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財務會計實訓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交互式 實踐教學 財務管理
一、“交互式”實踐教學的內涵
交互式教學(1982年由 Palincsar最早提出),是指在宏觀教學情景下,在多點自由切入的教W平臺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圍繞某一個問題或課題進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動的一種教學方法。
基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保密性以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眾多等原因,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一直存在先天瓶頸,受到諸多限制。隨著信息技術和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也有了新的突破口。三江學院財務管理專業進行了“交互式”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江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交互式”實踐教學是指:從“師生交互”“人機交互”“校企交互”三個維度,進行實踐教學,三個維度形成良性循環。整個循環交互過程中,三個維度互有滲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優質師資的指導作用同樣重要。
圖1 財務管理專業“交互式”實踐教學圖
(一)師生交互
師生交互的實踐教學,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財務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基礎會計、會計信息系統等課程都已進入云端實驗室授課,使用金蝶“云之家”軟件輔助教學,師生實時進行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實現了“師生交互”的實踐教學。在“交互式”實踐教學探索過程中,我們強調基于“師生交互”的“做中學”“教學做一體化”“過程考核”等理念,并進行了應用,這體現了“師生交互”的實踐教學的思路與成果。
(二)人機交互
人機交互的作業與考試,提升了教學效率與效果。從2015年開始,財務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成本與管理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的平時作業與期末考試,均在“網中網作業考試平臺”進行。無紙化作業及考試的推行,表明財務管理專業實現了良好的“人機交互”的實踐教學,提升了學生應對網絡考試的能力,提高了考試與考卷批改的效率。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師先后出版了《財務報告編制實訓》《財務會計軟件應用》《財務信息分析與處理》等自編教材,表明學院的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從手工發展到上機,并在實踐教學中增加了“人機交互”的特點。
(三)校企交互
校企交互的“雙師型”師資,提升了實踐教學效果。財務管理專業通過“行業專家進課堂”“學術專家來領路”等措施來優化師資,以提升實踐教學效果。聘用企業及事務所的資深財會人員;引進中科集團、友邦保險等企業的財會專家;引進教授作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科帶頭人。“雙師型”師資受到學生的歡迎,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提升了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效果;也促使原有師資更好更快地成長。
2015年,財務管理專業被學校遴選為首批校級“品牌專業”。這是對財務管理專業的認可與肯定,是對財務管理專業“交互式”實踐教學改革的鼓勵與支持;“品牌專業”建設的契機,將使得財務管理專業“交互式”實踐教學改革得到更好地發展和應用。
二、“交互式”實踐教學的優點
(一)“交互式”的實踐教學,提升了教學效率和效果
財務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基礎會計、會計信息系統等課程在“云端實驗室”進行“師生交互”的實踐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財務管理、成本與管理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在“網中網作業考試平臺”進行“人機交互”的作業與考試,提高了作業與考試效率。
(二)“校企交互”的“雙師型”師資,提升了實踐教學效果
財務管理專業的“行業專家進課堂”“學術專家來領路”等措施,提升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師資水準,提升了實踐教學效果。會計師事務所、中科集團等企業的財會專家,教授級學科帶頭人,都受到財務管理專業師生的熱烈歡迎,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加快了原有師資的成長。
(三)“交互式”實踐教學,緩解了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瓶頸
在諸多經濟管理類專業中,財務管理專業持續火爆,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眾多;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專業性強,企業財務資料的保密性高。因此,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一直有著較大瓶頸,眾多的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在校實踐途徑較少,實踐機會不足。三江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教師在“交互式”實踐教學探索過程中,提出并強調了“做中學”“教學做一體化”“過程考核”等理念,并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體現了三江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交互式”實踐教學的創新與應用。
三、“交互式”實踐教學的應用
(一)“云端實驗室”“網中網作業考試平臺”下的良好“交互”
三江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基礎會計、會計信息系統等課程進入“云端實驗室”授課,使用金蝶“云之家”軟件輔助日常課堂教學。云端實驗室使得師生實現實時互動,實現了“師生交互”的實踐教學,學生普遍反響“高大上”,教師普遍感覺上課效果得到很大改善與提升,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三江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的財務管理、成本與管理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均已應用“網中網作業考試平臺”,進行平時作業及期末考試。該平臺使得學生課后隨時隨地可在線做作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便利性及教師批改作業(考卷)的效率,使得教師能將更多精力用于教學改革。作業和考試的無紙化,實現了“人機交互”的實踐教學,大大提升了師生教與學的效率,提高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效果。
(二)大創項目以及學科競賽,檢驗了“交互式”實踐教學的效果
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使得學生有機會將財會理論運用于實踐,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文獻查閱、社會調查、數據分析等實踐能力,歷練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團隊“師生交互”、“校企交互”的實踐教學改革的應用與證明。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完成了19項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指導項目學生公開發表了17篇論文。詳見圖2和表1。
學科競賽是檢驗學生能力的良好機會,也檢驗了財務管理專業“交互式”實踐教學的良好效果。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的“云管理創新杯大賽”“‘網中網杯’大學生財務決策大賽”“全國大學生用友新道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江蘇省決賽”“校創新創業計劃大賽”等多項學科競都獲得獎項。
(三)專業證書通過率高,“交互式”實踐教學效果良好
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基數大,面臨較大的培養與指導壓力,全系師生變壓力為動力,學生取得會計從業資格、初級會計職稱等專業證書的比率位于全院前列。詳見表2和圖3。
(四)優秀本科畢業論文,是“交互式”實踐教學效果的體現
畢業論文是學生四年專業學習的總結與升華,是學生實踐能力與綜合能力的展示與證明,是“交互式”實踐教學的應用與體現。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教師連續三年指導多篇校級優秀本科畢業論文。這些優秀本科畢業論文關注以下方面:“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穿幫’現象”“非盈余基礎信息與價值相關性”“南京棲霞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資本成本”“蒙牛乳業三項費用”“‘三資管理’為核心的‘村財鄉(鎮)管’財務管理模式”等。
(五)教改項目及教改論文,是“交互式”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成果
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教師主持完成多個校級教改項目,發表多篇教改論文,進行了“交互式”實踐教學的積極探索。這些教改項目和教改論文涵蓋:優秀課程、人才培養模式、“做中學”“教學做一體化”“過程考核”等方面,體現了財務管理專業“交互式”實踐教學的經驗和心得。
綜上,三江學院財務管理專業“交互式”實踐教學改革進行了一些探索,緩解了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瓶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尚有很多有待繼續努力之處,主要有以下方面需要改進:“云端實驗室”使用中還需加大“微課”或“慕課”方面的投入;“云端實驗室”及“網中網作業考試平臺”需要進一步推廣至更多專業課程;“校企交互”中的企業需要從幾個增加到多個;“校企交互”中的企業專家授課頻率也需提升等。我們將再接再厲,繼續努力,將財務管理專業“交互式”實踐教學改革進行的更為深入、更為廣泛,更好地實現“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劉珍芳.交互式教學研究評述[J].遠程教育雜志,2009,(06):49-51.
[2]蔣甲櫻.財務管理學課程交互式教學模式之探索[J].時代金融,2016,(26):163-165.
[3]唐慧.侵權法學雙平臺交互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臨沂大學學報,2016,(05):140-144.
[4]張崎靜.于微課程的高職高專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0):168-169.
[5]柴斌鋒,裘益政.交互式教學模式在《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教學的應用研究[J].商業會計,2012,(23 ):120-122.
作者簡介:
摘要: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正確運用會計技術、客觀反映經濟現實、充分發揮會計信息作用的前提。本文通過分析高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內容,以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為契機,闡述高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從而提升高職學生會計職業道德素養。
關鍵詞:高職學生;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黨的十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全黨都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這些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深入推進全員育人提出了新要求。
會計作為一種經濟語言,它所傳達的信息是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各種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的依據,如果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出于各種目的而編制虛假會計報告,其危害的范圍和程度將是無法預計和防范的。近年來,會計信息失真事件屢屢發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與會計人員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有最直接的聯系。因此,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正確運用會計技術、客觀反映經濟現實、充分發揮會計信息作用的前提。縱觀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多是研究在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與“會計信息失真”的關系,這無疑是必要的。但還必須抓住其啟蒙階段的教育,即應從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開始。
1.高職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及國家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的精神,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需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設計,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畢業即可達到上崗能力。另,根據《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的規定,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中擔任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的人員,以及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申請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人員必須遵守會計和其他財經法律、法規,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具備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因此,會計人員擁有會計職業必備的獨立性、公正性等職業道德至關重要。
目前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利用職務之便通過不記賬、重復記賬或虛開發票等手段貪污挪用公款、抽逃資金案件屢屢發生。由于會計行業是一個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行業,從事此行業工作的人員,免不了與金錢打交道,白花花的人民幣從指間流過的時候,不少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觀拋到九宵云外,導致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結果。另一方面,會計信息失真,會計造假案件時有發生。據調查顯示,對當前普遍發生的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會計人員主動出謀劃策的占20.2%,配合單位造假的占36.8%,被迫操作的占25.9%,因業務水平低而出錯的占17.1%。這些事件都說明了一個共同的問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淪喪,嚴重危害了社會經濟的正常的秩序,給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此類行為為法律所不容,應該受到社會的強烈譴責。
高職院校會計類專業學生,是未來我國會計隊伍的儲備力量,他們的職業道德水準,決定著未來會計工作的質量。解決這個問題首要從教育入手,而教育的最佳時機就在大學階段,大學在校生學習時間充裕,任務單一,思想單純,接受力強,重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對學生從業后,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和習慣必將奠定扎實的思想基礎。因此,加強對高職在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我國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基本遵循,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2.高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
2.1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指的是忠于職守的事業精神,這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基礎。愛崗與敬業互為前提,相互支持、相輔相成。“愛崗”是“敬業”的基石,“敬業”是“愛崗”的升華。愛崗敬業要求會計人員熱愛會計工作,敬重會計職業,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忠于職守,盡職盡責。
2.2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職業道德的根本。誠實是指言行和內心思想一致。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諾,講信用、重信用,信守諾言,保守秘密。誠實守信要求會計人員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不搞虛假,實事求是,如實反映,保守秘密,不為利益所誘惑,執業謹慎,信譽至上。
2.3廉潔自律。
廉潔自律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是會計人員的行為準則。廉潔就是不貪污錢財,不收受賄賂,保持清白。自律是指自律主體按照一定的標準,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過程。廉潔自律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公私分明,不貪不占。
2.4客觀公正
客觀公正是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行為品德,是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靈魂。客觀即會計人員在處理經濟業務時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公正就是指會計人員應當具備正直誠實的品質,不偏不倚地對待相關利益各方。客觀公正要求會計人員依法辦事,實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獨立性。
2.5堅持準則
堅持準則是指會計人員在處理業務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會計法律制度辦事,不為主觀或他人意志左右。這里所說的“準則”不僅指會計準則,而且包括會計法律、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以及與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制度。是會計職業道德的核心。堅持準則要求會計人員熟悉準則,遵循準則,堅持準則。
2.6提高技能
會計工作是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只有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會計工作。提高技能就是指會計人員通過學習、培訓和實踐等途徑,持續提高職業技能,以達到和維持足夠的專業勝任能力的活動。提高技能要求會計人員有不斷提高會計專業技能的意識和愿望,有勤學苦練的精神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2.7參與管理
參與管理簡單地講就是參加管理活動,為管理者當參謀,為管理活動服務。間接管理。參與管理要求會計人員努力鉆研業務,熟悉財經法規和相關制度,提高業務技能,為參與管理打下基礎,熟悉單位的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使參與管理的決策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2.8強化服務
強化服務就是要求會計人員具有文明的服務態度、強烈的服務意識和優良的服務質量。強化服務要求會計員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維護和提升會計職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3.高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
3.1單獨設置“會計職業道德”課程
目前,會計職業道德、會計法規相關內容在培養學生德育方面的課程中涉及較少,難以達到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因此,高職院校應增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作為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組成部分,將職業道德教育納入會計專業教學體系。通過院校教育,強化會計職業道德操守,樹立會計職業道德觀念。由于該課程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必考課,因此,可安排在大一下學期開設,此時學生對會計理論、技能和知識有了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可確保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又能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職業道德觀念和良好的職業品質。
3.2利用專業課的教學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會計專業課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學科,但其中同樣也蘊含著非常豐富的職業道德教育因素,教師要找準知識傳授與職業道德教育的最佳結合點,通過教學內容把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教師在介紹成本核算方法的同時,應說明其對加強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教育學生注重生財、聚財和用財之道。在《財務會計》教學中,要教育學生自覺維護財經紀律,嚴格遵守銀行結算制度,加強企業貨幣資產的管理,保護國家財產的安全與完整,培養強烈的制度意識。這樣將會計職業道德融入會計理論、技能和知識的講授中,避免了專門講授時的抽象、枯燥,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會計專業知識過程中樹立職業道德意識,培養職業道德習慣。
3.3改進教學方法
3.3.1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習,共同提高,所謂教學相長。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理論教學以教師為主,課堂上滿堂灌,往往是預先給學生思維定向,思維加上了枷鎖,培養出來的學生,自主創新能力較差。“學問”二字,必須以問促學。學生在學習中有疑有問,才能會去思考,有交流有進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自由度,把質疑問難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感悟。
3.3.2改進教學手段。第一,案例教學法。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案例教育,借助案例能增強其對道德的感性認識。第二,多媒體教學法。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的吸引力。第三,情景法。通過各種情景設置,在強化感性認識的同時,提高理性認識。
3.3.3加強實踐教學,培養自主創新能力。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尤其是創新能力,就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其一,可以通過會計模擬實訓,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各自必須做一個獨立項目,讓學生主動學習,全面了解掌握職業的技能,不斷地積累經驗。其二,明確責任分工,在實踐教學中給予每一個學生具體的職責,從事某一個會計崗位的會計核算,讓學生在實踐中慢慢養成一種良好的工作習慣,增強責任心。其三,改進傳統的純作業式模擬方法。設計模擬環境,使會計的模擬不僅僅針對本企業,還要面臨更多的主體、更復雜的社會關系等外部環境,由學生自己選擇會計政策和方法,既要遵守國家有關的財經法規、會計制度,又要努力實現企業的會計目標,達到加強企業管理、維護市場秩序的目的。在仿真的模擬環境里,不僅鍛煉了學生自主進行會計處理的能力,使學生在市場環境下感受了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感受利益與道德發生沖突時的考驗。
加強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道德素質,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我們作為高職院校教師,有責任、有義務正確引導學生樹立“誠信為本”的職業操守,幫助他們在大學階段就為將來步入社會形成正確的職業判斷打下堅實的基礎。(作者單位: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