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區護理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3名,年齡20~52歲,平均(29±35)歲;學歷:本科11名,專科61名,中專31名;職稱:護士13名,護師41名,主管護師42名,副主任護師7名。
1.2 方法 根據調查目的,在培訓前后發放自制的社區護士綜合素質知識調查表,發放問卷103份,有效問卷為103份,有效率100%。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百分比、χ2檢驗分析受訓者培訓前后的相關知識、態度和需求的變化。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不同學歷社區護士培訓前后綜合素質認知程度比較 見表1。
3 討論
3.1 綜合素質認知水平及原因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社區護士對綜合素質的概念模糊,對溝通的技巧、方法知之甚少,對社區居民實施護理較困難,開展社區工作緩慢。分析原因主要有:①護士在校僅側重于基礎醫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其人文社科類課程較少,導致綜合素質欠缺。②社區護理經驗不夠豐富,工作中表現出信心不足。③重視程度的影響。目前大多醫療單位招收護士,側重于基礎護理操作技術,對護士綜合素質無具體要求。
3.2 培訓對提高社區護士綜合素質的重要作用 目前有研究表明[3]:護理人員喜歡的學習方式依次是看書自學、短期學習班、脫產學習班、脫產進修、院內講課等,但由于看書自學的系統性、指導性和前沿性缺乏,護理人員更能夠接受短期學習班、脫產學習班等形式的培訓。本次調查顯示,加強培訓是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的有效途徑。
3.3 提高社區護士綜合素質水平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培訓方法:①舉辦專題講座培訓班。內容以基礎護理專業方面為基礎,漸次增加獨立能力的培養,不斷拓展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此外,對每個人作為社會角色所應具有素質的培養貫穿始終,包括自信、責任心、社會適應能力、交流能力、協調及領導能力等的培養。②在職培訓。根據社區護士目前不同學歷、職稱、業務水平,從實際出發,缺什么補什么,制訂不同層次的培訓計劃和方案定期進行培訓、考核和驗收[3]。③個案經驗交流學習。每月定期利用1 h時間,在科內開展小組制討論,每個人帶有明確的目標,不單純是業務與技術的交流,還包括社區護理管理講演與溝通技巧以及社會學知識等方面,不斷充實自己,觀察、總結、改進,達到豐富知識、提高工作能力的目的,促進社區護理工作的開展,來提高社區護士整體綜合素質。
3.4 重視社區護士綜合素質的培養 醫院應把提高社區護士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到日程上來,提供相關的知識、技巧及時間保證,為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曉惠,鄒曉清,貝冬蓮.對深圳市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及學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3):231-233.
[2] 席淑華,周立,賈建平,等.社區護士護理技能現狀及學習需求[J].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54-56.
摘 要 目的:了解社區護理人員在崗工作情況,為社區護士的培養及政府機構制定社區相關政策提供參考。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從玉林市玉州區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得護士執業資格的社區護士中,以單純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100名社區護理人員進行調查,并訪談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長。結果:社區護理人員學歷偏低、工作經驗有限、培訓體系不合理、心理壓力大、環境差待遇低導致人員短缺,宣傳不足、政策配套滯后是社區護理的主要問題。結論:調整培訓體系,落實配套措施,改善工作環境,加大社區護理宣傳等,以便促進社區護理健康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 社區護理 在崗工作情況 分析
A Survey and Analysis on Community Nurses’ Current Work Status in Yulin Community
Tu Wenxu,Huang Aisong,Chen Tingyi,Li Chongwu
Yulin City Health School of Guangxi,537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work status of community nursing,to explore community nurses’main problems,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relevant policies of community nursing and the training of community nurses.Methods:100 community nurses who were slected by the method of simple random sampling from 9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Yuzhou District of Yulin City among the nurses with nurse practicing qualification were surveyed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We interviewed head nurses of the 9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Methods:The low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of community nursing staff,lack of work experience,the unreasonable training system,more psychological stress,poor environment and low salary resulted in the lack of staff,poor publicity and flawed policies.It is the main problem of community nursing.Conclusi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nursing,we must do some things,such as adjusting the training system,implementing supporting measures,improving the working environment,increasing the propaganda of community nursing and so on.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On the job situation;Analysis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及疾病譜的改變,《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社區衛生服務是城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社區護理已成為21世紀護理發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熱點[2],而我國社區護理尚處于起步階段。本文對2012年1月玉林市社區護理人員在崗工作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問卷調查法:對玉林市玉州區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萬花、玉柴、玉鐵、西城、名山、玉城、南江、城西、城北衛生服務中心)隨機抽取獲得護士執業資格的在職社區護士100名進行問卷調查。本法采取不記名方式發放問卷,所有問卷現場發放并回收。內容主要有社區護理人員的一般情況、臨床護理與社區護理工作對比、社區護理培訓體系等,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8份,有效率98%。
訪談法:分別對玉林市玉州區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9名護士長進行面對面訪談,訪談前根據社區護理工作內容及及有關影響因素擬定訪談提綱,經過相關專家的討論和修改后,具體內容擬定為社區人力資源、工作環境待遇、社區護理技能、居民對社區護理接受度等。每組訪談時間為1小時,1人負責訪談,1人負責記錄。
訪談資料處理與分析:本研究采用主題框架分析方法。主題框架分析法保證了資料整理和分析過程的嚴密性、透明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故被認為是目前較成熟的定性研究資料分析方法[3]。
統計學處理:對獲得的數據經過嚴格審核后錄入電腦,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
結 果
社區護理人員的一般情況,見表1。
臨床護理和社區護理對比,見表2。
社區護理人員培訓情況,見表3、表4。
社區護理崗位工作存在問題:根據9名社區中心護士長的訪談結果,圍繞社區護理工作崗位存在問題,按主題框架法分析,整理一級主題和二級主題,見表5。
討 論
玉林市社區護理整體學歷偏低,培訓體系不合理,社區護理人員的全面能力有待提升。從表1看出,年齡分布:20~30歲40.8%,30~40歲31.6%,40~50歲22.5%,>50歲5.1%,“青-中-老”搭配比較合理;學歷分布:大專69.4%,中專28.6%,本科2.0%,高學歷的比較少,社區護士學歷與國外相比還存在比較大差距,國外社區護士學歷普遍為本科、碩士及以上[4];職稱:護士44.9%,護師20.4%,主管護師33.7%,副主任護師1%,職稱分布合理。臨床護士>10年57.1%,社區護士100%5年的工作經歷。醫學是實踐比較強的專業,社區護理是國內近年才有的技術崗位,工作時間普遍不長,和臨床護理對比顯得社區護理人員技術實踐能力和經驗普遍不足。表5訪談中也反映了社區護理知識技能不全面。社區護理是整合現代護理學、預防醫學、管理學、心理學以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于一體的新型護理學科,涉及到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護理、人際溝通及人文關懷,需要較高的專業素養,短期培訓是難以做到的。雖然國家和地方每年都開展崗位培訓和技能培訓,表3中看出,100%的社區護士接受過1個月到半年的崗位培訓,還是存在能力普遍不足問題,說明培訓體系不合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綜合本文結果分析,應該調整目前的培訓體系,既然100%接受過崗位培訓,就改為全面培養,98.0%的社區護士愿意接受培訓,繼續教育的愿望比較強烈,可以采取國家補助,全脫產3年的培養模式,現在深圳、上海已在部分實施。加大醫學院校的培養力度,71.4%的社區護士對中職護理采取了肯定的看法,可以考慮國外“5+3”的培養模式,通過正統教育培養和繼續教育方式,提高社區護士的學歷、全面能力和綜合素質。
工作環境差,待遇低,導致社區護士嚴重不足,是影響社區護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應該大力改善。從表2看出,65.3%的社區護理人員認為社區護理比臨床護理舒適度低,67.3%的社區護理人員認為社區護理比臨床護理心理壓力大,81.6%的社區護理人員認為社區護理比臨床護理收入低。從表1看出社區護士在編42.9%,合同57.1%。由于工作的相對不穩定,社區護理工作環境、工作條件與醫院臨床護士相比存在比較大差距,容易導致社區護士不穩定情緒的產生[7]。因此,只要有機會,她們就可能離開社區護理轉入臨床護理,甚至轉行。從表5中看出,環境差、待遇低,社區護士嚴重不足是護理工作存在的最大問題。結合上面分析,應該加大社區資金投入,增加編制,提高工作待遇,縮小與臨床護理的差距,使社區護士生活改善以便安心工作,并改善工作環境,增加設備投入,完善基藥品種,增加培訓機會,提升人文關懷,使社區護士專業得到發揮,自身價值得到體現,心里有歸屬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社區護理事業中。
宣傳不足,居民對社區護理的認可接受度低,政府配套政策滯后,是影響社區護理的關鍵。政府應該加大社區政策的宣傳,并完善相關配套政策。表5中看出,居民不接受社區護理,相關配套政策也沒有及時跟上。政府平臺是最有公信力的,電視、報刊等大型媒體宣傳社區護理的比較少,部分地方沒有把社區衛生納入當地居委會的政績考核指標,沒有社區實施“首診制”,沒有提高社區報銷比例,甚至沒有醫保,基本藥物品種太少,不能滿足臨床基本需要,居民感覺沒得到實惠,而且普遍認為社區衛生服務就是“萬金油”,全科醫師、社區護士就是“能力低素質差”,不放心接受社區衛生服務。要扭轉目前情況,除了社區醫生、護士努力之外,政府應該加大社區衛生、社區護理的宣傳,落實“首診制”,配套完善醫保體系,把社區衛生納入地方政績考核指標,逐步建立社區護理與居民的信任感,使社區護理真正的惠及百姓。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國發[2006]10號.
2 鄭悅平,李映蘭.我國社區護理發展需求、現狀與對策[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3):88-89.
3 汪濤,陳靜,胡代玉,等.運用主題框架方法進行定性資料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06,9(2):86-88.
4 胡敏予,肖水源.社區護理的現狀與進展[J].山西護理雜志,1998,12(2):59-60.
【關鍵詞】社區護理;繼續教育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401-02
隨著我國城市衛生服務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化,社區衛生服務已在全國各城市陸續開展起來。如何培養適合中國社區衛生服務的高素質的全科醫務人員,已經是我們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1],直接影響著社區衛生服務的質量和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發展。如何對這些醫院護理工作的醫護人員進行社區護理知識的培訓和教育,使其適應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需要,已成為國內衛生主管部門和醫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2]。我校是全科醫學社區護士的培訓基地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玉林市社區護士目前的工作狀況,以及他們的繼續教育現狀和培訓需求,探討其工作狀況是否與社區工作的指導方針相符合,從而為制定和修改本市社區護士繼續教育培訓計劃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采用非隨機取樣的方法,選取在玉林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的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要求研究對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執業證書,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從事社區護理工作至少6個月及以上。本研究共發放自制的調查社區護士的問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卷98份,年齡(34.53±10.34)歲;學歷:本科2名(2.0%),大專65名(66.3%),中專31名(31.6%);職稱:副主任護師1名(1.0%),主管護師33名(33.7%),護師20名(20.4%),護士44名(44.9%);工作年限為1-32年(中位數=16.5年); 從事社區工作的年限為1-6年(中位數=3.5年)。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經被調查者同意后,由經過統一培訓的研究者發放調查問卷,使用統一的指導語向研究對象解釋研究目的和問卷填寫方法,然后由被調查者自行填寫, 并統一回收。本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98份,回收98份,其中有效問卷為98份,有效率為100%。
1.3 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研究者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由3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第二部分調查研究對象目前的工作內容,以及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內容和社區護理工作重要性的看法等。第三部分調查研究對象的繼續教育現狀和培訓需求。該部分內容參考衛生部關于《社區護理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中社區護士的職責和衛生部《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大綱(試行)》中的要求進行設計, 并經過社區護理專家審定,共由25項培訓內容組成,分別詢問社區護士以前是否接受過這些項目的培訓,以及目前對該內容培訓需求的程度等。同時還調查了社區護士以前參加繼續教育的原因、對繼續教育必要性的看法等。
1.4 統計方法
調查獲得的原始數據使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 建立數據庫, 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和統計學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t檢驗、方差分析等方法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2.1 社區護士履行13 項工作職責的情況
本組社區護士對衛生部關于《社區護理管理的指導意見(試行)》中規定的13項社區護士工作職責的參與情況見表1。
由表1可見, 本組社區護士工作內容中排在前5位的分別是: 門診或病房的疾病治療與護理、健康教育、老年保健、免疫接種和居家訪視,社區護士也參與了13項職責中的其他工作內容,但比例較小。
2.2 社區護士繼續教育現狀
社區護士的繼續教育現狀本組共有63名參加過社區護士繼續教育,占64.3%。他們參加繼續教育的原因主要為單位指派參加, 其次為獲取繼續教育學分和個人轉崗需要。有84名認為對社區護士進行上崗前培訓“非常必要”或“必要”,占85.7%,83名認為社區護士上崗后的培訓“非常必要”或“必要”,占84.7%。參加過社區護士繼續教育的63名研究對象的培訓內容見表2。
由表2可見,社區護理操作技術、社區護理的模式、社區傳染病患者的護理、人際溝通技巧和社區慢性病患者的護理是目前社區護士繼續教育排在前5位的內容,培訓較少的內容是社區緊急管理、社區衛生服務相關政策法規、社區特殊人群的保健、社區突發事件的處理和社區精神疾病患者的護理等。
2.3 本組社區護士的繼續教育需求
根據衛生部《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大綱(試行)》中的要求設計的社區護士的繼續教育需求研究對象的社區衛生服務知識培訓需求得分見表3。
表3結果顯示,排在前5位的需求內容為: 社區常用急救知識與方法、社區突發事件的處理、社區各類人群的疾病預防知識與方法、社區各類人群的健康促進知識與方法、社區相關人群的康復訓練,而對于社區特殊人群的保健、社區衛生服務概述、社區緊急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較少。
3 討論
3.1 玉林市社區護士繼續教育現狀
社區護士崗位培訓是國家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培訓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社區護士開拓社區護理服務的意識和能力,關系到社區衛生服務的有效性和持續健康發展。與醫院的護士相比,社區護士除了要從事常規的治療處置外,更多的工作是參與社區居民的老年病的護理、慢性疾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出院患者的家庭護理與訪視、生活指導、心理護理、康復訓練等。本研究提示,社區護士對各項知識的需求都較大, 特別是社區常用急救知識與方法、社區突發事件的處理、社區各類人群的疾病預防知識與方法、社區各類人群的健康促進知識與方法、社區相關人群的康復訓練等知識更是亟待加強。說明社區護士非常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健康服務的能力。
3.2 轉變社區護士的工作理念仍然是今后繼續教育的重要任務
研究結果顯示,目前社區護士的工作內容中排在第一位的仍然是門診或病房的疾病治療與護理。相當一部分的社區護士在完成類似門診部護士的工作,社區護理工作仍然是醫院護理工作的延續。這種狀況與社區工作的指導方針不相適應,不能從根本上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健康保健需求。目前社區護理隊伍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對社區護士的崗位職責認識不清,依然把社區護士定位在完成治療任務上[3]。調查結果顯示,在98名調查對象中,有90.7%認為社區護理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或“重要”,說明社區護士都能認識到社區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從社區護士的培訓經歷和培訓需求得分的對比可以看出,社區護士尚未認識到社區和家庭評估的內容與方法、社區衛生服務的相關政策與法規等這些知識的重要性,沒有從觀念上完全接受社區護理的服務理念。因此,轉變社區護士的工作理念,幫助其深入理解和認識社區衛生服務和社區護理的工作目標及任務仍然是今后繼續教育的重要任務。
3.3 社區護士繼續教育的內容需要進行規范和調整
本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接受過繼續教育的社區護士,其培訓內容較多的還是社區護理操作技術、社區慢性病的護理等方面,說明社區護士整體素質與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方針還有較大的差距。社區護士的繼續教育應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結合社區護士的個人所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情況及日常工作需要來確定具體的繼續教育內容,提高社區護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社區護士擔任社區護理工作中的綜合素質[4]。我國的全科醫學教育培訓起步較晚,水平低,缺少經驗,但可借鑒國外繼續教育管理模式,改變現有繼續醫學教育現狀,政府也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要求。此外,要制定社區醫護人員的培訓、考核、使用管理政策,建立繼續教育和培訓制度,對培訓后上崗的人員要定期考核,進行業績評定并與職稱晉升和激勵機制掛鉤,增加危機和競爭意識。
參考文獻:
[1] 王建.社區發展對家庭護理的需求[J] .廣州醫藥,2000,31(4):78-79.
[2] 湯,陳蓉,李安定.社區護理現狀與發展趨勢[J] . 衛生軟科學,2002,16(3):38-39
關鍵詞:全科醫學;社區護理;職業培訓;繼續教育
收稿日期:2007―01―07
作者簡介:徐凱(1951―),男,漢族,遼寧省沈陽人,沈陽醫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院長、教授、碩士,任全國衛生管理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衛生法學會理事,多年從事醫學成人高等教育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我國在以科學的發展觀,建立和諧社會為根本奮斗目標的前提下。伴隨著新興醫療體制改革和創立,醫療服務模式發生了根本轉變。那么醫學教育要適應醫療模式變革的內在要求,應將全科醫學教育、社區護理學教育、全科醫師的培訓納入以教育改革和發展過程中統籌規劃。建立全科醫學教育和社區護理學教育的有效機制,逐步形成學歷教育、規范化培訓和繼續教育相互銜接的全科醫學教育模式。
全科醫學教育要適應社區衛生服務模式,要加強全科醫學學科建設,逐步嘗試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實踐。將全科醫學基本理論教育和加強醫患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區預防保健能力,衛生服務管理能力,納入教學全過程,以適應社區管理的以醫療服務為主,轉向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指導和基本醫療服務“六位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國家教育部教字(2006)13號文件指出:“畢業后醫學教育是全科醫學教育的核心,是全科醫師培訓的主渠道。”作為醫學成人高等教育應當是全科醫師培訓的承擔者,我院2000年以來先后在沈陽市舉辦三期社區衛生服務技術人員培訓,對350名學員進行了培訓,原衛生部部長彭玉同志專門到我院考察。2001年我院被遼寧省衛生廳授予全科醫師培訓基地。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的畢業后教育和課程設置是值得認真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一、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成人學歷教育
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轉變后,各級衛生醫療管理部門均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大批衛生服務技術人員,從醫院的醫療服務機構走向社區。由于醫療服務模式轉變,這批醫護人員的知識結構亟待更新。以沈陽市社區分布情況為例。按《沈陽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中明確提出,原則上按照街道辦事處所轄范圍3至10萬服務人口,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居民15分鐘步行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標準,補充設置服務站。按照這個標準,目前我市已有街道辦事處112個,社區1290個。但已建成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19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35個。醫療服務人員近2000人。但是這部分醫療人員學歷結構依然偏低,亟待培養,以適應社區服務的要求。據有關資料證明,在全國社區醫療和護理的人員中,學歷結構仍然偏低,本科學歷占社區醫護人員的12.5%,專科學歷占社區醫護人員的37.6%,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的占社區醫護人員的49.9%。職稱層次也偏低,高級職稱(副主任醫師以上),占社區醫護人員的3.8%,中級職稱(主治醫師以上),占社區醫護人員的25.7%,初級職稱(醫師),占社區醫護人員的71.5%。社區護理人員的學歷層次和職稱層次和醫療服務人員相比只能是更低,本科學歷占極少數,職稱普遍偏低。
醫療服務人員的學歷層次,為醫學成人高等教育提供生源保證,隨著全科醫學的學科完善,職稱評定暢通,隨著國家逐步打開通向社區服務的醫學畢業生的道路,這樣形成了社區醫護人員接受學歷教育的生源群體,大批從事社區醫療和社區護理人員,將接受成人高等醫學的學歷教育。
二、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培訓納入職業資格培訓和鑒定過程
國家衛生部已建立了衛生技術人員準入制度,國家衛生部職業鑒定中心,以逐步向社會公布了13行業的職業資格鑒定的標準。隨著醫療服務模式的變化,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的“六位一體”的結合服務模式要求,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人員要逐步實施職業資格培訓和鑒定。社區中“六位一體”綜合服務是社區衛生服務核心內容和基本特征。結合服務內容決定了社區衛生技術服務人員職業要求。
從“六位一體”的六個服務內容要求,全科醫學和護理人員要逐步接受相應的職業資格培訓和鑒定。
健康教育工作,可要求社區衛生技術服務人員參加健康管理師、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和鑒定。預防、保健工作,可要求社區衛生技術服務人員參加防疫員的培訓和鑒定。計劃生育和婦幼保健工作的社區衛生技術服務人員可參加婦幼保健、護理的培訓和鑒定,也可擴展社會人員參加護工的培訓,有利于社區實施家庭病房建立后的護工的要求,緩解護士的人員短缺問題,逐步緩解“有市場、沒人才”的局面。
三、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人員要進行崗前培訓
大批醫療服務人員逐步要從事社區衛生服務,這批人員的知識結構急需更新。全科醫師、社區護理人員在上崗前要接受系統培訓,沈陽市有關資料證明(截止2006年10月),已培訓了2048名醫生,占全部社區醫療服務人員2238名醫生的91.5%,已培訓1642名護士,占全部2416名護士的68%,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86萬余份。年均入戶服務60余萬次,使320萬人次直接受益。“醫療服務進社區,衛生服務進家庭”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
社區醫療和護理人員上崗培訓工作十分重要,它是醫學繼續教育重要內容,知識更新、五種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團體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區預防能力、衛生服務管理能力)的培養。均需要納入崗位培訓內容。
關鍵詞:社區護理 人員配置 護理服務 繼續教育
大力發展社區護理已經成為我國衛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熱點。社區護理是醫療服務的重要部分,但目前我國的社區護理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落后。為了了解社區護理的發展現狀,提高社區護理的整體發展水平,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筆者對秦皇島市海港區2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了隨機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象和方法
1.對象
以秦皇島市海港區隨機抽取的2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全部120名護士作為調查對象。
2.方法
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法。調查問卷由研究者自行制定,經護理人員和有關專家論證,反復修改而成。調查問卷共分為三部分:社區護理人員配置情況、社區護理服務情況及社區護士繼續教育情況。
二、結果
1.社區護理人員配置
(1)人員基本情況。被調查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護理人員年齡、學歷及職稱情況見表1。調查結果顯示,社區護理人員的年齡偏小,職稱和學歷也較低。
(2)社區護理人員配置情況。在被調查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生和護士的比例為1:1.25(表2),大部分社區衛生服務站護理人員配備不齊。
2.社區護理服務開展情況(表3)
以社區衛生服務的“六位一體”為內容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社區護理服務項目中開展最多的是醫療和健康教育,而康復則為最低。在醫療服務中,主要是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護理。在接受調查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開設了家庭護理項目服務的有11個(52.38%),開設了慢性病管理的有13個(61.91%)。
3.社區護士繼續教育情況
在被調查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中,社區護士繼續教育情況不容樂觀,只有8所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護士有外出學習的機會,其他的13所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護士均沒有進修學習。表4顯示大部分護理人員愿意接受繼續教育。
三、結論與建議
1.人員配置不合理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秦皇島市社區護士人員配備不足,醫護比例不當。表1顯示,社區護理人員大部分為30歲以上,年齡比例不當;學歷為中專,學歷結構偏低;職稱大多數為初中級職稱,職稱結構不合理。表2顯示醫護比例只有1:1.25,而在國外醫護比例達到1:5以上。由此可見,秦皇島市社區護士數量不足,高素質人員較少。
如今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護理人員不能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嚴重制約社區護理工作的開展,社區護理服務功能得不到有效的發揮,服務質量也受到影響。建議:加強社區護士配置,引進高素質、經驗豐富的臨床護士充實到社區;加強對年輕護士的培訓,以繼續教育為依托,進行社區護理的系統培訓,促使她們盡快成長;以老帶新,互相幫助,互相提高,在工作實踐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醫學院校增設社區護理專業,專門培養社區護理需要的護理人才,畢業后直接面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2.社區護理服務范圍較窄
社區護理工作面對個人、家庭和社區群體,護理服務工作也不再是單一的打針輸液了,需要提供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為一體的“六位一體”服務。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秦皇島市社區護理“六位一體”服務中只有醫療服務的提供是100%比例,其他各項護理服務提供得較少,甚至有些服務在有些衛生服務站還尚未開展。目前社區護理工作大部分還是以基本護理為主,是醫院護理治療的延續。建議:開展多種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未來醫學是預防醫學,在社區開展健康教育,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加強人群保健,尤其是社區重點人群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慢性病病人的保健;建立系統的健康檢查體系,建立健康檔案。
3.社區護士缺乏繼續教育
秦皇島市社區護士的整體水平較低,大部分為中專學歷,是由衛生學校培養出來的護理人員,在校時課程較少涉及社區護理,因此畢業后很難開展好社區護理工作。所以當前急需培訓護理人員,開展社區護理繼續教育。但是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少部分的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了繼續教育,制約了社區護士能力的提高、知識的更新。為了提高社區服務的質量,確保患者的安全,社區衛生服務站應加強社區護士的繼續教育工作,同時政府應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建立健全社區護理人員培訓繼續教育體系,鼓勵護士參與,提高其知識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質,進而全面提升社區護理服務質量。建議:社區護士每兩年到三級醫院或醫學院進修培訓一次,提高技能,夯實基礎知識,學習護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在全市范圍內組織短期培訓,針對社區護士年輕化的趨勢,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補充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全面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欣娟,李曉霞,王玲,等.北京市社區護理工作現狀調查研究[J].護理研究,2004(1).
社區健康教育是以社區人群為教育對象,以促進全面的健康為目標,有組織、有計劃、有評價的健康教育活動。它作為初級衛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區護理的工作重點,是護士必須掌握的工作[1]。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健康教育作為社區護理的重要措施,其影響超過疾病預防或治療性干預[2]。國內護理界正努力探索健康教育在社區護理中的應用,為實現更廣泛人群的健康做著積極貢獻。總體來說,國內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還不平衡,仍處于起始階段[3]。
1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現狀
1.1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職能 據常亞萍等[4]調查顯示,北京市某社區人群的人均醫療時間為5.3 min,人均護理時間是31.5min。這說明,在社區護理中,護士與社區人群的聯系最為密切,這一特點決定了護士應該成為社區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擔者。然而,目前社區衛生服務站醫生和護士的工作職責不夠明確,許多護士能夠完成并且適宜由護理人員來承擔的項目(健康教育)是由醫生來承擔的[5]。
1.2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 由于我國的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系統。而且理論和體制方面又不夠完善,可參考的護理文獻及書籍又少,使得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僅僅停留在衛生宣傳的層面,很難深入[6]。據統計資料表明[7],目前有84.0%護士對護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內容了解膚淺或認識不足,80.5%對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選擇能力缺乏,80.0%對護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擔的角色不夠明確。
1.3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工作規范、技術規范以及考核評價體系 目前,我國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沒有專門的結構,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也沒有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職業規范[8]。總之,我國的護理健康教育仍圍繞著慢性病進行,多屬于二級預防水平,與國外已達到的三級預防水平相比存在著差距。另外,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嚴格系統的考核管理體系,對社區護士的健康教育資格準入與審核制度及監控機制尚不完善[9],嚴重制約了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1.4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人力資源 我國社區護理人員多是來自一級、二級醫院,從事健康教育的人員往往是經過短期培訓或未培訓先上崗人員,學歷、職稱結構偏低,專業結構也不合理。據調查統計,2001年的社區護士中有91%為中專學歷,而且臨時聘用人員占社區護理人員的2/3[10]。雖能滿足社區基本衛生服務,但要使社區護理真正承擔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位一體的任務,還是遠遠不夠的。按照專家分析,合理的社區服務醫護之比為1∶8~1∶12[4],我國開設的社區服務站遠遠沒有達到這一標準,過少的人力使社區護士忙于應付大量的護理常規工作,沒有足夠的精力從事健康教育活動。有專家統計[4],社區護理服務項目花費人次最多的是輸液,占66.1%;花費時間最多的仍是輸液,占80.2%。
2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對策
2.1 將健康教育納入社區護士的服務項目中 在社區護理中,居民健康教育是社區服務項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護士由于受過系統的專業知識的技能培訓,又最有時間和機會對居民進行健康教育,她們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沒有健康教育的護理,不能稱其為整體護理[11]。國內專家也指出[12]:健康教育應首先納入到目前的社區護理服務項目中。
2.2 將社區健康教育融入護理實踐和公共衛生實踐中 社區護理是由護理實踐和公共衛生實踐綜合而成的。護士在對居民護理的過程中,要不斷地將健康知識傳輸給他們,在向居民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也是護理的過程。事實證明[3],凡是健康教育能夠融入社區衛生服務各項工作之中,社區健康教育就能夠發展,就能夠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區護士把健康教育貫穿于三級預防的始終,與預防、治療、保健、康復結合起來,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預防、自我護理的意識和技能。社區衛生服務為護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2.3 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應以“行為矯正”為核心 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為矯正”,通過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進個人、家庭、人群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達到全民健康的目的。故社區護理人員在幫助居民形成良好行為方面要求擁有行為改變的知識和處理策略;要求擁有評估健康行為和確認對象是否執行健康行為能力以及協助人們改變、評價行為的技能[13]。社區護理人員應運用健康教育的模式,以“行為矯正”為核心,全面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1.1社區醫院護理質量管理人員管理素質較低:
目前,社區醫院由于人員配置不足,護理質量管理人員多是從在社區醫院選出來的優秀的護士,這些人員在學校及工作后很少接受系統管理知識的培訓,從而欠缺科學嚴謹的管理知識。社區醫院護理質量管理人員在管理過程中多以自己經驗作為標準,造成一些弊端和誤差。
1.2社區護理質量管理中缺少合理的考核考評體系:
目前,大多數社區護理主要由各個醫院或者本地的衛生單位負責,盡管衛生系統了發展社區護理的相關文件,但并未明確制定規章制度及評價指標。衛生機構或者醫院領導均把臨床擺在第一位,而輕視了社區護理,導致社區護理質量評價處于雜亂無章,均是自發形成的考核考評體系。
1.3考核過程中忽略了社區醫院服務的社區居民的重要性:
與國外發達地區相比,我國的社區護理人員還沒有真正從以疾病為中心調整到以患者為中心。指標與質量評定及指標的制定缺乏務實性,違背了現代倡導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忽略了以醫院內護理調整到以社區家庭護理,因此目前社區醫院護理質量管理體制來看,在制定指標時未以社區居民為核心,僅強調“患者適應社區醫院制度,而社區醫院未適應患者需求”。在評價護理質量中忽略了社區居民對護理質量的訴求及感受,脫離了實際與群眾。
1.4社區護理人員對質量管理疲于應付:
大多數社區醫院護理質量評審多采用事后查,考核內容多為護士記錄來評定護理質量,因此在考核時,很多護士為了應付檢查,補寫記錄,甚至篡改記錄,護士把考核看做包袱,疲于應對;同時,由于衛生資源分布不均,對社區醫院物力投入較少,投入到社區護理上的資金更少,導致社區護理人員績效獎勵制度未有相應的財政支持,績效難以準確執行,很難調動社區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因此社區護理人員很難重視護理質量的管理,不能起到提升護理質量的目的。
2對策
2.1加大對社區護理質量管理人員的管理培訓:
現任的社區護理質量管理人員因為欠缺護理管理知識,致使在管理過程中會出現盲目性與偏差。因而對于管理人員的培訓很有必要,管理素質培訓后進行必要的考核,考核通過者允許上崗,從而提升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
2.2建立健全社區護理質量管理考核考評體系:
社區醫院的健康發展應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作保證。隨著城鎮居民的醫保的建立,相關部門應考慮怎樣能夠和社區醫院充分結合,充分利用社區醫院的醫療資源為居民服務,讓每個居民都能得到快速、便捷、高水平的社區衛生服務,促進社區衛生服務的持續發展。因此,衛生部應促進有關部門增強對社區護理的管理,建立科學嚴謹的質量考核考評體系。
2.3以社區居民為中心,將重視社區居民對衛生服務的心理需求納入考核指標: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往單一的護理技術服務已經不適應現代社區醫院的發展。社區醫院的醫護人員應以人為根本,以社區居民的需求為中心,在重視社區居民的生理疾病的同時,應給以居民足夠的尊重和愛護,能夠和居民深入交談,關注社區居民對衛生服務的心理需求。在社區醫院護理質量管理中應該把管理決策、制度和患者緊密聯系起來,管理者應該充分重視護理人員在服務的過程中是否使社區居民滿意,而不應該僅關注護理人員工作是否完成。社區醫院護理質量管理人員應堅持“以人為本”,制定護理質量的考核標準。
2.4明確考核目的,增強護理人員對重視質量管理的重視程度:
河北省滄州市中醫院河北省滄州市062450
【摘 要】社區護士必須運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計劃、有目的、系統的實施健康教育。加大社區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力度,提高社區護士健康教育的能力,組織開展進社區入戶宣傳等社會實踐活動,鍛煉社區護理健康教育能力。注重社區護士溝通的能力培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充分認識社區健康教育的艱巨性和長期性,持之以恒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不斷提高社區健康教育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 健康教育;社區;宣傳;溝通;持之以恒;提高水平
社區衛生服務是把保持和促進社區居民的健康作為目標,而提供的全方位服務,其內容涉及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而完成每一項服務內容都離不開健康教育。護士是社區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社區護士要根據不同個體和群體的特點而采用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來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從某種程度上講,社區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決定著整個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社區護士必須將護理健康教育列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下面淺談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幾點體會:
1社區護士必須運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計劃、有目的、系統的實施教育
社區健康教育更多側重在疾病的康復、預防、和建立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方面,體現一定的普遍性。護士是社區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不僅要把知識和技術交給病人或家庭,更重要的是要對社區人群進行健康教育。這就要求護士運用健康教育程序,有計劃、有目的、系統的實施教育。健康教育程序與護理程序一樣要從5個步驟進行:評估階段,不僅要評估整個社區需求,而且要評估每個參與者的學習需要。診斷階段,分析學習者的學習需要與學習的準備度,然后對學習者的學習需要作出診斷。計劃階段,對將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作出安排,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具體形式進行教育,做到有計劃、有步驟進行。應鼓勵學習者參與制定教學計劃,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熱情,以順利地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實施階段,是將計劃中的各項健康教育措施落實的過程,要靈活機動地施教,因人、因時和和因事制宜,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評價階段,以預期學習目標為標準,對學習者的知識、態度和行為變化及構成變化的諸多因素進行評價,通過問卷調查等決定教育程序是否終止。
2加大社區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力度,提高社區護士健康教育的能力
我國的社區衛生服務起步較晚,社區護理教育更是十分欠缺,在健康教育平培訓方面整體水平不高。目前絕大多數社區護士沒有接受過較為系統、規范的有關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訓練,在實踐中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因而采用的方法較簡單,停留在一般的衛生宣傳上,且內容泛化,難以滿足不同人群對健康的關注和需求。必須加大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力度,對正在從事社區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進行不同層次的繼續教育或培訓,一是對已經取得中專、大專文憑的護士進行再培訓,二是建立社區護士健康教育崗前培訓制度,使其逐步掌握與健康教育相關的比較全面的醫學知識,從而更加有效地開展護理健康教育。三是把健康教育作為培養護士的一項基本要求,盡快在學校教育中開設社區健康教育及其相關課程,學習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理論,組織開展進社區入戶宣傳等社會實踐活動,鍛煉社區護理健康教育能力。
3注重社區護士溝通的能力培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社區護士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實施有效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健康教育成功的關鍵。耐心的解釋和真誠的關心能融洽相互間的人際關系,讓溝通更加流暢,并從交談中了解到服務對象的需求和存在的健康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指導,達到預期目標。首次交談要從對方關心、有興趣的健康話題開始,建立一種互信的基礎,根據具體情況控制交談時間,不要讓服務對象感覺到疲勞和不耐煩。學會傾聽與引導交談是有效溝通的保證,始終保持和藹可親、聚精會神、姿態自然的形象能讓交談者受到鼓勵和得到尊重。引導性格內向、心情郁悶的服務對象將壓抑在內心的痛苦、沖突和心理矛盾傾吐出來,使其產生輕松感,最后通過疏導讓對方得到安慰和心情舒暢。
4充分認識社區健康教育的艱巨性和長期性,持之以恒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的出發點和著眼點是使受教育對象通過知識改變、態度改變并逐步實現行為改變。但要徹底改變人們長期形成的已定型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并不容易,即使是對健康不利或有害的行為和生活方式,要做出極小改變也是困難的。因此,社區護理人員要充分認識人的行為改變的艱巨性和長期性,開展持之以恒的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范震,胥春.患者心理變化與心理護理[J].廣東牙病防治,2002(03).
[2]孫潔.運用循證護理指導療養院護理培訓[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03).
[3]錢保俠.循證護理在國內實施中面臨的問題[J].淮海醫藥,2006(06).
[4]李愛夏.58例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并發傷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5(06).
[5]李天雅,徐萍,張莉,周勇.臨床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認識的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12).
關鍵詞 社區護理 特點 存在問題 解決方式
社區衛生服務是一種新型的醫療服務形式,而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適應社區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隨著社區衛生服務需要而逐步發展的。分析了社區護理的特點及社區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三點解決對策:尋找政策上的支持,加強社區護理的宣傳力度,加強社區護理人員的培訓。
社區衛生服務是一種新型的醫療服務形式,而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適應社區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隨著社區衛生服務需要而逐步發展的。通過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學的理論學習,結合多年的醫院護理和近幾年的社區護理實踐的對比,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合格的社區護理者,應熟悉和掌握社區護理的基本概念及特點,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嘗試著提出了自己的幾點解決意見。
社區護理的定義及特點
社區護理的定義:社區護理是將公共衛生學及護理學的知識與技能結合,借助有組織的社會力量,以社區為基礎,人群為服務對象,對個人、家庭及社區提供服務。社區護理以健康為中心,以社區人群為對象,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為目標。
社區護理的特點:社區護理將公共衛生學與護理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既強調疾病的預防,又強調疾病的護理,最終達到促進健康、維護健康的目的。因此,社區護理既具有公共衛生學的某些特點,又具有護理學的某些特點,但與公共衛生學和護理學相比較,社區護理在以下四個方面更為突出:①以促進和維護健康為中心-社區護理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和維護人群的健康,所以預防是社區護理的工作重點。②面向整個社區人群社區-護理的對象是社區全體人群,即包括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③社區護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在社區護理過程中,社區護士往往獨自深入家庭進行各種護理,故要求社區護士具備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④社區護士必須和其他相關人員密切合作-社區護理的內容及對象決定社區護士在工作中不僅僅要與衛生保健人員密切合作,還要與社區居民、社區管理人員等相關人員密切協調。
社區護理中存在的問題
進入21世紀以來,雖然中國的社區護理在一些大城市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相對于整個國家來講,還顯得步伐慢,范圍小,發展不平衡。原因主要有:組織管理系統不健全、經費來源受限:在我國,雖然衛生部近幾年也提到發展社區護理,但從機構的管理到經費的預算上卻很少向社區護理傾斜。從政策上,雖然衛生部頒發了有關發展社區護理的文件,但尚無具體的規章制度及實施計劃,衛生部以下的各級衛生部門更是少有相關措施出臺。全國僅上海、北京、天津等少數幾個大城市有社區護理服務組織,但也很不完善。在經費上,政府沒有這方面的撥款,前幾年由于多數城市居民享受公費醫療,而公費醫療僅限于醫院服務,不包括社區服務,因此居民不愿意自己支付社區護理費。現在全國正在逐步推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但社區護理又不在保險報銷之列,從而阻礙了社區護理的發展。
居民保健意識不成熟,生活質量不高:大眾防病及保健意識淡漠,衛生習慣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觀點依然存在。在社區,盡管老年病、慢性病及傷殘者越來越多,但由于種種原因,也難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保健。
社會對護理學的認識還停留在傳統觀念上:在國人的觀念中,護理從屬于醫療,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不僅社會上的人們有這種認識,就連醫務人員也這樣認為,這種觀念不僅遠遠落后于國外,阻礙了護理學的發展,同時也勢必影響到社區護理的開創與發展。護士職責被認為是以協助醫生完成醫療工作為主,未被提升到促進和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的高度,對于護士的社會價值不能充分認可,尤其對于護士獨立自主的護理服務持懷疑態度。因此,患者的從護性低,影響了社區護理工作的開展。
社區護理人才的缺乏: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區護理的重要性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承認,不少國家對于社區護士教育有相當的配套措施,并不斷對社區護士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從事社區護理的護士學歷水平已達到本科、碩士。而在中國,由于政府對社區護理工作不夠重視,因此缺乏有關培養社區護士的規定及指導,發展社區護理的意向不明確,影響了有關單位對社區護理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各醫學院校的高等護理專業,表現得更為突出。全國20多個高護專業開設有社區護理課程的寥寥無幾,而且即使開設有社區護理課程,也沒有一本統編教材,各學校各地區按照自己對社區護理的理解自己編寫教材,因而難免出現對社區護理的歪曲理解;其次,護理人員本身觀念仍未轉變,還停留在“以疾病為中心”的院內服務,而不是“以病人為中心”的社區家庭護理,護理專業價值和專業信念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覺性、責任心和緊迫感;加之開展社區護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資都難以保證,易挫傷護士的工作積極性。
解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