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裝飾藝術的設計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數字化;數字藝術;裝飾藝術
一 裝飾藝術的概念
裝飾藝術的概念有兩種含義,一種是廣義的,一種是狹義的。從廣義上來講,裝飾藝術泛指裝飾的現象和裝飾活動,其所具有的適應性是非常普遍和寬泛的,即應用廣泛,能夠和所有的藝術現象和行為高度的結合并統一起來,但其特定的意象本質和形式結構卻受到控制和制約。從狹義上講,裝飾藝術是指在藝術設計中,所包含的具體的裝飾圖案、紋飾、品類等。裝飾藝術屬于所有物品設計中的一部分,在物品設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 數字藝術的概念
20世紀90年代后數字藝術誕生了,所謂數字藝術,就是指通過一定的科學技術手段,在數字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制定出形式各異且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優秀的藝術作品。這類藝術作品都具有交互性特征,在使用的過程中,網絡媒體都為其發揮著最大的作用,例如:虛擬現實、多媒體、電腦動畫、網絡藝術、網絡游戲、數字音樂及數字攝影等。所有的數字藝術都是利用電腦技術制作出來的媒體文化,具有強烈的現代化特征。數字藝術對技術性的要求很高,要想使得數字藝術完美,就必須以堅實的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并把其當作數字藝術的核心,才能有效的將網絡信息技術與藝術融合起來。
三 數字藝術的特點
數字藝術的特點具有以下幾點:1.數字藝術具有復制性。數字藝術具有復制方面的先天優勢,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各種樣態大量復制出來,對于復制品,可以通過參數的控制,使其略顯不同,通過參數調整可以快速創作出整體統一卻又各具特色的藝術作品。和傳統藝術作品相比,數字藝術具有復制速度快的特點,并且復制出的物體在原物體特征的基礎上還能夠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2.數字技術具有純度高、明度高、清晰度高的特點。運用圖形軟件進行創作時,創作出的作品在電腦顯示屏上呈現的圖像都是非常清晰、亮麗的,和實際打印出來的顏色相比,具有純度、明度、清晰度高的特點。數字化技術的產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并在某些領域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數字藝術必將成為當今最熱門的一種發展趨勢。3.數字藝術具有強烈的互動性。我們在欣賞數字作品的時候,不僅僅可以進行視覺上的溝通,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行互動,數字藝術的互動性為人們的生活增色添彩,帶來了很多樂趣。4.數字技術具有流動光效的特點。藝術創作離不開數字技術,數字技術具有流動光效的特點,能夠為當今的藝術創作提供更加刺激和特別的流動光效,并且光的層次、清晰度、速度、發光時間長短及地點都可以進行控制。在當今的影視作品中,數字藝術以其獨具感染力的動態流光效果得到廣泛應用。5.數字藝術具有一定的數字化形象。在當今的數字作品中,大部分的數字化形象都具有生硬的特點。對于具有獨特藝術形式的數字作品,我們必須保留其形象生硬的特點,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數字作品的需要弱化形象生硬的感覺。6.數字藝術具有一定的群體性。數字作品大多需要多個人來完成,絕非一人之力就能使其到達很高的造詣,因為其所設計的專業領域非常廣。因此,數字作品多需群體來完成,每一位成員都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及時進行專業知識溝通,才能使得數字作品更完美。
四 數字藝術對裝飾藝術發展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藝術也在進行著不斷的革新,新技術的問世必然會帶動新藝術形式的產生,當今社會是一個數字化的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數字化技術被廣泛應用到裝飾藝術中,并有效提高了產品的生產量和生產速度。數字藝術被廣泛應用到建筑物的外觀和工業產品的造型中,隨著建筑業和工業的不斷發展,其要求也在不斷增加,在其外觀的裝飾設計中,采用新技術和新工藝才能設計創造出新的產品造型。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現代化的裝飾藝術設計中應用廣泛,且發展速度較快。在產品的包裝、服裝、電影、動畫、產品廣告中都應用到數字藝術,通過不同的軟件能夠設計并制造出色彩繽紛、奇特別致的裝飾藝術作品,能夠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生機與活力。另外,數字藝術具有使用方便、制作精準、便于修改和保存的特點,它能有效替代一部分傳統裝飾藝術,采用先進的信息處理系統軟件,對各種邏輯信息進行有效分析,使得藝術創造更方便更快捷。并且可以對制作好的裝飾藝術作品進行不斷的修改,知道達到想要的藝術效果為止。數字化在裝飾設計中的應用,能夠有效開拓藝術設計者們的思維深度和廣度,在基礎性領域中,可以完成許多人類思維無法完成的設計工作。在裝飾設計中,減輕了手力勞動的強度,并且避免的手工描繪的復雜,設計者只需致力于裝飾設計,采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就能輕松完成任務。
五 總結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以將其廣泛應用到裝飾設計中。這種全新的藝術形式,為數字技術的變革和裝飾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采用新技術手段和新工藝能夠有效促進裝飾藝術的發展,并使得裝飾藝術逐漸完善,具有現代化的氣息。
參考文獻
[1] 林路,視覺的理性與激情[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267.
現代裝飾不同的民族性格,滲透的現代哲學和現代完美融合東方韻味的裝飾。本文試圖通過研究現代裝飾藝術和實用價值、審美價值、人文價值,等找到現代裝飾的價值取向,并從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重新認識現代裝飾的審美意識,挖掘潛力,現代裝飾藝術與時俱進。作為一個美麗和感應環境中活動的載體,包括相應的裝飾作品也應該顯示相同的建筑或環境追求內涵的藝術形式。
裝飾藝術
裝飾繪畫、裝飾繪畫,沒有強調高性能,但非常講究與周圍的環境美化和協調效應,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藝術。成抽象的主題、意象、比喻的主題和綜合學科,等。正確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陶器裝飾紋樣裝飾,比如模式、幾何圖案,圖案,動物后變形和夸張,抽象提取的圖形。選擇亞麻,羊毛,如材料,編織成一個豐富多彩的圖形,在自然風光主題,民族風俗,等等,有很強的民族特色的顏色,可以用來裝飾生活空間,形式是獨一無二的,也有與銅箔,銀箔,鋁箔為基材,與完整的板地板裂縫、變形。專業生產設計根據雕刻的樣品,塑造,漆器藝術,色彩,使色彩特性,點綴著黃金刷新或全部黃金點綴,從而讓觀眾覺得奢侈,奢侈,風格,典雅,以達到強烈的視覺吸引力。
近年來,漆畫的裝飾藝術逐漸認識和愛。改變創造概念、理論框架,建立了越來越多的創意團隊的工作水平提高。許多中國傳統建筑和花園主要是因為中國漆防護和裝飾,成為古代建筑裝飾的特點之一。等裝飾很多優勢,廣泛的應用范圍,音響娛樂,加上建筑環境藝術更好。
環保包裝的裝飾藝術價值取向
“空間”是無限空間的總稱,存在的空間應與周圍的環境的呼應,這是由于自然或人工的美麗雕刻空間變得更加明亮。在做設計方案時必須考慮環境因素,它應該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通過何種方式,形成一個更完整的和有趣的。漆藝術裝飾的可能性在環境藝術中的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它起源于古代漆器藝術,通過歷史的發展,在20世紀中葉逐漸演變成現代漆藝術裝飾風格。
現代漆器藝術不僅軸承負荷的傳統技術,材料,極大地豐富了現代公共空間藝術形式語言的表達和創造。公共藝術的視覺語言和精神的需求,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公共空間藝術和裝飾的親密接觸。從未來發展的角度、裝飾和藝術在公共空間的設計取向也有類似的地方,在裝飾特征具有更好的收斂性,材料,等等。現在流行的立體漆藝術的韓國、日本,在其應用程序功能,強調在公共空間藝術的美化裝飾效果,豐富的漆藝術語言來刺激人們的視覺,意識,創造藝術生活空間。滿足高的生活標準和精神需求,漆器藝術裝飾藝術的焦點研究顯示其價值和社會意義。
美麗的裝飾藝術在現代環保包裝
材料是藝術表現的基礎上,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分解技術,將進一步發揮特殊性能的特點。裝飾材料的表現力,是油漆材料質地和紋理的半透明度。表現空間的變化溫度變化不是油漆材料,它善于表現材料的質感和隱式。漆藝術裝飾裝飾美,美在獨特的材料和過程。刷漆鏟繪畫成為繪畫的工具,漆液成為漆劑,金屬箔粉、珍珠母、殼牌和其他特殊材料、特殊手段如嵌入式、鉛和封面構成裝飾效果的特點。各種油漆配件。金屬箔材料等,可以表達裝飾材料肌理美,創造特殊的藝術效果,秘密,魅力無限。中國漆材料豐富強大的耐用性,強磨蝕,光和熱獨特的材料特性,如用建筑文明的歷史。
裝飾材料中給出的的藝術空間,完美的包裝結構,內部空間的變化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也可以通過材料來構建特別濃厚的藝術氛圍。一個豐富多彩的馬賽克裝飾材料蛋殼,金屬絲和其他豐富多彩的精致,可以支配空間。寫在同一時間可以形成各種各樣的自然紋理,滿足人們的審美意義空間環境織物色澤,有著重要的作用來增強空間藝術的美。
漆藝術裝飾畫有豐富的表現力的裝飾技術更加豐富多彩。漆藝術裝飾可分為畫,雕漆,嵌入式堆漆、雕漆、油漆、和上漆鏟繪畫、繪畫、磨漆不同的物種。涂上美麗的中國傳統寫實繪畫,雕刻,堆涂料之美藝術浮雕的美,刮板畫的美麗畫,上漆有美麗的水彩畫,等。主要生產美國的過程,在視覺上。空間的藝術美感,主要反映在空間空間的組合關系。小空間的生產精致、大空間的進步水平,形成一種獨特的美感。裝飾畫的圖片或實物材料,根據人們的視覺焦點的感覺,可以引起的精神快樂,美麗在這個過程中,同時可以激發層。其裝飾特征在不同光照射,距離從不同的角度可以享受精彩的效果,極大地塑造了環境空間的主題。
總結
關鍵詞: 青花瓷藝術 現代產品設計運用 方法
青花瓷,自元代期間出現至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隨著歲月的變更流逝,一些古代的藝術類別慢慢被時代、被新的生產力方式所取代,然而青花瓷卻顯示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時至今日,青花已經成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一個標志性象征之—了。自19世紀歐洲的工業革命以來,生產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生產方式也由傳統手工業變革為機械化大生產。因此,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人們對器物的審美標準、審美感受、審美方式、能夠引起共鳴的題材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作為傳統藝術文化精髓的青花瓷藝術,如何讓它在具有經濟價值、功能價值、語義傳達的現代產品設計中得到運用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青花瓷藝術的發展歷程及特征分析
青花瓷藝術是一門非常有特色的陶瓷藝術。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由含有氧化鈷的鈷礦原料裝飾在高白的生坯上,經過1300℃以上的高溫燒制具有特殊藍色釉下裝飾圖案的瓷器。據記載,成熟青花瓷至遲出現在元代,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官窯燒制的數量巨大,工藝精湛、發色穩定大氣,畫面飽滿,出現了很多藝術精品。到明清時期青花瓷發展經歷了從到衰落的過程。但是,總的說來,青花瓷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獨具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它的特征有:
1.發色鮮艷、獨特。青花瓷的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裝飾藝術,發色鮮艷、穩定的藍色裝飾圖案與高度潔白透亮的高溫陶瓷相互映襯所產生的獨到的藝術效果。“青花瓷的藍,是一種純度較高,給人以鮮明、瑩澈之感的藍色,所以對其呈色有‘幽靚’、‘蒼翠’、‘濃艷’、‘青翠’、‘幽菁可愛’、‘嬌翠欲滴’等等形容…--這就形成了青花呈色所謂“典雅”、“雋永”、柔和、淡雅的又一方面,即色彩的淳厚、含蓄,決不是一種膚淺、單調的色感。”由此可見,青花瓷豐富多樣的藍色青花料所表現出的發色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獨特的美感;而這樣的青藍色恰恰是符合人們共同的審美情趣的。
2.裝飾圖案飽滿,具有吉祥的寓意。青花瓷的裝飾圖案通常比較飽滿,比較具象,具有吉祥寓意;在陶瓷器物的表面上,畫面排布緊密豐富。首先,從青花瓷的裝飾上看,青花瓷的裝飾圖案、紋樣大多為傳統的、具有吉祥美好寓意的。常用的紋樣圖案有多寶紋、云雷紋、回紋、折枝紋、蓮紋等等;常用的裝飾題材圖案有花、烏、魚、蟲、瑞獸、山水等等。其次,從整體器物的裝飾排布上看,青花瓷的裝飾排布緊密、圓滿,在陶瓷器物的頸部、肩部、腹部、底足等部位都有裝飾,且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裝飾方法和裝飾內容。
二、青花瓷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現狀
(一)青花瓷藝術在不同材質上的運用
青花紋樣、圖案在陶瓷器物上的裝飾是青花藝術一直以來的表現形式。陶瓷器物作為載體,將青花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設計中所運用和涉及到的材料則不只是陶瓷材料運用。因此,帶有青花特色的裝飾在不同材質上的裝飾是青花瓷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一種運用方式,例如青花裝飾紋樣可以在木材、紡織面料、PVC、ABS等合成材料、玻璃、鋁合金等等材質上進行裝飾。具有傳統氣質的青花藝術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制造出來的新型材料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種傳統與現代氣質的結合,使得現代設計具有現代感的同時,又不失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新型材料的優良I生能又增加了產品的使用性能;而青花藝術也在新型物質載體上,得到了新的、符合現代人審美的詮釋。u盤設計,這款u盤將青花裝飾紋樣運用到塑料材質上,不僅突出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元素,還帶來了現代科技感,而且塑料材質的使用使得u盤耐用防磨防摔。
不再僅僅局限在陶瓷飲食器具、陶瓷藝術裝飾器物,而是在不同功能類別的產品中進行了廣泛的運用。青花瓷藝術元素在工業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以及家居用品設計上都有運用。為青花元素在服裝上的運用,青花元素在現代設計中不再拘泥于是陶瓷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是成為中國元素的一個題材,被運用在皮革上。傳統青花圖案與款式現代的服裝結合在一起,使得這款運動鞋充滿了中國特色文化語義。
三、青花瓷藝術在現代產品中的運用方法——再設計
青花瓷作為一種傳統的、極具中國藝術特色的藝術元素,要在現代的工業產品設計中進行恰當的、合理的、美觀的運用,就必須對青花瓷藝術進行再設計。只有經過了再生的過程,青花瓷藝術才能夠在與具有現代感得工業產品進行很好的融合,才能夠符合現代消費者的審美取向。青花瓷在現代工業產品設計中多以裝飾的方式進行運用,因此對傳統青花裝飾圖案的再設計、對傳統青花裝飾圖案在器物上的排列分布以及對傳統青花瓷藝術特色的再設計是主要方法。
(一)傳統青花裝飾圖案的抽象和簡化
現代設計更趨向簡潔、大方、有力的。而傳統紋樣、圖案的特點是具象的、飽滿的、線條柔美流暢而繁復。因此,傳統青花圖案在現代設計的運用過程中,必定要經過設計師進行再設計。只有經過重新變形、整合、取舍、簡化、引申、縮放等過程的再設計,才能夠使得傳統青花圖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如圖3為北京奧運會乒乓球比賽宣傳畫,畫面沒有采用完整的青花裝飾圖案,而是對乒乓球選手的形狀以青花裝飾圖案進行填充,簡化和抽象了傳統的青花裝飾圖案的同時保留了它的特點和韻味。
(二)青花裝飾圖案在現代產品載體的布局變化
由于青花圖案裝飾的載體由過去的陶瓷轉化到現代設計載體上,必然要面臨裝飾載體的變化。傳統瓷器大多是形制規則的橫截面為同心圓的器形,而現代設計的載體則豐富得多,有流線型的工業產品造型、柔軟隨和的紡織品、造型奇特的建筑物已及二維空間的視覺傳達的紙質上。不同的造型載體,也使得青花圖案在被運用過程中,必須經過再設計。為手機設計,青花瓷藝術在手機的裝飾,并沒有像傳統青花瓷
(三)青花瓷藝術意境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
關鍵詞:傳統民間藝術;現代布藝裝飾畫
一、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和布藝
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民間藝術”的領域很寬廣,而且也不乏很多“絕活”,象皮影、剪紙、編織、刺繡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間藝術形式。民間藝術的造型、色彩和結構隨意、主觀,具有原始文化和鄉土藝術的特點,反映了中國的傳統審美觀念。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忠實記錄者,值得我們仔細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布藝是現代裝飾畫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傳統意義上的布藝,即指布上的藝術,是中國民間工藝中一朵瑰麗的奇葩,在我國工藝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主要是以布為原料,集民間剪紙、刺繡、制作工藝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到了現在,布藝有了另一種含義,指以布為主料,經過藝術加工,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的制品。將布藝裝飾畫與傳統民間藝術形式相結合,使得布藝裝飾畫獲得了取之不盡的寶貴創意資源;同時將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在現代裝飾畫的范疇內進行重新的解讀,賦予傳統民間藝術以新的生機和活力。將傳統民間藝術形式與布藝相結合,也是我們從實際出發的結果,傳統民間藝術的資料較為豐富,并且有許多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鑒,我們在此基礎上,主要對表現方式和材料進行研究和嘗試,另外我們選取的加工材料“布”,較為方便易得,加工條件要求不高。
二、研究現狀和我們的研究目標
1、研究現狀
現在國內的民間藝術與布藝裝飾畫結合的研究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布藝只是作為裝飾畫的一個加工手段被介紹,對于它的表現特征和加工手段研究的較為表面,另外現有的源于民間藝術的布藝裝飾畫大部分停留在一個較低的審美層次,基本是傳統民間布藝的原封不動的模仿。國外一些國家對于自己民族的民間藝術繼承較好,并嘗試了極為豐富的媒介和載體,結合現代藝術的表現方式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創新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2、研究目標
首先,將傳統民間藝術形式的,剪紙、皮影、臉譜、刺繡等進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以點帶面的對于傳統民間藝術形式的發展、表現特征、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認知;其次,通過對于現代國內外裝飾藝術形式的材料收集和整理,形成對于當下裝飾表現的系統認知;最后,將以上兩點進行結合,借鑒優秀的對于傳統繼承和應用的案例,將傳統的民間藝術作為現代布藝裝飾畫的創意源泉,現代布藝裝飾畫作為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和應用的途徑。
三、創新點及解決的關鍵問題
(1)創新點,對于傳統民間藝術的繼承和應用,將在分析出其各自的創意方式、表現語言、材料特征的基礎上,借鑒現代視覺元素“解構”的方式,保留一個特征性元素,對其他的元素進行大膽的主觀處理,以期望獲得更大的創作空間,賦予傳統民間藝術新的生命力。
(2)解決的關鍵問題,將傳統民間藝術的表現特征在現代裝飾藝術的語序下進行從新的解讀,使得傳統的民間藝術成為現代布藝裝飾畫的創意源泉,現代布藝裝飾畫作為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和應用的途徑,兩者形成共贏的局面。
四、具體的實施步驟和研究方法
1、具體的步驟
對于代表性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剪紙、皮影、臉譜、刺繡等進行深入挖掘與整理,盡量去體會和掌握它們創意方式、表現語言、表現材料、加工工藝;對于我國傳統布藝的表現語言、材料、加工方式進行了解;并對現代的國外及國內的布藝的表現語言、材料、加工手段進行了解,進而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比對,掌握發展脈絡;收集國內外對于傳統繼承和應用的優秀案例作為借鑒,將我們對于民間藝術形式的認知與其結合,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總結我們對于民間藝術的傳承和應用路徑;收集現代國內外的裝飾藝術資料,分析現在語境下的裝飾語言的特征。
2、研究方法
在具體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綜合研究法、個案分析法、并結合設計實踐:綜合研究法:首先,對我國代表性傳統民間藝術做深入的了解,梳理、概括代表性民間藝術形式的發展脈絡和表現特征。其次,對我國傳統及現代的布藝裝飾作品進行比對研究,總結出在表現方式及材料加工等方面的變化;個案分析法:針對國內外對于民間藝術繼承和應用的具體優秀個案,對民間藝術與現代裝飾畫的結合,提出具有一定創新性和實際應用價值的設想。從一般到特殊,先歸納再演繹,實現理論到實踐的轉化;設計實踐:根據收集的資料在自己對選擇民間藝術形式的認識下,結合現代的裝飾語言特征,進行裝飾畫的制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將傳統的民間藝術的典型代表,臉譜、皮影、剪紙、刺繡作為研究對象,廣泛的收集資料,并分析他產生的必然性,以及在表現形式、表現方法和材料運用上的特點,然后將它放在現代視覺語言的語境下進行重新的解讀,借鑒圖形設計中的解構方式,對傳統形象的特征進行分析后,進行全方位大膽的解構嘗試,以期待出現傳統與時尚的碰撞,產生即源于傳統有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新形象。
參考文獻
[1]戴瑞.裝飾畫(高等藝術院校系列教材)[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
[2]傅太華,溫學拼布DIy.紡織期刊第十五卷第三期.
[3]黃莉緝,當代纖維塾術探索,臺北市,整術家出版社,臺灣,55–65.
[4]鄧福星,唐家路,潘魯生.中國民間美術學導論.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年.
[5]鄧福星.藝術前的藝術.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7年.
關鍵詞:剪紙藝術;特征;環境藝術;結合;應用
廣大勞動者為了實現自己的生活需求和審美需求而創造出來的藝術形式就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剪紙藝術。剪紙藝術包含了比較豐富的文化含義,它不但具有較強的裝飾性,還具有像其他民間藝術一樣的精神功能,即驅魔降妖、求吉納福。剪紙藝術融入了廣大勞動者的智慧,它具有比較明顯的民族性。民間剪紙藝術擁有與眾不同的形式美和特殊的含義,是民間傳統藝術的典型代表,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本文結合民間剪紙藝術的特點,深入探究在環境藝術領域剪紙藝術的應用情況。
一民間剪紙藝術的特點
1裝飾性
剪紙主要用在燈花、頂棚花、墻花、門箋和窗花上,剪紙的使用領域決定了它的裝飾性。剪紙藝術的出現和中國農村的風俗習慣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人們在新婚、過節等喜慶的日子中,都會將剪紙畫掛在燈籠上、門上、窗戶上或者是墻上,以此來烘托喜慶的氛圍起到一定的裝飾效果。民間剪紙藝術的內容比較豐富,比如植物、動物、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等,經過大量的實踐,剪紙藝術變得越來越成熟,色彩更加的鮮明有特點,線條變得更加的流暢。
2象征性和符號化
民俗文化的主要物化形式就是剪紙藝術,由約定俗成的花紋樣式構成了剪紙的主要內容,中國民間藝術特有的文化氛圍是剪紙的主要含義,剪紙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抽象化符號,比如鋸齒紋、太陽紋、云頭紋、繡球紋、壽宇紋、孔錢紋以及萬宇紋等。使用抽象的符號不僅表現出非物質文化所傳承的人類文化雛形,還會對剪紙制作技術產生深遠的影響。古人的審美觀念和心理結構通過剪紙符號體現出來的,從索緒爾的觀念出發,不一樣的符號紋樣代表著不一樣的象征含義,傳統的美術藝術注重圖形的深層含義,剪紙中所使用的紋樣和圖形,表達著美好的愿望,比如祈福納祥、繁衍生息等,人們將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剪紙藝術上,以此來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3平面化
剪紙是二維的物化體現形式,借助平面化的視角將生活中的百態展現出來,剪紙藝術的特點制約著它的構成形式,線和點是剪紙的主要表現形式。剪紙的手法非常的多,包括八折、六折、四折和對折四種表現技法,這就使得剪紙具有了不一樣的造型,比如重復型、均衡型和對稱性。剪紙圖案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在圖案形式上表現出形中形、同物多型或者是復合造型。
二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啟發
中國現代藝術設計沿襲了西方早期的設計思路和設計理念,其中包豪斯的設計理念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可,將技術和藝術融合在一起,注重實用性的研發,這樣的設計風格和國際化的設計風格非常的相似,給國內的設計者融入了相對穩定的設計思維形式。有的設計者對西方的設計思維進行了狂熱的追捧,對于自己本國的設計元素卻拋在了腦后。這種將傳統文化拋棄的做法很快就得到了人們的改正,這是由于這種做法的形式比較單一,沒有特殊的設計特點,使藝術生命得不到延續。所以設計者們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怎樣將中國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將西方元素和本土化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設計理念更加的科學、合理。國內設計者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將民間剪紙藝術的元素融入其中,在剪紙藝術的傳統造型中取其精華,將“形”的元素真正地使用好,使用現代設計中的構成元素,如重構、變異、錯位和打散等,在剪紙元素的基礎上開展二次創作,將其轉變成比較具有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設計成品,使其具有更加鮮明的意象效果,這就使得國內的設計擁有了雙重的審美特點,即現代藝術性和民族性,同時使現代設計領域里的文化內涵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國內設計者要將民間剪紙藝術的造型藝術特點和文化內涵發揚光大,將剪紙中的色彩元素和造型元素進行較大程度的發揮,使用現代化的設計方法演變出新型的設計理念,如巧用艷俗和化繁為簡等,從而實現對視覺設計的再次創作。在提取中國元素的時候,一定不要照搬照抄,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具有普遍民族性特點的元素一定要繼承和發揚。要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創造出符合人們審美需求的新作品,在現代形式美法則中將剪紙藝術的抽象性和二維表現形式使用好。所以現代的設計者一定要做好創新工作,不可以簡單地復制剪紙藝術特點,而是要將其中的精華借鑒過來,進行再一次的創作和發揮,使剪紙藝術和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實現共同發展。
三在環境藝術設計領域里的應用
1中國古典園林領域
我國古典園林設計中經常會使用到鏤空設計方法,這是園林設計的重要方法之一,剪紙藝術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在鏤空設計上。鏤空手法的使用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營造園林意境的典型手法“透景”,“透景”就是借鑒花窗來設計的,花窗是中國古典園林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將優秀的園林作品比喻成一幅畫的話,那么它的傳神之筆就是花窗,圖象的寓意性和圖底的變幻性是窗花藝術和花窗藝術的相同之處。首先,花窗的造型多種多樣。圖底的構成可以是精致華麗的,也可以是樸素淡雅的。花窗中比較常見的造型有規則的幾何型,比如八角窗、方角和圓窗等;有具有明顯生活氣息的仿日用品造型,比如最為經典的花瓶型;還有模仿自然中比較美好事物的造型,比如具有典型代表的梅花窗。江蘇揚州的什錦窗就是由十幾種形狀不同的花朵形成的空窗,盡管這些花窗的形狀都不一樣,卻能給人展現出富有韻律和動態的美感享受。剪紙對物象的剪刻形式和花窗的構成形式沒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是剪紙還對生活場景進行一定的描述。其次,設置花窗的時候都代表著特殊的意義。園林花窗的設計圖案和民間傳統文化相輔相成,與文化民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比如花瓶門和花瓶窗象征著全家平安吉祥,然而民間剪紙藝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形象化的寓意。在形象中蘊含深刻的含義,這種寓意是勞動人們簡單而崇高的美好愿望,古代的哲學理念對質樸的圖形方式有著深遠的影響,花窗繼承了傳統的藝術,園林建設者在設計中使用這項技術也是懷著無比崇高的心情的。花窗在設計的時候,只是簡單地借鑒剪紙藝術的寓意和形態,沒有屬于自己的藝術特點,僅僅局限于模仿的層面,這就使其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營造意境的最佳手法就是花窗,通過漏景和透景將其藝術特點展現出來,人們可以借助花窗鏤空的地方來觀看景物,這是有別于直觀觀察的最有效方法。花窗起到過濾的作用,將物象變得更加細致、迷糊,從而給人一種朦朧美,將靜止、孤立的場景突破了,給游覽者以全新的感受,讓他們感受著動態變化的園林景致。
2當代景觀領域
當代景觀在設計的過程中,藝術家們將景觀元素和剪紙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用現代手法重新演繹傳統元素和時尚元素,將全新的藝術表現手法展現出來。不僅要借鑒古典園林的移步換景法,還要不斷地進行創新,比如大雁塔廣場,它是一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休閑廣場,整體設計使用大唐的樣式,同時還借鑒使用剪紙藝術。剪紙藝術由于地域的不同,將其劃分成兩個組成部分,即北派和南派。北派剪紙的主要代表地區就是陜西,該地區的剪紙具有明朗、流暢、粗獷和淳樸的特點。大雁塔廣場的設計之所以取得很大的成功,這是因為設計者的思路比較獨特,將現代設計元素和傳統設計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剪紙藝術的光芒得到展現,廣場中的很多地方都比較具有地方剪紙的特點,比如指示牌、路燈和電話亭等,這些地方的裝飾紋樣全部使用的是剪紙中的傳統圖案,將設計理念和材料的現代性、造型設計和圖案的傳統性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景觀設計者們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大多來源于剪紙藝術,很多的景觀設計師們都從剪紙藝術中獲得靈感,比如廣佛地鐵的佛山出口處就使用的是剪紙設計方案,該設計方案主要以玻璃材質為主,使用剪紙藝術的紋樣,這就使得該出口非常通透,比較具有時代性和鮮明的特征。該設計方案的優點有三點:第一,使用現代化的設計理念將傳統文化進行有力的傳播;第二,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標志當做建筑標志,這樣可以給乘客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第三,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使其與周圍的事物形成統一體。
3建筑設計領域
建筑領域廣泛地使用剪紙藝術,由于創作出大量的優秀作品而備受關注,比如上海世博會的波蘭館,它充分展現出剪紙藝術在建筑領域的獨特魅力。假如波蘭館僅僅是從外形上使用剪紙藝術,那就和平面設計沒有任何的不同,波蘭館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使用剪紙鏤空技術,借助建筑物的三維空間感,使用光線創造出二維平面無法實現的藝術境界。白天陽光從鏤空的雕花孔照射到館里,給人展現出非常奇妙的光影世界,這樣參觀者就會享受到與眾不同的光影新感受,大自然是不斷變化的,一天中光線不斷的變化給人以感覺生命不斷變化的情感。天黑以后,展館內的燈光通過剪紙圖案折射出來,將整個展館顯得那么別致。華裔建筑師貝聿銘在設計蘇州館的時候,也將剪紙藝術融入其中。使用簡練的方法將剪紙藝術融入其中,使人感受到無比深刻的精簡效果。整個建筑物設計的時候,只是使用白色和褐色兩種單純顏色,點與線構成了比較強烈的視覺感受,這樣整個建筑物群顯得非常別致,將建筑物的灰色單調感徹底打破了。剪紙藝術通過大小不同的鏤空白色圖案,線條曲直、粗線變化將建筑物的裝飾美展現出來,所以蘇州園林在使用這樣設計理念的時候,通過色彩的對比將視覺的效果展現出來,建筑物上褐色的線條也不會給人陰暗的感受,整個園林給人全新的視覺感受。
四結語
我國民俗文化和傳統文化共同孕育的藝術瑰寶就是民間剪紙藝術,它的素材來源于生活,但是藝術魅力又遠遠高于生活,剪紙從誕生開始就和人們的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勤勞樸素的勞動人民在生活中不斷地創作出剪紙藝術的頑強藝術魅力。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題材和造型擁有與眾不同的文化含義和強烈的生活色彩,當代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融入剪紙藝術后,其社會意義也變得越來越強大,剪紙藝術對環境藝術設計具有比較強烈的適應性,隨著設計創意的不斷升級,藝術家們需要在民間藝術中獲取更多的有用素材,使其更好地為環境設計服務。
參考文獻:
[1]皮佳:《傳統民間美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現代園藝》,2015年第22期。
[2]王玉:《山東民間剪紙藝術的保護與開發》,《民俗研究》,2015年第3期。
[3]馬珊:《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藝術科技》,2015年第7期。
傳統民間藝術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發展出獨特的風格。如,油紙傘工藝有著“雙喜臨門”“五福送子”“百年好合”等獨特的裝飾寓意,并從中衍生出晉州宮傘舞、博羅舞羅傘、漳臺大鼓涼傘舞等民間文化活動;傳統國畫有著寫意與留白,引人思考;傳統建筑有著“飛檐”“紅磚灰瓦”的簡潔、自然之美;等等。傳統民間藝術的造型大都采用中軸對稱的結構,簡單大方,有著或喜慶或沉靜或古樸的風格。這些中華民族智慧和勞動的結晶,如果被用在現代設計中,將會顯得別具一格。公交車上張貼的用來宣傳文明乘車好習慣的圖案造型,正是源于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剪紙。似曾相識的奧運福娃的形狀正是采用了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對稱造型。最具中國傳統特色的女性服飾——旗袍,在穿著時與油紙傘的搭配是分不開的。如今,旗袍已經成為服裝設計師表現東方女性魅力的民族符號,體現了中國女性清雅、含蓄的服飾配上工筆裝飾的油紙傘,在素雅莊重的格調上增添了些許輕靈和纖柔。傳統民間藝術的造型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成功案例數不勝數,使設計者在傳統民間藝術的造型中喚醒設計靈感,找到設計的方向,從而設計出賞心悅目的作品。這些傳統民間藝術造型獨特,彰顯著中華民族獨有的魅力,學習傳統民族藝術的造型,將其引入自己的作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設計師的選擇。
二、自然質樸,傳承我國美德
在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中,很難找到非常復雜而奢侈的事物。這是因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不僅追求美觀性,也注重實用性。如江西婺源甲路油紙傘,以鳳尾竹、桐油等江南特產通過制作師傅鋸竹、刮青、平頭、劈骨等工藝,充分利用本地資源,進而制作出集民俗性、實用性等特點于一身的手工藝品。傳統皮影利用動物的皮毛剪貼繪成所需的形狀,無須復雜的工藝與裝飾,演繹了愛恨情仇與悲歡離合。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不注重奢侈精致,只要滿足人們的日常勞動與生活需要即可,所以它們自然而質樸。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自然質樸是其特點,這也恰恰反映出傳統手工藝人在創造傳統民間藝術的同時也在發揚著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如今,少數節日禮品包裝精致華美,包裝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禮品本身的價值,致使商品價格節節攀升。這種奢靡浪費的不正之風影響著設計界。將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自然質樸運用到現代設計上,將會對市場吹入一陣清風。如,浙江余杭紙傘上的中國繩結配飾,不但具有裝飾功能和吉祥寓意(“繩”與“神”諧音,結則喻示團結、親密、溫馨),而且具有傘具的捆綁包裝以及收納功能。這種設計美觀實用,同時也讓傘具風格別致。因此,現代設計一方面應該向傳統民間藝術學習,在傳統民間藝術中汲取以實用為本和用物惜物等有益成分,在設計中除了注重外觀的美觀與裝飾外,更應注重產品的使用功能。另一方面,設計者在設計產品時也應該注意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和綠色消費。
三、和諧友好,共筑中華美夢
由于受到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十分重視“天人合一”的觀念,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古人從自然中獲得啟發創造了傳統民間藝術,在這種與自然萬物和諧友好的觀念下,形成了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活觀念與生活方式。如今,科技的高速發展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獲益,沉醉于征服自然的快樂中,喪失了保護自然的理念。大氣污染、全球變暖、沙塵暴、海嘯,自然以災難的方式警告著人類的所作所為。我們應保持警醒,從傳統民間藝術中學習,在現代設計中倡導環保理念,追求與自然萬物和諧共存的態度,用行動實現中華民族美好的中國夢。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積淀了渾厚的民族文化素養和民族文化財富。同時也在這種積淀的過程中細分出各種形態的藝術形式。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在長期的歷史演變和民族文化交融中創造了千姿百態的民間藝術。勤勞和智慧的中國人也在不斷的滿足物質文化需求的過程中在原有的民間藝術的基礎之上不斷的創造新的藝術形式,不斷豐富中國文化藝術的寶庫。民間藝術作為滿足自身生活和審美需求的藝術形態,凝結了民間的人文形態和民族的歷史的文化審美追求,表達了基本物質需求下的精神審美價值取向。而這種長期生活形態下的創造性的審美藝術又無形中推動了其它諸類藝術形式的發展,影響了其它藝術的審美意象和表達形式。
動畫是用靜態圖畫的形式以特殊的方式表現動態電影藝術形象的一種美術影片,其將人工繪制的許多張有連貫動作的美術形式的畫面一次性拍攝下來,在連續放映時借助于人的視覺生理原理(視覺暫留),在銀幕上產生活動的影像。這種影片可以展示形體的任意變化,動物、景物、器物的擬人化的活動形式,充分發揮了真人所難以表達的夸張和幻想。從這一點而言民間美術與動畫有著某種相同的共性。而不同之處在于民間藝術在某些方面所呈現的形態恰恰以獨特的、靜態的、民俗化的造型語言展現其獨有的文化內涵,動畫則將這種靜態的造型語言進行動態化表現。
動畫藝術作為一個新型的藝術表現形態,受到傳統藝術、尤其是民間藝術的深刻影響。民間美術既是藝術之源,又是藝術之流①。民間藝術給予動畫藝術創作的直接美學形態拓展和藝術表現借鑒。動畫是影視藝術在廣度上的延展,而影視藝術作為第七藝術的表現力又使得動畫得以完美的采納和運用。正是因為“畫”是動畫創作的基本特征之一,那么動畫在“畫”的藝術表現和藝術創造上就更要融合民間藝術的養分以達到自我的發展。我國早期的動畫創作過程中大量借鑒民族民間藝術形式,也正是因為對民間藝術的借鑒,才使得中國早期動畫片在國際上頻獲大獎。那么,早期的動畫片是如何將民間藝術的運用于動畫創作的呢?下面我們將做具體的分析。
動畫人物造型設計上的民間藝術借鑒
動畫是以造型的方式來表現故事的,而造型的方式又有很多種,三維動畫的造型方式是通過計算機軟件模擬真實的動物或人物的方式。而二維動畫則不單單是以所謂單線平涂的方式來表現的。傳統的動畫造型手段很多,在我們早期的動畫前輩對民族動畫的探索過程中,留下了寶貴的動畫創作的類型題材。而這些類型都是在汲取我們民族文化寶庫中的各類藝術形式為根基的再創作依據。諸如《驕傲的將軍》在創作伊始就大量搜集民族民間素材,到山東、河北等地搜集了古代的繪畫、雕塑和建筑等各類藝術形式。人物的造型設計采用了中國京劇藝術的造型手段,通過此種造型手段,在表現出將軍的豪邁的同時也表現出將軍的傲慢。京劇中的服飾精美細膩甚于繁瑣,然而動畫在造型過程中則更多借鑒其美的外在的形式而拋卻其繁縟的裝飾,通過中國畫線描的形式表現其簡約而靈動的造型特征。
再如《大鬧天宮》,影片中的孫悟空借鑒京劇臉譜、民間版畫、年畫等傳統藝術進行動畫化的再創造,塑造了這個頭戴軟帽、仙桃臉譜、虎皮系腰、細胳膊長腿的孫悟空動畫造型形象,成為既具有猴的機靈活潑,又具有喜怒哀樂的人的思想感情,和諧地整合了人猴的共有特征。
動畫《九色鹿》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形式,故事本身也是按照《鹿王本生》而改編的。這種源于民間藝術形式的作品,顯然深受其繪畫形式的影響,是民間藝術在動畫中應用的直接表現。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大量的保留了敦煌壁畫的原有形式和風格,層次分明,構圖嚴謹。作者構思的九色鹿造型更是嚴格按照壁畫的形態,用線細膩嚴謹,肯定又果敢,同時又將傳統中國畫線面的方式融入其中,幾乎在不改變原有壁畫形式的造型的基礎上使九色鹿更加靈動而富有神韻。造型上的動作設計也極富東方式的內斂和沉穩。故事中落水者的猙獰的臉部設計,以及其帶國王抓九色鹿的過程中受到懲罰前的表情和敦煌壁畫中的妖魔鬼怪的對照,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九色鹿善良和勇敢的品質。片中大量的借鑒了敦煌壁畫中的飛天的造型特征,皇后的設計就具有典型特點,其人物設計不乏壁畫中飛天古樸、稚拙、大氣而又富于輕盈的造型美。身體的翻轉,扭曲和伸展以及衣袖的擺動和走勢都儼然將壁畫中的造型活化,這種轉換是對民間敦煌藝術的真實表達。
民間藝術在動畫場景的最完美的表達
動畫的風格特征源于動畫的場景特征和色彩表達。場景的構成要素包含具體的造型、色彩以及光影的設定。它所展現的是角色的生存環境,包括具體的場所、道具陳設、以及自然、社會、歷史環境。而這些設計對于時空關系的表達,對于氣氛的營造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動畫中對于場景的設計有自我獨到的表達方式。在場景設計中融合了對中國傳統裝飾圖案的運用,對傳統建筑風格的吸收,富于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韻味,將民間藝術的運用與整合展現的淋漓盡致。民族的文化習俗是民族文化的內核及文化的根,而民族文化對藝術的形態又產生不可小覷的影響力。無論是傳統的繪畫形式還是現當代的新媒介藝術,都需要或多或少的民間文化的養料作為其藝術創作和藝術存在的根基。
動畫片《南郭先生》大量的場景采用了民族民間藝術的成分。片中融合了先秦的建筑藝術的特點——中軸布置、左右對稱格局。在這個場景設計中,墻上設置了象征權力的龍紋雕塑并置于正中間的位置,又具有各種裝飾圖案的云紋花邊造型,墻城上放置的鼎亦是一種權力的符號,城下的貔貅和戍士更加表現出威嚴與氣勢。戰國時期的生活起居不同于現在,因此單從這一設計我們就可知道故事本身所表現的大致年代,加上場景中的裝飾圖案的設計,結合了類似漢瓦當紋樣的造型式樣,極其古樸典雅而又符合歷史特點,這是對民間藝術運用的精華典范。
《阿凡提》中的場景的設計,則融合了其它民族民間的造型特點。無論是片子中的場景設計還是道具風格,處處都彰顯著維族的風格。建筑物的外觀,尖頂的拱門,各種少數民族的器皿,以及器皿中裝飾的紋理及花紋都是民間民族藝術的最好體現。各式的服飾風格、各種的頭戴圍巾等無不反映出這一特色。因為不同民族自身的一些生活飲食習慣,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不同民族的文化藝術特質。
關鍵詞:唐朝;宋朝;設計藝術;藝術風格;比較
唐宋兩朝在中國社會發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宋朝對唐朝有著大量繼承和發展,但就社會審美趣味和設計藝術風格來講,由于兩朝社會背景和思想文化的不同,卻存在天壤之別。唐朝和平開放,可謂百花齊放,兼容并蓄,形成了雍容大度、華麗豐腴的設計藝術風格。而宋朝雖只有“半壁江山”,確是古代設計走向成熟、走向市場的黃金時期,宋朝在藝術形式上追求樸素自然,空靈簡意,比唐朝更顯典雅質樸,清新大方。
我從幾個方面分析了宋朝與唐朝設計藝術之不同。
陶瓷設計藝術:造型單純古雅,裝飾平和簡素是宋朝陶瓷藝術的突出特點。宋瓷功能合理,形體簡潔流暢且富有變化,與唐朝渾圓飽滿的瓷器造型相比更顯輕盈灑脫。裝飾上,唐朝多采用堆貼捏塑的手法,風格華麗且具有濃郁的異域情調;而宋瓷裝飾釉色渾厚,以單色為主,體現了對和諧淡雅的追求和對天然之美的渴望。
銅器設計藝術(銅鏡):唐朝銅鏡多為圓形,只有少量方形、菱形等,而宋朝推出雞心形、盾形、鐘形、鼎形、爐形和帶柄的銅鏡。唐朝銅鏡紋飾構圖新穎,豐富多彩,裝飾技法除浮雕、線雕外,還有金銀平脫、嵌螺鈿等,其用途主要作為生活用品和珍貴禮品;而宋朝由于銅料缺乏,除徽宗時的仿古鏡較精美,多數銅鏡熔煉不精,裝飾粗放。
玉器設計藝術:唐朝玉器造型豐富多彩,配飾內容和形式新穎獨特,生活器皿也充分考慮實用和觀賞性。宋人愛玉,但由于玉材缺乏,形體較小,裝飾技藝精湛。
金銀器設計藝術:唐朝金銀器發達,無論裝飾品還是日用器皿,其造型都生活化,實用與審美相結合,體現了功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裝飾上在保留金銀本色的前提下,通過豐富的裝飾紋樣和裝飾手法充分展現金銀的材質之美和所蘊含的象征意義。而宋朝的金銀器已具有商品性,尤其是銀器全面走向市場,其裝飾紋樣多以自然生動的花卉瓜果、亭臺樓閣、人物小品和其他吉祥如意的圖案來吸引消費者。
家具設計藝術:唐朝時我們便能看出日用家具形體由低向高發展的不可逆轉的形式,傳統床榻高度繼續增高,新式高足家具品種增多;到宋朝,逐漸形成了高足家具的完整組合。唐朝家具裝飾圖案花紋增多,還在有關部位增加了裝飾部件,特別是用圖案雕飾來完成;而宋朝家具的突出特點是裝飾線性腳和繪畫藝術的普遍應用。
建筑設計藝術(城市、建筑、陵墓):唐長安城布局仍承前制,采用規整對稱的全封閉設計,建有宮城、皇城、外郭三大部分。宮城與皇城集中在全城北部中心,以南則建有棋盤形街道分割坊里,形成北宮南市的城市格局。其建筑多采用木構技術,雄偉壯麗的宮殿和某些廟宇佛寺都成為我國古代木構建筑藝術的珍貴遺存。
宋朝是中國古代城市制度的大變革時期,商業和手工業突破了唐朝城市封閉的訪市制度,而代之以臨街設店鋪,沿巷建住宅的開放型新格局。宋朝居民建筑的一大特點是私人宅第的園林化,此時,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技術發展的更為成熟,并出現新的生產工具——框架鋸和刨子,也有了大型官式建筑法規——《營造法式》。宋朝的陵墓多用磚刻表現建筑形式,平面布局上整齊劃一,與唐朝陵墓相差很大。
印染織繡及服飾設計藝術:唐朝的印染織繡具有富麗神秘的風格,紋飾以花鳥為主,反映生活,受宗教影響,紋飾中佛像也增多,這些紋飾造型豐滿,形象寫實,色彩富麗。而宋朝的印染織繡卻一反唐朝的富麗堂皇追求淡雅和諧的風格,紋飾花鳥漸少,花卉居多,構圖曲折,清新柔婉,與唐朝構圖常用團花,端莊飽滿的風韻迥然絕殊。另外,寓意美好的吉祥圖案也用來做裝飾,以天下樂和一年景最為重要。轉貼于
由于唐朝思想觀念開放,婦女地位提高,服飾寬松飄逸款式多樣,且出現袒露樣式;首飾與配飾設計也用料豐富,樣式新穎。宋朝提倡朱程理學,服飾較唐朝則顯得拘謹、保守、等級嚴格,其款式簡潔,色彩清淡;首飾和配飾也做了嚴格規范,不如唐朝豐富。
以上我從部分器物的造型、裝飾、制作工藝以及家具、建筑、織物服飾設計等方面分析比較了宋朝的設計藝術與唐朝相比存在的差異,其實,這種差異還體現在其他多個方面,比如漆器、石窟雕塑、平面設計等等。總的來說,唐朝的設計藝術可謂色彩斑斕,富麗華美。而宋朝則是含蓄天然,淡中見濃,淺中顯深,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風范,對后世的設計藝術影響極遠。
參考資料:
[1]楊泓、李力.美源[M].三聯出版社,2008.
(一)現代藝術的起源現代藝術最早產生于19世紀末期,是在工業革命帶動下產生的一種社會思潮運動。工業革命變革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重新塑造了藝術家的思想理念,進而間接影響了繪畫、雕刻、設計等藝術形式的表達模式,這些藝術形式突破了傳統,逐步走向發展和創新,朝著真實、獨樹一幟、良好功能性發展,由此現代藝術產生了,平面設計藝術也走向了發展新階段。
(二)現代藝術的時代特征
1.藝術風格的改變及創新現代藝術推動了繪畫形式、繪畫手法等的變化,以往機械的寫實性方法正在逐漸被淡化和拋棄,發展并創新了全新的藝術形式,傾向于對藝術本質的探究。此時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當屬繪畫藝術風格的變化,伴隨著信息科技時代的到來,現代藝術的發展更具時代性、創新性、前衛性。
2.強調形式與功能的協調一致功能性、實效性與形式美是現代藝術最顯著的特點,在當時工業機械化形勢下,這種風格最早體現在建筑、室內設計以及家居設計等方面,所體現出的是一種綜合性藝術風格,那就是功能性與實用性的完美融合,隨后這一風格形式延伸到了壁紙、壁毯、招貼、印刷等領域的平面設計,其中體現出了審美觀念與實用功能的有效統一,在詮釋一種平衡美、協調美。
3.體現出多學科相融合的特點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社會經濟獲得飛速進步,此時的科技、經濟、文化等都獲得了全新的發展,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素材,也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靈感,此時東西方世界交流交往頻繁,各學科相互融合交流,此時的藝術也受到了各學科的影響,獲得了創新性發展。現代藝術表現出全方位、多元化的發展模式,體現出了強大的藝術力與生命力。
二、現代藝術對平面設計的影響
(一)新藝術運動產生的影響新藝術運動產生于19世紀80年代,在工業革命歷史背景下,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藝術家們也在尋找一種全新的設計形式和而語言,他們更加傾向于引用全新的與裝飾性語言來創新藝術表達方式,在新藝術運動下,各行業設計都得到了全新發展,其中平面招貼這類藝術也獲得了一定程度普及。
1.刺激平面裝飾圖形的流行莫里斯作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人物,對平面設計變革產生了非常深刻、深遠的影響,引入了裝飾性圖形,為平面設計藝術注入了新鮮活力了,使圖形和顏色成為平面設計的主題表達。莫里斯注重設計裝飾性與功能性的并舉,他放棄了那些毫無功能意義的裝飾紋樣,拋棄了為了裝飾而設計的思想理念,而是引入簡單、明晰的圖形,再附上唯美的色彩來呈現設計的主題思想,具有顯著的自然化風格。這些設計風格主要表現在他所設計的紡織品、家居、壁紙、壁毯等方面,莫里斯在設計風格上獨樹一幟的地方體現在:善于引入抽象的圖形來詮釋一種主題。
2.促進了插畫藝術的復興現代藝術有效促進了插畫藝術的發展,這其中最顯著的代表人物莫過于插畫家比亞茲萊,比亞茲萊在書籍插畫、裝飾繪畫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藝術設計成果重點體現在曲線的裝飾性運用。例如:在《莎樂美》作品中,為了能夠突出作品的思想主旨,他善用簡單、流暢的曲線,相得益彰的黑白板塊卻又富有裝幀意義與情趣意義的手法來表達思想主旨,風格總體上簡單明晰,又極具表現力,同一時代的插畫、裝飾畫等都深受這一設計風格的影響,總體上支持并促進了平面設計藝術的發展。
3.個性獨特的招貼形式呈現出來新藝術時代的另一位知名藝術家勞特雷克也極大地推動了平面設計藝術的發展,最典型的就是有效促進了那個時代個性招貼藝術的發展,勞特雷克的招貼作品具有其個性化特征,例如:造型十分夸張、極不平衡、不對稱的結構、閃亮鮮明的顏色、明快的手法等等,這些都展示出他個性化、獨特的招貼藝術理解與詮釋。
(二)包豪斯運動帶來的影響包豪斯運動為現代平面藝術風格的形成打下了基礎,這一運動經過短暫的綻放卻留下了“功能與美”這一思想理念,無疑深入地影響了現代藝術,從而對平面設計風格帶來影響。
1.戰爭化題材內容生活在戰爭時代,對應的平面設計也受到影響,體現出獨特的風格,例如:依托于一定歷史背景的德國表現主義、俄國構成主義等等,平面設計藝術家經歷了不斷創作,包括:宣傳廣告畫、描繪漫畫等等,對于線條的把握和運用也顯得更為嫻熟、靈活和自然,所設計作品的內容多反映戰爭主題,甚至一些與政治相關的招貼廣告也散發著藝術氣息,一時間招貼竟然成為了戰爭招募兵員的宣傳性手段。
2.更加強調功能主義包豪斯運動起初對建筑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后來又推廣到平面設計方面,典型的影響則體現在招貼設計方面。那個時代的招貼畫、裝飾畫等滲透出商業意識,這正符合包豪斯運動的思想主旨,也就是注重現實功能性與形式裝飾性的有機融合,實際的招貼設計也體現出了功能主義與構成主義特色風格,此時的平面設計風格體現為:線條簡單、流暢,運用無飾線字體、垂直線條等等。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