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白色污染防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blem of white pollution and the deteriorating of humans on the environm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liminate white pollu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white pollution and harm, put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I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white pollutants from our side will disappear.
Key words: white pollution;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圖分類號:X5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產量急速增加。近幾年來,塑料制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等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不可否認,塑料方便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隨著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壞了市容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廢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制品,給垃圾綜合利用帶來困難。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為全社會面臨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一、什么叫白色污染
塑料是一類高分子材料。以石油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這些物質的分子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反應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們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種高分子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動時聲音發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則較柔軟,抖動時無發脆聲音;發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燒時有濃煙)。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塑料進入廣泛實用階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優點:它取材容易,價格低廉,加工方便,質地輕巧,因此塑料一問世,便深受世界歡迎,它迅速滲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譽為白色革命。
隨著塑料產量不斷增大,成本越來越低,我們用過的大量農用薄膜、包裝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拋棄在環境中,給景觀和環境帶來很大破壞。由于塑料包裝物大多呈白色,它們造成的環境污染被稱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前幾年,有人戲稱我國有兩座萬里長城,一為古長城,二為白色長城,指的是我國鐵路沿線到處是白色的飯盒、塑料袋,這就是視覺污染。在我們學校,隨處可見一次性飯盒、各色塑料袋,起風時候,塑料袋到處飄揚,嚴重影響校園的美觀。
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3月20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2001年第1號消費警示:當溫度達到65°C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因此,2001年4月23日,國家經貿委了〈〈關于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緊急通告〉〉,要求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
2、 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我國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萬以上,只有分子量降為2000以下時,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這一過程至少需200年。農田里的廢農膜、塑料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阻礙水分的流動,從而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體積大,它能很快填滿場地,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場地由于地基松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環境。
4、 若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一類物質:二惡英。二惡英進入土壤中,至少需15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二惡英對動物的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焚燒垃圾排放出的二惡英對環境 的污染,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極敏感的問題。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總結國內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實踐經驗,結合目前“白色污染”現狀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國防治“白色污染”應遵循“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原則。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決“視覺污染”問題,使市容、景觀有明顯改善。這主要是靠宣傳教育,引導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要依法強化管理,促使企業和個入對自己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妥善收集、處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決廢舊塑料包裝物對生態環境長期的、深層次的危害。這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規和經濟政策,對廢舊塑料包裝物實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還應加強研究開發符合實際的替代(綠色)包裝用品?,F就加速我國防治“白色污染”的進程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的積極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憤。在自身嚴格遵守環保法規的同時,積極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
2、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管理。按照“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防治原則,一是加強對“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市民自覺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對大量產生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業(如鐵路、水運、民航、旅游、飯店、餐飲、零售等),要通過強化管理,改變無人負責、無序堆放、隨意拋棄的現象;三是采取強制措施,從回收集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強替代包裝產品的開發、研究,努力減少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等。
3、盡快制定頒布國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關法規,明確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義務和法律責任。應對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分別制定具體的控制措施和引導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鼓勵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運作機制。運用經濟手段,鼓勵和促進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防治“白色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關鍵詞】白色污染;危害;防治;宣傳
0.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產量急速增加。近幾年來,塑料制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等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不可否認,塑料方便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隨著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壞了市容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廢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會影響農作物吸收,進入生活垃圾中的廢塑料制品,給垃圾綜合利用帶來困難。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為全社會面臨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1.“白色污染”的定義
這就要從塑料開始說起。塑料是一種高分子材料。以石油為原料,可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這些物質的分子在一定條件下能相互反應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隨著塑料產量不斷增大,成本越來越低,我們用過的大量農用塑料薄膜、包裝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丟棄在環境中,給周圍環境和景觀帶來很大破壞。由于塑料包裝袋大多呈白色,它們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就被稱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現狀及其危害
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于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7%。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游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污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在城市、旅游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前幾年,有人戲稱我國有兩座萬里長城,一為古長城,二為白色長城,指的是我國鐵路沿線到處是白色的飯盒、塑料袋,這就是視覺污染。在學校、路邊小吃攤、菜市場、隨處可見一次性飯盒、各色塑料袋,起風時候,塑料袋到處飄揚,嚴重影響周圍環境的美觀。
“潛在危害”: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1)隨著城市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因此不再像以前一樣一日三餐在家按時按點的吃,工作忙碌的時候就在飯店或街邊路攤的小吃店買點,這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就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在方便人們的同時也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早在40年前,人們就發現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人們接觸氯乙烯后,就會出現手腕、手指浮腫,皮膚硬化等癥狀,還可能出現脾腫大、肝損傷等癥。1975年,美國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裝食品和飲料。在我國,更為嚴重的是,我們用的超薄塑料袋幾乎都來自廢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每次吃飯時,就有不少同學用塑料袋裝飯菜,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不僅危害環境,也危害自己的身體。
(2)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我國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萬以上,只有分子量降為2000以下時,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這一過程至少需200年。農田里的廢農膜、塑料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阻礙水分的流動,從而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體積大,它能很快填滿場地,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場地由于地基松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環境。
(4)若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一類物質:二惡英。二惡英進入土壤中,至少需15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二惡英對動物的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焚燒垃圾排放出的二惡英對環境的污染,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極敏感的問題。
3.“白色污染”的防治
在我國,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護好城市生態環境,有關專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將“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目前,國家對此末專門立法,廣大群眾希望有關法規盡快出臺。
(2)制定中長期治理規劃。非降解塑料制品從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人們應當有個緊迫觀念,為其做兩種準備,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時間表。有關部門要在根治污染、減經污染、預防污染三個層次上規定任務、明確責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驟、有目標、有期限地穩妥展開。
(3)重視“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綠色”替代產品的研制、生產、銷售和使用。
(4)增強全民環境衛生意識,把“白色污染”防治作為“兩個文明”建設和綜合整治城市環境的重點內容來抓。
(5)狠抓污染源頭治理,實行減量化、無害:化和省資源化、再資源化原則。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強調“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6)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難降解,現在許多城市都推廣使用綠色餐具——紙制餐具,因為纖維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許多環保專家認為,用紙制餐具代替發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紙制餐具同樣也會帶來視覺上的污染,因為它們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也不會降解徹底。其次,制紙制餐具時,除用到草漿、稻漿外,還要加入1/3左右的木漿,若全面推廣,勢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導致森林砍伐的加劇。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紙漿歷來是耗水大戶、耗能大戶及排污大戶。造漿工藝需大量水,而我國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為世界12個貧水國家的名單上;若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中,會引起水污染;紙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燃煤為主,這樣就會增加空氣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無論是從環保角度,還是從節約資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紙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于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拒絕使用超薄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從而減少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
(7)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回收白色垃圾減少“白色污染”,是一種探索性創新辦法,雖需進行一定經濟投入,但可獲得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且將在運行中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管理辦法,為加快我市城市建設進程,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好基礎工作。
抵制“白色污染”的沖鋒號已經在全球吹響,公眾、商家、政府一個都不能少。
4.結語
隨著白色污染問題的不斷惡化和人類對環境的重視,消除白色污染是人們的重任。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產成本太高,用途難以進一步擴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殘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產物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確。如何解決目前的環境問題,首先應強調廢舊塑料的回收、分類、加工,使有限的資源循環利用;其次是強調全民行動起來,響應號召,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溫馨可愛結實耐用可長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白色污染物從我們身邊永遠消失不見。
【參考文獻】
[1]城市垃圾管理與處理處置技術標準規范應用(上冊).
[2]長安.當代環境問題新特點[J].學科教育,1995,(06).
[3]方世南.環境問題: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兼與《該怎樣談論“環境問題”》一文商榷[J].學術月刊,2002,(02).
[論文摘要]堅決抵制白色污染,對環境有積極的作用。介紹白色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所謂的“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是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廢棄量十分驚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顯、最令人頭痛、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頭的廢舊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據有關部門統計,僅以一次性塑膠泡沫快餐盒為例,我國全年消耗量達4億至7億個。
一、“白色污染”的現狀及其危害
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于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游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污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1)“視覺污染”。在城市、旅游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2)“潛在危害”。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后,由于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于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目前,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污染”問題,而對于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
二、對于危害嚴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國的態度如何
世界各國已經被難纏的“白色污染”困擾多年,對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歐洲的很多國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購物袋的辦法控制購物袋的使用量,事實證明,運用經濟杠桿應對“白色污染”是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應對“白色污染”的官方舉措。美國的舊金山市是美國第一個封殺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國舊金山市議會通過一項法案,限令舊金山的超市、藥店等零售商分別在6個月和1年內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該法案規定,超市和藥店零售商只允許向顧客提供紙袋、布袋或以玉米副產品為原料生產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嚴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罰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棄使用塑料袋。實施這項禁令后,每年將節省45萬加侖的石油,也省卻了1400噸垃圾填埋的麻煩。
韓國政府從1999年起要求全國商場超市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和紙質購物袋。為推行和宣傳這項措施,韓國政府當時在全國張貼了10萬張宣傳畫,分發了20萬份宣傳冊和6.5萬個環保購物袋。新加坡也從去年開始舉辦“自備購物袋日”活動,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國206家超市就會以非強制性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國家也醞釀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遏制“白色污染”。法國將從2010年元旦起,在全國范圍內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亞環境、遺產和藝術部長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亞的超級市場將分階段停止使用塑料購物袋,這項計劃將于2008年底前開始實施。
在我國,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護好城市生態環境呢?有關專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將“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目前,國家對此末專門立法,廣大群眾希望有關法規盡快出臺。
(2)制定中長期治理規劃。非降解塑料制品從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人們應當有個緊迫觀念,為其做兩種準備,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時間表。有關部門要在根治污染、減經污染、預防污染三個層次上規定任務、明確責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驟、有目標、有期限地穩妥展開。
(3)重視“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綠色”替代產品的研制、生產、銷售和使用。
(4)增強全民環境衛生意識,把“白色污染”防治作為“兩個文明”建設和綜合整治城市環境的重點內容來抓。
(5)狠抓污染源頭治理,實行減量化、無害:化和省資源化、再資源化原則。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強調“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沖鋒號已經在全球吹響,公眾、商家、政府一個都不能少。
三、結語
隨著白色污染問題的不斷惡化和人類對其環境的重視,消除白色污染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產成本太高,用途難以進一步擴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殘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產物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確。如何解決目前的環境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應強調廢舊塑料的回收、分類、加工,使有限的資源循環利用;其次是強調全民行動起來,響應號召,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溫馨可愛結實耐用可長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白色污染物從我們身邊永遠消失不見……
參考文獻
[1]長安,當代環境問題新特點[J].學科教育,1995,(06).
[2]方世南,環境問題: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兼與《該怎樣談論“環境問題”》一文商榷[J].學術月刊,2002,(02).
一、有關白色污染的相關知識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對耕作和播種造成了極大困難,影響了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農作物減產甚至不產。如果將塑料燃燒,則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破壞環境。將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鳥、魚類誤食,會造成這些動物死亡,若是纏住一些艦船的螺旋槳,則會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白色污染治理辦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關鍵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學家研制了多種自毀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毀塑料、化學自毀塑料、醫用自毀塑料等。制造這些塑料的指導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種化學物質,使塑料能被光照、細菌或其他化學物質溶解或消除。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是造價昂貴,無法與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競爭。我們盼望著早日出現可以與不可降解塑料一樣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夠回收、再生、利用。
二、調查情況
我們小組在學校隨機挑選50人參加我們的問卷調查,共收回45份,占90%(調查問卷附表),結果如下:
問題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嗎?調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結果表明,大部分中學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這與學校教育有很大關系(高二化學教材對于白色污染有過講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這表明,學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問題二:你經常購買小食品嗎?71.1%的人偶爾購買小食品,22.2%的人經常購買,只有6.7%的人不買小食品。這是因為,學生族很少有時間在家吃早飯,所以來學校購買食品充饑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裝袋絕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請看以下的調查),這就為校園白色污染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
問題三:你如何處理塑料袋?上圖顯示只有7人(占15.6%)將塑料袋隨地亂扔,而扔進垃圾箱的占80%,但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進入垃圾箱中,因為據我們小組成員觀察發現,很多人雖然知道應當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內,卻總是扔到垃圾箱旁,風一吹,塑料袋就滿校園亂飛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兩位選擇其他的同學中。一人表示會把塑料袋扔進視線所見的垃圾箱內。我們發現。校園內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銹跡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過本學期開始后,學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數量,這對于防治校園白色污染是有幫助的。
問題四:請同學對校園白色污染的處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議。
提供建議如下:
(1)學校應教育同學們增強環保意識,多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學們不要隨意扔垃圾,對隨地扔廢棄物的人講講環保的重要性。
(3)學校統一將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理。
(4)增設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嚴重的地方(如小賣部門口)。
(5)設計一個環保標志,掛在醒目的地方。
(6)盡量減少用塑料袋包裝物品,并杜絕使用一次性發泡飯盒(現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飯盒就是國家禁止使用的飯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會增強環保意識。
(8)學校不要焚燒垃圾。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①大部分學生對于白色污染比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對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這需要學校增強環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當一部分人雖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隨手丟棄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見,學校培養學生環保的觀念十分重要,同時學校也要作出實際行動,如多設置分類垃圾箱,組織回收有價值的垃圾等。
(三)學校白色污染現狀調查
通過上一階段的調查,我們已經調查清楚了學生對白色污染的了解情況,與同學們初步探討了如何防治校園白色污染。這一階段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調查我們學校白色污染的情況,并對處理方法進行可行性探討。
首先,我們進行的工作是稱量一個班一天產生的垃圾,分揀出垃圾的種類、白色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等)所占比重為多少,以此來估算十二中一天產生的白色污染物的數量。以高二某班為例,這個班一天所產生的垃圾約重2kg左右,主要成分是紙、塑料包裝袋、塑料瓶、易拉罐、發泡飯盒及一些果核等。其中塑料包裝袋有近l00個(幾乎全用于食品包裝),5個塑料瓶,7個發泡飯盒,2個易拉罐(鋁制)。不難看出,食品包裝是校園白色污染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還發現,紙張和易拉罐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而且目前社會上也有回收廢紙、易拉罐的地方。于是我們把重點放在了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上。
在學校的垃圾站,我們遇見一位揀垃圾的人,他把塑料瓶進行了回收。我們小組成員上前詢問他回收的目的、價錢,而他沒有回答。為了查詢有關塑料的回收情況,我們小組特意利用課外時間對太原市各正規廢品回收站進行了采訪,可惜沒有發現回收塑料的地方。最后,通過上網查詢資料,我們得知:塑料是可以回收的,但不可以再利用來制造食品包裝袋(因為造價高,不能保證衛生與安全),只可用作建筑材料或農用大棚等。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違規生產的個體小企業私自回收塑料廢物,用一些有毒的有機溶劑清洗后再利用,這對人體是有害的。因此,學校在進行垃圾分類回收時,一定要將回收的塑料制品送到正規的回收單位。
三、結論
通過以上調查,我們發現校園內是存在白色污染的,以十二中為例,每天十二中要產生4000個左右的食品包裝袋,這會使多少畝土地喪失耕種能力!而且,學生對于白色污染缺乏緊迫感,采取不以為然的態度,這是十分危險的。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國還有沒有可供種植耕作的土地?我們中學生不應該對白色污染這一社會問題不聞不問,而一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積極地去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宣傳環保意識、從而使全社會的人都有環保觀念--這正是我們的目標所在。我們的建議:
(1)根據我們的調查以及我們所查的資料,我們建議學校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其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每一個班在班內建立一個小型垃圾點,將垃圾按紙類、塑料、金屬(如易拉罐等)、電池、其他共五類分類收集。由于紙類、塑料數量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慮到電池對環境的危害,建議同學們把廢舊電池統一回收。
②學校設立幾個大型垃圾箱,統一回收各班分類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校園內多設置一些小型分類垃圾箱。學校負責與社會回收單位聯系,及時送出回收來的垃圾。
③學校應當設立一個評分制度,對垃圾回收工作開展得好的班級進行鼓勵。回收的收入也可返回各班使用。
關鍵詞 污染 環境 塑料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識碼:A
白色污染物的種類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幾種類型。聚乙烯是乙烯經加成聚合反應制得的一種熱塑性樹脂。根據聚合條件不同,其相對分子量從一萬到幾百萬不等。聚丙烯通常是半透明固體,無味無毒,密度(0.90g/cm3―0.91g/cm3),機械強度比聚乙烯高,耐熱性好。聚氯乙烯通過游離基加成聚合反應生成高聚物,屬熱塑性樹脂。無定型白色粉末,無固定熔點,密度為(1.35g/cm3―1.45g/cm3),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聚苯乙烯無色無味透明樹脂,透光性好。表面富有光澤,易燃,密度為(1.05g/cm3―1.07g/cm3)具有優良的防水性,耐腐蝕性、電絕緣性。此外,還有些塑料加入了增塑劑,發泡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等。
1白色污染的來源
農用薄膜、包裝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統稱塑料包裝物)的丟棄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2015年我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35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300多萬噸。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及休閑食品包裝袋的形式被任意丟棄,形成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形象污染,和“環境污染”。
2.1形象污染
在城市、旅游區、水系溝壑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當地整體形象不整潔,使人對當地的形象大打折扣。
2.2環境污染
廢舊塑料及包裝物進入環境后,由于其長時間不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使土壤變質,影像作物從土壤中吸收營養,導致農作物減產;其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于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目前,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形象污染”問題,而對于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環境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
3白色污染的防治
早在1985年,美國入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就已達23.4公斤,日本為20.1公斤,歐洲為15公斤。進入九十年代,發達國家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的數量更多(我國1995年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和其它塑料制品為13.12公斤)。從消費量來看,似乎發達國家的“白色污染”應該很嚴重,實則不然。究其原因,一是發達國家很早就嚴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隨手亂扔廢舊塑料包裝物,基本消除了“形象污染”;二是發達國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較高。以歐美國為例,80年代以前,處置廢塑料主要方式是隨生活垃圾一起填埋,后來發現塑料長期不降解,土質退化嚴重,隨即轉入循環使用。現在已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分類回收系統,大部分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轉化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無害化處置,也基本消除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潛在危害。如美國制定了《資源保護與回收法》,對固體廢物管理、資源回收、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技術研究、系統建設及運行、發展規劃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先后有10個州出臺了塑料包裝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資源法》、《節能與再生資源支援法》、《包裝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專門條款,以促進制造商簡化包裝,并明確制造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各自的回收利用義務。德國在《循環經濟法》中明確規定,誰制造、銷售、消費包裝物品,誰就有避免產生、回收利用和處置廢物的義務。德國的《包裝條例》將回收、義務與生產、銷售、消費該商品的權利掛鉤,把落實到商品及其包裝材料的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細微有2.9萬公里的線路兩側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實踐證明,加強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4我國防治污染的方法
(1)國家法律。禁止生產超薄塑料方便袋,關停并轉一批小作坊、小塑料加工廠。禁止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2)強制回收利用。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重復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近年來,我國也開始大力宣傳3R運動:即要求做到廢塑料的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旨在從根本上消除白色污染。
(3)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裝制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在自然環境中較容易降解。
(4)從生活細節上著手。從2008年6月1日開始,所有超市將不再免費提供購物塑料袋,客戶需要塑料袋徐單獨付費。
(5)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隨著國科技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中出現量次性物品。如:次性牙刷,木筷子和次性注射器……些物品雖然給帶方便,但是也給地球帶災害。因為含有塑料次性物品不但不可以溶化,還不可以消滅。“白色污染”是地球最災害之。為弄清“白色污染”能給我們帶來多巨危害,做以下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書籍 報刊
2、上街看看一次性用具的產生量
3、上網查找“白色污染”的危害
三、資料的整理
信息渠道網絡 涉及方面什么是“白色污染”具體內容所謂“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由于隨意亂丟亂扔,難于降解處理,以致造成城市環境嚴重污染的現象。
信息渠道:網絡 書籍 涉及方面“白色污染”的危害 具體內容 白色污染存在兩種危害: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視覺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環境中,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環境的美感。
白色污染的潛在危害則是多方面的。
1、一次性發泡塑料飯盒和塑料袋盛裝食物嚴重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當溫度達到65℃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質將滲入到食物中,會對人的肝臟、腎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
我們現在用來裝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們就發現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人們接觸氯乙烯后,就會出現手腕、手指浮腫,皮膚硬化等癥狀,還可能出現脾腫大、肝損傷等癥。在我國,我們用的超薄塑料袋幾乎都來自廢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這些生產廠所用原料是廢棄塑料桶、盆、一次性針筒等。生產時,首先用機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個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來曬干,再用機械把它壓成膜,制成各種塑料袋。每次吃飯時,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裝飯菜,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不僅危害環境,也危害自己的身體。
2、使土壤環境惡化,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我國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時間,通常至少需要200年。農田里的廢農膜、塑料袋長期殘留在田中,會影響農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抑制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造成農作物的減產。若牲畜吃了塑料膜,會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業仍是我國處理城市垃圾的一個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體積大,它能很快填滿場地,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場地由于地基松軟,垃圾中的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很容易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圍環境。
4、若把廢塑料直接進行焚燒處理,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二惡英——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一類物質。二惡英進入土壤中,至少需15個月才能逐漸分解,它會危害植物及農作物;二惡英對動物的肝臟及腦有嚴重的損害作用。焚燒垃圾排放出的二惡英對環境的污染,已經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極敏感的問題。
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難降解,現在許多城市都推廣使用綠色餐具——紙制餐具,原理是紙制品的組成物纖維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是,用紙制餐具代替發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紙制餐具同樣也會帶來視覺上的污染。它們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幾十天甚至幾個月內也不會降解徹底。其次,制紙制餐具時,除用到草漿、稻漿外,還要加入1/3左右的木漿,若全面推廣,勢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導致森林砍伐的加劇。而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第三,制紙漿歷來是耗水大戶、耗能大戶及排污大戶。造漿工藝需大量水,而我國屬于水資源短缺的國家。若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中,會引起水污染;紙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國能源結構是以燃煤為主,這樣就會增加空氣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信息渠道網絡涉及方面“白色污染”的防治具體內容
1、我們應盡量減少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紙制餐具的使用。任何一次性餐具不僅不利于環保,也是對資源的最大的浪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應過度依賴塑料袋。在商店,完全可以用一兩個塑料袋分類裝好的商品,商品重量也完全在袋子的承受范圍之內的,有些顧客卻硬是要求多拿一兩個袋子。大部分消費者把超市塑料袋帶回家中當垃圾袋使用,丟棄后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們應拒絕使用塑料袋買菜或盛裝食物,買菜可用菜籃子或布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而盛裝食物可以使用自備的不銹鋼或塑膠飯盒,既衛生,又環保,還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2、回收廢塑料并使之資源化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徑。其實,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復回收使用。廢塑料回收后,經過處理,既能重新成為制品,亦可制得汽油與柴油。 近年來,在德、日、美等國家,由于重視對包裝材料的回收處理,已經實現了塑料的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環,從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而在我國,回收廢塑料的工作已經起步。我們應配合政府有關部門,把廢棄物分類,以便回收工作能順利地進行。
3、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環保氛圍,是解決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種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廢塑料,就要實行垃圾回收分裝制度,把不同類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內,這就需要我們有高度自覺的環保意識。
一、殘留農膜對環境的主要危害
1.對土壤環境的危害
土壤滲透是由于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層移動的現象。由于土壤中殘膜碎片改變或切斷土壤孔隙連續性,致使重力水移動時產生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動較為緩慢,從而使水分滲透量因農膜殘留量增加而減少,土壤含水量也隨之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導致地下水難下滲,引起土壤次生鹽堿化等嚴重后果。另外,殘農膜影響土壤物理性狀,抑制作物生長發育。
2.對農作物的危害
由于殘膜影響和破壞了土壤的理化性狀,必然形成作物根系生長發育困難。凡具有殘膜的土壤,都會阻止根系串通,影響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作物株間施肥時,有大塊殘膜隔離而隔肥,影響肥效,致使產量下降。
3.對農村環境景觀的影響
由于回收殘膜的局限性,加上處理回收殘膜不徹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殘膜棄于田邊、地頭,大風刮過后,殘膜被吹至房前屋后、田間、樹梢,影響農村環境景觀,形成“視覺污染”。
4.對牲畜的危害
地面露頭的殘膜與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誤吃殘膜后,會阻隔食道,影響消化,甚至死亡。
總之,從地膜污染對環境和作物產量產生的危害可以看出,農田中殘留的地膜量,大都接近或達到了能使作物減產的臨界值。因此,防治地膜污染已經是一項十分緊迫而又有重要意義的工作。
二、及時清理、回收殘膜是防治農膜污染的有效措施
1.適期揭膜
改作物收獲后揭膜為作物收獲前揭膜,具體的揭膜時間,最好選定為雨后初睛或早晨土壤濕潤時,地膜棉花應在頭水前揭膜。適期揭膜,可以減少殘留在土壤里的農膜。
2.采取人工和機械回收相結合的措施,加大殘留地膜的回收力度
除采取頭水前揭膜措施外,還可組織勞力通過手工或耙子回收殘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種前及收獲后采用地膜回收機回收,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遼寧省農機化研究所研制的 ISQ-20 型地膜消除機,新疆麥蓋提縣研制的環形滾動釘齒式殘膜清除機,使用效果都很好。
3.優化耕作制度
加強倒茬輪作制度,通過糧棉、菜棉輪作倒茬減少地膜單位面積平均覆蓋率,進而減輕殘膜污染危害。
但總體來看,全市環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總天數僅占全年天數的73%,與上年持平;城市河道水質狀況較差,各項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幅度不大,且一些企業的廢水超標排放有反彈的趨勢,致使個別地區的地表水污染程度仍處于較高的水平。
*水環境
總體狀況
長江泰州段及泰州引江河共6個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Ⅱ類水標準,水質良好;新通揚運河泰州市區段、南官河變電所以南段、泰東河、東城河南段、宣堡港泰州市區段、魯汀河在新通揚運河以北段、興化市五條河流、靖泰界河廣陵大橋至毗蘆大橋段、古馬干河共17個斷面達國家Ⅲ類水標準,水質較好;新通揚運河姜堰林場公路橋至官莊大橋段、南官河海陵區段、魯汀河在新通揚運河以南段、如泰運河砂石場段、靖泰界河季市大橋以東5個斷面水質較差,介于Ⅳ類和Ⅴ類水中間;靖江市十圩港豐產橋以南段5個斷面水質很差,劣于國家Ⅴ類水標準。
主要河流水質
長江泰州段長江泰州段水質良好,4個斷面達國家Ⅱ類水標準。
引江河所設高港大橋與泰州大橋2個斷面水質為Ⅱ類,是目前泰州市水質最好的河流。
新通揚運河新通揚運河共設6個監測斷面,自西向東依次為泰西、迎江橋、泰東、林場公路橋、官莊大橋、洪林大橋。泰州市區段水質基本達到Ⅲ類水標準;姜堰段水質較差,林場公路橋至官莊大橋段水質劣于Ⅳ類水,洪林大橋以東水質稍有好轉,但仍劣于Ⅲ類水,姜堰段超標項目有氨氮、石油類。與*年相比,林場公路橋斷面氨氮和高錳酸鹽指數均有一定升高。
通揚運河共設4個監測斷面,自西向東依次為蓮花池、曲江橋、杭家鋪大橋、白米劉池橋,河流水質介于Ⅲ類與Ⅳ類水之間。與上年相比,泰州市區蓮花池斷面水質有一定好轉,其余斷面水質變化不大。
魯汀河是接納泰州市區西北工業區廢水集中排放及大部分生活污水的主要河流,排污渠入河口位于漁業社斷面上游,緊鄰排污口的漁業社斷面水質劣于Ⅳ類水,部分指標劣于Ⅴ類水,因此,常年處于黑臭狀態。但與*年相比,漁業社斷面高錳酸鹽指數有所降低。由于經新通揚運河河水稀釋,至朱莊大橋斷面處,水質已明顯好轉,朱莊大橋和興化冷凍機廠兩斷面水質符合Ⅲ類水標準。
南官河是泰州市連通長江的水上通道之一,縱貫泰州市區,與新建引江河平行。南接長江,北接魯汀河,全長24公里,共設2個監測斷面。河流水質由南向北逐漸變差,其中氨氮在泰山公園處超過Ⅴ類水標準,主要原因是泰山公園斷面處河水長期處于滯流狀態,加上沿岸生活污水的集中排放及??看坏呐盼?,致使該斷面水質常年較差。
泰東河泰東河水質基本達到Ⅲ類水,僅石油類項目出現輕微超標。
如泰運河河流水質自西向東總體下降,砂石場斷面氨氮劣于Ⅴ類水標準。
靖泰界河是靖江、泰興兩市的一條分界河流,自東向西水質逐漸好轉,季市大橋斷面水質劣于Ⅳ類水,廣陵大橋至毗蘆大橋段水質達Ⅲ類水標準。
十圩港是貫通靖江南北的一條主要河流,十圩港豐產橋以北段水質達Ⅳ類水,豐產橋以南段水質劣于Ⅴ類水,主要污染因子有氨氮、化學需氧量。
其它河流水質其余11條主要河流中,興化白涂河、泰興季黃河水質劣于Ⅲ類水,靖江橫港靖城段水質劣于Ⅴ類水,泰州市區東城河、宣堡港,泰興市古馬干河,興化市蚌蜒河、烏巾蕩、北澄子河、車路河、橫涇河八條河流水質均達到國家Ⅲ類水標準。
地下水
地下水水質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泰興與靖江的地下水水質較差,主要污染指標有總硬度、氨氮、硝酸鹽氮、細菌總數等。地下水水質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趨勢。
廢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年工業水污染源主要分布在電力、供熱生產、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醫藥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5個行業的廢水排放量占廢水排放總量的90.7%。按區域劃分,重點水污染源主要集中在泰興市和靖江市。等標污染負荷占全市75%的16家重點污染源中,泰興市有8家,靖江市有4家,興化市有2家,市區和姜堰市各1家。
*年工業用水總量為30997萬噸,其中新鮮用水量為21989萬噸,占總用水量的70.94%,重復用水量為9008萬噸,占總用水量的29.06%。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14516萬噸,其中達標排放的廢水為13790萬噸,占廢水排放總量的95%。按區域劃分,泰興市工業廢水排放量最高,為7519萬噸,姜堰市2471萬噸,興化市2291萬噸,市區1216萬噸,靖江市1020萬噸。
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其中CODcr排放量為17322噸,氨氮排放量為643噸,石油類排放量為102噸,揮發酚排放量為3.90噸,氰化物排放量為1.36噸,六價鉻排放量為2.86噸,鉛排放量為0.04噸,砷排放量為1.66噸。
措施與行動
嚴查環境違法行為遏制污染反彈的行動根據國家環??偩终匍_“全國開展嚴查環境違法行為,遏制污染反彈行動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及省環保廳《關于對全省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情況進行全面跟蹤檢查的通知》的要求,制訂了嚴查工作方案,由市環保局牽頭組織嚴查行動檢查組,采取事先不通知、不打招呼的方式,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和平時掌握的情況,直接赴現場檢查,保證了檢查情況真實、可信。
*年共檢查企業5294家,有違法行為企業123家,處罰39家,限期整改84家。其中市區海陵區檢查726家、處罰8家;高港區檢查493家、處罰3家;泰興市檢查527家,處罰6家;興化市檢查342家、處罰3家;靖江市檢查2370家,處罰18家;姜堰市檢查836家,處罰1家。
*大氣環境
總體狀況
城市空氣從全市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統計結果看,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值均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的二級標準,但可吸入顆粒物PM10出現超標。興化市TSP年均值濃度符合二級標準的要求,其它各市PM10的年均值與日均值超標情況較為嚴重,尤其在部分時段空氣污染級別達到了中度甚至重度污染。
城市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在0.016—0.049毫克/立方米之間,符合國家二級標準0.06毫克/立方米的要求。其中泰興、市區二氧化硫濃度較高,日均值超標率分別為0.8%,0.4%,其次為靖江市,其日均值超標率為0.3%,興化、姜堰最低,其日均值未出現超標現象。
城市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氮年均值在0.010—0.033毫克/立方米之間,符合國家二級標準0.08毫克/立方米的要求。泰興、靖江二氧化氮濃度較高,且泰興出現日均值超標現象,其超標率為2.2%。興化最低。
城市環境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或總懸浮顆粒物(TSP)。市區、泰興、靖江和姜堰采用自動監測測試的可吸入顆粒物年均值濃度在0.121—0.188毫克/立方米之間,均超過二級標準0.10毫克/立方米的要求。其中靖江、泰興、姜堰的PM10濃度年均值超過國家三級標準0.15毫克/立方米的要求,靖江市的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最高,為0.188毫克/立方米。興化市仍采用“五日法”測試的是懸浮顆粒物濃度,其濃度符合二級標準的要求。
酸雨全市降水PH均值在5.53——6.25之間,降雨pH均值姜堰市最低,且pH均值低于臨界值5.60,呈現酸性狀態,酸雨出現頻率為41.4%。泰州市區酸雨發生率為4.5%;靖江市酸雨發生率為6.5%;泰興與興化市全年無酸雨發生。
廢氣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廢氣主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煙塵、粉塵。*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6471噸,煙塵排放量為9679噸,工業粉塵排放量為2554噸。與*年相比,煙塵排放量有明顯下降,下降幅度為26.77%,工業粉塵下降9.7%,二氧化硫略有增長。
措施與行動
取締土煉油點按照國務院《關于堅決取締土煉油場有關問題的通知》,各市按季督查土煉油點的取締、關停情況,共取締土煉油點84個。
*聲環境
總體狀況
*年聲環境呈輕污染和中污染狀態,交通噪聲污染較為嚴重。
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在54.8分貝至58.2分貝之間。泰州市區略高于城市區域環境噪聲一類區標準(50分貝),屬輕污染級;其余各縣市處在55至60分貝之間,屬中污染級。與*年相比,區域環境噪聲污染總體略有加重。市區平均等效聲級與*年持平,興化市略有下降,其它三市的平均等效聲級有所上升。
市區、興化市、姜堰市的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低于70分貝的標準,泰興與靖江兩市的平均等效聲級超過70分貝。與去年相比,市區的交通噪聲路段污染有很大的改善,而興化、靖江、泰興三市仍有不少路段道路交通噪聲污染較為嚴重,尤其是靖江與泰興兩市的交通噪聲路段超標率分別高達74.7%與74%。
措施與行動
環境噪聲污染管理市區主要路段實施禁鳴,*年泰州市環保局與市公安局聯合下發了《加強中、高考期間的環境噪聲管理的通告》,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建筑施工噪聲和歌舞廳等娛樂場所的噪聲污染問題,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共出動人員1200人次,糾正擾民的環境違法行為650件。
*工業固體廢物
總體狀況
工業固體廢物是工業生產過程中對資源、能源利用不充分而產生的廢物。*年全市共產生各類工業固體廢棄物79.51萬噸,其中爐渣產生量最大,為45.47萬噸,占57.19%;其次是危險廢物15.68萬噸,占19.72%;其它廢物13.74萬噸,占17.28%;粉煤灰4.47萬噸,占5.62%;冶煉廢渣0.15萬噸,占0.19%。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75.84萬噸,占產生量的95.39%,貯存505.2噸,處置3.61萬噸。
措施與行動
白色污染治理我市積極組織實施白色污染防治工程。一,大力開展白色污染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兩臺一報”開辦專題欄目,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知識。“6.5”世界環保日在全市廣泛開展消除白色污染、宣傳省政府171號禁白令,進一步增強廣大市民防白禁白的意識;二,全市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街道辦事處等,定期開展消除白色污染突擊活動,并及時通報檢查情況,督促落實相關措施;三,成立了市政府白色污染防治領導小組,組織3-4次由工商、衛生、城管、環保、經委、質監、公安等部門參加的聯合執法大的檢查,對在經營中銷售和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超薄塑料袋的違法行為進行查禁;四,積極組織開發替代產品,指導扶持了泰興中丹集團、姜堰江濤包裝制品有限公司、興化長江旅游餐具有限公司開發一次性可降解塑料袋、紙杯、快餐盒等,努力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污染問題,從而促進城鄉白色污染的消除。
*生態建設
狀況
生態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為全面掌握我市生態環境現狀,按照省環保廳的統一部署,開展了全市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完成了相關資料數據庫和近10萬字的調查報告;泰州市政府將生態市建設擺上了重要議程,《泰州生態市建設總體規劃》已編制完成,并通過了省環保廳組織的專家評審;姜堰、興化市先后通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驗收,并繼續抓好創建成果的鞏固,與此同時,靖江、泰興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規劃已編制完成,并通過了專家評審,創建工作正緊張有序進行;年內有10個鄉鎮完成了環境優美鄉鎮規劃的編制工作,4個鄉鎮通過市級環境優美鄉鎮驗收;完成生態村申報8個;完成清潔文明生產企業申報6家。此外,有機食品基地建設工作也取得了新的進展,泰興市溪橋鎮翁莊村160畝農田蔬菜通過日本JONA公司有機食品認證。
措施與行動
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全面規劃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泰州市生態建設總體規劃》經市政府審查討論后,將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并頒布實施。要按照總體規劃要求,完善生態市建設的領導體系,分解落實責任,保證規劃各項任務的落實。姜堰、興化要加大工作力度,不斷鞏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成果;靖江、泰興要按規劃要求,加快創建步伐,保證如期通過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驗收。
資料
“一控雙達標”工作取得進展
*年全市主要工業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中,除煙塵排放量高于*年總量控制計劃所確定的指標外,其余均低于計劃量。據對全市569家工業企業的排污申報登記情況統計,占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學耗氧量排放量65%以上的重點工業污染企業12家,排放廢水達標量為12510噸,達標率為93.4%。
環境管理與能力建設
在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上,制定了《泰州市環保局建設項目管理規定》、《泰州市環境技術評估規范》,進一步規范審批行為。針對近年來三產行業環境矛盾急劇增多的問題,市環保局經過調研,在與市各相關職能部門主動聯系協調的基礎上,提出了飲食娛樂服務業環境管理新舉措(泰政復[*]66號)。按照新規定,各相關部門不再批準在居民住宅樓內新建、改建、擴建飲食娛樂經營場所;營業面積在100平方米以上的飲食業單位必須安裝符合國家要求的油煙凈化裝置;全市范圍內一律不得審批1蒸噸/時以下立式燃煤鍋爐。新舉措的推出,為從根本上解決三產企業環境污染矛盾和污染糾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對排污單位污染物排放的管理與監控上,市環保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工作的通知》規定,未經審批、未進行規范化整治的排污口一律不準排污。對重點污染源,要按規范安裝污水流量計和遠程自動監控系統。到*年度,全市重點污染源共安裝流量計29臺、COD自動監控儀12臺、黑匣子12個、等比例采樣器7臺、適配器12個,并有11家企業實現污染源信息聯網。
為改善空氣環境質量,市政府辦下發了《關于做好秸稈禁燒工作的緊急通知》,實行市、區、鎮、村四級聯動,層層落實責任制,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為貫徹落實省人大《機動車尾氣污染管理條例》,目前市區已建立起一套汽車檢測、治理、抽檢、復檢的防治體系;市公安、交通、環保等部門對周邊城市的摩托車排氣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調研,正在制定實施方案。市環保局與市公安局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市區禁鳴區域的劃分方案,市公安局于5月《關于實施市區機動車禁鳴的通告》,禁鳴效果明顯。
化學與環境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查。
一、 有關各種污染物的形成和危害的考查
常見的污染問題主要有: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白色污染、電池、金屬材料、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酸雨、室內空氣受污染、實驗室內的污染等。全面認識這些污染物的來源和危害,認識處理各種污染物的必要性和原則,形成正確,合理地使用化學品的意識,認識化學在環境監測與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是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
例1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下列說法能達到相應目的是( )
A. 推廣使用無氟冰箱有利于防止“臭氧空洞”
B. 工廠用高煙囪排放廢氣防止“酸雨”
C. 使用車用乙醇汽油防止“溫室效應”
D. 及時焚燒廢棄塑料減少“白色污染”
解析 本題全面考查了污染物及污染源處理的相關知識。由于含氟物質能破壞臭氧層,推廣使用無氟冰箱能防止“臭氧空洞”;工廠用高煙囪排放廢氣,沒有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只能造成污染的面積增大,故B錯誤;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可以減少一氧化碳的排放,但仍然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不能防止“溫室效應”,故C錯誤;及時焚燒廢棄塑料雖減少了“白色污染”,但卻產生了大量有害氣體,反而增加了空氣污染,浪費資源,不可取,故D錯誤。
答案 A
例2 (2012·宿遷)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有關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隨意丟棄廢電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屬污染
B. 經常飲用蒸餾水對身體有益
C. 水中Ca2+、Mg2+增多導致水體富營養化
D. 大量使用農藥、化肥不會污染水
解析 本題重點考查水體污染,廢舊電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屬等污染物,隨意丟棄易造成水中重金屬污染,故A正確;蒸餾水中不含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長期飲用對健康不利,故B錯誤;水體的富營養化主要是由于水中氮、磷元素增多而造成的,故C錯誤;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是造成水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故D錯誤。
答案 A
二、 新情境下的污染問題的考查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各種新的污染問題層出不窮,在新的環境下,學生要學會利用各種渠道去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拓展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能力,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在解答此類問題時要認真分析題目中的新信息,領會貫通,準確答題。
例3 (2012·煙臺)2012年2月29日,我國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標準增加了PM2.5檢測指標。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和揚塵,對人體健康和空氣質量的影響很大。
(1) 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項目中除了可吸入顆粒物外,還包括 (填序號)
① CO ② CO2
③ SO2 ④ NO2
(2) 以下不屬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序號)
① 天然氣 ② 石油
③ 酒精 ④ 煤
(3)我市從4月1號起所有機動車都要進行尾氣檢測,其中包括PM2.5的檢測。汽油燃燒產生的顆粒物主要是 ,這是汽油 燃燒產生的。
(4) 下列關于PM2.5的說法錯誤的是 (填序號)。
① 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PM2.5;
② PM2.5是造成灰霾天氣的“元兇”之一
(下轉第63頁)
(上接第64頁)
③ PM2.5的顆粒大小與分子大小差不多;
④ PM2.5專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⑤ 除了對汽車尾氣的檢測,還有哪些措施對PM2.5的治理能起到積極作用,請舉兩例:
; 。
解析 本題容易出錯的地方是不知道PM 2.5是什么意思,通過閱讀認識PM 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是小型的可吸入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和空氣質量的影響很大??梢酝ㄟ^植樹造林,減少揚塵污染源等手段有效控制。
答案 (1) ①③④ (2) ③ (3) 碳 不完全(4) ③ (5) 減少火力發電,提倡使用水能、太陽能發電;積極植樹造林,防治揚塵污染(從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使用清潔能源、植樹造林控制揚塵、工業廢氣處理后再排放等方面回答均可)。
三、 有關綠色化學、節能減排、世界環境日等的考查
通過化學的學習不僅要能初步認識化學與環境的關系,同時逐步樹立科學發展觀,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在面臨和處理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時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學的思考和判斷。
例4 “綠色化學”要求從根本上減少或杜絕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綠色化學理念的是( )
A. 實驗中未說明藥品用量時,取用較多量藥品
進行實驗
B. 實驗室將廢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 對廢舊電池作深埋處理,消除其污染
D. 化工生產中使原料盡可能地轉化為產品
例題5 (2012·陜西)2012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為“綠色消費,你行動了嗎?”,這一主題旨在強調綠色消費,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下面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A. 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提高農作物產量
B. 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防止水體污染
C. 限制使用塑料購物袋,減少白色污染
D. 推廣利用太陽能、風能,緩解溫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