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務共享的優勢范文

    財務共享的優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共享的優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務共享的優勢

    第1篇:財務共享的優勢范文

    所謂云計算下的財務共享是指公司中各級部門經過對重復性較大、相似的業務流程進行梳理之后對這類業務制定了標準的流程,以移動終端或PC為載體通過云計算技術從各業務部門傳遞到財務共享中心集中處理。依托云計算技術的財務共享模式有利于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手工憑證的數量;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廢除了多余的步驟,提高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的水平與效率;將企業的管理人才從繁重的、重復的非核心業務工作解放出來,更好的支持集團公司的戰略發展。

    一、云計算下的財務共享實施存在的問題

    財務共享建設完畢之后,進入實施階段。財務共享能否有效實施,直接影響集團財務管理的質量。

    (一)管理層支持力度不夠

    管理層作為公司的決策者,其對財務共享模式的支持力度直接決定了財務共享在公司中實施效果。但目前許多公司的管理層普遍認為財務共享只是財務部門正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在財務共享實施的過程中應當有財務部門進行主導、推進。但實際情況中,由于財務部門并非上級部門,不能強制要求其他部門對財務共享在推行過程中全力配合,常常使財務共享在實施過程中取得的效果不盡人意。財務共享還常常涉及到公司內部權力和組織的變革,需要對公司現有的財務管理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財務制度進行變革與調整,不可避免的會觸動公司內部某些管理層的利益,工作難度之高、工作量之大,是不能僅憑財務部門一人之力而實現的。這必須得到公司最高管理層在人力、物力和政策上的支持才能為財務共享的有效實施提供保障。

    (二)部門間配合不默契

    財務共享涉及到各業務流程的發起、審批及處理,財務共享系統的維護,硬件設施的保養等,部門間配合的默契程度也影響了財務共享實施的有效性。業務部門在發起各類報賬、預算編制等流程時,需要對費用類型、預算填寫進行一定的財務分析。但在在實際工作中,業務部門往往不太重視參與財務共享的流程培訓,忽略對流程發起工作的管理,一味的依賴財務部門的協助,一旦缺失財務部門對其的指導,流程發起常常存在錯誤。而IT維護部門作為財務系統的維護部門,只注重本身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忽略對基礎財務知識的補充,在系統發生問題時,往往無法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延誤財務平臺的處理。這些部門間配合不默契造成的問題,會降低財務共享的便利性和有效性。

    (三)財務人員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財務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將財務人員從大量重復、繁重的財務工作中解放了出來,并不意味著財務工作可以更輕松,而是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共享的初期階段,由于需要對業務流程的審批、處理進行變革,實現流程電子化甚至財務無紙化,難免會出現磨合不順暢的困難時期。有些?魍車牟莆袢嗽貝砦蟮娜銜?這些變革與不順暢、熟悉新的財務共享系統與操作增加了自身的工作量,不如以前的“舊財務時代”,因此懷有抵觸的情緒,不認可財務共享模式,不利于財務共享的實施。而且,云計算下的財務共享所匯集出公司的大量的財務數據,要求財務人員要擁有更高的綜合專業知識去對數據進行分析,解析公司在稅務、內部控制風險、成本費用控制和預算等各方面的狀況,向公司管理層進行匯報。財務共享的實施,迫使財務人員需要面臨財務職能的轉型,如何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是財務共享有效實施的關鍵。

    二、云計算下的財務共享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管理層應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財務共享有效實施的關鍵是高層管理部門的正確決策和強有力的支持。管理層應當在財務共享實施的從始至終堅定實施的決心,認同財務共享降低人工成本、高效、優化公司資源配置的好處。同時,要適時的評估財務共享的變革成本,制定財務共享各實施階段的計劃,通過調動公司的各部門人力、物力、財力來配合財務部門保障財務共享的有效實施。并要求人力部門組織培訓和宣講,給員工灌輸實施財務共享的優勢與決心,讓公司上下一心,重視財務共享的實施。除此之外,管理層要定期展開財務共享實施的效果調研,要求共享中心及時匯報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相關管理人員要對問題及時進行討論與解決,確保財務共享有效實施。

    (二)加強部門間的培訓和合作

    定期對各部門進行流程管理的培訓,確保各部門對財務共享的流程、系統和操作熟記于心。例如財務部門可以根據業務部門經常使用到的報銷、項目管理等功能編制操作手冊,下發到各個部門當中,隨時讓員工可以查閱各個業務流程的操作,減少對財務人員的依賴性。財務部門也要與IT維護部門進行學科的交叉學習,讓IT維護部門了解基礎的財務原理和基本理論,在財務共享平臺出現問題時,可以快速的定位問題、解決問題。財務人員也要學習相關的系統知識,明晰財務共享平臺的工作流程,成本費用結轉、配比等基本原理,學會站在IT的角度審視財務共享的相關問題。加強部門間的培訓與學科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增加部門間的配合默契,有效保證財務共享的順利實施。

    (三)提高財務隊伍的綜合素質

    云計算下的財務共享服務是的企業需要更多的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以確保財務共享的有效實施。財務人員作為財務共享環節實施的重要人員可以通過各種實操培訓、網絡課程等各種各樣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拓寬自己的發展道路。同時要不斷吸收稅務、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等方面新的知識,并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綜合專業水平,彌補自己的知識短板。另外,在財務共享時代,財務人員要主動對自己的職業角色進行準確地定位,根據自身的職業目標,不斷的學習來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積極解決財務共享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為財務共享有效實施的構建人員保障。

    第2篇:財務共享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原始憑證;電子化;電網企業財務;共享服務;設計

    中圖分類號:F2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1

    前言

    傳統時代下,電力企業財務工作多采用人工方式,但隨著電網規模化發展,企業財務工作量越來越大,尤其是大量紙質單據流轉和發票采集工作,單純依靠人工方式已經遠遠不夠,不僅會出現失誤,且效率非常低。而計算機、掃描等技術的出現和應用,能夠對原始憑證進行掃描,將其轉變為影像文件,實現電子單據流轉,且能夠有效提高原始憑證信息錄入工作效果。因此加強對該項技術在電網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設計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電網企業財務原始憑證電子化現狀

    現如今,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轉型階段,電力企業積極轉變發展戰略,越來越關注自身內部管理工作,并積極開展集約化管理工作,將財務與業務有機結合到一起,實現信息共享的同時,能夠顯著提高工作有效性,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在具體實踐中存在很多問題:一是發票、合同的原始憑證格式有所差別,難以達到統一標準,加之拍照資料像素、光線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對資料上傳掃描效果不明顯,導致審批人員難以迅速獲得審批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審批進度[1]。二是相關業務審批要點不能夠及時展示給審批人,增加審批工作難度,面對大量審批內容,最終導致部分審批流于形式。三是現有系統之間缺乏聯系,集成度有待提升,尤其是與銀行系統、稅務系統及ERP核算系統之間,“信息孤島”現象非常明顯,無法真正意義上實現審批完成后自動入賬等后續工作。綜上來看,我國電網企業財務原始憑證電子化水平并不高,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和完善。

    二、原始憑證電子化在電網企業財務共享服務的優化建議及展望

    1.總體設計框架

    針對當前電網財務工作來看,系統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因此電網企業要想將原始憑證電子化與共享服務中心結合到一起,應構建ERP系統為核心的原始憑證全過程管理平臺。目前原始憑證已經不僅僅是發票,還包括發票、合同及料單等多方面內容。在實踐中應將上述原始憑證都納入到電子化程序當中,最大限度上提高工作有效性。

    2.在線可視化審批

    在信息化背景下,可以積極引入電子影響掃描技術,發揮影像掃描功能、發票OCR識別功能及接口插件等,提取原始{證中的關鍵審核要素,以此來滿足財務工作需求。具體來說,第一,認證平臺,用戶可以通過該平臺獲取到權限,進入企業級資產管理系統進行對應的操作。第二,電子影像,具備設備與模板配置、影像掃描等功能,能夠對紙質票據等涉及的內容進行識別,錄入到數據庫當中。第三,在線可視化審批,提高審批處理效果。此外,通過這種方式,還能夠實現審批自動分發,按照審批崗位及工作要求逐級審核,充分發揮審核功能[1]。根據電網企業財務工作未來發展需求,對應用進行拓展。除此之外,用戶還能夠對已經保存的影像資料進行添加、查詢等處理。

    3.數據存儲與讀取功能

    技術是實現電子影像掃描功能的基礎和前提。因此科學、合理選擇技術非常重要。在具體設計中,用戶應選擇非結構化數據平臺存儲影像數據,并設置雙向傳輸接口,實現數據一體化應用,在系統中實現服務共享目標。如實現原始憑證識別信息的臨時存儲,在ERP系統中,臨時設置編碼規則,為后續業務操作提供支持。此外,還可以利用條形碼技術,實現信息綁定和分享,然后將已經過賬的數據信息上傳。

    4.系統集成化

    未來,電網企業以共享服務中心作為載體,將OCR掃描技術、ERP系統與銀行系統、稅務系統等有機整合到一起,能夠實現原始憑證掃描識別、集中驗審及信息智能化校對,促進企業發票管理由傳統手工方向朝著智能化方向轉變,使得每張發票都能夠做到零差錯處理,最大限度上提高原始憑證處理有效。具體系統結構如下:

    第一,接入層。作為系統第一層,主要是用戶接入認證和應用權限管理;

    第二,應用層。該層主要完成與資產管理系統應用服務的對接,以此來提供統計監管、原始攝像等功能,能夠幫助財務管理人員對單據進行電子化處理,使得財務業務能夠符合工作要求。

    第三,服務層。是指系統中公共業務組件服務,能夠提供掃描、調閱及傳輸等服務,確保財務相關信息能夠在服務中心實現共享目標,提高財務工作有效性。

    第四,數據層。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電網企業需要處理海量財務信息[2]。因此為了提高數據處理準確性和高效性,針對不同的數據,將為其設計為針對性存儲庫。

    第五,設施層。該層主要是滿足系統運行的相關硬件設施,如主機、網絡及存儲等。

    5.未來展望

    隨著信息化時展與進步,原始憑證電子化管控將由業務前端固化到信息系統當中,從根本上實現信息化目標,實現系統自動觸發掃描控件,主動獲取并識別影像信息[3]。同時,將憑證相關信息分發至各個部門,智能生成,創造性地構建原始憑證全業務智能化管控新模式。

    三、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隨著電力企業現代化、信息化改革不斷深化,原始憑證電子化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應用已經成為必然。因此在設計中,電網企業應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堅持科學性、針對性原則,從需求角度入手,充分考慮總體框架、關鍵技術等環節,實現對系統合理優化,形成適合企業財務工作需求的服務中心,重視對系統之間的集成化處理,不斷提高系統運行有效性,從而促進我國電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賈德海.物資公司原始憑證電子化建設與實踐――以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物資公司為例[J].中國市場,2015,(37):31-33+37.

    第3篇:財務共享的優勢范文

    一、執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專業職務工資的人員范圍是:我市全民所有制企業中經過規定的評審程序,取得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專業職務任職資格,被有任命權的單位(部門)按干部管理權限聘任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專業職務的人員。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中的政工人員不列入本范圍。

    二、執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專業職務工資的具體辦法是:

    1.企業在核定的比例限額內聘任各檔次的思想政治工作專業職務人員檔案工資按工程技術人員系列的同級檔案工資標準執行。即聘任為高級政工師,現檔案工資低于企業干部工資標準九級以下的,可按九級工資標準(118元,122元,125元)執行;聘任為政工師,現檔案工資低于十級副的,可按十級副的工資標準(98元,101元,104元)執行;聘任為助理政工師,現檔案工資低于企業干部工資標準的十三級以下的,可按十三級工資標準(69元,70元,72元)執行;聘任為政工員,現檔案工資低于企業干部工資標準十四級副的,可按十四級副工資標準(54元,55元,56元)執行。(以上各級工資標準均不含提高糧油統銷價后增加的6元)執行起始時間為1990年4月1日,從1991年5月1日起可按市勞動局京勞資發字(1991)114號文件規定的相應檔案工資標準進行調整。

    2.參加首次思想政治工作專業職務評定的企業政工人員,如果在本企業首次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截止時間前,按我市首次評定政工專業職務的年限規定,同樣符合本人現在所擔任的政工專業職務的任職資格條件并被聘任者,其現檔案工資低于本企業首次評聘的同檔次專業技術職務人員的現檔案工資水平的(在1989年9月30日以前聘任的,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現檔案工資為160元;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現檔案工資為138元;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現檔案工資:助理為103元,員為84元),可按本企業首次評聘的同檔次專業技術職務人員的現檔案工資水平執行,但各單位要嚴格審定和掌握。

    3.對實行工資總額同經濟效益掛鉤和成本列支工資總額包干辦法的企業,聘任政工專業職務所需的增資額,市勞動局將根據有關政策,核定下達一定的增資指標,計入掛鉤、包干工資總額基數。所需增資的不足部分,由企業在核定的掛鉤、包干工資總額基數和企業隨效益增長而增提取的工資增長基金中解決。這些企業還可以根據經濟效益和負擔能力等具體情況,在思想政治工作人員被聘任為政工專業職務,按規定時間進入工資檔次后,自主確定高于或低于檔案工資的實際工資水平。

    4.尚未實行工資總額同效益掛鉤和成本列支工資總額包干辦法的企業,聘任政工專業職務所需的增資額由市勞動局核定下達,作為專項資金計入成本。

    5.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專業職務評定工作經有關部門驗收合格的單位,方可按上述辦法執行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專業職務工資。

    第4篇:財務共享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大型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關鍵問題

    在現在這樣一個重視知識帶動發展的時代條件下,企業要想發展,就必然要走創新管理模式這條道路。推進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這一工作的實施能夠幫助企業改變原有管理體系中與現展不相適應的部分,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將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各方面信息緊密結合在一起,簡化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精簡企業的人力成本,從而提升企業綜合實力。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就目前企業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改進措施,希望以此促進此項工作的更好開展。

    一、目前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企業在加強企業整體管控、提高業務運行標準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需求。我國企業已經逐漸意識到轉變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也開始著手進行集團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建設工作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統的財務管理體制僵化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實際上就是一次對傳統財務管理體制的改革,但在企業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大部分企業都忽視了對財務管理體制的定期優化梳理,傳統的管理思想深入人心,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加之,共享服務中心本身就是通過減少簡單重復的工作環節、精簡工作人員來提高企業整體效率、降低成本,這在管理體制轉變初期必然會使企業內部許多員工的個人利益受損,各部門間的嫌隙增大抱怨增多。會有許多不配合建設實施的情況出現。再者,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剛剛建成的初期階段,它自身的優勢可能不能完全顯現出來,這時就很有可能失去公司最高領導層的支持。這些都將成為阻礙中心建設工作發展的因素。

    (二)國內缺乏標準化建設經驗

    近年來,我國的某些大型企業通過收購等方式有不斷發展壯大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意到財務共享這一新型管理方式。可是,我國因為缺少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已經開展關于這一領域咨詢服務的會計公司較少,影響企業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工作的有效開展。除此之外,目前我國真正通過這一方式有效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成功范例較少,外部經驗的引進又不足,所以即使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已經結束也有可能在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運行經驗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中心的運行效果變差。

    (三)財務人員專業素質不達標

    企業的職員是一個企業所有工作順利開展的基點,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否真正發揮出它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內部財務人員的整體實力。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將每個分公司瑣碎、重復性強的報銷等基礎的財務工作集中起來統一完成。這就造成了中心的財務人員雖然工作內容枯燥單一但工作量卻龐大的現狀,這時如果財務人員缺乏職業素養與責任感就會產生較高的辭職欲望,過多老員工的離職必然會帶來新員工的加入,但新員工對工作的熟悉度會大打折扣,這對服務中心的運行與發展十分不利。

    (四)企業的事前建設計劃不足

    雖然財務共享服務是有利于企業運行發展的一種管理服務,但畢竟每個企業的主營業務、管理方式、企業文化與特點等都不盡相同。部分企業對自身的定位不夠清晰,盲目跟從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趨勢,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的企業結構是不是真的適合這一管理方式,破壞了原本的發展節奏,更糟糕的可能會讓企業因此陷入困境。所以,完全照搬國外中心建設方式不但不會對企業的運營產生積極影響,反而可能激化企業內部矛盾,降低工作效率。

    二、新形勢下有力推動企業集團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措施

    針對上面分析的目前我國企業集團加強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要想更好地推進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工作,促進企業集團的進一步發展,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構建全新標準財務管理流程,推進服務中心建設

    對落后的財務管理方式進行改革,構建全新的標準化財務管理流程是推進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首先,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重新設計適合企業運行的科學的財務管理流程,細化到財務管理的每一個環節,自上而下進行變革。對每個主要業務的流程進行細致的描述,明確規定每個業務的運作流程。構建財務服務共享中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共享財務信息,通過一個標準化極高的模式避免資源浪費,節約成本。所以,要減少傳統管理模式中眾多重復的財務崗位,分支機構中的重復性工作交予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那些經營內容比較單一、對標準化要求較高、基本不需要與客戶直接接觸的業務納入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管理范疇。真正意義上做到跨組織、跨部門對相關業務進行處理,減少人力等資源成本,優化企業資源配置。

    (二)積極引進國外成功建設經驗,提高中心建設質量

    上世紀80年代初,福特汽車公司建立起了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將它在公司運營過程中簡單重復的、標準化程度高的財務工作都交予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處理,提高了整個公司的運行效率。經過將近30年的發展,目前國外許多大規模企業都建立起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而國內近幾年才逐步開始致力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建設經驗的差距可想而知。所以企業要想成功建立起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并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積極引進國外成功建設經驗十分必要。但引進國外成功建設經驗并不等同于完全照搬機構管理運行體系,企業需要立足于我國國情,針對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參考成功經驗設計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建設方案。

    (三)嚴格把控服務中心選人流程,定期進行人員培訓

    高素質的財務工作人員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高效運行的必要因素,是整個中心的核心。高素質的財務工作人員能夠在共享服務中心項目上遇到風險時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判斷,幫助服務中心更好運轉。所以,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至關重要,從招聘環節開始就要進行嚴格控制,因為無可避免的要涉及海外業務,對員工的外語能力、專業技能等方面要多加重視。除此之外,由于共享服務中心自身運營項目大部分都為一些內容單一的流水化作業,這讓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技術難度大大降低,可替代的人力增多,企業所給工資當然也就相對下降,員工的離職欲望增強,不利于服務中心的長遠發展。企業應當將自身的企業文化推廣到服務中心去,注重財務人員的思想建設。同時,也應當增強員工福利,定期進行財務、外語等方面的專業培訓。為財務人員爭取海外學習機會,既能讓員工自身學習國外先進經驗、提高發展創新能力,又有利于共享服務中心的長遠發展。

    (四)設計適合本企業的建設方案,明確企業自身定位

    雖然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一種先進科學的新型管理方式,但由于每個企業集團主營業務、固有的經營方式等都不盡相同,在推進服務中心建設工作之前,一定要明確企業自身的運營特點,自行設計出適合本企業的建設方案,堅決杜絕盲目照搬國外成功建設模式的情況出現。認真研究本企業主營業務的內容與特點、固有的財務管理模式與管理體系,并結合我國經濟當下發展趨勢、國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設計出一個真正適合本企業運行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服務中心的管理優勢,有效提高企業運行效率,合理規避風險,提高企業綜合實力。

    三、結語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實質上是對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一次全面改造,將原來的單純的財務會計細化成更加專業的多財務管理層次。實施財務共享是全球大規模企業集團共同的未來發展趨勢,通過財務共享這一全新的財務管理方式能夠使企業更加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真正建立起一個適合企業自身的獨特的財務管理體系,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實現企業財務的集中高效管理。能夠讓企業更專注于主營業務的發展,提高企業的長期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張祖彬.探析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J].財經縱橫,2013(01).

    [2]郭高路.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的風險與控制研究[J].新經濟,2016(10).

    第5篇:財務共享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技術變革 財務共享 升級轉型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3-012-03

    一、引言

    自上世紀80年代由通用、福特等大型制造企業集團提出財務共享服務以來,世界財富前100強企業中,已有超過80%建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我國,隨著技術變革、經濟全球化、監管政策的趨同以及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在理論和實踐雙重因素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規劃和實施財務共享。財務共享服務不僅能夠帶來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還可以提升服務質量、強化風險管控、促進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發展{1}。隨著“互聯網+”與“大會計時代”的到來,傳統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企業發展需要,因此,如何抓住機遇,合理謀劃,力求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從簡單的財務服務轉變為企業的利潤增長點,以便提升服務能力,吸引新客戶、維護好老客戶,更好地創造價值,成為財務共享服務發展的新方向{2}。

    二、財務共享服務行業的發展

    1.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營管理。

    (1)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承擔的功能,需要綜合考慮企業發展階段、經營管理模式、人員素質等諸多因素,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個層面是一般性事務處理功能,包括ERP集成處理、業務核算、標準流程、數據維護、資金收付管理;第二個層面的內容是決策支持,包括財務結果分析、決策支持、管理層報告等內容;第三個層面是專家咨詢,包括稅務支持、業務流程改進、法規審查、審計支持等內容。不同的服務功能需要共享服務中心構建不同的能力素質要求。一般來說,初期建設的共享服務中心只提供一般性事務處理功能。

    (2)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組織結構設置。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組織結構設置需要解決組織架構、崗位職責、技能要求、薪酬制度、績效考核體系等事項。其中組織結構是關鍵,它既包括共享服務中心內部的組織架構設置,也包括共享服務中心與企業其它部門的關系定位,而后者是問題的核心。從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企業中的定位來說,目前實務中,一般是成立一個完全獨立于財務部門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雖然組織調整的幅度較大,但它的獨立性能夠為流程化運作提供有效保障,同時發展到一定階段也能夠為企業外部單位提供服務,具有很強的擴展性,甚至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盈利單元。

    (3)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業務流程規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流程規劃實際上是要解決財務共享服務范圍內的業務流程的合理性問題,包括相關事項和信息如何在其它業務單元內部流轉、如何與共享服務中心對接以及如何在中心內部流程三個環節。如果僅僅提供業務核算服務,涉及到其它業務的流程調整可能性一般會很小。對于其它業務單元與共享服務中心的對接環節,需要重點考慮相關單據憑證和指令的傳遞方式、推送節點及權限、結果的提供及審核等問題。共享服務中心內部,則需要按照提供服務的內容把所有的業務流程都拆解到最小單元,而這個最小單元就是績效管理的基礎。通過對最小單元進行綜合考量,設定標準,以此把工作量進行標準化,為提升效率奠定基礎。

    2.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優勢。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一個獨立的商業實體,擁有專業化的人員和知識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財務共享具有以下優勢:

    首先,高效率低成本。財務共享的誕生源于企業對于提高財務處理效率、節約財務成本的追求。通過把企業內部下級單位重復設置的財務職能集中到獨立的共享中心處理,實現人員、設備、知識、經驗、制度的共享,形成規模優勢。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關鍵在于共享服務中心對集中起來的不同業務單位的非標準化的業務流程進行標準化處理,建立統一的操作模式,運作統一的流程,執行統一的標準,這樣既可降低管理成本,又有利于企業的規模擴張。

    其次,專業化。財務共享形成財務人員更為明細的專業化分工,讓各類會計人員一方面能夠將更多時間集中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另一方面又在各自領域得到更加豐富的經驗積累,從而大幅提升各類財務工作的專業化水平,提高財務服務質量。共享服務管理模式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在于,它能夠利用專業技術,合并以前協調性非常差和完全迥異的業務活動來形成規模經濟,從而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同時,財務共享將會計核算工作從企業財務部門中相對剝離,使財務部門有更多精力關注發揮會計的管理職能。

    再次,服務導向。實施財務共享后,財務就從企業的內部職能部門轉變為外部服務供應商。共享服務中心一般與集團內客戶簽訂共享服務協議,明確服務的內容、時間期限和質量標準。這就促使財務機構轉變自身定位,樹立服務意識,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從而使財務工作更多地響應企業其他職能的需求,提高財務服務的滿意度。財務共享服務的技術革新貫穿其發展歷程,并從未止步。在企業的財務組織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常常承擔起推動技術變革的重任。

    三、技術變革推動財務共享服務2.0時代到來

    共享服務作為一種創新的管理模式,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在不同模式下,共享服務的形式、特點也不盡相同。隨著“互聯網+”與“大會計時代”的到來,傳統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企業發展需要,思維模式作為是財務共享服務升級轉型的前提,首先需要轉變,同時,新的技術革新也將貫穿其發展歷程{3}。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這些耳熟能詳的名詞將大力推動財務共享服務實現從1.0時代到2.0時代的蛻變。群雄逐鹿,我們怎能“沉沉酣睡”?

    1.創新財務共享服務新模式。

    (1)信息系統標準化。信息技術是成功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基礎,財務共享中心是流水線式的財務核算模式,在技術方案制定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共享平臺與企業內外部現有系統的接口問題以及未來的可擴展性問題。包括共享中心系統軟件接口標準化、深入提高標準化程度,進一步優化作業流程,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考慮地域廣闊性,未來財務系統在統一原則的基礎上應積極開發兼并性更強的信息系統。以信息系統作為支撐,實現業務流、實物流和價值流的同步。

    (2)移動互聯及云計算應用。以“互聯網+”與大會計時代為主題焦點的2015中國財務高峰論壇,加劇了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科技界時髦詞匯從各個方面極大程度上影響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科技進步縮短產品生命周期,新技術的應用加劇競爭程度,迫使企業不得不在管理模式上做出相應的變革以適應新的變化。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企業的信息共享、減少信息孤島,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更廣闊和精準的信息數據。充分利用先進的網絡和智能設備實現移動辦公、移動互聯化,支持移動辦公和客戶供應商共同訪問。云計算可降低財務共享服務IT運營成本,因此,應重視云計算,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彈性支撐能力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大顯身手,并滲透到整個行業發展中{4}。

    (3)運營管理標準化,技術平臺標準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使得財務與具體業務出現了分離,財務對業務的支持與指導職能必須借助于高效、集成的軟件系統和現代化通信,這就要求企業各部門建立統一的、可整合的系統。例如當前可以充分利用ERP、WEB平臺等,構建標準化“會計工廠”實現會計數據標準化和數據共享,這是保障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順利構建的關鍵。同時,優化財務共享運營體系,建立行業通用的運用指標及標準;盡快建立完善與財務共享中心及運營標準相配套地信息系統,實現全業務流程和管理線上運營。建立高價值專業中心,將財務共享中心打造成企業的利潤中心,可對外提供獨立的外包服務,向管理咨詢和培訓業務轉型,成為服務公司并形成行業規范,拓展服務功能。

    (4)依托大數據,提供專業數據分析。依托數據提供決策支持是企業財務部門長期以來致力的目標,大數據使得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結合技術平臺,將自身提升為數據管理中心成為趨勢,并存在可能性。在大數據基礎上,優化數據提煉分析,提供企業決策服務;業務處理向數據加工和提供價值提升轉變,建立數據中心,實現大數據分析;結合新技術,財務部門需要提供的,將不再僅僅是三張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而是從各個維度分析數據,提供可以提升業務管控及企業經營績效的管理報告{5}。

    (5)人才多樣化。財務共享服務的2.0時代,在員工勝任能力和培訓體系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將能夠提供一站式從咨詢―系統建設―運營維護―業務處理―數據提供的跨專業和領域的專業服務。財務人才定位于“業務中的財務專家、財務中的業務專家”。從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職能定位出發,明確人才引入、培養和保有安排;建立系統的內部培訓體系,形成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內部學習和知識平臺;建立內部員工能力提升計劃和職業規劃輔助工程;明確關鍵崗位的保密職責和輪崗要求,實現公司信息安全和反舞弊需求。財務團隊的職能由處理會計數據向利用數據轉化為信息轉變,由做政策到將政策運用到業務循環中去,同時對企業的管理循環提出改進建議。

    2.新模式下流程管理的控制。

    (1)流程管理制度的統一。一項制度的目的是對經濟行為進行引導,《史記?貨殖列傳》中對制度的論述:“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因此,一項好制度的前提是必須明確各自的角色定位,且有統一的制度政策,若沒有統一的制度政策,即使進行了架構或者流程上的變革也有可能會產生問題。因此,要建立統一規范的財務作業標準與流程,同時把制度政策開發嵌入信息系統,保證前端業務部門按照制度和政策去運營,并根據外部環境和內部管理的需要不斷完善與改進。同時以此為切入點,推動制度的不斷完善,正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又反過來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與完善”。

    (2)操作流程標準化的建設。在制度統一的前提之下,應對原來的各子分公司以及新接收財務業務的流程加以標準化,具體包括:對現有的流程差異化分析并將非標準流程單獨收集;分析后對該非標準流程做內部改進或者作對外溝通協調,并最終消除非標準流程。流程標準化還要包括從影像掛接到電子檔案管理的標準化,通過對原始憑證的掃描,業務領導的審批和財務處理均能基于影像來進行,審批效率大幅提升,取消郵寄環節,單據的實物管理風險得以控制,郵寄成本得以節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內部員工作業效率得以提升,丟單、夾單等實物管理風險大幅降低。

    3.財務共享服務新模式的保障機制。

    (1)會計信息化推動財務共享技術變革。共享伴隨著集中,財務處理與業務發生在物理空間上分離,應當充分運用高效率、高度集成的軟件系統和通訊技術,才能有效解決空間差異,保障財務處理的及時性。同時,財務共享帶來的標準化問題也需要信息系統層面的支持,帶動信息系統標準化。業務系統與會計系統互聯后,業務發生時,業務系統可以將數據直接推送給會計系統。會計系統根據這些數據按照既定規則生成記賬憑證并自動記賬。這一過程就是業務直接驅動的記賬。它的優勢是提高效率、增進會計核算的及時性、避免人工差錯、防止舞弊、提高系統間數據一致性等。例如,對于加油站來說,每次加油完成掛槍后,自動加油機就能生成油品種類、加油量、單價和總金額信息。生產管理系統搜集到這些信息后,觸發會計系統生成確認收入和成本的分錄,并完成記賬。當然,實現業務系統與會計系統集成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技術標準和數據字典的統一。

    (2)發揮信息系統的支撐支持作用。先進的信息系統是財務共享新模式必須配備的支撐手段。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現人員、業務的集中處理,包括資金結算、集中核算、單據傳遞、業務協同等均需要電子化處理。如果沒有信息系統的支持,人工手段是無法滿足中心正常運作需要的。因此,建設科學的會計信息管理平臺,提升會計信息化水平,為進一步發揮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作用提供良好的支持作用。會計信息系統可以通過添加數據分析平臺,通過數據采集、數據轉換、數據加載、數據挖掘等數據庫技術,為企業集團定制相關的會計報表和會計圖表,并提供個性化的數據服務,提升信息系統的數據分析和數據利用能力,為企業集團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注釋:

    {1}陳虎,陳東升.財務共享服務案例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

    {2}黃慶華等.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探索[J].經濟問題,2014(7):108-112.

    {3}隋玉明.大數據時代集團財務共享問題探討[J].財會月刊,2014(5):14-16.

    {4}歐陽筱萌.會計信息化背景下的財務共享模式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4(4):55-57.

    {5}何瑛,周訪.我國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關鍵因素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59-67.

    (作者單位:1.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東營分中心 山東東營 257000;2.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 山東青島 266580)

    第6篇:財務共享的優勢范文

    “中國第一套電力財務管理軟件是我們研發的,我們見證了財務管理軟件的變遷。現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已經納入遠光軟件新時期的戰略業務。”李美平說。

    順勢而為 打造新財務管理模式

    李美平介紹,現在的財務屬于“大財務”范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更強調財務的集中管理,通過更高效的運作模式來解決大型集團公司財務職能建設的重復投入和效率低下問題,將集團內各級單位的某些事務性業務進行集中的標準化處理,以達到規模效應,降低運作成本。支持專業化分工、滿足集約化管理需求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成為央企集團財務管理轉型升級的首選。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要求堅實的信息化基礎作為支撐。”李美平指出,“良好的信息系統對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運行至關重要。”從2010年起,遠光軟件順勢而為,應用戶需求推出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管理軟件,充分利用影像處理技術、信息集成技術,根據原始單據或前端業務系統獲取的信息,自動形成記賬憑證和二維碼,用戶可通過二維碼雙向、快速查找原始單據和會計憑證,提高審核或查賬的效率,并通過任務分派、委托等措施合理分配工作任務,促進組織工作效率的提升。

    除了管理軟件產品以外,遠光軟件還圍繞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提供專業化的咨詢服務和技術支持,幫助集團企業通過業務規劃、流程再造、信息化建設,快速、平穩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管理體系。

    四大優勢支撐產品市場開拓

    和遠光軟件一樣,傳統管理軟件公司開始緊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這塊蛋糕。對此,李美平態度相對樂觀,他認為遠光軟件具備獨特的優勢:

    其一,遠光軟件核心團隊具有逾20年的財務管理信息化經驗,了解財務管理的過去,更能洞悉財務管理的未來,能夠讓其產品更加貼近用戶需求、更具前瞻性。李美平介紹,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遠光軟件就專注于財務管理信息化,歷經會計電算化、會計集中核算、財務業務一體化和財務共享服務各個階段。

    其二,遠光軟件所服務的電力行業企業,是最具代表性的超大型集團企業,這類客戶正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服務對象。以國家電網為例,下屬會計主體超過3200多家,現有員工近186萬,擁有遠光注冊用戶超過22萬。遠光軟件服務客戶過程中敏銳洞悉客戶對財務標準化、集約化管理和控本增效的迫切需求,并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提供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部分應用。在今年9月召開的國資委信息化登高行動會議上,遠光軟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解決方案獲得參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其三,充分融合新興技術,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系統可以有效支撐網上報銷、移動審批等新的業務模式。”李美平介紹說,遠光軟件在2007年就已經推出了WAP版的財務管理解決方案,現在遠光軟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能夠支持幾乎所有移動終端的接入。

    其四,通過戰略合作博采眾長,能夠滿足用戶的多元需求。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解決方案方面,中興通訊是遠光軟件的重要合作伙伴。值得一提的是,中興通訊是國內最早實踐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集團性企業之一。在自行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創新技術成果。與中興通訊的合作,將有助于遠光軟件進一步完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推進財務轉型,提高標準化水平,強化財務管控力。

    從“共享”謀劃“走出去”

    “國內大型集團企業可能在3~5年內完成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這也是遠光軟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產品的新機遇。”李美平預計,隨著國內大型企業全球化發展,這些企業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勢必還將承擔國外的共享服務,能夠支持不同國家語言和財務政策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解決方案將贏得企業的青睞。

     ;  ;  ;李美平指出,共享服務中心并不局限于財務,人力資源管理、IT管理、行政管理等都可以建立共享服務中心,遠光軟件將發展更多的共享服務中心產品,涵蓋企業后端職能部門的業務。

    向電力行業外拓展是遠光軟件“走出去”的另一個方向。李美平告訴記者,遠光軟件所服務的電力央企集團規模龐大,涉及能源、制造、金融、房地產等眾多領域,遠光軟件產品早已在行業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第7篇:財務共享的優勢范文

    一、財務共享中心在施工企業中的優勢

    即使集團公司有一整套規章制度,在經過層層轉報、執行之后,難免會出現工作流程的不一致,現存的制度也只是一個擺設而已。盡管每個企業都會對所屬單位進行財務檢查,但無論是各類審計還是各類財務檢查,都是出現在經濟業務之后,后期若要追溯整改會有很大的困難。再者,問題的整改依賴于大量人力資源的投入,不但會加重企業的負擔,還影響企業標準化管理。

    施工企業成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打通樹在集團內各成員單位之間的隔墻,集中處理集團內部一些重復性的經濟業務,加以整合。各成員之間像業務伙伴,為集團內的各個成員單位提供流程化、標準化的共享服務,實現法人管項目。由于財務管理結構發生變化,各財會部門的智能和人員管理也會相應低改變。

    (一)實質上從流程再造視角,企業應逐步實現共享服務。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整個企業集團,包括各個分公司、各工程項目部的財務職能和財務組織結構有著顛覆性的影響。這是因為基礎的會計核算工作集中至共享中心完成,各財會部門的財務職能就僅僅限于財務管理職能,例如稅務籌劃、經濟數據分析、政策制定與解讀、預算控制等等,如此一來,工程項目部的財務主管則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施工現場的成本管理、稅務協調、資金計劃及預算的編制等工作中,大大節約人財資源,提升工作效率。

    (二)在“同一平臺、同一制度、同一標準”的指引下,企業所屬各單位借助共享中心建立統一的會計科目體系,制定出統一的作業的規章或指導書,就各審批流程、審批權限、審核標準統一化,為會計辦理業務奠定基礎,通過財務共享中心宣傳和執行業務標準。

    二、財務共享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重難點問題

    由于財務共享中心的成立,將會嚴重影響財務職能體系、人員管理、業務標準、信息管理、法務及稅務風險防范、資金等各個方面,必將遇到一系列的阻力。此外,財務共享中心興起于西方國家,由于國內外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我們的財會人員在實際應用共享服務時,必須根據自己企業特色,依據自己的理解,適當改進一些不適用的地方,才能真正為我們所用。再者,由于施工企業的行業特性,共享中心在建設中也存在多方面的重難點。

    (一)系統和業務流程的統一問題

    共享模式要求審批流程客觀公正,內控制度嚴密。但施工企業行業的特殊性需要各個子公司根據自身的管控要求提出符合自身的個性需求,這與共享模式是相悖的。

    在系統整合方面,共享中心依托財務共享平臺實現財務共享服務,系統的設計優化與其他業務系統的集成關系著共享中心的運作效率和運營效果。現存的各自分離的相關業務系統在集成時的連接口存在很多困難,這也是阻礙共享中心發展主要原因,如果整合不成功,可能會增加業務部門工作量。

    (二)人員管理問題

    共享中心建立后,對財會人員的管理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但能夠完成基本會計處理,還要求工作人員在要求提供更多的產品服務,包括報表編制、數據分析、內控管理、資金管理、風險防范預警時,能有專業的從業能力。在共享中心的服務下,施工現場的財務工作人員將就能從會計核算中抽身,專注于項目管理。

    但是,共享中心的辦公地點固定,大量工作人員集中,長期以往會形成懶散作風,服務意識也大打折扣,這就有違共享服務中心的服務宗旨。同時,施工第一線的財務人員長期不接觸會計核算工作,逐步喪失會計核算能力。

    三、重點問題的解決研究

    成立財務共享中心將會是財務管理組織結構的而一次重大變革,但“財務數據業務化”并不是財務部門能夠獨立完成的。共享中心工作得以開展必須有領導層對共享中心建設的支持,從而逐步推進并最終實現業務標準、流程標準、人員管理標準等的統一。

    (一)制定業務標準

    為提高工作質量,企業內首先要統一管理制度、會計科目使用標準、費用報銷標準以及各級審批流程。最大程度地減少個性化和一些主觀因素。其次,為保持溝通順暢,方便共享中心與集團財務部、子公司 財務部、各核算單位及時發現并處理日常業務,必須建立通暢的溝通反饋機制。并在平日的工作中不斷匯總、整理問題,形成規范。

    (二)固化以及優化操作流程

    再造流程一定會涉及到利益問題。所以,在正式實施之前應有一個縝密的計劃,才能實施。但是流程再造或固化不是

    說明企業再造的結束。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下,企業也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這就要求再造計劃方案應不斷進行總結和創新,不斷地在固化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三)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和績效評價制度

    共享中心的建立帶來了各種便利,但是工作人員卻不能因此懈怠。企業應通過制定人員培訓計劃,引入質量管理體系和績效評價制度,加強績效考核,嚴格日常管理,執行淘汰制度,提高共享中心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

    第8篇:財務共享的優勢范文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方位的財務轉型,需要從戰略、流程、人員及組織、系統和技術、設備及選址5個方面統籌考慮和落實。

    1.1戰略方面

    基于企業的業務戰略,結合最佳實踐和行業特點,規劃財務組織未來的整體定位和角色。通過財務共享中心的成立,實現從核算型財務向決策型財務的轉變,逐步發揮財務作為戰略性業務伙伴、高效業務處理者、公司風險管理者的作用。隨著共享服務中心的成立,企業的財務職能分成了3部分:集團總部財務規劃和管控職能、共享中心財務交易處理職能、當地財務支持和分析職能。首先,在橫向上需要清晰地界定財務共享中心與其他財務職能的關系。總部財務行使財務管理高級職能,為當地財務部門和共享中心提供財務指導及風險控制。財務共享中心通過集中化、標準化財務交易處理,為總部財務、當地財務提供各種財務核算服務和常規報表分析。當地財務部門作為業務的伙伴和共享的延伸,為總部財務和共享中心分別提供重要的決策支持信息和專項財務分析數據。其次,在縱向上也要清晰劃分財務共享中心與當地財務的職責。根據實施財務共享中心的成功經驗來看,并不是所有的業務都可以集中到財務共享中心來操作,只有流程中重復性高且操作標準的交易處理和核算業務可以集中上收到共享中心,充分發揮共享的規模化優勢和協同效應。對于一些與前端業務緊密聯系的工作(如問題發票的跟進、原始單據的掃描和傳遞等),仍然要保留在當地的財務部門,既保證與供應商的及時溝通,提高業務響應速度,同時,也發揮財務對業務流程的監督和決策支持作用。

    1.2流程方面

    在進行共享流程的優化時,必須遵循完整性、先優化后共享、提升管控兼顧降低成本、可操作性4個設計目標和原則,建立分類清晰、條線合理和授權有度的財務業務一體化流程。首先,以RACI模型為指導,確定各流程的橫向審批條線,以及相應條線的職責。流程的審批條線主要指匯報線、專業線、內控線。匯報線通常是靠近業務發生端的部門負責人,對于業務發生的真實性與合理性進行基本判斷,擁有流程決定權。專業線通常是歸口管理部門負責人,以及公司分管副總,對于業務有專業的判斷以及統籌的安排,也賦予流程決定權,各專業線審批人員參與流程的程度根據重要性原則授權。內控線通常指財務部門負責人,根據公司總體運行情況對重要事項執行最后的財務控制,初期只賦予審核權不決定流程結果。各內控線審核人員參與流程的程度根據重要性原則授權,且授權級別相對專業線授權審批級別有一定的依存度。其次,在橫向審批線條搭建基礎上,實現流程縱向審批授權的設置。根據不同流程的屬性、發生頻次和金額占比,確定各層級的金額授權標準。對于金額小、頻次高的申請,盡量簡化審批流程;對于金額大、性質特殊的申請,通過增加審批層級加強對流程的風險控制。這樣,既兼顧了流程的審批效率,同時也提高了流程的審批管控力度。通過端到端的流程梳理,實現橫向和縱向流程一體化貫通,并通過共享實現關鍵環節的高效標準化處理和集中管控。

    1.3人員及組織

    在設置財務共享中心人員和組織時,需要考慮組織結構、工作職責、能力和技能、人員構成比例、組織規模、薪酬及福利、績效評估6個方面的內容。下面,重點從組織結構、人員構成、組織規模3個方面進行分析和介紹。首先,是財務共享中心組織架構的設置,常見的方案有3種。一種是基于職能的結構設置。這種設置方法的優點是專業化強,最大程度發揮共享服務中心內外部的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但是,也存在缺少客戶關注的缺點。一種是基于客戶/服務的結構設置。這種設置方法的優點是更加貼近客戶,強調服務意識、提供地域化/特定客戶群的流程。但是,也存在協同性差、規模效應和標準化程度低的缺點。一種是組合式結構設置。結合財務共享中心內部各小組的業務特點,綜合考慮職能和客戶服務因素的分組方式。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綜合了職能式組織架構和面向客戶組織架構的優點,在貼近客戶的同時也加強了協同性,發揮了財務共享中心的規模優勢。在實際操作中,更推薦第三種組織架構設置方案。其次,是財務共享中心人員構成和比例的設置建議。在財務共享中心建立初期,可以通過征調試點單位人員和抽取項目組人員到共享中心進行工作。在財務共享中心進入成長期后,可以逐漸增加外聘人員比例,作為未來財務共享中心人員擴充的主要來源。隨著財務共享中心業務上收范圍的逐步擴大及服務水平的持續提升,逐步擴大外聘人員比例,最終實現財務共享中心人數80%為外部招聘這一最終目標。第三,是財務共享中心未來組織規模估算。財務共享中心FTE(全職人員)估算方面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交易量大且工作性質重復的純事務處理工作,可以通過交易量和生產率兩個指標進行全職人員的估算。另一類是交易量有限且工作性質重復性低的工作,對于這類工作在進行全職人員需求估算時,經驗重于計算,很難用公式合理地進行計算,通常需要綜合考慮職責分工、工作量平衡等因素。

    1.4系統和技術

    成立共享中心是否需要廢棄企業現有的應用系統?成立共享中心都需要哪些信息系統來支撐?信息系統需要具備怎樣的功能才能保障共享中心的正常運行?這些都是很多企業在成立財務共享中心之前感到非常困惑的內容。實質上,財務共享中心是一種管理經營理念,并不是簡單地上個系統就可以實現的。財務共享中心的成功建立涉及到企業方方面面的變革與提升,信息技術只是把這種理念和變革固化在系統中進行運作的工具而已。當然,財務共享中心的產生和發展一直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驅動與配合,也高度依賴信息系統提供的功能支持。財務共享中心使用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統一的ERP系統、工作流管理平臺、文檔影像處理系統(含掃描)、資金系統、內部呼叫平臺。

    1.5設備及選址

    財務共享中心的選址通常會從5個因素綜合考慮。首先是成本,包括人員成本及辦公場所等固定成本;其次是人力資源,是否容易獲得具有符合要求技能和知識水平的人力資源;第三是基礎設施情況,即IT、通信設備的可靠性以及國際便利度等;第四是環境,包括政府的政策支持、城市的競爭力和發展空間等;最后還要考慮和總部的溝通,以及交流的便利程度。基于以上5個因素的綜合考慮,并結合本企業的實際特點,將財務共享中心設置在由工作技巧、稅務制度、運營成本及基礎設施等條件組成的最佳組合地點運營。財務共享中心的選址確定后,還需要考慮籌備運作財務共享中心所需要的基本硬件設備,以及共享不同組別和不同時期所需的設備。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從戰略、流程、人員及組織、系統和技術、設備及選址5個方面進行全面優化梳理后,整體的設計工作基本完成。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及行業最佳實踐,建議先梳理優化個別流程,并選擇試點地區上線運行,運行平穩后再逐步推廣至全公司。后期逐步將其他流程按此方式進行推廣,最終實現財務共享中心的全面搭建和運行。

    2組建財務共享中心的潛在風險及應對策略建議

    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好處幾乎眾人皆知,然而,很多企業對實施財務共享過程中的諸多風險卻知之甚少,甚至很多企業在實施過程中因忽視風險管理而偏離成功的軌道。基于實施財務共享中心的經驗,總結財務共享中心實施過程中可能面臨的潛在風險及應對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應對企業變革管理不夠深入的風險

    財務共享中心的成立對現有的操作模式改變較大,特別對前端的業務人員,可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操作方式。另外,由于新流程更加規范的操作要求,難免增加員工對新流程的抵觸情緒,這也給企業變革管理的推進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因此,對于從領導到各級業務人員持續的共享觀念灌輸,是財務共享最終實施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同時,財務業務人員對于財務共享流程從接觸到熟悉也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只有對流程充分掌握并熟練操作,才能顯示出共享標準化、高效率、強管控、低成本的管理優勢,提高員工對共享操作的認可度,減輕變革帶來的影響。

    2.2應對企業人員轉型和人員流失的風險

    實施共享后,財務核算全部集中到財務共享中心操作,大量待分流的當地財務人員轉型及重新安置問題令企業難以回避,特別是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保持企業人員相對穩定,不可能大面積裁員。通過建立合理的企業人員分流方案,結合當地財務人員自身意愿和能力情況將其分流至財務共享中心、當地財務管理崗、當地財務支持崗工作,保證企業的穩定運行,有效規避共享實施給企業帶來的強大沖擊。另一方面的風險是來自共享內部工作的員工,由于共享中心的工作相對標準化且重復性較高,工作內容較為單一、冗雜,所以會出現頻繁的人員流失。實行共享內部輪崗制度,有效避免員工技能的單一化,為共享員工提供清晰、明確的職業發展道路,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團隊凝聚力。

    2.3應對流程標準化和執行力度不足的風險

    標準化的業務流程,以及各種管理數據的統一,是財務共享服務得以高效運作的基礎,也是實現信息化的前提。雖然在共享建立之初企業已開始著手建立標準的操作流程,但是,由于各地業務發展的不均衡和操作習慣不同,標準操作流程可能在分(子)公司的執行情況并不理想。另外,在流程優化和改進時,由于缺乏業務人員的參與,流程改進方案不能滿足業務的需要,導致流程方案不能有效地推進和執行,出現了流程管理制度執行不力的問題。因此,在實施中要堅持最大限度整合原則,盡可能把能夠標準化統一、專業化操作的財務環節都予以整合;在進行實施和流程遷移時要循序漸進,先易后難,漸次實施;爭取獲得各分支機構、人員的支持;控制流程并時刻關注是否需要進行調整;充分考慮可能發生的情況,制定應急預案。

    2.4應對信息系統整合不到位的風險

    第9篇:財務共享的優勢范文

    關鍵詞:產業群聚;知識共享;生態創新;競爭優勢

    中圖分類號:F270;F27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409(2014)09-0074-04

    Empirical Research on Industrial Cluster, Knowledge Sharing,

    Ecoinnovation Impact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WANG Ji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Abstract: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ark in east Chinese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the empirical object, in interpreting the corporate eco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t the same time, to analyze the three businesses to buil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levels play a utility. Empirical studies show that knowledge sharing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ecoinnovation; knowledge sharing for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have some positive effects; ec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has full positive impact; industry clusters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businesses the building has some positive effects; knowledge sharing and ecoinnovation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enterprises with full positive impact.

    Key words: industry clusters; knowledge sharing; ecoinnov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引言

    黨的“十”報告提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意味著我國科技產業的發展必須具備足夠的知識生產與創新能力,“知識等相關創新要素不同于物質要素,其使用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特點,因而創新并不排斥新知識的廣泛采用”[1]。知識的產生從內隱到符碼化的過程通常需要透過學習流程來完成,產業群聚所營造出的生態氛圍也是知識生產的關鍵要素之一,產業群聚的形成與企業競爭優勢的確立更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全面體現,以華東地區科技園中的上市高科技企業為研究樣本,驗證知識共享、生態創新與產業群聚內在的關聯性以及三者對企業競爭優勢所產生的影響效力。

    1文獻探討與研究假設

    1.1知識共享、生態創新與產業群聚的關系釋義

    產業群聚的內涵包括三個向度:地理空間向度體現為產業經濟活動受到空間鄰近因素吸引從而產生集中化的現象;經營策略向度意指產業群聚中企業的表現差異化與群聚所具備的競爭合作關系、資源依賴關系;網絡特性向度表明產業群體聚集現象所具有的關聯脈絡關系。生態創新則指利用勞力分工與區域內高度的勞力流動性來超越單一企業知識能力的限制,并借由產業文化、密集性的資源投入產出、長期持續的專屬技能以及交互學習機制等凝聚整合而成的創新系統。BAPTIST和COE的研究認為:“企業創新的意義在于經由群聚內部機構來增進科技環境的快速變革,企業與垂直合作產業的生態網絡會推動群聚產業的共同發展”[2]。知識共享指將企業的知識與其他機構共同分享,透過知識市場機制的形成使得企業成員尋得本身需要的知識,進而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企業理應建立企業個體層次上的非正式合作網絡關系,從而提高知識共享的效果”[3]。BAPTISTA的研究也指出:“知識具有內隱性,聚集區的企業可經由生態創新的學習流程、創新流程來達到知識外溢的效果”[4]。“知識型的企業員工能夠通過知識共享獲取自身創新所需的外部知識,最終實現企業創新績效的提升與超越”[5]。BAGOAI指出:“知識共享的重要性在于促使群聚企業維系創新活動,知識共享效益的顯現也必須在生態創新所營造的條件之下才能顯現其獨特價值”[6]。綜合上述文獻提出如下假設:

    H1:生態創新對于產業群聚形成具有正向影響;

    H2:知識共享對于產業群聚形成具有正向影響;

    H3:生態創新與知識共享具有交互關聯性。

    1.2產業群聚、知識共享、生態創新對競爭優勢的影響辨析

    PORTER指出:“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以生產要素、需求條件、企業策略、支援產業的交互影響來判斷”[7]。由于企業自身資源的獲得有其限制性,倘若在有限資源基礎下發展出獨特的競爭優勢,則必須依賴企業氛圍所營造出的生態創新來獲得支持。“創新的本質是基于創新資源流動與交換而嵌入在組織層面的價值創新,不僅包含著開放式的價值創造,還涉及初期的價值識別與最終的價值獲取”[8]。RACO指出:“知識是增進區域經濟變革的關鍵因子,企業戰略的轉型在于成功塑造出具有競爭優勢的知識共享機制”[9]。經濟發展的動能來自于知識,知識經濟成功的關鍵有賴于知識的利用生成、網絡合作與社會經濟機構的介入。“當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激烈時,企業應注重對現有資源和技能的開發與利用,企業聯盟關系的強度將會影響競爭優勢的確立”[10]。SABOURIN和PINSONNEAULT指出:“企業群聚的策略性資源條件與競爭優勢具有動態關系,其中的知識資源、技術設施與資金支持是群聚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11]。綜上所述提出如下假設:

    H4:生態創新對于競爭優勢具有正向影響;

    H5:知識共享對于競爭優勢具有正向影響;

    H6:產業群聚對于競爭優勢具有正向影響。

    2研究架構

    2.1研究設計的關聯路徑

    基于上述文獻探討與研究推論匯整出生態創新、知識共享、產業群聚與競爭優勢4個構面之間的關聯圖譜(如圖1所示)。

    2.2研究對象與信效度分析

    本文以華東地區科技園中的企業中層主管為實證對象,實測企業所處省份比例如下:江蘇占24%、上海占27%、浙江占20%、山東占10%、江西占9%、福建占3%、安徽占7%;企業類別中半導體產業占33%、光電產業占21%、電腦及周邊產業占15%、精密機械產業占12%、通訊產業占14%、生物科技產業占5%;問卷回收1128份,扣除無效問卷44份,有效問卷計1084份。

    研究采用主軸因素法與直交旋轉變異最大旋轉法,因素萃取以特征根大于1為判斷準則,其絕對值應大于05,最后就萃取出的共同因素予以命名。各構面的信度檢定以Raine(2010)所提出的Crobach’s α值為準,其值應大于06。產業群聚構面:財務資源的特征根為3188、累積解釋變異量為39503%、Crobach’s α值為0798;內部及周邊基礎設施分別為3127、4833%、0808;高素質人力資源分別為2920、5601%、0789;需求鏈分別為1983、6232%、071。生態創新構面:創新流程的特征根為367、累積解釋變異量為39406%、Crobach’s α值為0878;知識轉移分別為3645、33251%、0874;學習流程分別為3057、47145%、0725;知識網絡分別為1961、56058%、0696;彈性互補分別為1814、64302%、0608。知識共享構面:知識外部性的特征根為2858、累積解釋變異量為2382%、Crobach’s α值為078;知識可及性分別為2383、43675%、0737;研發合作分別為1922、59692%、0627。企業競爭優勢構面:品質的特征根為4308、累積解釋變異量為26923%、Crobach’s α值為0922;資源技術分別為4016、52023%、0931;成本分別為3382、73157%、0866。在效度層面,各構面負荷量t值檢定均大于2且χ2值差異檢定均達顯著水準,χ2值界于976245~1008836,P值小于0001;依據Anderson和Gerbing的評估準則,研究構面之間的收斂效度與區別效度均表現良好。

    3研究結果

    31多元回歸模式分析

    由表1分析可知,M1具有顯著檢定性(R2=0206,F=5665,P=0),其中知識轉移、創新流程與彈性互補最具顯著性,這表明生態創新對于產業群聚的財務資源具有正向影響,但學習流程與知識網絡對于財務資源沒有顯著影響。M2具有顯著檢定性(R2=0174,F=4604,P=0001),以學習流程、知識移轉與彈性互補最具顯著性,顯示生態創新對于產業群聚內部與周邊基礎設施有正向影響。M3具有顯著檢定性(R2=0232,F=6603,P=0),以創新流程與知識移轉最具顯著性,表明企業在知識創造、員工教育、產業創新活動層面的凝聚對于人力資源績效的提升與產業體系的完善均有著顯著影響。M4具有顯著檢定性(R2=0287,F=8765,P=0,以學習流程具有顯著性。綜合上述結果可知,生態創新對產業群聚的影響以創新流程、知識移轉、學習流程與彈性互補較具影響性,以知識移轉的影響最為關鍵,知識網絡的影響最不明顯。

    由表2闡釋可知,M5具有顯著解釋力(R2=0298,F=36,P=0016),其中知識外部性對財務資源有顯著影響,知識可及性與研發合作層面對財產資源較不具有影響性。M6具有顯著解釋力(R2=0144,F=6221,P=0001),其中知識外部性對產業群聚內部及周邊基礎設施最具影響性,知識可及性與研發合作層面的影響較不顯著。M7體現出知識共享對于產業群聚內高素質人力資源最具有影響性(R2=0311,F=16622,P=0),研發合作層面對于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影響較不顯著。M8解釋力未達顯著水準(R2=0206,F=1637,P=0185),這表明知識共享對于產業群聚需求鏈不具有直接影響性,因此知識創新的研發移轉活動雖然可以促進產業知識的獲取,但對于商業化的需求活動并無直接影響效果。綜上分析可知,知識共享對于產業群聚的整體影響具有顯著性,其中以知識外部性與知識可及性最具影響性,而需求鏈的影響無法獲得支持。由表3分析可知,M9具有顯著解釋力(R2=0223,F=6250,P=0),其中以知識移轉對企業競爭優勢較具有影響性,表明企業在增進員工教育層面對于維持產品品質具有正向影響。M10具有顯著解釋力(R2=0308,F=9708,P=0),以創新流程與知識移轉對資源技術最具影響性,顯示企業在創新流程、知識投入、產業合作層面的發展將正向影響資源技術的競爭優勢。M11具有顯著解釋力(R2=0l22,F=3015,P=0014),其中知識移轉對成本因素具有顯著影響,表明企業若能加速知識轉化并滿足高素質的人力需求,則能使自身產出更大的經濟效益。綜合以上分析結果,生態創新對于企業競爭優勢具有顯著影響性,其中知識移轉對于企業競爭優勢里的各個因素最具有影響性,表明知識移轉層面的生態創新對于企業競爭優勢的提升具有關鍵性影響。

    其中知識外部性與知識可及性較具有影響性,這說明企業在研發專利與知識產權獲取層面的關注將有利于差異化優勢的形成。M14具有顯著解釋力(R2=0121,F=5098,P=0002),各因素均具有顯著影響性,這表明企業透過知識的開發獲取以及研發合作關系的建立將能促進自身取得規模經濟效益。綜上分析,知識共享對于企業競爭優勢的品質、資源技術與成本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企業之間處于知識共享的情境下能夠使其取得產品差異化與降低成本的優勢。

    由表5得知,M15具有顯著解釋力(R2=0155,F=5032,P=0001),以財務與高素質人才資源對企業競爭優勢最具影響性,表明企業若具有財務與人力兩項充足的資源將對產品品質提升具有正向影響。M16具有顯著解釋力(R2=0164,F=5395,P=0001),其中財務資源、內部及周邊基礎設施較具影響性,說明企業在取得充足財務資源與良好基礎設施的情境下對于建立自身的核心技術優勢有正向影響。M17解釋力未達顯著水準(R2=0054,F=1581,P=0184),表明產業群聚的4個因素對成本的影響未達顯著水準。綜上分析,產業群聚雖然在成本優勢上較不顯著,但就整體而言,產業群聚對于企業在品質與資源技術的競爭優勢層面仍有一定的正向影響。

    32線性結構路徑的檢驗

    線性結構路徑主要是探討生態創新、知識共享、產業群聚與競爭優勢“四位一體”模型的配適性,4個構面的效果分析如圖2所示。結果顯示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主要來自兩條路徑:第一條為生態創新產業群聚競爭優勢;第二條為知識共享產業群聚競爭優勢。第一條路徑分析結果為:生態創新對競爭優勢有正向的直接與間接影響效果;影響的間接路徑為生態創新產業群聚與產業群聚競爭優勢,其值為0392(0827×0474);影響的直接路徑為生態創新競爭優勢,其值為0419,故總影響效果為0811(0392+0419);各影響效果均達顯著水準,表明生態創新的顯著特性會正向影響產業群聚的形成。第二條路徑解析結果為:知識共享對競爭優勢有正向的直接與間接影響效果;影響的間接路徑為知識共享產業群聚與產業群聚競爭優勢,其值為0294(0620×0474);影響的直接路徑為知識共享競爭優勢,其值為0160,故總影響效果為0454(0294+0160),各影響效果均達檢定水準,表明知識共享效果的加強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產業群聚的形成。4研究結論

    41知識共享、生態創新對產業群聚的影響

    由多元回歸與線性結構分析表明,生態創新對于產業群聚的形成具有正向影響,H1獲得全部支持,產業群聚內的企業營造出的生態創新氛圍將對產業群聚的形成與效應有所助益。企業的生態創新活動、知識移轉過程對于財務資源、基礎設施與高素質人力資源的獲取均有正向影響,這意味著高科技企業若能有效地專注于技術市場與創新策略的發展,則有助于獲得穩定的外部融資投入、增進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吸引高素質的人才。

    知識共享對產業群聚具有不完全正向影響,H2獲得部分支持。群聚區域企業對于創新發展所需的知識生產與知識擴散作用越強烈則越能促使產業群聚形成。知識共享效果是鑲嵌在外部硬體設施與資源基礎上的,企業若能在外部知識的開發以及知識生產者的工作滿意度上取得成效,則會對周邊鄰近性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產生好的衍生效果。這表明企業在智慧財產權的稟賦與知識價值創造上所展現的外溢效果越明顯,則越有助于產業群聚的形成與發展。

    生態創新與知識共享具有交互關聯性,H3獲得全部支持,這意味著生態創新的顯著特性與知識共享的效應強度之間具有交互作用,群聚區域的企業在創新活動、技術獲取、知識網絡與彈性策略層面會與其外部知識的擴散、研發合作的開展有著交互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成人综合网|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欧美成人另类人妖|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首页|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四虎永久成人免费|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成人a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午夜|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av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成人免费播放视频777777| 欧美成人性色区| 欧美成人高清WW|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欧美成人aa久久狼窝动画|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免费成人黄色大片|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