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鎮文物工作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建立隊伍,明確職責。為確保文物普查工作在我縣扎實有效地順利開展,我縣成立了以文化局薛局長為主任,原縣衙博物館老館長王家恒同志和文化局主任科員馬建鎖同志為副主任的內鄉縣文物普查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文物辦,負責協調指導全縣普查工作。抽調縣衙博物館、文化館有關業務骨干組成普查隊伍,并對這些人員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考勤。專門騰出兩間辦公室,安裝了空調、電話,配備了辦公設備。建立建全縣、鄉、村、組文物普查網絡,各鄉鎮都已建立了文物普查領導小組,每個村、組也都確定了一名副職做為這次文物普查的骨干或聯絡員,使普查工作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得到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參與。同時,我們今年爭取到縣財政普查經費3萬元,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二、加強培訓,夯實基礎。利用縣文化工作會議的召開,我們按照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標準、要求,對全縣各鄉鎮文物普查專干、文化中心主任進行培訓。其次,為了便于各鄉鎮更好地開展工作,我們把有關文物普查的文件、要求、標準、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表和現已掌握的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分別下發到各鄉鎮。同時,我們還組織有關人員對各鄉鎮的文物普查進展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并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點難點問題。
三、鍛煉隊伍,培養人才。由于我縣的文物工作當前正處于青黃不接和新老交替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把這次文物普查工作做為我們培養人才,鍛煉隊伍的首要目標。人人頭上有任務,個個肩上有壓力,每個同志負責2-3個鄉鎮的普查工作,負責所分管鄉鎮的復查認定和新發現文物的所有文字資料,并且要求每個同志增強責任意識,堅持高質量高標準來完成。目前,全縣16個鄉鎮的普查工作任務已全部分解到每個同志。
四、核實認定原有已知的文物點和在普查中新發現的文物點相結合。我們這次文物普查工作距上次已有20多年,這20多年正是我縣經濟建設大發展時期,原有的文物保護單位生存環境也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我們借此普查機會,對原有的保護單位逐個進行核查認定,對新發現的文物點,要求每個同志積極搜集有關資料,一是查檔案、查縣志、查鄉志,二是深入鄉村,走訪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老村長和名家后代,三是尋訪保存下來的石碑上,從石碑上去尋找實物證據。
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一)公共文體設施網絡逐步完善,基礎文體設施建設得到加強。
近年來,隨著縣委、縣政府對公共文體事業的不斷重視,對文體事業的投資不斷加大,全縣各項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逐步加強??h群眾文化體育中心投資2000多萬元,將原雷鋒體育中心提質改造成了集文化娛樂、藝術培訓、全民健身、體育競賽、文體活動展示于一體的縣群眾文化體育中心。全縣14個鄉鎮宣傳文化法制站建設得到逐步完善,建立了14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分中心和14個鄉鎮農民健身中心。全縣120個村級文化活動室、80多個農民健身場所、42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層網點、24個農民書屋、10個文化大戶已建成開放,標志著我縣三級文體設施網絡已初步建成。
(二)文化惠民工程切實開展,公共文體服務能力全面提升。
為切實實施好各項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體育建設工程,縣委政府先后出臺了各項相關優惠政策給予扶植??h委政府以送電影下鄉每場600元和送戲下鄉每場2000元的補助標準確保了為民辦實事送電影下鄉和送戲下鄉工程的有效開展。送圖書下鄉、送先進科技設備下鄉、送體育健身器材下鄉,大力推進農民健身工程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等等,這些惠民工程的全面實施,充實了基層文化機構的服務內容,基層看書難、看戲難、健身難、信息閉塞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今年我縣被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示范縣”稱號。
(三)群眾文體活動蓬勃開展,人民群眾的文體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
縣文化館、雷鋒圖書館、縣電影公司、雷鋒藝術團、縣體育事業發展中心等公共文體服務職能部門積極轉變機制,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增強活力,進一步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相約斑馬湖農民廣場文化活動、周末廣場電影、納涼電影晚會、百團百星文藝匯演、傳統戲劇周等文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送電影下鄉“捆綁”農村實用科普小常識,下鄉放映電影1808場次,廣場數字電影99場,影企聯姻電影18場,把黨的政策、文化、科技和衛生等知識送到農民手中。送戲下鄉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創作《十七大精神進農家》、《縣里劇團下鄉來》等10多個優秀節目,已下鄉演出場次210場,真正“將舞臺搭到老百姓家門口”,把歡樂送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扎實推進,把科技文化信息送到邊遠農村。靖港應農圖書館、格塘詩社等農民自辦文化亮點紛呈。迎奧運系列象棋賽、籃球賽、羽毛球賽等大型體育賽事經常舉行。老年腰鼓隊、舞龍舞獅隊等全縣40多個業余文藝團隊經常活躍于大街小巷、鄉間田野,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弘揚
(一)始終堅持“搶救第
一、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文物保護工作全面推進。
今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我縣作為省試點縣之一,首次采用高科技手段引進衛星定位系統,已對12個鄉鎮完成了文物普查,共發現、登錄不可移動文物點90余處,文物普查先進工作經驗在《中國文物報》上向全國推廣。惜字塔保護維修工程作為省內一個重要文物修復課題,已正式啟動。對縣境內“風盤嶺漢墓”等的考古發掘工作有序開展。與各文保單位簽訂責任書,文物保護進一步落實。我縣文物工作成績得到了省市的高度肯定,目前正在申報全國文物先進縣。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突破進展,優秀文化得到弘揚。
作為反映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的《望城剪紙》和展示望城文物概況、準確把握地域文脈、彰顯望城厚重文化底蘊的《時空之旅—望城文物攬勝》順利出版發行。代表我縣優秀傳統文化的望城文化三杰——望城書法家尚游、剪紙世家秦石蛟和銅官陶藝劉坤庭成功向省內外推介,并作為縣慶三十周年發展成果在縣群眾文化體育中心建立了展示館。
三、堅持繁榮與管理并重,文化市場更加健康有序。
為確保了我縣文化市場繁榮健康發展,我局一是規范了辦事程序,提高了為民辦事效率,優化了文化市場發展環境;二是進一步深化了網吧管理工作,積極探索綠色網吧和連鎖網吧經營管理模式,取締了52家黑網吧,引進了2家連鎖網絡公司;三是大力整治文化娛樂場所和演出市場,確保市場經營文明健康;四是經常性的開展掃黃打非和凈化學校周邊環境專項行動,打造了一方文化凈土。
四、文體產業逐步壯大,在經濟建設中的貢獻率逐漸提高。
一是演出市場、影視休閑業逐漸繁榮。縣雷鋒藝術團今年以來在各類商業演出中創收近40萬元,縣電影公司充分利用現有的文化設施,大力發展影視休閑娛樂業,今年已創收20多萬元。
二是體育彩票發行業逐漸加大。今年新增體育福利彩票發行點6個,總發行金額達200多萬元,市返還我縣體育設施建設資金近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