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子政務實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子政務實驗;實驗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 (2008) 12―0104―03
電子政務是由信息技術推動的一場政府改造運動,是一個不可逆轉和不斷演進的過程,并且正在引發一場持久的全球性政府改造運動。這樣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要長期持續地發展下去,充足而優秀的電子政務人才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我國現實的電子政務人才狀況卻不容樂觀,各省市既懂信息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奇缺,巨大的人才缺口使得有關電子政務的人才教育培養成為了我們必須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電子政務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目前還缺乏系統地分析和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原有單一的課堂講授式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電子政務發展的實際需要。目前,國際和國內已經有了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物流管理等不同類型的,面向經濟管理的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實驗室建立起來[1]。電子政務實驗室作為公共管理類的專業實驗室,通過搭建電子政務的操作平臺,模擬電子政務實務的方式,讓學生了解電子政務辦公系統的運行原理,熟悉電子政務辦公系統的工作規程,使學生具備現代電子政務管理的基本技能。這一通過搭建實驗室,進行實際操作訓練,以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方法已得到大家普遍的推崇,其現實意義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如何更好的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電子政務人才,最大程度的發揮實驗室效用,科學有效的實驗教學方法采用是至關重要的。
一 分析現狀、發現問題
電子政務實驗室在高校實驗室建設中尚屬新鮮事物,其實驗的教學方法在電子政務人才培養的教學中更屬起步階段,許多具體方法和手段的運用還待探討。目前雖有部分高校已相繼建立了電子政務實驗室,但由于對實驗課本身以及實驗教學方法的認識不夠,使得電子政務實驗教學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實驗教學形式化
目前實驗課大多被認為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內容和手段,實驗課也是作為課程內實驗而開設的。因此,已建立電子政務實驗室的高校建設啟動雖很快,但建設過程中重視不夠,欠缺系統考慮,導致實驗室建設和教學形式化[2]。很多人對電子政務實驗室的作用仍然缺乏認識,沒有真正意識到建設電子政務實驗室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社會已越來越強調研究成果的可應用性和可操作性,對電子政務實驗室在學科建設整體規劃中的地位及作用都還缺乏認識和研究,對實驗教學設計沒有從整體和遠景方面考慮,建設思路不清晰。
2 實驗教學方法欠缺多樣性
從專業特點及課程類型來看,文經管類等人文學科與理工科有很大的不同[3]。公共管理的無定式和管理活動的靈活性、創新性,使得教科書不可能提供明確、操作性強的內容,許多理論都是高度概括出來的。這與實驗教學步驟明確、操作具體的特點不相符合。因此在電子政務的實驗教學上,雖強調知識的應用,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多是教師講授操作方法,再讓學生做,驗證性實驗多、創新性實驗少。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電子政務教學軟件也同樣重在講述工作流程,而少靈活運用的程序設計。這種機械、呆板、缺乏多樣性的實驗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學生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發揮的重要因素。
3 實驗教學內容容易出現重復
各高校一般開設與電子政務人才培養相關的實驗課程大約有9門,但各門課程在實驗課上由講授教師隨意設計,使得不同課程之間往往開設性質和內容雷同的實驗。例如,《電子政務理論與實務》、《政務信息管理》和《電子政務安全保障技術》都要涉及到對政府現代辦公流程的熟悉和認識;《公共行政學》和《電子政務課程實驗》則都需要對政府組織機構進行學習和模擬組建。教學內容的重復導致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和學生學習量的無謂增加,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4 實驗課缺乏多學科間的有機聯系
實驗內容從屬于相應的課程,其功能也相對簡單和受到局限,表現在實驗課缺乏多學科間的互相聯系[4]。隸屬于公共管理學大學科門類的電子政務尤其強調多學科的交叉、綜合,而對于缺少實踐經驗的公共管理類學生而言,其本身就對所學的學科門類知識缺乏系統而整體的認識。如果在實驗教學環節中不能對學生進行多學科的實踐綜合訓練,學生就難以形成獨立、系統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轉變思路,構建實驗教學體系
《教育部關于開展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指出,先進的實驗教學體系、內容和方法“應當從人才培養體系整體出發,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層次、多模塊、相互銜接的科學系統的實驗教學體系,…,推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5]。
人才培養方案關系到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資源的配置,電子政務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決定著電子政務實驗教學目標的確立和實驗資源的配置。根據目前社會對電子政務人才的需求,可以將電子政務實驗教學著力于三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電子政務基礎素質,二是培養學生電子政務實踐操作能力,三是培養學生電子政務創新性能力。同時,為避免原有實驗教學形式化的問題,應積極地將電子政務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納入到行政管理學科建設的整體規劃中,從整體和遠景發展的方面進行了實驗教學設計。整個構建過程可以概括為“緊扣目標、加強融合、注重能力、激勵創新”。
1 緊扣目標:電子政務實驗教學內容的組織和開設應緊密圍繞學生即將服務的單位和社會的實際需要。根據目前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普遍存在的“重硬件、輕軟件;重技術、輕理論”的現狀,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和崗位的需求,在專業實驗教學環節中不宜開設過多的有關計算機語言和程序設計類的實驗內容,而應加強對政府辦公機構、辦公流程以及辦公效率提高的實驗內容的設計,這樣才能滿足當前所需的既懂信息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培養的要求。
2 加強融合:按照電子人才培養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多學科的實踐綜合訓練非常必要。本著綜合各專業學科特色、發揮交叉優勢的目的,除開設本專業的實驗課程外,還需增設與學科相近或實驗內容具有公共性的實驗課程,可稱為“融合”課程的設置。具體可增設的有,人力資源管理、現代網絡化管理、管理決策理論與方法、公共部門績效評估等實驗課程。這種“融合”課程設置的最大優點在于既能有效發揮交叉專業優勢,又能讓學生對公共管理這一學科門類有一個基礎的系統認識,有助于學生的基礎素質和綜合素質培養。
3 注重能力: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是實驗教學定位的重點。依據電子政務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要求,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尤其強調學生兩個方面的能力培養,實踐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為此,可以按照不同實驗類型對所有電子政務的實驗內容(項目)進行模塊化分類,設基礎實驗模塊、綜合實驗模塊、設計型實驗模塊三個層次,以便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不同能力進行訓練。
4 激勵創新: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是需要后天培養的。在實驗課的設計上,應重視多學科知識的融合,突出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綜合性實驗,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設計性實驗項目的開設。在電子政務實驗的所有模塊中,綜合和設計型實驗模塊所占比例應超過50%。另外,在實驗教學方法上,還需通過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 以學生能力培養為重點,推進實驗教學改革
1 提高對實驗教學的認識,打破原有的課程設置
電子政務原有的各門實驗課程由教師自行設置的實驗課教學模式必須被打破,應根據專業的人才培養特點,統籌規劃,構建完整的實驗課程體系。這樣,實驗教學內容容易出現重復的問題和實驗課缺乏多學科間的有機聯系的問題才能得到解決。電子政務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應緊密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專業特點,還可綜合學校的自身特色進行設置(見圖1)。圖中八個專業實驗模塊和4個輔助技術模塊,按照三種實驗類型分類,分別在學生4個學年中開設。基礎實驗模塊可在大一和大二開設,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模塊則在大三和大四開設。各實驗模塊可以獨立開設,也可以與相近的講授課程一同開設,但實驗內容和實驗要求必須按照電子政務實驗課程體系的統一規劃和標準進行開設。
2 以學生為中心,探索實驗教學方法改革
電子政務人才是應用型的高級管理類人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培養的重點,但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時代下的教學要求?!扒榫澳M式”的實驗教學方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實驗教學新方法(見圖2)。這種實驗教學方法的突出特點在于:一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由幕前走向幕后,以指導學生的模擬體驗式學習為主。教學中教師只負責特定情景設計,問題的創設和任務布置,而學生則扮演主角,成為實驗課程的中心。該教學方法從真正意義上激發了學生的潛能,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切實提高了學生自主創新的興趣和能力培養。二是該實驗方法要求學生必須通過組建團隊才能完成整個實驗項目。團隊的組建就迫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要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這一點對于要求既懂信息技術又懂管理的電子政務人才來說,極其重要。
此外,為了進一步增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除了組建電子政務實驗室外,還可以以真實的工作環境為藍本,組建模擬管理實訓中心。在實訓中心,通過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如政務辦公大廳、政府職能機關、政府辦公室等工作場景,不僅能鍛煉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還能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未來工作的感性認識和實踐適應能力,增強學生在未來職場上的競爭力。這些相關情景的模擬,極大地豐富了實驗內容和實驗教學方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潛能。
四 加強實驗教學保障,確保實驗教學改革成功
實驗教學改革是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面廣、周期較長、內容豐富、環節較多,其改革的成功與否除了靠自身環節的創新外,還需要高校從整體的角度提供保障。對于電子政務實驗教學改革,目前需要學校從整體的角度提供保障的主要有以下兩點:
1 加強實驗教師隊伍建設
優秀而穩定的教師隊伍是實驗教學體系的主導者,也是實驗教學能否順利開展的最重要的保證。電子政務實驗教學體系中所要求的綜合多學科知識的“融合”課程,以及大量的重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創新能力的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質量的實驗教學效果必然需要配備高水平的實驗教師隊伍。因此,一方面,原有的實驗教師只是作為教輔人員的觀念就必須改變。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一樣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實驗教師也應享有和理論教師同等的待遇和地位。這樣,對實驗教學的狹隘認識才會被徹底改觀,實驗教師才能獲得崗位認同感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實驗教學中,高學位高職稱的教師也才可能進入到實驗教學隊伍中來。另一方面,為了增進與用人單位的了解,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學校應有計劃、有組織的將教師派到政府或企業去鍛煉或學習,以保證產學研一體化。
2 整合校內實驗教學資源
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專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科之間相近或交叉,這在各專業的理論課上有所體現,也同樣體現在其實驗課上。電子政務的實驗教學就往往會涉及到其他相近的幾個專業的相關內容。為此,原有的按照各本科專業分別進行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方式已經不合時宜。教學單位之間各自為戰的重復而浪費的低效率的實驗管理模式必須改變。取而代之的應是積極的實驗教學資源整合,形成綜合型的實驗中心,如公共管理類實驗中心。包括行政管理專業在內的公共管理類各專業在中心下根據各自的人才培養要求進行實驗模塊的選擇和組合,形成各自的人才培養實驗課程體系。這樣,原有實驗課程管理體制中存在的浪費資源、建設的重復性等問題就可以得到極大的改進,通過統一管理,優化配置,使資源相對集中,所依托的學科也能得到擴展,從而提高實驗室的綜合效益。同時,各專業也可以借助實驗中心,最大限度的吸收各學科的突出優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 孫水林.文科實踐教學中心建設模式的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6):100-103.
[2] 陳益娥.淺談高校實驗室改革與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7(5):253-255.
[3] 徐建評,章學拯.經管類專業實驗室建設若干問題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136-138.
關鍵詞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TP393 文獻標識碼:A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調查顯示,自1997年以來,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呈現幾何級數增長。2000年6月,有10,000,000國內互聯網用戶的頂級域名。CN下注冊的域名多達近6萬?;ヂ摼W的迅速擴大,為中國的電子商務活動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 2001年,中國五大銀行在各大城市,利用網絡消費銀行同業結算,在五?。ㄊ校┑脑鲋刀悓S冒l票聯網核查。這構成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基礎。
(1)B2C的困境。網上購物商品應符合以下要求的民用消費者:家居用品逐漸增加;增加家庭消耗品,但沒有必要仔細挑選商品;標準的商品逐漸增多,應減少網絡營銷的中間環節,商品的價格水平減少。從調查結果來看,網上購物有幾大問題需要解決。例如網站設計,整個過程不夠清晰,互聯網用戶第一次購買是一個重要的限制因素,無法詳細說明的圖片介紹,提供的圖片可能無法直觀地了解產品的功能,網站的鏈接速度太慢,硬件升級和擴展無法滿足需要。
(2)B 2 B的發展。寬帶互聯網和企業對企業(B2B)的繁榮在目前全球范圍內的興起。在2000年,美國的B2B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日交易與Ariba平臺實現約2億美元的資金流,年底已高達10億美元。10個月內,增加了50倍! 2001年,這股熱潮在全球蔓延。 Ariba公司,總裁兼首席營運官穆勒指出:中國可能成為B2B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毫無疑問,B2B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發展方向,電子商務將要“革命”,但這場革命可以在中國取得成功嗎?專業人士指出:B2B的前提是內部運作的基礎上的各種企業光有信息網絡的硬件是不夠的,這將限制B2B的快速發展。中國的B2B電子商務模式正在探索之中。
電子政務和政府信息化,顯著地發展,政府網上辦公將進一步普及,政府信息資源將進一步共享,為廣大企業群眾服務,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也將進一步提高。 在2005年,電子政務和政府信息技術的普及率、覆蓋率將達到30%至40%,2010年的電子政務和政府信息技術普及率、覆蓋率將達到70%~80 %。信息技術在改造傳統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功,全國27個省市,46個主要城市的近2000家企業的試點和示范項目開展基本完成。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過程控制在所有類型的企業中進一步普及。
“十五”期間,北京、上海、廣東等電子商務試點經驗將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示范省份和城市的建設。2010年,各大中城市的電子商務得到快速發展??傊袊鳛橐粋€發展中國家,電子商務活動的健康發展仍有許多障礙。加強國家信息化,企業信息化技術的建設,將逐步縮短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應該說,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雖然有困難,但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參考文獻
[1] 俞立平.電子商務實訓[M].中國時代出版社,2006.
【關鍵詞】中職學校;電子商務;教學
一、我校電子商務教學現狀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商貿方式,它給整個社會經濟帶來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形成新的經濟形態,對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及就業、政府職能和法律制度及文化教育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根據市場對電子商務方面人才的需求,我校作為中職學校,于2001年開設電子商務專業,至今已有十一個年頭,從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理想,在課程設置、教師配置、教學實踐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電子商務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目標定位不清晰。電子商務專業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它涵蓋了計算機網絡、市場營銷、物流等方面的知識。由于創建之初所帶來的專業特點不強、知識覆蓋面廣、師資力量薄弱等諸多特點,造就了現階段電子商務專業教學面臨著一個尷尬局面,即在課程設置上,只是將十幾門課程簡單地堆砌在一起,不同專業的課程過度“交叉”,學來學去,結果什么課程都學得不專。
2.缺乏專業的電子商務教師。目前我校從事電子商務教學的教師要么是計算機專業方面的,要么是營銷管理方面的,能將這兩方面綜合運用的教師并不多。而電子商務是一門多學科交叉、復合型的新興學科,它需要更為專業的教師。
3.教學方法缺乏創新。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在授課的過程中采用了多媒體等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使得教學內容表現生動、直觀、易于理解。但在教學方法上仍采用“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傳統被動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市場對具有綜合素質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
4.實驗教學環節有待完善。電子商務專業中的實驗環節包括的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網上開店、電子商務物流等都需要大量的動手訓練,我校僅有一間電子商務實訓室供學生模擬練習,且只配有一套“德意電子商務實驗室”。但實驗軟件與實際的商業環境在技術和商務模式上存在較大差距,此模擬軟件遠遠落后于實際應用。因此,靠模擬軟件進行實踐教學已不能滿足專業發展要求。
三、改革設想
1.課程設置上要切合實際。中職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要適應市場的需要,要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開設這門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增加什么知識,最終所有課程的學習又能將學生們塑造成一個具備怎樣專業能力的畢業生。因此,電子商務課程設置要靈活,在構建課程體系時不能簡單地將商務課程、計算機類課程等進行簡單的疊加,應該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廣度和關聯度。課程內容要綜合化,給學生提供厚基礎、寬專業的教育。如3G時代和電子政務時代的到來,可開設移動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方面的課程。
2.培養專業的師資。電子商務專業教師應具備體系化的素質,能對整個領域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教授學生。學校應多鼓勵和支持教師加強專業學習,并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使教師既具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
3.推行“任務驅動”課堂教學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分解成一個個循序漸進的任務來引導學生學習。例如,在學習供應鏈的概念時,由老師定出以下任務:供應鏈包括幾大環節?各個環節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具有什么意義?通過分小組討論的互動方式進行,學生們可以結合實際各抒己見,最后由教師總結得出概念。這樣的教學方法,既有利于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 建立一個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又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情境,能變枯燥為生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制定任務應有一定難度,學生個人無法完成,需通過小組成員的互動才能夠完成,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4.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分析一些案例, 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教師單純地講案例,還不能完全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還處于比較被動的狀態。為改變此種狀況, 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大膽地進行教學改革,使學生完全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角 。
5.鼓勵學生自主創業。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可通過網上開店去實踐所學的知識。網店以低投入、低風險、易上手等優勢吸引不少在校學生進行自主創業。目前我所帶的班級中,已經有學生以“夢之隊”團隊協作方式開設了“WYZ神馬全都有”的網店,以經營潮流服裝為主。在前期的準備中,他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做市場調查、選擇經營品種、申請網店以及網店布置;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要不斷豐富商品類別、與顧客有效的溝通以及網店宣傳等工作,培養了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組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它是電子商務專業最高層次的實踐活動 。
通過網上開店,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將書本的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實踐也可以加深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是值得鼓勵和推廣的一種學習方式。
[關鍵詞]財稅信息化;納稅實務;教學;金稅工程三期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200
[中圖分類號]F230-4;G7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22-0-02
筆者有幸參加了主題為“財稅信息化在企業中的應用”的國家培訓項目,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家在財稅信息化建設發展上的迫切要求,也體會到了金稅工程項目在企業財務工作中為納稅人提供的及時、便捷、規范、優質、全方位、多渠道的納稅服務,因此在財稅信息化建設及金稅工程(三期)項目的推進環境下,納稅實務的課程教學工作也應順應社會發展,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確保我們培養的是社會需求的人才。
1 財稅信息化與金稅工程
1.1 財稅信息化
當前時期,信息化已全面滲透到社會建設發展的方方面面,它是現代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主席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詞中對發展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用好互聯網,政府和人民都受益。也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把“互聯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財稅工作是我國政府工作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加強信息化與財稅工作的結合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首屆“互聯網+財稅”論壇,彰顯了稅務部門以國家稅務總局推廣應用“金稅工程(三期)項目”為契機,大力發展“互聯網+財稅”行動計劃的一個開端。
1.2 金稅工程
金稅工程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電子政務工程,是國家電子政務“十二金”工程之一,是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工程的總稱。自1994年開始建設與實施,為我國稅收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和不斷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隨著金稅一期、二期的順利完成,金稅工程也正式進入三期建設及實施階段。借助“互聯網+財稅”計劃,金稅三期系統上線后,將打造更好的納稅服務平臺,給納稅人帶來很大便利:所有涉稅事項都有可能實現網上申請、網上流轉、網上辦結,不受物理形態限制,全流程無紙化辦稅――一個便捷的互聯網稅務局將我們走來。
2 財稅信息化與金稅工程三期給納稅實務教學帶來的影響
財稅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點是信息化建設及信息技術的應用等方面,融合了互聯網應用、金稅工程三期、稅銀聯網和數據交換等技術。金稅工程(三期)項目加強了在信息處理及應用方面的關注力度。想要真正實現金稅工程(三期)項目的順利推進,不僅需要強化在網絡硬件建設及基礎軟件建設等兩方面的工作,對于財會人員的專業技能及職業道德水平也有了更高要求。而傳統的稅收實務教學重點基本是放在教會學生計算各稅種應納稅額及稅務會計處理上,納稅申報也大多流于形式,就是填寫一些紙質的納稅申報表,較少有涉稅實務網上操作的機會,因此我們的學生在進入社會后不能及時適應崗位需求。所以,對于納稅實務課程教學工作來說,應在強化納稅實務教學基本項目的基礎之上加強財稅信息化技術、意識、技能方面的培養力度。
3 納稅實務課程教學的思考
納稅實務是財經類專業的重要課程,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財經類學生在完成學業以后將直接進入社會從事相關財務工作,他們將直接參與到企業的納稅事務工作中,而企業稅負、納稅成本的高低都將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如何在財稅信息化背景下將金稅工程三期的具體要求滲透于日常教學與培養當中,使學生能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快速地達到國家、社會、企業在稅務處理上的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與緊迫。
3.1 完善教學目標,強化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納稅實務為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核心課程,傳統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守法意識和對企業各稅種的具體計算、賬務處理、納稅申報工作等能力。在“互聯網+財稅”環境下,我們要根據財稅信息化建設和金稅工程(三期)項目推進要求來對教學目標加以補充完善。在強化納稅實務基本技能教學基礎上,應提升學生在財稅信息化知識以及金稅工程三期要求技能方面的學習,從而實現教學活動與實際要求有機結合。
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財稅信息化建設和金稅工程(三期)項目的主要工作設定為提升財稅征收率、計算機網絡化覆蓋和降低財稅成本三方面,因此,財稅隊伍正由傳統型的數量型隊伍轉變為新型的質量型隊伍,這就要求綜合提升財稅人員的管理知識和操作技術。因此,在納稅實務課程教學中,不能單純為了算稅而去教稅,要結合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納稅實務多方面的內容,結合國家稅收政策改革及“互聯網+財稅”的建設目標,融會貫通,講清原理,讓學生真正掌握的是財稅知識的根和魂。萬變不離其宗,今后工作了,不管國家政策如何變化,原理通了,方法也就順了。通過有針對性的財稅內容教學,加強學生對于財稅信息化建設及金稅工程項目的了解與學習,我們的學生才不會永遠是一個只會做做賬、理理票據的小會計,他們會參與到企業的管理經營之中,促使企業長遠發展,真正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管理型會計。
3.2 提升教師自身專業素養,改革教學思路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教師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的過程。作為任課教師來講,也需要加大自身學習,以適應教學工作具體要求。稅務老師應及時關注國家最新稅收政策變化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如正在推行中的“營改增”政策,消費稅的變動,遲遲塵埃未定的房產稅,遺產稅、環境保護稅的研究開征等。同時,為了要在日常納稅實務課程教學中體現財稅信息化建設及金稅工程(三期)項目推進的具體要求,任課教師要認真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熟練操作相關財稅軟件的操作方法,如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中的開票系統、網上認證系統、遠程抄報稅系統、自助辦稅終端、開票接口軟件、發票查詢統計系統等。
面對當前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活動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尤其是在財稅信息化背景下,我們應改革舊的教學思路,更多地重視實踐活動對教學工作的積極影響,從書本為主、實踐為輔轉變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取長補短的教學思路,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學以致用。
3.3 升級教學手段、重視財稅信息化實訓
教學手段應用得當能夠讓教學工作的質量大幅度提升,在財稅信息化背景下,在納稅實務的教學活動中也應增加專業化、科技化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公共社交網絡平臺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通過教學手段的多樣性。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帶學生走進稅務局,走進企業,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優勢,讓學生能夠充分的置身于不同的教學環境之中,讓學生切身感受社會對財稅工作的要求,激發學生想學好的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稅務實訓是歷來財經類專業教學活動中的一個必要環節,但是稅務實訓工作很多是停留在常規的稅務會計分錄、計算應納稅額、填制納稅申報表操作上。而在金稅工程(三期)打造的互聯網“稅務局”中,這些涉稅事項都可以在網上完成:網上申報各種稅費、網上辦理涉稅事項、網上采集財務數據、網上稅源直報、涉稅查詢和納稅咨詢等等。因此我們應重視財稅信息化實訓及實踐。對于稅務實訓,我們學院已經配置了相關的財務系統及軟件,如網中網中的七大實訓模塊,基本能夠全方位地進行財稅相關工作內容的實訓。但僅僅依靠校內實訓活動仍顯得不足,畢竟校內實訓是一個相對理想的操作環境,學生也未能真正接觸到實際發生的納稅實務工作及相關問題。為了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戰能力,學院應加強與當地企業的聯系與合作,為學生積極爭取真正的實踐機會,讓他們近距離地接觸到納稅實務技能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運用,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接收到更好的教育、把握更多實踐機會,同時也能為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提升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從而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與綜合實力,可謂一舉多得。
關鍵詞: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教育;設計 電子商務實習
一、引言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運用電子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在商業貿易、公共事業信息共享、在線事務處理和用戶互動(如電子醫療、電子政務、電子軍務)等等方面所進行的各種各樣的活動,即電子商務的管理理念、運行模式和技術手段滲透到諸多社會活動領域中所引起的一切活動。電子商務不僅提高商品交換的效率,降低銷售成本,而且可以利用因特網巨大的用戶資源來拓展市場空間,因而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它改變了傳統商務的模式,極大地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有關專家預測,我國在未來10年電子商務人才缺口將為幾百萬人。電子商務正成為我國各類學校的教育熱點。目前,許多高等院校設立了電子商務學系,中等職業學校也相繼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近幾年在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的招生、就業、升學等方面態勢良好,但是電子商務教育在中等職業學校才剛剛起步,電子商務教育體系包括電子商務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它們還處于摸索與探究之中,本文就中職電子商務實習作一些探討。
二、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的教育現狀
(一)師資嚴重缺乏:現有師資大多數從計算機或其他專業調派,其知識儲備大多來自以往出版的一些電子商務書籍,不夠系統、不夠深入、不夠實用,由于師資大多沒有電子商務實戰經驗,不少師資在從事電子商務教學時顯得勉為其難。
(二)培養方向模糊:許多學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養的電子商務人才將來的就業方向,提出的培養目標寬泛,體現為雜而不專,以“萬能”為應用目標的電子商務人才,但這并不符合中國企業目前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專業、實用的需求。
(三)課程設置欠佳:由于缺乏對電子商務在國際上領先應用、在中國企業實際應用的理解,課程設置的隨意性很大,其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現有的有關技術和商務方面的課程簡單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機結合的系統特性;二是強于書本而弱于實務,缺乏必要的實踐教學和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
(四)缺乏技能訓練:現有電子商務教育的現狀是教師以說為主,學生以聽為主,盡管這兩年也推出了電子商務實驗室系統,供學生模擬練習。但是電子商務實驗室系統將所有的商業行為都固化,事實上與書本教育并沒有本質區別。另外一個問題是:由于教師本身很少參與商業企業的實際運作管理,案例來源、案例討論、實習指導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三、中職電子商務實習應具備的條件
(一)學校計算機網絡化
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目前,許多職業學校都擁有電腦機房、校園網、局域網,實現了與因特網的連接,上網已成為學生日?;顒印S嬎銠C網絡化實現了學校內部各部門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為商務實習提供了硬件條件,為學生進行真實與模擬“商務”活動提供了場所和便利。
(二)學校與企業緊密聯系
學校培養人才最終是服務社會,為企業輸送人才,了解社會、了解企業、了解就業市場是職教發展的關鍵,學校與社會企業聯合起來將極大地促進教育的發展。企業內部、企業之間各種電子商務活動頻繁,讓學生深入企業進行電子商務調查學習、動手操作實習,必將給學生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學校師資力量,為企業開發實用軟件,為企業服務,為學生模擬電子
商務活動提供軟件平臺。學生與企業接觸將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也為學生畢業就業提供了機會。
四、電子商務實習方案
(一)電子商務實習的目標
學生通過電子商務實習可以實現以下目標:了解電子商務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掌握經濟學和市場營銷等金融及營銷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市場調查、分析、預測方法;掌握計算機基礎和應用能力及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能力;具有電子商務能力。
通過對電子商務實習的訓練,可以掌握電子商務的各種技能,具體有以下幾點:
(1)電子商務模擬過程:熟悉電子商務過程,掌握電子商務軟件操作過程,了解電子商務平臺實施步驟。
(2)網上購物及網站設計:根據企業的實際特色,為企業設計網站,要求網站能夠反映企業的形象、風格、經營方向、銷售的產品。掌握網上購物的流程,熟練掌握網上交易的商務活動。
(3)網絡數據庫管理:根據消費者的具體信息,為企業提供消費者信息庫,并且根據消費者反饋的信息,對產品進行管理和控制。
(4)電子商務解決方案:根據企業的目標和條件,解決電子交易中出現的問題,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
(5)網絡營銷:調查網絡營銷中出現的問題,比如交易安全問題,交易成本問題等。
(6)電子商務問題研究:解決由于電子商務所帶來的傳統交易中不曾出現的問題,分析具體問題,提出可能的解決辦法
(7)網絡相關軟件的使用。
(二)學生電子商務實習形式
(1)學校應當在電腦機房提供電子商務模擬系統軟件平臺,進行電子商務模擬練習,使學生通過電子商務模擬操作了解商務過程,掌握商務在網絡完成的步驟與操作過程,并通過電子商務員的考證。通過各種電子商務相關軟件的實訓練習,掌握電子認證、網絡數據庫管理、網站設計及相關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這些都是安排在實驗室完成,目前各類學?;径寄軐嵤?/p>
(2)建立網上商店,掌握網絡營銷,物流配送,網上支付等工作。在校園網上建立商店,實現電子商務。在網上商店可以建立商品交易,廣告完成網絡營銷,網上支付等,網上商店的交易使學生真正進入電子商務活動。充分利用職校現有資源,網上商店是可以變成現實的,學生通過網上商店來親身體驗網絡營銷,物流配送及網上支付等實戰,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是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
(3)開展企業電子商務實習。充分利用學校師資力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面向社會征集企業,教師帶領學生共同幫助企業設計電子商務網站、企業網站。一是為學生深入企業調查了解企業電子商務活動提供機會,二是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如設計公司產品直銷網站,從收集公司的有關信息到網站設計完成,師生共同完成,對學生電子商務實習動手能力的提升和知識的運用能力的培養將意義重大。三是設計的作品可用來實習操作。商品銷售商務過程通過電子完成,電子商務活動過程非常具體,對學生學習電子商務很有價值。聯系定點企業帶學生進行實地崗位實操,了解企業組織形式及管理方法,了解電子商務運作,熟悉電子商務過程,培養學生分析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企業的電子商務活動是錯綜復雜的,商業實戰的實習將使學生真正地得到鍛煉。
(4)電子商務作品設計。畢業班進行有關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或作品設計。如企業網站設計、電子商務項目設計、電子商務解決方案設計等等。學生深入企業分析需求了解資訊并整理,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分組共同完成作品,其作品可以作為就業求職書的一份重要的支持文件,又對學生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與應用,在畢業實習中培養了創業意識,為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
五、開展電子商務實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充分調動學生商務實習興趣,做好宣傳、教育。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理,鼓勵學生參與電子商務活動,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和正確的消費觀念,遵守商務信用;其次在校園內開展電子商務活動要注意商務的范圍。商品的種類和價格應局限于學生校內學習和生活范圍之內;第三,保障物流配送及時、準確。這是任何一個電子商務網站維持所須的條件。因此,開展校園電子商務有必要加強與后勤服務部門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他們的物資配送渠道。
總之,中等職業學校開展電子商務實習,要注意多方面的問題。除了上述問題之外,還有諸如建立完整的客戶資料庫、網站安全性、商務信用問題等也需考慮。在校園內開展電子商務實習一定要循序漸進,以實習促教學為目的而不是以經濟效益為目的,通過學生的商務實戰和操作,全面地提升學生電子商務專業知識與技能。
參考文獻:
[1]楊堅爭.電子商務基礎與應用.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38-43.
[2]霍燕亭.電子商務基礎.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23-30.
[3]王全勝.電子商務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1-15.
[4]21世紀中國電子商務中心.省略
關鍵詞: 林業信息技術; 教學與科研團隊; 多課堂聯動;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7)06-77-04
The realization path in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undergraduates of fore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u Aijun, Fang Luming, Tang Lihua, Wu Dash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Zhejiang A&F University, Lin'an, Zhejiang 3113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ing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 of forest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iming to cultivate the application-type innovative talents, acting together organically with the 1st, 2nd and 3rd classroom, and taking the related course as the carrier, studies the method of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fus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the fus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fus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cademic competition.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the 1st, 2nd and 3rd classroom, studies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tegrates the achievements of forestry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to cultiva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of fore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forest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 multi classroom interaction; talent cultivation
0 引言
IT類專業在高等學校中分布極為廣泛,學生人數眾多,且市場對IT類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由于高校在人才培養上與市場脫節,導致IT類畢業生有相當一部分難以從事與本專業對口的工作,并最終出現一方面IT類企業人才短缺,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另一方面IT類畢業生卻難以依靠專業知識就業的局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成為連續幾年入選就業率最低的十大R抵一。出現這種局面的根源并不是IT類人才培養過剩,而是IT類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嚴重不足,學校知識和社會需求難以對接,從而導致IT類畢業生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就業率低下的局面[1-3]。浙江農林大學林業信息技術教學與科研團隊通過長期實踐,探討將科研與教學進行融合,培養林業信息技術復合型人才。
1 團隊基本情況
目前,浙江農林大學的林業信息技術科研工作在國內高校中具有一定的優勢地位,但是由于林業本身的復雜性,導致林業信息化人才培養工作滯后,并嚴重制約了浙江省,乃至全國的林業信息化建設推進工作。而在當前國內高校的本科專業設置中,尚無林業信息化相關專業。
自2008年以來,團隊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專業建設為載體,積極開展林業信息化教學與人才培養工作。通過林業信息化科研和應用項目,以相關課程為載體,將林業信息化科研和應用成果融入課程教學,培養林業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團隊建設,在提升教師教學素質、強化課程建設的同時,實現林業信息化研究、教學、應用與人才培養的統一。團隊成員中現有3名教授,5名副教授,2名講師,教師團隊強調教學與科研融合,所研發林業信息化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家林業局、浙江、廣西、貴州、安徽、湖北等地,先后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8項。
團隊所涉及的課程有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與技術、Web程序設計、電子商務、空間信息學、森林資源信息管理學、林業電子政務、基于3S的森林災害監測等8門課程,涵蓋林業信息化應用從基礎技術到應用全過程所需要的相關知識,知識體系完整,課程體系完備。
2 科研與教學的融合方法
目前,國內高校的教材內容較為單一,即著重于強調知識體系和基本概念的講解,缺乏與前沿知識的銜接,不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4]。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程度,探討科研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⑴ 科研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融合:①針對課程內容落后于實際應用的特點,從科研成果中選取成熟案例(如森林資源地理信息系統),將案例貫穿于整門課程的教學過程,讓每個知識點在案例中都有相應的應用,使得知識點更加形象化。同時,結合行業發展,對每門課程均添加一些最新內容的講解,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②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枯燥的理論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通過參觀、演示等環節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③將日常教學和科研實踐結合起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將科研項目和應用系統拆分成相應的小模塊,組建學生創新實驗平臺,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④鼓勵學生申報各類創新課題,以科研項目和應用系統為基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申報各類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并指導其完成,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⑤改革答疑方式,將傳統的課堂答疑擴充為課堂、電話、郵件、QQ、BBS等相結合來進行,以隨時解答學生的疑問;⑥根據專業教學的實際需要,結合現階段本科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需求,出版專著型教材或教輔材料。
⑵ 科研與課程、教材融合:團隊以長期進行林業信息化產品研發的相關成果為基礎,目前已經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新開發出“林業電子政務”、“森林資源信息管理學”、“基于3S的森林災害監測”等林業信息化課程,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了《森林資源信息管理理論與應用》、《林業電子政務系統研究與實踐》、《森林火險區劃與防火資源配置方法》、《林權一卡通系統研究與實踐》、《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統》等5本專著型教材。
⑶ 科研與學科競賽融合:團隊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組建學生學術型社團,由團隊教師擔任指導教師,由學生自主組織參加各類比賽,主要有挑戰杯比賽、ACM競賽等;二是要求團隊教師結合課堂教學,鼓勵學生運用課堂所學參與學科競賽,以提升學習效果,通過學科競賽來鞏固課堂教學成果;三是通過學院的學生IT創新實驗室,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題研究和生產實踐工作,并將研究成果用來參加學科競賽。
3 一二三課堂聯動的教學方法改革
根據人才培養的規律性,團隊采取多課堂聯動的教學方法,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通過創新第一課堂,改革第二課堂,延伸第三課堂,既確保課程教學質量,又能為后續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提供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實踐氛圍。
以電子商務課程為例,其主要做法是在第一課堂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課上教師講授、課后學生完成作業”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第二課堂,引導學生開設電商網店進行實踐,利用團隊自主研發并運營“聚掌柜”電子商務分銷平臺,鼓勵并引導學生通過分銷的方式,減輕學生的資金與囤貨壓力。二年來,“聚掌柜”平臺銷售額突破200萬元,其中60%以上的訂單均由學生實踐運營產生。同時,與淘寶大學合作,開展電子商務培訓與認證,電子商務創業培訓;在第三課堂,以校地合作平臺――“農村電子商務實訓基地”為依托,廣泛開展校地合作。與臨安市人民政府聯合實施農村電子商務伙伴計劃,積極開拓校地合作,開展電子商務調研、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工作,從而形成了一種多課堂聯動,協同校地資源、校企資源開展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多課堂聯動的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耳目一新的教學方式,而且讓他們真正掌握好電商運作的技能,為創新創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 團隊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上的實現路徑
團隊根據IT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結合學校和學院的實際情況與市場需求,以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目標[5],以電子信息類(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學生為對象,運用課程建設與改革、學生科研、學生學術社團、學科競賽、校企合作等手段,多環節聯動,來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形成相對穩定的培養體系與方法,以更好的適應市場的需要[6]。其實現路徑如圖1所示。
5 基于團隊的教學與科研融合成效
⑴ 針對IT類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B,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
以IT類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訓練為主線,以課堂教學和課程建設、學生科研訓練、學科競賽和學生社團建設、產學研合作為主要環節,提升IT類學生的創新創業技能,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項目通過課堂教學監管和課程建設保障課堂教學效果,確保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學生科研訓練和教師科研項目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并為各類學科競賽提供項目資源;通過學生社團來組織學科競賽,提高競賽的受益面和參與度,并通過學生社團來反哺教學,形成良性循環;通過產學研合作基地建設來搭建高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避免學校在培養方面與社會的脫節。
⑵ 倡導學生學術型社團(各類競賽協會)來反哺教學,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有效提升了課程教學質量。
以ACM協會為例,協會參與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等專業核心課程的輔助教學,每個教學班由4-5個高年級的優秀協會會員擔任助教,一方面更好地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溝通銜接,另一方面解決了師資短缺問題,師生比不再是過去的1:60,而是上升到1:15或1:20,上機課由“放羊式”改成了“小班式”教學,效果提升十分明顯。從而實現了競賽與專業核心課程教學雙向促進。
以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從近四年學生成績對比來看,不及格率顯著下降,平均成績明顯提升。
⑷ 學科競賽成績大幅度提升。
隨著學生參與面的擴大,協會來組織競賽有效彌補了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學院與協會相關的部分學科競賽成績得到較大提升,2008年以來,協會共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33項,100余人次。
⑸ 學生申報科研訓練項目與參與教師科研的熱情大幅度提升。
由于團隊的學生訓練項目和競賽項目均來源于科研和生產實踐,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極大提升了學生的科研d趣。在鍛煉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同時,也為挑戰杯等學科競賽提供了很好的項目資源,自2009年以來,團隊指導的學生先后5次入圍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或學術作品大賽的決賽,獲得金獎1項,二等獎3項,獲得浙江省挑戰杯比賽獎項近10項。指導學生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6 結束語
本文以浙江農林大學的林業信息化團隊為例,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革、課程改革、學生科研訓練、學科競賽等載體,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實現科研與教學的有機統一,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通過課堂教學和課程建設、學生科研訓練、學科競賽和學生社團建設、產學研合作為主要環節,以林業信息技術復合型人才培養為目標,提升IT類學生的創新創業技能,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通過課堂教學監管和課程建設保障課堂教學效果,確保學生較好地掌握基礎知識;以學生科研訓練和教師科研項目來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并為各類學科競賽提供項目資源;通過學生社團來組織學科競賽,提高競賽的受益面和參與度,并通過學生社團來反哺教學,形成良性循環;通過產學研合作基地建設來搭建高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避免學校在培養方面與社會的脫節。我們期望這項研究可以為教學與科研的深度融合和復合型本科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管衛華,崔楠,簡浩鈞.基于協同教學理念的交叉學科教學團
隊建設――以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為例[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2(2):19-21
[2] 汪洪星,談云志,左清軍.教學科研團隊對高校教學的促進作
用分析―以“隧道工程”教學為例[J].中國地質教育,2016.2:36-39
[3] 王成蹊,孫奮勇,鄭康帝等. 淺談科研團隊模式對藥學大學生
課外科技 活動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3:26-27
[4] 鄧炯,楊昌億.《電磁場與電磁波》教材內容的體系結構的比
較研究[J].價值工程,2016.35(34):197-199
[5] 謝小竹,肖蕾.以團隊合作精神為導向的IT人才培養模式研
究與應用[J].教育觀察月刊,2016.5(2).
【關鍵詞】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課程體系
從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來看,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事實上,一方面市場需要大量的電子商務人才,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卻不高。[1]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多種,但普遍認為根本原因在于電子商務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2],那么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到底出了哪些問題?
通過對多家企業的調研,我們得知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的滿意度較低。
一 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存的問題
通過以上的調查研究,得出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1 專業定位不清,方向不明
電子商務是一個既寬又廣的專業,如果沒有明確的方向,清晰的定位,這個專業的建設會有很多問題。許多高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其培養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多數高校提出了過于寬泛的培養目標,以“萬能”為應用目標的電子商務人才。這種“萬能型”的培養目標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學生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同時兼顧多個方向,可能造成學生沒有“專長”,出現學生學過網頁設計,但比不上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學過計算機程序設計,但不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精通;學過國際貿易理論,但不能勝任國際貿易實務工作等等。二是以“萬能”為應用目標的電子商務人才并不符合中國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實際需求,企業需要的是能勝任某項具體工作的人,比如網頁設計、系統開發、出口報關、客戶服務等,而不是什么都懂但什么都干不好的“全才”。[3]
2 課程設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對電子商務在國際上領先應用、在中國企業實際應用的理解,再加上電子商務專業的覆蓋面過于寬泛,因此如何科學組織教學內容,使學生既能全面了解與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又能體現專業特色和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而現在的電子商務的課程設置往往就是個大拼盤,課程設置的隨意性很大,其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現有的有關技術和商務方面的課程簡單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機的結合;二是強于書本而弱于實務,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學和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缺乏技能訓練。
國內各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在建設與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三種取向:以經濟為主的電子商務辦學模式,以技術為主的電子商務辦學模式,以管理為主的電子商務辦學模式。經調查統計,全國327所本科高校中,分別以經濟、技術、管理為主的高校比例約為3215,三種取向的畢業生分別授予經濟學、工學、管理學學位。電子商務專業所在的院系也較混亂,分別有:商學院、信息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等。
表2 不同專業取向所開設的核心課程
從課程設置可看出其培養方向模糊。雖然界定了取向,但許多高校不能清晰地界定并把握其培養的電子商務人才將來的就業方向,在課程安排上提出了寬泛的設置方案,導致學生學而不精,學而不專,難以適應市場需求。
3 師資力量薄弱
師資是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最活躍的因素。由于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新興的專業,開辦電子商務專業的高校從2001年的13所猛增至目前的300多所,各高校對于電子商務的研究時間很短,在學術界還處于探索階段。就我國目前而言,各高校還沒有真正完全符合電子商務教學的教師,現有師資大多數從計算機、管理、營銷或其他專業調派,既不是畢業于電子商務專業的,也沒有豐富的電子商務從業經驗,甚至也沒有受過系統的電子商務專業化師資培訓。其基本上都是通過自學或者其他的有關電子商務的研討會或培訓來獲得這些方面的知識,專業知識不夠系統和深入,且現有從事電子商務教學的教師大多沒有電子商務實戰經驗,學生難以學到真正意義上的來自實踐的教學經驗。按照傳統的評價師資力量的指標來說,電子商務專業教師低學歷和低職稱是公認的事實。
4 實踐環節欠缺
缺乏電子商務應用的實踐是各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導致培養與就業脫節的主要原因之一。現有高校電子商務教育的現狀是:教師以說為主,學生以聽為主,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學和實務操作能力的培養。而電子商務是一門綜合性的商務學科,無論是計算機與網絡技術、商務策劃、項目實施都需要大量的實訓。而目前全國開辦電子商務專業的院校達到1120多所(含高職高專),其中無專業實踐基地的院校占36.14%。
二 面向社會需求的電子商務專業建設
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復合型專業,涉及到技術、經濟、貿易、管理等學科,所以在知識體系方面要考慮全面,至于其專業如何建設,課程如何設置,至今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模型,國內外教育學者都在積極探索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與專業建設。
從分析的情況來看,學校教育模式是導致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和人才需求脫節的直接原因。對癥下藥,應該從學校的專業建設入手。專業建設包括培養目標的確定、課程的設置、課程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內容。
1 明確目標,對專業進行準確定位
電子商務是一門融合客戶關系學、消費行為學、管理學、經濟學、營銷學、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學科為一體的邊緣學科。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主要來自于企業,學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和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狀況來確定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目標。
針對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各學校必須要很好地對自己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進行定位,目前一些院校對電子商務專業進行了細分,比如電子商務專業分為三個方向:網站建設方向、網絡營銷方向和物流方向。在大專業的背景下有了具體的專業方向,在市場上就有競爭優勢。[2]
2 加強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2008年3月,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的《高等學校普通本科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知識體系》開始試行。[4]知識體系是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的核心,它在高校本科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將本專業人才培養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按照學科類別、知識層次、以及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等多方面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劃分和描述。
知識體系依據專業學科分類和知識內容分解形成知識領域、識模塊、知識單元和知識點(或實踐點)四個層次的樹狀結構分布。知識體系共有4個知識領域、24個知識模塊、159個知識單元,其中核心類知識單元數94個,可選類知識單元數65個。表3列出了各個知識領域所關聯的知識模塊和知識單元匯總。
表3 知識領域關聯的知識模塊數和知識單元數
知識體系充分考慮到了各高校學科背景的水平、層次、特色和需求方面的差異,可以對核心知識單元和可選知識單元進行選擇;同時對不同學科和學位方向進行了跨學科的知識選擇要求。知識體系在保持專業核心知識統一性和專業性的前提下提供了各高校發揮自己學科優勢和特色的環境,由學校自己定義新的知識單元或增加原有的知識單元中的知識點或實踐點。
各個高校在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和專業發展方向制訂本專業教學計劃和核心課程體系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指委編制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從而組合成符合教育部本科人才培養要求和體現學校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的本校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并以此為基礎制訂專業教學計劃和核心課程體系。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 加強電子商務專業的師資建設
培養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的關鍵,教師的培養可以通過以下的方法。
(1)以行業為基地進行專業培訓,加快與行業的聯系。學校可以派遣教師前往協議單位進修學習,這樣,既可以學到企業運用電子商務進行管理的經驗,又可以掌握企業實際運用電子商務的狀況,還可以了解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類型,對今后的教研活動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2)組織教師到其它兄弟學校進行交流和調研,召開電子商務教育和學術研討會,參與各種電子商務協會活動,進行國內外學術交流,還可經常請電子商務方面的專家來校進行講座,以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3)積極從國內外及相關行業引進、或者借用專家,提高教師隊伍水平,同時引進國外優秀的電子商務教材為我所用,組織編寫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電子商務系列教材。
4 注重專業實踐
電子商務活動是一種基于電子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開展商務貿易的新型商務形式,在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必須注重實踐訓練,將理論知識積極應用于實際商務活動中。
(1)開展專業實踐的措施。各高校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校園網為基礎,利用Internet為教學實踐營造良好的環境;搞好實驗室建設,引進電子商務模擬教學軟件,并及時更新,使學生能夠借助計算機網絡和相關軟件進行實務訓練,學會電子商務信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術,學會電子商務信息的收集、處理、以及網絡營銷、電子付款、網絡安全等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實行校企合作,使學生能夠參與企業的電子商務活動,熟悉國際國內貿易、進出口業務、外貿函電等方面的知識,掌握企業管理流程,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水平與能力;在課程設置方面加強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是落實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的關鍵。本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中實訓、技能訓練、分階段實習和綜合模擬實習、產學合作教育與畢業論文等形式來完成。[5]
(2)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踐教學具體模式。實訓性實踐教學,教師根據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考察,進行現場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的實際訓練,增強教學的實踐性,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際業務能力;技能訓練,通過安排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技能訓練,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技能;網上貿易模擬實訓,通過學生上機操作,掌握網上貿易的業務流程,能進行網上購物的前、后臺管理,及網上銷售、網上支付、網上銀行及物流配送的全部操作,提高學生從事網上貿易的能力;電子商務網站及相關電子商務軟件的建設與開發實訓,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利用所學網頁制作工具建立電子商務網站。掌握電子商務網站的開發、運作及維護過程;綜合素質實訓,指通過模擬實習、社會調研、論文撰寫(或畢業設計),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專業能力等融合成綜合素質。
三 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方案
東北財經大學電子商務學院是最早獲批試辦電子商務專業的本科院校之一,從2001年開始招收電子商務專業本科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電子商務獨立學院之一。經過8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體系。依托我校經濟類、管理類傳統學科優勢,遵循注重基礎理論并且將理論課與實踐課相結合,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教指委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為指導,加強電子商務最新發展的前沿類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原則,制定了本教學計劃。
1我校電子商務專業理論課程設置
東北財經大學電子商務學院按照“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的框架,課程設置側重于管理取向,并確定網站建設與推廣、電子商務物流管理、企業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四個培養方向。我校把本科教學課程分為學科基礎必修課、學科基礎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四種類型。課程內容全部涵蓋電子商務專業知識體系知識單元,具體課程參見表4。
表4東北財經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理論課程設置表
2 我校電子商務專業實驗課程設置
東北財經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實驗課程本著根據社會需求、與理論教學內容相結合、將商務管理類實驗與技術類實驗結合的原則進行設置。實驗課程可以分為課程實驗環節和獨立實驗環節。課程實驗環節指結合理論教學課程的實驗,分為電子商務管理類、電子商務技術類、電子商務經濟類、綜合類。獨立實驗環節指需獨立開課、集中課時完成的實驗,獨立實驗一般是對一個階段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與系統設計。
圖1 東北財經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實驗課程設置圖
四 結束語
針對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各學校必須要很好地
對自己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進行定位,從課程體系設置、師資建設、實踐應用幾個方面加強建設,培養出企業所需的專業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應當以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也就是以其職業定位為出發點,總結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從實際出發,嚴格按照客觀規律來建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模式和體系,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為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興凱.社會需求細分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研究[J]. 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9):8-11.
[2] 鄭培.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憂思錄[J].電子商務世界,2005,(Z1):124-126.
[3] 楊麗光,張德軍. 把脈電子商務人才培養[J]. 電子商務世界,2005,(10):84-86.
[4] 教育部電子商務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普通本科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知識體系[Z],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5] 楊賦立.電子商務實訓課的尷尬[J]. 電子商務世界. 2006,(1):88-89.
Research on the Society-oriente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E-commerce
YANG Xing-kai
(School of E-commerce,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the study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and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 of E-commerc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presents concrete solutions in the light of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E-commerce. And it also provide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our university’s E-commerce specialty for counterpart's reference, in order to train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who satisfy the social demand better.
專業選擇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興趣特長、社會需求、專業發展前景、性格等都是專業選擇需要考慮的因素。就業僅是參考因素之一,本文僅以就業率為指導介紹專業,而并非單純以就業率為依據選擇專業。希望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能夠將眾多因素綜合起來考慮,以期選擇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專業。(注:本文除標明作者的專業介紹外,其余均為本刊編輯整理。)
紡織品檢驗與貿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紡織品檢驗與貿易知識,具有較強的紡織品檢驗能力和經營能力,能從事紡織品檢驗與經營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有機化學基礎、分析化學基礎、商品學概論、紡織纖維材料分析、服裝面料、經濟學基礎、管理學概論、經濟法、消費心理學、市場營銷學、商務禮儀、課程實訓、模擬實習、畢業實習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紡織服裝生產企業、進出口公司和紡織品檢測及技術監督機關,在生產、銷售和檢驗第一線從事生產技術管理、進出口貿易、紡織服裝檢測工作。
[院校介紹]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該校紡織品檢驗與貿易專業采用“3M+2M”雙軌制創新教學模式;校內實驗實訓條件優越,學生實驗實訓有保障。學校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高職高專面料檢測等多種大賽,學生獲獎率高。通過在校學習,學生可考取纖維驗配工、紡部實驗工、織部實驗工、面料設計師等多項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該校紡織檢驗與貿易專業涵蓋紡織工藝和紡織品性能檢驗及貿易知識,工貿交叉,互相滲透。該校學生均須在掌握紡織類專業課程之余,學習經濟法律法規、電子商務、商務英語、紡織品設計、貿易業務實訓、單證制作實訓等相關課程,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安徽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山東科技職業學院等。
電機與電器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電機與電器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從事電機電器及相關系統設計、調試、維護及技術管理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電工電子技術、電機與電器制造工藝、機械設計、電氣控制技術、電機與電器測試技術、控制電機、微機原理及應用、計算機輔助電機與電器設計、計算機網絡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電機、電器相關制造企業從事產品設計、生產、管理及技術服務的工作,也可在企業從事電機電器設備運行、檢測與維護工作。
[院校介紹]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電機與電器專業是該校的老牌和重點建設專業,國家示范建設項目電氣化鐵道技術專業群重點專業,在2009年湖南省專業評估同類專業中排名第一。該專業在該校辦學歷史悠久,教學條件優越,師資力量雄厚。在教學改革方面,現已建成5門國家精品課程、2門省精品課程和3門院級精品課程。教師主編或參編教材30本,其中國家級精品教材2本。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電機與電器專業隸屬于該校的電氣電子工程系,電氣電子工程系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是溫州市高低壓電氣人才培養示范基地。該專業注重實訓,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該校的校內實訓中心設有電工電子技術、高頻電子與現代通信、計算機控制和自動檢測、DSP、單片微機及EDA技術等實驗實訓室。該校學生還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英語等級、計算機等級、維修電工、無線電裝接工等專業證書。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城市軌道交通基礎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從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及養護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城市軌道交通概論、工程力學、結構力學、建筑材料、工程機械、土力學與基礎工程、結構設計原理、線路工程、地下工程、橋梁工程、工程經濟及管理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城市軌道交通基礎工程單位從事設計、施工、監理與養護部門的相關工作。
[院校介紹]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該校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居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同類專業領先水平、專業實驗實訓條件完善,現建有土工實驗室、地下工程檢測實訓室等6個校內實訓基地,同時建有多個校外實訓基地。專業教學改革力度大,形成三位一體的“三元”專業文化體系。近幾年來,已建成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主編10余部教材,其中1部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發表的科技論文中有50余篇被EI等三大檢索索引,承擔省級以上科技、教改項目6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
微電子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扎實的半導體材料、器件、工藝、集成電路原理、設計等專業理論知識和電子技術基礎知識,主要從事半導體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測試、封裝、版圖設計及質量管理、生產管理、設備維護等半導體制造行業急需的一線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級技術工人。
[專業課程]
半導體物理基礎、半導體器件與測量、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制造技術、微電子封裝技術、半導體可靠性技術、集成電路原理、集成電路設計、電工基礎、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電路、工程化學、電路CAD基礎、可編程邏輯器件、專業英語、電子測量、單片機原理、品質管理。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微電子產品的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半導體芯片制造、封裝與測試、檢驗、質量控制、設備維護、工藝改進以及中小規模半導體集成電路版圖設計等技術工作,也可從事生產管理和微電子產品的采購、銷售及服務工作。
[院校介紹]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校該專業為國家級示范專業,屬“十二五”期間國家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美國賽靈思(Xilinx)公司、英業達(重慶)有限公司、廣達集團、重慶渝德科技有限公司、重慶航凌電路板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實行校企專業共建、訂單式人才培養,現已開設了多個SMT富士康定向班。本專業擁有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LED教學工廠、SMT教學工廠、IC制造實訓室、FPGA綜合編程實訓室等國內一流的軟硬件實習實訓條件。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現代紡織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從事紡織產品的開發、車間工藝技術、設備管理、運轉操作管理、質量管理與監測和紡織品營銷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機械基礎、電子電工技術、紡織纖維、紡織工藝、機織工藝、紡織企業經營與管理、紋織CAD、紡織品經營與貿易、現代紡織機電技術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紡織品生產企業、紡織品檢測機構和紡織品流通領域從事產品設計、生產技術管理、產品檢測與監控和紡織品營銷的工作。
[院校介紹]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該校現代紡織技術專業隸屬于紡織學院。紡織學院是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最早設立的院(系)之一,經過近30年的辦學歷程,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2004年通過山東省人才培養水平評估,現代紡織技術專業于2005年被評為省級示范專業,其骨干課程“紡織工藝與設備”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06年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服裝工藝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必備的服裝基礎理論知識和工業化生產知識,熟練的服裝制板和工藝制作的專業操作技能,能夠從事服裝紙樣設計與制作、服裝工藝設計與制作、服裝生產管理、服裝貿易等崗位工作,具有多種技能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服裝材料應用、成衣制板與工藝、立體裁剪、成衣設計、女裝/男裝技術項目、童裝技術項目課、服裝生產管理項目課、服裝理單跟單項目課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服裝商貿經營企業、服裝設計公司、服裝生產企業、服裝CAD業務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服裝設計、運營管理、服裝打板、產品制作、市場開發等工作。
[院校介紹]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服裝工藝技術專業是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專業,同時也是地方財政重點支持的專業院級高職高專示范專業。2006年本專業開始了“工學結合”教學改革,教學改革做到了學生、學校和企業三者滿意。改革明顯提高教學質量。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威海職業學院、安徽職業技術學院。
集裝箱運輸管理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集裝箱運輸企業管理一線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實務技能,能適應集裝箱運輸企業管理需要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國際貿易、國際貨運、集裝箱運輸、集裝箱運行技術、集裝箱多式聯運、集裝箱裝卸機械與工藝、集裝箱運行計算機管理、現代物流、單證處理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集裝箱裝卸、貨運、理貨、倉儲、貨代和多式聯運等企業管理部門從事相關工作。
[院校介紹]
天津交通職業學院:集裝箱運輸管理專業隸屬于該校航運工程系,航運工程系是學院為了適應天津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需要設立的,是學院重點建設的系部之一。該校集裝箱運輸管理專業主要培養的高素質技能性專門人才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和公關協調能力、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一定的集裝箱運輸業務管理能力、集裝箱運輸業務組織協調能力、集裝箱運輸物流信息分析處理能力、集裝箱運輸報關商檢及貨運能力、一定的集裝箱碼頭裝卸生產業務能力、集裝箱運輸投保與理賠能力。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文/全雪麗)
電廠熱能動力裝置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從事發電廠熱能動力設備安裝、運行、檢修、調試、管理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工程流體力學、鍋爐、汽輪機、熱力發電廠、熱力設備安裝與檢修、泵與風機、熱工儀表及自動調節、企業管理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火電廠、熱力公司、電建公司、企業自備電廠,從事熱能動力設備安裝、運行、檢修及技術管理工作。
[院校介紹]
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該校是全國一百所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在2006年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中榮獲“優秀”等級,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國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隸屬于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動力工程系,該系主要面向一般工業企業設置機電一體化專業,并擁有優秀的教師團隊,建有先進的實訓設備和仿真實訓室。學院青峰嶺教學電廠以及校外電廠作為學生頂崗實習基地。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主要培養從事火力發電廠鍋爐、汽機設備的運行與檢修,單元機組的集控運行,以及火電廠安裝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能人才。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鐵道工程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從事鐵路線路勘測設計和施工組織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工程制圖、工程測量、鐵路線路、鐵路橋涵、鐵路隧道、施工組織設計與預算、高速鐵路、新型軌道結構、施工企業管理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從事鐵路線路、橋梁、隧道和高速鐵路的勘測設計工作,也可從事工程項目的施工組織和技術引進、開發工作。
[院校介紹]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該校鐵路工程專業隸屬于交通系,是學校骨干系部之一。該系十分注重實驗,實訓條件建設,現設有測繪技術實訓中心、數字化實驗室、材料實驗室、仿真中心、土木工程實訓中心、水利實驗室、工程地質試驗室,土工試驗室、路基路面檢測中心等,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訓練提供了良好的場所。該系注重課程建設,其中“橋梁工程”和“隧道工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工程測量”被評為河北省精品課,并編寫了多本適合高職高專的21世紀教材;該系同時注重“雙證書”教育,歷屆畢業生中取得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資格人數比例保持在90%以上;注重實踐教學,建立了多個校外實訓基地,為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聘請了多位來自施工一線的專家擔任特聘教授,為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提供智力支持。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等。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從事食品藥品生產、經營過程中質量控制及監督管理的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經濟法規、國際藥事法規、中國藥事法規、藥品質量管理技術、食品質量管理技術、藥學綜合知識、中藥綜合知識、食品質量檢測技術、藥品質量檢測技術、會計基礎、企業管理、公共關系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和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從事食品藥品生產、經營過程中質量控制及監督管理等工作。
[院校介紹]
上海醫療器械高等??茖W校:與國內其他高校相比,該校食品監督管理專業設置較早,現有現代管理、法律、食品質量與安全、計算機信息化等各相關方面的專業教師。建有一個食品綜合監管實驗室,以滿足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訓要求。根據專業設置特點,食品監督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即管理學方面、法律法規方面、食品質量管理方面。該校一直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2007年該系專業教師參加了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的全國范圍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系在職人員的培訓工作,參與了培訓教材大綱的制定與教材的編寫。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淄博職業學院、上海醫療器械高等??茖W校。
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方面的高等工程技術應用性人才。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和熱能動力設備的運行、維護和管理的知識,獲得火電廠有關設備運行和管理的實踐訓練,具備解決設備工程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專業課程]
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電廠汽輪機、電廠鍋爐、熱力電廠、熱力過程自動調節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熱電廠從事熱能設備安裝、檢修、管理等工作。
[院校介紹]
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該校的熱能動力設備與應用專業2009年被評為河北省示范專業,并于2010年被批準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敝攸c建設專業。2009年中央、省財政投入大量財力,新建熱能動力設備與系統運行仿真實訓中心此外還擴建了熱能動力設備與系統分析檢測實訓中心、熱能動力設備與系統檢修實訓中心。教學實驗、實訓設備齊全、先進,臺套數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學校擁有國電灤河發電廠、承德環能熱電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中國石化錦州石化公司等多家校外實訓基地,滿足學生專業訓練、頂崗實習、畢業實踐等校外實踐需求。吸取德國、新加坡職業教育模式,專業課程采取了行動導向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掌握職業技能。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淄博職業學院、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酒泉職業技術學院等。
珠寶首飾工藝及鑒定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專業設計理論,具有較熟練的首飾制作技術,有較高藝術素養,適應珠寶首飾行業工作需要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素描、色彩、圖案、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金屬工藝基礎、電腦藝術設計基礎、首飾設計與鑄造、首飾設計與鑲嵌、首飾設計與鏨花、珠寶鑒定基礎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珠寶首飾行業、珠寶商業以及相關的管理部門從事鑒定工作。
[院校介紹]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該校的珠寶首飾工藝及鑒定專業是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建設專業,同時是廣東省高職高專示范性建設專業,廣州市高職高專示范性建設專業。該專業核心課程“首飾制作工藝”是學校重點建設課程,并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該專業建有由12個實訓室組成的首飾制作工藝校內實訓基地,被評為廣東省高職高專示范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廣州番禺云光首飾有限公司,被評為廣州市高職高專示范性校外實訓基地。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文/劉慧婷)
計算機應用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計算機及相關設備的維護與維修、行業應用軟件、平面圖像處理、廣告設計制作、動畫制作、計算機網絡及網站建設與管理、數據庫管理與維護等應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
[專業課程]
計算機數學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基礎、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基礎、操作系統原理、圖形圖像處理、網絡安全技術與防范、VF數據庫應用、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網頁制作、FLASH動畫制作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交通系統各單位、交通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部門、各類計算機專業化公司、廣告設計制作公司等從事IT行業工作。
[院校介紹]
威海職業學院:該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隸屬于信息工程系,其特色在于拓展聯合辦學,為學生未來發展廣開渠道。2006年5月,學校與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簽署協議,成為全國首批13處軟件人才培養工程實訓基地之一;2006年10月,與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簽定ITET合作辦學協議;2007年10月,與IBM教育學院舉行聯合辦學簽字儀式,聯合培養計算機和軟件人才;2007年12月,與富士康科技集團簽署聯合辦學協議,成立SMT、PCB、PCB Layout三個“富士康專班”;2009年7月,與英特爾公司簽訂“英特爾多核課程項目合作協議”,被正式列入高職高專“英特爾多核課程”大學計劃項目院校。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威海職業學院、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等。
商務英語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夠系統掌握商務英語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初步科研能力,能夠勝任國際商務、國際交流等部門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通用型人才。
[專業課程]
綜合英語、商務交際、英語口譯、商務口譯、英語筆譯、商務筆譯、英語寫作、高級英語、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英美文學、語言學基礎、當代商業概論、管理學原理、企業戰略管理、會計學原理等。
[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面向外經貿各部委、貿易公司、涉外機構、外商投資企業、跨國公司、金融國貿等單位從事文秘、翻譯、業務人員或行政管理人員等工作,同時也適合在各級政府涉外部門、各類外向型企業或公司以及銀行、保險、海關、邊防、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門工作。
[院校介紹]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該校商務英語專業分為應用英語和國際貿易實務兩個方向,前者側重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掌握一定經貿理論知識,熟悉國際商務操作規程,具有較扎實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以及較好的英語溝通和現代化辦公設備應用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后者側重教授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國際貿易實務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用英語熟練進行國際經濟交流活動,包括商務談判、市場行情調研、進出口業務的實際操作和服務貿易等各項工作的能力,培育能熟練使用現代辦公設備,在不同涉外經濟單位從事進出口業務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沈陽職業技術學院、長春職業技術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等。
機電一體化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鋼鐵冶金行業和機械制造行業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能夠掌握從事冶金、機電設備操作、維修、維護和管理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專門知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專業課程]
機械制圖、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電子技術應用、液壓傳動、單片機應用技術、低壓電器與PLC控制、通用機械、冶煉設備、軋鋼設備、機電設備維修、機械工程材料、公差配合與測量、冶金過程檢測與控制、生產與運作管理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面向機電一體化設備運用企業,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運行、調試、維護與管理工作。同時也可以到機電一體化產品生產企業,從事設備的制造、裝配與調試工作。
[院校介紹]
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該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該校學生主要面向河北省內外大型鋼鐵冶金企業及國內知名機械制造企業就業。隨著機械行業和冶金行業生產規模、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企業為了適應生產發展需要進行了大規模的設備改造與引進,使生產設備技術密集,對操作人員的要求也大大提高。目前,企業現有的生產人員遠遠不能滿足新崗位的需要,這必然導致這些企業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需求的增大。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該專業主要面向長三角、珠三角發達城市的現代機電制造企業培養畢業生。學生可獲取CAD繪圖員、機電一體化認證助理工程師、維修電工、機修鉗工、數控工藝員、加工中心操作工等職業資格證書,從事機械制造工藝設計與實施、工裝設計與實施、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數控機床的編程與操作和技術管理等工作。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永州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大慶職業學院、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等。
建筑工程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面向施工一線,牢固掌握建筑工程崗位所需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技能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建筑識圖與構造、建筑材料識別與應用、建筑結構、建筑施工技術與管理、土木工程力學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從事建筑工程的施工與管理、預決算、施工監理以及一般房屋結構的設計等工作。
[院校介紹]
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經過多年發展,該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已經形成“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此體系由基礎學習領域和專業學習領域組成,專業學習領域又包括普適性學習領域、特色性學習領域、綜合性實踐學習領域。其中,工業構筑物認識、工業爐窯砌筑為特色性學習領域的核心,識崗實訓、上崗實訓、頂崗實習為綜合性實踐領域的核心。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該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分為工民建方向和鋼結構方向兩個方向。前者側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建筑施工測量、建筑工程施工資料管理、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鋼結構施工管理、建筑工程預決算等。后者側重培養學生能夠勝任建筑鋼結構工程的施工組織與管理工作,擔任工長或施工員、質安員、測量員和材料試驗員等內外業技術員工作。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沈陽職業技術學院等。
電氣自動化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控制理論、自動檢測與儀表、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應用和網絡技術等較寬廠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具有一定控制系統設計和維護能力,適應現場工作的現場應用性人才。
[專業課程]
電子技術、電力電子、自動控制系統、機械工學、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電子CAD、PLC控制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傳感器應用、微機控制技術等課程。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從事電氣設備及控制系統的應用開發、技術服務,企業電氣設備或供配電系統的運行、維護與管理等工作。
[院校介紹]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該校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是遼寧省示范性專業,其所屬團隊是遼寧省第一批優秀教學團隊。該專業面向裝備制造等行業,培養勝任自動化設備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運行、維護、設計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學院與多家企業達成就業協議,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單位有大連中遠船務有限公司、冰山集團、大連集發港口有限公司、美恒自動化有限公司等。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沈陽職業技術學院、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
模具設計與制造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模具設計能力、三維數控加工能力,熟練運用最先進的三維設計軟件進行模具設計,具有較強的數控編程與操作能力,具備較高的模具安裝、調試及維修水平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計算機C語言、機械制圖、計算機繪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電子、冷沖壓工藝及沖模設計、塑料成型工藝及模具設計、模具材料及熱處理、模具制造技術、數控編程與操作、模具CAD/CAM技術等課程。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到現代制造企業工作。主要從事五金模具設計及模具開發、塑料模具設計及模具開發、模具數控加工、模具電加工、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模具企業生產管理等工作。
[院校介紹]
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該校擁有教學生產用數控銑床,車床、三坐標測量儀、數控特種加工機床(電火花、線切割)、生產用數控加工中心和沈陽金杯豐田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沈陽黎明發動機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沈陽模具制造中心,沈陽斯沃集團、中模模具技術有限公司等校外教學基地。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實踐機會比較多,能夠很好地提高工作技能,畢業時可獲得模具制造工四級證書。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該校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為陜西省級優秀教改專業、學院重點建設專業。除本專業所需的基本理論和專業實踐外,學院還重點加強學生對計算機輔助模具設計、模具數控加工、模具鉗工三大方向的能力培養,并可由學生根據興趣、就業意向等自選其中一項進行強化訓練。該專業學生可考取中級制圖員證書、AutoCAD證書、Pro/E證書、中級鉗工證書、中級數控銑工證書、中級電加工證書等。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工業職業學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等。
應用電子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較扎實電工電子技術理論知識和較強的電工電子技術操作技能,具備電子設備的使用、安裝、調試、運行和維修能力,PCB板的設計與制作能力,一般電子產品的初步設計能力,主要在家用電子、通信電子、航空電子等產業,從事電子產品質量檢測、電子產品工藝、PCB設計與制作、電子產品維修服務、電子產品助理設計等崗位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電工技術、電子線路分析與實踐、微處理器的應用與實踐、電子工藝與電子制作、電視原理與技術、新型總線技術、電子測量與儀表、檢測與傳感技術、PCB設計與生產、電子產品分析與制作、數字系統設計與可編程器件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及組織管理、電子產品設計開發、電子設備的安裝和維護、電子產品質量檢測、調試、運行、維護、新技術推廣與開發等工作。
[院校介紹]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該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實施訂單培養、任務驅動、項目教學、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學院實行“教、學、做”一體的培養模式,校內生產性實訓與校外頂崗實習有機銜接。學院實施“名校聯名企”戰略,引入工業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等企業課程,為海爾、TCL等大型企業訂單培養“生產經理”和“服務經理”,在海爾集團、TCL電子公司、海信集團、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等企業建有校外實習基地,能夠滿足一年校外頂崗實習需要,并實現實習與就業相對接。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職業技術學院、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等。
初等教育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初等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具有較為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較高的適應能力、較強的實踐能力、較好的發展潛力,學有專長,能夠勝任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及管理的新型小學教育工作者。
[專業課程]
教育學、心理學、計算機基礎、初等數論、現代漢語、寫作、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小學科學教學論、班級管理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勝任小學教師、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機關企事業單位文秘工作人員、民辦培訓機構工作人員等職務。
[院校介紹]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初等教育專業是學院在傳承近百年的“普師專業”(中等師范學院中的普通師范專業)辦學基礎上,于1994年創辦的。該專業是學院的龍頭專業,目前采用“五年一貫”學制。即從五年一貫著眼,全面設計大專學歷小學師資培養,努力把原師范師資培養的綜合性教育與大專階段的分科教育融為一體、統籌五年的教育進程,把前三年作為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藝術體育素質訓練、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學習訓練階段;后兩年則以主修學科的形式實施分科教育,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教育理論和實踐能力培養、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努力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學有專長”的適應當代素質教育需求的合格小學教師。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文/江樹)
軟件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計算機軟件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較強的外語交流能力,適應計算機程序代碼編寫、軟件測試、維護管理等一線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Java程序設計基礎、數據庫技術、數據結構與算法、計算機網絡、移動游戲程序設計、J2ME游戲程序設計、Direct X編程技術、網絡游戲編程、OpenGL編程技術、游戲引擎設計、軟件架構與游戲設計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軟件外包企業、計算機軟件公司、大型網站、企事業單位從事軟件產品的開發、測試及維護管理等工作。
[院校介紹]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該校的軟件技術專業分為網站建設與開發和移動通信系統軟件開發兩個方向,前者著重培養面向各類IT行業、企事業單位從事網站建設、網站維護與管理、網頁制作、數據庫管理與應用,網絡應用與開發、企事業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具備較強網站應用開發和網絡應用開發能力的應用型IT技術人才。后者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計算機軟件基礎知識和移動通信等相關知識,熟悉UNILA、BRE等幾大移動應用平臺,能夠進行手機視頻、短信與彩信、移動辦公等的開發,主要為移動通信的軟件開發人才。通過三年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學生可獲得勞動人事部門頒發的職業證書,通過參加相關軟件廠商的認證考試而獲得國際認證,具備直接上崗能力。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慶職業學院、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漳州職業技術學院、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商丘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等。
應用英語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堅實的外語基礎知識和熟練的聽、說、讀、寫、譯等綜合運用技能的語言應用性、復合型的專業人才。
[專業課程]
計算機、社交禮儀、應用文寫作、英語精讀、聽力、視聽說、口語、英語寫作、商務英語、翻譯理論與技巧、英語報刊選讀、英語國家概論、外文速記、英語語法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能在外事接待、賓館、飯店、會展、旅游等部門從事禮儀接待、翻譯、解說、導游、商務服務與管理等工作。
[院校介紹]
石家莊外語翻譯職業學院:該校應用英語專業為英漢同聲傳譯方向,主要為涉外企業,國家外經貿等事業部門培養高級口譯人員,為各級政府機關培養接待外賓、涉外會議或出國訪問、考察培養專職隨行英語翻譯,畢業生還可在外國駐華企業、中國駐外領事事館從事英語翻譯或其他工作,在各類民間團體、學術團體、新聞考察團出國訪問時從事隨行英語翻譯。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沈陽職業技術學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
工商企業管理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良好文化及專業素質和一定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工商企業管理高等職業實用性、技能型人才。
[專業課程]
管理學基礎、生產運作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商務談判與社交禮儀、客戶關系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策劃、企業形象策劃、市場調查預測、企業戰略管理、企管沙盤綜合實訓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面向政府經濟管理部門、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外商投資企業、生產企業、商業企業、民營企業從事基層管理工作。
[院校介紹]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該專業為國家示范校建設群專業之一,采用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近年來與大商集團、聯華快客、民勇集團、海王星辰、麥德龍等30多家知名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該專業實施訂單教學模式,進行多層次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畢業生可以勝任大中型超市、購物中心、專賣店、加盟店、便利店等零售企業的賣區長、商品部業務主管、物流配送中心業務助理、門店開發專員等工作。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該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側重培養工商企業及工商管理部門的基層經營管理人員,畢業時學生可具有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同時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經營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并具備一定的經營決策能力。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面向汽車行業維護、管理第一線,具有良好的汽車專業知識理論、現代汽車技術、維護技能的高級應用性人才。
[專業課程]
機械制圖、機械制造、汽車構造、汽車故障診斷與檢測、汽車新技術與維修、汽車電器、汽車使用與技術管理、汽車維修工程、汽車英語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從事汽車的檢測、維修、設備管理、交通安全管理、車輛保險與理賠和售后服務等工作。
[院校介紹]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該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分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整型技術三個技術專門方向,學生具有汽車的設計、改裝、維修和汽車服務、營銷、車身修復等多方面能力,可到汽車市場各類企業從事現代轎車的制造,機、電維修,大型運輸車輛維修、汽車性能檢測、汽車質量評價、汽車維修企業業務管理、汽車技術服務與貿易等工作。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長春汽車工業高等??茖W校、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等。
法律事務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查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專業課程]
法學概論、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經濟法學、國際經濟法、婚姻家庭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就業方向主要是在國家立法機關、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法律事務工作,或者在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等社會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另外還可在國家司法機關從事審判、檢察工作,或者在律師事務所和公證處從事律師、公證工作。
[院校介紹]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法律事務專業隸屬于學院人文藝術系,是該系成立最早的專業之一。本專業順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需要,緊密結合“長三角”地區人才需求趨勢,面向企事業基層和社區法律服務需要培養學生。該專業畢業的學生,能夠掌握專業必備的理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還能熟練掌握民事法律實務、刑事法律實務、合同法律實務、訴訟與仲裁(調解)法律實務、法律文書及公文寫作、社區法律服務等專業技術能力。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警官職業學院、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等。
酒店管理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酒店行業相應的文化水平與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能熟練掌握現代酒店管理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技能,并具有較強實際工作能力的酒店行業一線管理和服務型人才。
[專業課程]
現代酒店管理、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菜點與酒水、酒店英語、酒店營銷、酒店財務管理、酒店人力資源管理、會議服務與管理、旅游服務與管理、康樂服務與管理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是酒店各部門的服務工作及初、中級管理工作。
[院校介紹]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該校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以培養旅游人才為主的綜合性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結合行業對人才需求情況,確定了具有酒店管理專業特色的“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的“2+1”人才培養模式。該專業學生前兩年在校內學習,除了課堂教學,還要在實訓室內按照酒店崗位職業能力要求進行培養和學習。第三學年,學校將學生送入訂單酒店進行定向培養,進行一年的帶薪頂崗實習和就業實習,學生邊工作邊學習,鍛煉綜合職業能力。學校與酒店簽訂訂單協議,開展“訂單式培養”,由企業為學生提供部分學費或獎學金,學生畢業后可以在訂單酒店就業,逐步實現零學費上學,零距離就業。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淄博職業學院、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沈陽職業技術學院、長春職業技術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等。
電子商務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適應各類企、事業單位需要的商務網站開發、網絡技術管理、信息技術管理、網絡營銷、網站維護等崗位要求的,具備現代電子商務知識與技能的高級應用性專業人才。
[專業課程]
計算機通用能力、管理經濟學、大學英語、電子商務概論、市場營銷、商務管理、網頁制作與動畫設計、JAVA、Firework、SQLserver、局域網組建與維護、網站建設、網絡營銷、VB程序設計、CI廣告設計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適合的崗位有:企事業電子商務的策劃、運營、維護與應用的相關崗位;企事業內部信息系統的維護與應用崗位;各類經濟管理部門內的電子商務應用崗位;IT行業內電子商務的應用與開發崗位;企事業單位內的電子商務應用崗位;企事業單位網站的維護與管理;能獨立設計數據庫并能順利完成相關操作;能夠根據企業的需要設計制作符合主題的中小型網站。
[院校介紹]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該校電子商務專業是全國高職院校中第一批批準招生的專業。由于電子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全球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的快速增長,生產企業、流通業、金融業及消費者都將走入一個網絡經濟的時代,隨之而來的就是對電子商務專門人才的巨大需求。該專業正是根據當前的人才市場需求,圍繞職業崗位能力的形成,明確了辦學方向,科學地設置教學課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借助相關軟件和互聯網,通過仿真模擬實驗(電子商務軟件和國際貿易模擬操作軟件)以及真實環境下的實練(譬如,B2B:阿里巴巴、慧聰等;B2C:亞馬遜、當當、卓越等;C2C:淘寶、易趣、拍拍等;搜索:百度、雅虎等以及網上銀行、證券、電子政務門戶網站),使學生在完成實驗的過程中,逐步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開設該專業的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名單]
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慶職業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湖北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廠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等。
數控技術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能夠牢固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機械加工工藝及其裝備方面的專業知識,有較強的實際操作技能,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高級機械加工人才。
[專業課程]
高等數學、英語、制圖、工程力學、電工學與工業電子學、公差、VB語言、機械設計基礎、機床數控技術、液壓與傳動、機械制造技術基礎、工程材料及熱處理、機床電氣控制與PLC、機械制造工藝學、AutoCAD2000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面向企業,一般從事機械制造工藝制訂,數控類機械設備操作、機械制造工藝規程的編制與實施、機械設備改造與維修、加工質量的分析與控制、新產品開發與研制、對一線工人的培訓、車間生產與技術管理工作。
[院校介紹]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該校數控技術專業為國家骨干建設專業、浙江省示范專業、浙江省特色專業。該專業以友嘉實業集團及客戶群為支撐,定位“數控裝調維修與數控加工”崗位能力,為先進制造業企業培養從事數控加工、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及維護保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該專業辦學條件優良,擁有數控車、銑、加工中心機床及數控維修臺150多臺;60個終端機的數控仿真機房三個、先進的CAD/CAM計算機機房兩個;及單片機機房、PLC控制機房、電工電控實訓室;具有較完善的機械綜合實訓室、先進制造實訓中心、數控精密加工基地、數控裝調維修基地等。
關鍵詞 網警職業素養 網絡安全與執法 創新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21
Abstract Network security and administration major need to orient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towards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rnet Police career, cultivate students adapting to four development trends, i.e. complementary ability of technology and administration, fusion situation of virtual and real society, technology advances characterized by innovation-driven, and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builds the key blocks in enhanc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ajor,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can link personnel training with future career achievement by combin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m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roject, improving innovation environment in training base. Practices in Hubei University of Police demonstrate that advantages of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worth exploring and studying.
Key words Internet Police Career Quality; Network Security and Administration Major;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進步和普及,網絡空間安全問題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作為公安技術類的新設專業(代碼083108TK),本專業人才培養的任務,是要造就一大批能在執法機關從事與預防和打擊網絡空間犯罪、維護信息化社會治安相關的執法人員,以適應現實社會和諧發展和網絡技術進步的需要。本文根據公安院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特點,結合對湖北省公安機關網警隊伍建設和發展的調研,提出了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觀點。并探討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就人才培養模式提出建議與對策。
1 網警職業素質需求與人才培養
為進一步了解當前湖北省互聯網安全保衛現狀,加強以網警職業素質需求為導向的專業建設,提升人才培養的目標性和針對性,為網警后備人才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課題組對湖北省部分地市縣的公安機關網絡安全保衛部門進行了調研。調研通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采用座談、訪談等方式進行,數據收集與實地考察相結合。調研發現,近年來湖北網警隊伍的戰斗力不斷增強,辦理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有力打擊了網絡空間犯罪。同時,致力于網警隊伍的長遠發展,有關部門制定并在實施隊伍建設規劃,實施嚴格的達標和考核機制,著眼更高標準、更強素質的目標,確保占領打贏網絡安全保衛戰的制高點。為這支隊伍培養后備人才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是以在信息化虛擬社會中,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秩序的技術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包括預防和打擊網絡空間犯罪,保衛和維護虛擬社會治安秩序的一般技術規律、方法和理論,提高執法機關針對網絡空間執法辦案、實施有效虛擬社會管理的能力。網警職業素質需求決定著專業培養模式,課題組認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適應網警職業素質發展的四個趨勢。
1.1 技術和管理兩種能力相互補
網警擔負著涉網案件辦理、輿情管控、互聯網單位安全管理等職責,除了必須具備政治、文化、身體等方面警察的一般素質,從工作崗位的不同來劃分,為應對日益猖撅的網絡犯罪,還必須同時擁有較高的管理(法律與辦案)和技術(信息技術與計算機網絡)技能,才能真正勝任保護信息網絡安全、維護良好網絡秩序、打擊信息網絡犯罪的工作。這兩種能力的復合培養模式,使得本專業的明顯區別于法學和信息安全專業的單一人才培養類型,網警不僅要懂得網絡技術、偵察手段,還要熟知法律規定與辦案流程,只有技術和管理兩種能力良好互補,才能勝任崗位工作。
1.2 虛擬和現實兩種社會相融合
涉網犯罪往往具有虛擬社會和現實社會相融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特點,犯罪現場是網絡傳輸上的數據和代碼,實施犯罪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當前國家推進“互聯網+”戰略,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及網絡基礎設施普及,涉及網上交易、電子支付、網絡隱私權等問題,安全知識缺乏的老年人、安全意思薄弱的互聯網新手成為最大受害者。這就需要對多種公安技術學科進行系統研究和整合,理順不同執法技術手段之間的關系,厘清不同執法技術手段的理論基礎和應用范圍,分析各種執法技術手段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更好地為公安機關培養網絡保衛執法技術專業人才。
1.3 以創新驅動為根本特點的技術進步
互聯網時代以創新為最根本特征,理論、技術和應用的發展日新月異。在網絡社會里,由于系統的復雜性、技術的脆弱性、網絡的依賴性,每件事情都是互聯的,每個人都是脆弱的,網絡犯罪威脅到所有人。打擊網絡犯罪也必然依靠具有創新思維的網警,只有開展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才能應對互聯網社會飛速發展的挑戰。以創新驅動為根本特點的技術進步要求培養學生必須具有創新思維的能力,及時跟蹤和關注新型犯罪手段和方式的出現,并及時研發反制技術和手段。
1.4 縮小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
網絡安全與執法作為與刑事科學技術、行動技術并列的公安三大技術手段之一,涉及的學科、專業和技術體系越來越多。學校教育的有限時間要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偵查學、治安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專業的理論和知識體系,而且,由這些理論和知識體系產生的技能和技巧,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某種穩定和不變的特性,并有可能在工作崗位上需要應用時就已經過時。各種網絡應用不斷推陳出新,變化無窮,傳統犯罪和網絡犯罪交織在一起。如何使課堂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更好適應職業應用的發展和變化,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改革公安院校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中進一步深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培養適應網警職業素質發展趨勢的后備人才的有效措施,目標是造就大量具有較強的通過自主學習掌握新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思路開闊,處理問題方法多樣的創新型人才,這也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根本出發點。
2 構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礎
重在傳承的導師制、重在實踐的項目制和重在探索的創意制是主要的三種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導師制是以導師為中心,重在導師的指導,項目制是指把學生安排到項目任務里磨練提高,創意制也稱為人才導向模式,是圍繞人才有價值的創意,逐步深入,終有突破。在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中,要整合這三個模式,通過導師制,落實項目制,實現創意制。這樣才能自覺遵循人才培養規律,使創新型專業人才更多涌現出來,更快成長起來。同時,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創新的教學體系和機制作為基礎,體現在下面三點。
2.1 課程體系的創新
要通過創新,形成有利于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結構優化、內容先進、能適應公安各級網絡保衛執法部門人才需求的課程體系。要建立明顯區別與相近專業和已有專業(例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偵查學、治安學等)的創新點,既保證不突破總教學時數,又涵蓋充分的教學內容,既完成基本理論和技術的教學,又滿足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時效性和實戰性。在理論教學平臺上,要搭建公安通修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包括專業選修課程)三個層次的階梯式的公安理論課程體系。重點要圍繞培養目標,體現在如何實現教學內容的科學取舍、不同課程的優化組合、課程之間的合理銜接、理論和實踐環節的綜合平衡等。
2.2 教學實施的創新
教學實施包括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等。在課程建設中,不管是面向工作流程的教學方法,還是面向工作目的教學方法,不管是啟發引導式的教學方式,還是舉例探討式的教學方式,都要結合課程類型的不同,研究最有效和合理的創新思維。針對創新型教學,設計競爭、實戰式的課程考核方式和成績衡量標準,取代單一的試卷評分模式。同時現代教育技術、MOOC教育模式、網絡課堂等方式的合理利用,都是創新模式的重要內容。在教材建設中,要加強整體規劃和組織,對于新編專業必修課程教材,要體現創新性的原則,包括新技術新知識的比例、引用和案例的鮮活性和針對性、創新思維的培養方法等。實驗室是校內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本課題的創新研究圍繞如何讓學生多進實驗室、樂進實驗室為主題研究,包括激勵措施、實驗任務和課題,以及如何更好地實施導師制等。
2.3 能力培養的創新
能力培養要結合學生的特長進行創新。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覆蓋的知識和技能極廣,例如網絡安全、計算機取證、犯罪調查、數據分析等。學生們不可能在很短的四年時間里把每一個領域都學深學透,因此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基礎和特長,引導他們在理解必要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在某一領域深入鉆研,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得到提高。讓學生參與科研,參加創新競賽,對于鼓勵優秀學生,帶動一般學生,激勵后進學生,推進學生整體創新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讓本科生深度參與科研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方面,需要老師充分發掘每一個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另一方面,讓學生分步驟跨入科研大門,自主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這些方式包括開設必要的選修課,組建學生科研小組,舉辦各類競賽等,為學生踏上創新之路奠定堅實基礎。
3 增強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特色
湖北警官學院借力導師制等有力的機制保證,依托電子數據取證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實踐載體,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方式和方法,不斷增強創新型人才培養增強的特色。
3.1科研和教學團隊相結合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將課程根據學科領域劃分為課程群,老師根據承擔的課程形成課程組,每個科研團隊負責人同時也是相關課程群的負責人。這樣就將科研和教學團隊有效地結合到一起。目前已經建立了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信息安全精品課程教學團隊,湖北警官學院網絡偵查教學團隊、計算機網絡教學團隊等。通過幾年的努力,打造出由精通教學科研、擅長警務實戰等各方面專長的老師組成的雙師型師資團隊。 3.2 融合教學科研與公安實戰
老師們不僅開展科研教學,也參與指導、協助基層實戰部門的偵查辦案和電子數據取證司法鑒定工作。在此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并積累了大量案例,并改編成案例訓練庫,為“信息安全”“計算機取證”“網絡攻擊與防范”等課程教學提供了大量鮮活的教學案例、實驗內容和畢業設計題目,學生獲得了良好的熏陶和鍛煉。學生們還在實踐中自己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例如針對具體任務需求開發軟件、開展專題調研、編寫軟件指南和操作規程等,在實踐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3.3 鼓勵學生參與課題研究
不斷完善和改進導師制,并鼓勵和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協同創新中心的科研工作。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現和培養興趣強烈、有特長并且學有余力的學生,利用每周四下午的固定時間,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導和討論,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目前協同創新中心的所有團隊都接收了學生進行科研實踐訓練。
3.4 完善創新實踐基地環境
依托電子數據取證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省法庭科學重點實驗室、湖北三真司法鑒定中心、湖北省公安廳等協同單位,學院先后確定了45個長期的校內外實踐教學示范基地,統一掛牌,集中管理。同時聯合一線實戰部門,制定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實習實訓大綱和科學的考核機制,推進實習實訓的完善和升級。形成了校內校外緊密結合的實踐教學新模式。
4 結語
2015年6月國家新增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以實施國家安全戰略,加快網絡空間安全高層次人才培養。而公安技術一級學科下的網絡安全與執法本質上是一個由計算機學、電子信息學、法學和社會學等相關專業交叉而成的新專業,更強調技術和管理并重,過程和目的同構,有著獨特的培養模式特征、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并且在不斷兼容包并中發展創新。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強烈時代特征和緊迫性,我們依舊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胡軍,夏英,王國胤,于洪.科研優勢促進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計算機教育,2013.10.10(19).
[2] 寧濱.美國特色型大學創新人才培養的經驗與啟示.中國高校科技,2013.11.
[3] 丁烈云.質量、特色、創新,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驅動力.中國高等教育,201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