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口腔衛生知識宣教范文

    口腔衛生知識宣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衛生知識宣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口腔衛生知識宣教

    第1篇:口腔衛生知識宣教范文

    中圖分類號: R173;R780.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8-2409(2009)05-0941-02

    孕婦肩負著養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口腔健康狀況及對口腔衛生知識的了解程度直接關系著下 一代的口腔健康[1]。為了解我市孕期婦女對口腔保健知識的了解、態度、行為 和診治情 況,提高孕婦口腔保健意識,減少孕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筆者于2009年1~5月對在我院婦 幼中心建卡的459名孕婦進行問卷調查,具體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婦幼中心進行圍產期檢查妊娠婦女459人 。年齡26~40歲,其中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共225人,占49%,高中以下234人,占 51%。

    1.2 方法

    設計結構型問卷, 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口腔保健的知識及來源、 口腔 衛 生習慣、觀念、診查情況及對嬰幼兒口腔知識的了解。采用第3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方 案統一問卷,當場發卷,自行填寫,當場收卷,監督整個答卷過程,并盡可能減少誘導性誤 差。共發放問卷500張,收回459張,回收率91.8%。

    2 結果

    2.1 孕婦的口腔疾病就醫行為及觀念

    希望孕前接受口腔保健的孕婦為100%,孕前接受過專業指導者占11.76%,有牙齦出血者占74 .51%,有64.71%的孕婦不知道牙齦出血的原因,孕前進行過口腔健康檢查者僅為3.92%,有 49.02%的孕婦認為懷孕期間不能看牙,能忍則忍。

    2.2 孕婦的口腔衛生習慣情況

    每日刷牙2次以上的占82.67%,使用磨毛保健牙刷者占45.10%,有70.59%的孕婦刷牙方法不 正確,而刷牙時間達到3min以上者為31.37%,有74.51%的孕婦知道定期更換牙刷。

    2.3 孕婦的孕期及兒童口腔保健知曉率

    86.27%的孕婦不知道牙齒開始發育的時間,47.06%的孕婦認為乳牙2歲以后才需要清潔與 衛 生,有78.43%的孕婦不知道氟能防齲,對于奶瓶齲發病的主要原因有45.10%不清楚,54.90% 的孕婦不知道如何才能預防齲齒,有49.02%的孕婦認為乳牙不需要治療。

    3 討論

    大量的研究已證實,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以有效地預防齲齒[2]。母親的口腔保 健習慣對 幼兒的口腔護理十分重要,對兒童牙齒的干預性治療來說,母親有成功治療經驗的兒童較其 他兒童更易獲得成功[3]。從妊娠期間開始并由母親延續下來的口腔保健習慣,對 孩子齲齒的預防會起到非常好的長期效果。

    妊娠期是一個復雜而特殊的生理過程,孕婦全身起著一系列的變化,在此期,如不注意口腔 保健,會使正常的生理過程發生病理變化,不僅會影響孕婦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響到胎 兒的發育及健康。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無論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孕婦對孕期的口腔衛生預防 保健知識了解甚少,雖然所有的孕婦均有接受專業口腔健康指導的需要,但孕前接受過專業 指導的人數為僅為11.76%;有74.51%的孕婦有牙齦出血史,可有64.71%的孕婦不知道牙齦出 血的原因;孕前進行過口腔檢查的只有3.92%,75.55%的孕婦有了牙病是能忍則忍,不能做 到防患于未然,無法早發現、早治療。54.9% 的孕婦擔心口腔治療對胎兒產生副作用,拒 絕接受治療。因此必須通過健康教育,使孕婦了解孕期口腔疾病對胎兒產生的不利 影響和孕期口腔疾病治療特點、時機及局部治療的安全性,消除孕婦口腔治療的誤區及恐懼 感,提高孕期口腔疾病就診率、治愈率,降低孕期口腔疾病的風險,為確保母子平安提供保 證。

    對不同學歷的孕婦分類統計結果來看,每日早晚2次刷牙率基本無差別,但只有29.41%的孕 婦刷牙方法正確,70.59%采取混刷法; 68.63%的孕婦刷牙時間小于3min,只有31.37%的孕婦刷牙時間大于3min;及時更換牙刷的孕婦達74.51%。由此看出近年我國 “愛牙日” 活動的開展使較多的人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是對如何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具有持之以恒 的刷牙態度還有待加強。

    家長的口腔保健意識直接影響兒童的口腔健康和口腔衛生習慣。牙齒發育是一個漫長而復雜 的過程,嬰幼兒的乳牙胚從母親孕6周開始發育,在5~6月時鈣化,嬰兒出生時,20顆乳牙 冠已全部形成。牙齒在發育過程中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如:孕婦的健康、營養、情緒、生活 環境、疾病等,所以孕婦在孕期應盡量避免疾病和感染的發生,保持愉悅的心情,飲食要營 養豐富合理。乳牙相對于恒牙有機成分較多,無機質少,抗酸能力弱,一旦發生齲病,病變 進展快,所以乳牙萌出后,家長必須及時清潔牙面,清除牙垢和牙菌斑。調查表明,有86.2 7%的孕婦不知道人的牙齒從母親懷孕第六周即開始發育,有47.06%的孕婦認為2歲以后才需 要注意乳牙的清潔和衛生,乳牙萌出后家長沒有及時清潔牙面,含、奶瓶睡覺,這些都 是引起兒童齲病早發、高發的因素。78.43%的孕婦不知道氟化物對牙齒的影響,有49.02% 的孕婦認為乳牙齲齒不需要治療。因此,廣泛、細致的口腔衛生宣教工作是預防口腔疾病發 生的關鍵,宣教內容應直觀化、具體化、多樣化、基層化,使廣大的準媽媽了解口腔疾病的 種類及危害。

    目前口腔疾病在我國是多發病, 想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筆者認為保護牙齒應從零歲做起 ,將工作重點放在孕婦,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加大口腔預防保健宣傳力度,開設 孕前口腔衛生課堂,通過舉辦講座、發放宣傳小冊子或播放錄像帶,提高孕期婦女口腔衛生 保健意識,提高孕婦對口腔衛生知識的掌握,減少孕期口腔疾病的發生, 促進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 郝淑青,張軍橋,劉學聰. 孕婦口腔衛生知識認知程度調查分析[J]. 河 北醫藥,2007,29(7):748-749.

    [2] 魯麗珍,郭曉琳,徐濤.健康教育對孕期口腔疾病的影響及意義[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8,19(4):389-391.

    第2篇:口腔衛生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楔狀缺損;中老年人;不當刷牙

    中圖分類號:R7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6-0026-02

    本文收集了2006~2010年我科就診的258例中老年人楔狀缺損病例 共876顆牙齒的治療,及對患者刷牙方式及所用牙刷進行詢問的結果進行了綜合分析。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58例患者,男 146例,女112 例,年齡 45---68 歲,平均58歲。876顆楔狀缺損牙按牙位分前磨牙 565 顆;切牙尖牙共 123 顆;后磨牙 188 顆;按缺損程度分 1缺損較少無癥狀不需治療的 175 顆,2缺損較多有酸痛感需要充填治療的 583 顆 。 3伴有牙髓炎或根尖炎癥狀的118顆。

    1.2治療過程中隨機問卷

    采用橫刷牙方法的179人,所占比例 69.37%隨意刷的 43 人,所占比例16.66%采用豎刷法的 36人。所占比例13.95% 刷牙次數 每天一次的99 人 ,所占比例38.37%每天兩次的 156 人 ,所占比例60.46兩次以上的 3 人,所占比例1.16%均未對選用牙刷有特殊要求。

    2結果

    2.1對缺損較輕的楔狀缺損指導正確刷牙方法未予特殊處理。

    2.2對缺損較深較大或有牙本質感覺過敏者,采用復合樹脂或銀汞合金充填治療。

    2.3引起牙髓炎根尖炎癥狀的給于根管治療后充填治療。對每一位患者給于講解一些簡單口腔保健知識,即:正確的刷牙方法 刷牙次數 牙刷選擇等。

    3討論

    楔狀缺損是發生在牙頸部的一種慢性缺損,中老年人最常見,根據報道缺損在老年人中發病率為37.46%。它好發于前牙的唇面和后牙的頰面,也可發生在舌面 。老年牙頸部楔狀缺損的病因 一般認為是橫刷牙的機械摩擦和酸的脫礦作用,牙齒頸部釉質牙骨質交界處組織結構比較薄弱。長期的橫刷牙過程中容易被磨損。加上齦溝液內的酸性物質的滲出的腐蝕作用而形成 。

    刷牙是保持口腔衛生清潔的重要方法 養成每日正確刷牙的良好習慣,正確科學的刷牙方法是上下型的剔刷法,不要采用拉鋸式的橫刷法,刷牙次數 一般主張起床后和臨睡前各刷一次,每次需夠3分鐘,對于老年人,我們建議適當增加刷牙次數,每天5次,即早晚和每頓飯以后,因為老年人多有牙齦退縮,易發生食物嵌塞,。牙刷應選擇刷毛軟的磨毛牙刷

    口腔預防保健工作,既要針對患者,也要針對社會環境,社會因素等,多方面綜合行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預防為主是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方針,亦是開展口腔預防保健的重要內容,既要做到防病于未然又要做到發病后的及時治療,預防老年口腔常見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醫務人員在口腔健康調查及臨床診療過程中適時地進行口腔衛生宣教,指導病人有效地維護口腔衛生,使得口腔及系統有一個清潔,健康的良好環境,又不損害牙齒,從而發揮其生理功能,防治口腔疾病的目的 目前口腔衛生知識普及不夠,常見口腔衛生方法應用不正確,口腔知識的宣教是我們每一位口腔醫務工作者責任 。

    參考文獻

    第3篇:口腔衛生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 大學生; 齲病; 調查; 分析

    [中圖分類號] R78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3-283-01

    齲病俗稱“蟲牙”是多種因素作用下牙體發生的色、形、質的變化的慢性破壞性疾病,是口腔科常見病,發病率較高,分布很廣,現代與古代相比發病成上升的趨勢,在大多數工業化國家,齲病仍然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60%~90%的學齡兒童及大部分成年人均受到齲病的影響[1]WHO將它列為危害人類健康的3大疾病之一,1957年我國將齲病列為口腔科3大重點科研項目之一,齲病是一個慢性病,各個年齡段均可發生,早期沒有癥狀或癥狀輕,患者不重視,發展成根尖炎、牙髓炎、甚至因齲失牙。由此引起一系列問題,導致消化功能的紊亂,影響進食,特別是青少年,齲病可能引起頜面部發育不良,甚至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長造成嚴重的影響。為探討大學生齲病的患病率及原因,對我校10級所有新生進行調查。

    1 調查對象和方法

    1.1調查對象 嚴格按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要求,采取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調查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10級臨床班、10級護理班、10級口腔班、10級美容班、10級康復班、10級藥學班、10級中醫班、共3209人,年齡16到22歲,平均年齡19歲,其中女生2417人(75%)男生792人(25%)。

    1.2 方法 由口腔教研室口腔專業教師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997)齲病的診斷標準,在口腔實驗室自然光線下進行檢查,檢查所用器械(一次性口腔檢查盤),有經過培訓的09級口腔班學生協助進行檢查結果的記錄及問卷調查、口腔衛生知識宣教、數據統計。

    1.3 統計分析 采用PEMS3.1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算出患齲率,對口腔檢查結果及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對檢查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分析發現大學生患齲率很高,患齲與一些因素有明顯的關系,本次調查大學生總人數3209人,患齲995人,患齲率31%,按性別構成比統計:男生792人,患齲198人,患齲率25%,女生2417人,患齲797人,患齲率33%,按城鄉構成比城市學生患齲率28.31%人,失1.23%,補73%,農村學生患齲率35.12%,失2.01%,補18%。

    3 討論

    結果經分析,患齲率31%稍低于前幾年其它大學調查水平,如右江民族醫學院865名大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查患齲率48.43%[2],可能因學生的口腔衛生習慣較前幾年有所提高,學生年齡小恒牙萌出時間短。但也發現患齲的同學,口腔內患齲牙數較多,磨牙有因齲失牙的,部分同學對齲病的病因、預防知識了解甚少,西方發達國家近年進行口腔衛生宣教,及采取齲病預防措施,已取得明顯成效。通過患齲者與不患齲者對比發現,齲病與以下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3.1 齲病與性別的關系:女生的患齲率高于男生,這與女生平常愛吃零食,喜歡吃甜食有很大的關系,同時也與生理因素有關,女性唾液流速較低,牙釉質內含的碳酸鹽較多等有關。

    3.2 齲病與飲食習慣的關系:糖是最主要的致齲食物,特別是蔗糖。郭穎等[3]研究也發現吃糖的頻率與齲病呈正相關。喜歡吃糖類和含糖的食品患齲率較高,特別是喜歡餐間、晚上、睡前吃糖易患齲。控制食糖次數,以及少吃較軟較細的甜品在預防齲病中尤為重要。而喜歡吃粗糧,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則利于牙齒的健康不易患齲。

    3.3 齲病與城鄉關系:城鄉大學生患齲率無明顯的差異,但在齲失和齲補意識上,城市學生高于鄉村,鄉村學生存在患齲不充填及因齲失牙者。患齲率無明顯差異,表明近年農村發展很快,人民經濟水平較以前提高,在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上都發生了變化,所以患齲率也接近城市。城鄉齲失補構成比有著顯著差異,顯示農村口腔醫生缺乏、醫療設備短缺和群眾口腔保健意識淡薄。針對以上調查結果,改變城鄉人民的口腔健康觀念以及醫療衛生條件勢在必行。所以必須加強宣傳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樹立口腔健康的觀念,了解齲病帶來的健康危害,全民防齲。

    3.4 齲病與口腔健康行為的關系:調查發現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能很好的降低齲病的患病率,如定期到口腔門診進行口腔健康檢查、正確的刷牙方法、選用含氟牙膏、正確使用牙線、牙簽、進行窩溝封閉等;口腔健康行為中,以刷牙、使用含氟制劑和定期檢查較為重要。經研究發現正確的刷牙對降低齲患率有積極作用。學校口腔健康知識宣教,對學生的口腔健康行為有潛在的、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口腔衛生行為,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 Petersen DE,Bourgeois D,Ogawa.The global burden of oral diseases and risks to oral health [J].Bulli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5,83(9):661-669.

    第4篇:口腔衛生知識宣教范文

    【中圖分類號】 R 169.1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12-1111-01

    【關鍵詞】 口腔;健康教育;學生保健服務

    口腔疾病是當前對人類危害大、患病率高的疾病,其中齲病是WHO重點防治的三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更是造成中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1]。據1995年全國第2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遼寧省兒童乳牙患齲率高達89.49%,居全國首位;2005年第3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遼寧省5歲兒童乳牙患齲率為74%,人均有4.38顆齲齒,其中患齲率農村為84%,城市為64%,與10 a前相比雖有下降,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很高。為讓廣大中小學生掌握更多的口腔保健知識,以便有效地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筆者談談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口腔健康教育。

    1 在中小學開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學生正處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換的時期。恒牙萌出后易患齲,且此期為兒童牙頜系統的快速發育成長期,牙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恒牙牙合關系的建立和恒牙列的健康;而中學時期乳恒牙替換已經完成,恒牙牙合關系剛剛建立,由于激素水平的變化,如果不注意保持口腔衛生,菌斑和牙石會對牙齦產生局部刺激,造成牙齦出血、炎癥性腫大,引起牙齦炎。因此,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自我保健能力意義十分重大。

    2 學校口腔健康教育課的內容與設計

    2.1 口腔健康教育內容 學校口腔健康教育課程應循序漸進,根據學生年齡進行由淺入深的強化教育,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口腔衛生知識,如口腔與牙齒的結構和功能、齲病和牙周病的發生及臨床表現、口腔疾病的危害等;(2)口腔保健意識,如常見口腔疾病的預防、定期檢查與早防早治等;(3)口腔保健行為,如正確刷牙、漱口,選擇保健牙刷、藥物牙膏,糾正不良習慣(偏側咀嚼、口呼吸、咬手指、吐舌等);(4)其他,如窩溝封閉與氟化物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齲病的發生,預防牙周病要不斷地徹底清除牙菌斑,定期口腔檢查與保健是保持口腔健康所必需的,吸煙和飲酒是口腔癌、牙周炎的主要危

    2.2 口腔健康教育課的設計 學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應分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口腔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及恢復牙頜系統的功能3個階段進行。此外,還應設立實習課程,如自我觀察牙齦顏色與形態、牙菌斑附著部位、刷牙前后清除牙菌斑的效果與牙刷的選擇等。

    對口腔健康教育的實施,可通過文字、電化、藝術等方式[3]:文字宣教包括傳單、標語、圖書、畫冊、各種報刊等,范圍廣泛,效果持久;電化宣教有錄像、電影、幻燈等,形象逼真,通俗易懂;藝術宣教包括歌舞、說唱、戲劇、小品、詩歌、散文、故事、小說等,生動活潑。此外還可通過舉辦報告會、座談會、專題講座、學校講課的方式進行。

    2.3 注意事項 (1)口腔健康教育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易受成人言行的影響,往往以成人言行為準則,做事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因此對他們正確的口腔健康行為要肯定與鼓勵;中學生自尊心強,對別人的評價敏感,應鼓勵和誘導,防止粗暴批評后使他們失去信心與自身口腔健康的責任感,且中學生開始喜歡獨立思考,愛美心理明顯增強,可以從文明與健康美學的角度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增強其主動參與的意識。(2)學校的健康教育要與口腔預防保健人員密切配合。學校不僅要把口腔健康教育納入課程范圍,而且要利用學生在校的時間,開展一定的防治活動。這時需要口腔預防保健人員的配合,協助選用有效的口腔預防保健措施,如窩溝封閉、氟化物的應用,同時提供口腔預防保健方面最新的科學信息,來共同促進學生的口腔健康。

    3 結論

    學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項措施,也是完成我國2010年口腔保健目標規劃的必要保證。學校的口腔健康教育與口腔專業人員的預防措施相結合,必然會共同促進學生口腔預防事業的發展,為實現《規劃》打下牢固的基礎,對構建健康和諧的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4 參考文獻

    [1] 卞金有,胡德渝,主編.預防口腔醫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0-31.

    [2]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 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34.

    第5篇:口腔衛生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學生 齲齒 發病率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ing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from preschool to adolescent, proposing efficient precaution. Method: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ome statistical methods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students from 5 high schools and 5 primary schools in Yingjing Town in 2010.Result: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have caries, and the number of caries, from grade one to grade five are high, and decline after grade five, and decline rapidly after grade six.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in different ages. The average incidence of caries declines from 27.46% in grade one to 3.34% in grade nine ,the average number of caries declines from 2.36 in grade one to 1.38 in grade nine, and the average rate of missing teeth caries also declines from 51.11% in grade one to 15% in grade nine.Factors:1.Parents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taffs lack relative knowledge ;2.Bad living habits of kids;3.The change of eating habits;4.The decline of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is due to the change from temporary teeth to permanent teeth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ealth habits. Conclusion: 1.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oral health care in early childhood; 2 .Make strong measures to publicize the knowledge of oral health care;3. Change bad eating and living habits.

    【Key words】student caries incidence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收集 隨機收集采用2010年滎經縣5所中學(滎經中學、嚴道一中、嚴道二中、花灘中學、泗坪中學)5所小學(嚴道一小、嚴道二小、胡長堡小學、花灘小學、泗坪小學)一至九年級學生秋季體檢相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1.2方法 齲齒診斷標準采用衛生部規劃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兒童保健學》第2版2005年10月第八版。內容包括:刷牙次數,吃甜食、飲料、零食習慣等。診斷標準:按國家齲病統一標準規定,凡是牙齒表面或齒溝處有色、形和質三方面改變的即診斷為齲齒,凡恒牙齲、失、補和乳牙齲、失、補均作齲齒統計(正常乳牙脫落除外)。設專責醫師在室內充足光線下,受檢兒童面向采光面,端坐,由調查者使用平面口鏡、牙鑷、探針進行視診、探診、計數。按上、下、左、右頜位進行齲齒統計登記。同時,采用統一制訂的表格,逐一逐項,對兒童口腔衛生行為習慣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刷牙次數,吃甜食、零食習慣等。

    1.3數據處理 按年級順序錄入數據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 結果

    2.1基本情況(1)男女學生發病率無顯著差異,一至九年級合計:男4680人,齲齒發病率平均17.93%;女4726人,齲齒發病率平均16.66%。男女合計9406人,平均發病率17.34%。(2)男女學生發病率高峰均在1-5年級,其中4 年級發病率最高,分別為男32.57%,女29.57%。5年級開始下降,至九年級降至:男2.56%,女3.85%。 轉貼于

    2.2齲齒發病情況(1)齲齒發病人數:男839人,合計齲齒個數1683個,平均齲齒個數2個;女792人,合計齲齒個數1603個,平均齲齒個數2.01個。(2)齲失牙情況:男合計齲失牙數358個,占42.67%,齲補牙數合計53個,占6.32%;女合計齲失牙數382個,占48.23%,齲補牙數52個,占6.57%。

    2.3 1-9年級齲齒發病情況見表

    2010年1-9年級學生體檢齲齒發病情況

    2.4 用卡方檢驗判斷各年級男女發病情況有無顯著差別(在95%的置信水平上)

    3 討論

    預防齲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兒童保健工作,其基本原則是針對發病因素,采用相應措施。據調查生活方式改變及牙齒本身易感對齲齒發病的影響,我縣兒童齲齒發病的因素多與飲食過于精細及睡前吃東西;口腔清潔的維護差;易感牙齒等因素有關。

    3.1減少或消徐病原刺激物 食物過于精細,特別是碳水化合物類食品且含糖量高的食品增多如:蛋糕、面包、各種糖類、飲料等。調查發現蔗糖類的攝入與齲齒的發病率呈正相關。吃完后沒有漱口的習慣,而睡前漱口習慣的兒童也占不到調查兒童總數的50%。睡前吃東西,食物殘渣與細菌共同作用產酸也同樣造成牙齒的破壞。牙菌斑是一種稠密的、不定型的、牢固地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細菌性薄膜,而牙菌斑中的變形鏈球菌能將食物中糖和淀粉發酵產生有機酸,有機酸長期作用牙齒,使牙齒脫礦而形成齲齒。這個齲患的基本過程緩慢而持久。

    減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 、減少或消除菌斑,改變口腔環境,創造清潔條件是防齲的重要環節,最實際有效的辦法是刷牙和漱口。應該加強宣傳教育,使兒童從小養成口腔衛生習慣,學會合理刷牙方法。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細菌,減少菌斑形成。

    3.2.減少或控制飲食中的糖 我國是以谷類為主食的國家,控制飲食中的碳水化物防齲是有困難的。但近年來,糖制食品和各種飲料顯著增多。應注意宣傳使家長教育兒童養成少吃零食和糖果糕點的習慣,睡前不吃糖,注意兒童三餐的質量。從幼兒就養成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鈣、磷、維生素等多的食物。要盡可能吃些粗糧。多吃粗糙、硬質和含纖維質的食物,對牙面有磨擦潔凈的作用,減少食物殘屑堆積。硬質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增強牙周組織,又能磨擦牙齒咬面,可能使窩溝變淺,有利減少窩溝齲。

    3.3增強牙齒的抗齲性 我縣是高氟地區,氟防齲方法不適用于我縣。只能從改變牙齒的形態、結構和位置來增加牙齒的抗齲能力。牙齒發育時期,營養決定牙齒組織的生化結構,鈣化良好的牙齒抗齲性高。礦化不足,特別是鈣化不足的牙齒,釉質和牙本質的致密度不高,抗齲性低,容易患齲齒。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礦物鹽類、主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鈣、磷、維生素B1、D等不足,牙齒的抗齲性就低,造成齲齒發病的條件。乳牙在胎兒期即已發生、發育和鈣化,母新乳期的營養,對胎兒乳牙的發育雖然沒有決定性影響,但加強母體營養仍對乳牙鈣化有利的。除非母體患嚴重代謝障礙病或遺傳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嚴重影響。

    3.4干預措施及對策 1、學生教育:①印發宣傳資料;②專題講座,口腔衛生知識、口腔正常結構 、功能、齲病的預防、治療,正確的刷牙方法等;③家長的教育和監督;④讓學生形成良好自我保健行為是防治齲齒的保障。2、對策:加強兒童口腔保健教育,勸導兒童少吃甜食、零食、飲料等,養成飯后漱口及早晚刷牙的充好習慣,適當多吃粗纖維食品。兒童齲病防治工作任重道遠,兒童齲病防治應納入衛生保健總體規劃,加強社會宣傳力度,不斷提高人群的口腔保健意識。學校、家長、學生共同努力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參 考 文 獻

    [1]石淑華、黎海芪、潘建平等衛生部規劃教材,兒童保建學,第二版,2005 齲病255-256.

    第6篇:口腔衛生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 齲病; 學齡前兒童; 影響因素; 口腔保健

    【Abstract】 Objective:To know the caries status in preschool children in Changping district.Method: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ve data in Changping Annual Report of 0-6 Years Old Group Child Care from 2006 to 2012.Result:3-6 years old preschool children caries rat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rate of caries started to decrease by 2012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ee oral fluoride foam to prevent dental caries service from 2010 in Beijing; the rate of new carie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from 2006 to 2009 up to the rate of 40.14%; it started to decrease from 2010.Conclusion:The oral health care for children in nurseries and kindergartens should be strengthened;children’s dental caries preventive work level should be improved;parents’,teachers’ and children’s health education on caries should be done with enough attention;therefore, the children caries rate and new caries rate could be decreased, an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 c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Caries; Preschool children; Influencing factors; Dental care

    WHO將齲齒列為世界非傳染病防治范圍內重點防治的第3位疾病[1],它能使牙齒缺損、疼痛、破壞咀嚼功能,甚至導致繼發牙髓炎、齒槽膿腫、頜骨骨髓炎,嚴重影響兒童健康。許多家長和兒童缺乏防治齲齒的知識,導致齲齒在學齡前兒童人群中高發,根據以往研究顯示,發達國家兒童齲齒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歐洲各國小學生的齲齒發生率高達98%[2]。齲齒對兒童的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兒童家長和兒童衛生保健工作者要高度重視。為了解昌平區學齡前兒童齲齒的發病趨勢,明確集體兒童口腔保健工作開展重點方向,提高本區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狀況,現將2006年3月-2012年8月昌平區學齡前兒童的口腔檢查結果情況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昌平區2006年3月-2012年8月所有參加托幼機構3~6歲兒童定期體檢口腔檢查的學齡前兒童122 109人,其中3~4歲組35 726人;4~5歲組39 609人;5~6歲組31 879人;6歲組14 895人。

    1.2 診斷標準 由昌平區婦幼保健院經統一培訓的口腔科醫生組成檢查小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診斷標準和方法進行檢查。

    1.3 統計學處理 資料審核、匯總、整理后統一進行計算機錄入,建立Excel數據庫,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3~6歲學齡前兒童患齲率逐年升高,自2006年連續升高5年,新齲率自2006~2009年連續3年上升,達到了40.14%。2010年北京市為4~6歲兒童免費進行口腔氟化泡沫預防齲齒服務工作后,患齲率于2012年出現下降,新齲率自2010年開始呈逐年下降趨勢。見表1、圖1。

    2.2 在2010年北京市為4~6歲組兒童免費進行每半年1次口腔氟化泡沫預防齲齒服務工作前,3~6歲兒童平均新齲率為37.11%,2011年后平均新齲率為36.7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6.669,P=0.01),見表2。

    2.3 不同年齡兒童患齲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2006-2011年各年齡組兒童患齲情況呈逐年上升趨勢,2012年各年齡組兒童患齲情況均較2011年出現明顯下降,5歲組和6歲組下降最明顯,分別較2011年下降了7.96%和7.23%,但患齲率仍在50%以上,與國內其他地區數據資料類似[3]。見表3、圖2。

    2.4 各年齡段兒童新齲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4~6歲組兒童在2006-2009年新齲患病率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2010年開始總體呈逐年下降趨勢,3歲組兒童相對于4~6歲組兒童新齲患病率在2006-2009年在較低水平波動變化,而2010年后呈逐年上升趨勢,并在2012年新齲患病率超過4~6歲組兒童。見表4、圖3。

    3 討論

    3.1 不同年齡段學齡前兒童患齲情況不同 齲齒的發病原因是由于各種內外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近些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對齲齒的病因有了進一步解釋。牙齒的形態、結構、位置、口腔衛生、唾液的量及性質,營養、內分泌、遺傳因素系統疾病,免疫狀態等,都對齲齒的發生和發展產生影響。通過對本區3~6歲組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情況分析,患齲率隨年齡增長而明顯增加,與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學齡前兒童齲齒發病趨勢相同[4-5],說明了齲齒的發病呈慢性、漸進過程。相關研究顯示,兒童刷牙方法不正確,沒有早晚刷牙的衛生習慣是造成齲齒高發的因素[6],學齡前兒童年齡幼小,極易喜愛高甜類飲料、糖果、糕點等食物,進食后家長或教師未及時指導幼兒正確有效漱口、刷牙清除此類食物殘留,為細菌生長提供了繁殖空間,逐漸形成牙菌斑腐蝕牙體而出現齲齒[7-8]。雖然本區2012年托幼機構兒童患齲率、新齲率總體呈下降趨勢,但較2012年北京市平均水平仍高出近10個百分點,學齡前兒童的口腔健康狀況形勢依然嚴峻。通過上述分析及相關研究報告氟化泡沫預防齲齒安全有效[9],氟化物不僅能夠增強牙齒和骨骼的結構,同時還能有效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10],為確保氟防齲的安全性,開展此項工作應由醫師嚴格監督,及在目視范圍內進行[11]。2012年北京市已將此項惠民工作擴展到3歲兒童,該年齡組兒童的新齲率2012年已超過其他3個年齡組,這對降低未來該年齡組的患齲率、新齲率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全社會應積極重視學齡前兒童口腔健康,提高家長、教師、兒童對齲齒危害的認知度,從小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和行為對預防學齡前兒童齲齒的發生至關重要。

    3.2 干預措施

    3.2.1 托幼機構和幼兒家長做好家園配合,培養3歲以上兒童養成使用適量含氟牙膏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的良好口腔衛生習慣,這對兒童的口腔保健十分重要[12]。幼兒園要利用午餐后的時機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注意糾正幼兒不良口腔習慣,配合醫療機構堅持做好每半年一次的免費氟化泡沫防齲工作。

    3.2.2 社會和托幼機構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對兒童、家長、及保健人員的口腔衛生知識宣教工作,從而了解乳牙齲齒的危害及主要危險因素[13],宣教內容要通俗易懂,具有針對性,,推進口腔健康知識的普及[14]。家園配合做好兒童含糖食物食物攝入的量和次數,使用后注意漱口或刷牙,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15]。

    3.2.3 學齡前兒童應定期進行口前檢查,使齲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齲病對兒童身心健康帶來的痛苦。

    參考文獻

    [1]卞金有.預防口腔醫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42.

    [2]楊紅珍,張會芳,邱超.保定市城鄉小學生齲病調查分析[J].中華疾病雜志,2010,14(12):1263.

    [3]賀慶華.兒童齲齒及相關因素探討[J].醫藥論壇雜志,2008,29(23):97.

    [4]黃芳,林征,張丁娟,等.福州市臺江區學齡前兒童齲病現況調查及飲食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5):547-550.

    [5]孫雷.學齡前兒童1696名乳牙齲病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14(3):310-311.

    [6] Mouradian W E, Wehr E, Crall J J.Disparities in children’s oral health and access to dental care[J].JAMA,2010,284(20):2625.

    [7]李斌.某地區7歲前學齡兒童齲齒患病率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13,28(11):1785-1786.

    [8]柳宏波,韓波,劉振虎.威海地區學齡前兒童齲齒現狀及家長有關知識、行為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15(1):98.

    [9]張紹偉,楊宏林.氟保護漆預防兒童乳牙齲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5):595-596.

    [10] Tubert-Jeannin S,Auclair C,Amsallem E,et al.Fluoride supplements (tablets,drops,loznges or chewing gums) for preventing dental caries in children[J].Journal of Dentist-ry,2009,37(45):827.

    [11]劉潔,徐秀蓮,李紅林,等.昆明市2-6歲集體兒童氟化泡沫防齲7年觀察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6):525-527.

    [12]劉湘云,陳榮華,趙正言.兒童保健學[M].第4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06.

    [13]苗江霞,李文B,張艷玲,等.北京市海淀區3歲兒童嬰幼兒齲患病率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9(11):1040-1042.

    [14]胡愛云,周偉顏.口腔衛生宣教在中年人牙周病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5-7.

    第7篇:口腔衛生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 乳牙;齲齒;生長和發育;兒童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78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 17(2007)09-0844-02

    齲齒是兒童少年最常見的疾病之一[1]。世界衛生組織將齲齒與腫瘤、高血壓 并列為需要重點預防的三大非傳染性疾病[2]。1960年以來,我國衛生部就將齲齒 規定為學生常見疾病的防治重點之一[3]。為探討乳齲和兒童生長發育的關系, 為今后更好地開展乳齲防治提供事實依據,筆者根據北京市西城區2005年小學生齲齒檢查和 生長發育評價的數據,對7~8歲兒童乳齲狀況與生長發育的關系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抽取北京市西城區7~8歲小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7歲組男、女 生分別為1 939人和1 650人,8歲組男、女生分別為1 961和1 701人。

    1.2 方法

    1.2.1 生長發育檢測方法及齲齒診斷標準 身高、體重、肺活量、齲齒檢查器材、 方法及 診斷標準按《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檢測細則》規定進行,其中乳牙活動齲為d, 因齲失掉的乳牙為m,已充填的乳牙齲齒無繼發齲者為f(如有繼發齲為d)。

    1.2.2 觀察指標 身高、體重、BMI、肺活量、乳齲齲均。

    1.2.3 質量控制 于體檢前對體重、身高計進行校準,對參加體檢的專業人 員進行統一培訓。形態檢測采用隨機復測方法,誤差小于5%;口腔檢查人員齲齒一致性 檢驗均合格。

    1.2.4 分組 根據乳牙齲失補(dmf=d+m+f)將兒童的乳牙齲患情況分為4組 (0,1~2,3~4,≥5),在一一對應的條件下,比較不同齲患程度組兒童 少年的形態和機能發育水平(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BMI指數)。

    以人體質量指數(BMI)的第5和85百分位數為界點,將學生分為低BMI、中BMI、高BMI 3 組,在一一對應的條件下,分析其乳齲齲均。

    1.3 統計分析 用SPSS 11.5統計軟件,采用方差分析、直線回歸等方法進 行數據處理。

    2 結果

    2.1 小學生乳牙齲患情況 2005年北京市西城區小學生7歲組齲均為1.74,8 歲 組為1.18,平均為1.45。7歲組學生乳牙齲患率為52.02%,男、女生齲患率差異無統計學意 義(χ2=0.25,P>0.05);8歲組小學生齲患率為34.30%,男、女生齲患率差異無 統計學意義(χ2=3.61,P>0.05)。7,8歲學生齲患率平均為43.07%;7歲組學生 乳牙充填率為54.93%,8 歲組為55.24%,平均為55.06%。

    2.2 不同乳齲患程度小學生生長發育水平 7歲和8歲學生不同程度乳齲組與 對照組各項形態和機能發育指標的均值、標準差見表1,2。

    BMI均值表現為對照組較高,齲患組較低,而且齲患牙數越多,BMI指數越低,經單因素 方差分析和各組均數的多重比較,各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身高、體 重各組各性別間的差異不盡相同,肺活量7歲組未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8 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個年齡組男女生dmf分別與相應年齡、性別的學 生身高、體重、BMI、肺活量指標進行直線回歸分析,結果發現dmf均隨BMI的升高而降低( P<0.05);8歲組dmf隨肺活量的升高而降低(P<0.05)。

    2.3 不同BMI水平小學生乳齲均 人體質量指數(BMI)的第5和85百分 位數,7歲男生分別為13.50和19.69,女生分別為12.94和17.91;8歲男生分別為13.60 和20. 89,女生分別為12.94和18.69。根據此數值將學生分為低BMI、中BMI、高BMI 3組,結 果顯 示,小學生BMI指數同乳齲齲均關系密切,BMI指數越低,男女生均表現為乳齲齲均越高。3 組數據經方差分析顯示,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

    3 討論

    齲齒是世界范圍的流行疾病。近年來,經濟的發展、意識形態的改變、飲食結構的調整對學 生的齲病流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我國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近幾年仍有增長趨 勢[4-5]。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北京市西城區7~8歲小學生齲均為1.45,齲 患 率為43.07%,充填率為55.06%。與2000年北京市中小學生齲齒流行病學調查數據[3] 比較,齲患率出現明顯下降趨勢,而充填率提高不大。說明北京市西城區的口腔衛生保健 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人們已逐步意識到了乳齲的危害。但乳齲齲患率、齲均仍處于一 個較高的水平,這就需要繼續加強口腔衛生教育,加齲防治力度。

    兒童少年齲患與生長發育的關系,各地報道不盡一致。有文獻[6]報道,3歲兒 童乳牙齲蝕與生長發育水平無明顯關系;也有報道齲病及其繼發病給兒童口腔健康及全身健 康 帶來很大的危害,幼兒乳牙患齲對其生長發育會產生不良影響[7];還有報道12歲 兒童個體 的發育水平與乳齲有關,乳齲牙數越多,個體的發育狀況越差[8]。本資料顯示,7 ~8歲兒童乳牙齲患、齲均與其生長發育水平密切相關,不同乳齲患兒BMI均值差異顯著,與 相關文獻[9-10]一致。本資料還顯示,不同乳齲患兒童身高、體重未顯示出差別 , 筆者認為,僅靠身高、體重單項指標不能反映出生長發育水平,BMI綜合身高、體重2項指標 ,反映生長發育水平更客觀、更具體 。肺活量水平8歲兒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能是乳齲患兒肺功能發育水平較差[10] ;7歲 兒童未體現出差別,是否因其年齡較小且第一次測肺活量,存在方式方法不當而導致偏差, 尚需進一步研究。從不同角度將學生按齲患程度和BMI分別分組,調查顯示,7~8 歲兒 童個體的發育水平與乳齲有關,BMI越低,乳齲牙數越多。兒童患齲病以后 不僅引起疼痛,而且影響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影響生長發育[2]。齲病引起的 牙體缺損 應盡早修復,可以減少由于咀嚼效能下降引起的消化和吸收障礙[11-12],即使經 過完善的 充填治療,仍然無法達到天然牙的咀嚼效能,因此,兒童階段預防齲齒非常重要[ 12 ]。Sawyer等[13]研究指出,兒童齲齒與生長發育的關系既相互伴隨又互為因果 ,嚴重營養不良可導致機體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D)、鈣、磷等,會嚴重影 響牙齒的發育,從而降低牙齒的抗齲能力,誘發齲齒。

    綜上所述,兒童必須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時充填乳齲,但關鍵還是防患于未然。托幼機構 、學校應加大口腔衛生宣傳力度[14-15],培養兒童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口 腔衛生,堅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合理安排飲食結構,加強體育鍛煉,廣泛實施氟化物防 齲、窩溝封閉等多種防齲措施,使機體和牙齒均得到正常發育,從而增強機體和牙齒的抗齲 能力。

    4 參考文獻

    [1] 葉廣俊,主編.兒童少年衛生學.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62-65.

    [2] 楊玲.齲齒的防治.廣西預防醫學.1999,5(增刊):57-58.

    [3] 曹若湘,符蕓. 北京市中小學生齲齒流行病學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 2005,26(10):863-864.

    [4] 蔡宮.學齡前兒童齲病調查分析.濱洲醫學院學報,2003,26(2):130-131.

    [5] 袁欣芝.7 376例學齡前兒童乳牙健康調查及其分析.中國兒童保健雜志,1996,4( 2):75.

    [6] 馬優勝.三歲兒童乳牙齲蝕與生長發育的關系.中華口腔醫學雜志,1988,23(1): 97-98.

    [7] AYHAN,SUSKAN E,YILDIRIM S.The effect or nursing of rampant cares on heigh t, body weight and head circumference. J Clin Pediatr Dent, 1996,20(3):209.

    [8] 季成葉.12歲小學生齲蝕與生長發育、營養狀況關系的研究.中國公共衛生,1999,1 5(5):387-390.

    [9] 張朋才,王德惠,呂華,等. 兒童乳病和肥胖的關系研究. 中國學校衛生,2006,2 7(4):361.

    [10]張迎修,王淑榮.山東省兒童少年齲病與生長發育的關系.中國學校衛生,20 06,27(2):114-115.

    [11]魏利敏,王劍峰.齲齒對7~9歲兒童咀嚼效能影響的研究.中國學校衛生 ,2006,27(10):875-876.

    [12]SATO S, OHTA M, SAWATARI M, et al. Occlusal contact area, occlusalpressure, bite force, and masticatory ef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discdisplacement of the tem poromandibular joint. J Oral Rehabil, 1999,26(11):906-9 11.

    [13]SAWYER DR, NWOKU AI. Malnutrition and the oral health of childrenin ogbomosho. Nigeria J Dent Chil, 1985, 52(2):141.

    [14]吳久榕.口腔知識宣教對兒童牙齲病防治的重要性.現代醫藥衛生,2001,17 (3):220.

    [15]蔣汝剛.咸寧市學齡前兒童口腔衛生知識教育效果評價. 中國學校衛生,20 05,26(5):367-368.

    第8篇:口腔衛生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美學;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損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抽簽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口腔種植修復)與對照組(常規修復),各41例。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14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36.18±5.34)歲,多牙種植20例,單牙種植21例;對照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36.27±5.22)歲,多牙種植18例,單牙種植2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①納入標準:臨床確診符合牙列缺損的診斷標準[2];末端游離缺失且單牙缺失;頜骨受損且患者牙齒功能存在缺失;均知情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②排除標準:存在牙齦發炎或上頜竇炎性反應等口腔炎癥;具有嚴重磨牙習慣;頜骨內存在腫瘤;精神異常且治療依從性差。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修復,常規消毒口腔與周圍皮膚組織,局部麻醉起效后將患側牙體殘留組織徹底清除,囑咐患者每隔3月復診1次,待傷口愈合選擇全瓷冠制作固定義齒的材料,制作牙模最后完成橋體試合或黏固等操作[3]。觀察組給予患者口腔種植修復,術前完善口腔內部與全身檢查,對牙齒缺損情況與分布情況詳細記錄,便于合理制作牙齒模板并選擇種植體。術中取仰臥位對牙列缺損兩側牙齒清潔消毒,在牙槽嵴頂部行H型切口,將粘骨膜瓣翻開露出牙槽骨,采用擴孔鉆逐漸深入至直徑后植入種植體,術后給予適量抗生素避免發生感染,囑咐定期復診且根據恢復情況拆線,術后3個月檢查患者是否發生疼痛或松動等情況,合理選擇合適的基臺或冠修復[4],隨訪病情1年。

    1.3觀察指標

    修復效果:向患者發放口腔科調查問卷,評價美觀度、咀嚼功能、語言功能、舒適度與固定功能評分,各指標總分是10分,得分越高表示修復效果越好。療效:顯效:完全修復且咀嚼功能恢復正常,與正常牙比較外觀無差異;好轉:基本修復且咀嚼功能改善良好,外觀基本與正常牙無差異;無效:與上述條件不符,外觀與正常牙存在明顯差異[5],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修復效果

    觀察組美觀度、咀嚼功能、語言功能、舒適度與固定功能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療效

    觀察組較對照組臨床有效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9篇:口腔衛生知識宣教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86

    HOI的發生率可達到8.0%以上, 探視者、醫護人員及環境等因素均可引發HOI。HOI會給住院患者帶來額外痛苦, 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住院費用增加2.9倍左右, 還會對醫療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或造成醫療糾紛, 在醫療護理中應預防及控制HOI, 降低HOI發生率[1]。兒科患者機體組織器官的形態與功能未實現完全發育, 免疫機制不夠成熟, 抵抗能力低下, 抵御HOI的能力較弱, 因此患兒發生HOI的幾率遠高于成人, 兒科也成為了HOI高發科室, HOI發生率約為普通科室的2倍。本文分析了優質護理對降低兒科HOI的影響,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兒科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69例住院患兒, 患兒家長知曉研究方案, 簽字同意參與, 排除病歷不完整, 不能遵醫囑者。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279例患兒作為對照組, 男165例, 女114例;12歲20例;原發疾病包括血液疾病16例, 骨骼或肌肉疾病25例, 心血管疾病19例, 營養不良、內分泌或代謝疾病35例, 寄生蟲病或傳染病22例, 泌尿系統疾病13例, 呼吸道疾病48例, 消化道疾病21例, 中毒12例, 損傷31例, 神經系統疾病37例。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90例患兒作為優質護理組, 男181例, 女109例;12歲24例;原發疾病包括血液疾病19例, 骨骼或肌肉疾病28例, 心血管疾病17例, 營養不良、內分泌或代謝疾病37例, 寄生蟲病或傳染病26例, 泌尿系統疾病16例, 呼吸道疾病44例, 消化道疾病20例, 中毒9例, 損傷35例, 神經系統疾病39例。兩組患兒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在兒科醫療工作中運用基礎性護理措施, 如監測患兒的體征指標, 及時送檢標本, 做好日常巡視及查房工作, 了解患兒的睡眠、飲食與康復情況, 針對性護理病情危重的患兒, 執行無菌消毒制度與隔離制度等。優質護理組運用優質護理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三點:① 保證兒科病室采光良好、安靜舒適, 溫度恒定, 及時開窗通風換氣, 定期清潔消毒病房、走廊、門把手、窗臺、治療器械、床頭桌及地面, 對于病房中的空氣, 可采用循環風消毒機進行消毒。做好病區隔離工作, 前瞻性監控可能發生HOI的患兒, 根據病種、病情合理分配床位[2]。設置隔離標志, 執行護理操作時應戴口罩, 接觸患兒前應利用消毒液洗手, 預防交叉感染。②主動向患兒與患兒家長介紹兒科環境與住院制度, 與患兒交流時需根據年齡情況合理選擇語言表達方式, 注意揣摩患兒的心理與情緒體驗, 稱呼患兒時盡量用昵稱或小名, 保證交流過程語言溫柔及陳訴的內容清晰易懂。對于低齡患兒, 可采用撫摸、手勢、眼神、姿態及表情等肢體語言進行交流。采用游戲及繪畫等方法告知患兒禁止食用腐敗或生冷食物, 避免相互交換藥品、零食、食物或互串病房。向患兒家長講解預防HOI的方法, 講解時應采用規范禮貌的語言, 重點宣教飲食衛生、口腔衛生與手衛生知識, 矯正容易引起HOI的不良行為, 確保家長可以積極配合HOI防治工作。限時探視, 避免探視人員過多或頻繁進入病房。③ 根據細菌培養、藥敏試驗結果及患兒的免疫狀態、病理狀態、生理狀態應用抗菌藥物, 切忌盲目使用或無度濫用廣譜類抗生素, 以減少抗藥菌株, 預防二重感染、過敏反應或全身毒性反應。護理時盡量避免暴露患兒的機體組織, 實施吸痰或氣管插管等侵襲性護理操作時, 應避免損傷黏膜組織, 并盡快拔管。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兒科HOI情況與總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優質護理組兒科HOI的發生率為5.86%, 低于對照組的10.3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电影| 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成人亚洲欧美激情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88xx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自线拍|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在线观看成人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成人午夜大片免费7777|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日本成人在线看|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日韩黄a级成人毛片| 8x成人在线电影|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四虎成人永久影院| 成人a一级试看片|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香蕉| 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app|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国产成人啪精品|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