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雙休日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現在的科技發展越來越迅速,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不飽食以終日,不棄功于寸陰。”就像這句話所說的一樣,許多為了能學到更多,更廣泛的只是,就連雙休日也不肯放過,于是一個又一個的興趣班,補習班就瘋狂地辦了起來。
還由于現在人的思想觀念提高了不少,所以不及其數的家長們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且還要子女們學這,學那的,一大堆的,語文、數學、英語、素描、水畫、書法、舞蹈各種課外、課內的項目......連對自身的要求也一連提高了不少,有的家長參加夜大,有的家長參加一些電腦補習班,培訓班,還有的家長參加業余大專,我也像千千萬萬個家庭一樣,被父母硬生生逼著“上戰場”。
雖然我還是希望父母們能多給我們這些孩子的童年多留一些自由的時間,讓我們更加自由歡快一些,不那么拘謹,但是我也深深地知道父母這是由衷地對我們好......
一路上,我們在車里有說有笑,過了一個多小時就到了。
一下車,姐姐就興高采烈地帶著我和哥哥飛進書城。來到三樓,就“你走你的陽光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各走各的了!姐姐的身影穿梭在書架里,我則坐在墊子上,津津有味地看起楊紅櫻阿姨寫的小說來,書名叫《老媽你真煩》。突然,我仿佛意識到什么,想到那兒,我始終“壯”著膽子往下看。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已暮色降臨,姐姐捧者一大碟書,溫和地對我說:“妹妹,該走啦。”我仍低著頭,繼續看書。接著,我便跟姐姐說:“姐,我想把這本書買回去。不過,回到家,被老媽瞧見,我就‘小命不保’了。”姐姐聽完,笑個不停……
我從衣柜里慢騰騰的拿出跆拳道的服裝。
“你發什么神經啊?趕快去少年宮,否則會遲到了。”媽媽一邊對我生氣的說,一邊催我趕快吃完早飯去少年宮。
見了教練,心里猶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感覺。因為教練很壞很壞的。整個一小時我們都在打沙袋。一個三年級的小女孩,腳都打得腫了,教練還讓她繼續。反正我是受不了的。
下午,我又要去二胡老師家了。不停的拉呀拉的,讓人聽了很不舒服,但是沒辦法呀,誰讓我以前喜歡過呀!
拉了半天二胡,我感覺十分的想嘔吐。
晚上我一回到家,只見弟弟正悠閑的看動畫片,媽媽正瘋狂地上QQ……
上完課,媽媽又帶琳琳到了附近的一棟樓前,催促她趕快進去。琳琳知道這是一位圍棋老師的家,可她對圍棋并沒有什么興趣,而且她已經很累了,可她還是得上課。她走進房間,無精打采地上著課。可她還是得打起精神來,因為上完課媽媽要問她今天學了些什么。
下課了,也到中午吃飯的時候了。媽媽帶琳琳去吃了些東西,就帶她回家去寫作業。其實琳琳想對媽媽說她下午想去開滿鮮花的植物園或者是水波粼粼的濕地公園,但是作業還沒有做,琳琳知道媽媽是不會同意的,所以只好悶悶不樂地和媽媽回家了。現在學校減負,布置的家庭作業并不多。最多也就一個小時就做完了。可是琳琳知道,做完了作業媽媽還會布置別的讓她做,也不會讓她出去玩兒的,所以她就磨磨蹭蹭寫了一下午。反正媽媽只要看著琳琳在學習,她就心滿意足了。
每天晚上都是琳琳的彈琴時間,明天要上課,更得認真對付了。
星期天早上,鬧鐘和以往一樣響了起來,琳琳迷迷糊糊地睜開了眼睛,但又馬上閉上了。她太想多睡一會兒了,昨天已經把她累得夠嗆,琳琳現在真想美美地睡它個一天,可惜不能。她明明知道今天必須要去上繪畫課,卻不想去。她穿好衣服,洗了把臉,喝了一杯牛奶,準備去上繪畫課。琳琳已經去過很多次繪畫班,對于這條路,她是熟門熟路。今天因為媽媽和爸爸都去加班了,所以她才能一個人去上課。
繪畫課上,老師讓同學們畫松鼠,琳琳想了想,畫了一幅松鼠一家在樹洞里甜蜜的依偎在一起的畫。批作業的時候,老師夸琳琳畫的松鼠最生動,好像活起來了。老師給琳琳獎勵了一個大粘貼,同學們羨慕地看著琳琳,她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不知道這一切與她有什么關系。
中午,琳琳自己泡了一包方便面,剛想去睡覺,可她一看,呀!都快一點半了。琳琳趕快收拾好琴書,趕去上鋼琴課。到了老師家,老師雖然很耐心,但琳琳感覺一點意思都沒有。
上完了課,她就匆匆忙忙地趕回家,她還要完成媽媽給她買的《舉一反三》、《單元全能練考卷》和《習字帖》呢。
晚上,琳琳吃過飯后,開始練琴。老師布置的作業真難,琳琳彈得磕磕巴巴。媽媽不停地說:升f!降c!重新彈!琳琳說:你能不能別打斷我!媽媽就開始小聲嘮叨:你這個沒良心的,我把你從小養大,你倒嫌棄我了。
彈完琴,也到上床睡覺的時間了,琳琳乖乖地上了床。躺在床上,琳琳想,我這叫什么雙休日呀,比上學還累。媽媽也不知道想把我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大概是想把我培養成樣樣出眾的天才吧,可我是一個平凡再不能平凡的小丫頭。我想看巴拉拉小魔仙、我想與同學玩的跳皮筋、我想奔跑在春天的綠色中,我想給同學李蘭家的小兔兔喂青草,我還想玩電腦上的游戲……,想著想著琳琳睡著了。她那些想法和愿望也許只能在夢中去實現吧。
如果沒有作業,太陽呵呵的笑,鳥兒喳喳的叫,云朵會左右地搖,花草會不停地跳,微風撫摸我們那該多么地好!
如果沒有作業,我們將在花園中東奔西跑、捉著蝴蝶、騎著自行車……那樣會有想象、創造的空間,說不定還會出畫家、作家、運動健將……
如果沒有作業,大家肯定說自己最幸福。沒有了作業在家學會做飯、掃地、拖地……做飯做得成鍋巴;拖地拖得像洗澡……體驗家長艱苦。體驗艱辛來比賽。
假如沒有作業……
世界是那么好!
這個雙休日我好倒霉!
先從周六開始說起吧!星期六上午考數學。我自己覺得還不算差。可是,放學的時候,老師把考卷發下來了。我一看,居然是“良”,扣了20分。回家后,我被媽媽罵了一個狗血淋頭。唉,好倒霉!
周日中午,媽媽帶我去剃頭。走到半路時,一輛汽車開來,把路上的泥水濺到了我的身上。我成了一個小泥人,過路的人看見我都笑了。唉,真倒霉!
來到理發店,我看到那里居然有許多人在等著。媽媽一問,才知道要等一個多小時才可能讓我理發。媽媽只好帶我另外再找一家。可是,來到第二家理發店,居然沒有一外人。我們問了旁邊的鄰居,才知道這家的主人去吃飯了。后來,我們又去找了幾家,才算找到一家可以馬上理發的店。唉,這是第三次倒霉!
理好發,我跟著媽媽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可是,走到家門口,由于我的粗心大意,連門框都沒有看清,竟然拿頭去和它比試。可想而知,我的頭上添了一個大包。唉,這是我第四次倒霉!人家都說壞事不過三,可是我還是多了一次。真是倒霉!
時間好似白駒過隙!一眨眼,又是周末了。一回到家,放下沉甸甸的書包,隨手切一個蘋果,我開始打起如意算盤來了:今天晚上,美滋滋地看電視,至于作業嘛,可以拖到星期六做,星期六晚上再美美地看一頓電視,因為在我的小小世界里,我最感興趣地便是電視……算著算著,心里比蜜還甜幾倍呢。
可是,天下的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那只能變成泡影。我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嘴里還大口大口的咽著梨的片兒,眼睛死死地盯著屏幕,生怕它逃走似的。我愜意地看著電視,看著讓人捧腹大笑的小品,心里甭提多美了。突然,媽媽從房間里走了出來,她好似一只敏銳的貓,逮住了一只正在偷樂的老鼠。她說:“都快期中考了,還偷著享福,快!快去做兩張試卷!等會兒我來檢查!”我只好乖乖地關掉電視,害怕“火山爆發”,所以一聲不吭地走進房間,開始了學習生涯……
我的心里實在受不了了,我抱怨著:“難道放松一會兒,都要成黃粱夢嗎?”我好想找一個可靠的發泄筒,發泄一下。我埋頭做著兩張令人頭暈目眩的試卷。夜晚好靜,星星眨著眼睛。我多想變成一顆星星,飛到天邊,飛入夜晚的懷抱,那樣是多么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啊!
我所期待的雙休日,變得是那么枯燥乏味!我好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雙休日,那樣,才能從中獲得快樂,獲得自由!
一個星期又過去了。明天就是星期六了,我該怎么去面面對這個雙休日呢?我應該干些什么?真是苦惱啊!
新的一天很快就到了。我該干些什么呢?媽媽今天可能從姥姥家回來,我就先把屋子收拾一下吧。收拾完了已經到了七點半了,梳頭洗臉完后,我就去奶奶那里吃飯了。從奶奶家回來,我就把作業都掏了出來,但是當我看見這些作業,我就又冒出了一個懶漢的想法。下午再寫也不晚。還是先看作文吧。
到了晚上,我終于把所有的作業都寫完了。感到了一陣輕松。我想可以做一個甜甜的夢了。
可是星期日這一天,我又感到了沒有事情干了。作業也寫完了。出去玩吧,可我能玩什么呢?我怎么這么煩!我皺著眉頭,我到底應該干什么呀?就這樣我又熬了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我就這樣的熬過了星期日的大部分的時間。有作業吧,不愿意寫:沒有作業吧,又怪煩。真希望趕快到星期一,這樣我就又能和同學們一起玩、一起看書、一起上課了。這樣我就不會再有雙休日的雙層的擠壓了。
這可是我對大部分的雙休日的看法。誰能幫我擺脫這種雙層的擠壓?告訴我應該怎樣去面對我的雙休日。
一、分析:教師與“后進生”溝通障礙的常見類型
1.揭短刺激
早上,課代表告訴我小瑾雙休日的小作文沒有交,小瑾所說的理由含糊不清,我估計她又沒有完成。把小瑾叫到跟前,她還是很含糊地說不清原因,一會兒說找不到,一會兒又說媽媽沒有給她。我不想再深究其中的原因,我想起了小瑾在上周期中考試的成績――全班倒數第一。于是在對小瑾教育時,我多次提及了小瑾期中考試的分數。在談話過程中,我看到小瑾剛想和我說些什么,每次都是因為我提到期中考試分數而使她把話咽了下去,并且無奈地低下了頭。當時,我很為這一妙招而得意――這孩子,不好好“刺激”她,她是不會改悔的。語文課聽寫詞語,小瑾錯了一大半。想想以前小瑾似乎沒有這樣錯過,所以,下午我抽時間把小瑾叫到跟前,打算一方面幫她重新默寫詞語,一方面找找其中的原因。小瑾在我身邊默寫詞語,我稍微提示了幾次,她竟然全部默寫正確了。我開始和她聊剛才為什么會錯那么多,還想通過交談聽聽她對自己學習語文的一些想法,需要老師怎樣的幫助。但是,我與小瑾的對話很不順利。尤其是提到期中考試這件事情的時候,小瑾竟一言不發了。
反思:之所以稱像小瑾這樣的學生為“后進生”,就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表現為“后進”。教師在與這些學生交談的時候,往往會不自覺地點到他們的“后進”之處;有時教師還覺得,在教育“后進生”的過程中,重復地點一點他們的“后進”之處能起到積極的“刺激”作用。但是,以上案例告訴我,這次我沒法走近小瑾,其主要原因是早上在調查小瑾小作文為什么沒有上交時,我過多地提到了小瑾的語文期中考試的成績。當時想想這一招很靈,其實這正是阻礙我與小瑾有效溝通的“敗筆”,使我今天怎么也無法走近小瑾。我平時與班級中那些“后進生”接觸,當他們犯錯誤的時候,往往也是習慣性地運用“揭短”這一招“刺激”他們。而正因為這樣的“刺激”,使我與這些學生的距離越來越遠了。看來,“揭短”這一招對于“后進生”是需要謹慎運用的。
2.強加于人
昨天,課代表對我說,小瑾的回家作業沒有交,據她自己說是忘記在家,沒有帶來。雙休日的作業沒交,而且原因是忘記在家,以前也曾出現過這樣的現象,后來通過調查知道,其實她是沒有完成作業。我沒有多作思考,馬上下了這樣的結論:一定沒有完成!將小瑾叫到跟前,問她為什么沒交作業,她把“忘記在家里”的原因重復了一遍。我不屑一顧地問道;“大概是沒有完成吧?”“我完成了!”小瑾為自己辯解著。“完成了就交給我啊。”我有些冷漠。小瑾低下頭不吭聲了。我命令道:“這樣吧,把雙休日的作業認真補起來,放學以前交給我。”小瑾沒有再跟我爭辯什么,只輕輕地“哦”了一聲。放學的時候,小瑾把滿滿幾頁作業拿來給我批。我一邊批一邊跟她說:“你說你完成了雙休日的作業,那你明天把雙休日做的作業交給我,知道了嗎?”小瑾默默地點點頭。第二天批小瑾的家庭作業的時候,我竟然真的批到了小瑾滿滿幾頁雙休日的作業。而回憶處理這件事以后小瑾的表現,平時課堂上相當活躍的她,一下子沉悶了許多;在走廊上看見我的時候,她也總是悄悄地躲著我。
反思:相對來說,“后進生”所犯的錯誤比一般學生要多一些,也更加頻繁一些。在“后進生”重復出現以前所犯錯誤時,即使這次他們沒有犯錯誤,但教師往往會習慣性地認定他們肯定犯了與上次一樣的錯誤,從而把這樣的錯誤強加在他們身上。這種“強加于人”的談話,一般就不會給“后進生”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殊不知,這樣的交流方式所產生的后果是,“后進生”產生了對教師的抵觸情緒,削弱了他們對教師的尊重。
3.不愿聆聽
小瑾寫心里話的那篇作文實在寫得不行,我指導她重新寫。我忽然想起來了小瑾前幾次雙休日過后不交小作文的事情。于是我開始循循善誘:“本學期不是你有幾次小作文沒有交嗎?”小瑾點點頭。我繼續說:“好像有一次你曾經騙過老師,就是你說忘記在家里的那次。”“沒有,真的沒有。”小瑾爭辯著。當小瑾想繼續為自己辯解時,我打斷了她的話繼續引導:“你那次不是承認騙了老師嗎?”小瑾見我不愿聆聽她講述真實原因,只好無奈地默認了。我高興了:“這就好。你就寫那次的經歷,作文題目可以是《老師,我錯了》。”然后我和她一起擬定了作文的思路:“老師在周五特地輔導她小作文,講得相當辛苦;自己雙休日在家因為貪玩沒有完成小作文;周一說謊騙組長,騙老師,竟然混過去了;現在想想是不應該的,利用作文的機會和老師說句心里話:老師,我錯了。”指導完了,我讓小瑾利用中午的時間把草稿完成,放學時把作文草稿拿給我看。放學了,小瑾來到我的辦公室,只見她重寫的作文草稿比第一次寫得更短了,讀上去也是邏輯混亂,不知所云。
反思:教師不愿聆聽“后進生”的真實想法,是因為教師在“后進生”面前,一般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教師在“后進生”面前更容易“高高在上”,從而出現一廂情愿地說服學生的現象。本來,教師找學生交談是想解決問題的。但是,不愿聆聽學生真實想法的交談會使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學生會因為“老師的話總是正確的”而對老師“敬而遠之”,那樣,老師的教育對于“后進生”來說就只能成為無效的甚至“負效”的“耳邊風”。
二、策略:教師與“后進生”有效溝通的幾個招數
1.無痕地告訴優點和不足
正批完單元測試卷,小瑾來交訂正的作業。看到小瑾,我忽然想到她這次測驗及格了。于是,我很開心地對小瑾說:“這次測驗你及格了。”小瑾當然比我更加高興。我翻出小瑾的卷子,盡量找她的“閃光點”,跟她分析她這次及格的原因。小瑾回教室時,我正好到教室找另一個學生。和小瑾走在一起,要是往日,她一般會故意走得慢點或者快些,想辦法不和我走在一起。但這次她沒有這樣做,而是始終和我走在一起,大概是剛才的表揚起作用了吧。于是,我開始和她繼續“套近乎”。小瑾昨天說回家作業忘記在她舅舅家了,當時我有點不相信,今天的回家作業本上,我真的看到了她昨天和今天兩次的回家作業。于是我表揚她是個誠實的學生。小瑾聽到我表揚她,笑臉是那樣的甜美。我忽然又想到了小瑾在上課時發言總是很積極的,于是又開始表揚起她上課踴躍參與的優點。看小瑾此刻心情不錯,我轉了個話題:“小瑾啊,老師有個疑惑,你上課回答問題很積極,而且一般都是正確的,為什么在做作業或者做試卷的時候,閱讀題目就做不對了呢?”小瑾認真思考起來,然后回答我:“老師,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對小瑾說:“要是能夠找出其中的原因,你的語文成績一定會很快提高的。”小瑾點點頭。我繼續跟小瑾說:“不過,你上課積極發言的優點一定要保持。”小瑾自信地望著我說:“我會的!”果然,語文課上,小瑾上課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比往日更高了。
反思:對于“后進生”,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讓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這是教師與他們有效溝通的好方法。有時,教師在課余時間與這些學生多“套近乎”,這本身就是對后進生的肯定。有個教育專家說得好,教師在意學生,這本身就是對學生最好的肯定。而在“套近乎”的過程中,因為師生感情的融洽,適當告知他們一些不足,為他們指出改進的方向和方法,他們就比較容易接受。
2.將忍耐和等待堅持到底
上個星期的星期一,課代表交作業的時候告訴我,小瑾的語文練習卷沒有交,當我詢問小瑾原因的時候,她告訴我忘記在家里了。我問她什么時候交給我,她說星期二。當星期二問她的時候,她說昨天住在舅舅家沒有回去,因此卷子沒有帶來,小瑾補充說,星期二傍晚媽媽接她回家,星期三一定把卷子交給我。星期三來到教室,小瑾用很膽怯的眼光看著我,我知道她又沒有把卷子帶來。果然,我來到她身邊問她卷子的時候,小瑾告訴我,放在自己寫字臺上的卷子不見了。我當時就很生氣,但我想到對小瑾這樣的學生要有忍耐心,于是我問了一句:“請你很誠實地告訴我,那卷子你做了沒有?”小瑾很認真地回答我:“我做了。”可一直到星期五,小瑾都沒有把卷子交給我。星期五放學的時候,我耐著性子問道:“你的那張卷子到底什么時候才能交給我呢?”小瑾表現出很不好意思的神情:“老師,下個星期一我一定交給你!”果然,下周一的早上,小瑾把卷子交來了,其他作業也破天荒地第一次交齊了。后來一周,小瑾的作業基本上能做到天天完成,而且與我的距離近了許多。
反思:我不知道小瑾的卷子是補出來的還是真的在上星期就完成了。不過有一點我敢肯定,小瑾在我的耐心等待中進步了,她至少在星期一做到了信守承諾,終于把卷子給我了。更讓我感到高興的是,一周的耐心和等待使小瑾與老師更親近了,作業拖拉的習慣也有了明顯的改善。由此我想到,教師的耐心和等待是對“后進生”的尊重和信任,而這樣的教育方式最終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殷切期望,產生上進的內驅力;同時,他們與老師的心理距離也會日益接近。
3.知識和情感要雙管齊下
到放學的時候,應該在早讀課就完成的默寫作業小瑾還沒有完成。布置完回家作業,我走到小瑾面前剛想和她談默寫作業的事,看到她捂著腹部,好像很難受的樣子。于是我關切地問道:“小瑾,你怎么啦?”小瑾皺著眉告訴我:“我肚子痛。”“哦,什么時候開始的?是不是痛得很厲害呀?要不要去醫務室看看。”我以更親切的語氣詢問。小瑾告訴我是從上節課開始的,有時不太痛,有時又痛得厲害。看著小瑾難受的樣子,我打消了讓小瑾完成默寫作業后再回家的想法。但又想到,當天的作業應該當天完成的,況且接下來是雙休日,我征求一下她的意見還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我問道:“那你早讀課上的默寫作業怎么辦呢?”小瑾沒有回答我。再望望小瑾,她好像很矛盾的樣子。我想到了華國棟教授差異教學理論中的“挑戰性目標”,我想嘗試著讓小瑾挑戰一下自己。于是我試探著說道:“如果肚子實在痛得厲害,那就先回家吧,默寫作業到下星期一再完成。你看怎么樣?”“老師,我想做完了再回家。”小瑾回答道。看著小瑾此刻很懂事的樣子,我的心倒軟下來了:“小瑾,你能堅持嗎?”或許老師的關心也感動了小瑾,小瑾用很堅決的語氣說:“老師,我能堅持的!”師生間彼此的真情使我們倆都有些感動。我跟小瑾說:“教室里做值日灰塵太多,你跟老師到辦公室完成,好嗎?”小瑾朝我點點頭。當小瑾把默寫好的作業交給我批改的時候,我看到了她全對的作業。我一邊批改,一邊高興地表揚道:“你看,小瑾也能把默寫作業全做對的。”頓了一下,我又想起她身體不舒服的事,關切地問她:“肚子痛是不是好些了?”小瑾開心地跟我說好多了。離開辦公室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勝利者小瑾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