體育態度,最終使得體育專業學生能夠更好的利用體育網絡資源,發揮創造性思維,使得體育專業的拓展更具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劉亞榮.河南省體育院系學生網絡生活現狀調查及對策探討[D].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8.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er,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isk factors of real estate project prophase, this paper builds a index system and establishes the risk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BPNN, then selects several sets of samples as the training set and trains the model in the MATLAB7.0, finally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in the risk evaluation of real estate project prophase by using the test set.
關鍵詞: 房地產項目前期;BP神經網絡;風險評價
Key words: real estate project prophase;BP neural network;risk assessment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3-0159-02
0 引言
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建設周期長、投資金額大、影響因素多、涉及范圍廣的特點。房地產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它貫穿于房地產開發的整個過程,其中前期階段未知因素最多,對整個投資過程的影響程度高達90%以上。而開發商作為房地產投資的主體,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性最大。隨著項目的進行,開發商對可能發生的結果掌控愈多,則風險發生的概率越小。因此,對于房地產項目前期風險管理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項目的成敗。
1 房地產項目前期風險及評價指標體系
房地產項目前期風險復雜多變,開發商倘若對此決策不慎,將對整個地產項目的開發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本文在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房地產前期風險按風險來源劃分為政策、技術、財務、社會、自然、管理六個方面,并建立指標體系,如表1。
2 BP神經網絡
2.1 BP神經網絡簡介 BP(Back Propagation)神經網絡是一種信息按正向傳遞和誤差沿反向傳播的多層前向網絡學習過程,一般由輸入層、隱含層(一層或多層)和輸出層構成。與以往的風險預測方法相比BP神經網絡具有很大的優勢,它有效削弱了評價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對數據的關聯性要求不高,而且具有強大的非線性映射能力、容錯能力等優點。
2.2 BP神經網絡的學習過程 ①初始化,給各連接權及閥值賦予[0,1]內的隨機數,分別設定誤差函數e、計算精度值和最大學習次數M;②隨機選取k個輸入樣本及對應期望輸出計算隱含層、輸出層各單元輸出;③計算輸出層單元的誤差;④若誤差滿足要求,訓練結束。不滿足要求,則反向修正返回第2步反復訓練直到輸出誤差達到要求為止結束訓練。
3 基于BP神經網絡的房地產項目前期風險評價模型
本文采用由輸入層、隱含層、輸出層組成的三層網絡拓撲結構模型,具體步驟如下:
3.1 輸入層 輸入層是外界信號與BP神經網絡銜接的紐帶。其節點數取決于數據源的維數和輸入特征向量的維數。由表2可知指標層有16個風險因子,即輸入層有16個神經元。首先選取10家有代表性的房地產企業利用問卷調查法和專家打分法,按風險評定等級{較低風險、低風險、一般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然后對各風險指標Uij進行打分。為了減小權值的調整幅度,加快網絡的收斂性,訓練開始前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使輸入向量和輸出向量的取值到[0,1]范圍內。樣本數據見表2。
3.2 隱含層 隱含層層數不宜過多,否則會降低訓練速度增大局部最小誤差,一般取一層即可。隱含層單元數參考公式:n1=■+a,其中n1為隱含層單元數,n為輸入單元數,m為輸出單元數,a為[1,10]之間的常數。經計算隱含層單元數為10。
3.3 輸出層 輸出層節點數取決于輸出數據類型和表示該類型所需的數據大小。本文輸出結果是一個數值,即節點數為1。評價結果取值在[0,1]范圍內,其中[0,0.2]、[0.2,0.4]、[0.4,0.6]、[0.6,0.8]、[0.8,1]分別代表低風險、較低風險、一般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風險值越大,表明風險等級越高。因此建立的神經網絡模型為16-10-1,即輸入層16個神經元、隱含層10個神經元、輸出層1個神經元。
3.4 網絡訓練 ①網絡參數的選取。本文將表2中前9組數據作為訓練集,最后一組作為測試集。訓練次數、訓練目標、學習速率分別設定為10000次、0.00001、0.3,訓練函數、學習函數、性能函數分別采用Traingdm、leamgdm、Mse,其它參數為缺省值。網絡訓練結果,見圖1,經過943次訓練,總體誤差為9.94958e-006,網絡收斂達到預定的學習精度0.00001,訓練結束。②模型檢驗。將表2中最后一組數據輸入訓練好的模型進行檢驗。可得,實際輸出為0.3142,在區間[0.2,0.4]內,即第10家房地產項目前期的風險等級低。這與期望輸出結果0.32基本一致,較好的滿足了設計要求。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用MATLAB7.0編寫的基于BP神經網絡模型在房地產前期風險預測方面準確度較高,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豐富和發展了前期風險預測的方法,為開發商進行前期決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不足之處,指標的選取有待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小花.基于神經網絡的房地產投資項目風險評價模型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1(3):172-173.
[2]柳海龍.房地產開發項目前期階段風險測評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學,2012(6).
[3]張墨林.房地產項目前期風險管理[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6).
關鍵詞:網絡言行 思想政治教育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240-01
“從大學生網絡言行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課題組[1]”對新疆教育學院5000余名普專及炒笱辛慫婊餮小5餮脅扇∥示懟⒎錳傅刃問?共發放調查問卷260份,回收有效問卷253份,回收率為97%。通過本次調研可以看出,我院大學生的網絡言行所反映出的我院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具有一定的實際指導作用,尤其是課程開設前后對學生網絡生活的影響還是十分顯著的。
1 學校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對于大學生網絡言行的規范和引導作用分析
大學生在虛擬、自由的網絡環境中,能否還遵守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規范,這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開設和講授效果關系密切。通過問卷調查和座談、網絡觀測等方式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開設對大學生網絡言行的規范作用
我院部分大學生在接受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育后,能對個人網絡言行的進行規范。說明52.9%大學生認為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開設還是具有一定效果的,但還是有24.6%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中不遵守言行規范,甚至認為開不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都一樣,沒什么作用。
1.2 高校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對于大學生網絡生活的幫助作用
我院開設的思政類公共課程有一個共性,就是每周都有一周新聞綜述這一環節。即,將上一周國際和國內的新聞大事件進行綜合并進行簡單的講授,若遇到有重大意義的熱點時事還可以加以分析。這對于大學生平時上網關注和查看相關熱點新聞都有一定影響。75.7%的大學生都認為課程開設有幫助。這也說明我院進行的一周新聞綜述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思政類課程的開設對大學生網站選擇同樣也有一定的影響。67.7%的大學生都會受思政類課程,尤其是一周新聞綜述的影響,關注和查看一些新聞網站并主動關注時事。
1.3 學校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對于大學生們平時上網遵守網絡道德與規范有約束力
我院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開設前后對于大學生網絡生活的影響很明顯,課程開設后,大學生們上網能基本遵守網絡道德和規范的占44.5%,其中25.5%的大學生認為課程的開設對他們網絡生活習慣影響很大,當然還有20.6%的大學生認為課程的開設意義不大,基本對他們沒有任何幫助和影響。
2 歸因分析
2.1 區位因素的影響
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與印度等八個國家接壤,邊界線長達5600多公里,是維護我國安全穩定的屏障、向西開放的門戶和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在我國的戰略布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并且周邊關系十分復雜。由于新疆與周邊國家有相同的民族、相同的宗教、相鄰的地緣關系,造成新疆高校大學生特別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要求和時代價值的認識十分模糊。
2.2 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特殊區情影響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新疆不僅是多民族聚居地,而且各種宗教也在這里匯集。與多民族、多宗教相對應,新疆的文化構成體現出多元性和復雜性。由于歷史原因,各民族文化發展不均衡。見縫扎針的敵對勢力和“”分子乘機利用新疆多元文化的特點,伺機從思想上同化、分化新疆高校大學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大學生,伺機挑起事端,破壞民族團結,造成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弱化,教育效果不理想,新形勢下愛國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的任務十分艱巨。
3 對策和建議
3.1 強化網絡中教育主渠道的功能,推進網絡“兩課”教學
新形勢下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技術手段更好的結合以爭取占領更大的網絡空間,是現代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重要保證。這就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加強“兩課”教學。尤其是依托網絡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兩課”教學,加強教育主渠道的功能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力。在理論課的教學中,我們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武裝和引領我院大學生思想。積極開展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歷史觀教育,引導他們以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引導、教育我院大學生國守法的模范公民,為建設穩定繁榮的新疆、獨立富強的國家而努力奮斗。
3.2 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正確引導學生形成健康文明的上網行為,自覺抵制一些網絡不道德行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開設網絡道德和網絡法制方面的教育課程,進行網德、網風、愛國主義教育,豐富和完善網絡德育教育的內容,從而培養大學生們自覺地遵守網絡規范的良好人格和健康的網絡道德習慣。只有進一步培養了自主選擇意識,大學生們才能根據自己的意識去審視、判斷各種道德問題,從而做出適合的道德選擇。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的同時需要網絡法制教育與其并重,引導大學生們樹立網絡法制觀念,完善和健全高校網絡法制教育。尤其是在日常法制教育中,將校園網的管理納入法制化進程。學校可以制定符合校園特色的網絡法規,開展“文明上網”,倡導學生文明上網。培養學生網絡法制意識,使學生自覺控制網上言行,增強免疫力,自覺抵制網絡違法行為。
參考文獻
[1] 章劍鋒,倪建偉.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重新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