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創新方案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公共管理;政府創新;創新過程
〔中圖分類號〕D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187-(2014)02-0078-04
一、引言
政府創新已成為一種世界性潮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尤其是美國的州和地方政府,進行了“重塑政府”(Reinventing Government)的行政改革運動;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開展了全面系統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運動。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也掀起了地方政府創新的熱潮。黨的十報告把“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作為我國政府在新時期實施行政改革和創新的重要目標〔1〕。
作為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國外學者主要從組織、過程和擴散三種不同的研究路徑揭示政府創新的生成與擴散機理〔2〕。國內這方面的研究比較薄弱,多數是政府創新行為特征的描述和簡單的案例分析。從研究的內容和方法看,組織創新研究預先假設組織變量和政府創新之間的統計關系并進行實證檢驗〔3〕;過程創新研究把政府創新分為決策、采納和實施等不同階段,通過案例描述和歷時文本資料識別政府創新在不同階段所具有的特征〔4〕;擴散創新研究則建立組織內外部變量與政府創新采納速率之間統計關系假設,探討創新在不同政府或公共部門間的空間擴散規律,并進行實證檢驗〔5〕。
這三種不同的研究路徑,從不同側面分別解釋了政府創新形成和發展的行為特征,每種研究路徑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重點內容和理論視角,但由于政府創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動態過程,單純以統計方法揭示各種變量和政府創新之間的關系無法深入解釋政府創新形成和發展的因果機理。要揭示政府創新形成和演變的規律,需要從動態過程的視角進一步探討政府創新的生成、發展和演化規律?;诖?,本文嘗試從創新過程的理論視角,闡釋政府創新形成和發展的路徑圖,并提出相應的政府創新培育策略。
二、政府創新過程
正如美國著名的政策科學家和政治學家約翰?W?金登(John W. Kingdom)把政策過程比喻為三條主要“政策溪流”(policy streams)的獨立或相互匯合流動〔6〕一樣,政府創新也可看作是一個政府創新思想的生成、選擇、實施和擴散的演化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創新就是一個公共管理者不斷尋求政府更好運作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并將其轉變為政府實際行動的過程。
圖1政府創新思想的生成及演變框架
從圖中可看出,創新思想的生成、選擇、實施和擴散是政府創新過程的重要環節。所謂政府創新思想的生成就是指公共管理者產生政府創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政府創新思想的選擇是在不同的政府創新思想和方案中,公共管理者進行篩選和抉擇;政府創新思想的實施就是指把政府創新思想、方案或計劃轉化為政府創新的實際行動;政府創新思想的擴散就是指政府創新的新理念或新方法在不同區域或不同層級的政府及其部門之間的傳播。這些不同的環節構成了政府創新過程的復雜動態循環。
然而,生成新穎的政府創新思想僅是政府創新的第一步;只有政府能夠采納這些新穎的和有價值的創新思想,付諸行動并產生理想的實踐效果,成功的政府創新才能實現。因此,推動政府創新,需要明確政府創新路線圖,將卓越的創新思想轉化為有效的行動方案。
三、政府創新路線圖
(一)培育政府創新思想
政府創新思想的生成是公共管理者產生應對和解決公共問題的新思想、新理念或新方法。創新思想的生成是政府創新過程的起點。國際經驗表明:許多成功的政府創新案例都是源于卓越的創新思想或想法。卓越的政府創新思想需要具備新穎性和價值性。新穎性指政府形成大膽的、出奇的能有效解決公共問題的思想或想法;價值性指政府創新的思想或想法具有增進公共價值的目的。這也是政府創新和私營部門創新的本質區別。
政府創新思想既可能來自于政府機構內部,也可能來自于政府機構外部。從外源看,來自于私人部門管理實踐經驗的新公共管理已經成為全球政府創新的主流。從內源看,政府創新思想既可以由頂層的政治家和機構負責人提出,也可以源自于中層管理人員的想法,而更多的則是來自于底層和一線員工的實際經驗和創意。但無論政府創新的思想或想法來自何處,積極培育大膽的、卓越的和有價值的政府創新思想是有效推進政府創新的基礎和前提。
首先,需要充分挖掘政府內外部多元主體的創造性智慧。政府創新的思想火花源于公共管理者、公民以及政府外部合作伙伴的創造性智慧。盡管不同主體創新的動機不同,如政治家和機構負責人的創新動機可能源于解決公共危機問題的需要,而作為政府外部合作伙伴的私人機構,其創新的動機可能來自于效率的提高,但無論來自何處,如果不對這些具有公共價值性的新穎的想法或思想加以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就等于把政府創新扼殺在搖籃階段。這方面,“美國運輸安全局的創意工廠”在創新思想培育方面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2007年4月,美國運輸安全局了一個允許職員提交促進政府機構運作和流程的創意的網絡站點,到2009年1月末,職員已經在線提交了7837項創意以及69712項有關這些創意的評論,其中大約39項創意已經被美國運輸安全局所實施〔7〕。
其次,構建政府創新思想生成和發展的激勵機制。建立良好的政府創新思想生成和發展的激勵機制,有利于政府創新思想的孕育、孵化以及發展。由于官僚制和政府創新幾乎是互相排斥的,創新的思想或想法在公共領域中的采納和實現,往往面臨著一系列復雜的障礙。突破這些阻礙政府創新的防火墻,一方面需要分別從政府頂層、中間層和底層塑造有利于政府創新思想形成和發展的行動空間;另一方面也需要打破政府傳統的層級控制的桎梏,發展現代政府網絡治理的新模式。
最后,公共管理者需要發展一系列創造性的思考能力。這包括前瞻性思考能力、反復思考能力和跨界思考能力。前瞻性思考能力是對未來環境變化及對公共政策創設和制定的超前預見、超前謀劃和超前決斷的一種科學思維,它要求公共管理人員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新事物,掌握新信息,開闊新視野,識別環境的未來發展趨勢,尋求新的政府戰略選擇。 反復思考能力是一種自我批評和否定的能力,客觀地評估政府以往的公共政策是否還適應當前的環境,是否需要重新設計以取得更好的實踐效果。它要求公共管理人員積極應對當前反饋和現實情況并予以及時糾正??缃缢伎寄芰κ且环N跨越式學習能力。公共管理人員能跨越國家、區域以及行政部門的界限和邊界,汲取其它國家、區域以及部門有益的創新經驗和思想為自己所用,通過調整以適應本地區及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創建解決公共問題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二)優選政府創新方案
面對不同來源的政府創新思想,公共管理者需要進行有效的篩選以抉擇出卓越的政府創新思想和方案。由于這是一個涉及多元利益分配的公共決策過程,因此以增進公共價值為出發點,評估各種政府創新思想的優劣,擇優選擇政府創新方案是政府創新過程的關鍵。
首先,識別政府創新方案的公共性。一項政府創新方案的優劣程度,體現在這項政府創新方案若實施后是否能增進公共利益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增進公共價值。因為政府創新與私人部門創新相比具有本質上的不同,私人部門創新以追求效率和利潤為目的,而公共部門創新則是以實現公共價值為根本宗旨。
其次,明確政府創新方案的外部導向。政府創新可分為內部導向型創新和外部導向型創新。內部導向型創新指政府內部結構重組和流程的再造,而外部導向型創新是指政府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和方法的變革。外部導向型創新是政府創新的根本目標,內部導向型創新是為外部導向型創新服務的,因為政府的基本職能是為社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
再次,評估政府創新方案的風險程度。公共部門創新具有高度的風險性特征,因為一項公共部門創新的失敗所帶來的社會后果有時往往是災難性的,這些不良后果帶給全社會的影響范圍很廣,涉獵面極大。因此,有效評估政府創新方案的風險程度,是政府創新方案選擇過程的重要環節。
總之,經過以上的評估分析過程,綜合確定政府創新方案的優劣度,選擇最佳的政府創新方案,并形成完備的政府創新計劃。
(三)實施政府創新計劃
有效推進政府創新計劃,是實現政府創新的重要保證。如若一項政府創新計劃不能得到有效的和及時的實施,再好的政府創新思想或計劃也不能轉化為成功的政府創新結果。要實施政府創新計劃,公共管理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政府創新執行策略。
第一,明確政府創新計劃的目標。政府創新計劃的目標是否明確和具體化,直接影響到政府創新計劃的有效實施。公共政策執行的研究成果表明,政府創新計劃目標的模糊性和沖突性是影響政府創新計劃實施的關鍵因素,“高模糊和高沖突”特性往往是政府創新計劃執行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實施政府創新計劃,公共管理者需要努力降低政府創新計劃目標的模糊性和沖突性,制定明確和具體的政府創新計劃目標。
第二,爭取政府創新計劃實施的內外部支持。政府創新計劃的有效實施需要取得來自政府內外部各種力量的積極支持。政治家和高層管理者的支持和承諾在政府創新計劃的成功實施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層管理者和底層人員對政府創新計劃實施的積極支持也不容忽視,因為他們往往是一項政府創新計劃執行的目標群體和主要參與者,他們對一項政府創新計劃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政府創新計劃的實施效果。
第三,為政府創新計劃提供充足的資源。政府創新計劃的成功實施通常需要一定的人力資源和經濟資源。對于公共部門來說,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是推動政府創新的關鍵和核心力量。新加坡政府治理創新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持續吸納和培養一支富有創新意識的高水平的國家公務員隊伍。此外,政府創新的成功實施也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設立政府創新專項基金是推動政府創新實施的重要途徑。
第四,注重政府創新計劃實施的過程控制。成功的政府創新實施需要公共領導者能控制政府創新計劃的實施過程,避免政府創新實施過程中偏離其基本目標。過程控制要求公共管理者建立政府創新實施過程的監控指標并進行跟蹤分析,及時對政府創新計劃實施過程中的偏差進行糾正,以保證政府創新計劃基本目標的實現。
第五,讓創新成為政府的日常實踐準則。政府創新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它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阻力和障礙。我國地方政府創新的實踐表明,有約三分之一的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的獲獎項目,在實施幾年之后,已經處于停滯狀態甚至名存實亡。要使持續創新成為政府的DNA,一是需要政府把創新作為自身行動的核心價值和組織使命;二是打造政府創新行動的制度空間,將創新嵌入政府的日常實踐,使創新真正成為政府的慣例。
第六,積極推進政府合作創新。通過創建協調性機構,例如跨部門的委員會或公私伙伴關系進行跨組織的合作創新已經成為政府創新發展的新趨勢。政府跨組織的合作創新包括政府間的合作、政府部門間的合作以及政府和非政府部門的合作,合作創新可以發揮不同政府和部門、非政府組織之間各自的優勢,彌補各自的缺陷,以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服務。
(四)推廣政府創新經驗
與私人部門創新不同,政府創新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只有政府創新實現了共享,才能更廣泛地增進社會公共利益。要在更大范圍內實現政府創新的公共價值,需要公共管理人員積極地推廣成功的政府創新實踐或經驗。
首先,認真總結典型的政府創新成功經驗。政府創新是一項新的政府運作思想或方法的嘗試,往往需要先期的甚至多次的試點或試驗。當政府創新試點或試驗取得進展時,公共管理者需要及時總結政府創新試點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并進一步分析其推廣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其次,做好宣傳推廣工作。成功的政府創新實踐需要在更大的范圍內傳播和擴散,才能使全社會能真正分享政府創新的成果。政府創新的宣傳推廣工作需要做到三點:一是要取得高層的支持,利用高層的推力;二是利用學術界和媒體的力量,大力宣傳成功的政府創新活動的經驗,形成政府創新經驗共享和學習的氣候;三是借助廣大群眾和民間組織的力量,用適當的方式促進本地政府接受別人的創新實踐和成果。
最后,促進政府創新的本土化。政府創新很大一部分不是自身獨創,而是復制或采納現有其它國家或地區政府創新的實踐做法。但簡單的復制或模仿有可能由于不適應當地的環境而失敗。一些政府創新在某些國家或地區獲得成功并不必然意味著這些創新在其它國家或地區同樣會成功。這需要公共管理者認真分析和研究特定政府創新在其它國家、地區或部門的可遷移性,認真研究本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進行政府創新的本土化重構,使政府創新適應當時當地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趙強. 如何推進政府創新〔J〕. 群眾,2013,(5):73-75.
〔2〕Wolfe, Richard, A.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review, critique and suggested research direc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4,31(3):pp.405-431.
〔3〕Berry, Frances Stokes, and William D. Berry. State lottery adoptions as policy innovations: An event history analysis 〔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90,84: pp.395-415.
〔4〕Damanpour, Faribroz.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1,(34): pp.555-590.
〔5〕Damanpour, Fariborz, and Schneider Marguerit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adoption in public organizations: assessing the role of managers 〔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08,(19):pp.495-522.
一、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的分析
財政部于1995年頒布了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的10項指標,并于2002年進行了修訂,建立了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我國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吸取了西方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精華:一是吸取了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層層分解的思想;二是吸取了平衡計分法將非財務指標納入評價體系的思想,體現了全面綜合管理的理念。但筆者認為,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
1.在進行企業績效評價時,按規模大小把企業劃分為大、中、小型。有人認為,企業規模不同,衡量企業績效的標準也不同。但筆者認為,企業規模的大小對絕對指標及企業凈利潤有影響,而該績效評價體系中除了個別非財務指標外都為相對指標,使不同規模的企業有了可比性,因此劃分企業規模在績效評價方面沒有任何意義。
2.雖然把非財務指標納入評價體系,但還不夠,具體表現為非財務指標數量太少,權重太小。
3.沒有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確定適宜的指標權重,而是籠統地把財務指標的權重定為80%,把非財務指標的權重定為20%,有“一刀切”之嫌。
4.財務指標以傳統的會計利潤為中心,沒有考慮資本成本,不適應時代的要求,應充分吸收EVA的思想。EVA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實業界提出的一種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是指企業收益與資本成本的差額。其計算公式為:EVA=稅后經營利潤-投資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EVA將研究開發費用、顧客與市場開發、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支出由費用化調整為資本化,并在受益期內攤銷,更好地體現了配比原則。它的突出貢獻在于既要考慮債務成本,又要考慮資本成本,只有當企業凈利潤大于資本成本時才真正實現了資本的增值,這是對傳統觀念的一個重大突破,是傳統財務管理的創新。
5.操作方法過于繁瑣。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把指標分為評價指標、修正指標和評議指標,具體計算過程相當復雜,導致其獲取成本太高,可操作性不強,從根本上違背了管理的本質。
二、可行性管理方案——戰略管理思想的應用
筆者提出的可行性管理方案以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為依據,由于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存在的諸多不足,此方案在某種程度上對其進行了修正。這套管理方案注重非財務指標在企業中的作用,突出戰略管理的中心地位,對企業管理人員可以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
1.新方案只按行業而不按規模提供指標數值。
2.根據各個行業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指標權重。如IT行業由于自身技術含量高于其他行業,所以應加大與研究開發相關的各項指標的權重。
3.運用EVA的思想,把資本成本放在與債務成本同等的位置上,同時又注意應用的簡潔性。新方案用“有效利潤”代替“會計利潤”,有效利潤=稅后凈利潤-Σ(投入資本×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投資人將資金投于企業,其目的在于獲得超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回報,所以只有當稅后凈利潤超過投資人把錢存入銀行獲得的利息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利潤,稱之為有效利潤。有效利潤的計算公式在某種程度上不夠精確,但筆者認為正是由于其簡潔易行的特點,方便了它在企業中的推廣,如EVA的計算公式精確入微,但由于增加了操作的難度,反而妨礙了它的推行。
為了清晰闡述“有效利潤”這一概念,現舉例如下:某制藥企業于2000年3月4日設立,設立之日A投資20萬元,B投資26萬元,C投資50萬元。2002年3月31日A又追加投資14萬元,新加入的D投資10萬元,又知2002年全年該企業實現稅后凈利潤30萬元,假設2002年銀行存款利率為10%,求2002年該企業的有效利潤。
有效利潤=30-[20×10%+14×10%÷12×(12-3)+26×10%+50×10%+10×10%÷12×(12-3)]=18.6(萬元)。
由于用有效利潤取代了傳統的會計利潤,所以一些與利潤有關的指標計算公式也要相應地發生變化,如凈資產收益率=[稅后凈利潤-(投入資本×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所有者權益。
4.加強對非財務指標的重視,避免“利潤陷阱”。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一書中論證單一目標的謬論時指出:目前關于目標管理的大部分生動的討論都著眼于尋找一個正確的目標。這種尋找不僅會像尋覓點金石一樣徒勞無益,而且必定是有害的,會產生誤導。管理企業就是平衡各種各樣的要求和目標。鑒于此,新方案對非財務指標更為重視,大大提高了其在指標總數中的比重。新方案把影響企業最終收益的因素歸納為四個方面,即財務狀況、市場實力、內部經營管理、創新與發展,不再把指標分為評價指標、修正指標和評議指標,而是把指標作為一個整體列示,防止了次優化行為的產生,如公司為了得到較好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減少了對優質顧客的賒銷,以致帶來大量銷售收入的流失。本方案可以消除這種次優化行為,有利于管理者從總體上把握影響企業最終收益的所有因素,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此方案不僅是一種測評體系,還是一種有利于企業取得突破性競爭業績的管理體系。
5.在目前國家僅公布國有資本金績效數據的情況下,新方案的實施可以其為依據,并采用沃爾比重評分法求得財務指標的最后分數,非財務指標的計算以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為準。但是該法自身也存在缺陷,現舉例說明如下:
沃爾比重評分法的公式為:實際分數=實際值÷標準值×權重。當實際值>標準值為理想時,此公式正確,但當實際值<標準值為理想時,實際值越小得分應越高,用此公式計算的結果卻恰恰相反;另外,當某一單項指標的實際值畸高時,會導致最后總分大幅度增加,掩蓋情況不良的指標,從而給管理者造成一種假象。如右表中流動比率的實際值過高,僅此一項的分數就達到75分,掩蓋了其他不良指標。新方案克服以上缺陷:①改進實際分數的計算公式。當實際值>標準值為理想時,實際分數=[1+(實際值-標準值)÷標準值]×權重。②避免以偏概全。新方案在最后的管理報告中給出了單項指標的評分等級,一目了然,使管理者在分析問題時不僅注意總體,而且顧及了個體,不至于以偏概全。
三、成本與效益分析——企業選擇的可行方案
關鍵詞:企業管理;績效評價;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5-0026-02
引言
國有企業資本金績效評價是當今世界企業界的一個重大課題,不僅為學術界理論工作者所關注,政府相關部門制度制定者,管理部門調控實施者以及企業經營者等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會對企業的績效關心。因此,基于不同利益基礎的評價主體對企業的效益表示出不同的關注程度,隨著企業的發展,對國有企業資本金績效評價理論和方法也發生了變化。1911年,泰勒《科學管理原理》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從此誕生。1928年,亞歷山大?沃爾提出了綜合比率評價體系,把若干個財務比率用線性關系結合起來,以此來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后又相繼出現了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平衡計分法、經濟增加值(EVA)評價法等,這些企業績效評價方法中蘊涵著豐富的管理理念,值得借鑒。下文僅分析中國國有企業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
一、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的分析
財政部于1995年頒布了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的十項指標,并于2002年進行了修訂,建立了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中國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吸取了西方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精華:一是吸取了平衡計分法將非財務指標納入評價體系的思想,體現了全面綜合管理的理念;二是吸取了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層層分解的思想。本作者以為,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
1.按規模大小把企業劃分為大、中、小型。在進行企業績效評價時,按規模大小把企業劃分為大、中、小型。有人認為,企業規模不同,衡量企業績效的標準也不同。本作者認為,企業規模的大小對絕對指標及企業凈利潤有影響,而該績效評價體系中除了個別非財務指標外都為相對指標,使不同規模的企業有了可比性,因此劃分企業規模在績效評價方面沒有任何意義。
2.把非財務指標納入評價體系。雖然把非財務指標納入評價體系,但還不夠,具體表現為非財務指標數量太少,權重太小。
3.不同行業的特點確定適宜的指標權重。沒有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確定適宜的指標權重,而是籠統地把非財務指標的權重定為20%,把財務指標的權重定為80%,有“一刀切”之嫌。
4.財務指標應以傳統的會計利潤為中心。財務指標以傳統的會計利潤為中心,沒有考慮資本成本,不適應時代的要求,應充分吸收EVA(經濟增加值)的思想。EVA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實業界提出的一種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是指企業收益與資本成本的差額。其計算公式為:EVA=稅后經營利潤-投資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EVA將研究開發費用、顧客與市場開發、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支出由費用化調整為資本化,并在受益期內攤銷,更好地體現了配比原則。它的突出貢獻在于既要考慮債務成本,又要考慮資本成本,只有當企業凈利潤大于資本成本時才真正實現了資本的增值。
5.操作方法過于煩瑣。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把指標分為評價指標、修正指標和評議指標,具體計算過程相當復雜,導致其獲取成本太高,可操作性不強。
二、可行性管理方案――戰略管理思想的應用
本作者提出的可行性管理方案是以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為依據,注重非財務指標在企業中的作用,突出戰略管理的中心地位,對企業管理人員可以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
1.新方案只按行業而不按規模提供指標數值。由于其簡潔易行的特點,方便了它在企業中的推廣。
2.根據各個行業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指標權重。根據各個行業的不同特點,設置不同的指標權重。如IT行業由于自身技術含量高于其他行業,所以應加大與研究開發相關的各項指標的權重。
3.把資本成本放在與債務成本同等的位置上。運用EVA的思想,把資本成本放在與債務成本同等的位置上,同時又注意應用的簡潔性。新方案用“有效利潤”代替“會計利潤”,有效利潤=稅后凈利潤-Σ(投入資本×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投資人將資金投于企業,其目的在于獲得超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的回報,所以只有當稅后凈利潤超過投資人把錢存入銀行獲得的利息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利潤,稱之為有效利潤。
為了清晰闡述“有效利潤”這一概念,現舉例如下:某制藥企業于2006年3月4日設立,設立之日A投資20萬元,B投資26萬元,C投資50萬元。2008年3月31日A又追加投資14萬元,新加入的D投資10萬元,又知2008年全年該企業實現稅后凈利潤30萬元,假設2008年銀行存款利率為10%,求2008年該企業的有效利潤。
有效利潤=30-[20×10%+14×10%÷12×(12-3)+26×10%+50×10%+10×10%÷12×(12-3)]=18.6(萬元)。
由于用有效利潤取代了傳統的會計利潤,所以一些與利潤有關的指標計算公式也要相應地發生變化,如凈資產收益率=[稅后凈利潤-(投入資本×同期銀行存款利率)]÷所有者權益。
4.加強對非財務指標的重視,避免“利潤陷阱”。管理企業就是平衡各種各樣的要求和目標。鑒于此,新方案對非財務指標更為重視,大大提高了其在指標總數中的比重。新方案把影響企業最終收益的因素歸納為四個方面,即財務狀況、市場實力、內部經營管理、創新與發展,不再把指標分為評價指標、修正指標和評議指標,而是把指標作為一個整體列示,防止了次優化行為的產生,如公司為了得到較好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減少了對優質顧客的賒銷,以致帶來大量銷售收入的流失。
5.采用沃爾比重評分法求得財務指標的最后分數。在目前國家僅公布國有資本金績效數據的情況下,新方案的實施可以其為依據,并采用沃爾比重評分法求得財務指標的最后分數,非財務指標的計算以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為準。但是該法自身也存在缺陷,現舉例說明如下:
沃爾比重評分法的公式為:實際分數=實際值÷標準值×權重。當實際值>標準值為理想時,此公式正確,但當實際值<標準值為理想時,實際值越小得分應越高,用此公式計算的結果卻恰恰相反;另外,當某一單項指標的實際值畸高時,會導致最后總分大幅度增加,掩蓋情況不良的指標,從而給管理者造成一種假象。
新方案克服以上缺陷:(1)改進實際分數的計算公式。當實際值>標準值為理想時,實際分數=[1+(實際值-標準值)÷標準值]×權重。(2)避免以偏概全。新方案在最后的管理報告中給出了單項指標的評分等級,一目了然,使管理者在分析問題時不僅注意總體,而且顧及了個體,不至于以偏概全。
三、成本與效益分析――企業選擇的可行方案
1.產生信息是一個耗用成本的過程。產生信息需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人們真正能夠有效利用的只是數量有限的信息。超過了這個限度,人們就會感到信息過量,從而限制了他們制定決策的有用性。
2.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等各有其優缺點。沃爾比重評分法、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平衡計分法、EVA評價法、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體系等各有其優缺點,筆者所提出的可行性管理方案只是提供給企業的一種選擇,各企業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成本與效益分析,自由選擇可行方案。
3.EVA方法的主要優缺點。EVA方法的主要優點是將股權資本成本納入績效評價體系,真實反映企業績效,第一次在績效評價方法中涉及風險問題。
但是,EVA指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它無法擺脫財務指標所固有的缺陷――短期導向,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EVA強調現實結果,使得管理者不愿意投資于創造性新產品或開發新技術;二是它主要以股為價值、為導向,無法有效的反映顧客、雇員以及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對促進企業未來績效的重要作用,從而最終破壞企業長期價值。(2)計算EVA時調整程序較復雜,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3)該方法雖然通過對GAAP的調整,但它還是過分局限于財務指標而忽視非財務指標,不利于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績效的比較,無法解釋企業內在的成長機會。
4.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國有企業選擇何種評價方法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BSC方法未能考慮資本的全部成本,EVA方法考慮了全部資本的成本。EVA不能很好地預測未來EVA及其增長機會,BSC最大的特點是考慮了非財務因素,更便于識別EVA驅動要素。BSC方法是從多角度對企業績效進行評價的方法,在財務層面的評價指標可以選擇會計數據與財務指標,也可以包含EVA。BSC從這個意義上講,較適合中國中小企業的評價經驗。因此,進行績效評價時,國有企業要多種方法結合使用,從不同的角度對企業進行績效評價,取長補短,對企業的績效評價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李玲玲.企業績效評價――方法與運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美]彼得?F.德魯克,等.公司績效測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張濤.企業績效評價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保持金融穩定、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2012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人民銀行總行工作會議中對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縣(市)支行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真正從執政為民的高度出發,深刻理解人民銀行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中的應然責任。要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機制建設,定期研究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把推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作為增強人民銀行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手段。要通過會議落實、研討交流、學習培訓等方式,大力營造勇擔重任、敢于實踐、樂于服務的良好風尚。同時,要結合“兩管理、兩綜合”的工作要求,運用綜合執法、綜合評價、窗口指導等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提升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理性認識,督促金融機構變被動應付為主動作為,共同推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著力構建公正和諧、健康有序的金融環境,并最終實現金融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二、堅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新方式
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是一項新生事物,沒有統一的模式和標準,各地要緊密結合自身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各縣(市)支行要通過多種渠道調查摸底、分析比較,準確把握當地的金融消費整體水平、金融機構基本構成,以及金融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維權意愿與維權方法。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結合履行央行職責需要,加強與地方消協組織、新聞媒體的交流溝通,通過發放問卷、征求意見、座談交流、征文評比等方式,鼓勵金融消費者獻計獻策,在積極完成上級行規定動作的基礎上,花大力氣探索更適應地方實際的方式、方法。要注重案例搜集分析工作,保持對多發性、常見性案例的敏感性,建立健全投訴案例檔案,詳細記錄案件的發生原因和處理過程,注重分析案例的表現特征和案例背后體現的問題,積極探討化解矛盾、解決糾紛的有效方法。對案例處理過程中的難點、易錯點和容易擴大矛盾點,認真探討普適性的經驗,用于借鑒、推廣和運用。對日常工作中受理的特殊案例,應于受理當日及時上報中心支行,疑難案例應積極主動尋求上級行的幫助和指導。中心支行將于一季度在全市范圍內征集縣域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創新方案,各縣(市)支行要在充分把握當地實際的基礎上,于2月底前完成創新方案的報送工作。創新方案應包括指導思想、組織機構、方法步驟、活動載體、預期目標、責任部門和責任人等內容。為推進金融消費者權益工作的開展,中心支行將不定期編發《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簡報》,刊登轄內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創新工作動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案例分析以及境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經驗等內容。
三、加強學習培訓,努力適應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新要求
各縣(市)支行要進一步加強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政策文件的學習和培訓工作。要根據人民銀行履職的需要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具體涉及的范圍,對照市中心支行下發的《市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實施細則》及《市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手冊》中權益保護一覽表的有關內容,組織法律干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各成員部門以及金融機構相關人員專題學習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常用法律法規,特別是有關權益保護一覽表中的具體條款要爛熟于胸。中心支行將于二季度組織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相關知識測試,測試對象包括各縣(市)支行分管行領導、辦公室主任、法律干部及市、縣各金融機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聯絡員。與此同時,各地可通過專家講座、會議交流、案例評析等形式,進一步熟悉金融消費糾紛的處理流程,更好地掌握投訴受理、了解案情、溝通調解、最終處理、落實反饋等各環節的處理技巧。
四、定期評價監督,不斷注入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新動力
各縣(市)支行要將本地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兩綜合、兩管理”的范圍。要根據金融機構工作開展情況,按照本地區《實施細則》規定的評價方法,對金融機構履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義務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評價,定期在同業內通報,對認真履行義務、保護積極的金融機構要給予表彰,侵權較多或保護不力的金融機構要向社會通報、披露。對于評價等級低或被投訴情況較嚴重的金融機構,將其列入下一分析評價期重點監督對象,并視情節嚴重程度有條件地選取部分金融機構進行專項檢查或綜合檢查。開展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專項檢查或綜合檢查的單位要在檢查結束后及時向中心支行報送檢查報告,一年內未開展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專項檢查或綜合檢查的單位要提交不予開展的理由。中心支行將建立全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例會制度,每半年召開一次全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會議(必要時隨時召開),通報各縣(市)支行工作開展情況、發現問題及下一步工作計劃。視工作需要,將要求各縣(市)相關金融機構參加此項會議。為加大工作推進力度,中心支行在年度工作考核中將加大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考核比重,并專門出臺《市縣域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考核辦法》。
【關鍵詞】 初次復治肺結核; 化學治療; 氟喹諾酮類藥物; 治療新方案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 short course chemotherapy regimen in first time re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develop a new chemical treatment plan for the first time re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Method:240 cases of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smear positive sputum smear,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09 to August 2010,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andard group(group A),Ofloxacin group(group B) and Levofloxacin group(group C) and ultra short course chemotherapy group(group D),and they were given 2SHREZ/6HRE,2OfxPaREZ/6OfxPaR,2LfxPaREZ/6LfxPaR and 5MfxPaRfbEZ.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the sputu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focus absorption and cavity closure of the four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2 months of treatment,comparison of the sputu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of the four group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At the end of treatment,the sputu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focus absorption and cavity closure rate significant absorption rate of group B,C and 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ur groups in the cases of cure and failure(P>0.05).Conclusion:5MfxPaRfbEZ ultra short course chemotherapy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the first time re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and has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First time re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hemotherapy; Fluoroquinolones; New treatment plan
First-author’s address:Jiangxi Chest Hospital,Nanchang 330006,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6.013
在欄竦幕療管理基礎上采用標準初治肺結核化療方案能使接近90%的初治肺結核患者受益[1-2]。但復治肺結核在治療方案選擇和確定上則較為復雜和困難,期治療效果往往較差,此類患者構成我國耐藥結核病的主體,特別在多耐藥結核?。╬oly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PDR-TB)、耐多藥結核?。∕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及嚴重耐藥結核?。‥xtensive 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最為常見[3-6]。因此,制定合理的復治肺結核治療方案,能夠有效控制耐藥結核在我國以及全球的傳播和流行[7]。文獻[8]報道稱,初治肺結核患者經規則治療失敗后再采用標準化方案治療,其治療有效率顯著降低,治愈率僅53.6%。故對復治肺結核患者進行初次治療時,應選擇與患者復治類型和藥敏情況相對應的化療方案,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耐藥性的發生[9-10]。本研究針對初次復治肺結核采用大樣本的臨床對照研究,制定初次復治肺結核化學治療新方案,總結出超短程化療方案用于治療復治肺結核的應用模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9月-2010年8月本院診治的240例痰涂陽初次復治肺結核患者,其中男158例,女82例,平均年齡(43.2±6.8)歲。納入標準:(1)符合《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中有關復治結核病診斷標準[11];(2)年齡18~65歲;(3)肝腎功能正常,空腹血糖
1.2 治療方法 A組:2SHREZ/6HRE,B組:2OfxPaREZ/6OfxPaR,C組:2LfxPaREZ/6LfxPaR,D組:5MfxPaRfbEZ,A組、B組及C組治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強化期,每日用藥,時間為2個月,第二階段為鞏固期,每日用藥,時間為6個月;D組不分強化期和鞏固期,每日用藥,服用5個月。藥物使用劑量及用法見表1。
1.3 觀察指標 治療過程中觀察并記錄患者癥狀評分、體檢資料、痰液檢查,在治療第2、5、8個月末行胸片(正位片)檢查。治療期間每月進行下列檢查:血、尿常規,血沉;肝、腎功能、尿酸;心電圖(限于使用莫西沙星者);空腹血糖。
1.4 療效判定標準 (1)痰菌陰轉率:治療第2個月末及治療結束時痰涂片、痰培養轉陰率。(2)X線片檢查:①病灶,顯吸:病灶減少超過50%;吸收:病灶減少不足50%;不變:患者病灶無明顯變化;惡化:患者病灶增大。②空洞,閉合:患者空洞閉合或者發生阻塞性閉合;縮?。嚎斩粗睆綔p小超過50%;不變:空洞直徑減小或者增大不足原有直徑的50%;增大:空洞增大超過原空洞直徑1/2[12]。(3)治療轉歸判斷,①治愈:患者完成規定的療程,治療終末連續2次涂片結果陰性,每次間隔30 d;②死亡:在治療過程中研究對象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分為結核死亡和非結核死亡;③失?。褐委熃K末2個月內痰涂片有1次陽性;④丟失:由于任何原因治療中斷連續2個月或以上。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本研究的240例患者中,8例未完成治療,其中1例因效果不佳患者要求停止治療,2例在治療過程中發生嚴重肝損傷,3例發生嚴重消化道反應,4例關節疼痛。四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痰菌陰轉率比較 治療2個月時,四組痰菌轉陰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時,B組、C組及D組痰菌陰轉率均顯著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治療結束時病灶吸收和空洞X線片檢查結果比較 治療結束時,B組、C組及D組病灶吸收顯吸率均顯著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C組及D組空洞閉合率均顯著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治療轉歸比較 四組患者治愈和失敗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臨床實踐證明,嚴格化療管理基礎上的標準初治肺結核化療方案能夠使90%的初治肺結核患者痊愈[13]。但由于耐藥結核桿菌的存在使得規則治療失敗的肺結核患者再采取標準的復治方案治療時仍具有較高的失敗率[14]。目前的客觀事實是,影響標準復治化療方案效果的因素較多且復雜,主要有以下因素:(1)細菌耐藥;(2)初治用藥的不規范;(3)復治肺結核仍有不同的類型;(4)個體對藥物的耐受性[15-17]。國內已有不少研究發現復治肺結核的治療效果與許多因素有關[18],但鮮有關于影響初次復治肺結核患者治療效果因素的系統研究。復治肺結核患者耐藥性與其先前治療中所使用的藥物有關,不同復治類型的肺結核患者在初次治療時所發生的耐藥性也因此不同[19]。因此多年來一直使用的俗幾粗謂岷瞬≈瘟品槳岡諛鴕┙岷瞬∑搗狽⑸的背景下進行調整。傳統采用的2SHREZ/6HRE標準治療方案易發生耐藥性,且治療周期多在8個月以上,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本研究中,B組、C組及D組治療結束時菌陰轉率、病灶吸收顯吸率和空洞閉合率均顯著高于A組(P>0.05)。施伎蟬等[20]研究了2SHREZ/6HRE方案與5MfxPaRfbEZ方案對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表明后者涂陽轉陰率、病灶吸收顯吸率和空洞閉合率均顯著好于前者,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5MfxPaRfbEZ超短程化療方案治療初次復治肺結核具有良好效果,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雪琴,羅世珍,陳冬云,等.50例初治肺結核病人實施標準化療藥物治療管理的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4,28(5):586-587.
[2]翟廣,李波,李玉芹,等.利福噴丁與利福平治療肺結核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7(3):523-528.
[3]杜建,高微微,馬艷,等.優化方案和規范化方案對復治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療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5,38(12):6-11.
[4]魏淑貞,梁慶福,林淑芳,等.福建省復治肺結核患者耐藥現況與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16):3008-3011.
[5]趙錦明,黃曙海,劉飛鷹,等.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耐藥危險因素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17):3211-3214.
[6]張綠洲.個體性化療方案在耐藥肺結核患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7):147-149.
[7]肖和平.重視復治肺結核化療方案的制定[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6):401-402.
[8]萬利亞,趙豐曾,池延花,等.世界銀行貸款結核病控制項目實施情況分析與探討[J].中國防癆雜志,1996,18(3):103-108.
[9]范玉美,肖和平,梅建.首次復治肺結核患者療效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7,7(3):159-163.
[10]艾斯卡爾?阿布拉,再吐娜?吾布力.110例肺結核患者的聯合用藥治療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7):26-27.
[11]張培元.肺結核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1,24(2):70-74.
[12]劉明.微卡聯合莫西沙星治療復治涂陽肺結核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2):351-352.
[13]劉建鋒,雷建平,吳于青,等.3種診斷標準在初治結核病藥物性肝損傷診斷的對比分析[J].江西醫藥,2015,50(9):927-930.
[14]雷建平,涂榮耀.含氯法齊明聯合方案治療耐多藥結核療效分析[J].江西醫藥,2013,48(8):674-675.
[15]戈啟萍,杜建,姜廣路,等.俗幾粗位療方案治療多耐藥與敏感復治肺結核患者的對比研究[J].中國防癆雜志,2015,37(8):879-884.
[16]舒薇,王學梅,尹韶華,等.肺結核患者復治失敗影響因素的研究綜述[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5):913-916.
[17]李孝東,李寶忠,張俊賓,等.不同化療方案對復治涂陽肺結核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藥,2014,36(12):1800-1802.
[18]萬引,徐漫清,張愛妹.初治肺結核病人T淋巴細胞亞群的表達及與化學藥物治療的相關性[J].江西醫藥,2015,50(12):1323-1325.
[19]陳靜,張廷梅,蔡翠,等.不同類型復治肺結核的耐藥性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7):1339-1341.
關鍵詞: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施工管理;問題措施;創新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 A
1、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現狀
1.1工程項目管理不夠完善
建筑業已經是我國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工程項目管理本應該在建筑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很多建筑行業業主的工程項目管理意識很淡薄,沒有充分認識到項目管理的優勢。使得項目管理的優勢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而建筑工程管理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達到目的。往往業主認為在技術上就能解決的問題,就不需要額外的支出來進行項目管理。因此大多數的建筑企業并未建立與工程項目相對應的組織機構和項目管理體系。
1.2工程項目管理的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業性及系統性的工程項目管理組織,只有少部分的高等院校開設了關于這方面的課程。另外,大多數的建筑施工單位從未建立系統的項目管理工作程序和工作手冊,項目管理方法與手段還很落后,缺乏先進的工程項目管理的應用軟件系統。
1.3工程項目管理方面總體水平不夠高
競爭力薄弱,不能適應建筑行業國際化發展需求。目前我國的設計單位多為綜合性設計單位,包含著結構、建筑、機電等多工種。由于組織過于繁雜,從而導致設計單位不適應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以設計為主的總承包體制。另外監理單位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對監理的性質、任務、機制認識不到位,監督不力,僅局限于對施工質量的監控。令人遺憾的是,國內眾多工程項目,如小浪底水電站、魯布革水電站、深圳地王大廈大亞灣水電站、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許多大型項目的項目管理被國外的項目管理公司所包攬。
1.4工程項目管理方面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完善
盡管我國在2002 年頒發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同時還頒發了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但是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也沒有和國際項目管理標準接軌,要做到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另外在工程管理中,出現的執法不嚴和現象嚴重影響了工程項目的管理。
2、加強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2.1前期工作的準備
2.1.1人員
建筑工程的各方參建單位主要管理者應具備相應的執業資質和豐富的現場經驗。主要的管理者應明確各自的管理任務,使各個管理系統能有效、高速的運轉起來,以保證建筑工程的順利展開。認真做好施工隊伍的資質審查工作,確保施工隊伍素質與工程要求基本相適應。
2.1.1技術、材料
(1)技術:真審閱工程設計圖紙、設計說明,就工程設計圖紙中的問題與建設單位及設計院工程師溝通,充分理解建設單位意圖和設計思想,提出合理化建議,對工程功能及系統組成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材料:對于材料要進行嚴格的把關(進場關、檢測關等)。進場材料的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及檢測報告等質量證明文件要齊全。按總施工進度計計劃來制定詳細的購買計劃,減少購買中出現誤差;做好材料的保管,避免材料在沒有運用前就受到損耗。
2.2工程施工過程的控制
2.2.1進度控制
與建設單位根據工程工期的總體預定目標,編制項目實施總進度計劃。施工進度必須和現實相結合不能生搬硬套、異想天開,在必要的時候,要準確的調整施工進度計劃,確保工程按期完成。
2.2.2質量控制
工程質量是工程的命,是工程管理的頭等大事,在管理時,對專項系統及各分系統的重要部位,加強雙控制檢查, 對于施工質量的控制嚴格按照圖紙和國家的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進行控制和驗收,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三檢制度(自檢、互檢、交接班檢),三按制度(按圖紙、按工藝,按標準施工)等。
2.2.3成本控制
樹立提高效益和節約成本的意識,控制好施工和生產中的成本費用,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機制,對成本進行好預算,在倡導節約成本的同時應該保證工程質量。預測工程風險,提早做出防范、規避、轉移等措施。
2.2.4安全控制
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工作保障體系,制訂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定期召開安全例會,檢查總結安全工作,參加重大安全事故調查,審查有關單位提出的事故報告;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加強現場各類人員的安全意識。讓安全意識深入到每一個員工的心里,讓員工有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對于違章施工,要嚴格批評,消除安全隱患,避免、杜絕重大傷亡事故的發生。
3、建筑工程管理創新的意義及方法
3.1建筑工程管理創新的意義
目前我國一些建筑工程企業存在著在工程投標中相互壓價的現象,而且在建筑工程行業中還有拖欠工程款項的問題。使得各種職能錯位的現象經常發生。項目工程管理中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不僅僅是我國制度不完善,更多的人為因素。要想彌補這些問題,就必須在項目工程管理中勇于探索創新,尋求適合建筑行業實際情況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3.2建筑工程管理創新的方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符合市場需求才能實現盈利。建筑工程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保證工程項目的進度和質量。從而使建筑企業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鑒于目前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市場為主導對其進行改革和創新是非常有必要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而繼續開拓、占有市場。目前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水平不高,并有許多遺留問題。對工程管理的創新要從實際出發,不能僅僅按照國外的管理水平進行改革創新。如果一味追求理論上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而忽視我國建筑行業的實際情況,那么建筑工程管理的改革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3.3建筑工程管理的創新
作為展示一個建筑企業的綜合實力的窗口,工程項目在施工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推動企業的經濟快速增長,還能夠為企業培養一大批優秀的管理人員。經過建筑企業多年的實踐探索,目前,在一般的建筑企業里面,有項目經理部、組建指揮部及它們部下的各級分別負責安全、合同問題、施工質量和進度等具體項目的管理機構。但是,諸如人力資源浪費,設備及物質的配置等問題仍然存在,因此,我們必須對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改革創新。
3.4管理理念上的創新
為了能夠使建筑企業較好地長遠發展,首先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必須重視其管理的創新工作,改變原來的思維方式,盡力培養和引進一些高學歷的管理人才,在管理的創新問題上加大經濟投入,明確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對整個工程項目的重要性,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創新方案,并適當采取措施,確保創新的每一項具體工作都能達到落實。另外,在建立的創新方案中要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盡量將方案不斷完善,不要生搬硬套,使創新方案能夠體現管理的內在要求和順應時代的發展。
3.5管理技術上的創新
工程從競標成功到最后的交工驗收,除了需要先進的施工技術外,也離不開先進的管理技術。目前,我國的建筑行業工程比較分散,涉及的人員也多,在工序上也比較復雜,是一個勞動力非常密集并且分工也較細的行業,要想對其進行統一的管理,我們必須把一些新的、先進的管理技術運用到管理工作中,對工程項目的施工建立管理系統。實踐也證明,在建筑項目中使用計算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這樣一方面可以建筑行業里面的一些先進的管理經驗,當施工中出現問題時,我們可以迅速在系統中找到對應的解決方法,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我國的建筑行業的管理水平,促使其更好地發展。
4、結語
我國建筑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建筑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市場競爭的加劇必須要求項目管理具備很強的綜合能力,為了加強對項目工程的管理,其各個部門必須不斷學習,勇于探索創新,并能夠熟練的運用新知識、新規范,總結經驗教訓,吸取他人的先進管理經驗,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做好管理工作,確保工程項目的質量。
這一專業委員會正是由總醫院醫學實驗科發起的,同時,他們還發起成立了組織器官再生與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2012年,學科帶頭人馬東初教授應邀在“2012細胞治療技術研討會”上介紹了總醫院通過轉化醫學,推動免疫細胞治療技術規范化臨床應用的模式和做法,獲得了與會代表的強烈反響和好評。2013年學科成功與中國醫師協會聯合主辦了“2013細胞治療技術研討會”,這標志著學科細胞治療技術的發展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已經進入國內同行的前列。自此,總醫院醫學實驗科在轉化醫學促科研成果有的放矢方面為業界做出了表率。
一段奮發有為的圖強史
翻開總醫院醫學實驗科的科研志,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是一部學養深厚因而成就輝煌的歷史。
總醫院醫學實驗科成立于1978年,在田慶生、初俊杰和劉亞革等主任的帶領下,不斷探索基礎研究型科室在大型三級甲等醫院內發展的道路,探索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結合的最佳路徑。尤其是初俊杰擔任科主任期間,大膽改革開放,積極探索前行,提出了“以科研養科研”的發展理念,積累厚重,為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87年被批準為臨床基礎醫學研究中心。馬東初教授擔任科主任以來,特別注重基礎研究與臨床的結合。上任之初,就在導師吳祖澤院士的指導下,啟動了自體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過繼免疫治療技術的前臨床研究,建立了GMP條件下CIK細胞大規模培養體系和質量控制體系。“十一五”期間學科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確立了以轉化醫學為核心,以第三類醫療技術為切入點的發展模式。2010年,按國際標準建成了一個擁有多個步入式操作間和獨立質控單元的大型cGMP潔凈室。cGMP潔凈室符合我國《醫藥工業潔凈廠房設計規范》及現行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的要求,并嚴格遵照國家衛生部《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和總后勤部《軍隊醫療機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及相關檢查準入標準,開展“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等第三類醫療技術,并獲批臨床應用。2011年,醫學實驗科與腫瘤科、放射治療科和介入治療科等相關科室合作被批準為全軍腫瘤診治中心。
作為轉化醫學的平臺和基礎與臨床連接的橋梁,多年來學科以勤奮嚴謹、銳意進取的精神,努力培養專業隊伍,在國內較早地開展了造血干細胞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研究,在干細胞分離、純化、鑒定和冷凍保存及增殖分化調控等研究方面有著長期的工作積累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與總醫院血液科合作開展了國際上第一例胎肝干細胞移植工作;在免疫學研究方面,較早地開展了抗人大腸癌相關抗原單克隆抗體及免疫學診斷的研究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殺傷細胞(LAK細胞)免疫過繼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一些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這些工作積累,對于推動形成基礎緊密結合臨床和醫教研全面發展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近年來,隨著醫院對學科投入的逐漸加大,使學科的各項建設,包括學術水平、學科規模、設備裝置、綜合實力、人才梯隊等,均有明顯提升,為學科進一步發展夯實了基礎。
一個醫學創新的實驗園
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是學科開展一切工作的總原則,為廣大軍地患者服務是學科發展的宗旨,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室發展的目標。為了實現上述發展目標,更好地為廣大軍地患者服務,學科一次又一次地挑戰現有格局和運行模式,按照“醫院發展戰略綱要”,以轉化醫學為核心,以第三類醫療技術為切入點,強力打造生物技術轉化平臺,強化“腫瘤免疫細胞治療協作中心”和“干細胞臨床應用協作中心”建設,使相關第三類醫療技術能高效準入,安全平穩運行,并努力使其最終形成臨床應用指南;強力打造基礎科研支撐平臺,強化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蛋白質組學和免疫學理論和技術建設,為以第三類醫療技術方式準入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法和新方案準備技術、理論和人才;強力打造分子診斷和質量控制平臺,強化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分子診斷技術的臨床轉化,為相關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和新方案的臨床應用把好質量關,并最終實現個體化的臨床應用。學科努力加強與相關臨床科室在多種模式下的合作與協作,不斷促進相關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和新方案的臨床轉化,同時,學科也不斷拓寬渠道,努力加強與國內外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不斷促進學術交流和新技術的引進。目前,學科已初步完成了三大平臺建設,形成了體系化、規?;途哂修D化醫學特色的學科布局。
近年來,學科已經建立和正在建立的治療技術包括,自體CIK治療技術,自體TG-CIK治療技術,自體樹突狀細胞治療技術,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單個核、CD34和CD133)和器官來源干細胞移植技術。其中一些技術已成功應用于臨床,到目前為止,共完成免疫細胞治療800例。同時,開展的各類相關檢查大幅度上升,2012年達到1000人次。從以上取得的成績看,這種學科布局不僅適應轉化醫學的要求,而且也為學科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實現學科發展目標,科室實施學科帶頭人領導下的學術帶頭人和平臺負責人負責制。通過完善各項制度建設,規范各類人員的行為職責;通過實施選擇式目標管理,落實各項工作的進程;通過狠抓精細化管理,提高質量建設水平和科室管理水平。
在通過制度抓落實方面,學科要求所有的課題要有開題報告和實驗設計;所有的制品制備和實驗要有操作規程;所有的制備操作和實驗要有詳實的記錄。特別是在生物技術轉化平臺,制定了一整套GMP文件,涵蓋了細胞制品制備的所有環節,共計204個文件,約50余萬字。同時,學科還建立了定期工作匯報制度,定期課題匯報制度和定期學術交流制度。在人員使用上強調一專多能,為此,建立了崗位輪換制度,在提高人員工作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
一個醫教研的主陣地
在醫療工作中,學科臨床應用的技術基本上都屬于第三類醫療技術,技術含量高,操作過程復雜。因此,醫學實驗科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把質量作為核心,強調所有技術操作和制品制備均應嚴格遵照“嚴謹、無菌、精準、有序”的原則進行,用一流的技術、高質量的制品為患者服務。
在科學研究中,他們始終堅持以臨床需求為牽引,充分發揮作為基礎向臨床轉化平臺的優勢,注重探索解決臨床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科的技術優勢和長期積累,積極參與和推動以疾病為中心的重點學科群建設。
在人才培養方面,以科學發展觀引領,注重世界觀的構建和方法論的形成,強調系統全面地看問題,并提出統籌兼顧的解決方案。這樣做的目的是全面提升能力,而不是片面注重技術的掌握。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學科人員素質和能力均有大幅度提升,實現了“一人多能,一人多崗”。同時,研究生學習也受益匪淺,其中一人成為某大學的教研室主任。
總之,他們恪守“科研服務于臨床,臨床牽動科研”的創新理念,以技術創新帶動科研和教學,再以科研和教學推動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并在推動轉化醫學發展的過程中,培養人才,促進學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戰略?;谶@個發展戰略,目前,學科已初步形成了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技術研發團隊和干細胞治療技術研發團隊,并與相關科室臨床應用團隊協作,積極推動轉化醫學研究、臨床轉化應用和轉化醫學人才的培養。
學科共參加承擔國家級項目4項(包括“973”重大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各1項),軍隊和省部級課題13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93篇,其中SCI收錄15篇,主編專著3部。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以上獎勵72項,其中二等獎4項。招收博士后研究生1人,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8人。
學科在艱苦創業,銳意進取的同時,也不斷吸引著國內外同行的注意。在造血干細胞,特別是巨核細胞研究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系統,具有明顯特色的研究體系,涵蓋了從干/祖細胞增殖特性到可塑性,從細胞因子到微環境調控,從多倍體化和分化成熟到信號轉導途徑及藥物靶分子的篩選等方面。目前,在該領域的研究水平國內領先,接近國際前沿。在轉化醫學研究方面,學科起步扎實,布局系統合理,運行嚴謹規范,開始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影響,并受到關注。
一個將威士誠的凝聚體
拿破侖有句名言:一頭獅子帶領的一群羊,能打敗一兩頭羊帶領的一群獅子。這就是說,一名良將決定一方事業的成敗,一名科主任決定一個科室的興衰。
醫學實驗科主任馬東初教授是一名轉化醫學專家,長期從事細胞生物學和免疫學基礎研究及臨床轉化研究,注重基礎與臨床的結合,取得了一系列科學性強、有轉化潛力和實用性好的研究成果。在造血干細胞生物學特性研究、有核細胞多倍體化研究、干細胞移植研究和免疫細胞治療研究等方面有較深造詣,并將一批第三類醫療技術應用于臨床。
擔任科主任以來,他能夠站在生命科學的前沿,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謀求學科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完成了對既往分散、獨立、交叉少,重復多的科研模式的全面整合,確立了“夯實基礎、建設平臺、謀求發展、服務臨床”的學科發展理念,實現了學科發展模式“由獨立科研向協作攻關”和“由科研為主向轉化為中心”的轉變。
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醫學實驗科在這位實力超群的強將的領導下,集結了副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技師1人,博士后指導教師1人,碩士導師1人,他們同甘共苦,為醫學實驗科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中有在科研研發中經風歷雨、迅速成長起來的業務骨干,也有走出校門不久的年輕人,帶著激情和夢想走進這個創造者的理想部落,一邊與棘手難題交鋒,一邊行遠自邇、攻堅克難。
在參加培訓之初,迎接我們的第一場講座是張才龍老師的《教師專業發展路向與行動》。作為徐匯區新教師的專題培訓講座,我認為,將這樣的一場報告放在第一場是深有意義的。新教師有的朝氣蓬勃的沖勁,有的是創新的理念。但我們最最缺乏的是什么?當然就是自己明確的發展方向和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行動軌跡。而張老師的這第一場報告確實為我們解答了許多我們存在已久的困惑,對我們這些新教師的幫助可見一斑。而緊接著的第二場報告,是由徐匯區教育局局長王懋功老師為我們做的關于《徐匯區區情教育和發展概況》的講座。
能有幸請到王局長來為我們做報告已經使我們新教師很興奮了,而王局長為我們做的這份報告又是于我們每一個徐匯區教育屆同人息息相關的。在報告中,王局長詳細的為我們指出了徐匯區作為上海的一個教育發達地區,是如何做到保持教育優勢,開發教育淺能的這些工作的。并且,王局長還勉勵我們每一位剛剛踏入教師崗位的年輕人,讓我們以自己的熱情和希望,為徐匯區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在后兩場的講座中,王以權老師和呂寶興老師分別為我們做了題為《教育教學法規政策解讀》和《教學基本規范》的兩場講座。說是講座,其實我覺得用授業來形容更為恰當。因為這兩場講座講的是于我們這些老師關系最為密切的法律法規和規范。雖然作為新教師,我們作為新鮮血液補充進學校時,校領導們總會向我們提出這樣或那樣的改革創新方案,這樣可以使學校常辦常新。但是我們這些初生牛犢在學校中奮力工作之時,難免會因為不熟悉某些法律法規而走了彎路。
1 2這兩場培訓可為整個培訓期間的重中之重,是身為一名教育工作所應遵守的底線。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范圍都應該在底線之上,并游離于底線一段距離。這樣,才是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第一步。而最后的兩場講座,黃靜華老師的《用心去愛每一個孩子》和趙家鎬老師的《師德修養與育德能力》。這兩場講座就是為我們以后能更好的勝任“老師”這個光榮而又神圣的名字做鋪墊的了。兩位老教師用他們切身的行動和感人的言語,為我們切切實實的上了一課。雖然兩位老教師在做報告的時候一再謙虛的說這些是他們的個人感言,但聽了報告之后,我覺得兩位老教師的這些所謂的“個人感言”實在是受用于每一位來聽講座的同學。因為我們的工作對象都是孩子,無論是幼兒園里的低年齡兒童還是高中里的和我們身份一樣的共青團員,作為一名學生來說,他們是我們的教授對象,更應該是被我們去關心和愛護的孩子。而兩位老師雖然做的報告題目不一樣,但總結到一點,就是要用自己的愛去愛孩子們,只有自己用愛感動了他們,才能教會他們知識,教會他們做人。
一、設計口述型作業——鼓勵學生“動手”“動口”
地理口述型作業,即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在學生口頭回答時,必須調動所學知識進行積極思考和語言知識,主觀性題目訓練要盡可能讓學生口答,重要的概念、原理也要求學生口述,但不是死記硬背。所以,新課程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間、課后多思考作業,課前或一節課快結束時讓學生多說作業,讓學生們的嘴巴動起來。
重視學生說的能力,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會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或不同表達,教師都要加以重視,教師要善于在學生說的內容中挖掘其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
二、設計分析型作業——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分析型作業從本質上講,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對熱點新聞進行分析。因為熱點新聞分析與正在發生、發展的國內外新聞相聯系,所以它對課程、學生、教師等方面肯定會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通過熱點新聞分析,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各種地理原理與知識,正確認識各種地理現象,逐步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大大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而且新聞分析的重點在于分析,即引導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維,分析事物的來龍去脈,學會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認清事物的本質規律;新聞的價值又在于用事實說話,新聞的真實性和師生在研究、分析新聞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嚴謹態度,可以引導學生逐步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所以“新聞分析”對課程、學生、教師等方面肯定會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
新聞分析課在組織應用時可以采用這樣兩種模式:
A、教師新聞——學生分組討論(從地理角度)——全班討論總結。
B、學生課前搜集新聞——師生共同評選重點新聞——對重點新聞分析討論(從地理角度)。
當然,只有經常組織新聞分析,持之以恒,才能取得顯著的成效。
三、設計實踐型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這類作業主要是學生通過進行社會調查,用地理的眼光來分析調查所得資料,從而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周圍世界,提出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建議性的方案或作業。教師從現實生活中挖掘能引發學生去調查、實踐的材料(如:調查所在城市的噪聲污染及危害;調查附近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所在城市綠化現狀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等),營造自由寬松的氛圍,引導學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這些調查實踐的東西寫下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思維能力。觀測類作業,需要一定時期的觀測,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激發學習興趣。如可以讓學生觀察并記錄一個月內月相的變化,并用書本知識解釋其原理;測算當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角,了解其變化規律;觀測當地氣象、物候特點等。
要做好地理研究性作業,學生必須主動地深入社會,走出書本和課堂,最大限度地收集資料,設計調查題目,聯系調查單位,分析調查結果,寫出調查報告。這是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考驗,有助于他們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