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關鍵詞:農業固定資產投資,農業經濟增長,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灰色關聯度
通訊作者與地址:邱福林,湖北省武漢市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院08政府經濟學,430079
聯系方式:、qqlin8354@yahoo.com.cn
一、引言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是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許多學者從科研、財政支農、技術進步、人力資本、農村經濟制度等方面對農業經濟增長進行實證研究,但對農業固定資產投資(AIFS)與農業經濟增長(AEG)關系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論和規范研究上。倪心一通過對美國、日本、印度、巴西等國的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發展歷程進行研究對比,得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并指出農業固定投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應具有的規模水平。雷錫祿等從我國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發展歷程指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并指明我國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發展戰略。國外的農業發展史也表明增加農業固定資產投資,是改變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農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目前我國農業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國家財政不斷加大對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傾斜。通過繪制1985—2008年全國農業固定資產投資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的散點圖(因篇幅大,省略),可以發現,隨著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農業經濟也隨之不斷增長,但兩者是否存在長期的均衡和因果關系呢?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內容,通過對兩者關系做實證研究能為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依據,對促進農業發展而言也更具現實意義。
二、數據采集與研究方法
分別選取全國農林牧漁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和農林牧漁經濟總量作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業經濟增長的指標,基于1985—2008年的數據并建立時間序列。全部數據來源于相關年的中國統計年鑒,為了避免數據時間序列中的異方差影響,對所有數據進行對數處理,并分別用LAIFS和LAEG來表示取自然對數后的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業經濟增長。
研究農業固定資產投資與農業經濟增長的相關關系,需建立兩者的回歸方程。為防止回歸方程出現偽回歸現象,需要先做協整檢驗,以保證方程的有效性。而在分析兩者是否具有
協整關系之前,首先要進行序列的單位根檢驗,只有序列是同階單整的平穩序列才有可能存在協整關系。如果兩者存在協整關系,則進行誤差修正模型分析,去除殘差的相關性。最后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分析兩者之間是否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以上檢驗分析將采用計量分析軟件Eviews5.0來完成。
基于灰色系統理論計算出兩者的關聯度。兩個系統或因素之間關聯性大小的度量稱為關聯度,灰色關聯分析的基本思路是根據序列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程度來判斷其聯系是否緊密,曲線越接近,相應序列之間關聯度就越大,反之越小。它的分析過程一般包括如下過程:在原有數據基礎上,計算關聯系數,求關聯度,而這些過程將采用灰色系統分析軟件DPS9.50來完成。
三、實證研究與結果分析
(一)平穩性檢驗
如果一個時間序列的均值或自協方差函數隨著時間而改變,那么這個序列就是非平穩時間序列。一般地,如果時間序列經過d次差分達到平穩,則稱為d階單整序列。本文采用單位根檢驗中的ADF檢驗。如果檢驗t統計值小于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那么拒絕原假設,認為序列不存在單位根,是平穩的;反之,則認為序列存在單位根,是非平穩的。分別對序列LAIFS和LAEG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見表1。檢驗結果表明,序列LAIFS和LAEG在二階差分后,1%的顯著性水平下均拒絕零假設,即為二階單整序列,此時滿足協整檢驗前提,說明兩者可能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
表1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業經濟增長序列的單位根檢驗結果
變量
檢驗形式
( c, t, k)
ADF統計量
臨界值
1%
5%
10%
LAIFS
LAEG
(c,t,0)
(c,t,1)
(c,t,0)
(c,t,1)
(c,t,0)
(0,0,1)
-2.562954
-2.420803
-4.168030
-2.745512
-6.659964
-4.205198
-4.416345
-4.440739
-4.440739
-4.467895
-4.467895
-2.685718
-3.622033
-3.632896
-3.632896
-3.644963
-3.644963
-1.959071
-3.248592
-3.254671
-3.254671
-3.261452
1.確定最大滯后階數。滯后期的大小關系到模型殘差是否存在自相關性和模型自由度問題,本文選取常用的LR、AIC、SC三個指標,檢驗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滯后期p=1時,LR、AIC、SC三個指標同時取得最優值(數值帶*),此時既能有效消除殘差中的可能存在的自相關,又能使得模型自由度達到較優,保證了模型估計參數的有效性,即滯后期p=1是最佳選擇。
2.格蘭杰因果檢驗。對固定資產投資和經濟增長之間格蘭杰因果關系進行檢驗,檢驗結果(見表4)。由表4可知,不論滯后期為1階還是2階,都因為F統計量概率較小而拒絕假設“lnFI不是lnGDP的Granger原因”,都因為F統計量概率較大而接受假設“lnGDP不是lnFI的Granger原因”。其經濟學意義為:不論滯后期為1階還是2階,lnGDP和lnFI存在單向因果關系,即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但經濟增長對固定資產投資作用不明顯。
3.建立模型。
(1)模型建立。應用Eviews6.0軟件建立滯后一期向量自回歸模型。lnGDP和lnFI兩個模型的R2(0.9981)和Adj.R2(0.9979)值都較高,說明模型擬合優度較高,F值較大(6284.143),AIC(-2.7638)、SC(-2.6198)較小,說明模型總體上是顯著的。即該模型較好的反映lnGDP和lnFI兩者之間的數量關系。VAR模型的回歸方程為:lnGDP=0.6637×lnGDP(-1)+0.2864×lnFI(-1)+0.4057方程表明,西安市地區生產總值的影響因素主要是自身滯后一期因素lnGDP(-1)和固定資產投資滯后一期因素lnFI(-1);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因素主要是lnFI(-1)和lnGDP(-1)。由估計系數大小可知,lnGDP(-1)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大,lnFI(-1)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相對較小。經濟學意義為: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動態均衡關系,長期內西安市經濟增長同時受到固定資產投資滯后因素和GDP滯后因素的影響,當年固定資產投資每增加1%,下一年經濟增長就會增加0.2864%。
(2)模型檢驗及脈沖響應分析。對VAR模型進行AR根檢驗,由圖1可知,模型兩個特征跟絕對值的倒數都小于(或等于1),即在一個單位圓內(或上)。這說明該VAR模型是平穩的。圖2表示西安市地區生產總值對固定資產投資一個標準差新息擾動的動態反應路徑,由圖2可知,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正向沖擊導致地區生產總值波動在第一年達到最大,之后呈現逐年緩慢下降的趨勢。這說明西安市投資增量對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的時效比較長,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推動的衰減速度并不快,應該再采取除投資以外的方式來快速推動西安市經濟發展。依Engle定理,假如一組變量存在協整關系,則協整回歸可以轉化為誤差修正模型。描述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短期波動向長期均衡調整的誤差修正模型為:DlnGDP=0.151427EC-1+0.109157DlnGD(P-1)+0.461981DlnF(I-1)-0.003485EC-1是誤差修正項,系數的大小反應了對偏離長期均衡的調整力度。本誤差修正模型中修正系數為0.151427,說明經濟增長受多種其他因素影響,經濟增長與固定資產投資之間的均衡關系對當期非均衡誤差調整的模型自身修正能力較弱。
(3)方差分解。方差分解的基本思想是把系統中的每個內生變量(共m個)的波動(k步預測均方誤差)按其成因分解為與各方程新息相關聯的m個組成部分,從而了解各新息對模型內生變量的相對重要性。本文利用方差分解方法來研究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度,將西安市生產總值的單位增量分解為一定比例的自身貢獻和固定資產投資的貢獻,結果(見表5)。由分析結果可知,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對西安市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隨預測期的增加,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對其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度逐漸變小,在第一期時取得最大值72.64%,即使第十期依然達到40.62%,這有效地支持了前面脈沖響應分析的結論。
主要結論及建議
1.長期內西安市經濟增長同時受到自身滯后因素和固定資產投資滯后因素的影響。由VAR模型可知,西安市經濟增長的滯后因素對其自身的影響系數為0.6637,影響顯著,說明西安市未來一年的經濟發展較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當年對經濟的預期。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滯后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系數為0.2864,影響也較為顯著。針對這種狀況,建議相關部門采取積極措施提高人們對經濟的信心,增加對西安市經濟發展的樂觀預期,從而有效的促進經濟增長。
2.短期內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對本地區經濟增長有單向推動作用。由VEC模型可知,西安市經濟增長的滯后因素對其自身的影響系數為0.109157,影響的顯著性不高,說明短期內人們不會輕易改變對經濟的預期,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大。西安市固定資產投資滯后因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系數為0.461981,影響顯著,說明短期內固定資產投資能較好地促進經濟增長。針對這種狀況,建議相關部門適當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以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3.積極拓寬固定資產投資渠道。政府投資存在“擠出效應”,會減少民間投資;同時,政府投資也存在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因此,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是增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有效途徑。政府應該給予民間資本更大的發展空間,大力培育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
[關鍵詞]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基礎工作;規范化
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是通過一定的數量關系對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的數量界限進行研究,并揭示固定資產投資的經濟效果。它是一項系統知識比較強、專業要求比較高的工作,在國民經濟統計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工作記錄了企業的生存發展過程,通過準確、及時、全面地反映固定資產投資的規模、速度、結構和效果,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
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是社會經濟統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全面反映整個社會固定資產生產總規模和固定資產活動的全過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信息,是國家制定戰略決策、社會經濟計劃的重要依據,也是進行國家管理、檢查監督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
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基礎工作,首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規范的管理細則,按照從認識上提高、從組織上加強、從制度上健全、從全面上深入、從現代化上發展的原則,根據各企業實際情況,制定一套適合本企業特點的統計工作制度,作為行動標準。
其具體內容如下。
一、設置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機構,充分認識統計工作的重要性
機構設置要本著確保完成國家各項統計任務、確保統計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還應遵循機構要精簡,效率要提高的原則。人員配備要堅持按統計法的要求,統計人員必須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堅持實事求是,嚴格按“統計法”辦事,把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做為衡量統計工作好壞的標志。
二、建立固定資產投資統計信息網
每個單位必須有一個上下連貫、暢通無阻的統計信息網絡。統計人員只有按照傳遞程序和規范的進程工作,才能提高統計資料的實效性、準確性、客觀性、科學性。良好的硬件設施能為信息的交流提供方便、快捷的條件,能保證投資統計數據上報及時、準確、完整,也能為各級主管部門的決策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
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報表和統計分析,是固定資產投資活動的綜合反映。準確、及時地上報,是企業和每一個統計人員對國家應承擔的責任。各個單位統計資料是否及時、準確全面是關系著國家全局的大事。所以說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基礎工作信息網是其保證體系。
三、建立、完善具體、全面的管理制度及辦法
按照“統計法”的規定,建立、健全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基礎工作制度(包括:統計人員崗位責任制、統計數字管理制、統計臺帳管理制、原始資料管理制,統計報表管理制等),使固定資產投資基礎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據我公司實際情況,在原制訂制度和執行制度上做了大量工作,對原有的《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辦法》進行了完善和修訂,重新制定了《固定資產投資統計管理辦法》,對項目管理部門、設計部門、財務部門的職責、要求進行了劃分,明確了責任,并規定出嚴格的考核條款,使責任落實到單位,落實到人。做到分清部門職責,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
四、建立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
原始記錄是固定資產投資活動最初情況的記載,是計算各項統計指標的依據。因此要結合項目特點,為滿足企業統計核算、會計核算、業務核算的要求,設置各種原始記錄,把固定資產投資活動全過程記錄完整。如何收集原始資料,建立原始記錄,我公司都做出明確的規定。基層統計不僅要完成向上級統計機關報表的任務,還要向本公司領導及時提供有關的統計信息和經濟管理上所需的各種核算數據,因此收集原始資料的范圍不應過窄,對于工作所需的資料,具備條件時,統計可以存一份復印件(原件一般是要存檔的)。不具備條件時,可以將所需資料的主要內容進行摘錄,特別是涉及工程造價、設備價格、概算預算、合同金額、用地面積、規劃面積、設計建筑總面積等數量方面的數據,要記錄準確,關于有些文件的編號、批發文機關、發出日期等也要搞錄。這些記錄,對于今后的查詢是很有用處的。
按照國家固定資產統計報表的要求建立各種不同的統計臺帳。做好統計工作,基礎資料的搜集和整理至關重要,定期對搜集到的原始資料進行分類、歸納、整理、匯總,分門別類的記入相對應的臺帳。這是充分利用統計資料的有效方法。統計臺賬是整理歸納原始資料的一種科學手段,是計算匯總指標數據的有力工具,它是介于原始資料和填制報表之間必要的和重要的中間環節。在統計部門統一制定規范的臺賬之前,統計人員就應根據統計法的規定和實際工作的需要,主動地建立自己的統計臺賬。當統計部門統一制定規范的臺賬之后,統計人員應根據工作的實際需要,自動地編制一些明細性和輔賬頁、表格來充實、完善現有統一的臺賬。而且統計臺賬還是保存管理統計資料的重要方式。無論什么時候,需要查閱核對、研究分析各種指標數據它都是不可缺少的統計檔案。統計臺帳在統計基礎工作規范化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健全原始記錄和及時準確地編制統計報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每年年底,統計工作人員都將本年的投資項按項目性質、實施單位進行分別統計,建立完善的臺帳,使資料的查詢方便、快捷,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五、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知識培訓和更新
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技術現代化的途徑是從微機抓起,由小到大逐步建立統計信息自動系統。這樣有利于大量的統計數據就地、及時處理,所以,廣大統計工作者都應努力掌握計算機技術,使其成為得心應手的工具。同時嚴格按照規定的計算機代碼填報統計報表,為實現全國微機聯網,年報報送軟盤或直接傳送打下基礎。超級秘書網
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工作不僅要求統計工作人員具有統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工程專業知識和投資分析及其它相關專業知識。統計人員要定期參加省、市統計部門的學習班,及時掌握國家有關投資和統計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規定,開拓視野,提高素質,使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六、做好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資料整理分析,建立工程項目監查制度
做好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資料整理分析,為加強宏觀控制和微觀管理提供依據,同時積極為社會服務,辦好“開放式”統計,必須搞好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資料的整理、分析工作。提高統計分析的針對性,政策性。圍繞投資規模、投資結構、投資效益反映建設領域的新情況、新動向、新課題對基本建設中規律性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在宏觀上為控制投資規模、調整投資結構及最終投資決策,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在微觀上為企業生產、經營、確定發展計劃提供有力的參考資料。充分發揮統計工作的服務職能。定期對工程項目的情況進行通報和分析。通過這項工作可以對工程項目建設的計劃、績效進行檢查,從中發現問題,舉一反三,確保整個工程項目投資控制過程有計劃、有監督、有檢查、有考核,杜絕項目開工后資金失控的問題,真正做到項目管理的閉環,同時能為后續開工的項目提供借鑒。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untry invest scale expands unceasingly for the basic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for a fixed asset investment project financial input more and more,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meaning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ject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dvice.
關鍵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
Key words: fixed asset investment;project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0-0045-02
0引言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基本建設投入規模的不斷擴大,尤其是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財政投入越來越多,因此,加強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1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其批復的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建設資金、建設周期、安全、衛生、環保、質量等要求進行管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實行全過程責任制,即項目法人、項目評估、項目審批、項目設計、項目施工和項目工程監理等責任制。
1.1 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包括計劃管理、項目管理和資金管理。
1.1.1 計劃管理計劃管理包括規劃和計劃的編制與下達等。
1.1.2 項目管理項目管理包括前期準備、項目實施、竣工驗收和后評價。①前期準備。前期準備包括編制、上報和審批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等。②項目實施。項目實施包括施工設計與采購招投標、施工與管理、工程監理、人員培訓等。
1.1.3 資金管理資金管理包括資金的籌措、撥付、監督與檢查和各種會計信息的編報等。
1.2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實際操作程序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的操作程序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實施階段和竣工階段。①前期準備階段。建設單位根據國家規劃并結合自身需求編制項目建議書并上報上級主管部門,項目建議書經上級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評審并批準后,視為立項;建設單位根據項目建議書的批復,委托有相關資質的設計院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并上報上級主管部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經上級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評審并批準后,項目方可開工。②實施階段。建設單位根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委托有相關資質的設計院編制項目初步設計并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初步設計經上級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評審并批準后實施,項目建設由此進入實施階段。建設單位依據批復的建設內容、建設周期等相關信息,編制項目實施計劃,落實建設內容完成情況。③竣工階段。項目建設內容完成后,由上級主管部門組織審計組對建設項目進行竣工決算審核;項目通過竣工決算審核后,由上級主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項目進行現場竣工驗收;項目驗收通過后,形成固定資產交付。至此項目建設完成。
2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難免會出現投資結構是否優化、投資效益是否論證充分、項目中的中央和地方投資比例是否匹配等問題。目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決策方式還缺乏綜合、長遠和戰略的規劃考慮,難以做到正確把握投資機會、全面進行項目比選、科學論證可行方案,造成投資重點不突出,綜合效益難顯現。
2.2 固定資產投資弱化了項目的規范運作和監管力度,有待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由于其資金來源主要為財政性資金,容易出現爭要積極、投資無度等現象,這就決定了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管理方式不僅是外部監管,同時要建立內在的投資決策和風險約束機制。它限制了一般企業性投資主體的投資自和積極性,弱化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規范運作和監管力度,亟待加強。
2.3 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有待完善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作為我國基本建設投資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對建立投資責任約束機制、提高政府投資項目的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項目法人責任制彈性太大,缺乏剛性約束力,二是項目法人責任制實質上是行政領導責任制。
2.4 加強監管,避免投資出現失控以及腐敗的發生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多屬于無收益或非盈利的公益性項目,沒有增殖保值、還本付息的壓力,建設單位都希望投資額越大越好,多多益善,因此極易導致投資虛增,總額失控。決策部門以完成投資量為政績,項目設計部門以投資額的比例計取設計費,施工單位以虛增的投資額謀取更大的利潤,心術不正者更是大做錢權交易文章。各自為政、分散管理的模式,極易造成決策失誤或監督失效,形成投資“黑洞”并滋生腐敗現象。
2.5 投資項目后評估機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基本處于“重建設、輕管理,少論證,無評估”的狀況。這一狀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影響了投資決策水平的提高、項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項目的事后控制和監督作用的發揮。因此,應完善投資項目后評估機制。
2.6 項目招投標有待進一步規范目前,在工程項目的招投標領域存在諸多不規范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工程項目在招標前就已確定施工單位,招投標過程只不過為了履行合法的程序,其余幾家投標單位均為陪襯或由確定的施工單位組織搞假投標;建設項目的設計、監理等單位的確定未進行招投標或比選;部分工程投標報價在招投標階段未進行嚴格審核,易出現不合理低價中標后高價結算的情況。
2.7 建設內容調整及設計變更頻繁部分項目由于立項前期論證不夠充分,致使項目建設內容不斷調整,嚴重制約了項目的順利實施,從而導致建設周期延長。另外,部分工程設計深度不夠,或是未充分征求建設單位意見,造成事后建設單位臨時更改,變更頻繁,返工現象時有發生,浪費損失較大。
3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的建議
目前的固定資產投資管理與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為基本特征的現代管理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模式的優化與創新亟待解決。
3.1 提高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涉及政府投資項目的規劃、組織、實施等管理職能。需設置專門機構對項目的投資進行監管。為此,政府應成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中心,對項目進行管理,參與或主持固定資產投資建設項目的立項、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參與施工圖設計與審查,編制項目預算,負責項目的施工報建、委托招標投標和工程監理等等。
3.2 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法制化建設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法制化建設,通過對現行法律法規及地方政策文件進行規范,使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強項目后評估工作要確立后評估的法律地位,制定后評估實施辦法,建立后評估工作程序,規范后評估方法,建立后評估數據庫。
3.4 加強招投標管理要嚴格按招投標法的規定進行招投標,對須進行招標的項目,包括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均應進行招投標,同時要聘請有相關資質的招標機構、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參與招標工作,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同時招投標業務管理部門要跟蹤招投標結果的執行情況,發現有背離招投標文件內容的行為要責成糾正。尤其注重招、投標及中標過程是否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招標文件、投標文件、標的及投標評價等資料是否齊全;招、投標及中標程序是否按照規定運行;標的確認是否經評委綜合評比打分;無標的中標程序是否有效和合理合法;是否存在感情標、黑標等情況,對其真實有效性、合理合法性進行綜合評價。
3.5 嚴格建設項目合同管理合同是約束雙方、規定雙方權利與義務的書面文件。建設工程必須實行合同制管理,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設備、大宗材料采購和工程監理都要依法訂立合同。要加強建設項目合同管理,從起草到簽訂、執行的全過程應有基建、財務、審計等相關職能部門參加,特別是工程項目建設中的重大變更,應經專家論證,杜絕隨意變更合同條款和工程項目內容的情況。
3.6 建設單位應加強對工程建設全面的監督和管理從立項階段、設計階段到實施階段,對工程建設進行有效控制,避免高價結算的情況。應在施工階段對工程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尤其是對隱蔽工程及關鍵部位,必須協同質監部門進行驗收后方可覆蓋;對設計變更項目,應就工程量進行核實,驗收后才能簽字認可。
3.7 加大監督力度,把好工程質量關加強項目過程的監督檢查。固定資產投資主管部門不但要對項目建設工程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還要經常組織財政、審計等相關部門深入到項目單位,現場進行稽察,對項目建設中存在的違規違章問題堅決予以糾正,保證項目建設按規范化管理要求建成。同時,可以充分借助社會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的力量,加強對項目過程的審計力度。審計部門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審計的原則,對每個在建及建成后的項目,都必須進行審計,以保證項目資金“專賬、專款、專用”,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依法嚴肅處理。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必須進行客觀公正的核算,認真分析投資效益,以杜絕固定資產資金的浪費和流失。
3.8 加強預算管理固定資產投資管理部門應加強預算管理。項目預算編審要嚴謹,各種可能的因素都要考慮得非常充分,預算管理要嚴格,力爭做到當年投資完成率100%和零結余資金。
3.9 轉變資金支付方式由于項目前期論證不充分,致使建設內容頻繁調整,項目建設進展緩慢,建設周期延長,使項目資金滯留。為此,建議由財政部直接負責工程建設資金支付,做到即時到帳,杜絕資金滯留。
3.10 建立誠信制度在我國應逐漸建立誠信制度對承包商不進行資質認定,也不進行評級和資格證書管理,承包商與業主的關系以合同來界定,以誠信來維系。例如金融業人民銀行建立網上征信系統,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一旦有不良信用記錄就無法向銀行獲得貸款。誠信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其背后的風險機制在發揮作用。對承包商而言,一旦失信,就意味著喪失市場,個人亦會失去在社會和事業上的立足之本。
4小結
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要全面落實國家重點項目投入、努力擴大內需、確保經濟健康穩定增長的戰略部署,應在進一步加強對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提高建設資金使用效益上,加快項目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建設進程。實踐證明,只有全面實施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項目管理,才能使項目高標準、高質量、高速度的建成,提高投資效益,達到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國防科工局科工計.《國防科工局關于印發的通知》.
[2]趙曉龍.談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中州審計,2003年3月.
確保全市全年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
―
各位領導:
根據會議安排,結合全市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工作實際,我就如何做好2005年全市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工作向與會的各位領導作簡要匯報。
一、2006年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的總體思路
我市是一個以農業為主體的欠發達地區,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各部的幫助支持下,全市各級農業部門牢固樹立“項目就是支持,項目就是資金,項目就是發展”的思想,把項目拉動工程放在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首位,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基地建設作為全市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內容,狠抓以農田水利、農業服務體系為主的基礎設施和茶葉、甘蔗、畜牧等優勢產業及后續產業建設,全市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2005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xxxxx萬元,占市政府下達目標任務xxxxx萬元的xxxxx%,為全市糧食安全,農民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礎。農村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xxxxx%的山區面積和近xxxx%的農業人口的市情決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點在農業,難點在農村。雖然2005年全市的糧食生產呈現恢復性增長,農民增收的速度加快,但必須清醒的看到,目前全市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抗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雙重風險的能力較弱,糧食生產能力低,農民人均純收入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農業生產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靠天吃飯”,“風調雨順的年景增點產,一遇自然災害就減產”的局面始終難以扭轉,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難以邁出新的步伐。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優化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是我市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一個永恒課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建立在牢固的農業基礎設施和合理的農村經濟結構基礎之上,而固定資產投資是建立牢固的基礎設施和合理的經濟結構的重要手段,就我市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而言,亦是如此。2006年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發展思路是:按國家、省、市各級的農業產業政策和投資導向,深入貫徹落實xx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xxx優勢農產品推進工程投資指南》、《xxxx畜牧產業發展重點工程投資指南》、《xxx高穩農田建設工程投資指南》精神,打牢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農業科技體系,強化糧食基礎產業,突出支柱特色產業,穩步推進農村能源建設,不斷改善全市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目標任務是:全年力爭完成農業固定資產投資xxxxx萬元,確保xxxxx萬元。
二、2006年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工作重點及主要支撐項目
按“抓項目,強后勁,調結構,促發展”的要求,2006年全市農業固定資產投資以“項目支撐產業,產業帶動發展”的運作模式,把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作為2006年全市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工作重點,把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容量、高產品質量的項目作為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支撐項目。
1.打牢農業基礎設施基礎。按《xxxx高穩農田建設工程投資指南》要求,深入貫徹《xxxxx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繼續推進新一輪的“沃土工程”建設,把高穩產農田建設與目前實施的“xxxx”建設工程建設結合起來,再次掀起高穩農田建設新。建設內容以小水庫、小水塘、小水窖、小水壩、灌溉溝(渠)等水源工程,田間排灌溉渠系,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為主。目標任務:實現人均1畝的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向上爭取(實施)主要支撐項目是xxxxx高穩農田建設。
2.創新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我市的農業科技體系已適應不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創新農業科技體系,提高農業科技的入戶率,是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求。2006年創新農業科技體系主要是從改善農業科技部門的工作條件和工作手段入手,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從而提高全市科技進步對農業的貢獻率。一是繼續抓好市級農業科技體系建設,力爭在今年xxx月完成市xxxx科技大樓建設,xxx月交付使用;二是積極爭取,抓好縣(區)、鄉(鎮)科技體系建設;三是抓好農產品安全檢測檢驗體系建設,讓全市人民吃上“放心農產品”;四是抓好種子體系建設,確保全市農業安全生產。向上爭取(實施)支撐的主要項目是xxxxxx科技大樓建設項目,xxxx農業系統搬遷建設項目,xxxx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項目。
3.強化糧食基礎。繼續推進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以優質稻米基地,優質專用玉米基地,優質專用小麥基地,優質啤飼大麥基地建設為重點,與目前實施的良種補貼和糧食直補相結合,把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推向一個新的臺階,在確保糧食數量安全的前提下,實現糧食質量安全。向上爭取支撐的主要項目是xxxx主要糧食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建設,xxxx優質糧食安全生產基地(綜合示范區)建設項目,xxx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建設,xxx優質高蛋白專用玉米生產基地建設,xxx日本丹波黑大豆(訂單農業)種植示范項目,xxx優質啤飼大麥基地建設,xxx優質小雜糧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等。
4.穩步推進農村能源建設。繼續爭取實施國家xxx部的“六小工程”,并把“六小工程”與“xxx”工程建設結合,穩步推進農村能源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向上爭取(實施)支撐的主要項目是xxxxxx縣(區)的沼氣池建設,預計年內完成建設任務xxxxx口。
5.突出支柱和特色產業。第一以國家糖料基地建設為契機,以此帶動全市高優蔗園建設向縱深方向發展。向上爭取(實施)支撐的主要項目:一是xxx噸糖田蔗園基地建設,xxxx縣國家級糖料基地建設,xxx甘蔗良種繁育及良種擴繁基地建設項目;二是繼續推進高優茶園建設,為全市茶葉加工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原料。向上爭取(實施)的主要項目有xxx萬畝無性系良種無公害茶葉基地建設項目,xxx有機茶基地建設項目,xxxxx茶葉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三是把畜牧業產業做強做大,充分發揮畜牧產業在農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向上爭取(實施)的主要項目有xxx標準化生豬生產基地建設,xxx肉牛生產基地建設項目,xxx特色家禽生產基地建設項目,xxxxxx畜牧產業園區建設項目,xxx奶牛養殖基地(示范園區二期工程)建設項目,xxx特種動物養殖(基地)園區建設項目,xxx肉牛凍精改良技術推廣項目,xxx生豬人工授精網點建設項目,xxx市級良種豬核心群場改擴建和縣級良種豬擴繁群場建設項目,xxx高峰黃牛保種基地建設項目,xxxxxx縣無角黑山羊保種基地建設項目,xxx山地烏骨雞保種基地建設項目,xxxxPIC仔豬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xxx縣級動物防疫站建設項目,xxx縣級動物監督站建設項目,xxx天然草原恢復與建設項目等;四是抓果菜、木瓜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向上爭取(實施)的主要項目有xxx優質特色水果(香蕉、檸檬、柑桔、蕃荔枝、蕃石榴、楊桃)基地建設,優質木瓜產業基地建設,xxx冬早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項目,xxxx蔬菜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xxx亞麻產業基地建設,xxx蠶桑產業基地建設,xxx民營天然橡膠基地建設項目等。
三、采取的措施和需要幫助解決的困難
(一)、采取的措施
為全面完成2006年全市農業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充分發揮固定資產投資在農業農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對全市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的領導。為確保2006年全市農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圓滿完成,各縣農業(畜牧、農機)局要加強對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的領導,市、縣(區)農業(畜牧、農機)局成立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科(股、室)人員為成員,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市及各縣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的指導,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
2.創新項目管理機制,加強項目的監督與管理。完善項目法人、招投標管理、資金使用管理等制度,力求項目管理規范化,探索重大項目建設的公示制度,增加項目建設的透明度,使社會各界都來關心、參與、支持農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工作。
3.狠抓項目前期工作。做好項目建設的規劃工作,規劃要以資源的合理利用和農業農村經濟全面、協調、持續發展為原則,在規劃的基礎上,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項目認真編制項目建議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項目文書材料,在提高項目申報質量上狠下功夫,搞好項目的儲備工作,規范項目申報程序,提高項目申報的命中率。
4.探索有效的建后管護機制。就目前全市的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建設而言,存在著“重爭取,輕建設,重施工,輕管理”的問題,建設與保護利用相分離。在今后的固定資產投資工作中,我們要不斷摸索,探索在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情況下,農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管護機制,使之建設一件,建成一件,管理好一件,發揮效益一件,營造一個有利于愛護、使用公共農業基礎設施的良好氛圍。
(二)、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1.農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涉及面廣,關系到千家萬戶利益,如田間道路、溝渠及農業產業化方面的原料基地建設等,在項目實施中,都會涉及各農戶的土地,絕大多數農戶都會以大局為重,但難免有少數人思想不通,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出面幫助協調。
一、資本形成的總量變動特征
從1869年到1955年,美國國民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1946―1955年與1869―1878年相比,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9倍以上。同期,美國固定資產投資水平也取得了相當可觀的增長。1946―1955年資本形成總額年均水平與1869―1888年期間相比,增長了8倍(即增長了約900%)。
從年均固定資產投資水平看,1869―1898年間,美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均額(包括基建投資與生產設備投資兩部分)為9.6億美元(1929年不變價),1946―1955年達到113.6億美元(1929年不變價),增長了近11倍。將美國GNP的長期增速與固定資產投資的長期增速相比較,可以看出:從長期趨勢來看,美國固定資產投資基本保持了與國民經濟總量增速大體相當的增長速度。
從資本存量(固定資產加凈存貨)來看,1869年是450億美元(1929年價格),1955年達到11910億美元(1929年價格),增長了25倍多。由于美國總人口出現的大量增加,因此,人均資本存量增加幅度要小得多,但也增長5.4倍多。特別是從1869年到1929年,60年間人均資本存量翻了兩番多。
從資本形成率的變動情況看,從1869年到1928年,美國資本形成總額占GNP的比重基本在20―26%之間波動,其中,1894年達到最高值(26.2%)。而進入上世紀30年代后,由于正遇經濟大蕭條,美國資本形成率水平也跌至低谷(1934年僅有13.9%)。進入40年代,特別是二戰結束后,美國資本形成率水平又逐漸回升,1950年間達到18.8%
20世紀上半葉除去戰爭時期和大蕭條時期外,美國儲蓄率的水平大體在12―13%之間,私人儲蓄貢獻了其中的8.5―9.1個百分點,企業儲蓄貢獻了約3個百分點,而政府儲蓄貢獻了不到1個百分點。
我們將美國經濟增長與投資增長各自波動周期中的波峰年份與波谷年份相比較,可以發現,在20世紀年代以前,美國投資增長的周期對經濟增長的周期的影響在時間上有長達數年的時滯,投資增長的波動往往“先行”于經濟增長的波動,有時甚至像是逆經濟周期而波動,如1870年代中期在投資達到波峰時,經濟增長卻正處于周期的低谷,而在1880年代初期,經濟增長達到高點時,投資增長卻正陷于波谷。但在1920年代以后,兩者之間的波動則逐步趨于一致。
二、政府投資與私人投資的比例結構
1900―1919年其間,美國私營部門投資、地方政府投資、聯邦政府投資(不包括軍用固定資產)各自所占的份額變化不大,大體在92.5∶6.2∶1.3左右。從1920年開始直到二戰前這段時間,私人投資所占份額則持續下降,政府投資所占份額不斷上升。在此之后,私人投資與政府投資所占份額又出現了相反方向的變化調整,逐步恢復到1920年代的比例關系。
從政府投資內部結構看,聯邦政府投資在1930年代之前所占份額一直很小,但在1930年代出現明顯的增長,所占份額從20年代的0.6%上升到7.5%。二戰時期更是增長迅猛,其資本形成份額(不包括軍用固定資產)達到13.2%,超過了地方政府。但在戰后的1945―1955年時期,聯邦政府投資又回落到約3%的水平。因此,從和平年份看,美國政府投資主要是由州及州以下地方政府承擔的。
三、固定資產投資的行業結構
(一)按四大產業部門劃分的投資結構變動
1、農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資基本保持穩定
盡管美國農業產出量占四大部門總產出量的份額從1880年的35.8%下降到1948年的10%,同一時期美國農業部門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仍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其資本形成額占四大部門的比重從1880―1890年的12%上升到1990―1922年的約17%,而后又下降到1922―1948年的12%。
2、采掘業投資先升后降,出現大起大落的趨勢
1880―1890年,采掘業凈資產形成額占四大部門資本形成總量的份額是6.5%,而后上升到1890―1922年的9.4%。因此,可以說,這兩段時期是美國采掘業投資高增長的時期,其結果是采掘業資產存量份額(占四大部門總的資本存量)從1880年的2%左右,上升到1922年的7%。但在1922―1948年期間,采掘業投資增長過于緩慢,凈資本形成額僅有0.6億美元,使得其資產存量份額又下降到5%左右。
3、制造業投資持續高增長
自1880年以來,美國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保持了高增長,其凈資產形成額占四大部門總量的份額不斷上升,結果是制造業建筑與設備的存量占四大部門總資產的份額從1880年的9.1%上升到1948年的33.5%。制造業投資與產出增長之間表現出很強的相關性。在從1880到1948年近70年間,美國制造業產出增長了近14倍,而制造業的總資產增長了約17倍。
4、公用事業投資份額穩步下降
1880年公用事業資產存量所占份額曾高達60%,但此后其資本形成額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特別是1890―1922年期間,降幅較大,使其資產存量份額持續下降,至1848年下降到43.6%。而公用事業產出份額則從1880年的4.9%增加到1948年的15.4%,增加了2倍多。與其他三大部門資本―產出比率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較小的情況不同的是,公用事業的資本―產出比率出現了大幅的下降,從1880年的23.6下降到1948年的2.5。
(二)采掘業與制造業內部各分支行業的投資變動
1、采掘業各分支行業
在采掘業各分支行業中,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一直保持高增長,其資本存量占采掘業資本總存量的份額從1870年的10%左右上升到1890年的26.8%,到1940年進一步上升到69.3%,其后基本保持不變(1953年為68.2%)。非金屬礦產開采業的資本存量自1890年之后,也是持續穩步增長,但增幅遠小于石油天然氣開采業。金屬、無煙煤、煙煤開采業的資本存量在1919之前均保持持續增長之勢,但在1919―1940年之間都出現了負增長。金屬和煙煤開采業的資本存量在1940年之后出現了小幅的回升,而無煙煤開采業的資本存量在1940―1953年間仍繼續負增長。
2、制造業各分支行業
1953年金屬及金屬制品業資本存量是其1880年的36倍(增長35倍)。其中,鋼鐵與有色金屬增長22倍多,機械制造業(除交通設備外)增長32倍多,交通設備制造業則增長了數百倍。但在1920年代及30年代上半期這段期間,除交通設備外,金屬及金屬制品業投資增長相對低迷。化工業資本存量從1880年到1919年,增長了12倍多,此后到1953年,又增長了349.6%。煉油業資本存量從1880年到1919年,增長了36倍多,此后至1953年期間,又增長了近8倍。
在其他行業中,建材業、橡膠制品業、造紙業的資本存量在整個時期內,也一直保持著長期平穩增長的勢頭。印刷業資本存量在1937年前一直穩定增長,但在37年后,增長停滯。皮革制品業資本存量在1919年增長平穩,但在此之后則長期增長遲緩,甚至出現負增長。紡織業和木材加工業在1919年前,一直保持較快的投資增長,但在此之后經歷了一定的下滑,但在1937年后,其資本存量又開始平穩上升。
從1953年各行業資本存量占制造業總資本存量的份額來看,美國制造業固定資產存量規模最大的幾個行業依次為:鋼鐵和有色金屬(占14%)、機械制造(13.9%)、食品飲料業(13.1%)、煉油業(12.5%)、化工(9.8%)、交通設備(9.4%)、紡織業(7.9%)。
四、住宅投資的發展趨勢
20世紀20年代及戰后經濟恢復時期(1946―1955年)是美國住宅投資高速增長的時期。美國新建城鎮住宅投資總額1921―1930年比1911―1920年增長了339%。但30年代大蕭條時期及二戰時期,美國住宅投資大幅回落,1931―1940年新建城鎮住宅投資總額僅是前一個10年的30%多點。與同時期美國資本形成總額相比,可以看出,美國住宅投資在經濟繁榮時期及經濟蕭條時期,其“漲幅”和“跌幅”都要明顯超過固定資產投資整體的漲跌幅。
同一時期,美國住宅建設與投資的發展發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如:單位住宅的建設成本明顯下降:從1889―1908年的5679美元(1929年不變價格)下降到1946―1955年的3894美元;固定資產折舊率明顯提高:從1889―1909年的37%上升到1941―1955年的44%;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自有住宅比例從1900年37%提高到1950年的53%;一家一戶住宅比例從1930年代之前的不足2/3上升到1946年的87%。
從住宅投資的融資結構看,自20世紀初以來,以抵押貸款和預售款為主的企業外部資金渠道來源所占比例呈不斷提高之勢,從1911―1920年的48.5%逐步上升到1946―1955年的73.0%,而自有資金占比成不斷下降之勢,同期從51.5%下降到27.0%。
五、企業投資的資金來源結構
(一)企業投資的內部融資結構變動
19世紀末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企業資本折舊費與資本形成總額之間的比率、總自留資金與資本形成總額之間的比率呈長期上升的趨勢,但公司儲蓄在凈資本形成中的比重并未出現長期上升的趨勢。如果只考察沒有受到戰爭與經濟大蕭條影響的年代,即1987―1914年、1920―1929年和1946―1956年這三個時期,可以看到,美國企業資本折舊費與資本形成總額之間的比率從第一個時期的0.39上升到第二時期的0.56,而后又上到第三個時期的大約0.60。而同時期,美國企業總自留資金與資本形成總額之間的比率分別為0.72、0.84、0.81,也顯示了長期向上升的趨勢,雖然,這種向上的趨勢略有波動。但這三個時期,企業利潤留成(未分配凈利潤)占資本形成的比率分別是0.33、0.28、0.21,呈略有下降的趨勢。因此,可以判斷,內部資金來源渠道在美國企業資本形成中的比重上升主要是由資本折舊比率的上升造成的。
(二)企業投資的外部融資結構變動
1、股權融資比重
20世紀初以來,股票發行在美國企業外部融資中所占的份額并不穩定。如果只考察沒有受戰爭與大蕭條影響的幾個時期,可以看到,在20世紀初期(1900―1912年),股票融資的份額是0.31,而后在20年代上升到0.43,但在二戰后的十年中,下降到0.21。股票融資份額的變化,主要是有兩個因素造成的,一是長期外部資金來源在企業所有外部資金來源中的比重發生變化,二是股票在長期外部資金來源(還包括債券、抵押貸款等)中的重要性發生了變化。
根據相關數據測算,我們可以看到:該時期美國企業長期外部融資占所有外部融資份額的變動從與上述股票融資份額的變動趨勢,走向大體一致:在20世紀初期(1900―1912年)是0.82,20年代上升到0.93,二戰后又下降到0.63。其次,股票融資在企業長期外部融資中的比重呈長期向下波動之勢;同期,債券融資比重相對上升。
2、中長期借貸與短期借貸的比例
從幾個正常年代看,短期借貸占全部非金融企業外部融資額的比重:在1901―1912年期間是0.18,而后1923―1929年上升到0.09,而在1946―1955年升到0.37,可以看出有長期上升的趨勢。采掘業與制造業企業短期借貸的份額表現出了十分相似的變動軌跡:在1901―1912年期間是0.43,而后1923―1929年上升到0.02,而在1946―1955年升到0.66,因此,可以說,所有非金融企業短期借貸所占份額的這種上升趨勢,主要是由采掘與制造業企業引領的。
再比較中長期借貸與短期借貸在全部企業借貸融資中各自所占的比例:在1901―1912年兩者之間的比例關系是0.73比0.27;在1923―1929年是0.84比0.16,而在戰后十年,則是0.53比0.47。可以看出:相對于短期借貸比重在波動中有所上升,中長期借貸比重則呈現波動中向下降的趨勢。
3、金融機構融資份額及金融市場內部結構的變動趨勢
從金融機構融資份額來看:金融機構在商業企業外部融資及其全部融資中所占的份額在30年代前,基本比較穩定,而在二戰后,有明顯的上升勢頭。通過金融機構的間接融資在全部企業資金來源中的份額在1913―1922年間和1923―1929年間,均為16%,而在二戰后(1946―1955)上升到22%,上升了6個百分點。
根據不同金融機構資產份額的變化來考察美國同時期金融市場內部結構的變化,可以發現幾個顯著特點:
一是商業銀行、儲蓄銀行和個人信托部門的資產份額呈現出明顯下降的趨勢。由于商業銀行、儲蓄銀行份額的下降而導致了整個銀行業份額從20世紀頭20年的超過60%下降到二戰后的不到40%。
二是人壽保險公司、養老金基金、政府退休和社保基金的份額顯著上升,從而使整個保險業的份額從30年代前的15%左右上升到二戰后的接近40%。
三是各類政府金融機構的份額呈明顯上升之勢。聯邦儲備銀行、政府養老及社保基金和政府借貸機構加起來的份額從1901―1922年的7%,上升到1946―1955年的22%,增長了2倍多。政府金融機構份額的上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同時期美國政府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明顯增強。美國大企業的長足發展及其財力的顯著增強,累進收入稅使得高收入階層更傾向于將新增財富用于直接的股權投資,或許是造成銀行業重要性下降的一個主要因素。而隨著國民經濟發展階段的提高、收入分配格局更趨公平,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加對個人儲蓄“蓄水池”的貢獻度不斷提高,而這部分群體的特定儲蓄理財傾向,是人壽保險、養老和退休保險、儲蓄和貸款合作社等金融機構蓬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六、幾點結論
從對美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量與結構變化趨勢的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簡要結論:
一是從美國經驗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與國民經濟總量增速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但投資增長的波動周期可能與經濟增長的波動周期不一致,因此,通過實證研究,找出我國投資增長波動與經濟增長波動之間的相互關系,對未來投資調控政策的研究與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是農業部門的投資應長期保持穩定的增長。制造業投資在幾大產業部門中,是屬于持續高增長的部門。其中,重化工業部門(包括冶金、石油化工、設備制造)等資本密集型產業又是引領制造業投資增長的主要引擎。
三是公用事業的資本―產出率隨著其產業規模及資本存量規模的不斷增大,下降幅度明顯,其變動軌跡明顯不同于其他產業部門;公用事業部門在發展的早期,資本密集型的特點更為明顯,更依賴于外部融資的支持。
四是住宅投資波動與經濟增長波動的相互關系十分密切。經濟繁榮期,住宅投資往往出現明顯快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高增長,而經濟蕭條時期,住宅投資的回落幅度又要大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幅度。
五是從美國這一時期企業投資資金來源結構看,內部資金來源的比重有逐步上升的勢頭。而在企業外部融資中,短期外部融資比重有逐步上升之勢,而在長期外部融資中,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渠道的重要性遠遠超過銀行信貸。在直接融資中,股票融資與債券融資相比,從長期看,其重要性則有所下降。這一特點,與我國企業外部融資過于依賴間接融資、直接融資過于依賴股票融資、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窄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照,或許預示著我國資本市場要實現多層次、多元化的健康發展,仍有相當大的改革空間。
關鍵詞:固定資產;投資運行;情況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1
一、我國2012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運行特點分析
(一)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平穩上升的發展態勢。從國家統計局科研所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得出:我國從2012年五月份到十月份固定資產類投資181920億元,同比去年增加了36.5%,增速比去年同時期增加了一個百分點。從十月份一整月來分析,比九月份增長了38.1%,加快了1.5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十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比九月份增加了2.3%,增速達到2.1個百分點。從整體上來說,我國2012年五月份到十月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平穩上升的發展態勢。
(二)地方投資的力度加大。以我國的成都周邊縣市為例,如下表所示,從2012年五月份到十月份,都江堰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2.3億元,增長17.4%,排名第三。其他不同的周邊縣市,對固定資產的投資總額都有增加的現象,增幅都有不同層次的高低。(資料來源網站:0。
(三)房地產類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最高。從2012年五月份到十月份,國家統計局研究所報告中,房地產等固定資產收益類行業投資的比重比其他行業高很多。從五月份到十月份房地產行業投資同比增長46.8%,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9%,貢獻率為37.8%,比去年同時期平均值高9個百分點。
(四)外商民間投資比重增大。從國家統計局科研所研究報告中我們不難看出:從2012年的五月份到十月份,我國的民間投資總額達到了9872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7.1%,所占投資總比例為74%。反之,我國的大型國有企業投資比例下降了26個百分點。跟過去五年的平均值相比民間投資和政府投資都有所下降。但是外商投資的比例增加比較明顯,從去年的五月份到十月份增加了30%,增速也較去年同期相比快了2.6個點,呈現上升態勢。
(五)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從2012年的經濟發展分析,我國的第一產業共完成了資產投資20億元,比2011年高達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了資產投資956.7億,比2011年略有下降。而第三產業在2012年對固定資產的投資所占的比重明顯上升了很多,第三產業的社會貢獻率越來越高。
(六)六大耗能產業投資比重增大。據統計,我國2012年五月份到十月份之間,六大耗能產業共實現了對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2109.3億元,累計增長15.5%,其中,我國是有色金屬投資增長比例最大,增速高達26.8%。
二、運行出現的問題分析
(一)投資結構推進緩慢,轉變方式受到阻礙。在我國“十二五”開始運行之年,從總體上來分析,上半年投資結構推進比較緩慢,尤其是在一些高能耗的產業,投資比例出現了明顯的下降。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在過去的幾年中銀行利率非常低,極大地促進了銀行的借貸活動。截止到2011年年中,一年期貸款利率僅為0.15%,出現了極低的現象,這會直接導致投資結構推進速度變慢。
(二)資金總體比較緊張,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困難。從2011年六月中央銀行幾次調整貨幣政策以來,我國的中小企業資金出現了短缺的現象,融資也出現一定的難度。因為銀行利率的提升導致中小企業貸款可能會背負較重的利息,通過其他的手段融資困難會比較多,導致中小企業的資金流通出現問題。
(三)地方政府融資能力存在一定缺陷,風險系數增加。隨著地方政府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政府投資項目開始建立起來,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的融資與借貸關系出現了不協調的現象,融資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從以往政府的投資來看,政府將大部的投資運用于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公路橋梁建設,這種投資方式通過收取項目建成后的運營資金,來達到償還債務的問題,風險問題不大。但是隨著政府投資范圍的不斷放寬,一些公益性投資,一旦建成之后政府所欠貸款很難收回,從而給政府的融資帶來一定難度,也增加了政府投資的風險系數。
三、對固定資產投資運行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重工業的發展水平,帶動其他行業的共同發展。針對我國目前工業發展出現低迷的情況,我們可以加大對重工業的發展力度,提高該工業的發展水平。首先,國家應該加大對重工業的科技研發和資金投入力度,不斷開發高科技產品促進重工業的發展,使重工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不斷增大。其次,引進國外比較先進的技術與大型機械設備。我國的大型煤礦、石油和海底燃氣勘查工作由于受到技術條件和機械設備的限制很難完成預定的發展計劃與目標。
(二)積極實現工業的轉型。要想保證固定資產投資的正常運行就一定要積極實現工業的轉型,同時還要對工業的結構進行調整。我國目前的傳統工業模式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傳統工業的優化升級,使它積極從傳統模式逐漸轉向現代化模式。對于工業的結構和布局我們也一定要注意,適當發展環保節約型經濟和循環經濟模式,可以促進工業的正常發展。加大對傳統落后項目工程的改造力度,利用技術優勢對項目的運行情況進行優化,淘汰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和附加值低的產能模式。太陽能的利用可以促進我國的大部分經濟發展,對于水利水電的作用比較明顯,所以該模式是一種比較流行的模式。此外,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培養一大批新型的節能、環保和基礎服務設施,推進我國的自主創新性目標。
(三)放大民間固定資產的投資比例。隨著近幾年民間固定資產的投資比例逐漸增大,我們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保證其平穩性增長。首先,政府的刺激作用是比較明顯的。通過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力度,推行政府的宏觀激勵政策,進而可以激活民間的固定資產投資,促進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通過一系列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提高外商投資的積極性。因為民間的外商投資對于我國來說一直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所以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優化民間投資環境、加大民間對外資本的開放力度、優化技術合作平臺等。通過一系列的手段措施,我們可以放大民間對固定資產的投資比例,促進行業的整體發展。
四、結束語
我國目前的固定資產投資運行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和制約,所以我們一定要合理掌握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盡可能對固定資產的投資收益實現最大化。固定資產投資作為穩定的資產增值、保值手段,在近些年雖然吸引了外商投資者的興趣,但是投資的積極性并不高,投資比例也不大,所以我國應該積極擴大對外投資的開放力度。政府方面也要積極鼓勵制定靈活的投資政策,擴大民間投資的比例,加快體制創新,保證固定資產投資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540.5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0-0110-02
隨著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掀起的示范學校建設,各個學校都加大了對固定資產的資金投入,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的實訓室、漂亮的教學樓等硬件設施。固定資產價值總額占到了學校資產總額的絕大部分。管好利用學校的財產物資,使其充分發揮其效能,將有利于保障學校各項教學、科研、實驗等各項教學活動的完成。
本人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中等職業學校普遍對固定資產管理重視不足,核算工作不完善,基礎工作不夠規范,資產安全控制體系欠缺,存在資產流失現象,這些問題急需我們認真解決。建立起“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體制,是一種可行有效的方法。
一、固定資產管理現狀
學校的工作重點在于完成教學任務,而大多數學校認為只要教學質量上去了,其他什么都好辦。一些學校只關心財務報表的貨幣資金余額,很少關注固定資產余額,爭取建設資金的積極性很高,而一旦資金變為固定資產了,就忽視了資產日常管理的重要性。以為東西就在那擺著那,豈能長著腿跑掉?這就是“重外部形象,輕內部資產管理”、“重進輕管,重錢輕物”的思想作怪。殊不知,賬上明擺著的資產,實際并不是那么回事。
(二)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上缺乏可行性
由于學校招生實行市場化,有些專業隨當時市場需求而設置,招生人數波動起伏很大,往往一年招生爆滿,一年招生冷清,導致校舍設備時而緊缺,時而空置擺放;容易造成重復采購現象,資產利用效率低;有的學校為了爭取進入國家級示范學校,想方設法片面追求校園建設面積、增添教學設備等手段,以此擴大校園建設規模充當表面形象,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上缺乏可行性,一味地追求“最新”或“最便宜”,要么購入設備配置過高,不能“物盡其用”,要么沒有考慮長期需要及發展,短時間使用后就被淘汰的現象。
(三)固定資產管理混崗現象突出
許多學校都缺少專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有的學校由后勤人員兼任,有的學校由會計員兼任,而且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常常更換、不穩定。后勤人員和會計員經辦整個學校的大小雜務,工作瑣碎復雜,讓他們兼任管理,直接影響到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率,造成有購進無管理的現象。甚至有的學校在沒有辦理固定資產處置手續,就把資產直接捐贈給公益事業單位,導致出現賬實不符的現象。有的學校借用資產手續不完備,存在管理漏洞,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四)固定資產管理制度行同虛設
現實情況中,很多學校的固定資產采購問題突出,沒有專門部門負責采購,工作中后勤部和辦公室都在采購,缺失采購權的控制。驗收問題突出,沒有驗收部門手續,也沒有驗收人簽字,缺失采購質量的監管。使用保管問題突出,沒有使用人簽字,缺失保管責任的明確。處置報廢問題突出,沒有報廢處置手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甚至有的學校財產盤點制度流于形式,多年不盤點,賬實嚴重不符,無法知曉學校的真實家底。
二、針對上述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牢固樹立固定資產管理的新理念
要從企業化角度來重新認識固定資產管理的現實意義,關乎學校財務狀況的大局,關乎學校資產的效率化,關乎學校的經濟效益,從經濟角度來管理固定資產有著增值保值的作用,從效益角度來管理固定資產有著夯實發展的巨大潛力。
對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視,不僅僅是學校領導的事,也是全校各科室、各部門甚至每位師生也必須要重視的一個問題。只有在思想根源上抓好,才能真正落實在具體工作中,把存在的問題解決。
(二)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預算管理
根據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學校根據招生計劃和教學要求,按專業類型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可提高資產利用率。在固定資產投資決策過程中,要編制固定資產投資預算。投資預算是對固定資產購建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組合成不同的預算方案,并對方案進行比較,最后選出最優方案。中職學校的固定資產投資既要考慮社會效益同時也要考慮經濟效益,這樣才能作出科學的投資決策。
(三)配備固定資產專員
隨著中職教育迅速發展,學校固定資產增幅很大,由于資產管理工作是和實物打交道,工作對象多而雜,是貫穿全校各方面的重要崗位,因此必須配備可靠、責任心強,又有一定業務能力的固定資產專員來具體負責,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專員主要負責學校固定資產購入后編號入賬、異動、盤點、報廢等一系列活動的循環過程,還有與各部門的人員的協調配合。
(四)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明確管理權責
解決制度問題,首先建立制度規范:(1)健全固定資產采購、驗收、保管、借用領用、維護保養、定期清查盤點、報損處置制度。要明確管理責任,實現責任到人,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2)建立固定資產使用情況考核評比制度。學校應定期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表揚先進,督促后進,最大程度地維護固定資產,使固定資產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建立三方部門制衡機制:(1)實物使用:負責固定資產的日常使用和維護等,由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及相關人員行使;(2)實物管理:負責固定資產的計劃、采購、驗收、編號、建卡、登賬、調撥、修理、處置、報廢等,由資產管理部門行使;(3)賬務管理:負責對固定資產的登記賬簿、賬務處理、聯合有關管理部門進行資產清查盤點等,由財務部門行使。
建立財務管理規定,加強固定資產核算。采用條形碼管理,給每個實物張貼一張唯一的條碼資產標簽,涵蓋資產購入直至資產退出的整個有效使用周期,對實物進行全程跟蹤管理。解決固定資產管理中賬卡物經常不符的老問題,使固定資產的管理變得輕松、準確和及時。
總之,固定資產作為中職學校教學與科研活動實施的物質基礎,對中職學校發展至關重要。目前面臨的種種問題,亟待引起各方重視,只有轉變觀念,建章立制,調動師生管理使用的積極性,才能管好固定資產,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節約辦學成本,提高學校的辦學實力。
參考文獻:
[1] 邢順峰.聶義山.中小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基礎與實務[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2.
[2] 秦中甫.我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2005,(2):55-56.
在本研究中,建設投資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是指以一定速度增長的建設投資所拉動GDP的增長量或增長率。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水平的重要指標和方法。它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年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的價值形態。另外本研究涉及的指標還有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安裝工程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FAI)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年內在固定資產方面投資總量的指標,它同樣也能夠以價值形態反映固定資產建造和購買活動的總量,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固定資產投資可以根據國家的投資計劃分為基本建設投資、更新改造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部分。本文采用這個指標來代表宏觀意義上的建設投資水平,既包括建水壩、修公路這些大型的土木工程項目,也包括住宅和商業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同時,還涉及各類建筑物、構筑物和大型設備的修繕和改造。
固定資產投資活動按其工作內容和實現方式可以分為建筑安裝工程,設備、工具、器具購置,其他費用三個部分。在本文中也將建筑安裝工程投資(CI)作為衡量建設投資活動對國民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一個變量,它是指各種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和各種設備裝置的安裝工程投資。建筑安裝工程投資比固定資產投資的范圍小一些,可以代表一年內國民經濟中的建筑工作量,是一個衡量建設活動水平更為合適的指標。
本研究擬采用動態計量經濟學所倡導的誤差修正模型來描述建設投資和國民經濟的相互作用。建立經濟學模型的傳統方法主要是以理論為導向,依據某種已經存在的經濟理論或者已經提出的對經濟行為規律的某種解釋設定模型的總體結構,這種建模途徑對先驗的經濟理論有很強的依賴性。這種建模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動蕩前屢次預測失靈,促使人們尋求另外的建模方法。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英國經濟學家D·F·Hendry為代表,提出了動態建模的方法,交替利用經濟理論和經濟數據提供的信息,在協整理論的基礎上建立反映變量短期波動和長期均衡的誤差修正模型(D·Hendry,1998)。
一般經濟變量都可以用時間序列來表示,如果它的均值和方差都不隨時間變化,就稱這個序列是穩定序列。如果一個序列在成為穩定序列之前必須經過d次差分,則稱該序列是d階單整。按照協整理論,幾個同階單整的時間序列之間可能存在著一種長期的穩定關系,其線性組合可以降低單整階數,即所謂的協整關系。誤差修正模型就是建立在這種理論之上的。以GDP和建筑安裝投資(CI)為例,若GDP和CI具有協整關系,則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寫作一般的自回歸分布滯后的表達式:
二、問題的背景
中國經濟目前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經濟增長具有典型的要素拉動特征。經濟發展需要刺激投資需求,最終消費需求的形成也有賴于加大投資力度,投資與消費雙管齊下,投資需先行。因此,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投資的持續增長。從理論上講,投資增長率和經濟增長率具有一種正向的關聯關系。
一般認為,建設投資是國民經濟增長的強大拉動因素。幾乎所有國家的政府都會在經濟不景氣的時期,將建設投資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工具。加大建設投資的規模,既可增加就業機會和國民可支配收入、擴大內需,又可以直接帶動當前的經濟增長,為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奠定物質基礎。西方學者的研究表明:建設投資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建設投資在這些國家的整體投資中的比率甚至達到了20%(Kessedes,1995)。
我國大量的文獻也討論了建設投資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但是,真正能夠揭示建設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數量關系的研究成果卻極少。中國發展研究院曾經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在中國經濟中固定資產投資是決定社會需求的最積極的因素。因此,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可以作為刺激經濟活動的主要手段(中國發展研究院,1997)。雖然還有其他一些關于建設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重要性的研究,但是,這些研究大部分還處在定性階段,很少能夠指出建設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水平。本研究就致力于找到其對中國經濟發展拉動水平的具體數量關系。
三、建立誤差修正模型
(一)方程的初步設定和簡化
一般來講,在經濟數據中,以不變價格表示流量的序列往往表現為一階單整。因此,從理論上判斷,LnGDP、LnFAI和LnCI序列都應該是一階單整。采用Dickey和Fuller于1979年、1980年提出的ADF方法進行單整檢驗結果也表明,的確如此。
然后,可以將方程設定為一般的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模型的右邊包括被解釋變量的滯后、解釋變量及其時間滯后項。對于固定資產投資方程,首先設定為:
附圖
用最小二乘法估計這兩個自回歸分布滯后方程,采用逐步回歸(Stepwise)方法,剔除不顯著的變量。
在固定資產投資方程中,LnGDP[,t-1]、LnFAI[,t]和LnFAI[,t-1]被引入方程。估計得到的方程為:
附圖
可見方程的顯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過檢驗。常數項的t值很小,并不顯著。(由于此方程對后面的過程只有理論上的意義,因此不必剔除常數項。)其他各項系數在99%的置信水平下顯著不為0。該方程的殘差類似白噪聲。
在建筑安裝投資方程中,也是LnGDP[,t-1]、LnCI[,t]和LnCI[,t-1]被引入方程。估計得到的方程為:
附圖
方程的顯著性很高,完全可以通過檢驗。常數項的t值很小,也不顯著。其他各項都在99%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不為0。該方程的殘差類似白噪聲。
可以看到,以上兩個方程中LnFAI[,t-1]和LnCI[,t-1]前的系數為負值。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它們分別與LnFAI[,t]和LnCI[,t]之間存在著共線性的關系,導致兩者的系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互相任意分配。但這對后面的研究影響不大。
(二)求長期均衡方程
下面可以用簡單的回歸分析求得長期均衡方程。對于固定資產投資方程,長期均衡方程為:
附圖
可見,整體顯著性明顯滿足。各項系數的顯著性檢驗均順利通過。從此均衡方程可以計算ecm序列(即殘差序列):
附圖
AdjustedR[2]=0.982F=980.657
整體顯著性明顯滿足。各項系數的顯著性檢驗均順利通過。
ecm[,t-1]=LnGDP[,t-1]-3.228-9.793LnCI[,t-1]。
(三)建立誤差修正模型
1.固定資產投資方程
考慮到在初步設定的方程中LnFAI[,t]、LnFAI[,t-1]和LnGDP[,t-1]都比較顯著,在建立誤差修正模型時引入LnGDP[,t],LnFAI[,t],ecm[,t-1],以保證方程的包容性。
設定誤差修正模型為:
附圖
p=0.0002,可見整體顯著性明顯滿足。
從變量顯著性檢驗來看,兩個方程的ecm[,t-1]的顯著性較低,但是,考慮到它們重要的經濟意義,仍不將其剔除。
四、經濟意義分析
(一)彈性分析
在以上兩個誤差修正方程中,LnFAI[,t]和LnCI[,t]前面的系數可以看作是GDP對FAI和CI的彈性系數,因此,可以根據方程的系數對它們進行彈性分析。
LnCI[,t]前的系數為0.324,這說明國內生產總值對建筑安裝投資的彈性系數為0.324。當建筑安裝投資增長1%時,將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324%。而LnFAI[,t]前的系數為0.317,這說明國內生產總值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彈性系數為0.317。當基本建設投資增長1%時,將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317%。
這是非常重要的結論,定量地給出了建設投資對國民經濟拉動作用的大小。可以看出,建設投資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效應大致是這樣一個概念,即當建設投資增長1%時,能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大約0.32%。以往的分析往往僅限于定性,沒有反映出真正的定量關系。從兩個彈性系數可以看出,建設投資對國民經濟的增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彈性系數都較大。
(二)拉動效率分析
為了進一步分析建筑安裝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對國民經濟拉動作用的大小,引入一個新的系數,將其稱之為“拉動效率”,它是GDP對該變量彈性系數與該變量在GDP中所占份額的比值,即附圖,D[,i]表示在此區間內GDP對某一變量i的彈性系數,S[,i]表示某一變量i在此區間內占據GDP的平均百分比。這樣可以排除彈性系數大小中不同變量份額因素的影響。如果q>1,這表明某一變量在這一階段對GDP的拉動作用是積極的,超過了自身在GDP中所占據的份額,是高效率的。相反,如果q<1,則表示這種拉動作用是消極的,少于變量自身占據GDP的份額,是低效率的。
由此可見,兩者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都是很積極的,q[,i]均超過了1,建筑安裝投資更為顯著。它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為19.6%,而彈性系數達到了0.324%。這進一步驗證了在本文開始時所提到的定性研究的結論,建設投資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刺激經濟活動的主要手段,能夠高效率地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三)誤差修正項(ECM)的分析
Ecm項系數的大小反映了對偏離長期均衡的調整力度,系數的估計值一般是負值。對于固定資產投資方程,Ecm前面的系數是-0.049,由此看來,調整的力度不是很大。調整的過程大致如下:
附圖
對于建筑安裝投資方程,Ecm前面的系數是-0.018,調整的力度也較小。因此,可以看出,建設投資主要以短期波動的形式來影響GDP的變化,長期均衡起的控制作用不大。這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具體情況,我國目前正處在大規模建設的發展階段,還遠遠沒有達到建設量的穩定和平衡,因此,目前主要是增量在起作用。
五、總結
本研究將固定資產投資(FAI)和建筑安裝投資投資(CI)作為對GDP產生拉動作用的變量,通過建立誤差修正模型得到了反映它們之間長期均衡和短期波動的表達式。從彈性系數可以看出,無論是建筑安裝投資,還是固定資產投資,二者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都是很明顯的,國內生產總值對建筑安裝投資的彈性系數為0.324。當建筑安裝投資增長1%時,將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324%。國內生產總值對基本建設投資的彈性系數為0.317。當基本建設投資增長1%時,將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317%。綜合起來,當建設投資增長1%時,能帶動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大約0.32%。從拉動效率來看,兩者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都是積極的,q[,i]均超過了1,建筑安裝投資更為顯著。
建設投資主要以短期波動的形式來影響GDP的變化,長期均衡起的控制作用不大。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目前正處在大規模建設的發展階段,還遠遠沒有達到建設量的穩定和平衡,因此,目前主要是增量在起作用。
因此,本研究的定量結果不僅驗證了很多研究者的定性結論,即建設投資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刺激經濟活動的主要手段,能夠高效率地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而且給出了具體的拉動效應值,分析了短期波動和長期均衡各自的作用,有助于更加準確地分析建設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
收稿日期:2001-03-23
【參考文獻】
[1]中國發展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分析[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38.
[2]中國統計年鑒[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
[3]陳炳煌.當前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龍巖師專學報,2000,(6).
[4]黃聰,李啟明,申立銀.中國建設推動力的計量模型與分析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2000,(4).
[5]李子奈.計量經濟學——方法和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
[6]李子奈,葉阿忠.高等計量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