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保護生物的最根本措施范文

    保護生物的最根本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保護生物的最根本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保護生物的最根本措施

    第1篇:保護生物的最根本措施范文

    關鍵詞 狂犬病;免疫;防制;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S85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4-0258-0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多發于春、夏等溫暖季節,主要發生于亞洲、非洲、歐洲等,在發展中國家更為嚴重[1]。狂犬病病毒可經傷口沿末梢神經直達中樞神經系統,或經血液而進入腦脊髓內,繼而在機體神經細胞內繁殖,并形成細胞漿內包涵體,使人或畜發病。狂犬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因進入機體的病毒數量、毒力及咬傷部位而有所不同,一般為1~2個月,最短僅10 d,長者可逾1年[2]。伴隨著城市、農村養犬數量的不斷增加,狂犬病的潛在威脅和疫情形勢也隨之變的嚴峻。因此,如何預防、消滅狂犬病就成了現在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1 流行現狀

    幾乎所有溫血動物都對狂犬病易感,狂犬病病毒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犬科和貓科等動物,野生動物可作為狂犬病病毒的儲藏宿主。蝙蝠、野鼠等野生嚙齒類動物對狂犬病病毒都比較易感,這些動物在一定條件下又可成為該病的潛在危險疫源。

    2010年,全國報告發病數最多的5個省區,分別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廣東省、湖北省和貴州省,報告發病數占全國總發病數的67.86%。而廣西是中國狂犬病高發區[3],狂犬病已逐漸成為廣西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我國南方地區犬類有1~3成的狂犬病隱性帶毒,如此高的隱性帶毒率是狂犬病傳染的一個重要原因,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2 狂犬病的免疫學研究進展

    狂犬病是一種急性接觸性人畜共患傳染病,目前對控制狂犬病感染還沒有特效治療藥物,一旦受感染而發病,病死率幾乎可達100%,高居各類傳染病病死率之首,嚴重威脅著人畜的健康。為了更好地控制和預防狂犬病的危害,科研人員不斷對狂犬病的免疫機制、致病機理等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攻關,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2.1 細胞免疫

    盡管狂犬病病毒的所有結構蛋白均表現出抗原性,但是并非所有的蛋白都起相同的作用。研究表明,純化了的G蛋白(糖蛋白)誘導產生的抗原能夠保護狂犬病病毒對腦的腦內攻擊,是唯一能夠持續誘導產生病毒中和抗體的狂犬病病毒抗原,是制備疫苗的重要成分。過去人們認為,只有糖蛋白才是提供抗狂犬病保護性免疫的抗原。但是近些年來的研究證明,狂犬病毒誘導細胞免疫的主要成分是糖蛋白和白。

    最近研究表明,狂犬病毒內部的RNP(核糖白)或NP(白)在誘生保護性免疫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4]。因為NP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和RNP相同似,且NP的抗原性比G蛋白的抗原性穩定。狂犬病毒RNP或G蛋白注射動物(如小鼠、犬和猴等)可誘生抗腦外途徑致死性攻擊的免疫保護力,誘生大量特異性Th 細胞,在誘生抗狂犬病免疫保護上起決定性作用。因為特異性中和抗體只能在感染初期即病毒未進入肌細胞及神經通路時發揮作用。

    2.2 體液免疫

    狂犬病病毒被巨噬細胞吞噬后的病毒裂解顆粒或狂犬病病毒蛋白被吞噬細胞加工、處理和遞呈的抗原,可間接刺激B淋巴細胞合成抗體。G蛋白是鑲嵌于狂犬病病毒雙層脂質包膜上的刺突,長約10 nm,是狂犬病病毒唯一暴露在表面的、糖基化的蛋白,能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體。

    N蛋白、P蛋白、L蛋白位于狂犬病病毒內部,緊密包裹病毒RNA,構成病毒的衣殼,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抗狂犬病病毒的核衣殼抗體,這種抗體是非中和抗體,不具有抵御狂犬病病毒攻擊的保護作用。N蛋白抗體在體外具有抑制狂犬病病毒復制的功能[5]。

    3 狂犬病綜合防制的研究進展

    狂犬病的死亡率極高,但就目前來看,犬在人們生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犬是狂犬病的傳播宿主,也是狂犬病病毒的儲藏宿主,預防人類狂犬病的根本所在就是有效控制犬的狂犬病。近年來,狂犬病疫苗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3.1 控制和消滅傳染源

    犬是人類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對犬狂犬病的控制,包括對家養犬和寵物犬進行免疫接種、消滅野犬和捕殺可疑病犬和病貓是預防人狂犬病最有效的措施,世界上很多控制和消滅了狂犬病的國家已證實了這點。普及防治狂犬病知識,提高狂犬病防疫意識,是預防狂犬病的關鍵措施之一。

    3.2 咬傷后防止發病的措施

    人被可疑動物咬傷后,應立即采取積極措施防止發病,其中包括及時而妥善地處理傷口、個人免疫接種以及對咬人動物的處理。

    3.3 免疫接種

    對家養犬進行登記,并給予預防接種是控制和消滅狂犬病的最根本措施。在消滅家犬狂犬病的基礎上,目前防制重點轉移至對野生動物的免疫。而對于咬傷前的預防性免疫,免疫接種對象僅限于受高度感染威脅的人員,因為目前的疫苗還有一定的副作用,不推薦采用大規模集體免疫接種的辦法。

    4 狂犬疫苗的研究進展

    4.1 弱毒疫苗

    1885年,巴斯德首次用兔腦脊髓制備成狂犬病弱毒疫苗[6]。狂犬病弱毒疫苗在我國狂犬病的防制工作中曾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弱毒疫苗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據相關報道,動物在接種弱毒疫苗后可在其口腔中檢出殘毒。

    4.2 滅活疫苗

    狂犬病疫苗株先在體外用細胞進行繁殖培養,滅活后與佐劑按一定的比例制備成獸用狂犬病滅活疫苗。近年來,滅活疫苗的研制取得很大的進步。滅活苗從神經組織滅活苗、鴨胚疫苗到細胞疫苗,逐步克服了各種不足,使狂犬病滅活疫苗的效力變得更穩定。鑒于弱毒疫苗存在的安全隱患,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用狂犬病滅活疫苗代替弱毒疫苗,最終消滅人和動物狂犬病。

    4.3 基因工程疫苗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狂犬病在分子生物學和分子病毒學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科研人員基本研究清楚了狂犬病病毒基因組及其編碼蛋白的結構和功能,使得基因工程疫苗成為當前開發研制經濟、安全、有效的新型熱門疫苗。

    目前,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主要圍繞糖蛋白和白展開,主要有重組活載體疫苗、亞單位疫苗和基因疫苗等。我國第一株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組天壇株痘苗病毒已研制成功,但痘苗重組病毒接種人類后,可長期抑制再次免疫接種,因此狂犬病重組痘苗載體疫苗的使用范圍有一定限制。

    5 結語

    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切斷狂犬病的傳染途徑、消滅一切可能的病原,對犬科和貓科動物全面免疫,提高人的思想素質,提高人對狂犬病的認識,做到群防群控。人一旦被貓犬類動物咬傷或抓傷,馬上對傷口進行處理,12 h內進行疫苗注射,減少發病幾率。控制好犬類動物的養殖數量,減少隱性帶毒的病毒宿主;對鼠類常年進行滅控,減少帶毒傳染。因此,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防疫意識,還需研制出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經濟的疫苗。

    6 參考文獻

    [1] 盛圓賢,趙德明.狂犬病流行態勢及其防控策略的研究進展[J].中國獸醫科學,2009,39(9):835-838.

    [2] 梁秀梅,于潛.狂犬病病毒和狂犬病[J].生物學通報,1994,29(6):23.

    [3] 陸立權,郭建剛,劉棋,等.外觀健康家犬攜帶狂犬病病毒狀況調查[J].廣西農業科學,2006,37(1):88-89.

    [4] 戴自英.實用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85-90.

    第2篇:保護生物的最根本措施范文

    1.充分認識沃土良田,明確沃土良田建設方法

    1.1肥沃土壤的特征 首先就是具有深厚、松軟的耕作層,土壤質地要砂粘適中,土壤結構良好,既能透水通風,又能保墑蓄水,水和氣不發生矛盾,容易調節,作物根系能深扎密布。耕作層養分含量豐富,速效性的氮、磷、鉀充足,作物吸收容易,同時有益微生物活動旺盛,既能加速有機質的分解,又能積累新鮮的腐殖質,保證作物得到充分的養分供應。

    1.2培育肥沃土壤的途徑 人們通過各種農業生產措施,來逐步改善土壤內部的物質運動形式,使其向著有利于作物生長的方向轉變,不斷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改善土壤的生產特性。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和腐殖質的形成是土壤內部物質運動形式中的最重要形式,它決定著土壤肥力的發展與衰退。同時腐殖質還能和土粒牢固結合,形成水穩定性的團粒結構,從而改善了許多土壤性質,協調了土壤肥力,為作物生長發育創造了良好條件。所以,土壤腐殖質越多,土壤性質越好,肥力越高。

    1.3培肥土壤的關鍵措施 肥料是作物的糧食,隨著復種面積的增加和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作物從土壤里帶走的養分越來越多。為了解決作物需肥的要求和土壤供肥的矛盾,就必須增施肥料,充實土壤養分含量的基礎,做到支付相抵,略有盈余,才能逐漸培肥地力,如果只消耗不補充,土壤肥力慢慢變薄,變劣。增施肥料,做到培肥養地,就要大量增施有機肥料,以增加土壤的養分。

    2. 白城市有機肥用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一是有機肥源相對減少,一些農戶有了農機設備后,不再飼養大牲畜;二是農戶培肥土地的意識淡薄,只種不養,尤其是有很多農戶承包他人土地不愿投入有機肥,只投化肥追求當年效益;三是化學肥料的速效性成就了一些農戶的懶惰心理,特別是青年一代的農民不愿施用臟、臭、費工、費時的有機肥,而愿意施用省時肥效快的化肥;四是有些地方高質量的過圈糞及人糞尿都用在了蔬菜保護地生產上,大田則多年不施農家肥;五是城糞下鄉相當困難,處于被動狀態,城市糞肥的處理成了大問題;六是秸稈的棄置亂堆和焚燒現象還相當普遍,造成有機物料的大量流失;七是各級農業部門在有機肥的基礎設施和扶持政策上抓的不夠,造成了只施化肥,不重視農家肥的局面。

    3.忽視農家肥使用造成的后果

    3.1農田日益瘦瘠 多年來農家有機肥被冷遇或遭到遺棄,使農田的有機養分得不到應有的歸還。農家肥用量大,笨重,積制和運送,施用費工費力。現在農村也缺少人畜糞尿的儲運設備及施肥機具,施用困難。農家肥肥效慢,增產效果沒有化肥快。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深入,農民收入門路廣了。“少投入,多得利”是現在一些農民的心理。同時地方對使用農家肥的宣傳督促也不力。

    3.2忽視或遺棄農家肥,已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后果 據調查,我國每年糧油作物秸稈約有5000多萬噸,用于還田面積還不足20%。城鄉每年產生的人畜糞便、生活垃圾也有20多億噸,其中氮、磷、鉀含量約2000多萬噸,但目前的利用率也僅有百分之幾。

    3.3由于農田有機養分得不到歸還,導致田地養分的嚴重失衡 目前,我國有很多農田處于“營養不良”的狀況,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受到影響。此外,農家肥被遺棄,又促使化肥需求量急劇增加,并引起化肥使用量的不斷畸形升級,對農田土壤結構的形狀帶來嚴重損害。

    4.提高對“建沃土良田,發展農業”重要地位的認識

    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是必須在保持糧食逐年增產的基礎上開展的。參照一些農業發達國家所走過的道路和經驗,凡是人均耕地較多,而人口又不密集的國家都以提高機械化程度為主,從而達到增產的目的;凡是耕地少而人口又相對密集的國家則均靠大量增施肥料,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達到增產的目的。我國耕地面積有限,人均不到1.5畝(吉林省人均耕地面積2.7畝,白城地區人均耕地面積6.5畝)。而擴大人均耕地面積的可能性很小,決定了我國的糧食生產必然要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為主要方向。從多年的農業增產的實踐看,單產大幅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增施肥料;二是不斷更新高產優良品種;三是調整作物結構,改革耕作制度,盡可能的擴大高產作物面積。在這三者之中,高產耐肥品種需要增施肥料,擴大高產作物面積,也要加大肥料投入。所以增施肥料,施好肥料是我國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的最根本措施之一。

    5.廣開思路認真挖掘,開發有效肥源

    5.1充分挖掘草炭資源,大力制造腐植酸類肥料 腐植酸類肥料是一種很好的有機化學肥料。它具有良好的肥效和改良土壤的作用。而且原料來源廣泛,生產方法簡單,深受農戶的歡迎。腐植酸類肥料的開發,可以為有機化肥生產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5.2開采草炭土,利用天然肥源 草炭土是一種含有有機質和豐富的植物養分物質的天然肥源。大量施用草炭后,不僅直接供給作物所需要的養分,同時也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充分開發利用這些天然肥源,對于增加有機肥料的來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草炭土大部分是沒有經過腐爛分解的植物有機殘體,因此是遲效性肥料,在利用草炭土作肥料時,應事先經過漚制堆腐后施用,才能充分發揮肥效。草炭土也可作為有機肥料直接施入地里,或曬干后作為墊圈材料和廄肥一起堆腐后施入地里。

    5.3養畜積肥 牲畜糞尿中含有20%~30%以上的有機質,還有豐富的氮、磷、鉀及其他養分。畜糞再加上褥草、泥土等墊圈材料所漚成的廄肥,就是養分全、數量大的優質有機肥料,進入土壤后,會大大提高農業產量。

    5.4種好綠肥,利用生物固氮 氮素是作物需要量最多的養分,而土壤中卻比較少。栽種豆科綠肥,利用根瘤菌固定大氣中氮素,是增加土壤氮素的好辦法。

    5.5充分利用沼渣、沼液 沼氣近年發展較快,沼渣、沼液也是良好的有機肥。發展沼氣是利用人畜糞尿與秸稈等廢棄物獲取能源與肥料的好方法,應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發展。一是解決沼氣肥的運輸與施用困難,研制專用工具,并鼓勵發展類似小麥收割服務的沼氣肥施肥服務專業戶;二是在大中畜禽養殖場和小城鎮發展大中型沼氣生產,對農民進行能源與肥料供應服務。

    6.關于發展有機肥生產的幾項措施

    6.1廣泛宣傳、提高認識 通過舉辦培訓班、專題講座、送科技下鄉以及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形式,廣泛宣傳有機肥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使廣大干部和農民群眾認識到發展有機肥生產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作物增產,農民增收的最直接的有效途徑,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節能減排、實現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的重要舉措。

    6.2通過典型示范帶動,整村推進,逐步擴大推廣面 發展有機肥生產,要調動基層農技人員的積極性,充分發揮示范引導作用。要抓好核心示范村,各地通過抓核心示范村組織周邊村民參觀、召開現場會,充分發揮示范村的帶動作用,逐步推開,用典型來引導農民,大積大造農家肥。同時抓好有機肥高產區建設,讓農民看到效益,把使用有機肥變成農民的自覺行動。

    6.3建立健全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體系 以現有的土壤肥力和施肥效益監測網點為基礎,建立健全耕地地力、施肥效益與環境監測網點,建立健全耕地質量動態監測與預警制度。積極開展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工作,摸清當地的耕地生產能力及分布狀況,評價土壤適宜性與耕地承載能力,摸清耕地土壤養分狀況,使調查監測結果與農業生產實際相結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有機肥生產健康順利發展。

    6.4建立約束機制,調動各級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積極性 要在農村建立“養地基金制”、“農村干部積肥崗位責任制”和“農肥生產檢查評比驗收制”。通過各種機制的建立,來約束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用地養地行為,促進有機肥生產健康順利發展。

    第3篇:保護生物的最根本措施范文

    新《共識》更加全面

    在采訪中,郭藝芳主任首先談及了長達15000字的2011版《共識》的修訂背景。他對記者介紹說:“近些年,大量的流行病學與臨床研究證實,膽固醇水平異常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之一。過去十余年中,國內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降膽固醇試驗,這些研究結果有力論證了應用他汀降膽固醇治療在冠心病及相關心血管疾病一、二級預防中的重要意義。這些研究顯示,無論是冠心病及其等危癥,還是具有多重危險因素的高危患者,合理應用他汀類藥物降低膽固醇水平均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基于上述研究證據,他汀類藥物則被視為血脂異常藥物治療的基石。然而在臨床實踐中,許多患者在接受了較大劑量他汀治療后,其膽固醇水平仍不能達到目標值以下,另有一些患者由于種種原因不能耐受他汀治療;而降膽固醇新藥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的問世,為血脂異常的防治提供了一種新手段,為膽固醇達標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法……”

    郭藝芳主任繼續介紹說:“為促進并規范此類藥物的合理應用,2010年,《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應運而出,并受到了行業內的廣泛關注。2010版《共識》頒布后,多項新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結果又相繼發表,為促進并規范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的合理應用,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與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再次組織國內相關領域專家,由胡大一教授牽頭、由我執筆,在多個城市征集了多達114名專家的意見,在2010版《共識》的基礎上,根據最新發表的多項臨床與基礎研究結果,修訂推出2011版《共識》。本次修訂主要側重在兩個方面:增加了膽固醇平衡機制的深入介紹,增加了對心腎保護研究(SHARP)以及膽固醇治療研究者協作組研究(CTT研究)等的深度解讀,并增添了新的臨床和基礎證據,更加全面地闡述了膽固醇吸收抑制劑臨床應用的益處……”

    依折麥布的臨床應用

    作為本次共識修訂的執筆專家,郭藝芳主任重點介紹了以SHARP研究為代表的降膽固醇治療研究的最新循證依據――2011年最新發表的SHARP研究作為第一項應用依折麥布所進行的以慢性腎病患者為對象的臨床研究,為在更多人群中聯用辛伐他汀與依折麥布降低LDL-C的療效和安全性提供了證據。其結果表明,慢性腎臟疾病患者聯合應用依折麥布與辛伐他汀可以顯著降低主要動脈粥樣硬化事件與主要血管事件危險性,對于改善此類患者的心血管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談及2011版《共識》涉及的依折麥布的臨床應用,郭藝芳主任介紹說:“本次修訂的2011版《共識》建議可將依折麥布用于以下患者:一是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經常規劑量他汀治療后膽固醇水平仍不能達標者,可聯合應用依折麥布;二是不適合使用或不能耐受他汀治療的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可應用依折麥布治療;三是嚴重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可直接聯合應用依折麥布與中小劑量他汀治療;四是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以及純合子谷甾醇血癥;五是以TG升高為主要表現的混合型血脂異常患者,與非諾貝特聯用;六是慢性腎臟疾病時,與中小劑量他汀聯合改善心血管病預后;七是單獨應用依折麥布或與他汀聯合用于冠心病的一級預防與二級預防……”

    關于依折麥布的臨床適用問題,郭藝芳主任更進一步介紹說:“鑒于依折麥布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更適于老年患者應用。其推薦用藥劑量為5~10 mg/d,可在每日任意時間服用,食物不影響其療效。老年患者一般無需調整劑量。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可與不同劑量的他汀類藥物聯合使用。”

    談及目前降低膽固醇方面的現實問題,郭藝芳主任說:“在過去,圍繞著降膽固醇治療,我們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最近十幾年、二十年以來,他汀類藥物一直是我們降膽固醇治療的主打產品,國內外醫學界同仁圍繞這個問題所做的工作也充分證實,把膽固醇降下來能明顯減少冠心病、心肌梗死這些不良事件的發生,減少患者的死亡。然而,雖然我們做了很多工作,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整個人群的膽固醇達標率還是很低,還非常不理想,而且越是危險水平高的人群達標率越低。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可能是各方面的,首先還是我們工作不到位,從醫生到患者,大都沒有充分認識血脂異常的危害,還有一些患者不能耐受他汀治療,有一些患者用一些基本劑量的他汀治療后沒有達標,但是增加劑量卻不能耐受;有的即使使用了很大劑量的他汀,膽固醇還是不能達標。因為這些復雜的原因,造成整個人群達標率低,所以說,他汀類藥物并不能解決所有血脂異常所帶來的問題,我們還需要拓展思路,開拓其他一些新型機制的藥物來降低膽固醇。”

    談到這里,郭藝芳主任話鋒一轉說:“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膽固醇吸收抑制劑。我們現在上市的,只有一種藥物,即依折麥布。大家都知道,人體內的膽固醇來源有兩個:一個是由體內肝臟自己合成的,第二個是食物攝入的。無論肝臟合成還是食物攝入,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都是重要環節。我們使用的他汀類藥物,是經典的降膽固醇藥物,它主要是通過抑制合成來發揮作用,而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依折麥布是通過抑制在腸道的吸收,來發揮作用,它們兩個的作用機制是完全不同的。依折麥布上市以后,我們做了一些研究,這個研究最后證實,通過聯合使用依折麥布和他汀類藥物,可以明顯增加降低膽固醇水平的幅度,從而提高它的達標率。”

    郭藝芳主任更進一步地介紹說:“我們在常用劑量的他汀類藥物的基礎上加上依折麥布,不良反應發生率跟單用他汀沒有區別。這是最近剛剛揭曉的研究成果,就是心臟和腎臟的保護研究,主要是高危的腎臟病人,通過聯合他汀和依折麥布治療,看看能不能給患者帶來好處。”

    對于慢性的腎臟病人、心血管的高危人群聯合使用他汀類藥物和依折麥布后的效果,郭藝芳主任肯定地說:“這樣可以明顯降低減少冠心病,減少心肌梗死等等。這項研究主要反映了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再次論證了依折麥布和他汀聯合治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第二是再次證實了對于心血管高危人群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能夠帶來顯著的心血管獲益;第三是進一步認識了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的臨床價值,為血脂異常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提供醫學依據。”郭藝芳主任接著說,“剛才所說的主要是針對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的適應癥,我剛才還談了,對于高膽固醇血癥的患者使用常規劑量他汀治療以后,膽固醇不能達標的問題,那么,我們就可以聯合使用依折麥布……”

    “我還想談一下單獨或者聯合使用依折麥布可以用于冠心病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問題。研究說明,不良反應是非常少的。依折麥布單藥或與他汀類藥物、貝特類藥物聯合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少見、且輕微,其發生率與安慰劑相似,較為常見者包括頭痛、腹痛、腹瀉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多不影響繼續治療。禁用于已知對此藥及其添加劑過敏者,禁用于活動性肝病,或不明原因的血清轉氨酶持續升高的患者。由于尚無充分的研究證實本藥對于胎兒和哺乳期嬰幼兒的安全性,因此,我們不推薦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服用依折麥布……”

    降低膽固醇已成為核心策略

    談及2011版《共識》的臨床意義和社會意義,郭藝芳主任說:“由于人體血液循環中,膽固醇主要來自于兩種途徑,即體內(肝臟與外周組織)生物合成和腸道吸收。他汀類藥物通過抑制HMG-CoA還原酶而減少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則主要通過減少腸道內膽固醇的吸收發揮作用,而依折麥布又是目前已經上市的唯一一種膽固醇吸收抑制劑,所以依折麥布較受關注。腸粘膜吸收膽固醇的過程非常復雜,但位于小腸粘膜刷狀緣的一種特殊轉運蛋白NPC1L1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依折麥布可選擇性抑制NPC1L1的活性,從而有效減少腸道內膽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臨床試驗表明,與安慰劑相比,服用依折麥布5 mg/d和10 mg/d可分別使LDL-C降低15.7% 與18.5%,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升高2.9%與3.5%(均達到統計學顯著性差異)。受試者對依折麥布治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其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似。”

    郭藝芳主任再次強調:“近十余年來陸續完成的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降膽固醇試驗研究證實,降低LDL-C并達到目標值已成為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他汀類藥物已經被視為血脂異常藥物治療的基石。而近期的SHARP研究,則再次驗證了依折麥布在與他汀聯合治療中能夠大大提高膽固醇達標率,并保持良好的安全性。”

    郭藝芳主任接著說:“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已是全球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而冠心病與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危害人類的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我國醫療衛生、醫療保障和疾病預防事業面臨嚴峻的挑戰。高血壓及血脂異常是造成近年我國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增加的兩大主要危險因素,而人群膽固醇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是我國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最主要致病性因素。”

    “因此,血脂異常是近年人們研究和關注的熱點,尤其是對于高膽固醇重癥危害的認識和干預,獲得了日益充分的臨床研究證據。在臨床上,人們逐漸認識到,以LDL-C升高為主的高膽固醇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最核心的致病因素,以降低LDL-C為主的調脂治療是冠心病等動脈粥樣疾病防治的最根本措施。然而在臨床實踐中,許多患者在接受了較大劑量他汀治療后,其膽固醇水平仍不能達到目標值以下,另有一些患者由于種種原因,不能耐受他汀治療。”郭藝芳談到,“大量研究證實,他汀類藥物是通過抑制肝臟膽固醇的合成而降低血膽固醇的濃度的,但腸道膽固醇的吸收會代償性增加從而抵消一部分他汀類藥物的作用。而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主要通過減少腸道內固醇類物質的吸收發揮降膽固醇作用,但與此同時,肝臟合成膽固醇的數量可代償性增加。他汀類藥物與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合用,二者作用機制具有互補性。研究表明,在他汀治療基礎上加用依折麥布,可使LDL-C水平進一步降低18%~25%,其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單獨應用他汀時無顯著差別。”

    郭藝芳說:“在臨床實踐中,應用初始劑量他汀治療后許多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仍不能達標,此時可有兩種選擇:即增加他汀劑量或聯合應用其他調脂藥物。大量臨床研究表明,他汀劑量加倍后其降膽固醇作用僅增加6%左右,與他汀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也會增加,致使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較大劑量的他汀治療。在任何他汀劑量的基礎上加用依折麥布10 mg/d,其降低LDL-C的效果相當于他汀劑量翻三倍,但不良反應卻沒有明顯增加。因此,對于單獨應用他汀類藥物膽固醇水平不能達標或不能耐受較大劑量他汀治療的患者,聯合應用他汀和依折麥布可被視為合理選擇。”

    目前,采取治療型生活方式改變以及合理的藥物干預措施降低血膽固醇水平仍然是動脈粥樣硬化防治最核心的內容,郭藝芳主任就此強調,2011版《共識》的出臺及推廣,將有助于規范降膽固醇治療,促使臨床醫生了解并重視高膽固醇血癥的危害,進一步提升中國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水平。相信隨著人們對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認識的逐漸深入,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防治手段也將不斷完善。

    談到2011版《共識》后,如何通過后續的工作,將該《共識》普及到基層醫生臨床實踐中這一問題,郭藝芳主任認為:“首先,我們應自始至終地保持同仁互動。只有大家都來參與、都來關心,才能夠按照《共識》中所介紹的內容去實施。我們制訂指南性文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規范臨床實踐行為,是為了使心血管疾病防治更加規范、更加合理、更加科學。那么,制定出這些文件以后,就要更大范圍地去宣講、去推廣,以便讓更多的臨床醫生、尤其一線臨床醫生去了解這個《共識》、執行這個《共識》。我認為推廣形式必須多種多樣。我們可以通過專業的報刊去宣傳,也可以通過非醫療機構的紙媒去宣傳,還有通過網絡、通過各種學術會議,進行立體式、全方位的宣傳。只有這樣,才能讓廣大的基層一線醫生接受新《共識》,并把新《共識》的內容,貫徹到日常的臨床實踐工作中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久久天堂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成人午夜小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大帝|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久久久久久成人毛片免费看 |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大帝|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自拍视频网|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一成人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成人免费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国产成人8X视频网站入口|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