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壺口的黃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年暑假,爸爸帶我去了趟壺口瀑布。在去壺口的路上爸爸就給我講壺口瀑布是黃河上的第一大瀑布,國內僅次于貴州的黃果樹瀑布,非常的壯觀,聽著爸爸的介紹我不情不自禁的感覺自己已經到了黃河邊,真希望車子能夠早點到達壺口瀑布。
我們一路前行,車子盤山而上,到了山頂白云就在我們身邊飄過,隱約能見到下面半山腰的汽車象蝸牛似的慢慢往上爬。當我們乘坐的汽車下山的時候,忽然撥云見日,我看見了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它象一條巨龍,穿行大峽谷中,緩慢的流淌著。我問爸爸:黃河怎么流的這么慢呀!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雄偉壯觀。爸爸笑著說:黃河水只有到了壺口你就知道了黃河的壯觀了,黃河上只有壺口這個地方落差很大,才有了壺口瀑布,并不是所有流經的地方都像壺口那樣壯觀。我好像明白了一點爸爸說的話。隨著我們越來越接近壺口瀑布,我們已經能聽見它的的怒吼聲了。
到了壺口瀑布傍邊,感覺有濕乎乎的東西往臉上糊,原來是咆哮的河水濺起的泥水打在我的臉上。在瀑布傍邊我們必須大聲說話,因為黃河的怒吼聲蓋住了所有的聲音。滔滔黃河水到壺口這個地方突然變窄,尤如被困住的巨獸,在狹窄的山谷中,300米余寬的洪流驟然變為50余米,這時河水奔騰怒吼,萬馬齊喑,形如巨壺沸騰,最后從20余米高的斷層石崖飛瀉直下,跌入30余米寬的石槽之中,聽之如萬馬奔騰,視之如巨龍鼓浪,形成壺口大瀑奇觀。 我徜徉在祖國的大好河山中,看著壺口瀑布的壯觀景色,心里默默哼著《黃河大合唱》這首經典的革命歌曲,感到到壺口瀑布真是不虛此行!
1、壺口瀑布磅礴雄壯的氣勢,從黃河的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富裕了黃河一種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忍剛強的民族精神。
2、滾滾黃河水300余米寬的洪流,在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涌,聲勢如同在巨大無比的壺中傾出,所以名為“壺口瀑布”,平日里“湍勢吼千牛”。
3、壺口瀑布一大奇景“水里冒煙”,是指黃河入“壺口”處,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霧,騰空而起,恰似從水底冒出的滾滾濃煙,十數里外可望。
大家好~
山西省,簡稱“晉”,位于華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為并州地,春秋時為晉國,戰國屬趙,魏等國地。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全省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萬,有漢、回、蒙、滿民族,省會太原。
山西地處黃河流域的中于地帶,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和燦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祖先就在此勞作、生息和繁衍。相傳,華夏民族的開山始祖黃帝、炎帝曾于此活動;中國史前的三位偉人堯、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業。山西名勝古跡甚多,現有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上千處,石窟、佛寺及藝術雕刻遍布全省,遼金以前的地上木構建筑占全國的72%以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9處,居全國首位。全國僅有的四座唐代木構建筑。其中有3座在山西,總之,山西有“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之稱。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大同云岡石窟、應縣木塔、五臺山風景名勝區、恒山風景名勝區、晉祠風景名勝區、平遙古城、晉商大院文化旅游區、關帝廟、永樂宮、普救寺等旅游資源的產品已蜚聲海內外。特別是平遙古城、云風石窟,已先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山西不僅文物古跡多,自然風光也十分壯美。山西境內有國家級和省級風景名勝區11個,其中國家級的有五臺山、恒山、壺口、北武當山、五老峰等5個;國家級與省級的自然保護區11個;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公園27個。黃河流經山西965公里,在壺口、龍門、孟門等河段形成了獨特的景觀,成為中外游客向往的去處。近年來陵川王蟒嶺、錫崖溝、壺關太行大峽谷、寧武蘆芽山、黎城黃崖洞、介休綿山、盂縣藏山、陽城蟒河、沁水歷山等得到初步開發;同時,各地興辦旅游的積極性高漲,旅游資源的開發全面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對外開放的主要旅游區有大同、五臺山、太原、臨汾、運城、晉東南,全省僅年接待5萬人以上的旅游景區、景點就達100多處。改革開放20年來,山西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內道路暢通,通訊便利,環境衛生發生了深刻變化,接待服務條件可以滿足需求。
在新的世紀,山西經精心策劃包裝,推出了三大旅游區,即,以大同云岡石窟、佛教勝地五臺山為主的晉北佛教文化旅游區;以平遙古城和喬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為主的晉中晉商民俗文化旅游區;以黃河壺口瀑布、運城解州關帝廟為主的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游區。
有關寫山西的導游詞二
游客朋友,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臨汾旅游。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員**,在這為期三天的堯都之旅中將由我和我們旅行社的資深司機*師傅共同為大家服務,希望我們的服務能夠給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讓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為了方便大家幾天的游覽活動,我先將臨汾的基本情況給大家做個簡單介紹,方便大家隨后幾天的游覽活動。臨汾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地處黃河中游東岸與太岳山之間,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400多萬。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縱穿全市。這里擁有點燃人類第一支火把的光榮,傳說黃帝時代的倉頡在這里發明了漢,中國歷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誕生在這里。帝堯之都平陽就是現在的臨汾市(堯都區),春秋時期,晉國之都新田就是現在的侯馬市晉文公稱霸中原的基業就在這里奠定。1953年挖沙時一鏟挖出個丁村,3枚人齒化石的出現填補了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環,中國歷史好象在那時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歷史,壯麗的山川造就了臨汾市許多著名的旅游景觀。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就是號稱天下第一黃色大瀑布的吉縣壺口瀑布。
壺口,作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標記早已名垂史冊。她包含著我們先祖自強不息的精神,蘊藏著中華民族的豐富智慧,銘刻著古老的黃河文化印記。可以說,壺口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見黃河心不死”,從臨汾出發,經過4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的游覽車已經駛入壺口景區,大家請拿好自的隨身物品依次下車,注意安全。
進入景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龍槽,龍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滾滾的黃河水千萬年來沖刷切割的結果。由于壺口瀑布終年累月的向下沖擊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長,至今已有10里之遠,恰似一條匍匐在地的長龍,故名十里龍槽。
下面我們接著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黃河母親的心臟——壺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從90版的50元人民幣上一睹過了壺口瀑布的風采了,那當各位身臨其境時感覺又是如何呢?剛才在車上有為先生問我為什么叫做“壺口”瀑布,下面就請大家一邊欣賞瀑布一邊聽我的介紹。
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從高山流向大海,從遠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顏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東流經四川、甘肅、寧夏,在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時由于受到了呂梁山脈的阻擋,轉南進入著名的晉陜大峽谷之中,上游數百米的水面當留到下游的龍王辿時,由于受到河床走勢的影響,滔滔河水驟然收斂成約50余米,傾瀉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瀑布,看起來就像從茶壺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稱她為“壺口瀑布”。
由于壺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勢之猛,形成了她獨有的四大景觀:水底冒煙、彩橋通天、群龍戲浪、谷澗起雷。我們大家現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慣力跌入幾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數十米的水霧,這個景觀就是“水底冒煙”。有時天氣好時,遇上太陽光的折射,還會看見一條彩虹橫跨兩岸。
這些壯觀的美景,往往是藝術家、詩人們最愛捕捉的瞬間,偉大詩人李白就在這里留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的萬丈豪情。
接著往前,大家看到的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駕汽車飛越黃河時的助跑線。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在柯受良駕汽車飛躍黃河不久后,在99年我們的黃河娃朱朝暉騎摩托車也同樣從這里飛過了壺口瀑布的上空。現場10多萬觀眾和通過衛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億的觀眾都在第一時間看到了這又一飛躍黃河的壯舉。這挑戰自我,戰勝大自然的壯舉,展現了我們黃河兒子的英勇氣概。
一早我們就坐上了西安到黃河壺口瀑布的旅游車,車上導游介紹了壺口瀑布---位于宜川縣城東48公里的晉陜大峽谷中,它是黃河上唯一的金黃色大瀑布。并且還說我們非常幸運,前幾天剛下了一場大雨瀑布更加壯觀了。進入宜川縣后車窗外兩邊黃土高坡上窯洞時隱時現。穿隧道、跨溝壑,黃土高坡峰回路轉,我被一路景色吸引著,漸漸的新奇感在大巴的顛簸中慢慢淡化,我昏昏欲睡。
“壺口瀑布馬上就要到了”導游悅耳的講解聲響起,我立刻打起了精神。果然一陣渾厚的咆哮聲遠遠的傳來,我急忙向窗外望去,遠觀瀑布首先印入眼瞼的是一團團水霧從河底飛起,黃河像一條蜿蜒的巨龍飛騰著。
下了車我們沿著水泥路前行,放眼望去,只見兩邊高大巍峨的青山之間,一片濁黃之水奔涌而來,前者沉沒而后者接踵激蕩而至,如此循環往復。這便是華夏大地上江河百川中的“俊杰”之一——黃河。
呼吸著這里特有的新鮮、潮濕而又略帶泥土味的空氣走近了瀑布,越接近瀑布我的心跳越來越快,當我真正站在壺口瀑布前時不禁為之嘆服。在如此驚心動魄的大自然的力量中我顯得如此渺小與微不足道!這蘊藏著巨大能量的黃河之水日瀉千里,似風雷奔走的水勢令人望而生懼。500多米寬的水面霎時間便被束成了三兩道湍急的瀑布,這勢不可擋的黃河水在這大自然的杰作面前似乎毫無反抗之力,幾束湍急的瀑布有前有后地跌入一個近三十米寬的石槽中,忙而不亂,井然有序。
我站在瀑布前,拍了一張又一張的照片,久久不愿離去,直到導游再三催促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沒有黃河,就不會有如今的中華民族,所以我說,黃河,就是母親。
我十一歲了。作為一個華夏子孫的我卻從未拜訪過這位偉大的民族之母。可是,我又曾多少次神游塞上江南,魂飛魚米之鄉!
黃河,又堪稱良田沃土的創造者。是她,創造了堪稱是塞上江南的寧夏,孕育了被譽為魚米之鄉的黃河三角洲
而這黃河,只有到了壺口,才算是真正的黃河。黃河流經壺口時,你會發現——天地都成了黃色,黃河也成了名副其實的黃河了。這一景象,又是與之前不同了。黃河從巴顏喀拉山流下時,水,是清的吧。畢竟,那是雪水的匯集,是上天的賜予。中國人的母親河,就該有中國人的顏色!于是,黃河經過了黃土高原,來到了壺口,在這里黃河最黃,那才是中國的河啊,黃河!
有人說,黃河是不可征服的。可是,半坡人在這兒舀過水吧?秦始皇出兵在此地飲過馬吧?夸父在這兒喝過水吧?這樣的河,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有什么可怕的呢?
壺口的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武王的豐犒,大秦的咸陽,盛唐的長安吧。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吟誦黃河!劉禹錫的《浪淘沙》,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不都是寫黃河的嗎?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易水也是黃河的支流吧,不然荊軻怎能一去不復返呢?
千山飛崩,萬島迸裂。巨大的毀滅巨大的再生。此刻,吞天吐地的壺口大飛瀑,正擠壓著旋轉著呼嘯著浩蕩而來。上游數百米寬闊的茫茫河面,突然在這里急劇收縮,收縮,收至三五十米一束壺口,然后一下躍入無底深淵……
黃河,第一次顯示出它咄咄逼人的立體感。黃河,那罡風般奏出的粗獷凝重交響,仿佛要把它不朽的生命體驗與無悔的信仰色彩永遠銘刻在人類歷史深層!
壁仞對峙的壺口澗槽內,巨瀾翻江倒海,驚濤噴涌嘶鳴,令人膽戰心寒。飛瀑洪流激起的數十丈水霧騰空而起,蒸云接天,箭雨沾人,頓覺天風海雨,晦冥迷離。
周遭是一條條被嶙峋巖石割據的小瀑布,我就站在離壺口最近的河西岸這個險峻巖層之角,也就是攝影師們常擔風險搶拍瞬間的那個最佳之角。黃河!在這里最能看清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最能看清滾滾黃流從天際騰躍而來,大起大落大沉大浮的威武氣概。
現在,千仞黃流咆哮,整個宇宙都似乎在巨響中顫抖。這是洶涌澎湃的黃河在繞了一道一道灣流后,留給我們的一幅最殘酷而壯闊的美!這是駕波騰浪的黃河在擾亂了它水流的行進后,完成的又一次從無序到有序的劇烈更迭……
雄性是最野蠻的。雄性是最強悍最富進攻性的。
而就在這時,懸瀑之角的我一陣戰栗,視野開始迷茫。我知道那是兒子撲向黃河的欣慰之淚、生命之淚!
九曲連環千回百轉的黃河呵,我們人類的童年正是在這兒開始的,華夏祖先最早的文化思維與生存概念正是在這兒誕生的!
二百萬年前的一場地動山搖的地殼裂變運動,黃土高原被一劈兩半。八十萬年前,波濤洶涌的黃河岸邊站立起原始人類。于是,漫長而悠久的世紀,你在這亙古如斯的大千流域,經受了一次一次的大裂變大融合。火煉長空,水激亂云,虎嘯龍吟,雷奔電閃。一刻不停地切割著秦晉峽谷粗糲的青石巖層,叩問自己的命運,哺育一個偉大的民族。
于是,飄然文客,戎馬武夫,無不在你面前表現出一種坦蕩豪邁的胸襟、昂揚熾烈的精神境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那黃河磅礴的氣勢令人動魄。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噴流射東海!”那黃河不屈的精神叫人折服。
――還有“長河落日圓”、“黃河遠上白云間”的雄渾、悲涼、悲而不苦苦而不怨怨而不涼的描寫,也令人傾倒……
黃河,世世代代流滲在這個人類星球最大民族的血液中……
一剎那間,我想起了那首歌,那首黃河之濱的陜北人祖祖輩輩用他們的歌喉,用他們的勇毅、堅韌、辛酸閱歷和生命體驗雕磨出的古老的船夫曲:
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
幾十幾道灣上幾十幾只船?
幾十幾只船上幾十幾根桿?
幾十幾個艄公把船來扳?
我的眼界漂過最遠古的羊皮筏子――把幾張鼓起的羊皮和幾根木棍捆扎在一起,沿著漫長的數千年歲月相襲走來的羊皮筏子。抑或是一只古老的船,濁浪長竄的褐黃激流中,船頭幾個扎白羊肚手巾的老艄公,赤腳裸背,俯首抵臂,大張著口,高聳臀部,使出渾身的勁緊搖著棹柄。嘩,一個巨浪劈頭向船舷蓋來,又一個巨浪向船舷蓋過來。船兒時而甩上浪峰,時而跌進波谷。老艄公,一副銅鑄的形象,搏風擊浪,昂首把舵駕船駛向彼岸……
粗獷又粗獷的古船、粗悍又粗悍的船夫曲伴隨著黃土和黃河,遠了,逐漸在我視野消失――如蒼涼的永久,歷史的偉嚴,哲理的雋永。我知道,那是我的蒙太奇幻覺,是我心中的一種生命的撞擊,是我內心蘊含的悠遠而深切的感懷。
現在,就要落在山后的初秋的夕陽,灑給黃河一派紅色熱情的氣氛。黃河風卷浪高,濃重黏稠的濁流洪濤喧吼狂騰,巨大聲響若萬鼓齊鳴,濃烈的泥腥味滿河谷放肆漂泊。兩岸的堅硬有力的青灰巖層,被陽光打磨成古銅,極為荒美。由飛瀑蕩激升騰起的水霧經光線折射閃耀出一道道神奇彩虹。
我很興奮,我慶幸我留下來。
我想起剛才自己還在猶豫。車在路上出了故障,日光西斜才趕到壺口。他們嘟嘟囔囔。按照他們的說法,上一眼也就足了。于是他們不連貫地、傲慢刻薄地指責了半天屬虎人(我屬虎)的本性利己,生性多疑,愛炫耀,反復無常。最后一扭身擠上那輛趕趟的小面包車鬧嚷嚷一溜煙的工夫走了。走了,走就走去。
我主意已定。我要在黃河灘上住下來,經歷一個不尋常的夜晚。再說,我坦然。學者羅修德并不全像他們那么闡述屬虎者:屬虎者,生來不知疲倦,有些魯莽并終生受著苦和樂的折磨。但不管他多么潦倒、孤獨,所遭受的傷害和失望有多深,他都是不會氣餒的。他痛恨被人輕視,樂于采取獨立行動,時刻迎接到來的挑戰……這就夠了,足夠了。
黃昏,峽谷騷動不安的蒼黛暮色就深刻下來了。兩岸犬牙的鋸齒的凸現凹褶的栗色狀石山,滯重地指向天界,天界已屬那種令人驚嘆的淺藍。遠處村落一簇簇小屋升起縷縷炊煙,幾只盤踅的野鴿子開始從那里輕輕著落。山埡壺口旅游管理處的那邊透出幾束凝紅的光。河灘是低地,棕色的荒灘上不均勻地點綴著沙子、石頭和野蒿的黑色。此刻,我想起保爾?瓦雷里的詩句:
多好的酬勞啊,經過了一番深思
終得以放眼遠眺神明的寧靜
我想起這些句子。雖然我清楚,我有些孤獨,但我內心深處騷動的是那種孤獨的竭盡全力追求一種善、美和一種崇高境界的人。是的,是追求。于是孤獨而不消沉而不絕望。自然,如果說我過去曾自以為懂得了一點什么,那么,現在我面向非凡氣度的黃河,我立刻覺察到自己全部的膚淺和渺小。不,我并不理解黃河,因為這如天傾倒的飛瀑奔流不復的黃河,就是整個一部巨大的人類苦難史搏斗史開拓史。而我并不理解這條長達五千多公里;在亞細亞古銅色版圖上滾動的河――這條在整個人類星球上也是無可比擬的東方雄性之河!
我大把大把抓來河柴蒿草,然后燃起一堆篝火坐下來。熊熊的火噼噼啪啪,明明滅滅,生長著酡紅和神秘。
鄉民們說是石埽(壺口土稱)內有一座美麗的晶宮水城,生活著應龍世族(龍,它濃縮著遠古民族強烈的感情、思想、信仰和期望么)。也許,它們不安分守己,有一天終于爬上岸,然后蛻化,然后圖騰……壺口,曾挖掘出由水生物向爬行物過渡的生物種族――二趾獸的化石。那個深奧莫測的壺口石埽,會不會有河怪?像人們耳濡目染的英吉利斷帶尼爾吉斯湖湖怪,非洲原始熱帶大荒澤泰萊湖的莽獸,阿根廷南部納韋爾瓦皮湖中那個頭大大的緩慢游動的神秘物。我幻想著壺口龍潭的怪物,脊背已陰森森的,恐懼和一種電磁感應般的威懾已悄無聲息漶漫全身。但我渴望……
沒有什么。生命原本不在珍惜,生命更在于擴張,從自在向自為裂變擴張。華夏祖先的一個部落就是這樣在這里生息并和大自然搏斗。
何況我是二趾獸的后裔……
何況我帶著酒,上等的好酒。這是我早準備好塞入背囊的。對,抓過瓶子來,對著黃河,干一口,干杯!和我的二趾獸祖先,和這原始荒蕪而永恒的河風。半醒半醉半睡眠狀態,虔誠地膜拜一回壺口風濤,甚好。任何一個人,都應該拜倒在它的腳下――那是對力量的崇拜。
篝火漸漸熄滅,只有一兩點偶爾被夜風掀開的猩紅。夜現在沉沉的,我站起來向壺口下游走去。黃昏時宛若青銅澆鑄的遠山山體,此刻已變成一幢幢比夜色還濃重的僵滯的墨黑剪影。十里龍槽!那一條窄窄的石槽,幾乎讓人不敢相信那里面裝著黃河;我想起他們,他們準又在那里伴著他們自己獨創的那些沙啞嘶叫的歌,還有吉他,跳開狂歡的霹靂舞或是緩慢節奏的塔蘭臺拉舞,那腳步肯定擺得嗒嗒的。還在白天,他們就在那個寬展的平臺搖擺開來。讓他們去。我要向未知的深處探尋,要貼著古老的黃河灘浪漫這么一個夜晚。思考的人生也許是一種痛苦,但唯其這樣才堪稱真正的人生。
夜風,煥發出它那種的力量。背后,壺口的怒吼很清晰,卻在逐漸減弱。才發現一輪朗月耀在峽谷昊空。壺口夜月玄黃莫測。
遠處,黑黝黝的兩面大礁石俯視如門,橫戈中流,秉分河水,似在無聲敘說。
那就是傳說中“山石為禹所鑿”的“孟門山”。那孟門巨石之上,至今還赫然鐫有清代丹州(今宜川)一位郡守“臥鎮狂流”四個方丈朱紅大字。
孟門,實為黃河之巨扼。我國記載水道的地理書籍《水經注》曾生動復述之。
傳說洪荒時代,黃河被孟門高山所阻,使天下洪水泛濫,人們只好爬到樹上或在山巖峭壁掘洞藏身。大禹之父鯀,為拯救同胞,勇敢盜取上蒼的“息壤”(神土),逢山斫木,墊平洼地,把人們居住的地方加高……但是鯀,在羽山倒下了。因為盜神土,天帝派火神把他殺死在雷電轟鳴的羽山之野。鯀,是我們永遠倒下去的父輩,他驕傲而悲慘地代表著古老的華夏,當然他同時又是照亮后代的燈塔!
洪水重新泛濫。鯀的兒子禹決心繼承父業。他發現黃河在壺口附近的孟門這個地方被石山阻擋,致使天下洪流。于是他劈孟門,鑿龍門,疏通河道,遂使急流一瀉而下直入東海,使人類得以生存的陸地露了出來……
后人總結他們的教訓,得出:無源之水,可以壅防遇抑;有源之水,只宜宣浚疏導。
――鋒利的鏨子啟開千年封閉淤塞,也遺留下沉重的古謠和哀傷得叫人不忍復述的故事!因為傳說,傳說大禹那時毛發披散,厚硬的腳掌與手指上鮮血淋漓,為了浚流,他必須扭曲變形,把自己變成一只白熊,變成笨拙而孤獨的熊獸開掘堅硬的河道(大禹的妻子驚愕地發現了變為猛獸的丈夫,終于永久地變成山埡一塊守望的冰冷石頭)……
故而,龍槽又稱“熊道”!
至此,全部悲壯崇高的生命意蘊和獨具新鮮的哲學含義才從這里全部展開。
這是傳說,是謎,是歷史。男人的血,女人的淚……
“把殘忍施在我身上吧,我毫不在乎。”沉靜堅強而又勇敢的大禹,冷酷外表下埋著很深的感情,因為他毫不動搖地從這里出發,又踏上決汝漢、排淮泗,疏通九河三江的雄勁征途。(壺口上下一帶村莊多處蓋有“禹王廟”、“姑姑廟”――據說禹找的是當地女子。故至今這里仍香火鼎盛,紀念他,祭奠朝拜者絡繹不絕。)
――大禹,無疑是華夏民族中極為優秀的人物,是遠古一位偉大的治水英雄……
黃河現在在月光下只是隱隱的古典式的褐黃。山瞻望夫石模糊靜穆,孟門“砥柱”籠罩上一層淡淡嵐靄。不知為什么,此刻,我的陰郁的想象力像西方印象派一樣豐富而輝煌,河岸的一切一切都在我的視野里站立起來。我看到了不遠的彼岸那片隱約不清像一幅畫一樣荒美的“陸地水道”。自古直到本世紀初那里都曾是拉纖之道,上下來往的船必須在壺口上下兩邊的古渡口卸貨上岸,然后船底墊以滾木,沿著那條陸道緩慢遲滯地滑引,纖拉,直到繞過瀑布再重新裝貨進入水中……
那遙遠年代那些裸膀露背奮力拉纖的纖夫,那倔強日子響起的船工號子,也是那只白熊怒吼的延宕么?
古老河流不斷演繹歲月滄桑。在那民族生死存亡的艱苦年代,黃河之濱的一群熱血兒女,在土窯洞的煤油燈下,用粗糙的馬蓮紙,浩喊出一部震撼天地的黃河大合唱。那也是那只白熊怒吼的延宕么?
萬歲!黃河。我躺在岸上,傾聽黃河的夜籟濤語,也傾聽自己心律的躍動。我好像在接受一次精神再生的洗禮,是的,不錯,這是一次獨特穎悟的“黑色彌撒”。后來,我看見孟門石壁、拉纖古道、層巖迭巒開始模糊并搖曳起來。那時我一定瞌睡了,黃河搖籃一樣優美雄渾的喧囂足以引人進入夢鄉。我后來就睡著了。
……黃水蕩蕩,天風浩浩!我看見了禹,高大而模糊,他的聲音渾厚若來自空曠天外:爾等后輩,敢不敢像腳下的壺口黃河,那么一跳,那么一跳……
我知道,誰要是此刻敢接近飛瀑一步,定將粉身碎骨,可我還是閉上了眼,我的軀體一陣痙攣,然后可怕地開始下沉。但這時我聽到了歌……
我醒了。太陽新一天的輪輻已懸在峽谷山巔。兩岸男子漢氣概的灰暗山脊被沐浴得一派燦亮,整個世界豁然開朗。黃河氣度恢弘,一如昨天澎湃,峽谷漂泊的泥腥味,依舊不歇止地舐舔殘黃并濃烈。
面前寬展平緩的河面,有人撐著船。那里傳來高亢粗獷蒼勁的《黃河船夫曲》:
我曉得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
九十九道灣上九十九只船,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桿,
九十九個艄公把船來搬扳……
越過滔滔黃河,古老民歌倔強豪邁得叫人神往!在我的感覺和愿望中,仿佛一切都不復存在,唯有這富有生命感的聲音。
我的面前漸漸升起一輪令人目眩的光環,展開一條閃耀金光的水道:
中國《東方時報》展望:不久,將沿著壺口那條古拉纖陸地水道開鑿一條“人造小運河”,全線開通黃河中上游航道。壺口下游處還將修建一座巨大的黃河電站。法國《發展論壇報》披露:物理學家用歐洲聯合環形聚變反應堆在一點八秒鐘里再造了一個太陽――這是在一個大環里實現的溫度高達二億攝氏度為太陽內部溫度十倍的太陽!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終于成為現實:為三千年生產取之不盡的能源。
……黃河在奔流!人類歷史的文明長河在奔流!在這里回味莊子寓言中北海主宰神告知黃河之神河伯的話,是足以給人深長穎悟的。是的,一個沒有堅定生存態度的民族是要衰落淪喪的;同樣,一個沒有危機意識的民族也注定不會步入強盛之林。“源出昆侖披霄決漢”的黃河。是以其如許的渾厚博大啟迪他的兒女的么?!
且聽華夏正氣篇:
“有志者生其鄉,可以厥然興矣!”
“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雙騰虬淺直沖斗,三鼓鯨鱗敢負舟。”
――好個厥然興!好個敢負舟!
壺口瀑布這個響亮的名字,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聽過。我早就想來這里,聽著那震耳欲聾的聲音,踩著那細如粉末的黃沙,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洗禮……
經過六個小時艱難的旅程,我們終于到達了壺口瀑布旁邊的一個小鎮,這離壺口有四里地,可我的耳朵已經捕捉到了壺口瀑布清晰的轟鳴聲了。這時,導游開始向我們介紹壺口瀑布了。
黃河經過壺口這一段時,由原來的156米寬突然變成了40多米,使得水流變得非常急,而且在最窄的地方,還有個37米的落差,就形成了瀑布。由于從上面往下看,很像一個茶壺的形狀,而瀑布正好在“茶壺”的口,所以叫做壺口瀑布。
不一會兒,我們的車就到達了壺口,由于今天時順水季,所以水流特別猛,沖上了岸,形成許多小河道后又與黃河相接,由于落差,就形成了小瀑布,俗稱小壺口。單單在這一河段就有三個小壺口,它們正努力地加大自己落水時的聲音,來為它們的爸爸(大壺口)助威呢!
我走進壺口,之間水流在通過壺口時,上面的水沖了出來,下面的水落了下去,打擊巖石形成三米多高的浪花,上面沖出去的水落了下來,又把浪花往下壓化作點點雨滴。許許多多的水從瀑布上沖下來,像一條條張牙舞爪的巨龍爭先恐后地向下沖,落下時發出隆隆巨響,猶如巨龍在吼叫,他們繼續往前沖,沖到小壺口處,小壺口的水也不甘示弱,它們就像條條巨莽,向著巨龍沖去,廝打在一起,以致濺起了巨大的浪花,風一吹,把沙子從地上吹起,與空中的水霧融為一體,像一層輕紗籠罩著黃河,你如果不聽聲音,還以為是一些小姑娘在抒情地跳舞,令人贊嘆不已。風向你吹來,水珠向你飄來,涼絲絲的,就像人間仙境一般……
關鍵詞:壺口瀑布 文物保護 開發 可持續發展
0 引言
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了大量的遺物、遺跡,這些文物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系、意識形態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當時生態環境的狀況,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文物的保護和管理,對于人們認識自己的歷史,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認識并促進當代和未來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黃河壺口景區地質結構獨特、峽谷風光優美、人文歷史久遠,先后被命名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和地質遺跡保護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壺口景區現有寨子溝兵工廠、民國石刻、圪針灘明清窯洞群、龍王辿遺址等文物景點[1-3]。文物古跡是一個地方文化底蘊的集中體現,更是區域旅游產業賴以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壺口旅游產業高歌猛進的新形勢下,研究和探討壺口文物保護和開發,努力實現文物保護與景區開發的互利雙贏,既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4,5]。
1 壺口景區文物保護及其開發的現狀
就國家級貧困縣——宜川來講,面對礦產資源匱乏的實際,縣委、縣政府結合本縣實際,抓住壺口瀑布這個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及時提出了“建設旅游強縣”的發展戰略,把以壺口為龍頭的旅游業作為全縣的支柱產業來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文物管理是國家文物管理部門的基本職能,制止和防止人為和自然力對文物的破壞與損壞,是文物工作者的職責。隨著壺口景區的蓬勃發展,景區內文物保護與基礎設施建設,文物管理與旅游發展等矛盾日益顯現,面對一系列亟待解決的新問題,大部分文物管理都因管理體制和領導認識等因素,尚拿不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眾多的文物古跡使壺口擁有了豐富的旅游資源,但也帶來了巨大的管理壓力。壺口景區內的寨子溝兵工廠沒有被很好保護起來,基本處于閑置、待開發狀態,其歷史研究價值、經濟價值都沒有得到很好開發利用;景區管理局20世紀90年代雖然在民國石刻上建設了碑亭,將民國石刻保護起來,但是景區沒有充分挖掘其史料價值,也沒有很好宣傳這塊碑刻,游客只知壺口,不知壺口在古代的地理界線,更不知民國期間,政府對壺口的開發利用把持的態度;古代黃河航運十分發達,尤其在明清時期,圪針灘做為河運重要碼頭,商賈云集,生意昌盛,同時,古窯洞群落也是黃河文化的獨特展現。但是現在明清一條街只是停留在景區規劃的書本上,這些建筑群落還沒有得到商業開發利用起來;龍王辿遺址2006年和2007年發掘出土了約5000余件石制品及一些動物骨骼,并發現多處燒土遺跡。考古人員在這里還發現了1件帶有磨制加工痕跡的石鏟和1件石磨盤,為中國細石器工業起源、黃河中游地區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龍王辿遺址現在也處于未保護狀態,龍王辿遺址附近正在建設禹王廟,禹王廟建成后,將把大禹治水的神話傳奇、古代壺口河運文化、黃河中游古代先民生活文化等內容串聯起來,充分展示黃河壺口的博大精神的文化內涵[6-8]。
小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回山西老家去游玩。
在爺爺家休息了幾天,然后我們就收拾好東西,和爸爸還有叔叔一起去壺口瀑布玩。路上群山連綿,路也很彎,一不小心就會滑出去,讓我坐得心驚膽戰。還沒到壺口瀑布,我就聽見了瀑布如萬鼓齊鳴,讓我感受到“黃河在怒吼”。
終于到了壺口瀑布。只見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壺口瀑布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視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河心有一條溝,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當地人叫“龍槽”,槽頭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
看看水,河水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突然,下面出現一條四十多米寬的深溝,水一齊跌了進去,更涌、更擠、更急。溝底飛轉著一個個漩渦,當地人說,曾有一頭黑豬掉進去,幾天后漂上來時,滿身的毛竟被水流沖得一根不剩。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寒噤。
看完水,我再細觀察腳下的石。這些如鋼似鐵的頑物竟被水鑿得坑坑洼洼,像蜂窩一樣,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個個光溜溜的大坑,而整個龍槽就是這樣被水齊齊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溝。據徐霞客游記中所載,當年壺口的位置還在這下游一千五百米處。日夜不止,這水竟將鐵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這柔和的水,竟然能碎裂如此鐵硬的堅石,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成語滴水穿石,讓我悟到了只要堅持不懈,無論多難的事都能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