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德育基本功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數控機床;基本功能;方法與技巧
1.前言
數控機床基本功能的調試是機床調試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數控機床廠家的技術人員在用戶現場通過設置機床參數來完成,但此類技術并不作為培訓內容對用戶的維修人員開放。然而,在數控機床的使用過程中,由于如操作意外等原因造成數控機床部分或全部參數丟失而引發數控機床部分或全部功能喪失的狀況卻時有發生。若要恢復數控機床的功能,就得求助于數控機床生產廠家,而他們的服務不僅是有償的,而且也不可能保證隨叫隨到,這樣勢必會給用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對于用戶單位的數控維修人員來說,學會數控機床基本功能恢復的方法和技巧,不但可以保障本單位數控機床得以及時修復,而且還可以使數控維修人員能更全面地了解數控機床的控制功能,有助于拓展排故思路,提高日常維修效率。
2.數控機床常用參數介紹
數控機床基本功能的恢復與調試主要包括數控機床參數的設置與數控功能測試這兩部分工作,而參數設置是其中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那么,究竟有哪些參數決定著數控機床的基本功能,它們的作用及意義有如何?
2.1 數控機床參數的作用及分類
數控系統的參數在數控機床的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完成數控系統與機床結構和機床各種功能的匹配,這些參數在數控系統中按一定的功能組進行分類。例如,伺服軸參數配置數控機床的軸數,各軸伺服電動機參數、速度及位置反饋元件類型及反饋元件參數,串行通信口參數對串行口進行數據傳輸時的波特率、停止位等進行賦值等等。
下面,就以配備有FANUC 0i-mate-TC數控系統的CK0625數控車床為例,具體介紹與伺服軸及伺服有關參數的意義。
2.2 伺服軸設定參數的意義
(1)1825#參數:各軸的伺服環增益,該參數是用于設定各軸的位置控制環的增益。在進行直線或圓弧插補時,各軸的伺服環增益必須設定相同的值。環增益越大,位置控制的響應速度越快,但是設定值過大,伺服系統會不穩定。位置偏差量會儲存在位置累計寄存器中,并進行自動補償。
(2)1828#參數:各軸移動中允許的最大位置偏差量。在X或Z軸移動過程中,如位置偏差量超過此參數設定值,會出現“某軸超差”報警,并立刻停止移動。如果經常出現此報警,可將該參數設大些。
(3)1829#參數:各軸停止時最大允許位置偏差量。當X或Z軸運動停止時,如位置偏差量超過此參數設定值,會出現“某軸靜止超差”報警。如果經常出現此報警,可增大該參數的設置。
(4)1320及1321#參數:各軸正、負方向軟限位坐標值,此值是相對參考點設置的,根據機床行程及位置確定,要求正、負限位位于正、負硬件限位開關之內。
(5)1410#參數:空運行速度。此速度為程序模擬運行時各軸的運行速度。
(6)1420#參數:各軸快速運行速度,在自動方式下G00的速度,需根據機床剛度設定,選擇適中速度。
(7)1421#參數:快速倍率F0的速度,即選擇操作面板上快速倍率F0時的速度。
(8)1422#參數:所有軸的最大切削進給速度。此值為限制值,即在所有方式下,各軸的運行速度不得超過此數值,當速度超過此值時,以此速度為當前進給速度。
(9)1423#參數:各軸的手動連續進給速度,指進給倍率開關在100%時的進給速度。
(10)1424#參數:各軸手動快速運行速度,即快速倍率選擇為100%時的速度。系統回參考點時的速度=[1424]×快速倍率,若回零速度過快,可將此值改小。手輪運行速度的上限速度也是此值。
(11)1425#參數:各軸回零的FL速度,回參考點時,各軸先快速移動,碰到減速檔塊后,以回零的FL速度搜索零脈沖信號。
(12)1620#參數:各軸快速進給的直線型加減速時間常數T或鈴形加減速時間常數T1,系統推薦值64(不要輕易改動此參數)。如要改動,應設定為8的倍數。
(13)1622#參數:各軸插補后切削進給的加減速時間常數,系統推薦值同1620#參數。
(14)1624#參數:各軸手動進給加減速時間常數,系統推薦值同1620#參數。
2.3 伺服設定參數的意義
(1)初始化位設定值:系(下轉第73頁)(上接第71頁)統通過FSSB初始伺服參數后顯示00001010,若沒有初始化過,設定為00000000,重新上電,系統會重新初始化參數。
(2)電機代碼:根據實際電機類型進行設置,本裝置采用βis4/4000型伺服電機,故應設為156。
(3)AMR:采用標準電機,故設置為00000000。
(4)指令倍乘比:通常,指令單位=檢測單位。指令倍乘比為1/2~1時,設定值=1/指令倍乘比+100;指令倍乘比為1~48時,設定值=2×指令倍乘比。
(5)柔性齒輪比N/M:根據螺距設定。設定好螺距再按自動,系統會自動計算柔性齒輪比N/M和參考計數器容量。系統最小指令脈沖為0.001mm/Pluse,且系統計算電機一轉時的計數脈沖為1000000個脈沖。計算公式如下:
參考計數器容量=絲杠螺距/最小指令脈沖。
柔性齒輪比=參考計數器容量×指令倍乘比/1000000。
(6)運行方向:從脈沖編碼器看,順時針設定為111,逆時針設定為-111。
(7)速度反饋脈沖數:設定為8192,此參數不可更改。
(8)位置反饋脈沖數:設定為12500(半閉環的系統設定值),不可更改。
3.數控機床基本功能的調試方法與技巧
下面,具體介紹數控機床基本功能從無到有的調試方法與技巧,掌握了這個技能之后,對于由于部分參數丟失所引起的機床對應功能喪失的故障維修就會顯得輕而易舉了。
3.1 系統參數的配置
系統第一次通電時,最好先做一次參數全清,所謂全清就是將系統所有參數恢復出廠設置,即在系統啟動過程中,同時按下MDI面板上RESET+DEL鍵。全清后一般會出現如下報警:
100#:參數寫保護打開;
506/507#:硬超程報警;
417#:伺服參數設定不正確;
5136#:FSSB放大器數目少。
注意:在初次調試時最好進行全清,如果只是進行參數的修改,切勿全清!
參數全清后,顯示器上將恢復英語顯示。若想改成簡體中文,則需按照下列步驟操作并設置參數:
(1)在操作面板上選擇“MDI”方式,按“OFS/SET”功能鍵,再按[設定]軟鍵,找到設定畫面,將“參數寫入”選項設置為1;
(2)按下“SYSTEM”功能鍵,再按[參數]軟鍵,找到參數設置畫面,將3190號參數的第6位設置為“1”,即設置系統語言為簡體中文;
(3)警“000請關閉電源”,按操作面板上的“停止”按鈕,再按“啟動”按鈕,重啟數控系統。
各表(1―3)提供了與數控機床基本功能相對應的各個參數及其建議值,分別為一般參數、伺服參數、主軸參數及軸設定參數。請按照下列各表的順序并依據“設定值”一列中提供的值對每個參數進行設定,這樣可使我們在機床功能調試過程中少走彎路。在參數設置的過程中,每次遇到提示要求斷開系統電源的時候,都說明剛剛被設置完成的參數需要斷電才能生效,那么就要對系統執行一次斷電再上電的操作,以激活所設參數。
3.2 數控基本功能的測試
分別選擇手動連續進給、手動回參考點、手輪、超程檢測、MDI、編輯及自動運行等操作,觀察伺服軸及主軸的工作是否正常。另外,還要進行各進給倍率開關、急停按鈕及手動/自動換刀等測試,用以檢查機床是否正常工作。
當功能測試全部完成后,千萬不要忘記將配置的所有參數及時做好備份以防再次丟失。至此,數控機床基本功能的調試工作結束。
參考文獻
[1]FANUC Oi Mate-TC簡明調試手冊.北京發那科機電有限公司,2008,6.
[2]FANUC Oi Mate-TC參數手冊.北京發那科機電有限公司,2008,6.
作者簡介: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ontrolling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s lack of sharing and reuse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low-energy construction cases is low.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ontology is used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controlling to express knowledge and cases, and an ontology-case library is established. Traditional way to calculate the object properties' similarity is optimized. The way to control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s given by case searching. An example is used in this model, improving that the model can get the way of controlling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This model is advantageous to the sharing and reuse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and has stro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P鍵詞:本體;建筑施工能耗;案例檢索;相似度
Key words: ontology;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case searching;similarity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1-0198-03
0 引言
建筑施工能耗是指建筑施工企業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為完成單位合格產品所消耗的能源數量,主要包含建材或構件加工能耗、施工運輸能耗和施工過程能耗[1]。傳統的建筑施工能耗控制依賴現場施工和管理人員的經驗,難以實現經驗的共享和重用[2]。本體能夠對領域的知識進行規范化描述[3,4],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實例的存儲、共享和重用[5]。因此提出用本體方法對建筑施工能耗控制領域知識進行規范化表示,建立已完工程施工能耗控制本體案例庫,在本體案例庫中檢索與擬建項目相似度最高的案例,借鑒相似案例的能耗控制經驗,制定擬建項目的能耗控制措施,實現擬建工程施工能耗的合理控制。
1 建筑施工能耗控制本體模型的構建
1.1 建筑施工能耗的影響因素分析
建筑施工過程中影響施工能耗水平的因素眾多,如自然環境的好壞、施工機械的種類與新度、水文地質條件、施工管理水平及工人技術水平的高低[6,7]等。以土方工程為例,挖掘一類土時施工能耗比較低;挖掘四類土時施工能耗比較高[8]。
1.2 建筑施工能耗控制本體的構成
建筑施工能耗控制本體模型采用五元結構CECO={C,R,F,I,A},在上述施工能耗影響因素分析基礎上,結合建筑施工特點,對施工能耗本體建模元描述如下:
①C:概念集合。1)項目信息術語,包括工程類別、參建單位、建設地點等;2)自然環境術語,包括土壤類別、氣溫、海拔等;3)施工管理術語,包括施工管理水平、組織結構形式;4)施工技術術語,包括施工方案、工人技術水平等;5)述施工機械術語,包括機械種類、機械新度等;6)施工能耗術語,包括施工材料加工能耗、施工運輸能耗、施工過程能耗。7)能耗控制措施術語,包括施工前控制、施工控制等。
②R:概念間的分類關系集合,對象屬性(Object Properties)關系和數據屬性(Data Properties)關系。對象屬性表示概念或實例之間的關系,如父類關系(Super Class Of)、實例關系(Instance Of)等;數據屬性表示概念或實例與基本的數據類型(int、short等)之間的關系,包括海拔高度、施工過程能耗量等。
③F:函數,概念之間的非分類關系集合,如施工總能耗量=∑分部分項工程量×單位工程量的施工能耗量。
④I:建筑施工能耗工程實例集合,概念的具體表現,如黃土為一類土的一個實例。
⑤A:公理集合,約束概念、屬性、實例之間關系的公認正確命題,如“土壤堅硬程度與施工能耗量成正比關系”。
1.3 建筑施工能耗控制本體模型的構建實例
將“建筑施工能耗本體”設為最頂級概念,作為本體結構的根節點,并向下逐層建立子類及實例,應用Protégé4.2構建部分本體模型如圖1所示(以土方工程為例)。
2 基于本體模型的案例檢索
2.1 案例檢索原理
本體模型構建完成后,使用本體模型對低能耗案例進行統一表達,形成本體案例庫。擬建項目(即問題案例)出現時,將其與案例庫中各案例相似度比對,尋找相似度最高的案例作為最優解案例,輸出其節能措施,即可為問題案例的能耗控制提供參考。同時,問題案例作為新案例存儲入案例庫。
2.2 案例檢索方法
案例的屬性根據其可否計量分為兩類:對象屬性和數據屬性。對兩類屬性運用不同規則,確定其相似度、權重,即可得到案例之間的相似度,實現案例檢索。
①數據屬性相似度。
2.3 實例應用
某基坑開挖工程,基坑挖深5.5m,開挖面積約為151.5m2。根據地質勘探報告,基坑開挖的土壤為黃土,地下水在地面下1.5m,擬采用輕型井點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并用土釘墻對基坑進行支護。土方開挖采用機械挖裝,自卸汽車外運,輔以人工挖土與修土。施工場地距離最近的堆土場5.3公里。現需根據已有本體案例庫制定相應節能措施。
假設本體案例庫中已存入5個案例,問題案例及案例庫中5案例的屬性如表1所示。
①屬性間相似度的計算。
因此選擇案例三作為案例匹配結果,調取其施工能耗控制措施作為參考:提高現場管理水平及施工人員素質;對施工機械操作人員定期進行培訓、指導;制定施工機械操作規程,出現異常及時排除;保持施工機械清潔,加強保養,及時調整、緊固松動的零部件,降低磨損和破壞。
3 結論
①建筑施工能耗控制領域涉及概念和影響因素眾多,本體方法能對其進行清晰和科學的表達,提供規范和統一的描述。
②本體模型和本體案例庫的構建,使能耗控制不再簡單依賴現場施工和管理人員的經驗,為建筑施工能耗控制I域知識、經驗的共享與重用提供基礎。
③在本體案例庫中進行案例檢索,提高了對已有的建筑施工低能耗案例的利用率,對象屬性相似度計算方法的改進使案例檢索過程更趨合理。
參考文獻:
[1]許偉,徐偉,李幗昌.建筑建造能耗分析[J].施工技術,2014,43(16):74-77.
[2]Hendro Wicaksono, Fabian Jost, Sven Rogalski, Jivka Ovtcharova.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 manufacturing through an ontology represented knowledge base[J]. Intell, 2014, 21 (1):59-69.
[3]王重洋,邱炳文,龍榮,等.基于本體案例推理與規則推理的土地利用空間布局研究[J].資源科,2013,35(2):363-361.
“經濟法”這一概念早在18世紀就已經在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摩萊里的《自然法典》中首先提出,而其真正興起則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比較于民商法等傳統部門法,經濟法是一項新興的法律部門,具有區別于其他法律部門的獨特功能。本文著眼于西方經濟法起源的歷史背景及其內在要素,試圖通過對其起源地詳細分析,得到經濟法的基本功能,進而揭示出西方經濟法起源與其基本功能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1.1市場失靈是經濟法產生的內在動因
市場經濟高效運行的核心條件之一是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正是主張自由競爭的古典經濟學家的代表人物。斯密的《國富論》一書的重點之一便是自由市場,自由市場表面看似混亂而毫無拘束,實際上卻是由一雙被稱為“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所指引,將會引導市場生產出正確的產品數量和種類。斯密認為,只要能保證市場充分自由競爭,國家行政機構的權利對經濟的干預就沒那么重要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模式并不存在,事實上,市場失靈似乎才是市場經濟存在的常態。如1873年后,相繼五次經濟危機的爆發,加速了中小企業的破產,加劇了企業的兼并活動,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主要行業無可避免的被一家或者幾家超級企業控制,卡特爾、托拉斯等壟斷組織出現了。這說明壟斷、外部經濟效應、信息不對稱、公共物品的供應不足等問題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社會分配不公的現象都在證明市場自發調節機制存在著客觀缺陷。
此外,市場調節機制的缺陷還表現在對經濟總量無力調節,忽視長期利益和社會總體利益,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特點。這一切要求必須借助另一種外在力量去彌補缺陷,而國家干預正是彌補市場調節缺陷的必要手段,正如弗里德曼所說,“自由競爭的存在并不排除對政府的需要,相反的,政府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競賽規則的制定者,又是解釋和強制這些規則執行的裁定者。”從這個意義上說,市場失靈構成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內在需求,而經濟法的產生就是為了確保國家干預的合理性與規范性。因此,可以說,市場失靈是經濟法產生的內在動因。
1.2政府失靈是經濟法產生的客觀需求
由上文論述可知,市場自發調節機制的內在缺陷要求國家干預經濟,而國家干預的合理性和規范性問題又構成了經濟法的重要內涵。事實上,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出版了其專著《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藉此,凱恩斯提出要建立一個以國家干預為中心的醫治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解決就業問題的理論體系。在面對1929一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凱恩斯主張要依靠國家的干預來刺激有效需求,保證整個社會充分就業狀況的實現。戰后,英國政府發表的《就業白皮書》(1945年)和美國的“就業法案”(1946年通過)都反映了凱恩斯所倡導的國家干預經濟的思想。至于上臺伊始即遭遇自1929 年以來最嚴重經濟危機的奧巴馬政府,更是采取了和平時期史無前例的大規模經濟干預政策,以至于美國保守政治人物驚呼: 奧巴馬要把這個國家推向社會主義!由此也引發了關于政府經濟社會職能限度的爭論。
國家干預的實現要借助于國家權力機制的運行,而國家權力本身也存在著天然缺陷。例如政府的權利尋租行為、謀私行為以及由于對政府過于依賴而產生的權力膨脹。20世紀70 年代的經濟滯脹和經濟危機很好的驗證了政府的過度干預的嚴重后果。由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套法律體系來監督約束政府的干預行為,厘定政府干預的范圍和方式。一方面保證國家干預職能的落實,另一方面也制約國家干預職能的過度行使。正如李昌麟教授認為的那樣:“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基本法律形式。”因此,可以說,政府失靈是經濟法產生的客觀需求。
2. 經濟法的本質內涵及其基本功能
經濟法作為規范國家干預經濟運行的工具和重要制度載體,應當從單純地關注市場失靈,轉向將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均作為自己的調整目標,以保證國家權力作用于市場的及時與適宜。事實上,各國經濟立法逐漸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調節功能,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國家干預。那么由上述對經濟法起源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認識經濟法本質內涵,一是經濟法為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的平衡之法;二是經濟法為政府干預和干預政府并舉之法;三是經濟法-社會本位之法。
基于對經濟起源以及其本質內涵的認識,可知經濟法具備調節市場主體行為的基本功能、對市場環境進行規制的基本功能、實施宏觀調控的基本功能以及實現社會保障的基本功能。而這四項基本功能也構成了經濟法的主體內容。綜觀現代經濟法的內容結構可知,經濟法包括了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業法律制度、個人獨資企業法律制度、國有企業法律制度、外商投資企業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銀行法律制度、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反壟斷法律制度、證券法律制度、產品質量法律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房地產法律制度、社會保險法律制度、優撫安置法律制度等。 其中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國有企業法以及外商投資企業法等凸顯了經濟法對市場調節機制的修正,是調整市場經濟主體行為的法律規范。而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證券法、房地產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凸顯了經濟法對市場環境與秩序的維護和保障,也是調整市場經濟主體行為一系列法律規范,這些法律規范的內容體現出了經濟法是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的平衡之法的內涵。稅收法律制度、銀行法律制度的等則凸顯了經濟法的宏觀調控功能,是調整政府干預行為的法律規范,體現了經濟法是政府干預和敢于政府的并舉之法的內涵社會保險法、有福安置法、勞動保護法等則凸顯了經濟法對社會福利事業的關注,凸顯了其服務于社會,追求社會公平與效益的立法宗旨,從而也體現了經濟法是社會本位之法的內涵。
3. 經濟法的起源與其基本功能之間的內在邏輯分析
上文對經濟法基本內容、基本功能、本質內涵的內在聯系進行了歸結。那么正如本文所提出的經濟法的起源與其基本功能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是怎樣的呢。
事實上通過本文第一、二段的論述,我們就可以得到相關結論,應該說,經濟法的起源同時也構筑了經濟法的本質內涵、調整范圍、主要內容和基本功能。他們之間有著不可割裂的邏輯紐帶。具體的內在邏輯為市場失靈要求國家干預,國家干預的制度載體是經濟法,國家干預的缺陷產生政府失靈,政府失靈需要經濟法的規范和約束。故,簡言之,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常態存在必然催生經濟法,經濟法是建立在市場調節的基礎性之上的國家干預的法律依據。那么,經濟法又必須具備哪些基本功能和內容才能與其起源的訴求相匹配呢?這也是本文要揭示的內在邏輯。其所具備調節市場主體行為的基本功能、對市場環境進行規制的基本功能、實施宏觀調控的基本功能以及實現社會保障的基本功能恰恰與經濟法的起源和本質內涵遙相呼應。
關鍵詞:農民工;相對能力;人力資本投資
中圖分類號: G6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0-0106-01
農民工的相對能力是指農民工本身具備的能力與所從事的崗位要求的能力的匹配程度。農村勞動力(包括外出勞動力)雖然內含的人力資本量不及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各種勞動力高,但從其出生到就業都程度不同地接受過一定的正規教育,而且不同的外出勞動力可能接受了不同形式的人力資本投資,所以,并非只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勞動力才具有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是指勞動者受到教育、培訓、實踐經驗、遷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資而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積累,一般表現為人的能力和素質。由于這種知識與技能可以為其所有者帶來工資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種特定的資本,這種資本只能通過教育、培訓、交流以及實踐總結等途徑來獲取,是能夠使價值增值的特殊資本。而舒爾茨認為,按照投資類型可以把將人力資本分為五種,即正規教育、在職培訓、成人學習項目、就業遷移和醫療保健。
一、農民工的人力資本投資成本
所謂農民工是指具有農村戶口,卻在城鎮務工的勞動者。和傳統的產業工人相比,農民工具有新的獨特的、典型的特征:第一,幾乎都居于城市就業體系的底層,而且在非正規部門就業。第二,他們中的多數生活困難。第三,他們的流動性大,卻又難以向上流動。總體而言,農民工無論從制度、能力,還是從市場地位看,都屬于弱勢群體。而目前農民工人力資本低下的嚴峻現實,一方面難以滿足城市和產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會阻礙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的轉移,進而延緩我國城市化步伐。為了緩解農民工人力資本低下的現實問題,筆者將從政府、農民工自身、用人單位三個不同的投資主體角度,分別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成本的分析:
(一)個人投資
農民工的人力資本主要集中表現在教育水平、職業技能狀況、工作經歷經驗等方面。一般地,一個人教育程度越高,通常會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加上其本身擁有較好的人力資本存量,學習能力強,因此就業競爭中相對有利,而教育水平低的人卻處于不利地位。農民工為了獲得更好的就業地位,就需要不斷提升以教育水平為中心的競爭力,從而加大這方面的投資。而根據示范效應,如果一部分人因為提高教育水平而增加了社會收入,提高了社會地位和競爭力,那么就會引起更多其他的農民工仿效和跟進,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同時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長期這樣就可以形成農民工的人力資本投資良性循環的局面。
(二)用人單位投資
傳統意義上,用人單位只是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追求經濟利益,不會主動加大對職工的人力資本投入。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現代企業多數會在注重企業發展利益的同時,主動考慮把員工的利益與企業利益結合,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只有這樣企業的發展才能長久。因此,用人單位增加對職工的人力資本投入也就可能成為一項長期的措施了。而隨著國家對“農民、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視,財政加大對企業在職培訓的扶持和補貼,特別是對農民工,更是前所未有。那么企業就會通過對農民工進行職業培訓,一方面增加其技能種類,提高工作熟練度和職業技術水平,另一方面也沒有付出多大的投資成本,因為有各種國家政策的照顧,包括緩繳社會保險費,培訓補貼,吸納富余人員補貼,稅收優惠,政府獎勵基金等。而在當前的金融危機下,政府更是把就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對于促進就業的投入也是空前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更要加大對農民工的人力資本投入,一方面是爭取政府優惠政策的長期支持,另一方面,這也是人力資源重新配置的機遇,一旦此時留住了人才,保存了人力資源,就相當于保持了金融危機后重新分配市場的有利位置。
(三)政府投資
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能夠帶來社會經濟效益,政府投資主要體現在政策和財政上。對整個社會穩定發展,經濟繁榮,以及公民社會文化、道德素質提高等目標的追求就成為其對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動機。
政府投資主要體現在穩定農民工就業崗位。對生產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要引導其與農民工開展集體協商,采取靈活用工、彈性工時、組織培訓等辦法,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穩定現有就業崗位。同時,加強失業預防和調控,穩定農民工崗位。強化農民工培訓的組織實施。各市、縣要繼續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資金投入,改進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各部門要加強協作,加大實施力度,繼續做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星火科技培訓、雨露計劃等培訓項目的實施工作。
二、小結
人力資本投資的多元化是強化人力資本投資力度的根本。在農民工人力資本形成過程政府、用人單位和個人三方投資主體應該有各自投資重點的選擇,三方投資主體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從而使各種有效資源積極進入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領域。
參考文獻
一、關于隱喻哲學家、語言學家認為,隱喻性是語言的根本特性,是人類語言和思維不可或缺的基礎[1]。語言的進化、演變和發展離不開隱喻,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的進步需要借助語言來反映。而我們知道,簡潔乃語言的生存立身之本。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新的學科領域在不斷拓展,語言作為反映社會現實的載體,不可能隨之無限膨脹和擴大,它往往通過利用現有詞匯和結構及熟知的概念去認識、去思維、去經歷新拓展的領域和新生成的概念。這一過程往往要實現認知方式上的跨越,這種跨越正是隱喻的理據。什么是隱喻?隱喻在英語中的對等語是metaphor,其希臘文詞源包括兩部分,meta-意為“超越”,pherain意為“傳送”,因而該詞的意思是將甲對象之特征“傳送”到乙對象,使之得到“超越”其自身的某種意義。Lakoff and Johnson認為,隱喻是一種迅猛的語義變化過程,是在兩個語義域之間通過某種抽象圖式類比方式,將一個詞從一個語義域應用到另一個語義域[2]。長期以來,人們將隱喻現象看作只是語言本身的問題,而沒有將它看作是構建我們的概念系統、構建我們每天所從事的各種日常活動[3(]Brato)的一種有效工具。實際上,在認知這個世界時,我們正是不斷地通過抽象圖式類比方式建構各種關系[4]。我們所建構的這些關系不斷形成網絡,組成我們的認知系統構架,使得這個世界“可以想象”。Lakoff和Johnson還認為,人類概念系統的構建本身具有隱喻性[5]。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隱喻性詞語就是佐證,它證明我們在理解事件和經歷時就已具隱喻性,如,有關建筑物的用語常用于談論理論建構:語言學理論和經濟學理論都需要有模型? 26(models)、構架(constructs),這些模型和構架又需有結構(structure),結構的各組成部分需緊密結合(bonded)或粘合(cemented)在一起,這樣它們就會根基扎實而不至于倒塌(shaky/crumbling)。另外還需要有證據來支持(buttressing)它們。由此可見,隱喻時時處處都扮演著重要角色[6]。隱喻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被使用,不斷被創造。語言學家I.A.Richards曾說,人們時刻都在運用隱喻,不使用隱喻,就不可能流暢連貫地說上三句話[7]。不使用隱喻,要描寫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難以想象的。而在語言使用過程中,人們往往又在不斷創造新隱喻,從而推動語言不斷向前發展。如,我們常說The ship sailed the seas,但由于sail一詞已失去生動性,于是有人創造性地使用The ship coursed theseas和The ship ploughed the waves。這里,course和plough均用作隱喻義,它們更生動地再現了船只向前航行的方式。作為具有頑強生命力的語言變體——商務用途英語,其中的經濟類文本里也含有大量隱喻現象。本文主要就其中經濟類文本里的隱喻機制和隱喻功能進行探討。二、經濟類文本中的隱喻機制要對商務用途英語中經濟類文本里的隱喻有深入理解,首先必須對商務用途英語的定義有一清晰概念。商務用途英語是指以服務于商務活動內容為目標、集實用性、專業性和明確的目的性于一身、為廣大從事國際商務活動的人們所認同和接受、并具備較強社會功能的一種英語變體。在當今經濟不斷發展、國際商務活動日益頻繁的世界里,包括技術引進、對外貿易、招商引資、對外勞務承包與合同、國際金融、涉外保險、國際旅游、海外投資、國際運輸、商業廣告等在內的商務活動,無不涉及到英語的使用,在所有這些活動中所使用的英語都統稱為商務用途英語[8]。眾所周知,商務用途英語基于普通用途英語。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經濟類文本,亦基于普通用途英語。換言之,所有經濟類文本都是普通用途英語應用于新的領域的一種語言變體。這種將語言的使用從一個領域應用到另一個領域本身就具隱喻意義。更何況,經濟類文本中借用大量日常用語來討論、描寫、闡述與經濟活動有關的概念或事件。Henderson也認為,是隱喻所具有的生成力使得日常詞匯可用于討論、描寫、闡述與經濟活動有關的概念[9]。經濟類文本中所含大量簡單和復雜的隱喻,無不說明這一點,如:marketsare bullishandbear-ish(各種市場行情看漲/行情下跌),profitssoar,peak,pe and plummet(利潤飆升/達到巔峰/急劇下降/驟然下跌),banksemployascorched-earthpolicyinthefaceofhostiletake-overbids(各家銀行在盤進出價的各個對手面前采取了焦土政策)。上例中,英語斜體部分為日常用詞,但在此它們均用于描寫或闡述與經濟活動有關的概念,因此它們通常的意義已延伸,因而屬于隱喻用法。另外,在經濟類文本中,有相當數量的詞語原本屬于隱喻,但因長期使用而變成約定俗成的表達法,人們現在只將它們看作專門術語而非“鮮活的隱喻”,如equilibrium,float,inflation,leakage,boom,liquidity,slump等,它們已成為從事商務活動或經濟活動的人們經常使用的行話,原先的隱喻意義已不再明顯。Indurkhya將隱喻分為三種:約定俗成的隱喻,基于近似性的隱喻和創造近似性的隱喻[10]。約定俗成的隱喻是指因長期使用而成為日常用語中的一部分、因而看上去幾乎不再具有顯喻的那些隱喻。在經濟類文本中,人們常將它們看作專門術語而非隱喻。如在We’re running out of time.這句話中,“時間”被看作有限的資源或寶貴的商品,它曾是隱喻,但現在,人們不再想到或認為它具有隱喻性。再如,…the Fed has allowed the stockmarketbubbletodevelop…,toraiseinterestratestodeflateabubbleinitsearlystages…mostcentralbankersarehostiletotheideatotrytopuncturebubbles…,centralbankersofferthreereasonswhytheyshouldnotattemptto prick bubbles…。英語中,人們講bubbl(e泡沫);漢語中,人們講“泡沫經濟”,這些都已習以為常,它們已變成約定俗成的隱喻。基于近似性的隱喻會讓讀者對于本體和喻體進行比較,因為對它們意義的轉換是基于兩者之間所存在的某些相似點[11]。如:Ifprivatefundingreallydriesup,wewillbeoutofthemarket.讀此英文句子,讀者自然就會將資金的停止供給比做水源已經枯竭的河流或湖泊。創造近似性的隱喻是指,讀者在剛剛見到該隱喻時,很難找到本體和喻體之間有什么近似點,但經過仔細斟酌和推敲才發現或找到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確存在相似點。這類隱喻在術語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人們利用storm和enemy之間的關系來描述“通貨膨脹”這一概念。以上三種類型的隱喻在經濟類文本中大量存在,這些隱喻往往基于以下隱喻機制或起源于以下根隱喻:1.將經濟視為有機體,如:economic growth,intoday’sinfant electroniccommercemarket,healthyeconomy,economicdisease,economiccure,economicdecay,ailingindustrialcompanies,anover-richdietofcheapcapital等。就像有機體,經濟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情緒波動,并會呈現出有機體所呈現的各種活動方式,如recovery,healthy,qualms,flu,limpingalong/hobble,sweat,depressed等。另外,很多時候經濟被看作被動的實體,其狀態往往受制于決策的正確與否所影響。這一觀念使經濟學家們把自己看成醫生,影響著經濟活動的動向。2.將經濟視為船只,如:…Mr Grasso needed fur-therwarningthatheissteeringapotentialTitanic,butthefattestratshavebeenpreparingtojumpship…,thechancesofnavigational errors arehigh,andnewhazardsarelooming which thenavigators等。此時,銀行的行長就是船長,助手就是船員,大海就是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大海中的暗礁和風暴就是經濟中的危急關頭,航海的用具如錨、指南針和地圖就是指導方針或指令。3.將各類經濟組織類比為家庭成員之關系、類比為各種類型的人員或傳說中人們根深蒂固的形象,如:theparent/mother company,thesister company,thedaughtercompany,theholdingcompany,thecompanydoctor,giant或the WhiteKnight(指“援助某個公司使之不被其他公司接管的公司”)等。這類表達能隱喻各種組織之間所呈現出的關系及所實施的人的行為。4.將市場視為流體或球體,如:thecurrencyfloat,ahugefloat ofchange,buoyantdemand,buoyantcon-sumerspending,themarketbouncesaroundandrebounds等。這樣表達可隱喻經濟市場上的瞬息萬變。5.將下滑的市場運動視為自然災害,如:Rita’scommissionsbegantodry up asherclientsquitherforabetterdeal,theriverofgoldwillsoonrundry,theoutlookforthestockmarketwillremaincloudy/isbleak,thebanks’worst days werebehindthem等。同自然災害一樣,市場下滑給受災人們帶來災難。6.將市場視為游樂園,如:tohaltaslide insales,to continue theirslide againstthedollar,tohavearollercoasterride,toprofitfromswings等。這類說法通過游樂園中娛樂設施的方向運動來隱喻經濟的運行狀況。7.將股票市場視為劇院,如:thatthe stock mar-ketplayersoperateaccordingtoapredictableandprede-termined scenario等。這里,股票市場被隱喻為戲劇,具有極大的可變性和不可預測性。8.將各種類型的商人視為各種類型的動物或動物的行為,如:bear,bearrun,bearish,beartrap,beartotal,bull,bullish,bulltotal,runaway,gallop,horsetotal,lameduck,catandmouse,stag,prey,predator,huntertotal,head-hunter,head-hunting等。通過各種動物的狀態、性情、運動方式等來描述經濟活動的運行狀態、性質、運動方式等。9.將經濟競爭視為戰爭,如:trade wars,the warbetweenCoca-ColaandPepsi-Colahasbeenragingforyears,Carrefourcouldstillbevulnerabletoahostilebid,localbanksarefightingback,localcigarettemakersareupin arms,tofend off hedgefunds等,這一切隱喻經濟活動中你死我活的斗爭。10.用有靈的實體來描述無生命的實體,如Hungary’sRábaandIcaruscourt foreigninvestors…,noforeignsuitorshavesteppedforwardasyet…,theoddcouple(twoPoland’sleadingbanks)damaged bride(Poland’s)…,thePolishpartnersreceivedthewinkfromthenewlotandstartedsellingtheirstakes等。此外,經濟類文本中還使用許多有靈動詞,如grow,recover,need,pickup,continue,slow,move,suffer,think,reckon等以及無生命的動詞,如boom,collapse,expand,overheat,open,fall,rise,remain,become,crash,close,slump,increase等,它們均具有隱喻意義。三、經濟類文本中隱喻的功能在隱喻學研究中,隱喻被視為一種認知現象。它幫助人們通過其他事物來認識所談論的事物的特征,同時又使所使用的語言簡潔、形象、生動。不同的隱喻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多數隱喻同時具有多重功能。束定芳先生將隱喻分為四種功能:修辭功能、語言學功能、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此外,隱喻還有美學功能[12]。隱喻最初是作為修辭來研究的,它具有很強的修辭功能。其修辭功能主要體現在隱喻可以使語言簡練生動,形象新奇,讓人耳目一新。盡管經濟類文本屬于非文學性語言,但作為同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息息相關的領域,它同文學語言一樣需要簡練生動的表達,同文學語言一樣需要形象新奇的效果,同文學語言一樣需要有很強的可讀性。而要具備這些特點,往往需要借助隱喻。說the infant car indus-try比說thecarindustryatitsinitialstage要簡練生動、形象新奇得多。從語言學的功能來看,隱喻為語言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語言是反映社會變化和社會發展的一面鏡子。每當一個言語社團的社會生活、文學藝術、文化科技等有了新發展,社會政治發生變革,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層出不窮時,就需要有詞匯來再現這一切。然而,如果使用全新的詞匯來再現這一切就會使語言無限膨脹,這會違背言以簡潔為貴的法則。因此,大多時候,人們往往從其他領域里借用詞語[13]來填補詞匯空缺。而一旦從其他領域借用詞語,就會出現隱喻用法。經濟類文本基于普通用途英語,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日常用詞語義的變化,這種變化即是隱喻用法[14]。隱喻是人類的基本認知方式。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人類對新生事物的認識往往是從作為人類概念系統中深層次的核心概念——即根隱喻——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和拓展的,因此可以說,人類概念系統中的許多基本概念往往具有隱喻性。換言之,隱喻構成了人類組織概念系統的重要基礎。作為與日常生活既有一定聯系,但卻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經濟領域,其中的概念必然要借助根隱喻得以說明。經濟活動充滿了復雜性,對經濟活動的認識可以從不同角度,因而借助不同的根隱喻來對經濟領域的概念和現象進行闡釋。本文第二部分將與經濟有關的各種活動和現象視為不同的根隱喻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也充分體現了隱喻是“用一種概念去理解和經歷另一種概念”[15]這一本質。隱喻具有美學功能,表現在隱喻在語言使用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美學角色。在經濟類文本中,隱喻的美學功能主要體現在通過對隱喻的使用,讓人們有了更為豐富的聯想。這種豐富的聯想是由于隱喻的“用一種概念去理解和經歷另一種概念”這一本質和人類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對現存事物的模仿而促成的。經濟領域中的語言使用要依賴描寫日常生活的普通用途英語,反過來,正是描寫日常生活的普通用途英語在用于闡述經濟活動或現象時,經過語言的隱喻而使得語言具有了美學特質,從而取得美學功能。束定芳先生認為,隱喻的社會功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社會交往中加強“親密程度”,二是出于委婉和禮貌的考慮[16]。經濟類文本中的隱喻主要體現第一個方面。前文講到,在經濟類文本中,有相當數量的詞語原本屬于隱喻,但因長期使用而變成了約定俗成的表達法,因而現在人們往往將它們看作專門術語而非“鮮活的隱喻”了。這些約定俗成的表達法,正是商務用途英語中經濟類文本里具有獨特行業特點的詞匯部分,它們承載了經濟方面的理論與知識。也正是這些經過隱喻化而約定俗成的詞匯使得從事商務活動或經濟活動的人們緊密地進行相互交流和溝通,從而體現出隱喻本身強烈的社會功能。四、結語隱喻對人類的現實生活至關重要,對人類探求和認知未知領域也同樣重要。在商務用途英語中的經濟類文本里,隱喻的使用范圍非常廣泛。該類文本中的隱喻機制豐富多彩,這是由于經濟這個領域的復雜性所決定的。經濟類文本中的隱喻同用于其他領域里的隱喻一樣,具有多重功能。對經濟類文本中的隱喻進行探討,有助于人們對隱喻這一認知現象作更加深入的理解。
參考文獻:
[1]Goatly,A.1997.TheLanguageofMetaphors[M].London:Routledge.
[2][5][15]Lakoff,G.andJohnson,M.1980.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3]Brato,S.AComparativeStudyofMetaphorinEnglishandSlovenePopularEconomicDiscourse,At:64.233.167.104/search?q=cache:OTTKlwW3vIwJ:fm-kp.si/zalozba/issn/1581-6311/2_179-196.pdf+metaphor+economic+texts+&hl=zh-CN%20target=_blank
[4]Lee,D.1992.CompetingDiscourses:PerspectiveandIdeologyinLanguage[M].Essex:Longman.
關鍵詞: 網店美工;電子商務;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8153(2016)05-0106-03
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電子商務在中國的蓬勃發展,優秀的商務網站異軍突起,越來越多的商家企業和個體創業者抓住這個機會,傾心經營各類網店,在網店上淘金,市場對網店美工的需求日益增多,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從畢業生調查回訪中發現,電子商務畢業生在進入社會就業或是創業時美工經驗甚少,在商品圖片處理、logo設計、店鋪裝修等工作中涉及到的圖像處理能力非常欠缺。如今網店美工課程已經成為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但仍沿用傳統教材(《photoshop圖像處理》類工具書)和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覺得內容難懂且與專業融合度不夠,學習動力不足。工作后發現需要了解的知識卻沒有學習,最終違背了培養學生網店美工職業能力的初衷。因此,要調查學生就業后社會對網店美工職業能力的需求,重新梳理教學思路與方法,從滿足職業需求角度研究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網店美工課程改革。
目前網店美工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
大部分高職院校已經把網店美工課程定位為電子商務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但僅僅是名稱的更改,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仍然和前導課程photoshop基礎教學沒有明顯的區分。教學內容和現實工作脫節,缺乏針對性,學生覺得與實際工作銜接不夠緊密,學習動力不足。
(二)教學方法落后
網店美工的教學仍然采用“臨摹”的方法:統一案例,學生臨摹,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如果是關于photoshop基礎教學則無可厚非,但網店美工畢竟不同于基礎教學,是在學生具備一定的photoshop的操作基礎上進行的“藝術再加工”,需要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因此本課程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按照職業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合理構建學習情境,融“教學做”合一,通過教師對學生手把手、半松手、放開手的教學,讓學生達到學習工作、學會工作、理解工作的學習目標[1]。
(三)實踐教學欠缺
眾所周知實踐教學很重要,然而知易行難。其一,學生自主創業缺乏經濟基礎;其二,想找到價廉物美的貨源困難;其三,專業對口的實習企業很難找得到;因此只能把網店美工課程的實踐教學放到學生所開設的網店中開展。但是在實踐中發現學生開設的網店普遍出現兩大空缺:缺貨、缺圖。學生只能在網上尋找同類產品的圖片進行處理,但是這樣做一來沒有特色,限制了學生的創新,二來難以進行真實客觀的教學考評,從而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2]。
(四)考核方法滯后
網店美工這門課程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勝任企業網店美工崗位,它強調的是技能,側重于實踐操作,因此一張試卷無法檢驗學生的真實能力水平,更加無法用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去衡量學生的成績。所以傳統的課程考核模式無法再適用這門課程。
二、教學改革探索
針對上述問題,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教研室邀請學院督導和行業專家進行集中分析討論,對該課程進行了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學探索,并最終確定了課程地位與性質,以及課程培養目標,在教學的內容與方法,課程的實踐環節、考核與評價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改革嘗試。
(一)課程重新定位
網店美工是電子商務專業網頁設計崗位“網店美工”典型工作任務設置的學習領域課程,是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要求轉化而來的一門電子商務專業核心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在中小型企業的網店美工崗位完成網店全面裝修、產品圖片處理、廣告促銷圖片、產品描述圖片處理等等;能夠審核最終效果并總結工作經驗,從而達到網站設計崗位的“網店美工”典型工作任務的職能要求。
(二) 課程設計
1.課程設計理念。
本課程以“培養電子商務專業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目標,以真實的網店美工任務為學習任務,遵行職業成長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與企業專家共同開發課程,構建學習情境,并實施課程教學。
2.設計思路
(1)本課程以電子商務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電子商務職業崗位“網店美工”的典型工作任務為依據,搭建課程教學網站,為校內校外、課內課外提供平臺,充分體現了課程的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2)采取校企聯手、工學結合的方式開發課程
(3)創建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相結合、學習任務與工作任務相結合、學習場所與實習基地相結合,“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先后和十堰市汽配人網、十堰市新合作超市、阿里巴巴等企業簽訂協議,建設校內外實習基地,部分教學內容可以放到企業中進行,并接受企業專家的指導點評,學生也可以在企業里頂崗實習。這樣既能增加學生的實習實踐的機會,提高操作技能,同時也能盡快熟悉設計規范和行業準則,為今后走上工作做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3]。
(三)內容選取
根據網店美工崗位發展需要和完成網店美工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能力、知識、素質要求進行選擇學習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
網店美工應突出“美”感,需要美工人員能夠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利用色彩、圖像、文字等造成的沖擊力,吸引潛在的顧客的關注,由此增加產品和網店的吸引力,從而達到營銷制勝的效果。因此,教學內容首先應注重視覺營銷,讓學生了解如何利用好色彩、圖像、文字來吸引買家關注。進而是網店的裝修,它主要包括:產品美化、產品詳情頁設計,網店logo設計、產品廣告設計、網店風格設計等。同時,為了網店美工的教學需要,需要任課教師一改以往的教學模式,不要局限于《photoshop圖像處理》類教材,可以考慮多選幾本教材,并結合真實的網店裝修案例,綜合考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整合出適合網店美工的內容進行課程的教學。
(四)教學理念和方法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網店美工課程的教學以網店美工工作過程為邏輯主線,以實際網店美工工作任務為引領,緊密結合職業核心能力的需求,將知識、方法和技能有機融合,從而體現“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
1.以工作過程為主線
無論是課程內容的選取,還是教學內容的組織,始終圍繞實際網店美工工作的過程及內容,以實際工作流程為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順序,將課程融于實際工作需求中,突出了技能和素質的培養。
2.以工作任務為引領
經過校企雙方精心選擇,把真實的工作任務交給學生(舊題重做和實題實做)。要求學生制定網店裝修方案、實施設計方案和對最終效果進行檢查評估等,與網店美工崗位的實際工作情況完全相同。例如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教研室和寶豐鎮聯手打造“武當福潤農產品”網上商城,通過完成該任務而讓學生掌握店鋪裝修的相關知識、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真實地反映了網店美工崗位的能力和素質需求[4]。
(1)課程實踐的仿真性
在課程中我們通過真實企業的資料和業務,為學生模擬真實的的職業情境,學生在課堂和實訓基地里學的、做的,就是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所面對的。從而實現了課程教學與工作實踐的零距離對接。
(2)“教學做”合一
在該課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工作導向式教學,教學的主線是指導學生完成實際網店美工工作,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來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通過操作來學習相關知識,從而將教、學、做有機地結合,突出教學的職業性、實踐性特點。
在課程教學中靈活運用了案例教學法、仿真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校企合作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了“互聯網+”11項重點行動,吹響了加快發展互聯網經濟的集結號。面對互聯網發展大潮,十堰市市委、市政府順勢而為,在其統一領導和強力推動下,十堰電子商務產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迅猛發展態勢。借此良機,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先后和數家十堰市當地企業簽訂了協議,為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創建了校內外實習基地。并且大力倡導大學生自主創業,聯手阿里巴巴打造校內實體淘寶店,不僅提供有政策上的優惠,還有企業專家的培訓指導。也因此,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在郵儲杯全國互聯網創新應用大賽中屢獲殊榮。
(六)考核評價
高職網店美工課程實踐性強,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操作技能以及職業素質的形成。因此采用“過程性考核、水平性考核”兩結合的考核原則,同時注重對隱性知識的考核,重點考核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職業技能操作水平,工作態度、職業意識等。采取個人自評、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學生互評為組長評組員、組員評組長,教師評價融入行業評價標準,將學校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實現評價的公正與客觀。
課程的最終成績構成分為兩大部分:平時成績和項目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包括考勤、平時作業等,所占比重為百分之三十;項目成績包括從制定方案到設計實施,再到最終結果展示。每個項目來源于真實的工作任務,考核貫穿全過程,所占比重為百分之七十。
(七)特色與創新
在網店美工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中形成“兩段三結合”的課程特色與創新設計模式:
1.“兩段”即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分為校內課程實施和校外課程實施兩個階段。
校內課程實施借助校內實訓基地完成模擬工作任務,校外課程實施安排學生分批進入十堰市新合作和汽配人網等實訓基地完成真實工作任務。
2.“三結合”即“難易結合”、“虛實結合”與“內外結合”。
課程設計方面:按照學生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創設的學習情境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實現課程設計的“難易結合”;
課程實施方面:將學校模擬環境的工作任務和企業真實環境的工作任務結合起來,實現課程實施的“虛實結合”;
課程評價方面:將校內專職教師評價和企業兼職教師評價結合起來,實現課程評價的“內外結合”。
[參考文獻]
[1]戴建中.電子商務教學方法研究[J].電子商務,2010(7):70-71.
[2]盧 奮.電商學生網店企業的實踐研究分析[J].中國電子商務,2013(9):15.
[3]黃 琳.論如何將電子“商”務融入到Photoshoop課程的教學中[J].科教文匯,2013(28):74.
[4]高 潔.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網頁美工設計教學探索[J].科技信息,2009(30):203.
[關鍵詞] 人際功能;《飄》; 劇本語言
韓禮德建構的系統功能語法為語篇分析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用于語篇分析,如漢語古詩的英譯、廣告用語等方面的研究。事實上,這個框架包括三個純理功能,即人際功能、概念功能和語篇功能,它可以“用來分析英語中任何口頭語篇和書面語篇”。(黃國文,2001:59)本文從人際功能入手,試圖對《飄》電影劇本(楊慎生主編)中的最后一幕進行語篇分析,以說明系統功能語法在劇本語篇分析中的可操作性,為電影中的人物、劇情分析提供功能語言學方面的依據。
一、人際功能概述
人際功能是指語言“具有表達講話者身份、地位、態度、動機和他對事物的推斷、判斷和評價等功能”。(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占子,2005:115)它包含語氣、情態、語調三大系統。任何從人際功能角度的語篇分析必然要涉及的要素有交際雙方的角色、語氣和情態。
首先,在韓禮德的功能語法中,交際的雙方怎樣變換交際角色,主要的言語角色只有“給予”和“需求”兩種。
其次,功能語法中的語氣由“主語”和“限定成分”構成。“主語”基本與傳統語法中的主語相一致;“限定成分”相當于傳統語法中的助動詞或情態動詞,在無助動詞或情態動詞的情況下,屬動詞的一部分。
小句中除“語氣”的部分叫做“剩余部分”,它由謂體、補語和狀語組成。謂體是動詞詞組中除限定成分以外的部分;補語通常由名詞詞組來實現;狀語通常由副詞詞組或介詞詞組來實現。語氣事實上有三個組成要素,即主語、限定成分和情態狀語。再次,情態是人際功能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情態主要是通過情態操作詞(must/can)、概率程度詞(certain/probable)和頻率程度詞(always/often )來體現的。
二、《飄》電影劇本的語篇分析
《飄》自1939年拍成電影上映之后,傾倒了幾代影迷,成為不朽的名片。影片末尾,斯佳麗終于意識到了她內心深愛的其實是瑞德,而痛苦的瑞德決意要離去。這樣的結局也是該片令人難忘的一個原因。
在進行分析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劇本語言的特點。“影視劇本中的語言大致可分為兩種:劇作語言和劇本中的人物語言”。(周涌,2005:169)劇作語言指的是直接轉化為畫面的描述性語言,包括對環境景物和人物動作的描寫,其中環境景物描寫要求描述環境的整體感覺,而人物動作描寫要求準確描述人物對話時的動作和神態;劇本中的人物語言包括人物對話、對白、內心獨白和旁白等。本文擬從劇作語言和劇本中的人物語言兩個方面對《飄》的最后一幕進行人際功能語篇分析。
(一)劇作語言的人際功能分析
劇作語言中的交際行為發生在劇本編者和劇本讀者或使用者之間,所涉及的交際角色是“給予”,交換物是“信息”,體現在語氣上是“陳述”。因而,在該片的劇作語言毫無例外地采用陳述句,即主語在限定成分之前的形式。例如,It is grey and there is a heavy mist.這樣的環境描寫為讀者營造了一個恰當的氛圍也為劇情發展做出了暗示。
同時,劇本編者在語氣部分還加入了情態狀語,引導讀者或使用者把握劇情發展,加深對劇情的理解。
對人物動作的陳述中,用詞準確,動作性強。如,Scarlett nods.She runs to him.同時也加入了情景狀語來描述動作發生時人物的表情和狀態,呈現給讀者或使用者栩栩如生的畫面。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由于劇本編者一直是信息的給予者,雙方不存在交際角色的轉換,所以在語氣上,陳述功能被貫穿到底。而且,編者通過選用準確的謂體和恰當的狀語使劇作語言的陳述更精準、到位。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劇作語言的陳述中沒有使用任何情態操作詞,這是因為要想了解、把握劇情,劇本讀者或使用者必須完全相信劇本編者所給予的信息。
(二)劇本中人物語言的人際功能分析
本文中涉及的人物語言主要是斯佳麗和瑞德之間的對白,另外還有瑞德走后斯佳麗的獨白。首先,二者的交際角色在交談中不斷轉換,人際功能中所包含的四種功能在雙方的對話中都有體現。如以下兩組對白:
(1)Scarlett:What are you doing?(問題)
Rhett:Im leaving you … (陳述)
(2)Rhett:Scarlett, please dont go on with this.Leave us some dignity…Spare us this last.(命令)
Scarlett:“This last?” … Rhett, do listen to me! I must have loved you for years … Please believe me! (問題/命令/提供)
其次,從語氣的角度看,雙方在交際的角色和地位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句式的使用上。例如,在涉及雙方關系的問題上,斯佳麗共用了5個疑問句,即 This last?/What do you mean?/What shall I do?/Where are you going?/where shall I go?而瑞德僅使用了一個,Do you know what Im talking about?
與此同時,瑞德還使用了3次附加疑問句,加強語氣,強調“是不是”“對不對”,有咄咄逼人的效果。例如,That makes it nice for you, doesnt it?
在祈使句的使用上,雙方次數相當,差異出現在語氣詞的使用上。斯佳麗通常以感嘆詞please 開始,可見她此時懇請的態度,而瑞德的祈使句則較直白,可見他的決然。
另外,語氣中其他情態狀語的使用也反映出這一結局是斯佳麗出乎意料的。在雙方的對話中,斯佳麗用得最多的情態狀語是“oh”,多達8次。盡管這與女性的用語特點也有關系,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她的吃驚和毫無心理準備。瑞德用到的情態狀語主要是三個“No” 和一個 “Frankly”, 可見他是鐵了心要離開。
最后,從情態的角度看,語篇中的“情態”主要是由情態操作詞來實現的。在瑞德離開之前,雙方使用的次數相當。斯佳麗使用的是程度較高的情態操作詞,如You must care./I must have … / where shall I go?等句中的 “must”和 “shall”,以試圖挽回兩人的關系。而瑞德則使用了程度較低的 “could”, 同時卻使用了概率程度高的 “certainly”,如You certainly gave a good imitation of it.這表明他對所經歷的事的確定無疑的態度和對他們關系不抱有希望。
情態操作詞的集中使用出現在瑞德離開之后斯佳麗的獨白中。高程度的情態操作詞(must /can)被頻繁使用。例如,I cant let him go! I cant! I wont think about losing him now! 等句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經歷了突如其來的打擊后,斯佳麗本能快速地做了自我調整,顯示了她的堅強。然而,“即使高值的情態詞也不如極性形式肯定”,(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占子,2005:145)因而,斯佳麗的最后一句獨白“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并沒有使用情態詞,卻顯示她的堅定和對未來的希望。
三、結 語
本文以韓禮德的功能語法中的人際純理功能為理論框架,分別從交際角色、語氣和情態三個角度對《飄》最后一幕的電影劇本語言做了人際功能語篇分析。希望以上的分析不僅能揭示電影劇本是如何實現其言語功能的,而且能為分析人物和劇情提供功能語言學方面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黃國文,葛達西.功能語篇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 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廣告語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 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占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 楊慎生,主編.飄[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關鍵詞 以能力為本位 電工技術應用 教學方法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Based on the Ability - 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in the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Exploration
LI Xiaoying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Polytechnic, Wenzhou, Zhejiang 325003)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technician college students structure and student diversity,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the electric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 course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mpetency-based teaching concept, combining a variety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electrician technology proces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can greatly arous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Key words competency-based; electrical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ffect
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基礎學科,在每個理工類專業都有廣泛的滲透。如何激發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出動手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是我們所面對的問題。因此,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尋找一種適合培養技師學院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1 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注重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組織是以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為教學模式,緊緊圍繞著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扮演了教學活動的主宰者的角色,忽略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由于傳統教學片面強調教師的教,形成了以教師為本位的教學關系。
由于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使得知識更新換代的周期大大縮短,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境下,許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呼吁:教育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是受教育者在生活、學習、工作實踐中產生的一種內在需求、自我需要,是自我萌發的。因此,一種以“能力為本位”,以解決生產技術問題、完成工程項目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①
由于技師學院的生源結構和學生層次多元化,使各科課程的教學難度增大,對電工技術教學而言,由于教學對象長于形象思維,短于邏輯思維,實踐性智力突出,分析性智力不足;對理論課學習缺乏興趣,但對實踐動手操作課程很感興趣,他們愿意動手,并且在動手的過程遇到了問題愿意想辦法去解決,因此我們在教學內容組織和教學方法選取上提出了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結合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實行“教、學、做”一體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的貫穿實施
2.1 巧用項目教學法,理論聯系實際
針對技師學院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課程對本專業的職業崗位能力進行分析,明確知識和能力結構。在課程教學中,對接職業崗位實際需求,淡化理論知識,突出技能教學。在課程教學中,應將職業能力需求轉化為教學內容,即教學內容按職業能力需求選取,直接為對應的崗位服務。②因此在實施這種教學方法前,教師首先緊扣職業技能鑒定考綱對教材內容進行處理,將教材內容整合為適應技師學院學生學習專業理論基礎以及技能訓練計劃和要求的幾大項目,每一項目以職業崗位能力要求以梯級的形式細分為幾個典型的工作任務,并分析工作過程所具備的能力要求,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一體化。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通過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知識。
2.2 轉換教師角色,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職業教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師必須轉換角色,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從以往的課堂教學的講授者和灌輸者轉變為教學內容的組織者和教學過程的引導者;從以往教師講解時高高在上的姿態轉變為走到并融入學生這一群體,與學生一起分析、討論和交流問題。教師轉換角色必須認識到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不是光靠教師的灌輸被動接受的,而是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建構。
2.3 注重教學做合一,增長知識技能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注重教中學,學中做,知識技能同步增長,是教師和學生在實驗或實訓室,講講做做,邊講邊做,或邊學邊做。比如在講解線性電路元件電阻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學會色環電阻的識別,并學會用萬用表、單臂電橋如何測電阻值,再比如在講解變壓器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知識點的是時候,讓他們動手測一測三相變壓器的極性和連接組別,測一測電動機的絕緣電阻。
2.4 啟發引導式教學,掌握知識性內容
電路分析基礎是電工技術應用課程的重要理論基礎,本章從工程應用的角度重點闡述了電路參量、電路變量,電氣設備額定值及電路狀態,歐姆定律和基爾霍夫定律等問題,因此在這部分知識性內容的教學過程引入啟發引導式教學,目的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知識點的理解,幫助其掌握理論的基本內涵,為后續的實踐教學打好一定的基礎。講解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優化設計教學單元,合理利用FLASH動畫、實物操作、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當然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而學,并如何學以致用。
2.5 現場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
現場教學法具有直觀、生動、形象的特點,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加快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學效果大大提高,最重要的是學而不忘。電工技術中供配電系統知識這一章節內容抽象、學習枯燥,學生普遍反映難以理解,而且一般的學校又沒有相應的實訓設備,授課時采用現場教學法,不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使學生在現場學習供配電系統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
2.6 案例教學法,貫穿全課程
克服傳統教學方法中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造成的弊端。精心選用典型的、有實用價值的、學生感興趣的實例貫穿全課程的教學,以案例的設計和改進中的問題為切入點,步步深入,將職業技能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如講解安全用電知識,教師以案例作為教學材料,讓學員處于當事人的位置,引導學員運用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事故進行全面完整的分析。③
3 教學效果分析
(1)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項目教學法在電工技術課程授課過程中,淡化理論知識,突出技能教學,對接職業崗位實際需求,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一體化。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通過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知識。
(2)教學做合一,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技能。教師和學生在實訓室,講講做做,邊講邊做,或邊學邊做,教中學,學中做,使知識技能同步增長。
(3)優化設計教學單元,合理利用FLASH動畫、實物操作、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當然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而學,并如何學以致用。
(4)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布置任務后,教師不限定實現任務的方法和思路,為學生發揮想象力和自由創作留有充分的余地。不但掌握了教師要求掌握的內容和方法、而且在很多操作細節上還能舉一反三、自由發揮,同時也實現了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的教學目標。
4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項目設計要求比較高。由于要淡化理論,重視學生動手操作技能訓練,因此在項目的安排上要求比較高,如果項目設計的太大,學生會因為完成不了項目而失去學習的積極性,項目如果太小,學生實施起來比較輕松,反而引起自滿情緒,由于技師學院學生生源結構比較多元化,在項目分組上也存在一定的難度。
(2)教師的工作量巨大。在課程教學中,要將職業能力需求轉化為教學內容,即教學內容按職業能力需求選取,直接為對應的崗位服務,因此熟悉教材內容及教材的章節安排,整合教學內容,優化設計教學單元。教學過程根據教學內容及其特點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如何去設計教學單元等等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思考。
(3)以學生為主體,細分工作任務,分析工作過程的能力要求及其工作任務的完成,然后讓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需要較多的時間。
(4)在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方面。學生習慣于老師將知識總結歸納后傳授,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較差,認為完成任務就行的惰性思想。④
5 結束語
傳統的教學組織是以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為教學模式,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扮演了教學活動的主宰者的角色,這肯定是不足取的。因此,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是將“知識型”人才轉變為“創造型”技能人才的關鍵。《電工技術應用》課程教學,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熟悉教材內容及教材的章節安排,整合教學內容,優化設計教學單元。教學過程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單元、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爭取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來。作為人民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才能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高級技能人才。
注釋
① 顏炳乾.深化職教教學改革理論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1(1).
② 張志俊.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策略淺談[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5).
關鍵詞 火力發電廠;電氣自動化系統;功能技術
中圖分類號TM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2-0081-02
0 引言
火電廠多采用燃燒燃料的方式來發電,整個流程比較復雜,傳統的運行模式已逐漸不能適應當前的生產。隨著各種新技術的更新,電氣自動化開始興起,并受到人們重視。該技術的應用既省時又省力,管理起來十分方便,有利于實現數據共享,在機、爐、電三者的協調方面發揮著重大影響。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對自動化技術不斷改進,有利于火電廠電氣自動化的提升,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1 火電廠電氣自動化系統的基本功能和特點
1.1基本功能
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實時監控各項設備,輔助功能是實現多種數據的反饋。其監測控制的對象主要是各項設備設施的運行狀態和其他一些列參數,多依賴主接線圖的形式來完成測量工作。同時,該系統還設置有自動警報系統,一旦有設備發生異常或出現故障,系統能夠及時發出報警信號,盡早解決故障,以免事故蔓延,帶來更大損失。另外,為使管理工作更加方便,該系統還有提供檢修報表、設備開關次數報表的功能。其輔助功能是指數據的反饋,主要包括在線對設備進行管理,對遠方修改進行校核,故障診斷以及狀態檢修,通過測控裝置和脈沖信號實現對電量的統計等。
1.2特點
火力發電廠發電的原理是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熱能轉化為機械能,最終產生電能, 程序多,管理難度較大。和內部的其他系統相比,電氣自動化更為復雜,因為要涉及很多東西,需要布置大量的設備。在安裝時,應按照各自功能用途進行分散安裝,以配合其相應的主控中心進行監控工作,在運行時,信息量比較大,各種元件、線路復雜,加大了檢修維護的難度。 各種設備不經常操作,有些需要很長時間才運行一次,盡管如此,其自動保護裝置的要求性能卻很高,需快速地對其進行操作。而且,電氣設備在構造組成上雖然很簡單,但操作起來卻很麻煩。從控制的方式進行考慮,應做好兩臺機組DCS電氣的控制模式,因為自動化系統的監測控制功能多依賴DCS系統實現的,當兩臺機組中有一個改變時,必須保證控制權的唯一性。在電氣自動化系統的建立工作中,要想提升系統的運行效率,必須保證DCS與系統結構聯網方式的質量,在保證系統能夠正常運行的基礎上,能夠對其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并采集各種異常狀態下的數據信息,同時自動分析處理,提供相應的應急措施,從而使電氣系統處于較為安全合理的工作狀態。
當前DCS系統和電氣系統相連,常采用“硬連接”的方法,有DI、DO及模擬量三種接入量,通常采用空接點方式模擬量由變送器將交流量或其它量變換成標準信號后送至DCS系統。此種硬連接方式有一定的缺陷,首先費用較為昂貴,DCS系統一般是按“點”收費,每增加一個量,系統中就多一個點,接入量越多,費用越高;其次是材料,該種方式需要大量的電纜,電纜數量是隨著量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的,容易造成電纜浪費;最后,就國內當前技術而言,只能處理一些簡單的事務,難以管理復雜的工作,離實現“綜合自動化”還需一段時間。
2 火電廠電氣自動化系統的現狀和未來趨勢
2.1現狀
傳統的運行模式已不能滿足要求,大多數火電廠都建立了自動化系統,并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就目前而言,電氣綜合自動化技術不斷進步,使用范圍也進一步擴大,尤其是某些必要技術,效果十分顯著,如分散分布式技術的應用。同時,還有許多新型技術,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如微機型電氣系統,需對其進行保護。需要保護和自動裝置微機型電廠電氣系統的包括發電機和主變壓器的保護,快速切換裝置、勵磁調節裝置、啟動關閉裝置以及電源開關同期合閘裝置等。此外,諸如現場總線技術等新興技術在許多領域也被廣泛應用。
2.2對電氣系統自動化的改造
1)斷路器的改造。對于關鍵性的操作務必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標準執行,最主要的目標是遠近皆能操作,并能夠準確無誤地提供斷路器的位置信息。部分斷路器在長期的使用中,各種性能都必將有所下降,或受其他因素影響,質量降低,壽命衰退,對這類的斷路器應該及時更新改進,多采用一些穩定性高、維護量小、具備各種良好性能的無油設備。為避免信息信號出現發送錯誤的情況,盡量將輔助點改造為雙輔助觸點接線;
2)高壓開關柜的改造。高壓開關柜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提高其阻燃性,通常要對其柜間距離進行適當的調整,保證隔離物能夠將其絕緣支撐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母線導體和相對地間的絕緣性也應得到進一步加強,其絕緣水平的提升應靠改造來實現。此外,高壓開關柜往往要滿足耐受電流、絕緣水平、峰值等各種要求,必須適當改造開關柜的電力互感器,提高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3)各項設備的改造。首先應建立有專門的設備保護室,為加強保護質量,加大保護力度,必然要對各項保護設備進行一番改造,比如在上面增加消弧線圈,起到自動跟蹤、調諧的作用;由于設備眾多,運行復雜,工作量大,同時可能會產生較高的殘壓,對避雷器造成破壞,為改善這一情況,提高工作效率,需對避雷器進行改造,通常會選擇使用無間隙金屬氧化物避雷器;
4)更好地實現遠方監控。常采用的辦法有更新繼電器、加強線路監視、實現遠控和就地控制、實現遙信等。
3 結論
電力與日常的生活生產活動關系緊密,火電廠通過燃燒燃料來發電,為提高工作效率,正逐漸實現電氣自動系統化,該技術對電廠管理水平和競爭力的提升大有裨益。然而就綜合能力而言,和國外尚有不少差距,需要不斷改進,更好地服務人們,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濱.火力發電廠電氣自動化的發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26(23):193-195.
[2]肖成剛.淺論電力系統控制方法[J].寧夏電力,2008,22(4):l34-l36.
[3]姚建國,楊勝春,高宗和,楊志宏.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發展趨勢展望明[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7,21(13):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