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華文化的底蘊范文

    中華文化的底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華文化的底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中華文化的底蘊范文

    關鍵詞:室內設計;中國文化;傳統;藝術發展;重要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不斷進步,室內設計成為了一個新熱點。同樣室內設計也是一種文化,不論是在現代還是古代,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需求是沒有改變的,然而中國古代的室內設計它的結構以及造型都形成了一種藝術體系。我國擁有著五千年年的歷史其文化也是博大精深,而這些傳統的藝術也深深的影響著現代設計。在現代的室內設計中我們仍然能找到流傳至今的文化,中國的傳統藝術文化深深的扎根于室內空間。

    一、中國的文化底蘊

    1.文化精髓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這個擁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古國擁有著獨特的魅力。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儒、道、佛三個大教。這三家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們自身獨特的文化特征影響了中國的文化;這三種思想也深深得影響著我們現代的生活、社會文化和藝術的傳承。也正是如此古代的中國室內設計風味,大概也分為三種類型,也就是三種氣質的表現。其藝術的靈感也來源于此,注重內在不做表面,其藝術家的內心和精神也是脫俗的。我國注重的美是現實與超越的關系。其次,文化還具有民族性、社會性以及地域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其文化也是各有千秋,能做出讓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設計其實也是一門學問。

    2.傳統文化的影響

    早在中國古代人們就開始注重室內的設計,室內設計師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現在的發展如何,老一輩傳承下來的精神是沒有改變的。傳統文化是人類在創造文化的過程中被保留和遺傳下來的對今天能產生巨大影響的人類文化精髓?,F如今我們的家裝設計仍然有人喜歡中式風格的設計。從而側面反映出文化對人的影響,所有的設計都來源于文化。任何時代的設計理念都與所處的環境和當時的文化息息相關,傳統文化中蘊含了大量的精髓和理念。我要做的就是更好的詮釋這一切。

    二、藝術的傳承的重要性

    1.藝術的價值

    我國傳統文化極其豐富多彩,比如:書法、繪畫、詩歌、曲藝、建筑、園林等等。這些有著上千年的藝術能流傳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和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是其他國家無法復制的藝術。如今的中國已是文明大國,其發明與創造都是位于世界領先位置,所以我們首先做的不是專注于外國的文化,而是先研究中國藝術。其中的奧秘會令人無法自拔,同時中國傳統的藝術其濃郁的氣息厚重的內涵,越來越受人們的喜愛。

    2.藝術的發展

    藝術其本身具有發展性,中國的藝術源遠流長,這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驕傲。傳承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我們的不斷創新不斷完善,讓藝術融入我們的生活。古人曾說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蓖瑫r,學習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從遠古到現代,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比如:明代的家居空靈到清代的華麗,這正是不斷發展的結果。

    三、傳統文化對室內設計的影響

    目前有一部分現代設計師尤其是具有前衛的設計師,聲稱要拋棄任何傳統,打破常理,認為自己的作品是完全“無傳統”,但實際并非如此。即使最“反傳統”的設計師,他也得以“傳統”作為反面參照物來定義與詮釋自己的設計思維。無論什么風格,都有它的內涵,肆意的改變是不對的。

    設計從來不是可以肆意妄為的純個人行為。從語言、表現手法、媒介等方面的顯性傳統到對文化心態、思維方式、審美觀點等隱性傳統,都無形的影響著每一個室內設計師。室內設計無時無處不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四、古代室內設計對現代的影響

    1.室內的風水

    風水文化也源于中國,是中國傳統神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幾千年來一直閃耀著神秘的幽光。中國人歷來是相信風水的?!疤臁⒌?、人合一”是中國風水學的核心組成部分。中國古代科學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經上下幾千年的實踐、研究、歸納和感悟。它和環境密不可分,和室內設計也息息相關,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風水是中華文化的哲學部分,是華人的環境觀?,F代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會在室內設計中充分的考慮到風水。它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門玄術。

    2.現代中式設計

    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鐘愛中式文化的人居多。文房四寶、屏風、茶海、都成為了重要的擺設。這些都是我國流傳至今的文化。細致的木質雕刻和現代的金屬材質形成完美的結合。這才是發展。這種風格最能體現出我們中華民族的家居風范與傳統文化的審美蘊意。其空間的概念也是相當實用的。中式的設計風格,一般都是指明清以來逐漸形成的以中國文化傳統風格的設計。

    五、結語

    室內設計中傳統文化以及藝術的傳承是要不斷發展的。我們擁有了高科技的設備和現代的思維,所以我們要推進一個新的臺階。所謂的中式設計不是把所有的文化元素都堆在哪里,其實它更加強調的是一種精神。是現代設計和中國文化的完美結合。

    第2篇:中華文化的底蘊范文

    【關鍵詞】實干精神 德國制造 “工業4.0戰略” 【中圖分類號】D73 【文獻標識碼】A

    歷史上,德國曾發動過兩次世界大戰,對人類文明破壞巨大,但是德國也培育了許多偉人,產生過許多重大發明,對人類文明做出了杰出貢獻。德國人的優秀品質主要包括:嚴格細致、踏實努力的實干精神;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嚴謹作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高標準要求;尊重規律、理性務實的科學態度。這種實干精神成為德國制造包含的重要文化底蘊,也是德國制造全球領先的重要原因。

    實干精神成就了全球領先的德國制造

    德國不僅在高端制造業方面處于全球領先水平,而且德國人堅信,即便是非常普通的日用消費品,只要質地優良,也能創造出良好的聲譽和利潤。在很多人看來,刀具、剃須刀、牙刷等日用消費品易于復制,難以確立起產品的聲譽和品牌價值,但是,德國人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流程改進,把這些產品打造的極度完美,從而贏得了廣大用戶的喜愛。

    嚴謹理性的民族性格構成了德國制造的核心文化,那就是:標準主義、完美主義、精準主義、守序主義、專注主義、實用主義和信用主義。德國有一句名言:“犯錯誤,都要犯得十全十美?!睙o論做什么事情,在什么情況下,德國人都希望把事情做得非常完善,一件事如果做得不完美、有瑕疵,他們就會深感不安。在制造業方面,德國人提高品質的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在生產環節要盡一切可能把人的不確定性影響降低到最小限度,把每件產品的制造都分解成能簡單易行、可以控制的一個個步驟,從而可以確保產品質量的可控性。

    德國人講究紀律、追求完美的品格在職業教育中得到發揚,成為德國制造得以成功的重要基礎。德國從1825年起就實行“強制教育”制度,受教育與服兵役一樣被視為公民義務。適齡兒童如不上學,家長會受到法律處罰。德國人特別強調對孩子進行勞動技能的鍛煉,這種傳統使德國很多孩子從小就操作機械工具、修理家用電器、開展科技活動、設計制作各種機械模型,從而鍛煉了他們的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他們也接受了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熏陶。雙軌制職業教育是德國教育體系中的特點,它造就了大批擁有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高級技工,成為優秀德國制造產生的重要保證。

    德國人特別重視打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戰爭使德國經濟遭受重創。德國人在戰爭結束之初起,就非常重視打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西德僅僅用了15年,就重新進入了發達工業國家行列。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德國就高度重視打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使德國制造長盛不衰,出現了很多基業長青的重要企業。

    德國制造蘊含著德國人的實干精神

    德國制造最能明顯體現出德國人的實干精神。德國是一個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制造的聲譽并非與生俱來,而是經過長期積累逐步形成的。從歷史上看,德國制造經歷了由弱到強、由辱到榮的“灰姑娘”式的蛻變進程。德國制造從最初的技術模仿到自主創新,從追趕英美到跨越式發展,最后自成體系;從追求規模數量到關注質量和品質,最后集中于工藝技術和研究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塑造了一個不同于英國制造、美國制造和日本制造的德國制造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正是德國制造支撐德國的繁榮,使德國產品能夠出口到了世界各地。

    在消費者眼中,德國產品一般都具備耐用、可靠、安全、精密等特征。在高技術設備方面,以德瑪吉、通快為首的機床,以萊茵、蒂森克虜伯為首的鋼鐵,以巴斯夫、拜耳、漢高為首的化工醫藥,以西門子、英飛凌為首的電氣電子,以利勃海爾、海瑞克為首的工程機械,以蔡司、徠卡為首的光學,德國企業的大名,可謂信譽滿全球。德國的汽車品牌(例如:奧迪、寶馬和奔馳)更是深受全球消費者的厚愛。

    德國制造業的絕大部分分支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全球機械設備制造業的32個子行業中,德國有25個子行業是前3名的出口供應商,有16個子行業是全球市場的領導者。德國制造業在經歷了2004-2008年的高速增長之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訂單量和生產量急劇下滑。但很快在2009年開始回升,成功走出陰影。當前,德國機械設備出口額已經穩居全球冠軍,2014年達到1490億歐元,獨占世界出口份額的16%。

    “工業4.0戰略”,德國制造再起步

    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戰略”,并在2013年4月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目的在于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搶占先機。

    “工業4.0”的重點在于把信息互聯技術與傳統工業制造相結合。在未來的生產過程中,將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機械之間也會形成數字互聯,進行信息交流。德國的“工業4.0戰略”強調“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其實質是實現信息化與自動化技術的高度集成,從而使德國能夠保持在制造業中的競爭優勢。當前,“工業4.0”已經成為德國工業的強勁發展趨勢,其中許多項目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無論從歷史經驗還是現實條件上看,德國確實具有一系列支持“工業4.0戰略”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利因素。西方發達國家進入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所謂后工業社會以后,德國的制造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這與德國的民族秉性、歷史傳統和知識結構等密切相關。德國“工業4.0”尚需多年的開發、實施才能完全轉變為現實。不過,這一理念在德國己經得到廣泛傳播,形成了一定的共識。德國“工業4.0戰略”是加速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確保德國“高工資戰略”下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并以制造業的智能化帶動國民經濟體系的全面智能化。當然,不同的企業對這一戰略的接受和認同程度不一樣,規模越大或技術含量越高的企業越容易接受“工業4.0”的理念。在德國打造“工業4.0”的進程中,西門子、博世等知名公司已經邁出了嘗試的腳步。德國政府對中小企業實施“工業4.0戰略”非常關注。德國政府強調,“工業4.0”要在組織和技術上為中小企業提供解決方案。政府不僅提供資金支持,還通過設立創新中心鼓勵技術研究。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教授)

    【參考文獻】

    第3篇:中華文化的底蘊范文

    關鍵詞:漢英翻譯 再現 文化底蘊 中國英語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是文化的載體(carrier), 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約定俗成的。一種語言本身就傳承著一種文化。每一種語言都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各種語言都有其共性(universalism),而更重要的在于其植根于各自獨特文化的個性,反映出使用該語言的國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所特有的文化現象。從自然語言(natural semantic metal-language)發展而來的眾多語言實質上是構成了一個文化網絡,其中每條路徑的延伸都體現著其獨特文化的發展,兩條路徑的交叉點則體現了兩種文化的共性。漢語亦然,這一條路徑似乎比其他路徑更長、更寬,這與中國數年的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分不開的。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中國文化的光芒在灑向四面八方,同時中國文化也在吸收其他文化精髓中逐漸發展。特別是跨文化交際這門學科產生以來,漢語文化的國際化趨勢就愈發強烈。漢英翻譯的迅速發展正可謂是順應了這一時代趨勢。然而,漢英翻譯中的一個棘手問題就是怎樣把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漢語準確地轉化為英語。下面將就此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中國英語與文化底蘊

    自從嚴復先生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以后,對翻譯標準的爭論就從未停息過,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翻譯難,而要作好翻譯就更難。但翻譯之所以難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有很大的外在限制的創造性活動,也可以稱之為再創造。既要照顧原文作者,又要照顧譯文讀者,故說他是一仆二主,其難處可想而知。如何照顧好這兩位主人,這正好為翻譯的有效性(Validity OF Translation),所要討論的問題。漢英翻譯亦然。如何準確地傳遞中國文化,又如何使英語讀者準確地接受,這無疑是漢英翻譯工作者所面臨的艱巨任務。如何將如此豐富的文化底蘊傳遞給英語讀者是一大難題。而且在漢英翻譯的過程中有的我們也能在英語中找到對等的表達方法,但也只能講是基本對等,而有的連基本對等的句子也找不到,這就更增加了漢英翻譯的難度。鑒于此,葛規先生在1980年提出了“中國英語”(Chinese-English),我們所謂的中式英語(Chinglish)或洋涇浜英語只把英語單詞和漢語語法簡單相加,并不考慮其民族文化心理等問題。而中國英語則是以標準英語(Criterion English)為核心,在不違反英漢語用規則及民族文化習俗的前提下,用英語來表達中國文化中的獨有事物。

    在漢英翻譯過程中,有些東西確實找不到對應表達(equivalent),甚至連基本對應表達也找不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再去牽強附會地翻譯,把本身豐富的文化底蘊搞得非牛非馬,而應該大膽地使用中國英語。甚至,就是對一些可勉強找到基本對應表達法的句子,我們也棄之不用,而用中國英語來更加準確地傳遞中國文化,使我們的文化即使西傳也不要打上西化的烙印,而應該大量保持中國文化的原汁原味。

    二、漢譯英時,中國古詩詞的文化底蘊再現

    中國古詩詞文字精練、言簡意賅、內涵豐富,在英翻譯中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漢語重意合(parataxis),而英重形合(hypo taxis),漢語里的每一個句子,可以在英語里找到多個表達形式。然而,翻譯的最佳效果就是形式與原文(source text)完全統一,故是相當困難的。且從符號學(semiotics)的角度講,這是完全不可能的,甚至涉及到詞匯的理據性(motivation)問題,而在翻譯漢語古詩詞時,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顯得更加重要,但有時二者很難并兼。總體來說,傳遞詩人的思想應居第一位,如果只是牽強附會地照顧了形式而不能準確地傳達思想內涵也是得不償失的。我們試比較對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的兩種翻譯: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翁顯良先生翻譯如下:

    Crows hovering over rugged old trees wed

    Wish, rotten vine-the day is about done

    Yonder is a ting bridge over a sparkling stream

    And on the far bank, a pretty little village

    But the traveler has to go on down the

    Ancient road, the west wind

    Moaning, his bony horse groaning, trudging

    Towards the sinking sun

    Farther and farther away from home

    金惠康先生翻譯如下:

    Withered vines, old trees and crows at dusk

    Little bridge, meandering waters and cottage

    With the sun setting in the west

    第4篇:中華文化的底蘊范文

    關鍵詞:地域文化;銀行標志設計;創新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9-0000-01

    1.標志設計中所存在的問題

    在文化全球化進程中,隨著新思想、新觀念的進一步侵入,以及國外各種藝術文化思想瘋狂涌入,給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帶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一些標志設計在設計中放棄了中國傳統元素,而全部運用國外文化藝術,導致了很多標志西化,全然沒有了中國元素,在這樣的局面下,如何認識傳統文化與現代標志設計的關系是值得探討的。

    現代標志設計是人類文化的縮影,現代標志設計應反映時代、民族、國家、地域等不同的特征。但現代標志設計大多只是強調標志的形式感和現代性,單一的從簡化的字體、字母以及現代抽象形的角度來著手進行設計的標志,雖然現代感、信息感、商業感會比較強,但讓人感覺缺乏中國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風味。[1]

    通過觀察近三十年來銀行標志設計的發展脈絡,我們可以發現,從靳埭強的中國人民銀行標志設計開始,我國銀行標志一直遵循著模式化的設計套路,銀行屬性唯古錢幣不能言喻,企業文化唯天圓地方不能涵蓋......

    中國銀行的標志是古錢與中國的“中”字,體現了國家銀行的獨有地位,在國際上樹立了中國特色的銀行形象,是一個很成功的標志設計。之后的工行標志是古錢加工商的“工”字,建行的標志是古錢加China首字母的“C”,農行的標志是古錢加麥穗的圖形。這是共性的行業屬性符號與慣性的設計構思相加的一種模式,在構思上如出一轍,儼然中國銀行標志的姐妹篇。

    “天圓地方”的古代哲學觀似乎在各大銀行的標志上都有所體現,中國銀行的標志是對其直觀的演繹,反映了設計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對中國銀行標志設計定位的把握,有利于銀行形象在大眾心中產生共鳴,在行業中形成尊重的態勢,在國際上體現大國銀行的姿態。然而,成功是無法復制的,一些地方銀行不明就里的跟風,變成了附庸而不知。

    中國銀行的標志采用中國紅這一鮮明符號色彩,以均等的線性形態構成封閉的圖形,具有典型的幾何化特征,設計語言嚴謹簡潔。地方銀行要想有所突破,可以從色彩方面有所變化,標志設計如果缺乏差異化則會失去個性,而沒有個性特征就沒有識別性,從而就難以傳播和推廣。

    2.地域文化的運用

    “標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記號,它以單純、顯著、易識別的物象、圖形或文字符號為直觀語言。”[2]地方銀行的標志設計作為地方銀行的一種視覺語言,它將地方銀行的企業精神、理念通過極具地域文化的圖形表達出來?!艾F代標志設計需要從地域文化的中汲取元素,如果離開了傳統,那么標志設計將是無源之木、無本之木。”[3]

    地方銀行扎根于地方經濟、文化的土壤之中,其經營定位也是服務地方、輔助中小企業和三農、與本地客戶之間有著天然的親和力,這是地方銀行企業文化產生、演化的根源以及視覺識別設計的理念支撐于著力點。因此,地方銀行的標志設計與國有銀行的相比,應更具有本土化、地方人文化的特征,能運用與地方受眾產生固有思維產生共鳴的文化和自然人文物象進行創新設計,使受眾產生美好的聯想從而達成共識。

    例如北京銀行標志設計成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造型,取材于中國古代祈求豐年的天壇,表明北京銀行在北京誕生、成長,圓形紅色印章造型又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信用、遵守承諾的良好品德。標志突破中國金融領域傳統形象,開創一種新的思路,視覺上給人強烈的震撼力。南京銀行標志設計借鑒南京市市花―梅花,始終支配銀行發展“梅花精神”運用于標志整體造型,體現銀行的地域文化特點。浙江銀行標志設計采用地方代表性的獨特的玉琮、算盤圖案組合而成。這些圖形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藝術風格簡練,講究本身的文化內涵。[4]

    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湖北銀行的標志以穩重大氣的圓角正方形為主造型,方形里面是一個負形,它運用了具有代表意義的湖北曾侯乙編鐘與“未來之窗”的雙重意象,負性底部弧形代表冉冉升起的紅日,寓意嶄新天地,紫色漸變的色彩運用,賦予標志以“紫氣東來”的美好寓意。標志既體現了地方的歷史文化底蘊,又表達了創新發展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整體風格簡潔、現代。

    3.標志設計需要創新

    如今,錢幣與文字的組合已成為另一種“符號”,一種被廣泛使用,具有多種形式的設計母題?!板X幣”符號經過商業性的塑造與強化,逐漸成為一種習慣性的認知,它不僅影響著企業與標志設計師對特定母題的選擇,同時又進一步左右著廣大消費者對這一形象的理解。但是,作為銀行標志,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鮮明的形象特征,就應該擁有更多樣化的視覺模式,設計師也可以通過更具有創意的圖形語言進行有意識的突破。

    我國有著如此悠久的歷史,所傳承下來的元素是不計其數的,不是只能通過錢幣和文字的組合才可以表達銀行的概念,按照統一的模板設計出來的標志,是無法讓人記住的。我們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剖析,找到合適的元素進行簡化,創新,設計出符合企業文化底蘊的標志。

    例如,華夏銀行標志,以新石器時代的玉龍為基本原型,借毛筆韻味書寫而成,并做圖案化的處理,使之更加簡潔鮮明、富有騰飛的動感,顯示華夏銀行豐厚的文化底蘊。中間的方形代表了現代銀行電子化趨向的信用卡或電腦芯片的造型,整個標志自然優雅,形式感很強,將“華夏”與“銀行”、“文化”與“現代”從視覺上融為一體。

    地方銀行標志設計從理念梳理到設計概念提煉再轉化為視覺符號,最后被地方受眾識別和廣泛接受,其關鍵在于能體現本土文化特色,能以人性化設計理念與所服務對象在文化和審美上做到心靈相知,在于能打破程式化設計的思維模式,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并進行從理念到視覺的創新設計,從而令地方銀行標志彰顯區別于國有銀行和其他地域銀行的個性風貌,在地方銀行轉型創新以及銀行企業形象塑造中和傳播中發揮核心識別和核心價值體現的重要作用。

    在當今社會,從銀行的發展來看,錢幣不再是唯一的貨幣流通方式,行用卡和網上銀行等一些新型的傾向支付形式已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并且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甚至引起了生活方式的變革。因此,大多數銀行標志所采用的這種古代錢幣的方式不能表現出時代的特征,與銀行未來的發展形勢不相符合。中國標志設計應具有一定的國際眼光,“因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盵5]只有義無反顧放棄原來趨于雷同的符號,設計出個性鮮明、獨特而具有親和力的標志設計,才能展現銀行經營者不斷創新突破、追求卓越的精神,體現出時代的特征。我國城市的地域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把傳統元素創新地運用現代的商業銀行標志設計中,是其成為商業競爭的利器,是開創地方特色銀行品牌的有力途徑。

    參考文獻:

    [1] 謝愛英.基于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標志設計中的運用[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

    [2] 卞宗舜,朱俐,謝匯.《標志設計》[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

    [3] 劉賁.標志設計民族風格的承接與取向[J].包裝工程,2009.

    第5篇:中華文化的底蘊范文

    一、《三字經》在蒙學教育中的地位和社會影響

    何為蒙學?蒙,取自《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之義。注云:“童蒙之來求我,欲決所惑也。”(1)童蒙,即初入學的兒童。蒙學,《辭?!返慕忉屖牵?ldquo;中國封建時代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為《蒙求》、《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四書》等。沒有固定年限。采用個別教學,注重背誦,練習。”(2)由此可見,古代的蒙學近似于當代的學前教育和初級小學教育。

    中國古代的蒙學教育,上起周秦,下迄民國,用于蒙學教育的書籍或文獻隨著社會歷史的遞進而增益。據張志公編的《蒙學書目稿》統計有580種之多。徐梓的《中國傳統蒙學書目》在此基礎上作了增補,達到1300余種。蒙學教育的書籍雖然門類繁多,但基本義理都是為啟智、認知、修心、養性、立德、規行等必須遵循的教范。

    在諸多的蒙學書籍文獻中,有一本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這就是《三字經》。

    《三字經》從問世起,就以其難以比擬的魅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那么,《三字經》是出自何人之手呢?明代黃佐的《廣州人物傳·十》、明末諸生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十一》、清代惲敬的《大云山房記·二》都記述為是宋代末年區適子撰著,依據出自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有“童蒙所誦《三字經》,乃宋末區適子所作。適子,順德登州人,字正叔,入元抗節不仕”之語。更有人迎合此說補證為“南宋末年區適子所撰,黎貞增廣”;清代邵晉涵詩在其《讀得貞黎三字訓·自注》中斷定為:“《三字經》,南海黎貞撰。”清代夏之翰在其《小學紺珠·序》中提出了:“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經》作者自先生(王應麟),因取文熟復焉,而嘆其要而該也”,認定為《三字經》是南宋學者王應麟(字伯厚,號深寧居士〈1223~1296〉)撰著;清代賀興思《三字經·注解備要·敘》中也說:“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經》一出,海內外子弟之發蒙者,咸恭若球刀,”明確認定《三字經》是王應麟所撰。經當代學者研究,清人夏之翰、賀興思的論斷是可確信的。《三字經》問世后,雖屢有人因應世化做了諸多適變增刪,依佘人之見,這些增刪本非但無有多少增益,反而留下了明顯的斧砍雕鑿的痕跡,對《三字經》時代特征及其思想蘊含有所損毀。

    在《三字經》出現之前,傳統蒙學讀物的句式主要是四言句式?!度纸洝芬匀跃涫竭@一新的面貌出現,從形式上對傳統讀物進行了創辟性革新,而且這種革新符合兒童閱讀習慣。明人趙南星說:《三字經》“句短而易讀……殊便于開蒙”。明人呂坤在《社學要略》中說:《三字經》“淹貫三才,出入經史”。“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先讀《三字經》以習見聞,《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義理。”(3)清人王相稱《三字經》是“蒙求之津逮,大學之濫觴”;在《三字經注解備要·敘》中認為它是“一部袖里《通鑒綱目》”。近代章太炎稱贊《三字經》:“其書先舉方名事類,次及經史諸子,所以啟導蒙稚者略備。”“天人性命之微,地理山水之奇,歷代帝王之統緒,諸子百家著作之原由”。是一部學習中國古代文化內容豐富的啟蒙讀物,在中國古代蒙學教育中影響最大、最具代表性,堪稱“蒙學之冠”。

    《三字經》不僅對本民族、本土文化影響巨大,而且很早就在少數民族中傳播。清代出現了陳格敬翻譯的《滿漢三字經》、崧巖富俊翻譯的《蒙漢三字經》等,由此可知《三字經》在清代已為兄弟民族所接受;清雍正五年(1727)訂立《恰克圖界約》后,沙皇政府派來中國的學藝者就是以《三字經》為識字課本的。后來又被翻譯成俄文,跨國界走出國門。道光九年(1829)俄國又在圣彼得堡出版了《漢俄對照三字經》,在俄國知識界和公眾中廣為誦讀使用,被喻為“十九世紀的百科全書”;道光十五年(1835),由美國傳教士出版的英文譯本,被視為風靡世界的華夏古籍之一;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新英譯本《三字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

    二、《三字經》深邃義理和豐厚的文化蘊涵

    在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貫穿著一種精神動力,這就是“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自強不息”一詞源于《易傳·乾卦》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即時間不斷的流逝,天體始終運轉不止,君子應當仿效天體的這種精神,奮發有為,勉力向前,永不滯步。這是一種積極的進取精神,是個人健康成長發展的精神動力,也是《三字經》貫穿的基本的思想理念。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個中心義理。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長為“經世致用”之材;從“為人學,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教導兒童要懂禮儀、孝敬父母、尊敬兄長 ;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告知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四時、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等簡明扼要,一應俱全;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展示古代重要典籍和教授兒童習學的規程,臚列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等儒家典籍和部份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表述的是從伏羲神農至清代的朝代更替遞嬗,中國兩千多年變革發展史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勸誡習學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自幼打下堅實的“治世”知才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古代蒙教注重以人為本,首要目的是授教“做人”,教導“修身”?!度纸洝返拈_首語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在中國思想史上,關于“人性”的爭議向無定論。老子認為:人性像水一樣,是一個自然的東西,“人性之無分善與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孟子認為:性善是人的一種普遍的心理活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性是本善的;荀子與孟子同為儒家的代表人物,然而,二人在人性善惡問題上卻持截然相反的觀點。荀子認為人生下來就是趨“利”的,餓了就要吃飯,渴了就要喝水,人性就是食色、喜怒、好惡、利欲等情緒欲望,而善的一面都是后天習得的;西漢儒家代表人物楊雄則認為人性是善惡混合的,學善則為善人,學惡即為惡人。其實,這些不同的觀點是他們基于人這個生產、生活、文化、社會活動中的主體,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環境條件下的一種表現形態的感知思維,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也都不免有所偏激?!度纸洝分?ldquo;性相近,習相遠”源自于《論語·陽貨》,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鬃硬]有輕言人性,沒有給人性定論,只是說人性相近,而后天的習慣與興趣使人與人之間的天性相去甚遠。先哲們盡管對人之初性善惡的觀點不同,但對于后天環境對人性的影響發揮著至關重要作用認可和贊同。“性也者,吾所不能為也,然而可化也;積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為也。”本性的好壞,是可以通過教化來改變的;一個人的習慣也不是生來就有的,陋習也是可以通過教化來改善的。“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圣人。”《三字經》的作者是知曉在他之前關于人之初,性善惡的各種觀點的,開首之語取人性本善之義,闡釋“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足見其以人為本、勸人從善的理念是欲言于不言之中的。”

    道德倫理是《三字經》的核心價值理念?!度纸洝分校?ldquo;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集中體現了“別尊卑,序長幼”的道德倫理修養?!度纸洝防?ldquo;三綱”指的是處理人際關系中的三個主要方面。以“君臣義”為例,它秉承了孟子處理君臣關系的思想,即“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義”、“孝”、“親”這種真情真義無不體現了和諧的思想。即或是董仲舒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也是具有歷史的積極意義的。如若“君”不能為臣所尊,不能號令臣子與天下,君也就不成為君,臣也就不成為臣,朝綱必亂,國之將傾,這是任何國度和社會所不期望的;如若父親不能以自己的思維模式教養子女,父子關系將失去存續的基本基礎,不成其為父子;如若夫不能為婦盡一家之主的責任和擔當,那他(她)只是一雙性器具的偶合,焉能成為夫婦?董仲舒的“三綱”在特定的社會歷史階段所具有的積極意義,也是不能冒然否定的。以今人的思維取向去苛求古人,否定古人,甚者批判古人,是忘根棄祖的不肖子孫。

    《三字經》所倡導的“五常”,即:仁、義、禮、智、信,不論是封建社會還是現今,是做人、做事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和最低的底線。上有道,下有德,真善美才能夠彰顯,社會才會和諧。

    《三字經》倡導“首孝悌”。今天的社會中不贍養老人,不孝敬父母尊長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當一個人在高談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的闊論時,不尊古訓,不講“首孝悌”,對父母尊長尙且不存一顆孝心,豈能夠恰談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忠實誠心?

    讀書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思維的磨煉。年輪的流轉使已經逐漸蒼老疲憊的古典教育中許多精髓在歲月侵蝕中散落;市場經濟的大潮浪濤奔涌,物欲橫流,人們的精神家園被蕩滌的空曠潰頹。蒙學教育的根系不可中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不能滯棄。時代需要重新捧拾起塵封缺失的精神文化遺產,深入研習其義理,汲取其精華,延續其命脈,潤澤其后世?!度纸洝愤@一先祖遺留給后世的精神瑰寶將閃爍永輝。

    參考文獻:

    第6篇:中華文化的底蘊范文

    地方美術文化資源包括當地的自然資源、社會生活資源、傳統美術文化資源。而地方傳統美術文化作為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適應本土民間風俗習慣,在現代美術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地方美術資源的開發縮短了課程與本地區學生的距離,為校本課程建設和實現學校的特色辦學提供了一定的基礎。由于教材缺乏多種版本,不能供不同地區學生多種選擇,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往往因為不同地區間師生經驗的差異、獲得實物資料的難度不同和接觸實際操作的條件不同,教學效果差異較大,不能適應不同地區的發展需求。一方面往往是農村的辦學條件跟不上教材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忽視了自身的地方資源。農村廣闊的田野、豐富的自然環境、悠久的文化積淀,為農村的美術教學提供了生動的課程資源,既可以使身處農村的孩子感受到美術課的生動有趣,還能更有效地促進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堅定農村孩子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從而培養孩子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充分挖掘適應本土民間習慣的地方文化資源,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是培養中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了解當地社會與經濟文化發展的有益嘗試。就沭陽而言,有豐富的地方文化資源,自古就有“花鄉”美譽,也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能為地方美術課程的開發提供豐富的題材與資源。

    一、立足家鄉情趣,激發中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

    教學中要把地方文化與美術欣賞的內容直接聯系起來,通過并創情境,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加了解家鄉,感受家鄉的美,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它地處黃淮平原,座東擁南,承南接北,是亞熱帶和溫暖帶過渡地帶,也是我國南花北移、北木南遷的優質馴化過渡地帶,自古享有“花鄉”美譽。此外沭陽也是西楚霸王之妻虞姬的故鄉,民間關于虞姬的傳說佳話也頗多,著名的京劇中也有一出震人心弦的歷史悲劇集《霸王別姬》在課堂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霸王別姬》,徐徐導入,通過欣賞,了解家鄉的歷史名人及背景,然后講述諸多關于虞姬及家鄉名人的傳說佳話,讓學生運用各種繪畫或手工制作手法勾勒出學生心目中的虞姬,這樣的情境創設不僅讓中學生開闊了視野,也領略了家鄉的美景,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提高了審美能力。使學生越發熱愛自己的家鄉,同時也初步認識了本土文化與美術教學的密切聯系。

    二、動手實踐,多措并舉呵護中學生的美術創作熱情

    在農村,人們的生活純樸而又豐富多彩,人們以其獨特的方式進行著創造美的活動。每一個場面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些直接來源于現實生活的藝術源泉,都是很好的寫生素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身背畫夾手拿畫筆,自由大膽地去描繪、去贊美自己的家鄉,在自己的家鄉尋找美,在花鄉有五百年前的松柏和一二百年來從未斷續的五十多個花木傳統品種,此外還有形形的國內外珍稀品種,如,巴西木、比利時杜鵑、越南和朝鮮的月季花、柬埔寨玫瑰及臺灣的金塔竹等。這些都是學生繪畫寫生的很好素材,還可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如,手撕貼畫、毛線貼畫等表現美麗的花卉。另外,我們身邊有唾手可得的創作材料,如,麥子的秸稈,家門口的銀杏樹葉都可以用來美術作品創作。在課前要求學生自帶秸稈,收集樹葉開展秸稈貼畫、樹葉貼畫等教學。不僅能讓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美,同時還能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這樣開展的教學活動就會使學生興趣盎然。此外,也要把地方美術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開展各種展覽活動,如“地方景觀風景寫生”,還可以與其他學科聯系共同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而且學習美術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感受美、創造美。農村的孩子雖沒有城市的孩子見多識廣、條件優越,但對于手工制作,農村孩子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獨具民間特色的文化資源。

    第7篇:中華文化的底蘊范文

    【關 鍵 詞】圖畫;低年級學生;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1)06-0126-02

    一、圖畫在導課中的運用

    萬事開頭難,一堂課也是如此。一個好的導課不僅可以起到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作用,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其對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導課的方式有很多,在諸多的導課方式中直觀的演示、提供形象,無疑更適合小學低年級兒童,因為那才是他們所喜歡的。

    直觀演示的導課是上課之始,教師通過圖片、圖標、音像片等直觀的教具,先讓學生觀察實物、插圖、幻燈、投影等,引起學生對即將學習內容的關注,然后引導學生在觀察時提出問題,并提出相關要求,帶領學生一起觀察、思考、分析,從而使學生直接進入探求新知識的活動中去。

    如在講授《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在上課之始,可以先問學生一些問題。如,小朋友們喜歡畫畫嗎?你們都在哪里畫呀?老師最近看到一幅在雪地上畫的畫,就是這幅(同時課件出示小動物們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一圖),同學們愿不愿意幫老師想想這幅畫究竟是誰畫的呀?那就讓我們一起去課文中找一找吧!這樣,就自然而然地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和興趣進入了該課的學習。

    二、圖畫在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識字是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重點。根據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的特點,在識字教學中巧用插圖,能夠激起孩子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當識字對于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滿了生活中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教學的過程才能比較輕松。要讓孩子牢記的東西,首先必須是有趣的東西。識字教學應當跟圖畫緊密結合起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從科學和藝術兩個角度對教學中使用的圖畫進行合理設計,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教學“、o、e”三個韻母時,先出示課文插圖:清晨,一只美麗的大公雞對著東方昂首啼叫。頓時,太陽公公笑瞇瞇地跳出了地平線,金光遍灑。一個可愛的小女孩來到清澈的小河邊練習唱歌。她美妙的歌聲引來了一只驕傲的大白鵝,大白鵝聽了小姑娘的歌,羞愧地低下了頭。老師在指導學生看圖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在頭腦里勾畫這樣一個童話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進一步問:“小姑娘唱了什么呀?大公雞怎樣叫的呢?大白鵝看見了自己的影子像什么呀?”學生在觀察、想象、表達的過程中,輕而易舉記住了拼音的音形。

    三、圖畫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一)寫景類的課文

    寫景類的文章由于沒有故事情節,很難吸引住兒童,對于這一類的文章在其描寫優美的地方適當地運用繪畫,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夕陽真美》這課中,教師可以利用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先領著學生整體感知“夕陽美”,接著使用動態圖片演示,并啟發學生在感受夕陽“動態美”的同時,感受夕陽的“顏色美”。

    圖畫雖然是靜止的,但只要教師巧妙地去啟發、誘導、點撥,帶著孩子們一起在美麗的景色中觀賞并學習,我想他們一定會喜歡上這樣的“旅行”的。

    (二)記事類的課文

    記事類的課文有故事情節,在這樣的課文中切忌濫用繪畫手段。不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想象,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再把想象到的表演出來。

    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出示――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干什么?看第一幅圖著重觀察小蝌蚪是什么樣的?看第二幅圖說說小蝌蚪遇見了誰?會說些什么?它的身體有什么變化?用觀察第二幅圖的方法自己觀察第三、四幅圖,自由說說圖意,適當進行想象,教師予以指導點撥。教師還可以把學生分為不同的角色,讓他們把自己腦海中的畫面表演出來。

    (三)古詩

    正所謂吟詩作畫,自古詩畫是不分家的,古代文人墨客歷來就有為畫題詩或根據前人的詩來作畫的風氣。

    低年級兒童學習古詩時運用圖畫描繪情景,可以把課文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可以從畫的顏色、明暗中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涵養美感,并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教材中的詩歌多半配有彩圖,利用彩圖有效促進詩歌教學,是較好的途徑。如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首先是指導學生分別有序連貫認識彩圖上的景物“黃鶴樓”、黃鶴樓下的不同人物、“煙花”、“孤帆”、“遠影”、“碧空”、“長江”、“天際”,然后補充課本圖上沒有的字詞“之”、“廣陵”、“下”、“揚州”、“盡”、“唯”。通過指導直觀識圖,學生初步理解領會了詩歌的基本思想內容,再加以補充教學,學生就能全面深入理解領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四、圖畫在板書設計中的運用

    板書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說,板書是反映課文內容的“鏡子”,是展示作品場面的“銀幕”,是教師引人入勝的“導游圖”,是每一課的“眼睛”。板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板書的范式也有很多種,這里筆者主要探討的是圖畫式板書。

    教師在進行板書設計時用較為形象的圖畫(如簡筆畫)表達教學內容,能夠突出重點,讓人耳目一新,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去年的樹》時,板書可做如下設計:

    這樣的板書設計不僅把樹和鳥之間的友誼表現得很直觀,而且還使文章的脈絡顯得頗為清晰,給人一目了然的感覺。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圖畫式板書應注意如下幾點:1. 較復雜的板書應預先用紙片畫好,剪好,教學中適時張貼;簡單的板書要和文字板書一樣,隨教學進程逐步自然地勾畫出來,切莫花費大量時間,造成主次顛倒,適得其反。2. 教師本人要練好簡筆畫和粉筆字等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功,這樣才能在圖型板書的設計和運用中得心應手。3. 設計、運用圖型板書是一門藝術,需要不斷地學習、實踐、總結和創新。

    五、布置形式多樣的作業,加強評價的生動性

    低年級的學生喜歡畫畫,何不讓他們拿起畫筆來展示自己對語文學習的感受呢?你會發現原來語文在孩子們的眼里是那么五彩斑斕、栩栩如生。

    如在學習“風雨電云”四個字時,教學中通過簡筆畫認識了這四個字,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完成了對這四個字的學習,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運用這四個字,教師可布置這樣一項課后作業:用這四個字做主角,畫出圖畫,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畫,并嘗試寫下來。于是,枯燥乏味的練習變成了一幅幅與生活中天氣密切相關的圖畫、變成了孩子們口中一個個極富想象力的故事。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有很大的幫助。

    在評價學生作業時,教師不妨采用簡筆畫的方式,這樣不僅能增加教師評價的生動性,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更樂于接受,讓他們感受到老師也有一顆未泯的童心,從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如一張可愛的笑臉、一個高高豎起的大拇指、或是一個加油的表情,都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

    參考文獻:

    [1]孫菊如,陳春榮.課堂教學藝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劉翔平.不會閱讀的孩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第8篇:中華文化的底蘊范文

    中圖分類號:TS941.2 TS93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094-012

    摘要: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史,傳統圖案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了解傳統圖案的風格特點及形成因素,才能對其繼承和創新,并應用到現代服裝圖案設計中,進一步提高現代服飾文化。本論探討了中國服飾文化中的圖案與服裝設計的關系。

    關鍵詞:圖案設計;圖案紋樣;服飾圖案

    中國擁有56個民族。分布地域的遼闊,由于自然環境的差異,生產方式的不同,審美情趣的差異,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傳統圖案豐富且有文化意蘊。中國民族圖案從形式到內容,從創意到工藝制作都有許多優秀的東西值得學習和借鑒。對于我們的服裝設計師來說,那應該是無盡的寶藏,而這寶藏正是我們進入世界服裝先進行列的文化根基。

    一、傳統圖案元素分析

    1.原始服飾圖案的發展特色

    原始服飾有大量的裝飾物,其中有頭飾、頸飾和腕飾等,材料有天然美石、獸齒魚骨和海里的貝殼等,當時惡劣的環境下佩戴這些飾物,不僅是為了裝飾,也還包含著對漁獵勝利的紀念。

    2.商代服飾圖案的發展特色 我國的服飾圖案經歷了千百年的發展歷程,有著悠久的歷史。服飾圖案據最初考察表明,有文字記載是商代。那時,奴隸主身著的是帶有雷龜紋的服裝。圖案的裝飾主要表現在服裝的領口、袖口、前襟、下擺、褲角等邊緣處及腰帶上;表現形式主要是規則的回龜紋、菱形紋、云雷紋,而且是以二方連續構圖形式來表現的至今,這種二方連續構圖形式仍普遍地運用于服飾圖案設計中。

    3.周代服飾圖案的發展特色

    到了周代,隨著社會的變革,生產力的發展,紡織業也應運而生,于是出現了華美的暗花綢和多彩的刺繡品。人們用它制作服裝,于是出現了冕服。從十二章花紋表現形式和象征意義來看,這些紋樣并沒有排出當時人們圖騰崇拜的心理,同時,也表明人們已不是僅僅把圖騰崇拜作為唯一的服飾圖案裝飾了,而且已能夠運用各種自然界的物象紋樣來裝飾自己,表現出了奴隸社會人們的審美意識。

    4.秦漢服飾圖案的發展特色

    秦漢的圖案以瓦當圖案最為精美,瓦當圖案以動物、植物、文字符號和幾何紋為多,取材多與吉祥、辟邪有關。服飾圖案除了十二章紋樣的繼續延用外,在圖案造型的選擇上,突出了龍、鳳的寓意。在服飾圖案的表現上,龍、鳳紋樣不僅具有了很強的工藝化、裝飾化特點,更具有審美價值,而且在設計上也更加追求藝術造型的完美性了。綜上所述表明,服飾圖案的運用經歷了最原始的一種蒙昧美的追求,圖騰的崇拜,權力、地位的象征這樣一個發展過程。

    5.隋唐代服飾圖案的發展特色

    隋唐代服飾圖案,改變了以往那種以天賦神授的創作思想,用真實的花、草、魚、蟲進行寫生,但傳統的龍、鳳圖案并沒有被排斥,這也是由皇權神授的影響而決定的。這時服飾圖案的設計趨向于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我們看到的這些華貴優美的服飾圖案,正是畫工們在敦煌石窟用艱苦的勞動為后人們保留下來的珍貴形象的資料。唐代的服飾圖案精巧美觀?;B服飾圖案、邊飾圖案、團花服飾圖案在帛紗輕柔的服裝上,真是花團錦簇,爭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說“羅衫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每翩舞時分兩向,太平萬歲字當中”。唐代的服飾、服飾圖案對后代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纏枝紋在現代服飾圖案中的運用,展示了傳統紋樣與現代審美意識結合所產生的意蘊。

    二、圖案元素在現代服裝中的應用

    1.局部使用圖案

    將圖案用于服裝的某些部位,如領部、袖口、門襟、下擺等部位,整件服裝以清地為主,局部用圖案點綴來驅散了單調感,服裝上圖案有變化但不零亂,突出重點,主次分明。這種裝飾方式可以說手法眾多,特別在吸納民族服裝裝飾方式的同時,更要注重服裝紋樣的細部構思,運用二方連續的幾何紋樣相拼藝術,使紋樣在服裝組合中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或奔放、或粗狂、或細膩、或工整的特點。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在開幕式上的服裝主要運用了最能體現出中國風情的中國。

    2.重復使用圖案

    為滿足一些追求完整、統一美的消費者的需求,在服裝設計時可采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圖案元素進行上下、左右、前后、內外的整體配合,形成一種整體感。最典型的是奧運會頒獎禮儀服裝采用的“青花瓷”系列禮服,以瓷器裝飾圖案為主題圖案,展現中國悠久的文化,設計別具匠心,精致的青花瓷花紋,點綴在禮服上,美輪美奐,讓人不禁陶醉其中。使“青花瓷”成為2008年最流行的中國元素.奧運頒獎禮儀小姐身著青花瓷花飾的旗袍展現了最溫婉的中國風情。奧林匹克公園里豎起青花瓷雕,連北京奧運支線地鐵候車大廳里也布滿了青花瓷元素的陳設,作為中國文化的青花元素得到全面升華。

    3.高科技使用圖案

    采用現代高科技手段替代手工加工,如利用電腦繡花進行機械刺繡,在面料上進行仿挑花、打籽等刺繡效果印染等加工方法,可節省時間;也可在面料上進行刺繡圖案數碼印刷;水晶燙片也可以快速地將設計圖案實現在面料上,形成華麗的珠串效果。將這些機械化生產的圖案用于現代服裝,也能體現民族圖案對現代服裝服飾的貢獻。

    三、結論

    民族圖案應用于現代服裝中,嚴格意義上說不是普通商品,更是中國歷史文化變遷的一把標尺,具有相當的價值,圖案應用于服裝使中國服飾文化享譽中外,自古至今都頗受人們青睞和推崇,同時服飾圖案寓意的深刻內涵,已深入人心,成為了具有特殊意義的裝飾,即使普通大眾也喜愛有加。在現代服飾圖案設計中,設計師們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敏銳地捕捉時代氣息,洞察時代的步伐,是傳統的審美經驗和新時代的審美信息融會貫通,創造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服飾圖案,圖案設計應用于服裝設計也成為了慰藉人們精神的文化產品之一。©

    參考文獻:

    [1]《圖案基礎設計》.廣西美術出版社.1997

    [2]楊林,安毓英.《中國民間服飾藝術》.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第9篇:中華文化的底蘊范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時期,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樂之者"的見解.低年級兒童的無意注意.無意識記還占優勢,他們的學習活動常受直接興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視興趣的激發。在“說話“訓練中,教師如果能借助電教媒體形聲結合.聲畫并茂的特點,圍繞“說話“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各種情境,能引起和維持學生的無意注意,使兒童主動說.積極說,提高訓練的有效性。

    在教學<<動物運動會>>這篇看圖說話時,為了談靜止.無場的畫面為動態.熱鬧的場景,我利用計算機給學生展示了一段動畫場景:遠處是一座運動場,動物們正在進行激烈的角逐,場面非常熱鬧,運動場大門上有一條橫幅,“動物運動會“幾個字依稀可見。一群動物興奮地由運動場方向走來,正巧遇上慢慢爬向運動場的小蝸牛,動物們叫“小蝸牛,你怎么才來呀?運動會都快結束了!“小蝸牛說:“唉,我爬利太慢了,今天天沒亮我就出發了,可還是沒能看到精彩的比賽。你們能把運動會的情況說給我聽聽嗎?“動畫片結束了,學生們已置身于一個色彩斑瀾的童話世界中了,我不失時機地引導道:“同學們,我們來當這些小動物,把動物運動會的情況說給小蝸牛聽,好嗎?“天真的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運動會場景說給小蝸牛聽。這樣,借助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個語言環境,使他們在模擬的情境中產生了強烈的“說話“欲望,變“要我說“為“我要說“,課堂氣氛顯得輕松愉快,人而取利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意直觀,發揮想象,使學生“會說“。

    低年級的學生心理發展水平較低,空間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要他們口述一件事情的經過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較困難的。因些,要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教師首先要根據學情,重視利用電教媒體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有一定的物質依據,讓學生有話可說。 1.理清思路法。口頭表達的條理性,準確性是建立在觀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礎上,要使學生的思維有條理,把話說具體.有次序,教師可以借助電教媒體的可剪輯性,指導學生細致觀察,理清思路,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懂得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分清主次。如<<動物運動會>>這個看圖說話訓練的圖中有三個比賽項目---賽跑.跳高.拔河,我自制了一張覆蓋式投影片,先出示整幅圖的幻燈片,引導學生看“這是什么時間.什么地方.誰在干什么?!?接著請學生選擇他們最感興趣的項目重點練說,這時我翻掉另外兩個比較項目的畫面,使利重點更加突出,內容更加集中。等重點練說的項目說好后再翻回另外兩個項目,簡單地說一說。這里教師利用電教媒體展示的教法,很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習知道“說話“要詳細得當,條理分明,不要眉毛有子一把抓。

    2.再現生活法。這是指教學中利用電教媒體不受時空限制,可以擴大范圍的特點,使許多在教室里或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景象,通過電教媒體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把他們的視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觀和宏觀世界的各個領域,從面提高觀察效率,降低“說話“難度的一種方法。

    有一次,我請學生來說說秋天,因為孩子生活經驗不豐富,頭腦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說出平時印象較深的一些特點:“秋天樹葉落了“,“秋天天氣變涼了“,“秋天人們穿上毛衣了“......這時,我播放了錄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緩的音樂聲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麗圖景呈現在學生眼前,湛藍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鋪滿落葉的公園小徑,充滿笑聲的菜園.果園;動物們在準備過冬,人們在忙著收獲......同時,我利用計算機把大雁的隊伍與"一"字."人"字相對比,把飄蕩的落葉與飛舞的彩蝶進行對比,把脹裂的石榴與人們的笑臉進行對比......學生們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懷抱中,每個畫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赐赇浵?,一只只小手紛紛舉起,學生們說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藍,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著整齊的隊伍往南飛去,它們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大多數樹的葉子黃了,一陣秋風吹來,樹葉仿佛一只只美麗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楓樹的葉子火一樣紅,松樹.柏樹還是那樣蒼翠“;“田野里.果園里可熱鬧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黃,紅瑪瑙似的高粱壓彎了腰,葡萄像珍珠,廣柑黃澄澄,石榴露白牙,逗得娃娃口水三尺長“;“秋天真美麗啊!“??梢?,電教媒體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并將有著相似之處卻完全不同的事物進行對比,引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思路不再干澀,語言不再貧乏,他們用優美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描繪出了一幅幅真實的畫面。 3.音響聯想法。所謂音響聯想法,就是利用電化教育手段,以生活中諸多音響為中介,刺激學生感官,喚起學生聯想,從而提高“說話“能力的一種方法。它以聽覺為紐帶,繼而引起大腦聽覺.視覺.言語等運動中樞的興奮,使學生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同時有助于發展兒童的想象力,使他們思路開闊,語言流暢,言之有物。 如訓練學生說一個集貿市場的場景,如果只是讓學生憑經驗和記憶去“說話“,學生只能摘取市場里的一些零碎景象。因為由于年齡特征的限制,集貿市場在學生的頭腦中只是個模糊的印象,沒有聲音,沒有動感。這時如果利用電教手段,播放人集貿市場中有選擇地收錄的聲音片段,商販的叫賣聲.買賣雙方的討價還價聲以及雞.鴨. 鵝的鳴叫聲,立刻就喚起了學生的聯想,頭腦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一個活生生的畫面頓時顯現在學生眼前,這時再要求學生說市場,他們就能說得真實.具體了。

    4.誘感法。要學生在說話中做到言之有情,必須通過正確誘導,激感,使學生身臨其境,作出合理想象,道出有感情的語句來。如教<<啄木鳥醫生>>的看圖說話訓練時,我積極誘導學生進入畫面中去,把自己想象成啄木鳥醫生和老樹。我根據故事內容利用計算機制作了一個 <<啄木鳥醫生>>的動畫片,畫面栩栩如生,但是沒有聲音,請學生當“配音演員“來給啄木鳥醫生和老樹配上對話,學生們根據畫面和故事情節,聲情并茂地進行對話,當啄木鳥醫生看到老樹低垂著頭,傷以哭泣時,學生用關切的語氣給啄木鳥醫生配音:“老樹爺爺,您哪兒不舒服呀?“給老樹配音的學生用傷心的語調說:“我全身長滿了蟲子,難受極了,嗚-嗚-。“這時啄木鳥醫生面帶微笑地停在樹上,學生又用溫和的聲音給啄木鳥醫生配音:“老樹爺爺,您別難過,我一定會把您的病冶好的?!爱斪哪绝B醫生把老樹的病冶好后,老樹挺直了樹干,舒展枝葉,精神抖擻,給老樹配音的學生高興地連嘴了合不攏,他配音道:“啄木鳥醫生,你治好了我的病,我該怎么感謝你呢?“給啄木鳥醫生配音的學生了笑著說:“不用謝,老樹爺爺,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請您保重身體啊!“這一句句洋溢著童趣的語言不僅表達了圖中啄木鳥醫生和老樹爺爺之間的友誼之情,了表達了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辯析詞句,加強訓練,使學生“說好”。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使得他們在“說話“時常常出現語病,這就需要及時辯析.糾正,但是說過的內容一晃即逝,要保存它并對其進行辯析,就需要借助電教媒體。電教媒體能按教者的意圖,將部分“說話“內容反復出現,有利于學生辨別出其中正確和錯誤,培養學生敏銳的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我們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來進行以下幾種辯析訓練:

    1.常用詞的辯析.主要是收集學生容易用錯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詞,編在句子里,錄成磁帶,讓學生反復收聽,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及時改正.

    2.句子的辯析。主要是根據學生平時“說話“中易犯的語病,如缺主.謂語,羅嗦重復,次序顛倒,不合邏輯等,編成若干句子,把它和正確的句子混雜在一起,制成錄音,讓學生聽后辨別哪些句子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不正確的原因何在,就怎樣改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草草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欧美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18禁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小视频| 成人免费观看网站|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成人午夜18免费看| 成人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欧洲成人爽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全部费免网站|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嫩草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亚洲欧美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