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工工藝優化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曲軸是發動機的重要高速旋轉部件,隨著發動機功率的提高以及轉速高速化的應用和發展,發動機曲軸的轉速也不斷提高,有的甚至可以達到10000轉/min轉以上。但曲軸毛坯特別是鍛鋼曲軸的毛坯余量不均勻,在機械加工過程中也不可避免會因為毛坯材質不均勻、加工誤差等導致曲軸幾何軸線和質量軸線不重合,產生動不平衡量,使發動機工作時產生振動和振動力,引起發動機噪聲大、軸承發熱和整車振動大。因此,曲軸的平衡精度對發動機的振動、運行平穩性及壽命都有很大的影響。同時,曲軸的初始動平衡量過大也會給加工造成諸多不便,導致平衡機平衡單個工件時間過長,從而影響加工效率,甚至會出現無法平衡造成曲軸報廢的現象。
1動平衡原理
1.1不平衡量的分類
1)靜不平衡量Uc由于曲軸結構的特殊性,都會有一定的初始不平衡量,且為動不平衡量。
1.2曲軸動平衡機測量原理
任何物體在勻速旋轉時,體內任一質點都將產生離心力,無數個離心力組成一個慣性力系作用在軸承上,形成轉子對軸承的動壓力,如果鉆子的質量對轉軸對稱分布,則動壓力為零,即轉子不平衡量為零;否則將產生動壓力,即轉子有不平衡量。假設圖3為一個質量均勻分布的盤形轉子,本身是平衡的,如果在角度ф半徑r的位置存在一個重量為u的不平衡量,那么一旦該轉子以轉速Ω旋轉起來后,這個重量產生離心力F=u×r×22,對回轉中心的支承點造成一個動壓力。動平衡機的測量原理就是通過檢測轉子支承點所承受的動壓力,求出轉子的不平衡量,在這個例子中就是U=u×r,單位克毫米或克厘米,角度ф。圖4顯示了曲軸平衡機的測量原理,轉子在支承擺架上回轉,其不平衡量產生離心力,通過支承點傳到擺架上,傳感器采集到信號后進行處理,發送給測量模塊。測量模塊將測得的信號換算為不平衡量,顯示在屏幕上。同時按照輸入的鉆削工藝參數進行解算,將需要去除的不平衡量優化分解到各個校正平面(曲軸的平衡塊),由PLC控制校正工位的動作。
2動平衡工藝優化方法
2.1調整動不平衡量的方法
1)加重在已知該校正面上的不平衡量的反方向加一質量,使這附加質量產生的不平衡量與原不平衡量抵消。加重可采用補焊、噴鍍、膠接、鉚接、螺紋聯接等方法。2)去重在已知該校正面上的不平衡量的相同方向上去掉一定質量,使這去掉的質量產生的不平衡量就是原來的不平衡量。去重方法可采用鉆、磨、銑、銼和激光打孔等方法。3)調整校正質量在回轉體預先設計好的各種結構中,調整校正質量的大小和方位,達到去重和加重的同樣目的。例如:調整平衡槽內平衡塊數和角度分布;調整兩偏心塊的相對角度位置;擰入或擰出螺釘改變校正質量半徑等。由于曲軸的結構特殊性以及在發動機機體里的空間限制,一般采用去重的方法校正曲軸動不平衡量。
2.2曲軸中心孔與動平衡量的關系
從不平衡原理得知不平衡量的產生是由于質量軸線和幾何軸線不重合所致。曲軸加工工藝的特殊性是首先要加工曲軸兩端中心孔,然后再以兩端中心孔作為基準加工曲軸。鉆完中心孔后曲軸的幾何軸線已基本確定,而質量軸線會根據曲軸毛坯的批次、模號以及曲軸加工工藝的變化而變化。對于一條曲軸生產線,在曲軸加工工藝確定、各機床加工狀態穩定的情況下,曲軸的質量軸線也會相對穩定,這時只要找到質量軸線和幾何軸線的相對位置關系,通過調整曲軸中心孔位置來調整幾何軸線,使質量軸線和幾何軸線相對接近,降低曲軸的初始動不平衡量。
2.3曲軸動平衡工藝優化實例
某曲軸生產線的加工工藝布局為鉆中心孔工位四臺,動平衡工位一臺,中心孔位置度的要求為0.5mm。針對這條曲軸生產線的工藝布局,初步的優化思路為:1)收集曲軸初始不平衡量數據,并通過Q-DAS軟件分析數據;從圖5中看出,平均初始不平衡量X方向為376g.mm,Y方向為-260g.mm,初始不平衡量較大。理論上把初始不平衡量控制在200g.mm以內,可確保95%的曲軸一次校正合格。數據分布為部分數據相對集中,原因是單臺鉆中心孔機床加工出的數據穩定,但每臺之間的數據相差較大,故需要將四臺機床的初始不平衡量調整一致。2)將四臺鉆中心孔工位的中心孔位置度調整為一致即把四臺機床的初始不平衡量調整一致,確保所有曲軸的幾何軸線一致;3)收集曲軸的初始不平衡量,通過分析找到幾何軸線與質量軸線的對應關系;4)通過調整中心孔位置,使質量軸線和幾何軸線相對接近,降低曲軸的初始動不平衡量,調整后的初始不平衡量如圖6所示,平均不平衡量在150g.mm,改善效果較明顯,平均鉆孔數減少了30%左右,動平衡機工作節拍減少了3.3S左右。
3結束語
【關鍵詞】焊接工藝;焊接方法;缺陷;影響因素
1.焊接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及解決措施
1.1 熱裂紋
熱裂紋可發生在焊縫區或熱影響區,沿焊縫長度方向分布。熱裂紋的微觀特征是沿晶界開裂,所以又稱晶間裂紋。因熱裂紋在高溫下形成,所以有氧化色彩,焊后立即可見。熱裂紋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焊縫金屬的晶界上存在低熔點共晶體(含硫、磷、銅等雜質),接頭中存在拉應力。
主要解決措施為選用適宜的焊接材料,嚴格控制有害雜質碳、硫、磷的含量。Fe和FeS易形成低熔點共晶,其熔點為988℃,很容易產生熱裂紋。嚴格控制焊縫截面形狀,避免突高,扁平圓弧過渡??s小結晶溫度范圍,改善焊縫組織,細化焊縫晶粒,提高塑性減少偏析。確定合理的焊接工藝參數,減緩焊縫的冷卻速度,以減小焊接應力。如采用小線能量,焊前預熱,合理的焊縫布置等。
1.2 冷裂紋
冷裂紋發生于碳鋼或合金鋼,高的含碳量和合金含量。冷裂紋具有延遲性質,主要是延遲裂紋。
冷裂紋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焊接接頭(焊縫和熱影響區及熔合區)的淬火傾向嚴重,產生淬火組織,導致接頭性能脆化。焊接接頭含氫量較高,并聚集在焊接缺陷處形成大量氫分子,造成非常大的局部壓力,使接頭脆化;磷含量過高同樣產生冷裂紋。存在較大的拉應力。因氫的擴散需要時間,所以冷裂紋在焊后需延遲一段時間才出現。由于是氫所誘發的,也叫氫致裂紋。
防止冷裂紋的措施為選用堿性焊條或焊劑,減少焊縫金屬中氫的含量,提高焊縫金屬塑性。焊條焊劑要烘干,焊縫坡口及附近母材要去油、水、除銹,減少氫的來源。工件焊前預熱,焊后緩冷(大部分材料的溫度可查表),可降低焊后冷卻速度,避免產生淬硬組織,并可減少焊接殘余應力。采取減小焊接應力的工藝措施,如對稱焊,小線能量的多層多道焊等,焊后進行清除應力的退火處理。焊后立即進行去氫(后熱)處理,加熱到250℃,保溫2~6h,使焊縫金屬中的擴散氫逸出金屬表面。
1.3 氣孔產生的原因和預防措施
焊接部位不潔凈容易產生氣孔。因此,焊接部位要求在焊接前清除油污、鐵銹等臟物;使用低氫焊條焊接時要求更為嚴格。焊條和焊劑一定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溫度進行烘焙和保溫。要求采取適宜的焊接規范,不要采用過大的焊接電流。注意控制母材及焊材的化學成分。焊接速度過快,焊接時操作不當,電弧拉得過長,使得有較多氣體溶入金屬溶液內。焊波接頭氣孔,使用低氫焊條往往容易在焊縫接頭處出現表面和內部氣孔。氣體保護焊時應調節氣體流量至適當值。
1.4 夾渣與夾雜
夾渣與夾雜的原因是坡口角度或焊接電流太小。焊件邊緣有氧割或碳弧氣刨熔渣,邊緣清理不凈,有殘留 氧化物鐵皮和碳化物等。酸性焊條時,由于電流小或運條不當形成糊渣。堿性焊條時,由于電弧過長或極性不正確也會造成夾渣。
夾渣與夾雜的預防措施:清除焊道上的雜質、污物,尤其是焊接坡口要保持清潔干燥,控制鐵水與熔渣分離。按焊接工藝數據要求,選用合適的焊接電流和焊接速度,運條擺動要適當。多層焊時,加強焊接過程的層道清理,仔細觀察坡口兩側熔化情況,每一層都要認真清理焊渣。使用合適規格的焊條、選用適宜的坡口形式及尺寸。提高焊工的操作技術水平。
2. 影響焊接質量的主要因素
2.1 操作人員因素
這一因素對焊接工作來說就是焊工,也包括焊接設備的操作人員。各種不同的焊接方法對焊工的依賴程度不同,手工操作占支配地位的手弧焊接,焊工操作技能的水平和謹慎認真的態度對焊接質量至關重要。即使埋弧自動焊,焊接規范的調整和施焊也離不開人的操作。由于焊工質量意識差、操作粗心大意,不遵守焊接工藝規程,操作技能差等都可能影響焊接質量。
2.2 機器設備因素
機器設備這一因素對焊接來說就是各種焊接設備。焊接設備的性能,它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對焊接質量會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結構復雜、機械化、自動化高的設備,由于對它的依賴性更高,因此要求它有更好、更穩定的性能。在壓力容器質量體系中,要求建立包括焊接設備在內的各種在用設備的定期檢查制度。
2.3 材料因素
焊接使用的材料包括各種被焊材料,也包括各種焊接材料、還有與產品配合使用的各種外購或外協加工的零部件。焊接生產中使用這些材料的質量是保證焊接產品質量的基礎和前提。從全面質量管理的觀點出發,為了保證焊接質量,從生產過程的起始階段,即投料之前就要把好材料關。
3.工藝方法因素
焊接質量對工藝方法的依賴性較強,在影響工序質量的各因素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其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工藝制訂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執行工藝的嚴肅性。某一產品或某種材料的焊接工藝的制定,首先要進行焊接工藝評定,然后根據評定合格的工藝評定報告和圖樣技術要求制訂焊接工藝規程、編制焊接工藝說明書或焊接工藝卡。這些以書面形式表達的各種工藝參數是指導施焊時的依據,它是模擬生產條件所作的試驗和長期積累的經驗以及產品的具體技術要求而編制出來的,是保證焊接質量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需要保證的另一方面是貫徹執行焊接工藝的嚴肅性。在沒有充分根據的情況下不得隨意變更工藝參數,即使確需改變,也必須履行一定程序和手續。不正確的焊接工藝固然不能保證焊接質量,即使有經評定驗證是正確合理的工藝規程,不嚴格執行,同樣也不能得到合格的質量。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依賴,不能忽視或偏廢任何一個方面。
4. 環境因素
在特定環境下,焊接質量對環境的依賴性也是很大的。因為焊接操作常常在室外露天進行,必然受到外界自然條件,如溫度、濕度、風力及雨雪天氣的影響,在其它因素一定的情況下,有可能單純因環境因素造成焊接質量問題。環境因素的控制措施比較簡單,當環境條件不符合規定要求時,如風力較大或雨雪天氣可暫時停止焊接工作或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后再進行焊接,過低的氣溫可對工件適當預熱等。
一、預選指標提高的原因剖析及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預選指標提高的原因:
1.入選原礦的粒級的降低,粒級降低提升磁選機選別特性的有效利用。
2.原磁選機預選原礦的設計處理能力是610t/h,現在進入預選篩分室的原礦只有63%的部分進入磁選系統作為入選原礦,也就是說,目前預選的處理量只接近400 t/h,比以前有一定量的降低,入選原礦的降低,在磁選機的工藝操作上容易實行“臺時處理量適當,布料均衡穩定”的原則。
3.提高井下的回采率,更重要的是通過發揮預選工程職能,相應的增加資源的有效貯量。
4.優化磁選人員的綜合素質,人是決定性的因素。
5.以“質量體系文件”的有效運行帶動質量指標的閉環管理:
質量體系文件主要涵蓋了以下主要內容:
(1)磁選機“下料適中、布料均勻”的原則的實施與控制:
磁選機的有效處理量限制了對下料的客觀要求,東部礦體的圍巖特性相應的影響了磁選機的有效處理量。對磁選機要求“布料均勻”是由磁滾的物理特性決定的,布料太厚表面的礦料得不到有效的選別。
(2)通過洗樣如何實現“增加洗礦批次、完善分擋板與原礦的品位跟蹤”原則
A:洗樣的目的:
通過洗樣掌握入選原礦的品位動態與磁選機分掃板的跟蹤情況,最終實行由于原礦品位的波動。
B:“增加洗樣批次”對質量指標控制的必要性:
不同的礦體由于品位、塊礦率、含硫量等參數有較大的差異,雖然通過2640運輸溜井配礦、兩條曲軌、預選22米礦倉等環節配礦,但品位波動是不可避免的,過去每個班洗20個樣左右 ,現在每個班洗樣按班產量算至少30個樣以上。使“洗礦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C:通過“洗樣比”實行尾礦品位與拋尾率的優化整合,同時也是實行預選質量體系的核心:
“洗礦比”:用取樣的方式,把磁選機最后一滾分選出的“尾礦”進行水洗,人工挑選出當中的礦石,計算礦石占尾礦取樣量的百分比。
(3)質量記錄在實行尾礦品位與拋尾產率整合優化中的作用:
質量記錄是實行質量體系操作運行的過程管理,通過質量記錄的填寫,最主要的是讓操作人員明白操作標準是什么、如何去操作、操作當中了出現的問題如何用質量體系文件去處理。
(二)目前影響預選指標的因素及整改的對策:
1.原礦品位的穩定性是預選系統實行“洗樣比”不變的外部障礙
在質量體系文件中提到的通過洗樣最終控制“洗樣比”,通過“洗樣比”來完成尾礦品位≤12%、拋尾率控制在6%的雙向優化。前提是原礦品位的波動不能超過±1%,因此,原礦品位的穩定性是決定預選系統質量指標穩定與提高的外部因素和主要因素之一。
2.控制原礦的含水量,發揮粉礦預選成熟的選別特性
按照粉礦預選工藝對原料的要求,含水量≥5%,嚴重影響粉礦磁選的效果。在冬季,原礦含水量超標,粉礦容易結塊、成不規則粉團礦,由于粉礦磁選機的制造特性只能選別粉礦,但此時粉礦的粒級大幅度提高,粉礦磁選機在塊礦磁選的原料狀態下運行。加強采場溜井的源頭管理,注重運、破、選工藝因濕式作用的過程管理,確保濕式作業與水分控制的兼顧。
3.使用磁場測試儀,周期監測磁滾的磁場強度
磁選機的核心部件“磁滾”,由于使用時間的延伸,磁場強度會出現衰減的現象,由于使用方法的差異,會影響衰減的速度。按照預選工藝要求,每半年必須對磁滾進行磁場測試,分析各磁選機磁滾磁強的變化動態,對磁滾磁場最大衰減到20%必須更換,以確保磁選機本質的優良性。購置磁強測試儀:高斯儀,周期測試磁滾的磁場強度,形成每臺磁選機每個磁滾的磁場監測檔案,并形成數據分析、衰減規律、更換磁滾的綜合性報告。
4.購置“紅外線轉速測試儀”,標定磁滾的工藝參數
干式磁選的理論基礎是:當礦料通過磁滾的分選切面時,在離心力、礦料自重、磁場吸力的互相作用下,形成礦料在分擋板前后不同的下行規跡。在更換變頻器、變頻器虛擬運行狀態下,都可能會了出現變頻器的指示轉速與工藝轉速不相符的現象。
5.放寬井下原礦的截止品位,提升預選的綜合效益
目前預選的拋尾率達不到設計要求11%,精礦與入選原礦相比,品位提高幅度達不到一個百分點。原因是入選原礦品位偏高,不利于預選綜合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6.加快磁選系統的國產化進程,實行設備的低成本運行
【關鍵詞】一體化監理 組織模式 人員培訓 業主滿意度
一、“一體化監理”提出的背景
1.多專業綜合管理的要求
通信工程建設包括了機房土建、鐵塔、傳輸、設備等幾個專業工程,根據近幾年通信工程建設的監理經驗,通信工程建設各專業施工過程中出現跨專業之間協調難的問題,可能出現往返多次的溝通協調、流程無序繁雜,貽誤施工工期,甚至影響工程質量,這種事例屢見不鮮,傳統的按工程專業監理的組織架構模式已經不再適用,該模式受制于整體監理費率的下降,存在人員不能及時到位、人員素質不高、信息傳遞不順暢等弊端,已經極大程度的制約當今像通信工程建設這種多工種跨專業綜合性工程建設的正常實施。
2.現階段對通信工程監理目標的要求
以實現工程信息和人員專業一體化監理為目標,切實做到信息共享,提高人員利用率和監理工作效能,確保工程建設質量、進度、投資與安全目標,最終改善業主滿意度。
二、實行通信工程一體化監理的必要性
通過對一體化監理提出的背景分析,實行通信監理一體化變得十分有必要,將從以下幾點方面就其必要性進行詳盡分析。
1.專業劃分過于細致
為了實現與業主方面工程項目管理的專業劃分或主管人員的職能對口,監理企業中往往劃分專業非常細致,不僅在大的專業劃分上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現在更有以單位工程為專業劃分的標尺,在交換專業下還要劃分出支撐、核心網、接入網等。從管理的角度講權責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但造成了監理組織的迅速龐大、臃腫,而不是合理的壯大,不利于監理企業的綜合效益控制和管理協調。
2.專業間存在溝通壁壘
由于人員專業劃分過細、權責分配更加明確,再加上監理工作本身具有“獨立性”的特點,造成轉眼間的交流越來越少,信息溝通不順暢,矛盾點越來越多,專業間的接口與溝通協調問題越發凸顯,較容易造成專業界面上的進度和質量等相關協調問題無人跟蹤或出現推諉等現象。
3.人才知識結構有限
由于組織模式按照傳統的專業分工,造成一般員工的工作基礎、知識結構只是局限于自己負責的專業,對于其他專業甚至相鄰專業的具體管理、協調工作、相關的技術知識涉及很少,造成人才的知識結構有限,很大程度上偏離了通信行業對監理職業本身的素質要求,不能發揮監理更大的作用,同時也會造成人才綜合技能成長緩慢。就比如交換工程監理,不單具備本專業的知識結構,還應掌握傳輸專業及配套專業等相關知識,才能更好的發揮監理的作用。
4.專業間人員調動存在局限性
由于知識結構的局限、相關綜合技能的成長受到制約,監理人員不具備其他專業的監理經驗,再加上人際關系的基礎也非常有限,因此監理企業內部專業間的人員調動的靈活性就大打折扣,甚至會因為被動的人員調動造成業主更大的不滿。
5.監理人員利用率低
就無線基站新建單項工程來說,基本都會涉及配套、傳輸管道、傳輸設備、無線設備等專業,如按照傳統的專業監理則需要4名監理員進行現場監理,可見監理隊伍十分龐大,專業間存在較多的信息借口,人員利用率十分低,這樣的配置往往會出現時間和地域雙重的人員資源浪費,給監理企業的運營效率帶來了很多難題。
6.工程信息傳遞不順暢
工程中有承啟關系的項目監理人員如果不在同一專業組中,往往會造成工程信息的不能及時共享,從全網角度分析就會發現工程進度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工程項目間不能及時銜接,造成拖延工期的現象。
三、監理一體化管理的優勢和實現方法
1.組織模式的轉變
工程監理作為服務行業,以滿足業主的要求為第一宗旨,因此在充分研究了通信運營商的管理模式,并借鑒全國各地的通信工程管理模式之后,創新的提出了將信息與生產分離的管理模式,其中信息層主要以業主接口人組成的信息一體化組織,生產層主要由面對現場監理的一體化監理人員組成,這樣既保證了在信息層面,有單一的監理工程師對口業主的專業管理員,確保多專業間的信息共享與專業間的信息溝通,又對現場的監理工作實施了按區域劃分的全專業一體化監理,通過減小現場人員的工作區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人員專業素質,改善業主滿意度。
2.完善的監管機制
企業內部部對項目監理組織的監督、檢查、考核、指導,督促項目監理部完成規定工作內容,使其工作處于受控狀態,防止出現過大偏差。
3.內外部組織協調的優化
監理一體化項目組織對外接口較多,尤其是企業內部各專業之間的協調均集中在一體化項目組織中,因此必須處理好內部各專業之間的沖突、矛盾點,同時加強與外界的溝通與協調,增強員工的綜合服務、綜合協調能力與信心,將會是監理一體化順利實施的關鍵。另外對外的組織形式可以設置為多個“a、b角”和“實習員工”培養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起到從原有組織形式向一體化組織形式的穩步過渡,另一方面,可以減輕外部人員安排的協調壓力。
4.一體化監理人員培訓的落實
就目前,許多監理企業均被人員流動大、人員結構不合理、人員素質不能滿足要求等問題所困擾。對此,建立健全企業培訓制度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措施。
培訓要求注意幾個要點:一是培訓工作一定要有計劃性和針對性;二是組織要嚴密、適宜,講授要深入淺出,既要有理論,更要重視實踐經驗和案例,要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要注重培訓的效果和培訓考核。四是實行并加強多專業的滾動學習與實踐,不同專業間也可以互相學習提高,拓寬知識面。只要有計劃并能循序漸進的抓好一體化培訓工作,就能培養出大量的一體化專業監理人員,為實現真正意義的一體化監理做好人才鋪墊。
5.提升監理過程文檔管理成效
通過一體化監理隊伍的建立,加強一體化信息的共享與傳遞,做好整個項目監理組織的文件、資料的整理,提高監理資料輸出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使得監理資料管理更具有系統化和規范化。
6.人員利用率及監理工作效能的提升
實施一體化監理,可以實現項目監理組織的綜合水平均有較大提高,骨干人員穩定,員工工作積極性高,業主滿意度提升的目的。如在舊的監理組織模式下,新建某無線基站單項工程原需要4名左右的現場監理,現實行一體化監理后,則只需1名一體化專業監理人員就可以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很大程度提升了監理的管理效能。
四、通信一體化監理的展望
現階段通信工程建設一體化監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完整的“一體化監理”還有很大差距,監理企業,包括運營商在內同樣需在工程建設中總結和交流一體化監理經驗,爭取“一體化監理”更加完善,更具有可行性,更具有可推廣性。
參考文獻:
[1]李大春.通信工程監理企業的定位和發展方向,當代通信???/p>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效方法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在正式建立完畢之后,各個地區開始對本地區內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全面整合,全面了解自身所具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在落實過程中,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這就需要各級政府提升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水平,全面貫徹有關政策方針,通過系統科學的有效方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在措施周全、方法得當的條件下開展。
一、開展普查,整合有關資料,構建完善資料數據庫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及保護工作內,首要任務就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普查。普查主要目的就是對地區內文化作品及民俗全面收集及記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全面并且科學的采集,真實客觀記錄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情況,這樣才能夠保證所流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實,為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提供可能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我國文化建設內的基礎戰略,同時也能夠為文化建設提供好數據信息作為保證。因此,提高普查工作質量,全面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而才能夠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落實到實處,整個搶救及保護工作才能夠更加具有針對性。普查工作在開展過程中,目前主要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態及有關作品進行了解,有效保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建設全國統一應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具有歷史或者是文化價值,都應該包含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之中。普查工作所涉及到的范圍應該十分廣泛,進入到鄉鎮級地區。普查工作在開展中,應該是思想觀念作為核心理念,客觀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發展流程進行了解,詳細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的各種問題。在充分尊重社會大眾創造性的情況下,普查工作應該全面、真實及客觀。
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價工作,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最為重要的文化財產,能夠客觀真實展現出我國民眾精神及文化內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搶救及保護,對傳統文化歷史與民俗生活了解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能夠提升對文化生態環境保護程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并不包含傳統文化內的垃圾。在普查工作開展基礎之上,應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評價及鑒別,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范圍及對象進行明確規定,有效合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價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民族獨特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傳統文化,已經融入到了有關地區文化歷史之中,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族獨特性。民族獨特性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的基礎特征,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具有的特殊價值,能夠客觀反映出民族在發展中所秉持的思想觀念及規律,包含了民族思想及生活形式等等因素。因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內的民族精神及民族意識進行有效了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前提條件,需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內有效傳承及發展。
(二)應用標準判斷評價。按照國際組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制定的有關法律規定,需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價值進行判斷,例如從歷史、社會學及文學角度進行分析研究,客觀分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所包含的特殊價值及文化形式。原始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形式都較為混沌及綜合,所包含的價值及性能也較為復雜,這就需要應用多種標準判斷評價。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審視及研究過程中,需要從多個角度分析研究,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及保護工作質量。
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容易消失在v史長河之中。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處于瀕臨滅亡狀態,需要及時對其進行搶救及保護。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系統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其中包含國家、省市及鄉縣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止目前,我國已經完成了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評價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內項目數量超過500個。
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作行為及表演形式都在無形狀態下開展,有關表演技巧及技能都傳承在有關從業人員身上,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必須通過人進行傳承。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價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同時還需要對傳承人進行確定,甚至可能將傳承人歸納到人類活寶區域內。
三、結語
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及保護工作質量,不僅僅能夠滿足社會大眾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時也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必然需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及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并且長期的工作,只有在保護過程中采取系統科學的方法,才能逐漸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落實,進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
【參考文獻】
Abstract: Aluminum liquid pouring temperature and mold temperature were optimized on the motor rotor Aluminum-casting process by using the Taguchi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olidification time, the best pouring temperature and mold temperature combination were determined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luminum-casting rotor.
關鍵詞: Taguchi方法;工藝參數優化;澆注溫度;模具溫度
Key words: Taguchi method;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ptimization;pouring temperature;mold temperature
中圖分類號:TM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4-0034-02
0 引言
電機鑄鋁轉子的加工質量是影響電機整體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轉子鑄鋁方法主要有離心鑄鋁和壓力鑄鋁兩種,其中壓力鑄鋁用壓力將融化好的金屬鋁液注入型腔,待冷卻凝固成鑄件。該方法質量問題最突出的表現是轉子內部存在的氣孔,其次是轉子內部的籠條細條、斷條、夾渣以及端環部分的縮孔、冷裂、熱裂、缺肉等問題。這些問題最終導致整機的電氣性能下降、轉速不夠、效率降低。
針對上述質量問題,諸多文獻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在解決上述質量問題的工藝過程控制中對澆注鋁液溫度和主要模具溫度的控制是工藝設計的關鍵參數之一,模具預熱溫度不夠,使鋁液的流動性降低,加上鋁液在壓鑄機注入口停留一段時間,又會降低一些液溫,鋁液在壓入型腔時,由于澆道口的尺寸太小,致使鋁液的流動性更加變差,鋁液雖被壓入型腔后,但過低的鋁溫使之固化速度加快,可是澆道口尺寸太小,本身就限制了鋁液的流動,另外澆道口的鋁液也會迅速固化從而堵塞了料餅“后續部隊”的支援、致使型腔和端環部位得不到鋁液的補充,從而形成了氣孔。為確保鑄鋁轉子質量,必須精確確定并控制鋁液的壓鑄溫度,傳統上鋁液澆注溫度一般控制在650-720°C,本文采用Taguchi方法來確定最佳的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組合,為提高鑄鋁轉子質量提供參考。
1 物理模型和方法設計
1.1 鑄鋁轉子壓鑄工藝分析 鑄鋁轉子壓鑄工藝分析過程如圖1所示,其工作原理是用壓力將融化好的金屬鋁液注入型腔,待冷卻凝固成鑄件。壓力鑄鋁時,鋁水壓射到轉子槽和型腔中的速度極高,其充填速度可達10-25m/s。
1.2 方法設計 Taguchi方法使用標準的正交矩陣以保證通過最少數目的試驗,得到能夠影響試驗目標的所有試驗因子的信息,該方法的目的是優化設計參數的組合,提高生產質量的穩定性。
在Taguchi方法中,把影響質量的工藝分為控制因子、噪聲因子、信號因子。根據試驗設計的優化目標可以把信噪比的計算分為目標值越大越優、目標值越接近某個值越優和目標值越小越優3種類型,對凝固時間來說都是越小越好,屬于目標值越小越優問題,因此采用如下信噪比計算公式。
目標值越小越優計算公式:
η=-10log(■■yi2)(1)
試驗結果均值分析根據正交試驗結果,確定各個試驗因子對質量的影響,預測出對應于最佳質量響應的最優因子水平組合。
MAi=■■ηAi(2)
式中MAi——因子A在水平i的平均信噪比;
nA——因子A在正交表中出現的次數;
ηAi——因子A在水平i的信噪比。
通過變量分析(ANOVA)可以定量估計各個因子對整體測量響應的相對貢獻;計算方差和來確定各個因子對產品性能指標的影響程度。
SStotal=■■(ηij2-nrηm2)(3)
SSfactor=■■(ηk-ηm)2(4)
Vtactor=■(5)
SStotal——總方差和;SSfactor——各因子方差和;
Vtactor——因子的變量;n——實驗次數;
r——樣本數;DOF——自由度。
2 實驗設計
2.1 因子水平表 鑄件凝固時間直接與合金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有關,本文主要研究直接與鑄件接觸的上模、下模、側模溫度和澆注溫度對最后鑄造成型的影響,以上4個變量均為可控因素,表1是因子水平表。
2.2 正交實驗表 該實驗是4因子二水平,把相應的因素水平按因素水平表中所確定的關系對號入座,得到正交實驗表,如表2所示。
3 實驗結果與分析
3.1 顯著因子確定
3.2 因素主次分析
若因素的F比>=F0.01,則稱此因素高度顯著;若因素的F比>=F0.05,則稱此因素顯著;查表得F0.01(1,3)=34.1,F0.05(1,3)=10.1,由表3、表4分析可得,影響結果凝固時間分析:FA>34.1,FB>34.1,FC>34.1。
所以A、B、C三因素對凝固時間的影響均為高度顯著性因素,由表5、表6可得其影響因素的排序情況,需考慮交互作用。
A、B間的交互作用,如表7所示。
AB交互作用后的最佳因子水平是A2B2,同理可以得到BC交互作用后的最佳因子水平是B2C1,AC交互作用后的最佳因子水平是A2C1。
根據不同水平信噪比的均值可以得到各因子對性能指標影響的敏感程度,S/N的值越大表示信號對噪聲的敏感程度越小,A2B2C1D1對于凝固時間來說是最優的工藝組合。
4 結論
本文采用Taguchi方法對電機轉子鑄鋁工藝中的鋁液澆注溫度和主要模具溫度進行組合優化設計,根據預測凝固時間的結果,獲取最佳的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組合,為提高鑄鋁轉子質量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毛亞莉,席德鑒.對絕緣處理工藝中一些看法和問題[J].電機技術,1980(02).
關鍵詞:論述 化工 工藝 優化 策略 研究 分析
化工行業是我國的支柱型產業之一,化工生產的安全性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化工工藝作為化工生產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其直接關系著整個生產過程的安全。然而,在對大量化工工藝進行研究分析后發現,其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也是引發安全事故的導火索。因此,在發展化工工業的同時我們要注重在化工工藝的研發與管理上,也就是要求我們注重化工工藝的優化上,這樣通過不斷的實驗和改良、優化化工工藝技術,不僅可以降低企業的投入成本,還能使化工工藝技術不斷提高,同時對我國化工工業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影響。所以,化工企業不斷優化化工工藝,確?;どa安全,成為化工企業在21世紀下有力競爭的重要措施之一?;谝陨嫌^點,本文通過對現階段化工工藝的研究,總結出了現階段化工工藝的現狀,并根據材料、管理、技術等方面提出現階段化工工藝優化的策略與方法。下面我們就來通過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來詳細探討下新時展下化工企業在化工工藝上的優化策略。
一、材料與工藝技術的優化
1.我們知道,化工企業進行化工生產的基礎與前提就是化工原材料,所以實現化工工藝的優化首先就要在化工原材料上入手,并不斷實現突破。因為,積極的優化化工原材料,使用現金的原材料可以不斷的提升化工企業生產出化工產品的質量,提高企業產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競爭力,而且還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實現化工企業在生產技術上的創新。本文總結出了優化化工原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就是從化學纖維上開設,我們知道化學纖維主要是由人造纖維和合成纖維構成,人才纖維主要以天然材料作文生產基礎,該產品主要受到自然因素的現狀,而合成纖維主要是由石油產品構成,該產品的優勢主要有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小,而且產量多、產品種類齊全等,所以我們在進行化工生產中要積極選取優秀的合成纖維作為產品生產的原材料。第二,就是塑料。我們知道,塑料是由塑料化工生產而來的產品,其具有質量輕,不易被腐蝕,而且比較耐高溫等優點。所以,在改進、優化化工工業過程中,采用塑料,可以方便化工企業的生產,還能夠在現有的技術上研究出更為便捷的加工工藝,如導電材料、半導體材料、感光樹脂都是在工藝改進過程中研制出來的。
2.其次,是技術上的優化。首先,是生物技術。微生物本身屬于活細胞催化劑的一種形式, 其一般情況都會在壓力、溫度等因素的變化下進行發酵,由此把原材料變化成新型產品。在化工工藝不斷更新調整的過程中,即便是傳統的生物技術也順利生產了乙醇、丁醇、丙酮、醋酸等多數產品。而在新生物技術廣泛運用的今天,采用固定化細胞經過丙烯腈生產丙烯酰胺的收率迅速上升。對于多數有機產品時,也能采取酶催化劑、固定化酶進行生產。生物技術運用于化工工藝中可改進其操作流程, 在簡化工藝的同時, 降低資本消耗、節約能源使用、減少環境污染。第二,精細化工技術精細化工,是生產精細化學品工業的通稱。具有品種多、更新快、功能全、技術高等特點。精細化工技術的研究與運用能實現產品生產工藝的優化調整,實現產量、產值的增長,其細分可包括以下技術:(1)新型粉體技術。該技術能夠促進藥物生化功效的改進,運用于橡膠、塑料的填充物后可以積極優化其物化性質,讓其能達到化學工藝的實際需要,在未來的化工工藝中將會成為很實用的技術。(2)新型分離技術?;瘜W工業規模的多組分分離, 尤其是不穩定化合物及功能性物質的高效精密分離技術的分析, 在精細化工產品的開發與生產至關重要。
二、對于化工工藝管理上的優化策略
1.加強對于工作人員的思想和專業培訓。由于化工材料屬于一些新研發的物質, 對其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知識研究人員通過反復的實驗以及相關的專業知識進行判定的。 因此,一定要加強對于工作人員安全意識的培養, 他們是保證化工工藝順利進行的實踐者和創造者。同時,提高他們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專業知識,這樣也可以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提高化工工藝的質量和效率。 加強對他們專業技能的培養也有助于增強他們對于實驗發展的預見性, 同時也可以增強他們對于化學物質的認識性。
2.加強對于管道方面的重視,做好定期防護工作通常情況下,管道輸送的物料一般都屬于易燃、易爆甚至腐蝕性與毒性較強的物品,若是管道出現泄漏,各種毒害物質漏出,極易對環境造成污染,并且造成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因此,在管道的設計中,要對于管道的材質選擇、應力分析以及布置方式等容易引發管道泄漏的因素進行從分的考慮, 尤其是注意管道連接處和拐彎處彎頭的材料和管徑選擇, 同時室內或者室外,管道都必須盡量靠地連接。 而且也要加強日常對于管道也進行定期的檢查和保養工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本文對現階段化工工藝優化策略的分析,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現階段對化工工藝優化工作的重要性,除了以上幾點外,我們化工企業還要從員工的素質上、企業的設備上進行更新,即要不斷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培訓,來提高企業員工的技能水平和專業知識,同時還要不斷更新企業生產中的老舊設備,采用最先進的設備,這樣才能為優化化工工藝打好基礎,做好準備,才能保證我國化工工業的快速、穩定、安全發展。
參考文獻
[1]酈士永.生物技術在化工工藝中的現實運用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2008,06.
本文闡述了化工工藝設計的內容與特點,對于化工工藝設計中安全危險問題的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化工工藝設計;安全危險問題;問題策略
1前言
化工工藝設計主要是指工藝工程師根據一個或是幾個化學反應來將化學材料轉化為客戶要求的產品的化學生產流程。在這一設計工作中工藝工程師所需要考慮的不僅僅包括了成本、產量、效率、時間等因素,安全危險問題的發現與控制更是化學工藝設計中的重中之重。
2化工工藝設計簡析
2.1化工工藝設計內容化工工藝設計包括了許多方面的內容。眾所周知安全問題是化工領域中各個行業都需要給予高度重視的行業。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化工工藝設計工作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這導致了工藝工程師需要對于其給予更高的重視程度。其次,工藝工程師在思考化工工藝設計內容時還應當進一步的熟悉設計工作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更好的將其貫徹到整個設計工作中去。與此同時,工藝工程師在進行化工工藝設計內容確定時還需要把化工工藝設計中的細節進行靈活運用,從而能夠在保證其符合化學工藝生產規范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到化工產品的高效高質生產。
2.2化工工藝設計類型化工工藝設計的類型是以不同的概念進行區分的。工藝工程師在選擇化工工藝設計類型時首先應當做好必要的概念設計工作。通常來說概念設計也被稱為假象設計,這一設計實際上是按照規模工業生產裝置進行的。此外,由于概念設計主要是在中試前進行,這一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檢查工藝條件和生產路線是否存在問題,并且進一步的確定數據和小試補充的內容。與此同時,工藝工程師在選擇化工工藝設計類型時還應當對于試制產品考核的使用性能有著清晰的了解,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精確的判定出工藝系統連續運轉可靠性。
2.3化工工藝設計步驟化工工藝設計的步驟總體而言較為繁瑣。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步驟分解的過程中首先應當根據基礎設計和批準的設計任務書和廠址選擇報告來對于工程在技術和經濟上進行總體研究與計算的具體建設方案。此外,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步驟分解時還需要確保初步設計結果能夠有效的滿足項目審查和施工準備的規定,并且能夠給建廠投資提供足夠的依據。與此同時,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步驟分解時還應當做好相應的施工圖設計,在這一流程中應當依據上級對初步設計的審批意見來進一步的確定的設計原則和方案,然后在此基礎上根據建筑與非標準設備制作的要求來解決初步設計階段待定的各項問題。
2.4化工工藝設計特征化工工藝設計有著自身獨特的特征。設計人員在分析化工工藝設計特征時應當根據化工工藝設計新技術含量高、工藝流程獨特等特點來進行相應的設計工作。此外,設計人員在分析化工工藝設計特征時還對于必要的基礎設計資料進行完善與優化,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提升試驗數據的完善性與可靠性。其次,工藝工程師在考慮設計特征時還應當努力的使數據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達到常規裝置,從而能夠對于總體投資進行持續的優化,最終能夠保持設計的優越性。
2.5化工工藝設計規?;すに囋O計的規模實際上大小不一。一般而言化工生產裝置的規模有著各自的區別,但是工藝工程師在進行化工工藝設計時為了能夠更加有效的節約投資,則應當理解到部分設計環節實際上是無法完全按照規范規定來做的。此外,工藝工程師有時為了測得所需的工程數據或獲得一定的產量,部分情況下也需要對于工藝的規模進行調整與優化。與此同時,由于部分化工產品的設計周期短,因此企業為了能夠盡快的占領市場,則青睞于縮短設計周期,因此這導致了工藝工程師在確定設計規模時受到了一定的現在?,這實際上對于設計安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響。
3化工工藝設計中安全危險問題控制策略
3.1安全問題識別方法化工工藝設計中安全控制的第一步就是做好安全問題識別工作。設計人員在進行安全識別的過程中首先應當理解到危險因素的定義。通常來說化學工藝設計過程中的危險因素主要是指生產中的事故隱患,并且可以將其具體到生產中存在的可能導致事故和損失的不安全條件。其次,設計人員在進行安全識別的過程中還應當對于項目生產工藝的全過程和配套的公輔設施的生產過程進行細致的檢查和分析,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摸清危險因素和有害因素產生的方式與種類,最終能夠有效的提升化工工藝設計的安全水平。
3.2采取工藝防護措施化工工藝設計中安全控制離不開工藝防護措施的有效支持。設計人員在采取工藝防護措施時首先可以從設計和工藝上考慮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從而能夠促使存在的危險因素不至于進一步的激化。其次,設計人員在采取工藝防護措施時還應當努力的保證設計的安全性,例如設計人員可以在理化性質、穩定性、化學反應活性、燃燒及爆炸特性等方面采取對應的措施來獲得良好的防護效果。與此同時,設計人員在采取工藝防護措施還應當全面的考慮采用哪條路線才能消除或減少危險物質的量,從而能夠確保各種危險性因素不會在化學產品生產的過程中出現。
3.3控制化學反應裝置化工工藝設計中安全控制的關鍵是化學反應裝置的控制。工藝工程師在控制化學反應裝置時應當深刻的理解到化學反應是整個產品生產的核心,因此其本身必然會有著許多危險性因素。因此這意味著工藝工程師應當在反應器的設計和選型前需要想到可能發生最嚴重的事故是什么。此外,由于化學反應的種類繁多,并且反應的速度也較快,因此一旦出現較為嚴重的失控反應時,工藝工程師應當努力的尋找降低反應速度的方法,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切實的提升反應裝置的應用水平。
3.4整體園區設計工作化工工藝設計中安全控制還應當適度的從園區整體設計上面來著手。企業在優化整體園區時首先應當考慮到自身的監管能力和職工的工作水平,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避免監管力度滯后于化工產品生產的現象。此外,企業在優化整體園區時還應當努力的減少和預防化工工藝設計中的安全危險問題,并且進一步的創建完整性的安全生產標準,最終能夠將安全危險有效控制在預期的范圍內。
4結語
化工工藝設計是一項具有一定危險性的設計工作,因此考慮設計的安全性就是每一個工藝工程師所必須進行的工作了。工藝工程師在減少化學工藝設計的危險性時應當秉持著從宏觀到微觀的原則,從園區設計到工藝防護到方程選擇等不同的方面著手,就能夠有效的提升化工工藝設計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參考文獻:
[1]朱曉東.淺析化工工藝設計中安全危險的問題[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4,06(15):45~47.
[2]李珊珊.化工工藝設計中的安全危險問題與策略分析[J].山西化工,2014,12(15):61~63.
關鍵詞:工程設計;化工設備;安裝工程;研究探討
1化工工藝不同類型的設計
按照工作流程,化工工藝不同的設計內容分為:概念設計、中試設計、基礎設計、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1)概念設計的內容?;すに囋O計中,概念設計的內容就是確定設計的數據參數,確定中試設計的大小規模以及小試內容。(2)中試設計的內容。中試設計內容就是對設備安裝工藝的條件和工藝的可靠性以及合理性進行驗證,檢驗設備的質量和實用性。。(3)基礎設計的內容。開展基礎設計就是確定設備安裝工程的技術要點。(4)初步設計的內容。化工工藝的初步設計,就是設計說明書,設計總概和工藝介紹等。按照基礎設計核定的成果和要求,根據經濟和技術條件,通過研究和計算優化總體方案。(5)施工圖設計的內容。施工圖設計的內主要是細化初步設計的原則和方案根據設備、技術條件和相關要求,確定工藝流程以及施工措施,從而歸納系統的設計資料。
2具體的設備安裝工藝設計
在化工工藝設計中,設備安裝作為主要的重點設計,涉及面廣,內容復雜。(1)車間設備的布置設計?;ぴO備的安裝設計過程中,車間設備的科學布置很重要,設備放置要符合生產線的優化組合、能源的就近利用、安全生產、方便檢修等,為車間營造整潔、寬敞、通暢的空間生產環境。(2)操作臺以及設備支架的設計。機械設備和儀器裝置等在安裝過程中不同程度的需要設計相應的支架,確保設備運行的安全。設計時需要注意的重點就是操作臺和支架的材料質量必須滿足承載設備裝置的能力,經久耐用,牢固可靠。另外,需要注意操作臺的采光設計。(3)保溫設計以及刷漆處理設計。化工生產裝置中,保溫設備占有一定的比例。該設備的安裝設計要注意其工作性能發揮和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在生產過程中,保溫設備由于設計不當,放置位置不科學,受外界降溫的影響,可能造成設備功能速減,通道不暢,試劑凝固等,嚴重會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對保溫設備的放置設計和刷漆保護設計,必須重視。(4)設備的位置設計。設備的位置設計,要根據生產工藝流程的要求,合理安排;大型的工藝設備往往有多個部件的安裝而完成,尤其是化工設備,往往需要高度的密封性要求,比如,分餾塔等。在設計中,要把安裝位置處理得當。(5)設備安裝技術說明設計?;ぴO備的安裝過程,是人工和機械共同合作的運行系統,順序性要求很高,固定和防治標準嚴格,因此,所有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技術要點,都要相應地做好說明。說明設計要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
3化工設備安裝的工藝設計
設備安裝設計是化工設備工藝設計的重點,是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充分利用車間空間,實現能源就近利用、設備優化組合、生產運行安全順暢、便于維修等工作目標的主要途徑。3.1化工設備的吊裝孔位置設計(1)設計技術要點。設計中,設備裝置的吊裝口必須設計相應的位置,設計技術要點有六:一是靠近設備裝置的易損部件;二是水平向上路徑盡量短;三是運輸通道面積最小化處理;四是同一層設備的吊裝口,必須在同一垂直面;五是最底層設備的吊裝口四周周不可布置設備;六是方便進出。(2)位置設計。設備吊裝口的位置設計,通常來說,車間長度36米以上,吊裝口設計位于中間;車間空間小,吊裝口可設計于一端。(3)尺寸設計。吊裝口的設計要滿足的技術要點是保證本層裝置設備的順利吊裝和上面幾層設備的同時吊裝??趶匠叽鐬榇笥谘b置設備最大直徑300mm—400mm。(4)構造形式設計。敞開式吊裝:在孔的四周布置欄桿。閉式吊裝:在吊裝口上方布置砼蓋板或者木板。在設計中,兩種設備吊裝口的方式可以組合運用,實現優勢互補。具體情況要根據車間空間和設備裝置的具體條件而定。既要方便上下聯系,又要增加泄壓面積。3.2安裝檢修設計(1)設備布置設計。對于直徑較小的設備,可沿墻布置,對于大直徑的設備,設計中需考慮沿運輸設備主干道安排布置,這樣設計,對設計安裝和檢修維護較為方便。(2)吊點位置設計。如果設備中有攪拌裝置,或者就地拆卸不便的設備、設備造型屬于三足式的、位置較高的、較重的各種設備等,要對吊點位置設計給予重視。
4結語
在化工設備安裝工藝設計中,不同設備,需要不同的安置,吊點設置也不同,安裝機械和操作規程也不盡相同,因此,要對車間或場地的情況分析透,勘測好,然后,根據工藝流程需要,才能完成優秀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吳建偉.化工工藝中的設備安裝設計問題研究[J].化工管理,2015,12:125+127.
[2]劉迅升,姜澄.對化工工藝中設備安裝設計的思考[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5,11:121-122+131.
[3]韋旭光.化工工藝中的設備安裝設計問題分析[J].化工管理,2016,21: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