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療救治方案范文

    醫療救治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救治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療救治方案

    第1篇:醫療救治方案范文

    醫療救治模擬演練的目的是檢驗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的應急指揮能力、各部門協調配合能力、快速反應能力、高效處置能力、后勤保障能力。通過演練發現問題、彌補漏洞,形成指揮有力、反應迅速、流程規范、配合默契的醫療救治體系。

    二、內容 三、方法

    醫療救治模擬演練本著模擬事件、檢驗能力、考察環節、注重規范的原則。注重指揮部門與醫療機構相結合、單項醫療活動與協同作戰相結合,應急處理與日常備戰相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采取現場設置場景和任務,現場展開工作環節,現場演練工作流程,現場提問、現場考察、現場點評的方法進行演練。

    四、形式

    醫療救治模擬演練按各部門和醫療機構承擔任務不同,分為衛生行政部門、定點收治醫院、設預檢門診的醫院、設分診預檢點的醫院共四個層次進行。主要形式分為單項演練、配合演練和綜合演練三種。

    五、督查

    省衛生廳將于5月中旬組織有關專家組,對各地和相關醫療機構的演練情況進行檢查、督導,發現存在問題,指出薄弱環節和漏洞,督促被檢單位改進提高、要求被檢單位在規定時間內匯報整改情況。并向全省通報有關檢查情況。

    六、責任

    醫療救治模擬演練作為專項演練的一項主要內容,關系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控制疫情傳播,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等各項任務的完成與目標的實現,是各項準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各有關單位要指定專人負責醫療救治模擬演練工作,確保各項準備工作落到實處。對工作責任心不強,未組織演練或組織不力的相關責任人嚴肅查處。

    傳染性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新型傳染病,工作中的任何疏忽和漏洞,都可能導致疫情擴散,鑄成大錯,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機構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務必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文件,查漏補缺,積極完善,認真做好各項醫療救治演練的準備工作。

    附件:

    1、醫療救治模擬演練內容

    2、醫療救治模擬演練要點

    附件1

    醫療救治模擬演練內容

    一、衛生行政部門演練以下內容:

    1、某邊遠地區民工大規模從疫區返回,且出現多人發熱。

    2、對某市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分診預檢點進行設置與管理。

    3、模擬緊急情況按程序啟動醫療救治預案。

    4、規定時間內緊急調集一個10人的會診組和一個50人的醫療救治預備隊。

    5、規定時間內緊急轉運10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到指定收治醫院。

    6、規定時間內緊急準備100人份的醫療救治物資。

    二、定點收治醫院演練以下內容:

    (一)單項演練:演練任務或場景只涉及醫院某一部門。

    醫院甲型H1N1流感指揮部門:

    1、某醫院門(急)診預檢分診處發現發熱病人。

    2、某醫院發熱呼吸道疾病門診(以下簡稱發熱門診)發現懷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3、某醫院其他科室住院病人中發現懷疑甲型

    H1N1流感的病人。

    4、某醫院工作人員中發現懷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5、接到上級指令接收轉入的確診甲型H1N1流感病人。

    6、某醫院隔離病區病人需要專家組會診。

    7、某醫院甲型H1N1流感病人治愈準備出院。

    8、某醫院隔離病區、藥房、檢驗、記賬、行政、后勤之間的資料傳輸與信息匯總。

    醫院臨床醫療部門:

    1、門(急)診預檢分診處發現發熱病人。

    2、預檢門診工作人員穿、脫隔離防護服,自我消毒及物品、環境消毒。

    3、預檢門診接診懷疑甲型H1N1流感的發熱病人。

    4、預檢門診病人標本處置。

    5、預檢門診工作人員處理醫療廢棄物。

    6、預檢門診醫師詢問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人流行病學史。

    7、隔離病房工作人員穿、脫隔離防護服,自我防護及環境消毒。

    8、隔離病房病人的入院處置、診斷治療、病歷書寫及病情匯報。

    9、隔離病房病人標本處置,各種檢查單回報。

    10、隔離病房醫務人員使用呼吸機、吸痰器、分析血氣報告單。

    11、隔離病房各種醫療用具、防護用品的保存與消毒。

    12、隔離病房醫療廢棄物、污物、污水、嘔吐物、排泄物的初步處理。

    13、隔離病區醫療文書的保管與消毒。

    14、實驗室工作人員自我防護和對標本的檢驗、保管、處置。

    15、隔離病房病人治愈出院的辦理。

    16、隔離病房病人尸體的初步處理。

    17、醫院感染科對落實消毒、隔離措施的管理、監控和指導。

    醫院后勤保障部門:

    1、各種醫療用品、通訊設施的儲備、檢查與維護。

    2、醫院隔離病區醫療、生活用品的傳送。

    3、隔離病區工作人員生活區的物品傳送。

    4、急救車輛司機轉運病人前后及途中的自我防護。急救車輛的消毒與維護。

    5、水工、電工、供暖、機器維修等人員進入隔離病區的防護。

    6、隔離病房醫療廢棄物、污物、污水的二次處理。

    7、隔離病房病人尸體的終末處理。

    (二)配合演練:演練任務或場景涉及醫院多個部門。

    1、某醫院預檢門診發現一名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人。

    2、本醫院接到上級指令接收轉診確診甲型H1N1流感病人。

    3、本醫院接到上級指令接收轉診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人。

    三、設預檢門診的醫院演練以下內容:

    (一)單項演練:演練任務或場景只涉及醫院某一部門。

    醫院甲型H1N1流感指揮部門:

    1、某醫院門診預檢分診處發現發熱病人。

    2、某醫院預檢門診發現懷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3、某醫院其他科室住院病人中發現懷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4、預檢門診轉出確診或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人。

    醫院臨床醫療部門:

    1、門(急)診預檢分診處發現發熱病人。

    2、預檢門診對發熱病人的處置、診斷治療、病歷書寫及病情匯報。

    3、預檢門診病人標本處置。

    4、預檢門診接診懷疑甲型H1N1流感的發熱病人。

    5、預檢門診工作人員處理醫療廢棄物,銷毀醫用針頭。

    6、預檢門診醫師詢問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人流行病學史。

    7、預檢門診工作人員穿、脫隔離防護服,自我防護及環境消毒。

    8、預檢門診各種醫療用具、防護用品的保存與消毒。

    9、預檢門診醫療廢棄物、污物、污水、嘔吐物、排泄物的處理。

    10、預檢門診實驗室工作人員自我防護和對標本的檢驗、保管、處置。

    11、醫院感染科對預檢門診落實消毒、隔離措施的管理、監控和指導。

    醫院后勤保障部門:

    1、各種醫療用品、通訊設施的儲備與檢查與維護。

    2、某醫院預檢門診區醫療、生活用品的傳送。

    3、預檢門診區工作人員生活區的物品傳送。

    4、急救車輛司機轉運病人前后及途中的自我防護。急救車輛的消毒與維護。

    5、水工、電工、供暖、機器維修等人員進入發熱門診區的防護。

    6、預檢門診區醫療廢棄物、污物、污水的二次處理。

    (二)、配合演練:演練任務或場景涉及醫院多個部門。

    1、轄區某農村村衛生室或社區衛生中心發現一名懷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2、轄區某火車站發現一名懷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3、某醫院發預檢門診發現一名懷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4、作為后備定點醫院接到上級指令開始接收疑似和確診甲型H1N1流感病人。

    四、設門診預檢點的醫院演練以下內容:

    (一)單項演練:演練任務或場景只涉及醫院某一部門。

    醫院甲型H1N1流感指揮部門:

    1、某醫院門診預檢分診處發現發熱病人。

    2、某醫院其他科室住院病人中發現懷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3、向設立預檢門診的醫院轉送懷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醫院臨床醫療部門:

    1、門(急)診預檢分診處發現發熱病人。

    2、門(急)診預檢分診處工作人員穿、脫隔離防護服,自我防護及環境消毒。

    3、門(急)診預檢分診處各種醫療用具、防護用品的保存與消毒。

    4、檢驗科工作人員自我防護和對標本的檢驗、保管、處置。

    醫院后勤保障部門:

    1、各種醫療用品、通訊設施的儲備與檢查與維護。

    2、門(急)診預檢分診處醫療廢棄物、污物、污水、嘔吐物、排泄物的處理。

    (二)配合演練:演練任務或場景涉及醫院多個部門。

    所轄某農村村衛生室或社區衛生中心發現一名懷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五、綜合演練涉及各級、各部門,演練以下內容

    事件一:某農村鄉衛生院于5月×日接診一患者,×××,男性,32歲,民工

    ,近期從疫區歸來。以“發熱、咳嗽、疼痛、全身不適2天”之主訴就診。查體溫:38.80C,雙肺呼吸音粗。血常規:WBC: 1.8×109/L,胸片示雙肺彌漫性滲出影。懷疑為甲型H1N1流感。

    事件二:城市社區衛生室于5月×日接診一患者,××,男性,57歲,居民,近期從疫區歸來。以“發熱、干咳、氣短2天”之主訴就診。查體溫:38.60C,雙肺呼吸音粗。血常規:WBC: 2.0×109/L。懷疑為甲型H1N1流感。

    第2篇:醫療救治方案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和諧社會為宗旨,本著以人為本,救急、救難、公平、公開的原則,積極探索農村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制度,創新救助方式,提高醫療救助金的使用效益,充分發揮醫療救助制度應有的作用,讓農村困難群眾患病后能夠得到及時治療,確保更廣大農村群眾享受改革開放成果。

    二、目標任務

    進一步規范我區醫療救助方式,保障困難群眾基本醫療需求;簡化醫療救助程序,讓救助對象及時、便捷地享受醫療救助。

    三、主要內容

    將過去的事后救助改為定點醫院與新農合結算的“一站式”服務機制。依托本區新農活信息網絡平臺,在“新農合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建立“農村醫療救助管理系統”,兩套系統聯網并行,實現農村醫療救助對象在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可以享受醫療救助與新農合報銷同步結算的優質快捷服務。

    四、救助范圍及標準

    (一)救助范圍

    當年批準享受的本區農村低保對象、民政部門已認定的農村五保供養對象。

    (二)救助標準

    1.農村低保對象在規定的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經新農合報銷后,其個人承擔部分(不含自費藥品和自費診療項目費用)按醫療機構級別予以救助。救助比例為:三級醫療機構50%,二級醫療機構60%,一級及其以下定點醫療機構70%。在一個自然年度內,累計救助金額不超過10000元(患重大疾病和精神病者累計最高住院救助金額為15000元)。

    2.農村五保對象在規定醫療機構住院治療,扣除新農合補償后,所發生的醫療費用在規定限額內全額救助,即在一個自然年度內,累計救助金額不超過10000元(患重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累計最高住院救助金額為15000元)。

    五、工作流程

    (一)區民政局首先在“省新農合民政醫療救助管理子系統”中預置數據庫,完成救助對象基礎信息的錄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維護,并在下年辦理參合前完成更新救助對象數據庫的更新,確保救助對象信息的準確真實,使參合農民與救助對象數據合并管理、區別顯示。

    (二)農村醫療救助對象在規定的醫療機構住院后三日內,本人或人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低保證或五保證,到定點醫療機構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窗口進行登記備案。

    (三)農村醫療救助對象或人按按屬地管理的原則到鄉鎮民政辦申請救助。

    (四)鄉鎮民政辦向救助對象或人發放《民政局網上農村醫療救助申請表》,對入院的醫療救助對象進行調查核實、做好調查記錄備案,并在鄉鎮審核意見欄簽章。

    (五)農村醫療救助對象或人將《民政局網上農村醫療救助申請表》交給就診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醫療機構將救助對象的相關信錄入新農合信息系統。

    (六)區民政局通過與新農合信息系統聯網的民政救助系統對救助對象身份進行確認許可。

    (七)農村醫療救助對象出院時在定點醫療機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窗口結帳后,再根據“農村醫療救助管理系統”自動生成報銷比例應該享受的醫療救助金額,獲得醫療救助補助金,醫療機構需在救助對象的低保證或五保證社會救助欄上對享受的救助資金情況作記載,并由救助對象或人簽字確認。

    (八)農村醫療救助資金實行季報制度,本季度報銷資金由醫療機構先行墊付,醫療機構每季度底將本季度醫療救助的相關信息匯總并附醫療救助對象的《民政局網上農村醫療救助申請表》報區民政局。

    (九)經區民政局審核無誤后,區財政局根據區民政局的審核結果及時把救助資金劃撥定點醫療機構。

    六、職責分工

    (一)鄉鎮政府工作職責

    1.救助對象界定:明確農村低保、五保救助對象類型。

    2.按季度上報動態管理下的救助對象變更資料及名單。

    3.每季度根據區民政局救助的名冊,在各鄉鎮政務公開欄中及時公示救助情況。

    (二)定點醫療機構工作職責

    1.在新農合信息網絡平臺輸入相關信息。

    2.接收救助對象提交的《民政局網上農村醫療救助申請表》。

    3.對出院的醫療救助對象先按新農合相關規定予以報銷,剩余部分再按民政局標識的對象及規定的救助比例給予救助,先行墊付醫療救助金。

    4.在救助對象的《農村低保證》或《農村五保證》等證書的社會救助欄上對享受的救助資金情況作記載,并由救助對象或人簽字確認。

    (三)區民政局工作職責

    1.在動態管理下對救助對象進行審批。

    2.基礎數據錄入。

    3.及時向醫療機構提供更新后的救助對象數據資料信息。

    4.對救助對象進行確認許可。

    5.定期與醫療機構結算并報區財局撥付醫療救助資金。

    6.定期打印救助對象的個人基本信息、住院情況、救助資金情況由鄉鎮在政務公示欄內予以公示。

    7.按季度匯總上報市民政局。

    (四)衛生局工作職責

    1.負責提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軟件系統接口。

    2.配合區民政局完成“一站式”管理服務系統與新農合系統的完全對接。

    3.配合區民政、財政等部門協調定點醫療機構認真做好醫療救助的相關業務工作,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督促定點醫療機構完善工作制度,規范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五)財政局工作職責

    1.按時撥付醫療救助資金。

    2.對醫療救助資金實行專帳管理

    3.對資金使用單位進行監督檢查。

    七、監督管理

    (一)加強醫療救助資金的財務管理和監督,確保資金按時撥付和合理使用,杜絕發生擠占、挪用等違規行為。

    (二)要主動接受審計和社會監督;鄉鎮要定期對醫療救助的基本情況進行公示。

    (三)不定期由民政、財政、衛生部門組織聯合檢查小組,采取對定點醫療機構、救助對象、實行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查閱住院資料、走訪救助對象及社會各界群眾,對救助對象是否準確,醫療機構用藥是否合理、規范,救助資金是否按規定予以墊付等情況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糾正和整改,杜絕違規救助。

    八、其他事宜

    (一)本方案所指“重大疾病”以《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規程》規定范圍為準。

    (二)農村醫療救助對象因治療需要轉診至非定點醫療機構治療的,憑定點醫療機構的轉診證明、醫院診斷證明、住院票據(病人留存聯)等向民政部門申請辦理醫療救助。

    (三)未參加新農合的不能在醫院得到救助。

    第3篇:醫療救治方案范文

    目前國內外的治療方式主要以持續抑制病毒及控制病毒復制為主,控制其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如選用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治療[1]。但種類眾多的抗病毒藥物,每一種藥物都有自己的適應癥和禁忌癥,無論選擇何種藥物均要按其本身有關適應癥和注意事項,才能充分發揮藥效,如干擾素的適應癥是慢性乙肝患者谷丙轉氨酶(ALT)在150—200U/L,HBV定量

    針對中草藥在對乙肝治療中有較高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其作用機制有抗病毒,調節免疫及保肝降酶作用等,根據多年來醫家對中草藥的研究發現,一些特定藥物具有調控免疫,穩定肝細胞膜,阻斷肝細胞凋亡,防止肝纖維化,在DNA復制水平直接抑制HBV合成,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

    如抗病毒可選用夏枯草、板蘭根、虎杖等;利膽退黃可選用茵陳、梔子等,總之,中醫對慢性乙肝的治療即遵循“觀其脈癥,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原則,注重整體,辨證施治,多法聯用,體現遵循分期、分型論治,標本兼治,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強調個體化,階段性,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優勢,掌握乙肝病因以濕熱疫毒為先,正氣不足為慢性化之本,病機為濕、熱、郁、瘀,虛傷及肝、脾、腎,以肝脾濕熱纏綿,脾虛不運,肝郁氣滯為基本病機,血瘀及肝腎陰虛為病損嚴重階段,具體分型為:

    1.濕熱蘊結型: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活動早期,證見右肋脹痛,身目俱黃,惡心欲吐,厭食油膩,納呆食少,大便秘結或黏滯不爽,黏膩臭穢,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治以清熱利濕退黃為主,方選菌陳蒿湯或甘露消毒丹等。此型治療應注意因清熱解毒藥物性味苦寒,不宜久用,以免損傷脾陽,勿忘固護脾胃,利濕不可過久,易致傷陰,加重病情。

    2.肝郁脾虛型:證見胸脅肋滿疼痛,胸悶腹脹,善嘆息,惡心欲嘔,噯氣納差,口淡乏味,倦怠乏力,面色萎黃,心煩易怒,情志抑郁,女子月經不調,經期乳房作脹,大便溏瀉,舌質淡紅,苔白膩或薄白,脈弦細。治以健脾疏肝解郁,方選參苓白術散或逍遙散加味等。對此應注意健脾益元氣不宜過于溫燥,以免傷陰,肝“體陰而用陽”疏肝不忘與柔肝結合用,防止疏泄肝郁太過而損傷肝體。

    3.肝腎陰虛型:證見肋痛隱隱,形體消瘦,口干咽燥,易怒,五心煩熱,失眠多夢,潮熱盜汗,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兩目干澀,食少神疲,舌紅少苔,脈細數,治以柔肝滋腎養血,方選一貫煎,知柏地黃丸加減,此型注意柔肝養陰不可過于滋膩,以免礙脾傷胃,運化失利。

    4.脾腎陽虛型:證見肋痛腹脹,脘脾納少,面色晦暗或蒼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軟,下肢浮腫,神疲乏力,大便溏稀,甚則滑泄禁,五更瀉泄,小便清長,陰囊濕冷或陽痿,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無力或緩,治以溫腎扶陽益脾為主,方選附子理中湯或腎氣丸加味,此型應注意溫熱之品不宜重用久用,防止陰傷。

    5.氣滯血瘀型:此型為病的晚期階段,證見右脅肋刺痛,固定不移,晝輕夜重,肋下有積塊,脅肋下有血塊,可見蜘蛛痣或肝掌,女子行經腹痛或經色暗紅有塊,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弦細,治以活血化瘀散結,方選桃紅四物湯或膈下逐瘀湯加減;此型因屬慢性乙肝日久多有出血傾向,活血當少用破血之品,防止出血。

    中醫藥在以上選藥、分期、分型論治的基礎上治療,雖然對抑制HbsAg及HBeAg病毒,防止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發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為鞏固治療成果,我們提出分期給予不同方式給藥。即在病毒活躍期,以分型論治,給湯藥治之,但若湯藥久用,長期蕩滌,會影響脾胃消化吸收,有損正氣,抗御邪毒。因此,在病情相對穩定期,則須持續抗病毒,保肝,增強免疫力,防止乙肝病毒突變株的產生,從而控制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即用相對固定的丸劑—護肝防纖丸(自擬方)以益氣活血,解毒養肝為主的治療,其意是取其 “丸藥緩調”之意,且丸藥使用方便,價格低廉,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

    參 考 文 獻

    第4篇:醫療救治方案范文

    關鍵詞:病案質量;病案管理;醫療糾紛

    文獻標識碼:C 中圖分類號:R197.323

    The Effect of Quality Management of Medical Records in Medical Dispute.

    LI Shen,ZHANG K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22,China)

    Abstract:Medical record is an important medical and legal documents. Strengthen medical record quali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 within 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 of medical disputes, this study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medical record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preventing medical disputes effectively.

    Key words:the quality of medical record;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medical dispute

    隨著醫療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醫療機構的診療質量和安全保障倍受關注。患者維權意識的日益增強使得醫療糾紛事件頻繁曝光,加之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和舉證責任倒置的實施,無疑對醫療機構的醫療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醫療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在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下,醫療機構要完全杜絕醫療糾紛是不可能的,醫療糾紛發生后,無論是通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還是通過訴訟途徑進行司法鑒定,作為醫療活動信息主要承載體的病案都是最關鍵的舉證依據,病案質量管理已經成為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然而,現階段醫療機構中病案管理不規范現象比較嚴重,由此引發的醫療糾紛對醫患雙方均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加強病案質量管理,對于提高醫療質量、防范醫療糾紛,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病案的內涵

    病案是指醫務人員記錄患者疾病診療過程的文件,它客觀、完整、連續地記錄了患者的病情變化、診療經過、治療效果及最終轉歸,是醫療、教學、科研的基礎資料,也是醫學科學的原始檔案材料。病案的質量不僅體現了臨床醫師的診療水平,也反映了醫療機構的管理水平。由于醫療行為不能復制,在發生醫療糾紛以后,醫務人員的醫療活動與患者損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以及醫療事故的責任度認定,主要依賴于病案資料的回顧性分析。病案作為一種法律文書不僅是查明并認定事實的依據,也是法院作出公正裁決的憑據,病案的質量直接決定了醫療機構的舉證效力。

    二、醫療糾紛中存在的病案管理問題

    1.醫師法律意識薄弱

    部分臨床醫師在診療過程中重視診療行為,忽視診療行為既已發生的客觀證明工作,沒有養成及時記錄病歷的習慣,忽略病歷書寫標準性和規范性的相關要求,質量觀念淡薄,對診療過程中承擔的法律責任認識不足。臨床診療工作和病案記錄工作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完成患者診療工作的同時做好病案記錄,這既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醫師的自我保護。尤其是外科系統的高風險診療科室,在疑難危重病例的診治過程中,如果醫師風險意識不強、法律意識淡薄,不重視病歷書寫,一旦患者未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病案質量的缺陷就可能引發醫療糾紛。

    2.病案質控機制不完善

    由于醫師的日常診療工作任務繁重,每日需完成的病歷書寫工作量大且具體繁雜,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由低年資醫生、進修醫生或研究生完成,上級醫師及科主任若不能認真履行病案監控的責任,病案質量在行成初期便無從保證。多數醫療機構對于病案的監管僅限于終末質量控制,由病案室工作人員對歸檔病歷進行質量監控,將查出的問題反饋給臨床科室。然而病案室工作人員通常不是臨床專業畢業,受到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的限制,對于病案的質控只能按照規范、標準找出一般性的缺陷,停留在表面形式,無法從病案內涵進行質控。這種質控模式容易使臨床醫師對質控人員產生依賴心理,忽略了自己在病案質量管理中的責任,使科室內運行病歷的動態管理成為空談。

    3.病案書寫不規范

    臨床診療過程中,病歷書寫不規范的情況時有發生,給醫院的醫療安全埋下隱患。(1)病歷書寫不及時。《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中明確規定病案中各種記錄的書寫均有嚴格的時間限制,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醫師往往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由于時間因素和個人記憶力等因素,遺漏重要搶救措施,診療手段和用藥情況,影響病歷的真實性。(2)病歷記錄不準確。由于醫師工作不夠細致,出現錯漏字、用語不準確,病史記錄過于簡單,前后描述不一致,邏輯上經不起推敲。(3)病案不完整。病案完整性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構成要件,病歷書寫過程經常出現首頁缺項、錯填、漏填,現病史記錄不完整,缺少手術記錄單、實驗室檢查記錄單或醫患溝通記錄單等。(4)病案不真實有涂改。病歷書寫的基本要求是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然而部分醫師憑經驗印象書寫病歷,甚至憑空臆造病歷,或者受患者所托對其病史進行隱瞞或涂改,導致內容失真。有的醫生則是因為技術操作上出現意外或失誤,為逃避責任,更正錯誤診斷、不合理醫囑、補充漏掉的重要檢查或診斷依據等,致使內容失真。

    4.對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重視不足

    知情同意書是病案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知情同意信息的填寫質量直接關系到知情同意法律依據的完整性、有效性[1]。在訴訟途徑中,法官對手術、特殊診療等的合法性審查的依據之一是手術同意書,遵循適度審查的原則,法院一般不深究手術的合理性和適當性,而只注重簽署手術同意書、特殊診療同意書的合法性及形式要件的完備性[2]。由于醫療服務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性,患者及家屬對于疾病的認知非常有限,而臨床醫師對于手術、治療、特殊檢查及實驗性臨床醫療等高風險行為,如果不能充分履行知情信息的全面告知和完整填寫義務,不能獲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信任和簽字確認,都可能成為醫療糾紛產生的隱患。

    三、加強病案質量管理是防范醫療糾紛的重要措施

    1.加強培訓教育,增強醫師法律意識

    醫院應深入開展病案法制宣傳工作,組織醫務員工認真學習《病歷書寫規范》、《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范》等法規文件,以典型的醫療糾紛案件為教材,開展法制教育,強化員工的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創造濃厚的病案法制氛圍[3]。加強臨床醫師的崗前培訓,重視培訓終期考核,經考核合格后才能從事臨床工作。科室主任及上級醫師在診療活動中有義務對住院醫生、進修生、研究生和實習生進行繼續教育和指導,督促盡快熟悉掌握各種醫療質量規章制度和病案文書的書寫規范。通過全員質量教育,提高醫護員工的法律意識、質量意識,推動病案質量管理持續改進。

    2.加強質量控制,構建三級質控體系

    醫院對于病案質量管理應采取環節質控和終末質控結合、自我控制與上級督導并重的方式,建立以醫院、醫務科病案室、臨床科室的三級病案質控網絡,形成層次清楚、責任明確、逐級把關的質量監控體系。(1)臨床醫師對于病歷質量控制要責任到人,定期開展自查自糾,及時發現病案書寫錯誤并及時更正。(2)臨床科室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小組對運行病歷進行動態環節質控,對于容易出現問題的關鍵環節加大質控力度,將病案缺陷控制在萌芽狀態。(3)醫務科病案室進行終末質控,對于質控指標進行量化評分,定期組織專家開展病案質量專項督查,重視病案書寫內涵質量的考核;及時向臨床科室反饋督查評分結果,要求其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實;定期匯總整改落實結果,形成分析報告,為醫院病案質量管理策略提供參考依據。(4)醫院對于病案質量督查結果進行公示,定期組織病歷展覽,建立獎懲制度,對病案質量高、病案質量管理成效顯著的科室和個人予以肯定和獎勵;對病案質量低、管理混亂、出現嚴重病案質量缺陷的科室和個人給予警告或處罰,并與個人的晉職晉級、科主任的選聘、年度考核掛鉤。

    3.規范病案書寫,持續改進病案質量

    醫護人員要嚴格按照《病歷書寫基本規范》、《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的要求規范病案書寫,保證病案的客觀性、準確性、完整性和時效性,持續提高病案質量。(1)加強病案首頁管理。病案首頁是整個病案信息的濃縮品,是醫療信息統計、醫院管理、教學、科研的基本信息資料;是各類保險賠付、國家衛生部門制定政策的依據;是各類民事、醫療糾紛與傷殘評定的證據[4]。病案首頁的每個項目,從患者的基本情況、出院診斷、出院情況到手術情況、診斷符合情況、疾病和手術操作編碼等等,內容要真實完整、重點突出,避免錯填漏填。(2)規范病案記錄內容。認真及時記錄醫療過程中的各項內容,從入院記錄、醫生查房記錄、手術麻醉記錄到各種檢查記錄,都要按照填寫規范在法定時間內完成,杜絕涂改偽造,保證病案的內容記錄全面、前后一致。(3)規范特殊病案的填寫。對于一些的特殊病案,如患者入院不到24小時就出院的病案,或者入院24小時內患者就死亡的病案,醫師一定要清楚記錄當時情況,以及患者死亡前采取的搶救措施,患者出院時還應要求本人簽上自己的名字,患者不能自己簽字的或死亡的要求其家屬代簽[5]。

    4.重視患者的知情同意權

    知情同意作為現代醫患關系的一項基本原則,是指患方在醫師提供足夠的相關信息基礎上作出同意或選擇的自主決定,作為患方的一種特殊權利,具有獨立的利益設計,侵犯知情同意權可構成承擔責任的基礎和行使請求權的依據[6]。知情同意是權力和義務的統一,知情有賴于醫方履行告知說明義務,同意則是患方自主決定的權利。醫師在診療活動中,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將患者當前情況和今后預期充分告知,使患者對自身疾病的發生、發展有客觀認知。在保障患者知情權的同時,將診療風險的關口前移,也是對醫師的自我保護。在實施手術、進行特殊治療或檢查前,要求患者必須簽署知情同意書,確保患方對診療操作充分了解,客觀記錄患方對診療操作的真實意愿,建立醫患雙方平等互信的平臺。

    在醫患矛盾日益嚴峻的形勢下,醫院必須加強醫療質量管理,以診療活動中最基礎的病案質量為抓手,培養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建立完善有效的病案管理體制,保證病案的規范性和完整性,充分發揮病案的法律效力,防范醫療糾紛,保障醫療安全。

    參考文獻: 楊瀅,李勤,楊建南.病案中醫療告知缺陷的分析[J].中國病案,2007,8(6):16-17. 李江,徐將榮.手術同意書的法律地位及實踐的若干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9,25(4):261-263. 茍淑梅,孫謨健.加強病案的法制化管理[J].中國病案,2009,10(2):2. 張麗華,杜蓉.關于病案首頁填寫標準的改進[J].中國病案,2009,10(1):12. 何穎芝.病案管理中醫療糾紛的防范[J].中國病案,2011,12(6):34-35. 艾爾肯.論醫療知情同意理論[J].河北法學,2008,26(8):81-83.

    第5篇:醫療救治方案范文

    關鍵詞:針灸推拿;非藥物綜合方案;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脊髓、神經、血管損害而表現的相應癥狀和體征,是我國臨床中常見疾病之一[1]。其主要臨床特征是頸肩肢疼痛、麻木,對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較大影響。現階段,該病的非藥物治療方法主要有頸椎推拿綜合治療方案和物理療法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整理得到,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齡(49.58±11.76)歲,平均病程為(16.80±30.02)個月;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為(51.76±10.03)歲,平均病程為(14.95±25.73)個月,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性不顯著,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試驗組:治療分為3個程序,首先,坐位頜枕牽引20min,電針刺激20min,同時加TDP照射;之后,推拿治療30min,最后,指導患者進行導引練功30min,治療前5d,治療1次/d,之后隔日治療1次,連續治療9次,共治療14次。

    對照組:患者采用以物理療法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其治療方案可以分為3個步驟,首先,患者坐位頜枕牽引20min,采用韓氏神經刺激儀治療20min,之后TDP照射30min,最后,指導患者進行體育鍛煉30min,治療前5d,治療1次/d,之后隔日治療1次,連續治療9次,共治療14次。

    1.3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統計學軟件是SPSS 17.0,分別運用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分析上述資料。

    2 結果

    試驗組治愈21例,治愈率為42%,顯效11例,愈顯率為64%;而對照組治愈8例,治愈率為16%,顯效18例,愈顯率為36%,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差異性顯著,即P

    試驗組患者的平均治療時間為(1.18±2.38)個月,平均治療次數為(8.57±3.25)次,而對照組患者的平均治療時間為(3.68±1.97)個月,平均治療次數為(13.49±1.62)次,兩組患者差異性顯著,即P

    3 討論

    頸椎病是臨床中的常見病之一,據調查,我國頸椎病的發病率為3.8%~17.6%,而國外,50歲以上的人群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約占到60%以上,而頸椎間盤組織退變更是約有90%以上的人[2]。現階段,我國臨床中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措施是手術和非手術兩大類,關于非手術療法,又可以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使用鎮痛劑、脫水劑以及血管擴張劑,非藥物治療主要有針灸推拿、牽引、理療以及體育治療法,這些方法都是一些公認的有效方法。其中,針灸推拿為主的非藥物治療在頸椎病治療中應用較廣。

    相關資料顯示,針刺推拿可以刺激穴位感受器,從而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頸肌或血管痙攣,松解局部軟組織粘連,整復脫位,糾正椎間關節紊亂等,進而恢復頸椎正常解剖關系和生物力學平衡[3],這一點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驗證 ,通過采用以針灸推拿為主的綜合方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其治療效果明顯優于以物理療法為主的非藥物綜合治療方案,具體表現為,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以及愈顯率顯著增高,其頸肩肢痛、頸項僵硬、頸部前屈異常、頸部旋轉異常等情況得到了顯著改善[4],并且治療時間也明顯縮短,治療次數也明顯減少。此外,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對照組有3例出現不良反應,試驗組未出現不良反應,表明后者的使用安全性更好。因此,與物理療法為主的非藥物綜合方案相比,針灸推拿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案治療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通過對針灸推拿為主的綜合方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及安全性探討,結果表明該方案對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良好,能夠使患者癥狀迅速緩解,不使用藥物,操作規范、程序化,參數可控,能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5]。因此,該方案可以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 6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81-885.

    [2]施杞.要重視對頸椎病的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1999,7(1):1.

    [3]蔣振亞,李常度.杵5椎八陣穴為主治療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1,21(2):94.

    第6篇:醫療救治方案范文

    【關鍵詞】 老年女性;慢性尿路感染;中醫治療;規范化方案

    尿路感染發病率僅次于呼吸道感染, 尤其多見于女性。單純使用抗生素治療尿路感染有副作用大、容易產生耐藥菌、易復發等問題, 對某些尿路感染療效并不理想[1]。尤其對于老年女性反復發作的慢性尿路感染, 療效更差, 且復發率更高。故尋求有效的中醫藥方案治療本病顯得越來越重要。

    李瑩教授擅于各種腎臟疾病的治療, 尤其在辨證施治老年女性尿路感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采用辨證應用口服中藥湯劑和中藥浴足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 取得滿意療效, 形成了一套特色的治療方案。現將此治療方案介紹如下, 供臨床參考。

    1 辨證依據及分型

    1. 1 診斷依據 西醫明確的尿路感染診斷, 標準參照1985年第二屆全國腎臟病學術會議討論通過的尿路感染診斷標準以及《實用內科學》第12版(陳灝珠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年)。中醫明確的淋證診斷以小便頻急, 滴瀝不盡, 尿道澀痛, 小腹拘急, 痛引腰腹為基本特征。

    1. 2 中醫證侯分型 ①濕熱熾盛證:小便頻數短澀, 灼熱或有刺痛, 腰痛, 或有發熱、納呆, 舌紅苔黃膩, 脈數或滑或濡。②肝腎陰虛證:小便頻數短澀, 灼熱或有刺痛, 腰痛膝軟, 五心煩熱, 或有便秘, 舌紅苔少, 脈細數。③脾腎陽虛證:小便頻急, 滴瀝不盡, 夜尿較多, 遇冷加重, 腰膝冷痛, 或有肢冷便溏, 舌淡苔白, 脈沉細或遲緩。④氣陰兩虛證:小便頻急或有澀痛, 滴瀝不盡, 遇勞加重, 腰膝酸軟, 神疲乏力, 舌淡苔薄, 脈沉細。

    2 分型論治

    2. 1 ①濕熱熾盛證:清熱利濕通淋, 組方:車前子30 g, 滑石30 g, 蘆根40 g, 白茅根40 g, 牛膝30 g, 生薏米30 g, 雙花20 g, 連翹20 g, 山茱萸30 g。若熱重加黃柏15 g, 濕重加蒼術15 g;若伴便秘, 加大黃5~15 g。②肝腎陰虛證:清熱養陰通淋, 組方:車前子30 g, 蘆根40 g, 白茅根40 g, 牛膝30 g, 山茱萸30 g, 熟地30 g, 生地30 g, 山藥30 g, 枸杞子30 g。若伴便秘加桑椹15~30 g、火麻仁15 g;若伴失眠加百合30 g、酸棗仁30 g。③脾腎陽虛證:溫陽固腎健脾, 組方:牛膝30 g, 山茱萸30 g, 益智仁30 g, 菟絲子30 g, 桑螵蛸30 g, 補骨脂30 g, 山藥30 g, 車前子15 g, 蘆根15 g, 白茅根15 g。若脾陽虛明顯加干姜10~15g、制附子10~15 g;若伴便秘加肉蓯蓉30 g、鎖陽30 g。④氣陰兩虛證:氣陰雙補, 健脾補腎, 組方:牛膝30 g, 山茱萸30 g, 益智仁30 g, 菟絲子30 g, 山藥30 g, 熟地30 g, 黨參30 g, 黃芪30 g, 白術20 g, 茯苓30 g, 炙甘草15 g, 車前子15 g, 蘆根15 g, 白茅根15 g。若伴便秘氣虛為主用生白術加量至30~60 g, 陰虛為主加桑椹30 g、生首烏30 g。上述各證中藥均為1劑/d, 2次/d, 口服。

    2. 2 輔助療法 各證均配合中藥浴足外治, 用藥:肉桂15 g, 艾葉15 g, 益母草15 g, 紅花10 g。用法:與內服藥渣共同加水煮30 min, 待水溫下降至40℃左右, 用蒸汽足浴盆浸泡30 min, 1次/d。

    3 療效評定

    綜合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有關尿路感染的療效標準及全國第二屆腎臟病學術會議的“尿路感染的診斷治療標準”擬定:①治愈:療程結束后癥狀、體征消失, 尿常規正常, 尿菌轉陰, 停藥后第2周和第6周復查尿培養陰性, 追蹤6個月無復發。②顯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尿常規正常或接近正常, 尿菌轉陰, 隨訪3個月無復發。③有效:癥狀、體征減輕, 尿常規顯著改善, 尿菌陰性, 但于3個月內復發。④無效:癥狀及尿常規改善不明顯, 尿菌仍陽性, 停藥第2周和第6周復查尿培養仍陽性, 且為同一菌種。

    4 小結

    隨著中醫藥規范化治療方案研究的深入, 疾病診斷依據中將會納入更多的中醫癥狀、舌象和脈象信息, 治療疾病時也會因為獲得了更合適的適應證從而取得更理想的治療效果。同時, 中醫證候分類方法和理論也將作為現代生物醫學的主要內容, 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完善[2]。中醫診療方案規范化研究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 今后的研究工作任重道遠, 應在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 體現和遵循臨床試驗管理規范(GCP)的原則。嚴格篩選, 尋求適合人群及其針對性更強的治療適應證, 重視禁忌證, 把規范化與個體化、研究方法的穩定性和治療過程的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 方能進一步提高治療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切實指引臨床[3]。

    參考文獻

    [1] 王慎鴻, 高云球, 譚洪鰲, 等.中西醫結合治療下尿路感染臨床治療方案的規范化研究及療效分析.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3, 37(10):1197.

    [2] 呂愛平, 查青林, 張志斌.中醫藥規范化治療方案研究的思路與方法.中西醫結合學報, 2006, 4(2):118.

    第7篇:醫療救治方案范文

    近年來由于抽煙、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在不斷上升。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發生率最高的一種,由于疾病本身癥狀缺乏特異性,患者健康意識不足,當肺癌被明確診斷時已為晚期,失去了手術的機會[1]。此時化療便成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首選方法。目前鉑類是非小細胞肺癌化療的一線基礎用藥,本研究通過對我院94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分組對比治療,旨在探討分析培美曲塞聯合順鉑這一方案的效果及毒副作用。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采集2016年1~12月來我院就診并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94例,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47例。在實驗組中,男21例,女26例,年齡38~76,平均年齡(56.1±9.6)歲;鱗癌19例,非鱗癌28例;Ⅲ期30例,Ⅳ期17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4例,年齡37~77,平均年齡(56.7±9.4)歲;鱗癌19例,非鱗癌28例;Ⅲ期33例,Ⅳ期1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及常規檢查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實驗組:化療周期的第1天靜滴培美曲塞500mg/m2,并于應用培美曲塞的前1天、當天及后1天應用地塞米松;第1~3天靜滴順鉑25mg/m2,21天為一個化療周期,注意適量補充葉酸、維生素。對照組:化療周期的第1、8天靜滴吉西他濱1000mg/m2,順鉑用法同實驗組,21天為一個化療周期[2]。

    1.3 觀察指標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均按WHO標準,其中臨床效果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與進展(PD);不良反應分為0~Ⅳ級[3]。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用SPSS20.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檢驗。P

    2.結果

    2.1 2組患者化療近期臨床效果實驗組化療有效率80.85%,總緩解率46.81%;對照組有效率82.98%,總緩解率42.55%。2組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

    2.2 2組治療毒副作用對比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89%,對照組55.31%,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肺癌已經成為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癥,主要有肺鱗癌、肺腺癌等類型,其中又以非小細胞肺癌多見,嚴重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4]。目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可選擇手術,但很多患者入院就診時已為晚期,錯過了最佳手術時間,這時治療的目的就是延長患者生命、減輕患者痛苦,化療則成為了首選。雖然化療在治療上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常常給患者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

    作為非小細胞肺癌化療的基礎用藥,順鉑可結合腫瘤細胞內的親核基團,通過作用于DNA堿基,抑制DNA復制,從而顯著減慢腫瘤細胞的分裂速度[5]。吉西他濱可抑制DNA的合成,從而減慢腫瘤細胞的增殖,常與鉑類聯合用作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方案,并且療效值得肯定。但這一方案可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免疫力下降、惡心嘔吐、肝腎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這使得吉西他濱聯合鉑類化療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受到了限制。培美曲塞通過降低胸苷酸合成酶的催化活性,可抑制尿嘧啶的合成,除此之外還可作用于二氫葉酸合成酶與甘氨酰胺核苷酸轉移酶,達到抑制腫瘤細胞代謝與增殖的目的[6]。培美曲塞作為一種新型的抗葉酸藥物,具有多靶點性,聯合使用鉑類化療藥物,更增強了其抗腫瘤的活性,使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能力大大提升。目前培美曲塞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并且療效令人滿意。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已不再僅僅滿足于治療的效果,治療的舒適性也成為了廣大肺癌患者的共同需求。為分析非小細胞肺癌采用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治療的臨床效果以及用藥后的毒副作用,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工作,本研究對我院符合條件的94例患者進行了分組對照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培美曲塞聯合順鉑在治療效果上與對照組差異不明顯,但毒副作用的發生率卻比對照組要低,KPS評分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中,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效果明顯,且毒副作用小,可使患者更易于接受。

    參考文獻

    [1]伍楚蓉,楊文,黃紅東等.培美曲塞加順鉑誘導化療聯合同期放療對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2013,33(19):4739-4742.

    [2]Shelbourne KD,Brueckmann RR.Rush-pin fiXation of supracondylar and inter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femur.JB one Joint Surg Am,2010,64(2):161C169.

    [3]陳華林,楊東紅,王永存等.培美曲塞+順鉑方案誘導化療聯合同期放療對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近期療效及安全性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13):2487-2490.

    [4]田偉,豆亞偉,戴云等.不同化療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及腫瘤標志物與療效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學,2016,22(8):1305-1307.

    第8篇:醫療救治方案范文

    1.1編制目的

    保障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突發公共事件(以下簡稱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各項醫療衛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省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方案》和《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方案》,制定本方案。

    1.3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事件所導致的人員傷亡、生命威脅、健康危害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按照《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方案》的有關規定執行。

    1.4工作原則

    (1)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的統一領導和指揮。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公共事件實行分級管理。

    (2)屬地管理,明確職責。突發公共事件由事件發生地的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領導和指揮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各有關部門按照方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的有關工作。

    (3)依靠科學,依法規范。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重視科研和技術。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應急救援的工作制度。

    (4)反應及時,措施果斷。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對突發公共事件和可能發生的公共事件要做出快速反應,采取有力措施,及時、有效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5)整合資源,信息共享。開展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借助現有醫療救治信息網絡,實現衛生行政部門與醫療機構之間,以及衛生行政部門與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

    (6)平戰結合,常備不懈。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組織和隊伍建設,成立領導機構和工作專班,組建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制定各種醫療衛生救援應急技術方案,開展培訓和演練,提高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7)加強協作,公眾參與。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通力合作,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廣泛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理。

    2醫療衛生救援的事件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導致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情況將醫療衛生救援事件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Ш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2.1特別重大事件(Ⅰ級)

    一次事件出現重大人員傷亡,且危重人員多,或者核事故和突發放射事件、化學品泄漏事故導致大量人員傷亡。

    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級)

    (1)一次事件出現重大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5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跨市(州)的有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公共事件。

    (3)省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3較大事件(Ⅲ級)

    (1)一次事件出現較大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3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較大突發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級)

    (1)一次事件出現一定數量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1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發公共事件。

    3醫療衛生救援組織體系

    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是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的應急主責部門,要在同級政府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的統一領導、指揮下,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共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醫療衛生救援組織機構包括: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的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專家組和醫療衛生救援機構、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醫療衛生救援機構包括醫療急救中心(站)、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等應急醫療救治專業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

    3.1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

    市衛生局成立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組織、協調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領導、組織、協調、部署較大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市醫療緊急救援指揮中心負責日常工作。

    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成立相應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承擔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的組織、協調任務,并指定機構負責日常工作。

    3.2專家組

    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應組建專家組,對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詢建議、技術指導和支持。

    3.3醫療衛生救援機構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承擔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任務。其中,各級醫療急救中心(站)承擔突發公共事件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和傷員轉送。市醫療緊急救援指揮中心根據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的指令,負責救援和轉送傷病員所需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輛的統一調度;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及鄉鎮衛生院承擔突發公共事件傷員的醫療救治工作;市、縣市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衛生監督機構根據各自職能做好突發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

    3.4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

    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在突發公共事件現場設立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由現場的最高衛生行政部門的負責同志擔任指揮,統一指揮、協調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4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和終止

    4.1醫療衛生救援應急分級響應

    4.1.1Ⅰ級響應

    (1)I級響應的啟動

    本市境內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按國家方案的規定,啟動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的Ⅰ級響應。

    (2)I級響應行動

    市衛生行政部門在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和市政府的指揮和領導下,組織、協調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

    4.1.2Ⅱ級響應

    (1)Ⅱ級響應的啟動

    本市境內發生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按省方案的規定,啟動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的Ⅱ級響應。

    (2)Ⅱ級響應行動

    市衛生行政部門在省衛生行政部門和市政府的指揮和領導下,組織、協調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醫療衛生救援。

    4.1.3Ⅲ級響應

    (1)Ⅲ級響應的啟動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啟動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的Ⅲ級響應:

    ①發生較大突發公共事件,市政府啟動市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方案;

    ②其他符合醫療衛生救援較大事件(Ⅲ級)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

    (2)Ⅲ級響應行動

    市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關于醫療衛生救援較大事件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應立即啟動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工作,組織專家對傷病員及救治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同時,迅速組織開展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并及時向市政府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報告有關處理情況。凡屬啟動市級應急方案的響應,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按相關規定啟動工作。

    市衛生行政部門應及時向省衛生廳報告醫療衛生救援較大事件的處理情況。接受省衛生廳對本市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督導,必要時請求其組織專家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

    4.1.4Ⅳ級響應

    (1)Ⅳ級響應的啟動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啟動醫療衛生救援應急的Ⅳ級響應:

    ①發生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縣市區人民政府啟動縣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方案。

    ②其他符合醫療衛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級)級別的突發公共事件。

    (2)Ⅳ級響應行動

    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接到關于醫療衛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關指示、通報或報告后,應立即啟動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工作,組織醫療衛生救援機構開展突發公共事件的現場處理工作,組織專家對傷病員及救治情況進行調查、確認和評估,同時向本級政府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報告有關處理情況。凡屬啟動縣級應急方案的響應,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按相關規定啟動工作。

    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應及時向市衛生局報告醫療衛生救援一般事件的處理情況。市衛生局接到醫療衛生救援一般事件報告后,要對事件發生地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進行督導,必要時應當快速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進行技術指導。

    4.2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及指揮

    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在接到市醫療緊急救援指揮中心或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的救援指令后,要及時趕赴現場,并根據現場情況全面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在實施醫療衛生救援的過程中,要注意現場確認(包括現場的劃分、現場的性質),并采取必要的自我防護措施,確保安全。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有關衛生行政部門應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在事發現場設置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主要或分管領導同志要親臨現場,靠前指揮,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決策效率,加快搶救進程。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要及時準確掌握現場情況,做好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工作,使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要接受突發公共事件現場處置指揮機構的領導,加強與現場各救援部門的溝通與協調。

    4.2.1現場搶救

    到達現場的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要迅速護送危重傷病員出危險區,本著“先救命后治傷、先救重后救輕”的原則開展工作,按照國際統一的標準對傷病員進行檢傷分類,分別用藍、黃、紅、黑四種顏色,對輕、重、危重傷病員和死亡人員作出標志(分類標記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帶),扣系在傷病員或死亡人員的手腕或腳踝部位,以便后續救治辨認或采取相應的措施。

    4.2.2轉送傷員

    當現場環境處于危險或在傷病員情況允許時,要盡快將傷病員轉送至醫療機構,并做好以下工作:

    (1)對已經檢傷分類待送的傷病員進行復檢。對有活動性大出血或轉運途中有生命危險的急危重癥者,應就地先予搶救、治療,做必要的處理后再進行監護下轉運。

    (2)認真填寫轉運卡提交接納的醫療機構,并報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匯總。

    (3)在轉運中,醫護人員必須密切觀察傷病員病情變化,并確保治療能持續進行。

    (4)在轉運過程中要科學搬運,避免造成二次損傷。

    (5)合理分流傷病員或按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指定的地點轉送,任何醫療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診、拒收傷病員。

    4.3醫療救治

    醫療機構接到突發公共事件報告后,要迅速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應急醫療救治領導小組和搶救專班。

    (2)必要時,動員輕病人出院或轉院,騰出住院空床。

    (3)開設綠色通道,接診、接收轉運來的傷病員。

    4.4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

    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有關衛生行政部門要根據情況組織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等有關專業機構和人員,開展衛生學調查和評價、衛生執法監督,大力開展衛生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4.5信息報告和

    醫療急救中心(站)和其他醫療機構接到突發公共事件的報告后,在迅速開展應急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同時,隨時將人員傷亡、搶救等情況報告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或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現場醫療衛生救援指揮部、承擔醫療衛生救援任務的醫療機構要每日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傷病員情況、醫療救治進展等,重要情況要隨時報告。有關衛生行政部門要及時向本級政府或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報告有關情況。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做好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信息工作。

    4.6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的終止

    突發公共事件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完成,傷病員在醫療機構得到救治,經本級政府或同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機構批準,或經同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醫療衛生救援領導小組可宣布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終止,并將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響應終止的信息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5醫療衛生救援保障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醫療衛生救援機構和隊伍的建設,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遵循“平戰結合、常備不懈”的原則,加強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組織和隊伍建設,組建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制訂各種醫療衛生救援應急技術方案,保證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5.1信息系統

    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建設醫療救治信息網絡,實現醫療機構與衛生行政部門之間,以及衛生行政部門與相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

    5.2急救機構

    市醫療緊急救援指揮中心承擔全市醫療緊急救援的日常工作,并結合城區情況建立相適應的醫療急救站。各縣(市,含夷陵區)可根據轄區人口和醫療救治的需求,建立一個相應規模的醫療急救中心(站),并完善急救網絡。

    5.3應急隊伍

    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組建綜合性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并根據需要建立特殊專業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如化學中毒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等)。市級不少于60人,縣級不少于30人。

    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要保證醫療衛生救援工作隊伍的穩定,嚴格管理,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救治能力。醫療衛生救援演練所需經費應列入同級財政預算;演練需要公眾參與的,必須報經本級政府同意。

    5.4血液儲備

    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衛生救援血液儲備建議,市中心血站負責儲備,緊急情況下,政府號召部隊官兵、大專院校學生、機關干部無償獻血。

    5.5物資儲備

    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衛生救援應急藥品、醫療器械、設備、快速檢測器材和試劑、衛生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儲備計劃建議。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組織應急物資的生產、儲備和調運,保證供應,維護市場秩序,保持物價穩定。醫藥儲備物資的動用,按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醫藥儲備應急方案》要求執行。應急儲備物資使用后要及時補充。

    5.6經費

    財政部門負責安排應由政府承擔的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所必需的經費,并做好經費使用情況監督工作。

    自然災害導致的人員傷亡,各級財政按照有關規定承擔醫療救治費用或給予補助。

    安全生產事故引起的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單位應向醫療急救中心(站)或相關醫療機構支付醫療衛生救援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有關部門應負責督促落實。

    社會安全突發事件中發生的人員傷亡,由有關部門確定的責任單位或責任人承擔醫療救治費用,有關部門應負責督促落實。各級財政可根據有關政策規定或本級政府的決定對醫療救治費用給予補助。

    各類保險機構要按照有關規定對參加人身、醫療、健康等保險的傷亡人員,做好理賠工作。

    5.7交通運輸保障

    各級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隊伍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配備救護車輛、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

    鐵路、交通、民航、公安(交通管理)等有關部門,要保證醫療衛生救援人員和物資運輸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安全暢通。情況特別緊急時,對現場及相關通道實行交通管制,開設應急救援“綠色通道”,保證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5.8其他保障

    公安機關負責維護突發公共事件現場治安秩序,保證現場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科技部門制定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技術研究方案,統一協調、解決檢測技術及藥物研發和應用中的科技問題。

    海關負責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急需進口特殊藥品、試劑、器材的優先進關驗收工作。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藥品和醫療器械的監督管理。

    紅十字會按照《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自然災害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方案》,負責組織群眾開展現場自救和互救,做好相關工作。并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具體情況,向市內外發出呼吁,依法接受合法組織和個人的捐贈,提供急需的人道主義援助。

    軍分區后勤部負責協調軍隊有關部門,組織軍隊有關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和力量,支持和配合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

    6醫療衛生救援的公眾參與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做好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知識普及的組織工作;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要擴大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教育;各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要加強對所屬人員的宣傳教育;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做好宣傳資料的提供和師資培訓工作。在廣泛普及醫療衛生救援知識的基礎上逐步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業單位安全員和衛生員為骨干的群眾性救助網絡,經過培訓和演練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7附則

    7.1責任與獎懲

    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市、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對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工作作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失職、瀆職的有關責任人,要依據有關規定嚴肅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2方案制定與修訂

    本方案經市政府批準后,由市政府辦公室實施,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形勢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

    市政府有關部門根據需要和本方案的規定,制定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具體工作方案,報市政府備案。

    縣市區政府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規定,參照本方案并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組織制定本地區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方案。

    7.3方案解釋部門

    本方案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9篇:醫療救治方案范文

    指導原則

    堅持科學、可行、安全、高效的原則,實行屬地管理、集中收治、分級治療。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合理布局收治醫療機構,就近就地開展診療工作。減少就診環節,加強醫院感染控制,防止疫情傳播。堅持科學防治、中西醫結合,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組織領導

    三河市衛生局成立市級手足口病醫療救治領導小組,下設三河市手足口病診斷治療專家指導組,具體負責全市手足口病醫療救治工作組織領導和協調調度,督導檢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醫療救治工作落實情況;對全市救治工作提供技術咨詢和支持,對重癥病例進行會診和現場指導;對全市救治工作進行綜合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對全市手足口病醫院感染控制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醫療救治機構設置與職責

    醫療救治機構設置為預檢分診點、留觀病例收治醫院、住院病例集中收治醫院和重癥病例集中收治醫院。

    (一)預檢分診點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設立預檢分診點,配備體溫計、壓舌板、檢查床等常用設備和從事過兒科工作的醫護人員,負責對接診病人進行初步篩選和分診。

    (二)留觀病例接收醫院

    確定三河市醫院、三河市婦幼保健院、三河市燕郊人民醫院、三河市兒童醫院為我市留觀病例接受醫院,留觀醫院要設置專用具有隔離措施的留觀病房,配備兒科普通醫療設備和兒科醫療護理人員,負責符合留觀指征患者的觀察治療。

    (三)住院病例集中收治醫院

    確定三河市醫院、燕郊人民醫院為定點醫院,負責集中收治住院病例。定點醫院要設置明顯診療區域,包括門診、住院病區,要預留至少6張床位專門用于收治手足口病病人,并根據發病情況增加床位。病區應設置在感染性疾病科或封閉區域,不得將病人收治在其它病區。要配備兒童呼吸機(有創、無創)、氣管插管及復蘇設備、監護儀、輸液泵、吸痰器、霧化泵、搶救車等設備和小兒呼吸科、消化內科、神經內科、PICU等專業高級資格醫師和從事小兒急救護理人員,專門負責接診和治療手足口病病人。要立足于防大疫的思想,做好藥品、器材以及其它物資設備的儲備。

    (四)重癥病例集中收治醫院

    市衛生局已指定市人民醫院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心醫院為市級重癥患者集中收治醫院,負責市轄區內重癥患者和市城區內住院病例的集中救治工作。

    醫療救治流程(圖略)

    醫療救治程序

    (一)預檢分診

    各醫療機構要落實預檢分診制度、首診負責制,在門診醒目位置設置手足口病分診點,安排有臨床經驗的人員負責分診,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要開辟專門診室接診疑似手足口病病人,防止手足口病與其他常見病混合就診。在接診疑似病人時,一定要按照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的規定進行對照檢查,特別是兒科、呼吸科、消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膚科要明確鑒別診斷,根據病情進行分診。

    (二)分級治療

    依據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和《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診斷標準,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分診,并確定收治方案。

    1、居家治療

    患者病情較輕,依據《手足口病診療指南》可門診治療的,由經治醫院專家組會診明確診斷后,可居家隔離治療。居家治療的病人,接診機構必須詳細登記,認真書寫門診病歷,及時報告三河市疾控中心,并告知消毒隔離等注意事項,病情加重及時到定點醫院檢查治療。

    2、留觀治療

    經留觀收治醫院兩名醫師檢查,依據《手足口病診療指南》診斷,需要留觀的病例,要及時轉診到留觀病例收治醫院進行治療。留觀醫院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根據病情給予針對性治療,48小時內病情好轉的可解除留觀。經院內專家組會診,確定病人出現符合住院病例條件的要立即轉往住院定點醫院治療。

    3、住院治療

    具備住院指征的病例,由經治醫院專家組會診明確診斷后,立即將其轉至定點醫院住院治療,出現重癥時要及時報告三河市手足口病醫療救治領導小組,協調市領導小組轉至重癥病例定點醫院。

    4、重癥患者救治

    一旦出現重癥病例,需要上級醫療救治專家組支援的,及時上報三河市衛生局,由三河市衛生局向衛生局提出申請救治。經市專家組會診明確診斷后,收住到市人民醫院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心醫院集中救治。

    (三)患者轉診

    各級醫療機構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實行分級救治。本地發生的手足口病病例均在當地定點收治,不得擅自跨市(縣、區)轉診。對符合留觀指征和住院指征的患者由接診機構立即轉至相應醫院進行治療,確需轉至重癥收治醫院的,由市醫療救治專家組會診確認,重癥患者必須轉到重癥病例集中收治醫院。轉診按下列要求進行。

    1、轉診前與相應醫院取得聯系。

    2、由需要轉院患者所在醫院安排醫護人員與車輛并攜帶患者相關材料護送至上級醫院。

    3、轉運車輛須配備一般的救治藥械。

    4、轉運和接收單位要做好患者交接登記,并及時上報三河市衛生局。

    5、轉運患者的車輛和醫務人員按有關規定進行嚴格消毒。

    治療措施

    參照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進行臨床治療。

    醫院感染控制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依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和《省手足口病醫院感染預防控制指導原則(試行)》,切實加強和規范消毒管理工作,加強醫務人員個人防護,防止交叉感染。要嚴格限定住院病人陪護,實行一患兒一陪護制度,減少傳播機率。

    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各單位要按照“屬地管理、集中收治”的原則,實行就近就地開展診療工作。對符合留觀指征和住院條件的患者要立即轉至相應醫院進行治療。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個體診所和門診部不得收治、截留病人;對接診的疑似患者立即轉至縣級醫院,定點醫院不得拒收病人。各醫療機構嚴格落實預檢分診制度、轉診制度和隔離消毒制度,建立健全門診登記,凡診斷為手足口病的病人要進行詳細登記,認真書寫門診病歷,及時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根據病情可以進行家庭治療的病人,必須通知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并告知消毒隔離等注意事項,病情加重及時到定點醫院檢查治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网址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 天天摸天天碰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欧美xxxx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激情成人网|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成人久久111网站|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国外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免费69成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