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英語的復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多媒體 大學英語 機遇 對策
一、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和發展,以及當前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說,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新形勢下高校教學改革發展的一大趨勢。在這種形勢下,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授課方式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懷疑與沖擊,多媒體輔助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正在迅猛發展并煥發出新的生機。然而,多媒體技術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畢竟是一門新興技術,通過筆者的調查發現,其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發揮了巨大的優勢,但是這其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如若不及時發現,加以改正,必然會使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多媒體技術輔助下大學英語教學的內涵和特點
1.多媒體技術輔助下大學英語教學的內涵。多媒體技術輔助大學英語教學指的是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計算機等技術,對教學所需的音頻、視頻、圖片等文件進行綜合處理,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對教學信息的傳遞,以促使教學質量的提升。多媒體技術輔助大學英語教學以外語教學論、教育信息技術學等理論為支撐,其具體的實踐過程實現了對多種教育科學理論的應用。此外,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大學英語教學,能夠改變傳統單一的授課模式,優化教育環境,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實現對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全面訓練,使英語教學質量大大提升。
2.多媒體技術輔助下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多媒體技術輔助下大學英語教學具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科學性,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能夠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中選取合適的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完成對教學內容的展示與傳遞過程;二是交互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更加頻繁,也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三是針對性,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自主學習,同樣,教師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對其展開具體的輔導;四是開放性,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充分利用了網絡中的教學資源,其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五是真實性,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學生能夠通過網絡或者教學課件獲取很多真實生動的學習材料。
三、多媒體技術輔助為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帶來的機遇
1.豐富了大學英語教學的內容。在傳統的大學英語的授課模式中,采用教師講解加板書的形式進行單一授課,不僅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教師對教學知識的拓展空間有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幾乎每個單元有大約兩三篇文章,每篇文章中有二十多個詞匯或者短語需要學習,而且對詞匯和短語的講解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為學生分析講解并展示出這些內容,已經成為限制教學質量提升的一大重要因素。多媒體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運用,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契機。通過教師在授課之前在課件制作中增加對所要講授的詞匯的內容展示,能夠對課本中每一條重點詞匯與短語進行細化分析,包括與詞匯或短語相關的釋義、拓展以及例句和應用等等。具體到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只需使用鼠標操作便可以完成對詞匯或者短語的展示,節約了傳統教學中的板書時間。需要進行對課本中的知識進行補充或者為學生拓展課外資源時,只需教師在課件制作中增加相關內容,在授課過程中為學生進行展示與講解即可。
2.英語教師備課靈活。在多媒體技術輔助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授課教師無需按照傳統的備課方式去準備授課教案,而更加具備靈活性,在課件制作過程中把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編制,并且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在課件中增加與其相關的課外知識進行補充。此外,教師在課件制作過程中也可以增加一些圖片、英文歌曲等,增加課件的趣味性。
3.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授課過程中,往往以教師為中心,這種單一的授課方式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個性與自主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單純地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做筆記,對所有的學生展開同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也不利于學生特長的發展。而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在當前相同的教學空間中為學生營造出相對個性化的氛圍,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選取不同的教學程序及學習材料,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發現自身不足,并及時調整學習進度。
4.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伴隨著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我們知道,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不僅要對該語言系統本身進行學習,還要對其賴以生存的文化背景以及這種語言產生的風俗習慣等內容進行學習。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大學英語教學,能夠在對語言知識與技能的教學過程中有效穿插相關的社會文化知識,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充分拓展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在不斷提升英語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提升了學生的文化修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多媒體技術輔助下大學英語教學實踐面臨的挑戰
多媒體技術輔助下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毋庸置疑,然而,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多媒體技術畢竟是一種新興技術,其應用也是在探索中前進的。筆者對多媒體技術輔助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進行調查發現,其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
1.高校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理解不透徹。很多高校英語教師,尤其是年齡較大的英語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較深,他們往往認為多媒體教學只是簡單地把黑板加粉筆展示的內容換到投影儀上來顯示,對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理解不夠。在具體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必然不會實現對多媒體技術的靈活運用,而是繼續使用傳統教學方式,只是對知識的展示形式發生了變化。教師把課本內容照搬到了投影儀上,投影儀充當了黑板的作用,而教師則變成了解說員,這種機械式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實質上仍然是傳統的授課模式,無法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諸多優勢,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在這種機械式的多媒體技術運用中,課堂教學還停留在了知識灌輸的填鴨式教學階段,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可謂“換湯不換藥”,只是對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多媒體的外衣進行了包裝。
2.忽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多媒體技術輔助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很多英語教師對多媒體技術過于依賴,忽視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發揮的主導作用。甚至部分教師把提升教學質量完全依賴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在授課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盯著投影儀聽講,教師使用鼠標對課件翻頁講解。從表面現象來看,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厚,實質上學生只是在看課件,并沒有獨立思考。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中缺乏交流,沒有了生機與活力,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不到有效訓練。久而久之,教師的主導作用大大削弱,逐漸變成了多媒體課件的操縱員,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3.教學課件制作存在問題。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具有輔助教學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課件制作過程中增加一些圖片、音頻及視頻等文件固然能夠有效提示學生的注意力,如果這種因素使用過多,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反而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學生無法找到教學的重難點所在。部分教師在課件制作中,過于注重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在課件中增加了大量的色彩、動畫等炫目效果,而忽視了對教學重點及難點的突出,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學生無法快速掌握所學知識,教學效果同樣不佳。
五、多媒體技術輔助下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效果提升策略
1.充分交融多媒體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在多媒體技術輔助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對教學內容、方式等的改革充分使用了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其主要特點在于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對此,高校英語教師應該深入分析自身角色所發生的巨大變化,走出傳統教學模式中知識的灌輸者角色,逐漸轉變為教學的引導者。在進行教學模式與任務的設計時,要充分以學生的認知特點為依據,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協作性,督促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的便利性,為學生創設特定的語言情境,在講解過程中注重語言的精辟簡練,保證學生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與技能訓練,逐步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學生以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但是,英語教師們也應該注意到,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在具體的大學英語課堂中并不能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取其精華,對其加以傳承與發展。例如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英語教師會通過手勢、面部表情等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對此應該有所保留。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充分結合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勢,才能確保整個英語教學過程游刃有余,以促進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真正提升。
2.充分發揮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在任何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教師流露出的情緒對學生的影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這是所有媒體不能比擬的。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意識到,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師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在教學中過于依賴多媒體的作用,而是應該把其優勢發揮到極致,尤其是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唯有如此,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才能夠充分開展,才能夠有效落實教育目標的要求。
3.在課件制作中要注重實用性。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只有教師事先制作出高質量的教學課件,教學過程才能夠張弛有度。可以說,教學課件質量的優劣關系到多媒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部分教師在課件制作中一味追求華麗與炫目,而忽視了教學重點與難點的展示,因此往往容易出現雖然課件表面看起來很精彩,實質教學效果不佳的狀況。對此,廣大英語教師要親自參與教學課件的制作過程,充分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課件中突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課件中適當增加一些對知識的拓展,不僅豐富學生的視野,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注意力。
六、結語
總而言之,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我們只有充分意識到多媒體技術輔助大學英語教學所帶來的優勢,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才能夠確保多媒體技術輔助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實踐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何高大,鐘志英.大學生對多媒體技術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適應性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6,(6):41-48.
[2]劉立茂.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2014, (6):139-139.
[3]李俊平.多媒體技術輔助下情景教學在大學英語中的應用[J].商,2013,(13):381.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課堂評價用語;創設真實情景;巧設語言信息溝
一、引言
筆者于2013年3月23日擔任了公共英語等級考試一級的監考工作。雖然已過了一段時間,但當天下午的口試場景還歷歷在目,記得口試的第一部分是考官問、學生答,第二部分是根據信息卡提供的信息兩考生進行一問一答。第一部分的問題是:Where do you study? What subjects do you learn? 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 Why do you like it? 考生是某職高的高二學生,前兩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是一致的,學生對答如流,準確無誤,表現甚佳!第三、四兩個問題的回答考生也對答如流,可遺憾的是95%的學生的回答是一樣的:“My favourite subject is English .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and useful !”考生答錯了嗎? 當然沒有,因此口試卡上他們都得到了高分!可那漂亮分數背后那份單薄的英語表達能力,不禁使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如何充分利用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培養小學生英語表達能力?
二、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較弱的現狀及分析
1.教師評價語言匱乏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在我們平常的教學中,我們時常能聽到這樣的場面,很多教師樂于重復學生所說的任何語言。
有位教師在教學“Animal”一單元,問及“What animal do you like?”
S1: I like pandas.
T: Oh, you like pandas.
S2: I like bears.
T: Oh, you like bears.
S3: I like elephants.
T: Oh, you like elephants.
重復學生語言其實也是許多教師的一大通病。很多時候有些教師怕學生聲音小,其他學生聽不清楚,故意強調一遍以引起注意,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習慣。而有些教師或許是自己語言匱乏,一時想不出應對的語言,干脆變相重復學生的語言。在上面這段話中,教師把每個學生的回答都重復了一遍,這樣將導致部分學生混淆,心里或許在想我應該是用“I like...”回答還是“You like...”回答呢!如此寶貴的課堂時間,教師花這么多時間反面重復學生的語言,沒有任何其他語言的輸入,課堂效率自然是低下的。另外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經常以“Excellent!”“Good”等予以鼓勵。評價的語言顯得單一,缺少針對性。還有些教師沒有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不管質量高低都以同樣的方式評價,這樣很容易對某些學生產生誤導。
2.課堂有效語境的缺乏導致學生語言輸入不足
筆者曾經聽過一堂課,內容為PEP 五年級(上)Unit 4 Part A Let’s talk. Teacher: Are you helpful at home, Chen Jie?
Chen Jie: Sure.
Teacher: What can you do?
Chen Jie: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ook the meals.
Teacher: Great! You’re helpful.
授課教師和學生進行簡單的Free talk 后,用圖片引出:sweep the floor .用拼讀法學習了新詞sweep,接著用同樣的方法教學cook the meals.然后是句型I can...學生模仿介紹能做的家務。接著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生詞卡,向學生介紹:I can cook the meals. I can sweep the floor .I’m helpful.學習生詞helpful....接下來又操練句子I can ... I can ... I’m helpful . 在下課前不到5分鐘老師問學生:What can you do ? Are you helpful at home ?才引出本課時的重點句型What can you do ? Are you helpful at home ?試問整整一節課,我們的學生學到了什么? 幾個單詞和一個句子!沒有足夠量的語言輸入,又哪來的語言輸出?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又從何談起?
3.師生間信息溝的缺失導致學生的交流欲望淡薄
PEP Book 2 Unit 3 A let’s learn 教學內容為 一個句子Look at that monkey. It’s fat.及 fat, thin, tall, short 四個單詞。筆者在第一個班級執教時,先用圖片復習了動物類單詞。老師指著圖片問:“What’s this ?”
學生回答It’s a / an ... 開始幾張圖片學生還很配合地響亮回答著。可沒過多久學生就顯得興致不高了……課后反思時筆者發現課堂上似乎是在通過詢問的方式獲取學生的基本信息,而且語言正確無誤。但實際上,這種語言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學生早已熟悉圖片上動物的英語單詞。既然如此,豈不是明知故問?乍一看師生之間一問一答似乎在用英語溝通交流,整個過程中,教師借著動物圖片做幌子,看似有創設真實語境的噱頭,實質上是一種毫無信息溝的假交際。在整個語言交際過程中,學生沒有思維和想象的空間。嘗不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就感,學生沒有交流的欲望將是必然的結果。
三、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
“英語課堂教學的本質應是師生雙方共同參與,通過對話和交往教會學生用英語思維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張凝芳,2011)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學內容只有通過完美的教學語言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該根據語言教學的本質,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使學生能主動開口表達自己想表達的事物,從而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1.豐富課堂評價用語,增強學生的交流實效
課程改革呼喚多元評價,這里的多元體現在課堂中教師的語言評價應是多樣的、多層次的、有針對性的,因材、因時施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要盡可能豐富評價方式,精練評價語言,有針對性地激勵學生。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給出恰當的鼓勵性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有創新精神時,采用“Good idea./ I like your idea./ You are so smart .”當學生回答問題非常完美時,采用“Wonderful/ Great”.當學生表演出色時 ,采用“You did a good job .”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課堂實效。對于上文提到的案例中學生的回答,教師完全可以用“Yeah, I like them too. ” “Yeah,they are lovely!” “Wow, lovely animals!”等語言來豐富學生的語言輸入。同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還應有意識地加強語言基本功訓練,在課前預設上做足功夫,盡量讓自己的評價用語豐富多變,自然貼切,增強與學生的交流實效。使得學生也能很自然地輸出語言。只有這樣,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2.創設真實情景,豐富學生的語言輸入
語言的交流應該是平等、開放、互動、多元化的。在我們的教學中,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節省教學時間,許多教師會特別強調目標語的使用,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緊緊圍繞甚至只使用目標語,而忽略了語言的交流性特征和語言的真實情景,如上文提到的教學片段PEP 五年級(上)Unit 4 Part A Let’s talk 中學生語言的輸入自然也是低效的。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但絕對不是唯一標準。所以要摒棄‘教教材’的傳統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朱浦,2008)教師的語言設計應該是三維度的,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教學目標,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真實的語言情景。在對話的過程中不僅要有充分的預設,更要有動態的生成,進而豐富學生的語言輸入。
在上文的片段中我們不難看出,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不多,除了生詞教學,始終都在操練I can ...這一句型,重點是一目了然,但似乎偏離了語言應有的功效,給人的感覺是機械地操練和純粹地提問,缺乏語言的真實情景。在這樣一個適合對話的環境中,卻沒有產生應有的對話,學生的語言輸入量也隨之減少。長此以往,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會大大減弱,即使碰到具體語境也會產生無話可說的現象。究其原因,是我們一味追求教材重點,從而導致教師的教學語言被教材所縛。
同樣是PEP 五年級(上)Unit 4 Part A Let’s talk,記得江山的付淑玲老師跟我們分享了她的處理對策:把對話改編成《機器人展銷》故事。
Seller: Robot, robot! Very cheap!
Tom: Robot! If my mother has a robot, I don’t have to help
her. (To Robot 1) Hey! Are you helpful at home?
Robot 1: Sure.
Tom: What can you do?
Robot 1: I can cook the meals.
Tom: Sorry. (To Robot 2)Are you helpful at home?
Robot 2: Sure.
Tom: What can you do?
Robot 2: I can cook the meals and wash the clothes.
Tom: Sorry. (To Robot 3) Are you helpful at home?
Robot 3: Sure.
Tom: What can you do?
Robot 3: I can cook the meals, wash the clothes and sweep the
floor.
Tom: Sorry. (To Robot 4) Are you helpful at home?
Robot 4: Sure.
Tom: What can you do?
Robot 4: I can cook the meal, wash the clothes, sweep the floor and clean the room.
Tom: Great! You’re so helpful!(To Seller) How much is it?
Seller: 9999 yuan.
Tom: Oh, my God. Let me do housework for my mother.
上述故事內容緊扣教材,原對話中的句型和短語在故事里得
到充分體現并反復運用,尤其是機器人的“接龍式比武”顯得巧妙;機器人的語調和動作是學生喜愛扮演和模仿的;故事的教育意義是水到渠成、顯而易見的;對話長了,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輸入,但難度并沒有增加。Tom 和seller 之間的對話沒有虛假的味道,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自然的語境。如此一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輕松愉快的故事表演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3.巧設語言信息溝,激發學生的交流欲望
創設語境引領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從而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這已是小學英語教師的共識。教師創設的語境要有信息溝才具有實際的交際意義。所謂信息溝就是人們在掌握信息方面的差距。信息溝能促使擁有不同信息的雙方通過交際,傳遞和交流信息,達到一定的信息平衡,從而提升語言交際的意義,激發學生的語言交流欲望。英語學習過程也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要使語言交流變得有意義,就必須制造一定的信息溝。信息溝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懸念和挑戰,拓展學生思維和想象的空間。筆者在給第二個班級執教PEP Book 2 Unit 3 A let’s learn的內容時,在出示第三張圖片時就用白紙遮住其大部分而只露出動物的某一部位說“Guess , what’s this ?”于是學生就興趣盎然地思考猜測,爭先恐后地回答:Is it a tiger ? Is it a pig ? Is it a fish ?...
一張普通的白紙就這么簡單地一遮就遮出了信息溝,使活動具有自然交際狀態下的變化多端,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交流欲望,師生間的交流也不再流于形式,而是自然有效。
總之,英語課堂的教學語言對教學的成敗具有決定性作用。我們要盡可能豐富課堂評價語言,自始至終關注每一位學生,當學生在發言過程中遇到表達不力時,教師應給予恰到好處的提示,激勵學生的口語表達信心;創設真實有效的語境,豐富學生的語言輸入,使學生能在課堂中感受到英語的真實交際;巧設信息溝,激發學生的交流欲望,使學生有話說,要說話,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凝芳.小學英語教學“回歸語言本質”.學周刊,2011(34).
[2]徐國輝.小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框架的初步構建與應用.小學英語教與學,2013.
關鍵詞:網絡輔導答疑 考試系統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2117(2014)12-00-01
1 新技術的引入
目前,對網頁上數學公式的編輯問題通常采用以下解決方案:通過圖片顯示和通過(數學公式標記語言)顯示數學公式。需要在符合要求的瀏覽器中才可以顯示,但占市場主流的IE瀏覽器等都不具備符合的條件。這幾種技術對于數學類網絡答疑和考試系統來說都不太方便。筆者使用的網絡在線公式編輯工具和網絡在線圖形編輯工具全面支持公式和圖形的在線輸入與編輯,支撐在線復制、粘貼與修改數學公式和所編圖形的強大功能;并且客戶端不需要安裝相應插件,突破了網絡輔導答疑系統中數學公式輸入的技術瓶頸,界面如下圖所示。
由于這種新技術剛剛出現不久,尚未在各種答疑系統和考試系統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本文旨在借助這兩種先進的技術對我校的數學課程網絡輔導答疑與考試系統進行一體化設計與應用。更好地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奠定基礎。
2 建立實用性強的網絡輔導答疑系統模塊
我們已經對該系統做了初步的研究,如下圖所示。
目前該系統的功能還不是十分完善。在后續研究中,本系統將增加章節索引功能和搜索功能:章節索引功能可以使學生快速定位自己的問題所在,實現先學習再提問的目的;搜索功能將幫助學生快速查找本系統是不是已經存在和自己相似的問題,且該搜索功能將全面支持公式的搜索。我們力爭引入和推廣MathQ學習交互的軟件,MathQ軟件就像我們的QQ一樣,能夠實現在線交流功能,包括點對點的和群組之間的。
3 建立功能齊全的在線考試系統模塊
我校輕工學院已經試用了一套在線考試平臺,如右圖所示。該系統已經成功實現了在線考試和成績收集功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功能,使該系統支持課程在線作業、訓練測試與在線考試模式,支持成績統計分析與試卷分析,在線測試包含考點設置、試題建設等測試題庫建設功能,同時支持從網絡試題庫的試卷庫中導入試卷來測試。通過在線測試系統,教師根據學生的每次測試成績,可以給出其一個發展性的評價,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并調整教學計劃與安排,最終能夠獲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
本研究將新技術應用到數學課程網絡輔導答疑與考試系統中,由于系統內集成基于Web的公式編輯和圖形編輯器,從而支持各數學專業學科知識的在線交互、在線答疑和在線考試,完成了數學學科知識的在線交互。網絡輔導答疑系統徹底地解決了公式和圖形的在線編輯問題,提高了答疑工作的便捷性與及時性,增加了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中,在線考試系統完善了教學模式的轉變,使其總結性評價的教學模式向發展性評價的教學模式順利過渡。網絡輔導答疑系統不僅減輕了教師負擔,讓其有更多的時間用于對學生的輔導和答疑,而且加強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自主學習能力,更加科學、公平、合理地評價學生。
參考文獻:
[1]趙曉青等. 大學數學課程網絡教學系統建設的探討[J].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
[2]章玳等. 網絡教學資源有效性探析――以課程輔導答疑庫為例[J]. 現代遠距離教育,2010.
關鍵詞:筆跡分析;大學生;輔導員;談心工作;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6-0149-03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中明確要求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之一就是幫助高校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經常性地開展談心活動。談心工作是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溝通的重要手段和工作方法,有效的談心工作可以使輔導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與效率。談心工作的有效性取決于其是否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而針對性的獲得又需要得到談心效果的真實反饋。這就要求輔導員在與學生談心前要盡可能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同時在談心后重視談話效果的真實反饋。本文提出在談心工作中運用筆跡分析技術的相關原理,將談心工作劃分為三個重要步驟,使輔導員的談話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筆跡分析技術的概念
在16世紀,意大利學者巴爾迪在其著作《根據書寫字跡判斷人的性格》一書中,首次提出了筆跡學的概念。18世紀初期,歐洲就有專門的筆跡學學院。二戰后,隨著西方人體語言學和心理學學科的發展,筆跡分析在歐美國家蓬勃興起。筆跡分析技術也被稱之為筆跡測驗技術,其理論基礎來源于筆跡學研究,國外在1980年就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個體筆跡特征在長時間內是很穩定的,筆跡學專家認為筆跡分析的結果可以用來反映測量個體特征。因此,筆跡分析作為用人單位招聘和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廣泛應用于歐洲大陸國家。
在我國,自古就有“心手相通”、“字如其人”的說法,漢字筆跡與書寫者心理的相關性認識和研究可以上溯到漢代,至今已有兩千年之久。漢代揚雄首先提出了“書,心畫也”之說(《法言?問神篇》),其意是說,字跡即是心靈的痕跡。但是對于現代漢字筆跡的實證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臺灣心理學家楊國樞等對筆跡與人格的關系探索。90年代,中國筆跡學研究會籌備委員會的成立,進一步促進了漢字筆跡心理分析的研究。1999年,國家人事部人事與人才研究所將《筆跡分析技術在人才招聘中的應用研究》正式作為立項課題進行研究。一套建立在歐洲筆跡學理論基礎之上并與中國實踐經驗相結合的筆跡分析技術作為一項人事選拔與管理技術廣泛應用于企事業單位的人才招聘、人事管理和測評以及心理分析等方面。
所謂筆跡分析,是分析書寫者的書寫繪畫及無意涂鴉時的字跡特點和規律,以此為依據判斷出書寫者當時的生理特征(如年齡、性別、健康等)以及心理狀態(如性格、氣質、行為方式等)。分析結果可為個人提供成長指導、婚戀咨詢或為用人單位提供招聘意見。
筆跡分析還可避免因個人意愿的不同而帶來的掩飾、歪曲等局限的負面影響,蘇州大學心理系童輝杰通過建立回歸模型和判別模型,來對比筆跡、人格和能力三種測驗。在醫藥銷售人員選拔與評估的效果中,結果發現筆跡投射測試實驗的效果比較好,而另外兩個的效果實驗不是很理想。國內外實踐證明,基于筆跡分析測評具有操作簡捷、準確性高、個性化強的特點,因此它不僅能夠在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中加以應用,而且還能廣泛地應用于升學擇業、婚戀擇偶、心理咨詢、疾病診斷等諸多領域。
二、高校輔導員與學生談心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1.角色不平等。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這種在社會中甚至是在學校中最為常見最為普遍的現象,在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中存在著兩個客觀因素,就是社會學屬性和教育學屬性,這對于學生來講在課堂上教師是嚴肅的、有學識的角色,他們教育學生應該怎么做,教他們知識,就談心過程而言,談心是教師對學生的認知和改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取決于教師,并由教師負責。從這兩個方面來講,學生沒有任何主導地位,在學習上他們要聽從老師的指導,在教育中他們要認真聽取老師的談心。因總體上教師的知識、教育是高于學生的,他們有責任并且有義務教育學生。因而不平等的角色實際上也是對學生的再教育。
2.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指信息在相互關聯的雙方之間呈現不均勻、不對稱的分布狀態。從信息經濟學角度來看,談心過程是輔導員與學生之間進行信息傳遞和交流的過程。本文所指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是專指談話過程中關于特定信息在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不對稱分布狀態。因此可以說,信息不對稱是談話存在的前提。不對稱信息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指外生信息,諸如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習成績、業余愛好、身體狀況等信息不是由學生自身造成的,某種意義上是家族遺傳的,天生的;第二類不對稱信息是內生的,取決于學生行為本身。第一類不對稱信息稱為隱藏信息,第二類稱為隱藏行動。在談話過程中,師生雙方互為信息源。師生雙方相互傳遞信息質的優劣和量的多寡,以及雙方相互信息吸收與否和消化多少,直接決定了談話效果的好與壞。
3.需求不平衡。所謂需求不平衡是指大學生主體需要與輔導員主導需要不平衡。隨著“90后”逐漸成為大學校園的主體力量,他們在思想道德觀念與追求上比“80后”的學生更為自我與超前,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較以前更為突出地表現為“三強三弱”:自我實現意識強,社會責任感弱;競爭意識強,受挫能力弱;個性特征強,感恩意識弱,其整體思想狀況呈現明顯的“雙重性”。但其作為青年本身主流的積極向上的力量又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大學生主體需要存在矛盾狀態。
輔導員作為學校與學生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紐帶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可以通過和學生的談心及時了解學生對于高校提供的服務方面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如實地將情況反饋給高校各相關部門,并提出合理化建議,及時將高校關于問題的相關處理意見反饋給學生。因此,談心是輔導員工作的主導需要。談話雙方內心需求的不平衡使得談話過程中雙方心理能量不平衡。
解決因角色不平等、信息不對稱以及需求不平衡而形成的輔導員談心工作中難題的路徑在于不斷增加對工作對象的了解與把握以提升工作的針對性及有效性,而了解學生的途徑除了輔導員平時工作中的接觸與觀察,通過其他同學、學生家長、學生成績、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表現等等之外,更可以通過學生本人去了解學生。“有諸內,必形于外”,筆者認為通過學生的筆跡,是增加對學生了解的有效外在顯性途徑與載體。
三、筆跡分析理論與技術在談心工作中的運用
1.雅曼的筆跡學理論。法國筆跡學家雅曼將筆跡分成七大類、175個小類:即壓力、形式、速度、連續性、布局、大小和方向,并說明了這七個類別和不同心理特征的關系。
筆者將這七個類別分為反映自我主觀狀態以及人與外界關系兩部分。
2.筆跡分析技術在三段式談話中的運用舉例。所謂三段式談話即將談心工作分為前段(準備階段)、中段(談話階段)、后段(總結階段)。從信息論的角度出發,談心的過程是將一定的思想觀念運用語言媒介,作用于談話對象的“認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從而達到改變其行為的過程。然而,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就難免有冗余,冗余是人類語言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之一,是指信息傳遞過程中比實際需要多的信息。因此,為保證談話效果,在談心工作的前段就需要搜集有關談話人的相關信息,并由談話人做好相關記錄。
為了檢驗被談話者在談心工作中接收到的信息點和信息量,我們有必要在談心工作的中段及后段通過手寫記錄這一方式來檢測談心的效果。尤其是當輔導員在談心對象數量較大,性質較為復雜時,更應該注意對談心工作的記錄,作為相關工作臺賬做好備案。
為了加深談心工作對談話者的影響,后段的談話記錄應該由被談話者手寫完成。考慮到輔導員談心工作對象的不同,如經濟困難生、學習困難生、心理障礙生、延長學習年限生等,談話內容及方式也應有相應的改變,所以有必要對談心對象進行分類,幫助輔導員形成系統完善的談心思路,提高談心能力。
筆者在實際工作中曾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因個人興趣有意轉專業的同學主動要求找輔導員老師談心。在談心工作前段,筆者請談話人填寫談話信息表格,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高中階段獲得榮譽、轉專業理由等方面。該生字體略大,結構較為松散,筆跡線條較為平直,理由填寫較為簡單即個人興趣、愛好。從該生筆跡中可以分析到該生思維較為宏觀、不拘小節、不求精確、不夠嚴謹、自控能力不足等信息。
在談話過程中,筆者與談心對象的談話內容包括個人興趣的澄清、對本專業與目標專業的認知、目前轉專業的條件等方面。談話中及結束后請談心對象填寫談話表格,最終的表格呈現是一張基本看不到完整字跡的不規則線條。這體現了該生思路的不清晰及邏輯的混亂,另外,該生在與輔導員老師談心中話語呈現臆想成分,經筆者與該生舍友了解,該生在宿舍里還有面對墻壁大笑等非正常舉動。因此,筆者第一時間將談話對象介紹給學校心理中心的專業老師,經專業老師談話后,轉診腦科醫院確診該生患有輕微精神分裂。后與該生家長聯系,及時辦理了休學手續。目前,該生已康復返校,筆者又與其談話并要求填寫談話記錄,記錄內容已屬于正常筆跡。
四、結論
談心工作要取得實效就要從“心”出發,根據談心對象、談心內容的不同,輔導員需要綜合運用教育心理學、管理學、信息傳播學、人際關系學等相關學科,同時還需要注意自己的儀表儀態,身為教師的責任感注重自身的素質和良好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和學生交流,從而保證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統一。根據在校大學生心理的變化規律,從具有外顯性的載體入手開展談心工作,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增強談心工作的實效性,是進一步提高輔導員的思想素質和工作水平,增強輔導員的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促進輔導員職業化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沙萬中.筆跡中的信息及其應用[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4,(04).
[2]James U McNeal.Graphology:A new marking research technique.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67,11,(4):363-368.
[3]Klimoski,Richard J.,Rafaeli,Anat. Inferring Personal Qualitie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83,56(3):191-203.
[4]趙慶梅.筆跡分析測試技術的應用[J].中國人才,2002,(09):35.
[5]楊春曉.中國古跡心理學思想綜論[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1996,(1):87-91.
[6]楊國樞,林碧峰.中文筆跡與性格:一項探索性研究[J].臺灣大學理學院心理學系研究報告,1964,(6):39-62.
[7]趙慶梅.筆跡分析測試技術的應用[J].中國人才,2002,(09).
[8]王曉霞.筆跡分析技術在招聘中的應用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2,(S1).
[9]童輝杰.筆跡、人格及能力測驗在人員選拔中效度的比較[J].心理科學, 2003,26 (2).
【摘要】 目的: 觀察心復康口服液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心室重構及左室功能的影響. 方法: 12周齡SHR 30只隨機分為3組,即空白對照組(SHRC組)、依那普利組(SHRY組)及心復康口服液組(SHRX組),每組10只. 并以正常SD大鼠10只作對照(SD組). 治療10 wk后測定各組大鼠收縮壓(SBP)、左室舒張末壓(LVEDP)、最大左室壓力微分值(±dp/dt max)、心臟質量指數(HMI)、左室質量指數(LVMI)以及膠原蛋白含量和血漿血管緊張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等指標. 結果: 治療10 wk后,各治療組LVEDP,HMI,LVMI,膠原蛋白含量,Ang Ⅱ和ALD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
【關鍵詞】 心復康口服液;高血壓;左心室肥大;心肌纖維化
0引言
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纖維化最終將導致心力衰竭,抑制心肌纖維化可阻抑心力衰竭的發生和發展[1]. 我們觀察心復康口服液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 SHR)心肌纖維化及左室功能的影響,探討其抗心衰的作用機制.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12 wk齡SHR 30只,雌雄各半,購自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所;12 wk齡SD大鼠10只,雌雄各半,購自河北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 馬來酸依那普利購自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心復康口服液(xinfukang oral liquid,XFK),主要成分為黃芪、人參、制附子、羊藿、靈芝、丹參、當歸、川芎、枳實,由解放軍第252醫院提供. 羥脯氨酸測試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血管緊張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放免試劑盒購自北京北免東亞生物技術研究所.
1.2方法
1.2.1實驗分組與治療實驗大鼠采用隨機數目表法隨機分為3組:正常SD大鼠組(SD組)、空白對照組(SHRC組)、依那普利治療組(SHRY組)、心復康口服液組(SHRX組),每組各10只. SHRY組每日依那普利10 mg/kg加入蒸餾水5 mL/kg灌胃,SHRX組每日給予心復康口服液2 mL(每亳升含生藥1.5 g)灌胃[2-3],SHRC組每日等劑量蒸餾水灌胃. 于治療后10 wk處死進行檢測. SHR均雌雄分籠飼養,標準飼料和自來水喂養,飼養在恒溫(22±2)℃、恒濕(55±5)%、人工光照明暗各12 h 的安靜飼養室內.
1.2.2血液動力學參數測定腹腔注射30 g/L戊巴比妥鈉30 mg/kg麻醉大鼠,固定后分離右側頸總動脈,插入內充肝素生理鹽水的塑料管至左室腔,穩定10 min后用多道生理記錄儀描記左室舒張末壓(LVEDP,kPa)、左室最大收縮、舒張期壓力微分(±dp/dt max, kPa/s)以反映左室收縮與舒張功能.
1.2.3血漿 AngⅡ,ALD的測定麻醉大鼠,迅速打開胸腔,右心室穿刺抽血 4 mL,其中2 mL注入冰水浴冷卻的、預先加有抑肽酶的抗凝管中,搖勻,4℃,3000 r/min低溫離心機離心5 min,分離血漿置于-20℃冰箱保存待測AngⅡ;另外 2 mL注入預先加有肝素的抗凝管中,搖勻,常溫下3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漿置于-20℃冰箱保存待測ALD. 兩者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檢測,嚴格按 AngⅡ,ALD放免試劑盒說明書操作.
1.2.4心臟質量指數、左室質量指數的測定打開大鼠胸腔,取出心臟,用預冷的PBS(0.02 mmol/L,pH7.4)充分灌洗,濾紙吸干,稱取心臟質量. 沿房室環剪去大血管、心房及右室游離壁,將余下的室間隔、左室游離壁作為左室質量. 心臟質量、左室質量與體質量的比值分別作為心臟質量指數(HMI),左室質量指數(LVMI).
1.2.5心肌組織內膠原含量測定取左室游離壁部分心肌組織,約100 mg,生理鹽水勻漿,采用消化法測定羥脯氨酸含量,并計算膠原含量. 膠原含量=8.2×羥脯氨酸含量(mg/g).
1.2.6膠原定性及定量分析取左室游離壁中部橫斷面心肌組織,100 mL/L中性甲醇固定,石蠟包埋,切片厚4 μm,進行膠原Masson染色. 染色后心肌細胞呈現紅色,膠原纖維呈現藍色. 采用IBASⅡ圖像分析系統測定心肌膠原容積分數(CVF). 切片上隨機選取10個視野,通過灰度調節區別膠原和非膠原成分,膠原容積分數為膠原面積與心肌面積的比值,取其平均值,其中膠原面積不包括血管周圍膠原面積.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以x±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2.1心復康口服液對SHR心功能的影響與SD組相比,SHR各組LVEDP顯著升高(P
3討論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理機制為氣陽兩虛,血瘀水停. 據此我們擬定了具有益氣溫陽、化瘀利水功效的中藥復方心復康口服液. 其中黃芪、人參補益心氣;制附子、羊藿助陽溫腎;靈芝可益氣、安神,且有滋陰之效;丹參、當歸、川芎活血化瘀,以助氣血運行;枳實有行氣利水之效,也有防止溫補過度之用. 大量研究表明其對心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4].
壓力負荷是導致心肌纖維化及左室肥厚的重要機制之一. 壓力負荷通過刺激成纖維細胞增殖、膠原蛋白合成及心肌細胞蛋白合成等機制誘導心肌纖維化、心肌細胞肥厚,降低心室壁的順應性,使舒張期心室的充盈受阻. 本實驗研究表明,心肌組織的膠原容積分數從正常的3%~5%上升到8%~12%時,舒張期的應力應變關系發生變化,此時收縮功能尚可維持,舒張功能受到損害. RAAS的激活是心肌纖維化及左室重構的主要機制. AngⅡ刺激心肌成纖維細胞有絲分裂、促進成纖維細胞膠原合成,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1活性,促進成纖維細胞增值,從而誘導心肌纖維化. 本實驗研究表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斷劑都能降低血壓、預防和逆轉左室肥厚和心肌纖維化,改善心功能. 本研究中我們分別觀察依那普利、心復康口服液對SHR心肌纖維化及左室功能的影響,結果顯示心復康口服液可通過抑制AngⅡ,ALD阻抑心肌纖維化,改善左室功能.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川芎的主要成分川芎嗪,具有典型的鈣離子拮抗劑的特性,有較強的擴張微血管、改善微循環作用,對AngⅡ引起的心肌成纖維細胞增殖也有抑制作用[5-6]. 丹參可顯著抑制膠原合成、促進心臟局部膠原分解、抑制心肌局部醛固酮的生成、改善心肌血液供應、調節氧自由基代謝,從而對心肌纖維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7-8]. 黃芪甲苷為黃芪的活性成分之一,可以減少心肌炎小鼠心肌膠原合成,逆轉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纖維化作用[9].
本研究結果顯示心復康口服液能有效抑制心肌纖維化,從而改善左室功能,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RAAS有關.
【參考文獻】
[1] Swynghedauw B.Molecular mechanisms of myocardial remodeling[J]. Physiol Rev, 1999,79:215-262.
[2] 胡元會,馬鐵民,陳雙厚,等.心復康口服液對心肌梗死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響[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6,12(9):680-682.
[3] 曹雪濱,胡元會,何建成. 心復康口服液的藥效學研究[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2):275-277.
[4] 曹雪濱. 益氣溫陽活血化瘀法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醫機制探討[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2(23):2618-2620.
[5] 胡發明,胡紅丁. 川芎嗪的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J]. 中醫研究,2004,17(3):57-59.
[6] 王亞平,李伯祥 .川芎嗪防治腎間質纖維化作用的實驗研究[J].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2,3(2):77-78 .
[7] 李明,張軍,陳燕,等. 丹參抑制異丙腎上腺素引起的小鼠心肌肥厚和纖維化及其作用機制[J].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3,34(6):565-568.
關鍵詞: 主體間性 大學英語 聽力測驗
德國著名哲學家哈貝馬斯(Habermas)于1981出版的《交往行動理論》(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一書中發展了一套以主體間的交往行為為研究對象的“形式語用學”。主體間的交往行動是一種語言交往活動,即言語者就一件事情和他者達成理解。大學英語教學正是一種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合理交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實踐活動,因此,教師應依據主體間性理論改革教學模式,就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學生達成理解。《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尤其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馬丁?布伯指出:“主體與主體之間的對話不僅是言語上的你來我往,而是寓于‘生活深處’的具體體驗。”針對英語這種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若教師能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充分運用這一法寶,在設計測驗的內容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有效地將學生的意圖和價值融入測驗內容,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測驗的信度和效度。
依據我國現行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考試的題型,結合所教學生均為法律專業學生這一特點,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從短對話、長對話、短文理解及短文聽寫等方面對課堂聽力測驗的內容進行探索和改革。
1.短對話
理解短對話時,應引導學生關注在普通英語中早已熟知但在法律英語中表示特定意思的單詞。如affirm(維持原判)的熟知意思是“確認”等,還有agreement(協議),argument(辯論),bar(律師業),bench(法官席),brief(辨訴狀),will(遺囑),等等。引導學生關注由普通英語中早已熟知的單詞組成詞組的特定法律的意思。如,arm of the law(法律的權利),bill of particular(訴訟明細書),breaking and entering(強行闖入),burden of proof(舉證責任),case in chief(主案),hit and run(駕車肇事后逃跑),take issue(提出異議),等等。
2.長對話
理解長對話時,引導學生通過詞根或詞綴理解表示特定法律意思的單詞。如通過普通英語中的hear理解hearing(聆訊);通過普通英語中的know理解knowingly(知情地)。引導學生通過構詞法理解表示特定法律意思的單詞。如通過普通英語中的classmate、roommate等理解inmate的意思是“在里面的朋友”,即“囚犯”。引導學生通過表示特定法律意思的單詞理解系列詞組。如理解sentence(判決)就能輕松掌握death sentence(死刑),life sentence(無期徒刑);理解appearance(出庭)就能通過從名詞至單詞的詞性轉換輕松掌握failure to appear(不出庭罪)。但是,即使是相同的詞根形成的系列詞,在意思表達上也會有特殊的情況,一定要注意法律詞匯意思理解的準確性,如true copy(準確的副本),truthful statement(真實聲明)。還應引導學生關注不同詞或詞組表示相同的意思。如,“理由”,可以用單詞ground表示,也可以用詞組good cause(正當理由)表示。
3.短文理解
理解短文時,應引導學生迅速掌握能通過普通英語詞匯就直接理解的詞或詞組,如body search(搜身)、direct examination(直接詢問)等;通過普通英語詞匯稍加想象也能理解的詞或詞組,如in camera(不公開);有些詞或詞組是通過普通英語詞匯理解的“假友”,如joy riding(偷車兜風)。應引導學生關注相同拼寫可以表示不同詞性、不同意思的詞或詞組,如find,動詞的意思是“判定”,名詞的意思是“拾得物”。引導學生關注單復數可以表示不同意思的詞或詞組,如damage(損害)和damages(損害賠償)。
加深學生對法律英語典型句型的理解,如,用where引導的狀語從句。在普通英語中,這類句子一般為地點狀語從句。但在法律英語中,這類句子為法律條款中的條件狀語從句,相當于in the case where,意思是“如果”或不出現人稱的句式中“凡……”。另外,還應提醒學生對普通英語中的熟知詞where,if 和when的細微區別加以理解。在法律英語中, if強調一種假設,when強調時間上的關系,where相對比較客觀,能體現法律的莊重性。
4.短文聽寫
短文聽寫時,應引導學生關注:同為法庭中涉及的對象,在普通英語中,辯方(defense)是名詞,可犯罪嫌疑人(suspect)是動詞,被告(accused)卻是動詞accuse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公訴人(the people)雖然詞性沒有變化,但需考慮到冠詞的使用。應引導學生關注拼寫,但不同詞性、不同詞義的詞,如award,動詞的意思是“判給”,名詞的意思是“裁定額”。應引導學生關注是否需要使用復數形式,如crime通常指各種罪,但戰爭罪行(war crimes)就需要使用復數形式;同為“警告”,但警告標志(warning sign)無需使用復數形式,警告燈(warning lights)卻需要。引導學生關注:雖然法律術語的意思學生能憑已有知識猜出,但是在聽寫過程中,需考慮到冠詞的使用才正確。如販賣兒童(sale of a child),出庭作證(take the stand)等。應引導學生關注所聽到單詞或詞組需要大寫的情況:法律術語的首字母應該大寫,如特勤部(Secret Service);若表達中有特定的專有詞,則需要大寫,如不可抗力(act of God)。引導學生加強對法律英語典型句型的掌握,如without prejudice to,subject to,for the purpose of,provided that,in respect of,等等。對于具體詞或詞組的判斷,是對學生聽力能力的考查,但能否完全正確地書寫出答案,卻是對學生日常知識積累的考查。
測驗作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知識掌握,促進教師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激勵學生調整學習方向和方式。改革后的課堂聽力測驗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了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 哈貝馬斯著,洪佩郁,等譯.交往行動理論[M].重慶出版社;199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關鍵詞:大學英語寫作錯誤分析
中圖分類號: H31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672-1578(2009)11-0035-02
寫作既是一個人語言能力的綜合體現,也是一個人思維方法的體現。《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大學階段學生在書面表達能力上的基礎要求是:能用常見的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 能描述個人經歷、事件、觀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話題或提綱在30分鐘內寫出120詞的短文,內容基本完整、用詞恰當, 語篇連貫。 能在一般或應用寫作中使用恰當的寫作技能。這個要求對眾多經過兩年基礎階段英語學習之后的大學生來說本不算高,但從歷年的英語四、六級考試來看,寫作卻普遍成為他們考試中的薄弱環節。我們認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寫作的基本技能差,無法準確表達出自己想要表達的問題,寫作中出現大量的語言錯誤甚至中式英語,以至寫出來的文章不忍卒讀,得分較低。
本文擬就大學英語寫作中常見的錯誤作一次梳理并簡要分析其原因,以便改進大學英語的教和學,希望能給酷愛英語寫作或英語寫作水平較差的同學一些啟發。
1 用詞錯誤
英語寫作中的用詞錯誤主要表現在詞語的選擇、搭配、遺漏和因選詞不當而引起指代關系不明等。
1.1選詞不當
英語中有不少詞的漢語意思相同或相近,但在英語的表達上卻有嚴格的差別;有些單詞拼寫相似,有些單詞發音相似甚至相同,但詞的含義卻相差甚遠;有些單詞的詞形變化有規則,有的沒有規則。在寫作中一旦選錯了詞,就會出現表達不清的問題。例如:
Early in the morning, we went to the shore to see the sunrise.(錯)
Early in the morning, we went to the beach to see the sunrise.(正)
Shore與 beach是近義詞,均可指“海濱”。但兩者是有區別的。Beach是指較為平坦,覆蓋著沙石,適宜于游泳和日光浴的海灘或沙灘。shore是比較籠統的說法,指毗鄰大片水的陸地,既可包括beach,也可指巖石突兀或陡峭的岸邊。
1.2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主要是指動詞和介詞,動詞和副詞的搭配以及隨意改變介詞短語的固定結構和搭配關系等。這是因為對相關英語知識掌握得不牢靠造成的。例如:
I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university for three years. (錯)
I have been studied at the university for three years. (正)
“在大學”的英語比較固定的表達是 at the university,而非in the university.
另外,如果一個動詞后面接有另一個動詞,其接續是有嚴格限制的,有的只可接不定式,如ask, pretend, decide等;有的只能接不帶的不定式,如make,hear,watch 等。
1.3 詞語遺漏
詞語遺漏現象的出現是因為沒有很好地掌握英語詞組,常忽視了一些介詞、副詞、代詞與其他實詞的結合,最終影響了意思的完整表達。例如:
I think no use telling you. (錯)
I think it no use telling you. (正)
這里的it 是形式賓語,指代動名詞telling you,它必須放在賓語補足語之前。再如:
The population of Shanghai is larger than Beijing. (錯)
The population of Shanghai is larger thanthat of Beijing.(正)
這個問題是一個較為有代表性的問題。拿上海的人口與北京的人口作比較,而不是拿上海的人口與北京相比較,故此that of 不能遺漏。
1.4指代不清
指代不清主要講的是代詞與被指代的人或物關系不清,或者先后所用的代詞不一致。例如: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her to be her bridesmaid.
讀完上面這一句話,讀者無法明確地判斷兩位姑娘中誰將結婚,誰將當伴娘。如果我們把易于引起誤解的代詞的所指對象加以明確,意思就一目了然了。這個句子可改為:
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my sister to be her bridesmaid.
2 句法錯誤
句子是作文的基本單位,每一個句子都應該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英語是形合的語言,句子有很高的語法規定,語法錯誤多了會使語言表達不清,結構混亂,不能表達出原來的意義。大學英語寫作中學生們在句法方面出現的錯誤主要有下列幾種:
2.1句子結構錯誤
2.1.1主從句疊置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like to use the computer.(錯)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who like to use the computer.(正)
2.1.2簡單句疊置
I like chatting on line very much, I go to the net bar almost every weekend.(錯)
I like chatting on line very much that I go to the net bar almost every weekend. (正)
2.1.3從句疊置
As is known to all that comput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fields of our life. (錯)
As is known to all , comput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fields of our life.(正)
2.1.4 語序錯誤
Why college students spend more and more time on the computer? (錯)
Why do college students spend more and more time on the computer? (正)
2.2句子不完整
句子不完整會令意思表達不清,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主句寫完以后,筆者又想加些補充說明而把句子的一部分從其所屬的句中分離出來獨立成句.例如:
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For example by TV,radio,newspaper and so on.
本句后半部分"for example by TV,radio,newspaper and so on.”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僅為一些不連貫的詞語,不能獨立成句。改為:
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society,for example,by TV,radio,and newspaper.
一個完整的句子通常應有主語和謂語, 學生們常寫出沒有謂語的句子來。 例如:
The girl who stands over there looking beautiful.(錯)
The girl who stands over there looks beautiful. (正)
2.3句子前后不一致
所謂不一致不光指主謂不一致,它還包括了數的不一致時態不一致及代詞不一致等。
例1. When one have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 to.
分析:one是單數第三人稱,因而本句的have應改為has;同理,want應改為wants。本句是典型的主謂不一致。改為:
Once one has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do)
例2. The people was running for their lives.
分析:people 形式上是單數,但意義上卻表達復數概念,所以謂語動詞也應選擇復數形式。改為:
The people were running for their lives.
例3. No sooner I entered the room than it began to rain. (錯)
No sooner had I entered the room than it began to rain. (正)
分析:句中 entered和 began 都發生在過去,但entered 發生在前,began 發生在后,故 entered要用過去完成時形式。
2.4句子成分的誤置
英語與漢語不同,同一個修飾語置于句子不同的位置,句子的含義可能引起變化。對于這一點學生往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誤解。例如:
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I will better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錯)
I believe I can do it well and I will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ampus better. (正)
分析:better位置不當,應置于句末。
3 語義錯誤
3.1語義重復
In my opinion, I agree with the view that…. (agree一詞本身就表示說話人的觀點,可將In my opinion去掉,或把后面的一半改為the view that… is right)
share many common interests (common與share屬同義反復,可改為have many common interests或share many interests)
3.2論斷過于絕對,缺乏足夠思考
A person with good finance will not understand why his poor friend gets on a sardine-jam like bus and always choose to dine at some poor-condition restaurant at the roadsides.(相信富人也不至于笨到這個程度)
3.3 句義嚴重反復,缺乏變化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financial disparity affects friendship。 Some believe that financial disparity doesn't affect friendship。For my part, I agree with the latter, because financial disparity doesn't affect friendship.(不必多說了)
3.4累贅
言以簡潔為貴。寫句子沒有一個多余的詞;寫段落沒有一個無必要的句子。能用單詞的不用詞組;能用詞組的不用從句或句子。如: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he is lazy,I like him.
本句的“the fact that he is lazy”系同位語從句,我們按照上述“能用詞組的不用從句”的原則可以改為:In spite of his laziness,I like him.
3.5不連貫
不連貫是指一個句子前言不對后語,或是結構上不暢通。例如:The fresh water,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the earth.
>> 高職服務外包英語教學策略思考 高職英語教學策略簡論 高職行業英語教學策略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策略分析 高職ESP行業英語教學策略探索 高職混合能力班級英語教學策略研究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策略 高職學校公共英語教學策略淺析 中高職銜接英語教學策略實踐 公共英語教學策略思考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策略思考 試論高職英語翻譯課教學策略思考 基于職場英語特點的高職英語教學策略探析 高職英語教學思考 基于課堂教學的高職英語教學策略研究 淺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及教學策略 高職專業英語教學中的語言遷移及教學策略 淺析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策略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寫作教學策略研究 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策略探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沈學麗(1981-),女,河北衡水人,衡水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
大學英語的重要性是每個大學生所共知的,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頗感苦惱。如何有效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并運用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新教學理念,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情景教學——英語學習生動化
情景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創設情景,圖文并茂,寓教于樂,加快、加深學生對英文的理解,實現從傳統教輔工具的“靜態學習到動態學習”的轉型,消除學習疲勞,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述大學英語語法部分的虛擬語氣時,在導入主題的過程中我先造了一個句子:If I were you,I would not let him in.(如果我是你,我就不讓他進來。)看了這個句子,學生們很不解:句子主語是I,be動詞為什么不用am,卻用were呢?這個句子會不會有什么語法錯誤呢?這樣就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努力尋找答案。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此外,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從知識儲備和備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任務教學——英語學習交際化
教師經過縝密的研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學目標合理地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受參與和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這指的就是任務教學。真正實現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學做結合,做學相長,相得益彰。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和決策能力。
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通過任務型教學來完成教學項目,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完成任務來進行課程的實施。填空練習、英漢互譯,造句練習、做游戲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活動形式。通過這些任務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快速反應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下面以《世紀商務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Unit 2, Text A:A Self-introduction in an Interview為例,來說明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具體運用任務型教學法。
(一)任務前階段
在學習教材前,首先,教師要給學生分好小組,讓他們討論在求職面試中會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問題,應該如何恰當的應對及解決,如何在求職面試中恰如其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然后,帶著這些問題預習課文,梳理信息,從而進一步了解文章的主體和提綱。同時,將不解的詞句進行標注,掃除閱讀障礙,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導。
(二)任務中階段
整個任務的執行環節就是任務中階段。根據任務前階段的具體實施情況,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安排具體的任務,如安排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對話、角色扮演等方式來完成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與交流。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自身能力,還可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
(三)任務后階段
這一階段是總結階段,其任務主要是總結前兩個階段各類任務的完成情況。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為準確理解并掌握文章內容及主旨起到積極作用。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還應該擁有課外英語學習環境。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幫助學生營造課外英語學習氛圍,達到加強課外英語實踐活動的目的。
三、歸納教學——英語學習完整化
學生通過對所學知識的觀察,認真分析思考,然后總結規律,這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系統的梳理,從而提高語言輸出的準確性。比如我在教授主謂一致原則時,先列出兩組句子讓學生觀察,“Our class includes 20 boys and 15 girls. Our class are going to plant trees.”通過觀察,學生不難發現,雖然兩個句子的主語同是our class,但謂語動詞卻有單復數之別(前者用了復數,后者用了單數)。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理解,我趁熱打鐵,又舉了一組例子:“The family is not very large. The family are working hard.”在觀察中,學生會總結和歸納出group,family有兩種用法,一個指整體,謂語動詞用單數;一個指個體,謂語動詞用復數。如team, orchestra(管弦樂隊), government, committee等集體名詞。這樣培養了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歸納總結的習慣。
教師所采用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很大的影響和制約作用。教師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策略,努力活躍課堂氛圍,注意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的能力,使英語教學富有活力,使語言運用更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英語學習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關鍵詞】英語基礎 興趣 解構
引言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藝術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是眾多英語老師共同面臨的一個英語教學難題。一方面,與其它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相比,學生英語基礎非常薄弱,老師不能采用同一標準的教學內容及方法教授藝術專業學生。另一方,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不如其它專業學生的積極性高。這些問題給老師的教學帶來很大的難題。
多數英語老師在對藝術專業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會共同面對來自學生英語學習上的兩個嚴重問題:英語基礎,以及學習興趣與習慣。
一、英語基礎薄弱
藝術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主要體現在中學英語成績低,詞匯量少,語法缺失,英語運用水平不高。
1、中學英語成績低
在一個50-60人組成的藝術專業學生的班里,在以150分制的高考英語試卷為標準,80%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是低于70分,按百分制計算,大多數學的分數不到50分。從高考成績可以看出,學生在初中及高中的平時英語考試中,成績也一直很低。
2、詞匯量少
大數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極少。例如,在動詞的使用上,許多同學只會使用be, do, make。在代詞的運用上也只會使用I,you,he,she。學生撐握的名詞也只限于極其簡單的日常用詞,如water,egg,cake,father,mother,sun,moon,dog,cat, pig。
3、語法基礎薄弱
學生們基本沒有語法意識。第一,學生沒有人稱概念。無論主語是第一人稱還是第二人稱,還是第三人稱,只會用“is”來表示“是”。第二,學生沒有詞性與數的概念。學生經常把名詞當動詞使用,不知道名詞復數后要加“s”。第三,學生不知道如何使作用時態。學生不會使用”be+doing”表示正在進行時,而是在“be”后直接加上動詞原形。第四學生的句子結構意識也很簡單。學生只會用主系表結構表達所有的主謂賓強結構。學生不知道英語副詞在使用時的正確位置。
4、英語運用能力
英語學習主要涉及五個方面,即聽、說、讀、寫、譯。藝術專業學生在這五個方面中,
聽與說是學生們最困難的兩個難題。許多同學在面對語速極慢的聽力材料時,仍然聽不懂。其次較難的部分是英語文章閱讀。較少的單詞量,薄弱的語法讓他們在很簡單的文章上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從他們的角度,寫作與翻譯這兩項主觀題是較容易的題。他們可以用有限的詞匯和中文式的語法結來進行寫作和翻譯。
二、興趣與習慣
1、學習興趣
藝術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分兩極走向。他們對課本教材的內容的學習興趣不高,但對課外的英語學習內容十分感興趣。當我在給學生講解書本內容時,全班的學生會表現出鴉雀無聲的課堂氣氛。然而,當我引用一些課外英文資料,如《國家地理雜志》,來充實教學內容時,課堂氣氛就會變的活躍。我提問,學生會積極作答。盡管回答會出現很多詞匯或語法問題,但學生們會表現出對課外英語學習熱情的一面。
2、學習習慣
許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他們沒有早讀的習慣,不重視記背單詞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沒有規律的英語學習時間。每周只把英語學習放在英語課堂上,在課堂以外的時間里,他們基本上不會去碰英語。他們在大學英語的學習中,最缺乏的是自學意識。老師布置作業,他們才做,老師沒有要求作業,學生自己不會給自己的英語學習加碼,對老師的依賴性太大。
如果藝術專業學生英語教學以通過大英四級為目標,英語教學就要以四級為核心,針對藝術生精心制定教學規劃,逐步有效的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和水平,幫助他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大學英語四級教學規劃,應首先根據四級考試本身進行有效的分析。
三、大學英語四級的分析
1、分析的依據
任何考試都有難易之分,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進行分析能有效分別出試題中的難易,為制定教學規劃提供更有效的依據,將難點、重點、基礎、詞匯、句子、文章有序分層,可以更有效的聯系藝術生的特點,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編提成制定有針對性的教案,有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效果。
2、解構四級考試
首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主要分為聽力,寫作,閱讀,翻譯四種題型。其次,從難易的角度,對于藝術專業學生,聽力是最難的部分,接著是閱讀,翻譯,最后是寫作部分。第三,從分數分配的角度,閱讀占35%,聽力占35%,寫作和翻譯各占15%。最后從題型繁簡的角度,閱讀和聽力題型最多。閱讀有3種題型,分數占比是5%,10%,20%,而聽力題有4種題型,分數占比分別是8%,7%,10%,10%。
3、分析的目的
根據這些詳細的分析數據,我們可以化繁為簡,劃出重點,給出優先項。寫作與翻譯作為主觀題,對于學生,題型單一,較容易著手準備,因此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優先教學部分。其次,閱讀題型中的詞匯理解題,因為此題型只涉及詞匯,是基礎題,因此也是較容易得分題。中等難度題型包括長篇閱讀和仔細閱讀。這種較難題型是可以較容易題型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基礎不斷提升,循序漸進開展教學。對于最難的聽力題,最好在學生詞匯與語法基礎不斷夯實的基礎上進行長期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