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樓網絡設計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關鍵詞:校園網;Packet Tracer;仿真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個學校對網絡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從原來只傳輸文本信息的基礎上增加了更為豐富的語音、數據、圖像以及多媒體等業務,因此需要對原有的網絡加以改造或者重新設計全新的網絡。
(1)匯聚層和接入層的設計
在匯聚層交換機上做VTPserver、接入層交換機做VTPclient,要求接入層交換機能夠學習到匯聚層的VLAN信息。在匯聚層交換機通過給VLAN添加IP地址,實現VLAN間的路由。在匯聚層交換機上做策略(ACL),限制教室與辦公室之間的互訪,但教室與辦公室都能訪問圖書館。圖書館,學生宿舍提供服務訪問點,用戶可以無線接入。
(2)核心層的設計
可以在核心層與匯聚層之間設計冗余鏈路,提高鏈路的可靠性,但是鑒于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學環境都需要如此高的可靠性,且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學都有足夠的資金搭建冗余鏈路,因此,此技術僅供參考,并未納入仿真設計中。
(3)邊界路由器的設計
在路由器上配置靜態NAT,為服務器提供靜態地址轉換。在路由器上配置PAT,為其他用戶提供多對一的地址轉換。
2.3 具體仿真過程實現
(1)在邊界路由器上的配置
在路由器上配置靜態NAT,為服務器提供靜態的地址轉換。在路由器上配置PAT,為其他用戶提供多對一的地址轉換。
Router>en
Router#conf t
Router(config)#intfa4/0
Router(config-if)#ipnat outside
Router(config-if)#int f0/0
Router(config-if)#ipnat inside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ipnat pool p1 202.10.10.1 202.10.10.1
netmask 255.255.255.0
Router(config)#access-list 2 permit any
Router(config)#ipnat inside source list 2 pool p1 overload
Router(config)#ip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2202.10.10.3
Router#showipnat translations
在核心交換機的f0/1端口上配置ip地址為
192.168.0.2 255.255.255.0
然后把這個網絡的動態路由也加進來
Switch(config)#int f0/1
Switch(config-if)#ip add 192.168.0.2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router rip
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0.0
(2)在匯聚層交換機上做VTPserver,在接入層交換機上做VTPclient。
以教學樓交換機為例,其他匯聚層上的交換機也是同樣的配置
Switch>en
Switch#vlan database
Switch(vlan)#vtp domain senya
Switch(vlan)#vtp server
Switch(config)#int fa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int fa0/4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int fa0/6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在教學樓交換機上配置好VTPserver后在第三層教室&辦公室交換機上配置VTPclient其余接入層交換機配置相同。
Switch>en
Switch#vlan database
Switch(vlan)#vtp domain senya
Switch(vlan)#vtp client
配置完成后vlan信息就可以被相互學習了。
3.結語
論文摘要: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動下,院校校園網飛速建設,但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更新卻遠遠超出我們預見,它使得傳統有線校園網絡的建設和應用的片面性逐漸呈現。新時期,如何對校園網進行升級、拓展應用成為當前校園網建設和改造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近幾年來,有線網絡建設、運行和維護的實踐表明,由于目前網絡是“有線”的,所以在應用中有相當多的問題不可避免。諸如,很多學校只在部分區域接入網絡,而無法顧及所有區域;那么,在不宜進行網絡布線的場館該如何聯網呢?在教室、實驗室等場合如何突破網絡節點限制,實現多人同時上網呢?這些傳統有線校園網的“網絡盲點”問題,與教員、學員“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的新需求之間的矛盾如今將可以通過無線技術輕松解決。
1“無線”的優勢所在
1.1全覆蓋:以高速無線的方式覆蓋整個校園,主要包括教學樓辦公室、禮堂、公寓、圖書館、廊道綠地等,強大的無縫漫游功能,確保了網絡通信的流暢性,讓學校師生隨時隨地可以接人網絡,享受無線校園帶來的樂趣。
1.2可管理:由于校園有線網絡已經建成,統一的網絡管理已經投人使用,本次建成的無線網絡,將可以很好的融合進現有校園管理系統中,便于統一管理和維護。
1.3可擴充性:在校園網絡規模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無線網絡可滿足在不改變主體架構與大部分設備的前提下,平滑實現升級和擴充,降低原有網絡的硬件投資,并保證擴展后的系統可用性與穩定性。
1.4多種服務的支持:基于校園級網絡的未來可持續發展,采用的無線產品均具備可適應未來發展校園級無線寬帶應用(如無線語音應用、無線視頻會議應用、無線多媒體通信應用等)的需要,并提供低成本的無縫升級和前后兼容。
2“無線”的設計方案
無線網絡技術具有無縫覆蓋、可移動通信等優點,可與有線網絡互為補充,但就目前無線技術的發展狀況,無線最大的優勢仍在于對現有有線網絡的補充。在高等網絡中,完善的解決方案將開辟無線網絡在高等教育的應用,進而引發深刻的整個高等網絡變革。
根據校園網絡實際應用環境的特點,無線網絡解決方案大體分為兩套:室內和室外。
2.1室內無線局域網主要針對不方便進行大規模布線或不宜布設太多信息點的建筑,如:圖書館、辦公大樓、教學樓、網絡教室、會議室、學員宿舍和報告大廳等。在室內實現全方位的無線上網,這將成為無線應用的新趨勢。
2.2室外無線解決方案主要針對分布較遠的校區之間、布線不甚方便的校園建筑物之間以及適合學習的室外場所,如草坪、操場空地等。
3“無線”的安全性能
長期以來,安全性能制約著無線網絡的發展。隨著802. l國際標準和wapi國內標準的相繼出臺,無線網絡安全性得到了全面提升。國內的wapi國家標準,具有支持雙向鑒別、數字證書鑒別等優勢,實現設備的身份認證、證書鑒別、訪問控制和用戶信息在無線傳輸狀態下的加密保護,為無線終端接人提供更高等級的安全保障。
無線網絡提供的比較常用的安全機制有如下三種:
3.1基于mac地址的認證:基于mac地址的認證就是mac地址過濾,每一個無線接人點可以使用mac地址列表來限制網絡中的用戶訪問。實施mac地址訪問控制后,如果mac列表中包含某個用戶的mac地址,則這個用戶可以訪問網絡,否則,如果列表中不包含某個用戶的mac地址,則該用戶不能訪問網絡。
3.2共享密鑰認證:共享密鑰認證方法要求在無線設備和接入點上都使用有線對等保密算法。如果用戶有正確的共享密鑰,那么就授予該用戶對無線網絡的訪問權。
關鍵詞:構建;無線校園網絡;設計方案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35-2458-03
Research of the Campus Wireless Network
HE Yan
(Zuny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Abstract: WLAN is not only broad-band,but also easy to deploy,extend and maintai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college, the article draws System Designs and Configuration list of the campus wireless network.
Key words:construct the campus;wireless network;system design
1 前言
無線網絡(WLAN)是新興的技術標準轉化為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其發展是競爭形勢發展的需要,WLAN本身可以使人們擺脫網線的束縛,贏得自由高速上網的空間,因此在近幾年有著迅猛的發展。無線局域網組網具有以下優點:
1) 建設速度快
對于無線接人系統而言,主要的安裝工作就是架設天線和安裝連網設備,牽扯面小而工程單純。而且由于無線設備采用小型化和集成化工藝,所以基站安裝所需的T程量很小。而有線接人系統則需挖溝埋纜或豎桿架線,牽扯面大、工程復雜。當網絡需要擴容時,無線局域網只需安裝用戶終端即可實現即時上網,工作量更小,而有線網絡則需要重新為該用戶布線,甚至還可能需要增加購置網絡設備。
2) 安裝靈活方便
無線局域網可以按當時的需要容量來安裝設備,甚至可以"現用現裝"。而如果采用有線組網(接人) 方式,則由于線路工程復雜、牽涉面廣,需進行長遠規劃,盡量做到一次性把線路設施建設完畢,避免因通信容量增加而反復施工。至于在地形復雜,難以理設或架高電纜情況下,無線接人是惟一的選擇。
3) 節約建設投資
采用有線組網(接人)必須按長遠規劃超前埋設電纜,需投人相當一部分當前并無任何效益的資金,增加了成本。同時,電纜預埋的做法無疑會冒著投人使用時電纜已經落后的風險(近年來網絡速度的發展已經證明了這--點).采用無線組網(接人)則無需這種超前投資和投資風險,只要按當前需要進行建設,建設后的擴建簡易方便。
4) 維護費用低
線路的維護費用高而困難,是有線組網(接入)的主要維護開支,而這些在無線組網(接入)是完全可以節省的。無線組網(接入)的主要開支在于設備及天線和鐵塔的維護,相比較而言費用要低很多。
5) 安全性好
有線電纜和明線容易發生故障,查找困難,且易受雷擊、火災等災害影響,安全性差。無線系統抗災能力強,容易設置備用系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網絡的安全性。[1]
該文便針對我校具體情況,設計并構建了無線數字校園平臺。
2 校園情況介紹
我校分為兩個校區,占地幾十畝,匯川校區地處市黃金地段,桃溪校區緊鄰清澈明凈河邊,直線相隔3-4km,其間有一座小山相望。我校兩校區環境優美,在這種環境下,大規模的拉線布網將不可避免地對校園幽雅整肅的風景帶來一定的破壞。我校現有教學樓、實驗樓、教工樓、學生宿舍、食堂和體育館等建筑多出,微機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圖書館、大小教室、會議室、大禮堂、報告大廳等分布其間,很多場所無法或不適宜架設有線網絡,而且部分公共場所如圖書館、會議室、報告大廳、醫院、療養院、住院部等,如果架線會受到端口數量和線纜長度、位置等的限制 ,使用不便。同時,由于教學上的需求,教師基本都要配備筆記本電腦,便于到不同的班級和場館進行授課,移動辦公已成為日常教學一種工作方式;另外,教師和學員的流動性也很大,學習和教學討論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在校區內的任一角落都可能聚集在一起,數據共享、程序互動或者上網查閱圖書、資料、下載課件等,有線網絡已遠遠不能滿足學校教學和學習的需要。
我校現有基礎并不高,可分三個階段規劃實現現代化教育目標,每個階段硬件、網絡、資源三個平臺同步搭建,一步一個里程碑。第一階段:解決學生和教師,常規上課使用的設備,按校區建立無線網絡覆蓋。第二階段:對接兩校區;建立無線校園網絡教學、辦公軟件環境,實現網絡互通。第三階段:引入首(上)尾(下)淘汰的激勵競爭機制選拔學科帶頭人,按水平和能力排“坐次”,享受對應待遇;按學科在行業首先啟動實時、互動、交互的網絡教學,共享優秀教師(學生和老師評)和名校(引進)教學資源開展以課件為中心的多媒體網絡教學和培訓,遠程教學、培訓和診斷;以辦學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品牌、創效益。
3 總體設計
3.1 網絡體系設計
根據無線網絡可靠性原則、移動性原則、易用性原則、安全性原則、易管理、開放性原則、低成本原則7大原則,設計如下:[2]
整個無線網絡接入分二級。一級AP與有線網絡為接合點,多個無線AP通過接入交換機與校園原有的有線網絡融合為一體進入公眾網;以室外多點大功率天線,室內企業級路由和大功率功放實現樓間遠距離無線覆蓋校區;二級AP室內有線網絡為結合點,在結構比較復雜的樓層,大于3層的樓內,適當增加AP,以一級為核心的蜂窩式終端接入覆蓋樓層。 最后兩校區以大功天線定向對接耦合,用較少的費用達到校園無線數字實時、互動網絡教學、培訓、辦公、遠程醫療和診斷目。
3.2 網絡互聯設計
原有有線網絡在每座建筑都設有管理配線間放置網絡交換互聯設備,無線接入的二級設備交換機和路由可以放置于此,根據距離的實現配置2.4G/5.8G 500mw/1w/2w 802.11g/b 大功率功放和網絡管理。以此輻射點,將本樓無線AP接入的光纜或超五類線纜敷設到AP設置點。
3.3 網絡安全設計
使用無線AP設備本身具備的SSID、WEP加密、WPA以及MAC地址過濾配合原有線網絡的用戶認證和訪問權限設置實現師生員工的安全接入。
4 平臺搭建
依據我校的實際需求,無線接入器室外選用華碩WL 320Ge,中心機房選用WL 500gP;橋接器選用WL-300G,GigaX2024作為AP接入有線網絡的交換設備;因為在運動場看臺位置AP較少,可用WL-500G實現AP接入;兩校區高層和比較復雜的大樓,選用WL-300G橋接,解決區域增強無線覆蓋。
桃溪校區無線網絡建設如圖1,匯川校區無線網絡建設如圖2,兩校區無線對接如圖3。
4.2 配置清單
要完成兩校區的無線對接,真正形成無線數字校園網絡,需要配置以下硬件設備。
4.2.1 桃溪校區(如表1)
4.2.2 匯川校區(如表2)
4.2.3 兩校中繼站建設
我校兩校區中間有座小山,在山上建立中繼站橋接(必須有電),需要設備如表3。
5 結束語
作為有線局域網的補充的校園級無線網絡,相信一定會讓學校師生體會到無線局域網為給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帶來的好處。同時,如果無線網絡建成,那么便可在校園無線網絡上提供VOIP、WiFi、視頻教學等增值服務,建立統一計費、管理和運營。隨著人們對寬帶無線上網需求的增加,無線局域網標準的不斷完善,WLAN業務在未來幾年里還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校教學樓;防雷保護;具體探究
目前很多學校教學樓內都配備了一些電子設備和建筑自動化系統,這些設備和系統易受雷電的影響,若不做好教學樓的防雷保護工作,會給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安全隱患。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將這些問題消滅在萌芽中。并且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一旦發生雷擊安全事故,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損失將不可估計。將學校防雷工作做好是學校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是學校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表現。
1 雷電的破壞形式
雷電對于建筑,尤其是高層建筑和智能建筑具有極大的破壞性,主要的破壞形式是雷電波、直擊雷和雷電感應的入侵。如果是直擊雷,破壞形式就是雷電直接擊中建筑物,對建筑物進行入侵,產生電效應和熱效應,導致建筑物出現受損。另外,如果建筑物受到直接的雷擊,強大的雷擊電流就會對人們的人身安全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具體的原因是電流會沿著接地引下線,接地后就會讓電位瞬間提高,會產生極高的電位,這樣就會造成電力設備的損失,甚至會引起人員的傷亡。
建筑物在受到雷電的攻擊的時候,就會出現雷電感應,雷電感應是在雷電發生的時候,會在相關的導體上產生一定的靜電感應與電磁感應,金屬部位由于摩擦就會出現火花。雷電感應既可以是來自對地雷擊,也可以是來自云間放電。但值得一提的是,對地雷擊的發生,會出現較大的感應浪涌,這樣一來其電壓就會增大,其雷擊半徑也會逐漸的增加,在500m這一范圍內的設備都可能會被破壞。而云中放電的電壓相對較小,但是其發生的概率也更高,雷電的破壞也會極強,因此,云中放電也需要引起重視,一旦出現問題,后果十分嚴重。
雷電波的入侵在雷電災害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形式,這是因為雷電會沿著各種線路,如架空線路,或者金屬管道等有導電性質的線路侵入到建筑內部。這樣一來,將會對很多的教學設備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壞。
2 教學樓及其雷電風險評估
學校的教學樓是用作教學科研用,一般教學樓內部的人員都相對較為密集。因此對教學樓的安全設計要求一般都會很高。現如今,學校的教學樓多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樓層設計一般要在五層左右,屋內要有電腦、語音室、圖書館和辦公室,還要設置階梯型的大教室,屬于智能建筑物。
根據相關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的要求,在進行學校教學樓的安全參數進行計算的時候,要計算出學校預計可能發生的雷擊次數、有可能會對教學樓電子信息系統產生影響的雷擊次數等一系列關于雷電風險評估的計算。這樣才能更好的對教學樓的防雷類別進行分析和確定,從而采取更好的防雷措施。一般來講,教學樓往往會被認定為是二類防雷級別,教學樓里電子信息系統的發生防護等級要求一般是B級。
3 設計指導思想
設計指導思想需要按照區域進行基本的劃分,建筑物的外部主要是雷擊的主要區域,發生雷擊的時候,會出現損害,而且外部設備的危險較高,是直接與雷電發生基礎的區域。這一區域是暴露區,暴露區是0區,如果是非暴露區,例如建筑內部,就要按照1區和2區進行劃分,可以按照危險的程度來判斷并確定防雷設計方案。
4 學校教學樓的綜合防雷措施
4.1 防直擊雷措施
學校教學樓按二類防雷級別保護設計。在教學樓頂部設避雷帶,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屬物體均與避雷帶可靠焊接。屋面避雷帶采用F10mm鍍鋅圓鋼,每隔1.0m用支撐桿固定。利用結構柱內兩根F16mm主筋作為引下線,以焊接的形式從柱頂直通到柱底,與基礎鋼筋焊接相連,并與大樓基礎鋼筋、梁柱鋼筋、金屬框架連接起來,形成閉合良好的法拉第籠。教學樓內豎向金屬管道應每三層與圈梁的均壓環相連,均壓環應與防雷裝置專設引下線相連。
4.2 學校教學樓的內部防雷保護
內部防雷裝置的作用是減少建筑物內的雷電流和所產生的電磁效應,以及防止反擊、接觸電壓、跨步電壓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裝置外,所有為達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設施、手段和措施均為內部防雷裝置,它包括等電位連接設施、屏蔽設施、加裝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線和良好接地等措施。針對于網絡系統的防雷,從可能引雷的三條途徑:電源線路、網絡線路、通訊線路,根據每一類設備的特性、需要的防雷等級程度,選用性價比合適的防雷產品,做到以合理的價格達到充分的防護,確保設備對直擊雷、感應雷以及線路操作過電壓的全面防護。設備集中的機房應設在頂四層以下。機房設備應擺放在房子中間,這里雷電電磁場最弱,不能靠窗口太近,不能靠樓立柱太近,不能離主地線及沒有安裝的外線太近,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4.3 電源系統保護
從總配電房開始,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設置四級雷電電涌保護器。在學校教學樓總電源配電柜安裝一組低壓電源避雷器作為第一級雷電電涌保護;在樓層分配電柜處安裝電源避雷器作為第二級雷電電涌保護;在特別重要的校園中心機房、多媒體教室等配電盒處安裝電源避雷器作為第三級保護。并且對網絡中心主服務器采用防雷插座細保護。這些保護起到對從電源線上進入的感應過電壓的攔截、泄放保護作用。SPD的三相分別并聯空氣開關后面相應的線路端子,中線接N端,地線接至配電線路接地排、機殼或PE端。
在安裝SPD時應注意:第一級SPD相線連接線及地線截面不小于25,第二級SPD相線連接線及地線截面不小于16,第三級SPD相線連接線及地線截面不小于10。
4.4 信號防雷
學校教學樓里一般都會安裝電視、網絡、監控等設備,這些設備會接收一定的信號,雷電易沿著管線和信號傳輸途徑而被引入教學樓內部。因此教學樓還應當做好信號防雷。一般要采取直擊雷防護和屏蔽措施。為抗御直擊雷和降低雷電電磁干擾,教學樓應采用法拉第籠進行電磁屏蔽。比較重要的信號設備機房須采取防直擊雷措施,但不能盲目以高塔來避雷,傳統的金屬避雷針高高聳立在建筑物屋頂,這樣反而會增加落雷的概率,造成對樓內及其周圍更嚴重的感應雷擊。對此,教學樓頂應該敷設避雷網做為接閃器,避雷網由不大于3m*3m的方形網格構成,每隔3m與避雷帶焊接連通。網格由40mm*4mm的熱鍍鋅扁鋼交叉焊接構成。
5 結論
雷電災害已成為破壞性日趨嚴重的災害之一,面對日趨嚴重的雷災,我們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達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特別是學校,在防御雷電災害方面學生更是弱勢群體,學生們肩負著家庭的期盼,肩負著祖國和社會的期待和希望,所以做好學校防雷工程,增強校園抵御雷電危害是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環節,也是學校對學生安全高度重視和負責的體現。
參考文獻
一、概述
校園網絡系統為了滿足園區的不斷發展和在校工作人員以及學員對信息網絡系統的要求和加強其管理系統,擬對現有的計算機局域網絡系統進行改造。在滿足校園辦公和學員使用的同時,接入Internet,并承載服務系統、財務管理系統、資金結算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工程管理系統、檔案管理系統等多種應用,是一個高速、穩定、安全、可靠、成熟的高性能系統。
1.1.設計依據
?;校園建筑平面圖?;學校信息管理部門提出的功能需求?;國際和國內有關網絡、數據系統的標準
1.2.設計范圍
?;校園局域網系統的改造設計?;Internet接入?;網絡安全改造?;網絡計費系統建設
1.3.設計內容
l網絡架構
?;IP地址規劃?;虛擬局域網規劃?;系統管理?;Internet接入
l網絡安全
l計費軟件和管理系統
l系統軟硬件清單
l計算機機房要求
二、技術規范和標準
本設計依據的標準有:
?;有關的網絡技術國際標準?;RFC有關文件?;民用建筑數據標準(接地)EIA/TIA-607
?;民用建筑數據管理標準EIA/TIA-606?;局域網標準IEEE802.3
?;數據光纜的一般要求GB/T7427-87?;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高速局域網標準ANSIFDDI
?;綜合業務數字網基本數據速率接口標準CCITTISDA
三、網絡設計方案
3.1.內部網絡的連接
本局域網系統的網絡結構采用區域化的結構設計,使網絡具有良好的擴充性、可管理性,依據應用層次的不同將網絡劃分成不同的區域,包括核心交換區、關鍵業務區及服務器存儲區、互連網信息區、普通樓層辦公區、系統內廣域信息接入區等。各個區域均通過接入交換機與核心交換機冗余連接,實現清晰的系統邊界,整個系統的拓撲如下圖所示:
整個系統的拓撲
從功能上,整個局域網系統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
各樓及樓群網絡部分
校園局域網部分用來連接內部所有的桌面PC機。局域網部分以圖書館網絡機房為中心,下設各個樓配線間。局域網核心配置2臺三層高端千兆交換機作為整個網絡的核心交換機,所有樓及樓換機則通過多模光纖分別連接到兩臺核心交換機上。其中公寓各樓及公共場所部分(主要是學員使用筆記本電腦上網部分)的網絡通過會聚交換機經防火墻后接入核心交換機,以保護整體的校園網不被外來病毒或系統侵犯。
計算機機房網絡部分
數據中心網絡主要用來連接校園的服務器系統,是為學校的教學、經營和管理提供高效服務的關鍵系統。在數據中心上運行的業務系統眾多,包括辦公自動化系統、網站系統、數據備份、安全防范系統、人事工資系統、倉庫服務系統等,為分布的各業務終端提供高效、穩定、可靠的端到端服務。
內網區域和核心子網核心交換機使用全千兆交換機接入所有內網服務器和核心子網服務器。內網區域和子網核心交換機與局域網核心交換機之間采用千兆光接口互聯。
外部網絡連接部分
校園局域網與外部網絡的連接主要包括:與校園廣域網的互聯,以及公網(internet)的互聯二個部分。其中的Internet連接向網絡運營商(CNC)租用帶寬,通過中國石油通信公司為校園局域網提供Internet出口。由核心交換機提供接口,經過路由器、防火墻連接到ISP設備。
整個學校局域網采用核心層和匯聚層兩層結構,核心層到匯聚層的網絡帶寬為千兆,匯聚層到各樓層信息點的網絡帶寬為百兆。同時核心層及匯聚層網絡支持多種千兆以太網接口(千兆多模、千兆電口)以及鏈路聚合技術,實現主干鏈路的高速互通。
局域網系統中交換機均支持基于端口的管理、認證,可網管、遠程開關交換機端口,并支持SNMP協議,全網支持802.1q,可以做VLANTRUNK,同時兩臺骨干交換機之間實現負載均衡。
3.2.與Internet的連接
在保留現有的通過集團公司廣域網鏈路進入到互聯網的情況下,校園局域網用戶可通過Internet服務商進行互聯后實現局域網用戶對Internet的統一訪問,Internet的出口帶寬為一個10M連接到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以滿足校園局域網用戶對Internet的訪問需求,具體的網絡連接示意圖如下:
網絡連接示意圖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出口路由器的以太接口連接到ISP的傳輸設備,實現局域網出口路由器與ISP的網絡互聯,同時為了增加局域網內部的網絡安全性,在公網和局域網連接處部署了一臺防火墻,用于對公網方向的網絡攻擊和非授權訪問進行隔離和控制,同時也保護公網服務器。同時考慮到公網服務器容易受到來自公網的非法攻擊,本設計在公網dmz區域部署一臺公網入侵檢測系統(I
DS),以便對來自公網的訪問流量進行監控和隔離。3.3.校園辦公網絡
校園辦公網絡(包括綜合樓、東西教學樓辦公室部分、后勤食堂等場所)主要為在學校工作人員提供局域網基礎設施和上網服務。具體需求分為:
1、普通用戶:需要一個能夠承載內部數據、語音、視頻應用的高速局域網,能夠高速訪問校園網、集團公司網絡。并保證網絡的安全和獨立。
2、VIP用戶使用:在普通用戶的基礎上,需要訪問校園廣域網和internet。
3、下屬的部門:與原設計的其他部門一致,作為校園總部局域網的一部分,按照部門相應的權限訪問集團應用,廣域網和internet。
同時考慮方案的經濟性,并盡量減少對總部局域網絡的影響。
因此本次設計網絡為:
將現有的網絡平行遷移到新的雙聯核心網絡交換機上。
各樓及樓層交換機之間通過千兆光口互連。在隔離防火墻上進行設置,允許普通用戶以共享方式訪問internet,由此可以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
3.4.公寓及公共網絡
公寓各房間網絡和公共場所如圖書館、教室等場所網絡主要為在學校參加培訓和學習的學員提供局域網基礎設施和上網服務。具體需求分為:
4、普通學員用戶:需要一個能夠承載內部數據、語音、視頻應用的高速局域網。能夠高速訪問internet。并保證網絡的安全和獨立。
同時集團需要將普通學員用戶與校園總部局域網絡隔離。
5、VIP用戶使用:在普通用戶的基礎上,需要訪問校園廣域網。
6、下屬的部門:與原設計的其他部門一致,作為校園總部局域網的一部分,按照部門相應的權限訪問集團應用,廣域網和internet。
同時考慮方案的經濟性,并盡量減少對總部局域網絡的影響。
因此本次設計網絡為:
在中心機房增加千兆隔離防火墻一臺,雙歸上聯核心交換機。
通過光纖,將現有的各公寓樓的網絡接入到公寓B座的會聚交換機上,然后接入核心交換機。
各樓及樓層交換機之間通過千兆光口互連。在隔離防火墻上進行設置,允許普通用戶以共享方式訪問internet,由此可以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
3.5.與廣域網和internet的連接
校園將擴建現有廣域網系統,在保留通過與集團公司的2M專線連接外,增加10M與internet直接通過運營商連接的通道,實現校園內部的數據、語音及多媒體信息的傳輸及共享。本次設計在校園總機房建設1臺核心路由器設備,系統配置要求滿足未來幾年內的與集團公司或其他兄弟公司的接入。核心路由器通過廣域網防火墻實現與核心交換機的連接。
3.6.各樓及樓層設備配置
根據各樓的綜合布線點數,進行相應的設備配置設計,同時保證校園整體網絡的可靠性、安全性。
本次的樓層交換機主要使用現有的設備,對部分有必要和需要擴充的樓及樓層預留部分備用交換機。
四、IP地址規劃與設備命名
針對校園的網絡實際情況,對除WWW服務器、郵件服務器和其它必須配置公網地址的設備外,內部終端設備一律采用私網IP地址。為了保證校園總部網絡建設的完整性和延續性,將視頻會議、部門、臨時員工區域、學員公寓、公用區域等IP地址統一規劃。
4.1.IP地址的分類
按照IETF相關建議的規定,IP地址被分成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兩大類。公有地址由全球互聯網信息中心負責統一的規劃,在各個大洲,各個國家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分配,在我國通常是由CNNIC負責分配的。采用公有地址的數據包可以在整個互聯網上得到傳遞。私有地址是僅限于企業內部使用的地址,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自由的使用,但是攜帶這些地址的IP包是不能在互聯網上傳遞的。IETF規定了三個私有地址段:10.0.0.0—10.255.255.255;172.16.0.0—172.31.255.255;192.168.0.0—192.168.255.255。
公有地址還是私有地址,主要根據用戶的業務需求來確定。校園網絡系統的建設主要用于內部數據的傳遞,所以網間地址和核心交換機的內部地址口可以采用私有地址,但需要進行外部訪問時可以轉換成公有地址,而對外提供服務的服務器地址可以采用一一映射的靜態轉換方式,實現外部用戶對公網DMZ區服務器的訪問。
使用公有地址對外連接進行訪問,不必進行地址轉換。但是因為公網用戶也容易訪問這些地址,所以安全危險性也比較大,而且公有地址比較少,規劃分配都不太方便,地址不夠時,還必須重新申請;而私有地址,盡管對外訪問或由外對內訪問都需要進行地址轉換,但是因為它們的所含的資源很豐富,可以比較靈活地分配,網絡擴展比較容易,另外,使用私有地址的網絡,有一定的隱蔽性,外部用戶不容易訪問。
IP地址的合理規劃,可以使網絡結構清晰,便于管理,便于擴容,減少路由協議和策略控制的復雜性。
IP地址的規劃需要根據用戶各節點的實際需求確定具體的分配方案。
針對校園的實際情況,除WWW服務器、郵件服務器和其它必須配置公網地址的設備外,其它內部網絡設備一律采用私網IP地址。其中:10.0.0.0—10.255.255.255包括約1650萬IP地址,172.16.0.0—172.31.255.255包括約104萬IP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包括約6萬IP地址。可以根據實際網絡規模進行選擇。
4.2.IP地址規劃原則
?;簡單性:
地址的分配應該簡單,避免在主干上采用復雜的掩碼方式;
?;連續性:
為同一個網絡區域分配連續的網絡地址,便于采用Summarization及CIDR(ClasslessInterdomainRouting)技術縮減路由表的表項,加快路由器的收斂速度,也可以減少網絡中廣播的路由信息的大小,提高路由器的處理效率;
?;可擴充性:
考慮到信息網絡的飛速發展,為一個網絡區域分配的網絡地址應該具有一定的容量,便于主機數量增加時仍然能夠保持地址的連續性,滿足網絡信息平臺未來發展的需要;
靈活性:
地址分配不應該僅基于某個網絡路由策略的優化方案,而應該便于多數路由策略在該地址分配方案上實現優化,滿足各種用戶接入的需要;
?;可管理性:
地址的分配應該有層次,某個局部單位IP地址的變化不要影響全局網絡;
?;安全性:
網絡內應按工作內容劃分成不同網段即子網,以便進行管理;
?;高利用率:
合理使用地址塊,并且采用VLSM技術,提高IP地址利用效率。
4.3.IP地址編碼結構和分配
本設計方案校園使用1個A類的地址段:10.0.0.0~10.255.255.255地址段,校園總部局域網需要規劃的IP地址包括:
關鍵詞:校園公共空間 整體性 研究
現代校園是社會進步的窗口, 校園環境是人類精神文明和科技進步的表現。完整的校園公共空間一般包含校園建筑、交通、景觀等一系列要素因子,它們之間的有機組織才能形成良好的整體環境秩序,而校園規劃設計過程也就是運用設計手段對環境系統的整體性設計的探尋。設計對象的整體性是整體性設計的起點和基礎,對于一所校園而言,就是加強校園作為一個整體的內在聯系、便捷度和識別性。
在阿鎮高級中學的總體規劃設計中, 從方案的最初階段直至建成, 我們結合當地教育局的具體要求, 力圖充分把握時展的節奏和規劃設計的要求。下面將把阿鎮中學設計的感悟結合校園的公共空間的若干子系統的做一下整體性分析。
1 項目基本情況
1.1 基地概況
項目用地位于內蒙古伊金霍洛旗阿鎮,北側為經六路,東側為規劃五路,南側為越山路,西側為規劃七路。基地面積共213893m2,基地形態為矩形,地勢平坦。擬建筑面積45206.2 M2,辦學規模為36 個班級,年在校人數為1800 人。
1.2 規模及功能組成
在功能布局中,學校由教學中心區、體育運動區、生活服務區三大功能組成。教學中心區由普通教室、專業教室、實驗室、公共教室、圖書館以及教研、行政辦公室組成;生活服務區由學生宿舍、學生、教職工餐廳組成;體育運動區由室外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室內體育館等綜合體育設施組成。(圖1)
2校園公共空間各子系統分析
2.1功能系統分析
中學校園的功能相對于大學,簡單得多,主要有教學樓、宿舍、體育場等設施。通常在功能組織上以教學活動為基本活動,作為組織的“核心”,并規定其他功能組成要素的布局原則。
根據基地現狀,本設計的規劃思路是突破學校的地域性,建設特色鮮明的高級中學,客觀上不僅要求學校提高軟體教學質量,也要求有足夠的實體教學空間。在此規劃中,南部為教學區,西面為運動區,東南部為生活區。北部的主教學樓與南部的綜合生活服務中心中間由一條景觀大道相連,將整個校區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邊為教學和生活區,西面為運動區,形成了校園的主軸線。中間的宿舍將運動區和教學區合理分開,互不干擾。
教學用房、教師辦公、行政辦公和輔助用房整合成教學建筑組群:基本教室布置在教學組群的中央地帶,南北朝向;教師辦公室緊貼普通教室,方便日常管理;實驗室分類組合,布置在教學組群的;行政辦公區布置在校園主入口附近,便于對外聯系。本項目用地現狀用地非常寬裕。所以學校入口在退路邊200米設置緩沖區。正入口所對應的是學校主教學樓,主教學樓與辦公樓、專業教室、風雨操場共同圍合一個寬闊的校園前廣場,非常氣派。辦公樓和教學樓之間通過連廊圍合兩個內庭院,內斂的空間布局采用軸線的組合,轉折,節點的虛實來劃分空間,營造各種景觀空間,使得整個校園內功能分區明確,流線清晰,空間虛實有序。
生活區有學生宿舍,教職工宿舍和綜合生活服務中心組成,連廊將宿舍圍合成兩個內庭院,形成重要的私密空間。綜合生活服務中心包括食堂、超市、浴室等配套設施,使得學生和老師的各種生活需求得到最大的滿足,給學生創造出優越完善的后勤服務體系。
在用地西側合理布置一條400米的標準跑道的運動場和多個標準籃球場及羽毛球場。風雨操場位于用地的西南側,獨特的造型成為越山路上的標志性建筑。風雨操場內設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室、舞蹈健身室。滿足了全校體育鍛煉和課余活動的要求。(圖2)
2.2交通系統組織
交通系統是形成校園功能分區域結構的“骨架”,以人的連續性活動為特征,并由此規定車行、步行系統,實現人車分流,并通過連接其他子系統實現人流活動的延續性幾個功能分區間的最佳組合。校園交通組織遵循以上基本的設計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流與車流的沖突,避免干擾,力求創造一個寧靜、舒適、安全的校園環境。阿鎮中學校園的主要道路,布置于教學與生活核心區的,形成環狀的機動車道,以保證交通的高效、通暢。機動車及非機動車的停車也集中在車道解決,考慮各功能區交通流量合理布置。步行交通主要集中于校園中軸線上,聯系著校區內各主要建筑,合理地引導著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流線,并進一步強化校園各組團的空間序列關系,同時結合小品及地面鋪裝的設計,盡可能豐富步行系統的場所感,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氣息。(圖3)
2.3景觀系統分析
景觀是現代校園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它首先應該保證自身系統的完整性,同時應該將景觀納入城市或社區等更廣泛的景觀系統中,這對塑造整體生態環境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本校園規劃沿景觀軸布置的多個景觀節點,形成了不同主體和風格的景觀區域,。教學區與宿舍區之間布置大片綠地,保證校園內生態的多樣性和景觀要素的多元化,為全校師生床在了一個可 圖4 景觀節點分析圖 讀、可息、可娛的良好環境。(圖5)
2.4形體環境分析:
建筑體塊的組合強調了實體的組合和空間的變化,盡可能使建筑在整體統一的前提下富有空間的變化, 增加校園的空間趣味,設計一個“中學生喜歡的校園”。在建筑界面的控制方面,本方案在校園中間地帶注重了建筑的朝向,在校園邊緣地帶,建筑物的走向與周邊道路相關,使之與周邊地塊的建筑肌理保持一致性。
形體空間環境與人的視知覺能力密切相關,校園環境中的各類建筑物和設施的形象易于識別,無疑將加強校園環境的場所感,同時,由于校園中人流日常活動的集中性與規律特征,應當關注其對形體空間環境的規定性。普通教學樓、辦公樓、風雨操場三者的化零圖5 普通教學樓 辦公樓透視圖為整圍合主廣場,形成鮮明的整體形象(圖5)
專業教學樓沿主要步行線方向線性展開,形成院落單元。宿舍樓沿中心廣場的另一側線型排列,與綜合生活服務中 心共同規定了中心綠地的界面。(圖6)
3.各子系統的整體建構
3.1社區意象的整合
當前的校園設計, 重視體現獨具特色的個性特征, 強調校園環境的時代感。日本專家曾提出: 智能化校園既是舒適的教育場所, 同時是寬敞豐富的生活環境。現代化教育觀念、教學方式、校園的開放性等賦予校園外部空間形態以新的概念, 外部空間作為建筑內部空間的延續, 也成為課堂教學空間的延續, 是進行思想、知識、信息交流的場所。在阿鎮中學的總體環境設計中, 我們正是本著這種理念, 力求保留整體環境之美的傳統風格, 探求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園環境。
在這里校園的主入口空間不僅是校園自身景觀與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依托于城市與社區的次級空間。本設計中普通教學樓、辦公樓、風雨操場的一體化設計有意識的突破了一般中學校園的空間尺度,形成一種次級空間并以此作為城市空間與校園空間之間的“中介空間”,形成鮮明的過度標志
3.2景觀系統與行為的整合
校園的人流具有集中性和規律性特點,作為校園空間的主要使用者學生,其主要流線是往返于生活區與教學區之間。校園景觀根據其所在場所性質分為動態和靜態景觀區。教學景觀去為靜態景觀區,以園林式花園為主,廣體現安靜的教學環境。教學景觀區用地中心即主次軸的交點為凈態景觀區的中心。它和前廣場的人流都比較多,同時也是學校對外展示學校形象的重要場所,故主要以硬地為主,綠化為輔。在其中布置臺階、噴泉、雕塑等多項內容,充分體現安靜祥和的特色氛圍。廣植樹木,并由風雨連廊進行劃分,形成悠遠深邃的感覺,襯托主體建筑。西面則為動態景觀區,以運動場為中心,向周邊的功能區滲透,生活區景觀主要為片式布置,為學生生活休息提供一個林蔭深深的優美環境。
3.3有機骨架
公共空間的設計不僅是在客觀環境上分割、組織空間,而且要在主觀認知上使空間連續,達成人的行為、感知與環境的協調整合,滲透、開放、融合的校園空間環境需要滲透、開放、融合的物質界面來圍合,沿校園步行線形成的線性長軸規定了教學樓和宿舍樓的形態和發展方向,將各種外部空間連接一個多種形式交往的網絡,近期建設一部分即可形成完整的校園環境,遠期的加建也不破壞原有的空間架構。
結語
關鍵詞:有線電視;分配;系統;設計
有線電視分配系統是通過分配網絡(由分支器、分配器、用戶分配放大器和射頻電纜組成)給系統的每一個用戶終端提供一個適當的電視信號的系統,它與用戶最接近,分布也最廣泛,使用的射頻電纜、分支器、分配器也最多。
1.分配系統的范圍
分配系統的范圍是在傳輸系統中除了干線和支干線之外的部分,包括用戶分配放大器、無源分配網絡〈電纜、分支器、分配器)和用戶終端。其作用是把干線放大器的分支輸出信號再放大傳輸,最后分配給用戶。在有的大型系統中還需要加人延長放大器(支干線),這種放大器一般級數不多(最多2?3級),可以將其視為支干線,在進行系統指標分配時,可以按干線系統對待。在進行干線系統設計時,根據用戶分布情況盡可能多的采用干線并聯傳輸的方式,盡量減少延長放大器的級數,提高系統整體指標。
2.分配系統的組成形式
分配網絡的組成形式根據系統用戶分布情況的不同可以有很多種,在系統的工程設計中,分配網絡的設計最靈活多變,同一個系統往往可以有好幾個不同的設計方案供選擇。一般采用較多的是星形放射狀分布,其特點是線路短,放大器少,覆蓋效率高,經濟合理。
最后一級用戶分配放大器輸出以后接無源分配網絡,在分配網絡中要用到大量的分支、分配器,具體的分配方式要根據平面建筑物的分布情況、樓層結構和用戶數量來進行選擇,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供選擇。
2.1分配-分配方式
在分配-分配方式網絡中所使用的部件均是分配器。如果電纜長度相等,用戶分布對稱,則各輸出口、用戶端電平相同,但實際用戶分布往往并不對稱,因此系統中各用戶端口電平相差較大。這種分配方式的優點是損耗小,但缺點是由于分配器的反向隔離指標不高,當某一路空載時對其他幾路的影響較大,因此在某一路輸出端暫時不用時,應該接上一個匹配電阻(假負載),以保持整個分配網絡處于匹配狀態,防止各輸出端口間相互影響。這種方式一般只適合于干線分配,而在用戶分配系統中要慎用,而且級數往往也不能太多。
2.2分支-分支方式
這種分配網絡中使用的都是分支器。
信號從放大器輸出端進入第一分支器,它在網絡中作為定向耦合器來使用,作用是將信號功率取出一部分供給第一條分支電纜分配用。在第一分支器后沿著傳輸方向又接有第二個分支器,它將信號功率耦合給第二條分支電纜供分配用,這種分配網絡走線施工比較方便,既可以從上往下分配,也可以從2樓向上分配,最后的分配可使用分配器,特別適合用戶端口不多,卻又比較分散,而且傳輸距離比較遠的小型有線電視系統。
2.3分配-分支方式
這是分配網絡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分配形式,它先分配后分支。
從用戶分配放大器輸出的信號先經過分配器分成幾路,每一路再通過不同分支損耗值的分支器向用戶終端提供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信號。它適用于對稱排列的分配系統,如單元樓房,或排列有規律的平房以及教學樓。如教學樓分成幾層,每一層樓道兩邊又都有教室,這種房屋結構就適合于先用分配器將信號分成幾路送給每一層,在每一層再用四分支器將信號分給每一個用戶端口。
這種系統的終端如果沒用二分配器,則要接匹配電阻,這樣對每一層的支線來說,基本上都可以保持匹配。它一般為豎線分配形式,且不怕用戶端口空載,也適用于高層建筑。
2.4分支-分配形式
這也是一種由分支、分配器組成的分配系統,它是先分支再分配,適用于分段平面分配系統,為了使各用戶端口得到的電平一致,就要選用不同分支損耗值的分支器來滿足,用戶端口也不宜空載。
2.5分配-分支-分配方式
這種分配形式實際上是分配-分支和分支-分配兩種形式的綜合應用。
上述幾種分配方式是目前在有線電視分配系統中較為常見的,也可以組成其他的形式,如分支-分配-分支或不平衡分配形式等,但注意,凡是暫時不用的端口都應接匹配負載。
3.分配系統的設計內容
分配系統的設計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項:滿足系統指標分配給分配系統的各種指標要求。根據用戶分布情況確定電平分配結構。設計延長放大器、用戶分配放大器和分配網絡電平值。對系統的各項指標進行驗算。合理選擇各段的電纜型號和其他器材。要考慮網絡的未來發展,適合于未來的功能擴展,如雙向網及信息高速公路等。
在實際工程設計中,要根據施工地區的建筑物及用戶分布位置、線路布置繪制平面路由圖和分配系統結構圖。設計的圖紙上應標明分配點及線路走向、電纜型號、規格、長度、分支器、分配器的規格,用戶分配放大器的位置等。然后,根據圖紙進行計算設計,將設計確定的選用設備的型號、規格、主要部位的電平值等內容標注在圖紙上,作為分配系統安裝的依據。
4.分配系統的設計計算
在進行分配系統設計計算之前首先應選定用戶分配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支線電纜型號、規格、指標及種類等,然后根據所選器材及國家標準要求進行分配系統電平的設計計算和系統各指標的驗算。
有線電視系統輸出口電平也就是用戶電視接收機的輸入電平,稱為用戶端口電平。用戶端口電平根據以下幾個因素確定-根據大多數電視機的要求來確定。電視機要求的輸入電平與靈敏度有關。根據當地場強來確定。對于距離電視發射臺比較遠的地方,空間場強較弱。
根據干擾電平的大小來確定。干擾信號較弱的地方,用戶端口電平可取低一些;干擾信號較強的地方,除了合理選擇接收天線的位置和方向以外,還應該適當提高用戶端口信號電平,以降低干擾信號的影響。
選擇用戶分配放大器應注意其頻率范圍、最大增益、最大輸出電平、噪聲系數等指標。除此之外,還應注意用戶分配放大器的功能是否滿足系統要求。一般在整個系統中,放大器的功能選擇不應完全一致,最好間隔使用不同功能的放大器,以彌補相互間的不足。由于用戶分配放大器處于有源傳輸網絡的末端,應選擇最大輸出電平盡可能大的放大器,以帶動更多的用戶。
參考文獻
在宣傳片拍攝中,策劃方案是整個拍攝過程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在整個宣傳片拍攝過程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因此,任何優秀的宣傳片都離不開優秀的策劃方案。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宣傳片策劃方案,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宣傳片策劃方案1一、宣傳片名稱:“家,十六份情”
二、主辦單位: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團委
承辦單位: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社團聯合會
三、拍攝時間:
四、活動背景:
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社團聯合會,為我校商學院三大組織之一、在院團委的指導下,堅持“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宗旨,為同學提供了多樣化的活動平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貫徹實施“服務、監督、管理”的工作職能,制定社團工作垂直化服務工作體系,走進社團,完善社聯。目前,我院社聯分設大學生社團組織16個,是目前山東理工大學社團數量最多、規模、建制最為完備的學院社聯,是第一個開始會員服務和進行新媒體平臺創立的院級社聯,也是山東理工大學一個社團工作創新基地。此外,2020年度,我們在“全國高校優秀社團評選”活動中榮獲“全國高校優秀社聯獎”,并在學校社團評優中取得3個人明星社團、3個優秀社團的稱號,取得成績頗多。
五、活動意義:
本次宣傳片的制作,以團結向上、青春活力的“家”文化為主導,旨在推進我院社團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社聯的知名度、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引領校園文化時尚。促使社聯充分發揮社聯在社團中的協調組織帶頭作用,讓廣
大師生及外界群眾充分了解商學院社團聯合會及商學院各社團,打造當代大學生青春積極向上的品牌社聯社團。此次拍攝積極響應“五四”時代號召,凝聚青年、培育并傳承大學精神,建設高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效宣傳平臺,全面開展有內涵、有深度、有品位、有價值、有意義的社團活動,為打造青春活力、類型兼備、內容豐富的校園社團文化奠定良好基礎,為營造社團文化一家親的主題氛圍提供宣傳平臺。
六、市場分析:
1、同電視、報刊傳媒相比,在學校宣傳有良好的性價比,可用最少的資金做到的宣傳。
2、大學之間人員流動頻繁,交往密切。
我院學生人數眾多,來自全國各地,對于產品品牌的推廣有極大的幫助。
3、大學的在校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且容易形成潮流,并迅速向周邊地區輻射,若商家可借本次商學院社聯宣傳片的拍攝進行有效宣傳,效果可想而知。
4、借此機會,我學院社聯將會盡力幫助贊助商塑造品牌形象,將商品推向廣大學子,作到本次活動的雙贏!
5、此種高校內部的推廣活動與其他媒體之間的花費不具有可比性,幾則廣告的費用甚至可以在高校做幾年的推廣。
而且,這種推廣活動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校方的大力支持,形式活潑,效果明顯。
6、本次宣傳片的拍攝活動性質比較特殊,因此商家可以選擇設備及獎品贊助這一渠道進行宣傳,起到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七、宣傳計劃:
1、傳單:發往各宿舍區的每個宿舍、食堂門口。
2、展板:食堂和3號教學樓各放一塊,一直持續到拍攝活動結束為止。
3、橫幅:在食堂門口和道路兩旁懸掛,在活動前一個星期懸掛到活動結束,一目了然,擴大本次宣傳片拍攝的影響力。
4、海報:在全校各宣傳欄內張貼大型海報,內容激情活力,不失清新高雅,活動前一周粘貼在校區內的各大宣傳欄和學生公寓宣傳欄。
5、校園廣播:可以利用校園廣播在午飯和晚飯時做活動宣傳。
6、飛信通知:團委下達飛信通知各班班委傳達到班級內部。
八、拍攝流程:
1、策劃創意征集時間:4月20日至5月10日
2、征集方式:提交創意書交于3號教學樓413室,亦可通過微信、人人主頁留言的方式提交。
3、具體流程:根據拍攝安排,邀請專業攝影團隊進行拍攝,演員以社聯社團內?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蔽鰨浞痔逑稚緦⑸繽諾姆綺桑故舊繽嘔疃厴詡瀋羈燙逑稚緦椅幕諍R衾旨岢衷矗⒂猩緦⑸繽拍誆咳嗽毖莩:篤誚氖悠狄約耙衾終賢晟拼舜渦諶蕁?/p>九、經費預算
十、商家贊助計劃
宣傳片策劃方案2一、項目背景:
二、創意目的:
1、展示企業形象;
2、塑造優勢產品;
3、詮釋生活主張;
4、滿足會議展播、招商宣傳、商場媒體播放、合作推廣等企業形象公關需要;
三、主題定位:
僑利家具飛躍夢想
闡釋:
夢想,不僅僅是屬于年輕一代,更是屬于敢于創造的所有人;
僑利家具輝煌發展21年,以高品質、一流環保型家具,致力打造專業青少年家具品牌;
僑利不是在簡單的制造家具,
更是在為您(消費者)的夢想創造生活;
飛躍夢想,永恒追求,圓一個個美好的夢想,就是僑利家具努力的方向;
四、架構解析:
片頭(僑利家具·飛躍夢想:奏響專題片溫馨、活力、時尚的基調)
實力(企業發展背景概述、企業實力、硬件、軟件的展現)
榮譽(品質理念、資質認證的展現)
創新(創新理念、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介紹)
品牌(優勢品牌的介紹,情景演繹)
文化(優秀團隊、企業文化等展現)
展望(企業美好愿景展現)
五、表現方式
在全片范圍內,為更充分地表現企業的整體形象,本篇將選擇素材剪輯、實景拍攝、情景演繹的方式進行表現。在情景演繹中我們將布局四個演員,分別扮演父母(35歲左右),兒子(6歲),女兒(13歲)
實景拍攝
情景演繹
素材剪輯
六、風格呈現:
時尚溫馨活力富有激-情
宣傳片策劃方案3在新一年的招生來臨之際,為了更好的配合學院的招生宣傳工作,更好的宣傳學院文化和建設,形成良好而廣泛的廣告宣傳效應,網站工作室愿意為學院的招生宣傳工作出一份微薄之力,決定在校園內拍攝一部校園宣傳片,記錄城院的'方方面面,向廣大高考考生、家長以及社會群眾和媒體開展良好的宣傳活動,展現學院的良好形象。
本次拍攝工作全部在本內校進行,對學院師資、建設、設備、文化教育、社團活動、衣食住行等進行拍攝,總概城市職業學院的優勢教育資源。并且,本次拍攝需要學院領導及各部門的支持與配合,拍攝工作才可順利實施,并拍攝制作成功。達到、最快、最有效率和效果的全社會性宣傳。
具體拍攝事項如下:
1、本次拍攝由傳媒中心網站工作室負責承拍與制作,并由傳媒中心提供拍攝所需的各種拍攝器材與后期制作設備,學院各部門(包括系部)提供拍攝場地、工具、信息資料等支持。
2、本片將由傳媒中心老師指導監督拍攝與制作,達到拍攝制作的規范化與規模化。
3、拍攝地點定于學院大門廣場、教學樓、圖書館、行政樓、創業園、相思林、人高園、食堂、各棟宿舍、新建教學實驗樓、體育場、服務區、計算機實習中心、網絡基地等地點。
4、本次拍攝所需的播音解說之書面資料,需要學校相關部門提供詳細的關于學校建設、師資、規模情況等資料,以便做到更準確、真實的宣傳效果。
5、本片將榮請學院相關領導對此片給予相應的演講,以體現性與和親性。
影片分三個部分:學院概況學校硬件設施學校軟件(包括學校師資隊伍、學生學習生活、專升本和函授教育等人文景觀)
學院概況:將請學院相關領導進行演講,概括性的對學院的教學、師資、建設、就業、發展等方面進行講解,以達到性。體現一所學校的核心作用。
學校硬件設施:對學校的重點硬件設施進行拍攝,把學校的優勢建筑和設備直觀的拍攝出來,展現出城院的強大而先進的硬件設備。
學校軟件:通過拍攝學校師資隊伍、學生學習、生活、工作、實踐等活動,體現出本校的師資和學習氛圍。
拍攝地點與細節:
1、全校全景拍攝:利用學校附近的山坡,到山上用攝像機和數碼相機對學校進行整體的動態和靜態的拍攝,動靜結合起來,突顯出學院的建設規模。
并以一種寬闊而宏大的視覺展現給觀眾,觸動心靈。
2、校門廣場:利用滑板車、搖臂、滑動三角架等工具,運用鏡頭轉移,滑升等效果,對校門、校牌、廣場、廣場綠化等標志性建筑和景觀進行全方位的拍攝。
并突出校門廣場的氣勢與綠化美。突出現代化城市的主題。
3、教學樓:我們將對一、二棟教學樓的多媒體、計算機房。
語音室等師生的上課情況進行拍攝,把兩棟主要的教學樓和實驗樓首先展現給觀眾,并把里面的設備和師生上課情況拍攝下來,真實的反映出學校良好的學習風氣與教學質量。通過對師生生的講課、聽課、回答問題、提問、作業等細節拍攝,展現出大學生的孜孜不倦、勤奮好學的精神。
4、廣播站:對廣播站設備的拍攝,體現我院現代化而又直接的文化傳播與交流方式。
并讓大家了解“城市之音”在校內所起到的作用,是溝通學院師生的橋梁。
5、圖書館:對圖書館整樓進行拍攝,并對一、二、三樓的設備以及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拍攝。
并將學院圖書館的主頁畫面添加進去,展示我們的電子圖書館多元化與網絡化,突出現代化圖書館的主題——豐富的圖書資源及電子閱覽室,呈現出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強烈的求知欲。
6、中心機房:我們先進的網絡設備和技術精英,將是我們宣傳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堅強后盾。
對中心機房的設備拍攝,著重突顯現代化教育后方堅實的網絡系統支柱。
7、行政樓:通過對行政樓的拍攝,并邀請領導致辭,展示出教師領導們的辛勤勞動,以及誨人不倦的園丁精神。
體現領導們關愛學生及下一代的教育思想和親愛。
8、大學生創業園:通過對創業園各部門的或簡或細的拍攝,把里面的老師和學生的工作畫面進行拍攝,讓觀眾直觀的了解創業園師生的勤勞與智慧。
突出我們的創業精神和主題,并體現出大學生們的創業精神與意識,擴大同學們的創業思想,并起到宣傳創業、就業的效果。
9、食堂及服務區:對食堂的一些工作場景和設備進行拍攝,向廣大師生及考生展示我們食堂的餐飲和條件,并對服務區各餐廳,小吃店等進行大概的拍攝,展現出我們豐富的校園飲食與娛樂。
宣傳一個學校的衣食住行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將通過對此處的拍攝,反映出學院豐富的食娛文化。
10、宿舍:我們將會在全校對各宿舍進行拍攝,并大概從中取2棟。
3棟。5棟。9棟等學生宿舍進行選擇性的優化拍攝,還可將教師宿舍進行拍攝,通過對現代化公寓宿舍的拍攝,向師生們展示一棟棟標準的現代化公寓式宿舍,并給人以家的感覺與現代氣息。
11、計算機實習中心、網絡基地:通過對這些網絡設備和場所的拍攝,呈現出學院強大的信息網絡平臺,豐富的課余生活和齊全完備的訓練實踐基地。
讓我們經濟學院的計算機專業更具強勢。
12、體育場:我們將請上課的班級給我們配合,對上課情況和早操情況進行拍攝。
場地每一個運動員和教師,都是我們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主題,青春活力與健康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13、相思林、人高園:求學,求知,文化,是每個高校應具有的文化底蘊。
我們將對這些地方進行靜態拍攝,然后安排演員再進行動態拍攝。通過兩處的拍攝,對學校的文化內含做進一步的體現與深化。
14、校園植物風景:對校園內美麗的景點進行美化式的拍攝和后期處理,給人一個美麗而優雅的校園景觀。
15、專升本和函授教育:我們將會對專升本和函授教育這一繼續教育進行場景拍攝和老師解說。
體現我們的繼續教育資源。
在信息和廣告時代,做為一所現代化的高校,一所城市職業的高校,更離不開廣告效應,通過網絡和媒體的宣傳,將會事半功倍的對學校進行很好的宣傳,并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和效益。大大提高學校的文化與技術質量。而視頻宣傳片將是、最直接、最生動的宣傳方式,它以聲情并茂的方式直接向考生、家長、社會群眾傳達學校的文化精髓與建設規模。讓大家更快、更方便、更清晰、更真實的了解學校的方方面面。對這所大學充滿信心與希望,從而提高學校的形象與質量。對學校的建設與發展起到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通過此次拍攝,不僅可以對學校進行廣面的社會宣傳,也能讓本校學生更了解這所現代化的年輕學校之文化,更能體現和鍛煉傳媒中心師生們的工作技術水平和才華,打造一個強大的宣傳媒體,讓學院的形象與質量更上一個臺階。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制作出一部學院記錄片和一期校園視頻新聞節目,以供觀賞,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會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技術制作這部學院的宣傳片,我們有信心和技術打造這一部具有先驅里程和強勢宣傳的宣傳片,在以后搭建強大的多媒體平臺,制作出更優秀的作品節目,并借此愿學院的招生與明天更輝煌。
宣傳片策劃方案4一、開展好主題宣傳活動
以“世界急救日”為契機,緊抓主題,圍繞“交通安全‘救’在身邊”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充分利用宣傳欄、電視、報刊、網絡、微信等宣傳載體,傳播應急救護知識與理念,推動紅十字救護工作的開展。通過宣傳,讓廣大群眾深刻感受紅十字“救”在身邊,扎實提升推進我區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工作深入、規范開展。
二、促進“救護培訓百萬工程”項目的順利完成
根據省紅十字會下達的“救護培訓百萬工程”培訓任務,結合上半年進度情況,全區繼續開展救護技能培訓“五進”活動,面向全區群眾開展紅十字救護員和群眾性急救知識普及性培訓。急救日期間,可通過應急救援逃生演練、救護技能演示、救護知識講座、防災避險知識傳播等多種形式的培訓和宣傳工作,積極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
三、開展救護培訓進社區活動
全區各辦事處認真指導社區開展“世界急救日“主題宣傳活動。每個辦事處至少有2-3社區引領示范、開展專項主題宣傳活動以及救護培訓活動,并邀請交巡警部門為群眾交通安全法規,提高社區群眾交通安全意識。
發揮救護培訓基地及“博愛家園”作用,面向公眾及社區居民開設“紅十字救護培訓公益大課堂”,積極推進紅十字救護培訓進社區活動。
加強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相關救護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提高公眾對AED的認知度。讓更多的群眾遇事不驚、遇災能避、遇險能救。
四、開展救護培訓進校園活動
在區中小學中圍繞20__年“世界急救日“主題“交通安全‘救’在身邊”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充分發揮“學校健康安全輔導員”作用,組織學生開展交通安全講座、防災避險演練、普及救護知識培訓等活動,讓更多在校學生學習和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在危難面前能逃生避險、自救互救、保護生命安全。
“省紅十字示范校“繼續發揮輻射引領作用,精心策劃主題宣傳活動。可帶頭邀請交巡警部門給學生及家長開展交通知識安全講座,提高學生交通安全意識,為學生的校園安全、出行安全、人生安全做好教育宣傳工作。
五、開展急救知識的普及與宣傳工作
各單位以“世界急救日”為契機,在此期間,提前精心策劃安排,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演練及社區宣傳等活動。充分利用宣傳欄、電視、報刊、網絡等宣傳載體,圍繞主題傳播救護知識與理念,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推動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工作深入、規范開展,切實提高群眾自救互救的能力,促進公益性應急救護十萬培訓項目順利實施,全面打造紅十字救護培訓品牌。
宣傳片策劃方案5為進一步推進我校依法治校工作,認真落實普法規劃,大力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為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保駕護航,根據上級部門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工作實際,現就開展本年度“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宣傳主題
弘揚憲法精神,服務科學發展
二、時間安排
20__年12月
三、活動形式及內容
以“弘揚憲法精神,服務科學發展”為主題,認真貫徹學習黨的十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充分發揮法制基地、板報、電子屏、宣傳櫥窗、校園廣播電臺、中心小學網站的作用,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1、利用升旗儀式,舉行一次國旗下講話。
——14周
2、開展一次法制教育主題班會活動。
——15、16周
3、做好校園宣傳氛圍布置,電子屏上滾動宣傳法制標語,布置一期法制宣傳櫥窗。
——14周
4、請法制副校長霍校長作一次法制講座,向師生宣傳法律法規知識。
——15或16周
5、組織師生普法測試。
試卷內容涉及《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知識。——16周
6、組織參觀一次法制基地——江寧法庭的活動。
(日期待定)
7、觀看一次法制教育宣傳片。
——15周
四、活動要求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各處室、班級要高度重視,把做好今年“12?4”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作為當前學校普法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
2、形式多樣,注重實效。
要結合各自實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努力營造良好的法治宣傳氛圍。
【關鍵詞】中學新校區學府氣質以人為本風景校區書香溢園
The Discussion 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Middle School
――The Design Procedure of New Campus of Jiangsu Lianshui Middle School
LU Tong-sheng ZHOU Bin
(Jiangsu Provincial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de Co.,Ltd,Nanjing Jiangsu 200018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rogramm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new campus of Jiangsu Lianshui Middle School as instance, discusses how the modern design of high school fulfills the require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It emphasizes in the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campus,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appropriate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programming of campus, puts forward the distinctive requirement in the modern design of campus: the spirit of high school, the orient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beautiful landscape of campus, the atmosphere of reading and studying.
KEY WORDS: New campus, the spirit of high school, the orienta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landscape of campus, the atmosphere of reading and studying.
伴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高中教育也在不斷發展,而教育的快速發展對我國傳統高中校園規劃模式產生沖擊。傳統高中校園規劃模式是隨著教育資源的擴大而不斷擴大教學設施,沒有統一的合理規劃布局,設施建設往往滯后于教育需求,因此,高中新校區的建設則面臨著解決現有問題和預判將來發展問題的雙重要求,合理的空間布局和組織架構在其中便顯得極為重要。
一、設計背景
江蘇省漣水中學創辦于1928年,是一所有著80年光榮歷史和輝煌辦學業績的蘇北名校。此次漣水中學新校區規劃校址位于漣水縣漣中干渠北側,漣州路西側,規劃面積22.66公頃,教學規模為40軌120班,在校學生6000余人,建筑面積約7.5萬平方米。
該項目于2008年9月設計方案中標,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圖1)
二、設計主題
本次漣水中學新校區規劃設計重點體現漣水中學的歷史人文底蘊,形成“學府氣質、以人為本、風景校區、書香溢園”的設計主題。(圖2)
學府氛圍――處處體現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學府涵義的理解,營造人文氣息濃郁的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的校園建設理念,緊密圍繞學校中長期發展目標,力圖符合學校發展、體現地域特色、映射校史底蘊、滿足師生生活需要。
風景校區――以尊重自然為前提,充分體現地區的環境特色,合理營造水體、綠地和花草樹木等多層次的生態群落,以“曲水環繞、綠樹成蔭”的美景作為主導,力求山、水景觀和校園特色、校園生態環境和公共活動空間達到完美統一。
書香溢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學生生活乃至校園氣質體現的本質特征。讀書則是高中整體教育氛圍的主要表現。規劃設計力求在規整統一的讀書環境外同時營造宜人的讀、閱領域,配合優美的環境,將校園打造成“處處讀書景,芳芳溢香園”的天地。
三、總體規劃
1、功能分區
規劃將校區劃分為三大功能區域----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圖3)
(1)在基地西部形成統一的集中教學區:普通教學樓、圖書館、藝術樓形成建筑院落,圍塑出教學主廊整體形象,形成校園心臟;行政辦公樓及樓前廣場形成開放的空間,同時位于校園主入口附近,方便校內外使用者出入。。
(2)將學生宿舍、食堂等布置于教學區東北側,臨近漣州路,形成較為獨立的學生生活區: 學生食堂相對學生宿舍區處于下風向,保證生活區的整體氛圍不受影響;學生宿舍設置在地塊的東北角,與食堂共同圍合出內部核心景觀空間;在生活區與漣州路之間設置濱水綠化帶,足夠寬敞的空間將生活區與城市道路相隔開,保證城市道路繁雜的環境不對生活區內活動產生影響。
(3) 體育場與體育館整體布置于校區東南部,共同形成統一的體育運動區:體育館與學生宿舍樓作為整體建筑框架沿漣州路進行展開,實現資源共享。同時,可考慮后期設置車行入口與禮儀性入口的設置使其面向社會開放。
2、校園空間結構
采用網絡布局處理手法對校區進行空間結構組織與劃分,主要表現為“一廊、兩軸、三環、四帶、五核”。(圖4)
一廊――校園景觀文化長廊
該廊以校區主入口作為軸線起始點進行發散與規整,使其貫穿整個校園,承載校園主要行為人流活動。利用大門、雕塑、旗桿、柱廊等景觀元素營造校園主題氣氛,并將各要素進行連貫溝通,構成有層次有系統的空間序列,并與周邊各標志建筑在視線上形成呼應。同時,該廊的空間走向也具備多元性,其與建筑空間的滲透使得各空間支線也在此基礎上得以發散,直達校園其他的各個區域,構成校園的交通核心骨架。
兩軸――生活軸與運動軸
生活軸將學生生活區進行有機聯系,通過大面積的綠化景觀塑造形成富有韻律的綠化景觀軸線,豐富的生活休閑元素是該軸空間形象的特色。
運動軸以體育場和體育館作為景觀空間構成的主要元素,體現軸線的韻律感,將運動區內的各功能建筑有機聯系在一起。
三環
步行系統作為校區內主要交通模式位于各區核心空間內,而車行系統則設計成環形布局,分別環繞三大功能區,分別形成:教學區環、生活區環、運動區環。
外環的車行系統對各區內教學人流均不產生影響,良好的人車分流布局在整體校園規劃中也呈現出內人外車、互不干擾的空間景象。
四帶
校前景觀帶:在校園空間與城市空間的主要臨界面――主入口區域內規劃較大范圍的校前景觀區,使兩者之間保持一定的聯系并有效地進行隔離,無論從客觀環境還是主觀心理上都對校園主要人、車流的進出入提供了良好緩沖空間;
教學主廊景觀帶:延校園景觀文化長廊方向進行空間景觀規劃,在空間特征的營造上,借用我國傳統建筑組群關聯、空間圍合、庭院互借等方法。視線在此豁然開朗,結合各景觀標志、主題浮雕等反應漣水中學的歷史文脈和人文特色。
生活區景觀帶:以院落景觀組織生活區空間,通過綠化、水面等元素創造復合空間給人以多樣化的感受。根據高低年級的不同特點,讓每個生活區空間都有不同的特色和較強的識別性。
運動區景觀帶:沿運動區軸線方向進行發散式景觀布局,與體育場形象相呼應,以形成蓬勃大氣的空間印象。
五核
校前景觀核心:以校園大門作為引導,在緩沖區域內設置核心景觀。
教學區景觀核心:以教學樓為依托,于教學主廊中部設置核心空間,以教學、學術作為景觀內容,布置形象發散元素。
圖文信息景觀核心:以圖書館前廣場作為核心進行空間收放,利用柱廊、紀念水池等元素構成凝聚力極強的核心空間。
生活區景觀核心:對生活區的景觀環境進行整合,以綠地、水面作為景觀重點對其發散以形成核心,并滲透至生活區其他區域。
運動景觀核心:沿運動區軸線進行景觀布置,極強的引導性和關鍵標志的重合使得該處的核心凝聚力得到體現。
3、交通系統規劃
(1)出入口
校園主出入口位于基地南側的中渠北路上,由校前廣場將人、車流引入校園內部;于基地東側沿漣州路方向設置次出入口,方便生活區人車流的進出入;體育館臨漣州路方向后期可考慮設置禮儀性廣場步行入口,提供大型活動準備人員集散的空間。
(2)機動車流線
校園內部機動車交通以環形景觀道為主,分別圍合各個功能區,互相聯系,與內部步行道路相分隔,互不干擾。
(3)步行流線
合理利用校園內開放的道路空間形成整體步行空間網絡,步行系統作為聯系各功能區域的主要方式,步行道與景觀相結合,步移景異,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步行空間。
(4)靜態交通
教學區停車主要置于行政樓南側廣場內,不對教學區內部進行干擾;生活區臨時停車置于其與漣州路臨界面上,對生活區內部不產生干擾,既保持區域與城市道路之間的隔離空間視線開放,又不干擾區內主要的步行交通模式。
教學區自行車停放主要安排在教學樓西側建筑背面區域,方便集中管理。
四、建筑設計
新校區建筑造型以坡屋頂為主,在繼承傳統文脈空間的同時,又融入現代設計語匯,創建古典氣質與現代風貌于一體的嶄新校園。立面設計從空間設計入手,用現代設計語匯來體現教育建筑的內在品質建筑結合校園周邊原有肌理和當地特點,采用以灰紅相間的面磚基調,配以白色乳膠漆和透明玻璃,使建筑風格簡潔明快,高雅脫俗。利用形體的協調與對比,形成豐富的視覺效果。通過適度的元素重復,形成建筑組群一致性和韻律感,展現出獨特的具有強烈識別性的現代教育建筑形態。
普通教學樓
建筑與建筑之間通過廊道相互聯結成網,具有自由流通的空間特性,建筑與院落相輔相成。(圖5)
行政辦公樓
行政辦公樓集中行政辦公及教師辦公等,位于校園主入口東側,方便到訪人員、領導、老師進出,相對獨立于教學區,對學校日常的教學活動影響最小。其與教學樓群圍合出校園綠化廣場,為校園景觀文化大道的多層次空間拉開序幕。(圖6)
圖文信息中心
位于教學區景觀大道的盡端,成為校園景觀的視覺中心,包含圖書館,實驗樓,藝術樓。(圖7)
體育場館
體育館作為運動區的重要建筑,布置在地塊運動區東南角上,共兩層。臨近與城市道路,其與體育場、籃球場等運動設施共同構成了學校的體育運動區。
學生食堂及配套設施樓
食堂及浴室位于校區中部,連接了生活區和教學區的人流交通。
食堂廚房等后勤設施置于建筑北側,減少對西側教學區的影響。南部的圓形體量、柱廊及陽臺形成歡快的空間氣氛。二層通過外走廊和一層的退廊灰空間是學生休息時間的交流活動場所。同時東北角處的配套設施樓與食堂通過連廊及一些灰空間形成半封閉的庭院空間,弱化了建筑之間的體量關系并與優美的校園環境融合。
學生宿舍區
學生宿舍區位于整個校園的東側,周圍自然景色得天獨厚,相對幽靜的環境條件營造了相對獨立安靜的生活區氣氛,其中男女生樓相對獨立,兩幢圍合一個院落。
五、景觀設計
在新校區的景觀設計中,做到以人為本,充分尊重自然,尊重環境,綠化、小品、水面等景觀元素與人共同成為環境的主角。
(1)綠化,通過錯落有致的園林處理手法統一組織綠化空間,是整體校園“園林化”特征的具體表現。
(2)水,體現“漣水”中“水”的涵義,對重要景觀核心部位進行引水組織,通過湖面、小溪的靜態景觀處理,與綠化融為一體,加之局部小道及景觀小品的影射,使水面“活性”。
(3)景觀小品,在校園的關鍵核心部位設置景觀標志物,重點強調校園的文脈特征,其與建筑的“硬性”形象相結合,相互呼應。設置一些紀念性的小品,如杰出人物的紀念雕像、展示廊等,并將他們與校園環境相融合,使學生在緬懷昔日中得到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