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能源前景范文

    生物能源前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能源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能源前景

    第1篇:生物能源前景范文

    關鍵詞生物能源;樹種;發展趨勢;開發利用;前景

    中圖分類號 S72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11-0227-01

    我國現已查明的木本能源油料樹種有400余種,其中含油量在15%~60%的有200多種,集中分布在亞熱帶至熱帶區域,在山區往往與常綠闊葉林或落葉林相伴生,而且以野生為主(占總數的75.4%),多以成片式集中分布,因此可以建作原料基地;同時約有10種生物質燃料油植物能利用荒山、沙地等宜林地進行造林,并建立起規模化供應基地,如黃連木、文冠果、麻風樹、光皮樹等。因此,發展挖掘生態經濟價值較高的重要能源替代樹種,已經成為非木質森林資源開發的重要方向和研究熱點[1]。

    1生物質能源樹種發展趨勢

    1.1我國林業生物能源發電已進入產業化階段

    國家林業局能源辦負責人錢能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國林業已較快發展,目前林業生物能源資源的培育和產業化開發,已進入實質性實施和推進階段。國家林業局科技司負責人說,近幾年內要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發電產業,加快生物質能源樹種培育和推廣工作。

    1.2生物質能源開發是我國能源供給的重要補充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油脂的需要量也在不斷增加。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木本食用油的市場需求量為3 000萬t(按食油消費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計),缺口為2 300萬t,供需矛盾突出。當前,能源供應安全正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生物質作為一種可再生和環境友好型資源,已經成為各國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方向,木本油料樹種可以制備生物質柴油,將成為生物質柴油生產的最主要原料。因此,要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的糧油安全和能源安全,開發木本油料是解決供需矛盾的重要環節。

    1.3生物質能源開發是我國糧油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國在人口、食物、能源、環境和資源等方面的問題日益嚴峻,向森林和樹木要食物,目前被一些國際組織和國家所重視,“從自然多樣性收取碩果”就特別強調了森林是糧食、能源和環境安全的保證[2]。因此,我國增加生物質能源的重要途徑就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邊際性土地種植油料植物,以期為我國發展人工燃油植物林提供豐富的物質基礎。我國在生物質能源方面提供充足的可再生原料,對于加強我國在能源方面的獨立性、減少對國際石油市場的依賴性、保證生態工程的可持續發展、保障能源供應、穩定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特色的生物柴油發展的必由之路[3]。從長遠來看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好事。

    1.4生物質能源樹種適應性強、栽培成本低、效益高

    生物質能源樹種一般為多年生,只需一次種植,便可實現多年受益。如省沽油、油茶等,栽種至結果時間為3~5年,而受益期可以超過40年,實行科學管理,合理經營,其產量穩定,將會長期有收獲。同時生物質能源樹種生長的自然環境大部分是空氣清新、光照充足的山林、荒野、路渠旁等地,環境潔凈,不受或很少受“三廢”的污染,而且其適應性強,栽培成本低,效益高,市場競爭力強[4]。

    2景德鎮市生物質能源樹種發展現狀

    為了進一步摸清生物質能源樹種資源現狀,特對景德鎮市生物質能源樹種資源進行調查,為編制全市能源林培育規劃提供基礎數據,為出臺相應政策措施提供依據,以切實加快景德鎮市林業生物質能源建設步伐。調查的范圍涉及全市18個重點林區鄉(鎮)。調查內容包括油料能源樹種(光皮樹、省沽油、三年桐、千年桐、烏桕、山蒼子)和木質能源樹種(檫樹、木荷、小葉櫟、麻櫟、白櫟、苦楮、濕地松、晚松、馬尾松等)兩大類。重點調查樹種資源分布區域、現有面積或株數、現有林木或林分生長情況以及可用于培育能源林的荒山荒地面積。景德鎮市鄉土樹種熱值量見表1。

    對景德鎮市生物質能源資源樹種的調查結果表明,該市的森林生物多樣性豐富,大量木本油料樹種仍處于野生狀態。生物質能源樹種如省沽油、光皮樹等,具有生長快、繁殖力強、耐干旱、耐貧瘠、抗逆性強等特點,由于其根系發達,大量種植具有生產植物油脂、綠化荒山、提高森林覆蓋率、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等作用,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加之該市氣候、土壤等立地條件較好,對生物質能源生長、發育比較有利,而且土地資源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資源充足,適合發展生物質能源生產和綜合加工,表明景德鎮市已具有綜合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的基礎條件。另外,景德鎮市領(下轉第229頁)

    (上接第227頁)

    導對生物質能源生產及綜合開發比較重視,而且該市科技力量比較雄厚,為該市生物質能源生產和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了領導基礎和技術儲備力量[5]。通過調查,為群眾充分地利用山場提供了指導,而且提高了當地群眾發展生物質能源的積極性,為擴大全市生物質能源基地建設,更好地營建生物質能源基地和生物質能源的綜合開發與利用等提供服務。

    3開發利用前景

    景德鎮市林業生物質能源資源豐富,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巨大。以利用林木所含油脂為主,將其轉化為生物柴油或其他化工替代產品的能源林稱為油料能源林;以利用林木木質為主,將其轉化為固體、液體、氣體燃料或直接發電的能源林稱為木質能源林,故生物質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前景看好。該市種植生物質能源樹種不僅具有區位優勢和品種優勢,而且具有技術優勢,其在栽培管理方面技術配套成熟先進,并在生物質能源基地建設方面已具有一定的規模。生物質能源樹種綜合開發利用對于促進山區資源優勢經濟轉化、以林扶貧、繁榮鄉村經濟、加快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4參考文獻

    [1] 張玉潔,鄧建欽,菅根柱,等.省沽油育苗及栽培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01,15(6):34-35.

    [2] 陳晶晶,張楚.我國薪炭林現狀及發展對策探討[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8):169-172.

    [3] 吳曉明,熊亮,程燕,等.景德鎮市發展杜仲栽培及綜合開發調研與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07(24):53-54.

    [4] 劉正祥.省沽油生物學特性及其利用技術基礎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06.

    第2篇:生物能源前景范文

    如果你2008年炒股,或者2009年炒房,亦或者2010年開團購網站,你現在一定是富翁。因為這是幾次財富浪潮的高峰!2012年,新能源順應節能減排政策,生物醇油誰投資誰賺錢,早投資,利更大。

    能源緊缺、環境惡化,這是不爭的事實。為此,國家大力號召開發節能環保產品,開發新的替代能源,并給予財政和稅收方面的支持。借鑒國際領先技術,國內專家學者合力研發燃料甲醇。可再生能源種類繁多,但可以替代石油液化氣做民用卻少之又少。生物醇油是目前惟一進入市場,可替代石油液化氣做民用新型環保液體燃料,是人類對能量轉化原理的偉大實踐,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最重要的,這是一條生態循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節能環保政策支持 生物醇油供不應求

    西安朗博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研發新能源及生產高效節能、環保產品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西北最大的專利技術文獻數據庫、碩研優秀論文庫、重點大學校報期刊數據庫。為加強公司科研及人才儲備,與西安華西大學院企合作,在人才培養,學術項目交流、技術研發等方面強強聯合,打造全國一流的技術項目平臺。

    新型生物醇油是一種新型節能環保燃料,在常溫常壓下儲存、運輸、使用,無壓鋼瓶存儲,只用普通金屬或塑料容器存儲。成本僅為柴油的1/3左右,讓接產客戶享有足夠的利潤空間。熱值可高達8600到10000大卡/千克,與石油液化氣的熱值相當,配制原料易購在各地化工市場均可購置。該燃料用途廣,尤其適合銷往飯店、學校食堂、工廠食堂、工業窯爐或鍋爐等場所,市場十分廣闊。

    西安朗博的生物醇油系列產品一經投放市場,立即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低價位、高品質,質優價廉,深受用戶歡迎。 對于柴油用戶來說以前用柴油不只貴買不到,并且環保每次檢查都不達標。更有甚者炒菜時一不小心炒出的菜經常會帶柴油味,客戶投訴不斷。西安幾十家柴油客戶改用醇油后一致認為 “以前使用柴油,用不了多久鍋底、煙道全是污垢,半個月就要清洗一次,煙塵大了附近住戶也有意見。現在,2-3個月都沒清洗過煙道了。環保部門再也不天天催著讓停業整頓,客戶也再沒投訴菜里有柴油味。更讓老板們高興的是餐廳以前每個月要燒7000多元的柴油,改用生物醇油后費用不到5000元。”

    贏在技術勝在創新 首創醇基燃氣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醇油灶具技術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的液體直燒灶具技術由于火力小,已基本被淘汰;第二類即為目前市場上普遍采用的霧化燃燒灶具技術,它是把醇油經油管送入灶芯,并采用高壓風機霧化燃燒,由于有一部分液體燃料被吹離灶芯,造成浪費,再加上強冷風氣流,降低了火焰溫度,消耗了部分能量,所以火力疲軟,耗量較大。由我公司首創的第三代氣化燃燒灶具技術——100﹪高效氣化燃燒,不用風機,采用原子碰撞,旋風氣流,強壓輸料等設計原理,燃料耗量低,火力強勁猛于液化氣。醇油先通過自身系統轉化為氣體,再經多個噴射孔高壓噴射燃燒,沒有油損耗,沒有熱損耗,燃燒溫度更高,所以節能效果更顯著,可節約燃料30-50%。并成功開發低壓灌注技術,完全可以液化氣罐低壓存儲、成本只有液化氣的三分之一,解決了醇油需要高位儲存的難題,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能力。為適應不同市場需求現已開發了系列灶具產品:家用灶、猛火灶、商用灶、鍋爐燃燒機、無風機酒店大灶等數十個種類幾十種型號的產品,同時甲醇柴油、車用甲醇汽油均已上市。

    甲醇柴油是國標輕柴油中加入一定比例(15%,30%)的變性甲醇配制而成的一種環保節能燃料。1.動力強:甲醇柴油助溶劑在配制過程中增加了提高熱值、增強動力的組分,使“M15甲醇柴油”與同類產品比較動力更強。2.排污少:明顯降低CO、HC和NOX排放,排煙下降幅度超過80%。 3.濾點降低:比同標號柴油降低7-9個單位。4.通用性好:無需改發動機,直接使用、穩定運行,與同標號柴油有等同的適用范圍和效果。可與柴油任意混溶,存放不分層不乳化。5.適用范圍廣:適用于各種柴油發動機、機動車輛;(M50)適用于工業窯爐;(M90)適用于灶爐。6.保持期長:在標準環境內,穩定保持3個月以上,可以解決儲存、運輸銷售和使用各環節所需的時間長的問題。最新開發的三元復合添加劑更具市場競爭力。閃點、十六烷值完全可以達到國標要求,拒水性好、與水不分層、不乳化,利潤達1000元以上。

    甲醇汽油升級最新推出—甲基汽油。經過多年市場檢驗開發出新一代高效添加劑,和傳統甲醇汽油相比較其優點:1、無毒性,甲基汽油的毒性比甲醇汽油的小10倍。2、甲基汽油對金屬完全無腐蝕性。3、拒水不分層、低溫(-25℃)易啟動、高溫(40℃)無氣阻,全面解決了甲醇汽油、乙醇汽油尚未解決的重大技術難題,排除了甲醇汽油、乙醇汽油在儲存、運輸、使用上大量的困難。4、動力性強。辛烷值增加,和國標汽油動力性一致甚至優于國標汽油。5、油耗與國標汽油持平。6、尾氣排放更環保,廢氣含量下降。7、成本低,利潤高。8、無需改車,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經濟價值。

    全程化的培訓系列化的產品 實體化的經營是成功的保障

    規范化、標準化、專業細致服務流程是投資者成功的保障。西安朗博歡迎投資者實地考察,免費參觀生產基地,效果滿意后再合作!來人可免費參觀灶具樣品、燃燒效果,查看相關證件,也可以自己到市場購買原料,當場試驗、核算成本。車用燃料可自選原料現場配置,當場試車,也可帶車實際測試。朗博人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為客戶提供客觀公正的技術信息,并為客戶做好完善的售后技術服務,長期一如既往的把技術升級改進工作落得實處,永葆市場領先地位,不斷的增強客戶的市場競爭能力! 背靠權威機構合作百分百放心!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歡迎交流合作,共同促進新能源的發展!

    西安朗博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實力強大,值得信賴!衷心提醒讀者投資前多咨詢、多考察、多實地參觀,如有需要可免費贈送人工合成液化氣配方!

    西安朗博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雁塔路南段99號(省科技大院)北四樓

    西安火車站:5、30、41、500路到大雁塔站下車即到

    電話:029-85525023 85538283 15891738148

    免費咨詢電話: 4006029135 傳真:029-85525023

    第3篇:生物能源前景范文

    美國農業部考察團來我市考察

    應國家農業部邀請,美國農業部克里斯托福·戴維·曼斯先生率領的生物能源飼料考察團一行,于2009年10月15日至18日來瓊考察。重點考察我省豬生物飼料的有效應用、探索豬生物飼料試驗的合作和開發的可能性以及生物能源飼料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省農業廳領導高度重視,10月15日王宏良副廳長親自會見了考察團一行。10月16日,廳畜牧處、對外合作處、外經中心有關負責人及海口羅牛山生豬總部、海南儋州溫氏禽畜有限公司等12家養殖企業,與客人就家畜生物能源飼料開發與利用舉行了座談。會后,考察團分別考察了海口羅牛山6萬頭仔豬場、海南泓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儋州溫氏禽畜有限公司、三亞林旺裕昌豬場。廳外經中心副主任邢建平全程陪同美方代表團在瓊活動。

    省農業廳領導高度重視,10月15日王宏良副廳長親自會見了考察團一行。10月16日,廳畜牧處、對外合作處、外經中心有關負責人及海口羅牛山生豬總部、海南儋州溫氏禽畜有限公司等12家養殖企業,與客人就家畜生物能源飼料開發與利用舉行了座談。會后,考察團分別考察了海口羅牛山6萬頭仔豬場、海南泓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儋州溫氏禽畜有限公司、三亞林旺裕昌豬場。廳外經中心副主任邢建平全程陪同美方代表團在瓊活動。

    通過考察,考察團對我省畜牧業印象深刻,贊賞我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的成效。與企業就如何通過生物能源飼料的開發利用降低養殖成本進行了建設性的座談,我省企業歡迎試驗使用美方提供的生物能源飼料,美方企業承諾提供生物能源飼料在我省三家企業試驗使用。期望開展中美農業技術交流與合作,并承諾派技術專家開展指導,召開研討會介紹生物能源飼料在世界各地使用情況和發展前景,開展與我省畜牧業的交流與合作。

    第4篇:生物能源前景范文

    “綠色航空”勢在必行

    航空界對替代能源的渴求,從未像現在這樣強烈過。從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以來,飛機就與石油消耗如影隨形般聯系在一起,并因此成為“高碳”俱樂部重要成員之一。國際權威數據顯示,當前全球航空運輸業每年消耗15億17億桶航空煤油,2008年全球航空運輸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高達6.77億噸,盡管僅占全球總排放量的2%。但是由于高空飛行的飛機直接將二氧化碳排放在1萬米左右的平流層,所產生的實際溫室影響要比地面排放大4倍左右,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更直接、更明顯。此外,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還排放出大量氮氧化物、水蒸氣,都對全球變暖有重要影響。

    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盡管由機和引擎技術的不斷提高,飛機發動機的燃燒效率在過去40年已經提高了70%,但這些進步被同一時期航空業的快速發展所抵消。飛機絕對排放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還在迅速上升。根據歐盟的統計,歐盟境內二氧化碳排放在20世紀90年代整體下降5.5%,而其成員國國際航空溫室氣體的排放在這段時間增加73%,且預計到2012年將增加150%。與此同時,石油等不可再生石化能源資源的日趨枯竭,進一步給航空運輸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面對能源危機和氣候變化的雙重挑戰,僅憑飛機燃燒效率和航空公司營運效率的提高,無法確保能源的可持續,也無法從根本上實現碳減排。尋找新的替代能源,實現更綠色的飛行,成為航空運輸業的當務之急。由行器自身原因和安全因素,風能、水利、核燃料和太陽能等可替代能源目前均不能滿足航空業的需要,可再生的生物能源成為最佳的替代選擇。

    古老能源的新生

    生物能源,是指從生物質得到的能源,它是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其它形態的含碳化合物,這些物質通過燃燒可以釋放能量。因此,生物能源的形成實質是生物質同化、固定陽光能和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結果。生物質具體的種類很多,植物類中最主要也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有木本植物、農作物(秸稈、稻草、谷殼等)、雜草、藻類等。非植物類中主要有動物糞便、動物尸體、廢水中的有機成分、垃圾中的有機成分等。

    從能量的形成過程來講,生物能源與化石能源在本質是一樣的,二者的內部結構和特性也相似,可以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技術進行處理和利用。不同的是,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自然生態系統經過幾十億年的漫長進化,才將巨量的碳通過光合作用以化石能源的方式固化封存于地下,從而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濃度降到適合人類生存。但近幾百年來,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使這些封存的碳被集中、快速地釋放出來。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必然極大破壞生態平衡。生物燃料盡管在燃燒釋放能量的同時也會釋放二氧化碳,但它在成長過程中會從大氣中吸收等量的二氧化碳,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理論上二氧化碳的凈排放為零,能夠實現“碳中性”。此外,生物能源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地球每年通過光合作用可生產1400-1800億噸生物質,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于全世界能耗總量的10-20倍。

    生物燃料是人類最早利用的能源。古人鉆木取火、伐薪燒炭,實際上就是在使用生物能源。但是通過生物質直接燃燒獲得能量是低效而不經濟的。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使生物燃料受到冷落。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日益顯露的環境問題讓人類的目光再次投向生物能源,隨著生物燃料轉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古老的能源獲得了新生機。

    到目前為止,生物燃料的發展已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代生物燃料主要是以玉米、甘蔗、大豆和蓖麻等糧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為原料,因其存在“與民爭食”的特點而飽受非議,同時還面臨原料供給的瓶頸,目前已逐步被以麥稈、草和木材等農林廢棄物和貧瘠土地上生長的木本植物作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和以微藻為原料的第三代生物原料所替代。第二、三代生物燃料可以不消耗糧食,不造成污染,節約大量耕地和水,發展前景被業界普遍看好,因此也被稱為可持續性生物燃料。目前,生物燃料已成為人類可再生能源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約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費的74%左右。

    助飛航空業的綠色能源

    由于民航客機要在1萬米之上高空飛行,其發動機必須適應高空缺氧、氣溫氣壓較低的惡劣環境。因而要求航空煤油有較好的低溫性、安定性、蒸發性、性以及無腐蝕性、不易起靜電及著火危險性小等特點。目前適用于航空業的生物燃料主要是麻風樹、亞麻薺、微藻和鹽土植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麻風樹和微藻。

    麻風樹是一種廣泛分布于亞熱帶及干熱河谷地區的熱帶常綠樹或大型灌木,其果實稱為小桐子,果實的含油率35%至41%,野生麻風樹果實的最高含油量約為60%。在我國,野生麻風樹主要分布于兩廣、瓊、云、貴、川等地。麻風樹生長迅速,生命力強,在部分地方可以形成連片的森林群落。3年可掛果投產,5年進入盛果期。麻風樹的干果產量為300-800公斤/畝,平均產量約660公斤/畝,果實采摘期長達50年,每3.5噸小桐子可提煉出約1噸生物柴油,經過進一步精煉之后,可生成約0.15噸航空煤油。

    藻類是最原始的生物之一,按大小通常分為大藻(海帶、紫菜等)和微藻(直徑小于1mm單細胞或絲狀體)。其中用于制備生物燃料的是微藻。利用微藻發展生物能源有許多其它陸地植物不具備的優勢。第一,生長環境要求簡單。微藻幾乎能適應各種生長環境。不管是海水、淡水、工業污廢水、荒蕪的灘涂鹽堿地、廢棄的沼澤、魚塘,甚至下水道都可以種植微藻。第二,微藻產量非常高。一般陸地能源植物一年只能收獲一到兩季,而微藻幾天就可收獲一代,微藻單位面積的產率高出高等植物數十倍。第三,產油率極高。脂類含量比其它油料作物如玉米、油菜、麻風樹等要高很多,一般含有30%-50%左右脂類,有的甚至高達80%。第四,利于環境保護。每年由微藻光合作用吸收固化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固定量40%以上。微藻現今被看作是最有前景的生物燃料來源,被稱為下一個“能源巨人”。

    由麻風樹和微藻所生成的生物煤油由于具備良好的燃料性能,能與化石燃料兼容,又可直接應用于傳統發動機;與現有飛機的兼容性非常好,既能和傳統的航空煤油混合, 也可完全代替傳統的航空煤油,直接為飛機提供能量。此外,它比傳統航空燃料的凝結點更低,燃料的每加侖能量值更高。燃燒過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的排放較少,造成空氣污染和酸雨現象會明顯降低。由于生物燃料在運輸和制造過程中會有一定的碳排放,絕對的碳中性是不存在的。不過即使考慮到這些因素,與石油燃料相比,生物燃料依然能夠實現60%-80%的碳減排。

    綠色飛行不再遙遠

    正是由于生物燃料對航空業未來發展的革命性效應,近年來,包括飛機制造商、航空公司、發動機生產商在內的航空產業鏈成員們以及能源和學術界領導者間的通力合作,加快了生物燃料的開發與應用的推進步伐。

    自2008年2月24日波音公司與維珍航空合作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采用添加50%生物燃料的混合燃油為動力的飛行試驗以來,新西蘭航空、法航、日航、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等多家航空公司先后進行了一系列類似生物燃料的試飛,證明了使用可持續性生物燃料與煤油的混合燃料的技術可行性。2010年6月,空中客車公司成功完成了以微藻為原料的純生物燃料飛行,表明生物燃料完全可以獨立為飛機的飛行提供能量。按照國際航協的計劃,在完成相關安全性測試和認證后,生物燃料在2012年開始正式進入商用領域,到2020年生物燃料占航空燃油的比例將達到15%,2030年達到30%,2040年達到50%,并希望在2050年實現整個行業總量減排50%的目標。

    目前,我國航空生物燃料的試驗和開發工作已全面展開。2010年5月26日,中國航空集團公司與中石油、波音公司、霍尼韋爾UOP公司合作,正式啟動了中國民航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驗證試飛項目。初步確定2011年年中,國航將使用一架波音747-400飛機在不同的高度和操作環境下進行不超過2小時的飛行試驗。屆時,該飛機的一臺發動機將按1:1的比例,加注生物燃料和傳統航油混合燃油。所用燃油的原料來自中石油在中國的原料基地應用UOP公司精煉加工技術轉化的航空生物燃料。這次試飛將是全球首次在一個國家完成原料種植、生物燃油提煉與混合、驗證飛行的全鏈條驗證。

    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和美國波音公司研發中心已簽署推進藻類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合作備忘錄,將在青島組建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實驗室,啟動微藻航空生物燃油這一能源技術的大規模研發。預計5年左右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形成幾千噸的規模性示范,10年左右實現產業化。

    生物原料的規模化種植也已啟動。根據規劃,我國麻風樹主要分布區為西南云貴川三省,從2006年開始利用荒山荒地大規模人工種植麻風林,目前人工種植規模已達15萬公頃,占中國人工種植麻風樹面積的95%以上。今后幾年種植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2020年將有7500萬畝中國的荒地用于種植麻風樹,其中僅四川省就將有3000萬畝荒地成為麻風樹種植基地。如能完成種植目標,屆時產自中國的原材料所生產的生物燃料可取代全球航空運輸業現有40%的石化燃料。

    從現在的實驗情況來看,生物燃油應用到航空業來,技術已經不是最大困難。現階段,航空生物燃料成本還很昂貴,約為傳統航空煤油的3-4倍。但隨著技術進步、工藝優化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成本肯定會降下來,甚至比石油燃料更低。而且,生物燃油的價格要比深受地緣政治和國際游資雙重影響的石油更易控制,可以幫助航空公司控制成本,減少意外開支。可以預見,使用生物燃油作為可持續航空燃油,將成為民航業發展新趨勢。

    把握機遇低碳領航

    我國發展生物能源的空間和潛力十分巨大。據統計,全國有4600多萬公頃宜林地,還有約1億公頃不宜發展農業的廢棄土地資源,可以結合生態建設種植能源植物。我國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按自然疆界可達473萬平方公里,鹽堿地面積達1.5億畝,可供開發的微藻資源潛力巨大。近幾年,我國生物能源科研技術水平進步顯著,在某些領域基本與發達國家處在相近的起跑線上。面對新能源革命的浪潮,應從戰略層面高度重視,抓住機遇,順勢而上,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加大生物能源發展的推進力度,確保在低碳經濟時代占有一席之地。

    強化生物能源的戰略推進。國家“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已將生物能源發展列入七大重點能源領域。要進一步細化國家層面的協調和引導,盡快建立具體、科學的產業發展路線圖。做好鹽堿、沼澤、山坡、半沙漠化等不宜發展農業的廢棄土地資源以及海洋、河灘等資源的生物燃料開發規劃,加強對生物能源產業扶持、消費補貼或金融支持力度。選擇有雄厚技術積累和資金實力的生物能源生產企業,建立產業化示范基地,增強規模化生產能力。

    第5篇:生物能源前景范文

    搜狐財經日前刊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文章分析,在國際市場油價連續創出新高之后為什么糧食價格也隨后創出新高?需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背景來理解:

    第一,要從替代關系上理解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上漲對糧食價格的影響。長期以來,許多國家一直為石油資源的替代而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努力,尤以在開發生物燃料方面的力量更大。迄今為止,巴西、美國等國家在以生物燃料替代石油資源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隨著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暴漲,各國對于發展生物替代能源的推動進一步強化,導致國際市場糧食的供應緊張,價格上漲。應當看到,油價暴漲使生物能源的發展前景看好。隨著國際市場油價的飆升,各國在發展生物能源方面的積極性增強,特別是一些能源消費大國更感到發展生物能源的迫切性。然而,一些國家在發展生物能源過程中大量使用糧食作為原料,進一步擴大了糧食的用途范圍。雖然國際市場對糧食的需求幷未因此而擴大很多,但國際市場上對糧食需求增長的預期被大幅度提升,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中所包含的風險溢價因素也因此而增多。

    第二,生物能源的發展又加大了國際市場能源供應壓力。從維護糧食供應安全的角度出發,許多國家正在強烈意識到優化生物能源結構的必要性,更多非糧食作物來開發生物能源。然而,現在的問題是,隨著非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糧食種植的種植受到日益嚴重的“爭地”威脅,加劇了國際市場糧食供應的緊張程度。

    第三,要從產業關聯上理解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上漲對糧食價格的影響。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地農業生產資料投入。作為上游產業,石油工業對于農業影響不可低估,尤其是石油價格上升對農業生產成本的影響更應當受到重視。事實上,除了柴油和汽油價格上漲直接加大了農業生產的成本壓力外,石油價格的上漲還通過化肥、農膜、電力等農業生產資料漲價而間接加大農業生產的成本壓力,而一旦有機會,這種成本壓力必然會轉移到糧食價格上。

    第6篇:生物能源前景范文

    近年來,全球糧食價格呈現大幅上漲趨勢,主要糧食作物的市場價格如今已經接近或創下歷史高位。全球糧價飆升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隨著人口規模擴大、糧食需求激增以及市場投機行為等人為因素的影響,糧食稀缺性逐漸顯現。鑒于當前全球糧食供需結構趨向緊張,因此預計未來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仍將是大概率事件。

    自2000年以來,全球糧食價格的上漲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最近三年全球糧價更是步入發展的快車道。世界銀行在新的報告中提到,全球糧食價格過去一年已上升29%之多,且距離2008年的歷史巔峰高點僅差3%。糧價的快速走高給世界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巨大威脅,糧食問題已經成為各國民眾普遍關心的話題。而總結當前糧食價格上漲因素,與下面幾個方面因素密切相關。

    首先,經濟發展帶動糧食市場需求大幅提升。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帶動全球糧食消費跨越式的發展。數據顯示,自2005年至今,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5%~10%,每年帶動糧食消費需求增長超過10%。英國《經濟學家》預測,今后10年,亞非拉三大洲經濟仍將呈現“八、五、六”增長格局。而隨著這些國家社會環境和收入的改善,人們食品消費結構也由過去對谷物的單一需求,轉向對肉食、蛋、奶等多樣化的轉變,這也需要消耗更多糧食,帶動糧食需求的快速增長。

    而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較食品消費需求,發達國家擴大糧食工業用途,大力發展生物能源,則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糧食市場的供需失衡。由于石油價格不斷上升,導致生物能源使用量激增。而傳統糧食生產強國,更是不遺余力地大力發展生物能源。美國是目前燃料乙醇的最大生產國,每年要消耗20%左右的玉米生產燃料乙醇。歐盟計劃到2020年將生物質能源的使用量的比重提高到所有能源的10%。2010年全球生物乙醇的使用量達到40億加侖,到2020年可能超過95億加侖。鑒于生物能源的應用前景,未來將繼續消耗掉大量糧食,必將人為地造成全球性的“糧食短缺”,成為推動未來全球糧食價格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糧食減產成為推動價格走高的另一原因。由于全球氣候條件惡化,近年來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現象交替發生,世界各地接連出現諸如洪災、干旱、冷凍、颶風等災害性天氣。而對于大多數農業生產國,仍不能擺脫靠天吃飯的生產格局。自2010年以來,全球多個國家出現低溫、干旱、暴雨洪澇等災害性天氣。去年俄羅斯歷史罕見干旱尚未走遠。在澳大利亞,肆虐該國的洪水和颶風又嚴重影響了其小麥產量。而中國國內氣候條件也出現異常,目前中國北方糧食產區正連續三個多月遭受著嚴重的干旱,引發了人們對其冬小麥產量的擔憂。

    還有就是全球氣候異常,災害天氣對糧食生產造成災難性的沖擊。在地球環境惡化的大背景下,未來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可能更加頻繁。而發展中國家長期存在農業投資不足以及過度使用化學肥料的問題,糧食生產潛力較為有限。加上城市化加快,全球可用耕地大幅減少,糧食產量增速難以跟上需求增長的速度,這可能繼續導致世界糧食供需格局從供過于求向供不應求轉變,糧食的稀缺性逐漸顯現,造成價格長期易漲難跌。

    第7篇:生物能源前景范文

    2009年3月底,發改委宣布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290元和180元。這是自今年1月15日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以來,根據“原油成本定價法”實施的首次油價調整。對此,國家發改委給出的解釋是:油價調整鑒于近期國際油價持續上漲。

    盡管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全球原油價格不斷下跌,但是石化能源消耗的不可持續性是不可能改變的,人們早就把眼光投向了生物質能源領域。生物質能源是地球上最普遍的一種可再生能源,它是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將太陽能以化學能的形式貯存在生物體內的一種能量形式,被稱為綠色能源。但是如果用玉米、高粱等糧食來制作乙醇等生物質能源,將威脅全球的糧食安全。因此,對于生物質能源的原料,人們的目光一直集中在傳統的陳化糧、木質素、動物油脂等領域,然而對于生物質能源的重要來源、開發前景同樣廣闊、屬水生植物的藻類卻認識不足。

    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資源,藻類具有分布廣泛、生物量大、光合作用效率高、環境適應能力強、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等突出特點。而藻類中的微藻,更是遍布全球的浮游植物,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或是潮濕的土壤、樹干處,在任何有光照且潮濕的地方都能生存。而每年由微藻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竟達全球二氧化碳固定量的40%以上。微型藻生物技術的開發,將為我國提供新的能源途徑。

    陽光和水的結晶

    微藻,其細胞中含有獨特的初級或次級代謝產物,化學成分復雜,太陽能轉化效率可達到3.5%,因而作為能源原料的潛力十分巨大。從微藻中得到的脂肪酸可轉化成脂肪酸甲酯,即生物柴油。與柴油相比,生物柴油除了具有較好的燃料性能、性能和安全性能以外,還具有有害氣體排放低的環保特性。在沸石催化劑的作用下,微藻通過熱化學轉化可以生產出汽油型燃料;生長在海水中的綠藻,能積累大量游離的甘油以平衡環境中的鹽濃度,其甘油的含量可占自身干重的85%。

    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青島國家海洋科學中心主任李乃勝說,通過微型藻類生產能源有很多優勢一一微藻幾乎能適應各種生長環境,不管是海水、淡水、室內、室外,還是一些荒蕪的灘涂鹽堿地、廢棄的沼澤、魚塘、鹽池等都可以實現種植;微藻產量非常高,一般陸地能源植物一年只能收獲一到兩季,而微藻幾天就可收獲一代,而且不因收獲而破壞生態系統,就單位面積產量來說比玉米高幾十倍;不占用可耕地,藻類可以種植在海洋或露天的池塘,因而可利用不同類型的水土資源,具有不與傳統農業爭地的優勢;產油率極高,微藻含有很高的脂類(20%~70%)、可溶性多糖等,1公頃土地的年油脂產量是油菜籽的80倍;微藻加工工藝相對簡單,微藻沒有葉、莖、根,不產生無用生物量,易于被粉碎和干燥,預處理成本比較低微;微藻熱解所得生物質燃油熱值高,平均高達33MJ/kg(兆焦爾/千克),是木材或農作物秸稈的1.6倍,最后,有利于環境保護,藻類植物能捕獲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微藻種植可與二氧化碳這樣的溫室氣體地處理和減排相結合,據統計,占地1平方公里的養藻場可年處理5萬噸二氧化碳,而且微藻不含硫,燃燒時不排放有毒有害氣體,整個產油過程非常清潔。

    據估算,我國鹽堿地面積達1.5億畝,假如用14%的鹽堿地培養種植微藻,在技術成熟的條件下,生產的柴油量可滿足全國50%的用油需求。

    此外,太湖區域藍藻的大面積爆發,也使科研人員開始思考藍藻的治理和利用問題,而將藻類轉化成燃料油或許是太湖藍藻變害為寶的良方。但要使這種“變化”成為經濟可行的能源生產方式,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譬如,藻細胞的收獲、藻細胞中水分的脫除、灰分的降低等。

    高成本的門檻

    我國的內海域按自然疆界可達473萬平方公里,向外海延伸至國際公共海域,面積更為廣大。可以說,以微藻生產生物質能源,蘊含著海量的潛能。既然如此,為什么目前科研人員沒有大規模地用藻類來生產生物質能源呢?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所徐旭東研究員認為,高成本是目前的主要障礙。因為利用高等植物和微藻生產生物質能源,其能量都來自于太陽光。地球上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接受到的太陽光能是在限定范圍內的,要生產大量的生物燃料,必須依賴于大規模的植物或微藻生產面積。此外還要把這些微藻從廣大面積上收集起來,再進行工業加工。因此,生產、收集和運輸所耗費的能量與其可產出的能量之間的比例,是決定生物能源產業發展的關鍵。也就是說,微藻只有在單位面積上高密度產出,才是相對于其他高等植物產油的優勢關鍵所在。

    但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微藻培養也存在單位面積生產能耗大、投入成本高的問題,因此,要使微藻生物柴油成為真正的替代能源,降低微藻的生產能耗和成本至關重要。

    徐旭東說,微藻的大規模培養主要有開放池和密閉反應器兩類方式。開放池培養成本相對較低,但是藻類生長所達到的細胞密度較低,某些情況下容易被當地其他微藻侵染,水蒸發量大;密閉培養可達到較高的藻細胞密度,不易被雜藻侵染,水蒸發量小,但反應器造價和運轉成本較高。因此,前途是需要發展出集二者優點,而回避各自缺點的新型培養方式。此外,微藻培養液中細胞只占很小一部分,絕大部分是水,還需要發展出低能耗的收集細胞,并循環使用培養液的技術。

    盡管利用微藻生產生物質能源困難重重,但是我國科學家在此研究領域還是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奧集團副總裁、首席科學家甘中學說,新奧集團的微藻生物能源技術完全模擬生態環境運作――利用微藻的光合作用,讓微藻在生長中吸收煤化工生產中排放的工業廢氣,再從培育出的微藻中提煉生物柴油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產品。

    微藻是一種單細胞高生長率的生物,每4小時可繁殖一代。甘中學說,“我們不但結合了微藻轉基因工程改造、高通量篩選等技術,獲取生長速度快、油脂含量高、適合工業生產的優良藻種;而且采用高密度立體養殖技術和高效低成本光生物反應器技術,提高光利用效率及二氧化碳吸收效率;還運用含氮、磷較高的工業廢水回收技術和工業廢熱利用技術,提高養殖效率,降低養殖成本,實現微藻生物能源的產業化。”此外,微藻生物能源技術還將結合非燃燒催化氣化技術、地下氣化采煤技術、低成本制氫技術、甲烷化和發電技術等,實現煤基能源生產的“零”排放和“系統能效”最大化。

    據悉,新奧集團目前已經完成實驗室和中試規模的工藝技術路線,完成了研發中心試驗平臺建設與中試示范化工程。在此基礎之上,新奧集團將于2012至2013年實現微藻生物能源的產業化和盈利,形成可復制的產業化單元技術,實現生物能源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

    據統計,我國有大量低品位褐煤不易開采和利用。同時,傳統煤礦的開采率只有40%至50%,以至于全國大約有370億噸廢棄煤。“這項技術可以對褐煤及廢棄煤進行氣化開采,利用率可達73%左右”,甘中學說。新奧集團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建立了試驗區,已經成功運行了9個月,目前是我國唯一掌握該技術的單位。

    全球熱潮

    目前,微藻生物質能源已經在世界各國掀起了一股研究和開發熱潮,很多發達國家在微藻生物質能源項目上投入了大量資金,這些資金不僅來自政府投入,還有相當大一部分來自實力雄厚的企業。

    世界上以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為目的,并進行較大規模的微藻產油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1978年,美國能源部啟動了一項利用微藻生產生物柴油的水生生物種計劃,研究人員經過10多年的努力,從美國西部、西北、西南部和夏威夷采集并分離到了3000株微藻,篩選出其中300余株具備潛力的產油藻種。該研究計劃還對其中生長速度快、油含量高的微藻采用開放池系統進行室外培養試驗。

    從1990年到2000年,日本國際貿易和工業部曾資助了一項名為“地球研究更新技術計劃”的項目。該項目利用微藻來固定二氧化碳,再從這些微藻中提煉出生物質能源。該項計劃共有大約20多家私人公司和政府的研究機構參與,10年間共投資約25億美元,篩選出多株高品質藻種,建立起了光生物反應器的技術平臺,以及微藻生物質能源開發的技術方案。

    2006~2008年,石油價格一度大幅上揚,大大刺激了微藻生物質能源產業化技術的開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在該領域紛紛投入巨資,在國際上掀起了一股勢不可擋的熱潮。

    2006年11月30日,美國兩家公司在亞利桑那州建立了可與1040兆瓦電廠煙道氣相聯接的商業化系統,成功地利用煙道氣的二氧化碳,大規模“光自養”培養微藻,并將微藻轉化為生物燃料。同時由美國著名實驗室和科學家組成的國家聯盟,宣布了由國家能源局支持的“微型曼哈頓計劃”,計劃在2010年實現微藻制備生物柴油的工業化。

    新西蘭某生物經濟公司針對微藻生產的生物柴油,進行了世界首次概念驗證。2006年12月,新西蘭能源部長以生物柴油作為動力,駕駛一部未經改裝的標準豪華休旅車,沿著威靈頓高速公路奔馳,這是生物柴油的光榮之路。

    2007年末,國際能源公司宣布開發以微藻為原料生產可再生柴油和噴氣燃料,稍后,美國公司投資70億美元開展微藻生物柴油技術的研究,并在夏威夷建立了一個試驗工廠通過利用海洋藻類的植物油生產生物柴油。接著,美國第二大石油公司宣布與美國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協作開發微藻生物柴油技術,用作噴氣式發動機等交通工具的燃油。

    2008年3月10日,PetroSun公司宣布其位于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微藻養殖場于2008年4月1日投入商業化運作,這是該公司初期的商業化微藻制生物燃料裝置投產。現有的微藻養殖場的海水槽占地1100英畝,共包含94個5英畝和63個10英畝的海水池塘。

    位于美國加州的Live Fuels公司正在資助一個由國家實驗室(美國能源部的一個研究部門)領導的科學團隊,從事一系列研究利用邊際土地,在淡水或咸水環境中培養微藻,并且利用微藻生產油脂。該公司樂觀地估計,2000~4000萬英畝的邊際土地生產出來的微藻油可以替代整個美國每年進口的石油,并且可以保留下整個美國4.5億英畝的肥沃土地來種植糧食作物。

    美國國防部于2008年底宣布投入2000萬美元基金進行微藻生物柴油研究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在2010年前證實并使基于海藻的生物質燃料能夠實現商業化并成為JP-8噴氣燃料的替代品,該項目由遍布美國的各個機構共同實施,包括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Scripps海洋研究所、夏威夷生物能源研究所(Hawaii Bio Energy in Honolulu)以及北達科他大學能源環境研究中心(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d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等。華盛頓州立大學的陳樹林教授與波音公司合作,研究利用微藻開發戰斗機用油。

    除美國、日本、新西蘭、荷蘭等國以外,英國也不甘落后。據英國《衛報》消息,英國日前啟動一項藻類生物燃料公共資助項目,計劃將耗資2600萬英鎊,于2020年前實現利用藻類生產運輸燃料以代替傳統的化石燃料。

    中國微藻能源的開發

    在國際大環境之下,中國對微藻生物質能源的研究也處于領先水平。

    2003年初,中國工程科學院組織各領域專家在北京召開了“生物柴油植物原料發展研討會”。會上專家認為,藻類的生物量巨大,一旦高產油藻開發成功并實現產業化,我國生物柴油產業規模將達到數千萬噸。

    2006年底,在中國工程院主辦的“2006中國生物質能源發展戰略論壇”上,我國確定了自己的生物能源發展方針――“中國生物能源將以非糧作物為主,國家將采取各種優惠的財稅政策,推進中國生物質能源的快速發展。”

    2008年5月,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與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聯合組織召開了“微藻生物柴油技術研討會”。目前,浙江省也在積極籌劃立項支持微藻生物柴油技術開發工作,擬建立微藻生物能源研究基地,利用其沿海優勢開展海洋微藻生物能源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9年3底,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非糧柴油能源植物與相關微生物資源的調查、收集與保存”項目在廣州啟動實施。該項目擬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非糧柴油能源植物和相關微生物資源的全面的科學考察、野外實地調查、相關數據資料的采集,摸清我國非糧柴油能源植物和相關微生物資源的家底,掌握能源植物和相關微生物資料的種類、分布、貯藏量、化學成分等科學資料和相關信息,提出重點開發的種類,為能源植物與微生物的研究和生物柴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由于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微藻生物能源的研究開發上時間并不長,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最近幾年剛剛開始。因而,“在微藻生物柴油開發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并不明顯,甚至處于領先地位。如何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整合優勢資源,開發我國自己的微藻生物柴油技術,從而使我國在世界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是我國政府、科研工作者和企業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甘中學這樣說。

    第8篇:生物能源前景范文

    云南是生物的寶庫,動植物王國,豐富的生物資源是大自然賜予這塊神奇土地的巨大財富。為更好地開發利用云南的生物資源,2010年昆交會上,云南推出了眾多的生物招商引資項目。

    據了解,此次生物招商活動范圍廣,涵蓋了生物的種植、生產、醫藥、生物新能源和服務。這些項目由種植、制造、、深加工、保管、銷售等部分構成,形成了一條生物產業鏈。項目覆蓋食用、藥用、能源、服務等相關產業,幾乎遍及全省。投資項目從人民生活需要品糧食蔬菜肉食,到水果、護膚化妝品、茶、咖啡飲品、花卉產業等均有所涉足。

    生物制藥前景好

    中國是中醫的故鄉,一根銀針一把草藥,延續著中華民族中醫文化。云南的草藥在全國聞名,特別是三七更是獨樹一幟。由此,三七項目成為此次招商活動的亮點之一。

    從招商推薦會上記者了解到,現有的三七招商項目從生產到制造都有涉及,比如文山規范化有機三七種植示范基地建設;硯山縣三七生態科技示范園建設;文山三七飲片生產線建設等。

    除了三七項目,其他招商項目前景一樣誘人。例如:尋甸縣生物制藥及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改擴建、麗江七河后山萬畝當歸種植基地建設及產業化示范工程、蘭坪縣10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云南中成藥新產品開發及GMP改造、云南GMP工程建設、西雙版納海巴戟產業化開發項目和西雙版納傣藥南藥制藥、騰沖縣生物制藥原材料綜合利用開發、瀘西縣燈盞花產品系列開發建設等等。

    生物制造正火熱

    要想發掘云南的生物資源,將其變成財富,依托生產生物原材料是遠遠不夠的,而生物制造項目正填充了這一生物產業的空白。本次昆交會,云南適時推出了部分生物制造項目。

    有富源縣有富源年產1500噸魔芋復配膠生產、德宏州招商局的梁河縣滇皂莢深加工;迪慶野生核桃油護膚系列產品開發、昆明土豆片加工、4000噸速溶咖啡精深加工建設項目、西雙版納州茶葉籽油精加工、牟定縣年產5000噸食用植物油加工生產、梁河縣梁河魔芋產業化開發、紅河五里沖生態茶業有限公司擴大生產、蒙自縣蠶桑深加工、麗江3600噸/年特色食用營養植物油加工技術改造、麗江酥油茶生產加工、景東縣核桃系列保健食品加工、普洱云南大葉種名優綠茶生產基地建設、鹽津縣蠶桑產業發展等等。

    生物農業潛力大

    美國《時代》周刊預言:“世界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生物經濟將10倍于信息經濟。”我國已明確把“培育生物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予以重點發展。

    長期以來,云南生物農業產業存在聚集度不高,重點企業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復問題突出,形不成集群效應和規模效應。為加快生物產業發展,搶抓機遇,盡快做大做強生物產業,云南適時推出了多項生物農業項目。

    第9篇:生物能源前景范文

    美國庫魯薩生物能源公司已經成功地研制出綜合利用水稻生產廢棄物(稻草和谷殼)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和化工原料的高新技術,并已成功產業化。加州水稻種植區已經建設一座工廠,并已投產。美國第二大水稻產區阿肯色州正在新建一座工廠,預計2009年10月投產并產生效益。

    通過綜合利用稻草和谷殼生產的產品除燃料乙醇外,還有化工原料硅氧化物與褐煤。硅氧化物是價值較高的電子工業和光學工業的重要原料,如用于生產高質量光學玻璃與電子產品,具有較高的價值與廣闊的市場。生產的褐煤可以轉化為優質燃氣,還可以生產其它化工產品。

    該技術綜合利用稻草效率高,經濟性好,生產過程綠色、清潔、環保。每100t稻草或谷殼能夠生產10t燃料乙醇、31t硅氧化物、5.5t褐煤。按照目前市場價格,燃料乙醇批發均價4 500元/t,最低規格的氧化硅價格12 300元/t,褐煤460元/t計算,產值分別為4.5萬元、38.1萬元、0.25萬元,合計43萬元。而100t稻草的收購價格在2萬元左右,經過加工增值達到21.5倍。

    美國建綜合利用稻草生產廠的原料收購范圍為方圓50km,稻草收購率14%~16%,每年使用稻殼25萬t、稻草24萬t。年產燃料乙醇4.7萬t,硅氧化物15萬t,褐煤2.5萬t。產值分別為2.1、18.45、0.115億元,合計年產值約為21億元。總投資5~6千萬美元,建設期11個月。投產后45天產生利潤,投資回收期34個月。

    利用稻草等秸稈生產燃料的研究已成為國內外的熱點,一些地方已經開始產業化示范,但是幾乎所有的技術都只是單一利用,生產燃料乙醇的成本較高,難于推廣。

    二、應用效益

    該高新技術能大幅度提高水稻種植的附加值,變廢為寶,增加稻農收入,延長農業鏈,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四川年種植水稻約200萬hm2,占中國水稻種植面積的6%,年產稻谷

    1 500萬t,占中國稻谷總產量的7.5%。年產稻草1 500余萬t。如利用50%的稻草與相應的稻殼,就能夠使農民每年增加收入15億元,全省約6 500萬農民人均能增加收入23元,每年能夠生產約75萬t燃料乙醇、232.5萬t硅氧化物、41萬t褐煤,年產值分別為33.75億元、286億元、2億元,合計322億多元。如果再把麥草等秸稈利用一部分,每年可以為四川創造500億元以上的產值。

    三、引進可能性

    美國農業部水稻資源評估改良中心的美籍華人嚴文貴博士已就該技術引進中國的事務與庫魯薩生物能源公司商談,該公司總裁Tom Bowers很高興與中國合作,愿意并希望盡快到成都來洽談引進事宜。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具有引進轉化該技術的能力。該所曾主持國家農業引進項目,正在開展科技部、農業部紅薯燃料乙醇的研究工作,已經與中國石油公司南充分公司在南充開展紅薯燃料乙醇生產廠的建設有關技術研究。

    四、有關建議

    2009年1月6日,兩院院士石元春、清華大學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十中于致函新華網的《生物燃料良機莫失 走出觀望謀大局》一文中,客觀分析生物燃料在創造內需市場、提供就業機會、替代石油、改善環境、解決三農問題上的作用,并指出:世界能源正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和跟蹤,更要憑借自身優勢,敢于創新與超越。

    新能源是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引擎。生物能源是新能源中最具有前景的新能源。利用什么原料發展生物能源是最關鍵的問題。為在全國搶占先機,盡快引進該技術,建設以水稻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體系,使四川在生物能源產業走到全國的前列,同時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糧食面積,進一步強化“米袋子”,為此特建議:

    1.成立領導小組成立以省領導為組長,省委農辦、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化工廳領導為副組長的四川水稻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委農辦,負責制定有關政策以及協調有關部門。

    2.組織協作攻關組成立由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作為主持單位,聯合四川大學、四川省化工研究院、四川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等有關單位參與的四川水稻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發展研究攻關組,負責研究引進技術,并根據四川的情況進行組裝以及再創新。

    3.加快引進技術步伐組織對外聯絡與引進談判工作組,工作組由省外國專家局、四川省外事辦、省科技廳以及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組成,負責聯絡美國的有關部門,與美方進行引進技術的有關協商,爭取盡快落實技術的引進工作。

    4.建立專項資金支持由省財政建立一個地方發展特別重大專項,撥出專款支持,為該項目的前期工作的運行及試點提供經費;由省科技廳從科技經費中建立專項攻關項目經費,支持有關技術的引進、消化、集成以及技術再創新研究。同時,積極爭取國家項目支持。

    5.建立綜合加工示范點選擇3個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的集中產區,建設示范點。一個選址雙流縣,重點解決機場周邊50km范圍內的秸稈綜合利用問題;第二個選址在以前石化產業發展相對較高,目前燃料乙醇有較好基礎的南充市;第三個點選擇在電子工業城綿陽,為下一步利用硅生產電子產品與高質玻璃奠定基礎。力爭1~2年內完成示范工程的建設,以后再向全省水稻生產面積較大的地級市推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看|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在线成人综合色一区|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青青青国产成人久久111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一级毛片成人免费看免费不卡| 成人免费777777被爆出|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伊人成人网|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成人无遮挡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自拍网|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六月丁香激情综合成人|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伊人成人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AV| 亚洲午夜成人片|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 成人性a激情免费视频|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成人看的午夜免费毛片|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