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護理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802年法國的一家兒童醫院和1855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首先把家長包括在護理過程中,家庭成員被委以照護者的角色。1987年,美國首席醫師Koop提出“為需要特殊健康護理需求的兒童和家庭提供以家庭為中心的,以社區為基礎的,協調的護理”,成為以“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理念的雛形。該理論早期主要強調在有特殊健康需求的兒童護理中應用。1920年,英國兒科醫生JamesSpence認為母親應陪在生病的嬰兒身邊。2003年,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將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概括進多個政策文件之中并肯定了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作為兒童護理的標準程序。2003年11月在曼谷舉行的首屆亞洲兒科護理學術會和2004年8月在墨西哥舉行的第3屆國際兒科護理學術會上,以家庭為中心均是重要的討論議題。2010年2月,國內開始推進“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旨在促進醫院加強臨床護理工作,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構建和諧醫院關系。
2以家庭為中心兒科護理模式臨床意義
DennisZ.Kuo研究顯示,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應用與兒童健康的穩定性成正相關,在其研究的40723個家庭中,38915個家庭參與到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中,結果發現,38915個家庭的兒童包括吞咽困難、慢性疼痛、注意力不集中、溝通障礙、抑郁等在內的機體功能障礙發生的頻次減少。DennisZ.Kuo的研究還顯示,在12個月中,參與到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中的患兒看急診的次數減少,同時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使家長需要為照護孩子而停止工作的時間也減少。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中,護士、家長及患兒是一個護理團隊,可以有效鍛煉護士的團隊協作能力,護理資源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家長在參與過程中,成為決策者之一,培養了健康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獲得了護理的相關知識,為患兒以后的健康成長打下基礎。父母在參與對患兒的照護過程中,能繼續承擔父母角色并增加對患兒住院這一事件的應對能力;當住院時間延長或再次住院時,父母可以更多參與對患兒的照顧,也能讓父母更好地掌握一些在患兒出院后仍然需要的照護項目如服藥、霧化等知識。
3以家庭為中心兒科護理模式存在問題及對策
3.1存在問題
3.1.1護士認識偏差和執行困難
調查結果顯示,一些護士認為,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就是授權更多的護理和決策行為給家長,而家長也只有參與決策和成為護理合作者的意愿而不是承擔更多護理行為的責任;另外家長也不理解自己能夠在護理行為上配合到什么程度。同時,文化及風俗習慣的差異也會給溝通及對以家庭為中心的理解和實施造成障礙。另外一些護士認為,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在執行時仍面臨一定困難。3.1.2醫院設施無法滿足需要Coyne等調查結果顯示,在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實施中,醫院應增加更多的診室、接待室、兒童游戲區域、哺乳區、家長休閑區還有更多的家庭自由空間,同時開放的醫院探視制度也是加強以家庭為中心模式的因素之一。目前國內醫院設施無法滿足以上需要,從而影響了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實施。
3.1.3護士無法完全滿足提供指導的需要
DennisZKuo調查結果顯示,有四分之一的被調查家長沒有經過足夠的培訓參與到護理過程中,只有在有護士在場的情況下才有信心進行相應的護理行為。對于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相關的臨床專業指導,目前國內護理院校還沒有進行系統的授課和培訓,畢業后的護士相關知識欠缺,對于家長提出的問題或需解決的問題無法滿足。
3.2對策
3.2.1提供咨詢服務
調查結果顯示,在實施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過程中,在患兒及家長需求前10項中,包含了咨詢服務中的所有3項,分別是醫院有患兒和家屬的資源中心(提供書面、試聽資料及上網途徑),醫院有咨詢室供隨時使用;醫院提供進行精神支持、冥想和禱告的場所;派遣有資質的醫護人員給予患兒家屬提供相關疾病方面的知識解答。另外也可建立病友之家,定期組織讓相關疾病的患兒及家屬進行互動,在護理方法及問題上進行討論。
3.2.2為患兒及其家長提供更準確信息和支持調查顯示
,96.7%的家長認為在患兒住院期間,需要有相對固定的責任護士提供護理,家長與責任護士之間建立比較穩固良好的護患關系,責任護士了解患兒的病情和家長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準確的信息和支持。由于護士了解患兒及其家長情況,可針對每個住院患兒家庭量身定制護理措施,改變以往家長盲目遵從被動參與等弊端,使患兒家長積極配合主動參與。
3.2.3加強護士教育和培訓
護士通過向患兒講授疾病的有關知識和技能,調動家屬積極參與護理活動,使患兒盡快恢復健康減少并發癥的目的。制訂課程目標、設置課程內容、編寫培訓手冊、編制考核試題、評估試題的性能來達到培訓目的,課程內容包括: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定義、核心概念。
4小結
【關鍵詞】 家庭為中心;兒科護理;優質護理服務;應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hildre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pediatric nursing model,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nursing model.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nursing error rat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nursing error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nursing error rate and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ication degree in pediatric nursing.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nursing;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Application effect
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分別采用常規兒科護理模式和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模式,對兩種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進行比較,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9月本院收治的兒科患兒120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0例。對照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齡2個月~8歲, 平均年齡(1.5±3.1) 歲;病程1~4周, 平均病程(1.3±2.3) 周。觀察組中男21例, 女39例;年齡1個月~10歲, 平均年齡(2.2±2.1) 歲;病程3 d~4周, 平均病程(1.1±1.8) 周。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兒科護理模式, 觀察組采用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模式, 具體包括:①入院評估:在患兒入院時, 護理人員應按照護理要求, 對患兒進行全面評估, 如生命體征、皮膚、過敏史、既往史、患兒大小便等情況。全面了解患兒的護理問題, 并對存在的問題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對患兒家庭單元中的每一名成員進行宣教, 讓其充分了解護理問題, 配合護理人員對患兒的護理, 及時滿足患兒及家屬的需要, 這是成功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模式的第一步[1]。②健康宣教:兒科患兒人群比較特殊, 每例患兒的治療途徑各不相同。因此, 護理人員要根據每例患兒的情況, 定位好護理人群, 通過各級護士的配合, 深入每個家庭單元以家庭為中心實施護理, 其中包括健康教育、護理計劃、護理診斷、護理措施、護理效果評價, 通過這些護理步驟為患兒制定合理有效的護理途徑。家庭健康教育可以在患兒入院前和入院2~3 d后進行較為合理有效, 給患兒家庭單元發放宣傳手冊, 根據患兒病情定期宣教。還可以通過科室健康宣教專欄、疾病護理小常識、家庭疾病護理等進行宣教, 建議患兒家屬在家庭單元中組成家庭急救包, 便于對患兒緊急情況進行處理。③護理措施:針對每例患兒存在的護理問題和提出的護理診斷, 為患兒進行相應的護理措施。護理人員在執行護理操作的過程中, 注意實行人性化護理, 盡量滿足患兒及家屬的要求, 安撫患兒的情緒。進行侵入性操作時, 要做到動作敏捷、準確, 減少失誤率, 以免引起患兒的疼痛。同時多與患兒及家屬溝通, 拉近護患關系, 使護理工作順利有效的進行。④護理效果評價:實行護理措施后, 護理人員要及時根據患兒家屬反映的情況, 持續改進護理措施, 多觀察、思考, 直到患兒痊愈出院。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加強與患兒溝通, 加強健康教育, 不斷地豐富患兒家屬的護理常識, 能夠掌握簡單的護理措施, 滿足家庭護理的需要, 使護理工作更好的深入家庭單元, 服務每個家庭[2]。 1. 3 評價指標 患兒入院期間, 準確記錄患兒出現的護理不良事件。護理差錯率通過患兒住院期間的跌倒或墜床、用藥錯誤的例數反映。患者調查滿意度以評分方式評價:7~10分為滿意, 4~6分為一般, ≤3分為不滿意, 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護理差錯率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差錯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兒科護理中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 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 使患兒與醫護人員之間的距離更進一步。護理人員從傳統的以患者為中心, 轉變為將整個患者家庭單元視為護理對象, 使護理人員與患兒及家屬的溝通變得更容易。患者更加信任護理人員, 減少了護理差錯, 有效地預防了醫療糾紛的發生, 護患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融洽[3]。兒科護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護理人員不僅要擁有比成人科室更精湛的技能, 還要提升自身素質, 為患兒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 而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符合這一要求。通過實施這一措施, 護理人員更有信心為患兒精心護理, 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本研究中, 觀察組的護理差錯率為3.33%, 對照組為26.67%;觀察組的患兒滿意度為98.33%, 對照組為88.33%。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后, 減少了醫療糾紛的發生, 護患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同時提高了患兒對護理工作及護理服務的認可度。
綜上所述, 在兒科實行以家庭為中心的優質護理模式, 在臨床護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與傳統的常規護理相比, 為兒科患兒帶來了更好的護理服務, 營造了良好的醫療氛圍, 促進了患兒早日康復,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學英, 胡歌.開展“優質護理示范工程”活動的效果觀察.現代臨床護理, 2010, 9(8):60-63.
文章編號:1003-1383(2013)06-0907-03中圖分類號:R722.047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各種醫療技術設備的推陳出新,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的設施更加完善,新生兒急救技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早產兒的搶救成功率和存活率明顯提高。一項早產兒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5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我國23個省市自治區,52家醫院的早產兒出生率為9.90%[1]。另有報道早產兒存活者中留有不同傷殘者占10%~20%[2],指出神經系統和肺損傷是早產兒遠期后遺癥的兩個主要方面[3],可導致早產學齡兒學習困難。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專業的健康照護者面臨的挑戰,已從保證早產兒存活發展到使他們的發育和預后最優化。早產兒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使早產兒得到父母的全程照護,各方面均達到完善狀態,對提高早產兒生存質量和人口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針對早產兒實施FCC,國外已經進行了大量研究,而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現就早產兒實施FCC的研究現狀作一簡要綜述,為臨床提供參考。早產兒生理發育特點及臨床表現早產兒由于未足37周出生,其組織器官的成熟度和功能較足月兒差,特別是重要器官的功能發育不成熟,使早產兒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生感染、呼吸暫停、喂養不耐受、營養缺乏和生長發育遲緩等[4]。如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體溫易隨環境溫度變化,出現忽高忽低現象,不能維持穩定的正常體溫,常因寒冷而導致寒冷損傷綜合征;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容易使早產兒出現青紫發作、肺膨脹不良、缺氧、呼吸道梗阻、肺透明膜病等;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容易引起嘔吐、腹脹、腹瀉等;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易導致腦室管膜下及腦室內出血,有時伴有腦實質或蛛網膜下腔出血。早產兒的第1年是生長速度最快、大腦發育的可塑性最強的階段[5],腦發育早期是“易損性”與“可塑性”并存的時期,“可塑性”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特性,其結構和功能可隨體內外環境變化而發生改變,但未成熟腦存在高度可塑性的同時其“易損性”也會增加,從而導致發育異常和行為問題。因此,早產兒尤其是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后常需要在NICU監護,住院時間延長。NICU環境與胎兒子宮內環境、健康新生兒的環境有著巨大的差別,致使早產兒宮外面臨的環境有害因素多,如強光和噪音、作息時間不規律、缺乏規律的有益刺激、多疼痛刺激、高頻率的非預期侵入性操作、不舒適、親子分離等,這些刺激可單獨或同時對早產兒生長發育(包括未成熟的腦發育)產生直接或潛在的不良影響[6]。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核心概念家庭護理即為促進家庭系統及其家庭成員,以達到最佳的健康水平為目的而進行的護理實踐活動,其服務的對象是整個家庭。FCC模式是系統化整體護理的一種形式,是以患者為中心護理工作的延伸,是適應當前醫學模式轉變的積極探索。其理念最早由Fond及Luciano提出,20世紀中后期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顯然不足,患者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滿足,為解決這一突出矛盾,多數學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患者與家庭關系緊密且相互影響,因此提出開展FCC模式。FCC模式不再把患兒當作單一的臨床病例看待,而是意識到患兒屬于一個家庭、一個社區和一種生命或文化的特殊形式[7],讓家庭融入新生兒的出生、計劃和健康服務的評估,發揮家庭在養育、護理、選擇等方面的作用,更強調人是綜合體,進一步強調家庭在患兒疾病治愈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它的核心概念是尊重患兒及家庭,傳送健康信息,尊重患兒選擇權,強調患兒、家庭及照顧者間的協作,給予力量及支持,有彈性,授權[8]。FCC護理理念已比較成熟,所總結出的8條基本原則[9]及在實踐過程中拓展出的9項基本內容[10]都強調家庭在治療、護理過程中的作用。實施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影響FCC的概念最早由范麗于2001年引入我國[11],引起了兒科、產科等護理界研究熱潮。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樓建華團隊[12,13]調查的兒科護理工作中,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實施FCC模式,結果得到了家長的認同,家長可以和孩子在一起,患兒能得到很好地照顧。趙敏慧等[14]對比分析了讀懂早產兒行為與個體化照護指導,對父母和早產兒互動行為認知及情緒的影響,發現上述做法能有效促進父母早產兒互動行為的認知和積極情緒的形成。該學者進一步研究了FCC對早產兒母親情緒及早產兒生長發育水平的影響,結果也表明FCC能有效降低早產兒父母的抑郁情緒,且能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和智能發育,但這對護理人員是一大挑戰[15],需要醫護人員與家長保持長期的、良性的溝通。楊青麗等[16]評估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母親和早產兒的唾液皮質醇水平的影響及其兩者之間的相關性,發現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反應性唾液皮質醇的水平無影響。當前國內大多數早產兒被收治在新生兒病房,父母不能參與照護,因此常會表現出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最終導致他們對早產兒的治療及照護缺乏足夠信心,有的甚至還會出現消極行為。而FCC填補了早產兒父母對早產兒照護知識的空白,可以很好滿足其需求,減輕壓力。
早產兒實施FCC措施及其效果父母與醫療人員共同參與早產兒的住院護理時,父母不僅獲得了更多的護理知識,在促進孩子行動的能力及對早產兒的支持性均得到了加強[17]。措施包括:關注父母的文化背景,根據患兒具體情況,醫護人員與家長共同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建立早產兒個人檔案;通過課堂培訓、一對一操作示范、小冊子及視頻、網絡電話咨詢答疑等,對家長如何妥善照顧孩子進行科學指導;幫助父母認識早產兒的外表、行為和情況,指導父母讀懂早產兒的行為暗示和促進生長發育;為母乳喂養、袋鼠式護理(kangroo care,KC)提供指導和硬件支持;并與父母共同制訂個性化的出院計劃;出院前提供單獨的房間,練習照護技能,為早產兒出院后父母對其護理奠定基礎,如懷抱與喂養,洗澡與日常護理,撫觸與被動操,急救等,進而保證早產兒從病房向家庭護理轉移的順利完成。
實施FCC后,患兒出院回家,護士的角色有新的變化。在一些發達國家,早產兒出院后由社區護士做好持續的家庭訪視,有利于促進父母的照護技能、社會支持質量及母乳喂養率,患兒生長發育良好,親子互動增加。目前我國社區護士進行家庭護理較少,資雪梅等[18]將FCC作為理論基礎,觀察營養供給、信息刺激、親子交流等干預措施對新生兒生長發育的影響,結果顯示,家庭護理干預后,產婦掌握新生兒護理知識明顯優于干預前,有效降低新生兒的發病率,對新生兒生長發育和智能發育有一定促進作用。王延榮等[19]探討新生兒家庭護理的干預效果,對新生兒出院后 3 d 由專業護士上門通過現場示范、口頭講解、發放宣傳手冊等,給年輕父母普及新生兒護理知識,幫助解決護理操作上的技巧和認識問題,結果顯示產婦在新生兒護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地降低新生兒的發病率,提高新生兒健康水平。國外有報道建議在進行家訪時,所有照顧者及決定家庭經濟者均應在場,以確保護理人員的建議能得到接受并很好地實施。護理人員在隨訪過程中,應正確評價早產兒發育指標,監測其發育狀況,早期發現其發育異常,有助于早期治療,改善患兒的預后,提高人口素質[20]。張坤堯等探討早期家庭干預對高危兒認知發育的影響,干預組采用家庭式干預模式對患兒進行早期干預,結果顯示,6月齡始各年齡段患兒智力發育和運動發育指數均顯著高于未干預組,1歲時Gesell智能檢查,五大功能區發育均先于未干預組,表明對高危兒進行早期家庭干預,系統管理,可促進其認知發育,減少傷殘發生[21]。
綜上所述,FCC護理模式是“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核心體現,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綜合護理措施,通過指導家長參與照護,可以使早產兒及其家庭得到全面健康維護的服務,提高父母的育兒知識。早產兒出院后持續的家庭訪視及積極、持續的護理干預,有利于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提高早產兒的生命質量。但在護理人員不足的情況下,要實施FCC會增加更多的人力和精力。目前我國FCC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應端正醫護人員對FCC的態度,優化護理人力資源和素質;通過各種途徑使家屬認識到FCC的優勢,改善護理現狀,促進其推廣實施,以利于兒科護理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燕.出生早產兒流行病學特征的前瞻性多中心調查[D].上海:復旦大學,2012.
[2]李玉鳳,劉世新.早期護理干預對早產兒智能發育的促進作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3):18111812.
[3]羅蓉,母得志.建立早產兒腦損傷的隨訪與早期干預體系[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4(2):265269.
[4]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895.
[5]李建萍.早產兒出院后的養育[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2):340341.
[6]臧少敏,繩宇.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實施發育支持護理措施及效果的研究現狀[J].護理雜志,2008,25(9B):3537.
[7]Gates LVS,MeGrath JM,Jorgensen KM.Family issues/professionalparent partnerships[M]//Keaner C,McGrnth J.Developmental care of newberns&Infants:a guid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USA:Elsevier,2004:288290.
[8]Cheryl L Hoying,Linda Workman,Susan Allen,等.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探討及安全管理[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9,4(6):481484.
[9]謝立華.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現狀[C].2011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2011:114117.
[10]夏蓓君.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兒科的應用現狀[J].護理研究,2013,27(10):873875.
[11]范麗.以色列“以家庭為中心”的兒科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7173.
[12]沈寧,何萍萍,樓建華.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現狀調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9):6566.
[13]何萍萍,徐麗華,沈 寧,等. 家長對“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認識[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885887.
[14]趙敏慧,姚莉莉,袁浩斌,等. 讀懂早產兒行為與個體化照護指導效果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8,23(19):79.
[15]趙敏慧,王瑛,于慧前.“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早產兒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3537.
[16]楊青麗. 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早產兒及其母親的唾液皮質醇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16):111,113.
[17]申葉林,黃碟卿.加拿大多倫多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 NICU護理對我國的借鑒[J].護理學報,2008,15(2):261269.
[18]資雪梅,康錫秀.“以家庭為中心” 的護理模式對新生兒家庭護理干預研究[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8,22(5):441443.
[19]王延榮,耿文真,陳雙麗. 新生兒的家庭護理干預[J].護理學報,2006,13(1):5859.
關鍵詞:婚姻檔案;家庭利益;和諧關系
中圖分類號: G278文獻標識碼: A
婚姻檔案管理對于家庭利益的重要作用
首先,婚姻檔案是家庭戶口登記等的重要依據。在我國當前戶籍管理體制下,戶口登記、戶口的遷出等都受到嚴格的限制。婚姻是戶口遷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夫妻關系戶口的相互投靠及其子女投靠父親等戶口政策的施行,都使得戶口遷移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在這種背景下的戶口遷移,婚姻登記是其遷移的重要依據,在貫徹戶口政策履行該種遷移手續時,要從婚姻登記檔案出發,夫妻雙方的結婚證書是其重要的戶口遷移依據,而對子女的戶口遷移還需要出生證明等,而這些都是以婚姻登記為基礎的。戶口登記的過程中,對于當事人婚姻狀況的查詢成為一種必然程序,而這過程中婚姻登記檔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也突顯出來。
其次,婚姻登記是家庭共同財產處置的依據。隨著經濟發展及其人們個體意識的增強,在當前婚姻關系中,夫妻共同財產的概念逐漸被深化,家庭關系中存在更多的共同財產或者其他事項需要以家庭或者夫妻雙方的名義來處理。比如購置房屋或者購車等,尤其在房屋登記時,需要以婚姻關系的存在作為其依據,在這種情況下,婚姻登記檔案的管理作用便得以體現出來。在當事人出示身份證和結婚證的情況下,結合婚姻檔案管理的有效應用,及時的確認該種婚姻關系存在的真實性,為夫妻雙方購進或者處置共同財產提供憑證,使家庭利益得到有效的維護。
再次,婚姻檔案管理能夠更好的為離婚涉及家庭利益關系的辦理提供有益參考。社會的發展及其人們思想的變化,結婚數年每年激增的同時離婚的數量也不斷增加。一些當事人在辦理離婚時由于結婚證丟失等原因需要查詢婚姻檔案。這在以方面體現了社會文明發展的背景下,人們能夠更好的來處理其婚姻問題,而另一方面又反應出了當前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離婚數量的增加使得一些社會問題較為突出,也是我們所應思考的地方。在離婚登記辦理的過程中,婚姻檔案的作用得到體現,通過檔案查詢確定婚姻關系的存續及其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一些財產關系等得到確定,這都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家庭關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家庭利益得到維護。
最后,婚姻檔案能夠實現對流動人口家庭利益的維護。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勞動力的流動,人口會存在國內不同省市內的流動,設置會出現一些跨國流動的現象。在實踐中,對于流動人口的管理上需要確定其婚姻狀況等,而一些需要出國的人員在辦理簽證時也需要確定其婚姻關系,這些都需要利用婚姻檔案。因此,婚姻檔案管理的不斷完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方便該種查詢共組,使得流動人口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有效避免一些重婚現象的發生。而就出國簽證的辦理上,能夠提高審查的效率,使當事人能夠更快的取得簽證。
婚姻檔案管理不完善給家庭利益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實踐中,由于婚姻檔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及其管理人員素質的影響,婚姻檔案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對于家庭利益的維護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
婚姻檔案制度不完善,存在一定的信息缺失或者毀損現象,使得其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當婚姻檔案歸檔工作不及時、管理不完善,會造成一些檔案資料的缺失,在檔案使用時帶來一些不便,使其無法發揮其服務社會及家庭的作用。對于婚姻關系的辦理、婚姻狀況的審查等都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使其他工作的效率相應的降低,使得家庭利益受到破壞。
婚姻檔案的利用無法得到有效保證。當前婚姻檔案管理的過程中,其利用平臺還未能建設完善,對于婚姻檔案信息的利用渠道不能完全保證暢通無阻。這些都使得檔案管理的作用無法得到有效的實現,給使用者帶來諸多的不便,降低了檔案利用的效率。信息平臺的缺失或者不完善,使得婚姻檔案的作用無法得到全面實現,家庭利益也因此受到損害。比如,由于婚姻信息無法及時查詢,使得家庭財產處置或者購進受阻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損失、婚姻狀況無法及時查明使得一些重婚現象出現等,都給家庭利益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
完善婚姻檔案管理為家庭利益服務
為了充分發揮婚姻檔案管理對于家庭利益的重要作用,便要建立完善的婚姻檔案管理制度,并建設便利的檔案信息利用平臺,提高檔案的利用效率。
完善婚姻檔案管理制度。婚姻檔案的有效利用是以完善的制度作為基礎的,從婚姻登記開始建立完善的婚姻登記檔案管理制度,使得婚姻登記相關資料能夠及時歸檔,建立一個完整的婚姻檔案資料。并完善相應的檔案保管制度,使得婚姻檔案能夠得到有效保管,避免一些人為原因導致的檔案資料的毀損和遺失。
建立完善的檔案利用平臺。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婚姻檔案管理注重信息平臺的建設,使得婚姻檔案資料可以在民政等部門之間的互通利用。平臺建設時,注重婚姻登記等信息的及時錄入,并注重系統的安全建設,使其形成一個強大的婚姻檔案數據庫,方便各部門對當事人婚姻狀況的及時查詢,提高工作的效率。在信息平臺建設的過程中,注重隱私的保護,避免一些婚姻檔案利用中帶來的當事人隱私的泄露,給當事人及其家庭帶來不利。
結語:婚姻檔案管理對于婚姻當事人家庭利益的維護有著重要的影響。它能夠對婚姻關系的存續起到證明的作用,而對于一些家庭活動的開展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保證家庭利益,在婚姻檔案管理工作中,便要增強婚姻檔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建立更為順暢的檔案利用平臺,使相關機關能夠及時查詢婚姻信息,從而提高辦事效率,保證當事人的個人利益及其家庭利益。從婚姻檔案管理建設出發,完善其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并提供便利的婚姻信息利用平臺,在保護當事人隱私的前提下合法利用婚姻檔案信息,為家庭利益的維護及其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便利。
參考文獻:
[1]李灼.電子婚姻檔案為民生服務的現狀及建議[J].中國電子商務,2013(22)
[2]尹翠民.婚姻檔案是維護家庭利益的重要依據[J].云南檔案,2012(7)
[關鍵詞] 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重性精神病;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1(b)-0154-03
目前,精神衛生問題在中國已經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并且逐漸成為了人們日益關注的社會問題,他們加重了家庭的負擔,成為社會安全的隱患和發展的阻力,所以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迫在眉睫,刻不容緩[1]。探討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對重性精神病治療的效果,用于指導臨床治療。現對該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25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采取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主要的內容包括:對防治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來加強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和監護及家庭護理,現將具體的療效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科收治的256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男性患者198例,女性患者58例,年齡17~70歲,平均年齡43.5歲,他們的文化程度是:文盲40例、小學44例、初中36例、高中56例、中專47例、大學33例。其中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54例、精神分裂癥63例、情感雙相障礙66例、偏執性精神障礙23例、精神發育遲滯伴精神障礙24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26例。精神病患者病程1到28年,被關鎖時間在6個月~25年。所有患者的診斷都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2]。
1.2 方法
在該院精神病科對收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256例采取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主要的具體內容包括對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來加強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和監護及家庭護理,最后比較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前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具體方法如下所述。
1.2.1 對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人員進行培訓 對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人員的培訓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是不可或缺的,該研究當中分別對患者的護士、醫生、社區民警、防保人員進行重要的培訓,他們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診斷、治療和護理規范化;對重性精神病患者各人的備案管理制度的培訓;防范和綜合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禍;對病人的照顧者(家人)宣講康復的主要方法,同時要提高照料者本身的生活質量的指導培訓;對精神病患者的個人檔案要妥善保管,還有具體的病案管理。
1.2.2 實施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 家庭當中家人是精神病患者的直接接觸者和照料人,所以家庭化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止護理十分重要,醫院家庭一體化它的組成是由精神病醫院專科的醫生、精神病患者的護士、藥劑科人員和家庭的成員組成的,院方人員將會到街道居委會還有各鄉鎮大眾中進行精神病防止和護理工作的宣講,普及知識,并協助鄉鎮的衛生院、社區的衛生服務中心對精神病患者的家屬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與護理,以及對正常的健康人做宣講工作[3],主要要告知對重性的精神病患者要進行登記處理,對他們要建立個人的檔案,并且運用電子技術表卡對患者進行平時的隨訪登記[4]。院方與精神病患者的家屬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再加上先進的醫療設備有益于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情況、藥物的反應、患者的勞動能力、藥物的治療效果、患者的肇事肇禍情況,對此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得到的結果錄入到患者的個人病情康復記錄的檔案中,在家屬的幫助下建立精神病患者的監管性數據庫[5]。醫生護理人員在每月1~2 d內到社區的康復站在登記的患者當中篩選有肇事肇禍傾向的患者,對他們進行定期的隨訪和康復性指導[6]。在隨訪過程中篩選出家庭生活困難的患者,再由家庭成員申請,通過院方批準后,患者可以免費接受院方的治療和護理。對于需要應急處理的病人,如果家庭情況困苦有很大的經濟壓力,也可以向院方申請,情況屬實得到批準后,院方可以對精神病患者提供一定的補助費用,盡力解決患者的一些問題。對于肇事肇禍的病人按照院里的精神病患者進行醫治及護理,等到出院后再按醫生囑咐的家庭護理進行。
1.2.3 家庭護理 家庭護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家庭護理方面我們主要包括兩點:一是要做好患者的服藥護理;二是要幫助精神病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7]。在服藥護理方面,一定要經常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病情狀態還有患者出現的的不良反應,這樣就可以及時與患者的治療醫生聯系;精神病患者要按照一生的治療方法按量按時地給患者服用藥物,并且不能讓患者自取服用,家屬一定要妥善保管好治療性藥物;家人需要看管患者要在飯后35 min左右服用藥物,而安眠性藥物的正確服用時間為患者臨睡前,在給藥時家庭人員要注意患者是否真的服下藥物,如果要必要可以對患者進行檢查,查看患者的腮下和舌下是不是還有治療藥物;如果在服藥的時間患者在熟睡,這時把服藥的時間向后推遲1 h左右,叫醒病人后不可以叫病人立即服用藥物;一旦病人出現拒絕服用藥物的情況時,家人要耐心地勸導說服他們,和他們進行合作,必要的情況下和患者的醫生進行聯系獲得幫助;在患者的服藥期間家屬要定期帶患者去醫院做心電圖、肝功能、血常規等等的檢查,以防出現其他問題[8]。
在患者的心理護理方面,家人的講話要平和、緩慢,內容最好簡潔,家人如果向患者提問題或者叫他去做幾件事情,切記每次只說一件事,多了他便不知所措;對待患者說話要親近專注,即使他的表現松散,也不能夠忽視他;家人對他的關心和摯愛一定要用行動和語言表現出來,可以聊聊對以前的回憶,或者制造一個歡快娛樂的氣氛;對患者在生活中的進步,要給予鼓勵,這樣可以重新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一定不能對他們責備和抱怨;患者會表現出來脫離現實的想法,家人不可說服他,更不要諷刺和嘲笑他,因為這樣會帶來更大的麻煩,最終于事無補;對患者的興趣愛好進行培養,還要適當的提供機會來表現,讓他們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可以與患者一同制定生活日程表,精神性疾病的特點是長期、慢性,所以患者的家屬一定要適應過程中的角色,給患者一個良好的心理輔導。
1.3 評價指標[9]
通過開展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后,比較評價護理前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效果,其中包括肇事肇禍率、病情好轉率、家庭參與率、監護率、服藥依從性。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數據通過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系統分析,進行χ2檢驗來比較計數資料。
2 結果
對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醫院家庭一體化護理前后防治效果比較見表1,由表1可知醫院家庭一體化護理后,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禍率較防治護理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醫院家庭一體化的護理模式的實施和開展,大大地減輕了老年精神病病人住院給兒女和家庭帶來的精神上與身體上的負擔[10],能夠有效緩解了護理難、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經過護理人員的努力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也成為一個相互支持與信賴的伙伴關系[11],護理工作讓病人的滿意,得到了病人的支持,明顯的改善護患關系,建立了良好的醫患關系也使醫務人員在社會上樹立了擔當社會責任的仁愛形象。醫院家庭一體化護理服務模式的開展為醫院培育和建立了一個穩賈蕊固、健康、和諧的就醫群體,同時讓醫院在社會上形象明顯得到了提升。而且讓廣大的醫護人員在病人順利康復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就感,體會到自身職業的責任和職業價值所在。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的對精神病病人的影響是深入的。研究認為,對精神病病人實施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2]。
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的分析結果顯示了對重性精神病患者進行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后患者的肇事肇禍率較防治護理前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劉惠卿.醫院社區一體化防治護理對社區解鎖精神病病人康復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3,20(6):74.
[2] 舒大林.重性精神病患者實施社區綜合干預效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13,20(8):1016.
[3] 韓舒,溫肇霞,陸連芳.應用Delphi法構建腸造口醫院-社區-家庭護理模式[J].護理學雜志,2013,28(23):115-116.
[4] 吳茜,毛雅芬,施雁.對構建醫院-社區-家庭慢性病延續性護理模式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3,12(8):102-103.
[5] 李卡,黃明君,郭晶.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合作管理模式在造口護理中的發展與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2(1):98-100.
[6] 張彥青.醫院家庭一體化防治護理對重性精神病治療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2): 216-217.
[7] 王可.對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屬探視的健康教育及護理干預[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2):224-225.
[8] 袁福紅,劉書蓮,張少軍.對貧困精神疾病患者實行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的效果調查[J].中國保健營養,2014, 24(2中旬刊):169-170.
[9] 趙慧麗,張延赤.“醫院-社區”一體化模式對重性精神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4,24(1上旬刊):158-159.
[10] 林振東,胡季明,任春生.“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對400例重性精神病患者精神康復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17):161-162.
[11] 魯國芬.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4):182-183.
[關鍵詞] 慢性乙肝;家庭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1.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4(b)-098-02
Home care knowledge of chronic hepatitis B(CHB)
WANG Qiaofeng,CHEN Yuanli,CEN Minqiong
(Infectious Diseases Branch,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0,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B(CHB),home care knowledge of chronic hepatitis B(CHB)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including viral hepatitis, rest, diet, disinfection , isolation, self-observ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and so 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aking practible, targeted, prospective home care measures is helpful in the reduction of the frequency ,economic cost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complications of severe hepatitis,as well a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ing and living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B.
[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B(CHB);Home care knowledge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個主要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世界范圍內有20億人感染過;超過3.5億是HBV慢性攜帶者, 15%~40%感染者將發展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細胞癌[1]。我國約有1.5億HBV慢性攜帶者。80%以上慢性肝病發作(已達到住院指標)有明顯誘因,其誘因是對肝病不了解、酗酒、過度勞累、暴飲暴食、不潔飲食、吸毒、濫用血制品、亂投醫等等。慢性肝炎患者發病率高,癥狀反復或加重,甚至造成肝、腎、腦等器官損害,嚴重者引起死亡。為了控制病情的發展,及時發現起病先兆及肝功能異常,減輕患者痛苦,減少住院次數及醫療開支,筆者對經治療好轉出院的慢性肝炎患者,制定家庭護理,具體指導內容如下:
1 乙型肝炎的基礎知識
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一組全身性傳染病[2]。我國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高度流行區,HBsAg陽性率在人群中平均達10%,其特點是男多于女,青少年高于成人,南方高于北方。但近年廣泛推廣接種乙肝疫苗,少兒HBsAg陽性率明顯下降。
1.1乙型肝炎的傳播方式
①經血液途徑傳染:包括輸血及血制品、注射、手術器械、針刺、紋身等是最常見的方式。②母嬰傳播:包括通過分娩過程及隨后密切接觸等方式由母親傳染給嬰兒,亦可在子宮內經胎盤傳染胎兒,但較少見。我國約30%的HBV感染源自母嬰傳播。③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包括性接觸。故HBV感染有家庭聚集現象。
1.2無癥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攜帶者定義
指那些既無癥狀體征,又無肝功能異常的HBsAg陽性者。如果血清HBsAg持續陽性6個月以上,稱為慢性HBsAg 攜帶者。以往把這種情形稱為“健康攜帶者”,由于肝臟此時已有病理改變,故現已不再如此稱謂。
1.3 HBsAg陽性者能否結婚生子
只要肝功能基本正常又無明顯臨床表現,可照常結婚生子。只是配偶及嬰兒應及時接種乙肝疫苗。
1.4 HBsAg陽性者職業選擇禁忌
不應從事獻血、直接接觸食物的飲食業和幼托、保育工作。
1.5急性發作護理
對于慢性乙肝急性發作患者應該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休息。臨床上多數轉化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的患者,主要是由于沒能做到這一點。臨床上對于黃疸性肝炎,由于其潛伏期多為5~7 d,黃疸出現后伴有尿色如濃茶,鞏膜(俗稱白眼珠)和皮膚發黃,可伴有皮膚瘙癢,黃疸大約在1個月左右消失,故臥床休息至少要等到黃疽消失;而無黃疸性肝炎因癥狀不典型,平常亦被忽視,對于這種患者應根據癥狀、檢驗結果來決定臥床休息時間的長短,病情明顯好轉后,可適當增加活動量至痊愈。出院后1個月即可恢復工作,但應在半年內絕對禁止過度勞累。
2 病情的自我觀察
2.1 慢性肝炎患者食欲觀察
當慢性肝炎患者出現病情波動時食欲往往較早出現改變,如食量下降,厭食肉類和油膩食物,嚴重者一見到肉類食物或聞到食物的氣味都會發生惡心、嘔吐。
2.2 慢性肝炎患者如何觀察體力
患者自我感覺體力下降,尤其是處于休息狀態亦覺疲乏,甚至四肢軟弱無力,不愿走動時應警惕病情反復。
2.3 慢性肝炎患者如何觀察體重
慢性肝炎患者體重如果明顯增加又證明沒有腹水,需注意合并脂肪肝的可能性;若短期內體重明顯下降,全身消瘦,則需作進一步檢查明確是否發生了肝癌。
2.4 慢性肝炎患者如何觀察小便
慢性活動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在病情發作出現黃疸之前,通常先有明顯的尿黃,應及時到醫院留尿送檢。
2.5 慢性肝炎患者如何觀察腹部的變化
若出現明顯的上腹脹且見隆起,常是病情嚴重的表現。肝硬化患者出現腹水時也有腹脹,此時腹圍增大,臍凹陷變淺(尿量也通常明顯減少)。另一種腹部情況是腹壁上(通常在臍的周圍)看到彎曲的靜脈,謂之“腹壁靜脈曲張”,這是肝硬化發展到相當程度的表現。
2.6 慢性肝炎患者如何觀察皮膚和眼睛
部分慢性肝炎患者面部出現色素沉著,皮膚失去潤澤,胸前和頸部可見到毛細血管擴張或形狀像蜘蛛的血管痣(蜘蛛痣),手掌可見大、小魚際部位呈紫紅色(肝掌),這些通常是慢性活動性肝炎后期和肝硬化的特殊表現。肝臟有病變常可在眼睛上反映出來。眼睛干澀是許多肝炎患者的常見癥狀,但最嚴重的眼部表現是鞏膜出現黃染,這通常是病情明顯活動出現黃疸的征象。
3 用藥指導
慢性肝炎患者必須嚴格按照醫囑,規則用藥,按量用藥,不能自作主張。沒有正規醫院的醫生或專科醫院的醫生許可,不能增減或停藥。服藥前了解藥物的副作用或用藥后反應,服藥時忌用茶水、牛奶、咖啡等易與藥物發生不良反應的飲料。條件許可者,囑其家屬監督服藥情況。
4 飲食指導
慢性肝炎患者必須節制飲食,以免誘發肝炎復發或癥狀加重,甚至誘發肝昏迷,導致死亡。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魚等天然食物,宜少吃多餐,盡量少吃生冷、油膩食物,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切忌暴飲暴食,保持均衡營養,忌酒及吸毒,少抽煙。不宜食用含有防腐劑、色素較多的加工罐頭等食物,以減少肝臟的解毒負擔。
5 在家休養指導
5.1正確對待疾病
保持心情舒暢,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5.2預防各種感染
要根據各種氣候溫度增減衣服,注意起居及個人衛生。
5.3防止疲乏
恢復期不一定絕對臥床,對于散步、打太極拳、輕度家務勞動可以量力參加,以不疲乏和勞累為標準。
5.4用藥
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5.5定期復查肝功能
一般急性肝炎患者需半個月檢查1次。急性肝炎恢復期或慢性肝炎可每1~3個月檢查1次,還應以自我感覺為主。
6 肝炎患者的飲食指導
6.1禁酒
肝炎患者絕對禁止飲酒。
6.2飲食
對一些刺激性食物,如姜、蔥、辣椒等應少食為好。盡量避免油膩煎炸之品。飲食以天然食品為主。急性黃疸肝炎為濕熱內盛,因此在飲食上忌食辛熱之品,如韭菜、羊肉、雞肉、八角茴香、丁香、胡椒等。肝硬化患者因為門靜脈高壓所致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主要有血管靜脈曲張、胃內靜脈曲張及食管下段靜脈曲張,如果飲食不注意很容易導致這些靜脈破裂,出現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應避免食用生硬、帶刺或帶骨的肉類,以及含植物纖維素過多的蔬菜,因這些食物很易傷及曲張的靜脈。
7 在家中常用的肝炎病毒消毒方法
7.1煮沸消毒
100℃ 1 min就可使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病毒失去活力和傳染性,如煮沸15~20 min以上就可將各型肝炎的病毒殺滅。這是每個家庭最簡便易行的消毒方法。對食具、浴巾、衣服的消毒較適宜。塑料制品、合成纖維、皮毛制品則不能采用此法。肝炎患者的剩菜剩飯也需用此法消毒后再棄去。
7.2焚燒
肝炎患者污染并丟棄的雜物、一次性醫護用品及垃圾,經焚燒達徹底消毒。
7.3高壓鍋及蒸汽消毒
有指示的高壓鍋采用15磅壓力,121℃ 10~15 min可殺死各種肝炎病毒。用蒸籠蒸煮或家用高壓鍋待冒氣蓋閥后至多20 min均可達到消毒效果。
7.4漂白粉消毒
常用3%的漂白粉上清液用于廁所、馬桶、垃圾的噴灑消毒,便盆浸泡1 h;患者嘔吐排泄物用10%~20%漂白粉2倍量充分攪拌后放置2 h。
7.5含氯消毒劑
市售優安凈(洗消靜)、食具“333”、“84”肝炎洗消液實際上都是含氯消毒劑,可按說明書參考使用。實驗證明:苯扎溴銨、氯己定對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效果尚不肯定;度米芬、來蘇兒、石炭酸、米醋、熏醋對乙型肝炎病毒均無作用。
7.6過醋酸,即過氧乙酸
用0.3%~0.5%的濃度時可進行房間地面、木制家具、塑料用品的消毒。室內按0.75~1.00 g/m3噴霧后密閉30 min熏蒸,可作居室和暴露物品表面及空氣消毒。肝炎患者及其家屬在飯前、便后用0.2%過醋酸液泡手2 min。
總之,對慢性肝炎患者全面介紹家庭護理知識,能使肝病患者減少住院次數及經濟開支,調整平穩心態,主動參與自身疾病防護,掌握自我護理及家庭護理知識,達到提升肝病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D.Lavanchy.Hepatitis B virus epidemiology,disease burden,treatment,and current and emerg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J].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2004,11:97-107.
我丈夫是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我和丈夫去年離婚了,女兒十歲歸我撫養。但是因為我們只有一套房子,離婚后誰離開都暫時沒有地方落腳,所以當時我們對房子有一個約定,我擁有房子40%的產權,女兒擁有50%的產權,丈夫擁有10%的產權。我們仍然住在一套房子里,分房居住。但是我前夫的所作所為出乎我意料,雖然離婚了但是他仍然時常對我和女兒暴力相向,為此公安機關還對他進行過處罰,可是他此后并沒有悔改表現,仍然時常打罵我和女兒。我覺得再這樣下去我和女兒的人身安全都沒有保障了,我提出讓前夫搬出去租房子住,我愿意補貼他一部分房租,但是他說這房子有他的產權,他就有權利住下去,我們拿他沒辦法,為了躲避暴力傷害,我和女兒不得不搬出了房屋,我該怎么辦呢?
求助人:陳女士
A:陳女士,你好!
你所說的問題令人感到遺憾,家庭暴力問題在家庭問題中已經占有相當一部分的比例,家庭暴力嚴重侵害了婦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我國《婦女權益保護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均有著明確禁止家庭暴力,禁止虐待婦女和未成年人的明確規定,遇到家庭暴力的受害方當事人應當得到有效的法律救濟。
在本案例中,陳女士除了可以向公安機關、婦聯等組織控訴,要求有關部門介入解決家庭暴力之外,陳女士還可以向法院提訟,要求前夫遷出房屋,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之規定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禁止丈夫對她和女兒實施暴力和威脅。本案例中陳女士、女兒、前夫都是房屋的所有權人,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而三人對房屋共有的形式是按份共有,根據《物權法》規定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其份額享有所有權。女兒是未成年人,她的產權份額應當由承擔直接撫養義務的監護人陳女士代為行使。現房屋被前夫獨自占有使用,侵害了陳女士和女兒對房屋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合法權益。雖然前夫對房屋也享有產權份額,但是由于前夫對陳女士和女兒實施暴力行為,導致她們無法實際享受共有人的權利,妨礙了占絕大多數份額的陳女士和女兒對物權的行使。根據《物權法》第七條、第三十五條規定,“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妨礙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基于為了更好地發揮物的效用以及更好地保護婦女兒童權益的法律原則,陳女士和女兒有權要求前夫搬出房屋,由陳女士和女兒對房屋實際使用和居住。至于前夫享有房屋10%份額的問題,可以通過另行協商或者訴訟的方式來解決,陳女士可以提起析產訴訟,通過給予前夫相應的房屋折價款,購買前夫10%的房產份額,從而徹底實現矛盾的解決。
本期主持
劉軍杰 律師 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
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復旦大學法律碩士,著有《買房114》(合著)。上海市律師協會不動產征收研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婦聯、上海市總工會特邀講師。劉軍杰律師具有在企業以及律師事務所多年法律工作的經歷,能夠運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豐富的辦案經驗,解決疑難、復雜訴訟案件及非訴業務。擅長承辦合同貿易、房地產、侵權、ADR、婚姻家庭法律事務和案件。
法律小常識
物的共有
共有,是指某項財產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權利主體共同享有所有權,包括公民之間的共有、法人之間的共有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間的共有。按照共有的內部關系,可以將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是按照份額的共有,共同共有則是不分份額的共有。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的,應當經2/3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分割共有財產應充分貫徹平等協商、和睦團結的精神。各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分割范圍、期限、方式以及分配方法等,都可通過協商決定。共同共有關系終止時,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分割沒有達成協議的,應當根據等分原則處理,并應考慮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適當照顧共有人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等情況。在按份共有中,按份共有人就共有財產的分割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可以由多數共有人和持有半數以上份額的共有人決定。
Q2:劉律師,你好!
我與丈夫經法院判決離婚了,兒子判給丈夫直接撫養。我們婚內有一套登記在我和兒子名下共同共有的房產當時沒有處理,這套房屋是我婚前和父母共同居住的房屋拆遷后安置分配的,現在丈夫不要求分割我名下的房產份額,但是他以兒子名義提出析產,理由是兒子和他一起生活,應該由他來保管兒子的財產,所以要我支付兒子名下房產份額的折價款給他。我覺得兒子在房產上有名字才是安全的,但我擔心丈夫拿了錢后不用在孩子身上而是自己花費了,請問他的要求合理嗎,我是否可以拒絕呢?
求助人:陳女士
A:陳女士,你好!
你遇到的情況涉及夫妻離婚后對子女監護以及未成年人財產權益保護方面的問題,陳女士有正當理由拒絕前夫以兒子名義提出的分割房產份額的要求,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第一,根據法律關于監護的有關規定,夫妻離婚后仍然都是未成年孩子的監護人,都有權利管理和保護孩子的財產。《民法通則》第十六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婚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1條規定,“夫妻離婚后,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無權取消對方對該子女的監護權,但是,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對該子女有犯罪行為、虐待行為或者對該子女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取消的除外。”因此無論離婚與否,父親與母親一樣都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都有保護未成年人的財產的權利和義務。《民法通則》第十八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0條規定,“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包括: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被監護人進行民事活動,對被監護人進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人發生爭議時,其進行訴訟。”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未成年人父母離婚后,都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法定人。結合本案例,母親未實施任何損害兒子財產權益的行為,兒子的房產份額在母親的管理和保護之下是母親履行監護人職責的體現,符合法律規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 family influence of oxygen therapy complianc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0 - January 2014 respiratory medicine treated family oxygen cure 110 cases of COPD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stud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y patients,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55 cases. And random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plan, team for individualized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Statistic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oxygen therapy compliance and oxygen time comparison. Results the team number of oxygen for 50 patients (90.90%), control the number of oxygen for 15 cases (27.27%), the team oxygen ratio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eam average oxygen time 10.21 + / - 4.22 h, control group average oxygen time 4.01 + / - 2.00 h, the team average oxygen tim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PD home oxygen therapy compliance,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can be applied in clinical.
Keywords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COPD; Home oxygen therapy complianc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空氣不能順利進入和排出肺臟的一種疾病,患者多數伴發肺氣腫和支氣管疾病[1]。患者呼吸困難,病程長,嚴重影響生活和健康。目前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和藥物。應用家庭氧療能夠緩解COPD患者臨床癥狀。本文研究健康教育和護理干預對COPD患者家庭氧療依從性的影響,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抽取筆者所在醫院呼吸內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COPD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按照患者自愿原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研究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59-77歲,平均年齡:68.2±3.8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1.1年。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齡:58-79歲,平均年齡:67.2±3.4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4±1.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結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和隨機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家庭氧療的重要性,對家庭氧療中發現問題可來院或致電詢問。
研究組進行個性化護理和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根據患者理解能力,講解家庭氧療的必要性。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健康檔案,和護理計劃。為患者建立氧療檔案,記錄病情變化、氧療時間、氧流量等。由專人進行隨訪,了解患者家庭氧療進展情況和進行指導。
1.3 觀察指標
患者出院后6個月進行復查,統計患者院外家庭氧療是否堅持和氧療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統計分析所得的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氧療依從性統計
統計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氧療依從性,可見,干預前,研究組和對照組吸氧人數和未吸氧人數比較不具有統計學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吸氧人數為50例(90.90%),對照組吸氧人數為15例(27.27%),研究組吸氧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吸氧時間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吸氧時間,可見,干預前,研究組和對照組吸氧平均時間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平均吸氧時間10.21±4.22 h,對照組平均吸氧時間4.01±2.00 h,研究組平均吸氧時間顯著超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內科老年人常見病,沒有特效方法治愈,只能通過增加吸入空氣氧含量、擴張氣道、改善基礎病等方法緩解病情,延長患者生存期[3]。有研究結果顯示[4],COPD患者每天持續吸氧15h及以上,能夠延長60%的患者生存時間至5年以上,26%的患者生存時間延長至10年以上。家庭氧療是緩解COPD患者呼吸困難的有效方法。家庭氧療能夠提高患者體內血氧飽和度、動脈氧分壓等血氣指數,改善機體組織和氣管的缺氧情況,有效降低肺動脈壓,減緩肺心病的并發[5]。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慢阻肺的發病率逐年遞增。由于大多數慢阻肺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因此除藥物治療外,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促進疾病轉歸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家庭護理;心理健康;腎病患兒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6865-02
在兒科腎臟疾病中,小兒腎病綜合癥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它是一種由腎小球毛細血管增大通透性而產生大量蛋白尿的癥候群,臨床表現為:蛋白尿增多、水腫、高脂血癥等。此病需要長時間的治療,病情易反彈,是醫學的一個難題。能否定期復檢、按時用藥對病情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很多患兒通過住院治療后病情好轉甚至痊愈,但出院以后,家長放松警惕再加上孩子持續已久的心理問題,導致病情復發。本文主要是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對腎病綜合癥患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抽取我院2007年3月――2013年5月腎病綜合癥患兒70例,全部符合兒科腎臟病組的臨床標準[1],隨意分為A、B兩組。A為觀察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齡7.5歲,平均病程為2.7年;B為干預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齡7.9歲,平均病程為2.5年。兩組患兒在年齡、病程、性別的差異較小,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A組患兒進行常規健康教育。B組在常規教育的基礎上進行“以家庭護理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家庭護理”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2.1利用健康手冊對家庭護理進行指導,腎病綜合癥患兒一般都是先進行住院治療直到病情穩定后出院轉到家里持續治療直到完全康復。醫護人員應該將腎病綜合癥的常見癥狀、用藥情況、復檢情況、注意事項等編成一本健康小冊贈送給家長和患兒,并且內容要簡單易懂,至少家長能夠看得懂[2]。醫護人員經常給患兒和家長講解有關腎病綜合癥的知識,讓家長和患兒對病情有一個較為全面且客觀的認識。
1.2.2醫護人員和家長保持交流,現在信息發達,交流方便,為了給患兒提供一個最佳的護理,家長應該和醫護人員聯合起來,特別是家長在護理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問題的時候,更應該主動向醫護人員請教,確保護理過程中所有行為準確無誤[3]。
1.2.3家長護理孩子時的注意事項:孩子身體不能太過勞累,否則容易引起病情反復,家長要對孩子的生活起居、活動做一個合理的安排;防止感染,感染極易引起的病情復發,不要讓孩子在商店、市場等人流很多的場所停留,還要注意天氣變化謹防感冒,注意保持居住環境適宜,注意小孩個人衛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要方法得當;注意飲食;隨時觀察患兒尿液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
1.3統計學分析所得數據資料使用SPSS10.0軟件進行分析,計算資料采用x2檢驗。定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
2結果
通過對兩組人員的跟蹤記錄,并對數據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兩組治愈情況迥然不同,B組在治愈率上明顯高于A組,兩組病情復發率對照,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腎病綜合癥是一種長期性、反復性的疾病,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兒童本身正處于一個身心發育的階段,抵抗力、承受力都還有待加強,如果沒有得到合理的護理很容易引起病情反復,所以,病情治愈不僅僅只靠在醫院進行及時的治療,還更需要后期在家里的護理,可以說,家庭會對兒童疾病治療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它是患兒最了解、最喜歡、最依賴、最方便的生存空間,也是實現病情治愈最有利的場所。所以,“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是兒童疾病護理的重要途徑之一。
眾所周知,患兒畢竟還小,很多事情不能自我料理,要依靠家長,所以家長的工作對治療效果至關重要,良好的家庭護理是患兒痊愈的關鍵所在。目前,疾病依然是許多兒科護理的重心,僅僅只進行一些打點滴、分配藥等日常工作,這樣的護理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患兒的護理需求,我們應該盡快擺脫。“以家庭為中心”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它的運行方法主要是:全程監督、針對患兒以及家長的具體情況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護理方案、全程聯絡、隨時指導等。但此護理方案的實施對家長有一定的要求,眼下很多家長本身對腎病綜合癥并不了解,特別是在農村,家長的整體文化水平都不高,有的甚至還是文盲,更別說醫學知識,這樣的他們不可能完成家庭護理這項工作。因此,當務之急還是先讓他們對腎病綜合癥以及護理方法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對此建議采用健康手冊指導法,家長可以隨時進行翻看,并且最后無形中就把它記下來了。事實也證明,這種做法卓有成效,家長在健康手冊的指導下正確實施護理方案,使得患兒痊愈率高達78%,治療效果明顯。“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提高了患兒和家長對治療的遵從性,對降低疾病復發率、促進痊愈、提高家庭生活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簡而言之,我們可以大力推廣“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堅持治療與護理并行、家長與醫生聯合,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養。”只有讓病情處于逐漸穩定并慢慢好轉的發展方向,相信患者一定能夠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兒科會腎病組.小兒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分類、診斷及治療[J].中華兒科雜志,2009,39(12):74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