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范文

    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

    第1篇: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 農村水污染 法律體系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一、健全我國農村水污染防治的法律體系

    我國農村水環境保護的指導思想是:以提高農村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環境質量為目的,使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水環境保護并重,結合農村的資源優勢,地理特點和經濟發展狀況,加強水的高效利用,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積極推動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實施農村廢物的資源化和能源化,實現農村社會和經濟在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農村水污染防治的立法應該體現以下基本原則。(1)堅持污染防治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原則。(2)堅持公眾參與原則。因此,我們應該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鼓勵農民積極參與水資源的管理,有效監督行政部門及企業的各種行為,增強農村水污染治理的科學性、民主性。為此,我國現階段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個關于農村水污染防治的完善的法律體系,為一切行為設立法律依據,切實保護農村水環境。

    二、提升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的執行能力

    一方面,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教育的手段,對水資源、水生態環境加強保護和對各類資源開發建設活動進行生態環境監督,防止造成新的生態破壞。落實“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的方針,明確開發建設單位保護生態的責任。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城市的發展規模不斷壯大,農村城鎮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2011年,我國城鎮人口達到6.9億,占總人口比重的51.27%,城鎮人口首超農村。湖北省城鎮化率達51.8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56個百分點,138萬農民變市民。在此過程中,我國的各級政府要十分重視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趨勢,使其在政府的有效規劃中穩步前進。必須對小城鎮加速發展的趨勢以及加速發展對農村水環境可能要造成的沖擊有充分的認識,應當立即著手加強小城鎮環境保護及其規劃工作,制定各種有效的環境管理政策及措施。如建立簡易集中處理污水設施,加強鄉鎮生活污水的有效處理,逐步完善下水道系統等。

    三、堅定不移地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

    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加強建設節水型灌區,提高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發展節水型農業,這不僅可以減少農業用水量和對水資源的使用,同時可以減少化肥和農藥隨排灌水的流失,從而減少其對水環境的污染,少用1立方米水,可減少0.7立方米污水排放,少污染28立方米的河(湖)水資源。第一,開發、推廣和應用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減少有機農藥的使用量,發展低毒、高效、低殘留量新農藥,提高施藥技術,合理施用農藥。少施1噸氮肥,可減少0.048噸氮進入河湖水體,少施1噸磷肥,可減少進入河湖水體的磷0.006噸,少用1兩農藥,可減少10噸稀釋用的水體。第二,盡快調整化肥品種結構,盡量采用高效、復合、緩效新化肥品種,同時增加有機復合肥的施用,大力推廣生物肥料,加強造林、植樹、種草,增加地表覆蓋,避免水土流失及肥料流入水體或滲入地下水。第三,對畜禽養殖業進行合理布局,合理規劃養殖業規模,建立生態型養殖場,解決養殖業污染的問題,積極提倡各業主改進糞尿清除方式,并且加強畜禽糞尿的綜合利用,變廢為寶,加大對畜禽養殖場進行管理力度,推廣較為成功的畜禽養殖場示范工程。如:湖北仙洪試驗區域總結出的農村環保“兩清”(清潔種植、清潔養殖)、“兩減”(農藥減量化、化肥減量化)、“兩治”(村莊環境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兩創”(生態村創建、生態鄉鎮創建)為特色的“農村環保模式”,已向全國推廣。在“十二五”期間,湖北省持續削減氨氮排放總量由13.29萬噸到12萬噸,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由萬噸63.1到58.6萬噸,農藥施用強度由19.7kg/ha到15.7kg/ha,農用化肥施用強度由484.2kg/ha到338.9kg/ha。

    四、大力提高鄉鎮企業污水處理技術

    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但由于鄉鎮企業布局分散、規模小和經營粗放等,因此其任意排放非達標水的情況十分嚴重,對周邊地區的水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因此,應當對農村鄉鎮企業的污水排放情況進行嚴密監管,制定鄉鎮企業環境污染治理規劃,并逐步提高各企業的污水治理技術,減少污水對農村水環境的直接污染。完善環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城鎮污水處理、拉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特別要重點保護水源,尤其是地下水水源,對危害、威脅城鄉水源地的鄉鎮企業,嚴格限期實行關、停、并、轉、遷。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經濟實力及技術手段的欠缺,一味地采用城市污水的處理體系顯然是不現實的,必須因地制宜,針對農村地區的資源與環境條件,開發推廣切實可行、成本較低的污水處理技術。在我國農村地區有不少坑塘,且農村生活污染物相對比較簡單,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地開發各種高效低耗的新型廢水處理與回用技術。例如,采用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膜法、天然凈化系統等建立人工濕地、穩定塘、蘆葦塘、氧化塘以及其他一些處理設施,盡可能地降低基建投資,節省運行費用,以更快地提高農村污水的處理率,有力地控制水污染。此外,根據南方和北方水資源量的差異、經濟發展的不同程度、以及不同的水環境狀況,結合農村地區居住分散和相對集中(小城鎮)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來加強農村地區的水環境保護與治理。

    五、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

    第2篇: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地下水資源 水源質量 水資源保護

        中圖分類號:X52

        一 淮北市地下水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現狀

        1淮北市地下水飲用水源概況

        淮北市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主要為第四系潛水層和巖溶水層,兩部分共同構成了淮北市穩定供水資源。由于第四系潛水分布較為分散,淮北市飲用水源主要為巖溶裂隙水。

        1.1淮北市地下水源污染狀況及發展趨勢

        我國城市地下水污染現狀按污染程度分為三種類型,即:污染較重的城市,污染較輕的城市和基本清潔的城市。淮北市環境保護監測站在1996-2000年間對市區23眼井及2001-2005年間對市區自來水集中供水管網的六個匯水區設點,對飲用水源地的水質進行枯水期和豐水期各一次的例行監測,并采用《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中Ⅲ類標準進行評價,評價項目為硬度、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等共計20個項目。監測結果表明:淮北市地下水總體質量良好,各測點所有指標均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中Ⅲ類標準。因此,按照三種類型城市的分類標準,淮北市屬于基本清潔城市。

        1.2 淮北市地下水源污染狀況詳細情況胺污染物分述如下:

        十年中淮北市地下水飲用水源總硬度每年均有超標點。亞硝酸鹽氮十年中均無超標點;氨氮、硝酸鹽蛋1996-2000年間雖有超標井但均符合標準,2001-2006年間吳超標點。三氮在水中互相依存、互相轉化,飲用水含亞硝酸鹽氮的水,可以使消化系統器官致癌。酚、砷、汞、氰化合物均無超標點。六價鉻在1996-2000年間每年均有超標,超標率為4.7%,2001-2005年間無超標點。1996-2000年間,橡膠廠、紡織廠井硫酸鹽超標。2001-2006年間無超標點。1996-2000年間,有少量井細菌、大腸菌群超標,且超標井數有增加趨勢。2001-2006年間無超標點。

        三氮的超標主要是由于城市生活污水滲入地下,對地下水的污染所致。硬度升高是由于地下賀歲開采逐年增加,使巖溶塌陷較為嚴重所致,另外地表水和土壤中污染有機物增多,pH值改變等都能使地下水中硬度升高。鉻、硫酸鹽的污染是因為污染源造成細菌、大腸菌群的增加,土壤中有機物易分解,適于菌類繁殖。

        2淮北市飲用水源環境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

        2.1地下水大量開采產生

        淮北市是我國著名的五大煤炭生產基地之一,隨著煤炭大規模開采,電力、紡織、化工、釀酒等迅速發展,地下水開采量逐漸增加,造成水位大幅度下降。據統計,自1996年以來,全市地下水累計下降32米,年平均下降速率為1.5至2.0米.同時,因水位下降,造成已污染的地表水補給地下水,加重了地下水的污染。由于超量開采,形成了以淮北市發電廠、市區、高岳、三堤口四個大面積降落漏斗區,地下水坡度加大,加強了對含水量的物理、化學作用,富集在地層中的各種離子迅速進入地下水,使硬度,礦化度升高。同時,由于漏斗區的形成,淮北市嚴重存在巖溶塌陷現象,一旦水體在含水層中被抽空,含水層失去了水體的支撐力將會造成地下下沉或塌陷。

        2.2 排放污染物對地下水的污染

        有些廠礦廢水排放到河道中,廢水沿河道滲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如1996-2000年間橡膠廠、紡織廠的地下水中硫酸鹽均超標。另外,垃圾、廢渣的亂堆亂放,經雨水淋濕,其中有害成分滲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

        2.3 采煤引起的破壞

        由于淮北市是煤炭基地,每年大量開采煤破壞了地下含水層,導致地面塌陷,地下水上升為地表水而形成湖泊。

        二保障淮北市地下水飲用水源環境安全對策

        淮北市是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地下水的衛生與安全直接關系到人體健康,目前已發現因飲用不符合衛生要求的水而導致的疾病有50多種。同時,地下水若污染嚴重,還會使淮北市的供水水源停用,人們將無水可飲。由此可見,保障淮北市地下水飲用水源環境安全意義重大。

        保障淮北市地下水飲用水源環境安全對策可以概括為:綜合考慮、突出重點;調節水量、改善水質;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全面規劃、分期實施;做到合理規劃和開采地下水,加強飲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和監測工作。

        根據十年來全市各監測點的監測數據,用“均值型綜合污染指數”進行質量評價,淮北市目前地下水質污染等級為“尚清潔”,除1996-2000年間個別井少數項目超標外,其余指標均符合《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ш類水質要求。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地下水一旦受污染,它的恢復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此,保障地下水飲用水源環境安全是當前要迫切進行的任務。

        1加強地下水飲用水源監測工作

        長期開展淮北市地下賀歲飲用水源的監測工作,增加監測頻次,及時掌握地下水源的污染狀況和趨勢。

        2全面規劃地下賀歲飲用水源,劃定地下水保護區,制定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辦法,合理開采地下水。

        3加強地下水飲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工作

        4對地表水進行清污分流。確定主要排污系統,完善排污管道,防止地下水污染加劇。

        5根據地下水污染現狀、特點、發展趨勢,調查污染源,查清污染物,研究污染的機理和途徑,制定防治綱要。

        6加強治理重點污染源,因有害物質對地下賀歲的污染均屬于污染源排放造成,因此對這些污染源要限期治理。

        結束語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水資源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要從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開發 利用三個方面統籌規劃,進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相當幅度地提高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保護水資源的質量和水量供應,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滿足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建設節水型社會,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供水資源保障。

        參考文獻

        [1]《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中Ⅲ類標準

    第3篇: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 江漢平原;水資源;水污染;國外經驗

    中圖分類號:F301.24;X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8-0318-03

    0引言

    江漢平原水資源的來源由大氣降水、地下水以及江河流水3部分構成。處于亞熱帶季風區的江漢平原,降水量充沛,年降水1100-1300毫米,年均1180毫米,折合平均降水量2193億立方米。氣溫較高的4-9月降水量約占年降水總量的65%-75%。漢江是長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從陜西省河縣進入本省鄖西縣,流經全省13個縣市,在武漢匯入長江。全省每年過境客水資源約6300億立方米,其中長江干流約為4000億立方米,洞庭湖水系流入近2000億立方米,漢水流入300億立方米,然而,每年平均出境水量則超過7000億立方米,其中基本都由長江干流出境。具體到平原區,每年平均過境客水資源5500億立方米,地表徑流資源總量1500億立方米。豐富的水資源為江漢平原區工商業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在社會經濟基礎發展的同時,江漢平原水質污染也時有發生。本文試圖對國外水污染治理的先進經驗進行梳理,來找尋江漢平原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1江漢平原水污染概況

    隨著江漢平原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的活動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水體污染逐漸加劇。通過調查,江漢平原沿江城市江段部分斷面水質超過國家規定標準,岸邊污染帶嚴重。長江湖北段沿岸排污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形成多條污染帶。其中個別斷面的個別項目有超標現象,如天門以下至武漢河口段水質在枯水期多有超標現象。漢江大部分支流受到污染,唐白河、蠻河、小清河等主要支流水質曾一度超過五類標準,連農田灌溉水質標準都達不到。另外,平原區域內70%的湖泊、80%的中小河流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質日趨富營養化。水污染事故頻發,特別是流域性的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污染范圍廣、危害大,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

    平原里最常見的水污染是有機污染、富營養污染、重金屬污染以及這些污染共存的復合性污染。主要來源于工業污水、農業污水和生活污水。據調查,長江流域每年廢污水排放總量達300億噸,其中生活污水約占l/3,工業廢水約占2/3。湖北省長江流域歷年來污水排放量如表1所示。

    數據來源:2001-2010年湖北省水資源公告.

    1.1 工業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江漢平原企業以鄉鎮作坊居多。其特點是規模小、布點散、行業雜、發展猛,由于我污水處理廠覆蓋率較低,處理力度有限,這些作坊基本沒有配套的環保設施,帶來了“三廢”污染――廢水、廢氣、廢渣,鄉鎮工業對農業環境的污染嚴重。

    廢水危害主要來自于造紙、印染、電鍍、化工和食品加工業。其污水常呈酸性或堿性,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使水資源遭到重金屬和氰化物等有毒物質的污染。廢氣污染主要來源于土法煉硫、煉焦、窯業以及小化肥等行業,污染物以二氧化硫和氟最為嚴重。這些含硫廢氣排入環境,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使地面水體受到污染,造成農業減產,給農業生態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廢渣污染主要來自于采掘業,由于有的向湖泊、江河、洼地傾倒,對土壤、水體和大氣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嚴重污染。此外,大量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也是直接排入河流,嚴重污染了水質環境。

    1.2 農業污水的排放農業污染不像工業排污、生活污水一樣,不能量化的統計。然而,它卻是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江漢平原以農業為主,而農作物的生產中使用了大量的農藥和化肥。在使用中,凡未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都在土壤中積累或轉入地下水引起水體污染,最終導致對人體的危害,危害的傳播途徑如圖1所示。

    江漢平原區農村大量使用化肥及農藥,湖泊和城市內湖富營養化加劇,水污染已經使相當多的地區出現水質型缺水,嚴重影響到當地居民的生存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污染問題亟待解決。另外一方面,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啟動,過境水量將會減少,減弱了水系的自身調節能力。我們可以預計在不遠的將來,擁有豐富水資源的江漢平原將會面臨日益突出的問題。

    2國外典型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經驗

    “先污染后治理”的局面先后在國外兩大流域上演。歐美發達國家經過近一個多世紀的努力,其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內容和形式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同時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對于我江漢平原水資源污染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1 英國泰晤士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經驗泰晤士河位于英國倫敦南部。三個多世紀以前,泰晤士河水產豐富、風景如畫,是世界上著名的鮭魚產地。但是自19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開始,泰晤士河水資源就遭到了嚴重污染,水質迅速惡化,同時也成為世界上污染最早、后果最嚴重的城市河流之一。

    英國控制水污染主要采用環境質量目標法,即將工業企業排放的污染水水質與承納水體的環境功能相結合,以控制污水不產生水體污染為目的,來制定水質標準。泰晤士河是英國水質管理模式的縮影,1974年英國政府規定了泰晤士河各河段的水質目標和排放標準。目前泰晤士河兩岸排放的污廢水都經過三級處理,處理后的污泥經管道用泵抽入船中,運至北海倒入海中。

    英國政府成立了治理專門委員會和泰晤士河稅務局(公司),對泰晤士河流域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提出水污染控制政策法令、標準,有充分的治理保障。在泰晤士河的治理中,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尤其是泰晤士河的第二次治理,是在有關科學研究的指導下進行的。科學研究幫助水務局制定合理的、符合生態原理的治理目標,根據水環境容量分配排放指標,及時跟蹤監測水質變化。

    泰晤士河屬于潮汐河流,面臨著兩方面的污染。一是人為污染(主要是工業和生活污染,首先從近海口的下游開始);二是自然污染(咸潮入侵)。要解決自然污染,目前常用的有效辦法是,增加上游水量,使下游有足夠的清水徑流下泄,以限制咸潮入侵。上游來水多了,也可提高下游水體對污染物的推移、稀釋、擴散能力,從而對控制人為污染也是有好處的。

    為此,泰晤士河在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庫,在豐水季節攔蓄清水(兼有防洪作用),在枯水季節調節增加下游逸流,實行“以豐補枯”。泰晤士河全流域有主要水庫三十六座,蓄水量達2.5億立方米,相當于倫敦市九十天的用水量。據泰晤士水管理局統計,目前日開發地下水186萬噸,相當于全流域日用水量的百分之41%。但在豐水季節,及時回灌,盡量做到抽用與回灌平衡。為了嚴格限制咸潮向清水區入侵,泰晤士水管理局在清水與潮水交界處坦丁頓建立堰閘。同時為了充分利用清水資源,在全河建立了六十八個船閘,以節制遷流,防止清水過快流失。

    由此可見,英國政府針對泰晤士河的特點,采用環境質量目標法,對工業污染全過程進行控制;同時征收水污染稅以及興修水庫的措施對該流域水污染的防治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江漢平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起到了借鑒作用。

    2.2 美國特拉瓦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經驗特拉瓦河流域,既有著名的紐約、費城工業區的點污染源,又有來自農業、森林落葉腐植質的非點污染。因此,在本世紀四十年代,水質被嚴重污染。六十年代開始,花了十年時間治理,現在全流域工業污染負荷已去除百分之九十,城市污染負荷也已去除百分之八十九,因而水質良好1979年,美國環境質量委員會(CEQ)對309個歷史較長、資料比較完整的河流水質監測站進行了調查,溶解氧指標等于或大于5毫克/升(適宜魚類生存繁殖)的,占百分之九十五[1]。

    美國的環境保護,都從立法開始,治理河流也不例外。美國從四十年代起陸續頒發了保護水質水源的法規,有凈水法,安全飲用水法、海洋保護法、農藥法、毒物管理法、水資源回收利用法等。聯邦政府控制水污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9年的《垃圾管理法》,該法是出于防止企業向航運河道傾倒排放大量廢物。明確處理常規水污染的第一個聯邦立法是1948年的《水污染控制法》,此法授權聯邦政府向州和地方政府提供財政資助以解決水污染問題,貸款給各個地方政府建設污水處理廠,鼓勵他們去清潔他們的水源。1956年的《聯邦水污染控制法修正案》所具有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制定一項由聯邦政府直接向地方政府撥款以分擔建設污水處理廠費用的規定,份額是聯邦政府承擔55%。1965年的《水質法》是聯邦政府參與水污染控制行動的一個重要體現。但是自1972年《聯邦水污染控制法修正案》開始,聯邦政府才真正在制定和指導水污染控制計劃中擔任關鍵角色,該法的立法目標是恢復和維護國家水域的化學、物理和生物的完整性,它是美國規制向水域排污的基礎性架構。1987年的《水質法》要求在1991年以前逐漸淘汰聯邦建設撥款計劃,由聯邦政府提供州管理的周轉型水污染控制基金來取代[2]。這些法規的頒發執行,對推動水環境的保護工作起了重大作用。其在實踐中已逐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法制:涵蓋范圍全面,目標任務明確具體,且上下形成一個整體法規體系。

    排污許可證制度是各國水污染防治法所普遍采用的一項法律制度,對于水污染的有效控制和水環境質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世界范圍看,美國的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是極富特色和卓有成效的,在美國水污染防治法律中地位顯著,是美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核心,對美國水環境的保護與改善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在法律地位上,從排污許可證制度的法律依據看,美國聯邦法律《清潔水法》規定了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第402條規定,任何人從一個點源排放任何污染物進入美國的水域(waters),必須獲得“國家污染物排放清除系統”(the National Pollutant Discharge Elimination System,以下簡稱為NPDES)許可證,否則,即屬違法。在規范對象上,NPDES許可證的規范對象包括“污染物”、“點源”和“水域”三個要素,且《清潔水法》對于這三個要素作了明確的界定,清晰明了。且隨著時代的發展,NPDES的使用也不斷出現新趨勢,順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美國NPDES許可證的種類分一般許可證和個別許可證兩種形式,頒發的根據在于排污設施的排放性質、類型、排放水體的水質要求等因素。一般的許可證主要頒發給具有某種共同性質的特定排污點源設施,而對不具有共性性質的排污者特殊對待,頒發個別許可證,對其使用特殊的條款和要求[3]。

    法規制定后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監督執法系統。在美國,聯邦環境保護總署,地區分署,流域委員會和州、市等地方政府的有關部門,都在根據法規管理環境。各級環境保護機構還設置了執法處,配備許多律師,監督執行法律,并研究執行法律過程中情況和問題,使法律得以順利貫徹。

    同時,在美國,凡是在人口集中的地方都建有污水處理設施。每一個污水廠都有明確的服務人口和服務面積的指標。美國的污水處理廠處理的都是工業和生活混合污水,但是工業污水都要經過預處理達到一定標準后才允許送入城市污水廠,否則污水廠是不接受的。預處理的要求,主要是去除重金屬和生物難以降解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在美國有專門預處理法,對各行各業都規定了具體要求。在美國建設污水處理廠的投資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聯邦政府撥款,二是地方財政,三是罰款收入,四是污水收費。凡是排向污水廠的污水,不僅對工廠要收費,對排出污水的居民也要收費。所有污水都處理了,再加上其他一些措施,河流水體的質量,自然就能得到保證。

    綜上可以看出,美國在流域水污染防治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其關于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在世界范圍內也處于領先地位,值得我國借鑒。美國興修廢水處理廠的辦法也深得人心,該方法同樣適合處于水污染現象嚴重的中國。

    3江漢平原水污染防治的建議與措施

    以上幾個流域都經歷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過程。從中可以看出,河流污染后,治理的過程十分漫長,治理費用也十分高昂,這一點并不符合我國國情。國外治理流域水污染的經驗對江漢平原目前進行的水污染治理雖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更重要的是要結合江漢平原區的實際情況及其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從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思路出發,采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3.1 江漢平原水污染防治的總體思路――保護與利用并舉江漢平原水污染防治應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江漢平原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注重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制約水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問題,遵循保護與利用并舉的原則治理水環境,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基本思路如下:

    3.1.1 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要制定和完善水法規和政策,嚴格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費征收、使用制度,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優化配置,加強對水資源統一開發和管理。

    3.1.2 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要做好水資源的保護不僅要保護好水源頭的生態環境,加大小流域的綜合治理力度,控制地下水超采,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資源枯竭;還要盡快實施水功能區劃制度,劃定水功能區,按照水功能區劃進行納污總量和污染排放總量的控制,建立入河排污口審批制度,保護好飲用水的質量,減少污染,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

    3.2 江漢平原水污染防治的具體措施

    3.2.1 采用土地處理污水方法的措施目前美國力求采用土地凈化法來凈化污水,以改變現行的需要耗費大量經費的污水處理方法。日本、荷蘭等國也采用了該法。土地處理污水包括低速灌溉法、高速滲透法和地面漫流法,所需經費很低。美國密執安州一座17萬人口的城市,采用低速灌溉法處理生活污水,所需費用還不到凈化廠三級處理的20%。在低速灌溉法中,為防止農田受污染,先將污水進行二級處理或經氧化塘氧化后再用于灌溉。由于土地處理和氧化塘投資低、耗能少和技術簡單易于維護,因此很適合江漢平原現實情況,應大力推廣。具體說,就是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復合系統的物理、化學、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特征對污水中的水、肥資源加以回收利用,對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進行凈化的工藝技術。土地處理污水法是污水生態處理技術的基礎,是污水土地處理系統的進一步發展。以土壤介質的凈化作用為核心,在技術上特別強調在污水污染成分處理過程中植物-微生物共存體系與處理環境或介質的相互關系,特別注意對生態因子的優化與調控,是生態學四大基本原理在水資源領域的具體運用。

    3.2.2 實行工業污染全過程控制英國泰晤士河采用的質量目標分析法對其流域水質管理與治理起到很好的積極效果,江漢平原也應結合其自身特點對當地工業污染的全過程進行管理控制。工業污染4個控制途徑如源削減、綜合利用、凈化處理和貯存的綜合運用稱為全過程控制。它分為3個層次:①低層控制,即從生產組織到儲運等生產全過程的污染控制;②中層控制,即從基本建設、技術改造、工業生產以及供銷活動的工業再生產過程的全過程控制;③高層控制,即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各領域中的經濟再生產全過程控制。

    3.2.3 興建城市廢水處理廠,實施廢水資源化美國特拉瓦河流域在人口集中區域興建污水處理廠的措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江漢平原區水污染治理的過程中也應積極吸取這一經驗,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城市廢水處理廠的投資力度,城市的排水管網應與廢水處理廠同步建設,全面推行征收城市廢水處理費,解決城市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維護資金問題;對個別水資源短缺的地方,還應將處理后的出水作為穩定的水資源加以利用。

    3.2.4 征收水污染稅的措施我國在2003年修訂并頒布了《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以行政法規的形式確立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排污收費制度,規范了排污費的征收、使用、管理,但從多年的征收實踐來看,效果并不理想。

    隨著水污染問題的日益嚴重,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紛紛采取措施來保護水環境,改善水質。在諸多的保護措施中,征收水污染稅已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新舉措。在我國,水環境污染已相當嚴重,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因此,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開征水污染稅,在不斷完善防止水污染的法律法規的同時,充分發揮稅收杠桿的調節作用,是我國治理和保護水環境的有效途徑。有關行業稅率的制定可以借用庇古稅的想法,根據污染造成的危害程度對排污者進行征稅,以彌補排污者的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之間的差距,使兩者相等。為使全部的社會成本內在化,適應的環境稅率應該能夠使得污染削減的邊際成本等于社會損害,這里用治理相應污染所需費用來衡量排污造成的貨幣損失[4]。

    3.2.5 水污染防治法規應做相應改進中美兩國有關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存在較大差異,借鑒美國的經驗,建議對我國的《水污染防治法》做出如下修改:其一,在《水污染防治法》中明確和提高排污許可證制度的法律地位,在水污染防治領域全面推行排污許可證制度,確立其在水污染防治法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其二,完善排污許可證的規范對象,《水污染防治法》應對“排污者”、“水體”、“污染物”“點源”、“面源”等概念加以明確的法律界定;使用排污許可證規范暴雨排放及頒發以流域控制。其四,完善許可證的形式,突出科學性與靈活性、強調個性與共性的結合;有關許可證的內容,應增加有關被許可人的監測和報告的義務等內容。

    4結語

    流域水資源污染的防治工作不僅是河水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流域水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和諧發展的重要條件。相對于一些歐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較晚,但國外已經成功的水污染防治的經驗無疑將對江漢平原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應該結合江漢平原的現狀特點以及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特點,不斷探尋行之有效的水污染防治對策和措施,并號召全民參與水環境保護的工作中,為人類美好家園的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水質污染治理考察團.英美治理河流污染的經驗[J].上海環境科學.1982(1):40-45.

    [2]劉曉佳.美國水污染治理公共政策及思考[J].唯實.2005(8),119-123.

    [3]陳冬.中美水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之比較[J].環境保護.2005(1), 20-22.

    [4]陳少英,劉翠萍.征收水污染稅的設想[J].生態經濟.2001(8):41-43.

    [5]郭煥庭.國外流域水污染治理經驗及對我們的啟示[J].環境保護.2001(8):39-40.

    [6]鄭春寶,馬水慶,沈平偉.淺談國外流域管理的成功經驗及發展趨勢[J].人民黃河.1999(1):46-47.

    [7]劉寶,廖聲萍.水資源的現狀、利用與保護[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 2007(6):1-11.

    [8]姜瑞強.論千島湖水資源的保護與開發[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5(3):82-85.

    [9]陳梅,錢新.公眾參與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機制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02),5-9.

    第4篇: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污水處理;設備;現狀;應用;

    中圖分類號:TK235文獻標識碼: A

    0引言

    隨著我國工業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水污染的范圍與程度不斷擴大,對水污染進行治理已經成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首要任務。我國水污染處理設備的制造起步相對較晚,污水處理設備的研發應用水平與國際先進國家仍然有較大的差距,隨著我國對于污水處理工作的進一步重視,污水處理設備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強化污水處理設備的研發與應用,已經成為擺在我國水污染治理工作面前的首要任務,這對于提高我國水污染治理水平,節約水資源、保護環境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污水處理設備概述

    污水處理設備按照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大致可以分為污水預處理單元設備、污水生物處理單元設備、污水深度處理單元設備、污泥處理單元設備等幾種類型。對于污水處理設備,主要包括攔污系統設備、排泥排渣設備、曝氣系統設備、攪拌設備、分離設備、過濾設備以及消毒設備等內容。污泥處理設備則主要包括污泥濃縮機、污泥螺桿泵、污泥脫水機、烘干機、離心分離機、污泥堆肥機等設備。此外,還有一些厭氧消化氣儲存設備、水質水量檢測設備以及控制設備等配套的附屬設備。總之,污水處理設備種類繁多,設備構造較為復雜,設備技術含量整體相對較較高。

    2我國污水處理設備的發展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污水處理事業穩步向前邁進,全國范圍內的污水處理廠數量不斷增加,污水處理能力顯著提高,而且在建的污水處理項目非常多,國家對于水污染處理工作的不斷重視,污水處理設備的推廣應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平臺。但是我國污水處理設備應用現狀卻不容樂觀,污染處理設備發展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國產污水處理設備的應用比例低于進口污水處理設備。由于污水處理屬于環保領域的重要方面,因此國際上對于污水處理設備產銷以及技術方面都不存在著封鎖問題,這就導致環保設備的購銷在國際上的障礙較少。流通相對較為自由。由于我國污水處理設備起步較晚,因此國內很多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設備的選型上使用了進口設備,國產污水處理設備的市場份額相對較低。但是由于不同區域的水質較為復雜,國外進口設備的適用性方面仍存在較多問題,而且價格相對較高,這也為我國國產污水處理設備的發展提供了潛在機遇。

    (2)污水處理設備的研發能力不足。雖然近年來在國家的政策扶持下,污水處理設備行業的資金投入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污水處理設備屬于專用的機械設備,一些生產通用設備的大中型企業興趣不高,主要是中小企業進行污水處理設備的生產。這些中小企業的自身實力有限,污水處理設備的技術研發能力不足,污水處理設備產品的設計制造能力較低。

    (3)污水處理設備的性能技術指標有待提高。由于污水處理設備技術科技含量高,對于設備的性能技術要求也較高,這正是我國污水處理設備的薄弱環節。雖然現階段我國的離心泵、潛污泵、曝氣機、壓濾機、鼓風機等污水處理設備技術水平已經可以滿足污水處理的需要,但是一些沼氣發電、污水處理監控等技術等級較高的系統設備,仍然與國際發達國家有著很大的差距,這也是我國污水處理設備發展需要完善的內容。

    (4)成套的污水處理設備研發應用力度不足。現階段我國在污水處理設備的研發應用上,一些企業主要是將資金、人員以及技術集中在自己比較精通的產品開發制造上,單機研發生產銷售能力強,但是污水處理工程成套的設備應用能力較低,總承包能力嚴重不足,這也是提高我國污水處理設備推廣應用水平需要側重的方面。

    3制約我國污水處理設備發展的因素分析

    根據我國污水處理的現狀分析,當前我國污水處理設備仍然處于中低水平,綜合分析影響我國水污染處理設備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在污水處理領域各種新的污水處理技術不斷推出,污水的類型以及處理的形式也處于變化之中,然而污水處理設備的升級改造以及技術更新遠遠落后于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

    (2)污水處理設備市場管理混亂,尤其是對于污水處理設備缺乏統一的質量技術標準,各種低劣污水處理設備廣泛存在于污水處理市場,不僅污水處理效果差,同時對于同類產品的制造銷售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3)由于污水處理設備技術復雜,零配件也相對較多,而且污水處理設備長期處于較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工作,各種污水處理設備在使用階段缺乏必要的維護保養,造成設備經常出現帶著故障運行的狀態,不僅影響了污水處理效果,同時也加速了設備的磨損。

    (4)污水處理的綜合效益較差。一些污水處理設備價格較高,處理效率地,污水處理的綜合效益非常差,這也是制約污水處理設備推廣應用的關鍵因素。

    4我國水污染處理設備的發展實施措施

    (1)提高我國污水處理設備的標準化水平。為了推進我國水處理設備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針對污水處理設備應該規范污水處理市場,通過將污水處理設備與市場接軌,依靠市場的調節能力督促企業不斷提高自身污水處理設備技術水平。其次,針對我國污水處理設備,應該不斷完善污水處理設備以及器材的技術管理、零部件設計、污水處理成套工藝等方面的技術標準,以提高我國污水處理設備涉及、制造的規范化水平。此外,由于污水處理技術不斷更新完善,還應該根據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的變化制定相應的新技術標準,通過技術標準作為框架,提高污水處理設備的整體質量水平。

    (2)加大對于污水處理設備研發應用的資金、技術扶持力度。在污水處理設備的發展上,應該徹底改變傳統的依靠設備引進的做法,國家相關管理部門應該積極的扶持各種科研院所、企業進行污水處理設備的研發應用,通過在資金、技術以及人才上提供幫扶,鼓勵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積極研發推廣新型污水處理設備,進而推動我國污水處理的持續發展。

    (3)重視對于污水處理設備的保養維護管理。由于污水處理設備的環境條件較為惡劣,污水處理設備長期接觸污水以及污泥等腐蝕性較強的物質,因此,必須針對污水處理設備的使用出臺相應的維護管理操作技術規程。通過技術規程指導污水處理設備在使用階段的防腐措施處理、設備定期檢查、故障診斷分析等工作的開展,從而提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與安全性。

    (4)提高水處理設備使用的綜合效益。對于污水處理設備,在研發應用階段就應該做好整體的規劃分析,重點針對污水處理設備的研發成本、生產成本、污水處理效率、污水處理效果以及設備運行成本投入等一系列的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通過合理的產品設計開發研究方案,確保污水處理設備能夠在污水處理市場能夠被廣泛的接受。

    5新時期污水處理設備發展趨勢探究

    隨著污水處理技術的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設備也隨之更新發展,污水處理設備正逐步朝著一體化、高效化、節能化的方向發展,綜合分析污水處理技術對于污水處理設備的要求,可以發現污水處理設備正朝著以下幾方面的趨勢發展:

    (1)污水處理設備處理的高效化。隨著污水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小型污水處理系統的廣泛應用,對于污水處理設備的處理效率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污水處理設備的應用上,應該側重于高效化的處理效率。在污水處理設備的設計開發上,應該將改善污水處理設備系統中的改善自然條件、提高污泥活性、減少污泥產量等技術的應用情況作為重點,確保污水處理環節能夠有效簡化,降低處理費用,提高處理效率。

    (2)污水處理設備運行更加節能化。運行更加節能也是污水處理設備的重要發展趨勢,因此在污水處理設備的設計上,應該盡可能的選用各種有利于節能的新技術,例如采用太陽能曝氣法,通過合理的污水處理設備設計,將污水處理與太陽能技術相結合,降低污水處理設備運行的能耗,或者是采取沼氣回收利用設備,降低污水處理的能源消耗。

    (3)污水處理設備的設計更加模塊化。污水處理設備進行模塊化的設計,可以將整個污水處理流程分為污水的預處理、污水的生物處理、污水后處理、污水深度處理以及污泥處理等幾項單元模塊,同時根據不同單元模塊的污水處理具體技術進行設備的安裝與升級改造,這樣可以大大的拓展整個污水處理系統的延展性與改造潛力,同時也有利于一些專業化的污水處理設備的研發應用。污水處理設備的模塊化設計,已經成為當前污水處理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對于多水質處理以及小型污水處理系統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4)污水處理設備控制的集成化與自動化。隨著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污水處理設備運行的集成化與自動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通過在污水處理設備中引入集成化與自動化控制系統,不僅可以保障污水處理效率,同時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水處理設備的整個運轉過程中的運行成本,對于污水處理設備的穩定可靠運行也十分有利。

    (5)污水處理設備處理污水的資源化。污水資源化是指將污水經過處理之后,可以作為資源再生利用,污水的資源化對于污水處理設備的要求非常高,實現污水處理的資源化,必須要求污水處理設備具備較好的生化處理系統,具有深度處理模塊,通過處理可以產生優質的出水提供使用。

    6結語

    隨著國家對于水資源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增加以及污水處理廠的規范化建設,我國對于污水處理設備的需求量將會持續增長。在這種形勢下,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于水污染處理設備的研發應用力度,通過推出科技含量高、性價比優勢明顯的污水處理設備,推廣污水處理設備的廣泛應用,推動我國水污染治理工作的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孟慶延.水處理設備全自動控制的核心采樣技術[A].第一屆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西湖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童年,姜江.二氧化氯及其在水處理上的應用[A].中國水污染防治技術裝備論文集(第四期).

    第5篇: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范文

    文章通過中國經濟現狀與環境污染現狀研究,分析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重要關系。

    關鍵詞: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可持續

    中圖分類號:TU9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集散地,近年來隨著農業人口專業,我國大城市、超大城市不斷增多,人口密度也不斷提高,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為此加強城市規劃設計,通過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提高城市的環境承載能力,加強城市環境保護對促進我國城市未來發展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作用

    (一)能用最小的經濟投資換取最大的環境效益

    環境不僅是關系人類生存的主要因素,還是影響經濟發展的物質來源,當國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深刻,環境保護工作越來越重要時,如何利用最小的經濟投資來換取最大的環境效益就成為了人們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而如果在工作中應用上環境規劃,利用科學、合理的規劃方式來保護城市環境,并做到不影響城市經濟發展,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最小投資換最大環境效益,促進城市環境與城市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可促進城市環境和城市經濟的協調發展

    城市發展以城市環境為基礎,不能超過城市環境的承載力,否則將受到發展阻礙,導致城市生態惡化。對于城市環境保護工作來說,解決城市環境問題的必要措施是預防,以預防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對于城市環境和城市資源的使用盡量不要超出限制,以免造成資源損失,破壞城市生態。城市環境規劃與保護不同,規劃重在協調經濟、社會和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作用是維持城市生態系統的平衡,促進城市環境與城市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城市環境保護可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中

    宏觀調控是我國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該項職能能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從環境保護問題來看,由于環境保護工作現已發展成為了我國經濟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工作、運作時能與社會經濟、社會活動產生密切的聯系,所以完全可考慮將該項工作納入到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中,從綜合性角度對該項工作進行思考,實現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城市規劃建設中存在的環境問題

    1、大氣污染問題。分析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廢氣、碳氧化物、氮氧化物以及粉塵排入控制,從而導致空氣質量極度惡化。據有關人員調查研究可得,我國城市平均空氣懸浮微粒濃度在 309μg/m3以上,其中北方城市平均二氧化碳的濃度在 83309μg/m3以上,以嚴重超標。

    2、水污染問題。分析城市人口和城市工業的急劇發展,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急劇增加,進而導致產生大量的城市污水,這些城市污水由于沒有經過水處理就直接排入水體,使水環境嚴重破壞。目前全國范圍內有 78%的河段遭受到嚴重的污染,并且 50%的地下水也遭受到污染。

    3、城市生活垃圾劇增,垃圾包圍城市。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量居世界首位,不僅如此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增長速度也十分驚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目前已每年以 10%的增長速度逐年遞增。我國城市目前已經陷入垃圾包圍城市的局面,200多個城市陷入這種困境。與此同時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哈處理率水平較低,進展垃圾處理總量的 59%,而且在這 59%進行無害處理的垃圾中,僅有 20%能夠完全符合無害處理要求,由此可見我國垃圾處理工作任務艱巨。

    4、噪聲污染。在城市發展中,噪聲污染隨著工業交通的發達普遍出現。低強度的噪聲不僅對人體無害,還可以愉悅心情,提高工作效率。而高強度噪聲則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三、城市規劃下如何體現環境保護

    (一)城市規劃編制中做好環境保護

    我們做的這些準備工作都是城市規劃的基礎,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如地理位置、生態環境、氣象、水文等;治理水污染分析的調查狀況顯示,水污染綜合整治是受納水體的環境容量盤算最大的容許排放量是最佳的治理方案。治理水污染的方案是通過改革以落后的生產方法,少廢或無廢的工藝來提高生產。大氣污染的整治方案是以大氣質量現狀與發展趨勢而擬定的目標,它的最大容許排放量和所需要的削減量是以此來制定大氣污染的治理方案。而大氣污染治理也是根據城市能源結構與交通狀態來斷定主要的污染物,即濃度高、領域廣和迫害性大的污染物,所以在治理時也便于對癥下藥,真正做到治理的最佳效果。固體廢棄物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而產生的大量固體廢棄物,其整治方案是對廢棄物進行回收和利用,從根本上做到“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理念。

    (二)大氣排放規劃

    就是在城市大氣質量現狀的基礎上,并分析發展趨勢,劃分功能區,根據即定的環境規劃目標計算各功能區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學的排放規劃。目前情況下,在國內很多城市的大氣污染中,落后的燃燒方式燃煤和汽車尾氣是主要的罪魁禍首,這帶來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總懸浮顆粒,由此可見,規劃的長遠有效方式應該是改進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燃燒效率提高,盡量使用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采取區域集中供熱、改變千家萬戶的小煙囪的狀況,通過遏制污染源和進行創新污染控制技術等手段創建無煙控制區。調整工業布局,根據大氣自凈規律,科學有效的利用大氣環境容量:加強遏制污染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倡公共交通,推廣新型能源汽車以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城市規劃過程中要嚴格執行規劃一支筆,建設一張圖的原則,各部門在敷設管線時要一次到位,否則不允許破路施工,以避免“天天挖溝”現象發生。

    (三)水污染綜合整治規劃

    由于水污染污染原因較多,污染范圍廣,因此污染治理難度大。這就需要進行整體的綜合考慮。改革落后的生產方法,加強對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使用污水處理系統,減少污水排放。以達到有效保護水資源的目的。

    (四)垃圾本身是放錯位置的資源

    垃圾處理可分為四個層次,首先是盡可能進行分類回收利用;其次是盡可能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進行堆肥處理;再次是盡可能對可燃物進行焚燒處理;最后是對不能進行其他處理的垃圾進行填埋處理。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屬厭惡性項目,選址在建成區經常遭到居民強烈反對甚至上訪,且與其他市政設施相比,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具有占地面積大、防護距離要求遠的特點,城市規劃必須與環境衛生規劃同步進行,環衛設施規劃中對垃圾產生后的收集、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改造與新建的關系。

    (五)噪聲污染防治規劃措施

    城市噪聲污染防治規劃措施主要包括:a. 合理劃分城市區域聲環境功能區;b.建設城市綠色生態廊道和生態隔離帶,利用城市園林綠化生態系統削減噪聲污染;c.控制交通噪聲污染,交通干線與建筑物規劃合理的防噪聲距離,穿越居民區路段采取隔聲屏障、綠化隔離帶、降噪路面或交通控制等降噪措施;d.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布局,各類功能區域合理布置,互不干擾,加強工業、商業、運輸業及社會生活噪聲污染控制。

    (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城鄉可持續發展

    要準確的把握城鄉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旨,重點是要了解城鄉生態環境本身的特點。首先城鄉的生態環境建設都是人工培植的綠樹和花草,與自然環境下生長的植被不同。城鄉里的綠化對于自然環境的改造只是一小部分。防治水土流失靠的是樹木的根系緊抓土壤,還可以防風沙。但是在城鄉規劃中,城市里是不方便種植參天大樹的,通常人們都會選擇柳樹、松樹來替代,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美化了環境,實際的保護生態環境的效果卻不顯著。其次城鄉主要是人們的密集區,是人類生活的主要場所,因此大量的垃圾就會產生。尤其是塑料袋、塑料瓶、還有各類化學藥品,無法在空氣中自己降解,都會嚴重的危害城鄉的生態環境。如今政府提倡垃圾廢物分類處理,政策很好,但是實施起來難度依然很大。甚至很多老百姓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哪些是一直都以扔掉的,導致了多功能垃圾桶不能有效的發揮自身的功能。因此城市規劃中的生態環境建設基本上只能改變表面的環境,深層次上還需要人們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公共來完善城鄉規劃中的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城鄉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

    生態環境與人類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過度的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就會危害我們自身,更甚者阻礙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只有做到了城市環境保護和城市經濟的協調發展,城市規劃建設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建設工作才能更上一層樓,實現城市及城市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時軍.城鄉規劃法對城市環境保護的促進作用[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60-64.

    第6篇: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污染物;總量控制;TMDL計劃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總量控制主要是從定量的角度,把水域看做一個整體,依據水體功能要求和污染源分布狀況,預先算出達到該環境目標所允許排放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然后通過優化計算,確定分配到各污染源的排放量及其削減量,并制定防治措施,以達到改善水質、滿足水環境質量標準要求的目的[1]。目前的研究和應用領域,普遍把我國總量控制技術體系分為目標總量控制、容量總量控制和行業總量控制3種類型。

    隨著水環境污染加劇及人們對水質目標和水質管理要求的提高,我國水質管理逐步由濃度控制為主向實行總量控制轉變。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國點源污染控制和管理體系已逐步完善,點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雖然日趨嚴重的非點源污染研究還處在探索階段,但總量控制的實施對控制污染物排放和改善水質是行之有效的。

    國外多年的總量控制研究和實踐表明,美國EPA最早提出的TMDL計劃是國際上比較先進的水質管理措施,對點源和非點源的污染防治效果非常顯著,對我國流域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有較多值得借鑒之處。

    2 TMDL計劃

    2.1 TMDL計劃概述

    美國EPA于1972年清潔水法中提出TMDL計劃,是指“在滿足水質標準的條件下,水體能夠接受某種污染物的最大日負荷量,包括點源和非點源的污染負荷分配,同時要考慮安全臨界值和季節性變化,從而采取適當的污染控制措施來保證目標水體達到相應的水質標準”[2]。 TMDL計劃總目標是識別具體污染區和土地利用狀況,并考慮這些具體區域點源和非點源的污染物濃度和數量提出控制措施,從而引導整個流域執行最好的流域管理規劃[3]。經過20多年的改進和發展,美國的TMDL計劃把水資源保護由單純的污染源控制轉變為依據生態功能和生態健康進行污染控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總量控制策略和技術方法體系。美國多個州在各自行政區域內實行了TMDL計劃,而且每年批準或實施的TMDL計劃都在增加,到2006年為止,其總數量已達22000多個。一些案例表明,TMDL計劃對美國水體的水質改善效果十分明顯。

    我國已有學者對美國TMDL 計劃進行了研究,邢乃春等人[4]介紹了TMDL計劃的研究背景、發展進程及組成框架。楊龍等人[5]對美國TMDL計劃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介紹。葉興平等人[6]總結分析了我國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介紹了美國TMDL計劃的成功實施經驗,并結合中國水環境管理現狀,總結了中國實施TMDL計劃的技術路線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一些對TMDL計劃應用模型、TMDL不確定分析等內容的討論與分析。TMDL計劃研究在我國還處在起步階段,需要結合水體實際情況進行總量控制,制訂適宜的TMDL計劃,從根本上改善水環境質量。

    2.2 TMDL計劃實施步驟

    美國TMDL計劃周期一般是3年,而我國總量控制以5年規劃為周期,包括6個實施步驟。

    2.2.1 水質問題識別

    依據水環境功能區劃,制定目標水體的水質評價標準;根據水體使用功能、污染控制指標及有關法規規定,選取水質評價因子;收集各類水質監測數據,評價水體目前水質狀況,判斷污染性質和程度。當發生水體污染或富營養化時,可以根據污染源排放狀況、自然環境特征,識別出水體污染或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從而識別出“問題水體”及主要控制因子。確定水質受限水體之后,根據水體污染程度、污染控制措施等因素,對“問題水體”進行排序。

    2.2.2 制定水質指標及目標

    根據水質問題的識別結果,選擇一種或幾種可定量化的指標作為水質指標,通常河流可選取CODcr 、NH3-N作為水質指標;湖泊的入湖口、湖區可選取CODcr 、NH3-N、TP、TN作為水質指標;若不存在定量化指標時,可以選擇某些敘述性指標來反應水體受污染程度。根據水體受污染程度和水體功能要求,可以將水質目標值設置為一個或幾個階段,如近期指標、遠期指標,或近期、中期、遠期指標。

    2.2.3 最大污染負荷的確定

    (1)建立流域水質模型。建立流域水質模型,模擬流域非點源污染負荷并計算水環境容量。在GIS基礎上,依據空間和屬性數據,劃分子流域,通過模型參數的敏感分析確定各流域水文水質敏感因子,再利用歷史觀測和現場實測水質水文數據進行模型參數校準和驗證,從而建立流域水質模型系統。

    (2)污染源調查與模擬。調查污染流域水體的點源和非點源,統計點源廢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統計非點源主要污染物的產生量,采用經過模型參數率定和驗證的非點源污染模型模擬非點源污染物入河量。

    (3) 估算最大污染負荷量。通過合理設計水文條件,合理選取水環境容量計算模型和模型參數,根據水質目標值,計算出點源和非點源環境容量,轉化成最大允許排放量,再計算出污染物削減量。

    2.2.4 污染負荷分配

    污染負荷分配是TMDL計劃的關鍵步驟,應該科學合理公平地進行負荷分配。污染負荷分配是指在點源和非點源及各污染源之間進行的污染負荷分配,依據公式為:

    TMDL=ΣWLAs+ΣLAs+MOS

    式中,WLA是現存和未來點源可分配污染負荷量;LA是現存和未來非點源可分配污染負荷量;MOS是安全臨界值(Margin of Safety,MOS),指污染負荷和受納水體水質之間的不確定數量關系。

    2.2.5 制定污染控制措施并實施

    制定點源污染和非點源污染削減方案,并嚴格執行。對點源,可以增加點源污水處理設施、改良工藝技術等;對非點源,可以采用控制農業化肥的使用、對畜禽養殖廢水進行處理、加大對城市徑流污染的控制等措施。

    2.2.6 后續監測和效果評估

    通過實際的水質監測數據,對目標水體TMDL計劃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判斷水體是否達到預期的水質目標值。若能夠達到預期目標,可以繼續實施TMDL水污染控制計劃方案;若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就需要對先前實行的TMDL計劃進行修改和調整。

    3 實施TMDL計劃的關鍵問題

    我國水污染物總量控制與美國的TMDL計劃模式在總體思路上是相似的,都是先制定水質目標值,再把能夠達到目標值的污染物最大允許排放量進行分配。但是,美國TMDL計劃中的某些方面在我國總量控制工作中可能考慮不夠完全,如水質目標的確定、非點源污染控制、安全臨界值的確定及模型選用等方面。

    3. 1 水質目標的確定

    美國的TMDL計劃以恢復受污水體的指定用途為出發點,從水生態健康和水體使用功能的角度,在水體的營養物、沉積物、病原菌等方面都實施了TMDL計劃,極大地改善了受污水體的水質。而我國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基本目標是達到水環境功能區的水質標準,選取的水質指標單一,通常以COD、TP、TN為主。引起水體污染的因素多種多樣,僅靠控制某種污染物或水質指標,不能滿足水環境功能要求,也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水質。

    3.2 非點源污染控制

    由于非點源污染隨機性強、成因復雜、潛伏期長,所以非點源污染的控制極其困難。美國EPA 1972年頒布清潔水法,制定并實施了點源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但是由于沒有考慮非點源污染及多個點源在流域內的累積效應,導致大量水體無法滿足相應的水體功能要求,才制訂出TMDL計劃。美國對非點源污染的研究已經有30年,隨著TMDL計劃的不斷完善,點源和非點源污染都得到有效控制,水體水質改善效果十分明顯。

    而我國的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基本是針對點源污染,隨著點源污染的有效控制,非點源污染已經成為水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不進行非點源污染控制就不能實現水體水質的根本改善。雖然我國已將非點源污染總量控制納入流域水污染物總量控制計劃,但非點源污染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陳丁江等人[7]針對非點源污染為主的河流污染總量控制問題,提出適用于非點源污染河流的水環境容量和相應集水區內污染源排放削減量的分月估算方法,制定污染排放削減量分配方案,建立了非點源污染總量控制的方法體系;王少平等人[8]對蘇州河通過模擬試驗修正非點源模型,利用GIS技術建立非點源污染信息數據庫,對蘇州河進行網格和河網概化,以CODcr為控制因子,根據斷面水環境目標,計算水環境容量,并確定削減量,最后提出非點源污染總量控制對策;另外,我國對非點源污染的模擬研究以國外常用模型為基礎,根據不同的地理信息、水文信息、流域情況、污染特征等,選取適合研究區域的信息數據,不斷地修正和驗證模型。

    3.3 不確定性分析

    TMDL計劃是一個連續漸進的過程,實施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各種不確定性是相互關聯的,前一步驟中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延至下一步驟,如果某一步驟中的不確定性未經解決,那該步驟中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下一步驟決策,通過誤差傳遞和累積,最終影響整個決策系統。不確定性可以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進行分析,定量化研究是指安全臨界值MOS的確定。

    3.3.1 不確定性的定性分析

    不確定性定性分析是確定安全邊際值MOS的基礎,根據具體實施步驟對其可能包含的不確定性進行定性分析,指出不確定性可能的來源。第一,水質問題識別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如水環境背景信息的獲取、監測規定的確定等。第二,水質目標制定存在不確定性,水質目標的實現具有階段性,根據流域水污染程度和污染治理水平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時段的水質目標。第三,污染源調查與模擬方面,存在污染源調查不全面、不系統問題,如污染源普查對點源和非點源的劃分不明確、非點源調查不足等。第四,水環境容量計算過程存在不確定性,水環境容量計算模型和參數的選取、污染源分布和污染物排放方式及設計水文條件等方面都存在不確定性。第五,污染負荷分配在選擇分配方法和相關參數假設方面存在不確定性。第六,后續監測與效果評估的不確定性可以從監測數據的準確合理性及監測人員的主觀判斷等方面進行分析。

    3.3.2 安全邊際值的確定

    美國EPA常用的MOS估算方法主要是隱式計算和簡單的顯式計算[9]。隱式計算采用保守設計條件估算水體所能承受的最大污染負荷量,將MOS值合并到TMDL中,而不再單獨計算安全臨界值MOS;簡單的顯式計算考慮最有可能出現的水文情況估算負荷量,依據當地的實際管理情況預留一部分環境容量作為MOS。這兩種過于保守或隨意的估算方法并不能充分說明不確定性的影響。我國一般預留部分環境容量作MOS值,對MOS估算方法研究相對較少,周雯等人[9]采用一階誤差分析(FOEA)法對模擬計算中的不確定性進行了定量估算。

    目前,多數研究考慮了定量不確定性分析,主要集中在概率框架內的參數和變量的不確定性量化分析,常見方法有蒙特卡羅模擬(Monte Carlo simulation)、一次近似法(first order approximation)、均值一階可靠法(mean value first order reliability method)和廣義似然不確定性估計(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等[10]。安全臨界值MOS受環境容量模擬計算中的誤差和水環境管理中不確定性因素的共同影響,應該更加具體地考慮這些因素,準確地估算MOS。

    3.4 模型選擇

    目前美國EPA在模型選擇綱領中列舉的幾十種供各地實施TMDL計劃備選模型中,沒有任何一個模型可適用于任何的流域,決定TMDL計劃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選擇合適的模型[5]。選擇過于簡單、過于復雜,或靈敏度不夠的模型,可能造成預測不準確、延誤研究進展、增加成本等問題。我國污染負荷估算使用的是國外較為成熟的模型,如WARMF、HSPF 、SWAT等。每種模型有其各自的適用范圍和特點。BASINS系統是目前TMDL計劃中較為常用的模型系統,是由美國EPA開發的集水區多目標環境分析系統,適用于水系和流域的研究,專門用于計算受納水體的總最大污染負荷。系統中的水文模擬程序HSPF模型是最常用的水系模型之一,主要用于農村和城市混合流域沉積物及營養物TMDL的長期連續模擬[11]。

    4 結語

    TMDL技術是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水質管理方法,也是國際水環境管理的發展趨勢。美國已經對水體中的沉積物、營養物、病原菌等作了成功的TMDL計劃,極大地改善了水體水質。在國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應該以流域水生態健康為出發點,結合我國流域自然環境、資源、社會經濟及環境管理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以小流域為基本控制單元,跟蹤污染物在流域內遷移轉化的全過程,重視非點源污染控制,開發簡單、經濟、實用的污染負荷估算模型,科學合理地進行污染負荷分配,制訂適宜我國流域水污染物總量控制的TMDL計劃,結合其他污染控制措施,最終達到各階段水質目標值,使水質得到根本改善,逐步實現流域水生態健康。

    參考文獻:

    [1]楊 桐, 楊常亮, 毛永楊. 流域水污染物總量控制研究進展[J]. 環境科學導刊, 2011, 30(4):12~16.

    [2]王彩艷, 彭 虹, 張萬順, 等. TMDL技術在東湖中的應用[J]. 武漢大學學報, 2009,42(5):665~668.

    [3]Committee to review the New York city watershed management strategy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ard. Watershed management for potable water supply [M].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0.

    [4]邢乃春, 陳捍華. TMDL計劃的背景/發展進程及組成框架[J].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05, 11(9): 534~537.

    [5]楊 龍, 王曉燕, 孟慶義. 美國TMDL計劃的研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08, 31(9): 72~76.

    [6]葉興平, 張玉超. TMDL計劃在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中的應用初探[J]. 環境科學與管理, 2008, 33(8): 13~16.

    [7]陳丁江, 呂 軍, 金樹權, 等. 非點源污染河流的水環境容量估算和分配[J]. 環境科學, 2007, 28(7): 1416~1424.

    [8]王少平, 俞立中, 許世遠, 等. 基于GIS的蘇州河非點源污染的總量控制[J]. 中國環境科學, 2002, 22(6): 520~524.

    [9]周 雯, 任秀文,李適宇. TMDL中MOS的定量估算方法及其應用[J]. 新疆環境保護, 2011, 33(2): 21~28.

    第7篇: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范文

    摘要:污水處理、水污染、污水處理工藝、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TU9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我國污水處理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中國的污水處理事業的歷史開始于一九二零年,在改革開放的近20年時太陽能得了飛速的發展,根據二零零八年的有關統計,截至到二零零八年的六月份,我們國家已建成約有一千四百座的污水處理廠,建設這些污水處理廠大大提高了城市污水的處理水平,但是,處理量的增加遠不及污水排放量的增長,根據我國污水處理項目統計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目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排放達到了一級A的標準,數量只占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百分之六,由于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在提高,所以,多數污水處理廠必須改造設備,《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重點工業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被稱為“全國最嚴格”的環保標準,從今年一月一日起開始實施,其中明確規定,所有新建污水處理廠的排放標準都要提高,從以前的一級B提到一級A,我們國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及以前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因為當時沒有嚴格要求出水氮磷的含量,生物處理工藝采用傳統的活性污泥及改良工藝,主要功能是大量去除污不中呈膠體態及溶解態的有機污染物,從而使經處理的污水達到排放標準,但是對于污水中氮磷的去除量非常小,為符合國家為氮磷的排放要求,使水環境得到保護,我們國家大部分城市的污水處理廠都必須進行改造。

    二、當前我國水污染問題依然十分嚴峻

    我國環境狀況公開顯示,二零零八年全國依然存在嚴重的地表水污染,全國7大水系四百零柒個國家監控斷面中,一類到三類、四類到五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達到百分之四十九點九,百分之二十六點五,七大水系總體可以用中度污染來概括,其中浙法一帶河流水質為輕度污染,只有西北諸河水質為優,西南水質良好,近崖海域水質總體也是輕度污染,在十一五期間,海河、淮河、遼河、滇池、巢湖、三峽庫區及黃河中上游等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規劃,共有兩千七百多個污染治理項目得到安排,共計投資一千六百個億,截至到二零零八年九月份,已建成的共有八百八十一個,在建的有九點六十個,完成投資共計五百一十個億,二零零八年工業廢水治理投資共計一百九十多個億,根據政府對再生水的規劃測算,二零一零年我國城市污水再生設施將達到680萬t/d,再生水工程新增投資約一百億元。

    三、現階段我國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

    第一、生活中的污水

    截止目前,我們國家的生活污水處理主要采用的是生物活性污泥法,目前,形成比較典型的二級處理的工藝包括:AB法、傳統活性污泥法、A2/O工藝、氧化溝工藝、A/O工藝、ICEAS工藝、CASS工藝、BIOLAK工藝、SBBR工藝等。其中應用較多的為CASS工藝與氧化溝工藝。

    CASS工藝是一種循環式活性污泥法,是在SBR工藝的基礎上改進的一種形式,主要是通過曝氣和不曝氣階段的交替運行,實現反應器以厭氧—缺氧—好氧—缺氧—厭氧的方式運行。

    BIOLAK工藝是由德國馮•諾頓西公司開發的,此種活性污泥處理系統是一種具有脫氮除磷的功能。

    第二、工業廢水的處理

    膜技術

    膜分離技術經常用的有納濾、微濾、超濾與反滲透等,因為膜技術在處理過程中不引入其他雜質,能夠分離大小分子物質,所以常被用于大分子原料的回收,比如利用超濾技術回收印染廢水的聚乙烯醇漿料等。目前,限制膜技術工程應用推廣也有很多難點,如造價高、壽命短、結垢堵塞與易受污染等,隨著膜生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廢水處理領域膜技術將會得到更多的應用。

    磁分離技術

    磁分離技術是近些年來發展的一種新型的技術,技術原理是利用廢水中雜質顆粒的磁性進行分離的水處理。對于水中的許多弱磁性或是非磁性的顆粒,要想使它們具有磁性就得利用磁性接種技術,磁分離技術主要應用于廢水處理,對于廢水處理的方法有以下三種:間接磁分離法、直接磁分離法以及微生物一磁分離法。目前研究的磁性化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包括鐵鹽共沉技術、磁性團聚技術、鐵氧體法、鐵粉法等,其中圓盤磁分離器和高梯度磁過濾器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磁分離設備。

    臭氧氧化

    臭氧屬于強氧化劑的一種,能快速與還原態污染物發生發應,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而且不會產生二次污染,主要用途是除色、污水消毒、除臭、降低COD以及去除有機物等,若單獨使用臭氧氧化法的話,就會造成很高的造價,處理成本較貴,并且發生有選擇性的氧化反應,較差的鹵代烴及農藥等氧化效果。所以,近些年來提高臭氧氧化效率的相關組合技術是發展方向,其中,不僅能夠提高氧化速率和效率,并且能夠氧化臭氧單獨作用時很難氧化降解的有機物有H2O2/O3、UV/O3、UV/ H2O2/O3等組合,由于臭氧在水中有較低的溶解度,而且臭氧的產生效率也較低、耗能太大,所以臭氧裝置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提高臭氧的利用率,增大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是研究的重要因素。

    四、我國污水處理事業今后的發展趨勢

    水環境污染和經濟發展是成正比的,意思就是水環境污染會隨著經濟發展的速度而越來越嚴重,人離開水是無法生存的,離開水工農業生產更無法發展,無論是排出的生活污水還是工業廢水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資金投入才會有經濟的發展,同樣,保護環境不會受到污染也需要資金,當資金不充足的時候,那么就得將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兩項指標有機的協調起來,絕不能造成厚此薄彼或是顧此失彼的局面,如果只顧及經濟發展而不顧環境保護,就會導致嚴重污染環境,此時再投入資金也不會達到原有的清潔,我們受到國外的反面教訓警示,日本的伊勢灣的水產品之所以受到嚴重的損失,就是因為沿海石化生產廢水污染了日本的伊勢灣所致,雖然治理了很多年但無法恢復以前的環境狀況,這充分證明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

    保護環境這項任務任重而道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代人的責任,它是一項持續發展的戰備工程,而且是世世代代的責任,經濟的發展導致環境污染的問題出現,消除環境污染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一個相互矛盾而且又統一的問題,這個問題客觀存在于人類生活中,水是生命之源泉,是經濟騰飛的先決條件,水環境堅決不能污染,水資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因此,要讓孩子們明白,從他們進學校的第一天起,通過各種資料與學習了解水資源的寶貴,從小培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要有保護環境的意識,了解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保護水資源,無論是家庭還是單位,無論是普通職工還是各級領導,都要引起大家對水資源的重視,喚起對水的憂患,讓每一個人都參予到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環境,消除水污染,這是一場戰爭,為了使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得以落實,為了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為了我們人類能夠健康的生存,同時,為了把寶貴的水資源及優質的生活環境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讓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奉獻我們的愛心吧!

    參考文獻

    1、張富春,對黑河引水工程的回顧與思考,西安市人大情況通報,2001.5。

    2、蘆猛虎、吳健、張理、魏敬業、李金芬等,西安市排水工程規劃(1995年至2010年)。

    第8篇: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范文

    星期四下午一放學,我就和幾個同學一溜煙兒跑回家。我們用最快的速度吃完晚飯后立即集合到月河邊上去。

    在路上,我們進行了分工,分別負責采訪工作、記錄工作。

    乍眼一看:“哇!好漂亮呀!”可是細細地望望河面,垃圾成群呀!我非常吃驚。那些形容河水清澈的美妙語句根本就沒辦法拿來形容這條河了,小伙伴抓起了他的手機,“咯吱——咯吱——”把這條滿是雜物的河流照了下來。

    我從書包中把本子拿了出來,我首先走到一位老爺爺那里,我望了望他手里的魚竿,問道:“老爺爺,您來這釣魚您覺得合適嗎?”“不合適也沒辦法呀,附近可只有這么一條河流,你看看,水被污染成這樣,咳!有臉見人嗎?”說完,那位老爺爺無奈的嘆了口氣,又開始釣魚了。

    接著,小伙伴又找到了一位大約年近六十的老伯伯,老伯伯聽了小伙伴的話,知道我們是來調查關于水污染的,興奮至極,打開了話匣子:“你看看月河,游客可都要來這參觀,這豈不是損壞家鄉形象嗎?真是的!有的小青年不知道要保護自己家鄉的臉面,還亂往里面扔雜物,品德太差,沒素質!現在你們學校好了,知道要從小孩子開始教育。小同學呀,看看這,快發動你的同學也來這里看看,讓他們真正懂得要保護水環境。”

    這些嚴峻形勢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人們賴以生存的河流、湖泊正面臨著越來越多污染的威脅。只有杜絕污染物進入河流湖泊,或者減少其數量,河流湖泊中原有的污染物才會隨水流走、逐漸減少。因此,防治河流湖泊污染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控制污染源。我們知道,河流湖泊污染來源是工業廢水和城鄉生活污水。國家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對廢水排放等各方面,都作了嚴格的限制和規定。

    我查閱了資料:一個正常人,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能維持七天的生命;在失去水的情況下,能維持三天的生命。所以說,水對我們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要讓我們活的健健康康的,就得喝充滿礦物質正常的天然好水。

    人的身體70%是由水構成的,皮膚的呼吸,內臟的工作,血液的循環,細胞的活動,都離不開水。并且,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有5%-20%是從水中獲得的。

    20世紀全世界總的耗水量增加了6倍多。全世界淡水總消耗量年增長率為2.5%,比人口增長率高出1倍。到2025年,全球人均年可用水量將減少1/3。最新資料顯示,到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個國家缺水(包括中國),26個國家嚴重缺水,40%的人口遭受缺水之苦,每年有2500萬人因水污染而死亡,有10億人喝不到干凈的飲用水。而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相當于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在全國600多個城市中,竟有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并且,我國的水污染問題也很嚴重:我國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發展趨勢。水質污染嚴重而不能用于灌溉的河段約占23.3%,45%的河段魚蝦絕跡,85%的河段不能滿足Ⅲ類水質標準,生態功能嚴重衰弱

    聯合國在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20世紀全世界總的耗水量增加了6倍多。全世界淡水總消耗量年增長率為2.5%,比人口增長率高出1倍。到2025年,全球人均年可用水量將減少1/3。最新資料顯示,到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個國家缺水(包括中國),26個國家嚴重缺水,40%的人口遭受缺水之苦,每年有2500萬人因水污染而死亡,有10億人喝不到干凈的飲用水。而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相當于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在全國600多個城市中,竟有400多個城市供水不足。并且,我國的水污染問題也很嚴重:我國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發展趨勢。對全國55000km的河段調查表明,水質污染嚴重而不能用于灌溉的河段約占23.3%,45%的河段魚蝦絕跡,85%的河段不能滿足Ⅲ類水質標準,生態功能嚴重衰退。

    就如今年5月29日發生的太湖藍藻事件,就是因為周圍的工廠排放污水不當而造成的,從而給太湖附近的居民飲水、用水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江蘇省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當日起突然發生變化,并伴有難聞的氣味,無法正常飲用。不少市民開始大量購買各種瓶裝、桶裝的純凈水和其他品種的飲料,他們擔心用變質水做飯影響健康。直到6月3日下午,藍藻污染導致的異味才基本清除。

    我和同學做了一個調查,發現了,有48%的家庭都是節約型用戶,有28%的家庭屬于正常用水戶,可是還是有一部分的(24%)家庭在浪費著我們現在已緊缺的水資源。所幸的是,在這些家庭中,有92%的人有著節約用水的好想法,其中有48%的人還有著節約用水的好辦法。比如說,我們可以在抽水馬桶的水箱里放上一個1.2的水瓶子,每沖一次廁所,就可以節約1.2升的水;我們還可以把洗澡剩下來的水和洗衣服的水來沖廁所;可以把淘米的水用來澆花、洗碗、洗菜……

    在這兒,我想喚醒那一些還在浪費水資源的人,也希望那一些節約用水的人們繼續努力加油,保護生命之水。只要我們能夠從現在開始不亂扔垃圾,多凈化空氣,不把廢水排入河流,并能夠想方設法地節約用水。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又將擁有生命之水啦!

    慢慢弄明白: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總水量為18萬億億升。這個數量似乎能滿足全球人口對水資源的需求,但實際情況并不令人樂觀。現存水儲備的99%是不宜人類利用的海水和極地冰,其余1%還大都在800米以下的地層,人們生存所依賴的河流湖泊的水僅占總量的0.01%。世界上已有18個國家的人均可再生水資源擁有量不到1000立方米。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一項報告表明,世界上有34億人口平均每年只能得到50升水,這標志著人類正面臨著淡水短缺的危機。

    聽爺爺奶奶說,在他們小時候,常在月河邊游泳、玩耍、嬉戲,還經常用那里的水解渴、洗衣服、淘米等等。可是今天,卻是另一番景象:那條寬寬的月河,也變得狹窄起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清澈見底了。而雨水,本來是由大海中的水蒸發變成云而變成雨的,可是因為我們對江河湖海的污染和對空氣的污染,使雨水也披上了一件灰黑色的外衣,有時,還變成酸雨來禍害人類。

    你知道嗎?我們每個人都是環境災難的制造者,也是環境災難的受害者,更是環境災難的治理者。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共同的環保職責:關心環境質量,選擇綠色生活。

    第9篇:水污染防治發展趨勢范文

    關鍵詞 農業;面源污染;現狀;最佳管理措施;污染防治

    中圖分類號 X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0)04-0081-04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4.014

    隨著經濟的發展,點源污染逐漸被重視和得到治理,使得面源污染在環境污染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已成為世界范圍內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主要來源,全球30%-50%的地球表面已受到面源污染的影響[1],加強面源污染的治理不僅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關系到整個經濟發展和人居環境。目前,我國農村水環境質量普遍很差,已嚴重影響到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2]。“城里人富了,產生的垃圾都運到了村子里,農村變得越來越臟”。其實,這種觀點只關注了一種污染現象。更為嚴重的面源污染也在威脅農村,后者的破壞面可能更大[3]。這種已存在和潛在的威脅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控制面源污染已經成為改善水環境的重要任務。

    1 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和危害

    農業面源污染是指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氮素和磷素等營養物質、農藥以及其他有機或無機污染物質,通過農田的地表徑流和農田滲漏形成的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農藥污染、畜禽糞便污染等。農業面源污染是導致目前河流、水庫、湖泊等水體水質惡化的重要原因。農業面源污染由于其污染物的廣域性、分散性、相對微量性和污染物運移途徑的無序性,而具有機理模糊、潛伏周期長、危害大等特點,從而導致農業面源污染成為目前國內外環境污染治理的難點領域,也成為我國新農村建設尤其是環境建設的最大障礙。

    1.1 化肥污染

    過量或不合理施用化肥會增加土壤重金屬與有毒元素,導致作物營養失調與NO-積累和土壤結構破壞,促使土壤酸化以及降低微生物活性等,從而造成對土壤和水體的污染。

    在農業生產上,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40%,其余的60%-70%白白流失掉[4]。有資料表明,中國氮肥利用率為30%-35%,磷肥和鉀肥分別為10%-20%和35%-50%,低于發達國家15-20個百分點[5]。綜合各地試驗結果,中國每年農田氮肥的損失率是33.3%-73.6%,平均總損失率約60%[6]。大量流失的化肥,隨水流進入溝渠,再匯集江、河、湖、水庫及近海域,使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元素富集,導致水質的惡化。

    1.2 農藥污染

    農藥作為外來化學物質會改變土壤的結構和功能,使其酸化,性質變劣;直接危害土壤中的生物,破壞土壤生態系統平衡;有些農藥殘留期長,通過食物鏈累積而危害人體健康。

    當噴施的農藥是粉劑時,僅有10%左右的藥劑附著在植物體上,若是液體時,也僅有20%左右附著在植物體上,1%-4%接觸目標害蟲,40%-60%降落到地面,5%-30%漂浮于空中,總體平均約有80%的農藥直接進入環境[7]。漂浮在大氣和存在于土壤中的農藥經過降水、地表徑流和土壤滲濾進入水體中,最后導致水環境質量的惡化。

    1.3 農膜污染

    使用過的農膜若不加以清除,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殘存在土壤中的農膜碎片會改變或切斷土壤孔隙連續性,影響水分下滲,降低土壤抗旱能力,導致土壤次生鹽堿化;殘膜在土壤中阻止根系串通,影響作物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導致作物產量下降;殘膜還會對農村環境景觀造成影響。

    1.4 秸稈燃燒污染

    農村地區每年收獲季節,都會有大量的秸稈堆放在田間地頭、路邊樹旁,除了一部分作飼料或燃料運回家,其余大部分秸稈采用就地集中焚燒的辦法處理,不但浪費了生物資源,在焚燒過程中,還產生滾滾濃煙,生成了極易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嚴重破壞了大氣環境,直接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李秀芬等:農業面源污染現狀與防治進展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年 第4期1.5 養殖業面源污染

    隨著畜牧業的發展,養殖場所排放廢水和糞便堆存期間因降水而淋溶出來的污染物排入到周圍的土壤環境,然后通過水土流失進入地表水。并且畜禽糞便中含有各種病原體對水體衛生學污染影響巨大,應用畜禽糞污染的灌溉水或未經無害化處理的糞肥可導致食用農產品衛生學污染[5]。由于水產養殖面積和產量的迅速增加,魚類糞便和投入的飼料、肥料及藥物對水體的污染也日趨嚴重。水產養殖向周圍水域環境中排放大量飼料、殘餌、排泄物等有機物、各類化學藥品或抗生素以及氮、磷等營養物,造成周圍水域的污染和富營養化以及底泥的富集污染[8]。

    1.6 水土流失因子

    由于過多的人口增加了對土地的壓力,導致人們亂墾荒地、濫伐森林、超載放牧等以及城市的擴張和不適當的建設項目的開發與管理,這些因素導致了土地資源嚴重退化,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過程中土壤顆粒以及其中的養分、農藥、重金屬等也隨著遷移最終進入河流、湖泊等造成水體的污染[5]。

    2 農業面源污染現狀

    國外的研究資料表明,農業是主要的面源污染來源。并且在全世界不同程度退化的12億hm2耕地中,約12%由農業面源污染引起[1]。美國環保局2003年的調查結果顯示,農業面源污染是美國河流和湖泊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導致約40%的河流和湖泊水體水質不合格,是造成地下水污染和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8]。在歐洲國家,農業面源污染同樣是造成水體、特別是地下水硝酸鹽污染的首要來源,也是造成地表水中磷富集的最主要原因,由農業面源排放的磷為地表水污染總負荷的24%-71%[9],例如在瑞典,來自農業的氮占流域總輸入量的60%-87%[10]。愛爾蘭大多數富營養化的湖泊流域內并沒有明顯的點源污染[11]。芬蘭20%的湖泊水質惡化,而農業面源排放的磷素和氮素在各種污染源中所占比重最大,占總排放量的50%以上,各流域內高投入農業比例大的湖區更容易導致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富集[12]。荷蘭農業面源污染提供的總氮、總磷分別占環境污染的60%,40%-50%[13]。德國一些流域也因過量施用化肥導致河流中磷的濃度超過02mg•L-1。農業區域的面源污染在挪威地表水污染方 面是主要的人為污染源,導致地表水富營養化和水質降低[14]。這種結果是由于現代農業強度不斷增長,結合小溪流、濕地和植被過渡帶這些能夠降低營養在農業景觀區域聚集的元素的消失造成的。同樣的發展趨勢在美國和歐洲其他地區也存在[15,16]。

    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研究成果顯示:在中國水體污染嚴重的流域,農田、農村畜禽養殖和城鄉結合部地帶的排污是造成流域水體氮、磷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其貢獻大大超過來自城市地區的生活點源污染和工業點源污染[17]。研究同時指出在中國流域面積大的水域,如滇池、五大湖泊、三峽庫區等,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驅動因子為,高氮、磷肥料用量的菜果花農田面積大幅度增長;流域農村地區畜禽養殖業密集發展;基礎設施差的城鄉結合部地帶城鎮建設快速擴展[18]。

    3 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

    影響農業面源污染的形成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的類型、土壤類型、氣候、管理措施、地質地貌特性、水文過程等因素。對農業面源污染的控制包括兩方面:一是對污染擴散源的控制;另一方面是減少污染物向受納水體的運移。在污染源控制方面,最佳管理措施、關鍵控制區的管理和岸邊植被緩沖帶、水陸交錯帶濕地生態工程對減少污染物的水體遷移的重要生態工程技術。

    3.1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措施

    發達國家對農業面源污染主要采取源頭控制對策。其核心特征為依靠農業科技、研究和發展環境友好的農業生產技術替代原有的技術,通過鼓勵農民自愿或通過政府獎懲措施,推動農民采用新的替代技術,在重要的水源保護區和流域,制定和執行限定性農業生產技術標準,減少農田、畜禽養殖業和農村地區氮、磷徑流和淋溶。美國和歐盟等都撥出專項資金用于啟動水污染治理項目[19]。

    3.2 推行農田最佳養分管理

    流域的景觀特征在影響地表水方面是重要的變量。搞清他們之間的關系在預測污染潛力,從事流域管理實踐對消除和降低污染危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農業面源污染控制中,最佳管理措施能適應面源污染的復雜性特點,已在美國、加拿大等成功應用[20]。農田最佳養分管理(best nutrient management practice, BNMP),通過對水源保護區農田輪作、施肥量、施肥時期、施肥方式的規定,進行源頭控制;畜禽場面源污染主要通過畜禽場與農田的合理配置、畜禽場化糞池容量、密封性等方面進行規定[20]。有效減少了污染物向水體排放。

    3.3 植被過濾帶與人工濕地

    意大利在東北部威尼托區的平原農耕地上,進行了窄植被過濾帶對除草劑(異丙甲草胺、特丁津、異丙隆)徑流的影響研究,提出植被過濾帶對除草劑有稀釋與吸收的作用[21]。德國在水庫周邊與溪流兩岸都設有不同寬度的植被過濾帶,用于過濾來自農田的泥沙和污染物,并將河岸改造成緩坡草地。我國研究人員也提出人工濕地、植被過濾帶與緩沖帶在面源污染控制中的應用。人工濕地法是采用濕地溝槽結合不同的過濾物質,試驗表明淺水池清除作用在夏天最高,在秋天和冬天最低;麥秸在夏天清除氮的能力最高,脫氮作用在秋天和冬天沒有什么區別[22]。挪威標準的濕地系統在清除農田徑流中的作用方面并不是很有效的,小濕地系統中加入大麥秸可能有利于氮的去除[23]。單一階段的人工濕地系統不能很有效地去除高含量的總氮,因為這種系統不能同時提供有氧和厭氧條件。垂直水流濕地能有效地去除氨態氮,但是脫氮作用很有限。相反,水平水流濕地提供了脫氮條件,但硝化作用卻有限。因此,把兩種人工濕地系統結合起來是非常必要的[24]。Seo DCh研究了2階段和3階段不同復合的人工濕地系統對清除韓國溫室農業廢水COD、T-N、T-P的作用,提出最佳的組合是水平-垂直-水平3階段組合人工濕地系統,這種組合能夠有效地處理含有高硝酸鹽的農業廢水[25]。人工濕地處理系統能耗低、基建投資少、效果顯著,被認為是控制農業面源水體污染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手段。我國從“八五”首次引進人工濕地工程技術來處理農田徑流廢水開始,已在滇池、太湖、官廳水庫等水域的面源污染控制及畜禽養殖廢水處理中采用人工濕地工程技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去污效果,為我國農業面源水體污染治理提供了一條極有參考價值的技術途徑和技術模式[18]。但人工濕地屬于末端防治,還必須和源頭控制相結合才能收到更為理想的效果。

    4 小 結

    人們的生活質量受到生活資料供給豐富程度的制約,同樣也受到廢棄物分解消化程度的影響,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資料供給越來越豐富,品種越來越齊全,與此同時,人們生活中產生的垃圾與廢水也越來越多,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舉足輕重,農業面源污染發展之快,危害之大令人難以置信。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的緊迫性必須引起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首先從政策、法律上對農業生產活動進行規范;技術上實行源頭控制為主,推行農業最佳施肥管理和小流域綜合治理。輔助以過程控制和末端控制,如增加植被緩沖帶和人工濕地等。

    參考文獻(Reference)

    [1]Dennis L, Corwin, et al. Nonpoint Pollution Modeling Based on GIS[J]. Soil & Water Conservation. 1998,(1): 75-88.

    [2]鄭安. 農村污水處理亟待重視[J].中華建設,2007,(9):20-21.[Zhen An. Polluted Water in Rural Area Need to Treatment [J]. Chinese Construction,2007,(9):20-21.]

    [3]楊偉利, 阿柱. 農村遭遇面源污染危機[J]. 環境,2007,(8):43-45. [Yang Weili, A Zhu. Nonpoint Pollution Crisis in Rural Areas [J]. Environment,2007,(8):43-45. ]

    [4]葉恩發, 黃金煌. 加強福建省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對策與建議[J]. 中國農學通報, 2004,(11):45-47. [Ye Enfa, Huang Jinhuang. Strategy and Suggestion for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in Fujian Province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04,(11):45-47.]

    [5]趙同科, 張強. 農業非點源污染現狀、成因及防治對策[J]. 中國農學通報,2004,(11):14-17. [Zhao Tongke, Zhang Qiang. Status, Cause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004,(11):14-17.]

    [6]張夫道. 化肥污染的趨勢與對策[J]. 環境科學.1985,6 (6):54-58. [Zhang Fudao. Trend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Chemical Fertilizer Pollution [J]. Environment Sciences,1985,6 (6):54-58. ]

    [7]Sharpley A N, Chapra S C R, Wedepohl R, et al. Managing Agricultural Phosphorus for Protection of Surface Waters,Issues and Option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1994,23: 427-451.

    [8]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from Agriculture. ,2003.

    [9]Vighi M, Chiaudani G. Eutrophication in Europe,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Activities[R]. In:Hodgson E. Reviews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Amsterdam:Elsevier,1987:213-257.

    [10]Lena B V. Nutrient Preserving in Riverine Transitional Strip[J]. Journal of Human Environment, 1994,3 (6):342-347.

    [11]Foy R H, Withers P J A. The 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Phosphorus to Eutrophication[J]. Proceedings of Fertilizer Society, 1995:356.

    [12]Uunk E J B. Eutrophication of Surface Water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e[J]. Proceeding of the Fertilizer Society, 1991, 303:55.

    [13]Boers P C M. Nutrient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e in the Netherlands: Causes and Remedies[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6,33: 81.

    [14]Borgvang S A, TjomslandT. Nutrient Supply to the Norwehian Coastal Areas (1999) Calculated by the Model TEOTIL. NIVAreport nr. 4343-2001, Statlig program for forurensningsoverakning 815/01 TA-1783/2001 (in Norwegian).

    [15]Mander Ue, Kuusemets V, Loehmus K, et al. Efficiency and Aimensioning of Riparian Buffer Zones in Agricultural Catchments[J]. Ecol Engineer,1997:(8):299-324.

    [16]Lowrance R, Altier LS, Williams RG, et al. REMM: The Riparian Ecosystem Management Model[J]. Soil Water Cons,2000,55(1):27-34.

    [17]張維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國農業面源污染形勢估計及控制對策:Ⅰ 21世紀初期中國農業面源污染的形勢估計[J].中國農業科學,2004,37(7):1008-1017. [Zhang Weili, Wu Shuxia, Ji Hongjie. 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and the Alleviating Strategies: Ⅰ 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Early 21 century [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4,37(7):1008-1017.]

    [18]汪洪,李錄久,王鳳忠等. 人工濕地技術在農業面源水體污染控制中的應用[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7,26(B10):441-446. [Wang Hong, Li Lujiu, Wang Fengzhong, et al. Application of Contructed Wetland for treating Water Pollution From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s [J].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2007,26(B10):441-446.]

    [19]張維理,冀宏杰,Kolbe H等.中國農業面源污染形勢估計及控制對策:Ⅱ 歐美國家農業面源污染狀況及控制[J].中國農業科學,2004,37(7):1018-1025. [Zhang Weili, Ji Hongjie, Kolbe H, et al. 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and the Alleviating Strategies: Ⅱ Status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Alleviating Strategies in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2004,37(7):1018-1025.]

    [20]蔣鴻昆, 高海鷹,張奇.農業面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BMPs)在我國的應用[J]. 農業環境與發展,2006,23(4):64-67. [Jiang Hongkun, Gao Haiyan, Zhang Qi. Beast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China [J]. Envirmanagement, 2006, 23(4):64-67.]

    [21]Monica Vianello,Luciano Scarponi, Costantino Vischetti.Herbicide Losses in Runoff Events from a Field with a Low Slope: Role of a Vegetative Filter Strip[J] . Chemosphere,2005,61:717-725.

    [22]韓秀娣.最佳管理措施在非點源污染防治中的應用[J].上海環境科學, 2000, 19(3):102-104. [Han Xiudi. Application of Optimat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NPSP Control [J]. Shanghai Environment Sciences, 2000,19(3):102-104.]

    [23]Anne Kristine Svika, Pa。l Tore Mrkvedb. Use of Stable Nitrogen Isotope Fractionation to Estimate Denitrification in Small Constructed Wetlands Treating Agricultural Runoff[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8,392:157-165.

    [24]Vymazal J. Removal of Nutrient in Various Type of Constructed Wetland[J]. Sci Total Environ, 380:48-65.

    [25]Seo DCh, Hwang SH, Kim HJ,et al. Evaluation of 2-and 3-Stage Combination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Treating Greenhouse Wastewater[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8,(32):121-132.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I Xiufen1,2 ZHU Jinzhao1 GU Xiaojun2 ZHU Jianjun2

    (1.Colleg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

    2.Sha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anghai 201106,China)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二区芒果视频|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成人免费毛片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不卡|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在线看|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香蕉成人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网站 |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日韩欧美成人乱码一在线|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国内一级毛片成人七仙女|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