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院環境管理方案范文

    醫院環境管理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院環境管理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院環境管理方案

    第1篇:醫院環境管理方案范文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我省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仍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在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貯存過程中還大量存在不規范操作的現象,造成環境污染隱患。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加強醫療廢物源頭監管,根據國家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醫療廢物環境管理檢查工作的通知》(環辦函〔關于開展醫療廢物環境管理檢查的通知

    時間:*-11-05

    各地級以上市環保局: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我省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仍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在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貯存過程中還大量存在不規范操作的現象,造成環境污染隱患。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加強醫療廢物源頭監管,根據國家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醫療廢物環境管理檢查工作的通知》(環辦函〔*〕539號),我省將開展醫療廢物環境管理情況專項檢查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檢查范圍

    納入本次檢查范圍的醫療衛生機構包括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衛生院、門診部(診所、醫務室、村衛生室)、急救中心(站)、婦幼保健院(所、站)和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共7類。

    二、檢查方式

    檢查采取重點抽查方式,抽查對象應包括上述7類醫療衛生機構,且每類的抽查比例不少于轄區內該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的30%。

    三、檢查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9月1日~15日啟動檢查工作,開展技術培訓。各地級以上市根據本通知要求制定具體的檢查實施方案,并報我局備案。

    第2篇:醫院環境管理方案范文

    醫院保潔考評細則一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衛生保潔工作要求:

    A、①號醫療綜合樓、②號急診樓、③號體檢樓、⑤號病案室樓、⑥號保健樓、⑦號行政樓、⑧號平房、龍江門診部等以上所有醫療、辦公及其他用房。

    B、負責醫院服務范圍內室內及公共區域清潔衛生;(包括:天花板、頂棚、房頂平臺、內墻、玻璃、高處燈具、通風口、地面、標識、室內家俱、醫療設備設施、樓梯、走廊、通道、窗戶、門、桌、椅、床、柜、水池、宣傳欄、洗手間、電梯間、公共通道、地下通道以及院內、外環境等);大樓內墻壁清潔無灰塵。

    C、及時收集生活垃圾、醫療垃圾、廢報紙、紙盒,并送到院內指定地點;醫療垃圾處理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必須達到環保局要求;

    D、按時巡視、清潔各樓層洗手間,保持洗手間清潔、干燥、無異味;

    E、所有病房室內每天上午、下午干拖、濕拖地面各一次;

    F、床單元的終末處理(處理步驟、內容、要求需明細);

    G、擦拭消毒治療車,擦拭消毒平車,輪椅,擦拭消毒病歷車和病歷夾;

    H、清潔平車和輪椅轱轆上的毛發并上油;

    I、為避免塵土飛揚,地面干拖應使用塵推加牽塵劑的方法進行處理,不得使用掃把;

    J、要求對塵推頭和抹布用專門的洗衣機和烘干機進行洗滌和烘干,不能用手洗,以防止交叉感染;

    K、為防止交叉感染,對不同區域的清潔工具按醫院感染科的要求實行嚴格分類擺放和使用,用顏色、字標等方式進行區分,放置位置統一、規范,特殊感染病人保潔工具專人專用;

    L、日常保潔工作7:00開始服務;

    M、急診晚班14:00-22:00,采取巡視保潔的方式且具體標準不低于日間要求;

    N、24小時服務(夜間緊急需求服務);采取科學環保的方式和設備進行服務;

    醫院保潔考評細則二衛生要求高,專業性強,這是醫院物業管理的一大特點。清潔工作是重中之重,也是管理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醫院不同與一般住宅、寫字樓,清潔也不再是掃掃擦擦那么簡單,要消毒,要注意交叉感染。對保潔人員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并須注重學習醫院消毒隔離制度等知識。

    一、服務原則

    1. 清潔與養護相結合

    2. 及時性與隱密性相結合

    3. 分工協助與多重保障相結合

    4. 計劃性與改良性、應急性相結合

    二、服務目標

    1. 衛生清潔率達到100%;

    2. 衛生保潔率達到99%;

    3. 垃圾做到日產日清,處理過程環保化;

    三、服務內容

    1、 醫院內公共場所、衛生間及欄桿設施的清潔維護,保持該部位干凈、明亮,地面無灰塵。

    2、電梯門、轎廂、玻璃、門窗等部位的清潔維護。

    3、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垃圾桶擺放整齊、外觀干凈。

    4、醫院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及垃圾房中轉站的管理。

    5、通信機房內環境定期維護工作。

    6、醫院外墻清洗和綠化地帶的清潔、維護。

    7、醫院內不銹鋼設施專業護理、拋光、上不銹鋼油。鋁合金等采用特用護理劑,定期擦試,保持光潔。

    8、醫院內大理石進行拋光、去蠟、上蠟護理等工作。

    9、各接待廳環境的日常清潔維護工作。

    四、清潔服務主要管理職責與要求

    1. 醫院項目的清潔服務工作由環境管理部負責,每周計劃由環境管理部負責制定并報物業服務中心批準后實施;針對醫院保潔員普遍存在的責任心不強、服務意識差、消極怠工、出工不出力等容易出現的問題,為確保每一位清潔員都能按照服務標準,在規定時間內滿負荷工作。如我們將對每一張臺、每一張床、每個病房都設定明確的清潔時間標準,根據各清潔區總勞動量確定清潔員名額,合理調配人員,實行勞動定額管理。

    2. 轄區安防員和樓層助理或其它管理人員對所轄區內的清潔服務工作進行監管、對作業規范性、安全性和作業質量等進行檢查,協助完善安全措施和處理突發問題。

    3. 物業服務中心負責客戶服務信息的收集、服務申報,作業信息的和緊急情況的調度,物業服務中心督察負責對每日清潔作業情況進行抽查考評。

    4. 清潔作業人員的責任區由環境管理部負責劃分,并按照各片區物業特點,明確每個清潔作業人員的服務目標,作業要求與責任,編制《清潔責任區劃分表》,報分公司經理審批后執行。

    5. 清潔作業人員的作業時間由環境管理部負責安排,并編制《日常清潔作業時間表》。清潔作業時間的安排以不應影響醫院工作人員的正常工作與休息,不違犯醫院的相關規定和勞動法規,并報分公司經理審批。清潔作業用品計劃由環境管理部負責制定,并填寫每月部門

    6. 《采購計劃》報醫院領導審批。物業服務中心行政組按照《采購控制程序》實施采購,并定期對保潔用品開展質量評審,清潔作業材料實施定點、專項控制采購,環境管理部指定專人驗收保潔用品的質量。

    7. 清潔服務工作實施專業化分工作業,嚴格資質管理,未獲得相應操作資格證或未經授權,不得使用與崗位不相符的工具、藥品,包括操作方式進行作業,嚴格按照《崗位責權與操作程序》以及《清潔規程》進行操作。嚴格按照《日常清潔作業時間表》開展工作,未經環境管理部部長或轄區管理人員的確認,不得隨意更換作業內容影響醫院工作人員的工作。

    8. 清潔材料、作業工具和設備的管理與維護由環境管理部負責,機電工程部負責對作業工具和設備進行專業維護,嚴禁使用未經批準的清潔材料,或不按規定使用清潔材料;異常情況(包括出現的突發性火災、污水、雨水井、管道嚴重堵塞、暴風雨、施工作業等情況)的處理按照《異常情況處理應急措施方案》實施。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措施》實施;

    9. 高空清潔作業嚴格按照《高空作業規程》進行操作,安全秩序部負責對高空作業的過程實施全程監控,并按照《標識樣本》的要求,做好相關安全隔離與安全標識工作,物業服務中心負責相關警示通知。

    10. 通信機房、變配電房、照明和其它機電設施設備的清潔作業,由機電工程部負責按排相關持有效證件的專業人員作業,若需安排清潔作業人員清理,需提前提出申請,報分公司經理審批。清潔人員進入通信機房、變配電房作業,或實施對照明和其它機電設備的清潔作業,需由機電工程部安排的專業人員進行現場監督和指導或確認無安全隱患方可由清潔作業人員進行操作,通信機房需由醫院工作人員部長部門批準,并派專業管理人員現場監督。

    11. 清潔服務實行多重交叉檢查制度,即采取清潔作業人員自查、部門部長與轄區安防員、樓層助理或其它管理人員的日檢查和分公司督察的周考核相結合的三級檢查制度。環境管理部部長、樓層事務助理和分公司督察根據《清潔作業規程》,分別對各個責任區的清潔工作進行檢查和考核,并填寫《清潔工作日檢表》、《清潔工作周考核表》、《清潔作業人員月考評表》。另外我們將倡導星級服務,并制訂和實施《清潔員星級服務規范細則》以適應醫院的發展。

    五、日常清潔養護計劃及其作業標準

    根據國家優秀示范工業區、大廈物業管理標準,結合醫院項目的物業特點與要求,制定醫院項目正常期清潔養護計劃及其作業標準,其實施效果將通過質量評審進行確認與完善,確保達到清潔服務與管理目標要求。

    1、 室外場地達到六無(無沙土、無煙頭、無紙屑、無垃圾、無雜草、無塑料袋。)室內場所做到三保(地板保潔、天面保光、門窗保亮)。

    2、 衛生間做到四無(無污垢、無臭味、無塵埃、無蛛網)、五潔(洗手盆、蓄水池、尿池、廁坑等沖洗清潔)、二凈(門板、玻璃擦拭干凈)。

    3、 溝渠定期清理,做到無淤泥、無堵塞、無垃圾,確保排水通暢。

    4、 除四害(月尾檢查)。確保包干范圍的公共場所的的四害(鼠、蟑、蚊、蠅)的次數及消殺工作達標。

    具體清潔標準見下表: (略)

    六、關于醫院保潔工作的重點分析:

    醫院是病人密集的場所,醫院環境最容易被感染病原微生物污染,從而為疾病的傳播提供外部條件,促進醫院感染的發生。醫院、感染無論對社會及個人均帶來嚴重危害。鑒于此我們必須采取綜合性措施,確保每次消毒、滅菌、隔離到達預定的要求,以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與此同時,有責任向社會進行人人講究衛生、時刻保護環境的宣傳。

    1、 做好消毒與滅菌處理。消毒與滅菌是控制醫院感染的一項有效措施。

    2、 加強清潔衛生工作。清潔衛生工作報告包括灰塵、污垢的試擦和清除,也包括對蚊蟲、蒼蠅、蟑螂、鼠類等的防治。

    3、 進行清潔衛生工作時,必須注意不要揚起灰塵,避免播散污染。醫院內不應使用掃帚與撣子,拖布的頭最好能卸下 以便消毒。病房的清潔衛生工作,宜在污染后立即進行。其順序應由污染較輕的病房開始,逐步進入污染較重的區域,最后處理病人公共活動場所。醫護人員的工作地點也是清潔的重點。

    4、 工作人員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時穿隔離衣、膠鞋、戴口罩、手套,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每天對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及地面進行常規消毒,避免污染、防止擴散,并視污染情況向上級匯報。指定地點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消點,專車、專線運輸。運送車輛潔污分開。

    5、 清潔被服專區存放。工作環境保持衛生,每日清潔消毒,工作人員還應做好個人防護,每日洗澡更衣,接觸污物后洗手。

    6、 醫院內的污物處理嚴格按照有關標準。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感染性廢棄物置黃色塑料袋內密閉運送,無害化處理。

    醫院保潔考評細則三按照公司的具體部署,品質部以新接管的A醫院項目為著手點,以保潔業務為切入點,展開了物業服務流程的再造工作。

    在第一階段,主要從三個層面建立了醫院保潔服務流程。

    1、6S方法的應用

    保潔作業不規范、服務標準不清晰、服務意識不到位,勞動量分配不均、局部勞動力過剩等現象,是各項目普遍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了保潔服務質量。針對這一情況,應用6S方法,圍繞醫院后勤的功能特點和運作要求,按照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六方面來規范保潔服務全過程。

    從保潔員服務形象開始,制定崗位行為規范;劃分工作責任區域,確定工作職責;制定關鍵環節作業指導書和崗位工作流程;修訂作業標準,明確服務目標;找出潛在的不安全點,建立應急預案。

    通過對現場作業的規范(如區分層流手術室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作業要求等),以及對現物進行分類標識(如制定醫院感染色別分類等),建立清晰、簡單、標準化、實操性強的工作流程,創造、規范有序的工作環境,引導員工良好的工作習慣,提升崗位的服務品質。

    2、主動式服務,零干擾作業理念

    針對醫院物業服務的特點,根據高端客戶群體的定位,我們提出了主動式服務,零干擾作業的服務理念。

    ⑴、主動式服務。員工要改接到指令再行動的被動慣性,樹立主動式服務意識保潔要勤快,服務態度好,協同意識強。

    保潔要勤快。醫院人流量大,地面、洗手間等公用地方容易臟,要求保潔員主動發現存在的問題,做到隨時作業,消除衛生死角。

    服務態度好。前來就診的客戶大多行動不太方便或心情不太好。要求員工要有耐心、細心、虛心。同時按照首問責任制的要求,遇到客戶的提問,要耐心解答,忌一問三不知。

    協同意識強。服務工作分工不分家,除做好本職工作外,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主動協助其他崗位開展工作。如在對辦公室進行保潔時,發現照明系統出故障,應及時反饋給維修人員。

    ⑵、零干擾作業。醫院的氛圍是安靜、舒適、溫馨的。保潔員作業過程中動作要輕快,不高聲說笑,不可干擾醫護人員工作和病人的休息。如手術室在進行手術時,切記不得進入或干擾手術的正常進行;根據病(產)房的特點以及入住客戶的需求,安排保潔服務時間。

    3、培訓以實操為主,考核橫縱向結合

    醫院物業管理對保潔員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實操是培訓的重點。管理處結合每周工作重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每天半小時培訓,要求保潔主管對每個工作環節、每個崗位流程進行講解,以操作示范為主。培訓結束后,抽取35名保潔員進行實操考核,對作業過程存在的不規范,進行現場點評。定期做好開展保潔培訓,培訓教材選用清潔急救網提供的視聽教材和演示教學

    同時,要加強對保潔服務的量化考核(清潔表格管理)。

    第3篇:醫院環境管理方案范文

    [關鍵詞] 精細化流程干預;手術室;感染;控制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2(b)-0154-04

    Application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operating room by refinement process intervention

    HE Xiulian1 FENG Huiqiong2 SHEN Lihua1 LI Xuemei3

    1.Operation Room,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000, China;2.The Laryngoscope Room,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000, China; 3.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infection control in the operation room by refinement process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sampling results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were regarded as control group, and the sampling results from Nov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were regard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ventional infection control scheme of operation room was used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finement process intervention was used in observation group. The qualified rates of sampling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tential safety concerns and the nursing quality grading of operation room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s of sampling results, including operation room air, body surface, medical staffs' hands, disinfectors, aseptic material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s of operation sequencing errors, lack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the pollution of histopathological specime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grades of basic nursing, specific nursing, critical nursing, nursing record, environment and safety, first-aid pharmacy and instrum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refinement process intervention in infection control of operation room, can improve the qualified rates of sampling results,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otential safety concern, and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Refinement process intervention;Operation room;Infection;Control

    手術室作為醫院內進行有創操作的重要科室,手術室感染控制和患者預后恢復水平有著重要的關系[1-2]。手術類型復雜多樣、各項操作節奏較快、環節復雜多樣、人員流動頻繁,這些均給手術室感染控制帶來較大的難度[3-4]。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是醫護人員共同努力的目標和方向,護理人員在手術室工作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手術相關操作得以正常運轉的實際維護者,同時也是控制手術室醫院感染的主要力量[5-6]。手術室護理人員需要一整套有效的、細致的流程化干預,才可以提高手術室感染控制的水平和效率,從而為改善醫院感染奠定基礎。本研究通過對南充市中心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手術室感染控制情況進行分析,擬探討精細化流程干預在手術室感染控制中的應用效果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手術室內空氣、醫護人員手部、物體表面、消毒劑和無菌物品的采樣結果進行觀察,將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采樣結果作為對照組,在此期間進行手術1800例,手術類型:腹部手術600例,胸部手術500例,頭部手術200例,四肢手術500例,采用常規的手術室感染控制方案;將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采樣結果作為觀察組,此期間共進行手術1800例,手術類型:腹部手術650例,胸部手術450例,頭部手術220例,四肢手術480例,采用精細化流程干預。本研究經我院道德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手術類型無明顯差異,且在本項研究過程中,兩組手術室護理人員均未發生變化,避免了因手術室護理人員變化引起的研究結果偏倚。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手術室感染控制方案。通過醫院感染科對手術室醫護人員進行院感知識講座和指導,主要內容包括手術室院感硬件的更新、醫護人員預防感染的知識培訓、強化院感意識、定期進行抽樣監測等[7-8]。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常規手術室感染控制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手術室感染控制的精細化流程干預措施。①加強手術室醫護人員感染控制管理。手術室護理人員作為醫院預防感染的主體,感染控制工作需要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充分發揮醫護人員感染控制的主觀能動性,更好貫徹感染控制措施的實施,避免出現形式化工作。成立手術室感染控制管理小組,醫護人員進行定期業務學習,強化護理人員的手術室感染控制知識水平。②強化手術室物品管理。建立手術室相關物品管理制度,用物規范從左邊放進右邊取出,真正做到各類手術相關物品的分類存放;建立詳細的登記制度,使用者和歸還者均需要在登記簿上簽字。及時更新老舊設備,定期維護相關設備,并查漏補缺。③手術室環境管理。建立手術環境管理制度,重點在于手術室空氣消毒,手術室內物品、地面、轉運車輛、手術器械和手術醫護人員消毒,對于手術室內可能存在的誘發感染的死角進行定期清理和整治,加強手術室整體環境的建設。④定期考核和抽樣監測。定期考核醫護人員手術室預防感染相關知識,對考核結果和手術室相關操作記錄進行備案記錄,針對相關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加以規范。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手術室采樣結果合格率情況 參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2012年版)[9],觀察手術室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部、消毒劑、無菌物品采樣結果合格率情況。

    1.3.2 兩組手術室安全隱患事件發生率情況 觀察兩組手術排序錯誤、手術器械不R全、組織病理學標本污染發生情況。

    1.3.3 兩組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評分情況 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考核方法,針對手術室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危重癥護理、護理記錄、手術室環境及安全、急救藥品及器械情況進行評分,每項指標分數范圍為0~100分,分數越高,提示護理工作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室采樣結果合格率比較

    觀察組手術室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部、消毒劑、無菌物品采樣結果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手術室安全隱患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手術排序錯誤、手術器械不齊全、組織病理學標本污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手術室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危重癥護理、護理記錄、手術室環境及安全、急救藥品及器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醫療服務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配套措施逐步跟進,滿足臨床實際需要,不僅僅是醫護人員對于醫療服務的期望,同時也是醫護人員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自身要求[10-11]。這些要求中包括手術室感染控制工作,通過各個方面共同作用,降低手術室感染的發生率,為患者獲得更好的手術效果和預后恢復水平奠定基礎。降低手術室感染發生的關鍵是手術室凈化。手術室感染控制在醫院感染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數據顯示,目前手術室仍然是院感的高發性區域[12-14]。因而有效的干預措施,對于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具有重要的意義[15-16]。

    精細化流程干預措施是近年來逐步新興的院感概念,其主要將院感管理流程的環節進行細致劃分,并確保嚴格執行,從而促使醫療服務質量達到高度可控性的目的[17-18]。其中醫護人員的管理是主要內容,手術室醫護人員是手術室感染控制的主體,應對相關醫護人員進行院感知識培訓,提高其院感知識儲備,取放無菌用物按固定方向進行,要明確每一名醫護人員的責任,在手術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加強創新和改進,調動其積極性[19-22]。通過精細化流程干預可以優化手術室物品和手術室環境管理,其中手術室物品合理管理是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手術室職業素養的本質體現;加強手術室環境管理,主要是對手術室內空氣、地面、物體表面進行定時的消毒處理,精細化流程可以將各項手術環境消毒逐步細化,嚴格執行。另外,考核也是精細化流程干預中的一個重要過程,通過多種形式考核,督促和改進手術室感染控制工作,保證嚴謹的工作態度。精細化流程干預可以有機地結合人與環境、人與物品,將感染控制工作落實到細節,責任制度和獎懲制度為細節的落實提供根本保障。

    有資料顯示,手術室空氣和醫護人員的手部是對手術室感染控制造成重要影響的兩個重要因素,這兩項采樣結果的合格率直接反映手術室感染風險性的高低[23-24]。手術室地面、物體表面反映了手術室保持凈化的有效性,同時也為手術室空氣和醫護人員手部采樣結果合格率提供保證[25]。本研究中觀察組手術室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部、消毒劑、無菌物品采樣結果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提示精細化流程干預可以更好地維護手術室凈化水平,提高手術室采樣結果的合格率。觀察組手術排序錯誤、手術器械不齊全、組織病理學標本污染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精細化流程干預提高了醫護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中錯誤的發生,減少了病理標本感染的途徑。觀察組手術室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危重癥護理、護理記錄、手術室環境及安全、急救藥品及器械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精細化流程干預可以更好地幫助手術室醫護人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完善手術室護理工作。

    綜上所述,精細化流程干預在手術室感染控制中應用,可以提高手術室采樣結果合格率,降低安全隱患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曉玲.質量持續改進理念在控制手術室感染中的應用[J].上海預防醫學,2014,26(7):390-391.

    [2] 梁月.優質護理干預在預防手術室感染擴散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0):124-125.

    [3] 胡素芬,謝玉珍,何妙珍,等.院感質控小組對降低手術室感染影響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16,15(3):59-61.

    [4] Nicolay CR,Purkayastha S,Greenhalgh A,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ologies from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surgical healthcare[J]. Br J Surg,2012,99(3):324-335.

    [5] 鄒彥,陸雪飛,朱秀峰.PDCA循環對手術室感染控制管理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9):2145-2147.

    [6] Dadhich A,Arya S,Kapil A. Exploring the Pathogens Present at the Patient Care Equipments & Supplies to Sensitise the Health Care Workers for Preventing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among In-Patients [J]. Nurs J India,2014,105(6):283-286.

    [7] 劉曉嵐.PDCA循環管理法在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1):3205-3207.

    [8] 隋曉玉.感染控制路徑對神經外科手術室空氣消毒的效果及護理[J].河北醫學,2015,21(6):1028-1031.

    [9] 衛生部.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WS/T367―2012)[S].2012.

    [10] 公冶金燕,王小妹.探究在手術室感染控制中精細管理的應用效果[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23):4400-4402.

    [11] 劉慶蘭,唐競學.潔凈手術室感染控制與管理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9):787-788.

    [12] 郭柳波.護理干預在預防手術室外科傷口感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1):77-79.

    [13] 王曉礎,張麗青,林哲.精細化流程干預在手術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4):1015-1017.

    [14] 徐林軍,沈丹紅,徐晶芳,等.循證管理在醫院手術室感染控制中的影響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 26(18):4288-4290.

    [15] 楊慶菊,馬建中,李燕子,等.三甲醫院手術室感染管理質量控制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8):4291-4293.

    [16] 蔣秀娟,羅紅,張冬梅.醫院手術室感染因素分析及對策[J].西部醫學,2015,27(7):1101-1104.

    [17] 莫雪梅,林萍,張方方.手術室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控制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9):71-72.

    [18] 周輝,余麗紅.手術室手術部位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9):2082-2083,2104.

    [19] 田利靜,張麗,范宇召.循證醫學在建立手術室感染控制流程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6):710-712.

    [20] 徐芳.感染控制路徑降低手術室感染率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5,17(6):646-648.

    [21] Wanderer JP,Charnin J,Driscoll WD,et al. Decision support using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cords and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case logs for resident operating room assignments [J].Survey of Anesthesiology,2014,58(2):68.

    [22] Anjos MC,Souza CC,Cezar IM,et al. The use of PDCA method and quality tools in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in Mato Grosso do Sul State [J]. Revista Agrarian,2012,5(15):75-83.

    [23] Yang C,Chalasani G,Ng YH,et al. Exosomes released from Mycoplasma infected tumor cells activate inhibitory B cells [J]. PLOS One,2012,7(4):e36138.

    [24] Dadhich A,Arya S,Kapil A. Exploring the Pathogens Present at the Patient Care Equipments & Supplies to Sensitise the Health Care Workers for Preventing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among In-Patients [J].Nurs J India,2014,105(6):283-286.

    第4篇:醫院環境管理方案范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78例神經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隨機數字表分組,分別39例。綜合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21~79歲,平均(36.18±2.13)歲。發病時間1~3年,平均(1.51±0.29)年。常規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21~79歲,平均(36.34±2.13)歲。發病時間1~3年,平均(1.51±0.29)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方案,綜合組實施綜合性護理管理方案。①健全神經外科科室制度。完善神經外科相關制度和規范,建立神經外科醫療護理控制小組,制定有效可行的神經外科護理計劃,護理質量小組實現對護理工作質量的監督和規范,并健全護理流程,制定相應應急預案,更好地應對突發事件。②神經外科科室環境管理。為患者提供舒適、通風、安靜、干凈、光線柔和、溫濕度合適、整潔的神經外科住院環境,根據患者性格特點、生活習慣等布置病房,并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盡可能在白天集中進行護理操作,制定合理探訪制度,以免影響患者休息。③神經外科藥物器械管理。安排神經外科常用藥品和器械的專員管理,及時維護設備和補充藥品,更換過期藥品,并妥善保管、使用,確保藥品的有效性和器械性能良好。④患者情緒管理和健康教育。掌握良好護患溝通技巧,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親切的態度和患者、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說明各項操作的目的和原理,患者病情和預后等,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⑤強化風險意識和管理。對患者風險發生情況進行充分評估,并對高危患者落實應急預案,預防風險的發生,全面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保持病房地面干燥,設置防滑墊,并在床頭設置呼叫器,指導患者正確使用呼救設備。夜間確保照明設備良好,預防患者跌倒。對于躁動患者需給予必要的約束,設置床欄等,并對患者和家屬說明約束的原因,以免產生護理糾紛[3-4]。⑥護理人員水平提高。強化對神經外科護理人員的理論和技能培訓,并定期考核,不斷提高其護理水平。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神經外科護理管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這3個級別,其中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比較滿意率);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緊急情況處理評分、患者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平均住院時間;干預前后患者SAS評分、SDS評分、SF-36生存質量評分。1.4統計方法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神經外科護理管理滿意度相比較綜合組神經外科護理管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干預前后SAS評分、SDS評分、SF-36生存質量評分相比較干預前兩組SAS評分、SDS評分、SF-36生存質量評分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綜合組SAS評分、SDS評分、SF-36生存質量評分優于常規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兩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緊急情況處理評分、患者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平均住院時間相比較綜合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緊急情況處理評分、患者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平均住院時間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2.4兩組不良反應相比較綜合組神經外科護理糾紛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綜合性護理管理方案是一種新型護理管理方案,其可通過健全科室護理制度、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加強對患者的安全管理、強化神經外科科室環境管理和藥品器械管理、強化對患者的情緒管理和健康教育等,促進護理管理質量的提高和患者滿意度的提高,效果肯定[5-6]。該研究中,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管理方案,綜合組實施綜合性護理管理方案。結果顯示,綜合組神經外科護理管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緊急情況處理評分、患者疾病知識掌握評分、平均住院時間優于常規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SF-36生存質量評分優于常規組,護理糾紛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組。說明神經外科患者實施綜合性臨床護理管理的效果肯定,可有效提高護理管理質量和緊急情況處理質量,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知[7-8],有利于緩解患者不良情緒,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降低護理糾紛的發生,值得借鑒。

    作者:姚娟妮 單位: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神經外科二病區

    [參考文獻]

    [1]曹虹,蔣群,楊慧琴,等.神經外科標本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實施[J].上海護理,2016,16(1):80-82.

    [2]烏蘭高娃,袁文滿.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6):5228-5229.

    [3]李詠梅.神經外科護理管理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5):172-174.

    [4]SimpsonAL,SunK,PheifferTS,etal.EvaluationofConoscopicHolographyforEstimatingTumorResectionCavitiesinModel-BasedImage-GuidedNeurosurgery[J].IEEETransac-tionsonBiomedicalEngineering,2014,61(6):1833-1843.

    [5]劉艷芬.神經外科患者實施臨床護理管理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和預防措施[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5):123-124.

    [6]戎艷華.護理管理措施在神經外科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6,6(19):226-227.

    第5篇:醫院環境管理方案范文

    護理風險指的是護理過程中發生的不安全事件,護理風險管理指的是對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評估、識別以及處理等工作[1]。醫院外科護理過程中,需要及時識別、評估存在的護理風險,并通過應用有效風險管理措施,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本組研究主要對護理風險管理在普通外科中的應用措施進行研究,詳細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外科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300例擇期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50例,其中,研究組: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68例,年齡最小12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35.0±5.3)歲,手術種類:52例胰腺癌,32例結腸癌,18例腸梗阻,15例腎結石,12例乳腺癌,11例膽結石,10例膽結石;對照組: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70例,年齡最小13歲,最大76歲,平均年齡(35.3±5.5)歲,手術種類:51例胰腺癌,38例結腸癌,23例腸梗阻,19例腎結石,10例乳腺癌,6例膽結石,3例膽結石;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手術種類等三項指標對比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入院宣教、介紹病房環境、藥物護理、飲食指導以及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

    1.2.2研究組。研究組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主要包括建立風險管理小組、提高護理人員風險意識、加強病房環境管理、合理排班、提高護理人員素質水平、制定護理管理制度以及外科手術管理等,具體如下:1.2.2.1建立風險管理小組。風險管理小組成員主要由護士長、護理組長以及責任護士等組成,主要職責為評估分析不良事件和相關問題,分析總結后,制定相應處理措施。1.2.2.2增強護理人員風險管理意識。外科科室定期培訓護理人員,注重培養護理人員基礎理論知識、增強護理人員法律意識、提高護理人員責任感、提高護理人員實踐能力以及獨立操作能力等,使醫護人員熟練掌握相關業務。另外,及時總結、分析近期出現的醫療事故,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如質控小組定期查房,掌握患者病情,提前評估潛在的風險,保證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如出現護理風險,及時更改護理改進方案,提高護理質量。

    1.2.3加強病房環境管理。為保障患者安全,在醫院內設置醒目的標示,如在水房放置熱水防燙傷、防滑等標識;給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適宜調整病房內的溫度、濕度,營造良好休息空間;定時通風、消毒處理,保持室內衛生;此外,嚴格遵照醫院制定的探視制度,患者家屬禁止探視過于頻繁,這樣不利于促進患者機體快速恢復。

    1.2.4合理排班。根據護理人員工作經驗、技能水平,為其制定合理的排班計劃。如中班、晚班、節假日等時間段,人力資源較缺乏,該時間段護士長則要統籌安排,保障在突發急診、患者增多的情況下,能夠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保障護理工作有序進行,進而有效防止出現不良事故。

    1.2.5提高護理人員素質水平。護理人員的工作年限、學歷不同,那么要為其制定不同的培訓計劃。進行培訓時,嚴格根據規范的操作步驟進行培訓,對于護理人員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培訓;另外,醫院定期開展知識講座,講座內容主要包括護理常規、醫院規章制度、急救措施、三基技能、外科護理技能以及護理急救措施等,旨在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素質水平;此外,醫院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主要考察護理人員基礎理論知識、技能等掌握情況。

    1.2.6外科手術管理。應用外科手術治療過程中,要注重預防,并加強治療過程的監控,最大程度降低手術治療風險;對患者行手術治療前,應用訪視制度,根據患者病情為其確定最佳護理方案;術前嚴格檢查與手術治療相關的設備、儀器,檢測性能,避免發生器械運營不暢的情況;嚴格制定儀器設備清點制度;要求巡回護士熟練掌握儀器、設備使用方法,全面、認真、具體的填術護理記錄單;為患者合理安排手術時間,確保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嚴格遵循手術室質量監控制度,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考核,保證護理質量。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風險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實驗數據分析和處理,以“%”表示計數數據,比較應用X2檢驗,P

    2.結果

    研究組:出現1例感染,1例管道脫落,1例摔倒,風險發生率為2.0%;對照組:出現12例感染,5例溝通不良,6例管道脫落,9例摔倒,風險發生率為21.3%;研究組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3.討論

    第6篇:醫院環境管理方案范文

    [關鍵詞] 分片分段責任制; 6S管理;環境清潔完成率;達標率

    [中圖分類號] R47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35-0127-03

    Application of fragmente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wards 6S management

    SHAO Hong XU Ju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Center, the Second Hospital of Ningbo City, Ningbo 315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ragmente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wards 6S management. Methods The conventional wards 6S management method from August to December 2015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he wards 6S management metho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fragmented responsibility system from January to May 2016 as the study group. The ward environmental clean completion rate and complia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nurses in this ward were compared. The form of on-site inspection of special post was used monthly, and then ward nurses were scored according to ward management quality score standard table, finally the obtained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Results The first 5 months and the last 5 months of the completion rates and compliance rates of the wards clean environment implemented by nurses in the ward were compared,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Fragmented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6S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clean completion rate; Compliance rate

    6S管理即6SF代企業管理模式[1],起源日本的5S企業管理法[2],是通過規范現場、現物,營造一目了然的環境, 培養員工良好的工作習慣,其最終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質。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證質量,使工作環境整潔有序,預防為主,保證安全[3]。6S管理法作為一種廣泛應用的現代化管理方法,不僅僅適用于企業的管理, 并于近年引入到醫院管理當中,對醫院外樹形象、內強素質、提高質量、確保安全,提升綜合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4]。同時也是現代化醫院管理的基礎與關鍵,其核心的要求是員工素質的提升,也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本質[5]。6S管理法包含整理(Seiri)、清掃(Seico)、清潔(Seiketsu)、整頓(Seiton)、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6項內容[6]。它是現代化醫院管理的基礎和關鍵,具有廣泛性、潛隱性、持久性、直觀性、全員性的特點[7]。環境管理是6S管理的中間重要環節,起著承接各環節的作用,本研究從2015年8月實施6S管理法對病區進行管理后,病區的環境面貌較前有不少改善,但在環境管理的各個細節上,特別是實施環境整潔時仍有不少缺陷,為了改善這個局面,更好地完善病區的6S管理,從2016年1月起,本病區采用分片分段責任制法,即:將治療室、換藥室、護士站、護士辦公室、儲藏室、無菌儲藏室、病房等進行區域劃分,白天落實到各個班次包干負責,晚上由值班護士管理的方法。實施這種方法后,本病區環境清潔完成率和達標率有顯著改善,有效保證了6S管理在病區的順利開展,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了病區現代化管理,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2015年8~12月的本病區全體護士執行的病區環境清潔完成率和達標率作為對照組,2016年1~5月本病區全體護士執行的病區環境清潔完成率和達標率作為研究組,兩組進行比較。參與被檢查的兩組護士和被檢查的總例數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對本病區的全體護士進行6S管理相關知識培訓。以護理部《病房管理質量評分標準》的檢查項目為依據設縱列,以各位護士姓名為橫列,制定《骨-脊柱外科病房管理質量評分標準》。每月10、20日進行檢查、記錄。以實地查看形式進行評核。由兩位責總長負責本病區護士的檢查。同時兩位責總長兩人相互檢查。未檢查到的護士,在以后的日期內及時補充檢查,并定期反饋。

    1.2.1 對照組 根據護理部的規定,實行護理部制訂護理單元病房、辦公區域(治療室、換藥室、護士站、護士辦公室、儲藏室、無菌儲藏室)管理規范。規范辦公區域物品及病房物品放置。規范陪護人員用物放置,規范輸液架放置,及時查收硬紙板等用物,餐板專用,換洗衣物統一掛于晾衣室,病區護士做好宣教。

    1.2.2 研究組 除按照觀察組的要求繼續執行的基礎上,使用分片分段責任制法,即:將治療室、換藥室、護士站、護士辦公室、儲藏室、無菌儲藏室等區域白天落實到各個班次包干負責,晚上由值班護士管理。本病區白天工作框架共分為6個責任組和1位主班護士,責任組由責總組,責1a、1b組,責2a、2b、2c 組三部分組成。具體分區:(1)主班負責護士站中段、換藥室、儲藏室、無菌儲藏室;(2)作息8:00~17:00的責1、責2護士分別負責護士站東段、西段;(3)治療室由作息8:00~16:00的責1、責2護士負責,16:00~17:00由責總長負責;(4)護士會議室由責2c 負責;(5)值班房由夜間值班護士負責。(6)病房及相的廊區由對應的當值各組責任護士分別負責管理。

    1.3 評價指標

    病區環境清潔完成率=實際完成的例數/應完成的例數×100%;病區環境清潔達標率=達標例數/檢查總例數×100%。病區環境清潔達標例數的定義:病房、辦公區域(治療室、換藥室、護士站、護士辦公室、儲藏室、無菌儲藏室)檢查標準≥90分為達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病區環境清潔完成率與病區環境清潔達標率比較,研究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病區實施6S管理的必然性

    隨著現代管理科學知識的發展,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為主要內容5S管理是提升各單位管理水平的基本方法,也已經成功地發展成為一種有效提高企業業績與競爭力的管理模式[8]。同時在現代管理中,安全也開始納入5S管理,形成6S管理模式,其可以提升效率,也能保障管理的安全性,在病房管理中有其特有的優勢[9]。6S管理活動是醫院骨科病區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它是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有效措施[10]。6S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和安全的簡稱。(1)整理:就是區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現場不放置非必需品,將混亂的狀態整理為井然有序的狀態[11]。物品根據使用頻率進行分層管理[12]。及時整理和丟棄護理站、治療室、病房、無菌室等區域內不必需的物品,做到供需適宜,盡可能減少必要物品的庫存。(2)整頓:將必要物品歸類分區放置[13]。根據物品的使用頻率、用處、生產日期等進行統一排放,“定點、定容、定量”[14]統一管理。并做好物品取用原則標識,做到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外到里的方式取用物品,能方便有效取用物品,減少物品的堆積。各類搶救儀器設備處于備用狀態,有專門的儀器設備清點登記本,每日專人清點。(3)清掃:將工作場所內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清掃干凈,保持工作場所干凈、亮麗[15]。及時處理垃圾,美化環境,保持工作場所及其他空間整潔,設備保養良好[16]。各個空間的設備、通道的前后左右,每個無菌柜和儲藏箱都要徹底搜尋和清理,做到病區中無不用之物。護士站、治療室、無菌室、值班房、移動查房車是重點,要做到臺面清潔整齊,表面無灰塵和廢棄雜物,移動查房車定點放置,車內配置整潔,病歷夾定期擦拭消毒。(4)清潔:將整理、整頓、清掃等3S進行制度化、規范化后,清掃病區環境,保持清潔。(5)素養:組織培訓, 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是6S管理的核心內容。通過院內、科內培訓等方法,提高全病區各層級護士的自身職業素質,提高慎獨精神。(6)安全:病區內提高預防意識,堅持安全第一,確保病區各人員、設備、設施安全。消除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加強員工安全教育,工作流程、質量標準張貼上墻,制訂各種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17]。應用6S管理模式,可以提升科室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和諧科室關系,增加滿意度,提高護理安全[18]。本病區實行6S管理后,病區的物品存放更加井然有序,減少了不必要物品的存放和堆積,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同時病區環境有效地得到了改善,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有效減少,住院日期明顯縮短,有效保證了病區各類人員的安全,提升了患者的住院滿意度。

    3.2 分片分段責任制法應用于病區6S管理中的重要性

    病區是實施醫療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其環境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醫療質量[19]。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重視,患者對住院期間病房環境要求也相應提高[20]。前5個月本病區在開展6S管理過程中,雖然較以前病區環境面貌有所改善,但未能明確落實到點到人,有些細節把握不好,造成病區環境仍然存在部分區域未進行打掃,清潔整理不到位的現象,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病區6S管理的全面進行。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本病區采取了改進方案,全面推行分片分段責任制法,做到責任到個人,分工明確,對各清潔區域進行劃分,讓每個人能明確了解各自的清潔區域,避免了重復清潔和遺漏清潔的弊端。而且采用人性化的手段,使用了分時段的方法,做到班班有人清潔,日日有人維護,在完成了清潔病區的基礎上使環境的優化得到了有效保證。同時隨時接受責任總長的檢查和評估,提高了護士管理的責任性,同時工作環境的整潔、規范也改善了工作人員的心情,極大的調動了護士工作的積極性[21]。分片分段責任制法應用推動了6S管理病區的步伐,有效地維護了6S管理在病區中的應用,兩者互為推動,使病區管理更為系統化、現代化,鞏固了6S管理在病區的核心地位。

    3.3 分片分段責任制法應用于病區6S管理中有改進的空間

    本病區通過5個月的實踐推廣,將分片分段責任制法應用于病區6S管理中,使病區環境清潔完成率提高了12.13個百分點,病區環境清潔達標率提升了14.96個百分點,但是仍未達到100%,多是因為承擔各區域或者各時間段的病區護士,由于病區日常工作繁忙,分管床位的患者病情重,手術、出入院患者多,導致了無暇顧及自身負責區域的清潔到位。這種現象的出現就對分片分段責任制法提出了需改進的空間,本病區正在積極完善這種方法,使得病區環境清潔完成率與病區環境清潔達標率能更有效的提升,保證病區6S管理的全面完善。

    綜上所述,分片分段責任制法在病區6S管理中能有效改善病區環境,更好地促進病區6S管理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石少輝,吳國平,李茂廷. 6S管理在老年髖部骨折診療過程中的教學應用[J]. 中國臨床醫師雜志,2015,9(10):228-230.

    [2] 馬小芳,鄧春艷,楊春霞,等. 6S管理法在ICU儀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8):101-104.

    [3] 章西萍,王慧琴,邵在宏,等. “6S管理”結合目視管理在病區藥品管理中的應用進展研究[J]. 中西結合護理,2015, 1(1):136-138.

    [4] 鄭尚英. 論6S管理方法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產業,2015,1(18):118-119.

    [5] 胡敏,詹芳. 6S管理在病房物資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 四川醫學,2014,35(4):517-518.

    [6] 付曉玲. 6S管理法在提高藥品管理安全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2):16-17.

    [7] 談超,吳開智,李D,等. “6S管理”理論在藥品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藥事,2014,28(10):1153-1157.

    [8] 蔣曉蓮. 護理理論[J]. 護士進修雜志,2010,19(11):963.

    [9] 朱昊. 如何進行現場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57-58.

    [10] 師娟. 6S管理法在普外病房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吉林醫學,2014,35(14):3144-3145.

    [11] 劉海燕. 6S管理法提高ICU用藥安全的實踐[J]. 護理學雜志,2013,28(11):44-46.

    [12] 倪斐琳,祝亞男. 6S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中醫急癥,2013,23(4):778-779.

    [13] 李克佳. “6S”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1):107-108.

    [14] 周興平,屈偉嬌,方仙芬. 6S管理在基層醫院骨科病區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 健康研究,2014,34(5):580-583.

    [15] 徐小雅,劉瑜霞,宋瑞潤,等. 6S管理法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 西部醫學,2011,23(7):1376-1378.

    [16] 周旋,張琳. 6S管理模式在胸外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4):101-102.

    [17] 曾德春,溫永芬. 6S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作業流程管理中的應用[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6,13(5):173-175.

    [18] 陳玉榮,趙雪蓮. 6S管理在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觀察[J]. 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127-128.

    [19] 歐伯英. 開展病房環境管理,提高護理優質服務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12):287-288.

    [20] 袁越,季紅,趙軍燕,等. 運用現代環境護理理論管理病房環境的效果分析[J]. 護理管理雜志,2012,12(9):673-675.

    第7篇:醫院環境管理方案范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資料164例,其中男93例,女71例,年齡23~82歲,平均(44±12)歲。疾病類型:急性闌尾炎41例,胰腺炎34例,膽囊炎28例,腸梗阻23例,腹膜炎12例,胃穿孔9例,門靜脈高壓5例,結腸癌5例,急性上消道出血4例,胃癌3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管理:①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耐心、細致地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患者住院期間可能發生的護理風險事件、預防性措施以及需要患者配合事項等,以提高患者及家屬對風險因素的認知。②待患者病情好轉后,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病情及時調整護理方案,如對于昏迷、躁動患者,需及時加用床欄或適當對患者采取約束措施,以防墜件發生;對于能夠下床活動的患者,指導其穿大小合適的鞋、活動量不可過大、注意地面是否有障礙物等,以預防跌倒發生;對于不能下床活動患者,應加強基礎護理,以預防感染或褥瘡發生。③護士長應加強監督與檢查,對于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因素給予指導,以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措施:①加強危險因素評估:入院后,根據患者病情、身體狀況對其進行危險因素評估,篩選出高危患者。對于高危患者在其一覽表內做醒目標識,并注明風險事件種類,交接班時均應重點查看相關情況,以增加護理人員的重視度。②加強安全防范能力培訓: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及護理部下發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并將臨床護理中所遇到的各類護理風險事件進行歸納與總結,組織護理人員進行逐項討論,以提高其對風險事件的識別能力,強化安全意識,使之在護理操作過程中能自覺避免護理風險事件發生。③加強業務培訓: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業務學習,在急救技能、基本操作、護理常規、專科護理等方面對其進行系統性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素養,確保患者治療安全。④加強環境管理:盡量為患者營建一個安全、舒適的就醫環境,保證走廊、病房內光線良好,定期檢查并修理病床、扶手、輪椅等;衛生間使用磨砂防滑板;在有障礙物或濕滑處做提醒標志,以防患者跌倒。⑤加強監督與管理:建立健全普外科各項應急措施,如制訂針對患者燙傷、滑倒、墜床,導管感染、堵塞、脫出,停水、停電等應急預案,同時制訂常見疾病管理流程以及專科疾病相應護理常規,使護理人員在操作時有章可循,減少操作的盲目性,并采用講解、競賽等形式,提高護理人員對各項措施的掌握度與應用度。1.3觀察指標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第8篇:醫院環境管理方案范文

    關鍵詞:環境監察;環境管理;建筑工地;噪聲;投訴

    近年來, 金湖縣經濟建設取得一定成就,政府積極推進城市建設、舊城區改造、新區建設,城市房地產開發方興未艾。然而,由此也帶來了一些建筑工地因違法施工而引發的環境管理問題。本文針對建筑工地存在的問題,就如何使建筑工地的環境管理適應環境保護的要求談點個人看法以期與大家商榷。

    1 建筑工地環境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 1 晝間建筑施工噪聲擾民問題建筑施工在6 時至22 時的時間段允許正常施工。然而有的建筑工地因作業面積小,離居民區較近,其施工噪聲引發附近居民上訪,晝間施工噪聲擾民問題時常發生。

    1. 2 夜間建筑施工噪聲擾民問題在居民區和其他人口密集區、醫院、學校等重點保護區域內,建筑施工單位在22 時至次日6 時不得進行施工,然而有的建筑工地因其它原因,擅自違法施工,其噪聲引起百姓強烈不滿,存在噪聲擾民的問題。

    1. 3 不按規定繳納排污費的問題建筑工地的建設單位在辦理完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取得開工許可證后方可開工,但往往施工單位并不按照環保法律法規及時申報(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15 日前辦理排污申報手續) ,這就直接影響到了排污核定及排污費的征收。城市建筑施工基本上分四個階段:土石方、打樁、結構、裝修。這四個階段的施工通常不是由同一個施工單位完成的,極易造成工期短的施工單位完工后撤出(如土石方) ,造成排污費拖欠,追繳困難。

    2 建筑工地環境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原因

    2. 1 以往,由于居民的環境意識不強,對干擾自己生活的污染問題反映得不是很強烈,而現在人們的環境意識提高了,對生活環境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噪聲擾民問題成為環境熱線投訴的一大熱點,特別是進入夏季,這方面的投訴明顯上升。據統計, 噪聲擾民占環保局全年總量的60 % ,其中大部分是建筑施工噪聲與三產噪聲。施工單位面臨著巨大的環境管理壓力還要進行夜間施工,主要原因總結如下:

    2. 1. 1 合同工期時限建設單位在與施工方簽定合同時,要求施工方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工期,一般時間較短,施工單位為了能夠在合同期內保質(監理) 保量(工期)完成任務,只有采取增加工時來完成。

    2. 1. 2 限道限時運輸交通、環衛等部門對施工單位的道路限制與時間限制是施工方延時施工的又一個原因。由于白天有的道路不允許罐車進主要市區,施工單位只好改在夜間運送混凝土。

    2. 1. 3 建筑工期要求有些特殊工期,如混凝土連續澆注階段,是不能停工的,停工將導致混凝土凝固,第二天再接著澆注,混凝土之間將“分層”,導致建筑質量下降。

    2. 2 主觀原因一是施工方環保意識淡薄,只考慮自己的工期,不管周圍百姓;二是相關部門把關不嚴,特別是建筑部門的主管單位,對各施工單位要求不嚴,造成沒有辦理手續、沒有征求周圍居民意見、沒有張貼告示的情況下開工;三是環保部門雖有在審批過程中要求施工單位控制噪聲污染,但一般情況下辦理手續的是建設單位,而產生污染的是施工方,建設單位對施工方不作太多要求,只有在環保部門做出行政處罰時建設單位才出面交涉;四是施工方不規范作業,對樓群不做遮擋或遮擋不夠,強發聲設備隨意安放,也是造成環境噪聲污染的一個原因。

    3 加強建筑工地環境管理的建議及對策

    3. 1 建筑施工噪聲的防控環保審批部門在建設項目的審批過程中一定要嚴把審批關,與建設單位簽定除工期需要夜間施工之外不在夜間施工的承諾書,具體提出建筑工地夜間施工作業審批和監督管理要求:凡涉及鉆孔灌注樁、混凝土澆搗等必須延續到夜間作業的,根據夜間施工審批原則,應提早開工時間,壓縮夜間施工時間,審批部門盡可能在審批夜間施工時做到以小時為單位;夜間時段內不允許新開樁基;凡影響同一噪聲敏感點的多家工地申報夜間作業時,應協調在同一夜間時間段作業;同一工地不同施工隊必須統一申請夜間作業時間,避免輪番夜間作業不間斷擾民。施工單位申請夜間施工時應提供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根據情況設立隔聲屏障等降噪措施,將高噪聲設備與噪聲敏感區隔開;合理設置高噪聲施工操作位置,使其遠離噪聲敏感區;同時環保部門應主動與所在地的交通巡警、渣土、建筑業管理等部門建立夜間施工管理協調機制,加大執法力度,以便及時解決因施工造成的矛盾。交通部門在對夜間運輸混凝土限路的同時要通知環保部門限路詳情,以便環保部門掌握各條道路的限路狀況。

    建立誠信制度體系,對多次不接受當地環保部門警告,甚至視環保部門處罰而不顧的,有關建設部門每年對施工單位資質評定過程中環保部門要有發言權,對誠信記錄不良者建議對其資質進行降級。此外,暫停企業所有建設項目的環保審批、驗收,并通知銀行停止該企業所有銀行信貸業務。2007 年國家環保總局、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聯合出臺了《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要求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境違法的企業和項目進行信貸控制,綠化信貸機制,遏制高耗能污染產業的盲目擴張。

    建設單位辦理完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取得開工許可證后,施工單位在進入施工現場的同時,要向環保部門交納可能違反環保有關法律、法規進行夜間強行施工的保證金。建立“保證金”制度后,可根據交款方的誠信記錄與違法情節,扣除適當比例。

    為了能更好制約夜間施工問題,應該從源頭加以控制,讓混凝土提供商停止夜間供應混凝土。工地夜間噪聲的主要來源就是在澆灌混凝土時振搗棒和罐車發生的聲音。如果夜間停止供應混凝土,施工單位自然不能作業。此外交通警察也應及時制止夜間罐車駛入施工現場(特殊工期除外) 。

    3. 2 建筑工地的日常監察及管理環保部門應依法加強建筑工地的監管力度。

    建設單位未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擅自開工建設的,責令限期補辦,逾期不補辦的,及時處罰。對于夜間施工單位經多次告誡仍不能整改,環保部門行政處罰要執行上限處罰。對屢教不改的施工單位嚴格實行群眾監督,發現違法行為及時上報到有關部門,除在新聞媒體上予以曝光外,還要將施工方清理出當地市場,不允許其再在本地區進行建筑施工作業。

    環境監察部門要全面加強夜間建筑施工管理,嚴防超時施工噪聲擾民。一是下發通知加強管理。向建筑施工單位下達加強內部管理、嚴防超時施工噪聲擾民的通知,強調嚴防超時施工噪聲擾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強調噪聲擾民的危害性,從源頭上制止噪聲擾民。二是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建立專項整治施工現場監督值班制度,對轄區內施工單位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堅持24 小時在崗在位;堅持監督投訴電話24 小時開通;堅持做好記錄;堅持有訪必出;堅持文明執法;發現重大問題,及時上報;三是嚴格查處機制。及時受理居民群眾的投訴,接到投訴24 小時內進行查處,并將結果反饋給投訴人。防止有些施工單位鉆政策空隙,明明可以早結束夜間施工的,卻拿著夜間施工許可證整夜連續施工, 而不顧工藝上是否需要,環保部門一旦進行夜間審批一定要跟蹤審批時限,防止超時限施工現象發生。

    3. 3 關于征繳排污費的建議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排污費征收核定有關工作的通知》(環發〔2003〕64 號) 規定:“新建、擴建、改建項目,應當在項目試生產前3 個月內辦理排污申報手續。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建筑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設備,可能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15 日前辦理排污申報手續”。根據上述規定,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付費”的原則,在建設項目建設期間,施工單位作為直接的責任者,應當依法履行排污申報和繳納排污費的義務。

    就建筑工地排污費拖欠問題,可通過加大環境監察,按照定量化、網絡化、規范化的要求,加大現場監察力度,全面掌控轄區內建筑工地的總體情況。

    在依法征收建筑工地排污費時,如能做到“五及時”,即及時申報、及時核定、及時催繳、及時處罰、及時執行,建筑工地排污費的征收工作將很容易開展。

    排污核定時還需注意執行標準。城市建筑施工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場界噪聲限值―――《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 12523 ―90) 中有詳細的規定,在具體核定時應加以注意。

    第9篇:醫院環境管理方案范文

    1臨床資料

    2013年1月~6月,我院綜合ICU發生23例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齡24~83歲,其多重耐藥菌株有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產ESBLs酶大腸埃希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標本分別來自痰培養、尿液、傷口分泌物等。當發現有多重耐藥菌感染或定植時,我們嚴格按照衛生部頒發的《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并結合我院實際制定的《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控制措施》執行,從而避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的暴發,具體的控制措施如下。

    2控制措施

    2.1加強微生物實驗室檢測 加強微生物實驗室對多重耐藥菌的檢測,以便及時發現、早期診斷。通過對抗菌藥物敏感性、耐藥情況的監測,指導臨床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控制。

    2.2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 我們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接觸患者時應戴手套,直接接觸患者前后、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和物品后、接觸患者血液、體液或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以及從患者污染部位移至清潔部位實施操作時都應進行衛生學洗手或手消毒。有研究表明:在各種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手細菌總數合格率僅為51.20%,且細菌超標嚴重,以超標1~5倍為主。部分醫務人員手細菌總數超標達>20倍,甚至達到100倍[1]。可見醫務人員手衛生狀況的嚴重性。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成員隨時監督醫務人員的行為,督促落實。職能部門則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以保證醫務人員手衛生的質量。

    2.3嚴格實施隔離措施 ①對病原學檢查、藥物敏感試驗資料顯示為多重耐藥菌感染或定植的患者,我們立即將其轉入單間病房,實施接觸隔離,也可將同類多重耐藥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安排專人治療和護理,同時限制每次進出人員的數量 。在隔離病房門口或床前掛上藍色的“接觸隔離”標識,同時在患者信息一覽表和病歷上標示,以提醒科室醫務人員的重視,并于第2 d晨會交接班時通報全科醫務人員,做到人人知曉,以防止耐藥菌的交叉傳播,同時在隔離病床旁放置速干手消毒劑,房間入口處準備隔離衣、手套、帽子及口罩,以方便取用。注意不可將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與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中心靜脈置管、有開放性傷口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室,患者連續3次標本(間隔>24 h/次)培養,均為發現病原菌生長或感染已痊愈,方可解除隔離。②醫護人員在執行各種診療護理操作時,應當戴手套,必要時穿隔離衣。操作完畢離開病房時脫去隔離衣、手套,再進行手衛生。

    2.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時 各種侵入性操作都是維持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這些操作都有可能將病原微生物帶入體內[2]。國內外研究表明,侵入性操作增加患者發生感染的機會[3]。因此無菌技術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關鍵措施,操作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可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2.5加強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臨床醫師在應用抗生素時,應嚴格遵循國家《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正確合理地實施抗菌藥物給藥方案,減少或延緩多重耐藥菌的產生。

    2.6加強醫院環境衛生管理 護理人員應加強病房環境管理,每天定時通風換氣,物品表面及地面至少濕式擦拭2次/d,遇污染時及時處理,不能專用的物品及醫療器械在每次使用后需及時消毒。患者用過的床單、被服及衣物等,需用雙層黃色膠袋密封并標示后送洗衣房,如患者去其他部門檢查應由工作人員陪同,并向接收方說明需使用接觸傳播預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設備要清潔消毒。患者出院后應做好床單位終末消毒處理。

    2.7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教育和培訓 感染管理科應定期對各科室管理成員進行有關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相關知識培訓以及定期考核。科室管理小組成員再對本科室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及定期考核,以強化醫務工作人員對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的重視,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傳播的策略及措施,從而確保患者的醫療安全[6]。

    多重耐藥菌已直接影響到了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而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進行單獨隔離,對病房和物品采取行之有效的消毒隔離措施,同時加強醫務人員工作場所感染和監控工作的管理,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的傳播,從而保證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

    參考文獻:

    [1]李瑜珍,謝懿,何緒屏,等.醫護人員手帶菌實驗室分析[J].現代醫院,2008,8(11):27-28.

    [2]徐秀群,吳小波.146例神經外科醫院感染的調查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1,2(18):303.

    [3]Foster L,Wallis M,Paterson B,et al.A descriptive study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a pediatric unit in one Australian hospital[J].J Infus Nurs,2002,25(3):159167.

    [4]M arcia Grant, Betty Ferrell, Grace Dean, et al. Revision and Psychometric Testing of the City of Hope Quality of Life-Ostomy Questionnaire[J].Quality of Life Reaserch,2004,13(8):1445-1457.

    [5]何庭輝,田碧文.綜合性中醫院ICU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24):3882-38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软件网站|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成人毛片aaa黄|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青青草成人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精品2021|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成人性视频在线| a级成人高清毛片|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电影|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非洲| 成人免费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av成人在线电影|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 a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成人五级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