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妊娠高血壓因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PIH)也被簡稱為妊高征,是女性妊娠期特有的一種并發癥,多見于中、晚期妊娠婦女,該病主要的臨床特征表現為水腫、蛋白尿、高血壓等癥狀,對孕婦及嬰兒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具有嚴重影響[1]。目前,臨床相關學者對妊高癥治療以及護理的相關研究報道較多,但是國內外鮮少報道妊高征未來誘發高血壓的可能性及其危險系數,因此探討分析PIH患者是否是誘發遠期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對于降低高血壓發病率具有重要的探究價值[2]。為進一步探討分析PIH和遠期高血壓之間的危險聯系,本文對我院收治的50例PIH患者和600例非妊高征患者出現遠期高血壓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50例PIH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關于妊高征的診斷標準,病例入選標準:①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孕前并沒有原發性高血壓病史、肝腎疾病障礙史、糖尿病、冠心病等內科疾病史。③妊娠20周后出現高血壓癥狀,部分患者伴有蛋白尿、水腫等癥狀,嚴重的話可能會出現嘔吐、惡心、胸悶、頭痛、頭暈、昏迷、抽搐等癥狀。50例患者年齡最小23歲,最大30歲。同時應選取同時在我院婦科就診的非妊高征患者600例作為對照,患者年齡介于24-77 歲,平均(41.3±3.1)歲。兩組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等基本資料差異對比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分析所有患者身體狀況、既往病史,了解患者妊娠階段出現的各種疾病,妊娠高血壓發生率、高血壓征兆等情況。血壓測量方法:取患者端坐位,取右臂進行測量,應反復多次測量直到患者血壓穩定,在當天間隔60min后再測量1次。①高血壓確診標準:患者舒張壓(DBP)在90 mmHg以上,或者收縮壓(SBP)在140mmHg以上,非同日坐位測量3次或者患者血壓情況持續出現這種情況,即可確診為高血壓。②高血壓征兆:患者DBP≥90 mmHg,或 SBP≥140 mmHg。
1.3統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SPSS13.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用(X±S)表示,使用t對其進行檢驗,χ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
2.結 果
2.1兩組患者高血壓確診率、高血壓征兆率對比。觀察組患者高血壓確診率(34%)、高血壓征兆率(22%)均明顯高于對照組5.7%、1.5%,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分娩后高血壓確診率在不同時間間隔段對比。隨著年齡的增長,兩組患者發生高血壓的幾率也隨之上升,但是觀察組在不同間隔時間段確診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表2 兩組患者分娩后高血壓確診率在不同時間間隔段對比(n,%)
3.討 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研究視野的不斷擴大,關于妊高征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研究范圍不斷擴大,很多學者不僅專注于該病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臨床護理等領域,同時也在思考妊高征和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之間的關系,妊高征是否可列為遠期高血壓發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已經引起很多學者的關注。妊高征的發病率較高,據國外相關文獻報道[3],妊高征發生率介于7.27%-8.99%之間,而國內相關文獻報道,妊高征發病率稍微偏低,大約在5.58% -10.11% 左右。妊高癥的發生和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孕期體重、孕婦的營養狀況、心理壓力、運動情況及產檢次數等都有可能導致妊高癥。目前,臨床尚未明確妊高征具體的發病機制,雖然臨床已經研究出很多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法,取得的成績較大,但是并沒有研究妊高癥是否會影響婦女未來的身體健康,是否會發生遠期高血壓的研究報道較少。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該病的危險因素較多,據相關研究表明[4],患者自身的性格、性別、食鹽攝入量、吸煙史、體重指數、家族病史、肥胖程度、血糖、血脂、吸煙史等都會誘發高血壓。為了提高廣大女性的健康指數,提高生活質量,降低高血壓發生率,研究妊高癥是否也是導致遠期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組研究發現,通過對比非妊高癥出現遠期高血壓的情況,妊高癥患者未來高血壓患病率、高血壓征兆發生率分別提高了28.3%、20.5%,這一研究結果和謝志紅等[5]研究基本一致。提示妊高癥可列入女性遠期高血壓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因此為了加強預防遠期高血壓發生,應重點篩查分娩時妊高癥婦女,加強女性健康知識教育,使患者意識到妊高征的危險性,指導患者平時應注意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作息規律,盡可能避免各種導致血壓升高的高危因素。
其次,本組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不管是妊高癥患者,還是非妊高癥婦女發生高血壓的幾率也隨之升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出現高血壓的幾率較高。這一研究結果證實了老年患者極易出現高血壓的觀點。同時也提示,妊高征和分娩時間間隔越長,高血壓的發生風險也越高。但是統計妊高征和非妊高征婦女在間隔分娩時間20年以內、21 - 40年、40年以上各時間段的高血壓發生率,結果妊高癥婦女的高血壓發病率均遠遠高于非妊高癥婦女,再一次說明妊高征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妊高癥是誘發遠期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臨床應將分娩時出現妊高癥的孕婦作為高危防護對象加強預防,平時也加大對妊高征患者的健康知識宣教,指導學生控制血壓的基本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預防及自我管理能力,盡可能減少高血壓發病率。
參考文獻:
[1]黃濤,溫永順,張名福,等.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12,22(11):1349-1351.
[2]雷玉秀,李鳳蓮,王玉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3 年發病規律及相關因素病例對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2(28):3943-3945.
[3]蘇海.關注妊高征的遠期轉歸[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15(3):180-182.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 發病因素 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133-01
妊娠高血壓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病變時會累及機體的多個系統,嚴重時會導致孕產婦腦出血、顱內靜脈栓塞以及腎功能障礙等多個臟器功能的改變,是目前造成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據統計,我國孕產婦的發病率約為9.4%,因對其發病因素尚不明確,使得防治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難。筆者通過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所在醫院進行分娩的產婦臨床資料,對影響妊娠高血壓的發病因素進行了研究,并對其預防措施進行了總結,以期為臨床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接收住院分娩產婦1024例,年齡為18-41歲,平均年齡為27.6歲,初產婦為782例,經產婦為242例,其中,診斷為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為62例,占周期分娩總數的6.05%,輕度妊娠高血壓患者為34例,中度患者為18例,重度患者為10例。
1.2 方法。對62例妊娠高血壓分娩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比較其年齡、文化程度、產次、孕周、家族史等因素的差異,并進行統計學處理。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13.0 進行統計分析,參數用(X±S)表示,采用相關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進行統計學檢驗,α=0.05為檢驗水準,以P
2 結果
2.1 按
2.2 按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和大專及以上等4個階段統計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人數及發病率。各階段的分娩產婦分別為264、343、231和186人,發病人數分別是19、23、12和8人,各階段的發病率為7.2%、6.7%、5.2%和4.3%。可知,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病率逐漸下降,不同文化程度之間其發病率具有明顯差異(P
2.3 62例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中初產婦49例,發病率6.3%,經產婦13例,發病率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4 在62例患者中,孕周為20-27周的患者有21人,占總人數的33.9%;孕周為28-37周的有32人,占總人數的51.6%;而≥37周的患者為9人,所占比例為14.5%。可知,孕周≤37周的孕婦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病率明顯高于足月妊娠孕婦(P
2.5 62例患者中,其母親有高血壓者的為38例,母親無高血壓者19例,其余5例不明確。
3 討論
3.1 本次研究顯示,年齡
3.2 文化程度較低的孕產婦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明顯高于文化程度較高者,主要與孕產婦文化程度低,自我保健能力弱,產前保健意識差,對孕育知識缺乏了解,而文化程度較高的孕婦能夠主動通過書籍、電視以及網絡等信息渠道掌握更多的孕期保健知識,自我保健能力強;此外,文化程度較低的孕產婦一般多為農村居民,經濟落后,醫療水平低,而文化程度較高的孕婦一般多為城鎮居民,經濟和醫療水平均要高于農村,對于妊娠高血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條件更有利,因此,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水平,才能更好的預防農村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發生。
3.3 初產婦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病率高于經產婦,目前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初產婦對妊娠知識缺乏了解,容易精神緊張有關,同時,初產婦腹壁肌纖維富有彈性,子宮增大容易壓迫腹主動脈,從而誘發妊娠期高血壓;此外,據相關研究,經產婦對丈夫同種抗原識別能力和反應減弱,引發免疫耐受也是不容易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的主要原因。因此,針對孕婦心理變化,應采取相應的心理疏導,保持身心放松狀態,此外,指導孕婦睡眠左側臥位,避免子宮壓迫下腔靜脈,維持下肢大靜脈血管正常回流,預防水腫,從而降低妊高征發生。
3.4 由于孕周≤37周的孕婦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病率明顯高于足月妊娠孕婦,因此,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尤其是針對高危人群更應該注意,盡量做到對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
3.5 本次研究62例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其母親有高血壓者約占61.3%,母親無高血壓者僅占30.6%左右,因此,高血壓家族史可作為妊娠高血壓疾病發病的一項重要因素;肥胖孕婦由于血脂、膽固醇常較高,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誘發妊高征,因此,針對有高血壓家族史和肥胖患者,除加強圍生期監測外,還應指導患者控制鈉鹽和高膽固醇食物攝入,并進行適當運動。
參考文獻
[1] 暢英.妊娠高血壓疾病相關因素的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2010,14(11):967-968
[2] 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3
[3] 周艷穎,馬艷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危害因素分析[J].當代醫學,2009,15(7):162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影響因素;臨床效果
妊娠期高血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妊娠期特有疾病,其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但發病原因和機制現在尚未十分明確[1]。據研究報告,我國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率約為10%,該病如治療不及時,會嚴重影響母嬰的健康和安全[2]。因此,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病情。為獲得妊娠期高血壓的影響因素,比較不同治療措施的臨床效果,為妊娠期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提供臨床研究數據,筆者進行以下探索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間來我院進行治療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82例為患者組,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予以確診,年齡在20~32歲之間,平均年齡24.7±6.4歲。同期按1∶1比例選取82例血壓正常孕婦作為正常組,年齡在20~31歲之間,平均年齡23.9±5.9歲。患者組和正常組孕婦平均年齡相差不超過1歲,且居住環境較為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同時隨機將82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分為對照組(孕周為20~36周,平均孕周28.1±9.6周)和觀察組(孕周為21~36周,平均孕周28.6±8.9周),每組4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孕周以及臨床表現等其他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和正常孕婦進行問卷調查和相關實驗室檢查,問卷調查包括孕婦的家族高血壓史、孕前身體情況、孕期保健和精神狀況等,同時利用放射免疫和酶聯免疫等實驗室檢查法檢測孕婦血清中β2-微球蛋白(β2-MG)和白細胞介素-6(IL-6)等含量。(2)對照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以飲食和生活方式管理進行保守治療,在飲食上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和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少食含鹽多和刺激性的食物,同時合理活動并控制體重。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性的治療措施,主要在對照組治療措施的基礎上增加藥物治療方式,包括硫酸鎂、甲基多巴等降血壓藥和維生素制品,同時根據孕婦相關檢測結果合理選用丹參注射液進行靜脈滴注治療。
1.3 觀察指標
按以下指標對兩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顯效:患者的血壓水平恢復正常,舒張壓的下降幅度在20mmHg以上;有效:患者血壓水平已基本恢復正常,舒張壓的下降幅度在10mmHg~20mmHg;無效:患者血壓的水平未恢復正常,下降程度沒有達到上述標準。患者治療的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4.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來表示,組間比較使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 妊娠期高血壓影響因素分析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組中孕前BMI≥25、血清IL-6≥20 pg/ L、血清β2-MG≥1.5mg /L、有家族高血壓史、有孕前高血壓史、頭胎單產、孕期情緒差和規律補鈣的比例和正常孕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治療臨床效果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0.73%;觀察組患者有效率的治療有效率為90.24%。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妊娠期高血壓作為孕期最為常見的一種特異性疾病,其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3]。同時常合并有感染抽搐和產科出血等并發癥,容易導致圍生兒和孕產婦的死亡,這嚴重影響孕產婦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給個人、家庭及社會均帶來沉重的負擔。妊娠期高血壓病的影響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孕婦自身的神經和體液的調節水平以及環境心理等因素[4]。因此,對妊娠期高血壓病患者進行綜合性的治療,對改善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效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組中孕前BMI≥25、血清IL-6≥20 pg/L、血清β2-MG≥1.5 mg /L、有家族高血壓史、有孕前高血壓史、頭胎單產、孕期情緒差和規律補鈣的比例和正常孕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有待研究[6]。
總而言之,妊娠期高血壓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孕婦孕前BMI≥25、血清IL-6≥20 pg/L、血清β2-MG≥1.5 mg /L、有家族高血壓史、有孕前高血壓史、頭胎單產和孕期情緒差等,應用予綜合性的治療措施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改善了預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羅琬千.妊娠期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與妊娠結局分析[J].中外醫療,2012,31(22):25-26.
[2]鐘淑敏,黨艷麗.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的預后因素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11,13(3):259-261.
[3] 張茂清.聯合用藥治療妊娠高血壓45例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5):83,85.
[4]陳慧.硫酸鎂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08(13):172-173.
方法: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間收治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胎兒生長受限的相關性。
結果:子癇前期重度胎兒生長受限率明顯高于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輕度(P
結論: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引發胎兒生長受限的相關因素之一,盡早防治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降低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改善圍產兒預后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胎兒生長受限相關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230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166-02
引發胎兒生長受限的因素較多,其中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胎兒生長受限影響最為顯著[1]。為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間收治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胎兒生長受限的相關性,現將其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和方法
1.1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間收治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行檢查均符合《婦產科》(第7版)中所規定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診斷標準[2]。120例患者年齡19~40歲,平均年齡(26.9±5.7)歲,89例初產婦,31例經產婦,孕周26周~40周,分娩26例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為21.67%。
1.2方法。對比分析不同類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圍產兒預后的影響,以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胎兒生長受限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對圍產兒預后的影響。胎兒生長受限診斷標準嚴格參照了《婦產科》(第7版)中的相關規定。
1.3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X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
2結果
2.1子癇前期重度胎兒生長受限率明顯高于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輕度(P
2.2子癇前期重度圍產兒死亡率明顯高于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輕度(P
2.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胎兒生長受限分娩孕周≥37周死胎率為14.29%(1/7)低于
2.4分娩方式對圍產兒預后的影響。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并胎兒生長受限剖宮產新生兒窒息率為35.71%(5/14)明顯少于陰道分娩的83.33%(5/6)(X2=45.0091,P=0.0000),剖宮產圍產兒死亡率為21.43%明顯少于陰道分娩的66.67%(X2=42.9383,P=0.0000)。
3討論
引發胎兒生長受限的因素較多,比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盤異常、貧血等,其中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胎兒生長受限影響最為顯著。這是因為正常孕婦子宮螺旋動脈直徑是500μm,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子宮螺旋動脈直徑是200μm,進而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誘發胎兒生長受限,極大程度地影響圍產兒預后,死亡率較高[3]。
本研究發現分娩孕周的增加與圍產兒預后呈正相關,所以,應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病情允許的條件下,盡量延長孕周,以此有效地降低新生兒出生體重過輕現象的發生率,降低死亡率。一旦發生胎動減少、胎兒宮內窘迫、羊水過少等現象,應即刻終止妊娠,另外對產婦行剖宮產,也是提高圍產兒預后質量的有效措施[4]。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引發胎兒生長受限的相關因素之一,盡早防治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降低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改善圍產兒預后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沈小玲,呂國榮,楊舒萍等.三維超聲檢測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宮內生長受限胎兒的產尿率[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3,29(2):155-157
[2]夏永升,趙雅萍,許崇永等.Tei指數定量評價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胎兒心功能的影響[J].醫學研究雜志,2012,41(9):146-149
1 非藥物性預防
1.1 加強圍產保健和孕產婦系統管理 近年來,有文獻報道,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與圍產保健質量有一定關系。蘇莉等研究產前檢查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其母兒并發癥的關系發現,無產前檢查的重度子癇前期比例顯著增加,子癇孕婦中大部分無產前檢查并來源于流動人口[3]。也有研究表明,未參加孕檢的子癇患者以農村及流動人口為多,在起病早晚、嚴重程度上有明顯差異,提示孕檢質量與子癇發病密切相關[4-5]。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病因復雜、要針對病因進行預防目前尚難實現,但探索相關因素,采取預防措施是可行的。袁蜀豫等[6]采取對孕婦實行開放與參與式管理,對管理的孕婦引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高危因素進行篩查,將諸多因素分為可預防因素、可轉變因素、可控制因素、突發因素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和干預,結果顯示,研究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重度子癇前期及子癇患者發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6.79%、1.49%vs9.21%、3.80%),認為通過科學有效管理和預防,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特別是重度患者的發生率。朱茂靈等研究表明[7],對孕婦進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篩查及對篩查陽性孕婦進行動態監測和臨床干預,可以大幅度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1.30%vs 7.49%)。有資料表明,孕婦缺乏保健意識,不進行正規的產前檢查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特別是重度)發生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外來流動人口的孕婦是發生該病的高危人群。高度關注外來人口孕產婦早孕保健、產前檢查、健康教育對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至關重要[8]。
因此,只有健全和加強產前檢查和圍產保健,才能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及對母嬰的危害[9]。
1.2 生活習慣和飲食調整
1.2.1 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社會因素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系日漸受到重視。有研究表明,A型行為、應激生活事件及焦慮情緒等心理社會應激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發展密切相關[10]。A型性格孕產婦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危險是非A型性格孕產婦的4.841倍[11]。孕早、中期具有A型行為、焦慮情緒的孕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個性心理孕婦,分別為15.53%、17.39%和6.02%[12]。A型性格孕產婦在妊娠過程中,會表現出易緊張、急噪、易沖動、情緒變化大等特征,致使神經內分泌功能出現異常,從而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因此,針對以上高危因素,做到早發現、早進行心理行為干預,努力糾正患者的A型行為,疏導焦慮情緒,改變心理健康狀況,對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有重要意義[12]。
1.2.2 適當的體育鍛煉 流行學調查顯示,職業和業余的體育活動者子癇前期發病率低,認為規律的產前運動減少該病發生的機制為:①刺激胎盤生長和血液供應;② 減少氧化作用,減輕過氧化損害。③ 使母體內皮功能障礙恢復[13]。
1.2.3 飲食管理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大量資料顯示其發生、發展均與營養過剩、營養缺乏和多種微量元素的缺乏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鈣和硒。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血鈣含量明顯低于正常孕婦,低鈣攝入與該病發生有密切關系[14]。孕婦應加強營養,合理膳食,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鐵、鈣、鉀及其他微量元素(鎂、硒、鋅等)的食品,減少脂肪和過多鹽的攝入。許多研究證明[15],高蛋白飲食,特別是動物性高蛋白對預防和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有重要意義。高蛋白食物可以改善機體動脈血管的彈性,蛋白質中的甲硫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牛磺氨酸還能促進鈉鹽排泄,起到降壓作用。增加高鉀食物,可促進鈉鹽排泄,調節細胞內鈉與鉀比值,對降低高血壓有重要意義。微量元素中的鐵、鈣、鎂硒、鋅等均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降低血管和神經肌肉敏感性的作用,故可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維生素A、C、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減少內皮細胞損傷。維生素C還能促進鈣、鐵吸收。維生素D可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其他維生素能促進和調。
節物質代謝,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功能,均有利于防止和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有資料顯示,通過合理的營養管理可以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馮啟明等通過對孕婦實施營養教育、制定膳食原則和配制食譜等營養干預措施,實驗組妊高征發生率為8.0%,低于對照組的15.5%。這可能與實驗組孕婦的熱能、蛋白質、鈣、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素攝入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營養狀況得到全面改善有關。認為營養干預可提高孕婦的營養知識、態度和行為水平,全面改善孕婦營養狀況,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16]。何梅等[17] 研究發現,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食纖維素較正常孕婦少,認為妊娠婦女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其膳食中纖維素的含量較低有一定的關系,增加孕婦膳食中纖維素含量對控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有益,但對是否通過增加膳食中纖維素的含量就能控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尚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1.3 控制體重 肥胖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許多研究表明,孕婦孕前體重指數(BMI)及孕期BMI增加值與妊娠并發癥及妊娠結局關系密切[18]。Vambngue等[19]的單變量分析中提示孕前BMI增加的婦女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進一步的多變量分析均表明BMI>27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Morris等[20]調查了4589名美國妊娠婦女,發現體質指數的上升與先兆子癇的發生率直接相關,體質指數26~34的孕婦發生先兆子癇的危險度,比體質指數
2 藥物預防
用于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的藥物旨在糾正一定的異常,例如生化失衡,病理生理機制或飲食缺乏,目前文獻報道用于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藥物有鈣、阿司匹林、維生素C、維生素E、硒、鎂劑和一些中藥等。
2.1 鈣劑 目前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與患者的鈣代失常有關,其原理可能為血清鈣水平降低,刺激甲狀旁腺(PTH)分泌,促進腎小管對鈣離子的重吸收,減少鈣離子丟失,但PTH能使鈣離子跨膜內流,使血管平滑肌細胞興奮性增強,導致血壓上升[23]。吳曼禎等[24]研究總結表明,妊娠中期妊高征患者血清鈣含量低于正常妊娠者,且隨著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病情加重而更為顯著。國外有學者用妊娠期補鈣來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從妊娠20~24周/24~28周開始服用鈣元素12 mg增至2 g,經觀察不補鈣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征發病率為18%,補鈣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病率為7%~9%,補鈣組發病率4%,效果最好,且對母嬰無不良影響。有研究表明[25-27],孕24周起每日補充2 g鈣的孕婦,子癇前期的發生率由27.9%降至4.1%。對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高危傾向的孕婦于20周后予補鈣治療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病率比未補鈣者明顯降低,而與正常孕婦比較無差異。補鈣劑量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關系為補鈣1200 mg組
2.2 小劑量阿司匹林 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20世紀70年代未期興起的。主要由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有強烈收縮血管的血栓素(TXA2)和強烈舒張血管的前列環素(PGI)不平衡。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降低血栓素水平而對內皮來源的PGI的環氧化酶抑制性弱,從而改變兩者的不平衡[30]。同時小劑量阿司匹林可抑制纖維結合蛋白生成和減少血漿抗凝血酶Ⅲ的作用,改善血液高凝狀態,阻斷妊娠期高血壓疾的病理變化,起到預防子癇前期的作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于妊娠中晚期,由于患者全身小動脈痙攣,造成管腔狹窄,周圍阻力增大,以及血管內皮損傷,從而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和肢體水腫等[31]。血管內皮的損傷可進一步誘導血小板聚集,引起小血管血栓形成,聚集的血小板產生并釋放血栓烷,刺激血管壁,使其強烈收縮甚至痙攣,從而加大外周阻力,促使血壓持續增高,成為先兆子癇及子癇的發病基礎[32-33]。小劑量阿司匹林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烷生成的藥理作用,可以預防小血管內血栓形成,防范血栓烷引起的小血管收縮和痙攣,降低血管對活性物質的敏感性,使血管擴張,周圍循環阻力降低,從而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血壓,降低先兆子癇及子癇之發病率。Hauth隨機抽樣604例初產婦于妊娠24周,每日服阿司匹林60 mg,服藥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為1.7%,安慰組為5.6%(P
2.3 維生素 維生素E和維生素C做為抗氧化劑,可抑制磷脂過氧化作用,減輕內皮細胞的損傷。孕期補充維生素E和維生素C可預防和中斷內皮細胞的損傷和先兆子癇的發展。Chappell等對160例孕婦自16~22周始至分娩,每日服用維生素E 400 IU和維生素C 1000 mg或安慰劑,結果維生素組先兆子癇發生率為8%,明顯低于安慰組的26%。 滿冬梅等[35]采用臨床流行病學的隊列研究方法,認為口服維生素E(每日補充維生素E 0.3 g直至預產期)對阻止輕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向重度發展有著重要的預防價值。而最近Beazley等的研究,將109例14-20周的高危孕婦隨機分為試驗組(每天口服維生素E 40 U和維生素C 1000 mg)和安慰劑對照組,結果試驗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和對照組相比無統計學差異(17.3%vs18.8%,(P
2.4 硒 硒是谷光甘肽過氧化物酶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酶可防止機體受脂質過氧化物(LOP)的損害,并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從而改善
LOP對血管壁的損傷。研究表明,正常妊娠時硒的需要量增加,母血硒含量下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孕婦體內血硒含量明顯低于正常孕婦,且隨病情進展而加重。Rayman[37]等研究了53例子癇前期患者和53例配對正常孕婦的中趾甲硒水平,結果子癇前期患者明顯低于正常者,且子癇前期組低硒程度與疾病嚴重性明顯相關。有研究,對18~32周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危險因素的孕婦每日補硒元素50 μg至分娩,結果子癇前期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10.4%vs26.0%)。但目前關于硒預防作用的研究較少,尚需更多設計良好的隨機對照研究加以證實。
2.5 鎂 正常妊娠時,血清鎂含量在孕期略降低,但變化不明顯。國外曾報道,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與體內鎂缺乏有關。但近年來研究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血鎂值與正常孕婦無明顯差異。Adam等研究發現,先兆子癇婦女與正常孕婦血鎂濃度無明顯差異,但細胞內鎂濃度明顯降低,引起血管張力增加。研究表明,鎂能促進人類臍靜脈內皮細胞釋放PGI2,使患者體內PGI2和TXA2處于平衡狀態,而且鎂是鈣的天然拮抗劑。鎂調節鈣平衡,使血管內外鈣離子濃度處于穩定狀態,同時鎂離子使血管舒張,增加腎血流量,使尿鈣排出增加,認為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李娟等給孕17~26周孕婦口服鈣鎂片 6片/d,每片含鈣216.7 mg,含鎂108.3 mg,連續口服至分娩。結果顯示,觀察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3.33%vs15.33%),證實了孕期補充鈣、鎂劑可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其機理為降低血管對血管緊張素敏感性。
2.6 中藥 有些中藥如大黃、川芎嗪、丹參等因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有將其用于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報道,但目前尚無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
2.6.1 小劑量熟地黃 由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病理生理特點是以全身小動脈痙攣為基礎,而中藥大黃有活血化淤、清熱以及改善腎功能,擴張末梢血管等作用。王建榮等根據大黃的作用,以小劑量熟大黃對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好發因素的孕婦進行預防性用藥觀察其效果,結果顯示,大黃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為5.1%,而安慰劑組發生率為20.9%,兩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有極顯著性差異(P
的發生,是一種簡便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2.6.2 丹參、川芎嗪 丹參具有活血化淤、擴張血管、降低全血及血漿粘度、降脂質過氧化酶、升高PGI2/TXA2等比值作用。川芎嗪能抗血小板凝集、擴張
小動脈、改善微循環。袁淑英等對高危孕婦從28周起口服復方丹參6片/d、川芎嗪150 mg/d、維生素E 150 mg/d,結果用藥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6%vs32%(P
2.6.4 中藥茵陳湯 有研究表明,通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預測陽性者服用茵陳湯進行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預測陽性者,服用茵陳湯的孕婦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比例,明顯低于無服茵陳湯的病例,服藥組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平均孕周大于對照組。認為茵陳湯具有一定的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作用。目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病因未明,其中一假說認為免疫因素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茵陳湯中黃芩和甘草均有抗變態反應的作用,而茵陳、黃芩均有降壓、利尿的作用,可以說茵陳湯用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預防是有藥理學根據的。
參 考 文 獻
[1] Lain KY,Roberts M.Contemporary concepts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pre-eclampsiaJAMA,2002,287(24):3183-3186.
[2] Dekker G.Sibai B.Prmary,secondary,and t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Lancet2001,357 (8):209-215.
[3] 蘇莉,黃醒華,翟桂榮.圍產保健與妊高征的發生及其母兒并發癥.中國婦幼保健,2001,16(2):97-99(①-3).
[4] 王玉萍,侯素珍.子癇發病與產前保健的關系探討.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7):3800-3801.
[5] 王敬香.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預防與分析.哈爾濱醫藥,2008,28(5):25-26.
[6] 袁蜀豫,梁彩紅,李芬.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預防措施的研究及效果評價.河南醫學研究,2008,17(1):48-50.
[7] 朱茂靈,百 鷹,蘇麗輝,等.妊高征篩查加臨床干預對孕產婦死亡率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4):3382-3384.
[8] 朱麗萍,秦 敏,李芬,等.上海市孕產期系統保健現狀與對策探討.中國婦幼保健,2004,19(5):78-80.
[9] 邵紅芳,黃亞娟,薛月珍.產前檢查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結局的影響.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6):2185-2187.
[10] 劉金萍,茍文麗.心理社會應激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關系的探討.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5,21(5):279-281.
[11]馮啟明,李慕軍,黃星,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4,21(3):325-327.
[12] 李春芳,茍文麗,劉金萍.妊娠早、中期行為特征及焦慮與妊娠高血壓疾病的關系.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2):145-146.
[13]Weissgerber TL,Wolfe LA,Davies GA.the role of regular physicalactiv ity in preeclampsia prevention.Med Sci Sports Exerc,2004,36(12):2024-2031.
[14] Ramos JG,Brietzke E,Martins-Costa SH,et al.Reported calcium intake is reduced in women with preeclampsia.Hypertens Pregnancy,2006,25(3):229-239.
[15] 段 濤,應 豪.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早期預防.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10):584-586.
[16] 馮啟明,李慕軍,李敏清等.營養干預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預防效果的對比研究.2007,29(1):20-23.
[17]何 梅,姚次平,袁筑華.孕婦纖維素食用量與妊高征危險性的關系.廣東醫學,2003,24(7):746-747.
[18] Kabiru W,Raynor BD,Obstetyic outcom e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 in BMI category during pregnancy.Am obstet Gynecol,2004,191(3):928-932.
[19] Vambeygue A,Nattens MC,Goeusse P.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in women with gestayional carbohydrate intolerance:the diagest study.Eur J obstetGyneco IR eprod Biol 2002,102(1):31-35.
[20]Morris CD,Jacobson SL,Anand R,et al.Nutrient intake and 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Evidence from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Am J Obstet Gynecol,2001,184:643-651.
[21]黃 濤,溫永順,張名福,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危險因素分析.中國公共衛生,2006,22(11):349.
[22]唐海燕,朱建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早期預防.醫學信息,2006,19(2):331-332.
[23] 周衛衛,沈雁萍,孫 敏.妊高征早期防治成功病例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17(3):256.
[24]吳曼禎,陳 文,陳秀華,等.血β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血鈣、血細胞比容、平均動脈壓在預測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中的價值.中國全科醫學,2006,9(4):295-296.
[25]喻玲,賴微斯,丁依玲.常見妊娠并發癥的營養指導.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23(4):253.
[26] 陳春燕,朱玉英.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缺鈣關系的臨床研究.醫學臨床研究,2005,22(6):783-784.
[27] 楊 芳.應用鈣劑預防妊娠期高血壓征的臨床探討.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11):40-41.
[28]Pfeifer M,Begerow B,Minne HW,et al.Effects of a shortterm vitamin D3 and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on blood pressure and parathyroid hormone levels in elderly Women.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4):1633-1637.
[29]Hofneyr GJ,Roodt A,Atallah AN,et al.Calciun supplementation to prevent pre-eclampsia-a system atis revive.S Afr Med,2003,93(3):224-228.
[30] 叢克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300-302.
[31] Airoldi J,Weinstein 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roteinuria in pregnancy.obstel Gynecol Surv2007,62(2):117-124.
[32]Robb AO,Mills NL,Newby DE.et 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pregnancy.Reproduction,2007,133(1):1-9.
[33]Karthikeyan VJ,Lip GY,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Curr Pham Des,2007,13(25):2567-2579.
[34] Ruano R,Fontes RS,Zugaib M,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with lowdose asoirinm-a sv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vsis of the main random ized controlled trials Clinics,2005,60(5):407-414.
[35] 滿冬梅,馮邦勝,蔣國玲et al.Vit E降低重度妊高征發生頻率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03,18(10):596-597.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預防;中西醫結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3-0158-02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屬于繼發性高血壓病范疇,是只有妊娠期婦女才會發生的疾病,在臨床上又十分的常見,主要的臨床表現有高血壓、水腫以及蛋白尿,癥狀比較嚴重時會出現頭痛、眩暈,更嚴重的甚至表現抽搐、昏迷等,還可導致心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礙、胎盤早剝等嚴重并發癥,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一直都是產科工作者十分關心的疾病,其在我國的發病率為9.4%~10.4%,在國外的發病率為7%~12%[1],在孕產婦死亡的疾病中占12%[2],是圍生期新生兒預后及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近年來,隨著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病因學、發病機制、高危因素、病理與生理變化、臨床表現、診斷以及治療方法等的研究進展,以及人們生活飲食、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提高,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致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所占比例也在逐年降低。進一步研究與探討妊高征的預防及護理措施,對孕婦及胎兒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與現實意義。
1 妊娠高血壓影響因素及臨床表現
1.1妊娠高血壓的影響因素
隨著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等基礎醫學研究進展,認為妊娠高血壓的發病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年齡:孕產婦年齡過大、過小都會增加妊娠高血壓的發生,一般年齡≤20歲或>35歲的初孕婦更易患妊娠高血壓。②遺傳與免疫:研究表明,妊高征與孕產婦自身的隱性基因或者隱性免疫反應基因相關。臨床上經產婦妊高征較少見,妊高征之女患妊高征者較多。孕產婦家族中有高血壓病史,如孕產婦的母親、姐妹等有子癇患者的相關孕產婦有較高的妊高征發病率。③身體素質:貧血、營養不良或者患有如原發高血壓、低蛋白血癥、糖尿病、腎炎等病史的孕產婦有較高的妊高征發病率。③種族差異與體型:研究表明,美國非洲裔或西班牙裔多高于白人,體重指數>0.24者更易患病。④子宮胎盤狀況:如果孕產婦是多胎妊娠、初產婦,或者有羊水過多、腹壁緊張、子宮膨大過度等癥狀,宮腔壓力便會增大,隨即引起子宮胎盤血流量減緩、缺氧以及孕產婦血管痙攣,以致其血壓升高。⑤前列腺素水平:通常,人體內血壓可以維持在一個較為相對穩定的水平,是由于體內一般處于平衡狀態的加壓與降壓物質,而前列腺素可以起到使血管擴張的作用,因此,當孕產婦血管中前列腺素減少時,血管壁對加壓物質的反應性便會增高,從而導致妊高癥的發生。
1.2妊娠高血壓的臨床表現
妊娠高血壓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①血壓升高:收縮壓≥18.7kPa(140 mmHg)或舒張壓12.0kPa(90 mmHg),且持續時間較長不下降。②蛋白尿:留清潔中段尿檢查,24 h的尿蛋白≥0.3 g。③水腫:下肢和腹壁水腫,重者出現腹水,且經休息后水腫未消失。一般體重增加過多的孕產婦易出現此癥狀。④身體異常:表現為頭痛、眩暈,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等。⑤抽搐昏迷:抽搐昏迷可發生在產前、產時或產后,是妊娠高血壓病情最嚴重的臨床表現。抽搐時患者表現面部肌肉緊張,雙眼固定無神,牙關緊閉不開,全身劇烈顫抖,思想意識喪失,呼吸驟然停止,大小便暫時失禁等,癥狀較為嚴重時可致死亡。
2 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妊高征的臨床觀察
2.1資料與方法
2.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2月確診為妊高征的4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24例,觀察組24例。其年齡為20~38歲,平均年齡27.8歲,孕周22~37 w,平均孕周35.6 w。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P>0.05。
2.1.2方法 48例患者在患病入院時,均對其做相關檢查,并給予常規護理。其中,對照組給予西醫治療,主要具體治療方法為硫酸鎂靜脈滴注,滴注1 次/d,滴注速度為1~2 g/h,滴注配比為50 ml 25%硫酸鎂溶液與300 ml 10%葡萄糖溶液[3]。對觀察組,不僅對其采用硫酸鎂靜脈滴注的西醫治療,還對其結合一定的中醫治療,中藥成分為枸杞子15 g、24 g、熟地20 g、山茱萸15 g、澤瀉10 g、牡丹皮10 g、山藥15 g、茯苓10 g、菟絲子15 g、杜仲15 g、黨參15 g。
3 結果與分析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優于對照組,痊愈數大于對照組,相比較來看,觀察組的護理效果更為顯著,見表1。
3 討論
妊高征是產科常見并發癥之一[4],通過本文分析可知,本病除需要積極進行常規救治外,正確的預防與結合中藥成分的科學護理也尤為必要。
針對妊高征的影響因素,認為正確的預防措施一般為:①按時產前檢查,做好孕期保健。在妊娠早期測量一次血壓,作為基礎血壓,之后定期測量血壓,在妊娠35 w以后,尤其應每周量血壓,測體重,以便及時發現妊高癥癥狀,及早治療。②合理安排飲食,注意日常休息。飲食、營養與日常休息與妊高癥的發生息息相關。加強妊娠期飲食營養,尤其是葉酸、蛋白質、維生素等的攝入,加上按時休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妊娠高血壓的發生。③重視遺傳因素,防治原發疾病。有家族高血壓病史,尤其是家族婦女有患過妊高癥,以及本身曾經患過慢性腎炎等可以引發妊高癥疾病的孕產婦,為了自身及胎兒健康,更應做好預防準備,防治妊娠高血壓的發生。
硫酸鎂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解痙、鎮靜的作用,常用于血管擴張,降低血壓,治療子癇和妊娠高血壓[4]。中醫講究對癥下藥,枸杞子、、熟地、茯苓建脾益氣,其余補血活血、平肝潛陽。氣血雙補可以優化全身臟器血液循環,恢復可能有問題的腎小球功能,緩解小血管痙攣,提高身體機能。本文通過對48例妊高征患者的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中西醫護理,能更有效地改善臨床癥狀,為更優質的護理干預提高途徑。因此,單純使用西藥對妊高征患者進行一般護理,效果不及與中藥結合護理,即中西醫結合護理妊娠高血壓療效效果更加明顯,應該在臨床應用中更多的推廣。
參考文獻:
[1]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4-82.
[2]張優玉.硫酸鎂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0,3(14):75-76.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硫酸鎂;腦血管意外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又被稱為先兆子癇或妊娠中毒癥,其為懷孕期間孕婦特有的疾病。患者會有水腫或蛋白尿的臨床表現,如疾病進一步發展患者會有視力模糊、頭痛等臨床表現,甚至出現昏迷[1]。疾病可對患者的多個器官進行損傷,嚴重時可導致心、肝、腎、腦等主要器官缺氧、水腫、壞死,甚至功能衰竭。妊娠高血壓疾病為臨床比較常見的婦產科疾病,其多在分娩時合并其他并發癥而導致產婦及新生兒死亡,故臨床多給予高度重視,孕早期就給予對癥治療以避免危險因素發生。根據現今國際的相關分類此疾病可分為腎病、腎上腺疾病、原發高血壓并妊娠(primary hypertension coincidental pregnancy)、子癇(eclampsia)、先兆子癇(preeclampsia)、妊娠期高血壓(gestational hypertension)等疾病[2-4]。為探討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患者應用硫酸鎂綜合治療的臨床療效,筆者對筆者所在醫院2010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82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硫酸鎂綜合進行治療,患者應用的總量控制在25 g/d左右,不可超過30 g。第1次給予患者硫酸鎂20 mL加5%葡萄糖100 mL靜脈點滴,并控制在30 min靜點完畢,之后給予患者硫酸鎂60 mL加5%葡萄糖500 mL緩慢靜點,滴速為1~2 g/h。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使用監護儀對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等進行監測。給予患者應用藥物期間應定期檢查患者的膝反射是否存在,患者的呼吸不可
1.3觀察指標 比較所有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臨床癥狀等情況,并進行比較研究。
1.4統計學處理
2結果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情況比較差異明顯,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顯示治療后患者的血壓比治療前明顯好轉,血壓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且患者的頭暈、頭痛、浮腫的臨床表現也明顯少于治療前,證明藥物的治療效果理想。
3討論
妊娠高血壓疾病為臨床比較常見的婦產科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種疾病。其多在分娩時合并其他并發癥而導致產婦及新生兒死亡,故臨床多給予高度重視,孕早期就給予對癥治療以避免危險因素發生。根據現今國際的相關分類此疾病可分為腎病、腎上腺疾病、原發高血壓并妊娠(primary hypertension coincidental pregnancy)、子癇(eclampsia)、先兆子癇(preeclampsia)、妊娠期高血壓(gestational hypertension)等疾病。我國近些年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此疾病的發患者群逐年增加,我國曾對370萬人群進行調查研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病率可達到9.2%。妊娠高血壓疾病多在妊娠20 w之后發生,患者可出現浮腫、蛋白尿、高血壓等臨床表現,疾病嚴重的患者可出現抽搐、昏迷,如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母嬰死亡[5-8]。臨床對此疾病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輕度患者主要為血壓輕度升高,并可出現輕度水腫、蛋白尿等表現,患者在妊娠20 w后血壓超過140/90 mmHg。中度患者的血壓可>150/100 mmHg,但不超過160/110 mmHg,患者尿蛋白(+),24 h尿蛋白量可>0.5 g。重度患者血壓可>160/110 mmHg,24 h尿蛋白量可>0.5 g,且患者水腫情況比較明顯。妊娠高血壓疾病的診斷可根據患者的病史和臨床表現來進行診斷,因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故診斷并不困難,但對患者疾病的情況評估卻比較難,故應多方面分析患者情況以全面掌握患者疾病情況,給予針對性治療。此疾病現今尚未明確病因,臨床診斷多以臨床表現結合血壓來進行診斷。此疾病的病因雖未清楚,但其與下列危險因素有一定關系。①種族因素,有研究發現非洲裔明顯高于白人種族。②家族遺傳因素,患者多家族中有高血壓病史,遺傳因素在此疾病表現上很明顯。③孕前有糖尿病、腎炎、原發性高血壓等疾病的病史。④體重因素,患者體重過重會導致疾病發生幾率很高。⑤有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病史的患者。⑥有巨大兒、葡萄胎、雙胞胎、羊水過多等情況[9]。
本組資料顯示,所有患者治療后血壓比治療前明顯好轉,血壓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且患者的頭暈、頭痛、水腫的臨床表現也明顯少于治療前,治療前后各項情況比較差異明顯,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硫酸鎂綜合治療措施可良好地控制患者高血壓癥狀,且還可避免患者發生腦血管意外等并發癥,效果肯定。
參考文獻:
[1]唐偉軍,周曉娟,劉思妤,等.郴州市、縣級醫院118例妊娠高血壓住院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1,39(6):74-76.
[2]王彤,翟桂榮.尼卡地平靜脈點滴用于妊娠期高血壓急癥緊急降壓的療效觀察[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1,2(4):1345-1346.
[3]謝秀媚.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藥物降壓治療的臨床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2,18(16):91-93.
[4]王惠,徐明翠.聯合用藥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療效及對患者凝血四項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3,32(7):210-213.
[5]王紅麗.拉貝洛爾聯合硫酸鎂治療中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19):54-56.
[6]李麗敏.硫酸鎂聯合拉貝洛爾治療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3):29-30.
[7]王秀艷.硫酸鎂聯合拉貝洛爾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J].中國傷殘醫學,2012,20(8):1987-1988.
[8]關俊宏.硫酸鎂治療妊高癥46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8):381-382.
[9]何景東.佩爾地平對妊高癥患者的降壓效果、降壓穩定性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療前沿,2013,9(14):43-45.
[10]張月珠.硫酸鎂治療妊高癥的使用技巧[J].北方藥學,2011,8(11):865-867.
[11]陳麗明.關于硫酸鎂治療妊高癥的藥用護理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11(7):131-132.
【關鍵詞】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觀察;護理
妊娠二十周后產婦出現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等臨床癥狀,稱之為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是婦產科較常見的危急重癥,病情惡化進一步表現為子癇、昏迷、抽搐、甚至腦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嚴重影響母嬰健康,是導致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1]。治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主要是解痙、鎮靜、降壓以及擴容、利尿等,必要時終止妊娠。在合理有效的治療基礎上,輔以高效的整體護理干預,有著重要的臨床作用。本文就我院60例妊娠高血壓患者進行分析,觀察總結施行整體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壓患者6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年齡在20-38歲之間,孕30-41周,其中經產婦14例,初產婦46例,輕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12例,中度16例,重度32例(依據《婦產科護理學》第四版診斷病情輕重),所有孕婦均順利分娩,排除孕前有高血壓、腎功能不全以及急慢性腎炎病史的患者,排除既往有癲癇病史患者。
1.2研究方法所選患者入院即進行入院評估,對其年齡、是否為初產婦、體重、一般身體情況有所了解,尤其注意評估其水腫程度以及高血壓水平,實施整體的護理干預,均順利分娩。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具體為:
1.2.1輕度妊娠高血壓患者的護理①一般護理:進行入院宣教,囑其絕對臥床休息,低流量氧氣吸入增加血氧含量,增加胎盤和重要臟器的供血;②加強產前護理:輕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應當適當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嚴密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處理預防其進一步發展成重癥[2]。
1.2.2中重度妊娠高血壓患者的護理①一般護理進行入院宣教,囑其絕對臥床休息,宜左側臥位,增加回心血量。維持病房環境安靜,避免外界不必要的刺激。心電監測血壓、心率及氧飽和度,并進行胎心監護,記錄,舒張壓呈漸進上升趨勢,表明病情加重。囑患者注意有無出現頭痛、頭暈等情況,注意胎動及子宮收縮情況的變化。②用藥護理: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主要病理改變是全身小動脈痙攣,其治療首要的是解痙,目前治療中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主要解痙藥物是硫酸鎂,控制子癇發作。硫酸鎂靜脈應用,要嚴格控制滴數,注意副作用發生。③子癇的護理[3]:對患者家屬進行子癇相關知識宣教,抽搐發作時的急救措施,一旦出現抽搐發作,及時控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防止舌后根后墜導致窒息,給予氧氣吸入,應用開口器避免唇舌咬傷。④監測病情:心電監護觀察血液、心率、呼吸、體溫以及尿量的變化,評估疾病的轉歸,并及時處理。
1.2.3產時產后護理產前應完善各項檢查,備足夠血液、搶救用藥、器械,建立靜脈通道保證輸液順利進行。產后,不能放松警惕,少數產婦在產后1-5天內仍有發生子癇的危險,應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了解患者24小時尿量情況,注意患者神態意識改變及陰道出血情況,發現異常盡早處理。并且做好產后及出院宣教。
1.2.4飲食護理宜低熱量食物,限制鈉鹽,攝入足量蛋白質、蔬菜,注意補充鐵、鈣以及維生素,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油炸食物,避免誘發肝昏迷。
1.2.5心理護理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缺乏對相關疾病知識的了解,加上擔心胎兒的健康及預后,極易產生焦慮、恐懼的不良心理,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加重病情。護理人員應該保持良好的病房環境,多于患者溝通,進行相關知識宣教,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增加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主動積極地配合治療。
2結果
所有患者均順利分娩,觀察組的先兆子癇、子癇、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婦產科常見急重癥,處理不及時病情進一步發展,嚴重危及母嬰健康。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進行早期健康指導加以預防,定期產前檢查達到早期發現以及早治療,輔以有效的整體護理干預,能有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妊娠高血壓的發病率,保護母嬰健康,促進患者康復[4]。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可顯著影響患者的病情變化,影響臨床療效。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針對不同輕重程度的病情,輔以臨床觀察、心理護理、用藥指導等整體系統的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母嬰生存質量,改善患者預后。本文60例患者經過整體的護理干預,無不良并發癥發生,無母嬰死亡,且順產率較高,提示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干預是有效的,有著重要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蕾.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臨床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34:161.
[2]張引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臨床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2,36:4801-4802.
【關鍵詞】糖尿病;高血壓;健康教育;孕期婦女保健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8-37-02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提高,導致人們發生各種疾病的幾率也在不斷上升[1]。近年來,在我國發生糖尿病和高血壓疾病的人數在不斷增加,特別是2型糖尿病患者,正趨向年輕化[2]趨勢,預防和治療高血壓以及糖尿病顯得十分關鍵和必要。經過相關的研究發現,進行相關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干預,能夠有效地預防和避免發生糖尿病和高血壓疾病。對于孕婦來說,在孕期對孕婦進行必要的孕期保健顯得十分必要,能夠有效地保障母嬰的健康,促進優生優育。對孕婦進行孕期保健主要是對其進行整體而全面的保健,不僅僅是針對孕婦,還要針對家庭和孩子。我中心對此次保健管理的孕婦進行相關的糖尿病和高血壓家庭健康教育,探討和分析其在孕期婦女中的保健價值。現將有關情況做以下詳細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的400例孕婦,都是我中心在2012年4月~2013年5月期間所保健管理的人群。年齡在26~3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0±2.0)歲;孕周在35~40周之間,平均為(38.0±1.0)周;排除孕婦為雙胎或者多胎的情況以及IVF等;將這些孕婦進行隨機分組,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為200例;比較和分析兩組孕婦的年齡和孕周等資料,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對孕婦進行常規的孕期保健。
試驗組:在對照組孕期保健的基礎上,對孕婦的家庭成員進行相關的健康評估,及早地發現孕婦家庭所存在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法[3]。同時對孕婦和其家人進行必要的高血壓和糖尿病家庭健康教育,對所有的人員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同時對存在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進行必要的干預和指導,具體的實施方案如下:
對孕婦在孕期間及早地進行健康管理,對孕婦進行高危妊娠因素的篩查,同時建立相關的健康檔案,并安排專人進行管理。指導孕婦及時進行診治,并對其進行隨訪,將有關情況和結果以及評估進行登記。做到及早、有效地控制引發孕婦發生高血壓以及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高危因素。根據患者對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相關的防治知識來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個性化教育和指導,同時要認真地完成整個產前隨訪過程。要指導孕婦進行必要的產前檢查和優生篩查,讓孕婦及早地進行血壓和尿糖等測試。
對家族高血壓和糖尿病史以及高血壓、妊娠期高血壓等疾病進行重視和了解,此外,要大力宣傳35歲以上的健康人群要每年進行一次血壓測試,45歲以上的健康人群要 每年測試一次血糖。對孕婦的血糖和體重以及孕期的增重情況進行監測并記錄,同時還需要對孕婦進行血糖和尿糖以及血紅蛋白等進行篩查。
在對孕婦進行相關孕期保健的時候,需要對孕婦和孕婦的父母以及家族的患病情況以及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高危因素進行了解和掌握,同時對患者進行必要的保健指導。對孕婦進行必要的營養指導,要合理、營養、健康的飲食,做到營養均衡,同時要宣傳孕期增重要適度,避免和防止出現營養過度的情況發生,要嚴格控制好體重,減少肥胖情況的發生。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妊娠期所發生糖尿病的幾率以及進行剖宮產的幾率、妊娠期間發生高血壓的幾率進行觀察和評價。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X2檢驗,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結果
經過保健之后,試驗組孕期婦女所發生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以及剖宮產幾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在妊娠期,患者是發生糖尿病的高發階段,然而妊娠期糖尿病是導致流產和死胎以及新生兒低血糖等疾病發生的幾率得到增加[4]。對于糖尿病合并腎臟疾病時,導致發生妊娠期高血壓的幾率大大提高,然而一旦患者發生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病情就很難得到有效控制,對母嬰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妊娠合并糖尿病對母嬰造成的不利影響主要是由患者的糖尿病病情和血糖水平來決定,對于一些病情比較嚴重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對母嬰造成的影響非常大,并且母嬰所發生的并發癥也會比較多。然而妊娠期糖尿病也會使得患者發生2型糖尿病的幾率增加,當患者再次懷孕時,患者的復發幾率也會大大提高,同時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幾率也會升高。
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妊娠期高血壓,經過相關的研究表明,與妊娠期高血壓發病有關的主要因素為:家族史和慢性高血壓以及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病史、營養不良、肥胖等。此外,高血壓也是導致患者發生腦卒中的主要原因,并且腦卒中的致殘和致死率非常高,對人類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同時給社會和家庭以及經濟造成嚴重的負擔,經過研究發現,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成人疾病與遺傳和懷孕期母親的內環境等有關。所以,要對孕期保健進行重視,對患者在孕期進行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知識的宣傳和教育。
經過此次的研究發現,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同時及早地發現妊娠婦女以及家庭成員是否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顯得非常重要,要增加妊娠婦女的保健意識,讓孕婦自覺地進行尿糖等篩查。為了能夠優生優育,孕婦需要將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進行改變,同時還要對孕婦進行必要的營養指導,但是要避免營養過度,以免造成胎兒體重過大或者過輕。
為了減少對自己和胎兒造成影響,孕婦一般都會接受相關的健康保健知識,同時能夠掌握好相關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監護知識,進而有效地防止和避免發生并發癥以及阻止疾病的發展。此外,孕婦的家庭成員也會為了孕婦和孩子的健康,愿意接受家庭健康教育,使得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得到增強,在進行自我保健的同時,還學會如何對孕期婦女和胎兒的健康進行保護。孕期的家庭成員也會更愿意接受家庭健康教育,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提高孕婦及家庭成員對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因素及疾病的認識,改善行為生活。
參考文獻
[1]明雅,李麗芳,梅曉芳,黃娟苗.開設妊娠期糖尿病護理專科門診的實踐與體會[J].現代臨床護理,2010,04:61-62+66.
[2]杜曉紅,陳新敏,龔衍,蔣敏.妊娠期糖代謝異常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妊娠結局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0,13:2434-2435+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