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村干部制度管理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平壩歷史悠久,明朝推行衛所制,設置了平壩衛,其間經歷了安平縣、平壩縣的歷史變遷,至今年5月4日撤縣設區,實行縣治已有328年,命名為平壩縣整整一百年。撤縣設區,是繼貴安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后,平壩迎來的第二次歷史性發展機遇,在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將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區委、區政府以撤縣設區為契機,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牢固樹立“生態立區、工業強區、旅游興區”發展戰略,著力構建“開放帶動、項目推動、區域聯動”的發展格局,加快融入貴安一體化步伐,推動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轉型,在歷史的新坐標系中奮力開創平壩改革發展新局面。
以“三區并舉”為抓手
加快建設富裕平壩
堅持生態立區。始終堅守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在一手抓發展的同時,一手抓好生態環境建設,努力走出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穩步推進省級生態示范區縣創建,到2020年擬投入110億元,實施人口集聚區、工業園區、大型煤礦、水泥企業的污水處理,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還林和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態建設工程197個,筑牢跨越發展綠色生態屏障。
堅持工業強區。把工業作為發展經濟的根本來抓,全力抓好黎陽高新區、黔中新區和夏云、羊昌、樂平工業園“兩區三園”建設,在招項目、爭資金、強服務上下功夫,著力打造招商引資洼地,積極引進更多大項目、好項目入園發展,努力把工業打造成為經濟騰飛的強力引擎。
堅持旅游興區。以全域旅游理念為引領,充分挖掘三張文化名片優勢,整體包裝,串聯開發,著力打造以天龍屯堡為核心的西線文化景區旅游,突出抓好邢江河、斯拉河開發建設,形成以兩河為核心的北線和南線自然風光旅游,集中力量打造以夏云鎮小河灣村為樣板的東線鄉村休閑旅游,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構建以文化景區旅游、自然風光旅游、鄉村休閑旅游為支撐的旅游發展格局,促進旅游業轉型發展,提質增效。
以統籌城鄉發展為抓手
加快建設秀美平壩
抓好城市規劃建設。借助撤縣設區機遇,進一步調整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全面推進與貴陽、貴安新區、安順主城區的銜接,努力拓展發展空間。中心城區重點抓好老城區和棚戶區改造升級,做優做強城市主體功能,同時著力推進夏云鎮和高鐵新城附帶兩個產業園建設,有效拓展主城發展空間,形成以城區為主、夏云鎮和高鐵新城附帶兩個產業園為輔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在鄉鎮,充分依托自身民族、歷史、人文和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魅力小城鎮。
抓好城市經營管理。為充分盤活城市資產,區委、區政府對所有在建項目進行清理,該結算的結算,該收回的收回,徹底算清“糊涂賬”,使城市資產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在加強城市管理方面,以撤縣設區為新起點,推進城市管理提檔升級,重拳整治亂停車、亂擺攤、亂設點“三亂”現象,嚴控違法用地和違章建筑“兩違”現象,打通關鍵道路實行大車重車繞城通行,全力創建干凈、整潔、有序的宜居宜業之城。
抓好美麗鄉村建設。按照面上統籌和點上出彩的原則,重點抓好以夏云鎮小河灣村為代表的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以點帶面,加快打造一批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美麗鄉村。
以創新社會治理為抓手
加快建設和諧平壩
大力推進法治建設。堅持把法治建設與創新社會治理結合起來,以法治思維破解社會難題,用法治手段化解社會矛盾,把法治精神貫穿于做好群眾工作、創新社會治理全過程,著力營造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圍。
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以開展“平安細胞工程”建設為載體,促進平安建設各項舉措在家庭、校園、醫院、小區、村居、景區、工地、企業、林區、文化娛樂場所、市場、商場、金融場所、車站、道路等社會細胞體得到有效落實,構建起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平安建設網絡。
全面提升物防技防水平。在投入4000多萬元實施“大天網”工程的基礎上,以齊伯鎮為試點,推動“天網”工程向農村延伸,采取政府引導,轄區內企業、金融單位、個體工商戶及村民參與的方式,實施“小天網”工程,投入100余萬元,安裝探頭270個、路燈200余盞,實現機關單位、交通要道、企業核心位置、人員密集地段、治安復雜區域和九個行政村的重點區塊全覆蓋。工程投入使用以來,發案率同比下降8%,侵財性案件下降較為明顯,下步將全面總結推廣,努力實現鄉鎮全覆蓋。
以保障改善民生為抓手
加快建設幸福平壩
加快推進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在全區積極倡導武訓辦學精神,按照“小學向片區、鄉鎮集中,初中向鄉鎮、城區集中”的原則,有序推進教育布局調整,大力實施“新兩基”攻堅工程,重點加強薄弱學校設施改善、營養計劃食堂建設、農村寄宿制建設和教師公租房建設等工作,推進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加快發展,努力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
全力抓好精準扶貧。緊緊抓住“農民增收”這個牛鼻子,圍繞43個貧困村61092名貧困人口倒排減貧工期,采取異地轉移、產業培育、創業就業、合力幫扶等多種方式促增收,綜合破解農民增收難題,全力以赴打贏扶貧這場攻堅戰。
積極促進創業就業。借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在夏云工業園創建“創客小鎮”,提供“四個兩年”助力服務,兩年免費拎包入住創業辦公室、兩年免費入住創客公寓、兩年免費光纖、兩年政府補貼1萬元,目前已有16家電商入駐,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知識青年、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
大力發展社會保障事業。大力推進社會保障擴面提標,建立縣級領導干部遍訪貧困村貧困戶工作機制,加大對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的關心關愛力度,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
以實施精準改革為抓手
加快建設活力平壩
推進干部管理機制創新。把“嚴”字貫穿干部管理始終,充分激發各級干部干事創業激情。縣級干部層面,建立了“五聯系”制度,要求每名縣級干部聯系1家企業、1~2個重點項目、1個鄉鎮、1個村、1名專業人才,定期報告聯系工作開展情況,建立工作日志,充分發揮領導干部示范帶動作用。科級干部層面,建立了鄉鎮(部門)工作匯報會、每周工作日志等制度,倒逼干部真抓實干。股級干部層面,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在新組建的市場監管局、衛計局開展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并正在謀劃股級干部跨部門、跨行業輪崗交流,切實選好管好用好股級干部。同時,建立部門、鄉鎮互派干部制度,從部門和鄉鎮分別選派9名干部互派掛職,成績突出的予以提拔重用,不勝任的及時進行調整。村級干部層面,選擇9個行政村開展曬實績試點,并將出臺村干部“駕照”管理辦法,督促村干部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