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工廢水處理工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介紹醫藥化工企業廢水類型、特質,根據廢水特質,提出廢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的原則,介紹當前國內先進的廢水處理技術,分析醫藥化工企業廢水采取的預處理及后續生化處理的工藝達標排放的可行性。
關鍵詞:
醫藥化工企業;廢水;前端控制;分類收集;分質處理
1廢水類型及水質特性
醫藥化工企業廢水類型主要為工藝廢水、設備清洗水、地面沖洗水、廢氣處理堿吸收廢液、吸收廢水、機泵冷卻水、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等。工藝廢水中主要含有部分未反應原料、過量的溶劑及反應生成的中間產物等。廢水水質特點主要為工藝廢水成分較復雜,廢水鹽份、有機物濃度較高;廢水間歇排放,水質水量波動較大,存在一定的沖擊負荷。
2廢水處理思路及工藝選擇
(1)在前端采取清潔生產工藝及有效預防措施,提高轉化率并回收物料,盡可能地減少污染物進入廢水中。加強車間生產的科學管理,削減廢水中的有機負荷,減輕廢水處理站處理負荷,同時可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2)對不同廢水采取分類收集,分質處理的原則,分別設置有效的高鹽廢水、高濃度有機廢水、低濃度的沖洗廢水收集管路和收集調節池,根據廢水特性,采取不同的處理技術分別處理。(3)我國目前化工廢水處理通常采用分質預處理(物化)+生化+深度處理的組合工藝,首先對高鹽廢水、高濃度有機廢水預處理系統,降低濃度,提高可生化性,再通過生化處理技術進一步處理。
3處理工藝介紹
3.1含鹽廢水預處理
廢水中的鹽濃度較高時,采用生化處理,將對生化細菌的滲透壓影響較大,造成細胞脫水,使生化處理難以運行,因此生化處理前需對廢水進行脫鹽處理。方法有:在鹽度小于2g/L條件下,可以通過生物馴化處理含鹽污水;在鹽度大于2g/L時,多采取蒸發濃縮除鹽法,包括多效蒸發(MED)、蒸汽壓縮冷凝(VC)、多級閃蒸(MSF)等。
3.2高濃度有機廢水預處理
醫藥化工企業生產廢水中含有多種難降解有機污染物,若按類別分別進行預處理不切實際,且所采用的處理工藝存在重復,會大大增加投資處理費用。鐵碳微電解+Fenton強氧化+混凝沉淀是近年來在化學氧化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處理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較為成熟的技術,其機理是通過氧化劑、催化劑與電、光及超聲等技術相結合,產生活性極強的自由基(如-OH),再通過自由基與有機污染物之間的結合、取代、電子轉移、斷鍵等反應,使水體中的大分子難降解有機污染物氧化降解成低毒或無毒的小分子物質,甚至直接氧化為CO2和H2O的工藝過程。據相關試驗資料,當鐵碳比為1:1、pH值=4、反應時間為100min條件下,采用鐵碳微電解工藝處理某制藥廠生產廢水后COD去除率達50.52%(原水COD為98000mg/l),B/C比由不足0.1提高至0.32,大大提高了廢水的可生化性。某化學合成制藥廠用Fenton強氧化工藝處理含甲苯、二氯乙烷廢水,當pH值為6-8、反應時間為60min、硫酸亞鐵投加量2.5g/L、雙氧水投加量15ml/L條件下,系統對甲苯、二氯乙烷廢水去除率可達90%左右。采用“鐵碳微電解+Fenton強氧化”耦合處理工藝,由于微電解過程產生Fe2+,催化H2O2生成強氧化性的•OH,進而氧化破壞芳環;在這個過程中Fe3+的絮凝作用可以節省H2O2的使用量,既強化了處理效果又可降低處理成本。經鐵碳微電解+Fenton強氧化處理后的高濃廢水顯示較高的酸性,且SS指標較高,無法直接進入生化處理工段,為減少對生化工段處理影響,需對廢水需投加堿液來調整pH值為中性,增加強化混凝沉淀工序效降低SS指標。據相關試驗結果證明,選用復合式聚合氯化鋁和聚丙烯酰胺混凝劑,采用二級折返式自控投藥方式,強化攪拌,既對懸浮物、膠體有機物,有強效絮凝作用,同時又對可溶性COD也具有良好的吸附絮凝作用,使溶解態有機污染物從其溶液中析出,可對此階段廢水COD脫除率達到20-30%。實踐表明,“鐵碳微電解+Fenton強氧化+混凝沉淀”工藝,是目前國內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較成熟的預處理工藝,為醫藥化工廢水后續生化處理的提供較為可靠的可生化性。
3.3生物處理
廢水生物處理的原理是通過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完成有機物的分解和生物體的合成,將有機污染物轉變為氣體產物(CO2、N2、H2、CH4、H2S等)。廢水生物處理以去除不可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其工藝構成多種多樣。按照反應過程按有無氧氣的參與,可分為厭氧生物處理工藝和好氧生物處理工藝兩大類。厭氧生物處理工藝必須隔絕與氧的接觸,主要依賴厭氧菌和兼性菌的生化作用完成污染物的降解;好氧生物處理工藝主要依賴好氧菌和兼性菌的生化作用完成污染物的降解。在污水生物處理應用過程中,對中低濃度的城市污水可采用好氧處理,對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應首先采用厭氧處理,然后再接好氧處理,這樣才能有效的去除有機物,對難降解的有機工業廢水,則應采用缺氧水解酸化處理,使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然后再串接好氧生物處理,使出水水質達到排放要求。厭氧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經歷了第一代(厭氧序批間歇式反應器,ASBR);第二代(厭氧濾池AF、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UASB、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厭氧流化床AFB);第三代厭氧反應器(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EGSB、厭氧內循環反應器IC)。其中,UASB反應器具有工藝結構緊湊、處理負荷高、無機械攪拌裝置、運行穩定、處理效果好及投資小等優點,是目前研究較多、應用日趨廣泛的新型廢水厭氧處理設備。好氧生物處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大類。活性污泥法其中包括: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分段曝氣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深井曝氣活性污泥法、純氧曝氣活性污泥法、氧化溝工藝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流化床法等。目前國內通常在厭氧工藝后采取將缺氧段和好氧段串聯在一起如A/O、A2/O、A2/O2工藝處理后序化工廢水。在缺氧(A)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淀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成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養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的無害化處理。
4結束語
化工企業廢水經過上述工藝進行處理后,廢水中的COD、SS、氨氮、總磷、特征有機物等污染物指標可以達到所在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的接管標準,為廢水的進一步處理達到國家及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有效減輕廢水對環境的污染、改善環境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周立峰,費學寧.鐵碳微電解預處理制藥廢水的實驗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5):32-35.
[2]信威鵬,鄒杰.“Fenton強氧化處理含甲苯、二氯乙烷醫藥廢水試驗研究[J].遼寧化工,2012,41(5):239.
[3]薛毅.醫藥化工企業廢水處理工藝分析[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2,32(8):67-68.
關鍵詞:制革廢水;生化處理;深度處理
Abstract: The biochemical plus depth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tannery wastewater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process fo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and high treatment efficiency.
Keywords: tannery wastewater; biochemical treatment; advanced treatment
中圖分類號:X703
前言
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皮革工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已成為輕工業的支柱行業。制革廢水是制革企業的主要污染物,生產廢水主要為鞣制廢水和染色廢水;據統計,我國現有制革企業近萬家,年排廢水量約占全國工業廢水總排放量的0.3%。特點是堿性大、色度高、好氧量高、懸浮物多,并含有較多的硫化物和鉻等有毒物質。在這些排放廢水中,鉻離子約3400t,懸浮物為12萬噸,COD約18萬噸,BOD約7萬噸左右。制革污水處理變得日益尖銳和重要。筆者從制革廢水的特點及目前廢水處理中常用的處理工藝中選擇最佳工藝進行制革廢水進行了簡單探討。
制革廢水來源及特點
皮革加工是以動物皮為原料,經化學處理和機械加工而完成的,廢水來源可分為三股,分別是一、鞣前準備工段。在該工段中污水主要來源于水洗、浸水、脫毛、浸灰、脫灰、軟化、脫脂等。主要污染物有三類:一是有機廢物,包括泥漿、蛋白質、油脂等;二是無機廢物,包括鹽、硫化物、石灰、等;鞣前準備工段的廢水排放量約占制革總廢水量的50%以上,污染負荷占總排放量的60%左右,是制革廢水的主要來源;二、鞣制工段。在該工段中,廢水主要來自水洗、浸酸、鞣制。主要污染物為無機鹽、重金屬鉻等。其廢水排放量約占制革總廢水量的25%左右;三、鞣后濕整飾工段。在該工段中,廢水主要來自水洗、擠水、染色、加脂、噴涂 機的除塵污水等,其主要污染物為染料、油脂、有機化合物等,廢水排放量約占制革總廢水量的25%左右。
2、制革廢水處理方法介紹
制革廢水中污染物組成復雜,綜合廢水的方法也很多,有生化工藝和物化等方法。國內制革工業通常采用物化處理和生化處理相結合的方法。傳統的制革廢水處理技術是將各工序廢水收集混合,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手段集中處理,把廢水中的油脂、蛋白質和各種化工材料作為廢物處理掉,浪費資源,投資高,且生皮加工過程中脫毛浸灰工段產生的高濃度含硫廢水和鉻鞣工段產生的廢鉻液,對處理廢水是非常不利的。故比較合理的是“原液單獨處理、綜合廢水統一處理”,工藝路線,將脫脂廢水、浸灰脫毛廢水、鉻鞣廢水分別進行處理并回收有價值的資源,然后與其他廢水混合統一處理。但對于小型制革廠采用這種方法,工藝流程長、費用高,仍可進行集中處理。
3、制革廢水處理工藝選擇
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原有的工藝已達不到最新的排放要求,需采用深度處理工藝進一步處理,選取接觸氧化生化處理+Feton深度處理工藝對廢水進行處理,處理后的COD、 SS 、BOD 、氨氮、Cr 、總鉻、硫化物的最大日均濃度均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一級標準值。
(1)生化處理
制革廢水的CODcr一般為3000—4000mg/L, BOD為1000—2000mg/L,屬于高濃度有機廢水,m(BOD5)/m(CODcr)值為0.3—0.6,適宜于進行生物處理。目前國內應用較多的有氧化溝、SBR和生物接觸氧化法,應用較少的是射流曝氣法、間歇式生物膜反應器(SBBR)、流化床和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要選用哪種生物處理工藝,除了考慮水質特點,還要兼顧處理水量、處理要求和場地面積等因素。從接觸氧化法的運行負荷高,處理效果好,且停留時間長、稀釋能力強、抗沖擊負荷能力強,故在此首選生化處理采用接觸氧化法,該系統是本廢水處理的核心構筑物,主要是通過生物氧化降解作用去除廢水中的膠體物質和溶解性有機物,同時通過活性污泥對無機物質的吸附作用也能夠去除部分無機物質,使廢水得到比較徹底的處理。生化處理方法較多,但工程應用證明接觸氧化法工藝處理高氨氮廢水也是比較實用有效的技術。接觸氧化法工藝主要有以下特性:工藝流程簡單,運行管理方便;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好;基建費用省,運行費用低;污泥產量少,污泥性質穩定;能夠承受水質、水量的沖擊負荷。運用在制革廢水中也是一種常用有效的方法。
(2) 深度處理
近年來,高級氧化技術用于處理難降解有機廢水的研究,已獲得顯著的進展。高級氧化技術又稱深度氧化技術,匯集了現代光、電、聲、磁、材料等各相近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望成為有機廢物尤其是難降解有機廢物處理的一把殺手锏。目前,高級氧化技術主要包括化學氧化、光催化氧化、濕式氧化、超臨界水氧化等,其中傳統的Fenton氧化法,與其他高級氧化工藝相比,因其操作簡單、反應快速、可產生絮凝等優點而倍受青睞。Fenton法在處理難降解有機污染物時具有獨特的優勢,是一種很有應用前景的廢水處理技術。
Fenton法利用·OH來達到氧化分解有機物的目的。在H2O2和Fe2+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的·OH與大多數有機物發生作用,將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小分子有機物或礦化為CO2和H2O等無機物,同時Fe2+被氧化成Fe3+,具有混凝作用。
4、 污水處理運行效果分析
結合廣東某制革公司污水處理站采用本工藝的實際運行情況調查分析,該污水處理站設計處理能力為2O00m3/d,于2008年11月建成后,投入試運行至今,該公司廢水處理工程運行狀況良好。根據該公司驗收監測期間的現場調查,處理后的廢水能夠穩定達到新的排放標準。
結論
隨著國家對環保問題的日益重視,制革行業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環保問題,排放標準將更加嚴格,如氨氮指標已列為某些地區的制革廢水排放標準。因而對已成熟廢水處理技術,如接觸氧化技術、SBR等生化工藝及深度處理工藝以及新開發的廢水處理技術,在制革廢水處理上的應用研究將顯得更加急迫。加緊對這些工藝及其組合工藝在制革廢水處理方面的應用及研究,尋找該工藝及其組合工
藝處理制革廢水的最佳條件,以及處理不同情況下的制革廢水的最佳工藝,將是制革廢水處理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吳浩汀. 制革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及工程實例,第二版.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盧學強,唐運平,隋峰,等.制革廢水綜合處理技術研究[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9,12(6):22—24.
關鍵詞:鐵/炭內電解反應器 電鍍混合廢水 一體化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環保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新技術開始應用于環保行業了,其中以鐵/炭內電解反應器為核心的技術在環保工程中應用越來越廣泛。這種一體化處理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在電鍍廢水處理工程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1、一體化技術處理混合電鍍廢水工藝機理
破CN-、氧化還原Cr6+為Cr3+等預處理措施是傳統電鍍廢水處理工藝中必須的,因其投資大、技術參數控制程度高、操作復雜等弊端,在工程設計與應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起來,以為主體技術的工藝則避免了污水的分類收集、預處理等前期工序,廢水可直接混合并進入獨立設置的調節池內,進行水量水質調節,然后通過水力提升至鑄鐵/焦炭內電解反應器內,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后進入下步工序。由于此類技術不需要對污水進行分類預處理,而是直接混合處理,因此亦名“一體化處理技術”,其典型的反應機理可表示如下:
陽極鑄鐵:
Fe-2eFe2+
E0(Fe2+/Fe)=-0.44V
(1)
Cu2++FeFe2++Cu
(2)
陰極焦炭:
2H++2e2[H]H2
E0(H+/H2)=0.00V
(3)
O2+2H2O+4e2OH-
E0(O2/OH-)=0.41V
(4)
O2+4H++4e2H2O
E0(O2/H2O)=1.22V
(5)
不斷生成的Fe2+在強氧化劑Cr6+作用下,生成具有良好絮凝作用的Fe3+,同時將Cr6+轉化Cr3+,其反應為:
6Fe2++Cr2O2-7+14H+2Cr3++6Fe3++7H2O
(6)
同時,如果污水中還含有氰化物,則可發生:
CN-+O2CNO-〔…N2〕
(7)
通過以上一系列無數的內電解反應,污水中的重污染物物質得到了轉化,繼而在后續處理單元中得到更進一步去除。
2、工藝流程及主要設施說明
2.1、工藝流程
采用此技術的工程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混合廢水經廠區收集管道流至調節池,由耐腐蝕性一級污水泵提升至鑄鐵/焦炭反應器中,在空氣輔助作用下,水中重金屬離子及CN-等在鑄鐵/焦炭表面發生無數內電解反應,通過一系列(1)-(7)式中反應達到轉化目的。出水經過自動控制系統投加堿液調節pH后自流至斜管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清水經過砂濾后即可達標排放或者回用。
斜管沉淀池排放污泥在濃縮池中濃縮后經壓濾機脫水處理,干泥餅中含有大量重金屬,屬于危險廢物,交由專門機構回收處理。
2.2、主要設計參數
2.2.1 混合調節池
用以調節不規律排水,均衡水量水質。設置水力停留時間為8 h,液位控制器控制提升泵運行。
2.2.2 溶氣罐
保證水氣的充分混合,使污水中含有的氧氣分子能在焦炭表面形成內電解環境。溶氣罐設置水力停留時間為3~5 min。
2.2.3 鑄鐵/焦炭反應器
鑄鐵/焦炭反應器為本工藝的核心部件,污水中含有的重金屬與溶解的氧氣分子在其表面發生無數微電解反應〔見上(1)-(7)反應機理〕,良好的反應條件能夠保證污水中的重金屬以及氰化物等高危害污染物轉化為低危害物質,繼而在后續離子固化工序中得以去除。鑄鐵/焦炭反應器水力停留時間為45 min,接觸反應時間為25~30 min。
2.2.4 脫氣池
脫除污水中大量的微小空氣泡,避免帶入反應池中被投加藥劑包裹形成絮凝體而使絮凝體變輕上浮。水力停留時間為15 min,設置機械攪拌加快脫氣。
2.2.5 反應池
分為二級反應,前段通過pH計自動控制系統投加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重金屬得以固化,后段投加PAM絮凝劑加速絮凝體的沉淀。兩級反應時間均為15 min。
此外,相對于其它工藝,鑄鐵/焦炭反應器本身生成的Fe3+具有良好絮凝作用,在控制pH為7-10的情況下,生成的絮凝體大而穩定,易于沉淀。
2.2.6 斜管沉淀池
用以實現反應池出水中的泥水分離。表面負荷取1.0 m3/(m2.h)。
2.2.7 砂濾池
沉淀池出水中一般都含有微小的懸浮物質,這些通過機械作用強制固化的重金屬物質可能會重新溶出而造成出水中重金屬物質的超標,在沉淀池后設置砂濾池可以有效的將微小的懸浮物質除去。砂濾池設計流速以不超過1.0 m/h為佳。
2.2.8 清水回用池
暫存清水,提供砂濾池的反沖洗用水或者回用水。
3、結果與體會
3.1、影響水質因素
3.1.1 鑄鐵/焦炭反應器對系統的影響
鑄鐵/焦炭反應器是本技術的關鍵處理設施,其主要參數的設計直接決定著系統出水效果的好壞。在水質一定的情況下,鑄鐵和焦炭的質量比、安裝方式、焦炭粒徑大小以及接觸反應時間是關鍵設計參數。
在進水pH值為1~3的條件下,采用的鑄鐵:焦炭質量比約為1~1.5:1,分層安裝,鑄鐵粒徑細小(ф=5~15 mm),焦炭以細薄塊狀最好;整個反應器接觸時間為20~30 min,提供空氣量為0.1~0.13 m3/min時,水樣分析表明,在此條件下,污水中含有的高危險物質Cr6+及CN-等能夠良好的轉化為低危險、易除去的Cr3+及CNO-等。
3.1.2 水中空氣的影響
一體化處理池中出水含有大量的空氣,在進行加藥前必須盡量脫除。本工程設計之初由于沒有充分考慮好脫氣問題,在斜管沉淀池中經常發生污泥上浮現象,原因即為水中含有的空氣在沒有完全脫除之前已經被投加堿及PAM包裹在絮凝體內,造成污泥密度變小而上浮。脫氣池設置較大的表面積及增加攪拌有利于快速脫氣。
3.1.3 pH值的影響
重金屬沉淀對pH要求較高,所以采用pH自動控制器來投加NaOH量。
3.1.4 砂濾流速影響
砂濾池主要將出水中可能含有的微小懸浮物除去,避免固化重金屬重新溶解到清水中,過高的濾速不利于濾除微小的懸浮物。
3.2、工程投資與運行費用
關鍵詞: 氣浮 水解酸化 生物接觸氧化
中圖分類號: Q5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前言
廢紙再生利用技術在紙制品行業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對廢紙進行再生過程中,需要對紙漿進行脫墨漂白,將產生一定量的脫墨廢水。一般情況下脫墨廢水中的懸浮物濃度較高,是廢水中CODcr物質的主要來源,可生化性差,直接采用生化法往往得不到良好的處理效果,采用單純的物化方法其投資和運行費用往往較高,廢水的治理效果和成本問題成為了該行業發展的瓶頸。
筆者對脫墨廢水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探索,在某公司的脫墨廢水處理工程中,采用了“兩級氣浮/水解酸化/接觸氧化”工藝。實踐證明,該工藝能夠有效去除廢水中主要污染物質,使廢水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9-1996)中的一級標準和《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1)要求,運行穩定,處理效果良好,投資和運行費用相對較低,對脫墨廢水的處理及工程實踐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2 水質狀況
該廠所需處理水量包括400m³/d油墨廢水和80m³/d生活污水兩部分,本設計中,將二者單獨收集,根據現場取樣檢測,油墨廢水水質如表1所示:
表1:廠區油墨廢水水質指標
根據具體水質指標及現場情況,確定采用物化+生化處理組合工藝處理廠區廢水,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4流程說明
對于本工程特殊的水質情況,決定采取物化處理加生物處理的組合工藝流程。首先將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開,這是是因為工業廢水水質比較差,并且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會對后續的生物處理有所影響,所以現對其進行二級氣浮處理,去除大部分的有毒有害物質和難降解的懸浮物質。而生活污水可以直接進入到生物處理階段。所以經過物化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一起流入調節池,與生活污水一起,進入到生物處理階段。而后,處理后的廢水進入到二沉池進行沉淀后外排。同時,物化處理和二沉池產生的污泥脫水后外運處置。
5 構筑物參數及主要配套設備
5.1格柵
油墨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紙張纖維和懸浮物 ,生活污水中含有較多的漂浮物和懸浮物,設置格柵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大顆粒懸浮物進入調節池,以確保水泵等設備的正常運轉,減輕后續處理設施負荷,保證廢水處理系統的穩定運行。由于水量較少,為了節省占地空間,考慮與調節池一體化合建。選用HF800型自清式格柵除污機,安裝傾角75°,渠道寬度為880mm,設備總寬1150mm,格柵出渣口設置存渣設備,柵渣定期清除。
5.2調節池
考慮到變化系數比較大,且脫墨廢水需要單獨進行預處理,故設置兩座調節池。經調節池1調節后的脫墨廢水,通過兩級氣浮池的處理,可生化性有所提高,與生活污水一起進入調節池2。兩座調節池共用風機,池內設置穿孔管預曝氣系統。設置預曝氣系統有如下益處:一是可以對一些有機污染物進行處理;二可防止污水停留時間較長引起的厭氧發酵;三是使懸浮物不易沉積在調節池底,延長清理檢修周期;四是通過曝氣的攪拌作用,充分發揮調節池的均化功能。
調節池1尺寸為10m*7m*3m,停留時間約為12h,配備2臺型號50WQ18-15-1.5潛污泵,一用一備,主要參數為:流量18m³/h,揚程15m,功率1.5kW。調節池2尺寸為10m*2m*3m,停留時間2h,配備50WQ24-20-4兩臺,一用一備,主要參數為:流量24m³/h,揚程20m,功率4kW。
5.3 氣浮池
采用CAF-20渦凹氣浮系統,相對于其他氣浮系統,該系統更適用于該工程小水量,水質差的特點。本工程選取兩級渦凹氣浮系統,保障廢水處理效果。主要性能參數如下:流量20m³/h,長4.5m,寬1.2m,深1.2m,總功率1.87kW。
5.4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利用水解和和產酸菌的反應,將不溶性有機物水解呈溶解性有機物,大分子物質分解成小分子物質,出水BOD/COD值有所提高,增加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本水解酸化池設計停留時間6.5h,有效容積130m³,尺寸為16.2m*1.8m*4.5m,采用三廊道推流式形式,填料高3m,超高0.3m,實際填料填充率為55%。
5.5接觸氧化池
選用由醛化維倫纖維和雪花狀塑料原片組成的組合填料,使之兼顧軟性與半軟性填料的優點。它是有塑料環為骨架,負載著維綸絲,維綸絲緊固在塑料環上,在污水中絲束分布均勻,易生膜、換膜,又能有效的切割氣泡,提高氧的傳遞速率和利用率,使水、氣生物膜得到充分接觸。
接觸氧化池總容積242m3,填料層高度為3m,分為兩層,濾池分4格,每格面積為22 m2,采用微孔曝氣器,氧氣利用率為18.4~27.7%。配備HSR-125型羅茨鼓風機,總風量10m³/min。
5.6二沉池
選用豎流式沉淀池,設計沉淀時間2h,表面負荷為0.8m³/㎡•h。
6.運行效果與討論
該工藝經過為期一個月的調試與運行可以證明,該兩級氣浮/水解酸化/接觸氧化工藝處理脫墨廢水,具有操作簡單、運行穩定、出水效果好等優點,出水指標均能滿足《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9-1996)中的一級標準和《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1)的要求,監測取樣結果如表3所示。
表3:監測取樣結果
參考文獻
[1] 張春敬,劉玉.廢紙脫墨廢水處理技術及其發展研究[J].造紙化學品,2011,23(增刊):15~18.
[2] 唐國民,趙朝根,河北海.廢紙脫墨廢水的污染特征及其處理技術[J].云南環境科學,2004,23(4):55~58.
摘要:本文介紹了水解酸化-接觸氧化-物化工藝在印染廢水中的應用。運行結果表明,當進水BOD5為250~400mg/l,CODcr為750~1375 mg/l,出水達到《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GB4287-92)一級標準。該工藝具有適應性強、穩定效果好、有機物及色度去除率高等特點,因此在印染廢水處理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關鍵詞:印染廢水 混凝沉淀 水解酸化 接觸氧化
1.廢水的水質水量
浙江某針織廠是一家民營企業,主要對針織產品進行印染后整理加工,企業經濟效益較好。擬建的廢水處理站處理的對象主要為工廠排放的印染廢水,其污染物來源主要來自纖維原料上的污物油脂、添加的各種漿料、染料、表面活性劑、助劑、酸堿等。廢水具有典型的印染廢水的特點,即廢水的水量水質變化大,COD高,B/C均很低,一般在0.2~0.35之間,可生化性差,色度高。 根據業主及環保局的要求,廢水設計水量為3000m3/d。對廢水排出口多次監測和參考其他同類型針織廠的廢水水質,確定設計進水水質,如表1所示。
CODc(mg/l)
關鍵詞:工業廢水 COD 廢水回用處理 深度處理 超濾 反滲透
一、前言
中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到世界的1/4,隨著石油化工、煤化工、鋼鐵、造紙等工業的發展,其生產過程中產生嚴重污染的工業廢水從而破壞了水資源環境,再有工業用水也面臨嚴重短缺。國家幾次提高各工業行業廢水達標排放標準,控制工業用水水源供應并要求企業回用自身產生的工業廢水,即節能減排。
循環冷卻水補水在中原大化煤化工的工業用水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循環水補充水量約占新鮮水用量的60%,循環水的補水水質要求相對低于其它用水水質要求,因此若能將污水經過深度處理除鹽后回用于循環水系統,將極大地節約原水使用量。
二、煤化工廢水回用膜處理工藝介紹
1.項目狀況介紹
河南省煤業化工集團中原大化公司甲醇事業部的污水處理站主要接受甲醇裝置、氣化裝置、乙二醇裝置、脫鹽水站離子交換再生裝置、廠區生活產生的污水,工藝裝置內初期污染雨水,污水處理站設計處理能力為300m3/h,接受污、廢水混合后水質指標為PH:6-9,氨氮≤100mg/L,COD≤1450mg/L,處理后水質指標為PH:6-9,氨氮≤5mg/L,COD≤45mg/L。
為節約水資源,實現污水回用,污水處理站處理后的達標廢水60%進入廢水回用裝置進行深度處理除濁除鹽,產生的再生水將作為循環水集水池的補充水。再生水水質指標將達到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補充水水質指標GB50335-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4.2.2要求。深度處理后產生的濃鹽水將經過活性炭吸附去除有機物后排放。
2. 回用的廢水水質條件
污水處理站接收的所有廢水經過生化系統處理后達到相應環保排放標準,作為回用處理工藝的進水。
3.回用裝置處理工藝流程
回用裝置深度處理主要工藝流程如下:
生化系統沉淀池 砂濾池 中間水池 多介質過濾器 超濾裝置 超濾產水池 超濾水泵 保安過濾器 反滲透裝置 回用水池 回用(循環水補水)
濃水 活性炭過濾罐(或者反洗砂濾池、多介質過濾器)
3.1 回用處理工藝流程描述
污水站生化系統沉淀池出水進入處理單元,首先是砂濾池,截留由于泥水分離不徹底的懸浮顆粒活性污泥后自流入中間水池,再由提升泵加壓進入多介質過濾器,過濾去除污水中細小固體懸浮物,降低出水的濁度,為超濾裝置運行提供優質水質保障。中間水泵提升管線處同時投加混凝劑、次氯酸鈉,混凝劑強化過濾處理效果,并降低一定的COD濃度,通過投加殺菌劑抑制水中微生物滋生,防范膜元件的微生物污堵,保證超濾的運行安全。
多介質過濾器出水直接進入超濾裝置,超濾膜采用外壓式過濾的運行方式,25-50min自動反洗一次,每38次常規反洗后執行一次化學反洗1(燒堿+次氯酸鈉),每76次常規反洗后執行一次化學反洗2(鹽酸),反洗水取自超濾產水池,反洗排水排入污水處理站綜合調節池。運行時的產水進入超濾產水池。
反滲透裝置從超濾產水池取水,采用一級二段(6:4排列),回收率60%,濃水進入濃水池,產水進入回用水池,由提升泵輸送至循環水集水池。
濃水池的濃水做為砂濾池及多介質過濾器反洗水源使用,反洗后出水進入綜合調節池再進入生化系統處理,多余反滲透濃水經活性炭過濾罐過濾合格后排入總排口排放。
3.2 主要工藝單元及設備介紹
3.2.1多介質過濾器
多介質過濾器是利用一種或幾種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壓力下把濁度較高的水通過一定厚度的粒狀或非粒材料,從而有效的除去懸浮雜質使水澄清的過程,過濾的作用,主要是去除水中的懸浮或膠態雜質,特別是能有效地去除沉淀技術不能去除的微小粒子和細菌等,對BOD5和COD等也有某種程度的去除效果。
多介質過濾器是利用石英砂、無煙煤等濾料去除原水中的懸浮物,屬于普通快濾設備。含有懸浮物顆粒的水與絮凝劑充分混合,使水中形成膠體顆粒的雙電層被壓縮。當膠體顆粒流過多介質過濾器的濾料層時,濾料縫隙對懸浮物起篩濾作用使懸浮物易于吸附在濾料表面。當在濾料表層截留了一定量的污物形成濾膜,隨時間推移過濾器的前后壓差將會很快升高,直至失效。此時需要利用逆向水流反洗濾料,使過濾器內石英砂及無煙煤層懸浮松動,從而使粘附于石英砂及無煙煤表面的截留物剝離并被水流帶走,恢復過濾功能。我廠使用的雙層濾料是在過濾層上部放置較輕的大顆粒無煙煤,下部為大比重的小顆粒石英砂,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整個濾層的效率、提高截污能力。
3.2.2超濾裝置
超濾裝置主要的作用是允許小分子物質和溶解性固體(無機鹽)通過,分離懸浮物大分子膠體、黏泥、微生物、有機物等能夠對反滲透膜造成污堵的雜質。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產水效率,需要周期性的使用超濾產水或者同等水 質的水對系統進行反洗。
超濾膜組件需要定期進行化學清洗以完全恢復膜性能。因此,超濾系統需要配置化學加藥裝置,已恢復長期運行中反洗也不能恢復超濾的運行狀況。
3.2.3反滲透裝置
膜分離技術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分離技術,近年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飛速發展,已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在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水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反滲透脫鹽技術作為膜分離技術之一,已被廣泛應用。在進行反滲透脫鹽處理時,若只采用常規水處理工藝(如:中和、生化處理、混凝、澄清、介質過濾等)作為反滲透的預處理,往往無法滿足反滲透系統的進水水質要求,造成反滲透裝置的快速污堵及頻繁清洗。在常規水處理工藝的基礎上結合超濾處理工藝作為反滲透的預處理,則能夠大大降低反滲透裝置的污堵速度及清洗頻率,保證反滲透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為煤化工企業提供可替代新鮮水、鍋爐用水、工業工藝用水的高品質回用水。
反滲透是我廠水處理系統中最主要的脫鹽裝置,利用反滲透膜的選擇透過特性除去水中絕大部分可溶性鹽份、有機物及微生物等。采用一級二段(6:4排列),回收率60%。
三、膜處理后水質
根據出水水質總的來說,經過除鹽處理出水水質是較高的。平均脫鹽率達到了97%以上,完全符合循環水補水水質所要求的指標。
四、回用于循環水系統的運行狀況
1.循環水補水水質
原水電導是回用水電導的8.8倍,很大程度的降低循環水系統的腐蝕風險;原水總硬度是回用水總硬度的58倍,大大的降低循環水系統的結垢風險。
五、結論
經膜法處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循環水系統后,裝置每小時回收深度處理后生化系統出水100噸,其經濟、環保效益都比較明顯,使循環水系統新鮮水用量減少180噸/h,每天節約原水費用15600元。合格的外排污水經雙膜法處理后回用于循環水系統會給雙膜造成一定的問題,但只要通過加強管理,精心操作,可以滿足雙膜進水水質的要求。
關鍵詞:二氧化氯 含酚廢水 處理工藝
1.實驗方法
1.1原料及試劑:
1)含酚廢水(齊齊哈爾第一化工廠提供)
2)鹽酸(工業級,31%)
3)氫氧化鈉(固體)
4)二氧化氯溶液(用氯酸鈉與鹽酸反應制得,可得到10000~20000mg/L不同濃度的溶液)
5)活性碳(粉狀)
1.2 揮發酚測定方法:采用蒸餾溴化鉀容量分析法(國標)
1.3 活性炭過濾:在濾紙內側灑上一層活性炭即可。
2. 工藝條件實驗
根據實驗,提出如下工藝流程:
2.1酸析:
酚醛樹脂在生產中會產生一定量水溶性樹脂,在蒸餾時,隨水分揮發出來,進入廢水,一方面造成樹脂損失,另一方面造成廢水中酚含量增高,廢水中的樹脂經測定約含10%,每噸廢水可回收1000 × 10% =100kg(約2000元)。因此,從廢水中提取出這部分樹脂意義非常重大,不但可以去除一部分酚,而且回收的樹脂價值可觀。根據酚醛樹脂在加熱或酸性條件下,可以聚合而從水中析出的特點,提出了用酸析的方法提取樹脂。我們在廢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工業鹽酸,經過24小時反應,使樹脂與廢水分離,實驗情況如下表:
序號 廢液量(ml) 加鹽酸量(ml) 加鹽酸比例 處理后酚含量(mg/l) 析出樹脂量(g) 析出樹脂比例 原液 19411 1 400 8 2% 4322
38 9.5% 2 400 40 10% 2929 39.6 10%
從上表可知,多加鹽酸可以多析出樹脂,酚含量也降低,但加酸太多,將導致樹脂聚合加劇,使析出的樹脂結成硬塊,不能再使用,因此加酸量應控制在2%以下。
2.2 氧化
用二氧化氯作為氧化劑,實驗了不同條件下,氧化去酚效果如下表:
序號 取廢液量(ml) 加ClO2量(ml) ClO2濃度(mg/l) 反應時間(小時) 加溫否 處理后酚含量(mg/l) 1 50 150 3020
24 否 106 2 50 50 15000 24 否 205 3 50 50
7400 24 否 288 4
120 40 7500 4 60~70℃ 336
實驗中發現:加入ClO2量越多,濃度越大,酚含量降低越多。二氧化氯含量大到一定的程度,酚含量不再明顯下降(如2、3號)。另外,提高溫度,對去酚效果不是太顯著,且長時間保溫在實際中不太方便。
另外,我們還實驗了,經一次氧化處理后的濾液進行第二次氧化處理,它可使酚含量從205mg/l降至70~80mg/l。但這種處理將使ClO2的需求量增加一倍,使用中較難達到,因此工藝中未采用此方法。
2.3 中和
經上述處理后的廢水含有一定量的酸,排放前必須中和。我們用片堿(NaOH)直接加入氧化處理后的廢液中,中和至PH=4~6。處理后可使酚含量進一步降至39mg/l.
2.4 上述處理后,酚含量仍較高,用氧化的方法已不能有效的去除酚(其原因可能是廢水中成份復雜,氧化時生成了某些惰性化合物,不易被破壞)。因此最后用水稀釋后排放。
2.5 活性炭過濾
工藝中,酸析、氧化及中和后,均應過濾廢液。實驗中發現用活性炭進行過濾,效果很好,而且過濾后,含酚量較高的濾渣可隨活性炭一起燒掉。
綜合考慮,去酚工藝參數如下:
步驟
投加藥劑
藥劑濃度 投加量 加藥前狀態 加藥后狀態 過濾后狀態 處理后酚含量mg/L 酚去除率% 原液 19411 酸析 鹽酸 31% 2% 淺黃色清 深紅色濁 深紅色清 4300 77.8
氧化 二氧化氯 2%
1:1 深紅色清 紅黃色濁 紅黃色清 106 99.5 中和 氫氧化鈉 固體
—— 紅黃色清 黑紅色濁 淺黃色清 39 99.8 稀釋 水 —— 10~20% 淺黃色清 稍黃色清 ——
<4 99.9
3. 結論
1) 用二氧化氯氧化去酚是可行的。
2) 很有必要用酸析法回收廢水中的樹脂。
3) 在可能的條件下,投加二氧化氯的濃度盡量高一些。
4) 過濾應用活性炭過濾。
參考文獻
1) 二氧化氯研究進展 (中國消毒學雜志1997.1)
2) 穩定性二氧化氯應用手冊(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
3)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disinfectants on denturebase acrylic resin with an organic load .(J Prosthet Dent 1989)
4) Comparison of chlorine and chlorine dioxide as disinfectants. (J Water Pollute Control Fed.1980)
【關鍵詞】制藥廢水尾水;預處理;工藝
1、制藥廢水的特點及危害
制藥廢水主要來源于制藥廠的提前廢水、洗滌廢水以及其他廢水,主要成分為蛋白質、糖類以及各種無機鹽類。還包括化工原料、有機溶劑以及酸等。
制藥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有化學需氧量(COD)、懸浮物(SS)、生化需氧量(BOD)、氰化物以及氨氮等有毒物質。(1)抗生素制藥廢水;它主要是有機廢水含S與N及毒性物質較多,廢水中參與抗菌素較多,ph值浮動大,治理難度大。(2)中成藥廢水;中成藥廢水主要含有糖類、有機色素類、鞣質體、纖維素、生物堿以及木質素等有機物,它具有懸浮物(藥渣、泥沙)多、化學需氧量濃度變化大,色度高且水溫在25~60℃。(3)化學制藥廢水;廢水的成分較為復雜,含有抗生素殘余以及未反應的原理,化學需氧量濃度較大。化學制藥廢水具有成分復雜、無機鹽濃度高以及含有生物毒性物質。(4)生物制藥廢水;生物制藥廢水的成分也非常復雜,含毒及生物抑制物,氣味重及泡沫。具有這些特點:化學需氧量濃度高、懸浮物濃度高,抗生素殘留較多使得難降解,同時含有抑菌物質SO42-濃度高,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成分非常復雜。
制藥廢水由于藥劑種類繁多也使得其水質也都不相同,其毒性高且含有有機污染物等特點,屬于破壞性較為嚴重的廢水,如果不對其進行處理的話,對環境能造成不可估計的危害。它具有以下的危害性:(1)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有機物分解時需要耗費水中的溶解氧,如果有機物含量高的話會造成水體缺氧使得水中的好氧生物滅亡,厭氧生物繁殖,使得水體發出臭味。(2)影響生態平衡;制藥廢水中通常含有抗生素等殺菌成分,會影響水中微生物的生存,嚴重的會破壞生態平衡。
2、傳統的制藥廢水處理方法
2.1、物化處理法
制藥廢水物化處理的方法主要有5種:(1)混凝法,這種方法使用較為廣泛,其關鍵在于混凝劑的選擇及投加;(2)吸附法,常見的吸附劑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樹脂以及活性煤,效果也較為明顯;(3)氣浮法,其效果較前兩種要差些,主要有溶氣、充氣以及電解等幾種氣浮法;(4)電解法,其特點為易操作、效率高以及脫色好等特點;(5)膜分離法,主要是反滲透膜,它能回收部分有用的物質。
2.2、化學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是存在弊端的,如果藥劑加入量超過一定的量,則會對水體造成污染,采用化學處理法時必須要提前進行實驗,確定藥劑的用量。常見化學處理方法有:(1)鐵碳法,其預處理方法采用的是鐵加碳的方式,這樣能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2)臭氧氧化法,這種方法能提高化學需氧量的去除率,同時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3)Fenton試劑處理法,這種試劑是由亞鐵鹽與H2 O2組成的,它能夠有效的去除制藥廢水中的難降解物質,近年來引進了紫外光以及草酸鹽等;(4)高級氧化技術,也叫做深度氧化技術,這種技術對化學需氧量的去除率能達到96%,主要有紫外光以及超聲波等氧化技術,它具有高效以及無選擇性等特點,應用較為廣泛。
2.3、生化處理法
制藥廢水生化處理主要有這么幾種方式:(1)好氧生物處理法;制藥廢水濃度高且多含有機物,在對原液進行稀釋時消耗的動力大,處理后一般都不能直接排放,需要對其進行預處理。常見的好氧生物處理法有: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深井曝氣法、吸附生物降解法等。(2)厭氧生物處理法,目前高濃度的制藥廢水處理大都是采用的厭氧處理方法,但是經過這種方法處理后仍然存在化學需氧量較高的缺點,還需要對水體進行后期處理。常見的厭氧生物處理法有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折流板反應器以及水解法等。(3)組合處理法,單一的制藥廢水處理方法往往都不能滿足排放要求,于是厭氧―好氧等工藝組合起來使用就用在了廢水處理中,它能有效的結合兩者的優點,處理結果也符合要求,在實踐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使用。
3、制藥廢水生化前預處理的分析
3.1、制藥廢水的處理方法
一般制藥廠的廢水處理站的工作流程如下:原水初沉池調節池復合水解酸化池交替流生物反應器雙流向曝氣生物濾池出水(尾水)。
其處理處理技術原理為:
(1)調節池;曝氣調節池的工作原理為使用壓縮空氣攪拌制藥廢水,起到防止沉淀均勻水質的作用,同時,它可以將廢水中的易揮發物質去除掉,對廢水進行初期的處理。
(2)復合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可以將廢水中的毒性物質及有機物進行水解,能夠有效的抑制甲烷的產生,并且處理后的水ph值在6.0~7.5作用。
(3)交替流生物反應器;這道工藝的特點變現為深層曝氣,保證了氧氣的提供,同時加強了氧轉移的工作效率,處理高濃度及高鹽度的制藥廢水效果較為明顯。需要注意的是,交替流生物反應器需要進行保溫處理,以保證冬季時能正常運行。
(4)雙流向曝氣生物濾池;這種系統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對制藥廢水進行了深度的處理,最后的出水能達到排放及回用標準。
3.2、制藥廢水處理后分析
制藥廢水處理分析主要是采用下面幾個指標來進行分析:(1)BOD5/COD指標,它是判斷廢水能否使用生物方法進行處理,該比值越大可生化的性能越好,一般達到0.3才能采用生化處理;(2)BOD5/TN指標,它是判斷廢水能否使用生物脫氨技術的方法,國家規范要求改比值需要大于4,反應才能徹底;(3)BOD5/TP指標,它是判斷生物除磷的一個必須指標,我們要求該比值要大于20才能采用生物除磷的方法。
總 結:
制藥廢水的生化前預處理必須要將處理效果放在第一位,必須要保證出水能夠滿足排放要求及工業用水回水使用的要求,其次還要考慮到經濟性的要求,注意對設備進行維護,盡量對設備進行簡單化,既能滿足我們的制藥廢水處理需要,還能降低工作的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益。最后一點,還需要注意處理工藝的適用性,選擇一種可以處理復雜廢水且經濟的工藝,適用范圍廣,經濟性較好,這才是最佳的處理工藝。
參考文獻
[1] 潘志彥,陳朝霞,王泉源等. 《制藥業水污染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水處理技術》,2004,28(2):68-71.
[2] 馬文鑫,陳衛中,任建軍等.《制藥廢水預處理技術探索》 [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1,1,23(2):87-89.
[3] 楊 軍,陸正禹,胡紀萃等.《抗生素工業廢水生物處理技術的現狀與展望》[J].《環境科學》,1997,18(5):83-85.
關鍵詞:水果脫水廢水 蔬菜脫水廢水 USAB 接觸氧化 混凝沉淀
Abstract:Ba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uit and vegetable dewatered wastewater, the process of UASB, biocontact oxidation and flocculation is adopted. By introducing the sludge cultivation and adjustment in the commission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blems during operation, factors which may affect process commissioning are raised, as well as the related control measure. Practice shows that effluent wastewater treated by UASB/ biocontact oxid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has been up to the Ⅱ grade of 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B8978—1996).
Keywords:Fruit dewatered wastewater、Vegetable dewatered wastewater、
UASB、Biocontact oxidation、Coagulation、
一、概述
某食品公司主要從事溫帶水果脫水和蔬菜脫水加工,兩種產品的主要工藝流程為:水果加工:原料去皮、清洗蒸煮糖浸干燥
蔬菜加工:原料清洗挑選切割藥劑處理干燥
廢水主要來源于清洗、蒸煮、糖浸等生產工序,以及地面和設備的沖刷、清洗用水。
二、水質、水量
設計水量:300m3/d,設計水質見表1。
三、工藝流程及流程簡述
針對此廢水有機物濃度高,可生化性較好的特點,選用以“UASB+生物接觸氧化法”為主,絮凝沉淀為輔的處理工藝,UASB采用中溫厭氧方式。
1、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2、工藝流程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