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天南貢品范文

    天南貢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天南貢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天南貢品

    第1篇:天南貢品范文

    這不,一品鮮山東濟南的加盟商任永,就是憑借一品鮮的燴面項目,輕松實現了自己的創富人生。為了了解詳情,記者于2012年2月9日下午15時45分,撥通了任永的手機,對其進行了電話采訪。

    用服務和口感征服加盟商

    一品鮮技精味美堪稱一絕

    在采訪中,記者獲悉,任永,今年正好34歲,1978年生人。在投資經營一品鮮之前,曾在濟南含章印務靠打工維持生計。任永說:“那時單位效益特別不好,一天累得夠嗆,工資還不高,家人都勸我說,要不就別給人打工了,自己找點項目做做不比上班少賺。”于是,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任永開始購買財經類的報紙和雜志,在上面尋找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

    任永在河南上的大學,所以他對河南面食的印象格外深刻。在雜志上,他看到很多媒體對于河南滎陽一品鮮面食加工項目的報道,于是萌生了加盟一品鮮,自己創業的念頭。2008年,任永趁著五一長假,親自跑到河南滎陽一品鮮加盟總部進行實地考察。一品鮮總部的王威總經理,親自開車帶著他參觀了廠房、加工車間以及銷售門市。任永被一品鮮正規的生產體系,完善的售后服務所征服。他說:“我當時就想,選項目,一定要看總部是否正規。要不就是一錘子買賣,沒有售后可言。但自從參觀考察了一品鮮的車間、廠房,聽了技師跟我的介紹以后,我對于他們的服務是非常滿意的,對于未來的合作也是十分有信心的。”王總看出了任永仍有些猶豫,于是就派工作人員,專門給任永煮了一碗自己剛剛加工好的面條。

    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任永說:“報道上說一品鮮的機械面,可以媲美手搟面,如果不是親口品嘗,我打死也不相信。一品鮮的面條筋道不說,而且易煮易熟,不糊鍋,不渾湯。吃完面條,我就打定了加盟的主意。”

    畢竟投資對于任永這樣的工薪階層來說不是小事,于是他回到濟南,把參觀和考察的情況,一一講述給家人聽。經過商議,家人一致認同任永選一品鮮面食加工項目進行加盟。于是08年6月初,任永再次跑到河南滎陽,當場交納了加盟款,并留下進行了為期5天的技術培訓。眼看著機器已經運到了濟南,任永在家人的幫助下,馬上找了一處加工門市店。7月初,他的一品鮮面條加工項目,正式落戶山東濟南。

    精明小伙巧營銷

    每天工作兩小時輕輕松松把錢賺

    任永,是個聰明的小伙子,他經營、投資都動腦子,絕不蠻干。任永說:“王總也告訴過我一些經營方法,比如開店直接銷售啊,或是搞批發送貨等等。我覺得這些經營方式適合夫妻店,我還是單身,一個人開店越簡單越好。我對于一品鮮的面條口感有信心,我覺得好東西到哪都不愁市場,于是我就拿著幾盒加工好的面條,找到當地比較有檔次的火鍋店去跟他們談合作。”

    記者忙問:“起步之初不容易吧?你是咋說服人家火鍋店進你的面條,你又是咋和人家核算的呀?”任永說:“做什么買賣都是頭三腳難踢,市場一旦打工,老百姓一旦認可,生意就越來越好做了。起初,這些大店的老板很抗拒,但我堅持,堅持讓他嘗完我的面條再說。可能是我的執著打動了他們吧,凡是嘗過我面條的火鍋店,都成了我后繼合作的供貨單位。其中最成功的一家火鍋店,當數順風肥牛,他在濟南所有的連鎖店,用的都是我的面條。一盒面條(一斤裝)在菜店或超市批發,零售價都不超過三四塊錢,但在火鍋店,一盒卻可以賣到十塊錢以上(半斤裝)。我和火鍋店五五分賬。這樣我一天只需工作二個小時,加工上百份面條即可,一天凈利潤輕輕松松就有三百元入賬。我知道自己還沒怎么吃苦,如果再努力點,利潤估計比現在還好。我這個人知足,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太辛苦。生活嘛,得能掙會花,學會勞易結合。”

    聽著任永侃侃而談的生意經,記者心中良多感慨:“這年頭,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只要賣不出去產品的人。任永用他的聰明智慧,完成了一個人的輕松創業,發財致富的別樣人生。”

    相關鏈接:滎陽一品鮮第三代成型機,是一品鮮總部幾經升級的改良新機型。

    不但堅固耐用,而且性能優良。刀具更換起來更加輕松、便捷,僅用幾秒鐘就可完成,更換刀具的機械部件配有安全保護裝置,完全隱蔽在機器設備內部,排除了諸多安全隱患。第三代成型機通過更換不同的刀具可以生產燴面坯、拉面、抻面坯、拉條、刀削面、餃子皮、貝殼面、螺絲面、普通鮮面條等30多種產品,所出產品寬窄、薄厚、粗細、長短、圓扁可隨意調節,成型機一次成型,定量切斷包裝、帶有成品面重量記憶調節鎖定功能,常年無需調試,人人都可操作,所出產品每斤重量精確一致,無需斤斤稱重。

    【相關鏈接】

    鄭州市一品鮮食品機械廠

    一品鮮食業·項目管理總部

    一品鮮直營店地址:450100河南省滎陽市興華市場東南出口路西5號

    電話:0371—6468109513938254385

    傳真:0371—64675981

    短信接收:13938227535

    QQ客戶服務:345839321

    網址:省略

    第2篇:天南貢品范文

    “太和餅”為宮廷常備養生佳品,本方可見《清太醫院秘錄醫方》。

    制法:

    山藥、蓮子、白術、芡實、茯苓、神曲、使君子、天南星各2兩4錢,炙甘草12錢。

    上藥共為細末,用老米飯干1斤,蜜糖為小餅。

    用法:

    日服1餅。

    功效:

    健脾和胃,益壽抗衰。主治脾胃虛弱。方中山藥、蓮子、白術、芡實、茯苓均為健脾益氣佳品,其中芡實兼有固澀之功,茯苓兼有利濕之效,一固一利,固正氣利濕邪,頗有配伍之妙。

    乾隆與金絲小棗

    金絲小棗分布在河北、山東及津京地區。其光亮美觀,汁多味甜。過熟的棗果,掰開時拉有黃絲,故名金絲小棗。

    山東樂陵的金絲小棗,果肉肥美,甘甜清香,金絲綿長。其栽培始于商周,興于魏晉,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余年歷史。

    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記載“青州有樂氏棗,豐肌細核,膏多肥美,為天下第一”。

    當年,有御醫呈獻樂陵金絲小棗,乾隆皇帝食后倍加贊賞,親書御賜“棗王”牌匾,并選為貢品,年年貢送皇宮。

    清代詩人吳泰龐曾在《同登樂陵城晚眺》中寫下“六月鮮荷連水碧,千家小棗射云紅”的佳句。

    制法:

    可作棗干,或配料熬粥。

    用法:

    可鮮食,或食粥,每日適量。

    功效:

    開脾潤肺,舒筋活血,散淤生新。樂陵金絲小棗具有豐富的營養和極高的藥用價值,有“活維生素丸”之稱。此外,還富含各種氨基酸和豐富的鈣、磷、鉀、鐵等元素以及蘆丁等醫用物質。常食之,有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肺虛咳嗽、貧血失眠及高血壓等癥的功能。

    神仙餌茯苓 延年不老方

    本方可見明代周定王、滕碩、劉醇等編撰的大型醫學方書《普濟方》。

    制法:

    白茯苓、白、松脂各適量,煉蜜和丸,如彈子大。

    用法:

    每服1丸,每日1次。

    功效:

    健脾利濕,清熱明目。主治脾虛便溏,頭昏眼花。《普濟方》說,服此藥“百日顏色異,肌膚光澤延年不老。”

    宋宮菖蒲桂心酒

    本方可見北宋末年宮廷主持醫家編纂、以宋徽宗名義頒行的《圣濟總錄》。

    制法:

    石菖蒲、木通少許,桂心、磁石各3錢,防風、羌活各6錢,白酒1斤。

    將石菖蒲以米泔水浸一宿后烘焙,桂心去粗皮。上6味藥,共搗碎,白夏布包之,置于凈器中,倒入白酒浸7天即成。

    用法:

    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溫飲少許。

    第3篇:天南貢品范文

    摘 要:即便是在時代變遷的今天,還是有不少人會運用民俗事物來做設計裝飾的亮點。可是對于石獅子的歷史淵源卻所知甚少。作為現代設計中,民俗元素運用最多的石獅子而言,其歷史的探究應繼續持續下去。通過實地考察及書籍的閱讀,從中找尋到研究結果加以總結。

    關鍵詞:石獅子;建筑;園林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1)01-0090-02

    每當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時候,不經意間總會在門前發現石獅子的蹤影。它們形象各異,一左一右。即便是在不同的城市,天南海北,石獅子卻總是鎮守在門前。于是石獅子從古至今延續著它的威嚴它的職責。

    1 獅文化的起源

    獅子是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最初生長于非洲,在印度亞洲也有棲息生存著不同種類的獅子。為何產于外國的獅子會在中國的文化中出現?并且會出現獅子的崇拜延續著獅子的文化呢?直到今天我們仍會在許許多多的地方看到獅子的蹤影。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古國之一,其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讓我們了解到中華文明的淵源發展及傳承。而獅文化在中國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先秦時期的《穆天子傳》曰:“狻猊”野馬,日走五百里,食虎豹。郭璞注曰:“狻猊,師子,亦食虎豹。”《穆天子傳》是一本記錄了周穆王西巡史事的著作,全書有六卷,此書對中國地理學的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爾雅?釋獸》中也談到:“狻猊如貓,食虎豹。”郭璞也注曰:“即師(獅)子也,出西域”。《爾雅》是中國訓詁學的開山之作,我國第一部按義類編排的綜合性辭書,傳說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編寫。總之,《穆天子傳》、《爾雅》都是以中國西部地區為背景的傳記,所談論的也都是最早先秦時期關于狻猊的記載,即當時中國最早的獅子。《本草集解》里面也對獅子作了解釋,“獅子出西域國,壯如虎而小,黃色亦如金色猱狗,而頭大尾長,亦有青色者,銅頭鐵額,鋸齒,彌耳,昂鼻,目光如電,有彤髯,牧者尾上茸毛大如斗,怒則百獸辟意,其乳入牛馬乳中,皆化為水,雖死后虎豹不敢食其肉,西域畜之,七日內取其未開目者調習之若稍長則難馴矣。”可見獅子的性情暴戾難以馴服。

    要說獅子的來歷,不得不談到佛教。在《燈下錄》中: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可見獅子在佛教中有相當的地位,佛的坐席也稱作“猊座”,“獅子座”等,意指高僧之座。據《大智度論》卷七謂:“佛為人中獅子凡所坐若床若地皆名獅子座。”當佛教傳播到中國后,都把菩薩佛像的基座稱作“猊座”。

    漢代當張騫出使西域后,中國與西域也開始了頻繁的來往,對于西域的環境貿易等都有了較多的認識,由此發現了許多中國本土所沒有的動物如獅子、符拔、犀牛。《漢書?西域傳》云:“烏弋地暑熱莽平……而有桃符、獅子、犀牛。”荀悅《漢紀?武帝紀》上也記錄曰:“烏弋國去長安萬五千里,出獅子、犀牛。” 烏弋即內今阿富汗境的赫拉特,處在中亞南亞之交,這一地區今日還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獅子的重要棲息地和保護區。由此往后,從西域進貢而來的獅子,便頻頻出現在了《后漢書》中。曰:“章和元年(公元78年)……月氏國遣使獻扶拔師(獅)子。”、“章和二年……安息國遣使獻師(獅)子扶拔。”等等這樣的的記載。東漢順帝劉保在位時,疏勒國(今新疆之喀什噶爾)國王派遣使者到洛陽向我國進貢,貢品中就有獅子。當時的順帝看到這頭威猛雄壯的猛獸時,心里感覺新奇,隨即命讓人將獅子關置在牢固的鐵籠內,放在御苑內并讓當朝大臣們一同觀賞。

    東漢已是封建社會的尾聲時期,人們經歷了長期的戰亂希望能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當時光武帝劉秀在位,他對內釋放宮女刑徒,對外進行經濟貿易往來等政策實施,再加之“絲綢之路”的開辟,印度、波斯等國家的商品及藝術文化都與我國交流往來,漸漸西漢走上了一條新的道路。國富增加奮發向上、具有一絲浪漫色彩的精神面貌。其間東漢時期的墓室內墓壁的雕刻藝術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大肆發展起來。它的出現不但體現了當時東漢國民的精神面貌也提現了藝術雕刻家的藝術水平。這是中國第一代獅子的藝術形象,也因為雕刻藝術的蓬勃發展而出現。

    2 石獅外觀的演變

    東漢時期,因為獅子并非我國產物,而被人們將它視為神獸。人們以為獅子會吃掉百獸之王老虎,對于獅子的形象便更加兇猛。當時石獅的樣子看上去更像虎,和虎比起來會更大些,造型上其給人感覺雄壯大氣有氣魄。時代更迭到魏晉南北朝時,雕刻石獅的藝術風格演變成追求一種氣勢上的發展,這種發展尤為明顯。雕刻匠人們更注重石獅的神似,石獅子開始出現更多的細節。頭部開始有了后市的鬣毛,胸部出現寬厚的胸肌,形體上強健肥碩,線條也流暢起來。此時獅子的雛形就是中國人心目中獅子的樣子了。

    唐代是藝術文化等各個方面達到興盛的時期,石獅雕刻也不例外。石獅雕刻此時也達到了它最興盛的時期。藝術風格不再是從神上要求相似,對于形的要求也格外嚴謹,所以石獅的造型開始走寫實風格。造型也不再是單一的行走式,逐漸演變成為蹲坐式呈三角構圖。石獅子的造型完全中國化了,因為運用了傳神的創作方式,更強調石獅子內部的精神力量以及精神內涵。石獅頭披卷毛,張嘴揚頸,四爪強勁有力,神態盛氣凌人,體現盛世之朝的霸氣和神氣.由此螺鬣成為中國式獅子的明顯特征,為后世所沿襲。

    宋元時期,石獅雕刻明顯的是從陵墓石獅向生活化裝飾化發展,石獅不光是在帝王皇陵中多運用,寺廟、寺觀、石窟、甚至是園林都開始用石獅做裝點。石獅子的身上的飾品開始細致講究起來,比如石獅的頸部開始掛有鑾鈴和纓須項圈綬帶,須彌座也開始繁縟起來,獅子的嘴里出現球體,腳下有繡球或是幼獅。石獅子的造型開始顯的瘦長任然保有力度,體現出乖巧和人親近的收斂感。和唐代的石獅子相比,宋代的石獅子沒有唐代的傲氣盛氣凌人、體魄雄偉,但是在也有著健壯的骨骼和生動的造型氣宇不凡。

    明清時期,陵墓和佛窟雕塑開始衰敗,民間雕刻匠人多開始雕刻石獅子。石獅子雕刻藝術出現了鼎盛時期。它出現于宮殿、園林、官署門前和民宅,多采用的石獅子是蹲立姿勢。同時石獅子也增加了守衛大門的功能,也有建筑物、園林中裝點的作用。明代后,石獅開始走向民宅,許多民居家中也會擺上石獅子,石獅子成為了祥禽瑞獸給人們帶來吉祥安寧。

    3 結語

    石獅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仍然作為裝飾物點綴著建筑居所等地。石獅的藝術形象也已經成為了當今中國建筑中裝飾的重要語言,研究和探索中國石獅子在建筑場所中的結構,對設計的發展和創造都起到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孫亞峰.傳統藝宅門石獅藝術考略[J].徐州職業建筑技術學院學報,2008.

    [2]劉自兵.佛教東傳與中國的獅子文化[J].東南文化,2008.

    第4篇:天南貢品范文

    莫言:春節,家是心的歸宿

    家鄉:山東省高密市

    年味:黍子糕、泥老虎、餃子、撲灰年畫

    2012年12月10日,莫言成為這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山東省高密市平安村,是莫言的家鄉。今天,莫言的家人仍舊生活在這里。春節,人們都會像候鳥一樣回到家鄉,回到親人身邊。莫言說:“實際上它(春節)已經變成一種文化,而且是中國人的一種情結,每到這個r候,天南海北的人必須動用各種各樣的工具,實在不行坐牛車我也要回家去,完成這么一個心里的寄托,這么一個心里的歸宿。”1976年,莫言離開家鄉,他希望此生再也不要回到這個貧窮的地方。然而多年后,在他的一部部著作中,卻全都是家鄉的身影,并且每到新年歸鄉的情感也越來越強烈。“有一年我跟蘇童、余華、王朔在法國,正好是中國的農歷除夕,法國的一些華人兢在街上組織舞龍燈,準備過春節。在異國他鄉看到在外國生活的華僑過春節,就格外地思念故鄉。”

    莫言的童年非常艱辛,土坯房里陰暗、寒冷刺骨,饑餓伴隨著全部童年,只有新年到來r才是這個家庭最熱鬧的r刻。

    吃年糕是莫言兒r最親切的記憶。生長在北方的黍子俗稱黃米,蒸熟的黍子糕黏性極大。紅棗是高密人做年糕必不可少的道具,他們關注的是十顆紅棗擺放的位置以及造型。莫言說:“年糕蒸熟了以后切成一塊一塊的,上面插上紅棗,作為貢品,擺到供桌上。”

    新年還必須擁有玩具,會叫的泥老虎是過去新年唯一的玩具,在今天的高密依然很流行。從村外的地里取回泥土,和得軟硬是有講究的。做好眼睛、鼻子、眉毛等細節,泥老虎做了一半,要經過兩天的陰干。在晾干的泥坯上旋出一個孔,用膠將蘆葦哨子固定好,把泥老虎的前后用革連接,防止漏氣,一個可以發出聲響的小玩具便大功告成。

    莫言曾經很多次在媒體上提到自己對于餃子的迷戀,那是最初寫作的動力。因為在莫言的兒r,只有春節才能吃上餃子。在這一天,高密人包餃子的手法也與以往不同,他們小心翼翼地輕輕捏合,不出一點褶(意即波折),期盼來年的日子比較平順,沒有任何波折。除此之外,還有幾個道具:糕,代表節節高升;棗是好事要趁早的意思;糖代表的是甜甜蜜蜜的日子;硬幣代表發財。節節高升、好事趁早、甜甜蜜蜜、恭喜發財,高密人將自己對來年的祝福悄悄藏進飲食中。

    家堂,是高密的一種民間手工藝――撲灰年畫。撲灰年畫起源于明,盛于清,今天,全中國只有高密所轄十多個村莊保留下這種手藝。撲灰年畫的灰是指炭條或者炭灰,是用炭條或者炭灰做成的“墨汁”(拿炭灰用水加上小米湯調和),用毛筆蘸著畫畫。而撲指的就是手工復制。因為畫有祖先,高密人在過年r將它當做牌位。雖然陰陽兩隔,活著的人也要在辭舊迎新的這一無將他們全部請來,用這樣的方式緬懷祖先,這種習俗在山東一帶一直延續至今。

    從瑞典領獎回國后,多家電視臺邀請莫言與觀眾共同跨年或亮相春晚,但莫言像往年一樣,春節回老家過年。

    譚晶:過個團圓年就是最幸福的

    家鄉:山西省侯馬市

    年味:炸麻花、家鄉火鍋、扭秧歌鬧社火

    譚晶,總政歌舞團著名歌唱家。每到過年,她就格外地想念家鄉,想起那些帶著濃濃年味的小吃。

    在譚晶的家鄉侯馬,年和麻花總是聯系在一起的。炸麻花,是過年最熱鬧開心的事了。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要炸幾十斤麻花,一直要存放到二月二,按風俗要每人吃一點,所謂“咬蝎尾巴”。據說,咬了蝎尾巴,一年內就不會被蝎子蜇著了,都會幸福安康。譚晶特別喜歡吃剛炸出來的麻花,軟軟的,很香。炸麻花的“工序”很繁雜,因為炸得多,親戚鄰里之間就要互相幫忙,一般從春節前半個月開始,各家各戶就會把炸麻花的日子自覺排好。頭一天,戶主要負責把面團發好,備好柴火、食油、板凳、容器等。一般需要七、八個人緊忙活,大家分工明確。先是和面,這個需要技術,水放多少,鹽放多少,油放多少,這個比例可不好掌握。要想筋道,除了放油,還得把面和勻。面和好后,放在面案上揉到光滑勻稱,再搓成一個小胳膊粗的長條,剁成小劑子,抹上油,一個一個整齊地碼在瓷盆里。搓麻花的r候最熱鬧了,七八個人同r搓。在“快者”的手下,不到一分鐘,一根麻花就已經現身了。譚晶說:“對于初學者不容易,但是在卷上一天以后,就發現已經成了熟練工了。”

    山西人愛吃面,每到過年,譚晶對家鄉的面食更是充滿了思念,“各種各樣的面食我都愛吃,我吃過的有多少種,數不過來,太多了。”

    在譚晶的記憶中,有一種火鍋,是她無論走到哪里,特別是過年過節,最想回到家鄉品嘗的味道。“里面放了很多東西,有丸子、馬蓮、小酥肉,還有海帶、豆腐、粉條、白菜,春節的r候到奶奶家就會做那種鍋子。鍋一掀開,熱氣騰騰的,就會感覺到家庭的溫暖。火鍋底下還燒著木炭,冒著煙,就會覺得有蒸蒸日上、溫暖的寓意在里面。”這種火鍋是只有在春節,到侯馬的鄉下才可以品嘗到的美食。現在北京的一些山西飯館都會有這樣的“家鄉火鍋”,“就是因為一吃到那個就會想到家鄉”。

    兒r的譚晶,對過年充滿了期盼,不僅因為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食物,可以唱歌跳舞也是她喜歡過年的理由之一。小r候的她最喜歡自編自導自己跳,父母參加春節演出的r候,她就在后臺跟著又唱又跳,很是忙碌。譚晶自曝自己還扭過大秧歌,扭秧歌鬧社火是她的家鄉侯馬以至于晉南地區的過年習俗,“有一次我們搞正月十五的社火表演,每個村子都要出節目。當r有個村子扭秧歌缺人手,我媽就讓我去了,挺好玩的,穿上那種衣服,畫個大紅臉蛋就扭秧歌,有劃旱船的、踩高蹺的,挺有意思的,那r候還覺得挺美。”

    譚晶說:“小r候過年就是覺得好玩,穿新衣服。長大以后,我覺得過年意味著團圓,能夠有一個團圓的年,就是最幸福的。找弟弟在美國,什么r候他能夠回來,我們全家人―起過年,就會是一個特別幸福的團圓年。”

    李玉剛:兒r賣過年貨和元宵

    家鄉:吉林省公主嶺市

    年味:撒年糕、包豆包、小雞燉蘑菇、大秧歌、迎神燈

    中國當紅男旦李玉剛足跡早已遍及世界,但他最常惦記的卻是養育他的故鄉,成名之前所有的歡樂全部來自于那片土地,尤其是那片土地上的春節。“我的兒童r期是在東北農村長大的,那就是我的根,對小r候我們東北過年有太深的印象,好像它支撐我整個童年一般,去趕集,買炮,買年畫,還賣過年畫、對聯,這些東西都給我的生活增加了很多色彩。”

    李玉剛的家鄉公主嶺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是中國最大的玉米生產基地。撒年糕便是他童年最愛吃的食物。黑土地上的黍米、黃米和糯米,都可以成為年糕的原料,這是每一個東北家庭在臘月與正月必備的食品之一。紅豆也是這片土地特有的作物,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蒸出好幾鍋豆包招待客人。

    年關將至,家家戶戶都忙著殺年豬,一個屯子得殺20多頭豬。李玉剛說:“小r候一般也就吃酸菜、血腸、小雞燉蘑菇,再就沒有啥了。小雞燉蘑菇算是我們東北家里面最高規格的菜。”兒r的每年夏天,母親都會領著李玉剛去樹林中采蘑菇,將蘑菇風干,直到臘月才拿出,小雞燉蘑菇成為李玉剛兒r過年最渴望的菜肴。

    除夕的夜色降臨,家中的男女老少一同走出家門,在村中小路上每隔幾步便將混著柴油的粉末倒出一堆,點燃,微弱的光亮一直延伸到村外。迎神燈的習俗已經延續了幾百年,是在為神明指路,將神明從村外迎進家中,期盼來年平安。

    兒r的新年,李玉剛常常和大家聚在屋里唱二人轉,唱的大多是關于新年的內容。清晨,鄉親們會扭起秧歌,“過完初一就組成秧歌隊,就挨家挨戶跳,你家給五塊,他家給五塊,感覺特別有節日的氣氛。”

    掛錢是北方貼在門楣、房檐上的一種剪紙藝術,又叫“吊錢”、“門箋”、“門吊子”。過年貼掛錢,是北方民間春節的一大習俗,一是表示吉祥如意,二是象征著富有、有錢的意思。家境貧困的李玉剛當年就常常在集市上擺攤賣年貨:“小r候賣過對聯、財神。半夜里早早的就用簸箕、磚頭、報紙把地方占好,直等到早上8點多鐘就開始擺攤、叫賣。”李玉剛對當年賣元宵的事也記憶猶新:“東北農村一般冬天都特別冷,那一年冬天不知道為什么正月十五就開化了,我捧著元宵盒子邊走邊喊,‘元宵、元宵’,天開化,我的元宵漸漸就扁了,我邊走邊哭,一袋都沒有賣出去……”體會家鄉的年味兒在很多年后已是另一種心情。

    鄧超:珍惜祖先留下的過年傳統

    家鄉:江西省南昌市

    年味:臘味制品、炒粉、糊羹、舞龍燈

    鄧超對傳統的春節有著濃厚的感情。鄧超的家鄉南昌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贛江的下游,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我們那邊對過年是非常講究的,特別熱鬧,很重視。”在鄧超的記憶中,南昌人對過年的重視是從滿城飄香的臘肉開始的。“年前會腌一些東西來儲備過年。親戚之間也會送。我記得我小姨還會做一些灌腸。”每年一進入臘月,南昌的大街小巷,隨處都能見到臘魚、臘肉、臘鴨等各種臘味制品。鋪天蓋地的臘制品成為春節前夕南昌城里一道獨特的風景。離鄉在外的鄧超最想念的一道菜就是用家鄉特有的蔬菜――藜蒿來炒臘肉。藜蒿炒臘肉是南昌人節日餐桌上的必備佳肴。咸香柔軟的臘肉,襯托出藜蒿獨特的清香,使它成為鄧超記憶里揮之不去的家鄉的味道。

    在南昌人的年夜飯中,除了雞鴨魚肉,還有一道小吃是必不可少的:“炒粉是必須要吃的,而且要用大火爆炒。恨不得每天都吃,這已經成為我的一個生活習慣,就覺得是家鄉的味道,而且一定要從南昌帶過去,別的地方產的也不行。我唯一會做的飯就是炒粉。”鄧超說炒粉好不好吃,粉是關鍵。地道的南昌人都喜歡吃一種用傳統手工方式制作的米粉,米粉質地柔韌,具有水煮不糊湯,干炒不易斷的特點,深受南昌人喜愛。

    在鄧超的記憶里,過年還與一種叫做糊羹的食物聯系在一起的,“這個是我現在依舊每年都想吃到的東西。沒有吃那個,我就像沒有過完年一樣。”糊羹,也叫做福羹,是將雞肉、香菇、臘肉、豆腐和胡蘿卜等切成丁,放在一起下鍋煸炒,然后加水或雞湯煮沸,開鍋之后淋入淀粉勾芡便可以食用了。“就像亂燉一樣,里面什么都有,非常鮮。福羹其實是代表福氣、團圓。”

    南昌人說“三十晚上的火,元宵夜里的燈,鬧了元宵罷了燈,才算過了年”。元宵節舞龍燈是南昌過年期間最熱鬧的一項慶祝活動。南昌人舞的龍燈是用一條條板凳串起來的龍,所以叫做板凳龍。晚飯過后,熱鬧的串燈活動開始了。串燈是從小戶家庭開始的,幾小戶串成一大戶,最后將全村人的板凳都串在一起。夜幕降臨之后,一條千米長的板凳龍便出現在村前的廣場上。在紅紅火火的喜慶氣氛中,人們舞起長龍,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丁興旺、鄰里和諧。鄧超說他要呼吁所有人,珍惜祖先留存下來的過年傳統,去享受春節的美好r光。

    李琦:老家的年俗輝煌極了

    家鄉:陜西省西安市

    年味:羊肉泡饃、臘牛肉、肉夾饃、岐山臊子面、老腔、長安鼓樂

    在演藝圈里,李琦被稱為“西北怪才”。雖然離家多年,但聊起家鄉的年味,這個西北漢子仍是津津樂道。

    對于很多西安人來說,羊肉泡饃是至上的美味。饃,是沒有發酵的死面饃,特別瓷實,一定要細細地掰成蠅頭小饃,否則大廚都不會接碗。還有一種泡饃的做法叫小炒泡饃,蠅頭小饃烹炒開來,加以老湯,放入的是切得方方正正的精肉丁,讓人胃口大開。

    春節將至,老劉家的臘牛羊肉,更是人氣十足,排隊一小r能吃上臘牛肉,已是快的了。李琦說到了關于它的典故:“慈禧太后西逃到西安,饑腸轆轆,突然在一個緩坡地帶聞到了一股撲鼻的香氣,止輦,什么味?說當地的穆斯林正在煮肉。趕快,這就吃,太香了!于是,臘牛羊肉就成了貢品了,那個地方就叫輦止坡了。”如今的輦止坡臘牛肉春節前更是供不應求,赤紅色的臘牛肉,刀口呈絳紅色,一股成香味沁人心脾。這地道的臘牛羊肉只能在關中吃到,外地的可遠不是西安的這個味道。

    肉夾饃全國各地隨處可見,但西安的秦豫肉夾饃講究外脆里綿,拿在手上要能挺立起來,送進嘴里的r候一定要平持,豎著咬一口下去油都上手了,一股濃香也隨即回旋于口中。老西安人對饃與肉極為講究,肉要用幾十年的老湯煮出來的肉;饃,得是“虎皮心”,這面是酥的,背面的虎皮是松軟的。

    與肉夾饃的濃香不一樣的,是岐山臊子面的酸香。臊子面有3000年的歷史,過去是帝王祭祀r才有的,傳到民間以后,老百姓只有在紅白喜事的r候,才能吃上一碗地道的臊子面。臊子面的面筋做起來很費工,揉面,搟開,再揉再搟,面粉的筋絲才會全被拉開,營養也就出來了。大鍋煮熟澆上酸湯、底菜、臊子,撒上漂菜,這就是岐山面里“酸、辣、香”的根底。岐山面其實就是一筷子面,主要吃的是菜和肉的湯汁。西安的吃令人酣暢淋漓,西安的年俗更讓人為之感慨,這里有氣勢豪邁的老腔,有形象生動的長安鼓樂。老腔采用一人唱眾人幫和的拖腔;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傳了千年的唱詞唱腔,這種土得掉渣、獨一無二、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這樣的原生態,被原封不動地請到了大都市的舞臺上。每年逢年過節的r候,豐收的r候,大家都聚集到一起,唱的唱、演的演,氣氛相當熱烈。

    古老的長安鼓樂,也被列為過年必備的佐餐。“昭陵六駿,貓戲老鼠,鴨子拌嘴,老虎磨牙,都是擬人化的。”經過了多少代口耳相傳,其擬人化的風格依舊栩栩如生。現今在西安各鼓樂社使用的樂譜,依然是古代的半字譜,全為手抄傳本。有的音符,與敦煌莫高窟發掘的唐樂譜相同。整個樂曲名稱保留著唐、宋、元、明、清各種曲牌,可以說是一部中國音樂發展史。

    韓再芬:春節因黃梅戲而精彩

    家鄉: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

    年味:凍米糖、玩花燈、聽話魚、唱大戲

    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的家鄉在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這里是凄美故事《孔雀東南飛》的發源地。在這個文化底蘊豐厚的小城里,春節是伴隨著潛山籍小說家張恨水的一首詩歌來到的:“廿晴好晚天,家家墳上響千鞭。燈籠燃燭門前掛,迎接先人過小年。”

    春節r,潛山家家戶戶都會做凍米糖。做凍米糖的關鍵在于炒米。炒米一般選用上好的糯米,用水浸泡,蒸熟之后再放在屋外經霜凍半個月,之后就可以炒制。做炒米,一定要用傳統的柴火灶才能夠準確地控制鐵鍋的溫度。一人負責燒火,一人負責炒制。第一步,炒的卻不是米,而是鐵沙。經過半個月晾曬的凍米,遇到高溫的鐵沙之后,會立刻膨脹起來,形成松脆的炒米。然后,用竹篩篩掉鐵沙,剩下的就是做好的炒米了。做凍米糖用的是當地特有的板糖,將板糖、食用油、水放在一起用大火熬制攪拌,直到糖漿可以拉成絲的狀態,糖漿才算熬好。這r放入炒米。炒好的凍米糖是一整塊,要切成薄片才方便孩子們入口。板糖和炒米的香氣撲鼻而來,潛山的孩子們就知道春節到來了,“家家戶戶都得自己做了才算是過年了,不能去買。”

    小小的紅燈籠,是韓再芬春節最美好的記憶之一,在潛山,有些人家會自己做燈籠迎接新年,而更多的人,則是到街上買燈籠,所以春節到來的r候,也是潛山扎匠最忙的r候。扎燈用的材料,是當地自產的竹子和彩紙,不需要模具,只憑經驗,扎匠就能夠用竹篾編出一個個鮮活的小動物框架,然后用白色或者彩色的紙糊在竹框架上,最后畫上眼睛,一個活靈活現的動物形狀的花燈就做好了,如果講究一點,花燈內部還要插上蠟燭,并且給兔子燈加上四個小輪子。春節玩花燈是孩子們必不可少的游戲項目。

    大年三十這一天,全家人都要聚集到一起,共同烹制一大桌飯菜,吃一頓年夜飯。在韓再芬的記憶里,第一次沒有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是在1994年的大年三十。這一年,她參加了央視春晚的演出。此后,韓再芬又多次參加春晚和戲曲晚會等演出,大年三十晚上很難有機會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所以,韓再芬和家人總會在臨近過年的r候,提前團聚吃年夜飯。

    在中國人的年夜飯中,魚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但是在潛山過年,一定要燒兩條魚,一條魚是年夜飯里的菜肴,寓意年年有余;而另一條魚叫“聽話魚”,是專門在過年期間聽人們說吉祥話的魚,是潛山人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元素。

    每年最讓韓再芬記憶深刻的還是過年r唱大戲。在潛山,春節唱大戲是由來已久的過年傳統。唱戲的班子一般都是民間自發組成的,唱的都是黃梅戲。“現在在我們當地,街頭巷尾全在唱,因為他們把黃梅戲變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潛山人的春節隨著每一出黃梅戲的上演而異彩紛呈。

    張國強:年味寄托著鄉情

    家鄉: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年味:打糕、鰉魚、跳大秧歌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匯流的三江平原腹地,是中國最東端的中心城市,周圍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塊黑土平原之一。春節,在張國強的記憶里,冰雪代表著家鄉,年味寄托著鄉情。他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年輕的r候感受不到,到了一定的年齡,每逢佳節,思鄉的情緒就會嚴重地籠罩著你,影響著你。”

    佳木斯市管轄的范圍內,居住著朝鮮族、赫哲族等民族,打糕就是朝鮮族人最喜愛的食品。制作打糕需要先將米蒸熟,然后放在盆中搗成團,之后才能放在木板上用木錘擊打。擊打的目的就是將米制作成如年糕一樣的食物。打糕的制作看似簡單,但真正操作起來卻并不容易,蒸米r火候需要恰到好處,打糕的過程也很講究技巧,需要男、女相互配合,每隔一段r間就要往木板上灑點水。打好的米糕還要包裹一層用核桃、芝麻等原料磨成的粉,米糕的香氣與佐料的香味混合在一起,頓r屋里彌漫起誘人的飯香。

    佳木斯水系特別豐富,出產的魚類特別多,最名貴的還要數鰉魚了。據說過去這種魚沒名字,進貢給乾隆皇帝后,乾隆一看這魚這么大,堪稱淡水之王,只有皇帝能吃,于是就在魚字旁邊加了個“皇”字,鰉魚就這么得名了。鰉魚全身都是寶,魚肚、魚眼、魚鼻子、魚子、魚骨都是難得的美味。“魚是過年必須要有的―道菜,年年有余嘛,取一個好兆頭。”

    張國強家里的年夜飯一定會上豬手,因為豬手被視為撓錢的耙子,期盼來年多賺錢。吉菜也是一定要吃的,就是用自己家熬的皮凍、酸菜和粉條做的。但是另外兩道特別的大菜得有,卻不能擺上餐桌。一道是雞,就是怕忌隔,怕吵嘴。肘子也不能上桌,“肘”跟“走”諧音,怕什么都沒了。

    在東北過年,除了放鞭炮、做冰燈,最喜慶、熱鬧的要數跳大秧歌了,尤其在佳木斯,流行跳大秧歌相互拜年、互相祝福,祝愿大家平平安安,福星高照,祝來年有更大的豐收。

    鄒市明:家鄉的味道就是美食的味道

    家鄉:貴州省遵義市

    年味:羊肉粉、蛋裹輝煌、戀愛豆腐、豆花面、剔骨鴨

    2008北京奧運會上,鄒市明拿到了中國拳擊運動員歷史上第一枚奧運會的金牌。2012年倫敦奧運會,鄒市明成功衛冕,蟬聯男子輕量級(49公斤級)奧運冠軍。

    鄒市明的家鄉在貴州遵義,貴州也是他平r的訓練基地。對鄒市明來說,家鄉的味道就是遵義的各種美食。遠離家鄉的r候,他最想念的就是家鄉的食物,那熟悉的味道,提起來就會垂涎三尺,最惦念的就是那一碗記憶里的羊肉粉:“可以―天三頓都吃羊肉粉,不當正餐,就是小吃,沒事就去吃一碗。回遵義,家可以不回,要先去吃一碗羊肉粉。”一碗羊肉粉下肚,才算是真正回到了家鄉。羊肉粉的制作十分講究。做好后的羊肉熟而不爛,米粉雪白,湯汁鮮醇紅亮,辣香味濃,香味撲鼻。遵義人特別愛吃羊肉粉,對鄒市明來說,羊肉粉是這一生走到哪里都難以忘卻的對家鄉的回憶。

    蛋裹輝煌是遵義獨有的特色小吃,它的制作過程并不復雜,但是配料卻極為豐富。這是一門炒的功夫,生菜打底,加入米飯一坨、米皮少許、川粉幾根,然后是土豆泥、酸蘿卜、香蔥、辣椒面、調味料、糖、秘制醬汁。在鍋和鏟子的碰撞聲中,各種食材逐步有序地進入炒制的隊伍,最后加入的是火腿腸,然后一頓爆炒。打一只雞蛋,讓它在平底鍋上蓬松發泡,最后成型,作為餡料的外包裝。這就是獨特的遵義小吃――蛋裹輝煌,想要吃到一定得排隊才行。此外,鐘太怪嚕、各色鹵菜、香腸、臘肉、油渣都口感鮮美,五花八門的小吃都帶著濃濃的地方特色。

    鄒市明對跟愛人一起吃戀愛豆腐的r光記憶猶新。所謂戀愛豆腐是因為戀愛的情侶喜歡在一起吃而得名。發酵好的豆腐排放在鐵制的烤床上,下面用糠殼或木屑作燃料,在小火的煎烤下,豆腐反復翻動,一直烤到兩面呈金黃色、松泡鼓脹。鄒市明說,能跟愛人一起吃碗戀愛豆腐,是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遵義的小吃經常有著新穎的搭配,比如豆花面。豬肉湯里煮著薄而透明的“寬刀面”,熟了以后蓋上煮熟的豆花,細嫩軟綿;豆花和面條一起成了主食。吃的r候用筷子把面條和豆花挑進蘸碟內,邊蘸佐料邊吃。這美味也是過年的r候才能吃到的。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成人动漫h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成人深夜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aaa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午夜成人片|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 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日本在线高清视频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成人一级片在线观看| 国内一级毛片成人七仙女| 成人综合视频网|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