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妊娠高血壓的治療原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034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臨床產科常見急癥之一, 患者主要表現為高血壓、水腫、蛋白尿和血小板減少等多系統功能紊亂[1]。據臨床統計在我國妊娠婦女中發生率約為10%, 病情嚴重者會出現昏迷等癥狀, 嚴重威脅母嬰健康, 2011~2013年本院婦產科診治的64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 采取解痙、降壓、對癥治療及適時終止妊娠, 臨床療效滿意, 現將其診治經驗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為2011~2013年本院婦產科診治的64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 全部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2]中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診斷標準。患者年齡21~46歲, 平均年齡32.5歲;患者孕周21~41周, 其中37周23例;其經產婦29例, 初產婦35例;單胎61例, 雙胎3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壓18例, 子癇前期40例, 子癇6例, 64例患者中合并癥:肺部感染1例, 糖尿病2例, 心力衰竭3例, 視網膜剝離1例, 胎膜早破4例, 前置胎盤2例, 胎兒宮內窘迫1例, 胎盤早剝1例, 羊水過多1例, 羊水過少2側, 胎兒生長受限1例, HEELP綜合征2例?;颊弑憩F為不同程度的水腫以及血壓升高, 患者血壓監測在140~230/90~140 mm Hg (1 mm Hg=0.133 kPa), 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水腫、視網膜動脈痙攣以及眼底出血性改變, 實驗室檢查可見(++~++++)蛋白尿。
1. 2 方法 患者取左側臥位, 可以有效改善子宮胎盤血流供應。采取解痙、降壓、鎮靜、擴容、利尿綜合治療手段, 應用20~25 g/d硫酸鎂靜脈給藥, 首次負荷量為20 ml 25%硫酸鎂加入20 ml 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推注, 時間>10 min, 接下來60 ml 25%硫酸鎂加于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 滴速保持在1~2 g/h;24 h內硫酸鎂總量一般不超過30 g;應用強心、利尿藥物糾正患者心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當患者尿比重>1.02、全血粘度比≥0.36、紅細胞比容≥0.35, 應用平衡鹽溶液及人血白蛋白擴容、糾正其低蛋白血癥;應用半量冬眠Ⅰ號對子癇及子癇前期患者肌內注射, 控制其抽搐, 必要時可以應用20%甘露醇以降顱壓?;颊叱霈F以下情況及時終止妊娠:子癇前期患者經治療24~48 h無明顯好轉者;患者子癇前期, 胎齡34周、子癇前期經治療好轉者。
2 結果
64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全部住院治療, 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均采用鎮靜、降壓、解痙、積極治療產后出血等綜合治療措施, 1例患者適時終止妊娠, 其余患者均安全分娩, 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均痊愈出院, 無死亡病例。
3 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目前發病機制還不明確, 一般認為是多個因素聯合作用的結果。①孕婦同時合并脂肪代謝異常, 血液粘稠度增加, 造成滋養體細胞供血不足受損, 炎性因子大量釋放最終導致妊娠婦女高血壓疾病的發生。②同時研究表明本病的發生與患者的低鈣有密切的關系, 患者血清鈣水平下降, 導致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加, 腎小管對鈣離子的重吸收增強, 同時使鈣離子跨膜內流, 增強了血管平滑肌細胞興奮性, 導致患者血壓上升[3]。③妊娠婦女孕期知識的普及程度。孕期知識的普及越差,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越高。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基本治療原則是鎮靜、解痙、降壓、必要時適時終止妊娠等綜合治療。對于輕中度血壓升高患者首選阿替洛爾等, 此類降壓藥不會波及胎兒, 應用相對安全;而硝苯地平等鈣拮抗劑也可應用, 其具有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的作用, 在產前15 d不宜再用。硫酸鎂是解痙治療的首選藥物, 其作用機制是鎂離子有中樞抑制作用, 對中樞神經細胞有麻醉作用, 有效解除血管痙攣, 起到降壓及制止抽搐作用;鎂離子能抑制運動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 阻斷神經肌肉間的傳導, 使骨骼肌松弛;鎂離子還能擴張子宮動脈及臍血管, 增加胎盤血液灌注量, 可以有效緩解母體和胎兒的缺氧狀態[4]。對于嚴重高血壓, 同時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以及貧血患者應注意子癇的發生。拉貝洛爾可選擇性的阻斷α1受體, 主要是通過抑制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的收縮反應發揮降壓作用, 同時沒有無反射性心動過速以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的缺點;同時還不影響腎及胎盤的血流量。而對于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子癇患者, 同時孕期超過34周, 合并有胎兒宮內窘迫的, 需盡快行剖宮產終止妊娠。
參考文獻
[1] 潘正軍, 王振平, 科.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病因探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7, 23(6):465-467.
[2] 樂杰. 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365-370.
[3] 馬黛. 206例妊娠高血壓疾病的臨床分析.中外醫療, 2011, 30(8):44-46.
【關鍵詞】硫酸鎂;硝苯地平;復方丹參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高血壓是妊娠過程中常見的臨床情況,是婦女孕期和圍生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占孕婦全死亡原因的12.3%[1]。因此,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預防和早發現、早治療是治療的關鍵[2]。目前臨床上妊娠期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多選用傳統藥物硫酸鎂和硝苯地平聯合用藥,中藥丹參廣泛應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療,也應用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治療。鑒于西藥的副作用,筆者將復方丹參片應用于該病的臨床治療,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53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26例,年齡24~36歲,平均孕周(33.4±0.95);治療組27例,年齡23~37歲,平均孕周34.1±1.06。所有病例符合報道[3]診斷標準:①孕前無高血壓病史。②孕后血壓高于140/90 mm Hg。③排除肝腎等其他臟器患病者。④排除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⑤本研究經患者及家屬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硫酸鎂和硝苯地平聯合用藥:硫酸鎂用量:25% 硫酸鎂40 ml加入5%的葡萄糖500 mL,6 h內靜注。同時給予硝苯地平控釋片口服10 mg/次,3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藥復方丹參片口服3片/次,3次/d。所有治療為7 d一療程,在治療過程中應隨時觀察記錄患者的血壓、頭痛等癥狀的改善情況,同時注意肌無力、呼吸困難等鎂中毒表現,若患者出現不適則適當停用硫酸鎂。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心率及妊娠結局等。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數值用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心率變化情況比較(x±s) 兩組患者經治療后,血壓均有明顯的下降,心率沒有顯著性差異。與對照組相比較,治療組血壓有顯著性改善(P
2.2 妊娠結局 53例患者均安全分娩,其中16例在臨床癥狀好轉后行剖宮產,無死亡病例。
3 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其病因至今尚未闡明[4]。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頭暈、頭痛等,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發育也會受到影響,但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分娩后血壓會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F在妊娠高血壓的藥物治療仍然是糾正其病理生理為基礎,解痙、降壓、擴容、適時終止妊娠為主要原則[5]。
硫酸鎂是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首選藥物,能減低血管張力,抑制神經肌肉活動,防止抽搐,亦可減輕血管痙攣,改善腦缺氧及腎缺氧[6]。但是,單獨應用其降壓效果較慢,臨床上多為聯合其他藥物。硝苯地平控釋片為Ⅱ型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可有效抑制鈣離子內流,擴張全身血管,松弛平滑肌,且能夠預防先兆早產,副作用小,用量小、降壓持續時間長[3]。復方丹參片是中藥的復方制劑,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液粘滯度、擴血管作用,可以改善血管彈性、降低血脂;此外丹參的其他成分還具有中樞神經抑制作用,有降壓、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7]。
本研究基于以上理論,通過臨床研究發現,硫酸鎂、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復方丹參片,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臨床療效有顯著的改善,降壓效果明顯,減少妊高期高血壓疾病的嚴重并發癥,不良反應均可耐受且可控,安全有效,本研究結果亦說明這一點。硫酸鎂、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復方丹參片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療效確切,臨床應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韓治偉,范書英,李菁,等. 妊娠高血壓的治療進展. 中國全科醫學, 2012,15 (26):2978-2980.
[2] 劉紅秀.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臨床治療研究.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07,6(5): 82-83.
[3] 賀向華. 硝苯地平控釋片、酚妥拉明聯合硫酸鎂治療妊娠高血壓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2,10(10):104-106.
[4] 張優玉. 硫酸鎂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臨床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 2010,3(14):75-76.
[5] 馮欣,于潔,孫定人.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藥物治療現狀. 中國藥房, 2005,16(6):471-473.
【關鍵詞】 妊娠期;高血壓;治療;預防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婦女所特有而又常見的疾病, 一般在妊娠24周后發生。占全部妊娠的5%~10%, 所造成的孕產婦死亡約占妊娠相關死亡總數的10%~16%, 是孕產婦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國發病率為9.4%, 國外為7%~12%, 常以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為臨床主要癥狀。
1 臨床資料
選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56例妊產婦在妊娠5個月后因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在本院住院治療的臨床資料。56例患者中, 初產婦45例, 年齡﹤20歲9例;30~35歲16例;35歲以上7例。經產婦11例, 30~35歲5例;35歲以上4例。雙胞胎產6例。高血壓家族史5例。產前子癇3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5例;心腎功能衰竭5例;HELLP綜合征2例。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3例。
2 臨床表現
2. 1 妊娠20周以前 詢問患者病史, 51例孕婦在妊娠20周之前均無高血壓病家族史、蛋白尿、水腫及抽搐等癥候。既往無原發高血壓、慢性腎病、腎上腺疾病。
2. 2 妊娠20周以后
2. 2. 1 高血壓 入院前休息0.5~1 h后連續監測血壓>140/90 mmHg, 間隔6 h監測血壓較孕前期血壓>25/15 mmHg?;颊哂芯窬o張、情緒激動的表現, 偶感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心悸氣促等癥狀。
2. 2. 2 蛋白尿 留清潔中段尿, 間隔6 h, 2次, 單次尿蛋白檢查>30 mg。尿蛋白定性>(++)。蛋白尿>2.0 g/24 h。
2. 2. 3 水腫 顯性水腫。入院后查體踝及小腿有凹性水腫, 休息后未消失。
2. 2. 4 血CBC檢查 血小板計數
2. 2. 5 肝功檢查 血清肌酐>1.2 mg/dl。谷丙轉氨酶(ALT)升高。
3 治療原則
3. 1 精神放松, 多休息, 保證充分睡眠、囑患者睡眠時取左側臥位以減輕右旋子宮對腹主動脈與下腔靜脈壓迫, 增加回心血量, 改善腎及胎盤血流, 增加尿量。
3. 2 攝入充足蛋白質、蔬菜, 補足鐵與鈣劑。飲食清淡, 避免低鈉血癥致使產后循環衰竭。
3. 3 藥物治療。
3. 3. 1 地西泮 ①口服2.5 mg, 3次/d;② 10 mg肌內注射;用于控制子癇發作和再次抽搐。
3. 3. 2 冬眠合劑 氯丙嗪(50 mg), 哌替啶(杜冷丁, 100 mg)和異丙嗪(50 mg)組成, 1/2量肌內注射。有助于解痙、降壓、控制子癇抽搐。用于硫酸鎂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
3. 3. 3 拉貝洛爾 首次劑量給予20 mg, 若10 min內無效, 再加40 mg, 觀察10 min后仍無效再加80 mg, 總劑量不能超過240 mg/d。
3. 3. 4 25%硫酸鎂 5 g加5%GS 500 ml以1 g/h的速度靜點, 2次/d, 總量一能超過15 g, 控制子癇。
3. 3. 5 促胎肺成熟 對妊周
3. 4 終止妊娠 先兆子癇是妊娠所特有的疾病, 終止妊娠后病情可好轉, 是對母兒最小的損傷。
4 結果
經住院對癥治療56例患者51例痊愈出院, 5例因高血壓家族史留有高血壓疾病, 產后出血1000 ml以上者17例。
3例產前子癇孕婦經藥物治療后分別終止妊娠, 其孕周分別是:37+2周、36+4周、39+2周。2例HELLP綜合征患者轉入??漆t院治療。新生兒死亡3例, 出生孕周分別是35+4周、37+3周、40+1周。
5 討論
5. 1 發生原因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種疾病, 其發病原因至今不完全清楚。本組病例的主要原因。
5. 1. 1 年齡﹤20歲和>35歲的初孕婦占本組發病發病率的45%。
5. 1. 2 子宮張力過, 高羊水過多、雙胎妊娠占本組病例11%。
5. 1. 3 家族遺傳,原發性高血壓孕婦占本組病例8%。
5. 1. 4 初期妊娠反應致使營養攝取量減少, 蛋白低、鈣離子缺乏孕婦占本組病例33%。
5. 1. 5 高齡孕婦、雙胎孕婦, 妊娠期精神過分緊張, 致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5. 2 終止妊娠 子癇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壓特有的疾病, 孕婦經治療后母胎狀況仍無改善, 終止妊娠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措施。本組病例對輕度先兆子癇和產前子癇的患者經過24~48 h的對癥治療, 待病情穩定后分給予終止妊娠處理, 無一例產婦死亡。
5. 3 預防
5. 3. 1 做好圍產及圍妊期保健是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重要手段。
5. 3. 2 妊娠早期應測量1次血壓, 作為孕期的基礎血壓, 以后定期檢查, 妊娠36周后, 每周觀察血壓及體重的變化。
5. 3. 3 加強孕婦營養及休息, 孕期膳食中多攝入蛋白質、復合維生素、葉酸、鐵劑、鈣片、新鮮疏果等食品, 可降低先兆子癇的發生。
5. 3. 4 定期檢查尿常規, 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5. 3. 5 定期B型超聲檢查, 觀察胎兒生長發育, 可及時發現FGR, 掌握羊水量和胎盤成熟度。
5. 3. 6 孕32周后應每周行胎心監護, 了解胎兒情況。
參考資料
[1] 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Women's and Children's Health (UK).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s During Pregnancy. London: RCOG Press, 2010.
[2] 楊凱青.孕婦身體質量指數和孕期體重增加與妊娠結局的相關性研究.吉林醫學, 2012, 33(32): 6989-6991.
[關鍵詞] 妊娠高血壓;治療;解痙;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14.2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3(b)-101-02
妊娠期高血壓病是產科較為復雜也是常見的綜合病癥,是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常繼發重要器官嚴重并發癥,并可致胎兒宮內窘迫或死亡,占全部孕婦的7%左右[1]。該病常見于年輕初產婦,高齡孕婦以及多胎妊娠、葡萄胎、糖尿病者。積極治療妊娠高血壓對母兒的安全至關重要,由于某些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對胎兒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妊娠高血壓患者用藥時必須慎重選擇。臨床上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是以解痙、鎮靜,降壓,合理擴充血容量以及改善微循環狀況為主,必要時利尿,讓患者的重要臟器和子宮胎盤供血量得到提高。本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172例,經過積極治療取得了不錯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患者172例,均為本院收治的妊高征患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臨床分型診斷標準參照樂杰主編的第5版《婦產科學》,剔除妊娠前即有高血壓的患者。年齡18~42歲,平均28歲。孕28~41周。血壓150~240/115~160mmHg。其中,輕度高血壓患者33例,中度高血壓88例,重度高血壓51例。初產婦131例,經產婦41例。該組患者86例采用西藥常規治療(對照組),86例采用丹參、黃芪注射液治療(治療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血壓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病情監測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血壓、心肺疾病、體重、腹水、尿量、尿常規、眼底、生化、24 h蛋白尿定量、EKG凝血機制,此外,B超檢測羊水及胎盤情況,對胎兒的發育及胎心情況、胎動次數都要嚴加注意。
1.2.2 治療方法①對照組:該組患者采用硫酸鎂解痙,酚妥拉明10~20 mg+5%的葡萄糖鹽水500 ml,靜脈滴注降壓,或采用拉貝洛爾100 mg,口服,2次/d,根據血壓漸加量,先兆子癇和子癇患者給以地西泮10 mg肌注,每6~8小時1次。出現全身性水腫時,心臟負擔過重可以采用利尿劑,但同時要注意補鉀。貧血者輸鮮血,低蛋白者輸白蛋白或血。對于顱內壓增高的患者可用20%的甘露醇250 ml快速靜滴,脫水減輕顱內壓。②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用黃芪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丹參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對于胎盤早剝、前置胎盤、子癇已控制者,胎齡已達36~37周以上,合并有胎兒宮內窘迫或其他異常情況,盡量行剖宮產結束分娩。病情嚴重,藥物治療無效者,可給予地塞米松10~20 mg+20%的葡萄糖鹽水20 ml,靜脈滴注,1~2次/d,促進胎兒肺成熟。對于子癇反復發作,無法控制者,可行引產術。
1.3 療效評定
①治愈:癥狀體征消失,血壓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11.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的患者治愈59例,好轉19例,總有效率為90.7%(78/86),顯著高于對照的74.4%(64/86),P
2.2 兩組患者母兒結局比較
治療組在剖宮產、產后出血、胎心異常、新生兒窒息等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P
3 討論
妊娠高血壓疾病是妊娠中晚期的特發疾病,一般在妊娠20周后發病,以高血壓、蛋白尿及其他全身功能紊亂為特征[3],嚴重危害母兒的健康。減少母嬰的病死率和避免新生兒出現嚴重的后遺癥,是治療該病的最終目的。目前對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治療原則是適時終止妊娠,它是治療妊高征最重要的方法。丹參、黃芪注射液為臨床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藥制劑,兩組聯用有改善微循環,清除自由基,擴張冠狀動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壓,增加腎流量,增加紅細胞攜氧的作用。本文結果表明,降壓,鎮靜,擴容與利尿,解痙加丹參、黃芪注射液等治療對減少妊高征并發癥,確保母兒安全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孕婦在妊娠早期進行定期檢查,主要是測血壓、查心率和測體重,注意休息和營養,保持精神放松,心情舒暢,可以有效地預防妊高征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鄭碧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及其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4):465-467.
[2]鄧大梅,李琴.產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3167例分析[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9,30(3):263-267.
中圖分類號:R71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1)06-0230-02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產科常見的并發癥,嚴重危害孕產婦和圍產兒生命和健康。據報道,我國發病率為9.4%,國外為7%~l2%[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為常見的而又嚴重影響母嬰安全的疾病,是孕產婦和圍產兒發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回顧性分析264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資料,旨在探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治療、預防,以及對孕婦及圍產兒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確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者264例,年齡(25.9±5.8)歲,發病孕周≤32周者71例,32~34周者94例,34~38周者57例,≥38周者42例,其中初婦產193例(73.1%),經產婦71例(26.9%)。
1.2診斷標準
按全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分類標準及《婦產科學》第6版[2],根據病情將研究對象分為妊娠高血壓、子癇前期輕度、子癇前期重度3組,見表1。
1.3合并癥
本研究中95例患者出現合并癥,其中子癇13例,合并胎盤早剝15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性心臟病7例,視網膜剝離12例,HELLP綜合征8例,產后出血不同程度出血38例,心衰2例,無孕產婦死亡病例。
1.4治療方法
給予患者硫酸鎂解痙,同時給硝酸甘油或酚妥拉明降壓,效果不明顯者改用烏拉地爾。夜間給予苯巴比妥鎮靜,適當擴容和利尿。針對并發癥或治療效果不明顯,或胎心監護異常,胎盤功能下降,及時終止妊娠。孕周低于34周者,終止妊娠前單療程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1.5統計學處理
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孕產婦結局
本研究中妊娠高血壓組早產、胎盤早剝的發生率顯著低于輕度組,輕度組孕產婦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低于重度組(P
2.2胎齡與圍產兒的情況
本研究中32~34周胎齡圍產兒與≤32周,34~38周相比,窒息率、死亡率均有顯著差異(P
3 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孕期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威脅著母嬰健康,尤其先兆子癇,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第2位主要原因[3]。母兒嚴重的并發癥主要發生在子癇前期重度。本研究表明,子癇前期重度組的早產、胎盤早剝、產后出血明顯高于妊娠高血壓組和子癇前期輕度組。
3.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并發癥
孕婦并發癥的發生較高,本研究中發生98例,發生率為29.2%,略高于相關研究,但通過及時合理治療能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中264例患者中視網膜剝離12例,通過積極治療均獲痊愈。3例腦梗死通過治療痊愈。8例因HELLP綜合征、血小板嚴重減少轉上級醫院治療。2例因腎衰竭轉上級醫院。
3.2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終止妊娠時機
適時終止妊娠可以降低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率。終止妊娠時間以34~37周為宜,但若患者血壓下降不理想,臨床癥狀嚴重,子癇發生則控制癥狀后終止妊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終止妊娠方式、指征,本研究終止妊娠的方式有2種,水囊引產及剖宮產,選擇原則是孕婦病情嚴重,宮頸條件不成熟,不能經陰道分娩,或胎兒窘迫,但是存活的機會較大的予剖宮產,孕婦病情可耐受陰道分娩。本組由于各種病理因素導致產程進展不順利,而采取剖官產者163例,占全組的61.7%,在臨床中我們意識到重視術前嚴密觀察及監護,同時又要重視產后母嬰的護理,可以大大提高母嬰的生命質量。
表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分組情況
分組 病例數 發病率(%) 血壓(mmHg)
妊娠高血壓 123 46.59 141±1.9/87±2.9
子癇前期輕度 75 28.41 142±2.8/85±3.5
子癇前期重度 66 25.00 155±4 4/ 101±3.8
表2孕產婦結局[n(%)]
分組 例數 早產 胎盤早剝 產后出血
妊娠高血壓 123 4(3.3) 0 6 (4. 9)
子癇前期輕度 75 9 (12. 0) 4(5.3) 10 (13. 3)
子癇前期重度 66 20(30.3) 11(16. 7) 22 (33. 3)
表3胎齡與圍產兒預后
胎齡 圍產兒例數 窒息數 窒息率(%} 死亡數 死亡率(%)
32~34周 71 55 77.46 9 12.7
34~38周 57 45 78.9 5 8.8
>38 42 0 - 0 -
3.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飲食與休息指導
針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我們應當在飲食與休息方面給患者必要的指導。孕婦應進食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鐵、鈣、鎂、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及新鮮水果,減少動物脂肪及過量鹽的攝入,但不限制鹽和液體攝入。保持足夠的休息和愉快的心情,堅持左側臥位,增加胎盤絨毛的血供。同時可以給少量藥物進行預防,主要包括:①小劑量阿司匹林。其作用機理為抑制血小板的凝集,表明阿司匹林應用可使先兆子癇的發病率減少30%。②補充鈣劑。鈣劑可使孕婦的收縮壓及舒張壓有所下降,減少先兆子癇的發生。③給予維生素C和維生素E。維生素C是水溶性化合物,吸收后的維生素C不僅存在于細胞內也存在于細胞外,可在細胞內外發生抗氧化作用,對氧自由基的損傷起到初步的防御作用,維生素E是脂溶劑主要存在于細胞膜中,對保護生物膜免受自由基損害有重要作用。
綜上,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和進步,臨床醫生診治水平的不斷提高,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已下降,母兒預后已有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 羅曉利.112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臨床分析[J].重慶學,2007,36(8):749.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臨床特點。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站近年來住站489例孕產婦中,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病史資料。結果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39例,其中輕度7例(17.95%) , 中度14 例(35.90% ) ,重度18 例(46.15%)?!?5 歲的發病率明顯增高,與其他年齡段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妊娠 期高血壓疾病經陰道分娩明顯低于正常孕婦,剖宮產明顯高于正常產婦。37 周前終止妊娠3 例中,新生兒死亡1 例(33.33%) ; ≥37 周終止妊娠的36例中,死產、新生兒死亡各1 例(5.5 6 %) ,圍生兒病死率前者明顯高于后者(P
【關鍵詞】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妊娠; 圍生兒;治療;預防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發病率在我國9.4%~10.4%,該病嚴重影響母嬰健康 ,是孕產婦和圍生兒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刂撇∏榘l展和適時終止妊娠 是治療妊 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重要措施。我們對我站近年收治的39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發病年齡、 終止妊娠時間、分娩方式及母兒結局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探討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 率、減少并發癥的措施,從而改善母嬰結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站近年來489例孕產婦檢查記錄、觀察孕期 與分娩結果。39 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其中輕度7 例,中度14例,重度18例。產婦年齡21~3 9 歲,平均年齡29.5 歲; 孕齡30+2周~40+4周,平均37+3周。經產婦7
例, 初產婦32例。35~37 周終止妊娠3例,≥37 周終止妊娠36例。陰道自然分娩13例(臀位 助產1 例) ,產鉗2 例,剖宮產24例。
1.2 診斷標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診斷、分類的診斷 均按統編教材《婦產科學》第7 版中的標準[1]。
1.3 統計學處理 采取x2檢驗, P
2 結果
2.1 發病率 在489例分娩中,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39例,發病率為7.98%。 其中輕度7例(17.95%) , 中度14 例(35.90%) ,重度18 例(46.15%)。
2.2
孕婦年齡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率比較 ≥35
歲的發病率明顯增高,與其他年齡段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2.3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分娩方式的關系 非妊娠期高 血壓疾病產婦489例,經陰道分 娩的產婦為337例(68.91 %) , 剖宮產152例(31.08);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產婦39例,經陰 道分娩的產婦為15例(38.46%) , 剖宮產24例(61.54);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經陰道分娩明顯 低于正常孕婦,剖宮產明顯高于正常產婦。
2.4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分類與分娩方式及母兒并發癥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分類與分娩 方式和產后出血的關系見表2 。剖宮產率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輕、中、重度之間相比無明顯 差異(P>0.05) ,但與同期其他產婦的剖宮產率31.28%相比明顯增高(P
2.5 分娩孕周與圍生兒結局 39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 者分娩39個圍生兒。37 周前終止妊娠3例中,新生兒死亡1 例(33.33%); ≥37 周終止妊 娠 的36例中,死產、新生兒死亡各1 例(5.56 %) ,圍生兒病死率前者明顯高于后者(P
2.6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分類與圍生兒結局 輕、中、重 度妊高征患者的圍生兒結局, 按新生兒阿普加評分[1],見表3 。由表3 可見,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病情越嚴重,圍 生兒死亡發生率越高(P
3 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至今病因不十分明了,多數學者認為,遺傳因素、免疫機制改變、炎性介 質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胎盤缺血、營養缺乏等是致病原因。其病理特征為全身小動脈痙攣 ,血液濃縮,心血管循環高阻低排,全身各系統各臟器灌流減少,血管病變導致功能障礙, 尤其子宮胎兒血流量明顯減少,使胎兒慢性缺血缺氧,發育遲緩,甚至胎死腹中。本組39例 輕、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圍生兒結局,按新生兒阿普加評分[1],由表 3 可見,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病情越嚴重,圍生兒死亡發生率越高(P
早期監測和積極治療可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母體的影響。隨著妊娠及分娩的結束,妊 娠高血壓疾病可緩解自愈,因此在治療妊娠高血壓疾病,適時終止妊娠是最重要的治療方法之 一。終止妊娠的指征:①產前子癇經積極治療24~48 h 仍無明顯好轉者;②妊娠< 37 周, 若臨床檢測胎盤功能減退,而胎兒已成熟者;③胎盤功能嚴重減退,宮內環境對胎兒生長不 利,在促使胎肺成熟的同時,可考慮終止妊娠。④經治療后病情持續惡化者,以及經過系統藥 物治療后病情控制不理想的,均手術終止妊娠。本組病例顯示: 37 周前終止妊娠3例中,新生 兒死亡1 例(33.33%) ; ≥37 周終止妊娠的36例中,死產、新生兒死亡各1 例(5.56 %) , 圍 生兒病死率前者明顯高于后者(P
至于終止妊娠的方式,一是引產,適用于病情控制后,宮頸條件成熟者;二是剖宮產,適用 于有產科指征者,宮頸條件不成熟,不能在短時間內經陰道分娩,胎盤功能明顯減退,或已 有胎兒窘迫征象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治療的目的和原則是爭取母體可完全恢復健康,胎兒 生后可存活,以對母嬰影響最小方式終止妊娠。近10年來多數學者認為剖宮產已成為重度妊 娠期高血壓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癇前期終止妊娠的主要措施[2]。本組39例患者,有 24例(61.54%)采用擇期剖宮產術分娩;資料顯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剖宮產率與非妊娠 期高血壓疾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目前,中、晚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大都采取剖宮術終止妊 娠,避免陰道試產時宮縮所致胎兒應激,一定程度減少了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的機會。剖 宮產術可以短時間內終止妊娠,減少了產程中宮縮痛疼刺激、勞累、精神緊張等引起血壓增 高及繼發心腦血管意外與子癇的發生,減少了母嬰并發癥的發生,不失為一種較好的終止妊 娠的方式[3]。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科學[M] . 第7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3-74 ,92-95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危險因素;健康教育;護理干預;預防措施
妊娠高血壓是婦產科妊娠期常見病癥之一,以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為主要特征。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僅次于產后出血,居第2位,是一種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官性改變,以及器官重塑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夲癥多發于妊娠32 w,發病越早病情越重,發病初期表現為血壓輕度升高,伴有水腫和蛋白尿,若不給予及時的治療和科學的護理,可能引起抽搐、昏迷、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嚴重者會危及母嬰生命安全,為了查找誘發的危險因素,我們在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取得較好效果,先報告如下。
1妊娠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1.1易誘發的因素,包括年齡、遺傳等 ①初產婦。②年輕初產婦(年齡≤20歲)或高齡孕產婦(年齡>34歲)者。③精神過度緊張或受刺激致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者。④與氣候變化有密切關系,在冬季及春季、秋冬交替時發病率最高。⑤身體矮胖者,即體重(Kg)/身高(m2)>24者。⑥有慢性高血壓、慢性腎炎、糖尿病等病史的孕婦。⑦營養不良,如貧血、低蛋白血癥者。⑧子宮張力過高(如羊水過多、雙胎妊娠、糖尿病、巨大兒等)者。⑨多基因遺傳性疾病,家族中有高血壓史,尤其是孕婦之母有重度妊娠期高血壓史者。
1.2可改變的行為危險因素
1.2.1高鹽飲食、膳食,食鹽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呈顯著相關性。高鈉攝入可使血壓升高,而低鈉可降壓。建議不要食用腌制食物、熏魚、方便面等,刺激性強的食物,肥肉,蟹黃等。
1.2.2肥胖,體重超重和腹型肥胖是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在18~38歲時體重增加的人危險性最大,超過20%標準體重的人患妊娠高血壓的危險性更高。
1.2.3缺少體力活動 缺少體力活動是造成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增加妊娠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的發生危險。
2資料與方法
2.1一般資料 從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本院共收治妊娠高血壓綜合癥患者110例,年齡18~43歲,平均30.5歲,孕周26~38 w,平均32 w。病期:輕度62例,中度32例,重度16例,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腫,高血壓和蛋白尿,其中先兆子癇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眼花、頭痛、胸悶等癥狀。
2.2方法
2.2.1所有患者入院后①均給予鎮靜、降壓、解疼、擴容和利尿等治療。②患者入院后給予常規護理和基本健康教育。包括保持整潔、安靜的治療環境及時更換床單,正確的臥床,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呼吸道通暢、飲食護理、基本的健康宣教等。對患者做全身心評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和宣教,具體如下。
2.2.2用藥物降壓護理干預 根據患者用藥禁忌及臨床表現,及時調整用藥,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靜脈輸液通路,遵醫囑用硫酸鎂5 g加入5%葡萄糖液20 mL在20 min左右緩慢靜脈輸注控制抽搐,再用硫酸鎂7.5~15 g加入5%葡萄糖500~1000 mL靜脈輸注,注意硫酸鎂的毒性反應監測血鎂濃度以防中毒。調整血鎂濃度維持在1.7~3.0 mmo1/L。利尿劑、速尿20~40 mg靜推或靜脈滴注,2~4 h再重復使用。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若患者出現面部潮紅、惡心、發熱等反應,應減慢滴速。若患者抽搐頻繁或昏迷,可靜脈推注地塞米松,休息≥10 h,左側臥位可減輕子宮對腹主動脈下腔靜脈的壓迫,使回心血量增加,改善子宮胎盤的血供。有研究發現左側臥位24 h可使舒張壓降低10 mmHg
2.2.3心理護理干預 在患者治療期間我們發現部分患者由于對病情和治療方案的不了解,對自身病情的康復和母嬰的安慰缺乏信心,以及對病房環境的陌生,容易發生精神緊張、焦慮、悲觀等情緒。這些不良情緒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到患者康復,嚴重者可能引起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加重病情,我們對患者加以仔細觀察,及時掌握患者的情緒變化。根據其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況,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在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中,認真傾聽患者的意見,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安慰患者的緊張、焦慮等情緒,并用眼神、手勢等暗示性動作鼓勵患者,增強患者的信心,增強患者的親近感和配合意識,使患者在良好的情緒下接受治療。
2.2.4加強監護護理措施 對危重患者,即使目前狀況穩定,但有潛在發病可能的患者,要做好重點監護護理措施,搶救車、吸引器、壓舌板、和急救器材處于備用狀態。密切觀察患者心率、呼吸、脈搏和血氧飽和度等的變化情況。抽血檢驗血氣分析1次/4 h,觀察尿量和常規化驗,記錄尿量和血清肌酐等的動態變化,補液應在CVP檢測下進行。呼吸衰竭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并做好呼吸頻率、潮氣量和氣道壓力等的觀察記錄,以便再次發病時能及時調整到最佳呼吸機參數,為搶救贏得時間。無誘因的倦怠,胸悶和心慌等患者的臨床發病先兆給予觀察和總結。做好預見性護理工作。
3健康教育
部分患者由于保健意識較差或者雖然有保健意識,但是不正確或不科學,因此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具體如下:①入院宣教:包括病室環境、規章制度、探視制度、作息制度、治療原則、護理內容和醫護人員等。②住院宣教:包括并發癥預防、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產褥期注意事項等。堅持個體化原則,因人而異,使患者能盡量理解,針對部分患者文化較低的情況可制作一些簡單的宣教卡片,用圖畫或圖示向患者解釋相關問題交流或回答疑問時。
3.1保證休息,精神放松,心情愉悅,減少聊天時間,主動睡眠、休息和睡眠時以左側臥位為宜,避免平臥位,這樣可以改善宮胎循環
3.2建議合理飲食 即高蛋白、高纖維素、低鹽低脂飲食、動物內臟肉類、家畜類、水產類、蛋類、牛奶、豆制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新鮮水果蔬菜,(筍干、菜花、菠菜、南瓜、白菜、油菜、胡蘿卜)雜糧類主食等。
3.3學會自我保健意識:堅持每天數胎動,檢測體重,注意有無妊高癥相關癥狀出現積極配合醫師進行早期治療,通過健康教育、用藥指導、運動指導等方式,可提高妊娠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病基本知識的認識,改變其不良生活習慣,培養其積極健康的生活行為,增強其遵醫行為的執行能力,從而能有效地控制血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維護母子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出院指導:嚴格避孕1~2年,產褥期要測量血壓1次/w,了解身體恢復情況、護理及母乳喂養。
4預防措施
做好產前檢查,孕期宣教保健工作。為防止發生妊娠高血壓疾病,首先做好產前檢查及孕期保健宣教工作。使孕婦掌握妊娠、分娩、產褥期的一般知識,解除他們對妊娠、分娩的思想顧慮,生活上給予指導,使其有所依循。對于異常的孕產婦應進行嚴密觀察。
4.1通過定期的產前檢查,及時發現妊娠期的異常情況,對預防合并癥的發展有密切關系,每次產前檢查均需測量血壓及體重,測血壓時應注意和基礎血壓比較。量體重時,每次應穿相同的衣褲,以免因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影響體重的準確性。每次檢查留清潔尿查尿蛋白。通過血壓、體重、尿蛋白的檢測,發現異象,有助于及時采取措施。
4.2飲食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鈣、鐵等礦物質,限制食鹽以減輕水、鈉潴留。督促孕產婦按照遺囑服降壓藥或鎮靜藥物,以保證療效。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增加產前檢查次數。重視孕婦主訴盡快縮短第二產程,適時終止妊娠,預防產后大出血,嚴密觀察孕婦生命體征,防止回心血量減少所致休克。按時檢查子宮底高度及收縮情況,注意陰道出血,必要時做好輸血準備。
參考文獻:
[1]何建華.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0,(13):107-108.
[2]喻中會.老年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對降壓效果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1s):2300-2301.
[3]林華英.高血壓的社區健康教育[J].2013,11(6).
古丈縣婦幼保健院,湖南古丈 416300
[摘要]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壓疾病(PIH)伴胎盤早剝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取126例PIH伴胎盤早剝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收治的118例健康產婦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產婦的妊娠結局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剖宮產率為84.9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6.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平均孕期、新生兒體重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死胎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PIH伴胎盤早剝對妊娠結局的影響較大,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較高,影響新生兒的健康。
[
關鍵詞 ]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胎盤早剝;妊娠結局
[中圖分類號] R7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9(a)-0123-02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PIH)是一種妊娠期特有的病癥,多發生在妊娠20周后[1]。該病的臨床表現為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等自覺癥狀。該病的發病率比較高,且極易引發胎盤早剝,是導致孕產婦及胎兒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2]。為了分析PIH合并胎盤早剝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我院對126例PIH伴胎盤早剝患者與118例健康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126例PIH伴胎盤早剝患者作為觀察組,年齡在22~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6±2.2)歲,均為初產婦。另選取同期收治的118例健康產婦作為對照組,年齡在21~3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3±2.8)歲;孕次1~3次,平均為(2.1±0.5)次。兩組產婦的年齡、孕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兩組產婦均采用平衡液、人血白蛋白等藥物進行擴容治療,并采用心痛定等藥物進行降壓。兩組產婦必須要嚴格按照醫囑服藥,藥物以不影響胎兒的健康為原則。觀察組產婦均給予解痙、降血壓藥物及地塞米松治療,以促使胎兒肺部成熟,然后擇期終止妊娠。對照組產婦只需行常規治療、護理即可。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情況與平均孕期、新生兒體重以及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死胎等不良妊娠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
觀察組的剖宮產率為84.9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6.2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比較兩組產婦的孕期、新生兒體重
觀察組的平均孕期、新生兒體重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3比較兩組產婦的妊娠結局
觀察組的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死胎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2.4比較兩組產婦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2.2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4所示。
3 討論
妊娠高血壓疾病(PIH)是一種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常見于初產、高齡孕婦。PIH多發于妊娠20周后,臨床表現主要為高血壓,蛋白尿,水腫等,是導致胎兒死亡的主要因素[3]。該病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部分學者認為與免疫、子宮-胎盤缺血及遺傳等因素有關,給臨床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4]。目前,臨床中對PIH的治療原則為休息、鎮靜、解痙、有指征的降壓、利尿;合理擴容等,密切監測母胎情況,適時終止妊娠。
PIH的主要病理改變在于全身小動脈痙攣,當孕婦的全身小動脈發生痙攣時,就會使底蛻膜螺旋小動脈發生痙攣與硬化,從而引起遠端毛細血管缺血損傷或壞死,且容易導致血管壁破裂出血,使血液灌注至底蛻膜層,從而導致胎盤與子宮壁脫離,最終出現胎盤早剝。當患者的病情不斷加重,就會引發胎盤后血腫及胎兒供血不足等情況,對胎兒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5]。因此,對PIH合并胎盤早剝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是保障胎兒及產婦的關鍵。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死胎發生率分別為13.49%、21.43%、5.56%,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39%、5.93%,說明PIH并胎盤早剝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比較大,嚴重威脅胎兒/新生兒的健康安全。臨床中對PIH合并胎盤早剝的診斷方法如下:①輕度病癥:背部疼痛、陰道出血、子宮高張性收縮,且出現胎兒宮內窘迫現象;②重度病癥:胎盤后出現明顯的血腫,且有隱性出血癥狀,子宮壓痛,多伴有臟器衰竭。其治療方法如下:①產前檢查:產前應檢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其引起胎盤早剝的相關因素;②適時終止妊娠:當孕婦情況穩定、孕期超過34周者可終止妊娠。其中剖宮產能有效預防或減少臟器功能衰竭的發生,因此在本次研究中PIH患者的剖宮產率高達84.92%;③當發現死胎時,必須要及時取出胎兒,且要促進子宮收縮,以防產后出血的發生,并保全產婦的子宮及生育能力。
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等特點,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會影響產婦、胎兒的健康[6]。胎盤早剝的病理變化主要是形成血腫與底蛻膜出血,導致胎盤自附著處剝離。由于血液外流受阻,導致胎盤積血不斷增多,使宮底逐漸升高,當內出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沖開胎盤邊緣和胎膜,從而導致混合性出血的出現,嚴重危險著母嬰的健康安全[7]。臨床中,對于妊娠高血壓疾病并胎盤早剝患者,必須要適時、及時終止妊娠,才能有效阻斷胎盤的繼續剝離與控制出血。臨床研究表明,對妊娠高血壓疾病并發胎盤早剝患者的早期、及時有效處理是降低母嬰死亡率的關鍵[8]。本研究中,對于并發輕度胎盤早剝、且在短時間進行分娩的患者,在密切觀察母嬰生命體征下可嘗試陰道分娩,但在分娩前必須要先破膜,使羊水緩慢流出,然后采用膠帶包裹住患者的腹部,以縮小子宮容積與壓迫胎盤,并阻斷繼續剝離,且要促進患者的子宮收縮,使產程加速,然后盡快分娩。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剖宮產率為84.92%,遠遠高于對照組的26.27%,說明對這類患者應采用剖宮產分娩,才能更好地預防臟器功能衰竭的發生;觀察組的平均孕期、新生兒體重均顯著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死胎發生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PIH并胎盤早剝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比較大,嚴重威脅胎兒/新生兒的健康安全;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也遠遠高于對照組,說明PIH并胎盤早剝會引發產后大出血、Hellp 綜合征、子癇等并發癥的發生。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伴胎盤早剝會增加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死胎的發生率,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比較大,且容易引發產后大出血、Hellp綜合征、子癇等并發癥。
[
參考文獻]
[1] 歐陽新華.妊娠期高血壓伴胎盤早剝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3,34(25):50.
[2] 李永紅.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9):462-463.
[3] 鄧玉娟,陳磊,張艷梅.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伴胎盤早剝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5):89.
[4] 邵華.妊娠期高血壓及其并發癥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4):42-44.
[5] 羅冰,謝芳.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影響妊娠結局的臨床分析[J]. 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2,10(5):409-410.
[6] 趙榮,殷秀娥,尹滿群,等. 妊娠高血壓疾病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及防治對策探討[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23):4544-4547.
[7] 韋壯麗,莫愛旭,黃紅蓮.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妊娠結局觀察及相關分析[J].河北醫學,2013,19(7):996-998.
目的探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減少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方法對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制定綜合護理措施,包括行為干預和心理支持,觀察護理效果。結果經過周密細致的護理計劃,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細致的護理,無1例并發癥發生。結論全面細致、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并發癥發病率,可顯著提高孕產婦及圍生兒的安全。
關鍵詞:
妊娠;高血壓;護理;臨床療效
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妊娠20周及產后2周是該疾病的高發期,其主要臨床表現是高血壓、水腫、蛋白尿,嚴重者會出現頭痛、視力模糊、抽搐、昏迷等臨床表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造成孕產婦與圍生兒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但是該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難以進行有效的預防及治療[1]。我科發現,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做好臨床護理工作,科學開展健康教育,可有效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造成的孕產婦與圍生兒死亡具有一定效果。匯報如下。
1臨床資料
1.1入組標準
①診斷符合樂杰的第七版《婦產科學》中妊高征的診斷標準[2]。②患者精神狀態正常。③患者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正常。④排除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⑤患者自愿參加該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臨床資料
入選60例患者均為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其中初產婦49例,經產婦11例,年齡24歲~42歲,平均年齡(26.1±4.7)歲;確診妊娠期高血壓時孕周:≤30周10例,31周~33周38例,≥34周12例;其中單胎妊娠54例,雙胎妊娠6例;妊娠期高血壓分度:輕度18例,中度34例,重度8例。
2護理方法
2.1預防護理
在患者確診妊娠期高血壓后,需要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了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誘發因素、發病機制及其危害,增強孕產婦的自我保健意識,使其能夠做到有效遵守醫囑,定期進行體重、血壓、尿常規、隱性水腫的檢查,及早發現不良反應,以便進行科學治療。
2.2心理護理
由于醫學知識專業性較強,很多孕產婦作者簡介:張娟林,女,本科,主管護師。在得知自身患有妊娠期高血壓后,對于胎兒的生長發育、營養狀況、出生后的并發癥過度焦慮,焦慮誘發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失調,進一步加重了妊娠期高血壓的病情。因此,給予產婦科學合理的心理治療尤為重要。護理人員應采取和藹可親的態度與產婦進行交流,了解其主要思想顧慮及焦慮根源,并制定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對其心理狀況進行支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便患者能夠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保持健康樂觀心態,配合醫務人員進行有效的治療,確保母嬰安全。
2.3常規護理
2.3.1入院護理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當將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安排于單人病房中,護理人員應當保持病房內光線適宜,空氣流暢,盡可能避免外界環境中的噪音、異味、強光等對患者造成刺激;對于已經有先兆子癇及子癇患者應當安排專人進行陪護,并做好相關急救措施的準備。
2.3.2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食譜,確保患者每天能夠攝入合理的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及其他微量元素;對于已經出現水腫的患者,應當嚴格控制其食鹽、液體的攝入量,必要時應采用植物脂肪替代動物脂肪[2]。
2.3.3休息護理
研究發現[3],充足的睡眠對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具有重要意義,醫護人員應當盡可能保證患者每天的休息時間在10h以上。同時,患者在睡眠時應當盡可能采取左側臥位,以減輕子宮對于下腔靜脈和腹主動脈的壓迫所造成的回心血量減少,以改善胎盤、腎臟的血流量,減少妊娠期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率。
2.3.4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護理工作者應當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精神狀態的監測,觀察記錄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心率等,定期監測患者尿常規。細致觀察宮內胎兒情況,定期記錄胎動、宮縮等情況,每天常規予以中流量吸氧2次,每次30min。
2.4用藥護理
2.4.1硫酸鎂的用藥護理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基本病理變化是全身小動脈的痙攣,解痙是其重要的治療原則,硫酸鎂是常用的解痙藥物,其用藥途徑主要是通過靜脈滴注,在進行靜脈滴注過程中,其滴速應控制在1~2g/h最佳,先快后慢,使血液中鎂離子濃度能夠迅速達到有效血藥濃度,以便發揮治療效果。同時在治療過程中,一旦出現患者膝反射減弱、呼吸少于16次/min、尿量低于25mL/h時,應當立即停止硫酸鎂滴注,同時告知主管醫師,必要時可立即予以10%葡萄糖酸鈣溶液10mL進行靜脈推注,防止硫酸鎂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
2.4.2其他用藥護理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還會進行降壓、鎮靜、利尿等治療,在使用降壓藥物或者鎮靜藥物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確保患者舒張壓維持在90~100mmHg之間,同時應當監督患者臥床休息,防止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生。
2.5臨產及產后護理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臨產后應由當專人護理,嚴密監測血壓變化,并采用胎心監護儀對胎兒健康狀況進行監測。生產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縮短第二產程,避免產婦由于過度用力、疲勞誘發的抽搐,必要時應果斷進行剖宮產術。胎兒娩出后,應立即靜脈滴注縮宮素,以避免產后出血的發生。同時,產后應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尿量、惡露等的監測,及早發現不良情況并進行有效處理。
3結果
經過周密細致的護理計劃,60例產婦均順利完成生產,其中剖宮產34例,陰道分娩20例,引產6例,無1例并發癥發生。
4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全身小動脈痙攣引起的全身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一種妊娠期特有疾病,該病的主要危害可能造成胎兒的宮內生長發育受限、胎盤早剝、孕婦腎功能受損、產后大出血等,是造成我國產婦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4]。由于目前該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醫務工作者只能盡可能避免其誘因來阻止疾病的進程,以及防止疾病的加重。研究表明,采用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產婦的并發癥發生率,對于提高母兒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玲.妊娠合并高血壓110例臨床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2014,8(10):207-209.
[2]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8-108.
[3]靳利秀.妊娠合并高血壓的圍生期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36):4936-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