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共衛生服務目的和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1196-01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我國居民身體素質顯著增強,但是進入到21世紀,整個居住環境的惡化及生存壓力的增加,導致國民身體狀況不斷的下降。針對這一現象,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由此而發展的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也引起國家及人民群眾的重視。為了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此次對相關城市進行衛生服務項目調查,通過分類界定研究,完善衛生服務項目,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對抽取的城市進行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行調查,了解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開展狀況,收集相關資料。根據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對資料進行分析,根據公共衛生相關理論進行分類[1]。
2 公共衛生服務分類
2.1 公共衛生服務定義 公共衛生服務是指由國家政府及衛生部門、機構提供的衛生服務,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一種服務體系。健康對于人體是最重要的基本保障,公共衛生服務是針對所有群體提供給的衛生保健服務。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包括預防和治療傳染病、職業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對于保障人體健康及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2]。
2.2 公共衛生服務分類 公共衛生服務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具有顯著的特征,它一般主要由國家政府保障提供,必須由非市場方式來保障供求均衡,保障公民能平等的獲得衛生服務。因此,公共衛生服務的最主要負責人為國家政府,政府需要承擔管理責任。在此理論上對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進行分類。主要分為以下幾種:①公共衛生服務。公共衛生服務具有最顯著的公共產品的特點,它針對的對象最廣泛,獲得效益最明顯,主要用于防范公共衛生風險。②私人衛生服務。主要為個體提供衛生服務,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3]。③準公共衛生服務。這是一種介于公共衛生服務及私人衛生服務之間的項目,同樣具有較廣泛的社會效益,需要由政府及個人共同承擔的衛生服務[4]。
采取焦點訪談法對所抽取的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做出評估,針對評估結果給予相關建議措施。訪談對象為具有衛生知識的人員,每次訪談人數為10-15人。
3 社區衛生服務分類結果
對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分類結果發現,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種類最多,達到40項,主要包括:傳染病的宣傳、檢測及疫情處理,居民健康信息檔案,計劃生育指導,高血壓、糖尿病檢測、兒童生長發育監測,慢性病普查及教育,肺結核健康教育,精神疾病教育,社區居民健康調查,學校健康教育,居民環境指導,食品衛生及飲用水監測等項目。其項目種類最廣泛,對于保障居民身體健康發揮著最大的作用。
準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25項,主要包括:急性傳染病的防治、免疫接種、性病防治、艾滋病防治、產前檢查、新生兒家訪、計劃生育監督、學校常見病防治、職業病防治等。該項目目前為止主要由政府承擔,但是需要其他組織進行協助。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應該大力發展該項目,并且最后由政府完全承擔費用。
私人衛生服務項目有28項,主要包括:常見病、多發病治療,上門急救、慢性病家訪、社區護理、中醫保健、常規體檢等。此類項目具有很大的差異性,費用由個人承擔。
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是國家以及其他相關組織所建立的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的服務項目[5]。健全完善的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能顯著改善群眾身體健康,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并且能提供相對公平的衛生服務,實現醫療衛生優良資源的均等化配置。因此,積極的發展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存在很大的缺陷,許多服務項目得不到有效的補償,嚴重影響我國衛生機構的運轉及和諧發展。研究發現,建立健全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可以均衡衛生資源需求,顯著改善國民體質。因此,應該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項目補償機制,建立社區衛生服務項目補償機制要遵循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及公平的原則[6]。國家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應該加大對公共衛生服務的投入,對于不同地區出現的衛生資源匱乏及不均衡等現象要下大力度解決,逐步的增加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提高補償比例。同時,要保證公平性原則,對于收入較低等弱勢群體要有基本衛生保障,將更多的優質衛生資源投入到貧困人口中去。總之,完善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是提高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業績的關鍵,是保證實現我國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條件。
參考文獻
[1] 徐林山,程曉明,周召梅,朱坤.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分類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2):86-87.
[2] 劉宇婧,趙亞利,楊,王瓊瑛,馮志蘭,梁萬年.北京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及考核現況的定性訪談研究[J].全科醫療,2010,3(13):709-710.
[3] 鄒宗峰,鄒宇華,張瑛,巫小佳.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優先項目的篩選方法和補償機制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09,28(1):58-59.
[4] 陳昌鋒,胡傳峰,吳憲,白智勇,張洪永.城市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結果分析報告[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1(235):37-38.
關鍵詞 家庭醫生 服務模式 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10-0018-03
目前徐匯區家庭醫生責任制服務采取的模式主要分3種,依托中心門診的服務模式(簡稱模式1),以居委為依托劃塊管理的戶籍制家庭醫生服務模式(簡稱模式2)、以衛生服務站為依托的家庭醫生團隊服務模式(簡稱模式3)[1-3]。為評價不同家庭醫生責任制服務模式的的服務效率、管理效率、服務效益,我們進行了以下研究。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分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徐匯區三種家庭醫生責任制服務模式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抽樣一個中心,按年齡和職稱配對,每個中心隨機抽取5個家庭醫生為一個樣本組。
模式1:5名醫生平均年齡(35.56±6.23)歲,管理高血壓患者病人724人、糖尿病患者病人248人。模式2:5名醫生平均年齡(34.74±5.86)歲,管理高血壓患者病人956人、糖尿病患者病人317人。模式3:5名醫生平均年齡(36.27±6.01)歲,管理高血壓患者病人815人、糖尿病患者病人283人。各組家庭醫生和管理對象的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家庭醫生服務模式
1)家庭醫生服務模式1
中心門診全科醫生加入家庭醫生服務的隊伍,以門診服務為主,上門服務為輔。中心預防科公共衛生醫生、護士、家庭醫生助理和社區公共衛生助理員隊伍組成家庭醫生協作組,配合門診全科醫生共同完成基本醫療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2)家庭醫生服務模式2
全科醫生組成家庭醫生隊伍,每名醫生負責一個居委,和團隊公共衛生人員、護士及家庭醫生助理、社區志愿者共同完成片區的基本醫療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3)家庭醫生服務模式3
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全科醫生組成家庭醫生隊伍,以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依托,每2~3名醫生負責4~5個居委,和團隊公共衛生人員、護士及家庭醫生助理、社區志愿者共同完成基本醫療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1.2.2 服務效率和效益分析
搜集各中心2011年1-12月的財務和統計報表,按不同模式統計服務效率、管理效率、服務效益。
在不同家庭醫生服務模式中隨機抽取500名簽約居民,進行居民滿意度、最近1年內就醫情況、慢病防治知識問卷調查。慢病防治知識問卷參照《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設計,共10道題目,答對8題及以上為試卷合格。采用SPSS l6.0軟件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不同模式工作效率比較
以家庭醫生的月均門診、出診、慢性病管理次數為工作效率比較指標,模式1組月均門診人次數最高,模式2組慢病管理月均人次數數最高。
2.2 不同家庭醫生模式慢病管理效果比較
模式2的高血壓、糖尿病的訪視率、規范管理率、控制率,均好于其他兩組,家庭醫生管理對象的簽約率要高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 不同家庭醫生模式社會效益比較
采用模式2的簽約居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滿意率,慢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家庭醫生就診率、門診預約成功率均高于其他兩種模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家庭醫生責任制是社區衛生服務模式的發展趨勢[3]。本研究結果顯示,以門診為主的家庭醫生模式門診量最高,公共衛生數服務量最少,他的重心在基本醫療服務;以衛生服務站為依托的團隊模式,他的工作重心在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相對薄弱;以戶籍制醫生為依托的模式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兩者比較均衡,強調了以基本醫療為切入口,突顯臨床預防和方便快捷的服務優勢。在衛生投入相同的條件下,采用戶籍制管理的家庭醫生模式相對教好,體現了防治結合,適應生理-社會-心理醫學模式,能較好地滿足不同衛生保健服務需求,實現以簽約為紐帶的健康管理服務[4]。家庭醫生深入社區,通過“家庭醫生簽約”的方式,患者不用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能享受衛生保健服務。此模式下的家庭醫生更為居民熟悉和信任,因此滿意度、復診率也較高。該模式下的家庭醫生能真正成為社區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由于家庭醫生制服務剛剛起步,所以這次調查的家庭醫生人數較少,有待在今后的實踐中加以繼續觀察,以探索一種更為適宜的模式。
參考文獻
[1] 吳克明, 朱蘭, 王劍波, 等. 城市社區家庭醫生制服務的實踐與探索[J]. 中國衛生資源, 2012, 15(3): 184-186.
[2] 鮑勇, 杜學禮, 張安, 等. 基于社區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醫生制度發展戰略與策略[J]. 上海醫藥, 2012, 33(12): 12-16.
[3] Fitzpatrick JJ. Building community: developing skills for interprofessional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and relationship-centered care [J]. J Nurse Midwifery, 1998, 43(1): 61-65.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愈來愈透徹,尤其是在鄉鎮居民中,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省自從2009年7月實行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在項目組織方面的管理制度的完善、經費保障體系的確定、項目的具體實施方案的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方面的公共衛生的職能的強化和運行機制的改革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階段性的效果。但是在政府的財政保障、管理水平、服務效果、信息的監管以及指導的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因此,為鄉鎮居民創造一個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1]。
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 重要性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關系千家萬戶幸福安康的一項民生工程,主要解決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干預影響健康的突出問題,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突發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促使城鄉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衛生服務。
2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政策
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婦幼衛生、衛生監督、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工作,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是落實預防為主方針的制度載體,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十二五”時期,特別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來,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原則,我省大力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效果明顯。
3 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能力顯著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國家、省、地市、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為主體,農村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組織構建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體系。目前,100%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98%的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和87%的鄉鎮衛生院實現了傳染病疫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報告質量和疫情監測敏感性逐年提高。各級疾控機構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能力、監測能力和應對暴發疫情、中毒及生物生化恐怖等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斷提升。
4 強化監督管理和指導
衛生監督能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得到有力保障。基本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衛生安全標準體系,形成了從中央到省、市、縣(區),并延伸至農村地區的衛生監督網絡體系構架。職業病防治能力進一步提高,市級職業病診斷機構覆蓋率達到83%。
5 我省加強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支持
我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考慮政府財政的最大支持能力,先確定對我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經費補償標準。在此基礎上,我省找出對居民健康影響大、具有普遍性和嚴重性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根據居民的健康需求、實施健康干預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種因素,選擇和確定優先的省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資源應用于與居民健康關系最密切的問題上,使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尊敬的各位領導、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這里隆重召開了全縣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啟動大會。這個項目的實施可有效增強城鄉居民的健康素質,提高千家萬戶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滿意度,也體現了黨和政府關注民生、關注民意的執政理念,是黨和國家關心百姓健康、惠及民生政策的具體體現。
我院作為全縣婦幼保健工作的指導中心,是項目技術指導、監管及具體實施單位,主要承擔全縣(包括流動人口)孕產婦和0一36月兒童健康管理任務、全縣高危孕產婦和高危兒童的篩查及醫療診治與康復保健任務;(各鄉鎮衛生院承擔各鄉鎮孕產婦和0一36月兒童健康管理)。此項目標志著我縣所有孕產婦和0一36月兒童將免費享受到健康體檢服務,標志著我縣婦幼工作將更加系統化與規范化,標志著我縣孕產婦和0一36月兒童健康水平將再上新臺階。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我院決心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此項工作:
一、要充分認識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按照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認真履行職責,與包片婦幼醫生及各鄉鎮婦幼醫生簽訂目標責任書,嚴格落實獎懲措施,切實保障所承擔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順利完成。
關鍵詞:公共衛生服務;農村;建設
公共衛生服務是指為了促進、改善和保護全人民的健康,政府給予支出,醫療服務部門和各級衛生部門給予衛生產品和衛生服務。作為三級衛生網絡之"網底"的村衛生室是實施公共衛生服務的主要機構之一,其工作成效是影響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促進農村居民健康,有效控制傳染病具有重要的意義[1]。本文就農村公用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對應的措施。
1 目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1.1工作量偏大且其專業人才短缺 經2009年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出臺以后,公共衛生服務就成為了農村基礎醫療服務單位的主要職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包括11項,即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以及衛生監督協管[2]。由于農村的生活條件比較簡陋,幾乎無發展空間迫使農村的人才大批量涌向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導致農村人才缺乏,公共衛生服務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面對大量的工作,以少數的工作人員來完成存在著巨大的困難,同時也影響了服務質量。
1.2日常管理機制不健全 按照國家要求,上級衛生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建立了公共衛生考核機制,對農村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實行分級考核和評估,并強化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日常工作的監管和督查,以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實施[3]。在實際工作中,公共衛生服務的日常計劃不周全,沒有將服務內容實施到具體化,沒有具體到每周、每月或每一個村,日常監督不到位,工作態度松散,通常將工作積攢成堆,每到上級通知要檢查工作才臨時加班加點,大概完成任務,雖保證其數量,但質量卻難以保證。
1.3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執行力較低 要想搞好公共衛生的執行第一步是要操作,第二步是要考核監督。而在農村公共衛生工作人員的散漫的工作態度、不足的工作能力都影響了工作的執行力。近年來,我國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越來越重視,且狀況有所好轉。但目前農村公共衛生的工作人員都為年齡偏大、學歷不高、工作不積極等現象。在公共衛生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中大部分為專業人士,這也大大降低了行業的專業性,對工作的了解程度和重視程度與專業工作人員是有差距的。同時,也難以滿足農村居民對醫療保健的需求,尤其在慢性疾病患者的管理中,農村居民更加重視怎樣進行治療。
1.4激勵機制和考核不完善 目前,農村公共衛生考核還只是針對服務的提供機構,很少與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相聯系,缺乏政府問責制,工作推進受到了一定的影響[4]。基于對公共衛生的考核機制已建立,通過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進行考核評估,提高鄉鎮、村公共衛生機構的服務質量。但在實際工作中,考核機制的獎罰制度并未完全得到實施,對于表現良好的地區得不到獎勵政策以及全額的獎勵經費。這樣獎罰不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不高,影響了服務態度、工作效率和公共衛生服務的執行力。
1.5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程度低同時滿足不了農村居民的健康衛生需求 跟隨著科技的發展的腳步,政府逐漸為鄉鎮、村配置電話、打印機、電腦,使信息網絡化。但是,在基層信息化建設中缺乏一套集居民健康檔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的軟件,沒有這套軟件信息化就不能形成,特別是健康檔案與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內容連接不起來,與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等不能融通[5]。這降低了信息利用率,影響流行病調查和科學研究。
2 對策
2.1加大公共衛生服務專業人才納入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一項投入少,成效大,但時效長的社會系統工程,是在政府公共財政支持下提供的服務[6]。只有國家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真正的重視起來,采取增加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財政投入,增加公共衛生辦公設施,提高公共衛生工作人員工資等措施才能吸引專業人才,留守在鄉鎮、農村為人民服務。同時對通訊設施也進行升級,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工作人員負擔,增加鄉鎮、村衛生醫院的門診問診率,隨之減少城市醫院看病難的問題。
對公共衛生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吸收最新技術和知識,提高工作人員的基本文化水平。滿足村民就診需要。
2.2完善管理機制和加強日常監督管理 農村的主要投入是來源于政府,所以,既要以正確的工作態度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同時也要加強對日常公共衛生服務的監督,保持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的秩序和發展。建立一個政府和社會共同監管的機構,全面監管日常公共衛生服務過程,及時評估其效能和成績,進行有效的監督,獎優懲劣,使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更好地滿足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衛生需求[7]。
2.3信息網絡的建設 對村衛生室、基層衛生院的信息網絡進行重整和建設,使村民的檔案資料信息發揮作用,解決和利用資料中所出現的問題,對村民進行提前預防和治療,達到"三早"既"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的。
當村民身體出現問題時可以直接攜帶在衛生所存入的個人檔案,供醫生參考,有助于醫療診斷和治療。
2.4加強考核和獎罰機制 在給公共衛生人員進行培訓結束后,也要對其進行嚴格考核。上級衛生機構嚴格檢查地方衛生機構的服務,對表現突出者進行嘉獎;對表現惡劣者進行給予處分和糾正,及時端正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加強人員管理。
3 討論
經本文分析,對于公共衛生的監督和管理,應該從基礎抓起。提高工作人員基本素質,提高對公共衛生服務的注意力。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讓人們受益,提高人們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志斌,徐瓊花,等. 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效果分析和思考[J]. 社會保障研究,2011,5:69.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2011年版) [S]. 2011-04-25.
[3]尹紅云. 農村公共衛生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7):1.
[4]張燕,曹志輝.新形勢下農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問題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12(22):72.
[5]張順利,李載永.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建議[EB-OL]. . 湖北省審計廳網站,2013-03-15.
今年“兩會”期間,3月7日上午,總理在出席人大江蘇代表團小組會議時說,三個數字讓我聽了以后感到非常難過。城里人住一次院平均大約要7000塊錢,農民住一次院大約2000塊錢,70%的農民因病死亡,不是在醫院,而是在家里。這說明我們的醫療發展還趕不上人民的需求。我在報告時講到要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但是我沒有指出什么時候能解決。我今年的任務就要研究,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數字是抽象的。組成這些抽象數字的,該是多少人的生老病死及其喜怒哀怨!普通百姓,誰人不能道出幾個自己抑或自己的親人看病難、看病貴的例子呢?
應當承認,我國現有的公共衛生體制,從當初的制度設計上,就沒有做出以全體國民為服務對象的制度安排,這是造成今日看病難、尤其是農民看病難問題的根本原因之一。在舊有體制下,公共衛生制度的運行靠的是國家財政的支撐。而在這樣的財政制度中,農民并不是公共產品的享有者。這一點,即使在醫療衛生體制和財政體制已經進行了大幅改革的現在,也仍然沒有改變。實際上,由于沒有把公共衛生服務和國民健康保障作為政府應當向全體國民提供的、以及應當由國家公共財政所主導、參與和支持的基礎性公共產品,致使國家公共衛生體制的變化,沒有使人們更多、更方便地享用公共衛生服務,并沒有使基礎性的國民健康保障和醫療服務體系深入到更廣大的地區。即使在城市,隨著醫療服務機構辦公條件的改善和診療設備的升級,越來越昂貴的醫療價格,使得看病簡直成了普通百姓生活中一件最“奢侈”的事情。
事實上,無論城市還是農村,貧困家庭之所以貧困的一個幾乎共同的原因,就是這些家庭存在或者曾經存在過生病的成員。具體而言,“求醫問藥”是導致許多家庭經濟狀況迅速和徹底惡化的直接原因。因此,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如果沒有完善的、人們用得起的公共衛生服務系統,那么,對于個體家庭而言,他們的溫飽是脆弱的溫飽,小康是脆弱的小康。并且,對于貧困地區那些正處于脫貧過程中的家庭來說,如果沒有國民健康服務體制的保障,他們的脫貧也只能是一個用于階段性統計的數字,而不具有徹底改變其生活與命運的意義。小康之康,首要的意義就是安康。這個要義不應該僅僅是那些令人眩目的數字,而應該是能夠讓人們切切實實感同身受的有相當質量的日常生活。
說到底,所謂國民健康醫療服務保障,是一種具有公共產品性質的社會保障,是一種應該覆蓋全體國民的醫療保險制度。這樣的制度如何建立、怎樣運行,既受制于國家的基本政治經濟制度,也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關。即使在發達國家,對這一制度設計與安排的些微更動,都會成為全體國民關注的焦點,從而成為政黨綱領和選舉政治中的最重要話題。在我們這樣人口眾多、城市化程度還比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建立一個體現社會公平的公共衛生保障體系,不會在短時間內完成。但是,如此國情,卻并不是我們可以遲延建立這一體系的根據。其實,當今的醫療服務制度,最為民眾所詬病、從而需要改變的地方,并非那些需要“聯動”其他制度、或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方,而是早就應該解決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如藥價畸高不下、診療收費不合理、農村地區沒有公共衛生服務網絡等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一個人治病所搭進去的代價,往往就是其全家的和睦與幸福。因此,提高執政能力,建設和諧社會,不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真是不行。
公共衛生檔案重要性和類別影像檔案數字化管理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各大基層衛生事業機構之間能夠利用數字化管理的網絡傳遞信息,以達到提高效率,提高生產力的目的。不僅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果也得到了提升。數字化管理能讓公共衛生機構對社會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延長壽命能夠做出及時,準確,全面的分析和診斷,從而提高了速度、質量又達到了安全。
1對象與方法
1.1公共衛生影像檔案的分類與意義公共衛生影像檔案通過經過收集、分類測試而形成內在聯系并高度保密,真實的反映了各大基層衛生事業單位在醫療活動的真實、過程和結果。公共衛生檔案是廣醫務人員和廣大醫藥衛生事業管理人員勞動的結晶,記載了人們的醫學思想、技術、方法和經驗,為醫院醫生和公共衛生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在醫療活動和科學研究及經驗交流中提供憑證.因為它的難度要求較高,所以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醫學和專業技術知識。公共衛生影像檔案的一般經過借閱,咨詢,復印和出版等而被利用。根據公共衛生影像檔案的建立時間、內容和性質,可以把公共衛生影像檔案分成不同的類別,從未可以準確地反映出和這些檔案相關的真實面貌。一般來說,各大衛生事業單位的公共衛生影像檔案可以分成法規制度材料、衛生監督預防性材料、行政處罰材料、疾病預控材料等幾大類。
1.2加強公共衛生檔案數字化管理的方法
1.2.1簡化工作的流程為了加強公共衛生影像檔案的數字化管理,首先就要優化工作流程。把工作的流程正式化規范化,才能保證在公共衛生管理活動中、各級政府,各級衛生行政機構、醫療機構、疾病控制機構、計劃生育機構、衛生監督機構等機構在數據的靈活和協調。
1.2.2公共衛生影像檔案的數字化收集PACS系統又稱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它是是公共衛生影像技術和時代各種新興科學技術如數字化成像通訊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在疾病預控材料收集時,通過對公共衛生影像資料進行收集、存儲和處理的綜合系統,從而使各種影像圖像存檔和各科室之間的順利通信。通過PACS系統將數據傳送到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行業儲存以備后用。目前,它的作用就是把日常產生的各種影像(包括CT,X機、顯微儀等設備產生的圖像)通過具有DICOM標準接口或非DICOM標準接口的影像設備)進行保存,以方便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有效的提取瀏覽,對及時診斷提高極大地幫助。在數字化收集方面,目前有幾種通用的數字化收集模式,用得最多的就是數字轉換收集和直接數字化收集。數字化轉換收集就是利用先進的數字化設備手機公共衛生影像檔案資料,數字化設備包括用于科技研究的各種照相機,掃描儀;直接數字化收集就是收集影像資料。PACS從而大大提高了醫院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而醫院再將所得數據上傳至公共事業機構,再形成公共衛生影像檔案,將可以大大提高醫院同地方公共衛生事業單位間的信息交流,同時數據儲存在公共衛生檔案中,可在將來對以后的突發衛生事件(特大傳染病、疫情等)起到鑒別、依據和憑證作用
1.2.3建立完善的公共衛生影像數字化檔案庫建立完善的數字化公共衛生影像庫對醫療活動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加強作用。由于影像庫資料檔案是在實踐和工作中建立的,所以它極具保存價值,可以對以后的突發衛生事件(特大傳染病、疫情等)起到鑒別、依據和憑證作用,所以說,公共衛生影像檔案的收集整理和存儲對公共衛生醫療影像數字化檔案管理具有重大的實際作用。眾所周知,建立完善的數字化公共衛生影像庫有以下兩優點:①保存完善且具體而形象。完善的數字化影像庫可以完整的重現病例的各種組織結構,能夠將各種文字圖表和結論形象的展現出來,具有良好的保存價值,以備將來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傳染病防治方面提供數據。②極強的信息性。由于能夠極清晰地樣本中存在的組織病變,從而極方便地獲取醫療和公共衛生信息。
1.3統計學分析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處理以及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設定0.05,P
2結果
對比分析應用PACS系統對諸多參數的影像,在應用PACS系統后,運用統計方法對單位成本、等待時間、平均檢查時間等諸多參數及因素的變化進行分析和比較。影像分析的平均檢查時間減少64%、等待時間減少了56%、出報告單位成本降低了56.1%。結果相比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
3結論
主要做法
領導重視,職責明確:市政府高度重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落實工作,并列入政府十件實事;市衛生局負責項目領導和管理,負責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經費管理、監督檢查、工作考核等,并組織專班人員研究、制定重點人群健康手冊的印制樣本,并統一印制手冊;市財政局保證重點人群手冊的印制經費、市新聞部門、市計生委、市婦聯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加大宣傳的力度;全市各級醫療保健機構落實手冊的發放和回收服務券等工作;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在入戶為重點人群建立健康檔案時首次發放管理手冊,并告知使用須知。領導的重視,各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是保障項目開展的基礎和前提。
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婦幼保健網絡體系,功能完善的保健網絡是實施這一項目的根本保證。至此我市已建立以市級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龍頭,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補充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為加強婦幼保健項目規范化管理,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加大了公共衛生建設的投入,2010年在全市建立了恒大、池湖、峒山、橫山等8家試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2年計劃再建10個標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全其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管理模式。并建立了社區定點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形成功能互補、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工作機制,實現防治結合。提高了整體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滿足了不同層次的人群對婦幼衛生服務的需求。
確立定點服務機構,規范服務流程:⑴服務機構的確立:①孕產婦健康管理項目服務機構:全市各級助產機構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孕產婦的產前檢查、產后訪視和產后42天健康檢查。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本轄區的孕產婦產前隨訪、產后訪視和產后42天隨訪。②健康管理項目服務機構:全市各鄉鎮衛生院承擔0~6歲兒童健康體檢;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本轄區的0~6歲兒童的健康隨訪。市直醫療衛生單位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0~3歲兒童健康體檢;市婦幼保健院承擔城區托幼機構集居兒童保健服務。市衛生局對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各級醫療保健機構進行管理和監督,每年進行一次綜合考核,對達不到規范要求的,按有關規定取消其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資格。⑵兩個管理手冊的運轉流程:市衛生局統一印制兩個手冊,手冊放到市婦幼衛生項目辦(設在市婦幼保健院內),市婦幼衛生項目辦按上報的上年度活產數為基數免費發放兩個手冊給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直醫療保健機構。各定點服務機構為轄區內的孕產婦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并進行登記,孕產婦簽字并確認。孕產婦持《孕產婦保健手冊》到全市各定點機構接受保健服務。《兒童健康管理手冊》由各級助產醫療保健機構在產婦出院時首次建立并發放,并進行登記,家長簽字并確認。兩個手冊上分別有印制的檢查服務券、隨訪服務券、輔助檢查項目服務劵,并加蓋了鄂州市基本公共衛生(婦幼)項目辦專用印章。各定點服務機構每次為孕產婦及0~6歲兒童提供服務服務后,保健醫生及孕產婦(或兒童家長)雙方在檢查服務券或隨訪服務券上簽字確認,定點服務機構留存檢查服務券或隨訪服務券。產婦持該手冊憑產后42天健康檢查服務劵自愿選擇醫療保健機構接受健康檢查,異常產婦到原分娩醫療保健機構檢查。檢查單位做好記錄并回收保健手冊,妥善保管手冊并備查。⑶兩個項目的信息上報工作:完成工作任務的各級定點服務機構作為項目的補助對象。各定點服務機構在每季度第1個月5天前將上季度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情況季報表、兒童健康管理服務情況季報表、各種檢查及隨訪服務劵一并上報至市婦幼衛生項目辦,按《鄂州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核算報酬,作為考核工作量補助經費的依據。在兌現補助資金時,如果缺項、漏項、無服務對象簽字,衛生局將拒絕兌付。
加強督導與考核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①加強重點人群手冊管理的培訓:在市衛生局的統一組織下,市婦幼保健院每年對全市醫療醫療機構和社區專業人員舉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婦幼項目培訓班,對《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規范》、《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孕產婦健康管理實施方案、0~6歲兒童健康管理實施方案》、《孕產婦健康管理、0~6歲兒童健康管理考核方案》等內容進行培訓,各區衛生局組織轄區內人員的培訓工作,村級及社區服務站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由鄉鎮衛生院及社區服務中心負責業務培訓,每個月最少進行1次集中學習,通過輪訓,擴大公共衛生服務人員業務知識面,提高專業技術水平,落實重點人群手冊管理的工作。②加強督導與檢查:市衛生局定期抽調市婦幼保健院專業技術骨干組成業務指導組,每年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情況進行2~3次督導與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并提出了改進措施,有效地促進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規范開展,提高了基層的服務水平。③加大宣傳、營造良好的項目實施氛圍:為了保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婦幼衛生項目的順利實施,讓全社會都來了解和關心國家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目的和意義,使大家都能自覺接受這項服務,為此,我們利用電視媒體、新聞報紙、宣傳欄、大型戶外廣告、發放宣傳材料、舉辦大型戶外宣傳活動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從而營造良好的項目實施氛圍。④建立考核機制,獎懲兌現:市衛生局、市財政局聯合制定和下發了《鄂州市孕產婦健康管理、0~6歲兒童健康管理項目考核方案》。由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市婦幼保健院保健相關專業人員組成項目考核小組,通過查資料、看現場、回答問題、入戶走訪、問卷調查、隨機抽查等進行考核。市級每半年考核1次,區級每季度考核1次,將日常檢查、半年檢查和年終檢查得分,分別按30%、30%、40%計入總分。經考核小組確認的考核得分結果作為年終撥付婦幼衛生公共服務項目經費的主要依據。對考核不合格的單位,嚴格執行退出機制,取消承擔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的資格,相關工作人員實行轉崗分流。
取得的成效
通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點人群(孕產婦、兒童)管理手冊的使用,為城鄉居民提供了一本個性化的健康教育知識讀本,有效促進重點人群開展自我健康管理。同時,推行重點人群健康手冊的管理是政府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調整政府資金投入方向,探索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機制,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的一項重大改革。通過服務券的形式免費為全市城鄉孕產婦及0~6歲兒童提供服務,確保城鄉居民享受明明白白的服務,感受實實在在的實惠。近兩年來,通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婦幼專項項目在鄂州市規范推進,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2011年全市住院分娩率100%,孕產婦死亡1人,孕產婦死亡率8.51/10萬,兒童保健覆蓋率94.88%,孕產婦系統管理率87.63%。
討 論
如何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問題,也是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的重大舉措。雖然鄂州市基本公共服務婦幼專項項目工作取得了新進展,但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①項目工作進展不平衡;②管理不規范;③覆蓋面不夠;④服務對象知曉率不高。為此,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加大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加強和健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婦幼項目工作的科學規范化管理,完善重點人群健康管理體系,切實讓服務對象收益,保障全市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概念模型的作用
概念模型是對某一領域信息高度抽象化的靜態描述,它包括類、類關聯和類屬性等模型基本元素的定義,是進一步細化應用系統模型的基礎。
1994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第215技術委員會提出了“衛生信息建模框架”。該框架說明了信息模型應當是由概念模型到邏輯模型,最后細化到物理模型。2002年美國CDC在“公共衛生概念數據模型”一文中提出信息模型可劃分為主題域模型、類關系模型、概念數據模型、邏輯數據模型、數據庫設計模型和物理數據庫模型,它們分別處于上、中、下三個層級,這種層級關系與ISO提出的層級結構一致,只是美國CDC的層級劃分更加細致。
因此,概念模型是連接高層模型和低層模型的橋梁和紐帶。對于一個具體信息的開發過程而言,上層模型在某個領域內是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它們不涉及過多的細節,獨立于具體的信息系統; 對整個領域的信息化建設都具有指導意義,它是信息標準化的基礎。
公共衛生信息領域具有多領域跨學科的特點。概念模型提供了一個易于理解的公共衛生信息的整體框架,是公共衛生數據字典的基礎框架。在概念模型的指導下,對公共衛生數據元的理解和應用變得更加方便和容易。因此,概念模型將為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開發提供一個整體框架和數據應用指南。
在公共衛生信息領域內,該概念模型可以支持多個信息系統的開發,減少重復性工作,降低開發成本,加快系統的開發速度。在同一個概念模型指導下開發的多個系統間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時也為系統間的數據交換與共享奠定良好基礎。
概念模型的構建方法
對于一個具體系統而言,建立一個模型不是很困難,但建立一個抽象的元模型――概念模型則要困難得多。建立國家公共衛生概念模型需要經歷從具體到抽象這樣一個反復的過程。HL7(Health Level 7)推薦的建立概念模型的技術路線與方法是從用例分析到信息分析,最后到建立概念信息模型。
類、類關聯、類屬性和數據類型是概念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概念模型中的類屬性同樣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和一般性,發現這些屬性也需要經過從具體實例分析――領域信息分析――概念信息模型分析這樣一個抽象與泛化的過程。
我國公共衛生信息概念模型的構建主要是通過以下步驟實現的:
1. 主題域的確定
信息是對于活動、活動關聯方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抽象與描述。在公共衛生領域,參照美國CDC提出的公共衛生概念數據模型(PHCDM),將我國公共衛生劃分為衛生相關活動、參與者、材料和位置4個主題域。其中衛生相關活動是衛生信息來源的主體,是四個主題域中最重要、最活躍的一個,而其余三個均為活動的關聯方,位置說明活動發生的地點,參與者為活動的參與方如衛生服務的提供方或接受方,材料是活動中所涉及的物質,比如標本、菌株等等。這些構成了公共衛生信息概念模型的四個主題域。
2. 類
具有相同屬性的同類事物、概念組成類。以上四個主題域各為一類,每個主題域下又可以分成若干主類。以衛生相關活動為例,結合我國公共衛生信息的分類框架,可以將衛生相關活動抽象為四個主類――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服務、公共衛生管理及衛生監督。
3. 類關聯與屬性設置
類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稱為類關聯,其作用在于使不同的類形成一個完整、聯系的結構。在公共衛生信息概念模型的建模中,主要涉及父子類關聯,關系關聯和參與關聯三種類關聯。
父子類關聯指的是每個類(主類或子類)下面還可以根據實際劃分為若干更小的類。上位類(通稱為父類)與下位類(通稱為子類)關聯稱為父子類關聯。很顯然,子類對于父類的屬性有繼承的關系。
關系關聯描述的是在同一主類內部各個類或者是實例之間的關聯關系,如疾病預防控制主類的不同活動之間(疫情暴發與檢測之間)的關系。
參與關聯則是指不同主類的類之間發生的關系。例如疫情監測類(屬于衛生相關活動主題域的某個類)與調查者(屬于參與者主題域的某個類),或者與標本(屬于材料主題域中的某個類)之間存在參與的關系等。
屬性是對類以及類關聯所具有的特性的描述,是描述類的特征的元數據,改變屬性的值可以改變類的行為和外觀。概念模型類屬性設置應遵循HL7 RIM所規范的屬性格式及內容,在此基礎上按照自身的需求精化、修飾屬性,形成模型獨特的屬性。
4. 概念模型的建模技術與方法
首先是應用UML的用例分析方法進行業務分析。這是指對業務過程中所有參與元素的拆解、對比、描述、再定義與組合。然后在用例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泛化分析。即對各組成元素進行分析、判別、抽象,并歸納成不同的類。下圖1為在衛生檢測中的幾個用例分析過程。圖2為泛化與抽象過程。經過泛化與抽象,對衛生檢測相關活動,可提煉出5個子類: 申請、受理、檢測、報告、質量控制。用例分析與泛化是公共衛生信息概念模型建模的重要階段和技術,要應用于公共衛生信息概念模型建模的全過程中。
公共衛生概念模型框架與內容
我國公共衛生信息的概念模型包括了4個主題域及35個類。其核心為4個主題域(衛生相關活動,參與者、材料及位置)。在模型的建立中,公共衛生相關活動主題域及各級子類的確定采用了公共衛生信息分類框架的結果。作為模型,還對其他3個主題域進行了詳細的分類,并增加了關聯類的內容及對于類屬性描述的要求。在這里要區分信息分類與模型之間的關系及區別。信息分類框架關心的是對信息的分類,確定信息所在的位置以便用戶存放、查找及使用,因此并不涉及對于主題域、類之間的關聯以及類屬性的描述。而建立模型的目的是為了理解信息,描述信息。理解信息包括了解信息的來源(借助于信息框架)及關聯,描述信息包括對數據元這個信息的基本單元屬性及關聯的描述,以便在統一的規范下查詢、使用信息。
概念模型的應用
概念模型可以輔助系統設計者分析所需要采集的數據及屬性,建立相應的邏輯數據模型(Logical Data Model),從而規范信息系統的建設。下面以傷害監測為例說明模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