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創業市場風險分析與對策范文

    創業市場風險分析與對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創業市場風險分析與對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創業市場風險分析與對策

    第1篇:創業市場風險分析與對策范文

    關鍵詞:投資項目;風險;分析;對策

    一、投資項目風險的概念

    (1)項目風險。投資項目本身就存在的特有風險稱之為項目風險,風險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人們無法準確的評估出風險所帶來的損失程度。面對項目的特定風險,人們通常采用概率的方法來估測風險有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用項目標準差來進行衡量,從而分析出是否能夠有效規避風險。每一個投資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都存在不同的風險,也可以理解為投資本身就是一項存在風險性的經濟活動。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會由于外部和內部的因素變化而產生不同的實施結果,所以投資項目也會產生或多或少的項目風險。對于風險的發生,如果人們不能準確的評估和防止風險發生,那么就會對投資方造成無法預測的經濟損失。造成風險的因素是多個方面的,比如在投資初期由于對項目的一些因素分析錯誤引起的誤差所帶來的風險,或是籌資過程中的風險,以及項目收益風險和市場風險等。(2)公司風險。公司風險指的是不考慮投資中的其他風險因素,而單純站在公司的立場上來分析出的投資風險。通常衡量公司風險的標準是以公司收益額為衡量標準,構成公司風險的因素也是各方面的,主要包括:資產所占比重所產生的風險;以及公司在投資初期由于缺乏投資方面的經驗,所以對即將面臨的風險評估不準確從而帶來的經濟風險;還有的公司在面臨投資風險時由于處理方式不當,從而引發了對風險規避不力的問題,這樣也會引起一定的公司風險。(3)市場風險。影響投資項目的因素所導致的投資項目預期收益的變化能夠引起市場風險,除此之外,政策、經濟、通貨膨脹等市場波動和影響都會引發市場風險。市場風險與項目風險和公司風險不同,市場風險無法通過有效的方式完全規避,只能通過投資者和企業及時進行預測并加以預防。另外,由于市場風險是與市場的經濟發展與市場活動變化相聯系的,所以規避市場風險的有效方式就是分散投資資金來減輕市場對投資項目的影響。

    二、風險投資存在的問題

    (1)投資風險控制能力較弱。目前,我國在項目投資方面的規模總體來說有了明顯的飛躍,但主要存在的問題仍然是規模偏小且投資風險控制能力較弱。首先,投資規模較小就意味著投資資金少,不利于其進行投資風險控制。投資機構所進行的投資資金少,那么在利用資金來分散投資風險時就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分散風險,也就等于控制風險能力較弱,所以對有關投資項目進行后續資金投入時也比較困難。另外,風險投資機構管理資金規模較小也不利于對發展潛力較大的項目進行投資活動,這樣也容易引起支配資金困難、抗風險能力較差等一系列的問題。(2)融資渠道不通暢。目前,我國缺乏成熟的機構投資者,投資的融資渠道長期以來一直都是以銀行貸款為主,融資渠道單一,風險投資的主體來源主要集中于政府和金融機構貸款,因此,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行為很容易受到政府的決策影響。我國在項目投資方面起步較晚,目前也正處于風險投資業的初期,對風險投資各方面始終堅持創新的原則,以政府為主體進行項目投資雖然對于我國正處于風險投資初期能夠起到促進作用,但隨著我國的投資產業發展,能夠明顯意識到這種融資渠道單一化以及投資模式的不合理性所帶來的問題。(3)缺乏優秀的風險投資從事人才。目前我國從事風險投資的人才大多是金融專業,或多為技術干部專業的人員,雖然他們懂得一定的技術專業知識,但缺乏對風險投資的實踐和了解,也缺乏經營管理和開拓市場的實踐經驗。如今,雖然有現代科技設備能夠幫助金融人員快速的了解現代科技知識和投資知識,但由于這些人員對風險投資沒有實戰經驗,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與發展也沒有實踐經驗,在投資過程中往往憑自己的感覺或是以一般項目投資理論來進行風險投資,這樣很容易因為自身的判斷錯誤為投資方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4)缺乏適宜的文化環境。我國的風險投資能夠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其投資對象主要決定著風險投資的風險性,因此對于風險性越高的投資對象,就要求投資者能夠在投資時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風險越大,收益越大。但我國長期以來的經濟體制使得投資人在投資方面已形成慣性思維,在面對風險較大的投資項目時很容易選擇放棄,害怕承擔經濟風險,也是由于長期以來的經濟體制阻礙了我國適合發展風險投資文化環境的形成。這些不適宜性成為了影響投資者投資決策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企業若缺乏傳統觀念,或缺乏道德性那么就會對社會的各個層面都產生影響,導致市場的嚴重失序,這樣的思維使得投資者認為投資資金較大是一種盲目投資的行為,因此不敢嘗試;第二是由于長期的計劃與安排,使得很多投資者產生了安于現狀的生存態度,在面對規模較大的投資項目時,缺乏一定的冒險與創業精神,只想固守著自己的本錢,不敢放手一搏;最后在國家發展的道路上,無論是辦什么事都存在著講人情講關系的現象,沒有真正的形成“公平合理”、“以人為本”的文化氣氛,這對于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也容易走關系。

    三、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對策

    (1)把握政策環境變化及取得政府支持。目前,我國國內的經濟環境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投資項目方面還不夠成熟,政策環境的變化以及政府對投資項目的干預導致在投資過程中產生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和風險。因此,對于風險投資企業要懂得如何把握政策環境變化,取得政府支持,這樣才能夠避免投資過程中由于一些不確定因素而引發的風險。(2)優化投融資機構。在金融危機過后,私募基金領域國際化的趨勢明顯,但是由于國內相關規則的差異及認知程度、信任度的不同,國內風投整體的水平還很低。從投資主體和資金來源看,我國還需繼續優化投資主體結構,拓寬資金來源,加快建設多層次的風險投資市場,培育多元化的風險投資主體。應進一步增強國內風險投資機構的實力,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和境外資本的流入。逐步使民間資本和國外資本成為風險投資的主體。我國應進一步更新投融資理念,充分認識和了解風險投資,并樹立積極利用風險投資發展經濟產業的意識。(3)開放市場,引進外資基金和風投人才。風險投資對人才的要求很高,只有懂得金融知識和開拓市場的高科技人才才能夠有效的評估到項目風險,并做到規避風險。外國的風險投資業之所以比中國發展的更先進更科學,主要是因為國外的金融視野比國內要寬廣,還因為國外對金融多年的研究與發展為風險投資積累了眾多的經驗,這些都造就了國外的投資家能夠在面臨激烈競爭的經濟市場時依然做出正確的風險判斷,對此中國還應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必須掌握相關的金融理論知識,吸取國外的經驗與成果。(4)優化風險投資環境。首先要建立規范風險投資運營機制的法律法規,通過發達國家風險投資業發展的成功結果表明,建立風險投資方面的法律法規能夠有效監督風險投資業的健康發展,保證風險投資行業的健康發展就等于保證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嚴格規范風險投資的運營機制,優化風險投資環境,是保障我國風險投資業順利發展的必要之路。

    結語:總之,隨著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與壯大,風險投資業也將會變得越來越成熟,我們應該在風險投資業發展過程中借鑒外國的投資經驗,吸取教訓,并完善我國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培養投資方面的人才,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等,這樣才能有效促進我國風險投資業的蓬勃發展,從而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再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第2篇:創業市場風險分析與對策范文

    關鍵詞:產業投資基金風險分析控制

    產業投資基金概述

    產業投資基金是一種借鑒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規范的創業投資基金運作形式,對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和提供經營管理服務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制度,其特點可以概況為集合投資、專家管理、分散風險、運作規范。但是產業投資基金的風險要比證券投資基金大。從產業投資基金風險產生的環節上看,可以將風險分為兩部分:一是源自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對象的風險;二是源自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方面的風險。而這兩方面的風險又可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構成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的因素很多,此外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和基金市場發展初期,基金市場中各類行為尚未完全規范,因此我國產業投資基金的風險必然是多種多樣的。對這些風險的準確把握,有助于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使產業投資基金得到健康發展。

    產業投資基金風險分析

    (一)流動性風險

    市場流動性風險是指,由于產業投資基金本身或者所投資的資金是否具有合理的流動性而產生的風險。產業投資基金的存續期有5-10年,投資對象是特定的企業,需要一定的投資回收期,所以流動性不是產業投資基金的固有特性。流動性風險是產業投資基金的最大和最突出的風險,產業投資基金能否生存和發展,取決于對流動性風險是否能夠達到有效規避和防范。其次,由于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資于見效周期較長的實業、未上市企業或上市企業的未流通證券,因此其投資的資產缺乏流動性。缺乏流動性使資金的周轉存在困難,一旦所投資項目經營狀況不佳,基金的處境將會十分艱難。特別是當基金的存續期滿后,基金仍不能從所投資資產中變現,那么,整個產業投資就以失敗而告終。

    (二)市場風險

    產業投資基金的市場風險指市場主體因市場環境的變化所產生的盈利或虧損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包括經濟周期波動、利率變動、通貨膨脹導致的購買力變化等宏觀經濟因素的改變而產生的風險,以及行業政策的變化所引起的行業供求關系改變所產生的風險。從微觀環境來看,市場風險指投資企業產品市場風險,包括:市場容量的不確定性。其決定了產品的市場商業總價值,產業投資基金一般投資規模較大,最后形成的產品對本行業會造成一定的沖擊。如果產品市場的容量不大,會導致產品供過于求,價格下降,利潤甚微或虧損。市場接受新產品的時間不確定性。產業投資基金所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生產的產品往往是市場中尚未出現的新產品。新產品被市場認可的過程和結果都是不確定的。市場競爭的不確定性。不管產業投資基金是投資于新興產業或者是傳統產業,都會面臨著一定程度的市場競爭。如果投資的產業市場競爭激烈,高的預期投資收益一般就難以達到,投資結果不理想。

    (三)經營管理風險

    產業投資基金的經營管理風險是指基金管理人的業務能力,及其在具體項目經營管理上的不確定性。具體包括項目選擇風險和決策管理風險。項目選擇風險指由于對投資項目選擇失誤而產生的風險;決策管理風險則指由于管理技能缺乏或管理方式不當所造成的損失。產業投資基金運行,通常遇到的經營管理風險有:體制風險。體制風險是指由于產業投資基金所采取的設立方式,及其基金運作過程中責權利的劃分方式而產生的投資風險。經營風險。主要由項目選擇風險和規模選擇風險兩部分組成。項目選擇風險是由于對項目的選擇的失誤而造成的損失,項目的規模風險是指項目在選取規模和種類上存在的風險。人力資源風險。人才的流失對企業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個別技術人才的流失有可能導致整個技術的崩潰,因此人力資源風險也是時時存在的。

    (四)投資環境風險

    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環境風險指資本市場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而產生的風險。主要包括三類:

    第一,政策環境風險指由于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對待產業投資基金的政策發生了變化而引起收益變化。隨經濟形勢的變動政策不斷變化,從而使產業投資基金政策不明朗。

    第二,法制環境風險是指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執法部門執法不力等造成對產業投資基金損害的可能性。我國仍處于經濟發展轉型期,各種規范市場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特別是投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明顯滯后于經濟建設的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產業投資基金的運作就可能存在與其它法規產生沖突、甚至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現觸暗礁的現象。同時,由于我國執法隊伍的素質原因,在產業投資基金運作過程中與有關部門發生糾紛時,產業投資基金的正當權益保護就會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第三,市場環境風險指由于市場體系和市場規則不完善而對產業投資基金的運作產生收益減少的可能性。目前,我國的市場機制仍受傳統計劃經濟思想的干擾,特別是在金融領域的行政干預更加普遍。

    (五)市場交易風險

    產業投資基金的市場交易風險指由于在市場交易過程中因價格的變動而引起的風險。我國產業投資基金一般是依封閉式方式設立的,與封閉式的證券投資基金和其它股票一樣,產業投資基金一旦上市流通,就要接受市場法則的檢驗。普通股票的風險同樣存在于產業投資基金中,買進賣出、市場炒作等二級市場的各種風險都會發生。另一方面,市場價格總水平的變動(通貨膨脹)也可能使同樣數量的貨幣在不同時期的購買力產生差異,從而引起產業投資基金收益變動。

    (六)道德信用風險

    道德風險指基金管理人為了自身利益而弄虛作假、欺騙投資者,給投資者造成損失或收益減少的可能性。投資過程是基金管理人對資金的運作過程,除了資金因素,還有投資水平、投資技術等因素。其中基金管理人的道德水平和價值取向對基金收益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在投資項目選擇、論證決策、經營管理、獲取收益等一系列環節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有關人員的道德品質的影響。同時,當前我國的社會信用環境不完善,秩序還比較混亂,專業性的組合投資和高素質投資隊伍比較欠缺,資本市場特別是產權(股權)市場不夠有效。最突出的問題可能是企業會計做假賬,審計結果缺少誠信,使得產業投資基金無法對項目做出科學判斷,增加投資風險。

    產業投資基金的風險控制

    產業投資基金在運作過程中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為了避免和減少風險造成的損失,需要不斷探索防范和控制風險的對策與方法。

    (一)以預期的高收益性抵消流動性風險

    由于產業投資資金大都投資于特定的企業,有一定的投資回報周期,因此,流動性風險是產業投資基金最大和最突出的風險。產業投資基金能否生存和發展,往往取決于對流動性風險能否有效規避和防范。由于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導致流動性不足是一個很大的風險。為了彌補這個不足,產業投資基金常常是以預期的高收益來抵消。

    (二)以科學的管理決策控制經營管理風險

    對于項目選擇風險的控制,一方面要具有科學的決策機制,使選擇的項目具有相對穩定的投資收益;另一方面,要盡量利用有效的渠道爭取到有益的項目。而對于基金管理風險的控制,則要求盡量提高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建立市場化的用人機制,通過一定的激勵措施吸引高素質的基金管理人才。要從根本上規避經營管理風險,還必須建立有效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結構,使基金的運作過程有一套高效、健全的投資決策機制。

    (三)以規范完善的市場法律體系控制環境風險

    對于投資環境風險的控制,要不斷地完善市場體系和規范市場行為,理順政府職能,使行政干預從微觀經濟領域中脫身,讓位于市場機制。同時,通過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提高執法水平等多種途徑逐漸減少和消除這類風險。

    (四)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并規范道德信用風險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除了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外,要避免道德風險,最根本的措施是強化規章制度的管理,將個人收益與業績真正掛起鉤來,制定合理的激勵約束制度,讓每一個基金經理在獲得合理報酬的同時相應地承擔風險及其它責任。

    第3篇:創業市場風險分析與對策范文

    [關鍵詞] 創新型;中小企業;資本運營;風險研究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B

    一、緒論

    在我國當前穩增長調結構的經濟背景下,通過創新實現對新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尤為緊要,創新型中小企業除了擁有中小企業靈活多變的優勢外,其還具有創新型企業所特有的本質特征―創新性,以及自主性、持續動態性等特征。創新型中小企業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這不僅體現在中小企業呈現出以知識和技術密集型取代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發展趨勢,而且由于中小企業經營靈活、高效的特點,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所耗費的時間和經歷的環節也大為縮短。然而不容忽視的是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存在融資資源比較缺乏、經營抗危機能力較差的缺陷。

    二、我國創新型中小企業不同階段資本運營風險分析

    創新型中小企業長足發展的關鍵點不僅是在產品市場上,更體現在資本市場上。前者主要體現在核心技術、品牌等;后者主要為企業對資本市場的判斷能力和對接能力,即要產品運營和資本運營雙管齊下。資本運營的合理實現很重要,但同時資本運營風險也相伴而生。資本運營風險狹義上是指資本運營主體在資本運營過程中,由于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變動性以及資本運營主體對環境的認知能力的有限性,而導致的資本運營失敗或使資本運營活動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的可能性及其損失。在廣義上,資本運營風險一般體現為經營風險、財務風險、信息風險、管理風險、法律法規風險等方面。下面結合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特征,分別從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初創、生存、成長、成熟四個階段的資金需求和資本運營風險進行分析。

    (一)初創階段

    初創階段是創新型中小企業未來良好發展的根基,形式上包含企業組織從無到有的建立和企業在市場上得以生存這兩部分,產品上是將原始創意轉化成有形商品并將商品進行初步產業化的過程。在此階段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高風險性特征表現最為明顯,大多難以進行外源融資,主要依靠內源融資和申請的國家相關扶持基金解決基本的運營資本。在這樣的資金風險之外,伴隨著產品市場定位未明確且新產品仍有待完善,企業還會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此時的管理者也缺乏行業經驗和管理經驗,基本不具有對資本運營風險的預判和識別能力,使得自身也帶有管理風險。企業的組織體系仍比較單薄,信用體系尚未形成,抵押擔保能力較差,對風險的抵抗能力也較低。如若不慎,創新型中小企業很可能被扼殺在如此顛簸的“搖籃”中。國外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在此階段,也較難以得到很好的外源融資,成熟的風險投資只愿意投入少量資金用以觀測行業的前沿發展和未來方向。

    (二)生存階段

    此階段企業力求在初創的基礎上求得市場上的立足生存。企業產品開發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但要使產品開發趨于成熟并得到市場的認可仍需大量資金的持續投入,仍面臨相應的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且企業擁有的資產規模仍只有較弱的抵押能力,經營風險也未釋放完全,在外源融資上只能通過銀行等機構得到短期借款等,無法滿足企業長期資本的投入。管理者在此階段對企業的定位與前景判斷也都是決定企業能否繼續生存的關鍵。而國外處于此時期的中小企業,有更多的機會受到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的青睞,有的企業雖然在此階段就要被迫放棄部分股權,但在此條件下,既解決了基本的資金風險,也隨之引入科學的管理方式,原始創業者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技術上。

    (三)成長階段

    在成長階段,創新型中小企業已確立自身的技術等資源優勢,開始規模化發展,用主導產品逐步擴大并占領一定的市場,并形成了初步的品牌效應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技術風險逐步降低,其盈利已經開始補償在前期所耗用的資金。但處于高速成長期的企業,仍需要繼續投入資金擴大生產,也需要場地、設備的繼續投入,以及拓展市場的營銷投入。在企業發展中,管理機制也日趨完善,雇用專業的管理人員,組織運行效率得到提高,并投入資金和人員制定出資本運營戰略和對策,主動識別和規避資本運營風險。籌資途徑得到有效拓展,內源融資以留存盈利為主,股權融資在以往吸收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等投資入股的方式外,也開始有機會參與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直接融資。隨著企業資產規模的擴張,可抵押資產也得以增多,債權融資能力增強,融資期限也得以加長。企業有能力權衡利弊,采取內部融資、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相結合的方式,整合資金來源,規避資本運營風險。

    (四)成熟階段

    經過前幾階段的發展,能成功進入成熟階段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其技術已經成熟,產品在市場上占有足夠優勢,盈利增速明顯,但隨著后來者的加入產品缺乏壟斷性,企業利潤也被迫拉至行業平均水平,進入擴大工業化生產階段,加大購置設備、材料,擴建廠房,擴招員工,對資金的需求達到起始以來的最大化。企業風險逐步降低,公司價值得到社會認可,企業較易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自身穩定的經營業績和資產規模的擴大,所需成本低、手續較簡單且期限長的債權融資成為企業易行的籌資方式之一。在前期未進行上市融資的公司,在此階段擁有了更好的條件,不僅能為以后便利地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打下基礎,也能幫助風險投資方實現其投資收益。在前期已上市公司如有進一步資金需求,可以考慮通過增發、配股等方式進行股權再融資。對于達不到進行首次上市標準的公司,可以通過借殼或買殼上市、并購等其他資產重組的方式達到進入資本市場的目的。通過并購或回購等資產重組的方式,還可以加強兼并、收購與被收購企業之間技術與資產的整合,將企業的成熟階段拉長,并實現二次創業的目標。成熟階段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管理機制較科學化,公司治理結構較完善,公司管理風險降低,在融資難度大幅度降低的前提下,企業資本運營風險整體降低,也有意識進行資本運營風險管理,有條件的企業會進行全面性的綜合風險管理。

    三、創新型中小企業資本運營風險的對策建議

    創新型中小企業在各成長階段面臨著不同的資本運營風險,而部分企業可能都無法完全經歷這幾個階段。除這些企業自身運營過程中遇到的風險外,還會受到宏觀因素帶來的政策風險、經濟風險等各種風險,但企業若能正確面對風險并存活下來,不僅是對自身能力的檢驗,也會使企業綜合素質得以提升。通過以上分析,并結合各方面風險,就創新型中小企業資本運營風險的相關方面給出對策建議。

    (一)樹立健康的資本運營風險管理理念

    對創新型中小企業而言,應樹立健康的資本運營理念,明確企業目標,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適度及時調整資本結構、資本投向,將資本運營認識為全方面的經營活動,不將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列于企業并購重組、融資投資等資本活動之下。將資本運營風險管理的目的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實現相掛鉤,注重調整生產技術、產品更新以適應市場需求等社會環境的變化,關注最基本的方面以達到企業保值增值的目的。在企業發展擴大規模的過程中,不一味求快,更重視企業發展的效率和質量,正確判斷企業發展前景,將資本運營風險管理全面滲透到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之中。

    從社會層面而言,要宣傳正確的資本運營風險管理觀念,不鼓勵追捧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畸形發展,不追求利益至上的錯誤理念,強化風險管理理念,幫助企業主動識別和預防資本運營風險,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健全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學完善的企業內部治理制度

    建設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企業內部治理制度,是創新型中小企業為保持持續創新和企業活力的持續推動力。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科學管理方法,制定合理的內部管理制度,并將制度深化到企業各環節的實際應用之中。要時刻關注市場發展,著力于產品開發,強化生產經營各環節的管理,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的信用等級。更要制定企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資本運營風險管理,建立綜合風險管理體系,設立相應的風險控制監督標準,全面提升企業的資本運營風險防范能力。

    2.提升企業管理層的素質能力水平

    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管理層素質能力水平直接決定企業能否進行有效的資本運營,并規避相應的資本運營風險。企業的每一步發展都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在確保生產經營正常運作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資本運營。管理層的高水平綜合素質能力,決定他們在資本運營方面擁有先進的理念和靈敏的反應,能幫助企業盡早識別資本運營風險,及時對風險進行預判和規避。

    3.注重企業的人力資本運營管理

    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本運營管理是其整體資本運營管理中重要的一環。首先要通過科學的錄用機制和有效的篩選制度,確保企業的高素質人才基礎。其次要加強企業人員的文化素質、技能培訓等全方面的培養,幫助整體人力資本的再次提升。并積極調節內部員工的友好關系,保障工作的良好氛圍。最后,要建立全面的人才激勵約束機制,采取股權激勵、提高待遇等多種方式激勵現有人才,并提供優厚條件吸引企業需要的外來人才。

    (三)打造適合創新型中小企業資本運營的和諧環境

    1.政府保持對資本運營的有效干預和相對公平

    資本運營是企業的市場化經濟行為,政府出于維護市場的穩定性避免其盲目性,會進行一定程度的干預。在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行并購、重組等資本運營活動時,必不可免受到政府的干預。政府會考慮在一定范圍內縮小虧損企業數量、節約財政補貼、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等經濟目的,還要顧慮相關職工的就業安排等涉及社會穩定的社會目的。政府這種求穩的社會導向行為必然與市場經濟要求的資源優化配置相悖,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要在保持社會目的明確的前提下,對相關企業的資本運營保持有效而非過分的干預,權衡多方利益,保證其干預的相對公平性。

    2.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對資本運營提供制度保證

    我國已頒布了《科技進步法》、《加強中小企業創新體系建設意見》、《中小企業促進法》等相關法律,但這些法律仍存在形式化多于實際化,缺乏可操作性,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權利義務規范不明確的問題。我國政府應在當前基礎上,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對已有法律法規進行完善,進一步落實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財稅優惠政策,逐步深化對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貿易壁壘等相關法律的改革。結合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特點,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專項法律法規,規范其資本運營環境。如有條件,設立負責創新型中小企業相關事務的專管機構,對相關事宜綜合協調,并加強相關法制宣傳和執法力度,確保維護創新型中小企業資本運營環境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實。

    3.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現代資本市場體系

    現代資本市場體系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資本運營異常重要,不僅能提高資本運營效率,還能幫助企業規避資本運營風險。一方面,要繼續發揮現有資本市場制度的作用,加速銀行業市場化發展,拓展現有債權融資的規模,增加債權融資種類,降低集中投資的風險,提高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債權融資傾向并加大直接融資占比。繼續發揮中小板、創業板市場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籌資的帶動作用,逐步完善新三板市場運營機制,減輕企業的資本運營風險,同時進一步規范轉板制度,協助多層次資本市場框架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規范風險投資制度,鼓勵建設眾籌類互聯網融資平臺,完善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提高現有社會中介機構水平,著重發展投行業、資信評估業,完成自身在資本運營活動中承擔各項任務的同時,輔助資本市場的規范監管功能,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楊楠.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關系型融資的價值分析[J].軟科學,2013(1):96-103

    [2]曾浩.我國高科技企業風險融資的制度安排和路徑依賴[J].財會月刊,2010(9):6-8

    [3]張格亮.創新性契約安排與風險投資機構治理機制探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0):13-16

    第4篇:創業市場風險分析與對策范文

    第一章 公司或項目簡介

    項目的歷史背景及現況介紹:

    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國際化趨勢的不斷加強,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已經漸漸遠離了粗放。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提出,隨著知識經濟的入軌,隨著互聯網、多媒體的出現,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已經充斥了我們生活的整個年代,人才與知識成為這個時展與進步的關鍵動因。高科技帶給我們的是日新月異的新生活,高科技也需要更多更好的創意支持著這個產業鏈的正常運轉,而后我們才能看到和體會到更多更好的高科技帶來的好生活。人才與知識無疑就是創意的源泉,物化和信息化了的社會需要更多的創意帶來新的發展路徑和前進方向。無論是大眾化還是小眾化,所有的受眾都希望接收到新穎的、獨一無二的信息。正是趨于這種受眾需求,現在的文化產業要發展就要靠創意。我們的工作室也正是為了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希望可以靠我們的團隊,靠我們的智慧、技能和天賦,靠我們的創意為廣大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研究的內容、意義和立項背景:

    1.我們的工作室屬于文化產業,國家現在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政治、法律因素中前景可觀。

    2.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這類文化產品上的消費能力不斷提升,消費意愿也不斷提高。

    3.企業和個人都越來越追求精神上的提升和享受,越來越喜歡能展現個人特點和個性的文化產品,而社會上已存在的這類企業普遍價格過高,這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商機。

    4.我們的工作室不需要過于復雜和高端的技術支持,產品的核心是創意和繪畫能力,這對于我們而言不難實現,為我們的技術因素提供了保障。

    第二章 產品及業務介紹

    主要業務介紹:

    我們工作室主要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為其進行形象、LOGO設計等創新性文化服務。

    個人卡通頭像設計

    根據個體顧客的需求,設計、繪畫個人的卡通、Q版形象

    個人形象設計

    手繪、素描、油畫等多種方式方法的個人形象設計

    情侶動漫形象設計

    為情侶提供動漫形象設計

    公司LOGO設計

    為公司進行LOGO、吉祥物等的設計

    邀請函請柬設計

    提供聚會、主題PARTY、婚禮、畢業典禮等邀請函的個性化設計

    其他

    如顧客有需要,我們可以免費幫助聯系相關廠商將我們設計的形象做成馬克杯、T恤、鑰匙鏈等具有紀念意義的實物(制作費用由顧客自行承擔)

    (三)消費對象:在校大學生,普通工薪族;

    工作室地址:

    選址的黃金地段主要是在福州各大公司及其商家附近,因為這些店面跟公司需求量比較大,消費水平也比較高。也可以選擇在公司附近,學校周邊。

    第三章 市場和競爭分析

    市場:

    創意產業在中國還是一個新興行業,自20xx年出現以來正在全國范圍內全面蓬勃發展,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喜愛。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類有關“創意”、“設計”的公司在中國也不斷興起,據保守估計,至少有超過10000家。雖然數量上很可觀,但是目前的市場也存在諸多的問題,比如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濫竽充數者居多;缺乏專業的技術;盜用國外創意,自主創新較少;價格過高等。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轉變,更多的開始關注精神層級的豐富和享受,也越來越渴求張揚個性,表達自我,這就給創意產業的相關市場提供了越來越大的發展空間。市場的未來發展前景還是很讓人樂觀的。

    競爭優勢:

    1. 前景廣

    設計尚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空間大,市場前景廣

    2. 需求大

    在信息泛濫的時代人們追求與眾不同,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都更多的追求個性的展現,而我們正可以為他們每個人打造不同的、專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形象,很好地迎合了當下消費者的口味

    3. 價格優

    作為小型的工作室我們不需要實體店面,不需要過多的運營成本,所以我們在價格方面比一般的廣告公司等相似企業具有很大的優勢。

    第四章 市場營銷與策劃

    策劃:

    第一階段:工作室宣傳階段。此階段我們宣傳我們的工作室是首要任務,不以盈利為目標。與一些學生個人、學生社團和周邊的飯店、服裝店等進行合作,免費為他們設計卡通形象、公司logo等,使周邊的潛在客戶開始認識、熟悉我們的工作室。

    第二階段:工作室正常營業。此階段在一部分人和企業對我們的工作室有了基礎了解后,工作室開始正常營業,我們將根據項目的不同認真制定合理的價目表,并結合一些營銷手段進行營業,工作室開始盈利。

    第三階段:推廣階段。在工作室的運營情況不錯并有了一定的資金基礎的情況下,我們將進行工作室的推廣。我們會爭取與松江大學城之外的一些高校、企業進行合作,逐步開始著手建立實體店面,如果有可能的話與人人網、新浪微博等社交網站進行合作,將我們的工作室推廣至全上海。

    市場營銷:

    第一階段(前兩個月):

    在項目初始階段(前兩個月),我們會與松江大學城各大學生社團組織聯絡并詢問需求,特別是為沒有LOGO或者想更換更具有特點的LOGO的組織設計。可以設計社團LOGO,也可以設計擬人形象,例如在他們社團招新或者舉辦活動時,有一塊人形豎牌站在活動現場,并且在顯眼的地方有我們工作室的名字,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吸引客戶。

    在線下宣傳的同時,我們也會在微博上進行活動,例如轉發并艾特三位好友即可獲得免費設計頭像的機會。在宣傳期間我們所設計的形象以卡通為主,而不是復雜的漫畫。并且限制人數,在最少的成本下有最大的宣傳效果。

    在此階段,我們積極參加大學城內各項活動,在大學城打下良好的人脈基礎,并且在網絡上積累了一定的客戶。

    第二階段:

    從第二階段開始,我們將采取收費設計。收費方式通過淘寶鏈接,并且完全自愿且提供的作品是沒有定式的。但是我們會盡全力并且與客戶溝通,希望在設計前達成良好的共識,設計后可以通過略微修改來使客戶更加滿意。

    我們的創作周期視情況而定,一般是3天(會有排隊現象),如果所需設計特別復雜,則可能需要5-10天。我們將與客戶討論希望收到何種形式的形象設計,并且通過客戶的描述,了解客戶性格并且一對一設計出最佳方案。(希望客戶能提供有個性特征的照片或描述)

    我們的定價是一次30元,在收費初期,我們可以在設計作品上修改1-3次,但成熟后將不接受第二次修改提議。對于公司LOGO設計,我們的收費是500元起,由于公司LOGO設計較為復雜,并且與公司發展相關,因此我們可以接受無限次修改。請柬設計視類型而定,基礎價格為60元/次。我們會結合請柬用途、請柬風格以及客戶要求設計出獨一無二的請柬并保證不會再次使用。

    在這一階段,我們將收回初期對于設備與時間的財務成本,并且開始盈利。

    第五章 風險分析

    確定性風險分析(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管理風險等):

    任何經營都有一定的風險,無庸多言。如何正視風險的存在、防范規避風險就顯得尤其重要。 我們的壓力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工作室自身的知名度和客源問題,二是同行競爭壓力大的問題。首先要打響我們工作室的知名度本身就有很多的困難,而且據預測我們的客源大多會是學生或者學生情侶來做跟人的卡通形象設計,公司、企業這樣的大型客戶可能很難捕捉。這類的客戶一般會選擇有規模的廣告公司進行形象和LOGO的設計,而不是小型的個人工作室,雖然我們在價格上確實優惠很多,但是礙于專業知識和團隊規模他們可能不夠信賴我們,這在無形中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競爭壓力。總結如下:

    1.項目一開始缺乏投資;

    2.工作室的知名度很難打響,客源不多;

    3.宣傳方面有較大難度;

    4. 與正規廣告公司相比專業度有欠缺,難以抓住公司、企業這種大型客戶;

    5.來自廣告公司、其他創意工作室等相似企業的競爭激烈;

    6.潛在顧客的消費認知有限;

    不確定性風險分析(市場、政策、研發風險等因素):

    1.本服務在短期內獲得收益,可能引起其他與之類似服務的跟風,可能引起較多的模仿。

    2.由于我們的服務屬于新興服務,面市之出,可能由于認知水平差異而導致的消費顧慮。

    3.由于本服務根據不同客戶要求定制,在設計成果與時間控制或許有些許沖突與延遲。

    4.市場風險:服務達不到市場以及顧客要求,在市場競爭中無法占據優勢地位。價格等與市場出現錯位,新興公司壓低價格吸引客戶。

    無論做什么行業都有著一定的風險,我們沒辦法完全摒除,但是我們可以避開這些風險。

    1.加強營銷渠道,避免惡性競爭。

    2.對于服務特性,全面定位,重點介紹。

    3.在工作室初具規模時,抓出機遇,爭取工作室的壯大,即使有同類服務,也具有絕對優勢地位。

    4.合理規劃各個創業者時間與分工,協調有序,使之產生最大的效益。

    5.在提供服務時,要以信譽有力,質量為上為原則。

    第六章 團隊介紹

    團隊核心成員介紹:

    本團隊由

    公司未來人力資源戰略管理綜述(培養、引進、員工職業規劃等):

    我們采取直線職能式的組織結構,設總經理一名,設計部總監,市場部經理一名,服務部經理名,財務部經理一名。以及若干個公司職員和助理。

    設有設計部、市場部、服務部、財務部四個部門。

    設計部:主要負責設計產品,根據顧客的意愿設計出符合顧客需求的產品。

    市場部:負責的工作室產品宣傳,促進工作室與消費主體——顧客群體之間的聯系。它的工作直接或間接關系著工作室的形象及客流,銷售情況,是個重要的部門。

    主要職責:協助工作室完成銷售經營目標,督導員工工作,作好各部門的溝通工作,對客人對工作室服務的評價及時進行研究,調整相應對策,以便為客人提供良好的消費環境,推廣銷售。根據市場情況與不同時期的需要,組織討論制定有特色的設計,與各部門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互相協作,配合,保證營業工作順利進行。

    服務部:服務部作為的重工作室要組成部分,它的目標是提供滿足顧客需要的,恰到好處的服務,為工作室樹立良好的形象。

    主要職責:負責顧客訂單的售后服務,及時提出顧客的意見,反饋給設計部的人,盡量做到顧客想要的效果。

    財務部:財務部作為一個公司重要部分之一,關系到公司的正常運營和公司股東的利益,因此必須認真負責,做好財務工作。

    主要職責:做好公司的財務工作,統計每日的收入支出,做到賬目準確,無不良記錄。

    由四個部門分別下設自己的小組,每個小組有自己的組長,所有的負責事項先由小組長處理,在反映給各部門經理,每天召開小組會議,每個禮拜四晚上開一次公司會議。

    第七章 財務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報率等):

    成本預算

    一次性固定投資:100000元,其中包括:

    (一)房租一年9600元

    (二)裝修費10000元

    (三)開辦費用 5000元

    (四)雜項支出 15000元

    (五)設備用具購置 10000元

    二、流動資金及原材料備用金 50000元

    盈利情況:

    營業收入:

    設計、繪畫個人的卡通、Q版形象:45=40=1800

    個人形象設計:75*25=1875

    情侶動漫形象設計:80*25=20xx

    公司LOGO、吉祥物等的設計:1880*10+800*10=26800

    聚會、主題PARTY、婚禮、畢業典禮等邀請函的個性化設計:60*75=4500

    馬克杯、T恤、鑰匙鏈等收入::30*45+15*60=2250

    月營業收入為39225元。

    減:原材料等 8300元

    房租、水電費 120xx元

    第5篇:創業市場風險分析與對策范文

    關鍵詞:中小企業 投資風險 管理

    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中小企業所占的比重都舉足輕重,據有關資料,美國的中小企業所占比重99.7%;德國占98.5%;我國中小企業的比重大約占99.2%。所謂中小企業,我國目前定義了幾個指標,即3億營業額以下的企業、資產總額小于4億元的企業、員工人數在2000人以下的企業都歸為中小企業。

    我國的中小企業分布廣泛、數量龐大,是我國經濟發展與出口創匯的主要力量,中小企業更是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的重要載體。作為國民經濟的主要增長帶點,中小企業的發展、搞活與壯大勢在必行,而投資是一個企業經營與發展的必要手段,有投資就有風險,本文重點談中小企業的風險其原因就是中小企業在投資時由于自身規模小、資產少、融資難、負債能力有限等,這就造成投資者拒絕投資于中小企業,因為投資的風險系數要比投資于大企業高的多,這就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所以能否讓投資風險小、收益高、見效快,成為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尤其是金融危機后國家也出臺了一些幫扶政策,中小企業要學會利用國家政策,加強投資風險管理水平,讓投資活動成為企業的利潤源泉。

    一、中小企業投資者與投資風險分析

    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信息不透明、不公開,增加了投資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不屑于投資中小企業或者向中小企業要求很高的風險報酬。另外,中小企業員工水平偏低,吸引不到優秀的人才,專業水平低下,技術水平落后,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日常經營管理混亂,財務制度不健全,所以作為中小企業的投資者不得不承受很高的投資風險。

    投資風險是指對未來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在投資中可能會遭受收益損失甚至本金損失的風險。為獲得不確定的預期效益,而承擔的風險。它也是一種經營風險,通常指企業投資的預期收益率的不確定性。只要風險和效益相統一的條件下,投資行為才能得到有效的調節。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投資類型主要是一些項目投資即相關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投資,這些投資有共同的特點就是金額大,變現能力差和投資風險系數高。所以中小企業在投資過程中如果投資決策失誤、投資形成不合理的資產結構,達不到預期的投資效益,從而影響中小企業的運營,這種影響可以讓企業發展倒退幾年或者幾十年,嚴重的會使企業瀕臨倒閉。當然說這些并不是阻止中小企業的投資,俗話說有危險就有機遇,中小企業要做的是善于抓住機遇,科學有效的管理投資,評估投資。

    二、中小企業投資風險成因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中小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競爭能力,計劃實施了許多投資項目,例如更新設備、產品研發、技術改造等。投資方式又千差萬別,主要有對固定資產、房地產、證券、無形資產等的投資,這些投資方式也產生了不同意義上的投資風險,這里針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投資風險成因歸納如下幾點:

    (一)中小企業投資風險形成的宏觀原因

    1.政治背景

    影響企業投資收益的國內外政治活動總和構成了政治背景因素。主要體現在政治制度的穩定性,領導者的素質,政策實施的延續性等方面。政治上的變化勢必會影響經濟的變化,從而改變投資者對證券價格的評估,進而影響證券市場的供需關系,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即發生變動。

    2.經濟因素

    包括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利率、匯率的變化以及通貨膨脹等因素,這些因素的變化會給投資者帶來收益或是風險。

    3.競爭環境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其中包括產品的市場份額、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等之間的競爭。對于投資收益較好的產業,由于利益驅動因素作用,就會有更多的投資者投資于該領域,致使該行業的投資收益率下降,相應的投資風險也會增加。企業在對某一行業或項目進行投資時,應對該投資項目的經濟結構、成本結構進行科學的論證,如果所投資的項目處于衰退期,則不適合投資,以避免投資風險的發生。

    (二)中小企業投資風險形成的微觀原因

    1.被投資企業的因素造成的投資風險。

    企業將自己的資金、資產等投資于被投資企業,希望獲得較好的收益,但由于被投資方經營管理不善而出現經營性虧損,或無法按期向投資企業支付紅利或償還本息,勢必給投資企業帶來風險,造成經濟損失。另外,被投資企業未履行或非完全履行投資協議也會給投資企業造成損失。

    2.不會合理利用資金

    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相對缺乏,主要以實業投資特別是對內投資為主,而且中小企業又缺乏控制投資風險的相關人員和經驗,使投資的管理出現薄弱環節,經常出現盲目投資、重復投資和投資管理混亂等問題,導致對資金利用不合理,進而對資金投資的未來收益造成不利影響,最終形成中小企業的投資風險。

    3.信息不透明,難于評估

    風險投資的主要風險包括技術風險、管理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和環境風險等。由于風險投資過程是一種投資期限長、投資結果高度不確定的創新過程,風險投資主體很難獲取關于整個風險投資過程的比較完整、準確的信息,即信息是不完全的。投資主體雖然對未來情況(如對某些定性評價指標)有所了解,但對如概率、可能的風險損失、投資收益變動等定量指標很難做出估計。

    三、中小企業投資風險管理對策

    既然有投資就有風險,那么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管理者都應該對投資風險的特性有一定的掌握,從而能平和公正的看待投資風險。在認真研究投資風險作用機理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著對投資風險可能轉化的破壞性有清醒的認識。中小企業規模小、資金小的特點注定了它抵御風險能力差,再加上相關工作人員不專業,在管理投資時沒有完善的體系可以遵循,從而造成投資領域的劇烈震蕩,危機企業投資安全。本文在具體實施步驟上做了詳細的闡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做好吸引投資者的全面工作

    作為中小企業在吸引投資者投資時應該制定一份商業計劃書,英文名稱為Business Plan,是公司、企業或項目單位為了達到招商融資和其它發展目標之目的,在經過前期對項目科學地調研、分析、搜集與整理有關資料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格式和內容的具體要求而編輯整理的一個向投資者全面展示公司和項目目前狀況、未來發展潛力的書面材料。

    編寫商業計劃書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尋找戰略合作伙伴或者風險投資資金。一份好的商業計劃書的特點是:關注產品、敢于競爭、充分市場調研,有力資料說明、表明行動的方針、展示優秀團隊、良好的財務預計、出色的計劃概要等幾點。如何吸引投資者、特別是風險投資家參與創業者的投資項目,這是一份高品質且內容豐富的商業計劃書,將會使投資者更快、更好地了解投資項目,將會使投資者對項目有信心,有熱情,動員促成投資者參與該項目,最終達到為項目籌集資金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投資風險管理體系

    中小企業建立投資風險管理機制的重要方法,就是建立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包括選擇投資機會、擬定項目建議書、進行可行性研究、編制設計任務書、投資項目的評估與決策、執行投資項目五個部分。

    這里重點探討投資項目的評估,在風險投資過程中,風險投資者采用一定評估指標來判定投資的收益和風險。對此許多研究機構作了大量深入細致的研究。目前,我國有3,000多家評估機構,大多數掛靠在政府部門或會計事務所等,缺乏行業眼光和專業經驗,加上評估方法單一,評估手段落后,使得對風險投資項目或企業的價值估計誤差太大,評估結果可信度較差。“高風險帶來高收益”是投資行業尤其是風投領域奉行的一貫準則,因此“風險”對美歐的投資商來說,并不可怕。他們最為關心的是如何準備的識別和預測風險,并將風險控制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而可以接受的風險標準就是:是否是與預期收益相匹配,必要承受的風險。同時也只有精確的、可靠的、科學的風險預測分析結果,才能針對未來將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出防范的措施和解決的辦法,避免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

    風險投資項目的風險是指在風險投資活動中投資者不希望的結果出現的潛在可能性,或者說風險投資項目失敗的可能性。由于風險投資的對象大多是具有較高增長潛力的項目,從技術的研發、產品的試制與生產,到產品的銷售要經歷許多階段,而投資風險存在于整個過程中,并來自于多個方面,所以風險投資的失敗率極高。因此,對投資項目的風險進行客觀的評估和分析,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是風險投資能否成功的關鍵。

    項目評估一般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分析的系統性2)方案的最優性3)指標的統一性4)價格的合理性5)方法的科學性6)工作人員立場的公正性。

    (三)善于利用投資組合降低風險

    企業的投資收益與風險大致成正相關,風險越大,報酬率越高;風險越小,報酬率越低。企業進行投資時,各投資類型的風險不同,一般中小企業為減少投資風險,應把資金分別投資在不同的項目上,進行不同的投資組合。由于每個投資項目的風險不同、收益不同,這樣,多個項目的組合結果,就有可能在盈虧相抵后還有利潤。從當前投資市場來看,投資的形式多種多樣,企業可通過聯營、重組、兼并等方式進行投資,在整體上保持較高的盈利水平。

    結束語:

    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妥善防范和避開不必要的投資風險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對中小企業投資風險的探討已是刻不容緩,本文主要對中小企業投資風險的成因和解決風險投資的對策兩個方面進行探討,分析得并不全面、具體,希望能拋磚引玉,引起中小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在日后企業的經營管理上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實施,使企業發展的明天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劉志強.淺談企業投資經濟中的風險管理.廣東科技,2007年12月

    [2]徐飛.基于知識的企業風險管理系統分析[J].特區經濟,2005年第11期

    [3]陳彥華.全球金融危機下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時代金融,2009年1月

    第6篇:創業市場風險分析與對策范文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經營環境的快速變化,使企業經營風險不斷加大,尤其是新創企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形勢。在我國,能夠維持生存并持續發展的新創企業少之又少,如何有效控制企業環境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強企業運營能力,保持競爭優勢,已經成為管理的核心問題(Ruefli & Collins,1999),也成為理論界與社會創業者高度關注的焦點。“創業風險的根本來源是創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創業機會與創業企業的復雜性,創業者、創業團隊與創業投資者的能力與實力的有限性”(趙光輝,2005;陳震紅、董俊武,2003),新創企業的創業風險就是由以上原因導致創業活動偏離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劉國新、王光杰,2004)。大多數新創企業處于相對不成熟、不穩定的發展階段,信息透明度較低,而創業企業的團隊規模較小,控制風險的重任一般由創業者承擔,因此創業者能否控制好風險是新創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

    有些學者(如袁廣達,2010;Robert N. Charette,1989;Kevin Dowd,1999等)從某一類風險的控制方法來探討風險控制,有些學者(如羅妮,2010;崔海燕,2011;Schwalbe,2002等)根據風險的性質分類(如技術風險、管理風險等)提出相應的對策來探討風險控制,而從風險承擔的主體――創業者視角進行風險控制研究的較少。風險控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筆者在相關學者研究基礎上,從風險控制過程的動態視角,深入挖掘創業者在風險控制的不同階段所具體涉及到的能力要素,如風險評估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與人際關系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并對每個能力要素在風險控制中的作用進行詳細分析,進一步深化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的內涵,延伸創業風險管理理論,對創業者在各個階段中如何提升風險控制能力提供一定啟示。

    二、新創企業風險控制過程分析

    由于創業風險和宏觀經濟狀況之間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相關(Peter & Joseph,1986),因而絕大多數的創業風險都是可以控制的非系統風險。控制是基本管理職能之一,是企業管理過程中關鍵的要素之一(法約爾,1982),風險控制可以使可控風險因素維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為組織提供一種調整路線的機制(Griffin Ricky,2008)。2004年9月,《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ERM)指出全面風險管理是企業識別可能對企業帶來損失的事項,并在其可接受的風險范圍內管理風險,保證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過程(朱榮主,2008)。目前,關于風險管理的過程,許多學者依據研究需要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表1所示。筆者所探討的風險控制是創業者根據風險信息合理評估企業已識別的風險,使企業能夠利用有效途徑降低其所承受的風險損失以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風險控制是一個動態的管理系統,由施控主體(創業者)、受控客體(創業風險)和傳遞線路(控制活動)三個元素組成,其中施控主體對受控客體起著能動作用(潘琰,2008)。對于新創企業而言,風險控制主體(創業者)是這個復雜的“信息系統”的中心,不斷接收來自于這一“系統”的有關企業風險和不確定的信息(Arrow,1971)。即在新創企業風險控制的過程中,創業者通過一系列的控制活動直接影響著創業風險。筆者根據ERM框架及研究學者對風險管理過程的探討基礎上,將已識別出的創業風險的控制過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風險評估、風險應對、資源整合和風險管理活動,如圖1所示。

    (一)風險評估 首先,創業者必須對已識別出的創業風險進行評估,一般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風險分析,評估該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其損失的重要程度、損失間聯動性的不確定性(Yates & Stones,1992)。由于新創企業成立年限較短、規模一般較小,對風險的管理體系尚不完善,創業者需要根據其所能收集的信息分析判斷風險損失的重要性,確定需要進行評估的風險事項。其次,再進一步分析并評估風險損失的性質及其可能的影響。風險評估是風險控制的前提,直接影響著風險的決策行為(黨興華等,2006)。

    (二)風險應對 風險應對是指創業者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以及自身的風險偏好與風險容忍度,做出合理的風險控制的決策,為風險控制活動提供依據。風險應對策略一般包括風險規避、緩解、轉移、自留以及以上應對策略組合。對于相同的風險,風險容忍度不同的創業者對風險的認知不同,采取控制的策略也不同(Sexton & Bowman,1985)。創業者的風險容忍度越低,即風險超出創業者承受程度的可能性越大,為了將風險損失控制在自身風險承受度之內,對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越趨于保守,通常采取避免和減輕損失的策略;反之,創業者的風險容忍度越高,即風險超出創業者承受程度的可能性越小,通常采取風險自留策略。

    (三)資源整合 資源整合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是指“創業者對不同來源、不同層次、不同結構、不同內容的資源進行選擇、汲取、配置、激活和有機融合,使之更具較強的柔性、條理性、系統性和價值性”(Michael et al.,2001),以保證風險應對的決策能夠有效執行。創業者所整合的資源要能夠潛在或實際地影響風險的控制,包括那些企業能夠控制的傳統資源(人力、物力、財力)和新資源(知識(Anil & Vijay,2000)、信息等),還包括那些企業不能控制或者不能輕易控制的資源(呂立志,2001)。

    (四)風險管理活動 風險管理活動是指創業者需要對資源整合過程中的人力資源、組織結構、設備與工藝、作業與流程、文化制度與機制等進行管理和監控,以確保風險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的根本是控制風險和某個環境中的不確定性(Thompson,1967),創業者進行管理活動的本質是以人為中心的協調工作,創業者通過檢查、改進、監督和評價來改進控制并總結經驗。同時,創業者需要在風險管理活動中收集更多的相關風險信息,以更好的控制風險損失。

    三、基于控制過程的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構架的提出

    心理學把能力定義為“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其本質是處理某種任務、配置某種資源的慣例、流程和活動方式。從創業的角度,能力作為創業者的重要的個性特征,是對資源與過程的系統整合(Barton,1992),這與能力具有過程性特征的探討也趨向一致。筆者將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定義為在一定的組織內外環境下,創業者整合和配置各種資源以有效應對已識別的可控風險,降低風險損失,提升企業績效的個性特征。創業者的風險控制能力體現在風險控制的過程之中,可據此提出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的構架,如圖2所示:

    (一)創業者風險評估能力的提出 在創業風險的評估階段,創業者需要正確分析判斷風險事項發生的可能性(頻率、概率)及其產生的影響。創業者解讀信息的能力各不相同,對風險的感知和判斷也各異(Weber et al.,1992)。創業者對風險的態度和直覺判斷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對于相同的風險,在心理承受程度不同的創業者來看,可能憑借直覺(不通過分析直接獲得認識)高估或者低估風險的不確定性及其影響,從而影響對風險損失的正確分析判斷。并且創業者的這種主觀性是建立在理性的他們對所掌握的信息的認識以及分析損益的基礎上的,理性創業者會通過既往的知識、經驗與現狀等因素分析現有的風險信息之后,根據自身認識做出相應風險評估。可將創業者對客觀風險的直覺判斷和主觀認識能力定義為創業者風險評估能力。

    由此可見,創業者風險評估能力體現為一個輸入轉化為輸出的過程,如圖3所示。風險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只能在風險實際發生時得以檢驗,那么,創業者風險評估能力的評價只能依據風險實際發生后的反饋情況;另一方面,風險評估的結果為決策提供參考,創業者需重新評估風險,調整策略,減少損失。

    (二)創業者風險決策能力的提出 在創業風險應對階段,創業者在綜合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自身優勢和劣勢、威脅和機會等的基礎上,還會受到創業者自身的風險認知特質的影響,從而導致創業者的風險決策不同(李時椿、常建坤,2011)。從客觀視角看,由于風險環境的不穩定性,創業者所能收集到的風險決策的信息也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創業者決策的制定并非理性模式(要求創業者掌握全部信息),而是行為模式。風險控制的期望目標是使風險損失最小,創業者至少需要找到一個可實施的、滿足期望目標的備選方案,并判斷是否執行所選的方案。簡而言之,創業者風險決策能力主要體現在創業者能否及時找到至少一個有效的、可行的風險應對方案或在備選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可將創業者在面對具體的風險時,能夠根據自身風險容忍度、風險偏好和企業現狀選擇及時、合理、有效的應對策略的能力定義為創業者風險決策能力。

    (三)創業者資源整合能力的提出 在資源整合階段,由于個人是資源組合的執行者(Shelby & Robert,1996),這就要求創業者在應對風險時能夠及時識別并獲取有用的信息和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由于新創企業資源相對匱乏,創業者一方面要探索新的資源,獲取的新資源會改進創業者的資源整合能力,減少風險損失,達成滿意的績效(Teece et al.,1997);另一方面要探索新的資源整合方式,選擇恰當的資源整合方式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Lichtenstein & Brush,2001)。Brush(2001)等認為只有充分的獲取資源和配置資源,企業才能發展,相反,如果創業者所獲取的資源沒有得到恰當地利用,資源整合的能力和資源整合的效率就會降低,企業的優勢將不會持久,企業的競爭力將會被削弱(Christine,1997)。可將創業者獲取資源并將可利用資源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有效組合的能力定義為創業者資源整合能力。

    在風險控制過程中,創業者資源整合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個體資源與企業資源的有效整合。創業者不但需要將自身盡可能地融入整個企業的資源,使自身的資源能被企業利用,而且需要用企業資源激發創業者和企業員工資源的潛力,提升創業者所擁有資源的價值。 (2)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的有效整合。創業者需要識別、篩選、獲取有價值的外部資源,使之與企業內部資源互相融合并融入企業,進一步提高企業內部與外部資源的使用效能。(3)新資源與傳統資源的有效整合。創業者對傳統資源的合理利用會促使新資源的產生,同時,新資源的合理利用也會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提高傳統資源的使用效能。(4)縱向資源與橫向資源的有效整合。“縱向資源是指某一門類資源的廣度和深度方面的資源,橫向資源是指某一類資源與其它相關資源的關聯程度”(饒揚德、宋紅霞,2002)。(5)調節資源組合的靈活性。由于風險的不確定性,創業者需要隨時針對風險的變化調節資源組合。

    (四)創業者組織管理能力的提出 在風險管理活動階段,新創企業所處的創業環境并不穩定,創業者面臨的風險系數不斷提高(陳春花、徐慧琴,2003)。創業者一方面要重視風險的控制管理,即在了解風險信息之后及時采取一定的措施并保證其有效執行,使風險損失降到最小;另一方面要重視風險的預防管理,創業者發現可能給企業帶來風險的漏洞之后,應做出及時調整,即便其帶來的損失很小,也可能在企業面臨危機時雪上加霜,影響企業的成長速度,甚至導致企業破產。可將創業者通過管理風險控制方案的執行而提高風險控制效率的能力定義為創業者組織管理能力。首先,創業者需要對員工進行培訓、激勵、考核和監督。風險控制的實施主體企業的人力資源,員工的能力和積極性的提高促使組織中個體效率的提高,使組織高效運轉。其次,組織風險控制效率的提高還有賴于創業者對企業組織結構、工作流程的有效管理。如當企業面臨某一重大風險時,創業者應及時根據現狀調整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以控制風險在組織內部擴散,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再次,建立完善的企業制度和培養良好的企業文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風險。若創業者制定的制度和培養的文化有利于內部員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完成任務的動機即能量,有利于企業內部結構和流程的自動調整,有利于企業新資源的產生,那么對企業風險的控制效果必然是有利的。最后,在風險控制效果得到反饋之后,創業者需要評價在風險控制整個過程中的表現,不斷培養、積累經驗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創業者的管理能力將直接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一是利潤的提高,二是市場占有率的上升(Chandler & Hanks,1998),從長期來看,有效的企業管理能夠促進企業發展,使企業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并提高企業績效(Calantone et al.,2003)。

    (五)創業者溝通與人際關系能力的提出 在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階段,創業者進行風險評估和風險決策時都需要有一定質量的風險信息,創業者需要通過人際交流來增加獲取信息的數量和質量以作為分析判斷的根據。創業者可以作為信息的接收者,通過語言或者非語言的形式接收到發送者發送的風險信息后采取控制措施;創業者也可以作為信息的發送者,將自己的想法或者對信息的要求發送給接收者,由信息的接收者做出反饋以獲取更多的信息。其中,無論創業者作為信息的接收者還是發送者,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都會受到外界的干擾,而影響信息的準確可靠的傳遞。

    在資源整合階段,創業者的人際關系構成社會網絡是幫助企業整合資源最重要的因素(Birley,1985),創業者為獲得關鍵資源和能力,必須擴展自身專業網絡(Johannisson,1990)。創業者與政府、稅務局、工商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供應商、客戶、同行以及其他企業家保持良好的關系,能夠使企業獲得一定的外部資源,如政府補助、新技術;外部專業咨詢機構、企業管理服務機構提供的建議能對企業績效產生積極影響(Donckels & Lambrecht,1995;Kent,1994),減少風險損失。

    在風險管理活動階段,創業者與團隊成員、雇員保持良好的關系,能夠更好地促進內部成員的共同努力,達成企業目標。創業者在有效執行應對風險的方案時,必須與企業內外各個部門之間保持良好關系并進行有效溝通,如創業者與同行共同研發新技術新工藝以謀求新市場分散市場風險等,創業者與企業內部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人際關系能夠促成管理活動的進行。

    可將創業者與企業內部和外部建立良好關系的能力定義為創業者溝通與人際關系能力。該能力在風險控制的整個過程中,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創業風險的控制效果。

    四、結論

    我國眾多的新創企業正處于經濟轉型的背景下,由于創業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創業風險的增加,從而使創業頻頻失敗,筆者通過回顧風險控制的相關研究,分析了已識別風險的控制過程,提出了從風險控制的動態視角、以創業者為主體的風險控制能力構架。

    (一)構建了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框架 以已識別風險的控制動態過程為切入點,構筑了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包括風險評估能力、決策能力、溝通與人際關系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之前的企業家能力研究集中在對整個企業管理綜合層面上,單獨對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的研究較少,由于企業內外部動態環境的變化而導致風險的產生,而且已識別的風險可能會引發新的風險,創業者在風險控制的各階段不僅需要以各階段應具備的能力去管理風險,更需要做好準備以面臨新風險的管理。此外,創業者的風險控制能力并不是由其中某個單一的能力決定的,這五個能力綜合影響著新創企業風險控制的效果。

    (二)分析了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 由于創業者在創業企業的風險控制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這使得風險控制的研究向心理學和組織行為學方向發展滲透。目前已有大量的文獻對創業者管理活動的研究偏向于心理學范疇,但這些文獻集中于對創業者特質(如認知特質)的研究,筆者結合組織行為學對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的機理進行深入分析,對創業者在風險控制的動態過程中如何提高自身風險控制能力有一定的意義。

    (三)豐富了創業風險管理理論 從某種程度上說,風險控制的效果甚至決定了一個新創企業的成敗,對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的更多研究也迫在眉睫。筆者提出的風險控制能力的構架能對以后的相關研究中風險控制能力維度的劃分有所啟發。

    此外,鑒于本文提出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的五個構架是基于理論的推導,還有待于從不同視角深入探討,并有待于進一步的實證研究。在未來的研究中, 可以根據研究需要進一步探討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在某一風險控制過程中的內在機理,或增加創業者的個體特質或認知特質等,詳細探究創業者風險控制能力的影響因素。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非系統性創業風險的識別和控制機制:基于認知視角的實證研究》(編號:7127221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創業者特質、創業網絡對創業風險的作用機理研究:基于社會認知視角》(編號:11YJC630253);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創業者認知偏差、社會網絡對創業風險識別的影響研究》(編號:LY12G02016)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饒揚德、宋紅霞:《基于資源整合的企業技術能力提升機理研究》,《科學管理研究》2006年第9期。

    [2]趙光輝:《論人才創業風險的來源與控制》,《當代經濟管理》2005年第4期。

    [3]呂立志:《論新資源在新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軟科學》2001年第9期。

    [4]黨興華、黃正超、趙巧艷:《基于風險矩陣的風險投資項目風險評估》,《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年第1期。

    [5]陳春花、徐慧琴:《企業家與團隊建設淺議》,《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年第3期。

    [6]劉國新、王光杰:《創業風險管理》,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7]潘琰:《內部控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8]朱榮主:《財務風險評價與控制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9]李時椿、常建坤:《創業學:理論、過程和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10]法約爾:《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

    [11]C.小阿瑟.威廉斯、邁克爾.L.史密斯:《風險管理與保險》,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12]Griffinricky W.著,劉偉譯:《管理學》(第9版),中國市場出版社2008年版。

    [13]Timothy W Ruefli,James M Collins. Risk measure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auld lang syn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

    [14]Peter R. Dickson,Joseph J. Giglierano. Missing the boat and sinking the boat:a conceptual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risk. Journal of Marketing. 1986,50.

    [15]Tim Dean.Reducing the cost of losses: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Hudson Valley Business Journal.2001, 12(4).

    [16]Jan Emblemsvag. The augmented subjectiv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Management Decision.2010,2(48).

    [17]Arrow K J.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risk bearing. New York:New York North Holland.1971.

    [18]Yates J. Frank,Stone E R. Risk appraisal. In J F Yates (Eds.). Risk taking behavior [C].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Ltd.,1992.

    [19]Michael A. Hitt,Leonard Bierman,Katsuhiko Shimizu,et al. Direct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human capital on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in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s: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44(1).

    [20]Anilk. Gupta,Vijay Govindarajan. Knowledge flows with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21(4).

    [21]Thompson J D. Organizations in action. New York: McGraw-Hill.1967.

    [22]Leonard Barton D.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2,13.

    [23]Weber E U,Anderson C J,Birnbaum M H. A theory of perceived risk and attractiven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2,52(3).

    [24]Shelby D. Hunt,Robert Morgan. The resource-advantage theory of competition:Dynamics,path dependencies,and evolutionary dimen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6,60(4).

    [25]Teece D J,Pisano G,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 (7).

    [26]Lichtenstein B M,Brush C G. How do “resource bundles” develop and change in new ventures:A dynamic model and longitudinal exploration.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1,25(3).

    [27]Brush C G,Greene P G,Hart M. From initial idea to unique advantage:the entrepreneurial challenge of constructing a resource bas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1,15.

    [28]Christine Olive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9).

    [29]Chandler G N,Hanks S H. An examination of the substitutability of founders human and financial capital in emerging business ventur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13).

    [30]Calantone R,Garcia R,Droge C.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y planning.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3,20(2).

    [31]Birley S. The role of network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5,16(1).

    [32]Johannisson B. Community entrepreneurship-cases and conceptualization.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1990,2(1).

    第7篇:創業市場風險分析與對策范文

    關鍵詞:施工企業 合同風險 預防 措施 法律思考

    一、合同風險分析概述

    建筑施工合同必然存在一定的風險,這是由合同自身的多種因素導致的,施工項目合同成立的基礎是建設工程,而這類工程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復雜性與技術性,合同風險的種類,主要包括資金風險、外部環境引起的風險,以及技術性的風險。防范這些不定因素給工程帶來損失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對施工合同進行科學的規范,完善其中的權利義務條款,力求實現當事人利益的平衡。

    施工項目的規則包括很多,當事人無法利用合同文本,來預設全部的施工過程規則,實際上,在所有可能產生的施工風險中,只有少數風險會對施工進程產生實質性的威脅,同時,許多危險性高的風險因素,都是由較低風險偶合產生的,這就引導我們從基礎工作著手,將風險發生的幾率降至最低,防止危害后果的產生,要注意防微杜漸,將風險消除在萌芽中。

    二、施工企業合同風險種類

    由于施工企業工程投資大、周期長,受外界環境和自然條件影響大等特點,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合同風險按其表現形式或產生原因分為環境風險、技術風險、信用風險、合同簽訂履行風險四類。

    (一)環境風險

    (1)現場條件復雜。施工干擾因素多,水電供應、建材供應不及時等都可能帶來風險。

    (2)政治、經濟、自然環境風險。例如:發生戰爭,通貨膨脹、匯率調整、工資和物價上漲,新的法律頒布,洪水、地鷹、非典等,這種風險是不可避免又難以彌補損失的風險。

    (3)工程項目所在地公眾的習俗和對工程項目的態度、當地的運輸和生活供應條件等.都可能帶來風險。

    (二)技術風險

    (1)現代工程規模大、結構復雜、功能要求高,需要新技術、新工藝以及特殊的施工設備。

    (2)承包商的技術力量、裝備水平、管理水平不足,投標報價失誤和工程實施過程中的管理不善。

    (三)來自業主的信用風險

    (1)業主的經濟情況變化,工程款支付不及時。

    (2)業主信譽差。不誠實,有意拖欠工程款,或對承包商的合理的索賠要求不作答復,或拒不支付。

    (3)業主在工程中苛刻刁難承包商,動輒提出罰款或扣款。

    (四)合同簽訂與履行風險

    (1)合同類型本身存在的風險

    合同類型不同,承擔風險的主體不同,固定總價合同,承包商承擔了全部的風險;可調價總合同,業主承擔了通貨膨脹的風險,而承包商承擔了其他的風險;成本加固定百分比酬金合同,業主承擔工程項目成本上升的風險。

    (2)合同條款的風險

    第一,對技術文件、工程說明和規范理解不準確或出錯而導致的風險;第二,合同中明確規定的承包商應承擔的風險;第三,合同文件不嚴謹甚至矛盾以及臺同中的遺漏或錯誤。用詞含糊、規定不具體、不嚴密等都會帶來風險;第四,為了轉嫁風險提出單方面約束性的合同條款。

    (3)履約風險

    合同實施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各種各樣的情況交織,增加了合同風險,此類風險是承包商難以預見的,只有在發生時采取及時、有力的攢施,才能使風險損失降低。

    三、預防合同風險的基本措施

    (一)施工企業方面

    (1)施工企業應設立專職的合同管理機構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建筑市場管理力度的加大,合同管理也日趨規范,合同在建筑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已越來越明顯,同時市場中各種各樣的合同欺詐行為也不少,因此,施工企業應設立專職的合同管理機構,配備和培育一批精干的既懂工程技術,又懂法律法規、經營管理、工程造價、財務稅收等相關知識的專職的合同管理人員,而且這些人員必須是復合型的人才,必須懂得合同談判策略和技巧,專門負責施工合同談判和訂立,并對已訂立的施工合同實施監督、管理和控制。

    (2)對業主、招標動機和招標條件要認真調查研究

    對承攬民營企業、獨資企業的建設項目,在議標或施工合同談判前,應從側面深入調查了解發包人的資信和該工程的資金到位情況、經營作風以及訂立合同應當具備的相應條件,其主要內容應包括是否具備有資質單位設計的施工圖紙,是否有政府部門批準的立項文件和土地、規劃、建設許可手續,“三通一平”工作是否已到位等。如果是房地產開發企業還應了解其主要業績。

    在響應投標文件實質性條款的情況下,盡可能在投標書中做出有利于承包人的選擇,承包人應對發包人提出的合同條件和要求逐條進行研究后,再決定是否做出承諾,以減少合同簽訂后的風險。

    (3)建立健全程序把關機制

    一個大中型施工企業每年簽訂的各類總承包施工合同幾十個上百個,各項目部圍繞承包施工合同簽訂各類采購、租賃、勞務等小合同上千個,其數量繁多,涉及金額龐大,施工企業不得不建立健全合同程序把關機制,盡最大努力降低市場風險。現實中某些施工企業的做法值得借鑒,合同程序把關機制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總承包施工合同由公司牽頭把關,前后有七人會簽,即分公司(或項目)經理、公司合同主管、公司經營部長、法律顧問、公司副總經濟師、經營副總經理和公司總經理,經過7個人仔細審核把關,不少日后有可能出現的疏漏、隱患,就被消除在簽約之前,大大減少了訴訟風險;二是項目部簽訂的采購、勞務合同,由項目部專人起草、主管項目副經理審核,最后由項目經理簽字,其中,50萬元以上或內容生疏的重要合同,必須報經公司法律顧問審定;三是盡力做好對聯營項目部分包及各類采購合同的管理,重點是對資金、安全、質量、工期和公章5個環節的監管,將合同風險降到最低。

    (4)建立健全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和靈敏的預防法律風險網絡

    除大型施工企業本部設立法律風險防范機構外,分支機構、子公司均應設立相應機構或人員,并與企業法律事務機構發生聯系,如企業中的經營部門、工程管理部門、材料設備部門及各級項目部,均應有專人負責合同的審查與管理,并向法律事務機構以各種形式定期隨時通報與合同風險有關的工作,以便企業法律事務機構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及時、準確無誤地掌握總體情況,適時介入,采取行動,加以控制,必要時,向法定代表人發出預警。 “這樣結成橫向與縱向交錯的法律風險預警網絡,把可能出現的風險化解在形成階段。

    (5)選擇一個好的交易合作伙伴

    一是擬選擇與之合作的伙伴有資質。建筑市場涉及的主體很多,只要與之合作,就必須審查其有無相應的資質,有資質方可考慮合作,無資質就不能與之合作,以避免日后可能出現無效合同而遭致損失;二是擬選擇與之合作的伙伴的確有實力。實力主要是指資金、人才和物資等方面,核心是資金實力強,施工企業可通過銀行、同行、市場口碑等渠道,了解掌握發包方實力狀況,以便正確決策,不能輕信建設方,尤其是房地產開發商或個體聯營伙伴在資金方面的承諾,他們在創業初期經常利用建筑市場的不規范,采取“空手套自狼”的方式搞資本運作,以時間換空問,以圖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這個時期建設方的行為最具有投機性和社會風險性,施工企業要務必提高警惕,切莫陷入圈套;三是擬選擇與之合作的伙伴市場口碑好。主要是了解考察市場對其的社會評價情況,包括其在商務中是否重約守信,有無欺詐記錄?在交易活動中,尤其遇到不可抗力的情況下,是否有善意履行隨附義務?口碑好,就可與之合作,口碑不好,則堅決放棄。

    (二)合同方面

    (1)合同談判要堅持有理有節,注意談判策略

    承包人對發包人和招(議)標條件進行了調查研究之后,才可進行合同實質性談判,在合同談判時,盡可能采用建設工程合同《示范文本》,依據通用條款,結合協議書和專用條款,逐條與發包人談判。對部分發包人提供的非示范文本合同,往往存在條款不完備、不具體、不平等,缺乏對發包人的權力限制性條款和對承包人的保護性條款,因此承包人要盡可能地提出修改意見,因為這樣的合同一旦簽訂后,就會存在一些隱含風險,最終將導致施工單位的巨大損失。為了防止和減少合同談判過程中的失誤,施工企業在談判過程中應讓熟悉業主知識和精通合同的專業人員參加。

    (2)注意施工合同與分包合同及其他采購合同銜接同步

    在一個建筑產品形成的過程中,會產生幾十個不同法律關系的合同,其中,施工企業與建設方簽訂的施工總承包合同是主合同,分包合同及其他采購合同是依附于施工合同而衍生的,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連帶關系,共同點是一方提品或材料,另一方支付對價貨幣,在這個復雜的過程中施工企業始終處于微妙的中間環節,因此,工程款和貨款在支付時間上的同步顯得非常重要,在現實中很多施工企業不明其中奧妙利害,一方面受建設方霸王條款的制約,往往約定巨額墊資至±0以后才回收工程款;另一方面與供貨商約定“貨到即付”或“貨到一周內付清全部貨款。”這樣,把施工合同收回工程款與采購合同的支付貨款在時間上完全割裂開來,使自己處于以資金為焦點的兩頭夾攻困境,經常出現在建設方拖欠巨額工程款的同時,眾多供貨商或農民工又紛紛施工單位的極不正常現象,已構成我國建設領域中誠信危機頑癥。在我國現階段過度競爭的建筑市場環境下,施工企業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改變自身的弱勢地位,只有在夾縫中求生存,堅持風險共擔的原則,有意識地將施工合同的大風險,分散于施工合同相聯系的眾多的分包合同及其他采購合同中去,具體講,其他小合同與施工大合同在付款時間上一定要同步,尤其是大型采購項目,如大型商品混凝土供應一出手就是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貨款,在供應合同約定的支付時間上切記與施工大合同約定的付款時間同步,以避免施工企業陷入被動而引發訴訟。

    (3)要及時簽訂合同,加強合同履行過程的管理

    在工程實踐中,往往有些業主利用施工單位急于攬到工程和合同意識不強的弱點,在施工合同未簽訂之前就要求承包人進場施工,甚至在承包人進場施工后還遲遲不與承包人簽訂施工合同,承包人僅憑口頭協議施工。由于承包人未及時與業主簽訂施工合同,因而造成承包人最后在與業主洽談合同時處于被動的地位,使前期發生的有關工程費用因業主不予認可或強加于人而蒙受損失。又由于施工合同管理貫穿于施工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因而履行施工合同必然要涉及到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

    (4)合同起草審查

    合同訂立的預備階段,對防范合同風險有著積極意義。建設項目的投資者,應當重視合同與相關文件的起草活動和審查活動。建設項目的招標合同,是指導實際招標活動的技術性依據,是建設工程各方訂立合同的標準性文件。招標合同的內容,應當涵蓋建設工程總體介紹、設計方式介紹、施工總量、建設資金到位的證明、投標方注意事項、款項支付規則、原料設備提供方法,以及評估辦法等。

    效果最佳的風險防控方式,應當是結合建筑工程的實際特征,預先設定款項支付辦法、招標和投標評價辦法、原料和設施供應方式等。控制合同風險的核心階段,就是起草和審查文件的階段。抓好這一階段的管理,可以便利后續施工活動的開展,并有效減少文件漏洞帶來的麻煩。目前,我國建筑工程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冒名參與招標投標、串通壓低價格、素要高價賠償金、法律意識和經營誠信意識薄弱等現象經常發生。因此,依據項目特征,選取合適的招標和投標方式,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施工成本、有效回避技術層面和施工水平的風險。

    (三)增強索賠意識,合理轉移風險

    施工企業對于可以預測到的合同風險,在談判和簽訂施工合同時,可以采取雙方合理分擔的方法,但由于一些不可預測的風險總是客觀存在的,合同雙方的責權利也不可能絕對平等,承包人存在一定的風險也是必然的。因此,承包人對不可預測的風險的發生,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積極推行索賠制度是轉移風險的有效方法,盡可能地把風險降到最低程度,在實際工程中,索賠是雙向的,承包人可以向業主索賠,業主也可以向承包人索賠,但業主向承包人索賠比較方便,它可以通過扣撥工程款及時解決索賠問題,相反,承包人向業主索賠就較為困難,在現階段,由于建筑市場還不夠規范,承發包雙方的地位還不平等,工程索賠制度尚未普及和推廣,承發包雙方對索賠的意識都還不強。

    四、結論

    合同風險是施工企業所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因此,必須重視對合同風險的預防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施工企業良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 勇 施工企業預防合同風險的法律思考[期刊論文]-建筑管理現代化2006(6)

    第8篇:創業市場風險分析與對策范文

    資料顯示,2013年底我國貧困人口高達8249萬人,尤其在農村高達8-10%的返貧率。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除政府將增加有利于創業的制度供給,更為重要的是利用貧困與創業動機成正向關系的“畢海德定理”,激發人們發揮“出于個人尋求自營職業的動機,而不是出于發展新產品、新技術等企業家式的沖動”。由生存性動機引發小微企業創業將是我國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大多數小微企業就是由社會閑散人員包括返城的知識青年創辦的,他們在“被雇傭”無門又缺乏收入的雙重壓力下,被迫走上“自我雇傭”創業之路。因小微企業規模小,所需創立資金少,創業手續相對簡單,創業失敗風險較小,“正面我贏,反面我也輸得不多”,人們創立小微企業的積極性會比其它規模類型企業要高,這也就是小微企業為什么在大量死亡的同時,又被更多創立出來的原因所在。然而,小微企業不足3年的生命周期似乎成為創業者難逃的魔咒,也意味著我國絕大多數創業者在創業動機轉化為行動之時,注定陷入“失敗魔咒”。正如前面分析,失敗案例比比皆是,但對失敗總結的理論研究偏少。世上沒有不敗的企業,失敗學習也注定構成了創業教育需要拓展的重要方向。在理論界,對創業失敗學習研究難度大,主要原因有:

    (一)對創業失敗價值判斷不同,導致研究重點聚

    焦在提高創業成功率和延長企業生命周期研究上在我國,“失敗”一詞的含義有多種。在《現代漢語詞典》,“失敗”的含義有兩種:一是沒有達到預定目標,與“成功”相對;二是被對方打敗,輸給對方,與“勝利”相對。學者倪寧等認為,創業失敗本質是創業者沒有實現預定目標。這一判定為筆者對失敗的分析提供了啟示僅僅從目標來分析失敗,很難詮釋失敗的真正內涵,應從創業“收益———成本”即∑R(總收益)與∑T(總成本)之間的關系視角分析:

    ①當∑R>∑T>0,意味經營企業可以獲得收益,即創業成功。∑R-∑T差額越大,創業成功的價值感越強。

    ②當∑R-∑T≤0,按照倪氏的分析,即創業失敗。從投入產出分析,∑R-∑T<0,即總收益小于總成本,企業無論怎樣增加要素投入都無法實現邊際收益大于邊界成本的產量,創業必然失敗。從企業生命周期分析,企業“生命之矢指向”是一維的、單向指向死亡即失敗。對于創業者而言,總是走向死亡這個預定目標可以指當事人明確的目標,也可以是當事人并不明確而客觀存在的目標。由于創業活動是指由創業動機轉為創業行為、由概念性企業到現實企業、從企業成立到企業死亡過程。故而從創業過程分析,創業失敗是指在任何創業階段中的創業活動的中止現象。對學者而言,探尋延長現有企業的生命周期對策更具現實性和容易獲得企業的資金上的支持,這種研究上的功利性導致漠視創業失敗。對地方政府而言,關注創業行為發生,既增加GDP又解決就業民生,更為重要的是創業實踐活動會造就一批成功的創業家。創業失敗對地方政府而言,失敗是創業者個人的私事,從而對創業失敗缺乏應有的重視。

    (二)對創業失敗案例收集容易,對失敗真實歸因分析存在難

    如果不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是對最后的成功者具有意義,對大多數小微企業創業者而言,“如果企業失敗了,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會在法律、行業慣例、社會規范方面表現得更加寬容。企業消失了,但創業者生存下來了,并學到了寶貴的經驗”。一般來說,創業的成功者愿意將自己的失敗經歷與人分享,號稱創業失敗后“不死鳥”的史玉柱失敗的經歷常常被人引證,但像史玉柱成功的典型鮮少,不能代表普遍。對絕大多數在市場上鎩羽而歸的失敗者而言,裸解剖自己的失敗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人愿意證明自己在市場機會把握、產品組合、企業管理上的“無能”。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人具有機會主義行為,在探究失敗時往往將內置因素外化為不可抗拒的外部客觀原因,導致學者們對創業失敗歸因的分析結果的真實度降低。

    (三)文化水平差異對失敗的容忍度不同,導致對失敗研究存在難度

    德魯克對創業的失敗有一段精彩的論述:“失敗與成功不同。它不能被拒之門外,而且幾乎總引起人們注意。但是,它很少被視作機遇的征兆。許許多多的失敗不過是錯誤、是貪婪、是愚蠢草率以及設計或執行不力的結果。”對創業失敗的認識,文化和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存有差異。在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創業失敗與創業能力沒有必然聯系,創業者不會被人嘲笑,而往往被認為運氣不好所致。即使是內置因素導致創業失敗也敢于解剖自己。失敗的創業者會從過去的失敗經歷進行有效學習,放棄低效率項目而選擇新的項目。人們把這種不畏失敗作為“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涵。而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創業失敗被認為是恥辱,失敗不僅造成資本損失,更被視為無能,也使對失敗歸因研究難度增加。另一方面,為了不被人恥笑無能,創業者會選擇風險較小的項目或者所需要資本較少的小微項目創業,喪失冒險精神。小微型企業作為消滅貧困的重要途徑,“使人們過上人性的、而非螞蟻般的生活”,也為個人發展提供獲得“充滿活力的企業家身份”的機會。創業失敗意味著企業生命消亡,但創業者可能會東山再起,再次創業,從而演繹出“創業———失敗———再創業”的動人音符。對小微企業創業者而言,創業失敗后會有兩種不同的行為結果:一是小微企業自身不復存在,創業者在失敗學習的基礎上在同行業或者新行業中再創業;二是創業者因失敗打擊引發對再創業恐懼,不再進行創業。小微企業除了前面分析的經濟功能外,還具社會責任,即小微企業既不要徒勞無功地生存,也不要徒勞無功地消亡,小微企業生存和消亡都要變得有價值。有意義的消亡是雁過必須留聲,創業經歷者從失敗經歷中進行有效學習或者留給未來創業者即現在的旁觀者失敗的教訓,而不能僅僅只是創業者的失敗經歷。學者于曉宇認為“創業失敗并不等于創業者失敗”。創業者在創業失敗之后知難而退還是破釜沉舟,部分取決于創業失敗成本的管理。有效管理創業失敗成本,可促發高水平的創業學習,并影響其再次創業意向。為此,創業失敗應該有其更積極、更有價值的深層意義:它向這些歷練的創業者表明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通過有效學習獲得新的認知,累積經驗,增長能力,在再創業中更好地創造和把握機會,繞開失敗陷阱。也正是從這層含義分析,相比較于創業的成功經驗學習,創業失敗學習才是更具有價值的研究對象。

    二、創業失敗學習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對高校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啟示

    縱觀國外的研究,對創業失敗學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對創業失敗及后續創業活動關系的研究和總結。Shepherd等論證了失敗經驗與再創業或創業績效影響呈現不確定性。Yamakawa實證研究了創業失敗與再創業之間的關系,認為在特定條件下,創業者的失敗次數與再創企業成長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相比那些取得成功的創業者而言,經歷了失敗的創業者可能會因失敗返貧被嘲笑諷刺、生理和心理受到打擊、傷害甚至出現放棄生命的極端行為。從創業動機分析,創辦小微企業的業主動機若是實現自我價值,即使行為結果是失敗的,也會將失敗看成是創業者的入場費,創業者的后續創業動力會得到提高。通過先前的失敗透析,創業者能夠明了失敗的前置因素,反思自己決策行為能力,克服不足達到自我認同的目標;第二,對創業失敗原因的研究。現有創業理論研究偏重創業學習的定性研究,對學習模型也缺乏統一設計,難以定量研究。對于創業失敗者而言,要解剖自己失敗的原因是件痛苦的事情。從現有研究分析,創業失敗歸因主要有內部因素(內因)和環境因素(外因)兩大類。劉永芳在分析國外學者在探索創業失敗原因時,發現不同人會對創業失敗的認知產生偏差:①基本歸因錯誤,過高地估計內在因素的影響;②行為者和觀察者結論的偏差,在總結失敗原因時,行為者傾向于歸咎為外部因素,觀察者傾向于歸咎為內部因素;③創業者的機會主義行為,在創業成功的時候傾向歸于內因,失敗的時候則歸咎于外部因素影響;第三,對創業失敗次數與再創業信心影響的不確定分析。對于失敗程度和種類,學者Sitkin提出了“智能失敗”概念。在Sitkin看來,并非所有失敗都具消極性,那些相對較小的、無害的失敗即嚴重程度較低的失敗會給再創業者增強信心。Cope認為創業失敗越嚴重越會增加創業者自我管理以及處理危機和挫折的能力。也有學者采用實證研究方式,探究不同類型的創業失敗與創業者對失敗態度的邏輯關系,對失敗的態度體現了創業者如何應對失敗以及在后續創業中如何識別機會以及再次創業等創業活動的開展。學者Shepherd將“預見性”引入創業領域,創造性則提出了“預見性悲傷”理論,將創業失敗帶來的痛苦分為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悲傷,由此將創業失敗分為可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失敗兩類。“預見性悲傷”是指由于預見到即將面臨的失敗,創業者具有了接受失敗的心理準備和應對措施,是一個“悲傷———應對———計劃———心理、社會重組”的過程,進而有學者提出了情緒成本和財務成本對創業失敗修復機制。在Parkes看來,創業者因預見失敗,提升了心理承受能力和采取了應對失敗措施,有效降低創業失敗的情緒成本及財務成本,提高創業者對失敗情緒的承受力,也使創業者對后續創業活動開展產生積極的影響。至于失敗次數與再創業的關系,理論界目前尚沒有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是經歷一次失敗還是多次失敗會對克服困難、迎接再創業挑戰變得更有動力和激情,對此,學者們的觀點是不一致的。大多數學者認為,經歷屢戰屢敗,會使創業者對未來愿景失去信念,再次創業的動力和信心受到打擊的可能性就會增加,變得沒有斗志對抗逆境。Ucbasaran等人也持有相同的觀點,認為具有失敗經歷的創業者在后續創業中能夠識別更多的創業機會,但失敗次數應有限度,在創業者創業經歷中,創業失敗次數太多,創業者再次創業的意向和動力就會減小,能識別的機會也會相應減少。Yamakawa等人論證了創業失敗經歷次數與再創業行為的函數關系,認為兩者成倒U型關系,當失敗次數增加時,再創業行為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對失敗次數和再創業意向影響關系的研究,理論界出現了消極和積極兩種不同觀點。國外學者更多是以成功創業的正面顯性知識傳授為研究點,關注影響創業失敗的內外因素和創業失敗對個體的影響,從理論上解決了“創業為什么會失敗”和“失敗后如何進行學習”兩大問題,但研究的內容和層次都顯得比較單一。

    至于如何從創業失敗視角來構建創業教育理論則很少涉及。研究表明,企業規模越小,失敗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死亡率就越高。問題是創業失敗的重要結果并不是企業消失而是創業者被保存,通過失敗學習變“失敗是成功之母”,創業者就會東山再起,演繹“創業———失敗———失敗學習———再創業”之路。“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人們在創業失敗后會歷經一個漫長而孤獨的過程,并非所有人都明白“失敗也是獲得創業學習經驗的一個內在學習過程”,也很少有高校開設“創業失敗學”來為學生提供“創業為什么會失敗”的知識積累。可以預見,在我國未來的高校創業教育研究領域必定會增設“創業為什么會失敗”和“失敗后如何進行學習”內容。研究創業失敗學習的不同內涵和特征、類型、學習方式對再創業的影響,研究社會如何提高創業失敗容忍度等內容,推進創業失敗量化研究,可能是創業學發展的趨勢。創業理論不僅要聚焦研究如何識別和把握機會并創建新的企業,更要研究如何避免創業失敗、失敗后如何進行有效學習以便在再創業中避開失敗陷阱以及通過失敗學習提高再創業的成功率。全球創業觀察(GEM)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的創業傾向2005年為28.51%,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2007年,潛在創業者的創業傾向為31.5%,2009年下降為22.6%;到2011年,創業傾向指標高達42.8%,在54個參與國家中排第三位。然而,高達70%的失敗率會嚴重打擊和消減人們再創業的激情,降低一國經濟活力。就我國高校而言,每年有700以上畢業生走向就業崗位,傳統的就業觀念的影響使大學生往往就業選擇鎖定在國有大型企業尤其是壟斷企業、行政部門等狹小的就業空間,消減了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欲望和創業能力。大學生高達90%的失敗率和失敗后選擇再創業的人數不到15%,引發了創業失敗的恐懼,究其原因就是創業教育理論在創業失敗學習方面存在缺失。從創業結果分析,活躍的創業傾向和創業活動不能代表高創業成功率,要打破小微企業“生命周期陷阱”這一魔咒,創業者進行有效學習可能是破解魔咒的“良藥”。如何解開創業者開展學習之謎?Deakins感到很困惑:“我們不明白創業者是如何學習的,然而新建企業里存在一個學習經歷,這是人所共知的”。有學者認為創業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創業過程中學習不是一個額外的附加品而是一種起核心作用的因素,失敗是積累創業經驗的一個內在學習過程。筆者認為,創業學習的方式主要有創業前的學習(干前學)、創業中的學習(干中學)、創業后的學習(失敗學習即干后學)三種。在我國的創業教育理論中,對前面兩種學習方式系統性研究較深而對失敗學習研究缺乏。作為創業活動一個重要成果———創業失敗常常被人們忽視甚至被視為反面教材。正如在前面所分析的,創業失敗遠比成功更有研究價值。創業經歷構成了歷練能力的重要平臺,失敗學習是創業者獲得再次創業所需技能和知識的重要來源。只有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為失敗的創業者和旁觀者提供學習機會,幫助創業者降低不確定性,擴大創業機會搜尋范圍,謹防重走先前失敗之路。盡管各國高校創業教育理論在20世紀末期得到快速發展,但大多數在校大學生均認為難以從創業失敗中進行有效學習。我國創業教育發展歷史較短,與發達國家的創業教育相比,學者于曉宇認為至少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一是我國創業教育缺乏明確的目標價值。部分高校以培養優秀企業家為目標,重在以成功的企業家尤其是那些“一夜致富”的經典案例作為激勵的“精英教育”,一些高校則以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管理技能為目標,重在對創業欲望和創業精神的“普及教育”,而大多數高校在這兩種目標之間搖擺。無論是精英教育還是普及教育,均很少提及創業失敗這一事實,展現在大學生眼簾的是創業成功者的微笑而難以見到失敗者的痛苦和經濟損失,導致大學生對創業失敗缺乏心理準備和承受力;二是創業教育的教師資源奇缺。創業教育是一門跨多學科、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要求從事創業教育工作的教師具有商場上“摸爬滾打”歷練經歷,而現實中具有這種經歷的教師非常少。在我國高校教師資格的高學歷、高職稱、高科研能力“三高”資歷認定,把具有創業經歷但學歷相對偏低的人排斥在教師隊伍之外,加上高校教師收入相對偏低,科研業績的考核也使具有創業經歷的人難以融入高校教學隊伍。盡管很多高校會聘請具有創業經歷的企業家來學校開設專題講座,但這些成功的企業家也很少提及自己的失敗。沒有任何一所高校會聘請失敗者講解失敗過程和失敗歸因;三是創業教育課程設計國情特色不鮮明。我國創業研究起步晚,很多創業學教材多來自國外。因國情、文化差異,創業失敗的原因、社會對失敗的認同度、失敗對創業者經濟和心理的影響也不一致,導致我國的創業失敗學習缺乏本土化,“創業教育難以落地”。筆者認為,在我國的高校創業教育體系中,要增添創業失敗學習的內容,沿“創業教育———創業失敗學習———提升創業能力———提高創業成功率”視角開展分析,至少包括以下四個部分:

    (一)概念部分

    在理論視角下,從成千上萬小微企業創業失敗的鮮活案例中,歸納我國小微企業創業失敗歸因、特點,甄別創業失敗類型,總結失敗學習內容、形式、要素,圍繞“創業失敗?失敗學習?提升能力?增強創業績效”的邏輯線路,探討創業失敗、失敗學習、創業教育績效、創業能力提升等多維內涵,探尋構建既包含創業如何獲得成功正面的顯性知識教育,又囊括如何防止創業失敗的隱形知識傳輸以及創業失敗學習的創業教育與再創業活動開展的本質聯系。

    (二)歷史部分

    從十七大“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到十“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戰略出發,分析和跟蹤小微企業業主開展失敗學習與再創業成功幾率的內在邏輯關系,探究通過構建以創業失敗學習為框架的創業教育體系和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間的邏輯關系和路徑。

    (三)現實部分

    審視創業失敗學習對創業者心理、生理影響和再創業動機、再創業行為及再創業成功幾率的影響。將創業失敗學習教育與政府激勵創業政策互補,對不同層次大學生的創業動機、政策環境、創業文化、創業失敗幾率、失敗學習與創業能力、創業績效、企業生命周期等對比分析,選擇典型案例對基于在以創業失敗學習視角下構建的創業教育體系的價值進行研究和判斷。

    (四)對策部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性视频在线| 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18禁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高清手机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性色xxxxx视频大|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国产v片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www亚洲成人|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a级成人毛片完整版|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大帝|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 成人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 天天成人综合网|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草莓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一二三区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