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活質量評估范文

    生活質量評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活質量評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活質量評估

    第1篇:生活質量評估范文

    【關鍵詞】營養護理;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生活質量

    營養不良在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MHD)中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營養不良對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影響,經強化營養護理可以有效改善終末期腎病患者生活質量[1]。本文選取120例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分析營養護理作用,顯示其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患者,按照自愿原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終末期腎病判定標準,且均能夠實施血液透析治療,具有較高透析依從性,治療效果良好。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齡32-77歲,平均年齡(53.1±7.5)歲。患者均未出現中途放棄透析或轉院治療現象,無精神疾病史或認知障礙,均具有自理能力,機體狀態良好。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基礎資料方面均無明顯統計學差異性,可以予以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放療后予以常規方法進行護理,而研究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方法基礎上予以營養護理,主要方法[2]有:應用講座、單獨談話、組織病友座談會等方法,合理借助網絡、社區、多媒體等多層平臺,制定較簡單易懂疾病內容安排有效健康宣教,使得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根據透析情況給以護理健康飲食指導,使得患者及其家屬明確需營養均衡搭配原因、方法及其影響,讓患者明白健康飲食所存在目的及意義,飲食需遵守低鹽低脂低鉀、高熱量、高鈣、高蛋白質原則,透析過程中患者機體中一些氨基酸、肽類、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往往發生損失現象,因此需注意及時攝入水分、蛋白質、水溶性維生素等。遵照少食多餐原則,予以合理化食物搭配,卻了解制作方法,提高食物對味覺刺激性,由此可增加患者食欲,按照患者實際情況和個人喜好調整其對應的具有個性化飲食方案,若胃腸無法快速運動,則不可應用過于油膩食物等,若患者食欲不佳,情況嚴重時可合理予以藥物調理或給以營養物質治療。日常生活中,需對患者每天所攝入能量、蛋白質、微元素等實施計量性評估。患者應積極鍛煉,促進消化,增加食欲能力。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生活質量判定應用臨床生活質量量表評估,主要有6個方面,分為生理職能、情緒職能、認知職能、角色職能、社會職能、心理健康,每個評估項目滿分均是100分,得到分數越高顯示此項生活質量越高。

    1.3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18.9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t檢驗,P

    2 結果

    經研究可知,研究組患者經干預,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在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中,營養不良具有較高發病率,西方發達國家一般為18%-75%,我國發病率也達到20%-50%,導致終末期腎病患者存在較高住院率及死亡率。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產生營養不良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蛋白質、熱量攝取不充足、透析效果不充分,發生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透析膜生物存在不相容等,在各類原因中,蛋白質和熱量未充分攝取則是導致營養不良主要因素。通過分析發現,營養不良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飲食原則還是按照保守治療方法執行,對蛋白質攝取量進行了較為嚴格的限制;對血肌酐水平的重視程度較過,過于擔心機體內血脂、血糖出現上升現象,從而導致糖、脂肪攝取量過低,無法供應充足能量,降低蛋白質應用率;膳食結構未合理設置,較多元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未按照合理比例攝取,動物和植物蛋白未按合理比例搭配,飽和和不飽和脂肪酸未搭配合理比例等[3]。因為血液透析過程中存在營養不良現象,所以護理人員應和患者進行積極溝通,進行全程指導,使得營養護理可以配合患者營養狀況。

    經本文研究發現,研究組患者經干預后,生理職能、情緒職能、認知職能、角色職能、社會職能、心理健康方面和對照組相比較均明顯增加,總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對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予以營養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其營養狀況,與近幾年此方面研究資料結果保持一致性。

    總之,對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實施營養護理臨床效果顯著,臨床應用價值高,營養護理可以使得患者了解營養均衡所存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意識的對飲食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在透析過程中,所流失各類營養成分可以得到及時充足補充,有效提患者生活質量,因此使得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具有較為明顯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謝巧玲,王文龍,李云生等.營養護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4):214-2215

    第2篇:生活質量評估范文

    關鍵詞:癌癥患者;生活質量;護理

    癌癥患者身體情況都相對危重,對于其生活質量問題在上世紀40年代,Karnofsky提出利用行為狀態量表進行評估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1]。對于癌癥患者生活質量問題被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對其評估的測量方法也不斷進步。根據相關研究資料指出,其中生活質量指數、癌癥康復評估方法、36項簡短健康調查(MOS)、癌癥功能性生活指數、線性同原語自評量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等使用上表示較為滿意[2~6];另外有研究學者指出,對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最好的辦法是Rotterdam癥狀清單;相對醫院來說,焦慮(SAS)、抑郁(SDS)量表來進行癌癥患者的抑郁、焦慮評估非常實用。

    1 生活質量的概念

    生活質量的概念非常抽象,關于生活質量的描述目前可以達成共識的包括以下幾方面:①決定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多方面的因素。對于癌癥患者來說情緒、自覺癥狀、陌生環境的適應、醫院人員相處的關系,患者工作、生活、社會功能等。整體總結歸納為患者的心理問題、身體狀況、社會功能三方面所決定。②生活質量是一種主觀的體驗感,值患者個人的一種體驗判斷,個性個體不同,判斷的結果也不一樣。例如,都是癌癥患者,樂觀積極向上的患者對治療充滿信心,認為是可以治愈的這類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的心理壓力;相反思想悲觀,認為癌癥是治愈不好的這類患者就會心理負擔重,不良情緒多。所以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評估時,患者應自己填寫問卷,如實的表達自己的意愿,醫生根據與患者的交流觀察所做的生活質量評估與患者自主進行的評測有明顯的差異。③生活質量同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改變。患者因時間的推移對周圍的食物接受的程度而變得不一樣,例如治療的初期,由于治療的痛苦患者難以忍受,感覺十分痛苦,待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后,對其的耐受程度增加,并且身體狀況慢慢好轉,患者的信心增強。

    2 生活質量評估的意義

    2.1生活質量評估可指導臨床實踐 目前臨床對于癌癥的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化治療,但是對于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手術治療原則是范圍越廣對腫瘤的切除越徹底;

    但是臨床研究表明,較小范圍的手術對于患者的生存期也不一定會縮短。以上此種情況,手術治療的范圍可依據患者的生活質量評測進行范圍的選定。有相關報道指出,對早期乳腺癌臨床試驗表明,保留患者的生活質量卻沒有接受標準切除術的患者好。所以表明,某些具有破壞性、毒副作用的治療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不會降低,反而具有改善作用。

    2.2評價姑息性治療的重要指標 很多癌癥發病初期沒有明顯臨床表現,一旦檢查發現時已經為晚期,沒有根治的機會,這類患者一般進行姑息性治療,主要以減輕患者的病情痛苦、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為主要前提。但是患者接受治療時依然會有毒副作用。此時對患者進行生活質量的測量,對療效的評價及治療方案的選擇具有特殊的指導意義。

    2.3生活質量測驗可用于判斷預后 生活質量的評測是對患者生活、心理等進行綜合性評測的一個指標,與患者自身有直接關系。對于生活質量測驗可用于判斷預后的說法,學者們意見并不統一,目前的實驗結果也并不一致,所以對于此種說法臨床還需進一步探討和驗證。

    3 怎樣提高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生活質量是一個多方方面、綜合性的評測,所以有很多因素影響其評測,對于如何提高生活質量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①癥狀控制--癌癥患者的自覺癥狀減輕,患者就會感覺痛苦減少。研究表明,當患者的腫瘤縮小、消失或被切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就會減輕,患者會對治療產生信心和希望。當患者的積極情緒被調動起來,產生信心,對生活充滿希望,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則說明,患者癥狀的控制以及改善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②健康教育--癌癥患者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所以對于癌癥患者,護理人員應進行必要的相關知識宣傳教育,樹立患者對癌癥的正確認知,明確癌癥是可以進行治療和預防的;同時樹立患者抗癌的決心和信心,對于治療積極配合。明確目標,患者積極向上,生活質量也會明顯提升,一定的健康教育對癌癥患者是必要的。③精神支持--患者入院后對其環境相對陌生,容易有孤獨感,護理人員應主動關系患者,建立精神上的支持,疏導患者心理壓力,放松心情,并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生活。患者心理負擔小,心情開朗,生活質量就會提升。

    參考文獻:

    [1]Karnofsky DA,Abelman WH,Craver LF,et al.The use of nitrogen mustard in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carcinoma[J].Cancer,1948,1:634-656.

    [2]Ganz PA,Schag CAC,Lee JJ,et al.The CARES:A generic measure of 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J].Qual Life Res 1992,1:19-29.

    [3]Schipper H,Clinch J,McMurray A,et 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The Functional Living Index-Cancer: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J Clin Oncol,1984,2:472-483.

    [4]Spitzer WO,Dobson AJ,Hall J et 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ancer patients[J].J Chron Dis,1981,34:585-597.

    第3篇:生活質量評估范文

    【關鍵詞】同期護理干預;精神分裂癥緩解期;生活質量的影響

    精神分裂癥患者雖經治療后達到緩解期,但出院后如不繼續家庭護理及定期醫院護理干預,仍不能完全的康復,且有復發的可能性。使患者及家屬生活質量大大減低,因此倡導出院后應繼續予以定期的護理干預成為一種發展趨勢,而家屬對于患者病情緩解方面至關重要,所以對患者及家屬實施同期護理干預成為研究的方向,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經住院治療達到緩解期標準的患者86例納入本試驗研究,并從患者家屬中各選取一名進行護理干預培訓。其中患者中男45例,女41例;年齡17-52歲,平均年齡(28.4±2.3)歲;家屬中父母25例,子女26,配偶35例,男36例,女50例,年齡21-73歲,平均(42.3±3.4)歲;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男21例,女22例;觀察組43例,男18例,女25例。

    1.2方法對兩組患者在出院前均給予藥物治療及護理干預。出院后僅對觀察組精神分裂癥緩解期患者及家屬實施同期護理干預,由我院護士進行心理疏導,健康講壇,增加患者及家屬的信心。同時訓練患者家屬在管理藥物及身心輔導方面的知識,讓家屬在家中仍堅持護理干預。并囑咐家屬定期來院隨診,護士每月電話隨診3次,解決患者家屬的治療相關問題。比較出院前及出院后1年兩組生活質量評分。

    1.3評定標準

    1.3.1患者生活質量評定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形式評估: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幾方面。

    1.3.2家屬生活質量評定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量表簡表:包括生理方面、精神方面、環境方面、社會關系方面。

    2結果

    2.1精神分裂緩解期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較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疾病中病程長、難治愈的一種疾病,目前只能藥物控制,完全治愈的幾率小[1]。其發病的社會背景很大程度是由于孤獨,如早期不給予一定的關懷和照顧,會逐漸表現出妄想、狂躁等精神癥狀。不僅患者本身會受到心理的創傷,同樣其家屬也很痛苦,面臨社會歧視,生活經濟壓力,嚴重影響了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2]。此外,經流行病學調查精神分裂癥患者發展為代謝綜合征的風險要高于正常人[3],這更加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經住院經藥物治療及護理干預達到緩解期患者,本研究采用出院后繼續對患者及家屬同期護理干預,家屬在本次研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出院后康復的質量,同時患者家屬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高。本研究設立對照組與觀察組,研究結果表明在實施同期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較對照組在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方面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王傳躍.精神分裂癥研究的進展[J].上海精神醫學,2011,23(4):196-199.

    第4篇:生活質量評估范文

    [關鍵詞] 腫瘤;抑郁;生活質量;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49.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27-0091-04

    目前腫瘤正成為人類慢性疾病中增長速度最快的疾病[1],軀體疾病伴發抑郁障礙已是全球十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抑郁可直接導致傷殘、生活質量下降和治療費用的增加(尤其是伴隨其他慢性疾病時)[2-4],但是目前對其治療方案的研究仍較薄弱[5,6]。晚期腫瘤患者因健康受到威脅,軀體的完整性、家庭的穩定性以及生命安全感喪失,或者治療效果不滿意而感到失望,因此極易出現抑郁等心理問題。多數學者報道惡性腫瘤伴發抑郁的患病率約50%,住院的晚期腫瘤患者抑郁發生的比例更高。抑郁情緒可導致腫瘤患者長期生存率下降約20%,在控制了已知的幾種社會人口學和生物學危險因素后,抑郁癥狀是使各種癌癥患者生存時間縮短的一致性心理預測因素[7]。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腫瘤治療把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作為臨床治療效果的重要評價指標。對于一些晚期腫瘤患者,改善其抑郁狀態應該作為首要的目標[8]。要提高腫瘤患者存活期并改善生活質量,不可忽視抑郁障礙的篩查與防治[9]。本研究的目的是對腫瘤患者進行抑郁程度及生活質量的評估,同時對伴發抑郁的患者進行抗抑郁治療,分析抑郁程度改善后患者生活質量的變化,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確定影響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為改善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2013年1月~2016年2月住院治療的符合納入標準的244例患者(其中呼吸系統腫瘤110例,消化系統腫瘤62例,血液系統腫瘤42例,其他系統腫瘤30例),采用醫院抑郁量表(HAD)評定后分為抑郁組(n=172)和非抑郁組(n=72),兩組患者基本情況見表1。入組標準:①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②惡性腫瘤;③既往無精神疾病史;④可自愿配合完成認知評估。

    排除標準:①腦腫瘤及腦轉移性腫瘤;②已服用抗抑郁藥物患者;③癡呆與認知障礙;④嚴重臟器功能衰竭(腦鈉肽、肝功能、腎功能檢測值超過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⑤意識障礙;⑥年齡>80歲。所有研究對象及其監護人對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這是一項開放性的對照研究,總共評估兩次,分別為隨訪基線期與觀察終點,整個研究間隔期為12周。基線訪視主要采用醫院抑郁量表(HAD)篩查(分界值為14分,總分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重),將滿足標準的244例患者分為抑郁組和非抑郁組。抑郁組給予鹽酸舍曲林(商品名:左洛復,輝瑞制藥有限公司,H20057438)25~75 mg/d治療(以改善癥狀為主,對劑量無要求),其余治療與非抑郁組相同。在基線及觀察終點分別進行評估。對兩組患者的評估由兩位經過培訓的臨床醫師分別進行評估,在正式進行認知評估前進行標準化并進行小樣本的一致性檢驗,κ值為0.81。

    1.3 標準評定

    1.3.1 抑郁評估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此量表是精神科臨床中常用的量表之一,中文版在抑郁人群中的信效度良好[10]。

    1.3.2 生活質量評估 采用Short Form 36(SF-36)健康評估量表。其主要內容包括生理職能(role limitations-physical,RP)、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活力(vitality,VT)、軀體疼痛(bodily pain,BP)、情感職能(role limitations-emotional,RE)、總體健康(general health,GH)、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和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八個維度。評估表得分后折算標準分,其轉換公式為:(原始分數-最低可能分數)/可能分數范圍×100。各個維度標準分值范圍0~100分,分值越高健康狀況越好。目前國內對中文版的SF-36進行了效度及信度的評估,評估結論認為其信度及效度良好[11],同時也有研究認為其對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評估仍有較高的信度及效度[12]。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結束后將所有整理數據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各變量與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采用多元線性相關回歸方法分析。P

    2結果

    2.1 兩組疾病資料與人口學特征比較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腫瘤的部位、分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患者的體重指數(t=3.90,P

    2.2 兩組抑郁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的抑郁評分在兩次測試中均具有顯著差異(P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由表3可見,基線狀態下,抑郁組的生活質量與非抑郁組比較如下8個維度均顯著減低,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2.4 多元線性回歸與相關的分析結果

    為分析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與各個指標的關系,將所有數據匯總,以生活質量八個維度的評分作為因變量,以患者的基礎資料、HAMD變化值、腫瘤分期等變量進行分析,具體結果見表4。結果表明腫瘤患者生活質量與抑郁評分及腫瘤分期有相關性。

    3討論

    腫瘤相關性抑郁是指患者因腫瘤的診斷、治療及并發癥等相關因素所導致的使其失去精神常態的情緒病理反應[13],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情緒障礙為抑郁,臨床主要表現為睡眠障礙、情緒低落、興趣缺乏、疲乏等,國內研究發病率為25%~75%,國外報道為3.7%~58%[14],且相關研究已證實腫瘤伴發負性情緒,降低患者的生存質量及預后[15]。在本研究中,共有244例腫瘤患者入組,基線時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腫瘤部位及分期等無統計學差異,保證了研究對象的均衡性。從研究結果分析,抑郁組有172例,占總人數的70.5%,發病率較高,可能與患者多為Ⅲ期或Ⅳ期腫瘤有關,亦可能與評估工具的差異有關。經過舍曲林抗抑郁治療后,抑郁組的抑郁評分顯著下降,治療效果明顯,且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腫瘤的診斷給患者帶來巨大壓力,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臨床上對腫瘤的治療不僅局限于控制腫瘤的生長及延長生存期[19],更充分強調對腫瘤伴發抑郁患者進行更好的綜合治療和管理[20,21]。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關注到腫瘤伴發抑郁患者的生活質量問題,Sharp等[1]研究認為針對腫瘤伴發抑郁患者進行綜合抗抑郁治療和一般治療后,抗抑郁治療組的患者比一般治療的患者有更少的抑郁癥狀、疲勞及軀體疼痛,同時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及健康狀況。同時國內學者研究發現對于腫瘤伴發抑郁的患者,其配偶或主要照顧人的生活質量亦受到較大影響[22]。在本研究中,我們分析了腫瘤患者的抑郁情況,同時分析了腫瘤伴發抑郁及無抑郁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治療后改善情況,由表3可知,在基線狀態下,兩組相比較,抑郁組生活質量在各個維度得分均較低,差異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腫瘤患者不僅生理健康受到損害,更損害其心理健康,及時發現腫瘤伴發抑郁的患者,通過抗抑郁藥物等治療,不僅能夠改善患者情緒狀態,更能夠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Sharp M,Walker J,Martin P,et al. 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care for comorbid maj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SMaRT Oncology-2):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effectiveness trial[J]. Lancet,2014,(384):1099-1108.

    [2] Vos T,Flaxman AD,Naghavi M,et al.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s) for 1160 sequelae of 289 diseases and injuries 1990-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 Lancet,2012,(380):2163-2196.

    [3] Moussavi S,Chatterji S,Verdes E,et al. Depression,chronic diseases,and decrements in health:Results from the World Health Surveys[J]. Lancet,2007,(370):851-858.

    [4] Egede LE. Major depression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medical disorders:Prevalence,correlates and association with health resource utilization,lost productivity and functional disability[J]. Gen Hosp Psychiatry,2007,29:409-416.

    [5] Walker J,Holm Hansen C,Martin P,et al. Prevalence,associations,and adequacy of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routinely collected clinical data[J]. Lancet Psychiatry,2014,1(5):343-350.

    [6] Holahan CJ,Pahl SA,Cronkite RC,et al. Depression and vulnerability to incident physical illness across 10 years[J].J Affect Disord,2010,123(1-3):222-229.

    [7] Lloyd-Williams M,Shiels C,Taylor F,et al. Depression--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early death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 J Affect Disord,2009,113(1-2):127-132.

    [8] Breitbart W,Rosenfeld B,Gibson C,et al. Meaning-centered group psych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Psychooncology,2010,19(1):21-28.

    [9] Ina K,Sugiyama A,Yuasa S,et al. Depression screening test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gastric and colorectal cancer[J]. Gan To Kagaku Ryoho,2010,37(6):1059-1063.

    [10] Zheng YP,Zhao JP,Phillips M,et 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hines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J]. Br J Psychiatry,1988,152:660-664.

    [11] Lee YT,Liu SI,Huang HC,et 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hort form of quality of life enjoyment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Q-LES-Q-SF)[J].Qual Life Res,2014,23(3):907-916.

    [12] 梁治學,胡燕. SF-36量表應用于我國中老年人的信效度評價[J]. 醫藥衛生,2015,9(11):49.

    [13] 吳俊蘭,肖菊香. 癌癥相關性抑郁的發生機制[J]. 現代腫瘤醫學,2011,19(2):380.

    [14] 王曉星. 加味逍遙顆粒改善腫瘤相關性抑郁的臨床研究[D]. 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15] Yang YL,Liu L,Wang XX,et al.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positive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Chinese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 PLoS One,2014,9(4):e94804.

    [16] 張吉營,高靜芳. 舍曲林治療老年抑郁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7,7(6):791-792.

    [17] Schneider LS,Nelson JC,Clary CM,et al. A 8-week multicenter,parallel-group,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sertraline in elderly out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J]. Am J Psychiatry,2003,160(7):1277-1285.

    [18] Levkovich I,Cohen M,Pollack S,et al.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de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ost-chemotherapy:Different associations with optimism and stress appraisals[J]. Palliat Support Care,2015:13(5):1141-1151.

    [19] Costa DSJ,Aaronson NK,Fayers PM,et al. Testing the measurement invariance of the EORTC-C30 across primary cancer sites using multi-group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J]. Qual Life Res,2015,24(1):125-133.

    [20] Haddad M. Depression in adults with a chronic physical health problem:Treatment and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9,46:1411-1414.

    [21] Institute of Medicine. Cancer care for the whole patient:Meeting psychosocial health needs[M]. 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8.

    [22] Li Q,Xu Y,Zhou H,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Chinese advanced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spousal caregivers:A cross-sectional study[J]. BMC Cancer,2016,2(16):586.

    [23] Bortolozzi A,Castane A,Semakova J,et al. Selective siRNA-mediated suppression of 5-HT1A auto-receptors evokes strong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J]. Mol Psychiatry,2012,17(6):612-623.

    第5篇:生活質量評估范文

    【關鍵詞】 乳腺癌;保乳手術;隨訪期;中文版健康調查簡易量表/評估;生活質量

    應用“中文版健康調查簡易量表”(SF-36)對52例接受保乳手術治療術后存活≥1年乳腺癌患者進行評估, 并與59例同期就診接受乳腺癌根治手術治療術后存活≥1患者比較,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連續選擇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腫瘤外科門診就診保乳手術治療患者, 納入條件:①經手術采集標本證實為原發性乳腺癌患者。②年齡≥18歲。③接受了保乳手術治療, 且術后存活≥1年。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嚴重的軀體性疾病。②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家族史。③有智力或認知功能障礙患者。④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本文共入選接受保乳手術治療術后存活≥1年乳腺癌患者52例, 全部為女性, 年齡29~59歲, 平均(51.38±14.27)歲。對照組為同期就診接受乳腺癌根治手術治療術后存活≥1年患者59例, 全部為女性, 年齡33~64歲, 平均(52.08±15.96)歲。該組納入條件及排除條件相同于保乳手術組。

    1. 2 方法

    1. 2. 1 隨訪期間生活質量評估量表選擇及內容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健康調查簡易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F-36), 簡稱SF-36測評問卷, 該問卷由36個單項組成, 包括8個維度:體能、精神影響、社會活動、心理健康、體能影響、精力、身體疼痛和一般健康, 各維度計分采用累加法, 按最后題值計算原始分數, 再以標準公式計算轉換分數, 各維度得分為0分(最差)~100分(最好)。兩組入選患者均在入選后1周內接受該問卷評估。

    1. 2. 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分析軟件處理SF-36問卷各項生活質量評分, 問卷中各維度評估數據用( x-±s)表示, 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顯著性測定, P

    2 結果

    兩組對象隨訪期間SF-36問卷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見表1, 結果表明, 保乳手術組隨訪期間體能、精神影響、社會活動、心理健康、體能影響、精力、身體疼痛和一般健康等維度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均

    3 討論

    近年來, 隨著對乳腺癌生物學特性認知的不斷深入, 其治療理念也由局部手術轉到局部與全身治療并重, 手術范圍趨向縮小, 更多地注重術后外形和改善生活質量[1]。由此而來, 保乳及重建手術設計逐漸增多, 后者以保存皮膚并形成完整皮囊為目的, 尤其是新近推出的保留、乳暈真皮層乳腺癌改良根治術(SSM), 直接獲得較佳的視覺效果。生活質量是評價乳腺癌患者手術療效及結局的另一種綜合指標, 其受生物-心理-社會因素影響較大。選擇一組接受保乳手術治療≥1年乳腺癌患者為對象, 在隨訪期使用“SF-36量表”進行評價, 結果表明保乳手術患者的體能、精神影響、社會活動、心理健康、體能影響、精力、身體疼痛和一般健康等維度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這都說明接受保乳手術治療的生活質量評分較高。國內幾篇涉及類似內容報道[2-4]也證實, 乳腺癌保乳手術患者常常擁有較理想的外觀, 幸福感和自信感明顯增加, 表現出高水平的生活質量評分。

    總之, SF-36生活質量問卷屬于一類評價健康和療效的新型指標, 保乳和重建手術能夠解決瘤體切除和美容治療雙重難題, 同時也明確地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 一舉多得, 可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方瓊,吳蓓雯,沈坤煒,等.乳腺癌病人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現況調查.外科理論與實踐, 2010,15(5):508-511.

    [2] 周四海,余正,楊強,等.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對早期乳腺癌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臨床觀察.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 2011, 5(3):181-184.

    第6篇:生活質量評估范文

    【中圖分類號】R711.7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124-01

    卵巢癌屬于惡性腫瘤疾病[1]。常見治療為手術治療和化療治療,但手術治療會給患者身體造成創傷,而化療的毒副作用會給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影響,加之卵巢癌疾病死亡率較高,無形中給患者帶來了較大心理壓力,令其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對治療的積極性不高[2]。故本文在婦產科201601-201803時間段收治的卵巢癌術后化療患者中抽出100例實施護理干預,研究目標性的心理護理應用效果,供參考。

    1患者資料及方法

    11患者資料在婦產科201601-201803時間段收治的卵巢癌術后化療患者中抽出100例實施護理干預,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將其劃分為普通組(50例)和心理護理組(50例),其中普通組患者采取普通的護理干預,年齡在24-69之間,均齡(465±20)歲。心理護理組患者采取普通護理干預同時結合目標性的心理護理,年齡在23-70之間,均齡(465±18)歲。在基礎資料方面,普通組和心理護理組對比差異較小,p>005。

    12方法

    121普通組普通組患者采取普通的護理干預,如普通心理安慰、知識冊子的發放、病情觀察、用藥指導、飲食護理和并發癥預防等[3]。

    122心理護理組心理護理組患者采取普通護理干預同時結合目標性的心理護理,在患者入院之后,護士應該通過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情況、社會背景、受教育水平和心理狀態,針對不同心理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方法。即:(1)焦慮不安。針對焦慮不安患者,護士應該多與其進行交流,了解患者的不安原因,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和精神支持,然后為患者講解卵巢癌疾病病因、治療方法、常見并發癥、化療毒副作用的觀察和預防處理等,加深患者對卵巢癌疾病的了解,緩解患者的不安。此外,護士還可以指導患者采取想象放松法以及肌肉漸進放松法?矸潘繕硇模?緩解焦慮。其中肌肉漸進放松法主要是讓患者緩慢吸氣,逐漸的握緊拳頭,5秒后緩慢吐氣和放松拳頭,放松15秒后繼續進行上肢部位、肩部、胸腹部、頭頸部、臀部和下肢部位的放松訓練。(2)抑郁。對于抑郁患者,護士應該耐心勸解,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讓患者了解不良情緒對治療產生的影響,讓患者盡量放松心情,然后護士可鼓勵患者家屬參與到患者護理中,多給予患者關心和安慰,通過未來暢想法、音樂療法、人文關懷和視線轉移法等減輕患者的抑郁情緒,為患者創造溫馨家庭支持和幫助系統。(3)情緒不穩。對于情緒不穩患者,護士應該及時糾正患者對于卵巢癌疾病和手術治療、化療治療的錯誤認知,列舉多例經過治療后病情好轉出院的病例,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此外護士可鼓勵患者家屬和朋友寫上祝福便簽貼在患者床頭,讓患者感受到關懷,減輕其負面情緒。

    13研究指標研究2組的不良情緒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其中患者不良情緒的緩解情況通過HAMD表來實施評估,總分低表示患者不良情緒改善較好。生活質量通過SF-36表來進行評估,總分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好。

    14臨床統計學方法本文對研究所得數據采用SPSS200的軟件統計處理,以(x±s)來表示計量資料,并行t檢驗,以百分比來表示計數資料,并行x2檢驗,如果p

    2結果

    21不同組的不良情緒分析心理護理組患者不良情緒的改善情況比普通組要好,2組比較,p

    22不同組的生活質量分析干預前,普通組患者SF-36評估得分是(435±23)分,心理護理組患者SF-36評估得分是(430±24)分,干預后,普通組患者SF-36評估得分是(521±31)分,心理護理組患者SF-36評估得分是(638±35)分,心理護理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普通組要好,2組比較,p

    第7篇:生活質量評估范文

    作者單位:450003鄭州市河南省人民醫院腎病科

    盧喜玲:女,本科,主管護師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干預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76例腎病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將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KDQOL-SF量表一般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評估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護理前后KDQOL-SF量表中一般健康相關生活質量估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干預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更為積極,對于患者生存狀態的改善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臨床護理干預;腎病綜合征;生活質量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10

    腎病綜合征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其在我國的發生率并不低,隨著臨床對患者生存狀態改善需求的提升,對于此類患者護理干預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而不同的護理方式對患者不同方面的干預程度差異較大,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護理模式的選取極為必要,而生活質量可作為評估護理模式可取程度的重要依據與指標[1-2]。筆者就循證護理干預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觀察研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進行診治的76例腎病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男45例,女31例。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34.81±5.72)歲。病程0.4~45個月,平均病程(14.70±4.41)個月。分期:代償期30例,失代償期27例,腎衰竭期19例。文化程度:小學7例,初中30例,中專20例,高中13例,大專及以上6例。將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分期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項告知。觀察組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循證護理干預:(1)配合性護理與評估。與醫師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疾病情況,對潛在的及現存的問題進行評估,如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效能感及其他相關影響因素,查閱以往相關的成功護理資料,根據調查所得患者的性格特征了解其最佳的溝通方法進行針對性解決。然后對前一階段的護理療效進行綜合評估,找出問題并根據下一步的治療措施進行針對性護理措施的制定及實施,由此形成循環。(2)心理護理。在對患者護理過程中進行心理疏導及了解其需求,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針對性疏導,盡量滿足患者的心理及治療等需求,以達到全面提升患者生存質量的目的。查閱以往相關的護理資料,了解此類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及恐懼等表現極為突出,對每位患者的上述心理問題進行評估,然后查閱相關的上述不良心理緩解方法,針對每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及相關影響因素,進行溝通疏導。向患者介紹其病情,耐心開導,消除其陌生和恐懼感,使其感到安全、舒適,同時普及相關的疾病知識,以及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囑其家屬經常與患者溝通,緩解其心理壓力,盡量抽時間陪患者,給予心靈上的鼓勵。從而有效的防止患者因情緒、心理負擔而導致不良預后的發生。(3)生活質量護理。加強日常生活指導,如衣著、飲食、運動、性生活指導等;幫助患者培養健康的自我概念,并了解患者的自我護理情況,強化生活護理知識。同時指導家屬培養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鼓勵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使患者盡快恢復到正常的生活。

    1.3評價標準將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KDQOL-SF量表一般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包括8個方面:生理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健康變化、疼痛及精力。調查問卷由患者或家屬填寫,每次發放問卷10份,要求15 min內填完,并當場回收。每個方面以百分制為準,分值越高表示質量越好[3]。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AS 6.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表1)

    3討論

    腎病綜合征的臨床危害較大,加之其在我國的發生率較高,隨著臨床對各類患者生活質量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及護理理念的改善,對于患者生活質量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也不斷增多,而其中關于腎病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干預性研究即不少見[4-5]。此類患者的生活質量除與疾病治療干預方式及效果有關外,對患者采取的護理模式也是重要的影響方面。本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護理前和護理后4周及12周KDQOL-SF量表中一般健康相關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不僅是有效輔助治療的措施及手段,同時其也是對患者的生理、心理、情緒、生活及其他多方面干預程度及效果極為突出的方式[6-7]。循證護理干預模式是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發展起來的,與醫師及其他醫務人員共同協作完成的一類護理模式,其更為注重高效、優質的基礎上,對于治療措施的配合性護理也更為細致,并且積極了解患者的需求,多方面進行協調,達到既有效配合治療,又能盡量滿足患者各方面需求,因此在多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均得到肯定[8-9]。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循證護理干預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更為積極,對于患者生存狀態的全面改善發揮著積極的臨床作用。

    參考文獻

    [1]洪惠仙,王鶯.臨床護理路徑對腎病綜合征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19):3019-3020.

    [2]邱偉蘭,蔣學軍,張小琴,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腎病綜合征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1094-1096.

    [3]袁靜.健康教育在腎病綜合征患者118例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24):2726-2727.

    [4]余慧保.187例腎病綜合征患者的生活質量、抑郁及焦慮情緒的調查研究[J].湖北中醫雜志,2013,35(9):35-36.

    [5]Gipson DS,Selewski DT,Massengill SF,et al.Gaining the PROMIS perspective from children with nephrotic syndrome:a Midwest pediatric nephrology consortium study[J].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2013(4):30.

    [6]Laskin BL,Goebel J,Starke JR,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latent tuberculosis screening before steroid therapy for idiopathic nephrotic syndrome in children[J].Am J Kidney Dis,2013,61(1):22-32.

    [7]張清云,黃淑華.護理干預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13,37(8):729-730.

    [8]黃偉.護理干預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5):18-19.

    [9]祁秀麗.全面性護理干預對腎病綜合征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9):92-93.

    第8篇:生活質量評估范文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號】1005-0019(2018)04--01

    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藥物治療同時輔以護理干預對疾病控制、生活質量的提升有積極價值。相較于一般性護理,采取社區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效果[1],本文就此問題進行研究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間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患者均符合疾病診斷標準,且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排除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遵循隨機原則將6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均等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兩組。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7:13,最低年齡為62歲,最高年齡為81歲,年齡均值為(71.23±3.21)歲,病程時間在6年~15年之間,均值為(8.54±2.17)年;觀察組3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8:12,最低年齡為61歲,最高年齡為83歲,年齡均值為(71.45±3.19)歲,病程時間在6年~16年之間,均值為(8.57±2.14)年。兩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一般資料數據經統計、對比可知無顯著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本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即提供一般的藥物指導、飲食指導等方面的護理服務。

    觀察組:本組患者則在一般護理基礎上行社區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建檔、評估。為老年高血壓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疾病相關情況,根患者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2)健康宣教。通過向患者發放疾病知識宣傳資料、定期開展疾病相關知識講座、一對一針對性知識宣教等方式提高患者對于高血壓疾病的認知,宣教內容包括該疾病的病因、疾病癥狀、危害、治療方式、控制管理等。定期進行家庭隨訪,并于隨訪時強化對患者的健康宣教。(3)心理疏導。部分老年患者易由于情緒激動導致血壓升高,且長期治療亦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因此,為避免患者因不良情緒導致出現血壓升高情況,需定期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疏導患者的心情,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以平和心態面對疾病,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工作。(4)日常生活護理。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應低鹽、低膽固醇、低脂、高鈣、高纖維素飲食,同時根據自身情況適當運動。若出現不適情況,需及時就醫,并定期復診。

    1.3 評價指標 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評估兩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評估內容有軀體功能、社會領域、心理領域、物質生活狀態,各指標總分為100分,患者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同時,記錄兩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情況(收縮壓、舒張壓)。并采取問卷形式評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問卷為百分制,評分高則滿意度高。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統計分析本文數據結果,血壓值、評分值均為計量資料,以()形式表示,組間對比行t檢驗。p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可知,觀察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心理領域、社會領域、軀體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2.2 血壓及護理滿意度對比

    比較兩組患者血壓及滿意度可知,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3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收縮壓、舒張壓)顯著更低,且護理滿意度分值顯著更高,P

    3 討論

    高血壓疾病為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及生活方式變化,臨床老年高血壓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2]。該疾病的發病原因有作息不合理、飲食不規律等,因此在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同時,需注重對患者的護理,從而保證疾病有效控制[3]。

    與一般護理相比,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社區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更為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壓情況[4]。社區護理在一般護理措施基礎上,為高血壓患者建檔,定期記錄患者的疾病變化,同時通過積極采取健康宣教、日常生活護理、心理疏導等措施,強化患者的疾病認知同時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第9篇:生活質量評估范文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到12月住院,并符合美國糖尿病學會診斷標準的患者876例,其中男530例女346例,平均年齡在(48―56)歲,治療過程中153例患者曾經出現過糖尿病年齡在21到83歲,發生低血糖237次,平均年齡在45到60歲。發生過糖尿病的患者經過及時的救護可以恢復正常,并保持血糖平穩。

    1.2 方法

    在患者初入院時進行一系列的調查及記錄,比如年齡性別,經濟情況,血糖,體質,生活習慣,飲食狀況等。第二天進行第一次的評估,通過糖尿病患者的普適性生活質量表(SF-36),l放問卷調查表,由患者自主填寫,對患者的各項體能進行統計,不便者通過家屬協助進行填寫,最后將調查表回收。由專職醫師評估,如有低血糖情況應等第二天恢復正常后再調查。在健康的基礎上對低血糖患者進行護理干預,一個月后再使用SF-36進行第三次的評估。護理干預的方法:成立糖尿病護理小組,制定護理干預路徑,小組成員每周進行2-3次評價,護士長每周進行一次對個體的指導,出院后每周回訪一次,一個月進行生活質量檢查。全面評估153例患者的心理和身體狀況,每周進行一次糖尿病基礎知識的教育,以及低血糖的原因和防護機制的思想教育,幫助患者釋放心理壓力,引導糖尿病患者正確的認識低血糖,避免對其恐懼的心理,另外用合適的方法教他們提高自身的自救能力。另外調整飲食習慣。讓營養師對每個人制定不同的飲食計劃。結合他們個體的飲食時間和偏好防治餐前和夜間發生低血糖。學會如何正確的選擇飲食,糾正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誤區和不良飲食習慣達到治療的目的。最后時刻監控血糖變化。患者應動態的監測自己的血糖變化,以調整藥物的使用量,在出院前對153例患者全面評估,出院后電話每周回訪一次對他們進行相關的指導,一個月后再次采用SF-36量表讓患者回院復診。

    1.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4.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P

    2.結果

    2.1結果

    在糖尿病患者入院時發生低血糖的153例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為(55.42士7.88)分,低血糖之后為(51.16士6.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099,P

    以下是護理干預后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以及各維度的評分情況,護理干預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總分為(57.88士5.56),低血糖后(51.11士6.99),相比較于初入院時的生活質量結果,除去精力和社會功能維度外的各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已經成為威脅人們生活質量的重大問題。在治療中不僅僅要注重對血糖的控制更重要的是預防并糖尿病發癥提高生活質量,但我國的治療往往把重點放在控制血糖上。所以出現的特點為病程長,并發癥多,收入低,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糖尿病方面的教育無法實施。SF-36是美國醫學研究開發的普適量表,有很好的信度,可用于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價,目前護理干預已經在國內的部分地區開展起來。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并發癥,比如視網膜病變會影響視力,造成生活的不便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糖尿病神經病變會導致四肢麻木肢體疼痛,嚴重的導致不能自己行走甚至截止等問題。由于低血糖造成的腦組織缺糖導致神經系統的嚴重損害,如果低血糖的持續時間大于六小時,神經元細胞就可能死亡,造成精力及軀體功能的下降。所以對低血糖的時刻關注是從根本上控制糖尿病的方法,主要還是通過護理干預可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

    通過認知干預糾正患者的不良行為和錯誤的認識糖尿病帶來的身體疼痛,精力不足,社會功能下降心理健康等問題在護理干預下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并且患者可以積極的配合治療。糾正飲食誤區和不良習慣根據自身目標科學的改善,本次研究結果發現,通過系統護理干預患者,除精力,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外,各個方面都有顯著提高,各維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成人永久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 欧美成人高清ww|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天天欲色成人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国产成人麻豆tv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 久久成人a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水| 成人免费福利视频| 6080yy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app|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成人tv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成人免费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在线看片|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视频app|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