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南水北調可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南水北調工程投資“靜態控制、動態管理”體系構建
南水北調工程規模浩大、投資額巨大。工程建設資金通過中央財政撥款、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國家重大水利建設資金和銀行貸款等多渠道籌集,對投資管理要求高,因此需要構建一個科學合理、能充分調動參建單位各方積極性的投資控制管理模式[1]。
為適應工程建設投資管理的需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主管部門積極研究探索,不斷完善投資控制約束激勵機制,并在工程建設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包括靜態投資控制、動態投資管理和投資控制考評等內容的南水北調工程投資“靜態控制、動態管理”體系,為有效提高投資管理水平,控制工程建設總投資奠定了基礎。南水北調工程投資管理框架體系如圖1所示。
圖1所示的框架體系主要包括三大部分:①靜態控制。靜態控制是指項目法人以靜態投資為依據,通過采取設計優化、完善概算結構、組織編報項目管理預算、科學組織施工、加強建設管理等措施,將投資控制在其管理的各設計單元工程靜態投資總和的范圍內。②動態投資管理。動態投資管理是指項目法人對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建設期貸款利息以及因價格、國家政策調整(含稅費、建設期貸款利率、
率等)和設計變更等因素變化發生超出原批準靜態投資的投資,通過逐年編報年度價差報告、據實計列建設期貸款利息投資、嚴格設計變更管理等措施,對動態投資進行有效管理[2-3]。③投資控制考評。投資控制考評是指以靜態投資加上經批準的年度價差之和,與工程實際完成投資(不含據實計列的建設期貸款利息投資等)進行比較,并視情況進行獎懲。
2南水北調工程投資“靜態控制、動態管理”主要做法
2·1靜態投資控制主要做法
a.編制項目管理預算。項目管理預算是“靜態控制、動態管理”體系的核心,南水北調工程十分重視項目管理預算編制工作,專門出臺了《南水北調工程項目管理預算編制辦法》。在該項工作的實施中,項目法人按照“總量控制、合理調整”的原則,結合工程建設管理體制和招標實際,將項目劃分為業主管理項目、建設單位管理項目、招標工程項目、其他項目4部分,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編制項目管理預算。這種將項目的劃分盡可能與招標內容和工程實際情況相一致,使得項目管理預算比概算更接近實際,更具有可操作性,將各分項投資控制在批準的項目管理預算范圍內,從而為最終有效控制工程總投資奠定了基礎。
b.實行限額設計。南水北調工程實行的限額設計并不是單純考慮節約投資,更重要的是考慮尊重科學、尊重實際、精心設計和保證設計的科學性。為此,南水北調工程鼓勵項目法人在滿足工程功能、安全標準、質量要求等前提下,采取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實行設計優化,降低工程建設投資。實踐證明,該限額設計管理手段有利于實現對投資限額的控制和管理,也有利于實現對設計規模、設計標準、工程數量與概預算指標等的控制。
c.加強設計變更管理。設計變更是工程投資變化的主要根源,只有對設計變更尤其是重大設計變更實現有效控制,才能控制住工程建設總投資[4]。南水北調工程在設計變更管理上實行了兩條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要求工程建設發生的一般設計變更所增加的投資,應在該設計單元工程內解決,不得突破該工程靜態投資;二是要求屬重大設計變更且所增加的投資超出該工程靜態投資部分,經批準才能納入動態投資管理。實踐表明,以上措施確實能有效減少許多不合理的變更。
d.加強基本預備費使用管理。基本預備費又稱工程建設不可預見費,主要是針對工程實施過程中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支出而事先預留的費用,用以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完成[5]。南水北調工程確定了分級管理和限額管理相結合的基本預備費使用管理機制,即一次使用預備費在200萬元以下的,基本預備費在總額的50%以內的,項目法人可根據工程建設實際自主確定使用;但當一次使用預備費超過200萬元,或者項目法人負責管理的基本預備費超過其總額的50%時,項目法人動用基本預備費就需向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簡稱南水北調辦)提出申請,經審批或授權后方可使用。這種措施既考慮了項目法人和現場建設管理單位的實際情況,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有效實現了對基本預備費的控制管理,有力保證了投資控制目標的實現。
e.加強建管費使用管理。建設單位管理費在總投資中所占比重雖然不大,但其反映了建設單位綜合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指標。目前,在我國工程建設領域,由于建設單位管理費取費標準偏低、列支項目不夠科學、開支預算不強、隨意性大等原因,使得建設單位管理費超支現象非常普遍,費用能控制在批準概算范圍內的很少,很多項目盡管采取了嚴格的節省和控制經費的手段,都無法做到不超支[6]。為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的情況,南水北調工程按照經過管理者的努力可以將建管費控制在批準的概算范圍內或略有節余的原則,在編制項目管理預算時對概算取費標準進行了適當調整,使該項費用的概算處在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同時,建立了約束與激勵機制,將費用控制的效果與管理人員的獎金福利結合起來,促使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保證全面預算管理取得實效,使各建設單位管理費用控制得更好。
2·2動態投資管理主要做法
a.逐年編報年度價差報告。價差計算是價差管理的核心,為規范價差計算工作,南水北調辦專門制定了工程價差報告編制辦法。同時,在價差管理工作中,根據工程特點和建設管理現狀,采用了每年按市場實際情況和國家及行業的有關文件進行測算和報批的辦法。測算工作首先由項目法人委托具有甲級資質和對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價差編制有豐富經驗的工程造價咨詢公司開展,并按照“依法計價、公平公正”的原則編制年度價差計算報告報南水北調辦;之后,再由南水北調辦組織對各項目法人報送的年度價差報告進行審查,綜合匯總后形成南水北調工程綜合價格指數和年度價差,報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實踐證明,這種做法保證了價差計算結果科學、客觀和公正,也防止了討價還價等扯皮現象的發生。
b.嚴格重大設計變更管理。設計變更,尤其是重大設計變更對工程投資控制影響較大,但在施工過程中卻又往往難以避免。為了有效控制工程投資,南水北調工程對重大設計變更實行了嚴格的管理制度:①明確界定重大設計變更的范圍,即對于初步設計批復后,工程任務和規模,工程等別及建筑物級別、設計標準,工程布置及建筑物結構、用途等方面發生變化,或工程設計變更引起總投資超出國家批準的設計單元工程初步設計概算投資,才界定為重大設計變更;②提高審批單位規格層次,要求重大設計變更必須報南水北調辦審批;③嚴格重大設計變更程序,要求項目法人對重大設計變更情況進行認真分析,編制重大設計變更報告(包括變更緣由、技術方案、設計圖紙、投資分析表等主要內容),并及時組織初審,提出報審意見。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實現了對重大設計變更的管理,從而確保工程投資控制目實現。
2·3投資控制考評主要做法
a.建立獎懲機制。按照激勵與約束并重的原則建立獎懲機制。首先,明確南水北調工程投資控制考評內容包括工程質量、安全、工期目標和投資控制,其中前三者是基本目標,實行一票否決,即只要有一個目標未能實現就不予獎勵;其次,對于完成工程質量、安全、工期目標,同時有結余投資的,分析結余投資情況,屬優化設計、技術創新、科學組織施工等管理措施形成的結余投資按比例用于獎勵、彌補工程投資缺口等;最后,對于管理不善等主觀因素造成超支的按規定給予處罰,其中超支情節嚴重的則將依據相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給予行政處罰。
b.分級分層次考評。按照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機制,確定投資控制考評分兩個層面:①由南水北調辦組織對項目法人投資控制的考評,具體實施時項目法人要對完工的設計單元工程編制初步設計概算和項目管理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報告,評價投資控制情況,對于形成結余投資的,還要分析說明結余投資情況和具體數額,報南水北調辦批準;②由項目法人根據直接管理、委托管理、代建管理的管理模式,對項目建設管理單位分別進行投資控制考評。
c.分階段考評獎懲。根據項目生命周期,對南水北調工程投資控制的考評按初步設計階段和建設實施階段分別開展。①初步設計階段投資控制的考評首先將審批的設計單元工程初步設計概算與對應的可研投資估算進行比較,計算出優化設計投資節約,然后由南水北調辦按照節約投資額的一定比例對設計和參與設計工作單位進行專項獎勵。②建設實施階段投資控制的考評是將初步設計概算投資、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批同意增減的價差之和,與項目實際投資支出(不含建設期貸款利息和超支建設管理費)進行比較,沒有節余的不得獎勵;投資超支的,按超支額扣減投資控制保證金;有節余的,返還投資控制保證金,并拿出一定比例作為項目法人留成收入,主要用于獎勵。
3南水北調工程投資“靜態控制、動態管理”實踐的幾點啟示
3·1“靜態控制、動態管理”模式是大型水利水電項目投資控制管理的科學方法
實行“靜態控制、動態管理”模式,實際上是以編制初步設計概算年份為基期,把工程投資分為工程基本成本、基本預備費和價差預備費,對影響工程投資的靜態因素和動態因素分別進行控制和管理。這種投資管理模式,防止了項目法人以價格上漲過猛,無法承擔價差為由,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修改概算,同時也防止其調整概算或者在修改調整概算時擅自提高設計標準,或者將因管理不善、施工浪費等原因增加的投資混雜在概算中,轉移責任,變不合理、不合法為合理、合法,加大“三超”的嚴重程度。這種辦法與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一致的。通過近幾年的實踐,證明了南水北調工程實行該投資管理模式有利于明確各管理主體的職責,發揮項目法人組織工程建設的主導作用和形成自我約束機制,也有利于國家管理部門進行監督。這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相適應的,是符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科學管理方法。
3·2激勵約束機制是“靜態控制、動態管理”模式有效實施的核心和關鍵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充分調動參建各方控制工程投資的積極性,是實施“靜態控制、動態管理”模式,有效控制投資,提高項目投資效益的核心和關鍵。為了建立健全投資控制管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在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南水北調辦對項目法人所管理設計單元工程進行投資控制考評,項目法人對建設管理單位所管理工程進行投資控制考評,建立投資控制獎懲機制,并由財政部和南水北調辦共同印發了投資控制獎懲辦法。根據獎懲辦法,投資控制考評以靜態投資加上經批準的年度價差之和,與完工項目實際完成投資(不含據實計列的建設期利息)進行比較,視節余或超支情況予以獎懲,這種激勵是目標激勵。同時,這種考評機制也是一種約束機制,如果項目法人由于管理不力造成投資失控,將會按突破投資的不同比例予以處罰,處罰額度控制在項目管理費的30%以內,并依據相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和責任單位給予行政處罰。正是通過這種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機制,保證了既實現目標激勵的目標,又實現協調約束的作用,從而有力保障了“靜態控制、動態管理”模式的順利實施。
3·3風險共擔機制是“靜態控制、動態管理”的基礎和保障
靜態投資指以某一價格水平年計算的建設項目全部工程的投資,動態投資系指工程建設過程中包括通貨膨脹和稅種、稅率變化增減的投資,建設期內需支付的籌資利息以及項目利用外資時發生的匯率損益等。無論是靜態投資還是動態投資都存在風險。“靜態控制、動態管理”模式是將靜態投資的風險主要分給項目法人承擔,而將動態投資存在的風險主要分給出資人(國家主管部門)承擔,免除了項目法人難以承擔的價差、貸款利率和政策變動風險。同時,在具體管理過程中為了風險分擔更加公平合理,計算和核定更為公正透明、便于操作,依據風險共擔的原則做了如下具體規定:①建設期利息支出與建設資金的來源和適用利率有直接關系,是項目執行層難以控制的,按實核增這部分動態投資;②項目利用部分外資則匯率的損益也按實增減動態投資;③如果國家稅種稅率發生變化,也按實增減動態投資;④通貨膨脹引起的價格調整是項目投資“靜態控制,動態管理”的重點。這種分擔風險的原則和做法是公平合理的,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大大減少每年投入計算及審定價格調整上的資源,可以讓項目法人集中更多的精力去管理工程,也有利于出資人的宏觀管理。
(二)防汛抗旱工作得到加強。立足防御大洪水和風暴潮,全面提升防范水災的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北大港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主體完工,全市累計完成31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完成33公里的蓄滯洪區撤離路建設。全市汛情平穩,無洪澇和風暴潮災害發生,汛期搶蓄雨洪水2.26億立方米。農業抗旱效果明顯,全市農業引蓄水6.17億立方米,使160萬畝小麥普澆2~3遍水,近400萬畝春播地得以適時播種,為農業增產提供了良好的水源保障。
(三)農村水利發展掀起新。按照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部署,市、區兩級財政不斷加大農村水利投入力度,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新建防滲明渠和低壓管道1200公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1萬畝,新增節水能力2100萬立方米,新增和恢復農業蓄水能力810萬立方米,新建和維修橋閘涵256座,更新改造揚水站點175座,新增和改善灌排面積50萬畝,治理農田溝渠67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平方公里。特別是武清、寶坻灌區節水改造走在全市前列,薊縣、靜海、寧河在污水處理廠建設管理方面取得了新進展,漢沽區、寧河縣在供水管網建設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四)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市政府批準實施《*市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實施方案(20*~20*年)》,全市12個區縣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獲批實施,塘沽區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任務圓滿完成。深入開展淘汰非節水型產品活動,建成31個節水型企業(單位),完成3個舊居民小區用水器具改造,新建成2個節水型居民小區,組建31個農民用水者協會,建成8個工業節水減排示范工程。開展地熱水、礦泉水取水許可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在地面沉降嚴重的地區實施了地下水源轉換,壓采地下水1100多萬立方米。完成寶坻井灌區IC卡水表計量示范項目建設。加大了節水宣傳力度,節水觀念深入人心。
(五)濱海水利建設取得新成效。圍繞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熱潮,積極介入,主動服務,全方位提供安全的水利保障。引灤入開發區供水檢修管線工程開工建設,天鐵集團、東北郊熱電廠供水工程竣工通水,與*開發區化工產業區簽訂了供水協議。臨空產業區被列為我市節水型社會示范區。編制了濱海新區水利綜合規劃,出臺了圍海造陸防潮工程建設與管理規定,完成了濱海休閑旅游區臨海新城圍海造陸防潮堤工程。
一、全力以赴,確保完成今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任務
今年以來,在系統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至9月底,完成投資28.3億元,剔除南水北調和新沂河工程因國家計劃尚未下達、未能如期實施的因素外,實際完成年度計劃的70%以上。淮河災后重建工程克服了施工工期緊、項目單體小、中央投資計劃中途變更、拆遷征地難度大、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等諸多困難,完成投資計劃80%以上,可以實現年內基本完成淮河災后重建的工作目標;南水北調三潼寶工程在國家投資計劃下達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通過精心組織和科學調度,實際完成投資6.2億元,年底將實現河道工程全線貫通、泵站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的目標,預定明年上半年支付使用,比計劃工期提前半年左右;城市防洪工程克服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在土地、投資等方面政策收緊的影響,仍完成投資6億元以上,比去年有較大增長;農業大中型灌區改造、區域治理等工程完成投資都明顯超過去年。
但是,客觀分析今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形勢,也存在不少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一是前期工作與建設目標不相適應。今年我們原定建設投資計劃中安排南水北調工程9個億,但由于前期工作跟不上,加之國家審查、審批環節太多,結果計劃開工的項目除劉山、解臺站工程剛剛啟動外,其他計劃開工的項目均因初步設計未獲國家批準而無法開工。新沂河也是這種情況。二是征地拆遷政策調整加大了工程建設的難度。今年以來,國家和省不僅大幅度提高了土地征用補償標準,而且嚴格了拆遷征地的政策紀律,這不僅增加了水利工程的建設成本,而且加大了這項工作的難度。南京市外秦淮河、三汊河閘工程就是因為征地拆遷的工作難做,而嚴重影響工程的實施進度。三是地方配套資金難到位。現在不少水利工程開工容易竣工難,甚至半拉子工程一施就是幾年,原因有許多方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這不僅影響工程的工期,甚至影響工程的質量。農村“兩工”政策取消后,這個問題愈加突出。
關于今年重點水利工程的建設任務,最近省廳作了必要調整,剔除南水北調、新沂河工程的特殊因素,全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投資要完成40億元。到年底還剩下兩個月時間,我們必須明確任務,排定項目,倒排工期,全力沖刺,確保完成全年重點水利工程的投資計劃。
首先,要明確任務,排定項目。這次會議之后,省廳有關處室和部門要按照這次會議調整的目標,與各市局進一步落實任務,排定項目,保證全年目標的實現。淮河災后重建工程是列為省政府考核的重點目標,不管有多大困難,都要按既定任務完成。現在尾巴較大的是淮河入海水道完善工程、保莊圩工程和里下河滾水壩進水閘工程,需要有關市局和廳有關單位切實加大推進力度;南水北調要確保三潼寶工程河道全線貫通、泵站完成主體工程,劉山、解臺站要盡可能形成一定規模的工作量,淮安四站、江都站工程要力爭年內開工建設;太湖治理工程要按照明年完成竣工驗收的時間表,抓緊掃尾工程,確保完成既定的工程任務;城市防洪工程潛力較大,最近省里將下達一批投資計劃,各地也要加快實施進度,盡可能多完成一些投資計劃;農業灌區改造明年的項目和投資計劃已基本落實,有關市局要抓緊秋冬的有利時機,發動群眾,多完成一些土方工程;治江工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區域治理工程和地方基建工程等,凡是項目計劃已經落實的,都要抓住季節機遇,力爭早開工,多形成一些工作量,確保全年任務的超額完成。
其次,加強協調,搞好服務。落實投資、協調矛盾,加強施工服務,保障施工環境,是實現水利工程建設目標的重要環節,必須系統上下聯動,加強協調服務,為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廳規計處要盡快協調落實今年最后一批投資計劃的下達,同時要抓緊明年水利投資年度計劃的落實,積極爭取中央項目,以推動秋冬水利建設。各市縣水利(務)局抓住各級財政年終決算和安排明年財政預算的契機,積極運用政策和項目,爭取水利投資盤子、落實項目配套資金。要認真協調解決工程建設征地拆遷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既要嚴格執行政策、執行紀律,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又要切實做好群眾的思想教育工作,保障水利工程的順利實施。對跨市、縣的水利工程建設中的矛盾問題,上一級水利部門要主動協調,求得共識,團結治水。總之,要加強組織協調和服務,保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有序推進。
第三,堅持標準,嚴格驗收。竣工驗收,是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對工程建設的全面評估和總結,更是水利工程建設的制度保證。我們要十分重視水利工程建設的竣工驗收工作。要通過加快工程建設,為組織工程竣工驗收創造條件;通過強化工程竣工驗收,促進工程建設加快實施。明年要完成太湖治理工程的整體竣工驗收,按計劃在年底之前,我省要完成望虞河、太浦河和環太湖大堤單項工程的竣工驗收;淮河災后重建工程是國債項目,國家審計、督查非常嚴格,必須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全部竣工驗收,大多數單項工程的技術初驗必須在年內完成;淮河入海水道去年6月28日基本建成通水,整個工程的竣工驗收工作必須在明年上半年完成。此外,確定在年內驗收的其它工程項目也必須堅決完成。
第四,落實責任,嚴格考核。完成今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任務,既有條件,也有難度,關鍵在于我們的工作。這次會后,各地要認真對照調整后的目標任務,層層落實,任務明確,責任到位。真正做到任務落實到項目,責任落實到人頭,并加強檢查考核,確保既定的工程項目和投資計劃任務的完成。重點水利工程歷來是水利工作的重點任務,也是水利工作年度考核的主要項目,希望系統上下共同努力,克難攻堅,全面超額完成全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任務。
二、突出重點、抓緊做好明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準備工作
明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加強明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對于完成“十五”水利建設計劃,實現水利工作目標,為“十一五”水利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必須認真計劃,抓緊準備。
一要明確明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在明年全省重點工程建設工作中,我們必須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兩個率先”的工作大局,堅持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突出南水北調、治淮工程、區域治理、水庫除險加固、城市水環境和農村水利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努力提高水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能力。
二要突出明年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任務。就全省而言,明年重點水利建設要突出六大任務。一是南水北調工程。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明確要求,南水北調東線*7年要實現全線通水的目標,任務相當緊迫。明年東線工程將進入加快實施的新階段。在我省除剛剛開工的劉山、解臺站工程之外,淮安四站和江都站改造也將在近期組織實施,原定*4年實施的項目也將在明年陸續展開。二是治淮工程。新沂河改造工程的可研報告已經水利部審查并報發改委審批,近期國家要組織專家評估,該項目的初步設計已基本完成,預計年內可獲批準,明年初可開工建設;中運河拓浚、駱馬湖大堤加固工程的前期工作也已基本完成,明年治淮工程任務明顯重于今年。三是區域治理工程。去年淮河大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治水必須流域和區域統籌規劃,同步治理,我們要針對區域治理上存在的薄弱環節,在認真規劃的基礎上,努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區域治理的步伐。四是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事關防洪安全和社會穩定。我省大中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均已納入國家計劃有序實施。明年主要是啟動實施小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全省有300座左右的小型病險水庫,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除險加固改造。五是城市水環境工程。在日益加快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建設越來越引起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投資的力度越來越大,實施的工程越來越多,并且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我們必須抓住機遇,主動進位,承擔起城市水環境工程建設的責任主體。六是農村水利工程。農村水利歷來是我們水利部門的主戰場。農村水利不僅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核心內容,也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農村稅費改革取消“兩工”政策后,農村水利建設要重點加強,絲毫不能削弱。最近,省政府將發文提出加強新形勢下農村水利建設的意見,明確從明年起全面啟動和加強農村水利的四項工程建設,這四項工程是:縣鄉河道的綜合整治工程、灌區改造工程、圩區綜合治理和山丘區水源工程建設工程。各地要根據本地的實情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確定自己的重點工程和項目。
三要切實抓緊前期工作。規劃設計工作是水利工程建設的基礎和前提。多年水利建設的實踐告訴我們,一個科學優秀的規劃設計是最大的效益。一個失誤失敗的規劃設計是最大浪費。要完成明年水利建設任務,前期工作必須提供保證。凡是確定為明年實施的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必須嚴格前期工作時限,落實前期工作責任制。在前期工作中,既要抓進度,更要抓質量。在規劃工作中,要貫徹科學發展觀和先進治水理念,實現防洪減災、水資源能力、水環境保護的綜合治理;在設計工作上,要力求先進治水技術與經濟效益原則的有機結合,努力節約工程投資,提高工程效益;在前期工作組織上,要積極引進競爭機制,逐步開放前期工作市場,明年項目初步設計市場要全部開放,努力提高前期工作質量,降低前期工作成本。
四要認真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影響了許多水利工程的掃尾和竣工驗收。農村“兩工”政策取消后,這個問題將更加突出、更加嚴峻。解決這個問題??線,少鋪攤子,保證重點,對一些前期工作不到位,工程緊迫性不突出,地方積極性不高,配套資金不落實的項目不立項不開工。二是加大地方配套資金落實力度。對列入明年重點水利投資計劃、需要地方資金配套的項目,都要由有關市縣政府作出承諾;對地方配套資金及時到位的,省級投資計劃優先審批下達;地方配套資金不落實的,省級投資計劃不下達;地方配套資金超期限不到位的,取消項目省級投資計劃。三是創新水利投融資機制。積極開放水利工程建設投融資市場,充分運用bot、tot、政府貸款等多種形式,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籌措渠道。
三、加強管理,確保重點水利工程建設“三個安全”
這幾年,全省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突出地表現在:市場主體的多元化,大量民營施工企業、中介服務企業進入水利建設市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推進,項目法人的主體責任更加明確,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手段亟待加強;社會輿論對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監督力度明顯加大,對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須積極適應這種外部環境的新變化,繼續深化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改革,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機制,確保重點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安全,資金安全,干部安全”。
一要嚴格水利基本建設程序。全面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驗收制。嚴格基本建設程序,規范建設市場秩序。項目法人制是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無論是政府投入的公益性工程,還是市場化運行的經營性工程,都要建立全面的項目法人管理制度,并以項目法人制度為核心,以合同管理為紐帶,以施工、設計、勘測、監理為重點,規范水利建設市場秩序。要加強對項目法人及法人代表的管理,規范和約束項目法人的建設行為,建立對項目法人嚴格管理制度。并積極研究和探索項目法人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真正建立起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的水利工程建設市場體系,夯實水利建設市場“三個安全”的制度基礎。
二要加強水利建設市場監管。加強對水利建設市場的監管,是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之一。在市場主體多元化的情況下,加強對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的監管更加緊迫。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利建設市場的監管,要緊緊圍繞“三個安全”的要求,突出工程財務管理、工程質量管理和工程安全管理三大環節,切實加強對水利工程的財務稽查和決算審計制度,突出工程質量的檢查監督制度,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真正從機制上預防豆腐渣工程和腐敗工程的產生。
關鍵詞:供水水庫;生態需水,多目標生態調度;自適應遺傳算法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1683(2015)03-0463-05
Abstract:A multi-objective ecological operation model of water supply reservoir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runoff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demand of reservoir operation in North China.The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of the downstream river was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in the model: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and suitable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The discharge process of reservoir in the low flow period should meet the minimum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in order to susta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downstream,and the discharge process of reservoir in the high flow period should meet the suitable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suitable habitat in the downstream.The multi-objective ecological operation model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ecological operation in the Shuangfengsi Reservoir using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cological operation of water supply reservoir in North China.
Key words:water supply reservoir;ecological water demand,multi-objective ecological operation;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水庫的修建運用將改變庫區及下游河流水文情勢,對河流生態系統造成影響及脅迫[1-3]。近年來,水庫調度的生態效應越來越為人們關注[1-3],生態調度逐漸成為水資源學、生態學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傳統的調度方式相比,生態調度將生態目標納入水庫調度中來,調度過程綜合考慮防洪、供水、灌溉、發電、航運、生態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在興水利、除水害的同時維護或改善河流健康,實現河流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國外對水庫生態效應的系統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4];我國生態調度的研究起步較晚,但也有許多成果,如康玲等選擇水文典型年對丹江口水庫生態調度方案進行了優化[5];許可、郭文獻等采用差分進化算法、遺傳算法對三峽水庫生態調度問題進行了研究[6-7];陳瑞等采用改進遺傳算法對錦屏梯級水庫生態調度方案進行了求解[8];金鑫等對面向河流生態健康的水庫群調度規則進行了研究[9];尹心安等以唐河水庫為例,對生態調度優化模型進行研究等[10]。
整體來看,現階段我國生態調度研究多集中于南方水量充沛地區的發電水庫、綜合利用水庫,北方地區供水水庫生態調度的相關研究不多。本文從北方河流徑流特征及供水水庫調度實踐需求出發,構建生態調度多目標優化模型,并以河北省承德市雙峰寺水庫為例進行實證研究,以期能夠為北方地區供水水庫生態調度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持。
1 供水水庫生態調度問題識別
水庫生態調度的核心是社會經濟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間的協調,通常需要放棄部分經濟效益,以維系或改善庫區及下游河流生態環境。在現行調度方式下,由于水資源短缺等原因,北方地區供水水庫調度過程中往往社會經濟用水擠占生態環境用水,導致下游部分河段的生態需水要求長期得不到滿足,生態系統退化。與南方水量充沛地區相比,北方供水水庫生態調度面臨以下突出問題。
(1)供水水庫承擔的主要任務是生產、生活供水,為保障社會穩定及經濟發展,調度過程中不能犧牲過多興利供水,特別是當枯水年份,應優先滿足生活用水。如何在保障生活用水的基礎上協調生產用水及生態用水,是供水水庫生態調度研究的核心問題。
(2)北方地區徑流年內及年際分布極不均衡,豐、枯水年徑流量相差懸殊,且來水多集中于汛期的幾個月份。受庫容所限,供水水庫運用過程中缺水與棄水時常交替出現。如何合理利用水庫棄水改善下游生態環境,是北方供水水庫生態調度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近年來,隨著河流生態問題日益突出,河流健康、生態調度得到各方面的廣泛重視。在水庫規劃設計各階段,需通過專門的環境影響評價來避免或減緩建庫的負面生態效應;同時,南水北調工程等一系列跨流域調水工程運行后,北方部分地區缺水問題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為北方供水水庫生態調度實踐提供了基礎。
生態需水是確定水庫生態調度方案的前提及依據[11-13],目前國內外關于河流生態需水的相關研究較多,已形成水文學法、水力學法、棲息地模擬法、綜合法等諸多計算方法[14-15],生態需水評估技術的成熟為水庫生態調度研究提供了支撐。
2 生態調度模型構建
2.1 模型構建
根據國內外相關成果及供水水庫調度實踐需求[16-17],將生態用水作為水庫的一個供水目標,以水庫各時段的總供水量為決策變量構建供水水庫多目標生態調度模型。考慮到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用水矛盾突出,若在調度過程中過于強調水庫調度的生態效益,則可能造成工業、農業、生活等供水要求得不到滿足。針對此,研究將生態需水劃分為最小生態需水、適宜生態需水兩級,其中最小生態需水為維持下游基本生境需求,保障下游生態系統不退化所需要的最小流量過程;適宜生態需水為維持下游適宜生境,保障下游各物種正常生存、繁衍所需要的適宜流量過程。水庫調度過程中,要求枯水時段按最小生態需水放水,保障下游生態系統不退化;豐水時段依據適宜生態需水放水,為下游生態系統提供良好的生境條件。
2.1.1 目標函數
(1)基本供水目標。供水水庫調度的基本目標是調度運行期內缺水損失總和最小。本文以各時段總缺水量的平方和最小為優化目標。
2.2.2 適應度函數
本文構建的供水水庫生態調度模型中各目標間的關系隨水庫承擔任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根據北方供水水庫調度需求,采用如下原則對各優化目標進行協調:(1)優先考慮水庫基本供水目標,即首先保證水庫調度運行期內總缺水量平方和最小;(2)在總缺水量平方和相同的情況下,優先考慮下游適宜生態需水要求,即保證適宜生態需水缺水量平方和最小,(3)在上述兩項相同的條件下,要求水電站機組維持高出力運行,提高水庫發電量。
遺傳算法尋優過程中,對生成種群的每一染色體分別計算總缺水量平方和、適宜生態需水缺水量平方和及總發電量,并按照上述原則進行排序。若第i條染色體的序號為order(i),則其適應度為
3 應用實例
3.1 雙峰寺水庫概況
為了驗證模型的有效性,以承德雙峰寺大(II)型水庫為例進行模型應用。該水庫位于灤河的一級支流武烈河之上。武烈河流域面積2 580 km2,天然徑流過程豐枯變化顯著,最大年徑流量是最小年徑流量的73倍,年內70%~80%的徑流量集中在6月-9月。雙峰寺水庫工程以防洪為主,保障供水,兼顧發電及生態環境供水,電站廠房共設有3臺水輪發電機組,裝機容量合計1 270 kW。水庫按設計標準供水時,每年向承德市供水5 600萬m3,其中4 800萬m3用于承德市生產生活,800萬m3用于下游橡膠壩與避暑山莊湖區補水。為保障下游生態環境用水安全,水庫供水全部放入下游河道,并通過下游沿河水源地、河口水源地取水[22-23]。
雙峰寺水庫總庫容為1.373億m3,死水位382.0 m,汛限水位387.0 m,正常高水位389.0 m。7月1日-8月15日為主汛期。水庫設計標準年(2025年)正常供水過程及可行性研究階段興利調節計算采用的供水過程見表1。
3.2 下游河流生態需水過程
武烈河干流分布有魚類26種、底棲動物18種(屬)、浮游動物28種(屬)、浮游植物7門44個種(屬)以上。為保障壩址以下河流生態健康,雙峰寺水庫建成運行后,宜維持一定放水過程以滿足下游生態系統需水要求。以承德水文站徑流資料為基礎,采用Tennant法中的“最小”標準推求最小生態需水過程,并以Tennant法的“中”標準計算適宜生態需水過程(表2)。
雙峰寺水庫供水全部放入下游河道,通過沿河水源地(2 100萬m3/a)、河口水源地(2 700萬m3/a)取水。考慮到各水源地設計取水量及實際取水能力,當水庫按照設計標準供水時,下游全河段最小生態需水均能得到滿足(10月至次年3月也可滿足適宜生態需水要求);若水庫放水量低于設計供水量時,可通過縮減沿河水源井取水量來保證生態需水要求。此外,為滿足4月-9月份適宜生態需水要求,期間水庫放水量應為下游適宜生態需水量與沿河水源地設計取水量之和。水庫按照不同生態需水等級供水時,其放水流量見表2。
3.3 水庫生態調度方案及分析
選用豐、平、枯(P=10%、50%、90%)典型年為代表,采用上述模型及算法對雙峰寺水庫生態調度過程進行優化求解,并將之與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興利調算過程[23]對比,識別不同調度方案的興利、生態環境效應。
由于雙峰寺水庫裝機容量較低,遺傳算法尋優過程中可能出現部分時段水庫未蓄滿而放水“超量”的情況,故規定水庫未蓄滿時,水庫放水不能超過機組最大出力對應值。此外,為便于對比分析,初、末水庫蓄水量等邊界條件亦采用可行性研究報告成果。優化調度結果見表3,水庫放水流量過程見圖1。
由表3、圖1可知,生態調度方案與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調算方案相比調度過程有所差異,但不同典型年的差別程度不同。其中,受庫容及邊界條件的限制,平水年汛后調度過程基本沒有改變;枯水年生態調度方案與可研調算方案差別較大,為保證生態用水,生態調度方案的放水過程趨于均一化。
從承德市的有效供水量來看(表4),可行性研究階段的調算方案與生態調度方案相差不大。其中,豐水年、平水年承德市供水要求均能得到滿足,而在枯水年,受水資源條件限制,兩種方案均不能滿足承德市供水要求,需適當限制供水。
從年發電量角度分析,豐、平、枯水年生態調度方案年發電量均較可研方案均有所增加,其原因為優化方案在汛期或汛后加大了放水量以提高水電站出力。考慮到庫容及裝機容量較小,前期增加放水提高出力不會對后期發電造成影響。
從下游生態需水角度分析,除個別月份外,生態調度方案在各個典型年均可滿足下游最小生態需水要求,優于可研調算方案。特別是在豐水年,生態調度方案可以利用棄水來改善下泄過程,按照適宜生態需水控泄,為下游提供適宜的生境條件。
4 結語
本文構建的供水水庫多目標生態調度模型,以各時段總供水量為決策變量,將生態用水作為水庫的一個供水項,與工業、生活等供水目標聯合求解。考慮到我國北方河流徑流規律及供水水庫調度實踐需求,模型將下游河流生態需水過程劃分為最小生態需水及適宜生態需水兩個等級,要求枯水期水庫放水過程滿足河流最小生態需水要求,維持下游生態系統不發生退化;豐水期水庫放水過程盡可能貼近適宜生態需水標準,為下游提供良好生境。
不過,目前對生態調度的研究尚不完善,理論方法還存在不足之處,如最小生態需水、適宜生態需水的計算方法,以及水庫興利效益與生態效益間協調方式等均需進一步研究。近年來,部分學者提出了“生態水庫”的概念,即在傳統興利庫容的基礎上設置“生態庫容”以保障下游生態安全,也是供水水庫生態調度研究中的一個可行方向。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YI Yu-jun,WANG Zhao-yin,YANG Zhi-feng.Impact of the Gezhouba and Three Gorges Dams on habitat suitability of carps in the Yangtze River[J].Journal of Hydrology,2010,387(3/4):283-291.
[2] 蔣曉輝,趙衛華,張文鴿.小浪底水庫運行對黃河鯉魚棲息地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0,30(18):4940-4947.(JIANG Xiao-hui,ZHAO Wei-hua,ZHANG Wen-ge.The impact of Xiaolangdi Dam operation on the habitat of Yellow River Carp[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0,30(18):4940-4947.(in Chinese))
[3] 王俊娜,李,廖文根.三峽-葛洲壩梯級水庫調度對壩下河流的生態水文影響[J].水力發電學報,2011,30(2):84-90.(WANG Jun-na,LI Chong,LIAO Wen-gen.Impacts of the regulation of Three Gorges-Gezhouba cascaded reservoirs on downstream eco-hydrology[J].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2011,30(2):84-90.(in Chinese))
[4] 徐楊,常福宣,陳進,等.水庫生態調度研究綜述[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8,25(6):32-37.(XU Yang,CHANG Fu-xuan,CHEN Jin,et al.Review of research on ecological operation of reservoir[J].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2008,25(6):32-37.(in Chinese))
[5] 康玲,黃云燕,楊正祥,等.水庫生態調度模型及其應用[J].水利學報,2010,41(2):134-141.(KANG Ling,HUANG Yun-yan,YANG Zheng-xiang,et al.Reservoir ecological operation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0,41(2):134-141.(in Chinese))
[6] 許可,周建中,顧然,等.基于流域生物資源保護的水庫生態調度[J].水生態學雜志,2009,2(2):134-138.(XU Ke,ZHOU Jian-zhong,GU Ran,et al.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eservoir operating on biological resource in the basin[J].Journal of Hydroecology,2009,2(2):134-138.(in Chinese))
[7] 郭文獻.基于河流健康的水庫生態調度模式研究[D].南京:河海大學,2008.(GUO Wen-xian.Research on reservoir ecological operation model for river health[D].Nanjing:Hohai University,2008.(in Chinese))
[8] 陳端,陳求穩,陳進.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生態友好型水庫調度[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2,29(3):1-6,12.(CHEN Rui,CHEN Qiu-wen,CHEN Jin.Reservoir operation in an eco-friendly manner based on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J].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2012,29(3):1-6,12.(in Chinese))
[9] 金鑫.面向河流生態健康的供水水庫群聯合調度研究[D].大連:[HJ1.85mm]大連理工大學,2012.(JIN Xin.Study on joint operation of feeding reservoir group for river ecosystem health[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2.(in Chinese))
[10] Yin Xin-an,Yang Zhi-feng,Yang Wei.Optimized reservoir operation to balance human and riverine ecosystem needs:model development,and a case study for the Tanghe reservoir,Tang river basin,China[J].Hydrological Processes,2010,24(4):461-471.
[11] 馬真臻,王忠靜,鄭航,等.基于低風險生態流量的黃河生態用水調度研究[J].水力發電學報,2012,31(5):63-70.(MA Zhen-zhen,WANG Zhong-jing,ZHENG Hang,et al.Study on ecological water use scheduling in the Yellow River based on low-risk environmental flow[J].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2012,31(5):63-70.(in Chinese))
[12] 尹正杰,楊春花,許繼軍.考慮不同生態流量約束的梯級水庫生態調度初步研究[J].水力發電學報,2013:32(3):66-70,81.(YIN Zheng-jie,YANG Chun-hua,XU Ji-jun.Ecological regulation of cascade dams in the lower Jinsha river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flow constraints[J].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2013:32(3):66-70,81.(in Chinese))
[13] 雍婷,許銀山,梅亞東.基于生態流量要求的調度圖優化及生態庫容研究[J].水力發電學報,2013,32(1):89-95.(YONG Ting,XU Yin-shan,MEI Ya-dong.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operation curve and ecological storage based on ecological flow demand[J].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2013,32(1):89-95.(in Chinese))
[14] 崔瑛,張強,陳曉宏,等.生態需水理論與方法研究進展[J].湖泊科學,2010,22(4):465-480.(CUI Ying,ZHANG Qiang,CHEN Xiao-hong,et al.Advances in the theorie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J].Journal of Lake Sciences,2010,22(4):465-480.(in Chinese))
[15] 孫甲嵐,雷曉輝,蔣云鐘,等.河流生態需水量研究綜述[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2,10(1):112-115.(SUN Jia-lan,LEI Xiao-hui,JIANG Yun-zhong,et al.Review of research on river ecological water demand[J].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2,10(1):112-115.(in Chinese))
[16] 郭旭寧,胡鐵松,黃兵,等.基于模擬-優化模式的供水水庫群聯合調度規則研究[J].水利學報,2011,42(6):705-712.(GUO Xu-ning,HU Tie-song,HUANG Bing,et al.Joint operation rules for multi-reservoir water supply system based on the model of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1,42(6):705-712.(in Chinese))
[17] 張皓天.受水區供水水庫(群)優化調度方法研究及應用[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3.(ZHANG Hao-tian.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optimal Scheduling method of Feeding Reservoir(s)in Intake Area[D].Dalia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in Chinese))
[18] 王少波,解建倉,孔珂.自適應遺傳算法在水庫優化調度中的應用[J].水利學報,2006,37(4):480-485.(WANG Shao-bo,XIE Jian-Cang,KONG Ke.Application of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in optimization of reservoir operation[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6,37(4):480-485.(in Chinese))
[19] 鄒進.自適應逐次逼近遺傳算法及其在水庫群長期調度中的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33(1):267-272.(ZOU Jin.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ong-term reservoirs operation[J].System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2013,33(1):267-272.(in Chinese))
[20] 周明,孫樹棟.遺傳算法原理及應用[M].國防工業出版社,1996.(ZHOU Ming,SUN Shu-dong.Genetic algorith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M].National Defence Industry Press,1996.(in Chinese))
[21] 張忠波,張雙虎,蔣云鐘,等.改進的遺傳算法在水庫調度中的應用[J].人民黃河,2012,34(8):54-56.(ZHANG Zhong-bo,ZHANG Shuang-hu,JIANG Yun-zhong,et al.Application of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in reservoir optimal operation[J].Yellow River,2012,34(8):54-56.(in Chinese))
關鍵詞:嵩縣;水利;建設
1嵩縣水利概況
嵩縣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處在黃河、長江、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嶺地帶,縣域總面積3008.90km2,是河南省第四版圖大縣。嵩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西依伏牛山,北屏熊耳山,南為外方山、七峰山,伊河、汝河、白河三條河流及696條支流貫穿其間,3700多條溝壑縱橫交錯。全縣總面積山區占95%,丘陵占4.50%,平川占0.50%,故有“九山半陵半分川”之稱。嵩縣北部屬黃土丘陵區,南部為中低山區,全縣山嶺連綿,地勢起伏,位于亞熱帶暖溫帶交匯處,氣候和地理位置特殊,南北暖冷氣團交替影響頻繁,降雨的時空分布極不平衡,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7~9月份,因此造成水旱災害頻發,幾乎每年都有災害發生,水利建設十分重要。
2水利建設的方針、成果及存在的問題
2.1第一階段建國以來,嵩縣的水利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建國后至1980年,經歷了建國初期三年經濟恢復時期、“二五”時期、“”時期。在1950~1952年3a經濟恢復時期,由于國力較弱,國家進行國民經濟恢復,是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準備階段,嵩縣水利建設的主要是對一些重要的灌溉渠道進行修復,恢復灌溉面積。“一五”期間水利工作重點是水土保持,修建土谷坊、石谷坊、柳條谷坊,實施溝壑川臺化,綠化荒山、營造水保林,1956a發動打井,共打井2901眼,但由于多為群眾土法上馬,缺乏打井機械和抽水設備,井深剛挖至含水層時,無法排水導致被迫停工,成井多為半成品,一遇干旱井水干枯,90%以上逐漸報廢。“二五”期間正是時期,掀起水利建設的,興建了青溝、黃村、呂溝、張王溝等一批小型水庫、塘壩,至1980年,全縣共修建小型水庫30座,同時開發建設了陸渾、鋪溝、新城、白河、栗子坪等一批小型水電站以及機電提灌站、機電井等項目,初步形成了排灌體系,起到了調節洪水、攔蓄徑流的作用,在防洪除澇抗旱以及水電資源開發、發展水產等諸多方面,都發揮了顯著效益,在水利建設中,涌現出許多先進典型,如胡溝小流域綜合治理、北李村溝坡兼治、張嶺刺槐封溝等。2.2第二階段1980─2000年,主要以小流域綜合治理、人畜飲水工程、水電資源開發、灌區渠道配套、伊河城區段治理為主,80年代初期大搞小流域綜合治理,以德亭川干澗溝小流域為樣板,全縣以17個小流域及德亭、何村、黃莊3個鄉為重點,在工程布局上,丘陵區以坡耕地改造、修水平梯田為重點;淺山區以荒山治理、修反坡梯田、營造經濟林為重點;深山區以閘溝造地為重點;平川區以井、渠維修配套、擴大旱澇保收田為重點,據不完全統計,僅1990─1992年全縣共累計完成小流域治理267.02km2,坡耕地改造0.94萬hm2,閘溝造地571.67hm2,營造水保林0.99萬hm2,發展經濟林0.47萬hm2,打井配套187眼,渠道硬化及發展地埋管101.19萬m,新增有效灌溉面積797.93hm2,新增旱澇保收田537.26hm2畝,完成人畜飲水工程289處,解決吃水困難5.68萬人,連續3a獲河南省“經旗渠精神杯”和洛陽市“創業杯”,并獲“全國水土保持先進單位”,1990年河南省、洛陽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流動現場會分別在嵩縣召開,被黃委員黃河中游治理局確定為水土保持治理試點流域的德亭川流域,經過7a治理通過驗收。2.3第三階段2000─2015年,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資源的利用和需求加大,中央對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十分重視,把水利放在基礎設施建設的首位,繼續建設三峽、小浪底等大江水河治理項目,開工南水北調等重點項目,水利建設資金投入逐年加大。集中力量于防洪減災、保障飲水安全、建設節水型社會、保護和恢復生態系統等重要領域,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水利保障。在此背景下,嵩縣也迎來了水利建設,先后對龍佛、青溝等30多座水庫、淤地壩進行除險加固,各級財政共投入資金將近1億元,保護了下游46000人、3866.67hm2耕地的防洪安全。對德亭川、白河、鳳陽河等中小河流、山洪溝進行治理,投入資金5800萬元,共治理河道長度18.34km,項目實施后保護沿岸2.11萬人,0.12萬hm2耕地。在全縣16個鄉鎮,涉及300多個村,實施飲水安全項目,共投入資金18270萬元,解決了33.43萬人的高氟、高鹽、水質不達標、嚴重缺水等飲水安全問題。水土保持方面,投資450萬元,完成了綜合治理面積138km2(其中修建基本農田0.68km2,坡改梯1.85km2,營造水保林27.28km2,栽植經濟林63.80km2,封禁治理44.39km2);投資1603.43萬元,完成了嵩縣騰王溝壩系工程建設,共建成張溝、于路溝、大黃箭溝等7座骨干壩,雷疙瘩、大溝、楊大莊、宋竹園等9座中型淤地壩和郭溝、西坡、西凹、傅家溝等15座小型淤地壩;投資301萬元,新建北元溝、周家莊2座淤地壩,對萬溝、楊大莊、龍脖3座病險淤地壩進行了除險加固;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實施后,攔泥300.70萬m3,攔蓄地面徑流547.80萬m3,淤地77.07hm2,發展灌溉面積142hm2,年增產糧食94.80萬t,防洪保護耕地282.67hm2。在白河、北汝河、伊河上新建刁崖、馬路魁、旋風灣、楊灣、木植街、雪堂寺、龍潭等12個小型水電站,共新增裝機容量6440kW,投入資金7170萬元。投資2054萬元,對車村、白河、德亭、何村、木植街、飯坡、九店7個鄉政府所在地實施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設,解決了共8.30萬人干旱情形下的基本飲用水問題。2011年投資875.70萬元,完成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重點縣項目建設,涉及全縣16個鄉鎮、302個行政村、1909個自然村,規劃山洪災害防治區面積2020km2、210個小流域,完成“監測系統、縣級監測預警平臺、預警系統、群測群防體系”四個方面建設。建成占地面積200m2的嵩縣防汛抗旱視頻會商中心,全縣16個鄉鎮全部新建面積≥20m2的會商室,以及自動雨量計等監測設施的安裝,編制完成縣、鄉、村三級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在各鄉鎮制作山洪災害防御常識宣傳標語、口號及宣傳欄,加大群眾防災減災教育,這些措施在2014年“7•24”洪水中,發揮了顯著的防洪減災效益。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大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在水政執法大隊(編制15人)成立后,為了延伸構建基層水政監察機構,新成立了7個水政監察中隊,壯大了水政執法隊伍,加強了水政執法力度,保證了全縣各項水利事業的有序進行,僅“十二五”期間,共辦理取水許可證39個,水資源論證45個,水土保持方案21個,防洪影響評價10個,處罰70起水事違法行為,征收水資源費1810.03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139.95萬元,罰款131.49萬元,充分利用電視、版面、橫幅、標語等宣傳媒介,開展水法律法規的宣傳50余次,讓全社會充分認識水資源的珍貴性和不可替代性,增強廣大群眾水憂患意識、節約用水意識,有效的改善了嵩縣的水資源管理環境。為加快推進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對嵩縣青溝水庫灌區管理所、嵩縣伊南伊北渠灌區管理所、嵩縣河道管理所、嵩縣白云山水庫管理所、嵩縣抗旱服務隊、嵩縣小水庫管理所進行定崗定員和定維修養護經費“兩定測算”,共解決了141名水利工程管理人員經費和312萬元維修養護經費,保障了全縣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綜上所述,建國以來,在上級的支持和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干水利,抗御和減輕了自然災害,有效地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取得了巨大成就,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但還存在很多教訓,有的教訓相當有深刻、沉痛,如“”中大搞陡坡開荒,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全縣水土流失面積猛增至2252km2,占總面積的79%,平均每年流失表土473萬m3,造成土質脊薄,長期得不到恢復。又如1958年、1970年修建的呂溝、臺上水庫,憑長官意志辦事,違背科學規律、自然規律和建設程序,不經地質勘探,就上馬建設,結果建成后因滲漏嚴重,建成后即為病險水庫,給國家財力物力造成極大的浪費。同時嵩縣水利建設也有很多問題客觀存在,如水資源短缺,特別是在一些水污染、水質不達標地區水質型缺水問題依舊相當嚴重;水土流失防治任務十分艱巨,全縣還有769.70km2水土流失面積需要治理,且治理難度加大,治理任務還相當艱巨;修建于上世紀的水庫灌區等灌溉設施損壞、灌區面積萎縮,水澆地面積恢復任務大。這些問題也為今后嵩縣的水利建設指明了方向。
3“十三五”嵩縣水利建設思路探討
“十三五”國家水利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健全水利科學發展體制機制,著力提高民生水利發展水平,著力構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結合嵩縣水利建設實際情況,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繼續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政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認真做好水行政許可工作,為全面落實基本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積極督促全縣開發建設項目完善水土保持方案及水資源論證報告的報批工作,加強對水事違法案件的查處,認真執行“三法一條例”等水法律、法規的規定,強化打擊無證取水,不安裝計量設施的違法行為,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督促全縣用水企業按規定安裝計量設施,強力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利用“PPP”等模式多渠道融資,開工建設伊河嵩縣城區水生態治理項目,內容包括伊南伊北渠渠首壩拆除重建、伊南伊北渠加固、新建伊河縣城段橡膠壩以及伊河縣城段三條支流(呂溝、太平溝、高都川)治理,保障城區生活、生態用水,在伊河嵩縣城區段形成水面,提高嵩縣城區品位,修復伊河沿岸生態,改善伊河兩岸城區宜居休閑環境,為居民提供一個健康、美麗的休閑場所,進而推動旅游業發展,促進嵩縣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進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減災體系建設,增強城鄉防洪、供水和水生態保障能力。開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作、中小河流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嵩南中低山區以封禁為主,實施封山育林,嚴禁陡坡開荒,注重生態修復;嵩北丘陵區以退耕還林,修建水平梯田,壩系建設為主,進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在大項目建設上繼續推進估算總投資75億元的嵩縣龍潭溝抽水蓄能電站的前期工作,完成項目預可研編制工作,積極向省發改委匯報,把龍潭溝抽水蓄能電站列入國家規劃,電站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將達到8~10億元,實現稅收約1.50億元,可有力地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4結語
我受縣政府委托,向大會提交縣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年,全縣各級各部門積極落實縣委、縣政府一系列工作部署,著力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優環境,全縣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實現了“十二五”的良好開局。
經濟發展總體平穩較快。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00億元,同比增長10%,高于計劃一個百分點。全部財政收入突破10億元,增長25.09%。農業生產穩中有增。農業增加值完成27億元,增長2.0%,耕地保有量為2.9474萬公頃,糧食總產量實現34.2萬噸,超出計劃4.2萬噸。年底全縣家禽、奶牛、生豬存欄1505.3萬只、4.75萬頭和41.2萬頭,肉、蛋、奶產量達到7.65萬噸、12.82萬噸和11.03萬噸。森林覆蓋率凈增0.15%,達到19.15%。工業經濟平穩發展求突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0億元,同比增長6%。工業稅收和工業用電量分別增長21.34%和3.7%,其中,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和用電量分別增長49.7%和6.6%,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的22.5%和3.2%。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完成78億元,增速高于全縣生產總值增速3.9個百分點,占全縣總值比重達到39%,服務業稅收已占全縣總稅收的52%以上。對外貿易及旅游基本實現同步增長。全縣進出口總值達到10959萬美元,增長8.3%。旅游直接收入完成4102.26萬元,增長12.91%。金融結構回升向好。全縣金融結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20.8億元,較年初增長22.5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54.3億元,增長18.45%。各項貸款余額112.1億元,較年初增長56.38%。
投資及項目建設有力推進。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1億元,增長21%,高于計劃6個百分點,其中服務業投資完成53億元,增長23.8%。引進市外資金24.3億元。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建設項目150個,總投資156.6億元,實現投資80.3億元,與計劃持平。全年確定縣及縣以上重點項目38個,完成投資21.9億元,占全年計劃的101%,常山紡織一期、橡一股份、小商品市場三期等11個項目竣工投產,小蜜蜂集團、新泰特種油、正洋建材等9項目順利開工建設,有12個項目進入省、市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取得了土地、資金等政策的有力支持。在醫療衛生、文化事業、飲水安全等方面16個項目爭取到國債資金支持,總投資4.41億元,爭取國債資金3787萬元,9個項目已開工建設。
統籌城鄉取得新進展。繼續完善建成區配套設施建設。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0萬平方米,新增天然氣供氣量110萬立方米/年,城市供熱率、供氣率、供水率和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6%、70%、92.3%和98%。迎旭公園落成投用,綠化覆蓋率、人均道路面積達到43.1%和13.1平方米,成功晉升省級園林縣城。繼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投資5037.2萬元,完成城慈、房里線等農村道路改造工程15項,新增公路通車里程44.8公里,投資150萬元,新增農田節水灌溉面積5633畝,投資515萬元,解決4個村1.0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10個新民居示范村開工建設,地源熱泵技術的推廣實現了農村居民的集中供熱,解決農村環境衛生條件的城鄉垃圾集中處理系統工程已獲得省審批;南樓采摘觀光園、塔元莊都市農業園、西平樂金農禾生態農莊等生態休閑農業、都市化農業項目的實施正在推進城鄉經濟的融合。
民生得到持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雙雙實現9%增長,分別達到12584元和6720元。城鎮新增就業2450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71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9%以內。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人數8796人。全縣鄉鎮醫療衛生院改革和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完成年度任務,基本藥物制度和大病統籌制度全面實施,城鎮退休職工養老保險、新農合籌資、城鄉低保、最低工資收入標準繼續提高。全年籌建保障性住房676套,其中新開工建設640套,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36戶已入住廉租房。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22天。年確定的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八個方面25件實事基本完成。
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教育事業加快發展。投資8113萬元,完成東柏棠小學、里雙店中學等16所學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設,新建的子龍小學竣工投用,撤并5所中學,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7.9%。科技進步成效顯著。全年共爭取市級以上科技項目29項,爭取資金1049萬元,研發經費支出占全縣生產總值比重提高至1.4%。文化事業蓬勃展開。五集紀錄片《古郡傳奇》在各級電視臺連播,歷史劇《常山少年·趙云》、電影《田野的希望》成功上映,“元曲藝術文化中心”項目得到省文化部門批準并給與資金支持,縣文化館晉升為國家一級館。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農超“萬村千鄉”工程全面完成,鄉鎮、村級基本藥物和農資產品、生活日用品等全部實現統一采購及配送。安全生產形勢和社會治安環境持續好轉,體育、民政、檔案、計生、國防等各項事業全面進步。9個約束性指標均完成年度計劃目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25‰,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1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分別達到95%和99.4%。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下降4.4%,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均完成市任務目標。
同時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矛盾和薄弱環節。一是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同時存在下行壓力,土地瓶頸制約明顯,節能減排成本高、難度大;二是企業經營面臨巨大壓力,要素緊與價格漲并存,貸款難與融資貴并存,招工難與用工貴并存,市場需求減弱帶來企業經營風險上升;三是物價持續高位運行,對居民生活、市場流通影響加劇;四是工業及服務業產業聚集區平臺建設仍處于規劃階段,園區建設尚未啟動。這些問題和矛盾直接影響著年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目標的執行和實現,必須下大氣力進行深層次研究,結合我縣經濟特點有針對性的制定工作措施并嚴格落實,方能得以解決或緩解。
二、年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預期性指標
1、全縣生產總值增長9%,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5%以上。
2、全部財政收入、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均增長15%。
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其中服務業投資增長20%。
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
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9%。
6、市場交易額增長15%。旅游直接收入增長10%。
7、外貿進出口總值、出口創匯額分別增長10%和9%。
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
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約束性指標
1、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8%。
2、萬元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8%。
3、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低3.7%。
4、主要污染物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削減1%,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保持在上年水平。
5、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75萬人。
6、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2%和95%。
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以上。
8、城鎮住房保障覆蓋率達到1.4%。
9、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量500套。
10、新增農村飲水安全人口2.32萬人。
11、耕地保有量在2.685萬公頃以上。
12、人口自然增長率8.3‰以內。
三、重點工作和主要措施
年,面對我縣更加特殊的經濟形勢和發展環境,發展改革任務更加繁重,必須堅持大招商、重項目、抓發展不放松,加快“轉型升級、跨越趕超”步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新突破,著力做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確定縣域產業布局規劃,全面啟動產業聚集區建設。古城風貌保護區:銜接《古城風貌整治及提升總體規劃》、《縣古城保護規劃》及各項相關規劃,按照省、市政府要求進行古文物本體保護與搶救、環境綜合整治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區和商貿物流產業聚集區:一是落實省級園區管理機構,對兩區實現全方位服務及管理。二是在省政府批準的園區發展規劃基礎上,編制園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規劃環評審核。三是探索以園區整體進行推介和招商,吸引戰略性投資者投資于文化旅游業及現代服務業;以拓寬商品批發領域、完善倉儲物流功能為主線,謀劃實施物流園區三期、恒山市場改造等重大項目建設。市紡織服裝基地:充分發揮基地基礎設施完善優勢,支持引進重大產業類項目,將建設用地指標、能源消費增量及環保容量指標等向入駐項目傾斜,協調解決征地拆遷、項目進場等難題,確保投資102億元的際華職業裝、投資40億元的潤德服裝加工區、投資12.5億元的古林家紡等項目早日具備條件開工建設,力促常山生化、常山紡織一期竣工投產,完成投資12億元以上。縣工業經濟開發區:一是強力推進科技工業園區項目建設,橡一股份、華恒國鑫等5個項目投產見效,豪特廚業、波特無機膜等3個項目基本竣工,盛華金屬、大旗LED、開啟利門窗等4個項目上半年開工建設,全年完成投資3.5億元以上。二是全面啟動綜合工業園區建設,引進戰略性合作伙伴,高站位規劃產業布局,高標準確定項目準入條件,全方位規劃、啟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我縣工業聚集區平臺,力爭招引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3~5個;對小蜜蜂集團、新泰特種油、正洋建材等異地擴建項目加強督導和服務,加快建設進度。三是鼓勵支持板材家具類大項目及現有企業升級改造項目入駐木都工業園。完成投資2億元以上。生態農業、都市農業產業區:重點建設滹沱岸鎮、曲陽橋鄉2個萬畝無公害蔬菜、瓜菜示范基地,建成東賈村、西里雙等4個千畝設施蔬菜示范區。加強金農禾生態農莊、塔元莊觀光農業、恒佳休閑觀光特色果品采摘等4個都市農業示范園區建設。
(二)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年共安排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50個,計劃完成投資90億元。一是安排縣及縣以上重點建設項目24個,總投資315.7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0.3億元。按產業類別分:工業項目15個,總投資246.8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3.6億元,分別占重點建設項目總量的62.5%、78.2%和83.2%。按建設進度分:續建項目8個,總投資77.5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3.45億元;計劃新開工項目16個,總投資238.1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6.64億元;前期項目7個,總投資157.28億元。力爭10個以上項目進入省、市重點項目計劃,在資源要素配置、破解瓶頸制約因素等方面提供重點保障,力爭常山紡織三期、曾氏門業、天天乳業等項目早日開工建設。二是項目謀劃工作要實現新突破,謀劃項目達到160個以上,總投資480億元,其中產業類項目80個,總投資380億元,根據全縣發展需要篩選項目,協調落實各項前置條件,及早進入項目審批前期階段,對重大產業支撐性項目和龍頭企業拓展項目,組織好編規劃、做可研、搞論證工作,把項目做實做好做出成效。三是鼓勵支持現有中小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實施稅收倍增計劃,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在產業政策、資金支持、節能減排、土地利用等方面搞好指導和服務,全年共安排工業技改項目41項,總投資102億元,計劃完成投資25.3億元。四是繼續實行重點項目縣級領導分包責任制和項目綠色通道制度,全程跟蹤服務,協調解決出現的問題和矛盾。五是努力爭取國家省、市資金支持項目。
(三)加強經濟運行調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一是以縣重點項目為抓手,以紡織服裝基地項目為重點,保開工、促進度,保持投資較快增長。二是以服務工業運行為主線,引導企業深入開展對標活動,提質增效,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及時給予協調解決,全力保障重點企業煤、電、油、運等要素需求,支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加快發展保增長。三是加強經濟運行監測。實行“經濟運行聯席會月例會”制度,研究分析經濟形勢及運行特點,及時提出與采取對策,確保經濟平穩運行。四是齊抓共管節能減排工作。根據全省實行的能耗總量和能耗增量雙控制政策,對沒有能耗增量、污染容量指標來源的項目從嚴審批,繼續對全縣18家年耗能千噸標準煤以上企業和12家重點減排企業實施監控,支持新上節能減排技改項目申報資金。建立企業用能檔案,以稅電比指標對企業用電實施確保和控制管理。將全縣節能降耗任務目標責任分解至各鄉鎮、重點企業,納入縣考核體系,確保重點企業的正常運行及縣節能減排任務目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