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語言教育方法范文

    語言教育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言教育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言教育方法

    第1篇:語言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幼兒教育;兒童語言;方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1-0282-01

    幼兒期雖然具備了學習和掌握語言的基本潛能,但最終語言發展的水平卻取決于周圍環境的影響及后天的學習、鍛煉、應用。在教育工作中,要給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開闊幼兒視野,提供語言發展的條件,通過相互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促進幼兒思維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幼兒熟悉、聽懂并學說普通話。

    一、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

    (一)通過直接感知,在認識周圍事物中發展幼兒語言。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的現實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聽、看、觸、摸、嘗、聞,等等,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語言的發展提高了幼兒的認識能力,而認識范圍的擴大,內容的加深又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因此,要注意發展語言交往能力緊密與認知能力發展相結合。根據幼兒直觀感知的特點,給幼兒創設條件、豐富生活內容,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幼兒語言。如在種植區糖幼兒松土、選種、種植、移植……在做每一項工作時,都是邊干邊講,使幼兒知道這種勞動叫什么,相應地豐富幼兒詞匯。通過種植與照料花草,不僅豐富了知識,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態的變化。幼兒生活內容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讓他們動手、動腦、動口,在幼兒直接感知中豐富知識和發展語言。

    (二)通過相互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擴展幼兒的經驗,發展幼兒思維能力,提供發展語言的條件。幼兒園的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劃分。個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只是、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而語言是連接各科領域的重要工具,各科教育教學內容的進行離不開語言,反過來,語言又促進了幼兒行為、思維、能力的發展。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沒有語言思維無法進行,而思維活動的成果,必須用語言表達出來。

    二、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

    孩子只有真正學會了說話,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時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傳授的知識和經驗。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有目的地豐富幼兒生活內容,增長幼兒知識,開拓幼兒視野,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興趣。使他們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還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啟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思索,擴大和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多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帶領幼兒直接觀察,給幼兒多創造條件。采用直觀形象的方法,引起 幼兒學習的興趣。如:給幼兒講"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訴幼兒:"春天到了,大樹、天氣、人、花、草、小動物呀,都有一些變化。一看到這些變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們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變化,以后講給大家聽。這樣給幼兒提供更多語言元素,使之有話可說。

    (二)多聽。培養幼兒注意地傾聽,這是發展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幼兒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得準確,聽得懂,然后才有條件正確地模仿--說。講故事是向幼兒介紹文學作品的基本方法。因為幼兒不識字,他們是文學作品的聽眾。將不識字的幼兒引入文學世界,就需要找人給幼兒講,讓幼兒認真地傾聽,達到教育目的。

    (三)多說。為了發展幼兒的表達能力,不但要發展幼兒聽的能力,還要培養幼兒說的能力。我們要給幼兒創設“說”的環境,在說話中練習說話,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與幼兒接觸的一切時機,進行交談,在交談中建立感情,使他們無拘無束,有話愿意講出來。當幼兒用語不當時,教師及時予以糾正。

    (四)多練。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幼兒 正確的發音,吐字清楚,豐富幼兒詞匯,并能正確運用。教會幼兒按照漢語語法規則講話。這些內容,都得在語言實踐中學習,掌握。這就要讓孩子多練習,重復地練習,逐漸地掌握。給幼兒提供多練的機會,創造多練的環境。幼兒的發音不準,教師和家長注意及時糾正、練習,就能掌握得快,說得好。幼兒學習語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們就需要不厭其煩地讓幼兒多練習。

    三、教幼兒禮貌用語,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禮貌是人們的道德準則,是人與人相處的規矩。禮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禮貌行為,二是禮貌語言。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給人一種謙遜文明,恭敬有禮,落落大方的好感。培養幼兒的禮貌言行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教育孩子尊敬長輩、成人。要求幼兒能用禮貌語言主動、熱情、大方地打招呼、稱呼人,會問早、問好,道別。

    教育孩子當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會說:“請您幫我……”受到幫助后,會說:“謝謝”。

    教育孩子當自己不注意影響別人時,會主動誠懇地道歉,而當別人影響了自己時,能克制、諒解別人,會說:“沒關系,不要緊?!?/p>

    第2篇:語言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幼兒 語言教育 方法

    幼兒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幼兒的語言、動作初步形成,語言發展進入關鍵期。因此,在這一時期如何有效運用各種方式方法培養幼兒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成為幼兒教育階段一大重要課題,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和研究。

    一、兒歌與語言教育

    1.利用兒歌教材,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幼兒的語言學習教材多種多樣,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兒歌簡單的語法結構、淺顯的詞匯和口語化的語言,很容易激發兒童對語言的模仿興趣,在兒歌營造的歡樂有趣的氛圍里,兒童的想象力、理解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了提升。例如,《小熊過橋》的兒歌:“小竹橋搖啊搖,有個小熊來過橋。立不穩,站不牢,走到橋上心亂跳。頭上烏鴉哇哇叫,橋下流水嘩嘩笑......”這樣的兒歌在激發兒童對事物想象力的同時,也鍛煉了記憶力,最重要的是兒歌“ao”的押韻,讓兒童在不知不覺間對音調和元音因素有了感性認識,在積累大量簡單詞匯和感性認知以后,對后期語言學習將有很大幫助。

    2.科學選擇兒歌,循序漸進用兒歌教學。兒歌作為早期語言教育的重要形式,對兒歌材料的選擇要求很高,各級幼兒教育工作者、幼兒文化研究者都比較重視對兒歌材料的創造、收集、整編和研究?;诓煌挲g段兒童的特點,科學的選擇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能力的材料,對幼兒語言學習有重要作用,只有兒童可理解、可接受的材料才有助于語言教學。幼兒階段,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兒童認知能力有很大不同,對兒歌的感知能力也不一。例如,小班兒童對兒歌的節奏感知強于內容探索,因此,對他們可采用吟誦、打節拍的方法幫助學習;大班的兒童年齡較大,創造力和探索欲增強,因此,可以引導他們自己創造或編排兒歌,這樣可以滿足兒童的創造需求和想象力。

    二、故事與語言教育

    兒童故事是深受幼兒喜愛的另一文學題材。優秀的兒童故事語言生動,情節有趣,富于情感,是兒童獲得生活知識、拓展眼界和想象力、豐富感性認知經驗的重要途徑。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學校,兒童只要一聽到講故事,就會情緒高漲,熱情洋溢,這充分說明了故事在兒童心目中的分量。故事中的白雪公主、小矮人、森林、城堡、小動物、精靈、巫婆、妖精等為兒童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打開了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一扇門,在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是有生命力的,每個人物都是活生生存在的,因此,在這個美麗的童話世界,他們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兒童故事的魅力在于,它給與了兒童豐富的精神食糧,讓他們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

    情節曲折生動的故事,常常會出現各式各樣的人物、動物、植物、花草、地名等,這些詞匯對兒童來說有可能是熟悉的,有可能是在生活中完全沒接觸過的,但通過故事的講解,幼兒會逐步認識這些陌生的詞匯,從而擴大了他們的詞匯量。

    故事的呈現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口頭的講解、圖文并茂的故事書、繪聲繪色的音頻、生動的動畫播放等,不同的呈現方式對兒童語言發展有不同作用。例如,利用多媒體給幼兒播放動畫片,這種方式實現了聲音和圖像的完美結合,因此,能夠直接促使兒童快速學習陌生詞匯。對大班的兒童,可以呈現一個故事的開頭,然后鼓勵兒童發揮形象力自己編故事,這樣有助于幼兒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在欣賞完故事以后,教師可以根據故事內容向學生簡單的提問,讓他們發表自己的聽后感或觀后感,自由表達對某一人物的喜愛或厭惡,這有助于提升兒童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連貫性。

    三、游戲與語言教育

    語言活動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方式就是游戲。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社會交往的開始,在游戲中,兒童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與他人交往、合作、獲取信息、溝通情感,這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個性和良好的自我概念。

    在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體,他們對游戲有著完全的自,教師在給予幼兒指導時,只需用心了解兒童心中所想,引導兒童陳述自己這樣做的原因,以及想收到什么樣的成果;游戲環境布置,游戲規則等由兒童自己制定,使兒童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決與環境、他人的矛盾,在這一過程中,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有較大發展。

    游戲的設置多種多樣,可以利用語言文字游戲檢驗兒童的詞匯量,比如,讓孩子比賽說出盡可能多的水果種類、運動項目、動植物花卉等;利用簡單的詞匯引導孩子造句,鍛煉連詞成句的能力;通過兒童熟知的幼兒故事進行角色扮演,演一出話劇,每名角色配有自己的臺詞,這些生動有趣的游戲使兒童在合作、交往和溝通中自然的提高了口語交際和運用能力。

    目前的幼兒語言教育過多的重視教師的講解,忽視了語言在不同情境中的運用,致使有些兒童雖然掌握了一些詞語,但在日常生活中仍找不到合適的詞匯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通過課堂內外的游戲設置,通過與小伙伴的交流和溝通,為兒童正確運用已學的語言找到了用武之地,這極大地促進了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3篇:語言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中日語言文化;日語教學;語言文化;對比

    一、中日語言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

    在日語教學和學習中,無論是學習者還是教師,都會從發音、詞匯、語法和語義等方面進行中日文化對比,且在日語學習中,母語思維的指導作用會持續存在。我國知名語言學研究者王力先生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中外語言橫向對比是最合適、最有效的語言教學方法”。這是因為,當語言學對比產生以后,其就具備為外語教學服務的應用語言學傾向。為盡可能形象的進行這一問題闡述,我們以日語的五個元音為例,對于中國人來說,a和i這兩個元音的發音相對較為簡單,這是因為其在漢語英語中具有很強的對應性,而u、e、o的發音則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為其應用沒有那么對應。而在日語中這五個元音都屬于單元音,其發音需要一次到位的口型,而發音相對較為簡單、單純,且不像漢語那樣需要邊發音邊變化口型。

    一般來說,“娘”在日語中是指“女兒”的意識,由此看見漢語和日語在詞義上具有較大的差異,且也具有完全不同的句型用法。在中文中,“女兒”的表示方法一般是通過加所屬定語進行表述,例如,他女兒,你女兒等。而日語中只需要用“娘”一個詞匯就能表述這一含義,當然還可以通過其他成分的添加進行強調,比如,きれいな娘、利口な娘等。從本質上來講,通過外語表達自我屬于自我翻譯的一種,如果能對外語和母語之間的同、異具有更清楚的理解,那么翻譯也必然會更精確,而當學習者連母語都掌握的不是特別到位時,那么其外語學習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就是語言對比學習的重要性。

    二、強化中日文化對比研究

    在對于語言學的進化演變中,由對比語言向對于文化轉變是其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也是一個新高度。語言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初級文化,因而,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傳統和文化內涵與語言學習過程緊密相連。在學習者進行語言學習的實際過程中,也應對語言承載民族的文化進行學習和掌握。盡管我們在進行外語表達時,會非常關注和重視語法問題,但文化層面的障礙會使語言的應用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很多語法正確的語句在文化氛圍中便是非常可笑的句式。比如,當國人在交談中,經常會用第二人稱,例如,你是誰、你住在什么地方等,受本民族語言的影響,一些日語初學者在進行句子翻譯時照搬漢語表達習慣而翻譯為:あなたはlですか、あなたは何に住んでいます。雖然這些句子從語法結構層面來說沒有什么問題,但在語用的視角,其可謂是漏洞百出。在中文和日語中,敬體和簡體的差異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其他表達方式的不同,譬如,特別重視談話對象的日本人,往往會見什么人說什么話,日語初學者很容易因母語思維的影響而對對話內容產生誤解,且片面的以為自己的翻譯沒有問題。從本質上來說,這屬于表層結構層面的直接文字置換,是忽視雙方文化因素的誤解,當然,這根本無法準確把握日語的真正含義。例如,すみません是日本人使用最為頻繁的一句話,它可以用于致歉,也可以表示致謝,但很多日語初學者都會將其翻譯為“對不起”,使得交流雙方相當尷尬。這都是雙方生長文化氛圍差異引起的,因此,在日語教學中,必須進行一定的文化對比講授,并以此為重要突破口,強化日語語言教學,只有這樣日語學習者才能聽到和翻譯出地道的純真日語句式,而并非中國文化思維定性下的日語句式。對于廣大教育研究者來說,其不但需要對日語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探討,也應重點強化中日語言文化對比導入下的日語教學研究,以為日語教學模式的革新和完善提供必要借鑒,為日語教育教學的發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三、結語

    總之,在日語教學中,我們必須強化漢語日語語言和文化對比分析,以讓學生對兩種文化和語言的實際差異形成更多的認識,進而實現日語文化思維的內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更有效的進行日語教學。

    參考文獻:

    [1]岳琳.基于中日語言文化差異視角的日語教學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5).

    第4篇:語言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語言教學;課堂教學;實驗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2-0054-02

    我國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從無到有、由點到面,從少數理工科專業率先實踐,發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都普遍開設了相關課程。高等學校的計算機教育有兩類不同的范疇:一種是指計算機專業的學科教育即計算機專業教育;另一種是指面向全體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教育。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分為兩個部分的教學內容,其中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學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提供了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知識、能力與素質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及其他相關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而計算機語言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為將來應用計算機知識與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高校中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占全體學生數量的90%,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語言教學存在著教學任務重、參與人數多、教學學時短等多個方面的問題。要想在有限的學時內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教學方法上多下一些功夫。經過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一些在實際教學中切實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加探討研究。

    一、采用分層的教學方法

    大學新生入學時所具備的計算機知識差異性很大,少數學生在高中時代已經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技能,而有的學生連電腦什么樣都沒見過。經過連續幾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入學前學生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多限于網絡的初步應用,比如瀏覽網頁、收發郵件、聊天、玩游戲等,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仍然未達到大學計算機教學的目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部分地區的中小學中已經開設了計算機的基礎課程,但所學的僅限于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方面,對于計算機語言方面的知識只有極少的學生稍有了解。計算機語言對絕大多學生來說仍然是一個空白。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采用分層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選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既要保證以前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能夠很快地進入到語言學習的氛圍中來,同時又要兼顧已經有了部分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同學的興趣。在進行計算機語言教學之前要帶領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內容進行全面并且有一定側重點的學習。在有限的學時內全面地讓學生建立起有關計算機知識的基本框架,同時要重點講解和計算機語言學習相關的內容。在教學中要提供給學生一些和課堂內容相關的參考資料,給個別基礎較差的或基礎特別好的同學給予適時的指導。

    二、課堂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

    計算機語言尤其是結構化程序設計語言,在解決問題時算法是非常關鍵的。在引導學生學習算法時,應主要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主動去解決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講解算法的三種結構時,順序結構的算法是對所要解決問題步驟的順序描述,比如要解決“已知三角形的三邊長,求三角形的面積”這樣一個實際問題,只要按照數學思維順次求出,這樣一個過程的描述即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算法。由于這個算法描述中無任何的分支,就是一個順序結構的算法。接著可以啟發學生去尋找這個算法中的漏洞“隨意從鍵盤輸入的3個數不一定能組成三角形”。對于這個漏洞學生也很快能夠找到,進而啟發學生尋找彌補這一漏洞的方法,由此讓學生理解什么是選擇結構的算法,以及該算法應該怎樣設計。此時進一步引導學生,在實際中如果要用計算機解決這一問題,當輸入的三個數不足以組成三角形時,用戶往往希望再給一次重新輸入的機會而不是直接結束程序。要想滿足用戶的這一需求,就需要設置允許用戶重新輸入數據的算法,這也就是循環結構的算法了。按照類似這樣的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導地位,教師在教學中主要做的是引導和總結的工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比較容易將此知識轉換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精心設置習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語言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精心設置一些貼近實際的有趣習題,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設置習題時,應該有一定的難度,但難度不能太高;應當比較貼近學生的實際;所設置的習題,每完成一小步都應該是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比如在學完三種基本算法以后,設置題目:“編寫一個猜數字的小游戲”。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游戲的理解利用已有的知識來完成這個小游戲的編寫。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小小的挑戰,但是一旦完成了一點,就會獲得極大的成就感。有助于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計算機語言的學習上,死記硬背是達不到預期目標的,計算機語言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工具,在語言教學中,設計合適的問題,最大的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好的掌握編程語言的使用方法。

    四、注重實驗教學的教學效果

    在以往的大學計算機語言教學中往往只重視課堂教學,而對實驗教學部分有所忽視。實驗教學和課堂教學同為計算機語言教學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教學中只有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計算機語言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質,為將來應用計算機知識與技術解決自己專業實際問題打下基礎。因此實驗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步,實驗教學是大學計算機語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了解教學反饋信息的直接渠道。只有親自動手、親自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到語言編程的樂趣。通過上機練習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也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實際編程的能力。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實驗教學的好壞對教學效果影響非常明顯。實驗教學的組織與課堂教學相比具有更大的難度。稍有疏忽便會導致整個教學的失敗,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在實驗教學環節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好每一次實驗的實驗內容,更要確立好完善的實驗管理方法,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督促學生做好實驗之前的準備和實驗之后的總結工作,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能及時準確地解決學生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不能使實驗教學變成學生的自由活動。

    五、結束語

    第5篇:語言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外語;教學方法;教學原則;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6-0332-03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日益加深,中國的外語教學界積極引進西方的外語教學原則和方法,許多有志之士,大膽使用或嘗試了外語教學方法。與其他學科相比,外語教學又有著非常特殊的教學環境、對象和目標,因而需要我們探索出適合外語教學的規律、原則與方法。研究外語的教學原則與方法,其意義就在于可以促進中國的外語教學,以利于培養出大批的外語、涉外工作者和合格的初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

    一、外語教學方法的研究

    中國的外語教師從不同的方面觀察問題,對外語教學做了深入探索之后,提出了精辟的見解和論述,也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目前,世界上大約有四十幾種外語教學方法。美國在20世紀40年代的聽說法(也叫口語法)影響最大,直到現在還很流行。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產生出自覺對比法,法國產生了視聽法(也叫情景法),美國產生了認識法,英國產生了交際法(也叫功能法,交流法或意念法)。交際法曾在中國高等院校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使用過,也有較大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國內提出了結構―情景―交際教學法。法國南錫研究中心醞釀出一種只注重聽、讀的異語交流教學法。在美國又興起一種全部動作反應法(TPR,即 Total Physical Response),適合于幼兒、少兒學習英語。鐘兆隆同志創造了“逆向英語學習法”,李陽推出“瘋狂英語學習法”,國內還進行過一些“閱讀學習法”(English through reading)。還有人反對“瘋狂英語學習法”,說不必瘋狂也能學會英語。幾年前在電視上就播過兩種新的學習英語方法。沉默法就是又一種學習外語的方法。

    劉潤清、戴曼純認為,現在國內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六種:(1)交際法;(2)語法翻譯法;(3)聽說法;(4)視聽法;(5)綜合法;(6)其他方法。

    趙愛國、姜雅明把外語教學模式歸納為八種:(1)語法翻譯法;(2)直接法;(3)聽說法;(4)視聽法;(5)自覺對比法;(6)自覺實踐法;(7)綜合法;(8)交際法模式。

    束定芳、莊智象把外語教學的方法歸納為八種:(1)口語法和情景教學法;(2)聽說法;(3)交際法;(4)全身反應法;(5)沉默法;(6)社團學習法;(7)自然法;(8)暗示法。

    目前在河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教師中最常用的外語教學方法是:(1)聽說法;(2)視聽法;(3)交際法;(4)多媒體教學法;(5)綜合法。

    不論你采用何種方法,我們都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轉變外語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法的特點之一就是以教師為中心,實行“一言堂”,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效果當然不好。學生是授課的對象,只有以學生為中心,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才會好。

    2.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和電話教學。這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進行人機對話,等于不止一位教師在給學生上課,另一方面可以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參與,勇于開口說外語。

    3.最初階段,不要過多糾正學生錯誤。學生說外語,其實是,任何人說外語,只有說得多的人,出現的錯誤多,說得少的人出現的錯誤少,不說外語、不開口講話的人才不會出現錯誤。因此,教師不應當以出現錯誤多的就認為是學習不好,不能在此畫等號。

    4.不同的情況,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鼓勵教師要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切不可呆板。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靈活變通方式進行教育。河南科技大學打算在2006級新生中再次實行英語分級教學。即使不進行英語分級教學,本科生、??粕加胁町悺<词谷际潜究粕泊嬖谟兴囆g類學生、農學類學生、建工學院的學生英語水平總體上要差一些,若“一視同仁”,僵化某一種教學形式,效果就不好了。

    5.要有愛心,愛學生之心。加強責任心,加強輔導。對于所教的學生,不能只喜歡學習好的尖子生,而不喜歡學習差的學生。學習差的學生更需要得到老師的愛心,并需要經常加以指導。要舍得花費時間和精力,盡力幫助他們。在有能力有時間的情況下,盡可能給差生“開小灶”,使他們“吃得好”。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遵循這些教學原則,靈活多樣地采用上述的外語教學方法,我們的外語教學肯定能夠在上一個新臺階。

    二、外語教學原則的研究

    從本體論層次上來看,即對語言本質特性的認識上來說,我們可以肯定語言有如下四個本質特征:

    1.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是社會交際需要和實踐的產物。語言在交際中才有生命。人們在語言使用過程中才真正學會使用語言。因此,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2.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作為符號,語言由兩個方面組成:形式和意義。整個語言系統實際上是個符號關系的系統。

    3.語言是人類的思維工具和文化載體。人類思維依賴語言這個工具,而語言又是思維過程和結果的體現。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規律必然要在語言中反映出來。而語言結構和語言習慣又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作用于思維方式和習慣。語言是文化信息的代碼,因此說,語言是人類的思維工具和文化載體。

    4.語言具有特殊的生理基礎。動物不可能學會人類語言,小孩過了一定年齡就不可能順利地學會語言等種種現象表明人類大腦中有一套特殊的語言習得和處理機制。

    從實踐論層次上,即教學本質特上來看,束定芳、莊智象認為外語教學有以下五個基本原則必須遵循:

    1.系統原則:根據語言是個符號系統的原理,在外語教學中應突出語法教學的重要作用。語言的系統性在于語言符號間關系的密切聯系。外語學習者中介語研究表明,學習者所掌握的外語知識形成一種連續體(continuum),從初級向高級階段發展。新的語言知識的輸入,再加上適當的交際實踐,必然促進這一連續體向高級階段發展。在語法教學中,語言符號間的聚合和組合關系可作為編制學習者語法知識網絡的經緯線。

    2.交際原則:整個外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必須時刻牢記學習外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用外語進行交際,而掌握外語這一交際工具的最終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交際實踐。形式為意義服務,工具為目的服務。外語交際能力包括準確接受信息和發出信息的能力。接受信息包括說和寫。所以,外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意味著全面學習者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交際能力有兩個方面組成:語言知識和交際知識。語言知識的積累可以提高交際能力,交際的實踐可以鞏固學到的語言知識,這樣又可以反過來促進交際能力的提高。但是,語言知識的學習是為最終學會外語交際服務的,所以應十分注意語言知識教學和交際技能教學之間的關系。

    3.認知原則:在外語教學中強調認知原則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應充分考慮到學習者原有語言知識和世界知識對外語學習的影響,有意識地對比母語與外語之間的特點的異同,加深學生對新的語言系統的理解;二是應充分考慮到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和記憶習慣的作用。

    4.文化原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詞匯是文化信息的濃縮。對外語詞義的準確理解,需要對外族文化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識的獲得,一是通過對該族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學習,而是通過對該族語言文學作品的研讀;二是通過對該族文化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等的了解。在外語教學材料的選擇中,應特別注意遵循文化原則,選擇富有代表性的語言材料,使學習者對外族文化變得越來越熟悉。

    5.情感原則:情感原則包括對學習者學習外語的動機和態度加以引導,以及對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其他情感因素,如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或控制。一般來說,外語學習者的動機可分為綜合型和工具型兩種。持綜合型動機的學習者希望通過學習目的語,融通該目的語文化,得到該語言社團成員的認同;而持工具型動機的學習者則是為了達到某一短期目的,如通過某一考試、獲得某一職位等。研究證明,持前一類動機的學習者成功的比率較高,堅持學習的動力也大。

    根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原理,外語教學實踐中還應研究其他不同性質的教學原則,如階段性原則、循序漸進性原則和啟發性原則等。

    趙愛國、姜雅明則認為,外語教學是在教者(教師)與學者(學生)兩個主體或雙方的共同合作下進行的,因此,應當遵循以下六項基本原則:

    1.交際原則(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й принцип):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用所學外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因此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就必須首先把外語作為一種工具――交際工具、思維工具、信息工具來教授和學習。

    2.系統原則(систематический принцип):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外語教學應始終突出語言結構系統教學的重要性,以使學生建構起一套新的語言規則系統。

    3.文化原則(культурный принцип):外語教學要結合符號知識的傳授和學習,適時移入所學語言國的文化知識,以使學生在學得和習得語言的同時而學得和習得文化,真正形成跨文化的交際能力。

    4.綜合原則(синтетический принцип):外語教學要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綜合能力,其教學科目不宜分得過細,課程設置不宜過窄,應采取綜合的方法,將廣泛的語言教學內容、多樣的言語形式及技能培養等進行有機的整合性訓練,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5.認知原則(когнитивный принцип):外語教學中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母語知識對目的語學習的影響,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母語與目的語的結構及文化差異的認知能力,以加深對所學語言及文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策略和記憶習慣等的作用。

    6.實踐原則(практический принцип):實踐是教學活動的基本性質及特點之一,也是教學活動賴以進行的基礎。外語教學必須貫徹實踐原則,以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語言技能和相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我經過七年一線英語教學實踐,根據我的經驗總結出了英語教學的六大原則:

    1.實用性原則:外語教學也像其他門類的教學一樣,應該熟悉授課對象,選擇合適的教材,選擇合適的內容,以便使學生們能夠學以致用。

    2.趣味性原則:所謂趣味性原則就是讓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如果教材或文章不能使學生們產生興趣,肯定效果不會好。如何能調動起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這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也是外語教師的教學藝術,外語教師必須要重視并始終不渝地堅持這一原則。

    3.循序漸進原則:這一原則最為明顯,即,由容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地學。束定芳、莊智象也認為,外語教學還須堅持循序漸進性原則。

    4.對比性原則:學習外語的學生,時時處處總想在與母語對比的過程中逐步理解和接受外來語言的。但在實行這一原則時應注意引導學生避免負遷移,盡可能地努力爭取正遷移。

    5.重復性原則:所謂溫故而知新、熟能生巧口,這幾種說法都是從不同的角度,用了不同的語言來說明重復的重要性的,達到異曲同工之妙。只有不怕重復,才能學得更好。

    6.博雜原則:這一原則強調知識面一定要廣,各類體裁的文章都要看,各方面的知識都要學到。

    我們在教研室教學研討中有人就提出了外語教學至少應實行三原則:

    1.興趣性原則:學生如果對外語學習根本無興趣,那就很難學好外語。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們學習外語的興趣,多下功夫,多想辦法。

    2.實踐性原則:(三個75%)包括教學實踐活動的廣度、密度、深度。從量上來看,教師講解與學生活動的比例不應大于1∶3;廣度,就是指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面要廣,量要多,特別不能冷落學習困難的學生。密度,就是教師保證操練的頻率較高、節奏較快,避免松散、拖拉。深度,即指學生的活動質量,高質量的學生活動應具有遞進性,并且形式多樣,內容有趣,以利于學生自學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的養成。

    3.高頻密度的原則:貫徹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的原則,是課堂管理成敗的關鍵。多信息,要求有足夠的信息刺激量;高密度,要求學生積極地互相交談,增加語言實踐和信息交流;快節奏,要求思維主動,積極地快速反應。三者是相互聯系的統一體。

    當然,還有許多學者、專家和外語同行對于外語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原則提出了許多類似的或不用的看法,我們不能輕易地就否定人家。事實上,世上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沒有萬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我們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恰當的教學原則去指導他們,方才有效。正如一則廣告詞說的:這里總有一款適合你的,你會滿意的。

    參考文獻:

    [1]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78.

    [2]趙愛國,姜雅明.應用語言文化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38-40.

    [3]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22-226.

    [4]Richards,J.C.,& Platt,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Linguistic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5]Mills,D.Web-Based Technology as a Resource for Form-Focused Language Learning [J].TE SOL Quanterly,2000.

    [6]Hickey,Leo.2001.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7]戴煒棟.外語教學法的機遇與挑戰:第二屆中國外語教學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上海:上海外語教出版社,2007:2.

    [8]楊雄琨.對中國高校教育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改革性思考[J].南京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4).

    [9]左煥琪.英語課堂教學的新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

    [10]王楓林.綜合編排教學法的原則與方法[EB/OL].網絡雜志Magazine《綜合語言知識》教育論文,2005-11-25.

    [11]梁鏞.跨文化的外語教學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出版社,1999.

    Researches into Teaching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Foreign Languages

    CHEN Ru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Hen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

    第6篇:語言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韓語教學 文化教育 滲透 原則 必要性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5-0103-01

    一 韓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的意義

    在韓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就是要開展跨文化教育的培養,其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韓語的積極性。在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是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教師可通過跨文化教育的方式,將文化滲透在韓語學習活動中,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提高學習的興趣。

    第二,提升學生學習韓語的效率。教師通過在韓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教育方式,能將抽象的韓語語言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和生動,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才能進一步降低韓語學習的枯燥性,減少韓語學習的單調感,提升韓語的掌握能力。

    第三,綜合提升學生的韓語溝通能力,這是韓語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目的,中國和韓國曾經是相同的漢字文化圈,但是由于兩個國家在經濟發展的歷史變遷中,在文化背景、政治歷史、風俗習慣、價值信仰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出現了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必將會成為學生學習韓語過程中的阻礙,制約學生韓語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所以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韓語,就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滲透跨文化教育。

    二 韓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的原則

    韓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的方式是要首先將韓國文化引進學習過程中,要真正實現文化教育和語言教學的充分融合,這也是韓語教學在實踐中的一種原則性延伸。在進行跨文化教育時必須要明確文化教育的滲透和導入完全是為了韓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所以一定要遵循適度性、實用性和科學性的原則,主要原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文化教育手段要符合科學性的原則。在韓語教學中滲透的韓國文化要避免出現主觀隨意或以偏概全的情況,所引用的教學案例要具備有效性、準確性和系統性的特點,韓國的文化教育不應該是機械的補充知識,而要結合韓語發展的特點和韓國文化的背景,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文化介紹,才能更好地達到跨文化教學手段的目的。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造成的在思維模式和意識中的差異,是要結合文化背景進行深一步的理解的,不能因為不符合中國語言的特點,就對其進行否定。

    第二,文化教育的內容要與韓語教學的知識有充分的關聯性。在教學中引進跨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能更好地讓學生學習韓語、應用韓語,不能脫離韓國文化的發展,選擇正確的滲透內容,才能在跨文化教育中提升韓國文化的價值。

    例如,在韓語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在講述韓語基本的知識點時,為了避免知識的枯燥,可以滲透對韓國歷史和文化的介紹,韓國民眾早期的發展并不是整齊劃一的,但是總體來說有一個特點,就是同中國人之間的寬泛接觸。韓國人民是從以種植稻米為中心的農業社會開始勞作的,韓國人的文化逐步和中國文化融為一體,在制造鐵質武器和鐵質工具上,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

    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不斷引用案例介紹,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積極性。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在文化的介紹中不僅會使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還會學習韓國文化的優點,進而學好韓語,提升對韓語學習的興趣。

    三 韓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的策略

    第一,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韓語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灌入式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要盡量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韓語氛圍,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習韓語的興趣。具體來說,韓語教師在教授韓語單詞時,可以對單詞背后的文化進行引申講解,對背后蘊藏的韓國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介紹給學生。這樣做不僅反映了韓國民族文化的內涵,還讓學生真正地了解了韓國文化,提升了學生對韓語學習的興趣。

    第二,提升韓語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教師是整個韓語教學中的指導者,要想更好地在教學活動中滲透文化教育,就要加強韓語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知識水平,韓國的文化背景是十分寬泛的,教師不僅要對韓語的知識有扎實的功底,還要對韓國文化有更深厚的了解,才能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滲透跨文化教育。

    四 結束語

    在韓語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滲透文化教育,這不僅是掌握韓語的一種途徑,也是吸收韓國先進知識和文化的必經之路。韓語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重視跨文化教育,引導學生形成跨文化學習的思維和意識,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還要與時俱進,提升自己對韓國文化知識的學習,才能使韓語教學更具時代感,才能更好地順應韓語教學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柳.淺談高校韓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3(15)

    第7篇:語言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實用英語 任務教學法 主題教學模式

        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精神,探索一條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英語教學方式,我們就高職英語內容的實用性,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在全面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討與研究。

        一、教材的選用

        1.《新編實用英語》的編寫特點及模式

        《新編實用英語》是教育部規劃的新一代立體化教材,它努力體現了新《基本要求》的精神,在《實用英語》的基礎上,進一步更新觀念,更新內容,更新教學,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大學英語加強實用性的教學要求,是高職高專英語教材的新突破。此外,從新編排模式上看,該教材打破了傳統教材的編排模式,注重了實用性,主題性,學生的主體性和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高,體現了一種全新的理念,在難度上略高于《高職英語》、低于《實用英語》,更適合目前高職學生的實際水平。

        2.《新編》教學內容上的特點

        從教學內容上看,《新編》明顯不同于傳統教材,主要特點是:

        一是主題性和主體性。該教材以實際法和任務教學法為其編寫思想,每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交際任務,并且各種任務被設計為聽、說、閱讀、分組討論及應用文書面材料等。使學生在完成各項任務過程中,習得語言。如第二冊關于e-mail這一單元,從口語對話,——聽力——閱讀——寫作和翻譯,都是圍繞有關e-mail的常用習語等內容安排的,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和操練,基本能進行與e-mail有關的涉外活動與工作。

        二是交際性。該教材把培養一定的交際能力作為重要任務,加大聽說、寫作,特別是實用交際能力的訓練。每單元聽力、口語占三分之一的教學時間。充分體現了聽、說、讀,寫并重的原則。如每單元的第一部分“Talking Face to Face”以實物式簡潔的語言及片段開始,經過閱讀翻譯,讓學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基礎上,過渡到第二部分“Follow the samples”,學生在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過程中,掌握有關常用句型和表達形式,提高語感和實用交際能力,并在接下來的“Act out”的活動中復現前面的重要句型及語言素材,讓學生鞏固所學內容,擴大應用范圍。

        三是實用性。該教材明顯加強了日常生活、工作與經濟、科技發展聯系密切的實用文體的閱讀。教學內容基本涵蓋了新《基本要求》規定的實用英語《交際范圍表》中的有關內容,貼近生活,學生系統學完本教材后,基本能進行日常生活工作會活,能處理有關業務信函。

        四是循序漸進性。該教材貫徹了“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邊學邊用,學用結合”的原則。選材由易到難,話題多變,體現實用性強的特點。學生初學時感到不是很難,在潛移默化的練習中提高了能力,克服了傳統教材學生死記不少單詞,而實用性不強的弊端。

        了解教材特點是為了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體現教材意圖。因此,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怎樣合理設計教學任務,探討有效教學模式,則是重要內容。

        二、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探討與研究

        1.“任務教學法”是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主題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是組織《新編實用英語》教學的有效方法

        任務法是基于完成交際任務的一種語言教學法。它以計劃和操作為中心內容,以意義表達為核心。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共同完成語言任務、習得語言。任務教學法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在完成一系列任務中提高交際能力,達到實踐目標。該教學法為學習者架起了一座由母語通往目標語之間的橋梁,為學習者提供了互動機會,它即能開發學習者的運用語言的潛力,又能激發他們創造運用語言的活力。

        據有關研究表明,傳統英語教學中,教師話語占用課堂70%甚至90%的時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和發表見解的機會很少,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得不到培養。因此,近年來教育部一系列英語教學基本要求等指導性文件中反復強調,教師應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多采用交際性、任務 型的教學途徑,要把課堂教學過程變成理解所學材料,并用所學材料表達思想的交往過程。結合《新編》教材的特點,我們對此進行了初步的探討與嘗試。

        以該教材第二冊第九單元為例,該單元的交際主題為“Applies for a job”,整單元圍繞主題安排了閱讀,翻譯招聘廣告,學習模擬應聘對話,應聘應做的準備,注意的問題,怎樣自我闡述和如何寫個人簡歷等。我們根據“Applies for a job”這一中心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將有關內容設計成不同的任務,并提出具體要求,教學中我們圍繞這一主題做了如下的設計

        1.Introduce some knowledge about applying for a job.

        Tusual steps in applying for a job;

    第8篇:語言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文化體驗;語言教學;思考與啟發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012-01

    文化體驗活動可以使學生深入、全面地了解一個國家或民族文化。文化體驗活動有助于對異文化的深入理解,從而對于,文化差異產生的矛盾沖突也能進行正確的處理。

    筆者于2014年7月7日到2014年7月28日前往泰國宋卡王子大學,進行為期三周的短期文化體驗和學習之旅。在此期間,在校方的安排下,筆者也進行了短期的泰語學習培訓,通過課堂聽課,課下實踐等多種方式,學習泰語,并了解到了泰國語言和文化,完成了難忘的泰國語言文化之旅。

    一、分課型授課

    在三周的授課活動中,我們總共有六次語言課,其主要目標是學會基本泰語會話,認識泰語的字母、聲調及發音,同時在學習泰語過程中,感受泰國語言與文化。

    在語言學習中,我們總共分成兩種課型,一種主要教授我們基本的泰語會話,為傳統的口語課型方式,主要教授我們問候、數字、時間等內容,以功能法為大綱,教師主要圍繞見面介紹自己、買東西、問時間等日常會話為中心,用國際音標的方式書寫,方便記憶,這門課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第二種課型主要以練習為主,通過娛樂、游戲的方式來,鞏固學生的泰語學習,以使枯燥的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教師在教授時分別用到了夸張表演、多媒體演示、組織游戲、教授兒歌和舞蹈,分組進行比賽等方式進行教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

    區別于國內的課型:綜合課為主,聽、說、讀、寫技能齊頭并進,我們的課的教學難度相對較大,而且由于文化體驗活動的特殊性,還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充分考慮到實用性。兩門課相互補充,相得益彰,起到了較高的教學效率。

    二、多樣的教學方式

    在超短期的泰語學習中,我們充分地體驗到了各種教學方式和方法,大體說來有以下幾種頗具特色:

    1、兒歌和舞蹈教學

    在學習泰語過程中,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教師組織學習泰語兒歌《大象》,歌詞采用字母注音的方式:

    chang chang chang chang chang, nong koi hen chang reu plow.

    chang man dtua dto mai bao, jamook yao yao riak warng wong.

    mee kiaow dtai nguang riak wa ngar, mee hoo mee dtar harng yao.

    兒歌,朗朗上口,生動活潑,詞匯簡單,非常適合零基礎、初級階段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并組織進行表演,并讓學生自己配以舞蹈進行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進行記憶,最終對學生進行一些小的獎勵。

    最后一課,老師帶去了泰國特色的服飾,并在教授泰國歌曲loi khtrong的同時教以泰國傳統舞蹈,并組織進行表演,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同時也調動了學生了解泰國文化的興趣。

    2、視頻觀賞導入教學內容

    教師也會準備一些泰國旅游宣傳片或微電影,進行觀賞。其中教師精心選取的2011年泰國旅游宣傳廣告,令人印象深刻,并通過搶答的方式,進行記憶練習,十分有趣。同時多媒體的直觀性,也使學生充分理解了到水上集市等這種泰國特色又不容易解釋的詞匯的意義,同時優美的視聽感受,也使學生全方位了解泰國文化。

    3、夸張演示聲調

    泰語有五種聲調,老師在教授時,每種聲調都配以不同的體態,手舞足蹈,夸張演示,并帶領同學進行表演,立刻調動了全班的氛圍和對聲調的掌握,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漢語有四種聲調,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我們也可以模仿這種方式來激發外國留學生的聲調學習樂趣,不僅是僅僅通過手勢、或頭部來闡釋聲調的抑揚頓挫,更應該通過更加輕松幽默的方式,全身舞蹈演示,帶動整個課堂氛圍。

    4、組織游戲和比賽

    在整個課堂學習過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教學中,大量地進行游戲比賽,例如:再講大象這個泰國兒歌時,老師把全班分為兩組,進行唱歌和舞蹈比賽,再給兩組十分鐘的準備和記憶時間,最后當眾表演,整個課堂更像是泰國文化的體驗和表演,當然在游戲和比賽的同時,也記憶了兒歌中的單詞和用法,寓教于娛樂。

    三、生動有趣的語言實踐

    在泰語言實踐一般是在課堂結束后的當天下午,學校會給我們安排相應的語伴,基本上為平均四個人就可以有一個語伴,進行會話練習,以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也會安排有趣的泰國電影進行觀摩,雖然觀看電影難度較大,但是事先老師會給出英文版的相關介紹,電影還配以英文字幕,語伴對于簡單詞匯也會給一些提醒和解釋,這樣難度就減少很多。最后,老師也會跟隨有一些問題,對當天所學的內容進行簡單提問。

    在課后,語伴也是常伴隨我們左右,跟隨我們的整個文化體驗行程,我們也會充分利用身在目的語國家的優勢,進行語言實踐的應用。

    由于我們主要目的在于體驗泰國文化,所以語言學習和聯系的數量也是有所控制,并且,我們處于文化體驗活動中的短期學習,動機并不強,所以主要以一些娛樂輕松的方式,來了解泰語的特點,從而對增加對泰語學習和感受泰國文化的樂趣。

    參考文獻:

    第9篇:語言教育方法范文

    關鍵詞:自信教育;教學模式;方法;革新;轉化

    中圖分類號:TP312.1-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3-0000-01

    Initial Exploration on C Language Teaching Models and Methods

    Yang Jia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ollege,Chongqing404155,China)

    Abstract:C language as many domestic universities computer specialized compulsory course,but Only a few of universities can really take this course to carry out the good effect over the years.The really to learn solid the course does not excee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10%,so where is the status of the root?After many years of teaching research,the traditional C language teaching models and method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future software development talent based learning needs.Therefore,the innovation of C language teaching models and methods is our training high-quality talents is a necessary to span.

    Keywords:Self confidence education;Teaching models;Method;Innovation;Transformation

    一、傳統的C語言教學模式及方法

    傳統的C語言教學,我稱之為教條主義式的唯心教學法。所謂唯心教學法就是指上課的老師往往缺乏對學生基礎的根本認知,一廂情愿地認為學生應該聽得懂就講,覺得理解有難度的就不講,這種學習的效果感覺固然很好,但是卻忽略了學生將來的軟件研發學習之路。而教條主義的教學模式就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沿襲了傳統的理論+上機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理論基礎的學習。這是一種逐步推進,步步為營、先理論,后上機練習,把期望建立在學生自覺學習的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模式。實踐證明這種模式并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二、創新的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模式和方法

    (一)自信教育是C語言學習最重要的開始。缺乏自信是初學編程者最大的障礙。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編程的自信心,多年來我們一直要求學生們奉行一個觀點:“膽大,心細,臉皮厚”。所謂膽大,就是學生一定要有膽量去學著寫程序,敢動手;心細則要求學生在寫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后不要放棄,細致地分析每一個邏輯推理的環節;而最后的臉皮厚則要求學生不要害怕失敗,不放棄,努力地堅持攻克每一道設置在內心和現實中的難關。這個觀點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擺正心態,樹立信心,從而開始真正的編程學習之路。

    (二)C語言教學的關鍵在于引導,不在于教條。在C語言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必須做到先練后講。實踐課一般情況下都安排在理論課之前,所以我們要求學生事先必須對需要學習的章節進行預習并在實踐課時進行練習。然后在理論課上我們采用了“2115”模式,即前20分鐘老師進行課堂講解,在講解之前先收集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所提出的疑問,然后在講解過程中對這部分內容重點講解,接著用10分鐘的時間對書上的例題進行現場評講與分析,然后再用10分鐘的時間以課堂答疑的方式回答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疑問。最后5分鐘時間讓學生對課堂所講解內容進行復習和加深印象。

    (三)編程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平時的訓練。每日一題是編程能力訓練的一個關鍵環節。題是做不完的,知識也是學不完的。那么這種練習的目的是什么呢?我們要求學生能通過自己對例題的理解以及課堂知識的掌握進行舉一反三的練習,不但要培養他們的邏輯分析能力同時也要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在我們的教學中,一般情況我是強制要求學生在課后必須完成,等到下次課時,我們會抽查學生單獨進行自己編程思路的講解,然后和大家一起進行討論分析并做出最后的總結和評價?;蛟S有人會反對我們此種強權模式的培養,但是我們認為說服教育僅僅是針對有自覺性的學生,對于頑皮的學生,適度地強權會讓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受益頗豐。

    (四)編程習慣的培養時程序設計訓練的有力保障。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編程習慣是必要的。我們為學生設計了一套完整的學習訓練流程。例如:在完成一道題目之前,首先是從題目中找出所有的關鍵字或詞語,弄清楚輸入和輸出,并明確程序最終的目的是干什么;第二步,細化程序的中間處理環節,明確數據的處理方式和流程,形成一個明晰的設計思路,并分別寫出每一步需要實現的功能;第三步要求學生必須繪制程序流程圖,在前兩步分析的基礎上,以圖形化的方式把整個程序的主體框架搭建好;第四步開始編程,在編寫完程序之后還有最為重要的一步便是檢查或者稱之為人工編譯,這樣做的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一步就是不斷地進行上機調試修改,從而實現程序的功能。實踐證明,通過這五個環節的訓練之后,學生們每次上完課都覺得很有收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入口|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久久成人福利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的|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看的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最新69成人精品毛片| 国产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色播|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小说|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免费|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69|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欧美一部|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