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區域地理含義范文

    區域地理含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區域地理含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區域地理含義

    第1篇:區域地理含義范文

    【輔導對象】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

    【輔導科目】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地理 歷史 政治 奧數

    【上課時間】署寒假 雙休日 平時 課外 隨到隨學

    【輔導范圍】年級銜接課程輔導、同步課程輔導;小升初、中高考考試方向分析輔導;暑假班、寒假班;小學各科基礎知識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電學、力學基礎夯實);初三化學、初中英語(閱讀理解,作文、語法等);初中語文(寫作、閱讀理解、基礎知識等);高中理科(數理化生薄弱板塊針對性切入);高中英語(閱讀理解,作文、語法等);高中語文(寫作、閱讀理解、基礎知識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區 免費咨詢電話====

    海淀區 北京人大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53

    海淀區 北京公主墳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54

    海淀區 北京城建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55

    海淀區 北京北大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59

    海淀區 北京中關村教學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62

    海淀區 北京世紀金源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68

    海淀區 北京牡丹園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69

    海淀區 北京人大附小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70

    海淀區 北京學院路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71

    海淀區 北京五棵松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85

    海淀區 北京四通橋數碼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84

    海淀區 北京公主墳天行建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86

    海淀區 北京萬柳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89

    海淀區 北京蘇州街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94

    海淀區 北京清河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95

    海淀區 北京花園橋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96

    朝陽區 北京勁松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56

    朝陽區 北京朝外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57

    朝陽區 北京亞運村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58

    朝陽區 北京團結湖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64

    朝陽區 北京精學望京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73

    朝陽區 北京大屯南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87

    朝陽區 北京CBD國際部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88

    西城區 北京宣武門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60

    西城區 北京四中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61

    西城區 北京崇文門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67

    豐臺區 北京馬家堡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63

    豐臺區 北京方莊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66

    東城區 北京雍和宮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65

    東城區 北京東直門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72

    東城區 北京交道口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74

    大興區 北京亦莊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90

    石景山區 北京石景山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93

    懷柔區 北京懷柔校區 400-0066-911轉分機89397

    【溫馨提示】家長您好,請先撥打前十位總機號碼,聽到提示語音后,輸入對應校區的五位分機號,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專業老師,把您孩子學習存在和遇到的各種問題做個說明,我們的老師會熱心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規輔導機構還有:您可以貨比三家,通過免費電話溝通,比較下師資、教學位置、收費價格、學習環境等哪家更適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轉分機 99667

    ***************************************

    北京精銳教育:

    海淀區 海淀黃莊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34

    海淀區 公主墳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35

    海淀區 大鐘寺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36

    海淀區 牡丹園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37

    朝陽區 朝陽門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38

    東城區 王府井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39

    東城區 交道口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40

    東城區 和平里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41

    西城區 月壇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42

    西城區 白廣路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43

    豐臺區 方莊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44

    豐臺區 馬家堡學習中心 400-0066-911 轉分機 99745

    第2篇:區域地理含義范文

    我國的江河眾多,主要大河有長江、黃河、黑龍江、遼河、淮河等。古代人便用江河來劃分地理區域。 

    1.江:指長江。例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a江表:指長江以南的地區。例如:江表英 。豪咸歸附之。(《赤壁之戰》) 

    b江東:指長江以南的地區。例如:亮兄瑾也,避亂江東。(《赤壁之戰》) 

    c 江南:長江以南均為江南。杜甫有句詩:“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2.河:指黃河。例如: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過秦論》) 

    a河北、河南:指黃河以北和黃河以南的地區。例如: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 

    b河東:指黃河以東的今山西省西南部,例如: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孟子·梁惠王上》)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的面積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3。所以古代人也用山來劃分地理區域。山,在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含義。

    1.山東,指崤(xiáo)山以東的地區。例如: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鴻門宴》) 

    2.山西,指位于太行山以西的地區。 

    古代也往往用關隘來劃分地理區域的,關也有不同的含義。 

    1.山海關:以長城為界限,長城以南是關內,長城以北是關外。 

    第3篇:區域地理含義范文

    關鍵詞:物流;主成分分析法;評價;指標

    一、概述

    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區物流發展的不平衡性會對整個國家或整個地區物流業產生負面效應,進而影響到整體經濟的發展[1]。因此,有必要對各地區的物流業競爭力進行分析比較,以便政府制定出相應的政策措施,促進物流業的協調、快速、健康發展。

    本文結合區域物流產業特點及重慶市市情,對重慶市主城9區物流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與比較,并結合實際情況對評價結果予以分析。

    二、綜合評價

    (一)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評價指標選擇原則

    區域物流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2]。一般遵循的主要原則有:

    (1)全面性原則:各評價指標應當全面考慮影響地區物流水平的各個因素,要從宏微觀、內外部等方面全方位地設計。

    (2)客觀性原則:指標體系應客觀真實地反映地區物流發展狀況,數據來源要真實、可靠、準確。

    (3)科學性原則:各評價指標含義應具有嚴格的科學性,指標數據資料應來源于第一手資料或官方數據庫。以定量指標為主。對定性指標要明確其含義,并按照某種標準賦值,將其恰如其分地轉換成定量指標,納入評價體系進行計算。

    (4)可比性原則:為了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所選取的指標在含義、統計口徑和時空上要有可比性。

    (5)靈活可操作性原則:指標體系的設計應該有靈活性,使各城市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運用,并且設計的指標應該可采集,對一些難以衡量的指標盡量予以避免。

    2、評價指標選取

    該指標體系分為三級,其中一級指標選取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區域物流需求狀況、區域物流要素狀況、區域物流宏觀發展環境四個指標;二級指標中選取GDP狀況、工農業產值來描述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選取對外貿易水平、區域貿易水平、居民消費水平來描述區域物流需求狀況,選取物流基礎設施、物流配送能力來描述區域物流要素狀況;選取全社會投資情況、政策環境、地理區位來描述區域物流宏觀發展環境。三級指標主要是變量選取與描述,總共確定16個變量,分別編號,具體見表1。

    (二)綜合評價方法選取

    結合城市物流發展水平的內涵和特點,選取主成分分析方法磯鄖域物流發展水平的進行評價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將分散在一組變量上的信息,集中到某幾個綜合指標(主成分)上的一種探索性統計分析方法[3]。步驟如下:

    (1)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消除量綱不同的影響。設有個城市,

    個評價指標,則觀測樣本矩陣為: ,標準化公式為: 。

    其中,Xij為第個城市的第個指標值;Xj為n個城市的第j個指標平均值,Sj為第j個指標的標準差;Zij為第個城市的第j個指標標準化后的數值。

    (2)計算標準化后的p個指標的相關系數矩陣r。

    ,Sij為xi與xj的協方差

    (3)計算相關矩陣R的特征根、特征向量。通常用雅可比方法求R陣的p個特征根λ1≥λ2≥…≥λp≥0及其相應的特征向量

    (4)計算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ak及累積方差貢獻率a(k)。第k個主成分Fk的方差貢獻率 前k個主成分F1,F2……,Fk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 ,Fk的方差貢獻率ak表示var(Fk)=λk在原始指標的總方差 中所占的比重,即第k個主成分提取的原始p個指標的信息量。因此,前k個主成分F1,F2……,FK的累積方差貢獻率a(k)就表示這k個主成分保留的原始信息量的總。即a(k)越大,說明前k個主成分包含的原始信息越多。

    (5)確定主成分的個數:較為常見的是累積方差貢獻≥85%原則和特征根均值原則。在實踐中,往往根據實際情況將特征根均值法與累積方差貢獻原則結合使用。

    (6)計算各主成分得分:

    (7)計算綜合得分。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 為權數,將其線

    性組合即得到綜合評價指標函數:

    據此即可計算物流發展水平綜合得分,綜合得分值越高,說明物流發展水平越高;得分越低,說明物流發展水平越低,根據綜合得分高低可對不同時期和不同區域物流發展水平進行排序。

    三、評價結果及分析

    (一)綜合評價結果

    綜合評價結果見表2,其中主成分數量為5。結果顯示,重慶市主城9區的綜合物流發展水平與潛力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表2 重慶市主城9區物流發展水平綜合評價結果

    (二)評價結果分析

    根據物流發展水平綜合評價結果,重慶市主城9區大體可以分成三類:

    1、第一類物流業整體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其社會經濟、物流需求、物流基礎設施等方面都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同時具有好的地理區位、政策環境等,主要包括渝北區和九龍坡區。

    2、第二類物流業整體發展水平相對一般,其社會經濟、物流需求、物流基礎設施等若干方面擁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地理區位、政策環境等方面也相對較好,包括江北區、渝中區、沙坪壩區、南岸區。

    3、第三類物流業整體發展水平比其他區略差,主要是受本區的社會經濟、物流需求等方面的限制,或是物流基礎設施發展基礎較差、或是不具備良好的地理區位等,包括巴南區、大渡口區、北碚區。從實際情況來看,巴南區、大渡口區、北碚區經濟基礎相對較弱,物流需求相對較小,其中巴南區以公路物流基地為核心,擁有南彭貿易物流園,以發展公路物流為主。大渡口區和北碚區主要因地理區位與交通設施發展影響,沒有大型的物流基地。

    四、結論

    本文提出的區域物流發展水平綜合評價體系充分結合了重慶市區域物流的發展特點,所建立的指標體系也較系統、客觀、全面,評價結果與各地區物流發展的實際情況基本吻合。因此本文所構建的重慶市區域物流發展水平綜合評價體系對重慶市物流的發展、規劃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林曉偉,李建軍.基于鉆石模型的區域物流競爭力評價模型研究[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第4篇:區域地理含義范文

    [論文摘要]實踐的需要和理論的推動,使得傳統意義上的區域行政逐漸向區域公共管理轉變,這種嬗變,開啟了公共管理研究的新視角。區域公共管理是社會需要和時代呼喚的產物,是公共行政領域不斷擴展、研究范式走向成熟的重要體現。

    著名行政學者理查德·J·斯蒂爾曼二世說:研究公共行政必須研究它的生態問題。按照韋伯斯特詞典的解釋,生態學是各種有機體與其環境之間的各種相互關系。J·W·別斯指出生態學這個詞源于希臘語oikos,意為房子或家,經濟和經濟學也有相同的詞根,經濟學和生態學有許多共同點,但生態學的含義更廣泛。它涉及有機體與其環境之間的全部相互關系。”〔1〕美國著名學者利格斯(Fred W·Riggs)1961年就提出了“融合型、棱柱型、衍射型”行政模式,開創行政學研究的一個新途徑。我國現階段的行政環境是制約和影響行政管理的重要因素,同時又是行政管理的改造對象,并為行政管理的實施提供條件。故此,我們應努力使行政管理和行政環境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生態環境的變遷,傳統行政學歷經了向現代公共管理學范式的重大轉變。邁入21世紀,區域行政面對的是一種全新的行政生態環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區域公共管理這種嶄新的制度安排應運而生。這種轉變很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21世紀中國公共管理面對的最大挑戰莫過于區域公共管理的挑戰,處理好和解決好了系列區域公共性問題,和諧社會的發展愿景就不再遙遠。”〔2〕區域公共管理是社會需要和時代呼喚的產物。作為一個新的理論和實踐課題,陳瑞蓮認為,在我國有關區域公共管理(行政)研究的著述尚較為零散,區域公共管理研究的學者社群尚未成形。但是,在當前一個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并研究區域公共管理的相關內容。無疑,加強區域公共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有學者說,“研究任何一種理論,都必須首先弄懂它所使用的基本術語。對于了解一種新的學術理論,弄清楚它所使用的新名詞的正確含義,就尤為重要了”。〔3〕區域公共管理是個復合概念,其中“區域”和“公共管理”是其兩個核心概念。

    一、“區域”概念眾說紛紜及其公共管理視角的界分

    區域(region)是一個多側面、多層次且相對性極強的概念。人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觀察、分析和理解各種不同的區域。研究視角和內容不同,對于區域的界定就有所不同。在社會科學叢林中,最早研究區域的學科是地理學,地理學把區域定義為地球表面的地域單元,這種地域單元一般按其自然地理特征,即內部組成物質的連續性特征與均質性特征來劃分。《牛津地理學詞典》中,“區域是指地球表面的任何一個單元,它以自然或人文特征而有別于周圍的地區”。〔4〕經濟學將區域視為由人的經濟活動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經濟社會綜合體。埃德加·M.胡佛說,“所有的定義都把區域概括為一個整體的地理范疇,因而可以從整體上對其進行分析”,“把區域作為一個集合體,……這一集合體對于管理、計劃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是必須的。最實用的區域劃分應當符合行政區劃的疆界。”〔5〕政治學把區域看成是國家管理的行政單元,與國界或一國內的省界、縣界重合;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的研究者對區域的解讀,往往側重從一種更為宏觀視角來討論區域的內涵和外延。米特爾曼提出三個不同層面“新區域主義”分類法:宏觀區域主義、次區域主義和微觀區域主義。在“區域”的多種釋義中,可以看出:區域有多種分類,系統性或整體性是區域的共同特征;區域的概念是相對的,可以依據不同視角有多種劃分;區域是變化的,應以動態的眼光來觀察它。實際上區域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很難給出一個公認的定義。本文是從公共管理學科角度來進行研究,基于此視角,區域應如何界定?有學者認為:區域是“一個基于行政區劃又超越于國家和行政區劃的綜合性概念”。〔6〕另外,從四個緯度對區域公共管理要研究的“區域”做類型學上的分析:公共管理意義上的經濟區域、行政區域、自然地理區域和公共管理中的“問題區域”和“邊緣區域”。〔7〕筆者以為,不論對“區域”進行怎樣的界分,從公共管理學科角度看,區域實際上是按照公共物品為標準劃分的有限空間范圍,是擁有相同一領域或多領域公共物品的域場。在這里區域不是一個地理范疇而是一個以公共物品(或者公共事務、公共問題、公共利益)為標準形成的同質性域場,并不絕對與行政區劃相一致。

    二、公共管理研究的新視角:區域行政向區域公共管理范式的轉變

    要討論區域行政向區域公共管理的轉變,首先要了解區域行政的發展背景、內涵等基礎知識。區域行政問題與行政區劃密切關聯。學者劉君德在他主持的《中國行政區劃的理論與實踐》等論著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行政區經濟”概念,并分析我國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現象。在我國的行政學界,宋月紅在國內首次使用“區域行政”的概念,作者從行政區劃、行政區域與區域行政的關系角度進行研究,但這是一種狹義的或傳統意義上的區域行政范疇。〔8〕陳瑞蓮、張緊根在《公共行政研究的新視角:區域行政》一文中,正式提出廣義的“區域行政”概念。〔9〕隨著實踐的推動和理論的發展,區域行政向區域公共管理轉變。在學界,最早使用過“區域公共管理”概念的只有清華大學的劉鋒和中山大學的陳瑞蓮,二人從不同的角度對區域公共管理進行論述。劉鋒運用新公共管理、區域創新系統、區域核心競爭力、支持系統等理論對區域管理進行創新,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一研究與本文所關注的區域公共管理研究有很大的差別,它并不是真正從公共行政學角度對區域公共管理的研究,而是從區域地理學的角度將創新理論引入到區域發展中去。〔10〕陳瑞蓮教授是我國研究區域行政和區域公共管理的典型代表,她在此領域的論述,在學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三、區域公共管理的內涵、理論支撐

    區域公共管理是個復合概念,前文已經界分了公共管理視閾中的“區域”。對于公共管理的概念,無論是對其內涵把握還是基本體系的構成,都還在探討中。王樂夫教授認為,“所謂公共管理,即公共部門對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說來,是公共管理主體為了解決公共問題,實現公共利益,運用公共權力的公共事務施加管理的社會活動。” 〔11〕公共管理與行政管理不同,公共管理的主體不僅包括行政管理中的政府還包括其它的組織和第三部門組織等。公共管理主體著眼于社會發展長期、根本的利益和公民普遍、共同的利益來開展其基本活動;同時,它更多采取的是多元化和復合型的集體行動,以共同的目標基礎,通過協商的方式達成。無庸諱言,現代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發展的一個新趨勢,是公共行政領域不斷擴展、研究范式走向成熟的重要體現。綜上所述,區域公共管理是區域行政隨著實踐的需要,在治理范式上不斷成熟的產物。筆者認為,所謂區域公共管理,即是指以區域政府組織和區域非政府組織為主的多元主體(區域公共管理部門)為了解決特定區域的政治、經濟、社會或其它方面的公共問題,實現區域公共利益,運用協商和調解的手段和方式對區域、區域內橫向部分和縱向層級之間交叉重疊關系進行的管理。區域公共管理之所以“應運而生”,從根本上說,區域公共管理發展的動力來自于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或者說,除了實踐的需要外,理論的發展和推動也是非常重要的。區域公共管理理論的發展除了現代公共管理理論的發展外,還有公民社會理論、現代治理、網絡治理理論和善治等理論。公民社會,也被稱為市民社會或民間社會。關于公民社會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根據不同的研究視角形成了種種不同的公民社會定義。這些定義歸納起來可分為兩類:國家與社會二元結構和國家、經濟與公民社會的三元結構。關于公民社會的結構要素,不同學者對其強調的重點不同。就中外學者取得的共識來看,公民社會的結構性要素及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四個:一是私人領域;二是志愿性社團;三是公共領域。除了公民社會的結構性要素外,公民社會還具有自己的基本價值原則,大體說來,這些基本的價值原則包括:個人主義、多元主義、公開性、開放性、法治原則。

    市民社會理論的發展,引發治理和善治理論的產生。從1989年世界銀行首次提出“治理”以來,“治理”概念被廣泛使用。在治理各種定義中,“全球治理委員會的定義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權威性”。治理有失敗的可能,為完善該理論,隨后善治進入學者的視野。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其本質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一種最佳關系。善治有如下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責任性、法治、回應和有效。區域善治是區域公共管理研究中一個戰略管理問題。

    [參考文獻]

    〔1〕理查德·J·斯蒂爾曼二世.公共行政學:概念與案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26.

    〔2〕劉亞平.當代中國地方政府間競爭〔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序言)1.

    〔3〕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

    〔4〕梅休.牛津地理學詞典〔K〕.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1:354.

    〔5〕胡佛,杰萊塔尼.區域經濟學導論〔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2:220.

    〔6〕陳瑞蓮,張緊跟.公共行政研究的新視角:區域公共行政〔J〕.公共行政,2002,(3).

    〔7〕陳瑞蓮.區域公共管理導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5-8.

    〔8〕宋月紅.行政區劃與當代中國行政區域、區域行政類型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1999,(4).

    〔9〕陳瑞蓮,張緊跟.公共行政研究的新視角:區域公共行政〔J〕.公共行政,2002,(3).

    第5篇:區域地理含義范文

    1.考綱要求

    (1)區域的含義。

    (2)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

    (3)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2.考情播報

    年份及考卷考核要點題型及題號分值2011?山東

    文綜卷運用地理實習小組在美國西部地區進行野外考察的資料(區域地圖、地形剖面圖、氣候統計圖、文字說明等)對比加利福尼亞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兩區域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的差異,進而判斷適宜開展的農業生產活動非選擇題

    26(4)10分2012?天津

    文綜卷對比中國與新加坡合建的中新天津生態城和新加坡兩區域位置圖,說明新加坡的太陽能、風能并不豐富的原因非選擇題

    地理部分

    13(4)6分2012?四川

    文綜卷對比青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種植業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各自特點形成的自然環境原因非選擇題

    39(1)12分2012?浙江

    文綜卷從自然條件角度說明黃河三角洲農業開發與珠江三角洲相比有何有利條件和應注意的問題非選擇題

    37(3)10分2012?重慶

    文綜卷寧夏影視城基地的外景特色,寧夏的城市發展特征選擇題1、28分3.命題特點

    從題型上看,以非選擇題為主,選擇題為輔,試題一般利用區域地圖作為命題背景,多要求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判斷人類活動的方式及其原因,考查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從考查內容上看,涉及氣候、地形、土壤、水等多種自然地理要素和農業、工業、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等社會經濟知識,其中以自然地理環境對農業發展的影響為最多,分值最高,而考查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影響的試題較少;從考查能力上看,重在考查閱讀和分析區域地圖、統計圖、地理數據的能力,聯系所學知識判斷人類活動方式的能力,分析地理事物內在聯系的能力等,試題往往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

    二、考點解讀

    1.區域的含義

    (1)概念: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

    (2)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有的區域的邊界是明確的,如行政區;有的區域的邊界具有過渡性質,如干濕地區。

    ②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并對區域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2.地理環境差異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以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為例)

    (1)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自然環境的異同。

    區域

    要素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不同點位置北緯30°附近,長江的入海口北緯43°~48°的東北地區中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土地以水稻土為主,多為水田,人均耕地面積少以黑土為主,多為旱地,人均耕地面積多礦產貧乏石油等礦產豐富相同點均位于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地區(2)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生產活動的差異。

    區域

    產業長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農業耕作類型水田耕作旱地耕作耕作制度一年兩熟至三熟一年一熟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麥、大豆工業輕工業基地重化工業基地商業貿易發達較落后【方法指導】

    對不同區域進行對比時,找出區域間的差異是分析各區域發展方向、因地制宜采取開發治理措施的前提。區域差異的分析則應從區域組成要素特征的差別入手,同時注重要素間的聯系。對區域差異影響因素的具體分析如下:

    A.自然因素差異。

    a.氣候差異的形成。

    緯度位置差異

    地勢高低差異

    海陸位置不同

    大氣環流不同氣溫差異

    寒暖流不同

    降水差異氣候差異

    b.地貌差異的形成。

    內力作用地形起伏

    外力作用地形平坦地貌差異

    c.水文差異的形成。

    Ⅰ 氣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異直接造成徑流量差異。

    Ⅱ 地形條件決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積大小和流速大小。

    Ⅲ 流域內的植被狀況不同造成河流的含沙量不同。

    Ⅳ 河流所處的緯度及流向決定了有無結冰期、結冰期長短及有無凌汛現象。

    d.土壤差異的形成。不同的氣候、植被及人類生產活動,造成了土壤類型、厚度、肥力、酸堿度的差異。

    B.社會經濟因素差異。

    因素差異形成的原因農業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差異作物種類、耕作制度、產量等差異

    市場、交通、勞動力、政策、科技等社會條件差異機械化、產量、商品率等差異工業資源、市場、勞動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異工業類型、規模等差異人口區域耕地、水資源等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狀況、科技發展水平、開發歷史等社會條件差異人口規模、密度、增長速度等差異城市地形、氣候、河流、資源、交通等差異城市形態、數量、規模、發展水平等差異交通地形、位置、經濟、科技、人口等差異交通方式、通達度等差異3.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以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例)

    (1)開發早期地理環境的影響。(2)農業社會地理環境的影響。

    (3)現代社會地理環境的影響。

    【方法指導】

    分析區域發展和地理環境的關系,是一種縱向分析過程,即循著歷史發展的過程從動態的角度進行分析,其思維模式如下圖所示。

    三、例題解析

    例1(2012?四川文綜卷)發展農業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創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我國某區域耕地分布圖。

    分別歸納圖中甲、乙兩地形區種植業的地域分布特點,并分析各自特點形成的自然環境原因。(12分)

    解析:根據經緯網或者山脈、國界的形態定位,甲、乙兩地形區分別是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甲區域由于地勢高,熱量不足,發展的是河谷農業,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區;乙區域由于氣候干旱,水源缺乏,發展的是綠洲農業,種植業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帶、沙漠邊緣的綠洲地帶。

    答案:甲地形區種植業分布在河谷地區;(2分)乙地形區種植業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帶。(2分)原因:甲地形區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寒冷,制約種植業發展的主要條件是熱量,(2分)河谷地區熱量條件相對較好,(2分)故種植業分布在河谷地區。乙地形區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內陸,氣候干燥,制約種植業發展的主要條件是水分,(2分)山麓地帶灌溉水源充足,(2分)故種植業沿盆周山麓地帶分布。

    例2(2011?山東文綜卷)為了解區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認識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某地理實習小組在美國西部地區進行了野外考察。下圖提供的是考察路線(R地舊金山鹽湖城)及周邊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相關信息。讀下圖,回答問題。

    以加利福尼亞谷地(北部)和大盆地為對比區域,以“自然條件影響農業生產活動”為主題,簡要分析兩地農業區域差異,完成下表內容。(10分)

    加利福尼亞谷地(北部)和大盆地

    農業區域差異比較

    對比區域

    比較內容加利福尼亞

    谷地(北部)大盆地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適宜開展的農業生產活動解析:運用地理實習小組在美國西部地區進行野外考察的資料(區域地圖、地形剖面圖、氣候資料統計圖、文字說明等)對比加利福尼亞谷地(北部)和大盆地兩區域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差異,進而判斷適宜開展的農業生產活動。根據R地與舊金山的氣候資料統計圖可以看出加利福尼亞谷地(北部)為地中海氣候,根據氣候、地形的特點分析出其農業發展的條件,根據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分析出適宜開展的農業生產活動。大盆地處于內華達山脈的東側,距海洋較遠,荒漠草原廣布。分析大盆地氣候、地形、水源、植被、土壤等自然條件,得出其適宜開展的農業生產活動為畜牧業和灌溉農業。這部分知識在世界地理中的美國地理部分有所涉及,為解此題打下了基礎,因此學好區域地理是我們較好地運用高中地理原理解題的重要保證。

    答案:

    加利福尼亞谷地(北部)和大盆地

    農業區域差異比較

    對比區域

    比較內容加利福尼亞谷地

    (北部)大盆地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夏季光熱充足、降水少,冬季溫和多雨(地中海氣候);水源充足;河谷地形、土壤肥沃(從氣候、水源、地形、土壤等四個方面回答正確者均可給分)夏季光熱充足,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溫帶大陸性氣候);水源不足;荒漠草原廣布,土壤貧瘠(從氣候、水源、植被、土壤等四個方面回答正確者均可給分)適宜開展的農業生產活動種植業和園藝業(水果、蔬菜、花卉等栽培)畜牧業和灌溉農業四、實戰演練

    讀下圖,完成1~2題。

    1.關于圖示地區土地資源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耕地所占比重最大

    B.林地總量大,人均少

    C.土地資源類型多樣

    D.山地多,平原少

    2.圖中耕地所占比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國家政策②市場影響③城市化進程④土地退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世界氣候類型多種多樣,為了解決居住與區域氣候的矛盾,以方便生活起居,人們在構筑建筑物時無不考慮氣候條件的影響,從而使各自然地理區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下面四幅圖中是世界不同地區的建筑物。讀圖,完成3~4題。

    3.四幅圖中的建筑物所在的地區從左到右可能分別是

    A.中國湘西中國嶺南西亞新加坡

    B.泰國夏威夷中國新疆日本北海道

    C.中國湘西中國嶺南中亞日本北海道

    D.泰國夏威夷西亞新加坡

    4.四幅圖中的建筑都設計有回廊,其主要作用從左到右分別是

    A.通風除濕遮風避雨遮陰防曬通風防曬

    B.圈養牲畜防暑減濕通風保溫遮陽避雨

    C.通風保溫通風除濕圈養牲畜通風防曬

    D.通風除濕防暑減濕通風保溫遮陽防曬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一位教授是這樣看待中國的,他首先把中國分為東部和西部,再分別分為南、北兩部分,并分別命名為“綠色中國”“黃色中國”“銀色中國”和“金色中國”。據此回答5~7題。

    5.有關材料所述四個區域的分界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銀色中國”與“金色中國”以岡底斯山為界

    B.“金色中國”與“黃色中國”的分界線包括太行山

    C.“黃色中國”與“綠色中國”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

    D.“銀色中國”與“綠色中國”的分界線是巫山

    6.應該說這位教授對于中國區域的劃分還缺少一部分,這部分應該命名為

    A.“黑色中國”

    B.“白色中國”

    C.“紅色中國”

    D.“藍色中國”

    7.材料中四個區域劃分的依據是

    ①地形②氣候③水文④植被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根據土地利用結構調整的需要,科研人員對某生態脆弱區的農業土地利用擬訂了三種方案。讀下表,回答8~9題。

    農業用地構成(%)

    方案農耕地蘋果園林地草地菜地A44.12.412.940.50.1B18.111.636.833.40.1C10.119.636.833.40.1經濟與環境效益比較

    方案侵蝕量

    比較(%)徑流量

    比較(%)土地利用總收入(萬元/年)3~8年內8年以后A1001005757B64525088C5040481128.對三種方案的評價準確的是

    A.A方案環境效益最好

    B.B方案3~8年內的土地利用總收入最高

    C.C方案經濟效益年年最佳

    D.C方案更有利于當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9.該地最有可能位于

    A.黃土高原B.江漢平原

    C.四川盆地D.兩廣丘陵

    下圖中P、Q、M、N為四個不同的地區,讀圖回答10~12題。

    10.立足于農業可持續發展,最適合農牧結合發展的地區是

    A.PB.Q

    C.MD.N

    11.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區實際情況的是

    A.P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大力植樹種草

    B.Q地區洪澇災害嚴重,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C.M地區土壤鹽堿化嚴重,大水漫灌壓堿

    D.N地區土地荒漠化嚴重,退耕還牧

    12.P地區西部沿岸的洋流屬于

    A.向高緯度流的寒流B.向低緯度流的寒流

    C.向北流的暖流D.向南流的暖流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國某地區地形圖。

    材料二:沿材料一圖中直線所作的地形剖面圖。

    材料三:材料二圖中三個地區的土地利用類型統計資料。

    耕地林地草地宜農荒地其他A3.14%20.51%54.02%17.18%5.15%B62.37%9.41%6.25%10.67%11.30%C8.74%30.27%19.04%10.58%31.19%(1)根據材料三中的土地利用類型統計資料判斷A、B、C各是材料二中的哪個地區。

    (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對材料三中三個地區農業的自然條件分別進行評價。

    參考答案及解析:

    1.C從土地利用構成上看,該地土地資源類型多種多樣。

    2.D對比兩圖可知耕地比重減小,其主要原因是退耕還林的政策、城市用地增多和土地退化。

    3.A圖中四種建筑物從左到右分別是傣族吊腳樓、廣東騎樓、伊斯蘭民居、熱帶民居。最后一個易誤判為日本建筑,但可以從房屋旁的棕櫚樹看出是熱帶建筑。

    4.A中國南方地區氣候濕熱,吊腳樓的回廊可通風除濕;嶺南地區降水多,廣東騎樓的回廊可為行人遮風避雨;伊斯蘭民居主要分布在氣候干旱的地區,該地日照強,寬大的回廊可以起到遮陽防曬的作用;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太陽高度角大,氣候濕熱,為了通風防曬,屋檐比較長、回廊比較寬。

    5.C“黃色中國”和“綠色中國”的分界線主要是秦嶺―淮河一線。

    6.D我國除了大陸以外還有廣闊的海洋,海洋的顏色為藍色,因此應該命名為“藍色中國”。

    7.A地形和氣候是劃分自然區域的最主要因素,水文和植被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

    8.DA方案中農耕地面積大,侵蝕量最大,環境效益最差;B方案環境效益有所提高,但不管是3~8年內還是8年以后,土地利用總收入都不是最高的;C方案植被保護得最好,雖然短期內的經濟效益不太好,但8年以后的經濟效益是最好的,這種方案最有利于當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9.A該地如果選擇A方案,則侵蝕量達100%,說明該地容易發生水土流失;根據該地可以發展蘋果種植業可知,該地位于我國暖溫帶地區。因此該地最可能位于黃土高原。

    10.C根據各地區所處的溫度帶和年降水量可知,M地位于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地區的交界處,這里最適合農牧結合發展。

    11.B由圖可知,P地區位于熱帶降水較少的地區,不易出現水土流失;Q地區位于亞熱帶降水豐富的地區,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易出現洪澇災害,應加強水利工程建設;M地區位于半濕潤、半干旱地區,大水漫灌會加重土地的鹽堿化;N地區位于中溫帶,但該地區降水豐富,地表濕潤,可以發展種植業。

    12.B根據P地區所屬的溫度帶和年降水量可知,P地區為熱帶沙漠氣候;結合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可知,其大陸西岸有向低緯度流的寒流。

    13.(1)A:呼倫貝爾草原區。B:松嫩平原農墾區。C:長白山地丘陵區。

    (2)A地區優勢:①位于內蒙古高原東部,地形平坦遼闊;②草原面積廣闊,多優質草場;③多優良畜種;④后備土地資源豐富。不足:①緯度高,熱量不足,受寒潮、暴風雪等氣象災害影響大;②位于半干旱氣候區,降水量少,不適宜種植業的發展。

    第6篇:區域地理含義范文

        從1995年秋季起,北京市部分區縣的三年制初級中學將實驗由北京市組織編寫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地理教 材(以下簡稱“京版教材”)。這套教材是由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二部和北京市教育局教學研究部合作編寫 的,由

        京版教材的教科書為16開本,彩色套印,并首次嘗試課本與地圖冊合一,在課文中插印四色教學地圖和景 觀圖片,適當減少文字量,增加地理圖像,版式新穎,有較強的可讀性。

        一、京版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

        京版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是以中等和中等偏上學校為主要對象,兼顧重點中學和偏遠農村中學,具有改革 性、創新性和實用性,體現首都特色。

        改革性,指從大面積提高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出發,充分發揮教材對教學改革的導向作用,改變傳統教 材偏重于濃縮地理知識的傾向,在精選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加強基礎技能訓練和智能培養的內容,突出德育因 素,以利于中學地理教學三項基本任務的落實。

        創新性,指在博采各版教材優點的基礎上,統籌教材的內容、體系和體例,根據地理基礎知識的內在聯系 和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教材內容,編排章節順序,設計教材欄目,提高地圖、圖片和學生活動內容的比重 ,使教材的文字系統、圖像系統和作業(學生活動)系統趨于協調統一。

        實用性,指為了體現教育和教學觀念的轉變,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在適當減少過難的知識內容的同時 ,增加學法指導,利于學生閱讀或自學,同時提出明晰的教學線索,使教師可以按照教材的編排思路合理組織 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

        二、京版教材教科書的體系安排

        根據編寫者的教學實踐,初中地理教材的體系安排是否合理,主要不是看其是否符合于地理科學的知識體 系,而是看其是否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關鍵是處理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中國地理 和世界地理三方面的協調、統一和融合。

        京版教材的總體框架是:

        基礎知識——地球、地球儀、地圖

        中國地理

        總論——國土、居民、地形、氣候、陸地水、農業、工業、運輸業、商業和旅游業。

        分論——北方地區(東北、華北)、南方地區(華中-西南-華南)、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和北京市。

        世界地理

        總論——人種、民族、國家和地區的劃分

        分論——各地區、各國(名稱略)

        總論——地形、氣候、自然帶、環境和持續發展

        關于這一體系的基本考慮有以下幾點:

        1.從初中學生的實際出發,先講中國地理后講世界地理,利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感性知識和經常接 觸的比較熟悉的地理資料,深入感知和理解新的地理事實和地理理性知識。

        2.中國是學生的祖國,又是地理環境十分復雜的大國,學生首先研究她,并從身邊的現實出發,由近及遠 ,從區域地理事實和區域地理特征中歸納出系統地理知識,避免先講地理原理后講區域特征所造成的“先難后 易、前重后輕”的傾向。

        3.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靈活安排總論和分論;先講基礎知識,然后從中國開始,依次講世界各地區 和國家,最后講地理環境的幾個整體特征和全球環境問題。但在中國這個特殊區域中,又是先講總論后講分論 。

        4.為了融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將一些自然地理原理,如地形圖的判讀、等溫線和等降水量線的分 布、氣候類型的成因、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自然資源的類型和特點等,不單列章節講授,而是作為必要的基 礎知識,分散在有關的區域地理知識之中,結合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來講授。

        三、京版教材教科書的內容選擇

        在以教學大綱為基礎依據的前提下,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和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京版教材對系統地理知 識刪繁就簡,對區域地理知識適當補充,對有關智能培養和德育的內容著重處理,加以明確表述。例如:

        1.一些教學大綱雖有要求但初中學生很難理解的知識,如黃赤交角、氣壓和風、氣壓帶和風帶、降水的形 成等,不列入教材內容。

        2.對一些必須列入教材內容的但初中學生較難理解的內容,特別是一些名詞和一些原理,如經線、緯線、 經度、緯度、水系、水文特征、商業等,盡力作出通俗性的解釋,并不給出嚴格的科學定義,使學生達到大體 了解的標準即可。

        3.改變傳統的將區域地理知識內容按要素和部門羅列的表述方法,按照正確理解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教 學觀念,從人類發展的角度,突出若干區域特征,避免繁瑣的資料堆砌。例如,中國地理中的“華中-西南地區 ”一節,只用了“魚米之鄉和天府之國”、“江南丘陵和紅壤改良”、“長江沿岸經濟地帶”和“大西南的開 發”四個框題進行歸納,其中長江沿岸經濟地帶等內容是根據形勢發展而增補的。

        4.增加“地理圖像知識”的內容,并單獨列為一個欄目,系統介紹有關專題地圖、普通地圖、統計圖表、 景觀圖片和示意圖的判讀及填繪方法,引導學生圍繞地圖來發展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和空間想象能 力。

        5.增加作業(學生活動)系統的內容,不僅在各章節的最后安排有“思考和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技能和能力,幫助教師對學生進行檢測和評價,而且在正文當中插入一些“思考和練習”及“閱讀”內容,以 引起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實驗,并承轉教學環節,優化教學過程。

        6.在正文和閱讀課文中,明確提出了有關德育內容,按照地理科學探險、中國古今地理科學成就、著名地 理學家和人口、資源、環境及發展問題等幾個方面,結合地理知識,對學生進行系列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基本 國情教育。

        四、京版教材教科書的體例設計和欄目設置

        教科書的體例設計直接關系到教科書的可讀性和實用性。京版教材教科書充分考慮了地理教科書特有的文 字、圖像和作業系統必須協調平衡的特點,與傳統的地理教科書相比,在體例設計方面有較大改革,主要表現 在:

        1.將課本和地圖冊合為一本,意在增加地理圖像的比重,落實地圖教學。這樣既可以幫助教師真正實行“ 圖文對照”的地理教學,又可以克服地圖冊容量過大使學生難以迅速查閱的困難,培養學生的“圖文轉換”能 力。

        2.減少課文的文字量,增加彩色景觀圖片和統計圖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地圖、圖片和其他圖像來感知、 識記和理解地理事物及地理現象,發展形象思維能力。

        3.使欄目設置多樣化,除正文和圖像外,還設置了“地理圖像知識”、“讀圖”、“閱讀”和“思考和練 習”四個欄目,并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地理教學過程的特點,確定各欄目在每一章節中的數量和編排順序, 力求從圖像出發,從事實出發,從感性到理性,通過探究而得出結論,避免直接給出定義或結論。

        五、京版教材第一冊教科書的簡要說明

        1.各章內容:第一章地球和地球儀;第二章地圖;第三章中國的國土和居民;第四章中國的地形;第五章 中國的氣候;第六章中國的河流、湖泊和水資源;第七章中國的農業;第八章中國的工業。

        2.各章的地理圖像知識:地圖的三要素、地圖的分類、政區圖、人口密度圖、民族分布圖、等高線地形圖 、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剖面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等溫線分布圖、等降水量線分布圖、水系 圖、農作物分布圖、工業部門分布圖。

        3.自然資源不單列為一章,將有關中國自然資源的內容分布納入第六七八章。將“世界海陸分布”放在第 一章“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之后。將地形特征和地形圖的內容放在第四章的起首。將氣溫、降水、天氣預報等 內容放在第五章的起首。

        4.略去地軸的傾斜方向和角度、地圖投影、氣壓和風等內容。

        5.在閱讀教材中介紹了地理大發現、酈道元、僧一行、裴秀、沈括、竺可楨及中國古代歷法、氣象、地質 等方面的成就。

        6.有關欄目的設置盡可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啟發式教學原則,便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 教學活動,合理設計教學過程。例如,“地形特征和等高線地形圖”部分,教科書的編排順序是:

        (1)“思考和練習”,學生讀圖討論:如何說明某地高度——正文:說明海拔和相對高度的含義——“思考 和練習”,學生確認讀圖討論的正確結論。

        (2)正文:說明等高線的含義——示意圖:解釋等高線地形圖的意義——“地理圖像知識”:等高線地形圖 的判讀與繪制——示意圖:解釋分層設色地形圖的意義。

        (3)正文:地形的含義——示意圖:對照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各種地形特征在地形圖上的反映——景觀 圖片:五種基本地形類型的特征——正文:概述五種基本地形的特征。

    第7篇:區域地理含義范文

    一、教學中要圍繞地理課的內容教給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

    在地理課標中,有很多教學目標都要求讓學生學會分析、歸納知識點。例如在初一、初二的區域地理部分,都是在講述某個區域的自然和人文特點。對于學生來說,看到萬花筒似的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地理特點,根本不知道如何理出頭緒,更不用說歸納了,為把學習地理的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具備分析、歸納地理特點的能力,在最初學生接觸區域地理這部分內容時,通過下面幾個步驟,給學生上了這樣一節區域地理學習方法課:

    1、導入新課時,先出示知識框架,告訴學生地理特點中所包含的內容:

    地理特點:自然地理、(位置范圍、地形地勢、氣候、河流、資源等等)

    人文地理(人口、民族、文化、歷史、工業、農業、交通、旅游等)

    2、根據上面的知識框架,理清教材編排的程序,理解教材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認識教材是怎樣先自然、后人文,自然和人文地理部分又是如何利用圖片和位置內容體現所包含的要素內容,從而讓學生對整冊書的知識體系有一個總體印象,為歸納總結本書的知識體系奠定基礎。

    3、結合教材的某個知識點,對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中所包含的主要要素進行歸納和分析。例如對位置和范圍這一方面進行分析時,抓住亞洲的位置進行具體分析,得出一個國家和地區位置,同時圍繞經緯度、海陸位置相對位置等方面進行分析,總之范圍應從包含的國家、地區、邊界等來考慮。

    二、幫助學生利用地圖尋找地理學習的竅門

    地理是一門區域性極強的學科,這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而空間思維能力的提高,就離不開對地圖的學習,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就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充分利用地圖的好習慣。1、教師要盡量做到每節課都能繪制準確的版圖,版畫,以地理學科的扎實基本功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繪制簡單的地圖的興趣和欲望。把復雜的文中內容盡可能轉化成簡單的圖畫,把具體的地點落實在圖上,引導學生去讀圖,析圖、歸納問題,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利用地圖的好處。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圖像和各種各樣的統計圖表,引導學生去分析、歸納地理問題。3、指導學生讀圖的同時進行分析。學生通過閱讀不同的種類地圖,找出圖中主要地理事物,并幫助學生解決圖中“有什么”“怎么樣”的問題。同時分析各地理事物間的聯系,深入了解地圖的含義及反映的基本原理,主要解決“為什么”的問題。4、指導學生繪圖。把繪圖技巧教給學生,讓學生多練習,并通過繪圖、填充圖冊、勾畫簡單的地理輪廓,養成繪圖的習慣。5、指導學生利用地圖記憶知識點。通過利用空白圖按要求進行填圖,把教材中的文字內容轉化成圖像內容,并創設心理地圖去記憶知識點,這樣就可以把抽象的問題簡單化,具體的文字內容形象化,對學生的空間思維的能力提高大有好處。

    三、結合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學習地理,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第8篇:區域地理含義范文

    一、區域地理考查的知識要求

    區域地理的知識點非常多,高考要求的面也十分廣,而且許多區域地理特征又很相似,容易混淆,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抓住核心部分。

    1.區域認讀

    區域的認讀,是學習區域地理最基本的一步。有一種說法,即所謂“地理”是“有地才能說理”,只有判讀辨認出該地在什么地方,才能展開區域的分析。高考試題中,區域圖的判讀,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1)利用經緯度判斷。

    (2)利用海陸位置進行判斷。

    (3)利用特征地理事物進行判斷,比如山脈、河流、湖泊、城市等進行相關的判斷。

    (4)利用特征界限進行判斷,比如海岸線、國界線、氣候分界線等進行相關的判斷。

    2.區域特征

    區域特征,是進行區域分析(設計區域問題)的基礎。每一個區域都有其區域特征,有的特征是普遍性的,有的特征是某個區域所特有的。高考試題中,通常會把普遍性的特征作為設問背景,把該地特有的特征作為設問切入點,因此,既要知道一般規律,又要清楚特殊性,還要理清這個特殊性如何存在于一般性中。

    比如,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都是熱帶季風氣候,都是全年高溫,都具有干濕兩季。但是,印度半島的降水量總體要比中南半島少。印度半島北部降水西少東多,在植被上的表現為雨林型和草原型。且印度半島的降水年際變化比較大,容易發生旱澇災害。

    因此,對于區域特征不僅僅是記憶,還要知道形成這些特征的原因,把記憶性的知識變成理解性的知識,把陳述性知識變為程序性知識,才能真正實現對區域特征的把握。

    二、區域地理考查的核心能力

    1.讀圖判圖能力(關聯聯想能力和獲取圖中信息的能力)

    讀圖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位置、區域的判讀。

    (2)地圖信息的獲取能力。

    (3)對地理分布特征的敏感性。

    (4)地圖信息與所學知識的關聯能力。

    2.歸納能力

    (1)對地理事物分布的歸納能力。

    (2)對地理現象比較后的總結歸納能力。

    比如:“四季如春”的概念。四季如春的城市有昆明、巴西利亞、基多等,根據它們的地理分布,可以歸納出:一是緯度偏低,都位于熱帶和南亞熱帶;二是都處在海拔較高的高原和山地。解讀“四季如春”的內在含義,就是“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冬天不冷,只能是緯度偏低地區,但夏季卻熱;要使低緯地區的夏季不熱,只能海拔偏高才能做到。

    3.表達能力

    地理考試的特點之一,就是要從圖中或材料中獲取信息,不像數學、物理學科那樣注重符號的演算推理步驟,而是必須要通過文字來表達。因此。高考地理比較注重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做到:

    (1)概念要清楚。

    (2)地理邏輯要理清。

    (3)多因素作用下的關系要理清。

    (4)語言組織要準確簡練。

    4.綜合分析能力

    地理學科具有區域性、整體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通常是多種因素作用于某一區域,產生了某種地理現象,而且還具有時空性。某一地理現象必定是在某一特定的地方、某一特定的時間里發生的,只要其中某個因子發生改變,這一地理現象的表現就會完全不同。提高我們綜合分析能力有兩個基本的方法:

    (1)在平時要養成對課本結論進行解讀的習慣,學會問自己“為什么”,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將知識點掘深、拓寬。

    (2)對平時所做的練習,要學會添加或刪減條件,要學會假設條件。

    三、區域地理的復習策略

    1.建立心理地圖

    讀圖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就像音樂能力,并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很多人指不出他所處位置的北方在哪里。但不會唱歌的人,可以通過反復地聽某首曲子,最后同樣可以唱得很準。對于地圖,你反復地看、每天看,時間久了也就對地圖“面熟”了,因為你心中有圖了。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建立心理地圖:

    (1)描繪地圖。在世界地圖上將陸地輪廓描一遍,邊描邊記這是什么地方。然后,在空白世界地圖上將陸地輪廓描一遍,邊描邊想這是什么地方(想不出就翻閱地圖)。最后閉上眼睛,在心里把大陸輪廓描一遍,邊描邊想。

    (2)尋找特殊點進行參照。尋找特殊點進行參照,可以幫我們理清方位。比如,中國地圖參照四個點:北京、烏魯木齊、拉薩、杭州。它們的經緯度大致是:北京(40°N,120°E)、烏魯木齊(40°N,90°E)、拉薩(30°N,90°E)、杭州(30°N,120°E)。它們的相關地理事物是:北京(位于華北平原北部)、烏魯木齊(天山北側)、拉薩(青藏高原南部)、杭州(長江三角洲南部)。它們的氣候指標是:北京(暖溫帶、溫帶季風氣候),烏魯木齊(中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拉薩(高山、高寒氣候),杭州(亞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掌握這四個點的位置和基本特征后,中國的其他地方就可以用它們參照著理解記憶了。

    同樣,世界地圖的學習可以將以下特殊點作為參照:(0°,0°)(0°,100°E)(0°,50°W)(30°N,30°E)(30°N,90°E)(30°N,90°W)(40°N,0°E)(40°N,30°E)(40°N,120°E)(40°N,120°W)(40°N,80°W)(40°N,80°W)(23.5°N,90°E)(23.5°N,120°E)(23.5°N,80°W)……

    這樣找過一遍以后,不僅建立起了心理地圖,還能悟到如何熟記世界地圖。

    2.將無序的地理名稱(地理事物)有序化

    從記憶的角度講,對有序事物的記憶要比記無序事物要快,而且不易遺忘。因此,我們要將無序的地理名稱(地理事物)有序化。比如,沿國界線和海岸線,沿長江、黃河干流將中國的省份記一遍,不但記住了省份的名稱,而且還將省份與國界線、海岸線、長江、黃河等重要地理事物關聯起來,能聯想到具體的位置,為以后的判讀創造了條件。

    再如,亞歐大陸的海岸線很曲折,周邊的半島、島嶼、海峽等也很多,不容易記住。如果我們用俄羅斯的一條航線: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將依次經過的水域、臨近的半島、島嶼串起來記憶,就顯得容易多了,而且腦子里有了這條航線,也就清楚了這些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為拓展知識打下了基礎。

    3.有效擴展地圖

    通過有效擴展地圖,可以建立起地理事物間的相互聯系、位置聯系、特征聯系。比如,“冰島”被20°W穿過,北極圈從它的北側經過,這兩條都是有特殊意義的經線、緯線。從北極圈在它的北側經過,可以聯系到冰島不會出現極晝極夜現象。20°W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之所以選用20°W,是因為讓分界線盡可能不經過大陸,20°W貼著非洲西海岸一側經過,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冰島在非洲西海岸的正北,而倫敦所在的大不列顛島在冰島的西南。

    還有一種擴展是多個疊加。比如,選取四個海峽:英吉利海峽、直布羅陀海峽、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先將它們由西向東排列,再將它們由南向北排列。完成這一排列后,添加一個“霍爾木茲海峽”,由此擴展到5個海峽的排列。再分別添加土耳其海峽、臺灣海峽、朝鮮海峽……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認識這些海峽,更重要的是要自主地去讀圖、比照地圖,從而實現自主學習地圖的目的。

    4.分散識記地理事物

    地圖不可以“背”,地圖是“識”。文字是可以背的,而具體的東西只能通過對特征認識來區別、辨別。就像認一個人,只有通過多看才能臉熟。但無目的無指向地看地圖是很枯燥、很難堅持下來的,得借用一種外在形式來達到讓我們經常看地圖的目的。

    我們在備考過程中,會做大量的試題,這些試題中,你必定會碰到許多陌生的地名,盡管這些地名并不要求我們都記住,但我們可以借用它們來學地圖。

    (1)碰到不清楚的或者是完全陌生的地名,立刻查地圖。在地圖上每查一個地名就是多翻一次地圖、多看一次地圖。

    (2)查到這個地名所在的地理位置時,對周邊的地理事物做一番聯系。

    比如,1990年的一道高考地理試題:假設一架飛機從美國費城(40°N, 75°W)起飛,以每小時1110公里的速度向北勻速飛行,計劃沿經線繞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國四川省內江市(29.5°N)降落。請回答:

    (1)飛機飛行了 小時(取整數)。

    (2)內江市的經度為 。

    (3)飛機途經的國家有美國 和中國。

    (4)如飛機起飛時費城的區時為10月1日8時,那么降落時內江市的時間(北京時間)為 。

    當我們計算出內江的經度是105°E時,我們不要覺得題目做完就放手了,應立馬翻開地圖,找到(29.5°N,105°E),確定其位置在四川盆地的南緣。可以從圖中發現一點:橫斷山區在內江的西側。形成了一個粗略的概念:橫斷山區在105°E以西。

    5.通過比較來把握區域特征

    第9篇:區域地理含義范文

    近年來,無論是全國高考文綜卷還是福建省高考文綜卷,地理圖表已成為地理試題的“骨架”,是地理試題信息的重要載體。高考試題中涉及的圖表主要以區域分布圖、統計圖表、等值線圖、示意圖、地形剖面圖、變式圖及組合圖為主。每套試卷中圖表的數量介于5幅~12幅之間。如果將每套試卷進行具體分析,還可以看出:在試卷中,選擇題多以題組的形式呈現,圍繞一個主題圖表會有多個問題;綜合題中每題都各有一幅或多幅圖表,來建構“能力立意”下的高考試題。

    高考考試大綱強調學生“能夠快速、全面、準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能夠運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標的判斷和識別、不同類型地理數據之間的轉換、不同類型地理圖表的填繪、地理數據和地理圖表之間的轉換等;能夠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表語言或其他表達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要點”等。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對各種類型的地理圖表進行判讀、繪制、觀察和分析,從中提取地理信息,并對各種信息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歸納、評價,最后得出地理結論。

    二、高三復習中如何加強學生地理圖表技能的培養

    (一)分“四個部分”重點復習

    1 區域地圖復習。對區域地圖的復習,應從最基本的地圖著手,要讓學生將中國地形圖、中國政區圖、東西半球圖及大洲和大洋分布圖等“印”在腦子里。教師要引導學生將一些重要的經緯線爛熟于心。在歷年高考題中,特別在綜合題中,絕大多數是利用這類區域圖來設問的。以2012年高考福建文綜卷的第37題為例,如果熟悉區域地圖,根據經緯度及海陸分布就能判斷出該區域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可大大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2 等值線圖復習。所謂等值線,就是在地圖上將地理要素數值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等值線圖類型多樣,除常見的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圖外,還有如2012高考福建文綜卷第5~7題的等玉米氣候生產潛力圖等。但不管哪類等值線圖,它們都有一些共性:每幅等值線圖的等間距相等,彎曲、疏密都表示一定的含義等。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等值線圖的“五讀、一分析”判讀方法,即讀數值范圍和極值、讀延伸方向、讀疏密程度、讀彎曲方向、讀局部小范圍閉合等值線,分析成因。

    3 光照圖復習。光照圖的類型有地球側視圖、極地俯視圖、矩形投影圖等多種類型。光照圖的判讀,關鍵在于確定“一點、一線”。“一點”即太陽直射點,太陽直射的經度提供了時間信息(地方時為12時),其緯度提供了季節信息;“一線”即晨昏線,它與緯線的交點或切點也提供了時間信息。平時還應該多讓學生動手畫圖,使其熟練掌握各種光照圖的繪制(側視圖、俯視圖)和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軌跡圖、太陽的周日運動軌跡圖及影子朝向的繪制等。多年實踐證明加強學生繪圖能力的訓練,進行圖文轉換和圖圖轉換,解決高考題中的地球運動題就不難了。

    4 統計圖表復習。在高考地理試題中,統計圖表的形式多種多樣,有點狀圖、直線圖、折線圖、曲線圖、柱狀圖、餅圖、平面正三角坐標圖、雷達圖(如風向頻率圖)、人口金字塔圖、數據表等。近年高考中統計圖有復雜化的趨勢,但出題的角度不會刁鉆。因此在復習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統計圖表判讀的一般步驟和方法,還需提醒學生注意看清坐標的名稱、單位、數值,防止失分。

    (二)分“兩個階段”提升能力

    “兩個階段”指的是高考復習的第一輪基礎復習階段和第二輪專題復習階段。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技能的掌握也不例外。在第一輪復習中應打好堅實的基礎;在第二輪復習中應加強訓練,達到熟練掌握、融會貫通的程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电影 |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欧美视频在线|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51影院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 成人永久福利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网| 成人看片黄a毛片|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成人免费看|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四虎成人免费观看在线网址|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欧美14videosex性欧美成人| 欧美xxxx成人免费网站|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