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技術研發優勢范文

    技術研發優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技術研發優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技術研發優勢

    第1篇:技術研發優勢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言文字;學科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9-0226-02

    信息技術,是指實現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再生和利用的技術,一般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四者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功能巨大。在枯燥的語言文字教學中適時地引進信息技術,發揮其優勢,可以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一、信息技術在語言文字學習中的優勢

    (一)提供豐富的語言教學信息

    計算機驚人的存儲能力使它在教學中能輕松地提供課堂教學所需要的各類型的教學資料,這是傳統的教學手段不易解決的問題,也是投影、錄像等傳統電教媒體無法輕易實現的。比如像歇后語、成語類的語言綜合實踐活動課,要準備的材料量是比較大的,但是多媒體和網絡卻能完全能滿足課堂學習的需要。

    (二)實現方便的語言教學操作

    信息技術智能化程度高,教學操作非常方便,所有的操作都集中于一個鼠標和一個鍵盤上,教師只要輕點鼠標,或者敲敲鍵既可實現各種操作。如果是引入了交互式白版,操作更簡單,靠手指觸摸或一支神奇的電子筆就行。如教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漢字真奇妙》,我試著建立了一個以“神奇的漢字”為專題的網站,將有關的漢字知識和各類趣味練習題做成網頁,學生可以方便地點擊閱讀或做題。

    (三)集成多樣化的語言教學資源

    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是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首先,計算機可以利用各種設備將傳統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化,如采集的錄像、錄制的音頻、課文的插圖、等等。其次,在各種軟件的支持下,教師可以自由地對影像、音頻、照片、圖片、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最后,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設計的要求,利用多媒體軟件對所需要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制作成課件。

    (四)開展交互式的語言教學

    幻燈片、投影儀、錄像機等電教媒體只能進行單向交流,即從發送者到接受者的單方面流動。計算機的交互功能實現了人機對話、雙向交流,且突破了一般媒體的限制,使學習者和計算機之間能進行積極而頻繁的信息交換,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新穎、高效、便利的教學和交流方式。如教師制作的交互性作業,在學生完成后立刻告知是對還是錯;在閱讀電子文章后,學生馬上可以發表評論;在完成電子作業后,可以通過局域網和課堂上任何一個同學進行實時地交流和信息交換。

    二、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語言文字的基本策略

    (一)信息技術可以提供感性材料,化抽象為具體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知覺開始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應根據運用信息技術再現學生從未見過的物體,再現學生從未聽過的聲音,再現學生未曾見過的場景,讓抽象的符號直觀化,陌生的語言形象化,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鮮明可感的表象,可有效加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加快對語言文字的熟悉度,同時降低學習難度。這種基于直觀的學習會讓學生覺得比較輕松、愉快,甚至對學習新知識充滿期待。以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為例,在指導學生學習 “張燈結彩、歡聚一堂、普天同慶、喜氣洋洋”一組詞語時,我在教會學生讀的基礎上,讓他們說說看到這些詞語想到了怎樣的情景,接著播放有關錄像和圖片,呈現一些典型的場面,再出示相關的填空題,讓學生用上其中的成語描述看到的場景。學生在多媒體營造的歡樂氣氛中,在人們喜悅的笑臉、奔放的舞蹈、愉悅的動作上,較好地理解了四個詞語的意義,感覺到了詞語的情感色彩,也彌補了因年齡小,閱歷淺而造成的認識上的不足或缺失,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認識著世界。

    (二)創設生動情景,化枯燥為有趣

    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信息技術與語言文字整合,正是為了創設適宜的情景,激活兒童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在情感的驅動下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信息技術創設的情景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用畫面再現情景、用音樂渲染情景”,聲、畫、語言、文字等相互結合構建的立體情景,用動畫軟件制作的游戲性情景等,使單調、枯燥的語言學習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審美活動。如《瀑布》一課教學,首先讓學生觀看錄象,明白“瀑布就是湍急的水流從陡峭的山崖上落下來所形成的水流。”學生初步感知了瀑布的雄偉壯麗,情緒高漲,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再播放瀑布聲音的錄象,配以生動的朗讀,學生理解了“浪涌岸灘,風吹松林”的意境。詩句最后說“如煙、如霧、如塵”,學生很難把瀑布眼“煙”、“霧”、“塵”聯系起來,再看錄象,一下子便感受到水珠被風吹散開來時,像煙那樣的輕柔、像霧那樣的朦朧、像塵那樣的飄渺!這樣在課堂教學中,讓聲、光、色、同時并舉,刺激感官、誘發思維、豐富想象,最后讓學生用已學過的比喻句知識,用最美的語言描繪詩的意境。這樣,既進行了思維能力的訓練,又加強了語言能力培養。

    (三)突破教學難點,化復雜為簡單

    在語言文字教學中,教師不時遭遇到無法講解清楚,又苦于找不到合適媒體解決的尷尬情形。如今,教師依靠信息技術的支撐,突破了諸多語言文字教學的難點。舉例來說,漢字的構造方式共六種,象形字是其中一種。學習這類字,比如“日”、“火”、“安”等字,要求學生能大體了解演變過程,了解祖國漢字的演變知識,感受象形字的韻味美。通常的教學是教師作一個靜態的展示,而我在教學中則引入了信息技術,用Flash制作了一個動畫短片,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象形字的演變全過程,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破殼而出”等動態詞語,由于學生在認知上的限制,教師用語言解釋往往顯得蒼白無力。在教學時,我試著播放一段小雞頂裂蛋殼,探出腦袋的動畫,在學生開心欣賞后要求用文中一個詞語來描述,由此使學生輕松愉快地理解了該詞語。

    (四)構建自主學習環境,化被動為主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功能特殊,突破了空間上的限制,為個性化的自我學習提供了優良的平臺。教師應根據其技術優勢,結合語言學習內容的特點,靈活地構建新型的自主活動環境,解放自己,盡可能地把學習的時間、空間給予學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如教學諺語,我在課前制作一個簡單的專題網,圍繞諺語主題,分成“諺語的概念、諺語的種類、諺語小練習”等幾個版塊,讓學生自主學習,讀一讀諺語的定義,說一說諺語的種類,做一做諺語的練習。而我則充當了引導者、組織者、點撥者的角色,引導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組織學生開展合作、交流、討論活動,點撥不明白之處,理解偏差之處、疑惑之處等,讓學生在充分的自主性學習中認識諺語的特點,積累盡量多的諺語,并能學會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熟練運用。

    三、在語言文字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注意點

    (一)體現信息技術運用的靈活性

    用“活”信息技術技術至少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每門學科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各門學科運用信息技術既有共性的地方,也獨具個性之處。教師要根據語言文字的特點、規律,創造性地遷移各種信息技術,用好、用巧。二是信息技術紛繁復雜,且在不斷發展,推陳出新,讓我們不免產生“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而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里的應用較之其他領域總是相對滯后。教師應具備敏銳的視覺,密切關注新技術的出現,以及還未被引進教育領域的信息技術,積極嘗試,大膽研究,探索出信息技術和語言文字教學整合的新方式。

    (二)把握信息技術運用的適切性

    信息技術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覺參與到信息的接收中,有助于提高新知識的接受率和理解度,有助于學生自主性的學習,有助于課堂教學信息的有效調控和快速反饋。以上優勢要得以充分體現,在運用過程中就必須關注適切性問題,包括整合的方式、選擇的技術、運用的時機、把握用的“度”,等等。其中要注意的是不要濫用,良好語感的形成還有賴于比較、涵詠、想象等方法,過分依賴圖片和影像,只會使得學生的語感停留在淺層。

    (三)正確看待信息技術的優越性

    信息技術不是一種單純的教學媒體,它還是師生的交流工具、協作工具、學習的平臺等,被人們視為教育領域的革命。揚其長,避其短,和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共同服務于語言文字的教學,達到“1+1>2”的效果,是信息技術與語言文字教學整合的追求,也是需要我們長期深入實踐去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課題。我們既不要隨意地夸大其功能,也不要漠視其作用,而是應科學地對待,積極地應用,在扎扎實實地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在嚴謹細致地理性分析中提高信息技術運用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堂教學問題析解.中國教育學刊,2009(09).

    [2]李藝,殷雅竹.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文化內化問題.教育研究, 2001(10).

    [3]張雷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對促進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S2).

    第2篇:技術研發優勢范文

    一、教學內容選擇

    (一)教材的選擇

    關于石油加工的特色高職教材較少,而且實踐性教學內容篇幅較少,不能滿足高職教學中對實踐教學課時的要求。本課程選擇陳長生主編的全國高職高專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石油加工生產技術》教材。課程組教師為了更好地進行實踐教學,隨著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建設正在編寫石油化工實訓指導書。理論教學與各種實習及綜合訓練環節相結合,完成培養石油化工操作工的基本訓練,為畢業后從事石油化工操作與技術工作打下基礎。

    (二)教學內容的精選

    所選教材主要內容包括:石油及其產品的組成和性質、石油產品的使用性能和規格指標、原油評價方法及加工方案確定、原油加工典型工藝和主要生產操作技術以及介紹國內外石油化學加工技術狀況及發展動向。在石油化工行業就業崗位群中該課程主要對應工藝操作崗位、工藝控制崗位、管理調度崗位等。講授各崗位所應掌握的職業技能和應遵守的崗位職責,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著主要支撐作用。

    因此 ,我們在課程教學中堅持理論知識與實驗實踐操作同等的原則 ,在實踐教學中補充了與煉廠實際生產相關的實踐知識。一方面 ,我們把石油煉制技術分為石油及其石油產品的組成與性質、原油加工方法的確定、石油加工方法三個部分。在教學中注重介紹與實際工程相關的方法、過程、裝備和系統 ,以及介紹實際生產中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為學生提供一個從基礎理論到工程實際應用的階梯。另一方面,我們將基本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對每個部分設計了實踐操作,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促使學生運用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例如 ,在催化裂化部分 ,設計了催化裂化裝置的開停車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并在實踐操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教學方法的討論

    隨著石化行業的不斷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多樣性要求,使職業院校現行的課堂教學模式面臨嚴重的挑戰。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生源素質較差,表現為:學生知識基礎差,厭學、不自信、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二是職業院校教模式、教學方法陳舊,缺乏職教特色,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心理素質與教學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學質量不高。

    (一)教學資源庫的運用

    在傳統的教學中主要通過圖片和講解來完成對設備、生產的認識,因此出現了教師難講、學生難學,導致學生感覺課程枯燥,學習興致不高。為此課程組教師們通過《石油煉制技術》院級精品課的建設,搜集了大量的視頻、動漫、圖片、錄像等教學資料,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將工廠一些實例和生產設備運行搬到課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介紹車用汽油的性能要求時首先通過動漫展示汽油發動機的工作過程,使學生對發動機工作時汽油的運行情況有所了解,從而掌握汽油的性能要求。增強了學生感性認識以及對抽象事物的了解,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任務驅動式教學方式

    “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在任務問題動機的驅動下,引導學生學習的實踐教學法。它有為目標性和教學情境而創建的“任務”,使學生根據真實的任務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討論并逐步通過操作、演練充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作用,使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和發展智能。例如:教師介紹粘度概念,提出“測定90號汽油的粘度”,由學生分組討論,查找測定方案,再由教師指導確定測定方案后按組實施測定,最后通過報告方式完成任務。

    (三)“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法適合本課程學生理論與實踐一體的學習特點。傳統教學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老師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學生聽、練習、作業。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法則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完成任務——總結評價。在“石油煉制技術”課程授課中,授課教師將授課內容變為任務,下達給學生,學生通過小組共同查閱資料、整理資料、自學討論、完成任務、匯報任務、互評交流等方式在完成任務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教師首先將一個班級學生進行角色定位,然后分成由6~8人組成的小組,所下達的任務要求每小組共同完成。學生在查閱資料、研究討論、方案匯報等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并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

    實踐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相結合,實驗內容與課堂教學進度的配合使實踐豐富了理論,增加了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認識。除了教學實驗裝置為基礎外,課題組教師還應積極開展不同種類石油產品的實驗教學研究,進一步完善石油煉制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教學過程當中堅持預習、提問、實驗、報告等環節的工作,以提高實踐課程的質量。

    三、考核方式與成績評定的調整

    傳統的課程成績考核方式是以期末書面考試為主(占據了總分的60%),強調了對書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很難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煉油企業往往要求從業人員擁有較強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因此,本課程采用了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的形式,擴展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期末考試分=平時成績+實踐成績+材料整理及書寫報告成績+課堂討論成績+期末考試成績,每項各占20%。平時成績主要考察學生的出勤率、上課態度、作業完成情況;實踐成績主要考核學生實驗操作規范程度及 完成情況;材料整理及書寫報告成績則考核文獻查閱、報告書寫規范情況,注重考察學生的分析、總結和寫作能力;課堂討論成績考核針對于實踐操作過程的問題、課堂設問中學生的能力,反映學生的快速反應、歸納總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結和口頭表達能力;期末考試成績則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為主。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從根本上避免了“一張試卷定成績”的傳統模式,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強有力地達到了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目的。

    四、結束語

    總之,對石油煉制技術這樣一門最能體現生產與操作特點的學科,讓學生掌握并運用它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學中,從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培養和鍛煉學生動口、動手和動腦的習慣。只有緊跟時展的步伐,改革創新,才能使石油化工教學適應時代變化,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第3篇:技術研發優勢范文

    關鍵詞:原油;質量檢驗;測定法;方式方法

    中圖分類號:TE62 文獻標識碼:A

    原油質量的好壞決定著所分離出來的油制品的好壞,石油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生產。石油是危險品,如果質量不合格,將不僅會給我們的生產造成損壞,更會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因此原油開采中加強對原油質量進行檢驗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步深入,我們對原油認識的加深,對原油質量檢驗的技術也在逐步的增加和完善。目前我國對于原油質量檢驗技術的方式方法有大約二十多種,下面我就其中部分的檢驗方法進行簡單的敘述。

    一、原油質量檢驗的重要性

    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天然氣、石油,以及工業中使用的石油、燃料,都是經過原油分離出來的。石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原油質量檢驗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原油的形成是經歷了大自然幾百萬年的沉積、加壓、加熱形成的。由于原油的并非一朝一夕,而且是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因此,我們并不能保證原油的質量,原油的質量也就參差不齊。那么,對原油質量的檢驗也就成為我們開采原油后所必不可少的步驟之一。

    原油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它所具有的危險性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因此,原油是否能夠安全的被利用、被分離成石油等油制品都離不開質量的檢驗。一旦我們使用質量不合格的原油進行分離,所造成的災難是難以想象的,不僅會污染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所以,原油的質量檢驗是非常重要的。

    二、目前原油質量檢驗技術的方式方法

    質量檢驗,就是對某種產品的一項或者多項質量的特殊性進行觀察,測量、實驗并將結果與規定的質量要求進行比較,以判斷每項質量特性合格與否的一種活動。

    隨著石油在我們生活生產中越來越普遍的使用,對石油的質量也越來越重視,原油質量檢驗也備受注視。目前,原油質量檢驗技術的方式方法主要有:

    (一)原油取樣法

    原油取樣法是原油檢驗技術中最為普遍、最為常見的方法之一。我們現在所采用的方法是手工取樣法,從油罐車或者管線輸送的液體原油中取樣,獲得液態烴、油罐殘渣和沉淀物樣品。但是本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氣壓高于180kPade的不穩定原油的取樣有特殊的要求,并且本方法取樣只適用于以確定油品質量、確定油品中水含量以及確定所轉移的液體中的其它污染物為目的的抽樣。

    (二)原油密度測定法

    原油常規的分析檢驗中,密度測定法是比較主要的方法之一。原油密度測定的方法目前最為常見的主要有兩種:1、密度計法,即原油及原油產品密度測定的方法;2、比重瓶法,原油產品密度測定的方法。

    (三)原油粘度測定法

    原油質量檢驗技術中較為普遍的方式方法包括原油粘度的測定。原油粘度的測定方法主要有運動粘度測定法和粘度指數計算法兩種。其中我國常見的測定原油粘度的方法為運動粘度測量法。

    (四)原油凝點及傾點測定法

    原油的凝點和傾點的物理原理基本是相同,都具有低溫流動性和決定貯運的有力條件。不同點在于凝點是在規定的條件下冷卻至停止流動的最高溫度,而在規定的條件下冷卻至停止流動的最低溫度。測定原油凝點和傾點的主要方法是《石油產品凝點測定法》、《原油凝點測定法以及石油凝點測定法》。

    (五)原油瀝青質含量測定法

    原油中含有許多的中型的非烴化合物-瀝青質。這些瀝青質是不溶于低沸點的飽和烴和乙醇中的,它可以溶于芳香烴中。因此目前有許多的原油瀝青質含量的測定方法都是以正庚烷沉淀測定法為基礎的,主要有《瀝青質含量測定法》、《石油瀝青質含量測定法》。

    (六)原油蠟含量測定法

    原油中蠟含量是指原油中蠟存在的總量。一般蠟是溶于苯-丙酮二元混合溶液,因此將試樣用氧化鐵吸附,并溶于此溶液,將蠟脫掉,然而測定出原油中蠟的總含量。目前原油蠟含量的測定方法主要就是《原油中蠟含量測定法》。

    (七)原油膠質含量測定法

    原油中膠質含量的測定法是我們現在所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目前在并沒有極為標準的測定方法和參照標準,現在只是暫時采用氧化鋁吸附法來解決這一問題。關于如何測定原油中膠質含量的方式方法,相關的工作人員和科技人員正在努力的研究和實驗中。

    (八)原油水含量測定法

    原油中水的含量的測定在原油檢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原油中水含量的測定主要方法就是蒸餾法。取出一定的原油試樣,加入水和不混溶的溶液并進行蒸餾加熱,等冷卻下來后在接受器中進行分離,水會降到接受器中,突出接收器的刻度,計算出原油中水的含量。這是原油質量檢驗中最為簡單的方式方法之一。

    三、原油質量檢驗技術的發展趨勢

    原油質量檢驗現在已經成為我們進行的常規性檢驗了,是我們所不能避免的,其檢驗技術在不斷的發展更新中,方式方法也在不斷的增多。雖然目前我們已經具有多種形式的檢驗原油質量的方式方法,但是仍舊有許多的弊端我們是無法避免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科研人員的深入研究,我們要堅決把那些難以拿下的檢驗漏洞拿下;把那些難以攻克的檢驗困難攻下;研制新的檢驗設備、檢驗技術、方式方法,確保原油質量檢驗技術的快速、穩定的發展。這樣也就保障使用原油的安全系數再次提高,使我們用的安心、用的放心。

    結語

    原油的質量是我們國家所要關注的重要事件,因此要時刻加強對原油質量的檢驗、抽查,不斷加強質量檢驗技術。本文只是簡單的介紹了現在幾種我們最常見的,也是較為簡單的原油質量檢驗技術的方式方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帶領著我們進入科技的時代、知識的時代,對于原油質量檢驗技術還會不斷的提高,檢驗的方式方法也會不斷的增多,也會更加的完善。

    參考文獻

    [1]原油、輕烴、液化石油氣質量[M].檢驗石油工業出版社.

    [2]關于油田井下作業工具質量檢驗技術探討[C].

    第4篇:技術研發優勢范文

    摘 要 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抓臺式出發技術和蹲踞式出發技術的特點與利弊,本文就針對抓臺式出發技術和蹲踞式出發技術這兩種競技游泳出發技術進行了比較研究。文章首先從預備階段、離臺階段、入水時間和入水距離、水下滑行速度以及技術動作的穩定性等幾個方面入手對兩種出發技術進行了對比和分析,然后又進一步研究了兩種這兩種出發技術在未來的應用趨勢,希望能夠為競技游泳訓練工作的開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 競技游泳 抓臺式出發技術 蹲踞式出發技術

    一、抓臺式出發技術與蹲踞式出發技術的技術動作比較

    首先是,預備階段。在預備階段,抓臺式出發技術,要求運動員的兩腳要平行開立,腳距與髖軸距相近,且膝關節的彎曲度要保持在120°左右,與此同時,兩腳的腳趾要緊扣臺的邊緣,身體彎曲成折疊狀,兩臂則要放松稍屈,另外,兩手要保持正抓臺或者是側抓臺的狀態,手指要緊扣出發臺的邊緣。而蹲踞式出發技術在預備階段的動作則與抓臺式出發技術有著明顯的不同。蹲踞式出發技術在預備階段,要求運動員的兩腳要前后開立,通常來說,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后的。與此同時,運動員的身體彎曲,前腿的膝關節彎曲度保持在129°-151°之間,后腿膝關節的彎曲度保持在87°-128°之間,兩臂放松稍屈,兩手則保持在正抓臺的狀態,手指緊扣出發臺的邊緣。

    其次是,離臺階段。競技游泳運動中出發技術的離臺階段,指的是發令聲響到運動員腳掌離開出發臺面這段時間。在離臺階段,采用抓臺式出發技術的運動員,雖然預備姿勢的重心靠前,但是由于在離臺時,雙腿的蹬離角大于起跳角,因此,運動員必須采用身體屈膝團身前倒的方式來使得重心前移,此時,就需要迫使下肢肌群做退讓性的動作,縮小膝關節的角度,以方便運動員的雙腿發力,再加上很多運動員在離臺時會出現身體后座的現象,因此,常常會造成延誤啟動的時間的問題;而采用蹲踞式出發技術的運動員,由于在預備階段的前后腿位置,使得后腿先蹬,然后再蹬前腿,身體不需要前傾,因此,更有利于快速的發力,在同樣的情況下離臺所用的時間也會更短。

    再次是,入水時間和入水距離。入水時間指的是運動員腳掌離開出發臺到手指入水這個過程所用的時間。入水距離指的則是運動員的入水點到出發臺岸邊的垂直距離。由于采用蹲踞式出發技術的運動員,在離臺時,身體重心的垂直速度是向下的,因此,騰空的時間較短,身體落入水中的時間也比較早。而采用抓臺式出發技術的運動員,由于在出發離臺時,身體重心的垂直速度是向上的,形成的是類似斜上拋的運動軌跡,因此,其在空中滯留的時間就相對來說要稍長,身體落入水中的時間也較晚。所以,抓臺式出發技術與蹲踞式出發技術兩者相比較而言,蹲踞式出發技術的入水時間和入水距離都要小于抓臺式出發技術。

    四是,水下的滑行速度。兩種出發技術相比較來說,由于采用蹲踞式出發技術的運動員,身體弧形騰空前移的弧度比較平,以至于身體要形成“洞式”是比較困難的,再加上入水的角度比較小,所以,水下滑行的速度比較慢。而抓臺式出發技術的預備姿勢接洞式入水的出發騰空角度比較大,入水較深,因此,運動員在入水以后,水下滑行的速度也比較快。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抓臺式出發技術一直被很多蛙泳運動員所青睞。

    最后是,技術動作的穩定性。由于采用蹲踞式出發技術的運動員相對于采用抓臺式出發技術的運動員來說,其在出發臺上時,身體的支撐面更大,因此,相對來說,出發的穩定性也要更好,也很少會出現搶碼犯規的問題。

    綜上所述,蹲踞式出發技術的入水時間和入水距離都要小于抓臺式出發技術,且抓臺式出發技術的水下滑行速度更快,蹲踞式出發技術的離臺速度和技術動作的穩定性則更為理想。

    二、抓臺式出發技術與蹲踞式出發技術的應用趨勢分析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抓臺式出發技術與蹲踞式出發技術各有利弊、各有優劣,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明確兩種出發技術在未來的應用和發展趨勢,就對近些年兩種出發技術在國際游泳賽事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對比,希望借此對兩種技術的未來應用和發展有一個大體的了解。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游泳的半決賽和決賽中,分別有37%的男運動員和40%的女運動員采用了蹲踞式出發技術。但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參與200米以下的男子游泳決賽項目的共有80中,有86.25%的人采用的是蹲踞式出發技術,另外有13.75%的人采用抓臺式出發技術;在參與200米以下的女子游泳決賽項目的80人中,有60%的人采用了蹲踞式出發技術,40%的人采用了抓臺式出發技術;在2011年上海世錦賽決賽中,采用抓臺式出發技術的男運動員僅有1人,采用抓臺式出發技術的女運動員也僅有4人。截止到此時,就可以發現,蹲踞式出發技術已經逐漸成為了出發技術的應用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因此,在未來開展競技游泳運動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蹲踞式出發技術的訓練工作,重視運動員,尤其是青少年競技游泳運動員對蹲踞式出發技術的掌握。

    參考文獻:

    [1] 趙紅娟,仲宇,姜健.兩種蹲踞式游泳出發技術的運動學比較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05).

    第5篇:技術研發優勢范文

    Abstract: In the large-scale amusement facilities, the pin parts and the weld as the core metal connector, carry a large load, and play a key role in connection, so they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personal and equipment safety. In the annual periodic inspection process, the required requirements of the amusement facilities axis, pin requirements are not less than 20% of the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conventional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can only detect the existing macroscopic defect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in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is discussed. It is proposed that magnetic memory detection technology can play an early warning role in the defects of metal parts of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The magnetic memory signal gradient K can characterize the defects of 45 steel defects,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make up for the conventional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s can not detect the shaft of the internal stress concentration area defects such as the early form of deficiencies.

    關鍵詞:游樂設施;無損檢測;磁記憶;應力集中;預報

    Key words: recreational facilities;nondestructive testing;magnetic memory;stress concentration;prediction

    中圖分類號:X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1-0131-03

    1 研究背景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由于大型游樂設施能夠滿足人們的感官刺激和冒險心理,相應的主題公園正在蓬勃發展,并呈現出高空、高速、高刺激的發展趨勢。大型游樂設施在給人們提供精神和身體上享受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在其運行過程中擺動幅度大、速度快、慣性大、涉及范圍廣,一旦設備失控或者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將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事故案例表明,由于大型游樂設施公共性強的特點,極易造成社會恐慌并引起廣泛關注。

    由于游樂設施自身運行特點,部分可能產生相對運動的金屬部件,其應力集中區在交變載荷的作用下最容易發生斷裂。根據經驗,金屬部件在承受交變載荷時,即使載荷的大小處于彈性范圍之內也會產生疲勞斷裂。疲勞斷裂是一種突況,帶來的危險不言而喻。在工程際中,我們更希望對游樂設施重要的金屬部件將要發生疲勞破壞的位置進行提前預判,而并非是發生破壞后再進行分析。

    2 游樂設施無損檢測技術要求

    GB8408-2008中給出了游樂設施制造和安裝過程中無損檢測的具體要求。

    ①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重要的軸、銷軸,應進行100%的超聲波與磁粉或滲透探傷。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重要焊縫,應進行100%的磁粉或滲透探傷。超聲波探傷方法和質量評定按GB/T4162有關規定執行,檢驗質量等級不低于A級。厚度大于250mm的零件超聲波檢驗方法和質量評定按GB/T6402有關規定執行,檢驗質量等級不低于2級。②磁粉探傷方法與質量評定按NB/T47013.4有關規定執行,檢驗質量等級不低于III級。滲透探傷方法與質量評定按NB/T47013.5有關規定執行,檢驗質量等級不低于III級。③有必要進行焊縫射線探傷的,其探傷方法與質量評定按JB/T4730有關規定執行,檢驗質量等級不低于II級[1]。

    按照游樂設施監督檢驗規程(試行)和通用技術條件的相關要求,滑行車的車輪軸、立軸、水平軸、車輛連接器的銷軸、陀螺轉盤油缸、吊廂等處的銷軸、飛行塔吊艙吊掛軸、賽車車輪軸、自控飛機大臂、油缸、座艙處的銷軸、觀覽車吊艙吊掛軸、單軌列車聯接器銷軸等每年應進行不低于20%的超聲波與磁粉(或滲透)探傷。轉馬中心支撐軸、旋轉座艙立軸和曲柄軸、陀螺轉盤主軸及大臂、飛行塔主軸、自控飛機主軸、規矩不小于600mm的小火車車輪、連接器等重要軸、銷軸及水上游樂設施的重要零部件至少在大修時應探傷[2]。

    3 無損檢測技術在游樂設施中的應用

    射線檢測在游樂設施定期檢驗中不作要求。只有對滑行車類游藝機,當滑行車類游藝機的車速不小于50km/h時,必要時需對軌道對接焊縫進行射線探傷。滑行車類游藝機的軌道一般采用鋼管或者工字鋼,壁厚較小,常規的射線探傷即可滿足要求[3],得到合格的底片就可以對缺陷進行定性和定量。

    超聲檢測主要是應用于游樂設施中直徑大于Φ12的重要軸和銷軸,在制造或安裝過程中要進行100%的超聲探傷,定期檢驗要求進行不低于20%抽檢,超聲波探傷方法和質量評定按GB/T4162有關規定執行,檢驗質量等級不低于A級。脈沖反射波形中包含著缺陷位置和大小等信息,該方法對裂紋缺陷較為敏感。

    磁粉檢測首先要對被檢部件表面進行預處理,通過一個外加磁場將工件磁化,然后觀察磁粉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的磁痕,缺陷的信息通過磁痕可以直觀的顯示出來,易于辨認。但磁粉檢測方法容易受工件結構形狀、材質等方面的制約[4]。游樂設施的焊縫以及金屬零部件不允許出現超標裂紋,在檢驗過程中應對被檢部件進行90°方向的交叉磁化檢測,以降低漏檢率。

    滲透檢測前一般必須對被檢部件進行清潔和干燥處理,表面不得有影響滲透效果的鐵銹及各種防護層等。檢驗程序一般分為清洗、滲透、去除、干燥、顯像。從某種程度上說,滲透檢測是作為磁粉檢測的輔助檢測手段,即在某些情況下,由于材料或其結構形狀等原因,有些部位不利于磁粉檢測和其他檢測方法有效進行,那么滲透檢測法便派上用場。

    上述四大類常規無損檢測方法是目前游樂設施檢驗檢測中最常用的檢測方法,其技術成熟,操作較為簡單方便快捷。但是,它們卻有共同的不足點,即只能檢測出已經存在的宏觀缺陷,對檢測出部件的應力集中區――缺陷成型的早期形態顯得無能為力。

    4 磁記憶檢測技術在游樂設施檢驗中的應用

    20世紀末,俄羅斯學者杜波夫提出了一種新的無損檢測方法――金屬磁記憶檢測法。金屬磁記憶檢測法的原理是在地磁場環境下,當外載荷作用于構件上時,構件內部的應力集中區會在磁機械效應的作用下使磁疇結構產生定向移動和不可逆的重新取向,表現為在構件表面形成漏磁場,載荷卸去后漏磁場不會消失,且這種溢出工件表面的漏磁場強度與內部應力有關,且大于地磁場,因此可以通過分析構件表面的漏磁場得到構件內部的應力和變形情況。對于應力集中區域往往是缺陷產生前的征兆,當可以對應力集中區或者缺陷的發展進行準確判定時,便可以認為該檢測方法具有A報作用。金屬磁記憶檢測恰恰具有這種預報作用,這也是它的突出優點。

    試驗采用應用廣泛的游樂設施銷軸用45鋼,作為一種經濟、安全、實用的游樂設施軸、銷軸用鋼,目前在我國大型游樂設施制造領域里用途較廣,用量較大。45鋼其屈服強度為355MPa,抗拉強度為600MPa。試驗采用45鋼標準試件,掃描長度200mm,在中心部位提前預制了裂紋缺陷,模擬應力集中區。在WI-60萬能材料試驗機上加載載荷從0kN到15kN,以5kN的幅度遞增,當加載到指定載荷后保持載荷不變持續3分鐘。為了減少夾頭磁性對試驗結果的影響,本試驗檢測時取下試件進行離線測量,即拉伸到預定載荷并保持到預定時間,然后卸載,記錄各級載荷下試件表面垂直焊縫方向的磁記憶信號。每次測量試件磁信號的位置和檢測方向保持一致,一次測量完畢之后,把試件重新安裝到拉伸機上進行下一次加載,為了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試件在拉伸機上應重復上一次的擺放位置。

    試件表面磁記憶信號梯度值K為相鄰兩測點間的Hp(y)之差與兩測點間距離Δx的比值,其計算公式可表示為:45鋼在拉伸試驗過程中,試件表面磁記憶信號的梯度值分布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在試件預制缺陷處,即掃描線的中心部位,梯度曲線出現了大幅度凸起,達到了極大值,由此可見,磁記憶信號梯度值這一特征量可以用來表明45鋼缺陷的位置。在拉伸試驗前,試件的梯度值在缺陷位置出現了突變現象,極大值大約為8。不難發現,隨著拉伸載荷的增大,Kmax整體上是呈上升趨勢。在45鋼的彈性階段,即0-10kN期間,Kmax變化范圍為8-25左右,Kmax是隨著拉伸載荷的增大而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是很大。當進入屈服階段,即拉伸載荷有10kN漸變為15kN,梯度極大值Kmax激增到60左右。因而,根據梯度極大值Kmax的變化情況我們可以判斷試件內部的一個應力水平。

    金屬磁記憶檢測技術具有較強的靈敏度,其結果方便檢測人員觀察,所以在平時的游樂設施檢驗過程中確定部件表面甚至是內部的應力集中區是方便快捷的。更重要的是,磁記憶檢測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無損探傷方法,它直接向著實現準確判定金屬部件的早期缺陷的方向發展,與其他無損檢測方法比較,總結出了磁記憶檢測技術的四個特點:①地球所產生的天然地磁場就能夠滿足金屬磁記憶檢測所需的磁場條件,這就省去了游樂設施檢驗過程中磁化部件這一道工序;②磁記憶檢測可以適應各種條件下的工件,工件表面狀態對檢測結果影響不大,因此我們就可以在游樂設施原有狀態下直接檢測,不需要過多的預處理,這就方便了對再役游樂設施的檢驗檢測;③檢測結果直觀,方便觀察定性;④檢測設備便于攜帶,檢測速度較快。設備操作簡便,顯示直觀[5]。

    5 結論

    ①大型游樂設施公共性強,出現任何性質的事故都會造成社會恐慌并引起廣泛關注。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種可以提前預判游樂設施金屬構件缺陷部位的檢驗方法。②無損檢測技術在確保游樂設施制造安裝質量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運行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常規的無損檢測只能檢測出已經存在的宏觀缺陷。金屬磁記憶檢測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無損檢測方法,可以對游樂設施金屬部件缺陷起到早期預報和在線監測的作用,彌補了常規無損檢測方法無法探傷軸的內部應力集中區等缺陷早期形態的不足。③利用磁記憶信號梯度值這一特征量可以表征45鋼缺陷的部位,通過分析梯度極大值Kmax的變化情況可以初步判斷出45鋼試件內部的應力集中程度。

    參考文獻:

    [1]GB8408-2008,游樂設施安全規范[S].2008.

    [2]國質檢鍋[2002]24號,游樂設施監督檢驗規程(試行)[Z].2002.

    [3]沈功田,姚澤華,吳彥.游樂設施的無損檢測技術[J].無損檢測,2006,28(12):652-654.

    第6篇:技術研發優勢范文

    關鍵詞:海洋 石油 鉆井 特點 發展研究

    一、我國海洋石油鉆井裝備產業狀況

    近年來,我國油氣開發裝備技術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以及國產化方面獲得了長足發展。

    1.建造技術比較成熟

    海洋石油鉆井平臺是鉆井設備立足海上的基礎。從1970年至今,國內共建造移動式鉆采平臺53座,已經退役7座,在用46座。目前我國在海洋石油裝備建造方面技術已經日趨成熟,有國內外多個平臺、船體的建造經驗,已成為浮式生產儲油裝置(FPSO)的設計、制造和實際應用大國,在此領域,我國總體技術水平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部分配套設備性能穩定

    海洋鉆井平臺配套設備設計制造技術與陸上鉆井裝備類似,但在配置、可靠性及自動化程度等方面都比陸上鉆井裝備要求更苛刻。國內在電驅動鉆機、鉆井泵及井控設備等研制方面技術比較成熟,可以滿足7000m以內海洋石油鉆井開發生產需求。寶石機械、南陽二機廠等設備配套廠有著豐富的海洋石油鉆井設備制造經驗,其產品完全可以滿足海洋石油鉆井工況的需要。

    3.深海油氣開發裝備研制進入新階段

    目前,我國海洋油氣資源的開發仍主要集中在200m水深以內的近海海域,尚不具備超過500m深水作業的能力。隨著海洋石油開發技術的進步,深海油氣開發已成為海洋石油工業的重要部分。向深水區域推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淺水區域能源有限,滿足不了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需求,另外,隨著鉆井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已經能夠在許多惡劣條件下開展深水鉆井。雖然我國在深海油氣開發方面距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但我國的深水油氣開發技術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為今后走向深海奠定了基礎。

    二、海洋石油鉆井平臺技術特點

    1.作業范圍廣且質量要求高

    移動式鉆井平臺(船)不是在固定海域作業,應適應移位、不同海域、不同水深、不同方位的作業。移位、就位、生產作業、風暴自存等復雜作業工況對鉆井平臺(船)提出很高的質量要求。如半潛式鉆井平臺工作水深達1 500~3 500 m,而且要適應高海況持續作業、13級風浪時不解脫等高標準要求。

    2.使用壽命長,可靠性指標高

    高可靠性主要體現在:①強度要求高。永久系泊在海上,除了要經受風、浪、流的作用外,還要考慮臺風、冰、地震等災害性環境力的作用;②疲勞壽命要求高。一般要求25~40 a不進塢維修,因此對結構防腐、高應力區結構型式以及焊接工藝等提出了更高要求;③建造工藝要求高。為了保證海洋工程的質量,采用了高強度或特殊鋼材(包括Z向鋼材、大厚度板材和管材);④生產管理要求高。海洋工程的建造、下水、海上運輸、海上安裝甚為復雜,生產管理明顯地高于常規船舶。

    3.安全要求高

    由于海洋石油工程裝置所產生的海損事故十分嚴重,隨著海洋油氣開發向深海區域發展、海上安全與技術規范條款的變化、海上生產和生活水準的提高等因素變化,對海洋油氣開發裝備的安全性能要求大大提高,特別是對包括設計與要求、火災與消防及環保設計等HSE的貫徹執行更加嚴格。

    4.學科多,技術復雜

    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的結構設計與分析涉及了海洋環境、流體動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鋼結構、船舶技術等多門學科。因此,只有運用當代造船技術、衛星定位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現代機電與液壓技術、現代環保與防腐蝕技術等先進的綜合性科學技術,方能有效解決海洋石油開發在海洋中定位、建立海上固定平臺或深海浮動式平臺的泊位、浮動狀態的海上鉆井、完井、油氣水分離處理、廢水排放和海上油氣的儲存、輸送等一系列難題。

    三、海洋石油鉆井平臺技術發展

    世界范圍內的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發展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深海石油鉆井平臺研發熱潮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雖然至今僅有20多年歷史,但技術創新層出不窮,海洋油氣開發的水深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1.自升式平臺載荷不斷增大

    自升式平臺發展特點和趨勢是:采用高強度鋼以提高平臺可變載荷與平臺自重比,提高平臺排水量與平臺自重比和提高平臺工作水深與平臺自重比率;增大甲板的可變載荷,甲板空間和作業的安全可靠性,全天候工作能力和較長的自持能力;采用懸臂式鉆井和先進的樁腿升降設備、鉆井設備和發電設備。

    2.多功能半潛式平臺集成能力增強

    具有鉆井、修井能力和適應多海底井和衛星井的采油需要,具有寬闊的甲板空間,平臺上具有油、氣、水生產處理裝置以及相應的立管系統、動力系統、輔助生產系統及生產控制中心等。

    3.新型技術FPSO成為開發商的首選

    海上油田的開發愈來愈多地采用FPSO裝置,該裝置主要面向大型化、深水及極區發展。FPSO在甲板上密布了各種生產設備和管路,并與井口平臺的管線連接,設有特殊的系泊系統、火炬塔等復雜設備,整船技術復雜,價格遠遠高出同噸位油船。它除了具有很強的抗風浪能力、投資低、見效快、可以轉移重復使用等優點外,還具有儲油能力大,并可以將采集的油氣進行油水氣分離,處理含油污水、發電、供熱、原油產品的儲存和外輸等功能,被譽為“海上加工廠”,已成為當今海上石油開發的主流方式。

    4.更大提升能力和鉆深能力的鉆機將得到研發和使用

    由于鉆井工作向深水推移,有的需在海底以下5000~6000m或更深的地層打鉆,有的為了節約鉆采平臺的建造安裝費用,需以平臺為中心進行鉆采,將其半徑從通常的3000m擴大至4000~5000m,乃至更遠,還有的需提升大直徑鉆桿(168?3mm)、深水大型隔水管和大型深孔管等,因此發展更大提升能力的海洋石油鉆機將成為發展趨勢。

    四、結束語

    我國海洋石油鉆采裝備己進入飛速發展的新時期,尤其在海洋鉆采平臺、海洋鉆修井模塊、水下生產裝備等多個方面均已有了新的發展目標,這對促進我國海洋裝備早日實現國產化,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保證國家的海洋油氣資源不受侵犯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相信通過未來幾年、十幾年的努力,我國必將在海洋石油裝備方面步入世界強國行列,國內海洋茹由鉆采裝備產業必將展現光明的前景。

    參考文獻

    第7篇:技術研發優勢范文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嘗試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3.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712(2015)12-0093-02[作者簡介]呂建鋒(1981―),男,江蘇如皋人,本科,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東陳小學教師,小學一級。

    在小學中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遇到的最大矛盾在于:一部分學生對計算機操作已經相當熟悉,甚至精通,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是連基本的計算機操作都不懂。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很大挑戰,如何讓前者不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浪費時間,如何讓后者能夠跟上教師的步伐,這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認真研討的問題。筆者針對這一問題以課題的形式展開了研究,試圖通過嘗試教學法解決這一問題。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嘗試教學法的途徑方法

    嘗試教學法最早是由著名特級教師邱學華提出的,其核心思想在于“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基于對這一理念的認同,筆者將嘗試教學法引入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并努力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思路與理解。

    筆者是這樣理解的:首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其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中會有很好的表現,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無論是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還是在課后的計算機軟件應用與網絡游戲中,小學生都能以超于成人的速度接受新信息,完成新操作。其次,既然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存在差異,那通過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嘗試中習得新知識就是可能的。當然,作為一項課題研究,更主要的是在學生的嘗試中梳理出規律、途徑與方法。下面就通過研究中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

    江蘇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級《小學信息技術》第20課是《移動與旋轉》,其主要內容是Scratch中角色的移動與旋轉,該內容上承前一課《角色和背景》的知識,后啟《快樂的小貓》中有關對象運動設置的知識。從內容上來看,本課有實施嘗試教學法的較大空間:其一,在“角色的移動”內容中,角色的導入、重命名、新角色的繪制等都不是問題,而控件的選擇則可由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嘗試、討論的基礎上進行適當點撥;其二,“角色的旋轉”的內容關鍵在于編寫小貓不停走動的程序,而活動方式的選擇則是Scratch按鈕的理解與運用;其三,“角色的運動”的內容關鍵在于模塊和控件的應用,這是本內容的核心部分,難度較大,學生的學習可能會存在困難,教師應提前做好點撥預案。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結合教材提出“今天我們要讓小鳥飛起來、讓小貓走起來”的學習目標,告訴學生:“今天請大家繼續進行自己的嘗試學習(延續前面的學習方法),但今天的挑戰會更多、更大,因此,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把握好嘗試的分寸,不輕易求教別人,但也要注意學習的效率。”在學生嘗試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學習的難點在“角色的運動”中模塊和控件的選擇與應用上,好在學生可以按照教材的描述去一步一步操作,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通過嘗試達到目標。由上,我們可以總結出嘗試教學的途徑與方法,簡言之就是:根據學生的能力基礎與學習內容的特點,以類似教材上的學習步驟引導學生逐步嘗試。

    二、基于嘗試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協作能力

    事實上,在包括上述研究案例在內的幾乎所有嘗試教學中,都會遇到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協作能力的問題。自主意味著學生個體認知的付出與能力的體現,協作意味著不同學生個體之間交流學習所得。下面仍然以《移動和旋轉》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協作能力。

    在“角色的運動”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中,將控件拖到腳本區,然后將相應的控制模塊拖到上一控件的下面,再點擊動作模塊并將其中的又一控件拖到腳本區,這是一系列的操作動作。讓學生完成這些動作并不復雜,難的是化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生成的困惑。

    首先,這里要關注的是動作背后的邏輯思維問題,小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計算機操作背后的邏輯關系,學生常常會問“為什么會這樣”。這個時候就必須發揮學生的自主協作能力,即讓學生先通過自主理解去認識腳本區中已經出現的各個命令之間的關系,然后結合最后生成的動作去理解每一個動作是通過哪個命令實現的。其次,在如此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小組內的協作互通有無,從而深化其各自的理解。最后,教師再進行適當的點撥,這樣基本上就可以化解學生的疑問。

    應當認識到,自主協作是在學生嘗試學習的基礎之上的,沒有嘗試學習的基礎而直接讓學生去自主協作,是不會取得預期效果的。

    三、關于研究的一點思考

    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和當前主流的學習方式,筆者在研究的基礎上認為,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嘗試教學是可行的:一是因為其實施的空間比較大,不受傳統教學評價的約束;二是因為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生活中所積累的關于信息技術的知識是嘗試教學的重要支撐。摸索嘗試教學的規律與途徑,并尋找到有效指引學生自主協作的機制,就可以進一步完善嘗試教學,將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推向一個更高的高度。

    應當說,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給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帶來的更多的是一種思想,這種思想可以讓信息技術教師在不同基礎的學生的學習中播下適切的種子,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嘗試中獲得信息技術素養。需要注意的是,嘗試教學更多的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需要自始至終、一以貫之地堅持,試圖通過一兩節課就讓學生在嘗試中有所收獲是不可能的。

    參考文獻:

    [1]邱學華.嘗試教學研究50年[J].課程?教材?教法,2013(4).

    第8篇:技術研發優勢范文

    目的優選出地黃中梓醇的最佳提取工藝。方法以梓醇含量為指標,利用 l9(34)正交實驗法,以乙醇濃度、提取次數、加醇倍數、提取時間為因素,每個因素取3個水平,進行實驗,來確定最佳制備工藝。結果最佳工藝為12倍量95%乙醇提取2次,1 h/次。結論經優化后工藝條件可靠,適合地黃中梓醇的提取工藝的參考。

    【關鍵詞】  地黃; 梓醇; 正交實驗

    optimization of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catalpol from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by orthogonal design

    liu ying, yang jing ,huang lei, xu yan, yue chunli,wei zhongmin*

    (th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new drug r&d,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u 121001,  china; jinzhou institute of drug control, jinzhou 121001, china; dalian merro pharmaceutical co., ltd., dalian 116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n optimum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catalpol from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methodsusing catalpol as the index, the effects of alcohol concentration, extraction time, solvent amount and extraction degree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were evaluated by orthogonal design.resultsthe superior technology of catalpol was as follows: 95% alcohol, 1 hour, 12 fold solvent and extracted 2 times.conclusionthe optimum extraction process is stable and accurate, and it is suitable for extraction of catalpol from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key words: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catalpol;  orthogonal design

       

    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塊根,系常用的補藥,臨床應用十分廣泛。傳統醫學認為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生津的功效。生地黃的主要活性部分是環烯醚萜苷類,而環烯醚萜苷類中含量最高的是梓醇。現代研究證明梓醇具有降血糖[1],預防治療哮喘病,治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對缺血再灌注受損神經元有保護作用[2],抗癌[3]等藥理作用。目前梓醇的開發是一個熱點,但由于梓醇化學性質不穩定,易受酸堿[4]等條件影響,這為梓醇的提取增加了難度,本實驗對回流提取、超聲提取、40℃溫浸3種提取方式及甲醇、乙醇和水的提取溶媒進行了篩選,在此基礎上,利用正交實驗,以梓醇含量和干浸膏的重量為指標優選出最佳工藝。

    1   儀器與試藥

       

    lc-10vp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公司生產;kq-250b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波儀器公司生產;a240型電子天平,美國梅特勒公司生產;恒溫水浴箱 ,北京市永光醫療儀器廠。生地黃,產自河南省武涉縣西陶鎮,由錦州奧鴻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質量部照2005年版《中國藥典》ⅰ部地黃質量標準檢驗,符合規定。梓醇對照品,批號110808-200407,購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乙腈,美國fish公司生產;其余試劑為國產分析純。

    2   方法

    2.1   梓醇的含量測定

    2.1.1   色譜條件  色譜柱:日本島津 vp-ods柱,4.6 mm ×150 mm;流動相為乙腈∶0.1%磷酸(1∶99);流速:0.9 ml·min-1;柱溫:36℃ ;檢測波長:214 nm。

    2.1.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干燥至恒重的梓醇對照品5.0 mg,置1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溶液備用。

    2.1.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地黃樣品適量,粉碎,過2號篩,精密稱定100 g,加入95%乙醇1 000 ml,回流提取2 h,濾過,將濾液減壓濃縮至干加100 ml水溶解,用0.45 μm濾膜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2.1.4   梓醇標準曲線繪制  分別精密稱取梓醇對照品加水配制濃度分別為3.0,4.0,5.0,6.0,7.0 mg·ml-1,按色譜條件,分別進樣10 μl對照品溶液,測得峰面積,以對照品重量為橫坐標,以峰面積為縱坐標,得線性回歸方程為:y=806 095x+106,r=0.999 6。結果表明梓醇在3.0~7.0 mg·ml-1時進樣量與峰面積呈良好線性關系。

    2.1.5   精密度實驗取同一對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譜條件,重復進樣6次,每次10 μl,測定梓醇峰面積,其rsd為0.66%,表明該法的精密度良好。

    2.1.6   穩定性實驗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3,6,9,12,24 h,按上述色譜條件,進樣10 μl,測定梓醇峰面積,rsd為0.44% ,表明梓醇在24 h內穩定。

    2.1.7   重復性實驗取同一批地黃樣品6份,按“2.1.3”項下方法制樣后,以上述色譜條件,進樣,測定梓醇的峰面積,按外標法計算含量,rsd為2.7%,表明分析方法重復性良好。

    2.1.8   加樣回收率實驗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生地黃提取液10 ml,分別定量加入梓醇對照品,計算回收率(見表1)。平均回收率為99.3%,rsd為1.39%。

       

    結果表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以上實驗表明該方法測定梓醇準確可靠。

    2.2   提取工藝的優化

    2.2.1   優選實驗方法和溶劑  文獻報道梓醇的提取方法有回流提取、超聲提取、冷浸法等,本實驗分別考察3種方法和3種溶劑在提取過程中對梓醇提取率的影響。

    表1  回收率實驗結果(略)

    實驗方法:取生地黃樣品粉碎,過2號篩,稱取9份樣品,每份10g,將9份樣品分成3組,每組分別加入100 ml水、100 ml95%乙醇、100 ml甲醇,將第1組分別超聲提取70 hz,20 min,第2組回流提取2 h,第3組40℃溫浸6 h,分別過濾取濾液減壓濃縮至干,分別加入10 ml水溶解,濾過,取濾液液相檢測梓醇含量,并計算干浸膏的重量。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提取方法不同溶劑提取后測得干浸膏重量和梓醇含量(略)

    由表2可見回流提取方法優于其他兩種方法,在溶劑方面雖然甲醇的提取率高,但是干浸膏重量大,即雜質含量高,對下一步的純化帶來一定的難度,并且甲醇毒性大,所以最佳的提取方法為乙醇回流提取。

    2.2.2   正交實驗設計  由上述實驗選擇乙醇回流提取,且對乙醇濃度(a)、乙醇倍數(b)、提取次數(c) 、提取時間(d)4個因素進行考察,每個因素設計3個水平,設計l9(34)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見表3。

    表3  因素水平(略)

    2.2.3   實驗方法及結果  稱取粉碎后的生地黃藥材9份,每份100 g,按表4的設計進行回流提取,每次提取1 h,合并濾液,放涼后濾過,減壓濃縮至干,稱量干浸膏的重量,向干膏中加100 ml水溶解,用0.45 μm濾膜濾過,取濾液按梓醇含量測定項下測定。

    2.2.4   正交實驗結果分析  結果見表5。直觀分析表明,干浸膏得率極差大小為a>c>b>d,較好工藝組合為a3b2c1d3。梓醇含量極差大小為a>c>b>d,較好工藝組合為a3b3c2d1。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因素a對整個實驗驗結果影響最大,以后依次為c、b、d。因素a對試驗結果具有顯著意義,a3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高,宜選擇a3;因素b、c、d對干浸膏重量和梓醇含量無顯著性影響。故從干浸膏重量最小梓醇含量高兩方面考慮,確定生地黃提取工藝條件為a3b3c2d1,即12倍量95%乙醇提取兩次,1 h/次。

    2.2.5  驗證實驗  根據上述結果篩選的工藝重新進行實驗,進一步驗證前面工藝的正確性。提取率在80%以上。

    表4  正交實驗設計及實驗結果(略)

    表5  方差分析(略)

    3  討論

       

    通過對超聲提取、室溫浸出提取、回流提取3個提取方法的考察得出了回流提取梓醇含量高。在溶劑選擇方面分別對水、甲醇、95%乙醇3種溶劑進行了考察,在干浸膏重量上95%乙醇低于其他兩個溶劑,分析可能由于大量的糖類、氨基酸等水溶性雜質不能被乙醇提出來的緣故[5]。這樣對后期梓醇的純化帶來很大的方便。在此基礎上我們采用了正交實驗對不同的乙醇濃度、提取時間、提取次數、提取溶劑倍數。分別選擇了3個水平分別進行考察。得出了乙醇濃度對干浸膏和梓醇含量影響較顯著。有文獻對地黃中梓醇變化的條件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梓醇溶于水中加熱100℃10 h后,其含量未見明顯變化;但在酸、堿條件下極不穩定。因此實驗所確定回流提取工藝對梓醇含量不會有影響,而且較適合工業生產,對梓醇提取的工業化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參數。

    【參考文獻】

     

    [1] 萬昌武,張雅麗,桂華珍,等.地黃不同方法提取物制劑降糖作用的實驗研究[j].貴州醫藥,2003,27(12):1112.

    [2] 李 楊,李丹清,包永明,等.梓醇對缺血再灌注受損傷神經元保護作用的研究[j]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5, 15(10):1454.

    [3] pungitore c r, ayubm j, borkowski e j, et al.inhibition of taq dna polymerase by catalpol[j]. cell mol biol,2004,50(6):767.

    第9篇:技術研發優勢范文

    【關鍵詞】 復合應激源;慢性應激;高血壓

    應激是指機體在受到各種因素刺激時所出現的非特異性全身反應[1]。應激可引起機體的一系列變化,并可能就此引發疾病[2]。復制理想的應激性疾病的動物模型是研究應激性疾病的發病原理和防治的關鍵[3]。為此,我們采用近乎于干擾人類的應激源的低頻、低壓交流電電擊足底并結合噪音的復合刺激的方法,探討其在誘發應激性動物實驗性高血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動物的選擇與分組 選用成年SPF級SD大鼠16只,雌雄不拘,體質量180~250 g,購于廣東省實驗動物中心。給予混合飼料和純凈水飼養。利用亂數表(即隨機數表)對16只動物進行隨機分組,將動物分為正常對照組(8只)和電擊加噪音應激組(8只)。

    1.2 儀器 MG-2型迷宮刺激器,Med Lab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南京美易公司生產),YP100型壓力換能器。

    1.3 實驗條件 把應激組大鼠分別放在MG-2型迷宮刺激器的分格箱中,用低頻、低壓交流電電擊大鼠足底并結合100 dB工業噪音同步刺激。具體刺激方法如下。

    第1周:電刺激強度30 V,刺激頻率2 Hz,合并100 dB工業噪音同步刺激,每隔30 min刺激1 min,持續2.5 h,上下午各1次;第2周:電刺激強度、頻率和噪音分貝同上,同步刺激,每隔20 min刺激30 min,持續2.5 h,上下午各1次;第3周:電刺激強度、頻率和噪音分貝同上,同步刺激,每隔30 min刺激60 min,持續2.5 h,上下午各1次;第4周:電刺激強度40 V,頻率和噪音分貝同上,同步刺激,每隔30 min刺激60 min,持續2.5 h,上下午各1次。

    刺激過程中,噪音源置于電刺激箱之外,不與大鼠產生直接接觸。除施加復合應激源刺激外,應激組大鼠與對照組大鼠的飼養條件和環境一致,均在正常條件下飼養。

    1.4 大鼠血壓和心率的測定 應激刺激完成后(第5周),用20%烏拉坦(5 ml/kg)對大鼠進行腹腔注射麻醉,行氣管插管,并采用左頸總動脈插管,連接Med Lab生物信號采集處理系統采集記錄大鼠的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

    1.5 實驗數據統計 得出的實驗數據用Excel系統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取方差分析檢驗。

    2 結果

    2.1 慢性應激對大鼠血壓的影響 從圖1結果可以看到,應激組大鼠的平均收縮壓和平均舒張壓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通過統計學對數據進行分析,提示其具有極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05=。

    2.2 慢性應激對正常大鼠心率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應激組大鼠的平均心率比對照組明顯增快,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果提示以該應激源作應激刺激可能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

    3 討論

    本項探究性實驗以電刺激加噪音刺激為復合應激源,慢性刺激誘發大鼠形成高血壓,應激組大鼠的心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以該應激源作應激刺激對心血管系統可能有一定的影響。

    在本項應激刺激誘發大鼠高血壓的實驗中,除應激刺激對機體直接產生的生理影響之外,應激刺激還可造成動物心理緊張狀態,心理上的改變進一步影響其生理功能,引發起以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的活動增強,其主要路徑為:①交感神經活動的相對亢進,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入血增多,去甲腎上腺素與心血管的α、β受體結合,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②心理上的改變,促進血液中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濃度升高,從而使血液中的醛固酮、糖皮質激素濃度升高,醛固酮、糖皮質激素通過增強血管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使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增強,產生縮血管作用,導致血壓升高。當機體長時間處于應激狀態下時,通過上述路徑由此而形成應激性動物高血壓,其形成機理可能與人類原發性高血壓發病機制相似。

    在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中,人們正生活、工作在有著各種慢性應激源的刺激環境中,如噪音、強光、輻射、劇烈的環境溫度變化等,由此也就可能引發各種應激性疾病。因此,在研究相關應激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和相應的治療手段的科學研究中,建立各種與人類應激性疾病相似的動物模型就成為關鍵[4]。利用電擊足底和噪音同步刺激作慢性應激,誘發高血壓疾病動物模型,它的建立方法與疾病形成過程和人類的原發性應激性高血壓疾病的發病原因相近;并且,以電刺激加噪音刺激作為復合應激源的實驗方法在誘發大鼠高血壓疾病中是有效的和簡易可行的。建立適宜的慢性應激性疾病動物模型對探討和研究應激性疾病的發生發展的復雜機理,尋求防治該疾病的有效途徑具有深遠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金惠銘.病理生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144.

    2 郭金龍.應激醫學研究進展.實用醫學雜志,2003,20(2):151-1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影视|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亚洲精品成人a|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成人h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第一页|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免费|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无码国产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www|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四虎影视成人精品| 老司机成人精品视频lsj| 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美女|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成人看片在线|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