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自然資源分析范文

    自然資源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自然資源分析

    第1篇:自然資源分析范文

    關鍵詞: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領導干部;問題

    一、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價值

    (一)幫助領導干部樹立科學發展觀和責任觀

    作為一個主導地區經濟發展的人,其思想理念直接決定了本地區的發展方向。為了幫助領導干部不斷更新決策理念,需要在審計范圍納入執行自然資源資產保護方面的情況,有利于領導干部積極改正工作中的問題。

    (二)最大程度發揮審計的免疫作用

    審計的主要功能是對人民利益和國家財產安全積極保護,為了貫徹執行這一點,應當強化建設生態文明,大力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在社會各個階層中促使人們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問題,對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瓶頸問題有效解決。

    (三)推動審計工作的轉型與革新

    傳統審計在發展到一定時期之后,必將會實施資源環境審計。在經濟績效成本中已經包括了消耗與利用自然資源,因此,為了最大程度節省經濟績效成本,需要積極保護與開發自然資源資產,這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經濟績效。同時,績效審計需要將資源環境審計作為一種主要表現,具體是持續拓展審計領域和逐步深化的審計內涵。

    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劃定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和責任模糊

    首先,通過分析自然資源屬性可知,我國擁有大量的自然資源,大部分自然資源都是跨區域分布,比如長江與黃河等河流形成了廣泛的流域面積,遍布很多省份,這樣就導致審計過程中判斷領導干部利用河流水資源以及治理污染方面的權責十分困難。例如,河流形成了十分廣泛的流域面積,結合地形等因素可以劃分為上中下游流域,由于水資源表現出的流動特點,上游河流資源的污染也會對中下游河段造成一定的影響,雖然環境法已經明確規定了河流治理措施,但是由于出現跨區域問題,在認定領導干部責任的過程中產生了分歧;其次,通過分析自然資源破壞以及生態污染的滯后性可知,其會過度利用自然資源資產,但是不會影響怕破壞當時的環境,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前過度利用自然資源的問題越加凸顯。

    (二)審計人員素質不高

    一是我們擁有大量會計和財務背景的審計工作人員,不能全面深刻的了解自然資源領域,在對自然資源資產信息分析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能力。二是自然資源資產擁有繁多的種類、龐大的數量,與其密切聯系的各類信息也在不同機構中分散。我們對審計證據收集與整理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只要不改變傳統制度,必然存在著大量的人力不足問題。

    (三)無法充分認識到離任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貫徹落實制度需要擁有一個巨大的推動力。要想順利實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必須幫助領導干部形成一個準確的認識。當前,一些領導干部無法徹底了解自然資產資產離任審計對自身的意義,或者還是保留著傳統的離任審計理念,無法真正理解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一項惠民的措施。

    三、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開展措施

    (一)規范審計內容,強調審計重點

    1.在對主要資源全面審計的前提下,結合各個地區自然資源占有類型,數量的不同,以及每個區域內生態問題的不同重視程度,應當有所側重區域內的審計工作。

    2.在審計領導干部的過程中,應當緊密聯系自然資源政策執行效果和實踐對審計重點有效明確。比如,對于森林資源來講,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利用了自然資源,為了有效恢復生態環境,采取了種樹還林等手段,在審計過程中除了注意利用森林資源出現的效益以及消耗的成本之外,還必須考慮后期恢復森林資源的問題。這一效果一般能在領導任期之內觀察到,所以這一次審計領導干部應重點審查任期之內的事務。相反,對治理大氣污染的領導干部開展審計工作時,某一地區的領導干部積極治理大氣污染時,在短期內無法看到空氣質量改良的效果,對于這樣的狀況,只是審計任職期間的領導干部缺乏合理性,而是需要對領導干部離職之后進行審計,這也更加公正體現了領導干部績效。

    (二)積極培養審計人員

    與一般審計不同,在培養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人員的過程中不但增加有關會計、審計和財務方面的理論知識,還要重點培養審計人員自然資源資產方面的有關知識,比如劃分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確定價值量等。因此,可以安排一些針對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學習課程或者是國家建立的一部分培訓基地,實施崗前培訓,幫助這部分審計人員開闊視野,從社會、資源宏觀角度全面分析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工作應當關注的問題。

    (三)拓展應用離任審計結果

    緊密聯系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干部終身追責,幫助領導干部充分認識到任期間政績好壞會對職業終身造成極大的影響,進一步促使自己充分履行職責。在建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的過程中,實現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目標。在采取審計結果開展責任追究的過程中,可以設計“環境問責追究卡”,將領導干部在任職過程中做出的重要規劃、發展經濟的措施以及利用自然資源資產的情況準確記錄。

    結語

    總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十分艱巨,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以及發展經濟生態方面體現出極大的意義。在審計工作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只有不斷健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基本原則,才可以產生科學的責任追究機制,促使領導干部更好地承擔生態發展責任。

    參考文獻:

    [1]蔡春.關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理論思考[J].審計研究,2016(12)

    第2篇:自然資源分析范文

    關鍵詞:陜西;水資源;農業非點源污染;防治措施

    一、陜西水資源污染現狀

    水是干旱地區最為寶貴、無法替代和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是綠洲生命、生存和生產的基本前提條件,水資源應當由量與質兩個概念組成。陜西屬于缺水省,全省水資源總量為455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2%左右,耕地每畝平均占有水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8% 。關中、陜北人均、畝均占有地表水量分別為520立方米與232立方米,相當于全國水平的19. 2%(相當于世界公認人均水資源最低標準的52%)和17.5 % ,屬于資源性嚴重缺水地區。[1]

    陜西水資源除了數量上的不足,在質量上也污染嚴重。2004年,陜西全省主要河流的23個斷面水質的監測,超標水質占監測斷面的51.9%,其中Ⅳ類水質占17.6%,Ⅴ類水質占21.3%,劣Ⅴ類水質占22%,主要污染物有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等。[2]2005年全省主要河流的40個監控斷面,18個斷面超過Ⅲ類標準,占45.0%,其中7個斷面屬Ⅳ類標準,占監測斷面的17.5%,11個屬劣Ⅴ類標準,占監測斷面的27.5%,主要污染物有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等。[3]2006年第一季度陜西省水環境監測中心及下屬五個監測分中心對陜西主要河流23個重點水質斷面及4個重點水源地進行監測評價,在污染斷面中Ⅴ類水質斷面占監測斷面的8.7%,劣于Ⅴ類水質的斷面占監測斷面的26.1%。[4]第二季度的監測Ⅳ類水質斷面占監測斷面的4.35%,劣于Ⅴ類水質的斷面占監測斷面的30.43%。[5]

    在陜西的六大水系中,渭河的污染歷次監測都是最嚴重的(渭河流域的農業產值占陜西農業總產值的50%),渭河是陜西的母親河,也是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渭河的主體功能是農業灌溉,同時是寶雞、西安、咸陽、渭南等大中城市工業用水的主要補給源。統計渭河近年水質監測斷面資料顯示,全長818公里的干流河段,全年III類水質河段長占37.2% ,1V類占12.2% , V類和劣V類水質的河段已超過渭河總長的一半,為50.6%。1991至2003年渭河氨氮年平均值為5.78毫克/升,是V類標準20毫克/升的2.89倍。污染最嚴重的監測斷面是“天江人渡”,年平均值為9.47毫克/升,是V類標準2.0毫克/升的4.7倍。峰值出現在7月份,氨氮濃度達到了24.06毫克/升,是V類標準2.0毫克/升的12.03倍。渭河污染尤以中下游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等河段最為嚴重。渭河已成為一條黑河、臭河,其中干流中下游河段現已喪失了基本的水體功能。

    陜西除了地表水污染嚴重外,受污染水體的下滲及引污灌溉的影響,地下水污染也很嚴重,沿渭河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等重點城鎮地下水水體亦不同程度受到污染,以興平、三原、蒲城、富平四縣為例,興平市2000年8個監測點中NO-3平均含量171.1毫克/升,超標率達37.5%,三原縣3個監測點NO-3平均含量166毫克/升,超標率達66.7%;浦城縣12個監測點NO3-平均含量120.75毫克/升,超標率達42.9%;富平縣 14個監測點NO-3平均含量120.5毫克/升,超標率達41.7%。[6]

    水污染加劇了陜西水資源的短缺矛盾,同時對陜西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污水增加了工業生產的成本,降低了產品質量,如造紙、印染等工業產品使用不清凈的水會造成產品的色澤晦暗,釀酒、食品工業等使用不衛生的水會導致飲料和食品的衛生質量不合格,直接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污水對農業的影響更為嚴重,用污染的水灌溉農田,會造成土壤質量降低,農作物減產、變質,甚至顆粒不收;污水對漁業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可使水生生物緩慢中毒,出現畸形的或是帶有怪味的魚蝦,嚴重時一夜之間成百上千的魚死亡;飲用被污染的水還嚴重損害人體健康。

    水污染是全球范圍內最主要的環境問題之一,污染源一般被劃分為點源和非點源。點源是指以點狀形式排放而使水體造成污染的發生源, 非點源污染是相對點源而言,是指溶解的和固體的污染物從非特定的地點,在降水(或融雪)沖刷作用下,通過徑流過程而匯入受納水體并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或其他形式的污染。點源污染容易識別和治理,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已得到較好的控制。相反,非點源因為過于分散,不易識別和收集,其嚴重性逐漸顯現出來。有報道指出,目前非點源污染是導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農業非點源污染貢獻率最大。近年來,陜西省為了凈化環境,保護水源,采取了許多環境整治措施,如關閉了渭河沿岸許多污染嚴重的企業,在咸陽、西安等城市建造了幾個大的污水處理廠,但污染依然很嚴重。究其原因,陜西環境整治主要解決了點源污染的問題,非點源污染尤其是農業非點源污染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農業非點源污染是指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氮和磷等營養物質以有機或無機污染物質的形式,通過地表徑流和農田滲漏形成的水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農藥污染、集約化養殖場污染等。2003年,美國環保局的調查結果表明,農業非點源污染是美國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是河口污染的第二大污染源,是造成地下水污染和濕地退化的主要因素。在芬蘭,20%的湖泊水質惡化,而農業非點源排放的磷素和氮素在各種污染源中占到50%以上。在荷蘭水環境污染總量中,有60%的總氮和40%的總磷來自農業非點源污染。[7]世界銀行的報道指出,中國地下水有將近50%被農業非點源污染。有專家估算,目前中國水體氮磷污染物中來自工業、生活污水和農業非點源污染的大約各占1/3。

    二、農業非點源對陜西水資源污染貢獻分析

    (一)高殘留毒害性農藥的應用

    農藥對治理農作物病蟲草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陜西農作物病蟲草害發作頻繁,導致在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農藥。據中國農村統計年鑒資料,陜西2000年農藥使用量為10 323噸,2001年為10 449噸,2002年為10 200噸,2003年為9 761噸,2005年為9 888噸。其中殺蟲劑占70%,殺蟲劑中應逐步淘汰的有機磷藥占70%,其中高毒農藥又占到70%。我國農藥施用的有效利用率一般在20%-30%,其余大部分落于土壤,還有一部分漂浮在空中,陜西是個水土流失嚴重的省份,進入土壤后的農藥大部分隨地表徑流進入江河,一部分滲入地下水,飄浮在空中的農藥最終隨降雨、地表徑流進入河流和湖泊。這些有毒有機物大多數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化學性質很穩定,在水中濃度雖然很低,但毒性很強,與人體健康關系很密切。高殘留毒害性農藥使用不僅造成了水體污染,也導致農作物殘留超標,2004年對西安市、寶雞市、三原縣、富平縣、商洛地區140份蔬菜與水果食品樣品中8種有機磷農藥殘留進行了檢測分析,結果發現蔬菜與水果食品中有機磷農藥的檢出率分別為20%和1.7%,其中蔬菜樣品中對硫磷和水果樣品中樂果的平均殘留率分別為6.22微克/公斤和3.02微克/公斤,大大超過國家的限量標準?,F代醫學證明,在致癌因素中,環境因素占80%,在環境因素中,有毒化學物質污染占80%,在有毒化學物質中,有毒有機物占95%以上,因此,近幾年來,世界各國對有毒有機物研究日益重視,已成為當今水環境研究的主題和熱點。

    (二)化肥使用不當,利用率低下

    陜西省1990年化肥施用量(折純量)為67.94萬噸,耕地畝均施肥12.82公斤;2000年全省化肥施用量達到131.19萬噸,耕地畝均施肥28.09公斤,分別比1990年增長93.10%和1.19倍;2002年化肥使用量為131.9萬噸,耕地畝均施肥已達到30.80公斤,氮肥占54.9%,磷肥占12%;陜西的耕地隨著工業和城市化的發展在逐年減少,但化肥的使用總量卻在逐年上升,據中國農村統計年鑒資料2003年至2005年陜西化肥的使用量分別為142.7、143.1和147.3萬噸,氮肥的使用量分別占54.5%、54.2%和52.1%,磷肥的使用量分別占11.1%、11.3%和11.5%。

    研究表明,在施入農田的氮磷化肥中,大部分被土壤顆粒所吸附,作物對氮素的利用率只有20%-35%,揮發到大氣中有5%-10%,其他氮素隨降水徑流和滲漏被流失。施入農田中的磷肥,作物利用率約10%-20%, 50%-60%被土壤顆粒吸附固定,部分隨降水徑流從農田中排出進入水體。化肥中的營養成份流失到水域中,一方面造成化肥的損失,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地表水體富營養化和地下水體硝酸鹽污染。人長期飲用被化肥污染過的水,可引起慢性中毒,會有頭痛、頭暈、視力模糊等癥狀,嚴重中毒時會引起肝、腎損害。

    (三)禽畜養殖糞便隨意排放

    隨著“菜籃子工程”的實施,陜西養殖業迅速發展,2000年,陜西省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占到22.9%,達110億元,農民人均牧業收入300元,占農民人均收入的21.7%。據《中國農業年鑒》資料,2003年至2006年陜西的豬出欄量分別為770.1萬頭、816.4萬頭、932.4萬頭和930.4萬頭,牛出欄量分別為71.1萬頭、78.6萬頭、83.7萬頭和88.2萬頭,羊出欄量分別為447.0萬頭、518.9萬頭、571.3萬頭和618.7萬頭,家禽出欄量分別為5 505萬只、59 189萬只、5 853.2萬只和6 366萬只。

    因陜西城鎮和農村中的禽畜飼養場,一般沒有排污設施,污染物大多數直接排放。禽畜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它們進入土壤后,會轉化為硝酸鹽和磷酸鹽,過高的含量會使土地失去生產價值,進而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水中的硝態氮、硬度和細菌總數超標,且氮和磷含量過高使水體富營養化,大量滋生蚊蠅,藻類過量繁殖,水中氧含量減少,魚、蝦等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三、控制農業非點源污染的對策

    農業非點源污染要從法律、政策、技術體系三個層面推動治理:

    (一)法律措施

    1.盡快制定、完善非點源污染防治的法律。

    我國1979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以法律的形式對環境保護予以規范,為水資源保護法律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984年和1988年分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1996年和2002年分別公布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法律、法規也涉及到水污染防治問題,為中國的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據。1998年、2002年和2005年陜西省人大常委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流域實際分別制定了《陜西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陜西省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條例》和《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然而,無論是國家立法還是陜西省的地方性法規基本上是針對點源污染的,沒有將非點源污染納入總量控制計劃,對城市和非城市的、農業的非點源污染控制不足,而且內容也十分簡單,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效果。要解決我國嚴重的非點源污染問題須從立法、政策、技術三個層面來推動治理,而立法是當務之急。不過在國家立法以前,地方立法可以先行,國家立法不可能對各地具體的環境保護進行全面規范,非常具體的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地方結合本地的客觀環境條件進行立法,因各地自然環境較大的差異導致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步驟有所不同。陜西應結合本省的經濟發展狀況、地面徑流量、流域地形、氣候等制定非點源污染防治綜合法規和單行條例,為陜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2.強化執法。

    與立法相比,執法環節更待加強,要加大執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貫徹執行已經頒布實施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各級領導干部要強化法律意識,提高執法水平和依法行政的力度。加大對因農業開發、畜禽飼養等農業生產活動和不按規定使用農用化學物質造成的農業環境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力度,協同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農村生活和其他活動造成的非點源污染事故的調查處理。與此同時,要建立健全農業監測監督管理體系和執法管理隊伍,加強監督部門管理力度,尤其要發揮執法部門的作用,對于有法不依、違反法律法規者,決不姑息,嚴懲不怠,以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二)政策措施

    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為了防止農業非點源污染,制定落實了一系列支持農業清潔生產的政策。從外國的先進經驗可以得出,要保護農業環境除了要有相關法律作為保障外,還應有相關政策的響應,一方面要體現出法律的約束力,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政策調動農民保護環境的積極性。農業非點源污染本身具有分散性、隨機性、隱蔽性,再加上我國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農村生產生活單位日益細化,對大量分散的農業生產行為進行監督成本是很高的。所以,政府應更多地通過經濟政策引導農民自覺采取有利于環境的行為,使農業生產朝著有利于環境友好的方向發展。如建立以圍繞農業清潔生產為核心的科枝、產業結構調整的產業鼓勵政策、優惠政策、風險分擔政策、財政扶持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對從事農業清潔生產研究、示范、培訓的項目,列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同級財政安排的有關技術進步資金的扶持范圍,在信貸方面給與充分支持;相反,對化肥和農藥的生產、銷售課稅,對污物的排放收費,從源頭上減少化肥的投入和污物的排出。

    (三)技術措施

    1.推廣清潔、無公害的農藥品種和施用技術。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還未能代替農藥防治為主體的情況下,根據危害發生的具體情況,指導農民用藥,使用那些低污染、低殘留的農藥,在施用技術上,要采用科學、合理、安全的農藥施用技術,根據農藥的特性,農藥在農作物中的變化、殘留規律、農作物的收割期等特點安全使用農藥,為了提高農藥的治理效果,可將兩種或多種農藥合理混合施用或交替輪換使用,以避免或延緩害蟲產生抗藥性。

    2.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利用作物間的相生相克、共生互利關系,采用輪作、間混套種等種植方式控制病蟲害與草害,通過調整收獲和播種時間,打亂害蟲食性或錯開季節,可有效地減少危害。利用動物、微生物及作物分泌化學物質來治蟲、除草,通過放養天敵也能有效控制病蟲害。

    3.科學、合理的施肥技術。根據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及養分的測試值以及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規律,確定施肥量、施肥期,多施有機肥、微生物肥,少施化肥。我國目前己開發出根瘤菌肥、磷細菌肥、鉀細菌肥、固氮菌肥和復合菌肥等,這些肥料具有無污染、提高農作物品質、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等優點,應大力推廣和使用。

    4.禽畜糞便資源化技術。通過一定的技術處理,將糞便由廢棄物變成資源,變成農業的肥料、飼料和燃料。第一,用作肥料。禽畜糞便經過一定處理后作為肥料使用,是優質有機肥,合理地施用既能促進植物生長、增產,又可避免過量施用化學肥料導致的土壤板結、肥力下降,以及由于化肥的流失可能對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非點源污染。第二,用作飼料。禽畜糞便所含的氮素、礦物質、纖維素等營養成分,經過一定的技術處理后,可以作為奶牛等的飼料。第三,用作燃料。采用厭氧發酵法,就是將禽畜糞便進行發酵產生沼氣,這是禽畜糞便利用的最有效的方法。[8]

    5.構建緩沖帶,防治水土流失。土壤侵蝕過程造成的養分損失,是土壤退化和非點源污染的直接原因,陜西省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水土流失面積13.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6.8%,強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達4.2萬平方公里。[9]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河流、水庫淤積,非點源污染嚴重。緩沖帶,全稱保護緩沖帶,是指利用永久性植被攔截污染物或有害物質的條帶狀、受保護的土地。它是由美國農業部國家自然資源保護局向美國公眾推薦的土地利用保護方式。[10]緩沖帶防治農業非點源污染主要是通過滯緩徑流、沉降泥沙、強化過濾和增強吸附等功能來實現的,能明顯降低各種污染物的濃度。緩沖帶的建設有利于改善土壤質量、環境質量,提高水質,降低徑流對河道的沖刷能力。

    參考文獻

    [1]馬致遠.陜西水資源的分布與可持續開發利用[J].西北地質,2003(4):96-100.

    [2] 陜西省2004年環境狀況公報[EB/OL].[2007-08-06].陜西省環保局.lrn.cn/basi.data/communique/136483.htm.

    [3] 陜西省2005年環境質量狀況通報[EB/OL]. 陜西省環保局sxfs.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64.

    [4]陜西水資源質量通報[EB/OL].[2006(13)].WWW.SHXSW.COM.CN.

    [5] 陜西水資源質量通報[EB/OL]. [2006(14):2].WWW.SHXSW.COM.CN.

    [6] 姜桂華. 關中盆地地下水脆弱性研究[D].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22.

    [7] 趙永秀.農業面源污染及防治對策[J].內蒙古環境科學,2007,19(1):9-12.

    [8] 李傳紅.集約化禽畜養殖業廢棄物污染及其綜合防治[J]. 環境保護,2001(12):32-34。

    第3篇:自然資源分析范文

    [關鍵詞]陜西路;自然災害;屯田

    [中圖分類號]K2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1)012-0032-03

    北宋陜西路所轄的地區作為我國文明的主要發祥地之一,經濟長期處于領先地位。“安史之亂”以后,這一地區的經濟慘遭破壞。后經過周世宗以來的恢復發展,陜西路基本擺脫了殘破狀況,重新發展起來。宋初的陜西路因國防局勢穩定,社會經濟得以恢復發展。到北宋中后期,黨項勢力崛起,陜西路遂處于宋夏折沖之地,戰爭不斷,①駐軍隨之日益增多,超過其他任何地區。陜西路的經濟在戰亂中緩慢發展。北宋政府為抵御西夏的進攻,極為重視陜西路的經略。因此,史學界十分重視陜西路的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②但從災害角度對陜西路進行研究尚無專文,本文擬對北宋陜西路災害狀況作一初步探討。

    一、北宋陜西路自然災害概況

    本文所指陜西路相當于今陜西大部、甘肅東部、青海東部、寧夏南部、河南西部。眾所周知,宋代是我國古代災害集中發生的重要歷史時期之一。宋代不僅災害頻繁發生,并且種類繁多。關于這一時期災害的種類,主要有水災、旱災、蟲災、地震、瘟疫、風災、雹災、霜災、雪災、鼠災等多種災害,其中前九種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災害。而關于宋代災害的次數,根據目前的統計,“兩宋時期共發生水、旱、蟲、震、疫、沙塵、風、雹、霜等九類自然災害達1543次,其中水災628次,旱災259次,蟲災168次,地震127次,瘟疫49次,沙塵69次,風災109次,雹災121次,霜災13次”。③對于北宋陜西路自然災害狀況,袁林先生曾做過詳細的統計。筆者根據災害史料統計出北宋陜西路發生水災43次,旱災40次,蟲災 17次,地震18次,雹災11次,霜災6次,其他災害15次,總計1150次。其時間分布如表1所示。

    為了能更好地理解上表,下面對陜西路各種災害分階段進行論述:

    第一階段,從宋代建立的960年到真宗乾興元年(1022),共63年,其中發生水災33次,旱災18次,蟲災11次,地震6次,雹災6次,霜災4次,其他災害13次,共發生災害91次,平均1.444年一次,屬于災害的絕對頻發期。

    第二階段,從仁宗天圣元年到英宗治平四年(1023~1067),共45年。其間發生水災6次,旱災9次,蟲災2次,地震3次,雹災5次,霜災1次,其他災害0次,共計災害21次,平均0.488年一次,屬于災害少發期。

    第三階段,從神宗熙寧元年到欽宗靖康二年(1068~1127),共60年,其間發生水災4次,旱災13次,蟲災1次,地震8次,雹災5次,霜災1次,其他災害2次,共計災害34次,平均0.567年一次。此階段的各項指標比第一階段低,但高于第二階段。

    由表1及上述分析可以總結出北宋陜西路自然災害的特點:一是災害分布的普遍性。從時間上來說,幾乎無年不災,尤其是第一階段。二是北宋陜西路發生的自然災害中,水、旱災害最為經常發生,共發生73次,占所有災害的48.6%;其次是蟲災與地震,發生了35次,占所有災害的23.3%;雹災和霜災共發生17次,占所有災害的11.3%;其他災害發生15次,占所有災害的10% 。

    二 、 北宋陜西路自然災害發生的原因

    (一)氣候因素

    氣候是造成宋代自然災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20世紀70年代,竺可楨先生在其《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認為,中國近5000年來的氣候,經歷了四個溫暖期和四個寒冷期的“四暖四寒”交替的變化模式。根據竺可楨先生的研究,北宋初年到公元1000年為一個溫暖期,公元1000年以后,進入寒冷期(主要包括北宋中后期至南宋中期以前的一段時間,其大致年代為公元1000~1200年)。

    由以上可知,北宋時期氣候變化比較頻繁,前后跨越一個溫暖期和一個寒冷期。宋初為一個溫暖期的末期,溫暖期特征比較明顯。如宋太祖乾德二年至開寶二年(964~967),連續六年“冬無雪”。④竹林在陜西周至、戶縣一帶仍十分普遍。但宋初也為溫暖期向寒冷期過渡階段,所以某些年份天氣異常。如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四月乙未,延州大雨雪,丙申,寧州大雨雪,溝洫冰。壬寅,丹州雪二尺”。⑤宋太宗淳化三年(993),“九月,京兆府大雪害苗稼”。⑥北宋中后期較寒冷,當時寒冷特征十分明顯。11世紀時,華北已沒有野生梅樹,梅樹只能在私人的花園中生存。蘇軾曾嘆息“關中幸無梅”。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十一月,大雨雪,連十余日不止,平地八尺余”。⑦

    寒冷是陜西路氣候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四月乙未,延州大雨雪”,“陜西沿邊地苦寒,種麥周歲始熟,以故粘齒不可食”。⑧涇原路境內的儀州,“地接隴山,節氣常晚,至仲夏花木始開”;⑨熙河路境內的熙州,“山高苦寒,盛夏不釋裘巍薄"飪刀ㄔ年(1040)九月辛酉,“此陜西軍士羊裘。初,言者以塞下苦寒”。⑾此外,北宋的一些詩文中也有對陜西路寒冷氣候的描述。如蘇舜欽的《乙卯冬大寒有感》:“延川未撤警,夕峰照冰雪。窮邊苦寒地,兵氣相躔結。”⑿這首詩就是講宋仁宗寶元二年(1039)陜西路沿邊一帶的嚴寒氣候。

    (二)戰爭的影響

    公元961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后經過宋太祖、宋太宗10余年的南征北伐,基本統一中原,基本結束了200多年的封建軍閥割據局面。北宋的疆域東、南臨海,北境以今津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關一線與遼接壤,西北至今陜西白于山、甘肅東部、青海東北部與西夏、吐蕃毗鄰,西南與越南接界。但先后有遼和西夏、金等幾個政權與其長期并立,且彼此之間戰亂不已。陜西路是宋與吐蕃、西夏的爭逐之地,尤其與西夏長期對峙。長期的戰爭對陜西路自然環境的破壞尤為明顯。戰爭對陜西路自然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森林資源的破壞

    歷史上,陜西路森林資源豐富、植被良好。據《漢書•地理志》載:“天水、隴西,山多林木,民以板為屋。”《鹽鐵論》稱“蜀、隴有名材之林”。就北宋而言,關于這一地區森林資源的記載也有很多。如淳化五年(994),宋琪在分析西北蕃情時曾說道:“自~、延以北,多土山柏林?!雹烟K軾在描述寶雞、~縣一帶的景色曾用 “二曲林泉勝”、“臨水竹篁修”、“森如水國秋”⒁等詩句,“秦州多巨木”⒂尤為時人稱道。其轄境內的伏羌、夕陽鎮、大小洛門寨一帶,是著名的森林區,是北宋政府采木場所在地。麥積山“為秦地林泉之冠”,黑谷山“大山喬木,連跨數縣”,⒃夕陽鎮“西北接大藪,材植所出”。高防知秦州時,建采造務,辟地達數百里之廣,“歲獲大木萬本”。宋初,隴山森林一片翠綠,大中祥符七年(1014),宋于“隴州西山、湖山、澆水等處,置木務以備邊用”。⒄熙寧六年(1073),宋神宗對宰相說:“熙河山林久在羌中,養成巨材,最為浩瀚,可以取足即今合用之數?!?18)“洮、岷、疊、宕連青唐瑪爾巴山,林木翳薈交道,狹阻不可行?!?19)從而可見,北宋陜西路分布著大量的森林。

    北宋對陜西路森林資源的破壞主要是出于戰爭的需要。北宋的西北邊防線綿延2000余里,在這2000余里的邊防線上既要防備黨項的進攻,又要防范吐蕃的入侵。北宋在陜西駐軍僅為30萬,有限的兵力如何有效守衛廣袤的西北邊防,就成為北宋朝廷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依據山川形勢,在陜西路州境空曠之地修筑城寨,就成為加強邊防的重要措施。曹緯知渭州時,隴山諸族皆來獻地,所獻之地 “坦為兵沖,曾無捍蔽”。(20)他認為所獻之地乃宋夏必爭之地,建議在此筑城。于是“因相地形,筑城盡要害之地”,(21)建籠竿城。該城修筑好后為北宋抵御黨項的一大軍事要塞。秦州乃北宋初期戍守西北邊區的重鎮。曹緯知秦州時,吐蕃多次進犯秦州。為保衛秦州,在秦州周邊的空曠地區,修筑城寨,就成為當務之急。曹緯在秦州共筑弓門、冶坊、床穰、靜戎、三陽、定西、伏羌、永寧、小洛門、威遠等10座城寨。尤其是在宋夏開戰之后,北宋政府在西北沿邊地區開始大規模筑造堡寨。據李健超先生《北宋西北堡寨》統計,宋代西北地區先后修筑的城寨達500個。(22)

    在宋、夏長達140多年的相持爭戰中,北宋政府在陜西共構筑了近500個城、關、堡、寨,所耗木材數量甚是巨大。如曹瑋知秦州時,所筑溝柵(壕溝兩岸的木樁)竟達“三千八百里”。(23)同時,城寨的設施如敵樓、戰樓、樓稽(望樓)、籬笆、門橋、寨柵及弓矢、備插等防守器具也都需用大量的木材。由此可知,陜西路森林資源最主要的消耗就是修筑城寨。

    城寨的修筑對森林的破壞從宋初開始一直持續到北宋滅亡。長期對陜西路森林的砍伐,使這一地區的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如唐代還是 “松風急蒼蒼”的渭水兩岸,到了宋朝時基本無森林可言,渭河兩岸百姓難以獲取薪炭,不得不到羌人和西夏地區去盜伐。(24)北宋建立不到30年,鳳翔地區的岐山林木就已經砍伐殆盡,結果是“有山禿如儲,有水濁如浴”。(25)

    2.屯田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屯田始于西漢,歷代相承不斷。北宋政府在陜西路亦實行了屯田。陜西戰略地位重要,駐扎在陜西路的軍隊也越來越多,而駐扎軍隊的糧食主要靠內地供應,但當時交通不便,運糧極其困難,耗費巨大。因此,為更好地解決運費問題,北宋采取了屯田這一古老而又有效的方式,“軍師所在,有地利則開屯田、營田,以省饋馕”。(26)

    早在太宗時期,就重視在陜西路的屯田。雍熙四年(987),陜西轉運使劉綜言:“宜于古原州建鎮戎軍置屯田。今本軍一歲給儲糧四十余萬石、束,約費茶鹽五十余萬,倘更令遠民輸送,其費益多。請與軍城四面立屯田務,開田五百頃,置下軍二千人、牛八百頭耕種之。”(27)真宗、仁宗時亦比較重視西北屯田。熙寧三年(1070),王韶被任提舉蕃部兼營田市易。他到任秦州后,在秦州沿邊蕃部招納弓箭手,進行屯田。同年七月,知渭州蔡挺“括并邊生地冒耕田千八百頃,募人佃種,以益邊儲。取邊民闌市蕃部田八千頃,給以弓箭手。又筑城定戎軍為熙寧寨,開地二千頃,募卒三千人耕守之”。(28)熙寧五年(1072),延州趙l上營田議:“今陜西雖有曠土而未嘗耕墾,朝廷屯戍不可撤,愿以閑田募民耕種,以紓西顧之憂。”(29)

    北宋時期在陜西路的屯田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當地大量駐軍的軍需用度不必盡資與內地,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自然環境方面的問題。北宋在陜西路屯田的地區除了秦鳳一帶,其他大部分屬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年降水量均在400毫米左右,生態環境以草原環境為主,而且多數地區坡度較高,并不適宜農業耕種。入宋后這些以農業經濟為傳統的宋統治者眼中的“閑田”、“隱地”、“棄地”、“荒地”,而實際上確是草地的土地,被大規模墾殖,必然會加劇對植被的破壞,造成水土嚴重流失,并且一經破壞,就很難恢復。陜北及隴東地區多丘陵坡地,其中,15度的坡地占土地總面積的60%,多數的梁赤坡在8~35度,有的甚至超過35度,而北宋的軍事墾殖大多是在這樣的坡地上進行的,這又大大加劇了水土流失。據《范文正公集》記載,由延安北上橫山,經過山谷中川道,“暴雨之期,湍流大石”。這種只顧眼前利益而消耗土地肥力的作法,只能導致越廣種越薄收、越薄收越廣種,水土流失和干旱越來越嚴重、地力越來越下降的惡性循環。

    北宋時期,陜西路作為戰略要地,因宋夏之間長期的戰爭,北宋政府在陜西路大量修城筑寨。這一舉措使陜西路的森林資源遭到極大破壞。同時,屯田也使陜西路的自然環境進一步遭到破壞。北宋政府對黃土高原的不合理開發,造成了該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戰爭進一步加劇了陜西路自然環境的破壞,從而導致北宋陜西路災害頻繁發生。

    [注釋]

    ①程民生:《論宋代陜西路經濟》,《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4年第1期。

    ②李華瑞:《宋夏關系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劉建麗:《宋代西北吐蕃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③袁祖亮主編、邱云飛著:《中國災害通史•宋代卷》,鄭州大學出版社2008年。

    ④元•脫脫:《宋史》卷63《五行二上》,中華書局1977年版。

    ⑤《宋史》卷1《太祖紀》。

    ⑥⑦《宋史》卷62《五行志一》。

    ⑧宋•莊綽撰、蕭魯陽點校:《雞肋篇》, 中華書局1997年版。

    ⑨《太平寰宇記》卷150《儀州》。

    ⑩《甘肅通志》卷21《風俗》。

    ⑾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29,康定元年十二月乙巳,中華書局1977年版。

    ⑿張廷杰:《宋夏戰事詩研究》,甘肅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⒀《宋史》卷264《宋琪傳》。

    ⒁蘇軾:《東坡全集》卷1,文淵閣四庫全書。

    ⒂《宋史》卷349《賈逵傳》。

    ⒃宋•祝穆撰、祝洙增訂:《方輿勝覽》卷69,中華書局2003年版。

    ⒄《長編》卷3,建隆三年六月辛卯。

    (18)(19)《長編》卷247,熙寧六年十月庚辰。

    (20)(21)(23)《宋史》卷258《曹瑋傳》。

    (22)李健超:《北宋西北堡寨》,《西北歷史資料》,1983年第2期。

    (24)張靖濤:《甘肅森林變遷》,《農業考古》,2006年第2期。

    (25)蘇軾:《東湖》,《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6)(27)《宋史》卷176《食貨》。

    第4篇:自然資源分析范文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存在問題;發展策略

    一、人力資源管理概述

    人力資源管理是指企業通過科學的管理,使得企業現有的人力資源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使得企業的所有事情有人去做,使得企業的人員都有事可做。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影響。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包括五個部分,分別是人力資源戰略規劃、人員招聘、人員培訓、薪酬管理和績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貫穿于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可以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石油天然氣安裝施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缺少對企業文化的貫徹

    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的文化理念,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靈魂所在。有效的企業文化可以使得企業的員工具有工作積極性,使得企業員工具有更強的凝聚力,有利于企業制度的落實,有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員工的價值體現在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中,而企業的文化精神、制度理念、戰略目標則通過企業文化得到體現。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環節與員工的個人價值有關,在管理中,只有將員工的個人價值轉化為企業價值才有意義。但是在石油天然氣安裝施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這個環節是比較欠缺的。

    (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激勵機制不夠靈活

    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僅可以幫企業吸引高素質人才和留住核心人才,還可以通過激勵機制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得員工的個人價值有效的轉化為企業價值。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已經不能適應現有企業發展的需要。員工的需求已經發生改變,現代員工在工作中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和個人價值的實現,所以,使用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將起不到激勵員工的作用。

    (三)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發展戰略脫節

    企業的發展戰略是企業管理中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制定的發展方式,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在企業各項管理中進行落實。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在現在大部分石油天然氣安裝施工企業中存在著人力資源管理發展戰略和企業的發展戰略相脫節的現象,這樣將不利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四)人事制度缺少有效競爭機制

    在現代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核心的競爭力是企業所擁有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是企業科技創新的源泉,是促進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目前,企業的人事配置制度還不是特別規范,仍存在因人設崗的現象,無法做到將有限的人才進行有效的規劃,個人能力與崗位職責相對應的原則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

    三、石油天然氣安裝施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發展策略

    (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靈魂所在。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可以在人員培訓的過程中對員工進行企業文化建設,讓員工對企業的文化有所認知。在企業績效評估制度的制定的過程中,將企業文化融入到評估標準中,通過績效評估制度對員工進行約束,使得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管理進行融合。

    (二)采用有效的激勵機制

    企業要想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實現事業的價值,就要引導全體員工認可企業的發展目標,將個人的價值與企業的價值相聯系,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員工的科技創新能力,促進企業價值的實現。在建立企業激勵機制的時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要充分考慮企業員工的需求,二是要制定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三是要為員工創造足夠的發展空間。

    (三)建立以企業發展戰略為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制定應該考慮企業內外部兩方面的因素,企業發展戰略兼顧企業管理人員決策、全體員工認可和企業內外兩方面利益的發展方式。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一個共同的發展目標可以將企業各個部門結合在一起,使得全體員工積極的以戰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企業的發展運營中。

    (四)構建科學的績效評估制度

    有效的績效評估制度可以為企業薪酬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據,為企業人員的招聘提供招聘條件,為企業培訓提供方向。在現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競爭優勢是企業的人力資本,根據新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人力資本不僅包括認知能力,還包括非認知能力?,F代的績效評估制度應該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比如盡量避免個人觀念的影響,另外,評價的指標應該更加的全面,提高企業績效評估的有效性。在企業中使用較多的績效評估方法有關鍵績效指標法和平衡記分卡兩種方式,關鍵績效指標法是對企業戰略目標的層層分解,確定企業的關鍵成功領域,從組織的KPI分解到部門KPI,再到個人的KPI。平衡記分卡方法是企業的戰略從財務層面、客戶層面、流程層和學習成長四個層面分解出具體的績效考核指標。

    (五)靈活應用人員再分配制度

    人員再分配制度是指對企業現有的人力資源進行人員的退出、調配等管理,盤活現有人力資源,使得人員的個人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通過應用人員再分配制度,可以有效打破人事制度僵硬的局面。結束語: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得到企業的重視,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仍然有一些欠缺。通過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分析,可以通過構建科學的績效評估制度,應用人員再分配制度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有效性。

    第5篇:自然資源分析范文

    農村是廣闊天地,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玩具”。藍天、白云、高山、流水:鄉村、房屋、人煙、牲畜:田野、阡陌、繁花;莊稼、樹木、魚蟲、鳥獸,甚至一沙一石,均可為農村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提供很好的學習現場,特別是為開展創游活動提供琳瑯滿目的“教玩具”。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資源,開展創游活動談談我在這方面的一些嘗試和體會:

    一、利用農村的自然資源,進行創游活動。

    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在大自然環境中,我們可以找到許多活教材、活教具和寬曠的活動場所。如在開展創游活動時,我把孩子帶到沙灘邊,利用河水、沙子、石頭、堤壩,樹枝、樹葉、小草等自然物,開展生動活潑、別開生面的創游活動,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愿,有的在淺水邊圍魚瓏,捕捉小魚、小蝦:有的在沙灘上用沙、石、樹枝、樹葉、草、建起農家小院:有的在玩“超市”的游戲,這里的商品很多:雞蛋(鵝卵石)、大米(沙子)、月餅(大扁石)、蘋果、香蕉等各種水果,還有小魚、小蝦、河蚌等等,他們的游戲開展的有聲有色。

    此外,利用農村的四季變化,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象不斷改變游戲主題。春天,我們帶孩子們走出幼兒園,來到田間地頭,觀察自然界的變化尋找春天的秘密,讓孩子們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溫馨。夏天,我們有計劃地組織幼兒注意觀察大人的勞動情況,并帶幼兒到稻田拾稻穗后再和幼兒一起創編(拾稻穗)的游戲;帶幼兒到田里拔草、捉蟲,再和幼兒一起創編“種菜”的游戲。這些游戲來自農村幼兒的生活,幼兒對親自嘗試創編的游戲百玩不厭,有的還能在家長、老師的協助下學會除草、松土,還會為花草澆水施肥。秋天,我們玩《豐收的果園》的游戲,幫果農采摘果子,并按果子的大小、顏色分類裝筐,最后把果子送到“市場”……在稻田里玩《老鷹捉小雞》、《網魚》、《放風箏》游戲,幼兒在松軟的田里玩耍,摔倒了也不痛,而且不受空間場地的限制,這樣玩起來特別起勁;冬天,孩子們在小樹林里追逐、游戲,我們利用樹干的阻擋作用,組織幼兒《過障礙》游戲;利用田壟、溝渠進行體育游戲,讓幼兒在走田壟時發展他們的平衡能力;利用小溝渠進行跳躍、跨跳的鍛煉;利用天然的草地進行不同方式中跑、跳、爬的游戲,發展幼兒手腳動作的協調性,從而提高幼兒動作的靈敏度。

    開展表演游戲時,也可以利用自然環境進行游戲。如表演《三只蝴蝶》的故事,我把孩子帶到山坡上的花叢綠葉中,在天然的背景里,幼兒根據故事的環境、角色、情節,充分發揮想象力和表演能力,盡情的表演,玩得十分開心??梢?,我們只須利用垂手可得的自然物就可以讓孩子們開展創造性游戲。他們可以在自然環境中追、爬、滾、打,還可以利用各種自然物替代塑造各種東西和游戲所需的形象,既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表演力、隨機應變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幼兒獨立構思、團結協作、互相友愛等良好品質和個性。更解決了農村幼兒園的創游時玩具設施不足的困惑。

    二、利用農村自然物,制作玩具和游戲材料。

    玩具和材料是游戲的物質條件。我們經常帶幼兒走出幼兒園,大量采集各種自然物做材料。如到沲塘邊采蘆葦,領著幼兒撿河邊的各種貝殼,采山上五顏六色的野花草和形狀各異的樹葉,拾稻穗、稻草,到玉米地里收玉米稈等等。這些自然物不但豐富了自然角,還可以當區域游戲的材料。如開展要“時裝表演”游戲時老師帶孩子走進田野,搜集草類物品:樹葉、竹葉、稻草、柳枝、草珠珠、狗尾草等,請家長幫助搜集廢舊物品:飲料瓶、紙盒、掛歷紙等,孩子們通過畫畫、折折、剪剪、貼貼,嘗試著做成自己喜歡的夏季服飾:五顏六色的小裙子、用竹葉制作的短褲、背心,戴著用柳枝編成的草帽,用稻草制成的眼鏡,用草珠珠串成的項鏈,系著狗尾巴草扎成的胸花等,他們紛紛登臺亮相,神采飛揚的笑臉透出夏日的快樂和美好的暢想。

    我們還可以利用當地農村資源,制作出各種教玩具,如南瓜、冬瓜、地瓜等制成直升飛機、小老鼠;用玉米芯做成獅子;用玉米、葫蘆做成小企鵝。此外,我們不可以利用自然物制成優育器材,如用竹竿做成游戲棒,可供幼兒玩接力賽,趕小豬游戲;用竹片做成竹圈,可使幼兒玩“套圈”“滾圈”“跳圈”等游戲,用稻草編成繩子,讓孩子們跳繩等等。用這樣不僅提高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進一步強化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

    三、利用農村社會、文化資源、開展創游活動。

    陶行知先生曾說,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農村不僅有千姿百態的自然物,而且蘊藏著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資源,這也是我們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資源。近年來,我根據本地民情、習俗、農村傳統節日,組織幼兒開展“春節”、鬧元宵、過端午節、中秋節等創造性游戲。例如:在開展“春節”的游戲時,我鼓勵幼兒參與并注意觀察家里、鄰里、鄉親們是如何準備過年的,隨父母一起到廟里去賞花燈、看戲,并向老人了解節日的情況、了解“村里人添丁鬧花燈”這個習俗的由來等,孩子們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在游戲時,有的幼兒用四根木棒用稻繩當作“船”,玩起村民打船燈的游戲,有的用一節一節竹筒做成龍,玩起了舞龍的游戲,有的用沙子做米飯,用野果等替代物辦起晚宴,有的用磚塊圍戲臺,穿上了用樹葉、報紙做成的衣服,提著籃子做客,有的用小竹節當鞭炮,歡歡喜喜過新年……通過活動孩子們親身感受家鄉傳統文化的深厚含義并體驗到節日的快樂。

    我們還結合本地豐富的社會文化資源,利用社區中的各種場所,讓幼兒參與實踐活動,如到老人活動中心與老爺爺、老奶奶進行聯歡活動,表達了對老人的尊敬。在組織“我身邊的人”主題活動中,帶領幼兒園到養殖場觀看工作人員的勞動過程,然后開展“飼養員”游戲活動等。

    第6篇:自然資源分析范文

    關鍵詞: 污染源環境監管;在線監控;存在問題;四統一;監督管理;建議

    1管理制度方面

    1.1管理體制不順

    目前,遠程監控系統的運行,環保系統大多是環境監察部門集“建”、“管”、“用”于一體,而非多個部門齊抓共管。存在的弊端是:首先,環境監察部門在監測技術、儀器原理、質控檢查、數據審核等方面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難以保證在線儀的正常運行;其次,在總量減排核算中,在線數據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其準確性存在一定的爭議;再者,現代化的污染源環境監管,在線監控的重心不是“控”,而是“監”,以“控”為核心的在線監控管理模式不能順應環境管理的需要。

    1.2在線監控定位不當

    國家《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中將在線監控設備定位為污染處理設施,產權屬于排污單位。存在的弊端一是建設在線監控設施的費用必須由企業支付,環保部門采取傾斜政策,也只是適當補助。

    企業往往由于資金不足的原因,采取消極的態度。如氨氮/總磷在線儀及轉動視頻安裝、數據采集按國家212傳輸協議改造等;二是作為監控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情況的設施,企業從自身利益考慮,認為“化錢買了個緊箍套”,對諸如在線儀強制檢定、數據比對等不予積極配合,給監管帶來極大的困難,在線數據應用的有效性也難以得到保證。

    1.3配套法律法規滯后

    數據有效性審核是在線監控系統正常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國家雖有《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有效性判別技術規范(試行)》(HJ/T356―2007),但對于過高/過低異常數據的識別與處理、永久性/暫時性缺失數據的識別與處理等無操作性細則,給日常的監控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惑。

    第三方運營是國家極力推行的污染治理設施運營模式,這種模式能夠較好地保證系統正常與規范運行。但其使得原有行政執法部門與企業之間的行政關系轉化為運維公司與企業之間的民事關系,因此,必須盡快制定相應的條例,明確第三方社會化運營新的法律關系與法律責任,解決第三方運營模式在行政管理上遇到的問題。

    2 基礎設施方面

    2.1排污口隨意性大

    水污染物自動監測設備一般都與流量計配套安裝,以達到準確計量總量的要求。國家曾對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提出過“方便監測、方便計量、方便監督”的“三方便”原則,但企業在建設、改造時往往不嚴格按照計量的要求,排污口尺寸隨意性較大,如部分巴歇爾槽寬度不符合標準,即使能滿足計量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誤差。

    2.2在線監測站房環境質量欠佳

    在線監控設備是技術含量較高也是“嬌貴”的設施,對水樣采集距離、溫控、抗震防雷、給排水等都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國控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站房基本能按標準化建設。但非國控水污染企業的在線監測站房,存在距離采樣點較遠、無溫控設施、無接地防雷措施、環境臟亂差等不同問題。

    3監控系統存在的問題分析

    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多為新技術、新設備,包括自動采樣系統、自動監測儀表、數據采集與傳輸系統、中心站數據收集與處理系統等四部分。儀表的性能、設施的聯網、數據的傳輸、平臺的運行等諸多環節一旦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監控數據的異常。

    3.1自動采樣系統問題的多樣性

    3.1.1取樣管路積水堵塞

    污水排放口大都設在比較偏僻的地方,儀器安放點到排口都有一些距離,有些企業采樣管路較長;有些企業排口位置較高,管路敷設時采樣管路呈U型,造成管路積水;有些企業的室外管路采用硬質管材,直角彎頭較多,甚至還要進行填埋保護等。

    由于COD在線儀工作流程屬于間斷性工作,時間一長,上述原因使管路內積附污染嚴重,尤其一些富營養水體,附著苔蘚類物質,甚至造成管道堵塞,而管道清洗很困難。

    3.1.2樣品采集方法不當

    采用比例采樣自動在線監測是排污總量監測的最佳選擇,但從節約投資與實際可行性方面考慮,企業較多采用了等時采樣法。該法對于排水量大且較穩定的排口,基本能滿足監測需求。

    但相當部分企業排放狀況不穩定,甚至是無規則間斷排放,造成探頭取樣深度不夠,或所取的樣為滯留水,采樣不足或無代表性。采樣問題不僅引起監測數據異常,對有些儀器的性能也帶來影響。

    3.2自動監測儀器操作的復雜性

    3.2.1儀器型號復雜多樣

    在線儀各種型號因其固有的不同屬性與不同分析方法,甚至技術原理也不同。因此,不僅增加了環保工作者的監管任務,也增加了第三方運營的技術復雜性與備品備件的儲備量,導致運營成本上升。

    3.2.2儀器操作不規范

    在儀器的具體操作中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細節,有時甚至是關鍵細節。比如COD在線儀工作參數的設置,儀器消解時間設定為20min,這種設定無可靠的依據。消解時間應根據不同情況而定,組分復雜水樣的消解時間須經比對試驗確定。此外,標樣的配制,有些是企業自配,有些是第三方運營公司配制,標樣的不同,也造成數據的差異性。

    3.3數據傳輸系統的不兼容性

    無線數據傳輸與網絡技術的應用,為數據傳輸提供了多種方案,并已發展到實時圖像傳輸,使自動監測系統的監控信息的傳輸更加快捷、方便、可靠。但在實際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從現場監控儀器向地方環保部門監控中心的傳輸過程中,由于儀器型號的多樣性,部分型號的接口尚未按照國家212傳輸標準進行改造,給數據的穩定傳輸帶來了技術障礙。

    3.4中心站數據收集與處理系統功能的欠缺性

    監控中心主要任務是監控管理各監測點、定時收集各監測點的監測數據并進行處理,提供各種報表,繪制各種圖形,實現報警功能,實時為管理人員提供數據匯總與分析。但目前,不少地方環保部門的監控軟件一是反控能力薄弱,二是缺乏繪制各種圖形的功能,三是系統功能的擴展性與兼容性有所欠缺。

    4日常監督管理

    4.1數據比對存在偏差

    根據《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經過質控的數據才具有有效性。但在數據進行比對過程中,在線監測數據與手工監測數據往往存在偏差,分析原因如下:

    ①因COD在線儀種類多樣,取樣方法與手工分析的取樣方法有時不能保持一致,影響比對結果。

    如在線儀器從流動的排水口取樣,濃度隨時間變化而變化,實驗室測定樣品從排口舀水灌瓶,兩者往往因取樣的時間不同,造成測定結果產生較大誤差;

    ②當廢水中懸浮物濃度較高、水質較差時,儀器使用一段時間,管路的潔凈度有所降低,會對在線測定結果有影響;

    ③樣品的不均勻性

    如工業廢水中不溶性懸浮顆粒會沉降、絮凝,導致現場在線監測儀器與實驗室所測定樣品中顆粒量出現差異,導致分析結果不同;

    ④樣品的前處理方式不同,也會影響比對結果

    如水樣未經過過濾,因儀器的取樣管口距瓶底較近,儀器取得的樣品有較多的懸浮顆粒,造成在線監測濃度偏高;如在線監測儀安裝了過濾裝置,在比對試驗前應將濾網上的堵塞物清洗干凈,否則懸浮顆粒不能通過,致使在線監測濃度值偏低;

    ⑤樣品的放置時間。當超過24h且不加固定劑,則比對結果將會產生很大的偏差;

    ⑥廢水中氯離子的干擾。在COD的測定過程中,樣品中的氯離子可以完全被氧化,使測定值偏高。添加HgSO4與AgNO3去除樣品中的氯離子,若采用與在線分析儀不同的沉淀方式,比對結果也會不同;

    ⑦氨氮/總磷在線儀濃度基數低,易產生偏差;

    ⑧操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及對在線監測儀的操作熟練程度,對測試結果也有影響。

    4.2強制檢定薄弱

    按照《計量法》的要求,污染源在線監測儀器必須強制檢定。但基層往往由于人力、技術、資金等多方面原因,影響計量部門不能全面開展強制檢定。即使開展強制檢定,一方面,基層環保部門有些項目需要請求上級部門的技術支援;另一方面,由于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定性為污染治理設施的一部分,強制檢定費用需由企業支付,企業往往拒付或拖欠,導致在線儀強制檢定不能順利開展。

    4.3質量控制艱難

    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質量管理正逐步走上規范化道路,環保部門加大了對自動監控系統的質量監督巡查力度,環境監測部門也嚴格執行相關的質量控制要求。但因在線儀品種的多樣性,分析原理與管理要求不同,技術規范欠缺,給質控帶來一定的難度。

    除“四個同一”(即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同一容器、同一水樣),取樣方法、操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各類儀器的分析方法都直接影響比對測試的結果。

    4.4信息判斷處理滯后

    如何分析判斷、篩選甄別與合理處置監控平臺眾多的數據信息與隨時變化的報警信息,尚缺乏規范的《污染源自動監控應用程序》。目前,一旦發現超標報警信息,基層環保部門往往是通知監察人員及時奔赴現場,首先查看在線儀是否正常運行,在排除在線儀明顯故障的情況下,采樣送環境監測部門進行分析。這種管理模式的缺陷是被動應付,采集的樣品也具有時間的滯后性。

    4.5數據應用不足

    在線數據應用是監控系統生命力的保障。但目前,在線監控數據應用不足,原因有以下幾點:

    ①作為強檢儀器,在線監控儀器設備必須年度強檢合格,數據才合法有效;②造成監控數據異常的因素眾多,給環保部門有效應用在線監測數據帶來了困難;③在線數據作為排污收費核定的依據之一,因不能提高排污收費額度,也影響了監察部門數據應用的積極性。

    5建議

    5.1完善管理體制

    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建設與管理實行各部門齊抓共管與分工協作。建議參照市的模式,污控部門抓建設,監測部門抓數據有效性,信息部門抓數據共享,監察部門抓數據應用。

    5.2制定地方配套管理制度

    地市級以上環保部門根據國家已的技術規范,制定配套的《在線監控管理規范實施細則》、《在線監控設備安裝技術規范》、《在線儀表與數據采集通訊協議》、《在線監控驗收技術規范》、《在線監測數據審核規則》、《在線監測數據應用規范》與《在線監測數據異常調處規范》等。

    5.3加強監督檢查

    環保部門加大現場檢查與比對監測的力度,對消極應付、弄虛作假,甚至故意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控設施的排污單位,從重處罰。

    第7篇:自然資源分析范文

    關鍵詞:風景園林 人與自然 和諧

    中圖分類號:K92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濱水區體現人與自然山水的和諧共融

    后工業時代的濱水帶更新建設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其中游憩功能是濱水帶還原市民生活的一項重要的特征。解決了防洪與親水游憩問題,規劃設計出濱水的公共連續的步行系統以及多元的濱水體驗空間,能夠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山水的和諧共融[1]。

    1.1 解決防洪與親水游憩問題與對策

    1.1.1 老防洪堤的改造利用

    將過去的防洪墻進行改造利用成為層層疊疊的波狀防洪堤,在不同高程的濱水開放空間分別采用臺階入水式、坡地與臺階逐層親水式、濱江步道等,構筑不同層次的多樣的親水空間,解決了防洪與親水游憩問題,滿足人們對不同親水空間的需求。

    1.1.2 設立自然生態駁岸

    設立自然生態駁岸可以在防洪的同時為游人創造宜人的親水環境。局部地段通過內挖形成濕地小島,有利于擴大過水斷面積和調蓄庫容、防洪除澇、減少河道流速以及豐富河道水體形態;部分護岸還運用了生物工程方法,在護岸植被形成之前運用自然可降解的材料來保護岸坡,形成自然生態駁岸。

    1.2 濱水公共連續的步行系統

    結合濱水空間設置可達性強、親水性強的濱水步行道,連接各個重要景觀節點,形成一個順暢多樣的步行系統,為游人與自然接觸創造良好的交通基礎。

    1.3 多元的濱水體驗空間

    活力的濱水區需要多元的濱水體驗單元,如工業碼頭置換成的多功能親水廣場、船塢改造成的跌水生物凈化展示區、更新保留塔吊后形成的觀景臺、隱匿在綠坡中的濱江茶室和咖啡吧等。

    2 城鄉一體的園林綠化體現人與自然山水的和諧共融

    在自然山水園林城區的規劃中,應尊重和保護自然山水環境,從城鄉一體融合的更寬的視野來規劃城區園林綠化和生態建設內容,塑造人與自然山水和諧的山水園林城區新形象。

    2.1 處理好生態關系

    2.1.1 城區與鄉村的生態關系

    城鄉生態關系是社會、經濟、文化、環境諸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種作用力體現在城市與鄉村個體成長機制的積累和城鄉間要素的流動、交換等各方面[2]。

    (1)教育方面

    城市的生態文明教育是鄉村生態文明的典范和基礎,要把城市先進的生態文明教育理念和方法向鄉村推廣和滲透,全面實現城鄉一體的生態文明教育體系和氛圍;

    (2)生態方面

    應將鄉村的生態優勢引入城市,通過生態綠色廊道布局的生態規劃設計手段,將鄉村優良的生態與城市的生態體系結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實現城鄉一體的生態面貌;

    (3)土地利用方面

    要全面統籌城鄉各自的土地利用需求,避免城市擴張對于鄉村土地資源的侵蝕和占用,以限制城區的無限制發展,最終實現城鄉的可持續發展;

    (4)環境保護方面

    要充分利用城市先進的環境保護方法和技術手段,加強鄉村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力度,從城鄉融合的大環境營造角度開展城鄉一體的環境保護建設,為城鄉社會、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提供環境生態上的保障。

    2.1.2 城鄉結合部的生態關系

    城鄉結合部是城市和農村之間的一個過渡區帶。要把城鄉結合部的生態建設放到突出的位置,走開發建設和生態建設相統一與協調的城鄉一體化道路。要以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為中心,全面提高城鄉結合部乃至整個城鄉的生態環境質量。

    2.2 適宜的功能分區與空間結構架構

    在功能分區與空間結構架構方面,以昆明市官渡區城鄉一體綠化為例。

    2.2.1 功能分區

    規劃功能分區宏觀上與官渡區“兩周三片”的經濟發展布局保持一致,兩條景觀廊道軸和三個綠色開敞空間片區,達到經濟發展與綠化生態建設同步,人類活動與自然山水和諧,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統一,城鄉一體的園林綠化與生態建設規劃功能區劃。

    2.2.2 空間結構架構

    在“兩軸三片”的功能分區基礎上,依托“山、水、城、鄉”滲透融合的景觀空間格局,形成“網、點、塊面”結合的“五縱六橫四片十二點”景觀生態綠地空間布局模式[3]。

    “網”———公路、鐵路、高壓線、河流等綠色景觀廊道所形成的“五縱六橫”。

    網狀結構,系統的將物流、能流源源不斷地在城市、鄉村、各生態系統之間傳遞,達到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目的。

    “點”———公園綠地、綠色開敞空間、小區綠地空間等大型綠色斑塊結構,點綴在網狀結構體系中,形成了12 個主要綠點即“十二點”?!皦K面”———大面積的森林、自然保護區、濕地、水面、林地等植被綠化環境較好或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區域,形成4 個生態綠色塊面即“四片”。

    3 以生態恢復和景觀重塑體現人與自然山水的和諧共融

    近年來,廢棄地的合理利用成為時興的課題。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對廢棄地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整治和改造,更多要求通過優秀的景觀設計讓場地重獲新生[4]。

    3.1 保留與調整場地肌理

    合理調整場地,人工疏導和整理,改變不良現狀,使其趨于自然化、景觀化和生態化。

    3.2 有效改善水質

    調整水系的布局形式,營造生境豐富的水體景觀,控制水位、水體流動的方向,確保水系的自我循環;運用水生、濕生植物凈化水質,并集中展示,在生態凈化的同時進行科普教育。

    3.3 營造生態駁岸和自然地形

    河岸處理采用人工景觀與自然形態相結合的方式,對老河道的水系僅做清淤深挖的處理。選擇性保留植物,不破壞原有植物景觀,去除長勢快的蘆葦。其他護岸也主要采用自然緩坡式的柔性護岸,在大草坪和人群聚集處創造高度親和力的公共活動空間,體現人與自然山水的和諧。

    3.4 形成生態穩定的地域性植物群落景觀

    突出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的基本定位,以遷地保護和生態恢復設計為主要手段進行綠化改造和植物多樣性保護。模擬各種特色的自然植物群落,并利用其生態系統的循環和再生功能,營造生態環境的平衡;注重喬灌草互相搭配,營造密林、疏林、草坡、綴花草坪等多種植物配置形式結合的景觀結構;著力保護和利用基地原有喬木、灌木,適度調整岸邊植物群落,賦予其新的景觀功能。

    3.5 創造舒適宜人的活動空間

    根據景點分布,游人游覽深度的不同設置多級園路,并保證重要活動區不受機動車的影響,以體現生態化和人性化的特點。景觀小品多用木、石、竹、茅草等自然、環保材料,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建筑材料選擇上貫徹“減少使用”、“重復使用”、“循環使用”等原則,體現自然、大氣的特征。

    參考文獻

    [1]孫鵬,王志芳.遵從自然過程的城市河流和濱水區景觀設計[J].城市規劃,2000,24(9):19- 22.

    [2]李宇.淺析城鄉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的若干問題[J].山西建筑,2009,35(5):344- 345.

    [3]劉揚,樊國盛等.人與自然山水和諧的新思維———城鄉一體的園林綠化與生態建設[J].第十一屆中日韓風景園林學術研討會論文

    第8篇:自然資源分析范文

    一、對模型的假定

    首先,假定人們都不愿意離原先居住的地方,即人們愿意支付一定的價格在該區尋求一個環境較好的地方而不是其它地區。其次,假定該區域只存在兩類人,富人和窮人(按區域平均收入水平劃分,富人收入水平高于區域平均收入水平,窮人的收入水平低于區域平均收入水平),且他們對優質環境資源需求的偏好保持不變。假定經濟的發展總是可以使人們相信,伴隨著時間推移和人口的增長富人越來越多而窮人的相對比例在下降。此外還有政府對該區域環境治理不打算采取措施。亦即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該地區整體環境狀況不會得到改善或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政府對區域間人口流動采取較為嚴格的限制。

    由此,可得出一些基本的共識:1.為了健康和安全對優質環境資源的需求成為該區域居民(富人和窮人)的迫切愿望。2.由于這種環境資源是如此稀缺,我們對該區域優質環境的供給可以描述為一條垂直的供給曲線。即在任何時候,環境供給對價格變動沒有影響。3.基于人們對原先居住區域的偏好和嚴格的區域間流動限制,使得我們研究的區域成為一個封閉系統。

    一般而言,隨著區域規模的適度擴大及工業布局的擴散,環境資源供給曲線向右移動,然而區域規模的擴大將導致人們居住成本的提高,降低居民的福利。另一方面,由于該區域人口的增長,區域人口密度加大,區域居住環境越來越擁擠,如墨西哥城。這將削減區域規模的適度擴大給人們帶來的效用,甚至會導致環境供給曲線向左移動。所以,沒有彈性和不移動的優質環境供給曲線的假定是可以接受的。

    二、環境資源與價格

    優質環境資源的使用和分配都與產權密不可分,科斯定理關于產權的一種效率定義是這樣的:如果產權被合理界定,且所有交易成本為零,那么帕累托條件(經濟效益)將能夠實現。而只有當一個人能影響資產的收入流與服務流,且這個人是資產的所有者時,產權才能完全界定。產權經濟學家姚蘭?巴塞爾在他的《產權的經濟分析》一書中對科斯核心定理重新作了闡釋,認為“除非產權得到界定,在交易成本不為零的情況下這是永遠做不到的,部分有價值的產權總是處于公共領域中”而且“無論用什么方法獲利,一般來講,總得花費資源才能取得公共領域的產品所有權”,(姚蘭?巴塞爾,1989),優質環境資源是公共產品,由于其產權無法完全界定,在其交易過程中,必然存在交易成本或交易費用,而其交易費用無法通過市場定價得到補償,所以市場在優質環境資源分配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只能由政府擔當起優質環境資源分配的行為主體和責任主體。政府供給優質環境資源的成本可以憑借其政治權力通過強制征稅的方式得到補償,即政府制定的價格。

    三、環境資源價格均衡分析

    前面已經提到,對優質環境資源的需求者分為富人和窮人。用Dr(Demand of rich)表示富人對優質環境資源的需求,用Dp(Demand of poor)表示窮人對優質環境資源的需求。于是對環境資源的總需求Dt就是Dr和Dp的水平相加。由于異常稀缺的優質環境資源的提供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前面已經論述了市場在提供優質環境資源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時也是為了實現政治目標,維持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優質環境資源的價格只能由政府決定。價格成為補償政府提供優質環境資源的成本。Po是窮人的最高價格約束線,在價格P低于Po(P

    工業的發展和區域人口的持續增加,使居民對環境資源的需求曲線向右移動,新的富人對環境資源的需求曲線為Dr′,而窮人的需求曲線仍為Dp,這樣就形成了新的對環境資源的總需求曲線Dt′等于Dr′加Dp,在政府原先規定的價格下,優質環境資源出現了嚴重的短缺,需求量Dt′超過了供給量Qo(圖1),現有的價格已不能使資源在不同用戶之間進行很好的分配。因為價格是由政府控制的,價格不僅僅是對供給和需求的壓力做出反映;它們還對政治壓力做出反映。此時價格必須充許提高,要不然須找出其它分配方法。如果政府不愿意窮人享用的環境資源價格上漲,那么就必須找出一條更為復雜的在富人和窮人之間分配優質環境資源的方法。

    假設政府認為富人為享有相同的環境資源可以負擔更多的費用,那么就可以建立起一個雙重價格控制制度,富人享用環境資源的價格定為Pr,同時窮人享用的價格定為Pp。這樣就有效的把環境資源市場隔離成兩部分。當富人們的價格在Pa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環境資源時,窮人在價格Pp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此外還有一些剩余。這時Dt′小于Qo(如圖2),分配環境資源的雙重價格體系對于競爭性的用戶之間分配現有的環境資源是有效的。

    隨著更多時間推移,富人的需求增加到Dr",再次設想政府不愿意提高任何用戶享用環境資源的價格。在現有的價格下,環境資源已不能滿足所有用戶的需求,出現了嚴重的短缺。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可以選擇把富人享用的環境資源限制到Qr"(如圖3),從而Qo減去Qr"就成為窮人可以享用到的環境資源的數量。此時這兩個市場都不能出清。在Pa條件下,富人享用的環境資源存在著短缺,Qr"

    對此,政府必須找出一種非價格的對優質環境資源的配給方法。政府可以建立一種對環境資源分配的復雜制度,比如說按人口收入與數量實施的配額制,以便使每一個居民均能以相應的價格得到一定的環境資源。于是這種配額就變得非常值錢,有可能出現黑市交易。

    四、結論

    第9篇:自然資源分析范文

    【摘要】 目的 考察自然銅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含量變化,以探討自然銅炮制機理。方法 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ICP)測定生、煅自然銅水煎液中鎂、鈣、鉻、錳、鐵、鈷、鎳、銅、鋅、鉛10種元素的含量并進行比較。結果 自然銅炮制后鉛元素的含量降低,其他9種被測元素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結論 自然銅經煅淬后,10種相關元素的煎出量變化很大。

    【關鍵詞】 自然銅;炮制;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微量元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microelement in curde and calcined pyritum, and approach the process mechanism of pyritum. Methods The crude and calcined pyritum were extracted in water decocting. Subsequently, the content of ten elements was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being calcined, the content of Pb in pyritum decreased, while the content of the other nine elements investigated all increased in different degrees. Conclision After being calcined, the content of ten elements in pyritum changed largely.

    Key words:pyritum;crude;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ry;microelement

    自然銅(pyritum)又名石髓鉛,為等軸晶系礦物黃鐵礦的礦石,主要含FeS2,味辛,性平,歸肝經,有破積聚、療折傷、續筋骨、散瘀排膿、止痛定驚之功效,是自古至今沿用的中醫傷科接骨要藥,多用于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折、瘀血疼痛等癥。傳統觀點認為,自然銅入藥需炮制,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是它的炮制品——煅自然銅。本試驗利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ICP)測定生、煅自然銅水煎液中鐵元素及相關伴生元素的含量并進行比較,為初步闡明自然銅炮制機理提供參考。

    1 儀器與試藥

    SXC-4-13C一體化程控高溫爐(中國杭州),AG285電子分析天平(0.01 mg,METTLER TOLEDO,Switzerland),TDL-2B臺式離心機(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Perkin Elmer Optima 2100DV電感耦合等離子發射光譜儀,ThermoSpec/CID/2.12軟件。

    自然銅購于四川省成都市藥材有限公司,經南京中醫藥大學陳建偉教授鑒定為硫化物類礦物黃鐵礦族自然銅(Pyritum),且符合200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相關標準[1];煅自然銅,本實驗室自制。將以上藥物粉碎,過篩,取100目以下粉末放入烘箱內,于105 ℃干燥1.5 h,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內,備用。多元素標準溶液(100 μg/mL)含鎂、鉻、錳、鐵、鈷、鎳、銅、鋅、鉛元素,批號06B27;鈣元素標準溶液(1 000 μg/mL),批號07141,均購自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高純氬氣(氬體積分數>99.99%)。鹽酸為分析純,水為自制去離子水。

    2 方法與結果

    2.1 供試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生、煅自然銅粉末5.00 g,置250 mL圓底燒瓶中,加蒸餾水100 mL,稱重?;亓魈崛?.5 h,冷卻后加水補至原重,煎液于3 2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3份,每份25 mL,分置于50 mL量瓶中,加2.8 mL鹽酸,加水至標線,搖勻,即得,同時做試劑空白。

    2.2 儀器工作條件

    高頻發生器頻率:27.12 MHz;功率:1 300 WATTS;載氣壓力:28 psi;冷卻氣流速:15 L/min;輔助氣流速:0.8 L/min;蠕動泵轉速:100 r/min;觀察器高度:3 mm;樣品沖洗時間:20 s;積分時間:長波15 s,短波10 s;積分次數:2 次。各元素分析線波長,見表1。表1 各元素分析線波長(略)

    2.3 方法學考察

    2.3.1 標準曲線的繪制

    精密吸取多元素標準溶液0、0.125、0.25、0.5、1.0 mL放入10 mL容量瓶中,用空白溶液定容至刻度,上機測試,得到線性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見表2。

    精密吸取鈣元素標準溶液 1 mL放入10 mL容量瓶中,用空白溶液定容至刻度,得100 μg/mL 鈣元素中間標準儲備溶液。精密吸取鈣元素中間標準儲備溶液0、0.125、0.25、0.5、1.0 mL放入10 mL容量瓶中,用空白溶液定容至刻度,上機測試,得到線性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見表2。表2 線性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略)

    2.3.2 精密度試驗

    取煅自然銅供試液,連續進樣7次,測得鋅、鈷、鎳、鐵、錳、鉻、鎂、銅、鈣、鉛元素的RSD分別為0.78%、0.91%、1.6%、2.2%、0.45%、1.3%、0.84%、0.73%、0.85%、0.76%,表明精密度良好。

    2.3.3 穩定性試驗

    取煅自然銅供試液,分別于0、2、4、8、12、24 h上機測量,測得鋅、鈷、鎳、鐵、錳、鉻、鎂、銅、鈣、鉛元素的RSD分別為0.87%、0.37%、1.4%、1.2%、0.9%、0.65%、0.33%、0.26%、0.31%、0.81%,可見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穩定。

    2.3.4 加樣回收率試驗

    在5份生、煅自然銅供試液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多元素標準溶液、鈣元素中間標準儲備溶液,測定各元素含量。結果見表3。 表3 加樣回收率試驗結果(略)

    2.3.5 含量測定

    吸取生、煅自然銅供試液,上機測試,結果見表4。表4 自然銅炮制前后煎液中10種元素的含量比較(略)

    3 討論

    現代研究認為,骨折愈合需多種元素參與,鐵、銅、錳、鋅、鈷等為人體所必需的元素,鐵可以發揮輸氧功能,提高氧分壓,促進骨折愈合,早期骨痂形成[2];銅能通過對多種酶的激活作用促進成骨細胞活躍增殖[3];鋅增強堿性磷酸酶活性,加速骨折及傷口愈合[4]。本次研究發現,煅自然銅煎液中鐵元素含量較生自然銅中劇增,除鉛以外的其他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這說明,臨床上使用煅自然銅是有一定道理的,并揭示了其接骨作用可能和微量元素含量變化有一定的相關性。

    重金屬鉛在煅自然銅煎液中的含量低于生自然銅煎液,這與文獻報道的自然銅煅淬能夠降低毒性的說法是一致的。

    本試驗為初步闡明自然銅炮制機理提供了參考,但煅自然銅促進骨折愈合是一個復雜的組織修復過程,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社,2005.95.

    [2] 劉海起,朱 顯,趙士林,等.磁與自然銅促進骨折愈合的初步實驗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1983,21(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8x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成人影片麻豆国产影片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5g影院欧美成人免费|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免费看污成人午夜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国产成人十八黄网片| 国产成人无码av|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激情视频厨房|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成人亚洲欧美激情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