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管理不嚴格的整改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構建管理型財務模式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中等職業學校財務管理一直是以“報賬+算賬”為特征的核算型財務模式,該模式在財務管理初期曾起到積極作用,但隨著學校改革和發展的不斷深入,其缺點也日益凸顯,主要體現在。
(一)業務水平總體偏低,隊伍素質亟待提高。
目前,許多學校財務管理的重心定位在單一的會計核算上,“學校財務管理就是財務核算,學校會計就是財政出納”的觀點已成為財務人員的固化思維。財務隊伍的業務水平總體偏低。
(二)預算編制不科學,預算執行不嚴格。
預算是學校經濟活動的前提和依據,在學校財務管理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很多學校沒有樹立起科學的預算管理理念,在實際工作中,預算編制大多僅僅是為了滿足主管部門或財政部門的報送需要,缺乏科學安排和周密論證,預算內容不全面、預算項目未細化、預算支出沒有科學的定額和標準、學校的整體預算與各科室的預算之間不夠統一等現象時有發生。
(三)“重錢輕物、重購輕管”,造成國有資產管理混亂。
很多學校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體系不健全,管理責任不明確;學校在財務管理中只重視對貨幣資金的管理,忽視對實物資產的管理。
(四)財務人員孤軍奮戰,財務管理缺乏執行力。
財務管理是全校性的系統工程,學校財務管理與各處室及全體教職工息息相關,但不少教職工對學校財務狀況漠不關心,各處室也從部門利益出發,不斷要求開口子,財務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理解和支持。計財處要求相關部門按制度辦理相關審批手續時,常常不被人理解,致使財務人員在執行制度時望而卻步,難以進行有效的執行與控制。
可見,原有的核算型財務模式已不能適應學校改革和發展的要求,構建以“核算+管理”為特征的管理型財務模式,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加快發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及抗風險能力,迎接挑戰的迫切需要。
二、構建管理型財務模式應注意的問題
(一)創新管理理念,優化崗位設置。
面對新的管理環境,要求學校財務人員創新財務管理理念,將視野擴展到財務管理活動的廣闊領域。財務人員不能僅僅滿足于算賬、報賬等基礎核算工作,而應重視對學校資金結構、狀態、效益的分析,充分利用學校自身資源,借助市場機制和金融市場多渠道籌集辦學資金、合理使用資金、提高資金效益。
崗位設置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財務機制運行的效率,構建管理型財務模式應對計財科的崗位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大多采用以會計核算為框架的崗位設置,管理型財務模式要求除核算功能外,還要突出財務規劃、控制與協調、分析與考評等功能。因此,應按照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兩個功能區來設置崗位,會計核算工作主要包括日常賬務處理及核算資料的統計,財務管理工作主要實現資金運籌及效果分析,包括財務規劃、預算、分析和績效考評。崗位結構的優化將促使學校財務工作的重心由原來的核算轉向管理,為全面績效評價體系的創建提供基礎。
(二)提高隊伍素質,組建高效團隊。
財務人員是學校財務管理活動的重要主體,學校財務管理的先進理念、方法、技術和手段,必須通過財務人員來實施,因此加強學校財會隊伍建設,是搞好學校財務管理的重要保證,也是構建管理型財務模式的關鍵。
按照《會計法》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要求,學校應按照“三個層次、三個方面”打造一支政治思想過硬、職業道德高尚、業務素質精良的財會隊伍。三個層次是指財會隊伍的人員層次,包括,主(分)管財務工作的校領導、財務科長、會計人員。三個方面是指隊伍建設的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學歷教育和會計業務水平培訓。
(三)創新財務管理方法,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提高學校財務管理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是一項綜合性的經濟管理工作,并非僅僅依靠財務人員就能做到,財務管理的最好辦法是建立質量管理體系,調動全體員工增收節支的積極性。
質量管理體系于90年代初開始大量應用于我國企業,其本質是:建立一個保證及提高質量的系統管理體系,明確保證質量應達到的基本要求,通過對各個管理環節的有效控制,使出現問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和提升,以扎實有效的過程管理,確保目標的達成。在財務管理中,我們可以借鑒其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創造性地建立起適用于學校管理的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管理體系的主要特點是堅持全面、全員、全程管理。財務管理可以將凡是影響管理質量的因素都納入強化管理的范疇,基本實現“凡事有準則,凡事有負責,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監督”。二是把學校各部門都作為“質量鏈”中的一環,強調全員參與和團隊配合。三是抓好過程管理,緊緊抓住財務管理每一環節、每個階段的質量管理,以階段性目標的達成保證高質量結果的實現。使學校財務管理真正從靜態管理走向動態管理,從部門管理走向全員管理,保證所有財務活動事前有計劃、事中有核算和事后有分析,切實形成實時理財、全員理財。學校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中財務管理要重點把握三個環節。
1 強化預算管理,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隨著政府以部門預算為核心的預算管理模式的確定,預算管理逐漸成為學校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預算是學校經濟活動的前提和依據,關系到學校的財務狀況和持續發展能力,因此,構建管理型財務管理模式應首先從預算管理人手,建立科學、民主、嚴格的預算管理機制。
(1)科學統籌,全面合理編制預算。
預算編制是預算管理的第一個環節,編制學校經費預算的過程,實際上是落實學校戰略發展規劃的重要步驟,也是進一步優化學校資源配置的過程。科學編制預算應從預算編制的目的、范圍、方法、程序等方面不斷規范。
預算編制的目的并非僅僅解決一個資金分配問題,而應該通過預算研究學校的改革和發展,通過預算促進推動各項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實施,變消極的、被動的預算為積極的、改革的預算;預算編制的范圍應全面反映學校財務收支全貌,要統籌預算內外的財力,將所有預算內外收支納入部門預算,統一編制、統一管理、統籌安排,合理使用,強化項目管理,細化項目支出預算;預算編制的方法應改變增量預算的傳統辦法,引入以成本效益分析為基礎的績效預算和零基預算,由重投入式預算轉為重產出式預算,預算編制的程序應按照從“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的程序,不斷提高預
算的透明度,以增強全校教職工執行預算的自覺性、主動性,充分體現預算資金公正、透明、規范的分配目標。
(2)嚴格執行部門預算,強化預算約束機制。
預算是財務工作的指揮捧,學校各項經費收支應按部門預算來執行。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應保證預算的權威性、嚴肅性,杜絕隨意開口子、批條子,不按預算安排使用資金,造成預算變更頻繁、預算執行剛性不強的現象;也應杜絕各分管領導缺乏全校一盤棋觀念,從自己分管部門或事務出發,不按部門預算使用經費,使部門預算喪失了約束力的現象。
2 強化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國有資產管理。
管好國有資產,關系到學校教育資源是否優化配置、教育事業是否健康有序發展。學校要充分重視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加強領導力度、廣泛宣傳,充分運用內部控制制度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對國有資產管理應重點做好對實物資產特別是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應推行崗位責任制,實行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資產使用部門三重管理,即:單位會計進行總賬管理,資產管理部門進行資產明細管理,資產使用部門進行實物管理,并定期對國有資產要進行全面清查盤點,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3 加強教育成本管理,建立財務績效評價制度。
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下,教育機構作為非贏利性組織,具有不計盈虧、不核算成本、不提供成本信息等傳統。但是,隨著教育改革和發展實踐的深入,教育投資體制的不斷創新,學校成本管理不僅是完善學校會計核算的客觀需要,也是學校開展績效管理、考核評價財務運行績效的必然要求。
學校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教育成本的預測和計劃、教育成本的核算和分析、教育成本的控制和評估三個步驟,其中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在學校經濟控制中起著重要作用。成本控制通過預定的成本目標,對學校的教學、教研活動過程中的勞動耗費進行約束和調節,發現偏差,及時糾正,以實現預定的成本目標,促使成本不斷降低,提高辦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