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冷鏈物流的看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作為國內重要的商業連鎖企業,利群集團以自身的發展經歷證明了物流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也再次證明了物流需要企業最高層的重視和規劃。為了向業界展示利群如何以物流建設促進企業發展,利群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徐恭藻先生向媒體講解了利群的物流戰略規劃。
記者:利群集團的物流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請您介紹一下利群發展物流的過程以及物流對利群的發展發揮了哪些作用?
徐恭藻: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開始具備多元化的條件。如果此時不順勢延伸擴展,我認為是喪失機遇。正是因為抓住了機遇,利群從一家普通的百貨商店逐步發展到食品、服裝、家電、醫藥等多個領域,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在多元化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物流能力必須相配套,否則發展連鎖商業時必然遇到困難。2009年,世界金融危機影響到國內,很多大型商業企業尤其是百貨商場開新店遏阻,因為招商困難,而利群可以隨時開店,因為我們沒有遇到招商障礙,利群的物流公司可以100%配送食品、百貨、家用電器,服裝配送率達到70%~80%。
利群集團從物流發展中嘗到了甜頭。1997年,利群剛剛成立物流公司時,只有3個人和7平方米的小屋子。但在這10多年的不經意間,物流公司已經發展到約60億元年銷售額了。從最初涉足什么都不懂到現在探索各種新的經營模式,從傳統的批發轉到專注于現代物流業,可以說,利群物流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在全國商業物流系統中處于領先地位。
在倉儲方面,目前,利群已經在山東膠州建設了三期冷鏈物流中心,今年年底或明年可能還要接著興建四期。今年,利群正在青島李滄區興建一個6萬平米的物流基地,預計到今年年底前可以投入使用。接著,利群還打算改造一個目前在市區的物流中心,將之建設為現代化的醫藥立體倉庫。在系統方面,我們正在進一步強化、完善現有的功能并開發新的系統。在運輸方面,我們為每輛車配套了相關設備,比如GPS定位系統,以便隨時掌握每輛車的行駛位置、車輛狀況,加強管理,比如,在車輛運行途中,如果規定不能停車,停車的話就需要解釋:如果設定車廂門不能打開,打開就會有報警。
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我們的目標是要實現銷售額翻番,今年則至少要突破200億元。物流對利群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對集團順利達成目標將起到支撐性作用。
記者:從利群建設物流的過程來看,您認為企業應當如何建設現代物流?
徐恭藻:建設物流,絕不僅僅只是修建一座大倉庫,而是要有現代化的倉儲設備+信息技術+現代化的運輸,這三者結合起來才可以構成真正的現代物流體系。
比如訂貨時,自動通過網絡下單。我們開發了一套自動補貨系統,當某家門店的某個商品庫存量下降到安全庫存時,系統會自動生成訂單發給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安排將商品配送到門店。當物流中心庫存量降到安全庫存時,系統也會自動產生訂單,匯總到集團續訂處,統一由該處向供應商發出采購訂單。
又比如,顧客在利群購買家用電器時,只需要看好樣品付款,留下送貨地址、聯系電話就可以離開了。之后,我們的售貨人員把顧客已購買的商品與客戶信息錄入系統,我們的物流中心及時接收到訂單,然后根據每天的配送路線安排配送任務。一般在當天我們就能做到送貨上門并為顧客安裝好。
高效的現代倉儲、信息系統與智能運輸構成了利群的物流系統,大大提升了操作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記者:食品安全是個大問題,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己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請問利群是如何做到食品安全保障的?
徐恭藻:食品安全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在保障食品安全的過程中,冷鏈物流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為什么一個瘦肉精就絆倒了一個很大的企業?為什么國產奶粉的市場占有率從以前的超過80%降到了不足20%?這些事件都是因為食品安全沒做好。現在我們的企業越做越大,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提高。利群這么多的商場和便利店,如果有一家店的食品安全出了問題,整個集團都將為之買單。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非常注重食品安全。
早些年,在超市中引入蔬菜和肉類時我們發現了問題。那時都是聯營,即廠家進駐超市銷售生鮮。這種模式下,我們一是無法控制生鮮商品的質量:二是無法控制價格。這兩點制約了我們的發展。為了保障生鮮產品的質量安全并有效控制其經營管理,前年我們下定決心自建冷鏈物流,建設一個大型的冷鏈物流中心。
目前,我們的冷鏈物流中心以儲存功能為主,包括冷藏庫和冷凍庫,生鮮加工為輔。有了自己的冷鏈物流后,首先解決了貨物儲備的問題,可平穩應對農產品價格的驟然變化:同時,從農產品入庫開始,我們就能控制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在入庫前,我們通過基地自采和公開招標來監控產品質量。根莖類蔬果多是從基地自采直送到物流中心儲存,而肉類因為只能從屠宰廠采購,為保障質量安全,我們選擇品牌知名度比較好的屠宰企業、肉類加工企業,并在采購過程制定了一系列指標,比如瘦肉精、含水量等。同時,在收貨時,我們有專門的質量檢測實驗室,對含水量、農藥殘留等指標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收貨。
在生鮮加工過程中,為了保證品質安全,我們在內部實行三方監督。一旦發現問題,要一級一級往上追溯,確保食品安全放心。
從冷鏈建設來保障食品安全的角度看,我認為,一家大型企業考慮的不應該僅僅是賺錢,更應考慮如何履行社會責任,為社會提供更多安全與保障。
記者:除了做好商超物流,利群集團還建設了自己的藥店連鎖系統和藥品物流中心??煞窠榻B一下公司在這個領域的發展情況?
徐恭藻:作為物流業的一個重要分支,醫藥物流是一個充滿機會的領域,但目前國內已經有五六家企業形成了全國性規模,可以說醫藥物流的大體格局已經形成。另外,國家正在對醫藥物流進行整頓,以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度。所以,雖然市場機會很大,但是進入卻很困難。通過詳細的分析,我們發現了突破口,即通過我們的物流系統和先進的物流技術爭取周邊地區的醫藥物流配送權。為此,我們需要對醫藥物流中心進行改造,增添輸送
分揀、產品追溯等技術設備,并且,我們將會按照國內外最高標準實施這些系統,以建成現代化的新型醫藥物流中心,為利群醫藥業態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記者:現在電子商務發展得非?;鸨蔀樾碌纳虡I渠道,對此利群有何發展思路?
徐恭藻:其實很早我們就敏銳地發現了電子商務的機會,幾年前就開始運作電子商務業務。和現在的主流電子商務企業相比,我們的優勢在于,一有強大的物流能力,二是商品品類非常齊全。比如說很少有企業會在網上賣大米、啤酒,但是逢年過節,老百姓買大米、啤酒等基礎生活品時很麻煩。這時他們就可以上我們的網站,在這里買到我們的超市和百貨商場的所有商品,而且價格一致。只要在青島,以后甚至在整個山東,我們可以不收運費將網購商品宅配到家。
與電子商務企業相比,我認為傳統產業企業更具優勢,尤其是利群擁有完善的物流體系,通過對產業鏈的整合應用,可以更加明確地創建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發揮電子商務的潛在價值。我們要將電子商務做大做強,支撐企業的多元化發展,同時要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民生,服務民生,回報社會。
記者:利群非常重視采用現代物流技術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運作效率。物聯網正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討與推廣其應用。對此您有何看法?利群將怎樣實施應用物聯網及其技術?
徐恭藻:首先,我認為物聯網在未來幾年內一定會有發展。
物聯網技術能否推行成功,政府的引導很重要。我認為政府的引導作用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輿論宣傳,知識普及:二是資金支持。而企業自身的需求和應用成功的模式則是物聯網技術能否推廣的關鍵所在。比如利群就成功應用了物聯網技術來管理和控制冷庫的溫濕度。
就目前而言,我認為馬上可以實施的物聯網技術是RFID系統。RFID的應用一直受限于標簽的價格,應用于單件商品時成本太高。但現在利群的物流系統比較先進并且已成規模時,我們發現應用RFID標簽的時機到來了。我們可以在單元化設備上,比如周轉箱,貼上RFID標簽,標簽可以反復使用,這就克服了RFID技術的成本障礙。
近日,由央廣網、一畝田和天天果園、味道網聯合舉辦的“互聯網+農業的路徑和變革”論壇在北京舉辦,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王小兵、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一畝田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高海燕、天天果園副總裁陳嘉杰等嘉賓出席,共同探討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農業的發展路徑和機遇。
王小兵:通過“互聯網+”來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王小兵在論壇上表示,“互聯網+農業”是要通過“互聯網+”來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其根本是要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力,要不斷增加農民的收入,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給農業現代化的加快發展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要用現代信息技術去改造傳統農業,要用現在的管理理念價值鏈、供應鏈來武裝整個農業產業,要對農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進行全面對接。”王小兵首先用“三個要”對“互聯網+”做出了詮釋,在他看來,“互聯網+農業”就是要把農業加到整個互聯網行業當中,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在生產方面,互聯網+物聯網。打造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的自動化水平,通過農業生產環節來治理農業生產相關的環境因素, 通過對農業的生命體本身進行信息搜集處理,實現農業的自動化控制。當前,最重要的是要發展節能、節水、節肥、節藥、節勞動力等節本增效的互聯網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
二是在農業流通方面,互聯網+電子商務。主要是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電子商務。王小兵強調,農業的電子商務不能簡單理解為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或者購買生產資料,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以消費為導向的農業產業體系,即要從過去的“以生產為中心,農民生產什么賣什么”,轉到“消費者需要什么我們生產什么”的模式上來,從根本上解決未來城市居民的購買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不同主體扮演著不同角色,也發揮著不同作用。在國家“互聯網+”戰略的帶動下,一畝田、天天果園等農業電商企業異軍突起。農業部門要發揮牽線搭橋的作用,把區縣市經營主體和京東、阿里、一畝田等大型電商平臺進行有效對接。
三是互聯網+農業大數據。從管理上提供科學的決策,真正實現靠數據說話,增強政府、企業和生產者決策的科學性。
四是互聯網+農業信息服務。農業部目前正在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去年已經在全國10個省、22個縣進行了信息農業試點。把農民所需要的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騰訊企業服務集于一體,把每個服務站作為一個線上線下結合的關鍵點來扶持。我們計劃今年繼續試點,從明年開始進入整體推進,準備在“十三五”期間把全國的58.8萬個行政村連接形成一張大網,其實這張大網也是一個農業的大數據。
“互聯網+農業會催生出很多我們想象不到的產品、產業、企業和商業模式。一畝田就是一個典型。未來還會催生更多的互聯網工業企業,農業大數據企業以及國外電子商務企業等。”王小兵說:“整個互聯網的企業最終都是服務,服務才是產業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p>
對于“互聯網+農業”的未來發展,王小兵表示,整個互聯網+農業未來的前景是美好的,希望農業能夠搭上“互聯網+”這趟列車,飛奔起來。
張新紅:互聯網+農業 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在本次論壇上,談及“互聯網+農業”的關鍵,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用一個詞進行了高度概括:融合。在他看來,互聯網發展至今,有多種多樣的屬性:技術、網絡、基礎設施、渠道、媒體、產業、思維等。在這么多的屬性中,不能習慣用哪個就把哪個加進去,而且,互聯網一直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未來會有更多功能、更多屬性,應該都儲備進去,這樣才算是完整意義上的“互聯網+”。
對于“互聯網+”的對象,張新紅表示,“互聯網+農業”就是要把互聯網的所有屬性及功能與整個農業生態體系的環節進行全過程的、全要素的、全面的融合。
張新紅提到,在講“互聯網+”的時候,千萬不要只盯著互聯網,因為我們在講“互聯網+”的時候,實際上指的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這就不單是互聯網能夠簡單代替的。張新紅分析,這些信息技術可以分三個層次,首先互聯網本身,互聯網本身除了我們剛才說的具備這么多的屬性和功能之外,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互聯網本身也在發展,它永遠處在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中。其次,除了互聯網之外,還有包括計算技術、網絡技術和工藝技術等在內的一系列新技術都在大力發展,也正因如此,技術仍然在快速變化,而且正在不斷孕育新的重大突破。此外,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智能機器人等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在考慮“互聯網+農業”的時候也必須把這些技術層面的因素考慮進去,并清楚意識到這些技術的未來發展可能帶給我們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互聯網+農業’其實就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發展全面融合的一個過程。而這些技術的創新應用在突飛猛進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互聯網+農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睆埿录t表示。
高海燕:互聯網如何重構農業生態體系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傳統農業正在被重新定義。一畝田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高海燕認為,“互聯網+農業”主要體現在對農業生態體系的重構上。未來農產品電商發展趨勢將由平臺型主導,因為其商品品類較多,交易規模較大,服務能力較強,如結算、物流、標準化、信用等,平臺實際上是交易服務商,平臺越強其獲得的交易能力越強。
高海燕介紹,一畝田集團以“互聯網+農業”的B2B模式為現代化農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主要提供農產品產銷對接服務,撮合買賣雙方完成交易。目前一畝田平臺活躍的大宗采購商達22萬個,在線供應商達210萬個,每日有效信息量30萬條,農產品品種達到1.2萬種,涉及國內1972個縣市,覆蓋國內產地1.3億農民。截至今年6月10日,一畝田每日平均交易金額達2.5億元,峰值達2.8億元。日影響交易額達8億元。從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6日,一畝田累計交易金額突破100億元人民幣。行業觀察者預計一畝田今年平臺交易額將突破1000億元。
“一畝田決不做彎腰撿錢的事,我們朝著規模一路狂奔,我們以幫助農民賣農產品為起點,但不是貿易商的模式,在交易額未達到1萬億之前,一畝田選擇不盈利。我們是為了形成規模以后,來創新農業市場的規則,重新來調整這個行業的生態環境,提供一個類似于公共服務的平臺,為中國真正現代農業服務。當一畝田交易額達到萬億時,開始釋放標準,制定農產品流通領域新秩序?!?/p>
“不可否認,今天的農業市場生態確實存在問題,農業生產方式落后、流通效率低下、食品安全問題嚴峻等,具體表現在農產品滯銷。今年5月,廣西、安徽等地西瓜發生嚴重滯銷,6月底,陜西周至大量油桃滯銷,果農無奈倒進河道。”高海燕稱一畝田拒絕滯銷,總體上有這個能力,但不能說100%有這個能力。數據顯示,從今年年初至今,一畝田已經利用互聯網在全國解決滯銷事件60多起。他認為,當前農業領域的滯銷本質不是生產過剩,而是信息短缺直接導致的,互聯網大數據帶來的海量數據分析,將從源頭上解決農產品“滯銷、賣難、買貴”問題。
此外,農業還面臨著融資難、物流難等問題,高海燕指出,信用上的短缺使中國農業與金融相離很遠,而沒有資本和金融的流動根本不能迎來農業現代化時代。有責任有能力有效率的第三方平臺才能通過利誘機制來遵守規則;對農產品電商而言,最后一公里和冷鏈物流是兩大痛點問題。大家普遍認為,最后一公里,農村缺運力,冷鏈物流,農村缺設施。對此,高海燕有不同看法,他表示,農業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和業務不對稱的問題,本質上是我們業務規模和物流形態之間不匹配,業務規模的利潤不能覆蓋物流的成本,這才是核心,而并非設施的短缺。
“一畝田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平臺,我們對市場的認知從來不是來自帶有空調的辦公室,而是實踐。我們隊伍70%的人力資源都投放在農村,我們也可以叫做‘腳上沾有泥巴的電商平臺’。高海燕激動地說:“ 一畝田為中國現代農業而來,為創建中國農業的新文明而來,希望能夠通過‘互聯網+’真正實現生產智能化、產品安全化、流通高效化。”
陳嘉杰 :生鮮電商現在要降價,提升用戶體驗
生鮮電商一度被譽為電商的最后一片藍海,圍繞這個市場的爭奪也日趨激烈。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生鮮電商已達4000家,支撐4000家生鮮電商的是背后巨大的消費市場。
對于“互聯網+農業”,天天果園副總裁陳嘉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互聯網和農業像戀愛中的男女,當雙方都發展成熟后,自由戀愛一定能有好結果,盡量別“父母包辦”。
現在生鮮電商很火、投資很熱,但眾多生鮮電商中鮮有大量盈利,幾乎全部在虧損?!坝欠址昼姷氖拢皇乾F在要考慮的,目前要做的是降低價格,提高用戶體驗”,對于未來天天果園的盈利狀況,陳嘉杰顯得很自信。他介紹,做生鮮電商沒有捷徑可以走,天天果園用6年時間打造了獨有的“綜合供應鏈”體系,從商品的源頭挑選、運輸、存儲、配送、售后等環節均進行嚴格控制,這套標準也是目前國內生鮮電商的最高門檻。
“天天果園跟今天來的很多公司都不一樣,我們更偏向于消費者,更偏向于互聯網,很多人說我們是水果搬運工,其實做個合格的搬運工挺不容易的,我看到99%的生鮮店真的只是搬運工而已,不會考慮去做供應鏈,不會把這么多的鏈條和國內的這些生產商做分享,我們覺得合格的搬運工應該是對上游用戶,包括下游都起到積極的作用?!标惣谓鼙硎?,天天果園是一個橋梁,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已經和國外的農場協會建立了很好的關系,也清楚地了解了國外農業的產業化程度。通過學習,天天果園正在把這些好的經驗復制到國內,將好的種植技術引進國內,提升國內產品的品質。
在河南一家省級媒體當記者的焦素芳一籌莫展,13歲的陳逸卓病情惡化很快,當年11月22日,剛剛度過13個生日之后的第五天,陳逸卓離開了這個世界。
陳逸卓打疫苗的前兩個月,不到兩歲的方贊鴻在廣州的一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了疫苗,“打什么疫苗都沒注意過”,3月17日凌晨,孩子突然開始嘔吐,全身無力,這僅僅只是開始。方贊鴻住進了ICU,一個星期后又發現他下肢乏力,老是摔倒,又發現腦部兩塊“基底節區異常信號”。
一個月后,方贊鴻的病情穩定了。但方武偉夫婦再也聽不到孩子喊爸爸媽媽,這個原來活潑的小朋友再也無法站立了。
三年來,本刊記者探訪了50多個疫苗不良反應的家庭,目睹了一個個家庭的“禍從天降”。焦素芳至今沒有找疾控中心,不知道有什么用。方武偉夫婦想不通孩子遭遇了什么,廣州衛生局說“與疫苗接種無關”,“那與什么有關,你總得告訴我吧,我的孩子就這么白白毀了么?”而江蘇鹽城的尤志華失去了17歲的費晶銘后,發現生產女兒所注射的疫苗的生產商—江蘇延申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因為生產假疫苗被勒令停產整頓,“生產假疫苗的廠家是如何通過審驗而進入政府采購的?還有多少個家庭像我一樣失去了孩子?”
這些家庭最難以接受的是,他們希望用過疫苗遠離病痛,卻莫名其妙地遭遇災難—疫苗為什么會“有毒”,疫苗體系出了什么問題?在近幾年國內頻頻見諸報端的疫苗事件背后,是公眾對疫苗安全日益加深的憂慮。
落后的疫苗技術
目前,中國有近40家疫苗生產企業,能生產預防27種疾病的46種疫苗,是全球最大的疫苗消費國,開發的品種大多為單價疫苗、減毒活疫苗等傳統疫苗品種,而國外上市的疫苗多以聯苗、滅活等新型疫苗為主。國產疫苗在產能和關鍵技術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
一些專家將疫苗不良反應的原因與中國現實狀況聯系起來,比如使用落后技術,質量存在問題。據山西省疾控中心信息管理科前科長陳濤安介紹,國內的一類疫苗市場基本被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天壇生物所屬的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壟斷。這些研究所原本都是政府直屬的研究機構,1987年市場化以后成為國有企業,但還是有很強的官方色彩。每年的招投標就是這六大研究所和衛生部、疾控中心的領導坐下來開個會,定下價格,按訂單生產。其目的就是實現統一價格,分片而治,避免在內部出現價格和質量的競爭,所以根本談不上優勝劣汰。他告訴記者,“所謂疫苗質量是指疫苗的安全性和穩定性,而我們的很多疫苗還在使用西方國家已經淘汰了很多年的技術?!?/p>
2010年兩會期間,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的發言,也從官方層面部分印證了這一論斷:“部分國產疫苗質量不達標,監管部門缺少對這些疫苗大規模上市后的系統評價。有些疫苗質量在大規模人群使用中完全達不到質量標準,與進口疫苗相比,質量檔次差很多?!边@番話在當時如一枚重磅炸彈震驚了很多人。
一年之后在云南調研時,王宇又有了另一番表態:“目前疫苗的新技術是存在的,而且在國際上也有運用,但是由于中國沒有推動新技術應用的政策和體系,中國的疫苗生產技術更新很慢,甚至沒有更新,一直沿用30年前的生產技術”。
作為主管疾病防控與疫苗管理的權威部門的領導,王宇的論斷基本反映了中國疫苗生產行業的現狀。
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副主任王月丹的看法更悲觀:“王宇說得還是客氣的,可能遠不止三十年,很多疫苗還在使用六十年代的技術”,說到疫苗技術的更新,王月丹舉例:“一類疫苗中我們很多還是減毒活疫苗(詳見右下表格),比如脊灰、卡介、麻疹、乙腦等,國外十幾年前就已經全面改成了滅活疫苗。滅活疫苗也不是沒有缺點,但是起碼在安全性上好太多了。尤其是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如果能有所改進,哪怕僅僅把第一劑改為滅活疫苗,或者最起碼把用了幾十年的毒株重新優化一下,減低它的毒性,每年就可以減少很多悲劇的發生”。
疫苗“黑洞”
能不能使用滅活疫苗?阻礙在哪里?
王月丹告訴記者,在多聯疫苗技術上,還面臨很多難題。但是就單一疫苗而言,把一類疫苗里所有種類的減毒疫苗都改成滅活疫苗,在技術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最大的阻礙來自于成本,“一類疫苗里,政府采購價有的只有1.8元,改成滅活疫苗意味著幾十倍的成本增長?!?/p>
對此,陳濤安有不同意見:“政府采購定價低只是一個方面,提高了價格質量也未必上得來,一類疫苗實際上是壟斷經營,沒有競爭。要換成滅活疫苗就需要更新生產線,淘汰落后產能,但是現在生產出來的疫苗供不應求,廠家怎么會有改變的動力?二類疫苗市場也只是部分放開。雖然國外公司占了近50%的市場份額,但是加了很高的關稅以及各種管理和物流的成本,價格高得嚇人,實際消費的人群很小,很難對一類疫苗市場形成沖擊?!?/p>
良莠不齊的二類疫苗市場,質量就更加難以保證。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占據了整個疫苗市場60%以上的份額,并基本把控了一類疫苗市場。其余的三十多家疫苗廠家只能去搶剩下的不足40%的份額。2005年6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規定: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可以向接種單位供應二類疫苗。因此,縣級疾控中心就成了廠家各顯神通的激烈戰場。
這一本來是為了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成本和消費者負擔的措施,在缺乏監管的縣市級疾控機構那里,卻演變成腐敗的黑洞,“都需要公關的。到最后一般都是誰也不得罪,多少都采購一點,皆大歡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廠方代表說。這幾年接連曝出的2004年江蘇宿遷假疫苗案,2009年大連金港安迪的疫苗違法添加事件,2010年江蘇延申疫苗造假事件,以及2012年山東破獲的涉及全國的非法疫苗案都反映出二類疫苗市場的混亂,但問題從來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
冷鏈運輸保存環節的隱患
據陳濤安介紹,疫苗出問題最主要就是兩個環節:生產環節的疫苗質量和流通環節的冷鏈保存,如果說疫苗質量是短時期內很難改變的,那冷鏈系統的隱患則純屬“人禍”。
在國際上,對疫苗的運輸和保持都有一套嚴格到苛刻的標準。我國疫苗在流通環節中最少要經過八個節點,現狀是:“設備基本具備,但監管有問題,基本要靠從業人員的責任心。冷鏈的八個環節里前面做得還好,關鍵是根節點容易出問題,尤其是到了偏遠的縣鄉一級,根本得不到保障。”
而記者的采訪案例中確實也有多個反映鄉村診所及鄉村醫生缺乏必要的冷藏冷凍設備,“就攤在桌子上,來一個孩子打一個”。
雖然“山西高溫疫苗事件”曝光以后,整個疾控系統做出了一些改變,但陳濤安還是無法樂觀起來:“當時衛生部官員都出來表態說短暫的高溫暴露不會影響到疫苗的安全性和品質,這不是拿生命當兒戲么?”
警鐘長鳴,悲劇卻不斷發生,作為個體的孩子和家庭成為所有風險的最終承擔者。“這是種沒法選擇也沒法逃避的風險。你可以選擇進口奶粉,但是,疫苗你必須要打,否則你的孩子連學都上不了”,多年來一直在呼吁國人關注疫苗安全和對疫苗傷害立法的受害家長余同安說。
姓名:高晨翔 性別:男
出生日期:2010年1月28日
采訪地點:山西省呂梁市柳林鎮莊上村拍攝日期:2013年5月5日
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
現癥狀:痙攣
29歲的高江云要翻出出生證才能記起孩子的名字:高晨翔,一個曾寄托了這個家庭無數希望的名字?!艾F在叫什么都不重要了,孩子已經完全毀了,我們這個家一輩子都只能熬著過冬了”。此時,高晨翔正在炕上吮吸手指,不停蠕動著發出奇怪聲響。
至今高江云依然清楚地記得三年前的那個下午的每一個細節,“2010年的4月2日下午,我從太原回來,剛吃完午飯,太陽暖烘烘的,我抱著兒子坐在炕沿的陽光里,一抬頭,就看到給村里孩子打針的老漢背著個藥箱子來了。一共打了兩針,一針卡介一針乙肝,每針收了二十塊的注射費?!贝蛲暌呙鐩]多久,以往一頓能吃一百多毫升奶的孩子就開始不吃了,“只是哭,大人怎么都哄不行?!边^了半個月,他們發現孩子開始抽搐,就帶去醫院檢查。醫生檢查后問孩子是不是打過疫苗,接著說醫院只能按疫苗引起的痙攣治療,但不能出結論。可是治療了大半年也沒有效果。后來高家人帶著孩子到北京求醫,醫生看了看孩子就說“你什么檢查也不用做,做了也是浪費錢,你們回家吧。”
可是他們不死心,從內科出來又掛外科,寄望做手術或許能治愈。可外科醫生也給出了一樣的結論:回家吧。
高江云去找呂梁疾控中心,對方說與疫苗無關,“你拿上鑒定結果我就承認,你要是讓我給你做鑒定,那我們是不做的。”一句話就把他們擋了回去。
孩子出事后,那個長年累月扛著藥箱打針的老漢再沒出現過。村里的孩子大都選擇不再打疫苗,打也被要求到鎮上的防疫站。
高晨翔一天天長大,他的父母一天天老去。
姓名:方贊鴻 性別:男
出生日期:2008年8月21日
采訪地點:廣州市新市墟
拍攝時間:2013年4月22日
疫苗名稱:甲型H1N1流感
現癥狀:無法站立,不會說話
2010年3月,不到兩歲的方贊鴻已經會跟著音樂節奏扭起小屁股。母親小晴每個月都會帶他去新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疫苗,“但打什么疫苗都沒注意過”。3月17日凌晨,孩子突然開始嘔吐,全身無力。父母立刻把孩子送去廣大婦幼保健院,診斷為感染性腹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很快住進了ICU。一周后準備出院時,他們發現孩子雙下肢乏力,老是摔倒,醫生說可能是病后虛弱,過幾天養養再看看?;丶液蟛灰姾棉D,他們再次去醫院,醫生又說可能是缺鈣,開了些補鈣的藥,吃了二十天還是不好。終于給孩子做了腦電圖,醫生才發現異常,當天就轉到廣州兒童醫院,做核磁共振,發現了腦部兩塊“基底節區異常信號”。住院三周仍無改善,又轉院做了一個月的高壓氧,反而加重了病情。最后送到中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始激素治療,孩子才慢慢穩定下來。從那時起,孩子再也不會站立,不會喊爸爸媽媽了。“其實從發病第一天我就確定是疫苗造成的。寶寶平時連感冒都沒有,怎么忽然就躺那不能動了。我們在廣州看遍了各大醫院,有好幾個醫生都認為是‘疫苗變態反應’”小晴說。當時廣州的電視臺報道了幾例類似的甲流疫苗事件,讓他們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父親方武偉放下工作,開始往疾控中心和衛生局跑。2010年9月,廣州市衛生局做出了“與疫苗接種無關”的診斷報告。方武偉夫婦根本無法接受,“那與什么有關,你總得告訴我吧,我的孩子就這么白白毀了么?
三年過去,他們沒拿到任何賠償。而孩子的治療還要繼續,讓這個只有兩三千元收入的家庭不堪重負。他們只得搬進更小的終日不見陽光的房子,5歲的方贊鴻只能終日坐在嬰兒車里對著一方12英寸的小電視。
姓名:樊吉喆 性別:男
出生日期:2008年9月13日
采訪地點:山東濟南
拍攝日期:2013年3月23日
疫苗名稱:糖丸(脊灰疫苗)
生產廠家:不明
現癥狀:下肢殘疾
樊吉喆不到五歲,卻在醫院里度過了四年,一切都被那顆小小的糖丸改變。一場高燒之后孩子的胳膊和腿就抬不起來了,他們趕緊來了省會濟南的齊魯兒童醫院,醫生一看就讓他們趕緊去疾控中心做糞便檢測,果然,脊灰檢測呈陽性。這個結果讓他們很快拿到了46萬的賠償,但是卻沒辦法改變孩子下肢殘疾的現實?!昂⒆涌祻椭委熋總€月都差不多要一萬,現在線已經塊要花完了?!?/p>
而比錢更現實的是,因為長期的夫妻兩地分居導致他們家庭的矛盾也日益嚴重,“整天生氣,奶奶不想認這個孫子了,他爸爸也想跟我離婚?!敝鞎悦炔幌胱尯⒆涌吹剿齼刃牡慕棺疲@些年的苦都是一個人生生地往下咽的。
姓名:潘文琳 性別:女
出生日期:2004年1月8日
采訪地點:北京門頭溝區
拍攝時間:2013年4月7日
疫苗名稱:乙型腦炎
現癥狀:下半身癱瘓,智力受損
李玉芬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自己成了皇城根下的“刁民”。2005年5月25日,一歲多的女兒潘文琳注射乙腦減毒活疫苗,隨后發燒、嘔吐,孩子被診斷為“病毒性腦炎”。兩個月后,孩子的下半身癱瘓,抽搐一直無法停止,最終給出的鑒定報告稱患兒潘文琳與接種乙腦減毒活疫苗無關。就這樣李玉芬成了衛生部門前的??停珟啄晗聛硭l現她面對的是一個看不見的強大到無邊的敵人?!皼]人理會你,他們的目的就是要鬧到你自己絕望”。2012年,政府終于答應報銷部分看病費用。
在門頭溝栗元莊附近一間安置房里,九歲的潘文琳終日坐在床上兀自咿咿呀呀。在她身后的墻上,掛著一張的標準像,“是我姐姐找人給看的,說我們結婚時可能犯了什么沖,他()就是老大了吧,說能給壓壓邪。不知道有沒有用,掛著唄。”李玉芬解釋說。
姓名:盧曉康 性別:男
出生日期:1993年8月18日
采訪地點: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亳城鎮
所注射疫苗:乙腦
拍攝日期:2013年5月2日
現病狀:無意識、無語言能力
劉鳳琴用了十年才知道自己不是孤獨的。1999年5月9日,她帶著6歲的孩子注射了乙腦疫苗。三個小時之后,孩子開始發燒、嘔吐、抽搐,被診斷為病毒性腦炎。劉鳳琴痛不欲生,她去找了村醫李現有,李現有一句話就把劉鳳琴噎住了“咋人家都沒事就你們有事?”情緒激動的劉鳳琴之后去找防疫站,人家也是同一句話。這句話在劉鳳琴的心里徘徊了十年,是啊,為什么人家都沒事呢?
2009年,劉鳳琴接觸到網絡,看到同病相憐的人,壓抑多年的委屈,憤怒和愧疚翻騰上來,2010年6月,她和一些來自全國的疫苗受害者家長聚集到北京衛生部門前討要說法,一個家長被保安抓進大院,他們選擇了購買鐵鏈把大家系在一起,“要抓就一起抓吧”。
姓名:馬宇軒 性別:女
出生日期:2010年10月20日
采訪地點:湖南常德
拍攝日期:2013年4月13日
疫苗名稱:乙腦
現病狀:植物人
2012年剛過完年,一直和姥姥待在老家的小宇軒就被父母接到了深圳,2月15日,爸爸帶著孩子去深圳坂田醫院的楊美社康中心打疫苗。僅僅過了6天,孩子突然開始發燒,嘔吐甚至抽搐,住院三天也沒查出病因,最后給出的診斷是:乙腦。
打了乙腦疫苗卻得了乙腦,孩子爸爸第一個就想到了疫苗。然而當他們找到了深圳市疾控中心得到的答復是:我們使用的是滅活疫苗,不具備毒性。你們孩子得乙腦可能是蚊子咬的。孩子姥姥以淚洗面,每天在幫孩子喂飯,擦洗的時候都會一遍遍呼喚:醒來啊,娃娃,醒來,走哦,姥姥帶你去坐搖搖車去。孩子從沒有過回應,只是偶爾會睜眼,茫然地看著窗口的小小天空,那里,有云飄過,有鳥飛過。
姓名:王昭潔 性別:女
出生日期:2006年10月7日
采訪地點:山東 章丘市
拍攝日期:2013年3月6日
疫苗品種:乙肝
生產廠家:不明
現病狀:智力受損,行走困難,大小便失禁
2007年4月9日,王奎年的妻子抱著當時6個月大的女兒王昭潔去注射了乙肝疫苗。厄運從此開始。孩子只要一發燒就抽搐。王奎年心如刀割。他帶上多年的積蓄,幾乎跑遍了全國,幾年下來,錢花光了,女兒絲毫沒有好轉,智力接近于零。
對于這一切,王奎年百思不得其解,“我好好的孩子怎么會突然成了這樣?”一直到2010年,山西疫苗事件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王奎年恍然大悟。他去找了章丘市的疾控中心,“本病例屬疫苗偶合反應”的結論卻當頭澆了他一盆冷水,“什么叫偶合?就是偶然的,無意的,大家都沒責任,讓你自認倒霉?!蓖蹩旮静荒芙邮苓@個結論。
姓名:張俊龍 性別:男
出生日期:2000年1月5日
采訪地點:河南鄭州市劉莊村
拍攝日期:2013年3月16日
疫苗名稱:強化麻疹疫苗
生產廠家:蘭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現病癥: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玻璃人)
如果不是那一針沒來由的麻疹強化疫苗,13歲的張俊龍現在都該上初中了,可是,他只能擁著厚厚的兩床被子,無聲地躺在鄭州劉莊一間10平米的出租屋里,如此,已經三年了。
2010年9月15日,張俊龍在學校注射了麻疹疫苗,隨后發燒,被診斷為“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醫生認為“跟疫苗之間的關系在理論上講得通,但是不能確定”。僅僅幾個月的治療就花去了二十多萬,無奈之下,張兆華去找了衛生局,“衛生局根本不管”。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張兆華背著兒子去了北京車,開始了漫漫上訪之路。2012年9月5日,封丘縣局以救濟為名給了張兆華二十萬,附著了苛刻的條件,“不許上訪。每個月最多取一萬”,但張兆華還是簽了協議。三年過去,這個家庭已經完全破產。為了省錢,他們換了這間更小的房間,一家四口擠著,挨著,數著無邊無盡的未來。
姓名:曾奧祥 性別:男
出生日期:2010年5月22日
采訪地點:山東省莒南縣
拍攝日期:2013年3月10日
疫苗名稱:多種
生產廠家:不明
現病癥:無意識,身體不生長
2010年9月4日,媽媽張慶花抱著當時三個多月的孩子去了村診所找村醫陳玉玲(無證)注射,那時候孩子剛剛打完百白破疫苗并服用了糖丸,結果陳玉玲又給注射了麻疹疫苗并同時服用了第二顆糖丸。
打完沒幾天孩子就開始發燒,張慶花才感覺事情不對,抱著孩子去了市里醫院,結果醫生告訴她,他們打的疫苗是違反操作流程的。張慶花傻了,去找了防疫站和鄉衛生院,責問他們為什么把疫苗交給一個根本沒有免疫資格的人來注射。結果這兩個部門都把責任推給了陳玉玲,一直拖著不解決。多次上訪之后,才與相溝鄉衛生院簽訂協議,拿到了十萬塊的“補償”。
姓名:冀赟 性別:男
出生日期:2010年12月4日
采訪地點:山東菏澤市-城縣富春鄉
拍攝時間:2013年5月2日
疫苗名稱:糖丸(脊髓灰質炎疫苗)
生產廠家:北京天壇生物制品研究所
現病癥:三肢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