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工智能網絡安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阿爾法狗接連打敗李世石、柯潔,無人駕駛汽車從科幻慢慢變為現實,人工智能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跑馬圈地”。我們正在被一個前所未有的以智能技術為核心驅動力的新型社會裹挾著前行。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每個企業和個人都在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要積極探索,緊跟前沿,才能在這波智能化浪潮中不致被淘汰。本書通過豐富鮮活的企業案例,幫助我們梳理分析人工智能及其相關的機器學習、超級計算、云端服務、網絡安全等前沿領域的發展現狀及方向,總結這些企業在智能時代下的應對之策及成功經驗,為之后企業的發展轉型等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借鑒。
作者簡介
余來文,江西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博士生導師、創業導師、野文投資董事長、文字傳媒董事長,《商業智慧評論》和《創業管理評論》出品人,并任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澳門城市大學、亞洲城市大學等外聘MBA課程教授或創業導師。曾在海王集團、遠望谷股份、飛尚集團等公司工作,歷任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務,為大潔王集團、南華西集團、銅川礦務局、陜西煤業集團等公司提供管理咨詢。先后在《管理科學》《北大商業評論》《銷售與管理》《中國經營報》《CHINA DAILY》以及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轉載等雜志報紙200余篇。出版《智能革命:人工智能、萬物互聯與數據應用》《分享經濟:網紅、社群與共享》《共享經濟:下一個風口》《互聯網:商業模式顛覆與重塑》《商業模式創新》《互聯網思維2.0:物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企業商業模式:互聯網思維的顛覆與重塑》等30多本圖書。林曉偉,江西財經大學管理學博士,現為閩南師范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福建省“新世紀”人才。先后在《系統管理學報》《經濟管理》《國際貿易》《當代財經》《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央財經大學學報》《現代管理科學》等國內核心刊物20余篇,出版專著1部,參與編寫《智能時代:人工智能、超級計算與網絡安全》《電子商務:分享、跨界與電商的融合》《互聯網思維2.0:物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企業商業模式運營與管理》《物流學》《財務管理》和《會計學》等圖書。主持福建省級課題4項,先后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以上課題9項,參與詔安縣農業和扶貧“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產業互聯網、企業商業模式。
目
錄
1 第1章 智能時代
2 開章案例
6 1.1開啟智能時代
7 1.1.1 Mr Smart——我的智能生活
13 1.1.2智能時代之認知顛覆
18 1.1.3人工智能——工作“終結者”
19 1.1.4新產業的催生——“智”家幫的興起
25 1.2迎接嶄新的智能社會
25 1.2.1“數字化”——智能社會的“快引擎”
26 1.2.2“信息化”——智能社會的“大動脈”
27 1.2.3“網絡化”——智能社會的“高速路”
28 1.2.4“集成化”——智能社會的“點金石”
29 1.2.5“公共化”——智能社會的“新時代”
32 1.3智能生態——智能時代的終極奧義
32 1.3.1傳統工業邏輯的顛覆式創新
36 1.3.2人人創造,智能時代新分子
37 1.3.3用戶“雙力”:參與力創造力
38 1.3.4“智”之大器之智能整合
39 1.3.5未來人工智能生態圈
42 1.4智能時代的內核
42 1.4.1人工智能之先發“智”人
45 1.4.2超級計算之千手“算”音
46 1.4.3云端服務之無上“云”法
47 1.4.4網絡安全之“安全”衛士
51 章末案例
56 第2章 人工智能
57 開章案例
62 2.1人工智能:讓機器更聰明
62 2.1.1人機大戰:阿爾法狗與柯潔
64 2.1.2人工智能與智能機器人
67 2.1.3機械思維向左,智能思維向右
68 2.1.4人機融合:超人類智能時代
72 2.2人工智能新認知
75 2.2.1解密人工智能
76 2.2.2重要的是數據,而非程序
77 2.2.3淘汰的不僅是工作,更是技能
80 2.2.4超人工智能時代
82 2.3大數據與人工智能
82 2.3.1數據驅動智能革命
85 2.3.2數據挖掘:從大數據中找規律
86 2.3.3大數據的本質:數據化
89 2.3.4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永恒動力
90 2.4人機融合:連接未來
93 2.4.1人工智能之“星際迷航”
95 2.4.2機器學習與人工神經網絡
96 2.4.3超越未來:人工智能之深度學習
101 2.4.4 人工智能之前世今生
102 2.4.5 人機融合:未來ING
104 章末案例
109 第3章 超級計算
110 開章案例
114 3.1大話超級計算機
114 3.1.1 超級計算知多少
115 3.1.2 從數據到超級計算的飛躍
117 3.1.3 大千世界,“數”在掌握
119 3.1.4 數據流——“超算流體”
122 3.2時代新寵——超級計算機
123 3.2.1 超級計算,未來國之重器
124 3.2.2 超算之不得不懂
126 3.2.3 大國超算之超常發展
132 3.3超級管理
132 3.3.1 數據收集——“超管”之“核基礎”
132 3.3.2 數據存儲——“超管”之“核聚變”
133 3.3.3 數據處理——“超管”之“核爆炸”
136 3.3.4 超級計算安全
137 3.4表演時間:超算之應用舞臺
137 3.4.1 互聯網應用:“互聯”的二次方
140 3.4.2 電子政務應用:政務“超算”跨時代
141 3.4.3 精準醫療應用:超算醫療,快,準,狠
145 3.4.4 智能交通應用:數據出行,悠哉,享哉
146 3.4.5 金融投資應用:“超算”致富經
149 3.4.6 新零售應用:“超”未來,“算”零售
153 章末案例
159 第4章 云端服務
160 開章案例
164 4.1云服務——“云”上境界
164 4.1.1 走進“云”化時代
168 4.1.2 享受云生活
172 4.1.3 幕后英雄——云計算推動“團隊”
173 4.2直擊云計算
174 4.2.1 云計算為何物
178 4.2.2 云計算從哪里來
179 4.2.3 虛擬化,一切皆有可能
181 4.2.4 云計算未來規模
183 4.3雙重界:云計算與虛擬網絡
183 4.3.1 云計算與虛擬網絡關系
184 4.3.2 云服務之“虛化”技術
189 4.3.3 虛擬服務器——“虛化”技術承載終端
193 4.3.4 多云大融通——云存儲設備
195 4.3.5 有備無患——云資源備份
198 4.4“三云”家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199 4.4.1 公有云——“云”家必爭之地
201 4.4.2 私有云——私享“云端”之上
203 4.4.3 混合云:公私合并——“云端”最強音
207 4.5云應用——“云端”的機智強大
207 4.5.1 云應用:極致“云”風暴
210 4.5.2 云應用、云服務與云計算
211 4.5.3 AI云運用=“云端”最強音
212 章末案例
218 第5章 網絡安全
219 開章案例
223 5.1直擊網絡安全
223 5.1.1 計算機安全——21世紀的重點“安全區”
224 5.1.2 網絡安全:居安思危,嚴陣以待
227 5.1.3 安全攻擊之“四面”埋伏
228 5.2不得不知的網絡安全
229 5.2.1 網絡安全之認知“大充電”
232 5.2.2 網絡安全風險之危機四伏
236 5.2.3 網絡安全的“威脅危邪”
241 5.2.4 安全管理“六板斧”
242 5.3網絡“歪腦筋”:犯罪與黑客
243 5.3.1 網絡犯罪——犯罪“新境界”
246 5.3.2 黑客攻擊:高智商罪犯的攻擊
247 5.3.3 黑客攻擊“六”手段:智、快、狠
250 5.4無處不在的安全管家——網絡安全管理
250 5.4.1 網絡安全“密匙”:加密安全
254 5.4.2 保密系統:守口如瓶,從一而終
256 5.4.3 智能防火墻——安全防護之智能乾坤
260 5.4.4 網絡安全未來式:量子通信
264 章末案例
270 參考文獻
此外,展會同期還將舉辦2017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峰論壇、2017深圳國際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院士論壇、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推進大會和2017中國智慧城市及智能制造標準與應用論壇等多場頂級行業論壇,各界主管和行業大咖共話產業未來,必將推動電子信息產業抓住新的發展風口,引爆“智能時代”。
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指出“網絡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伴隨著新型計算技術、移動互聯網、高速數據傳輸等新興技術突破及廣泛應用,以智能為特征的信息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并加速與各領域技術深度融合,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引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變革。
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工信部與國家發改委積極行動,去年9月聯合推出了《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明確提出要加強智能硬件核心關鍵技術創新,提升高端智能硬件產品有效供給;制定實施通信產業鏈配套能力提升工程,繼續推進4G智能手機、行業應用終端、“天通一號”終端等產品的融合創新發展;探索制定《虛擬現實產業與應用發展指導意見》,提升虛擬現實產品供給,推進虛擬現實在重點行業的融合應用;推動開展下一代數字電視技術與標準研究,推動智慧家庭終端產品整體更新換代,等等;以此培育打造智能信息產業,推動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什么是工業4.0?
“互聯網+制造”就是工業4.0?!肮I4.0”是德國推出的概念,美國叫“工業互聯網”,我國叫“中國制造2025”(兩化融合),這三者本質內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個核心――智能制造。
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該項目由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伙伴。其技術基礎是網絡實體系統及物聯網。
德國所謂的工業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聯信息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制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后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2015年中國有幾個概念非?;?,第一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第二就是工業4.0,第三個就是“互聯網+”。“互聯網+”是巨大無比的概念,“互聯網+”里面有“互聯網+金融”叫做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零售”、“互聯網電子商務”,而“互聯網+制造”就是工業4.0。它將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可以說,工業4.0是整個中國時代性的革命。
工業4.0有哪些特點?
互聯:互聯工業4.0的核心是連接,要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數據:工業4.0的核心就是數據。企業數據分析就像汽車的后視鏡,開車沒有后視鏡就沒有安全感,但更重要的是車的前擋風玻璃――對實時數據的精準分析。
集成:工業4.0將無處不在的傳感器、嵌入式終端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通信設施通過CPS形成一個智能網絡,使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與服務之間能夠互聯,從而實現橫向、縱向和端對端的高度集成。集成是德國工業4.0的關鍵詞,也是長期以來中國推動兩化融合的關鍵詞。
創新:工業4.0的實施過程是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過程,制造技術、產品、模式、業態、組織等方面的創新,將會層出不窮,從技術創新到產品創新,到模式創新,再到液態創新,最后到組織創新。
轉型:對于中國的傳統制造業而言,轉型實際上是從傳統的工廠,從2.0、3.0的工廠轉型到4.0的工廠,整個生產形態上,從大規模生產,轉向個性化定制。實際上整個生產的過程更加柔性化、個性化、定制化。這是工業4.0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
工業4.0有哪些技術支柱?
工業4.0九大技術支柱包括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工業大數據、工業機器人、3D打印、知識工作自動化、工業網絡安全、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這九大支柱中會產生無數的商機和上市公司。
哪類公司最有前景?
結合中國工業現狀來看,未來十年,中國工業4.0領域將有充足發展的三類公司有:
第一類是智能工廠,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傳統的工廠轉型成智能工廠,第二種是一出生就是智能工廠。
第二類是解決方案公司,為制造業公司提供智能工廠頂層設計、轉型路徑圖、軟硬件一體化實施的工業4.0解決方案公司。
第三類是技術供應商,包括工業物聯網、工業網絡安全、工業大數據、云計算平臺、MES系統。
除這三類以外,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知識工作自動化等技術供應商也會面臨巨大的發展前景。
這是一次巨大的產業革命,錯過了工業4.0也就錯過了這個時代!誰最終贏得第四次工業革命主導權?第四次工業革命以2013年德國漢諾威為標志,宣布這一輪工作革命以智能制造為核心。
中國為什么選擇德國標準?
第一,中國政府認為,德國路徑比美國路徑更容易實現;第二,美國的工業空心化嚴重。IT公司出現工業4.0挑戰大,缺少基礎設施的落地,德國工業技術雄厚,是生產制造基地,生產設備供應商加IT業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戰略選擇上,中國政府的策略是,緊盯新一輪產業發展的潮流,選擇工業4.0,推出中國版的中國制造2025,尋找機會彎道超車,后發先制。
工業4.0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一期剛剛開始,預計要30到50年的時間發展引進,按照國家工信部部長所說:德國是從工業3.0串聯到工業4.0,中國是2.0、3.0一起并聯到4.0。
工信部和中國工程院把中國版的工業4.0的核心目標定義為智能制造,這個詞表述非常準確。由智能制造再延伸到具體的工廠而言,就是智能工廠。智能制造、智能工廠是工業4.0的兩大目標。
之所以稱之為物聯網,其本質實際上是互聯網的延伸,只是終端由互聯網時代的PC、服務器等轉向了嵌入式計算機系統及其配套的傳感器。各終端之間能彼此進行數據交互,便是物聯網的基本原理。
據麥肯錫最新報告估算,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前擴大到3.9-11.1兆美元,包括設備廠商的利潤、效率、新興業務以及具有更高執行效能的商品為消費者帶來的利益等。這也意味著物聯網產業將有潛力在2025年達到約11%的全球經濟占有率。而隨著AI、大數據、云計算的加速落地,2018年,物聯網將在更多領域踵事增華。
一、效率依然是物聯網的最直觀的體驗
物聯網將為你打造科技品質生活
產品革新與生態革命往往從C端開始,隨著智能機以及智能穿戴的興起,人們看到了科技為生活賦能的光明前景和更加便利的服務體驗。以智能手機為例,激烈的市場競爭逐漸成型,以華為和蘋果為代表的頭部玩家通過推出搭載神經網絡引擎的AI芯片,加速了手機AI時代的到來。
另外,以智能音箱、物聯網中央空調、智能手表等為代表的智能化終端也在快速滲透,這些場景相互連接,一個充滿科技感的智能化藍圖正在鋪開,這不僅是生活的顛覆,更是一次企業的涅槃。
可以預見,家居相關廠商和相關企業將在2018年繼續發力家庭物聯網,基于標準的設備能力模型開發智能插件并加載到智能網關上,實現跨廠商多協議的智能硬件零改動快速接入,并能夠通過App對硬件進行操控和狀態監測調整。新型的家庭網絡管理、智能家居調試等,將讓用戶對燈具、門鎖、家電以及更多新型智能終端在“云”上進行操作。
除了消費電子外,運動健康設備、個人護理設備以及家庭安防系統都是物聯網背景下“智慧生活”的重要終端資源,除了為年輕人的品質生活提供了更多選項,也為養老服務帶來新的思路。隨著老齡化日益加深以及用工矛盾的凸顯,網聯化的人工智能產品將發揮更大價值。通過NB-IoT(移動物聯網的窄帶大連接技術)、云計算、大數據深度對接,更細顆粒度的監測維度和情感陪護將讓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尊嚴得到大幅提升。
物聯網將化繁為整,打造有序和諧科技新城
城市是集生活、工作、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地理區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在2016年便有了新的進展,作為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術集大成者——ET城市大腦,對杭州整個城市進行了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Bug。在今年,杭州城市大腦項目預計將接入1700路視頻,覆蓋全城43%的道路范圍,上線后,監控覆蓋區域將無需人工巡邏。
城市轉型智慧城市并沒想象中簡單,傳統連接技術無法滿足智慧城市對于覆蓋率廣、功耗低、成本適中的海量連接需求。而物聯網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節點的海量性,人、服務器、物品、設備、傳感器都是終端節點,數據流源源不斷。通過廣泛多樣的數據收集及處理,城市將實現事故報警、交通信號燈的優化,對人、車、物、事了如指掌和優化決策,讓整個城市變得可以被檢索。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深,加之國家對城市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智慧城市”會在未來幾年呈現遍地開花的態勢。
工業、制造業競爭力被重新定義
過去,制造業基于硬件資產規模建立起來的重資產模式曾被認為難以超越,但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重資產企業“船大難掉頭”的弊病逐漸凸顯。另一方面,硬件產品的價值正不斷向服務和軟件遷移,使得硬件產品的內在價值正遠遠超越硬件本身。
隨著“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的提出,企業的競爭力正在被重新定義。由于傳統制造業為客戶帶來的價值有限,物聯網正為工業企業服務轉型提供良好契機。物聯網的特性使它抓取、分析數據的能力以及智能化、網聯化的決策分析、執行能力空前強大,借助物聯網持續感知客戶需求,創造新的服務模式,推動業務增長,這便是物聯網對企業的最大價值所在。
雖然幾乎所有企業家都認為物聯網將徹底改變行業,但制定相應策略并開始試水的先行者,大多數依然處于小規模試驗中,而大規模應用的企業則處在投入初期,回報依然有限。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結合自身定位,與不同產業的外部伙伴展開合作,挖掘數據的同時,探索行業邊界,打造全新的物聯網生態系統。
物聯網與農業的融合迫在眉睫
隨著城鎮化進程提速,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等狀況越發明顯。而互聯網化、智慧化為農業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之下,“智慧農業”將感知識別層、大數據算法等與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管理、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等方面緊密結合在一起,借此改革農業生產結構,促進傳統農業與物聯網的融合和交流,提高農業需求與供給側的匹配度,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農業”。
在農服領域的主要表現以SaaS服務為主,如新農寶。資本關注的重點還有無人機植保服務,成立兩年多的農田管家,一月份獲得了千萬美元的第四輪融資,他們試圖從飛防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切入,連接農戶和飛防組織,用物聯網平臺改造農業生產。提升工作效率,同時規避農藥中毒的風險。
從行業整體角度看,諸多地區建立了囊括農業資源、技術、市場、氣象等各方面的農業數據庫,集約化使得單位種植養殖規模擴大,機械化、智能化的作業方式勢必成為主流。同時,供應鏈、農村電商、土地電商等領域,近幾年均有巨頭出手和創業者入圍。
互聯網改變的是農產品流通,隨著萬物互聯的發展,“智慧農業”正逐漸向產中、產前等領域擴展。因此,在各個垂直細分領域,尤其是在生豬、糧食、大品類經濟作物、農機裝備、倉儲物流、農機金融等領域,將是今年物聯網企業攻堅的重點方向。
物流業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日益完善以及
的爆發,我國物流業已經實現了從無到有和后來居上的勢頭??傮w來看,我國物流業已進入成熟期,但隨著以杭州企業為代表的自動化、網聯化物流的興起,“智慧物流”成為行業新的紅帆。
2017年12月,全球最大的單體全自動化碼頭——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正式運行。與傳統人工碼頭不同,洋山四期碼頭采用上港集團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化碼頭智能生產管理控制系統(TOS系統),不僅設備先進,其智能化和無人化的大范圍應用是最大亮點。另外,橋吊、軌道吊、AGV均采用電力驅動,全程零排放,同時噪音得到極大改善。
新一代物流業的發展正在解決資源利用率低下的發展瓶頸,對于大數據的應用和跨境物流標準的統一,也使得國內物流效率得以在海外復制。隨著商業物流試驗取得的成果不斷擴大,“智慧物流”大概率會如日方升,繼續鞏固領先優勢。同時,基于電磁導航和感知技術的AGV等終端物流工具會隨著網絡優化加速落地,為網聯時代下的智能物流業注入更強大的動能。
物聯網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物聯網為我們展示了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如此規模的設備和數據讓網絡安全問題變得尤為嚴峻,《2017物聯網安全年報》中提到,物聯網的DDoS大流量攻擊在未來會成為常態。基于物聯網設備增多帶來的規模效應,從難度、成本、風險與收益的角度看,DDoS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一種有效的攻擊形勢。
物聯網生態系統的構架是機遇,它是所有環節的紐帶。而網絡攻擊帶來的挑戰也是基于這種中心化模式。對于物聯網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目前主流的有兩種方案,一種是以阿里云為代表的對于云端安全的防護和隔離,但對于C端的指令難以保護。另一種則是則是基于區塊鏈技術來解決物聯網中的安全問題。
區塊鏈的本質是分布式的,這意味著沒有單一的主機掌控整個區塊鏈。而區塊鏈的優勢在于它的公開性和私密性。公開性是指每個參與者都能看到區塊曾經儲存過的交易。私密性則是這些內容被秘鑰保護著,且數據庫智能被不斷拓展,之前的記錄很難改變。雖然有著諸多優點,但區塊鏈的擴展性問題、處理能力、存儲障礙、技術以及法律合規性等問題卻為其大范圍商用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目前來看,還沒有哪一種最適宜的IoT安全模式出現,這也正是我們需要去探索的星辰大海,在最佳方案出現之前,物聯網參與方應根據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部署防護措施,防范IoT原始生長期間安全問題的突然爆發。
二、諸多機遇隨深挖逐一涌現
芯片之爭或關乎物聯網未來
ARM架構在95%智能手機、80%數碼相機以及35%的電子設備中得到應用,共銷售超過200億個基于ARM構架的芯片,其移動世界規則和移動架構制定者地位可見一斑。2016年7月,日本軟銀集團243億英鎊(2076億人民幣)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商ARM為孫正義的物聯網暢想鋪平了前路。在國內物聯網生態圈建設中,華為則在2016年世界移動大會上正式面向全球了端到端的NB-IoT解決方案。
眾多數據顯示,物聯網正從硬件、傳感等基礎設備向軟件平臺和垂直行業應用升級。處理器的架構在物聯網領域天然占據上風,雖然傳統芯片廠商具有先發優勢,但目前物聯網缺乏“殺手級”應用,且少量多樣的特性,這也意味著物聯網芯片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物聯網仍處于剛起步階段,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壟斷該領域,隨著競爭者陸續加入,物聯網依然對所有人敞開懷抱。為了能提供行之有效的物聯網服務和產品,必須提供覆蓋感知技術、處理器和通信在內的廣泛技術組合,所以合作與收購依然是當前整個產業的主流。對于芯片廠商而言,未必每家企業都能笑道最后,但只要參與便會收獲相應的成長。
IPv6:為每一粒沙都分配一個IP
IPv6是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提出的用來取代主流IPv4的下一代互聯網協議。物聯網業務的擴大勢必對網絡產生巨大壓力,在IPv4資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IPv6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IPv6使用更小的路由表,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條記錄(Entry)表示一片子網,大大減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長度,提高路由器轉發數據包的速度。IPv6還增強了對組播及流控的支持,增加了對網絡層的數據加密。
最值得關注的是,IPv6的地址長度為128b,是IPv4的4倍,號稱能給世界上每粒沙子都分配一個IP,而在物聯網時代,除了電腦,每一個路由器,甚至電視機、洗衣機、門鎖都會占據一個IP,二者的長處和需要不謀而合。
《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提出:到2018年末,IPv6活躍用戶要達到2億,在互聯網用戶中占比不低于20%。除此之外,還提出了包括準備部署IPv4向IPv6平滑演進升級的計劃,將IPv6正式納入下一代網聯化發展的戰略中。由此可見,IPv6的全面推進是大勢所趨,隨著國家計劃的推動,IPv6在2018年必將迎來重大進展。
北斗商用為物聯網錦上添花
據報道,北斗地圖App將于5月1日上線,其導航功能可精確到1米以內,并能夠清晰定位到具體車道,未來隨著整體導航系統的逐步完善,定位精度有望突破厘米級,這將對物聯網背景下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再添一劑催化。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無人機在專業應用領域中還需要人為遙控來實現作業,隨著有源定位技術的突破,如果將北斗定位芯片嵌入無人機中,技術上的諸多難題將迎刃而解,這將拓寬無人機應用領域深度,大大降低農業植保、公安救助、物流、安防等領域的工作難度。
另外,雖然無人駕駛概念誕生,但真正落地卻困難重重,以車載傳感器的圖像信息為主、衛星定位信息控制汽車行駛為輔的方式是一種新的嘗試。隨著北斗系統與GLONASS的對接,也讓一個終端能接收到更精準的位置信息,加之多方籌謀推進與相關技術的繼續突破,無人駕駛汽車有望在未來幾年加速落地。
結語
按照應用場景劃分,物聯網大概分為可穿戴、醫療器械、智能家居、游戲、車載、貨品溯源和智慧社區等七大類,雖然各個場景的模式不盡相同,但物聯網的一部分價值來自于運營服務,而核心零部件是獲得后續運營服務的保障,一級市場和物聯網生態建設企業對控制芯片、傳感器、通訊模塊的關注不會放松,相關領域即將迎來初級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