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媒體建設及運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基礎:追求創新理念,夯實運營平臺
理念創新是所有創新的基石,平臺建設是資本運營的開端。深圳廣電集團資本運營戰略的實施得益于“百億集團”目標的提出和資本運營觀念的確立,以及對資本運營平臺的建設與夯實。
一、“百億集團”目標的提出及資本運營觀念的確立。近年來,深圳廣電集團經過持續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了要將集團建設成為與深圳實力地位相適應、躋身全國廣電第一方陣、總資產超百億的大型現代文化傳媒集團的發展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深圳廣電集團提出全面實施“六大工程”:一是實施傳播能力提升工程,著力打造多媒體傳播平臺,以“新聞立臺”為抓手,牢牢把握輿論宣傳主導權,引領主流價值觀,全面提升媒體傳播能力,發揮“輔政親民”作用;二是實施衛視跨越發展工程,著力打造深圳衛視旗艦品牌,使深圳衛視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并依托深圳衛視國際頻道,在國際上形成強大的文化競爭力和影響力;三是實施內容精品打造工程,著力打造更多體現社會主流價值觀和有文化引導力的文化精品,全方位體現全球視野、國家立場、深圳表達;四是實施媒體跨界融合工程,著力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推動“三網融合”、互聯網等新媒體業務快速發展,構建跨媒、跨界、跨地的傳媒產業鏈;五是實施產業優化升級工程,著力打造主業突出的多元化產業發展格局,積極拓展投融資渠道,加快打造資產超百億元的大型現代文化傳媒集團;六是實施體制機制創新工程,著力打造符合市場規律、高效協調運轉的現代企業管理運營制度,加強領軍人才與團隊引進力度,積極構筑人才高地。
“百億集團”目標的確立和“六大工程”的全面實施,推動了該集團在新聞宣傳、內容生產、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快速進步,更促進了該集團在發展戰略、發展思路、精神狀態等方面的重大革新。面對國內同行在資本運營領域的長袖善舞,深圳廣電集團較早認識到了靠傳統的“滾雪球”方式發展已經遠遠無法跟上社會經濟發展、同行發展的步伐,只有在傳統發展方式之外開辟另一路徑,確立以資本運營推動集團事業產業發展的理念,并將其作為集團長期發展的重要策略,才能獲得集團的另一片發展天地。深圳廣電清楚地知道,包括傳媒企業在內的中國企業發展至今,已經進入了“用資本說話”時代,通過資本的力量,可以更為有效地整合各類資源,迅速、直接地實現規模經濟或范圍經濟,快速做大做強。盡管現行政策對廣電資本運營存在著諸多限制,但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最大可能發揮資本運營的作用,則是當前傳媒爭取最大可能做大做強的現實選擇。
二、建設運營平臺,完善輔助支撐。建設資本運營平臺,完善輔助支撐是深圳廣電集團資本運營的開端。深圳廣電集團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資本運營平臺建設:一是在組織架構建設方面,該集團在成立之初就采取了扁平化管理的組織架構,通過設置經營管理中心及下設投資發展部,統一調配集團各種資源,具體負責集團的投融資事宜,真正建立起了由集團統一領導、直接指揮、便捷靈活的資本運營組織架構和機制。二是著力于建設影視劇、新媒體、有線電視網絡三大投融資平臺。近年來,該集團先后投拍幾十部影視劇,在取得不錯收視效果與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收益。通過聯合全國媒體成立華夏城視網絡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運營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CUTV)等,該集團形成了新媒體投融資平臺。于2008年上市的深圳市天威視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威視訊”)已經成為了該集團有線電視網絡投融資的重要運營平臺。三是完善投融資的輔助支撐建設,嚴格按照主管部門制定的針對市屬國有文化集團的涵蓋資產管理、負責人考核、薪酬管理、投資管理、產權變動管理、資產評估管理、貸款擔保管理、資產減值準備管理的“1+7”文件精神,制定了相關規章制度,明確了集團投融資的基本流程、議事規則、審批權限、監控監管、責任追究等重要事項,嚴格按照審慎性原則,確保集團投融資對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功能。
此外,人力機制改革、制播分離機制改革、公司化改革也在推動該集團資本運營開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實踐:做大產業規模,做優產業結構
一、以保持廣告產業穩步增長為目的的資本運營。近年來,深圳廣電集團廣告收入持續快速增長,這一方面得益于整個國民經濟形勢的平穩快速發展和集團廣告管理機制不斷創新的結果,另一方面則緣于集團以資本運營促進廣告產業發展的各種努力。為了規范運營管理,激發創新活力,集團先后成立多家獨立公司化運營的廣告經營公司,助推廣告產業做大做強。2007年6月,集團聯合旗下深圳市深視廣告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深圳市廣電生活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深圳電臺生活廣播的廣告業務及節目制作。2008年1月,集團獨資成立深圳市深視體育健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營廣告業務及節目制作。2008年10月,集團聯合鳳凰衛視所屬深圳市梧桐山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深圳市合眾傳媒有限公司,并實現控股,開展以廣告業務為主的廣電媒體跨地區合作。2009年10月,集團獨資成立深圳市環球財經傳媒有限責任公司,主營廣告業務與財經頻道節目制作。2010年8月,集團獨資成立深圳龍媒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營廣告業務與娛樂節目制作等。2011年4月,集團獨資成立深圳花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營少兒頻道廣告業務、節目制作及衍生產品開發等。通過上述努力,深圳廣電集團建立起了以集團本部廣告經營為主體,以各獨資或合資運營公司為支撐的廣告產業運營新體系,有效推動著廣告收入的快速平穩增長。
二、以提升網絡產業運營水平為目的的資本運營。為了促進深圳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工作的早日實現,推動深圳有線電視網絡運營水平的快速提升,深圳廣電集團近年來創造性地通過“網臺入股模式”實現了對深圳全市四個“網絡運營商”――天威視訊、深圳天明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天寶廣播電視網絡股份公司和深圳天隆廣播電視網絡股份公司的全資擁有或控股。在“網臺入股模式”下,深圳各區產權所屬單位(含區、街道辦)以原臺、網資產出資,該集團以現金、實物等資產出資,共同組建由該集團控股的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網臺入股模式”打破了深圳有線電視整合工作長達8年的“行政劃撥”模式“僵局”,基本實現了深圳“全市一張網”的廣電網絡新格局,使得該集團的網絡資產規模比過去擴大了2倍,為做大做強事業和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對深圳有線電視網絡的成功整合也成為深圳廣電集團資本運營的亮麗一筆。
作為資本運營的又一力作,深圳廣電集團成功運作天威視訊實現上市,對推動深圳有線電視網絡成為全國最好的有線電視網絡起到了關鍵作用。1995年1月,天威視訊成立,成為了我國第一家建設經營有線電視網絡的股份制企業。集團成立后,天威視訊正式成為其控股子公司。2008年5月,在集團的成功運作下,天威視訊實現上市。截至目前,集團占有該公司61.省略)”正式啟動運營,并獨資成立深圳時刻網絡傳媒有限公司,開啟新媒體發展大門。2011年,深圳廣電集團聯合蘇州市廣播電視總臺等19家國內知名媒體共同出資設立華夏城視網絡電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運營城市聯合網絡電視臺(CUTV),深圳廣電集團為第一大股東,開創了中國城市媒體合力發展新媒體的新模式。目前,該公司合作運營形勢較好,新申請加入股東持續增多,公司正積極增資擴股,力爭盡快實現盈利并上市。2011年初,集團在完成IPTV集成播控平臺建設基礎上正式獨資成立深圳廣信網絡傳媒有限公司,布局三網融合新業務。
在新業務開發方面,2004年11月,由深圳市電視臺和天威視訊共同出資設立深圳市移動視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移動視訊”)。深圳廣電集團成立之后,深圳電視臺持有的移動視訊股權轉歸集團。目前移動視訊已經形成涵蓋深圳市內公交、地鐵、戶外等多種移動媒體,經營影視節目播出服務、廣告資訊服務、戶外大屏幕廣告播出服務等業務,經濟效益顯著的成熟新型業務公司。2008年3月,集團在保證對廣電產業控制的基本前提下,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與中國華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合資組建宜和購物公司,主營零售業務。2008年8月,集團聯合下屬移動視訊、天隆公司合資成立深圳市天和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整合集團客戶資源,開拓集團客戶價值,提升集團整體創收能力。2010年6月,集團與中廣傳播有限公司、廣州市電視臺共同出資組建廣東中廣傳播有限公司,并具體負責廣東中廣傳播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具體運營,進軍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業務。
四、以壯大內容及其他產業實力為目的的資本運營。近年來,在制播分離體制的有力推動下,深圳廣電集團借助資本運營手段推動著產業的發展壯大。體育健康公司、環球財經公司、生活傳媒公司、花朵傳媒公司、龍媒影視公司等公司的成立,既為廣告產業的做大做強奠定了基礎,又為內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催生了系列優秀欄目。集團近年來還先后投入上億元投拍幾十部影視劇目,在打造了包括《命運》《馬文的戰爭》《親兄熱弟》《少林寺之僧兵傳奇》《女人花》《家有爹娘》《和空姐一起的日子》等一批影視精品的同時,更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投資回報。集團還在原深圳電影廠基礎上于2006年4月成立深廣傳媒有限公司,負責影視劇生產工作,成為其發展內容產業的重要平臺。
在做好內容產業的同時,集團還積極通過資本運營拓展會展業務、地產開發、餐飲物業、國際業務、報紙等其他各種產業類型。2002年10月,集團整合深圳電視報與深圳市深視傳媒有限公司資源,成立深圳市深視傳媒有限公司,經營報紙出版、發行和廣告等業務。2003年3月,集團成立深圳市文化產業(國際)會展有限公司,主營承辦、合作舉辦國內外文化產業會議和展覽活動,提供文化產業咨詢、中介和文化產品的版權、產權、技術轉讓交易等服務。2005年,集團整合所有物業、后勤資源,成立深圳市廣視后勤管理有限公司,主營餐飲及物業管理等。2008年1月,集團獨資成立深圳廣播電影電視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從事文化產業開發、房地產開發等業務。此外,集團還成立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國際公司(SZMGI),積極進軍香港市場,提升其在香港的國際影響力,公司主要進行國際頻道營運、內容制作、節目交易、藝員經紀等。
思考:把握政策導向,強化風險意識
深圳廣電集團的資本運營,一直以來嚴格遵循投融資的謹慎性原則,做到融資周密考慮成本,投資嚴格控制風險,實現了產業規模由小變大、產業層次由單一變多樣、部分業務由培育變成熟,有效推動了“百億集團”目標的實施和集團的做大做強。其經驗主要如下:
一、服從政策是前提,會用、善用政策是關鍵。目前,我國傳媒業施行的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運行體制,屬于特殊的事業單位。媒體在進行資本運作的過程中必須服從政策的規定。媒體必須準確理解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相關政策、規定,按規則行事,做到“會用”政策;媒體還必須在深刻理解政策的基礎上,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能夠做哪些方面的資本運營工作,做到“善用”政策;媒體還必須保持探索的熱情,積極爭取政策的支持,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進行新的資本運營方式的嘗試,創造條件建立資本運營的“緩沖區”,實現突破。深圳廣電集團在資本運營的過程中,正是堅持了服從政策,會用、善用政策,才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發揮了資本運營的功能,抓住了發展機會,為集團做大做強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Abstract: The Three Nets Fusion is the communication service which can provide voice, data, images and integrat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by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computer networks and cable television networks. Combining with the author's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f Three Nets Fusion in relevant foreign country from developing stage of Three Nets Fusion, and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radio, televis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s.
關鍵詞:網絡;融合;運營商
Key words: network;fusion;operators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1-0023-01
1三網融合的發展階段
1.1 第一階段:業務融合+技術融合該階段即當前所處的階段,重點是實現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提供多媒體業務能力,技術上趨向一致。
1.2 第二階段:行業融合+網絡融合這也是未來三融合發展的方向。在產業格局上形成通信、互聯網、廣電三大產業的互相競爭和合作,向人們提供多樣化、多媒體化、個性化的通信信息服務。
2國外三網融合對我國的借鑒
國外進行三網融合業務都歷經了相當長的時間,以美國和英國最具代表,而其發展又各具特點。在國外的三網融合發展經驗中,可以借鑒到一些適合我國現階段三網融合的有益參考。①政策是發展之本。高效有序的政府監管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②開放才能造就競爭。從國外三網融合的發展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完備的開放體系,是造就創新的靈魂。③技術標準應該先行。只有技術體制、標準、規范先行,網絡建設和業務融合才能規范化。④合作可以尋找熱點。通信運營商和廣電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勢態必然存在,但合作可從雙方都能雙贏的項目開始。
3廣電及通信運營商發展策略淺析
3.1 廣電運營商
3.1.1 堅定實施差異化競爭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國內的通信業已經歷過兩次大規模的改革和重組,整個行業已進入成熟期,競爭已非常充分。在國內固定電話用戶和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已超過10億的市場環境下,整個行業的收入增長更是呈現逐年下滑,2009年全行業增長率僅為3.9%,遠低于同期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增速。因此,廣電運營商要在如此的行業環境下實現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業務選擇和網絡建設等眾多方面體現差異化。
3.1.2 著力打造傳送網絡廣電運營商的傳統業務主要包括有線電視廣播業務、大客戶專線業務等,基本以小顆粒業務承載為主。加之網絡建設較早,因此較多采用了以SDH技術為核心的骨干傳輸網絡。但在三網融合政策出臺后,基于有線電視數字化和雙向化的基礎,廣電運營商的傳統視頻類業務將向高清數字電視業務、付費電視業務、數字電視增值業務等新業務演變。同時,為了爭奪客戶,廣電運營商必將在寬帶接入等通信類業務上全力拓展。這些都會帶來傳輸需求的急劇膨脹,特別是對骨干網大顆粒業務的傳送。
3.1.3 全面拓展視頻內容產業鏈廣電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掌握視頻等多媒體內容,因此如何圍繞“內容”這一源頭打造具有開放性和市場競爭力的價值鏈,是實現企業長期發展的關鍵。目前,國內的廣電運營商已開始嘗試向互聯網的延伸。建議可以充分學習和借鑒手機制造商應用軟件商店的模式,打造更具開放性和創意性的服務平臺。
3.2 通信運營商
3.2.1 無線接入網問題重組后,國內運營商的3G網絡建設如火如荼。雖然完成了對全國主要城市的覆蓋目標,但網絡總體質量仍不盡如人意,深度覆蓋,2G網絡與3G網絡的切換、干擾等問題影響了用戶的使用感知。受限于頻率資源和技術成熟度等問題,現有3G網絡對高速數據業務的支持仍然有限,尤其在基站覆蓋的邊緣區域、高話務區域。
3.2.2 有線接入網問題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而言,有線接入網主要面臨改造和提速的壓力。由于存在光進銅退與寬帶接入尚未完全普及的現狀,許多小區寬帶接入的速率和質量都有待提高,特別是在重組前各自的非主營區域。
3.3 運營商的發展建議
3.3.1 繼續擴大網絡優勢加速有線接入網的寬帶化進程,積極實施光進銅退;推進WLAN與家庭基站的試驗與部署,探索WLAN網絡+3G網絡的融合建網,優化無線接入網的質量和容量,提升室內覆蓋的信號與速率;完善核心網的IP化、扁平化,提升對新業務快速部署支持能力;扎實做好網絡的升級、建設和管理,保障業務傳輸的安全可靠,為業務的實現打好基礎。
3.3.2 充分借力互聯網可以預見,互聯網是未來信息交互、承載的主要平臺,媒體的來源和種類絕不遜于傳統的廣電平臺。而憑借其最為突出的接入開放性特點,互聯網能以更低的準入門檻、更簡單的商業模式吸引廣大的內容制作商和業務提供商。
3.3.3 深度挖掘終端潛力借助3G終端上已建立的產業優勢,開發成本合理、用戶易接受的三網融合業務終端;創新流媒體技術,提供無縫的融合體驗,推送三網融合的業務內容;進行終端管理平臺等后臺系統的同步建設,構建針對新業務的開通、咨詢等便捷服務體系。
3.3.4 主動加強與廣電合作發展業務電信運營商要加強與廣電的合作,借機發展和壯大自己。在移動業務方面可以加強手機電視的合作,借機推動3G用戶的發展;在數固業務方面可以借助電視行業濃厚的家庭群落特性,加強與廣電合作,將家庭娛樂、IPTV、互動廣告等業務作為捆綁業務,在推進家庭信息化建設中發展家庭客戶。
3.3.5 實施品牌運營戰略,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電信運營商在三網融合中創新產品,一定要結合品牌運營戰略,確保業務產品質量,業務產品一定要是成體系的成熟新產品;一定要注重品牌化運作;計費要合理和準確,服務支撐的響應速度要快,投訴處理要及時耐心;集成終端使用和維修等方面要配套運營,并確保做好售后服務。
【關鍵詞】媒介生態環境;校園媒體;全媒體
在新媒介生態環境下,筆者所指導的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敢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團之先”,率先進行了校園媒體的全媒體集群建設探索,在取得一些成績的同時,也對全媒體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與理解。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是隸屬于黨委宣傳部的學生新聞社團。自成立以來,歷經多年發展,現已成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最具影響力的專業新聞社團之一。筆者認為,在新媒介生態環境下,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所進行的全媒體集群建設探索可為其它校園媒體進行全媒體轉型提供參考,以下是筆者對記者團全媒體集群建設探索的歸納與思考。
1 對記者團成員進行全媒體理念再造
筆者有幸于2011年7月開始指導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在和記者團學生的交流中以及對目前傳統媒體的發展趨勢的把握上,筆者發現,在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介逐漸主流化的媒介生態環境影響下,高校學生日常接觸最多的媒介是微博、微信和手機,而報紙、廣播等傳統媒介的接觸明顯降低;如何使校園媒體運作、管理、傳播能夠適應學校乃至社會的發展步伐?面對校園媒體單一的傳播方式,如何使得傳統校園媒體與新媒體更好地融合,如何利用信息的二次傳播拓寬校園文化的傳播范圍,如何使得校園媒體在全媒體時代的影響下中激流勇進?
帶著以上問題及思考,筆者提出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要進行全媒體轉型,目標是成為“校園資訊供應商、校園媒介運營商、校園話題引導商”,即記者團作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學生新聞社團,要第一時間提供校園新聞資訊,并綜合運用全媒體手段進行傳播擴散,并對師生關注的話題進行引導,并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進行一系列策劃。
隨后,筆者組織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成員開展了新聞沙龍等形式的一系列關于全媒體集群建設探索的討論,進行全媒體理念的再造,讓全媒體理念深入人心。
2 微博成為全媒體集群建設核心
在傳播對象固定、傳播內容有限的情況下,運用新媒體成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全媒體轉型的關鍵。由于微博內容的短小精煉和傳播速度的快捷,使得一個話題在短時間內成為熱門話題,它對信息的快速傳播可以讓學生從中選取有價值的觀點作為校報的新聞素材,也可進行深度報道,這便是利用微博實現校園媒體與新媒體的雙贏。所以,在新媒介生態環境下,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全媒體集群的建設是以微博平臺的建設為突破口和重點的。
為了構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全媒體集群,記者團于2011年9月開通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記者團”新浪微博并通過實名認證,成立了記者團網絡部負責微博的運營和內容的編輯。
在記者團官方微博欄目設置上,設置了“早安”、“晚安”、“媒體看工程”、“校報小貼士”、“科普一下”、“歷史上的今天”、“校報 開心逗”、“工程快訊”等欄目,不僅及時校園資訊,也傳播正能量及普及科學常識和歷史知識,截止目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新浪微博共微博3567條,粉絲達到3397人,影響力與日劇增,記者團微博已成為記者團及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對外宣傳及應對網絡輿情的重要平臺。
3 發力手機客戶端構建全媒體集群
隨著手機成為繼互聯網之后的第五媒體,移動互聯網成為時下不少媒介運營推廣的重點。2012年,記者團瞄準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中國青年報高校傳媒聯盟合作,開發運營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青梅客戶端,這一舉措被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稱為“工程也有了自己的手機客戶端”。
進入自媒體時代后,媒體的發展方向是個性化、及時快速、隨時隨地,每個讀者都有符合自己口味的可訂閱的新聞資訊、讀者可以第一時間看到發生身邊的新聞資訊,不管在哪都能看到新聞資訊。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青梅手機客戶端是為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師生“量身打造”的移動互聯網校園資訊平臺,由記者團負責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青梅手機客戶端的運營,能夠第一時間重大通知。正式運行半年來,青梅手機客戶端已經成為全校性溝通工具,用戶通過自主訂閱為記者團采編運營提供了最好的數據支撐,這也是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全媒體集群建設的又一亮點。
4 立足傳統媒體借力新媒體
記者團圍繞學校中心工作,運用微博和報紙加強輿論引導,在《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報281期的編輯出版上,記者團在校報上開設了“微博話題”,圍繞廣大師生關注的熱點話題,,摘取師生在微博上的評論,還開設了“新視界”、“覽天下”等欄目,摘取重要的網絡新聞。此外,還組織撰寫了本報評論員文章《從今天起,讓我們更要暢想中國夢》,進行了“中國夢 工程夢”專題策劃,對學校部分教授進行了訪談。在微博上,則通過校報上的精彩文章片段及開展師生對熱點話題的討論,進行互動,使傳統媒體與全媒體進行了的深度融合
此外,記者團還利用國內校報出版發行的綜合平臺如中國高校報網,中國高校校報展示平臺等,向社會各界人士展示本校的風采,以此來擴大傳播影響力。
5 構建全媒體培養體系
在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新成員的培養上,筆者實施了記者團“全媒體培養體系”,以老帶新,實行“全員采編”、“全員網絡”,記者團所有成員不僅要熟悉傳統媒介的采編技能,還要熟練運用新興媒介。
自2011年7月份以來,筆者組織了多次針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成員的新媒體使用技能培訓,主要圍繞微博語言風格、微博定位、微博粉絲的閱讀需求等方面進行分析研討,特別注重傳統媒介使用技能的培養,比如如何提煉新聞導語、設立新聞標題吸引受眾眼球等。
一年一度的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運會是記者團成員全媒體采編的訓練場,自2011年4月舉行的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校運會以來,記者團成員充分利用微博、網絡以及報紙,充分報道校運會的比賽進程和亮點,使校運會成為了記者團成員的“第二課堂”。
三年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記者團在“全媒體集群建設”的上進行了一番探索,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更多的是“全媒體集群建設”的探索培養了一批既熟悉傳統媒體,又熟悉新興媒體的成員,也使記者團團隊在“全媒體集群建設的探索中”得到了成長。
【參考文獻】
[1]童兵.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楊繼紅.誰是新媒體[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李希光.轉型中的新聞學[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5.
[5]黃健源.全媒體時代媒介與人的關系探討[J].東南傳播,2010,4.
[6]魏麗錦.新媒體:一個相對的概念[J].廣告大關:媒介版,(下轉第178頁)(上接第115頁)2006,5.
[7]陳少波.“全媒體”視野下的媒體融合及其運營和盈利模式[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0,10.
[8]羅鑫.什么是全媒體[J].中國記者,2010,3.
為了應對移動互聯網OTT業務、客戶端APP應用帶來的沖擊,運營商應以‘去電信化’的思維,加強智能管道和綜合平臺的建設和協同,參與到內容和應用的經營中,將電信專用網絡與互聯網相結合,提供豐富的數據應用服務。
一、打造智能管道,建設做好流量經營
智能管道已逐漸成為運營商與OTT競爭或合作的新能力基礎。面對OTT業務競爭,運營商可通過建設DPI,PCC,特定網關,API接口等,實現針對OTT業務基于對流量識別進行差異化流量計費;實現基于QoS控制進行不同業務的差異化保障;實現短信和計費能力等電信能力的開放。(1)VoIP/IM類OTT會對電信運營商的語音和短信產生替代,因此對此類OTT可采取3G網絡接入限制,QoS管控,分流Wi-Fi等應對策略。(2)社交媒體類OTT所掌控的用戶關系、行為數據以及信息高效傳播的屬性,是電信運營商非常重要的客戶服務和業務推廣的新型渠道,其最直接的潛在價值在于可以幫助電信運營商節省客戶維系和營銷推廣的成本,對此類OTT可采取以定向流量、用戶數據或計費能力開放等應對策略。(3)流媒體類OTT其價值在于所掌控的高質量內容資源對用戶的高吸引力,對此類OTT可以采用定向流量,QoS差異化保障等應對策略。同時,運營商也可將智能管道能力作為與OTT進行資源置換的合作籌碼,借助OTT的業務提升自身向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的能力。比如將基于流量識別的定向流量套餐作為OTT業務分銷的渠道,通過QoS保障提升用戶對OTT的體驗,開放計費能力給OTT提升用戶在線支付的便捷性等。智能管道也是流量經營的基礎。在流量經營方面,運營商應通過精細化手段提升單位流量價值,基于用戶等級或業務價值,動態配置流量資源,形成差異化服務。目前可通過資費政策,引導用戶更多地使用運營商自有業務。
二、加強綜合平臺建設
IT能力是OTT既有的核心優勢,運營商與OTT進行同質化業務競爭,需要通過改造現有BSS、OSS或新建SDP、云計算、BI等來補充IT能力,以達到業務與需求間實時及精準匹配、海量用戶數據的存儲和分析、對第三方應用開發的支撐和靈活的計費和支付等。
平臺是運營商拓展移動互聯網的核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運營商與OTT進行同質化業務競爭,除了要做好網絡、業務管理和計費、客戶服務外,還應建立綜合平臺。通過搭建聚合的內容型平臺和開放的能力型平臺,開放網絡通信、內容處理、綜合數據等能力,創新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提供創新應用服務的生成環境,幫助開發者推廣、銷售其產品,利用平臺優勢獲取利潤;通過改造現有BSS、OSS或新建SDP、云計算、BI等可實現業務與需求間實時及精準匹配、海量用戶數據的存儲和分析、對第三方應用開發的支撐和靈活的計費和支付。最后,在平臺建設方面,可以建設建一個通用長連接公共平臺供微信、微博等時時在線業務使用,以避免對其他用戶使用業務的沖擊。
三、加強與OTT運營商的合作,打造面向OTT價值服務的商業模式
電信運營商可將OTT視為一種依托電信運營商網絡獲取價值的客戶,通過利用自身資源為其提供價值服務,從而幫助OTT提升其服務價值,并最終作用到用戶使用無線網絡體驗的提升上。整個數據流量傳輸過程中的價值會隨著用戶體驗的提升而提高,電信運營商則可以通過提供的價值服務獲取這部分提升的數據流量價值。
電信運營商可將將智能管道的定向流量、PCCQoS管控以及API接口作為面向OTT的分銷渠道或體驗提升服務的功能,并對此制定標準化套餐、定制化套餐、競標拍賣等收費體系,通過將“功能”和“收費體系”的組合,形成真正意義上基于智能管道能力的面向OTT的服務體系。
對于消費者而言,雖然微博、微信的呈現方式更多樣,成本更低,但其信息送達存在不確定性。雖然短信費用略高,但正式、直接、可靠的特性使其成為多數消費者的首選。所以電信運營商還可以與OTT進行優勢互補,比如建立微信平臺與短信中心接口,在目標用戶離線狀態下可通過短信方式將消息送達。
四、業務創新
關鍵詞:高校新媒體;傳播優勢;媒體運營;品牌形象新媒體
和大學品牌形象之間的內在關聯
第一,必要性。高校在社會上的形象,是“自塑”和“他塑”結合的產物。特別是在“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高校面臨著新一輪的機遇和競爭,要在激烈的內外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不斷拓展傳播渠道,提升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增強新媒體傳播力,是高校適應時展需求、承擔大學職責使命、推動文化傳承創新、滿足師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第二,可行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已經成為主流社交工具,顯示出區別于傳統媒體的極大優越性。新媒體最大的特點是賦予每個人創造并傳播內容的權利,社會化媒體的“社會化”特性將媒介與社會聯系起來,使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結合在一起。這為高校利用新媒體傳播優勢、擴大傳播效果、塑造大學形象提供了可行性。第三,緊迫性。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在加快戰略轉型、深化綜合改革的關鍵時期。高校在改革發展的同時,不免會面臨內外部的嘈雜聲音,對外需要獲得更多社會認同和支持,對內則需要凝聚師生校友共識、集中力量干大事。必須充分運用輿論引導作用,引導師生、大眾與學校間的雙向互動和表達,不斷鞏固師生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提升高校新媒體傳播力緊迫性與日俱增。新媒體服務大學品牌建設的現狀及問題第一,認識程度方面仍存在深淺不一的問題。當前,許多高校對于新媒體運營仍缺少必要的、應有的重視,對其意義、地位、功能、作用等認識尚不夠深入,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工作才是硬指標,宣傳是軟指標”的觀念,重實干、輕傳播的現象普遍存在。第二,頂層規劃方面仍存在不明不晰的問題。一些高校無論是從人力、物力、財力等配置,還是從規劃、方案、實施等操作,都把重心放在了更有顯示度的外媒報道上,沒有意識到新媒體在對外宣傳中的實際作用。此外,很多學校校園媒體平臺之間條塊分割嚴重,相關部門各自為政,缺少交流溝通協調統籌機制,學校官方平臺和二級平臺“兩張皮”,使新媒體工作經常陷入“獨自為政”的尷尬境地。第三,傳播內容方面仍存在不精不新的問題。目前,仍有一些高校傳播工作思路、方法還停留在傳統媒體時代,不敢或者不愿意進行工作模式的創新,習慣于用傳統的思路和辦法做新媒體工作。一些高校在運營新媒體時直接將傳統宣傳的內容原封不動地復制到新媒體平臺,導致平臺運營陷入僵化、缺少關注的困境,有些傳播內容受眾不愛看、看不懂、看后無法“消化與吸收”。第四,互動渠道方面仍存在不暢不通的問題。傳統宣傳模式下,高校更注重信息傳播而忽視受眾反饋,一味采取冷冰冰的單向傳播模式,導致新媒不“新”。在熱點與輿情事件發生時,少數學校會使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回應,多數高校擔心新媒體平臺使用不當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通過新媒體平臺和師生、公眾的交流與面對面對話的情況仍非主流,導致新媒體的互動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第五,人才梯隊方面仍存在不強不專的問題。新媒體工作對人才素質有特定的要求,既要具備新媒體傳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同時還要有較強的創新思維。這些都對新媒體從業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使他們普遍面臨較大的工作壓力。高校普遍存在新媒體人才不夠用、不適用、不被重用的現象,新媒體工作人員積極性、主動性不夠,隊伍建設薄弱,使高校新媒體建設受到制約。
以新媒體助力大學品牌形象構建的幾點思考
股票代碼為“600996”的“貴廣網絡”掛牌上市當日,募集資金凈額18.09億元,開盤價10.7元,最高價12.84元,漲幅為43.95%。
成績單背后,首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得益于省委宣傳部、省文改辦、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的精心指導和全力支持,得益于省廣播電視臺和省廣電傳媒集團的具體領導和運籌。其二是“貴廣網絡”八年磨一劍,深耕本地文化事業,和網絡時代“同頻共振”,引入互聯網思維,大力推進技術融合、媒體融合,積極構建新型廣電網絡商業模式,助推公司戰略轉型升級。
A股掛牌上市,是“貴廣網絡”的一個新起點,將為公司融資開辟全新的通道,助力“貴廣網絡”專注主業、多元發展,開辟全新領域。
八年磨劍
“終于上市了!”隨著一聲鑼響,站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廳內,“貴廣網絡”董事長劉文嵐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回望來路,百感交集。八年磨一劍,一路風景一路歌。劉文嵐自豪地向記者亮出八年奮戰的成績――
2008年3月26日,貴州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劉文嵐說:“這一步,讓‘貴廣網絡’順利誕生,成為全國最早實現‘一省一網’的公司之一。”
“先整合運營,后資產重組。”“貴廣網絡”整合資源,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貫通的網絡體系和運營管理體系。
“貴廣網絡”的上市之路從2012年_啟,第二年,“貴廣網絡”引入了茅臺集團、中化集團和歌華有線等6家外部投資者。2014年實現“主板升級”,開始大力推進廣播電視技術與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IT技術融合,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助推公司由廣電網向融合網轉型升級。
目前,“貴廣網絡”已開展視音頻直播、高清雙向互動點播、數據專網、寬帶接入等三網融合業務,并引入互聯網思維,大力開發多屏互動及“無線城市”“食品安全云”和“智能交通云”等大數據應用項目,構建新型廣電網絡商業模式。
八年疾馳,“貴廣網絡”按下創新發展“加速鍵”。
在技術創新方面,采取IP組播和單播組合技術開發建設新媒體光纖到戶IP播出平臺,大力推進有線無線融合網建設,實現了移動廣播電視、大數據分析、無線視頻監控、車載終端、智能停車等業務。
在產品創新方面,組建了深圳產品研發中心。自主開發了“父母樂”“魔方”“廣電精靈”等一系列新產品、新業態,將傳統的看電視變為用電視。
在業態創新方面,在應用市場中提供了涉及生活、工具、游戲、娛樂等各類應用700余款,重點推出了云上縣(區)、智慧社區、智慧鄉村等各類新業態。
八年征程,碩果累累――
近三年,公司經營收入由2013年度的14.7億元增長到2015年度的21億元,凈利潤由2013年度的2.19億元增長到2015年度的4.15億元。
三大戰略
談到公司短時間內從成立到上市的“秘訣”,劉文嵐將之歸功于三大戰略,即融合創新、保存量促增量,加快業務轉型的城市發展戰略;多措并舉、擴大網絡覆蓋,積極搶占農村市場的農村發展戰略;以及打破“天花板”制約的走出去發展戰略。
在“城市”版塊上,“貴廣網絡”先后推出了貴州廣電網絡多彩云系列產品。其中包括多彩云高清、多彩云互動等。同時,開發了“電視健康管理”服務、“云上無線”項目、“7+N”朵云工程落地項目等。
在“農村”版塊上,貴州廣電網絡承接了2016年省政府“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的多彩貴州“廣電云”村村通工程,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工程建設任務。
2015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省政府簽署“關于合作推動中國文化(出版廣電)大數據產業(簡稱CCDI)項目開發”協議,聯合各省(區、市)廣電網絡公司,開發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的廣電網絡新產業。這一協議的簽訂,為“貴廣網絡”的“走出去”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6年7月,“貴廣網絡”、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與全國10余家省級廣電網絡共同出資組建中廣投網絡產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搭建起行業新產業項目開發及投融資管控平臺,并已落戶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中廣投網絡產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聚合了全國12個省(區)的廣電網絡近8000萬有線電視用戶資源,將創建全國廣電行業“云、管、端”一體化的新技術體系和市場體系。
資本宏圖
上市,“貴廣網絡”計劃借力資本東風,撬動公司跨越式發展。
“當前,‘貴廣網絡’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劉文嵐從各個層面分析了“貴廣網絡”的發展前景。
“從國家層面看,隨著國家‘寬帶中國’‘三網融合’和‘互聯網+’、大數據等戰略的全面實施,為‘貴廣網絡’帶來了創新發展的機遇。從貴州層面看,大扶貧、大數據戰略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城網產業開發、網絡延伸覆蓋等都將成為‘貴廣網絡’發展的東風。從行業層面看,中廣投網絡產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成立為廣電網絡新產業在產品開發、業務拓展、資本運營等方面開展合作打下了基礎。經過八年發展,‘貴廣網絡’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劉文嵐得出的結論是,“良機在前,不可錯失。上市,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推進重大項目和市場業務的開展,推動‘貴廣網絡’一展宏圖。”
A股首發,“貴廣網絡”募集資金18億元,將分別用于有線、無線融合的廣播電視綜合信息基礎網絡建設、全媒體全業務系統平臺建設以及媒體融合內容平臺建設等重點項目。
其中,廣播電視綜合信息基礎網絡建設項目的建設規劃工期為36個月。到2020年,“貴廣網絡”計劃實現全省有線、無線融合網絡的全面覆蓋及各項智能網、物聯網應用項目的落地運營。
在新媒體融合建設方面,2017年“貴廣網絡”將以貴州衛視專區為突破點,建設新聞大數據項目,全面啟動“臺網融合”業態,推動內容生產、傳播渠道、技術平臺、機制體制、經營模式相融合,實現各頻道、頻率在廣電網內的互動產品與直播業態的全面融合,全面提升用戶參與度。
關鍵詞:3G技術;通信;發展趨勢
面向未來,人們對3G技術充滿了美好的期待,發展前景十分看好。隨著通信網絡和技術的不斷發展,3G技術環境下電信增值業務進入了高速發展,業務范圍持續擴大,經營主體趨向多元,經營模式日益創新的新階段。與此同時,移動增值業務的開發已經成為移動用戶ARPU穩定的關鍵因素,也成為了運營商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這些發展也對3G業務平臺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3G的含義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一般的講,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絡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字節/秒)、384KBps(千字節/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
二、3G技術基本特點
目前已確立的3G標準分析,其網絡特征主要體現在無線接口技術上。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無線技術包括小區復用、多址/雙工方式、應用頻段、調制技術、射頻信道參數、信道編碼及糾錯技術、幀結構、物理信道結構和復用模式等諸多方面。縱觀3G無線技術演變,一方面它并非完全拋棄了2G,而是充分借鑒了2G網絡運營經驗,在技術上兼顧了2G的成熟應用技術,另一方面,根據IMT-2000確立的目標,未來3G系統所采用無線技術應具有高頻譜利用率、高業務質量、適應多業務環境,并具有較好的網絡靈活性和全覆蓋能力。3G在無線技術上的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采用高頻段頻譜資源
為實現全球漫游目標,按ITU規劃IMT-2000將統一采用2G頻段,可用帶寬高達230MHz,分配給陸地網絡170MHz,衛星網絡60MHz,這網絡為3G容量發展,實現全球多業務環境提供了廣闊的頻譜空間,同時可更好地滿足寬帶業務。
(二)采用寬帶射頻信道,支持高速率業務
充分考慮承載多媒體業務的需要,3G網絡射頻載波信道根據業務要求,可選用5/10/20M等信道帶寬,同時進一步提高了碼片速率,系統抗多徑衰落能力也大大提高。
(三)實現多業務、多速率傳送
在寬帶信道中,可以靈活應用時間復用、碼復用技術,單獨控制每種業務的功率和質量,通過選取不同的擴頻因子,將具有不同QoS要求的各種速率業務映射到寬帶信道上,實現多業務、多速率傳送。
(四)快速功率控制
3G主流技術均在下行信道中采用了快速閉環功率控制技術,用以改善下行傳輸信道性能,這一方面提高了系統抗多徑衰落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多徑信道影響導致擴頻碼分多址用戶間的正交性不理想,增加了系統自干擾的偏差,但總體上快速功率控制的應用對改善系統性能是有好處的。
(五)采用自適應天線及軟件無線電技術
3G基站采用帶有可編程電子相位關系的自適應天線陣列,可以進行發信波束賦形,自適應地調整功率,減小系統自干擾,提高接收靈敏度,增大系統容量,另外軟件無線電技術在基站及終端產品中的應用,對提高系統靈活性、降低成本至關重要。
三、3G的技術標準
國際電信聯盟(ITU)在2000年5月確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無線接口標準,寫入3G技術指導性文件《2000年國際移動通訊計劃》(簡稱IMT-2000)。
W-CDMA即Wide-bandCDMA,也稱為CDMA Direct Spread,意為寬頻分碼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統為主的歐洲廠商,這套系統能夠架設在現有的GSM網絡上,對于系統提供商而言可以較輕易地過渡,而GSM系統相當普及的亞洲對這套新技術的接受度預料會相當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場優勢。
CDMA2000也稱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國高通北美公司為主導提出,這套系統是從窄頻CDMA One數字標準衍生出來的,可以從原有的CDMA One結構直接升級到3G,日前,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獲得增加基于CDMA2000技術制式的3G業務經營許可,中國電信在收購了中國聯通CDMA網絡之后,啟動了44個重點城市的網絡優化工程,并于去年年底前完成了340多個城市的CDMA網絡建設工作,滿足了82個無線城市的無線上網需求。中國電信還了“天翼”品牌并啟動了189號段放號。由于之前所采購的設備都支持CDMA2000制式,中國電信不需要重新建設網絡,在3G牌照發放后,只需進行軟件升級,中國電信就會在第一時間里建設起一個全國覆蓋的3G網絡。
TD-SCDMA是由中國大陸獨自制定的3G標準,該標準將智能無線、同步CDMA和軟件無線電等當今國際領先技術融于其中,在頻譜利用率、對業務支持具有靈活性、頻率靈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另外,由于中國內的龐大的市場,該標準受到各大主要電信設備廠商的重視,全球一半以上的設備廠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標準。
四、3G技術的應用
當前,一些移動流媒體業務已經能夠在2.5G網絡上實現,3G網絡將為移動業務發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撐。由于3G網絡擁有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和數據業務支撐能力,3G運營商不僅可以向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語音業務,而且還能夠提供高速率的流媒體業務。從全球來看,隨著3G商用進程的加快,日本和韓國以及歐美地區的一些移動運營商已相繼推出了基于移動流媒體技術的視頻業務,移動流媒體業務已成為3G網絡的核心業務和熱點業務。從實際應用的情況來看,移動流媒體可提供點播、直播、下載播放三種業務形式。其中,點播應用主要包括電影片花、精彩片斷、MTV等;直播包括電視節目、視頻監控、重大賽事、音樂現場會等;下載播放比較適合于那些非在線、對音視頻質量要求較高的多媒體節目。
目前國人對手機、電腦等移動高速上網的需求都在增長,相對于其它業務,移動寬帶很可能短時間內成為3G的主流應用。中國電信日前推出的“天翼”品牌,主打“互聯網手機”概念,就是充分利用目前CDMA網絡峰值傳輸速率能達到153.6KBps的優勢,為用戶打造高速率、全域覆蓋、使用便捷的手機互聯網體驗,滿足用戶互聯網商務、娛樂、生活、信息咨詢等需求。作為回應,中國移動大幅降低了手機GPRS上網費。很顯然,在3G時代,三大運營商在圍繞移動寬帶展開競爭的同時,也必將為消費者帶來更豐富、更實惠的差異化應用。
五 3G技術的發展趨勢
1.視頻業務將成為3G標志性業務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人為3G沒有什么殺手級別的業務,但是3G網絡的優秀控制機制和更高的帶寬,能夠促進視頻業務的迅速發展.因此,移動視頻業務成為了3G的招牌業務。調查結果顯示,3G視頻業務的發展有非常廣闊的前景。為滿足視頻業務的進一步發展,移動運營商還需要建設一批相關的輔助的網絡平臺,對豐富的視頻資源進行統一的科學管理,并有條理的進行發放。另外,對于平臺的控制管理還要根據具體的環境進行改革,以達到能夠適應視頻業務發展的最佳狀態。
2.移動互聯網將成為主流業務 目前,全球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大融合的背景下,移動網與互聯網的融合也是順應歷史潮流大量的互聯網業務向移動網轉移,很多的互聯網業務都已經在移動網上成功的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隨著3G網絡的不斷發展,移動互聯網在將來會和現代的互聯網一樣普遍。這種能夠隨身攜帶的互聯網將成為3G業務的主流。為此,運營商的WAP/Web網關的擴容、優化、多節點部署成為必要。運營商要盡快建立起相關網絡平臺,在3G業務開發的初期,就爭搶到有利的位置。再次,如果運營商可以提供一種統一的框架,無論何種業務都可以讓互聯網上的業務提供商和運營商共享用戶群以及營銷、支付渠道,運營商作為這些業務的集成商、商,那么運營商和業務提供商之間的雙贏合作就可以預期。
3.個性化趨勢 個性化趨勢的發展今年來已經非常明顯,也成為市場營銷發展的一種大的趨勢,同樣,通信市場也不會例外。移動通信業務的傳統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熟。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對個性的需求已經越來越多,在移動業務中不斷的增加個性因素,會對移動網絡的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移動電話的普及,使得人們的個性化需求更加豐富。由于3G網絡、3G終端、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在提供個性化服務的時候,要以網絡平臺作為保障,因此必須建設相應的網絡平臺。
4.融合化趨勢 就目前看來,國內運營商都是全業務的運營商,移動業務與固定業務的融合已經成為各運營商工作里的關鍵。對于通信業務融合的意義,就是使得用戶能夠在任何的時間地點都能接入網絡的一種簽訂協議,為客戶提供最便利的網絡服務。
而移動固定網絡融合最凸顯的效果就是同一業務能夠被移動、固定的各種終端所訪問。從業務邏輯的聚合位置來看,業務融合有兩個層次的融合。①是終端層次的融合,如終端將通信應用、Web應用整合在一個應用中(如統一通信),并可以通過下載插件來實現對新業務的支持;②是在后臺來實現融合,通過終端適配、編碼轉換等技術,為移動、固定用戶提供一個統一的業務體驗、統一的身份認證、統一的支付賬號。當然,要想做到業務方面的融合,內容的統一組織、業務使用中認證鑒權的統一、業務管理的融合都是必要的。
Abstract: Highway project has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line, large land acquisition, involving more villages and the masses, and due to the closed operation, it is easy to split up along the region, social stability risk degree is relatively high. To support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China will continue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highway network in "13th Five-Year" perio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methods of the social stability of the new expressway project, analyzes the main social stability risk factors of the new expressway project combined with a specific projec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關鍵詞:新建;高速公路;社會穩定;風險因素
Key words: newly built;highway;social stability;risk factors
中圖分類號:U412.3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2-0041-02
0 引言
高速公路具有通行能力大、服務水平高、快速、安全的優勢,在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和區級、城際交通中具有重要作用。“十三五”時期,為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將繼續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打通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待貫通路段,推進建設年代較早、交通繁忙的國家高速公路擴容改造和分流路線建設,有序發展地方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項目線路長、征地范圍大、涉及村莊和群眾較多,且由于封閉運營,容易對沿線地區形成割裂,社會穩定風險程度相對較高。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起社會穩定風險事件。因此,需要提前進行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調查、識別主要風險因素、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避免社會穩定風險事件的發生。
1 新建高速公路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識別方法
1.1 風險識別的基礎
風險識別的基礎是完成風險調查,主要通過現場公示、網絡公示、問卷調查、座談會、實地走訪等方式,全面了解項目沿線敏感點,全面搜集沿線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廠礦企業等經濟組織、廠礦企業員工及村民(居民)的意見和利益訴求。
1.2 風險識別方法
高速公路項目在建設、運行過程中引發社會穩定風險的因素眾多,但運用層次分析法,可歸納為八種類型、48個風險因素。可結合項目及沿線環境特點,根據風險調查結論,對48個因素進行逐條對照,識別出基本風險因素,然后組織專家討論,進行因素的整合和調整。八種類型、48個風險因素具體如下:
①政策、規劃和審批程序類。包括與產業政策和行業規劃符合性、審批文件的完備性、 規劃審批與選址合理性、前期論證過程中公眾參與全面性等因素。
②征地、房屋征收及補償類。包括征收范圍、征收意愿、補償標準、補償資金保障、拆遷方案、拆遷擾民、特殊土地和建筑物拆遷、失地農民就業和生活、安置房交付時間及質量、其他補償等因素。
③技術經濟類。包括工程方案、建設周期及進度計劃、資金籌措和保障、棄土場及開山石來源等因素。
④生態環境影響類。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土壤污染、光污染、噪聲和振動影響、電磁輻射影響、日照和采光影響、公共開放活動空間及生態環境景觀影響、水土流失等因素。
⑤項目管理類。包括“五制”建設、“六制”建設、文明施工、安全和質量管理、社會風險管理體系、施工方案、相鄰工程協調等因素。
⑥經濟社會環境影響類。包括周邊房屋和土地價值影響、就業影響、群眾收入影響、群眾生活成本影響、公共配套設施影響、流動人口增加、對周邊交通的影響、文化和生活習慣影響、宗教習俗影響、歷史遺留問題等因素。
⑦安全衛生類。包括職業安全與職業健康風險、生產安全事故危害、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風險等因素。
⑧媒體輿情類。主要指媒體輿論導向及其影響風險。
2 新建高速公路目主要社會穩定風險因素
以某具體新建高速公路項目為例,初始識別出31個基本風險因素,最終整合形成10個的主要風險因素,主要風險因素及具體分析如下:
2.1 審批文件的完備性風險
在進行風險因素分析時,項目取得了立項批復、規劃選址意見、用地預審意見、壓覆礦產、文物保護、地震安評等文件,但缺少環評批復。若項目在各類審批文件不完全齊備的情況下提前開工建設,項目沿線利益相關者利益訴求得不到滿足時,可能會以項目相關手續不完善的瑕疵為由,阻撓項目開工建設、推進,甚至引起。
2.2 工程方案風險
①路線方案。若項目線路方案與沿線地區發展規劃不符,與周邊敏感目標的位置關系和距離不合適等,可能引發群眾不滿。
②橋涵方案。若方案不合理,可能導致城市、村莊被分隔,集裝箱車輛、大型農用機械等受涵洞凈高限制而無法通行,涵洞過長且無照明設施影響群眾通行安全性,橋涵每逢下雨就出現積水,造成群眾上訪。
③出入口設置方案。沿線區市政府、村委等基層組織、群眾非常渴望高速公路能在距離自己最近的地方設有出口,若無法就工程方案和群眾訴求做好平衡,及其容易導致阻撓施工、上訪等事件的發生。
2.3 投融資風險
高速公路項目資金需求量較大,若缺少準確、詳細的資金使用計劃和籌措保障方案,不能保證征收補償資金、建設資金、農民工工資等按計劃及時足額到位,會導致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周期和施工周期延長,加大對沿線群眾的生產生活影響,造成群眾上訪、工人討薪等社會穩定風險事件。
2.4 征地、房屋征收及補償風險
征地、房屋征收及補償涉及群眾的切身經濟利益,因工程征地拆遷所引發的暴力對抗、集體上訪、自殘、械斗等社會穩定風險事件經常出現在各類媒體的頭條,沿線利益相關者對征地、房屋征收及補償有著極高的關注度。該風險內的子因素眾多,最重要是征收范圍和補償標準。
①征收范圍。征收范圍一般根據項目建設需要和噪聲、震動、交通組織、排水組織影響范圍等確定。未納入征收范圍而客觀上又受到項目噪聲、振動、交通、排水影響的群眾極有可能對征收范圍提出異議,提出補償或搬遷要求。若得不到滿足,可能引發。同時,項目征地實施后,可能造成部分邊角地,難以利用,若不把這類邊角地納入補償范圍,也會引起部分群眾的抵制。
②補償標準。風險調查過程中,群眾期望要求比以往、沿線其他區市、沿線正在進行的其他項目更高的拆遷標準,但是國家和省市政府對拆遷補償標準有明確的規定。若達不到普遍性的群眾要求,或者出現同一區域存在多個補償標準,將造成不同區市、街道、村群眾的攀比和不滿情緒。若處理不當,極易引發前期征收困難、建設期施工阻撓、運營期群眾提出增加補償要求等風險。
2.5 生態環境影響風險
根據項目環評報告初稿,項目在生態環境方面可能引發社會穩定風險的因素包括:大氣污染排放、廢水污染排放、固體廢棄物污染排放、噪聲和振動影響、公共開放活動空間及生態環境景觀影響、水土流失等。風險調查時,沿線利益相關者對大氣污染、噪聲和振動影響表現出了極高的關注度。
2.6 項目協調及社會風險管理風險。
①項目存在諸多需要項目單位、施工單位與地方政府、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群眾協調的事項,工作量大、工作內容復雜,若處理不得當,容易引起相關矛盾。
②項目沿線途徑過個區市,沿線并行新建鐵路,制約因素多。項目建設、運營期間,可能產生相互影響,處理不當可能引起矛盾糾紛。
③項目協調工作量大、事項多,如果項目單位和基層政府沒有建立全面、暢通的社會穩定風險管理責任制和聯動機制,沒有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可能е律緇崳榷ㄊ錄發生概率增加、已發生的無法在初期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置。
2.7 施工方案及施工管理風險
①施工單位違反文明施工、安全和質量管理的相關規定,可能會造成工程意外傷害、施工班組群斗等突發狀況。高速公路施工周期長、施工人員多,加劇了該因素風險程度。
②項目需要大量的運輸通道和施工便道,修建臨時施工道路會占用農田,影響農業生產和村民收入,土石方等運輸車輛會對沿線村莊造成較大噪音、粉塵、道路破壞和出行安全影響,都有可能引發群眾強烈反對,甚至集體阻撓施工。
2.8 對周邊交通的影響風險
因為高速公路本身封閉的特性,可能對沿線相關村莊、單位、公共配套項目造成一定的封閉、割裂。施工期,交通調流會造成周邊人群出行不便。運營期,若結構物設置不夠或者不合理,可能對周邊人群出行習慣、農民生產等造成影響,造成利益相關者的不滿。風險調查過程中,大量沿線街道、村莊、企業、學校對項目建設期間及運營期間本單位的交通出行問題有較高的關注度。
2.9 歷史遺留問題對本項目的影響風險
風險調查了解到,項目沿線村莊不同程度的存在歷史遺留社會(矛盾)問題,所涉及群眾熱切期望通過本項目將問題解決掉,且期望值很高。一旦不能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將有可能成為項目的主要風險因素。
2.10 媒體輿情及與公眾信息溝通風險
根據風險調查,項目在媒體上的宣傳力度較小,缺乏足夠的正面引導。若不建立有效的輿情引導機制,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聯系,建立完善的輿情監控機制,未來有可能無法及時了解群眾的意見和訴求,無法及時公開相關信息、給與正面引導,長期積累引發一定的社會風險。
3 建議
①項目單位應按照國家和地方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相關規定,委托專業工程咨詢機構開展項目社會穩定風險分析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系統、全面的了解相關利益群體的意見和利益訴求,針對性的提出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科學評判采取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后的風險等級。若項目風險等級為中高風險,應及時調整項目方案和建設進度計劃,并就調整后的方案進行再次風險分析和評估。
②對于采取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后為低風險的高速公路項目。項目主管部門應聯合沿線區市政府,督促項目單位、施工單位、運營單位、相關政府協調機構、相關政府監管部門、基層組織等,在項目前期、建設及運營過程中認真落實各項社會穩定風險防范和化解措施,將項目可能引發的社會穩定風險問題將至最低,保障項目順利實施,確保地區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1]“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國務院,2017年2月.
關鍵詞:互聯網+新媒體;電力企業;品牌建設;建設
電力資源是國家賴以發展,人民賴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已經滲透到了人們日常生活與國家生產建設的方方面面,目前應用得極為廣泛。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電力企業開始扭轉傳統的經營理念,逐漸樹立并打造屬于自己的企業品牌,以求更好地促進經濟效益的增長,提高客戶對供電服務的認可度,推動自身的長遠發展。在新媒體背景下,互聯網+新媒體的興起已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考方式,其傳播信息之快、網羅信息之廣遠非傳統媒體所能及。為此,運用互聯網+新媒體能夠有效地幫助電力企業建設自身品牌并推廣品牌項目。分析互聯網+新媒體運用在電力企業品牌建設中的創新,對電力企業的長遠發展將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新媒體有利于企業品牌建設
“新媒體是相對于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而言,產生的一種更為迅捷的傳播方式,具有傳統媒體所不具有的創新性,主要表現在信息傳播更加多樣化、個性化,比傳統媒體傳播更加快捷、更為廣泛、更為開放、傳播內容更加豐富多彩。”[1]以數字傳播、互聯網、手機為主要傳播渠道的互聯網+新媒體目前已經深刻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與思考方式,其興起及運用漸成大勢,不可逆轉。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的交互功能極有利于企業品牌的建設及推廣。企業可以通過網絡調查及詢問及早了解到客戶的需求與期待,繼而在品牌建設與推廣過程中進一步做到有的放矢。并且可以通過縮小受眾范圍更準確高效地推廣品牌,將品牌與網站平臺進行綁定,在網民應用平臺時自然而然地接觸到企業品牌,得以了解、接觸、購買,不僅如此,在品牌項目推廣之初,企業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統計網民客戶的反饋,繼而根據統計數據進一步改善品牌產品。因此,互聯網+新媒體有利于企業品牌的建設,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二、互聯網+新媒體在電力企業品牌建設中的運用創新
“近年來電力企業在加強電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電力供應優質服務水平的基礎上,不斷深入電力企業品牌建設,加強電力企業文化建設,履行電力央企社會責任。”[2]然而,在運用互聯網+新媒體建設品牌的過程中,電力企業也遇到了諸多問題,如新媒體宣傳電力品牌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稍有不慎便會因為言行失當而受到群眾的質疑。為此,電力企業在運用互聯網+新媒體時,要針對受眾群體的心態合理進行改善,進行創新。
(一)強化專業意識
有別于其他企業品牌,電力企業品牌的建設由于電力資源的特殊性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難,要想建設具有知名度、認可度的新媒體品牌,就需要委派專人進行專項運營工作,因此,企業必須重視工作人員的專業程度,不可找其他部門兼而任之。如果出現任何運營差錯,必須及時進行溝通解決,不可因為微小的疏忽遺漏而招致巨大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企業除要選用熟悉新媒體品牌宣傳建設的工作人員外,還要適時對其進行培訓,并組建專業化技術化的新媒體品牌建設隊伍。
(二)強化價值意識
以往電力企業往往認為企業形象只要知名度廣即可,繼而忽略了品牌含金量的意義,其實,要想讓企業品牌得到認可,不應只注重品牌在受眾中的熟悉度、知名度,更應注重的是品牌的價值,因此,電力企業應該創新品牌設計,用獨特的品牌設計來增強品牌價值,使其具有更高的辨識度,“在進行品牌創新設計的過程中,企業應該將品牌戰略和企業戰略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注意企業形象與企業品牌識別的有效融合,適當進行調整和革新。”[3]同時要盡最大可能地保障供電服務的質量,提高品牌的口碑,增加品牌設計的含金量,這樣才能滿足新媒體時代對企業品牌的需求。
(三)強化創新意識
在新媒體時代下,客戶所應用的軟件日漸增多,諸如微信、微博等,在以往的品牌推廣過程中,品牌沒有和手機軟件、網站系統等建立合作關系,將爆炸式的新聞信息等與品牌進行結合,繼而積極探索出新的途徑和方法。客戶可以通過手機軟件或客戶端與品牌產生良性的互動,更加深入地了解品牌的內容、原則、宗旨等,從而對品牌產生認可。不僅如此,電力企業還可以開通各種微信公眾號或客戶端平臺,建立對內及對外的互動機制,實時解決用戶在應用產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推動企業品牌的發展。
三、結論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化的世紀,是一個以科技水平為評判標準的時代。”[4]在信息技術作為有力后盾的支撐下,電力企業品牌的建設有了更多的可能和無限的機遇。電力企業要想創建屬于自己的優質品牌,就必須創新運用互聯網+新媒體,讓其與品牌互相滲透,進一步提高品牌的價值與知名度,繼而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金光.試論新媒體對縣供電企業品牌建設的重要作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5(21):102-103.
[2]楊洋.電力企業的新媒體品牌創新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0(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