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語文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語文教學 寫作能力培養 教學模式 創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017-01
現今由于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的忽視,大部分學生的寫作興趣不高,語文教學沒有很好地發揮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作用。寫作能力作為當代人才必備的綜合素質之一,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培養問題就顯得格外迫切。
1 大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現狀
在高等院校,大學語文作為公共基礎課,成為了大學生自身文化素質考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現在的語文教學發展正處于瓶頸期。一方面,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普遍專注于主修專業課程,使得在非語言專業中作為選修課程的大學語文課程陷于尷尬的境地,與此同時,當下部分大學生并不能游刃有余地運用這門語言,許多學生面臨著不會寫請假條、不會合理表達、盲目模仿、語言駕馭能力差、詞不達意等窘境。另一方面,教學模式過于傳統,教師們往往重視傳授知識,輕視培養能力;重視灌輸理論,輕視鍛煉實踐;重視學生分數,輕視學生素質。
2 語文教學中寫作指導出現的問題
2.1忽視寫作能力的培養
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育群體與受教群體普遍未對提高寫作能力給予足夠的重視,這在以下兩個方面得以突出體現:一是學校對語文教學的內容安排不夠合理,沒有突出寫作能力的重要地位。在當下專業化較為明顯的教育階段,相對于將語言教學作為必修科目的語言、師范類專業,其他的類似理工類院校、經管院校等更容易選擇將語文教學課程安排在選修科目之中,真正的主修科目皆為自身的專業課程,由此可見高校普遍對語文課程的輕視程度,何況是作為語文教學課程分支的寫作教學。二是學生自身對語文寫作不夠重視。介于學校規定了必修的科目,學生們在選修科目的選擇上往往基于老師的人格魅力、自身的興趣愛好、學分獲取的難易程度以及學分所占的比重,長期貫穿在學生小學、中學時代的語文課程已經使得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因此,語文這門課程自然被排除在選修課程之外。
2.2重理論輕實踐
實踐與理論皆為作文必備的重要因素,在現在的語文教學中,寫作占極少的比重,而教師卻側重于個人理論講解,這就容易導致這種情況:一方面學生的寫作興趣被生硬的寫作理論湮沒,對課程的關注度降低,即便教師對理論講解有極高的把握,獲得學生聽課的興趣,但沒有實踐的理論終究是紙上談兵。另一方面,將本身極具實踐性的教學轉化為對理論的長篇大論,并未能鍛煉到學生的實踐能力,其結果只會本末倒置。
2.3慣用陳舊的教學方式
(1)單一的教學模式。一是以考試為終極目的的滿堂灌式教學方式,二是命題式的寫作,教師事先給作文命題,學生在課堂完成作文。這兩種教學手段皆體現了教學的單一化,老師缺乏對課堂內容的整體規劃,學生只會被動式接受,教學效果微乎其微。
(2)呆板的教學手段。單純靠書本教學為主,沒有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等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3)缺乏教學針對性。對學生的寫作點評泛泛而談,疏忽學生的個人創作,學生獲益的可能性與提升的操作性小。
3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相關方法與對策
3.1對寫作課程予以高度重視
隨著國際競爭力的日漸增強以及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學校應該與時俱進地轉變教學觀念,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完善:
(1)提升寫作教學的地位。寫作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貫穿于整個教育的各個階段,特別是要注意對理工科的培養,適當提高寫作課程在學分中的比重,合理引導學生的選擇,使專業課與寫作課程相輔相成,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
(2)加強教師素質建設。保障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具有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加強對教師專業知識培養的同時,鼓勵教育工作者向相關其他專業涉獵研究,提升整體水平,并且引導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增強教學自身的趣味性與個人魅力,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
3.2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1)理論上,著重講解對學生實用的方法與技巧,達到實用性與可運用性的統一,同時,避免晦澀難懂的理論傳授,在發散、批判、創新方面提高學生的思維意識。
(2)實踐上,一方面加大寫作環節中學生訓練、教師點評與指導的比重以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另一方面使教學組織形式得以豐富,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邀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記者、作家等開展專題講座以進行實踐性的指導。
3.3創新教學模式
(1)利用網絡資源,調動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如利用微博,QQ日志、說說,微信,個人PPT制作等審美平臺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2)培養學生多層次能力。采用討論式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各抒己見。
4 結語
寫作能力的培養對大學生以后的價值實現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目前學生不愿寫作害怕寫作的現狀,教育工作者在實踐教學中應當注重適時地轉變個人教學觀念,突出創新思維,因材施教,針對主修不同專業課程、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在實踐的摸索中創新理論,在理論的研究中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專業實踐,使得寫作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以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周龍.淺談大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思考[J].安徽文學,
2013,02,:128.
關鍵詞:大學英語;作文評改;內容;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4-0042-02
過程教學法認為,作文評改是寫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的作文評改會使學生認識到他們在語言使用和布局謀篇方面的不足,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學習現狀,努力提高語言運用和語篇組織水平,并在以后的寫作中避免失誤,提高作文能力。然而,長期以來大學英語作文評改的任務主要由教師承擔,很難激發學生的評改積極性,而教師由于教學任務重、班級規模大,不可能對學生作文中的所有問題逐一指出或幫助修改,只能有所選擇地糾正一些嚴重或典型的語言錯誤。這種形式單調、內容單一的作文評改使得學生只關注寫作的結果和作文中的語言表達,對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幫助不大。因此,開展作文評改改革勢在必行。
一、英語作文評改的目標
1.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的能力,然而由于很多學生學習英語時機械地背單詞、記句式、學語法,不善于將所學的語言知識及時在實踐中鞏固和嘗試并運用,導致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差,在英語寫作時語言錯誤頻出,隨處可見。作文評改要引導學生對這些錯誤進行辨別和糾正,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英語表達,使他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詞匯語法知識闡述自己的思想,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2.培養學生的寫作交際能力
寫作是一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創造性思維過程,也是作者把自己的觀點、態度、情感傳遞給讀者以期產生共鳴的交際過程。然而,由于很多學生英語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再加上思路不開闊、篇章組織能力欠缺、語言貧乏等,致使作文內容空洞、邏輯結構不清、句式單調等現象比較普遍,嚴重影響了寫作交際的效果。寫作教學要通過對作文在內容組織、邏輯結構、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討論、評價和修改,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掌握英語構思和布局謀篇的正確方法,提高語言運用水平,培養英語思維習慣和寫作交際能力。
3.培養學生的自主糾錯能力
自主糾錯能力是大部分學生比較欠缺的一種能力。學生對自己作文中各種錯誤的熟視無睹,常常是因為他們缺乏對自己寫作錯誤的認識和自主糾錯能力。作文評改通過引導學生對一些常見錯誤的分析、歸類、總結,喚醒學生的錯誤意識,培養學生的作文糾錯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糾錯能力。這樣,學生在完成寫作任務后就會不斷反思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從而提高作文的質量和寫作課的教學效果。
二、英語作文評改的內容英語作文評改內容要全面,包括對語言錯誤的辨別和糾正,對語言表達技巧的分析和討論,對作文銜接連貫方法的把握,對作文在主題思想、邏輯結構、內容組織等方面的評價和修改完善,使學生在作文評改過程中學會正確地使用語言,掌握英語寫作的語言表達和篇章組織技巧,提高寫作素質和寫作交際能力。
1.作文的語言錯誤和用詞造句方式
學生寫作中的各種語言錯誤如標點符號、單詞拼寫、大小寫等機械類錯誤,語法、用詞錯誤,句子結構錯誤,詞語搭配錯誤等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語言表達效果和寫作質量。作文評改要引起學生對這些錯誤的重視,喚醒他們對語言使用準確性的意識,從而提高他們正確使用英語語言的能力。而在語言表達方面,很多學生由于用詞單一重復、句式單調,寫出的作文呆板乏味。作文評改時對文章用詞造句方式的討論,以及對用詞貧乏、句型單調等現象的分析和糾正,可使學生了解如何根據作文的文體特點、強調情況、感彩和語氣搭配、難易程度等恰當選詞,做到用詞準確、生動、多樣。還可以使他們學會綜合運用各種句型和語法形式,或者在文章中巧妙穿插一些倒裝句、強調句、排比句等修辭句型等,以此增強語言表達效果。學生在學習如何正確遣詞造句或根據作文主題變換句式的過程中,可鞏固詞匯和句法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作文的銜接錯誤
“東方人重悟性、直覺、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邏輯、實證。”英語寫作時思維的邏輯性在微觀上主要表現為重形合,善用顯性連貫方式,句子之間常通過照應、省略、替代、連接和詞匯等各類銜接手段使語篇各部分內容有機聯系。然而,由于受漢語寫作隱性銜接的影響,很多學生的作文缺乏銜接或銜接不當,句子關系松散、邏輯性差、內容不連貫等問題十分突出。因此,銜接錯誤是作文評改不可忽視的內容。學生作文中的銜接錯誤主要表現為漏用、錯用或濫用連接詞。不用或漏用連接詞,會使句子邏輯關系不清,意思表達不明。如用on the contrary表示in contrast,用on the other hand表示 otherwise,用above all表示firstly,用at last表示later等,會使作文邏輯含糊,內容不連貫;過多使用連接詞,會使作文冗余信息增加,句際語義聯系邏輯混亂。對作文銜接錯誤的識別和糾正,可加深學生對語篇銜接的認識,培養他們篇章組織的邏輯思維能力。
3.作文的宏觀結構和內容
中西方由于文化和思維模式的不同,語篇組織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英語篇章組織傾向于從概括到具體的線性發展模式,先概括陳述中心思想,后通過大量的實例、實驗結果、調查數據或引用專家或權威的話解釋、證明中心思想,豐富文章內容,增強說服力。而漢語往往走綜合性思維之路,篇章組織呈螺旋形發展,語義呈自然流動型,順著思維的自然發展逐步展開,主題思想的表達往往是間接的,論述時表現出較強的主觀意識,說理成分多,事例少。然而,在英語寫作時很多學生擺脫不了對母語的依賴,漢語式思維在學生的作文中隨處可見。譬如,中國學生寫的很多段落不是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論述,而是不斷變換主題,段落內還經常穿插一些個人的突發感想或反襯的內容,造成作文中心思想不明確或內容偏題跑題等現象。有些學生不善于運用“概括—具體”的篇章發展模式,寫出的作文內容缺乏條理,層次不清;還有些學生喜歡照搬漢語說明文、議論文段落中“因為—所以”的自然思維模式進行英文寫作,作文缺乏事實、實例等細節內容,顯得空洞,說服力不夠。針對以上問題的作文評改,可使學生認識到他們在主題表達、邏輯結構、篇章組織等方面容易出現的問題。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以及教師的評改方法指導,可掌握英語作文的組織原則和篇章發展規律,培養他們對作文邏輯結構的把握能力,提高英語寫作思維能力。
三、英語作文的評改方式英語作文評改方式要多樣,可采用教師指導評改、學生自主或合作評改、教師點評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教師的評改指導下,掌握作文評改的內容、方法和技巧,并通過獨立或合作評改實踐以及教師的集中講評,培養作文評判和糾錯能力,以提高語言運用和寫作思維水平。
1.教師指導評改
教師指導評改是教師以寫作樣文為范例,集中進行的評改方法指導和評改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寫作樣文的指導性評價,幫助學生了解作文評價的標準和原則。通過引導學生對其中的寫作錯誤,進行辨認、分析、修改、總結,提高他們對寫作中各種錯誤的敏感性,培養作文糾錯的責任意識。教師可從語言使用的準確性、用詞造句的生動性、篇章組織的邏輯性和內容的充實性等角度,設計一些專項或綜合性的評改樣文,分階段、有重點地指導學生糾正作文語言錯誤、變換語言表達形式、改進銜接、連貫方式、調整篇章邏輯結構、豐富寫作內容等。評改活動的開展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先從句子層面上的語言錯誤糾正入手,逐步過渡到語篇層面上結構安排和內容組織的完善,使學生通過層層深入的評改訓練學會作文評改的基本方法,培養作文評改能力。作文評改除了引導學生辨識和糾正樣文中的各種寫作錯誤外,還要對學生寫作練習時常出現的相似錯誤進行歸類、總結和延伸。教師指導評改能夠使學生對作文評改的內容和方法有初步的認識,對作文中的錯誤類型有全面的了解,養成作文糾錯意識,為開展自主或合作評改奠定基礎。
2.學生自主或合作評改
自主評改是學生獨立進行的作文評改實踐,它可以使學生通過評改過程內化作文評改知識,掌握作文評改技巧,培養作文糾錯習慣和寫作責任心。同伴或小組合作評改指同伴或小組成員之間互相探討、合作進行的作文評改。它可使合作成員在糾錯和合作學習中互相啟迪思維、開闊思路,拓展評改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在每個階段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專項的評改訓練后,作為鞏固環節,可給學生提供含有同類寫作錯誤的樣文,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語法修辭知識、語篇知識,自主對樣文進行分析,發現并修改錯誤,提出改進建議等。自主評改活動開展一段時間后,教師可選擇或設計一些含有多種寫作錯誤的樣文,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作文的語言、結構、內容等進行討論、修改和完善,以強化學生對作文評改方法的綜合運用和靈活掌握。自主或合作評改活動可使學生對作文評改的內容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他們學會從評改者的角度審視自己或他人寫作時的語言使用、思想表達和布局謀篇,并在自我反思和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學會根據寫作目的正確使用語言或變換表達方式,掌握修改篇章邏輯錯誤以及優化篇章內容的方法,養成自我糾錯習慣,提高糾錯能力和寫作思維水平。
3.教師點評
教師點評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寫作中的典型或共性錯誤,克服作文評改難題,繼而提高作文糾錯層次的有效方式,可在寫作教學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隨機進行。教師要根據不同階段的寫作能力培養目標確定點評的重點。如,分別選出較好和較差的學生作文一到兩篇,對它們的篇章布局、主題發展、段落組織、邏輯結構、語篇連貫、語言運用等進行比較和綜合點評,加強學生對他們作文優缺點的認識程度,深化他們對作文評價標準的理解。課前指定一名學生通過口述或電子文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師從語言、內容、結構方面對該作文進行評價,對語言表達或篇章組織欠妥的地方提出具體的修改建議或引導全體學生對其中的典型錯誤進行糾正,使學生熟練掌握寫作和作文修改的方法和技巧。還可以對學生某一階段的寫作情況進行總結,對他們作文中反映出來的普遍性問題以及他們在自主或合作評改時不易發現或糾正的寫作錯誤進行歸納和集中講解,培養學生對較為復雜的寫作錯誤的辨識和糾錯能力。教師點評可為學生提供直接及時的寫作和評改方法指導,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和作文評判、糾錯水平的提升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四、結束語多年的教學實驗表明,大學英語作文評改改革可激發學生作文評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寫作責任心和自我糾錯意識,從而有效改進寫作質量和寫作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陸小麗,陳西軍,袁愛林.從ESA看過程教學法中的英語作文的評改[J].教學研究,2002(4).
[2]連淑能.論中西思維方式[C]∥楊自儉.英漢語比較與翻譯(4).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王文宇,文秋澇.母語思維與二語寫作——大學生英語寫作過程研究[J].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4).
[4]殷志勇.英語作文評改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6).
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寫下《滕王閣詩序》,詩與序均文采飛揚,“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句叫人激賞嘆服。
山西永濟的鸛雀樓。唐朝詩人王之渙寫下《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薄坝F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說明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此哲理足以啟人心智。
湖北武昌的黃鶴樓。唐朝詩人崔顥寫下《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眰髡f李白登此樓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南宋評論大家嚴羽論唐人七律,以此詩為第一。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也膾炙人口:“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別,依依不舍,情景感人。
湖南的岳陽樓。唐朝詩人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這兩句寫得景象壯觀,氣勢宏大。杜甫《登岳陽樓》詩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睉n國憂民之情溢于登樓覽勝之際。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寫下《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表達了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為先,為國分愁、為民謀福的崇高思想。一“先”一“后”對比鮮明,發人深省。
I am delighted to learn that you are going to apply for admission to Shenzhen university. It has been several years since we departed last time, and soon we will probably meet again.
I’ll graduate in several months. I am going to go on studying, so I hard in English. If I can get CET band6, I’ll easier be after graduation.
If you are free, please travel Shenzhen. I will try my best to give you a satisfy tourist. I am look forward to your coming.
Dear Tom,2(去旅游)
I am delighted to tell you that I am going to visit Beijing. It has been several years since we departed last time, and soon we will probably meet again. Now to share the schedule with you, the place I am going to visit is the Great Wall in Bada Mountain. I will set out at 9:00. According the schedule, I’ll arrive there at 10:00.At afternoon, I want to visit Summer Place, because of splendid history of 2000 years.
During the time, please offer me some help. Thank you very much.
Dear Tom,3 (元旦)
Hello! It has been several years since I came back from your country.
My family will hold a party at the New year’s Day. We invite you to join our party in good faith. The party will begin at 8:00 in the evening. We will have a big dinner, sing songs, dance and so on. I hope you can enjoy yourself. Do you accept my invitation?
Dear Tom,4 (提高英語水平)
Hello! How about your studying? Are you still uninterested in English? People said, as you sow, so will you reap. You should be hard in English, and you’ll get good mark.
I’ll graduate from Shenzhen university soon. I plan to work in a company to be a secretary. During this period, I get CET band4 successfully. I suggest you pay more attention to spoken English. I sure you will success in your English.
Dear Tom,5(買語法書)
在詞句方面,我在以前掌握得都不錯。無論是在詞、句、段的積累,還是句型轉換、分析都表現優異,但在詞語的解釋和段的理解就稍微遜色一些。
作文方面,在敘述、描寫和詞句的運用方面,都十分不錯,但在細節刻畫上略微欠缺。在閱讀方面,小學階段,尤其是高年級的時候,讀過不少名著,對于其中的一小部分,也有自己的理解與認識。除名著外,也讀過一些小說、智慧故事或關于科學、歷史、常識等的書籍,可以說,閱讀量還是比較大的。
總體來說,我的語文學得不錯,基本功也比較扎實,對于新生活的語文學習,我有以下幾點計劃、打算:
1、作業考試中的字不僅要整潔,而且要漂亮,盡量不出現錯別字。
2、在不使用字典的情況下,能聯系上下文,正確寫出詞義。
3、句子的分析要更有思想和深度。
4、加強對一段話的理解。
5、作文要學會細節刻畫,并加入自己的思想,使文章更有深度且豐滿。
6、一個月讀1-3本書。
7、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8、做作業前,先復習今天所學過的內容,再將書本及筆記合上,獨立完成作業,全部寫完后,再打開書本對照、檢查,將不會的填上。
希望有了以前的根底,再加上自己定的計劃,在中學語文的學習當中,再創高峰!
自己要知道學習語文還是多讀多寫多記!
[論文關鍵詞]進化論;文學達爾文主義;文學批評
20世紀后期日益明顯的重要學術趨勢是從學科界限分明的文學研究發展為跨學科的文學研究,即對于文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為人類意識形態之一的文學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作家的創作活動,文學的發展歷程,文學研究的進行,都與人類知識活動的其他領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為了更好地把握文學,跨學科文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在“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的研究中,文學與科學的關系成為學者們矚目的焦點。作為一種審美意識形態,文學注重創作與欣賞的過程,在方法上主要訴諸于想象和虛構;而科學則具有中立、客觀、以事實(而不是主觀意識)為根據等含義,是一種工具理性,主要采用實證主義的方法,且更注重成果。由于擁有各自的領域和功能,文學與科學的關系貌似遙遠,但是作為構成人類文明有機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的聯系是不容切斷的。在文學發展漫長的歷史中,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對文學觀念、創作手段及研究視閾都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中生物科學中的達爾文主義即進化論學說便是一例。
一、達爾文主義對于文學創作的影響
英國生物學家C.R.達爾文于l9世紀中葉創立了以自然選擇為中心的生物進化理論,即通常所指的進化論。他運用大量地質學、古生物學、比較解剖學、胚胎學等方面的材料,令人信服地證明了現存多種多樣的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逐漸演化而來的,揭示了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主要動因,從而使進化論真正成為科學。
英國生物學家A.R.華萊士與達爾文同時提出了類似思想,并于1889年第一次把達爾文的學說稱為“達爾文主義”。
達爾文主義沖破了支配生物學的“上帝創世說”的精神枷鎖,徹底地擊毀了科學思想界中的宗教統治,開辟了自然科學歷史上的一個新紀元。進化論的影響又遠遠超越了生物科學本身,它把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從神創論和形而上學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突破了宗教神學宇宙觀的禁錮,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具有巨大的哲學意義。它用自然選擇的進化學說合理地說明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從而有力地打擊了唯心主義的特創論和目的論利用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長期宣揚的上帝有目的地創造生物的觀點,這是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偉大勝利。
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評價達爾文的進化論,并把它引為自己學說的自然史基礎。唯心主義者則試圖利用達爾文主義宣揚他們的哲學思想和社會政治觀點,產生了社會達爾文主義、庸俗進化論等流派。圍繞達爾文主義所展開的哲學斗爭,一直延續至今。因此達爾文主義的重要歷史意義不僅在于它推動了自然科學的進步,而且對于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的發展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達爾文在其著作《物種起源》和《人類由來》中明確地把人類納入生物系統中,將人類視為生物進化鏈中的一環,這一觀點的產生隨即撼動文學世界。許多作家將進化論的觀點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產生了大量的自然主義作品。法國自然主義作家左拉是第一個把人類當作動物(而不是像動物那樣)來對待的現代作家。在左拉看來,人即是動物,或善或惡由環境而定;動物性是人類的基本特性。此種人類獸性觀就是19世紀達爾文主義影響下歐洲普遍的人性觀念的反映。在《人獸》及《戴營絲·拉甘》兩部小說中,左拉試圖把當代科學融進文學,將達爾文的生物中心主義和機能主義渾然滲透于其中。
英國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的重要代表托馬斯·哈代對達爾文主義也做出了積極的反應,并把它運用于自己的文學創作中。正如聶珍釗教授所評述的:“哈代的進化論思想并非表現在個別作品里,而是滲透在他的全部創作中。從小說到詩歌,哈代似乎都盡力按照進化的學說進行構思和思考。哈代以生物進化的科學思想為觀察點,運用全新的世界觀、生命觀、宇宙觀和方法論描繪和強調社會進化的規律”,對于達爾文主義的中心理論——“生存競爭、適者生存”這一自然法則進行了翔實的文學闡述。
最早將進化論思想與文學創作契合的形式是左拉的自然主義創作,它雖始于歐洲,卻在遙遠的大西洋彼岸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是歐洲文化的傳承者、發揚者。自然主義文學貫穿于整個20世紀的美國大眾意識之中。威廉·迪安·豪威爾斯、哈姆林·加蘭、斯蒂芬·克萊恩、弗蘭克·諾里斯、杰克·倫敦以及西奧多·德萊賽,這一連串閃光的名字給世界帶來極目絢爛的作品:《一個孩子的城鎮》、《破碎的偶像》、《紅色英勇勛章》、《凡陀弗與獸性》、《馬丁·伊登》,《嘉莉妹妹》以及《美國悲劇》,其中很多都是描寫生存的小說,表達了作家們對于達爾文主義的理解。此后,在美國現代派作家多斯·帕索斯、黑色幽默作家馮尼格特以及后現代作家德里羅的著作里也都繼續傳承這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學理念。除小說之外,達爾文主義也同樣活躍在美國戲劇舞臺上:尤金·奧尼爾的《瓊斯皇》、《毛猿》,田納西·威廉斯的《玻璃動物園》、《欲望號街車》,亞瑟·米勒的《推銷員之死》以及薩姆·謝潑德的家庭悲劇三部曲《饑餓階級的詛咒》、《被埋葬的孩子》和《真正的西部》,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在不同程度及不同角度上都得以體現。
西方眾多的文學創作者通過這些傳世佳作對現實生活進行文學闡釋,進而印證了達爾文主義的正確性。他們重塑文學觀念、聚焦新的“真實”,記錄下社會價值觀從理想化和人文化到物質化和工具化的變遷,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心理本質,即生產欲望和消費欲望的社會化過程,再現人們的情感行為和物欲追求一體化的動物本性。
中國的現代文學也同樣深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巨大影響。1897年,嚴復翻譯出版了赫胥黎全面闡述達爾文學說的《天演論》,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觀念引入中國思想界,喚醒了國人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給中國帶來了全新的文學觀,推動了五四的文學革命。當時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三種刊物《新青年》、《新潮》和《少年中國》都大力宣傳“文學進化”的觀點,為五四新文學奠定了人道主義的科學根基,成為一代文人學者進行文學創作和研究的主導觀念,也成為中國現代文學中新的小說、詩歌、戲劇類型得以產生的一個理論前提。如果沒有進化論的影響,中國現代文學也許就會是另一種局面。達爾文主義對于文學的影響不僅表現在文學創作方面,它也為文學批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二、達爾文主義對文學批評的影響
在西方文學史上,文學研究大致經過這樣幾個階段:在17世紀以前,文學研究主要采用古典主義一人文主義的模式,研究者把古典作品作為衡量一切文學作品的尺度,凡事成功地模仿古人的都是上乘之作,凡破壞傳統,不模仿古人的均被視為劣品。18、19世紀,由于自然科學中新思想、新方法的影響,文學研究轉向了歷史主義一實證主義的模式。這種研究對作家的生平傳略、思想發展過分偏重,對于作品的處理也比較機械。第一次大戰后,文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歷史主義一實證主義的模式被美學一形式主義的模式所取代。研究者認為,作品本身是一個自足的、封閉的系統,文學研究的根本是對作品在內的各種因素作審美的剖析和判斷。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批評界開始重視讀者的參與作用,將讀者對作品的理解、反應,閱讀過程對創作過程的積極干預,以及產生各種不同反應的社會的、歷史的和個人的原因納入其研究范圍。此后,文學評論界更是空前活躍,產生大量“離經叛道”的文學批評理論。美國著名學者布賴恩·博伊德(BrianBoyd)和著有《達爾文進化心理學、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一文的美國學者約瑟夫·加洛(JosephCarrol1)以及《特洛伊的掠奪——重讀伊利亞特》一書的作者喬納森·高舍爾(JonathanGottschal1)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文學達爾文主義,即將生物學中探尋生物體的發展模式運用于探尋文學作品中人類行為的內部機制,將達爾文主義與文學批評研究相結合形成文學達爾文主義。
首先,對于文學存在的目的,文學達爾文主義本著科學實用論的觀點做出論述:第一,隨著人類進化,智商日益增高,對于未知世界探索的獵奇心理日益增強,需要文學作品為人類插上想象的翅膀。某種程度上講,是文學作品滿足了人類早期的精神追求。第二,文學作品為人類構設了訓練“適者”去“生存”的場景,從而使人類獲得了難能可貴的經驗。第三,文學作品能夠滿足作家創作時的性幻想,是作家想取悅一位或多名假想中心怡悅異性的手段。第四,文學作品是文化整合的工具。進化心理學家認為,隨著文學作品的廣泛傳播,人們的心理呈現出趨同之勢,形成“基因一文化共同一進化”(gene—cultureeo—evolution)的文化大同局面,從而進一步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繁榮發展。第五,文學作品始于宗教,并最終歸于宗教,是人類精神領域永恒的慰藉。第六,文學作品中豐富辭藻的絢爛魅力使得它成為人類愉悅身心的法寶。
其次,對于文本的分析評論,文學達爾文主義則立足于生物進化論的科學觀點進行解讀。傳統文學理論通常把文本視為在某種特定社會環境中的產物,而解構主義的創始人雅克·德里達則更為極端地認為,文學作品只不過是各種文本的交相印證,他曾指出:“文本外無他物”。因此,在文學達爾文主義者眼中,傳統的文學批評研究不外乎在文本中尋找某種研究者所青睞的理論印記罷了。例如,受弗洛伊德主義影響的人,讀小說是為了找出小孩想與雙親的暗示;而者要尋找的肯定是經濟與階級的沖突。對此,文學達爾文主義者強調指出傳統文學批評深受人的動機與認知偏見的影響,他們強烈呼吁文學批評中人性本質論的必要性,他們相信,文學所反映的是自然選擇下的普世人性本質,因而,不能探微而要跳出文本,要從動物性的擇偶、遺傳基因、血親關系及適境生存等角度來對文本進行宏觀解讀,要去分析人類各種行為的根本動因。
在解讀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最受歡迎的一部小說《傲慢與偏見》時,文學達爾文主義者不去考慮辭藻的優美、情節的曲折及藝術手法的巧妙等細節因素,而是更注重在閱讀中去檢驗特定文化生態下形成的基本生物傾向。小說以“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開篇,以“班納特太太兩個最值得疼愛的女兒出嫁的那一天,正是她做母親的生平最高興的一天”結束刪,通篇無人能擺脫擇偶及遺傳基因等一系列生物問題。高貴而浪漫的伊麗莎自·班納特(ElizabethBennett)與達西(Darcy)的結合便是以社交的優雅隱藏生殖需求:她一定要找到有權勢的配偶以保證她繁衍后代;而他一定要找到年輕貌美的配偶以使得他的基因良性遺傳,這便是人類擇偶的生物進化標準。盡管在奧斯丁的描述中班納特太太總是傻乎乎的(invariablysilly),但是文學達爾文主義者卻認為,她想方設法要把女兒嫁出去的根本原因是要完成她的生物進化使命——遺傳基因。只有她的女兒出嫁、生子,她的基因能得以延續,而基因延續則是一切生物體的終極本能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生物意義上的)人類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對此,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荷爾登(J.B.S.Haldane)曾做出這樣的評述:我可不愿為救一個兄弟而犧牲生命,但如果換成兩個兄弟,或是八個表兄弟我便死而無憾了。
當我們耳邊再一次響起哈姆雷特的躊躇話語“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時,我們頭腦中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是:或許尋求復仇的機會還不夠成熟?或許俄狄浦斯情結使他猶豫再三?又或許是丹麥王子自身贏弱的性格缺陷使之裹足不前?然而,文學達爾文主義者則將其猶豫不決的原因歸咎于個人既得利益與基因延續的生物利益之間的矛盾:是要殺死自己的叔父進而繼承王位呢(既得利益)?或讓母親與叔父的后代——同母異父的兄弟繼承并延續他3/8的基因(生物利益)呢?我們姑且不談這種解釋的合理性尚有幾分,但文學達爾文主義為文本分析提供了新的模式卻是不爭的事實。
文學達爾文主義總是選擇通過生物學而不是政治學或記號語言學的理念來研究文學,以自然法則為最高指導原則,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作為理論基石去解讀文學作品,將文本中的人類一切行為內在動因歸結為三點:后代的繁衍、資源的獲取、競爭與合作。
關鍵詞:作文教學;樂于表達;策略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而如何讓學生“樂于表達”又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要解決這個難點中的難點,就必須正確認識小學作文及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及作文教學的表述是:“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薄皩懽鹘虒W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p>
基于這樣的認識,那么小學作文教學要做到什么呢?
我以為,我們應在領會作文教學的本質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樹立學生的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真正做到讓學生樂于表達。
那么,如何讓學生“樂于表達”,突破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這一大難點呢?
一、讓學生悄然走近作文
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正確認識小學作文,而且應該讓學生也明確什么是小學作文,讓他們對作文由陌生變得熟悉,因為只有熟悉之后才會愛上,只有熟悉才會驅走畏懼。因此,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制造作文的機會,讓習作悄然地、不經意地走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內心,直至被學生喜愛上作文。
[案例]
一位二年級的語文老師在教學以樹的名稱歸類識字這一課時,學完課中的字詞,他提出下列問題:“咱們這兒都有哪些樹?”“哪些樹最常見?”“那些常見的樹各是什么樣?”“什么時間發芽、開花、結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看、去想、去問、去聽,然后回到課堂上再說。學生說完后,老師興致勃勃地進行了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棒!你們已經會寫文章了?!蓖瑢W們興奮得個個點頭。
案例中的老師巧妙地將二年級的識字教學與三年級的習作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為學生走近習作、接受習作打好了心理基礎與能力基礎。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就應該這樣系統地掌握各年段的教學目標,樹立較強的習作訓練意識,在低段教學中,通過識字、說話、朗讀等訓練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由被動到主動地接觸習作,直至愛上習作。
二、讓學生明白作文是一種需要
當學生對作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師還應該想辦法讓學生體驗到其實作文就是“我手寫我心”,是表情達意的需要。寫作就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案例]
三年級上學期――
第一天,老師:新學期開始了,你最想和誰做同桌呢?為什么,如果理由寫得充分,我就滿足他的愿望。
第二天,老師:咱們班要評選最珍惜時間的同學。問:今天從早上起床開始你們都做了些什么呀?不用說,只要寫,看哪些同學寫得多,寫得清楚。
第三天,老師:老師準備招聘小小班主任。應聘者只需要告訴老師一件你知道,但老師不知道的班上發生的事。誰寫的事最清楚,就讓誰做小小班主任。
……
一周下來,老師拿著訂得厚厚的一疊作業紙,對全班同學說:“恭喜大家,老師還沒教,但你們卻都會寫作文了。”
結果,一舉幾得,既讓學生發現原來作文就是這么簡單,寫出自己想說的話,誰都會寫,誰都能寫,而且寫后有作用,給自己帶來了實惠:好多孩子被聘為小小班主任,成了老師的小助手了;有同學還真跟自己意向中的同學做了同桌;還有好些同學都被評為了最珍惜時間的人……其實,這些獎勵,不都是做老師的想給多少就給多少嗎?但收獲的卻是學生對“作文”的接受與喜愛。
三、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快樂
寫作僅僅培養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興趣”是短暫的,隨意性很強。而習作的自信心會讓學生更加樂于表達,使學生對習作的興趣由短暫變得持久?!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這一要求。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讓他們真正嘗到表達的樂趣,真正體現我手寫我心,享受那種寫完后愉悅的感覺,樹立起習作的信心。
(一)通過評價幫助學生提高習作興趣,樹立習作信心
1.欣賞性評價
張田若先生在《小學作文縱橫觀》一文中曾指出:“從當前作文教學的情況看,普遍存在著一個要求過高過急,評分過嚴的問題?!?/p>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高段的習作要求也僅是:“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p>
小學生作文是從“零”開始的,學生的習作肯定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點,因此,我們在評價時應該是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用欣賞的口吻去評價。多說優點,少說甚至不說不足。
如果要求過高,批評過多,則很容易讓剛剛接觸習作的學生失去習作的信心,失去可能剛剛產生的寫作興趣。這不就與“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的目標背道而馳了嗎?
2.多元化評價
教師不僅要欣賞性評價,還要做到多元化評價?!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寫作的評價建議是這樣的:“應重視對寫作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
因此,既應注意評價主體多元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又要注意評價內容多元化,以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還要注意評價標準多元化,關注到學生個體差異。
(二)通過習作展示培養學生習作興趣,樹立習作信心
作家尚愛蘭曾說:“一個合格的作文指導老師,不應該把力量都放在‘指導’學生如何寫作文上,他至少應當分出一半力量來研究一下如何‘發表’這些作文?!币虼耍寣W生愛上作文,樂于表達,絕不能忽略了習作展示這個平臺,反之,更應該絞盡腦汁,來想想怎樣讓每個孩子的習作都有展示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習作上的成功。
在日常教學中,最常用的方式則是“范文展示”。范文入選的條件很低,可能是選材好,可能是語言流暢,可能是開頭有吸引力。也有可能是某一個句子寫得個性化,或者就因為某句中的某一個詞非常準確,或者是將剛學過的一個詞學以致用了……剩下的學生呢,也會聽到老師表揚自己寫的字漂亮了,作文修改得很認真、有進步了等等。
人的本質是渴望被肯定的。因此,像以上提到的教學行為那樣,經常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就能夠激發學生繼續表達的信心與欲望。而這展示的平臺應該是多樣的,方式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比如,班級里的墻報、班級檔案、班級日志、班級網絡平臺、個人???、校報甚至鼓勵投稿等等。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教學中,讓學生樂于表達,就要有意識地經常為學生創設情境,刺激他們表達的欲望,讓他們在無意識中走近作文,明確作文就是生活的需要,就是自我表達與人交流的需要。同時,注重習作的多元評價,欣賞性評價,增強學生習作的信心。為學生多建習作交流、展示的平臺,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任長松.走向新課程.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04.
[2]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8.
[3]黃光揚.正確認識和科學使用檔案袋評價方法.課程?教材?教法,2003(02).
[4]黃黎明,胡中鋒.多元智力論與課程評價.課程?教材?教法,2003(05).
[5]周衛勇.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06.
數學王國和語文王國都是兩個非常強大的王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這天,數學王國收到了一張來自語文王國挑戰書,語文國王在信中說,想與數學王國比比武力,看哪個國家才是真正的霸王。數學國王是個很好斗的國王,一下子就答應了。
在交戰日期前,兩國都抓緊時間訓練兵力。數學王國的數字兵在數字大將軍的帶領下整齊地練習著武功,而語文王國的漢字兵在語文大將軍的帶領下認真地訓練著刀槍。兩國的實力各不相下,這回世界大戰可有得好戲看了。
交戰日期終于到了。“嘟嘟——”語文王國城墻上的號兵們吹起了號角。“沖啊”兩國士兵的殺喊聲震耳欲聾。健壯的士兵們騎著一匹匹俊馬飛騰在戰場上,打的打,殺的殺。數字兵發起總攻,它們手挽手地并排在一起,弄得漢字兵們頭暈轉向,數字兵趁機想把漢字兵一網打盡。千鈞一發之時,躲在山后的標點符號團一涌而上,進行突襲。數字國王早有準備,派出了運算符號隊攻擊……
最后,數學王國和語文王國兩敗懼傷,世界大戰就此拉上帷幕。
1.從消費觀念與消費內容視角來看,當代大學生消費意識日漸開放和多元化。這方面從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可見一斑。當代大學生消費對象和內容體系多種多樣,主要有日常的網絡消費、購物消費、娛樂消費、社交消費、學習消費等等。消費形式和內容多種多樣,彰顯了當代大學生消費能力、消費層次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也反映大學生消費行為背后的家庭經濟收入的提高。其中,人際消費占據很大一部分,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非常喜歡社會交往的個性特點。
2.從消費模式和方式視角來看,當代大學生消費傳統與現代消費模式并存,其中網絡消費已經成為主流。這主要體現在當代大學生一方面繼續在使用傳統的消費方式,比如親自到超市購物、到歌廳唱歌跳舞等等;同時,更加喜歡網絡平臺的消費方式,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遠程學習、網絡購物等等,而且,網絡消費模式已經成為主流,更加現代化和時尚化,這些彰顯了網絡時代大學生們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
3.從消費層次視角來看,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的差距日漸拉大。這方面主要體現在當代大學生由于各自的經濟來源有所不同,甚至有些差距很大,這就導致了消費水平的巨大反差,這其實是貧富分化和階層分化在高校的延伸,這種狀態嚴重影響了高校學生之間關系的和諧相處。
4.當代大學生消費世界呈現出享受性、非理性和異化消費等不良傾向廣泛存在。這方方面主要表在過度上網消費、過度奢侈消費等等,在消費領域展現了拼爹的發展態勢。同時,很多學生消費只憑自己的喜好,不管家庭的經濟狀況如何。這些都是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引起重視的地方。
二、當代消費文化對高校德育工作的影響與挑戰
當代消費文化是大眾文化體系的一種,對高校德育工作帶來了諸多的機遇,同時,帶來了更多的是挑戰和影響,諸多問題在當前消費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創新中不得不思考和著手解決。
1.高校德育各個環節缺乏創新。這主要表現在高校德育工作在價值取向與理念、內容體系、模式與方式等方面的選擇上,沒有很好地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實際、消費實際去規劃,使得高校德育工作嚴重缺乏親和力和吸引力。
2.高校德育環境更加復雜化與多樣化,彰顯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公共危機的出現。這方面主要體現在消費文化背景下物欲橫流的社會環境和功利主義的校園風氣,嚴重影響了高校德育的美麗純潔環境和氛圍。
3.高校德育教師和專業學科教師的人文素質和道德素質有待提高。當代大學生消費文化急需健康引導,這就需要高校德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可是環視目前我國高校德育教師專業知識功底還不錯,但是人文方面的素養素質確實還還非常不足,從人文知識到人文行為等方面發展得非常不理想。
4.高校校園消費文化及公民文化建設急需加強。社會消費文化涌入高校,給高校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和消費價值觀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給高校消費文化帶來太多社會上的負面成分,使得校園消費文化場域出現了很多不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這表明了高校加強校園文化和公民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5.當代消費文化對大學生本人產生了諸多影響。一方面,當代消費文化讓大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生活;另一方面,也帶來諸多的消極影響。比如消費文化促使大學生道德觀陷入迷失的狀態、陷入平庸,消費文化的自利性消解著大學生的責任感與道德感,消費文化的多元異質性導致了大學生的道德與價值共識難以成型。這些都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務必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地方,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要多多關懷大學生的生活世界。
三、提升消費文化背景下大學生德育工作實效的路徑
消費文化對高校大學生及其德育工作產生了諸多的影響,也提出了諸多的挑戰和要求。鑒于此,高校應該主動應對,積極思考消費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不斷創新教育理念和觀念,樹立消費文化在內的多元文化德育工作視野;將課堂道德知識教育與實踐教育活動、校園文化育人等模式融合一起,形成高校德育的合力;將消費教育、公民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現代國民素質和品質;大力培養面向全球化和大眾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力求建設多師型的高校教師隊伍;注重德育文化環境建設,加強高校消費文化建設,以此建構起消費文化大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運行機制。
1.構建面向消費文化的高校德育工作理念與價值取向,推動高校德育工作健康發展。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務必要樹立一種面向學生的大眾文化、手機文化和網絡文化等等文化世界的教育理念,將德育內容、目標和模式方式、評價體系等環節緊緊結合消費文化進行構思和建設。
2.構建面向消費文化的德育模式與方式,讓大學生在參與體驗中形成崇尚道德的勇氣和踐行道德的能力。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努力凈化校園文化和校園消費文化,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發展功能和調適功能;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引導和服務管理,引領大學生健康消費,強化學生身份認同和道德情感意識;積極探索實踐育人模式,結合大學生消費活動,引領大學生開展體驗式教育,科學激發當代大學生道德主體的自覺性自主性自愛自重性,全力消解消費文化的諸多異化功能,盡可能排除消費文化的負面影響。
3.構建適合當代大學生消費特點和引領消費的教育內容與教育目標,推動高校德育話語系統青年化。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將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等納入德育內容和目標體系之中;同時,努力挖掘消費文化體系中蘊含的積極有益資源,將之融于德育教育之中,不斷擴大高校德育內容的現實關懷覆蓋面;將現代公民教育納入其中,全面開展當代大學生的價值教育、責任教育和生命教育;加強大學生道德勇氣、道德選擇批判和道德踐行的能力訓練,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另外,高校德育工作還必須要將“三觀”和中國夢教育納入其中,用主流價值觀去科學整合多元化的價值觀世界,以主流文化整合多元的文化世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的引領作用;根據消費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的不利影響,高校德育工作務必要注重大學生的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大學生人生價值追求的境界和層次。
4.建設面向消費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為高校德育工作創新發展提供堅實的師資隊伍。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根據消費文化對教師的要求,根據消費文化下大學生的行為和語言特點的引導要求,通過各種平臺,采用各種形式,從文化、專業、現代教育技能等方面全力提升德育教師的人文素質和綜合素質,從多元文化背景下提升德育教師的教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