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通信網絡概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力通信;SHD傳輸網;網絡架構
中圖分類號:TN913.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5)26-0077-02
1 SDH傳輸系統概述
1.1 SDH傳輸系統簡介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傳輸系統是1985年由美國貝爾通信技術研究所提出的,是一種將復接、線路傳輸與交換等功能進行融合,通過統一的網管系統進行操作的綜合性信息傳輸網絡。SDH傳輸系統的適用范圍極為廣泛,在微波傳輸、衛星傳輸以及光纖通信體制中都能得到有效應用,因而實現了通信網絡的綜合性管理,對于通信網絡能夠做到實時監控、動態維護,極大得提升了網絡資源的利用率。SDH傳輸網的出現是基于傳統的PDH傳輸網,SDH能夠在提供物理傳輸信號的基礎上,對網絡信號進行監控、處理,并具有較快的恢復能力,通過引入SDH傳輸系統能夠有效提升通信網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1.2 SDH傳輸系統的優點
與原有的PDH傳輸網相比,SDH通信網的優勢較為明顯,綜合而言,SDH系統的優點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具有標準化的信息結構等級,在SDH傳輸網中,不同速率的信號形成同步復接關系,從而實現了不同SDH設備的光口互連。
二是網絡監控、故障檢測與維護能力極大提升,通過在SDH幀結構中加入開銷字節來實現網絡維護功能。
三是同步復用方式的使用簡化了通信網絡中上下支路的信號,網絡系統本身的自愈能力提高。
四是網絡兼容性極佳,SDH傳輸網除了能夠處理原有PDH系統的通信信號,還能夠兼容ATM、FDDT等數字信號。
1.3 電力通信SDH傳輸系統的結構組成
隨著我國電網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發電站與變電所的數目逐年增加,電力通信網中SDH傳輸節點的數目也快速增長,某些大型城市的SDH傳輸網節點甚至超過150個。
SDH傳輸系統主要由終端復用器、分插復用設備、數字交叉連接設備以及光纖等通信傳輸媒介組成,在電力通信網中,除了SDH傳輸網中心節點的業務存在差異外,其它各節點的業務類型是基本一致的,包括調度電話、線路運行通道、電能計量以及生產管理等通信傳輸系統均能夠實現統一管理。這樣的傳輸結構也極大得簡化了通信通道,電力通信網中的常規SDH傳輸系統節點只需上下兩個通道即能實現信息傳輸功能。
2 電力通信SDH傳輸網的現狀及問題
2.1 電力通信SDH傳輸網的發展現狀
SDH傳輸網具有可靠性高、兼容性強、安全系數高、網絡建設快等優點,因此在我國電力通信網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各地供電局依據自身特點建立了覆蓋中心站與各變電所的光纖通信系統,為電力通信網提供了可靠的調度電話與遠動信息傳輸通道。
以地方電網的500 kV變電所通信站為例,主要包括兩套通信傳輸系統,其中一套SDH傳輸系統在本站分別接入地區干線通信網與省級干線通信網,而另一套則通過地區通信中心站分別接入地區干線通信網與省級干線通信網。
遼寧鞍山地區的電力通信SDH傳輸網建設的發展較快,基本形成了以SDH傳輸技術為基礎的光纖通信網;在通信網保護方式的選擇上,則使用了二纖單向通信保護環,進一步提升了電力通信網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從整體發展狀況來看,國家電網分國家骨干層、省際骨干層、省內骨干層、地方傳輸層等級別大力開展電力通信SDH傳輸系統建設。
2.2 電力通信SDH傳輸網存在的問題
我國電力通SDH傳輸網建設在取得一定進展的同時,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難以滿足電網改造的要求。
2.2.1 傳輸網架構較為薄弱
當前我國多數SDH傳輸系統尚未形成完整的環網,不具備多節點故障的保護功能,如果地區傳輸網線路出現單節點或多節點故障,將難以通過迂回線路分擔故障線路傳輸任務。
2.2.2 通信網干線傳輸容量有待提高
某些地區的SDH傳輸線路主干電路容量為155 Mbps,難以滿足區段內各變電所的通信要求,限制了電力通信網的長遠發展。
2.2.3 傳輸網管理模式落后
伴隨著硬件通信設備的引入,管理模式的發展卻較為緩慢,對SDH傳輸網的管理僅限于分路檢測以及簡單的調控,而且通信標準的不統一也極大地限制了通信系統的發展。
2.2.4 電力通信網的發展規劃不明確
對于完整傳輸網的建設欠缺科學的實施方案,對于新技術的更新欠缺敏感性,SDH傳輸網絡架構的發展難以適應現代化通信網路的要求。
3 電力通信SDH傳輸網的優化及改造
3.1 電力通信SDH傳輸網絡架構優化改造的目標
針對我國電力通信SDH傳輸網絡存在的問題,有必要對其進行優化與改造。在對SDH傳輸網進行優化改造前,首先應確立相應的改造目標。
依據我國電網建設的要求,SDH傳輸網的優化改造應建設適應電網發展的現代化光纖通信網,形成覆蓋整個地區變電所的話音、數據通信傳輸網絡;應對現有的SDH傳輸網進行優化與升級,形成基于MSTP技術的電力通信網,并不斷提升通信網的可靠性與安全性;另外,還必須不斷完善光纖傳輸網網構,電力部門應加大財政投入,建成纖芯數不少于12芯的主干光纜網絡,進一步提升SDH通信網的電路容量。
3.2 電力通信SDH傳輸網絡架構優化改造的規劃方案
電力通信SHH傳輸網絡架構的優化改造首先應明確主要技術政策,明確電力通信網建設的重要性,在確保SDH傳輸網可靠性與安全性的基礎上確定規劃方案;通信網建設必須遵循一定的技術標準,執行國家與行業標準。規劃方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3.2.1 光纖電路的規劃調整
各地區供電局根據變電所布局對通信光纜進行調整,光纜線路可以選擇OPGW或ADSS光纜,并將8芯光纜線路逐步升級為16芯或24芯傳輸線路,原線路中的光纜線路可以作為備用迂回通道。
3.2.2 傳輸網絡的規劃
主要包括傳輸網的拓撲結構、自愈環、網絡同步、業務分配、設備選型等內容。
3.3 電力通信SDH傳輸網絡架構優化改造的實施步驟
在完成電力通信SDH傳輸網絡優化改造的規劃方案后,即可分階段得對現有SDH傳輸網進行改造施工。
第一階段是MSTP環的建設,根據規劃方案中網絡拓撲完成SDH傳輸網主干環路及各個接入環主要節點的建設工作,主干路電路容量升級為622M,該階段施工不包括傳輸網網管系統的建設;
第二階段是傳輸網接入環的MSTP改造,依次實現各個接入環的網路改造工作,升級接入環傳輸線路的電路容量;
第三階段的全網整體的升級改造工作,對剩余站點進行優化與省級,實現全網多業務傳輸平臺,某些沒有進行優化改造的站點仍然可以沿用以前的SDH傳輸網絡。
4 結 語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電網建設規模逐年擴大,對電力通信網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PDH傳輸網已經難以滿足電力通信的要求,以SDH技術為基礎的通信系統在電力通信網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當前我國的電力通信SDH傳輸網絡仍然存在傳輸網架構較為薄弱、干線傳輸容量有待提高、傳輸網管理模式落后、發展規劃不明確等諸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從光纖電路、傳輸網等兩個方面對SDH傳輸網絡架構進行優化與改造,通過光纜電路優化與傳輸網絡省級,最終形成完整的電力通信SDH傳輸網。
參考文獻:
[1] 毛鵬.縣級電力通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J].通信電源技術,2014,(4).
[2] 張國勝.蘭州電網光纖通信發展探討[J].信息技術,2011,(40).
[3] 朱直達,吳丹飛.第二廠家SDH/MSTP設備組網策略[J].郵電設計技術,2008,(10).
[4] 吳文博.基于SDH技術網絡數據傳輸的設計與實現[D].上海:復旦大學,2008.
【關鍵詞】 數字化 紙質媒體 網絡媒體 取代
1 引言
“思想不息,紙媒不死”。我覺得這句話說得特別正確,每個時代的發展都離不開思考與創新。因為思想是創新之源,創新是發展之本。而現在,許多人在討論網絡媒體技術將取代紙質媒體的時候,幾乎都是從使用者的數量和經濟效益的此消彼長來驗證的。而當今互聯網的發展氣勢、盈利能力以及各種統計數據優勢當然會給它的支持者們以強有力的支持。但傳統四大媒體(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仍然位居信息傳播的主體高地,所以,傳統紙質媒體與新興網絡技術的關系不是敵人,而是戰友。二者最需要的是“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努力去做到相互學習,交流經驗,開展業界學術座談會等。把自身的優勢都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從而實現互利共贏,這才是使二者能夠長久保持創新與發展的最佳途徑。
2 傳統紙質媒體與新興網絡媒體的概念與應用
2.1 傳統紙質媒體的概念與應用
2.1.1 傳統紙質媒體的概念
紙質媒體就是指以報紙和雜志為代表的,利用靜態的文字、數字、符號和圖片向受眾傳播信息的媒介。它最早出現在數萬年前,人類先民以結繩記事。但即使是在最初的草創時期,文字和書寫結構也不是僅僅以數字來組成的。
2.1.2 傳統紙質媒體的應用
從整個媒體傳播的角度來講,中國的傳統紙質媒體的應用是無處不在的,大到經濟科技白皮書,小至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都離不開傳統紙質媒體的指示調配。
2.2 新興網絡媒體的概念與應用
2.2.1 新興網絡媒體的概念
新興網絡媒體是指以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網絡媒體形態,主要以互聯網,計算機網,有線電視網絡等網絡媒體組成。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網絡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2.2.2 新興網絡媒體的應用
新興網絡媒體的應用就更加多元化和細致化了,除了大到國際國內的形勢,經濟與科技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就更加廣泛了,例如:它可以讓你足不出戶,便一覽全球;它還能讓你不出家門,買到千里以外的貨品,等等。更重要的是,它現在有了全球十幾億的忠實受眾,這也是新型網絡媒體廣受歡迎的證明。
3 傳統紙質媒體與新興網絡媒體的優劣勢對比
3.1 傳統紙質媒體對新興網絡媒體的優勢
(1)受眾基數大,存在時間長;(2)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并且易于整理與保存;(3)價格便宜,易于攜帶;(4)能夠更好地表達信息情感。
3.2 新興網絡媒體對傳統紙質媒體的優勢
(1)將單一化的網絡功能轉化為綜合化,更具有時代的特性;(2)傳播信息更具多樣化,具體化;(3)附帶信息更多更廣,同時受眾可以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性;(4)功能多樣化是紙質媒體所無法比擬的。
4 中國傳統紙質媒體與新興網絡媒體技術在相互影響之后的發展方向
4.1 中國傳統紙質媒體在新興網絡媒體沖擊后的發展方向
21世紀是個充滿機遇與挑戰,變革與創新,發展與傳承的時代,所以,“物竟擇,適者生存”的道理在任何領域都是說得通的。
本來,傳統紙質媒體在國內的發展道路是平坦的,直到十幾年前,它的發展才受到了阻礙,近幾年越發地明顯,在對物質信息需求量極其巨大的現代社會,傳統紙質媒體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量,因此,受眾開始自己摸索著尋找對自己有用的信息,網絡媒體恰好具備該功能,所以,首當其沖的扮演著“攪局者”的角色,并且很快地“俘虜”了大批年輕的受眾,大有與傳統紙質媒體分庭抗禮的架勢。于是,國人們便開始擔憂“中國社會到底會不會離開傳統媒體”。
尤其是在2012年年末階段,西方傳媒界發生了大動蕩。西方傳統媒體漸漸衰落的陰影再次籠罩中國傳媒界。首先,德國的老牌報紙《德國金融時報》宣布徹底???,緊接著是美國的《新聞周刊》在Twitter上了最后一期印刷版雜志的封面。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人們將再也買不到紙質版的《新聞周刊》。而到了2013年,《新聞周刊》必將全面走向數字化。
鑒于西方傳統媒體一個接一個的,這可絕對是讓中國國內的傳媒界感到危機四伏,他們的今天是否就是我們的明天?在未來,新星網絡媒體會以絕對壓倒性的優勢對傳統媒體造成威脅嗎?中國傳統紙質媒體的生存空間又在哪里?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油然而生。而且,我們將不可避免的去面對這些嚴酷的問題考驗。
那么,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些問題,并且努力去找尋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鑒于中國屬于典型的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所以,中國的傳媒生態環境與西方國家的傳媒生態環境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對《德國金融時報》的停刊以及美國《新聞周刊》的轉型的問題,我們雖然要給予高度的重視,但是我國的傳媒界完全沒必要過于焦慮這些問題。要對傳統紙質媒體的未來發展方向給予正確判斷。其次,就中國傳統媒體的發展數量上來看,的的確確會有一個逐漸減少甚至是存在某些消亡的過程。因為就目前社會的需求而言,中國媒體的數量確實太多了,屬于嚴重的“供大于求”,有太多的在社會和市場中沒有太多價值的,并且生存不下去的媒體,會逐個消失在傳媒產業發展的大浪潮中。究其主因,就是這類媒體的影響力太小,又缺乏個性,沒有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但是,對于我們的主流紙質媒體,它們的影響力遂不復當年之用,但也絕對不會遭遇類似《德國金融時報》因無法適應市場環境的改變而停刊的命運。
這是我國的體制決定的。從整個媒體傳播信息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傳媒的發展必將和世界傳媒發展的潮流保持一致,但一定會帶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里的所提到“一致”,就是指中國的傳統媒體必然要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進程。在這場數字與網絡媒體的變革中,注定會有一個淘汰、整合、發展的過程,任誰也無法違逆這個趨勢。但是換個角度而言,在政治方面,我們的傳統紙質媒體和中國的制度體系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再者說,中國社會正處在一個去中心化的時代,當今社會需要有一種像定海神針一樣的東西來引導受眾,這樣就更離不開傳統紙質媒體了。例如:《人民日報》為什么要增加評論版塊?這一定不能是政府的決策,必然是社會與傳播市場的需求。所以,在這個“沒有中心”的多媒體和網絡共同競爭和發展的時代,對于受眾而言,實際上早已失去了所謂的“方向感”。所以,只要傳統紙質媒體指引方向的功能不能被其他媒體所取代,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就一定會存在的。
其實,對傳統媒體來講,機遇和挑戰的確是并存的。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必須有過硬的的受眾基礎,傳播媒體才會有足夠發展的空間?,F在的問題就是,傳統紙質媒體和新興網絡媒體在受眾分布上存在差異,年齡大一些的受眾偏愛傳統紙質媒體,而年輕人更喜歡新興網絡媒體的高速便捷。在以前,紙質媒體其實賣的就是收視率、發行量等無關緊要的指標。但是,如果現在某類媒體再敢以此來作為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那么這類媒體必然會被無情的淘汰。當然,我們還應該看到傳統紙質媒體確實具有新興網絡媒體所無法取而代之的獨特優勢,那就是“思想不息 紙媒不死”。
4.2 中國新興網絡媒體在傳統紙質媒體革新后的發展方向
如今的我們已經變得越來越離不開網絡,現在的我們很多時候都會通過網絡媒體技術去主動獲取新聞信息,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從傳統紙質媒體上被動的接受新聞信息。不要小瞧這種改變,越是細節的問題,就越能說明當下社會到底更需要哪種傳播媒介。
當然,我們還需要以正確的眼光、端正的態度去分析新興網絡媒體技術緣何成功。那我就以“三網融合”為例,來談談為什么現代社會離不開傳統紙質媒體的同時,同樣也離不開網絡媒體。
首先,從總體上來說,當今社會的主流媒體雖然仍是廣播、電視、報紙、雜志所組成的“傳統四大媒體”。但是新衍生出來的媒體,如:互聯網、手機、IPTV等早已憑借其網絡覆蓋率的優勢盡占發展先機。特別是互聯網,它是“三網融合”的核心組成部分,更是直接推動了電信網絡,有線電視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的共同健康發展。
其次,“三網融合”任重而道遠。而中國三網融合發展雖然提出較早,但發展異常曲折,許多傳統媒體和三網融合的矛盾到現在才逐一凸顯,并且矛盾非常的尖銳化。但是這也說明“三網融合”的普及勢在必行。
再者,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三網融合作為新興的產業,其將帶來革命性的變革,會產生前所未有的便捷性、共享性等益處,其具體的體現在:(1)將單一化的網絡功能轉化為綜合化的網絡功能;(2)極大地降低了獨立行業的運營成本;(3)三網融合的開展產生了新的增值業務;(4)降低運營商的服務費用成本;(5)讓受眾用更少的時間去獲取更多的信息。
總之,“三網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無論多么困難,也要去做好它。其實,還有一個我們不能去逃避的問題,那就是現在傳統紙質媒體已經發生了量變,就是為了更好地去應對新興網絡媒體的沖擊,那么網絡媒體也必須要有改變才能更好的迎接新的沖擊。
新興網絡媒體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并且有龐大的受眾基礎,其絕對是媒體行業創新的先鋒。眾所周知,網絡絕對是傳媒界的“黃金”,它的價值絕對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因為互聯網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網絡新媒體的受眾自然會大大增長,這絕對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包括兩方面的影響力,一個是市場的影響力,一個是社會的影響力。但是,從內容生產和傳播的角度來看,網絡新媒體的局限性又是非常大的,這主要歸咎于經濟利益的誘惑力。再加上它的底線沒有形成,邊界也同樣沒有形成,所以有許多心懷不軌的網絡傳媒企業開始以純盈利為目的,甚至不惜觸犯法律界限,在網絡上散播虛假新聞,公關炒作,更有甚者散播不良信息。這樣的歪風必須遏制,我國一定要加強網絡媒體法制監管力度,這樣才會保證新興網絡媒體長遠而健康的發展,不會曇花一現。
那樣說來,傳統紙質媒體和網絡新興媒體的關系絕對不是“矛與盾”,如果傳統紙質媒體放下自己“老大哥的身段”,合理的運用方式與新興網絡媒體合作,就會把傳媒界提升到新的高度上,那么,受益的不僅僅是我們受眾,還有它們自身?!盎ダセ?,和諧共贏”才是傳統紙質媒體和新興網絡媒體的正確發展目標,雖然一定會遭遇到諸多的問題與挑戰,但是只要有堅定的信心就一定會實現這個目標。
5 結語
一個是始于數千年前的傳統媒體,一個是百十年前新生的新興媒體,看似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關系,其實卻是“老當益壯”和“少壯有為”的關系。 雖然二者間的競爭不言而喻,但是沒有競爭又何談發展!紙質媒體的發展和網絡媒體壯大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必須重視這一關系的利害性,那么,實現“互利互惠”也不再遙遠。二者都是文明社會下的產物,其自身價值要以有目共睹,而現在傳統紙質媒體和網絡新興媒體求進步,需要做的就是適應時代的需求,勢必要做到“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電力通信;網絡系統;建設方案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各行企業都步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電力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我國電力通信事業的發展尤其是高壓電網和超高壓電網的飛速發展更是對電力企業的通信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因此,如何實現更大范圍內的電力通信調度,增加電力通信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進而實現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智能化成為電力企業工作者普遍關注并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下面將概述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特點,進而從電力通信網絡業務的角度切入詳細探討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建設方案以及應用。
1 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特點的概述
1.1 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業務分析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力通信網絡的業務不斷增加,其中主要包括含繼電保護業務、自動化調度業務、電力環境監測業務以及多媒體數據分析業務等,其業務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傳輸數據流量大。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顯著,不論是生活用電還是工業用電都大幅增加,這就需要較大的傳輸數據流量以滿足現代化市場的需求。其中電力通信網絡傳輸數據主要包括電力監測數據、生產調度指令、繼電保護信息、電話語音數據以及視頻監控數據等多媒體數據。但是過大的數據傳輸會導致網絡擁塞,影響電力的傳輸。
(2)傳輸數據實時性要求高。電力通信網絡數據傳輸的實時性是通信網絡系統的重要特點之一,其系統的安全生產對于社會經濟生產穩定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較高的實時性便于對電力通信網絡系統進行實時安全檢測,提高電力數據傳輸的質量和效率。在實際的數據網絡傳輸過程中,特別是對于實時性等級較高的安全監測數據、自動化指令以及繼電保護信息等數據的網絡傳輸,稍有拖延都有可能都帶來較大的事故損失,影響電力企業的長期發展。
(3)傳輸數據可靠性要求高。電力通信網絡數據傳輸的可靠性是通信網絡系統的另一重要特點,對于電力系統而言,其網絡傳輸的數據敏感度較高,這就對電力系統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證網絡傳輸數據信息的安全性。所以加強電力通信傳輸網絡的可靠性建設是電力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保障電力通信傳輸網絡數據業務的安全性。
1.2 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總體設計
(1)電力通信系統傳輸網絡的選擇。電力通信網絡系統是電力傳輸的有效途徑,要想實現電力傳輸的最大效益,首先需要選擇好通信系統傳輸網絡。目前多數電力企業選擇工業以太網,它可以有效的控制電力通信傳輸,其兼容性強且安裝方便,可以與企業總線網絡相結合,具備與現場控制器控制終端的通信聯網功能,能夠將底層數據安全傳輸至上位機信息管理系統,它可以最大程度的實現電力企業信息的傳輸。
(2)傳輸網絡的拓撲結構特點與選擇。拓撲結構是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掌握傳輸網絡的拓撲結構特點便于進行合理有效的選擇?,F階段,市場上的拓撲結構以總線型網絡、星型網絡、環型網絡、樹型網絡以及網型網絡為主,其中環型網絡以其特有的性能贏得了更多企業的信賴,是傳輸網絡拓撲結構的最佳選擇。環型網絡一方面具有簡單的網絡布線以及后期維護成本低的優勢,另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滿足電力市場的需求。
2 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設計與實施
2.1 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分層設計
隨著電子技術以及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力企業通信網絡系統不斷更新,目前電力通信網絡系統主要采用工業以太光纖網絡為介質進行搭建與設計,其網絡系統整體上分為信息管理層、傳輸層和設備控制層。
首先是信息管理層,所謂的信息管理層是由裝有管理軟件的電腦、可用的數據庫服務器和相關應用程序服務器三大主要單元組成的。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由電腦軟件發出指令實施管理,對系統內部各項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如數據顯示、圖形圖像顯示以及數據的存儲和查詢等。其次是傳輸層,所謂的傳輸層就是網絡信息傳輸的通道,主要是用來完成來自底層電器設備狀態桉樹及工作參數的網絡傳輸,以實現對電力企業內部電器設備的遠程控制,如工業以太網、路由器、數據收發中轉站、現場控制站等。最后是設備控制層,其主要是由以太網通信模塊和電力設備運行監測模塊兩部分構成,處于整個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最底層,其運行狀態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整個電力通信網絡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2 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建設方案
近年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力通信網絡的數字化、信息化呈現新的發展趨勢,對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推動著電力通信網絡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下面就目前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發展現狀,提出幾點合理有效的建設方案。
(1)建立健全停電系統管理機制。現階段,我國電力企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多數企業內部實行營配分別管理,并沒有健全統一的停電系統管理機制,而電力傳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卻時有發生,只能通過人工客服熱線聯系,并進行調度維修。在這整個管理過程中,程序冗長且效率低下,一方面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資源的損耗,另一方面會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2)合理利用現代地理信息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是智能電網的重要信息平臺,合理利用現代地理信息系統,有助于提高電力企業信息傳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從而進一步實現企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將地理信息系統運用到電力通信網絡系統中,需要突破其本身的特點,不僅能準確無誤的顯示地形地貌,更需要具有行業應用功能,以滿足電力市場的需求。
(3)加強動態網絡模型管理。我們所要實現的智能化電力通信網絡系統不同于一般性的網絡系統,其改變了傳統的配電網中單向負荷潮流,成為雙向隨時變化的負荷潮流。這就需要特定的動態網絡模型管理,以適時調整電力負荷,盡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3 結束語
綜合上文,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電力企業的自動化程度以及實現安全可靠生產的能力,所以說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智能化是電力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然而目前我國電力企業在通信網絡系統建設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實現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智能化成為電力企業高度關注的課題。而從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特點以及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設計與實施兩方面出發,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設方案是實現電力企業智能化發展的有效途徑。相信在廣大電力技術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電力通信網絡系統的智能化將指日可待,電力企業將會迎來又一個發展春天。
參考文獻:
[1]吳在軍,胡敏強,杜炎森.變電站通信網絡實時性能仿真[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5(8).
目前,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是以IP為基礎的全業務網絡,即融合數據、語音、視頻和移動通信等業務。民航空管內部有大量基于IP技術的業務應用系統,如轉報、空管自動化、氣象、辦公等。本文將主要探討IP技術在民航空管通信網絡建設中的應用。
【關鍵詞】民航空管 通信網絡 建設 IP技術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逐步實現了信息開放和共享,同時也進一步穩定了網絡安全。這一般體現于網絡內容的變動讓信息來源廣泛而使信息安全難以控制,想要確保安全傳達和保存信息有會有一些困難,資源的內容來源多樣而面對的使用者混亂,網絡面臨的風險成分也更多,信息源不再簡單和集中,雜亂無章,形形的途徑來源使信息不容易被掌握和控制,不能確保渠道穩定安全,對于安全系統來說,要提升安全防御級別,進一步完善安全系統,從制度和技術各方面進行調整,提升網絡管理的手段的數量,而民航的通信網絡因此有效率較高,而更加安全的運作保證。
1 民航空管通信網絡概述
民航空管通信網絡,是承載和傳輸民航空管安全生產運行和行政管理業務信息的基礎設施,按照空間位置可分為地面通信網、地空通信網、太空衛星通信網。
地面通信網,可細分為民航數據通信網、地面電話網、地面微波等。民航數據通信網(ATM)是目前的主用網絡,主要承載的業務有民航自動轉報、氣象信息、程控聯網、行政辦公、視頻會議等。民航數據通信網主要采用“路由器加專線”的模式組網,具有3層結構,以京、滬雙核心為核心層,以7個地區局為匯聚層,以各分局(站)為接入層,全國大小節點約150個。
衛星通信網主要由人造地球衛星和地面站組成,租用國產衛星的C和Ku波段作為通信信道,由于延時較大,且易受干擾,多作為地面通信網的備用鏈路。
2 IP技術在民航空管通信網絡建設中的應用與發展
2.1 IP技術概述
近此年來,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發生了比較迅速的發展,同時促進IP技術得到了以往通信以及信息技術重來沒有過的高速發展,同時也在網絡結構、傳輸能力、業務開拓這此方面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以及進步。因為Internet使用了全世界作為廣泛使用以及支持的ICP/IP協議,進而可以統一了上層通信協議,使得寬帶IP網絡最終成為了現代信息高速公路的統一的平臺
IP技術在民航通信業務之中得到了充分高效的使用,它擺脫了傳統專線專網存在的缺點,具有較高的利用率,同時和其他傳統的通信業務相比具有利用率高,成本低這樣的特點,同時數字化也比較方便復用,以及較強網絡融合性能力等特征,尤其是以VOIP技術為代表。
2.2 VOIP技術特點分析及應用
(1)VOIP的英文全稱是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是把模擬聲音訊號進行數字化,并且以數據封包的型式在IP數據網絡之上來做實時的傳遞。VOIP最大的優勢則是可以廣泛地使用Internet以及全球IP互連的環境,同時可以提供比傳統業務更多、更好的服務。
(2)VOIP相關協議以及特點的分析。當前VOIP通常使用的協議有SIP,H.323,MEGACO和MGGP等。H.323這是一種ITU-T標準,這項標準既包括了點對點通信也同時包括有多點會議;H.323則定義了四種邏輯組成部分,包括有終端、網關、關守以及多點控制單元(MCU)。終端、網關以及MCU都可以被看成是終端點。會話發起協議(SIP)則應該是建立VOIP與之相連接的IETF'標準。SIP則是一種應用層控制協議,并且用于同一個或者多個參與者創建、修改以及終止會話。媒體網關控制協議(MGCP)則是由思科以及Telcordia提議的VOIP協議,它定義呼叫控制單元即呼叫或媒體網關同電話網關之間的通信服務。MGGP則屬于控制協議,并且允許中心控制臺監測IP電話以及網關事件,同時通知它們發送內容到指定地址。Megaco/H.248則是一種用于控制物理之上分開的多媒體網關的協議單元的協議,進而可以從媒體轉化之中分離呼叫控制。并且從VOIP結構以及網關控制的關系來看的話,Megaco/H.248同MGGP他們在本質上具有一定的相似點,但是Megaco/H.248則支持著更加廣泛的網絡,比如說ATM。
(3)VOIP傳輸系統的基本構成。對于傳統語音業務來說,從呼叫方則到接收方的所有功能全部均可以PSTN來完成。IP語音業務與之有所不同IP語音網關則提供的是IP網絡以及公用電話網(PSTN/ISDN)間的端口,而用戶則可以通過PSTN連接到IP語音網關,并且由IP語音網關來負責把模擬信號則轉換成數字信號同時進行壓縮打包,這樣的話就可以使它成為了可以在IP網絡上傳輸的分組語音信息,其后再經IP網絡傳送到被叫側IP語音網關,被叫端的IP語音網關則可以把分組語音數據包轉換為可識別的模擬語音信號,并且通過TSTN來傳送給被叫電話終端,這樣的話就可以完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電話到電話這樣的通信過程。
2.3 傳統甚高頻地空遙控系統
甚高頻地空遙控系統它是現代空中交通管制系統之別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航路地空通信之中保證管制人員同區域之內的飛行器之間可以進行正常可靠通信的基本手段。甚高頻通信它是飛行器同飛行器、飛行器同管制指揮之間進行交流的紐帶,不僅可以用來發送以及接收遇險、緊急及安全信息等等,同時也可以用在飛行器電臺之間、海岸電臺同船舶電臺之間的無線化呼。
3 結語
使用VOIP傳輸的民航甚高頻通信信號,可以在網絡狀況不足夠之時好,依然可以滿足民航甚高頻通信的語音質量的要求。由此可以相信,隨著民航通信與VOIP技術的應用發展,現代空中交通管制網絡傳輸系統將會有更多實現的可能以及更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張培軍.關于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與防護策略的幾點思考[J].硅谷,2014(01):155-156.
[2]王科.基于3G通信技術的通信網絡探究[J].河南科技,2014(03):2-3.
[3]劉欣.網絡控制系統若干通信網絡實時特性分析[J].通信電源技術,2014(02):83-84.
[4]金敏.關于民航計算機數據通信網絡的概述[J].中國新通信,2013(21):40-41.
【關鍵詞】計算機通信技術 網絡安全防護 數據加密 身份識別
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性不僅關系著通信效率和通信質量,而且對于用戶自身信息的安全性和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也具有重要影響。在當前互聯網時代下,如何在了解和掌握計算機通信技術與通信網絡安全內涵的基礎上,加大對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防護力度已成為計算機及各行業領域需要著重開展的關鍵工作。
1 計算機通信技術概述
對計算機通信進行分析可知,其是一種以數據通信形式為依托,對計算機和終端設備以及計算機和計算機間傳遞信息提供支持的技術形式,是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融合的產物。以傳輸連接方式為依據,可將計算機通信技術劃分為直接計算機通信和間接計算機通信,其中,前者是將兩臺或多臺計算機直接相連進行的通信,相應的通信方式包括了點對點和多點同播,而后者則則是通信方基于交換網絡下的信息傳輸技術。
2 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內涵
對計算機通信網絡進行分析可知,其最關鍵的內容為基于互聯網的大量信息,此類信息既包括了互聯網用戶自身的私人信息和上傳的全部資料,而且還包括了各大互聯網運營商所提供的各類服務功能,從這一層面來看,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則并非只包括網絡系統的安全,而且還包括了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各類信息的安全。因此,在建設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過程中,除了應從多角度了解誒計算機通信網絡構造外,還應以通信信息的具體特點為依據制定出相應的安全策略,從整體上確保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的相關方法
3.1 數據加密技術的應用
數據加密技術,即信息發送發以加密密鑰與加密函數對信息明文進行加密,將其轉變為無意義的信息密文,信息接收方利用解密密鑰和解密函數對加密的密文進行解密,使其轉變為信息明文額技術。數據加密技術是當前提高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的關鍵技術。以鏈路加密和節點加密為例對這一技術的應用進行說明。鏈路加密對計算機通信網絡中的信息進行加密的原理為,在發送方發送信息前對全部信息進行加密處理,信息在各節點的傳輸過程中被解密后,繼續利用下一個鏈路密鑰加密相應節點的信息,而后,將信息傳送至信息接收方。通信網絡的鏈路加密使得信息的源點和終點得到了較好地覆蓋,從而有效提高了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性。節點加密是通過與節點機相連的密碼裝置進行信息加密與解密的通信網絡安全技術,與鏈路加密相似,其會在計算機通信鏈路內為需要傳送的信息提供信息源點和終點的安全保障,但節點加密技術在對信息加密時,不允許信息以明文形式在各節點顯露出來,由此,進一步提升了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性。
3.2 身份識別技術的應用
身份識別技術是當前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防護應用的另一重要技術,該技術主要包括基于口令的身份識別和基標記的身份識別兩種,其中,基于口令的身份識別通過設置長度為5-8、由數字和字母構成的字符串來形成對用戶身份的驗證;而基于標記的身份識別則以個人持有物為辨別依據,在將電子設備啟動后,計算機則通過對其中包含的個人信息進行識別來進行身份驗證。通常情況下,身份識別技術大都以基于口令的形式為主,信息發送或查閱方在進入計算機系統前,應先接受系統的身份識別,待驗證成功后,才能夠進入相應的數據庫當中進行信息的查找和發送。身份識別以其便利、高效的技術特點被廣泛應用到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防護當中,從而使得非法用戶難以隨意查閱當前的系統信息,有效提高了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性。
3.3 防火墻的應用
防火墻技術是現階段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防護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據相關部門統計,2015年,我國應用防火墻技術的事業單位占全國事業單位數量的85.3%,而應用防火墻技術的企業則占到全國企業總量的90.5%。目前,防火墻技術在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防護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邊界防火墻的應用,即當網絡聯入Internet后,為確保內網安全,在內網和Internet間設置一中介系統,將來自外部網絡的安全威脅予以阻隔,形成對內部通信網絡的保護;二是分布式防火墻的應用,即對合法鏈接的安全策略予以集中定義,并由部分節點獨立實施這一安全策略,對于每一節點,均有與其對應的證書,即同該節點網絡公鑰相對應的數字證書,在此種情況下,網絡管理人員既可以同本地系統管理員同為一人,也可與本地系統管理員不同,因為網絡管理員可借助其所持有的數字證書來證明自身身份,并將現有的網絡拓撲結構的限制予以突破,以此來提高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防護效果。
4 結論
本文通過對計算機通信技術的概念與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內涵進行說明,進而分別從數據加密技術、身份識別技術和防火墻技術等方面對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的技術方法作出了系統探究。研究結果表明,當前互聯網信息背景下,計算機通信技術和網絡安全是各生產、生活領域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未來,還應進一步加大對計算機通信技術和網絡安全防護技術策略的研究力度,為提高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良好的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唐景麗.現代通信網絡安全防護技術分析[J].電子測試,2015,07(14):101-103.
[2]喬冠禹.淺析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問題及防護措施[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6,09(09):148-149.
[3]梅擁軍.計算機通信的安全問題及防護探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11(19):71-72.
作者簡介
管江紅(1969-),男,陜西省大縣人。學士學位,大學本科學歷。實驗師。研究方向為電子信息技術及應用。
關鍵詞: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優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在經濟社會全球化發展的今天,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使得我們逐漸迎來了信息化時代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在各行業領域的推廣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使得計算機用戶數量持續增加,對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在充分認識到造成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安全漏洞原因的基礎上,高度重視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優化設計的實施,從根本上確保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性,以提高我國信息網絡設計的水平,推動我國現代化信息建設。
一、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理論的概述
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性是信息網絡系統安全的根本要求,反映著計算機網絡系統在規定時間及范圍內所能完成指定功能的概率和能力。在實際應用中,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理論包含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性和可靠度兩方面內容??煽啃允怯嬎銠C通信網絡保持連通并滿足通信要求的能力,是計算機通信網絡設計、規劃和運行的重要依據和參數之一。而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度是指計算機通信網絡在規定條件下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涉及到二終端可靠度、λ終端可靠度以及全終端可靠度三種類型。
20 世紀九十年代以來, 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建立了很多計算機應用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美國還制定了新一輪規劃的先進計算機網絡框架計劃, 發展面向 21 世紀的先進計算機技術。我國是高性能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的戰略性設施國家, 高性能計算機環境發展很快, 在已建成的5個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的基礎上,又于中南、西北等地建立了新的國家計算中心,科技部加強了網絡節點建設, 形成了以科學院為主體的計算機網絡,教育部也啟動了網絡技術工程。計算機網絡是一種先進基礎設施, 它所涉及超級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中間件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研究與應用技術,是一個綜合性的跨學科、高技術研究課題。計算機網絡發展實現了計算資源、存儲資源、數據資源、信息資源、知識資源等全面共享。
二、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設計的原則
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直接關系到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的運行安全,在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設計的優化是對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可靠性的提高,能夠有效避免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問題的發生,從而減少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事故造成了嚴重損失。
1、提高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性,需要遵循一定的國家標準,采用開放式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選用充分支持異種設備和異構系統的連接,盡可能使系統具備較強的擴展與升級能力,并且要保證先進性、實用性和通用性的結合,選擇先進且成熟的網絡技術和最適合的網絡拓撲結構。
2、遵循國際和國家標準,采用開放式的計算機通信網絡體系架構,從而能支持異構系統和異種設備的有效互聯,具備較強的擴展與升級能力。先進性與實用性相結合,選擇先進而成熟的網絡技術,選擇實用和通用的網絡拓撲結構。
3、提高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性,主要采用余度設計和容錯設計,在網絡系統中,各臺計算機可通過網絡護衛后備機,當某臺計算機出現了問題,這臺計算機的任務便可以由其他的機器進行處理,從而有效的避免了單機無后備的狀況。提高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性,還應該選擇較好的網絡鏈路介質,保證主干網絡具有足夠的帶寬,從而使整個網絡具有較快的響應速度。
4、在制定必要的網絡管理條例的同時,加強相關應用人員的定期培訓,同時對運行中的網絡進行自動檢查和維護,養成良好的維護和應用的職業習慣。
三、、影響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的因素
1、用戶設備對網絡可靠性的影響
用戶終端設備是直接面向用戶的設備,其可靠性至關重要,也是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與否的關鍵所在。計算機通信網絡運行過程中的日常維護,主要就是確保用戶終端保持良好運行狀態。用戶終端的交互能力越高,網絡的可靠性也越高。
2、網絡管理對網絡可靠性的影響
在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設計過程中,計算機通信網絡設計的復雜性來源于不同設備供應商的所提供網絡產品的規格和復雜程度很高,這就需要計算機網絡管理人員采用非常先進的技術手段,監視網絡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和排除故障,采集、統計和分析網絡運行的相關狀況,以保證信息傳輸的完整、及時、有效,從而提高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
3、傳輸交換設備對網絡可靠性的影響
在計算機通信網絡建設、運行的過程中,為了提高網絡可靠性以及滿足日后發展的需要,必需考慮有一定的冗余和容錯能力。布線時最好布置為雙線,以便網絡線路出現故障時能及時切換。網絡集線器將若干個用戶終端集中起來接入網絡,通過它可將所連設備的問題與通信網絡其它部分隔開,構成保證網絡可靠性的第一道防線。集線器是一種單點失效設備,若它發生故障,則與其相連接的用戶就無法工作,可見集線器在提高網絡可靠性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4、網絡拓撲結構對網絡可靠性的影響
網絡拓撲結構是計算機通信網絡規劃設計的重要內容,從根本上決定著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性。有自身特點的影響,網絡拓撲結構在不同行業領域及規模層次中的應用也有所不同,對于維護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性有著關鍵作用。在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建設初期,計算機通信網絡的有效性和容錯性的評價標準通常由網絡拓撲結構的直徑和連通度來決定。
四、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優化設計方法分析
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優化設計是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有利于確保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促進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對計算機通信網絡所有設備、軟件、硬件、網絡協議以及各分層的可靠性進行全面系統化設計,計算機通信網絡通常有以下三種可靠性優化設計方法。
1、 最優選擇方法
該方法就是研究出各種滿足網絡可靠性要求的方案并進行比較,在幾個方案中甄選出最優方案并對設計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求精和優化。此外,在費用充足的條件下,還可以通過設計一定冗余的方式來增強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性,從而確保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擴容和升級的順利進行,促進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設計最優化的實現。
2、 多級容錯系統設計方法。容錯系統的建立,是當前對付網絡故障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別是對于大中型網絡是至關重要的。當計算機網絡出現故障時,網絡的容錯系統可保證網絡繼續正常運行,多級容錯技術使網絡具有一定的自保和自愈能力,即使網絡出現多種故障,容錯技術仍能使網絡系統正常工作。
3、分層處理方法。分層處理法的應用對于解決計算機通信網絡所面臨的此類問題有著非常重要作用,按照對計算機通信網絡進行分層的方式,定義為系統層、服務層、物理層及邏輯層等不同層次上的差異化可靠性度量指標,從而制定針對性方案措施,以提高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的可靠性,實現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設計的最優化。
結束語
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性是信息網絡系統安全的根本要求,反映著計算機網絡系統在規定時間及范圍內所能完成指定功能的概率和能力。在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運行過程中,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的可靠性直接關系到系統應用的有效性,是計算機通信網絡正常運行的基礎性前提。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性的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的抗破壞性、生存性以及系統部件在多模式下工作的有效性,要求計算機通信網絡部件和基礎結點必須為各用戶終端提供可靠的鏈路,從而確保計算機通信網絡的正常工作。
參考文獻
[1]張曉杰,姜同敏,王曉峰.提高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0(03):76-78.
[2]楊常建,王進周,米榮芳.計算機安全面臨常見問題及防御對策探討[J].計算機與網絡,2012(03):66-68.
1.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
(1)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原理與現狀
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整合而成的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可以實現數據的傳輸,處于不同位置的計算機可以通過路由器、交換器的連接形成一個通信網絡系統,使不同的地區進行信息交流,實現資源的共享。計算機通信網絡除了能夠滿足當地學校、企業等單位對數據傳輸和文件處理的要求之外,還能滿足全國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對數據和信息的需求,除了數據和信息的處理之外,還能為網絡通信用戶提供圖像、語音等服務,促進了信息技術的發展。
隨著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世界各地已經形成了數據庫通信網絡,建立起相互聯系的網絡設備,信息處理和服務行業已經離不開計算機通訊技術和數據庫處理技術,計算機網絡用戶已經實現了聯機,實現了信息的自由交換和交流,信息流量大大增加,信息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使信息能夠創造價值。計算機網絡通信給信息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利用和處理提供了很大便利,標志著信息社會的建立,對于信息的傳輸與處理有著重要作用。
(2)計算機通信網絡的方式
根據計算機通信傳輸方式和連接方式差異,可以將計算機通信網絡分為兩種方式:直接連接式、間接連接式。如果兩部計算機是通過點與點之間或者是多個點之間直接相連,這樣的方式是直接式,如果利用計算機進行通信的過程中,在傳輸數據時只能通過網絡交換才能實現,那么這種方式就是間接式。
(3)計算機網絡通信的類型
計算機網絡通信的方式有很多,主要的類型是根據計算機網絡的覆蓋范圍來劃分的。
根據通信網絡覆蓋范圍進行劃分,計算機網絡可以分為局域式、廣域式和城域式。
所謂局域式,又叫局域網,在學校、大中型企業、機關單位等組織比較常用,這些組織單位一般都占地面就比較廣,在其所占用的地域范圍內建立起來的計算機通信系統就構成局域網。局域式通信的覆蓋范圍一般在直徑為數公里的范圍內。
網絡覆蓋范圍涉及一個城市的計算機通信網絡就是城域式的,覆蓋范圍一般直徑為數十公里。
廣域式計算機通信覆蓋范圍更加廣泛,一般覆蓋到數百數千公里,乃至上萬公里。往往是覆蓋多個城市、一個或數個國家,直至全球各地。
利用通信線路將多臺計算機進行連接而形成的通信網絡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確保計算機效能得到充分利用。
2.計算機電話集成技術概述及其應用
電話機雖然可以實現遠程通話,但是也只是能提供語音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單純的語音服務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計算機電話集成(cti技術)應運而生,推動電話通信向新的方向和深度發展。
計算機電話集成技術不僅提供語音服務,還有數據服務。利用計算機電話集成技術可以推動使用行業和部門的服務的個性化和有效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生產效率。計算機電話集成技術可以滿足人們對語音、圖像、文字等多角度信息的需要,通過視覺、聽覺等多感官信息的獲得,提高信息融匯和提取的效率,提高服務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計算機電話集成技術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其不斷的開發和應用,已經得到了很大發展,產生了多種計算機電話集成技術和輔助程序設備。例如,有mstapi設備,這是一種編程接口設備,可以實現電話應用之間的互聯,實現開放式服務,這個接口設備的接口有兩個,一個是服務提供商接口,一個是應用編程接口,可以實現開放式的服務。
利用計算機通信網絡電話集成技術,對電話進行監視和控制,
轉貼于
實現電話與計算機之間的協同工作。利用開發的noteltapi2.0,可以實現呼叫轉移等基本的通話功能,同時還可以對撥打的號碼進行識別,對網絡標識進行識別,實現交互式語音交流。
通常來講,通信網絡安全包括信息安全、控制安全兩方面,其中前者指的是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可靠性、保密性,后者則指的是身份認證、授權、不可否認性和訪問控制。當前,日益普及的通信網絡使得人們的信息溝通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作為傳遞信息的重要載體,通信網絡同多種社會經濟活動有著密切關聯。這一關聯之下不僅意味著通信網絡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也將其潛在危險進一步凸顯出來,即通信網絡安全事故一旦發生,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成千上萬人間的彼此溝通,所損失的經濟、社會價值難以預料。因此,多途徑地確保通信網絡的安全性不僅是當下的重要給予足夠重視的問題,也是在日后需要不斷跟進,確保通信網絡性能與時俱進的重要課題。
2當前我國通信網絡的安全現狀
網絡的開放性,開辟了信息傳遞的嶄新空間,為人們彼此間信息的共享與交流提供了極大便利。同時,也正是通信網絡自身的開放性。使得其表現出十分嚴峻的安全形勢,各類安全問題不斷涌現,對通信網絡運行的穩定性、安全性構成極大威脅。當前,各企業信息的傳輸主要通過通信線纜來完成,這使得企業資料、數據存在被竊取的隱患。通信系統中,商業軟件是其日常功能發揮的重要手段,但這些軟件參差不齊的質量,造成諸多后門、漏洞的存在,加大了受攻擊的可能性。近年來,網絡安全問題給諸多網民帶來了困擾,大量的網銀密碼泄露、虛擬賬號被盜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且國家為應付這一問題一年就需要支付高達百億元的相關服務費用,通信網絡安全問題十分嚴峻。追本溯源,這一安全現狀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原因。
2.1安全意識缺乏
網絡管理人員安全觀念缺失,認為網絡安全是一個離自己很遠的問題。除此之外,技術素養也參差不齊,在日常的維護、操作工作中未以相應操作規范為依據來進行嚴格操作,如密件的發送采用明碼,未按照相關規定及時更換密鑰,長期使用同一密鑰,使得被破解風險大大增加。又如傳輸道路上電磁屏蔽措施未做好,使得信息傳遞過程中存在被監聽風險。
2.2軟硬件設施安全性上不足
通信網絡中,許多軟件為第三方公司提供,這些軟件在質量上有很多問題,程序中留有后門就是一個典型表現。尤其是一些具有控制和遠程登錄功能的軟件,如存在后門或漏洞,便會給不法份子入侵電腦以可乘之機,導致機密信息泄露,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通信網絡的安全性。
2.3其他因素
為應對不斷增加的通信用戶人數,在容量上滿足用戶使用要求,需要不斷擴大通信網絡規模,但在規模的擴大過程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加之維護人員不足,基礎設施維護情況不樂觀等因素,使得通信網絡安全隱患大幅度增加。
3通信網絡安全的防護措施與防護技術分析
通信網絡的日益增強的功能性,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必須采取合理措施,來有效降低網絡風險。基于通信網絡應用,來確定網絡安全內容主要為:保護通信網絡中數據、軟硬件不受惡意或偶然原因而遭到泄漏、更改和破壞,確保網絡服務不中斷,為系統的可靠、連續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3.1防護措施
從建立通信線路至信息傳輸,可通過如下措施來實現防護目的:第一,身份鑒別。通過運用用戶密碼、口令等鑒別方式來對系統權限進行分級,在連接過程中,受限用戶的部分訪問地址會被屏蔽或訪問被中止,從而使網絡分級機制效果得以體現;第二,網絡授權。將訪問許可證書發放至終端,從而規避非授權用戶對網絡及網絡資源的訪問;第三,數據保護。對數據作加密處理,即使數據包被截獲,其自身所具有的發送與訪問的指向性,也會因不同協議層中不同加密機制的加入,而難以破解密碼;第四,收發確認。通過發送確認信息的手段來確立數據發送方與接收方間的承認關系,從而避免因一方或雙發不承認而引發的爭執;第五,確保數據完整性。完整的數據通常是通過數據的檢查與核對來實現的,一般為兩種方式:發送接收與檢查核對同時進行,一種是在完成接收后再進行檢查核對;第六,保護業務流。避免大量出現垃圾信息而導致堵塞,且也使惡意網絡終端不能通過分析業務流來獲取用戶相關信息。
3.2技術支持
上述安全措施的實現,需要以下技術來給予保障,依靠多種安全技術的運用,來構建有效的通信網絡防御體系。第一,防火墻技術。其是一種應用廣泛且行之有效的網絡安全機制,是網絡安全的重要一環,有效防止了互聯網中不安全因素在局域網內部的蔓延;第二,入侵檢測技術。其主動積極地提供了對內、外部攻擊和誤操作的實時保護,通過入侵前的響應和危害前的攔截,來確保信息的安全性;第三,網絡加密技術。通過對公網內IP包的加密與封裝,來確保數據傳輸的完整性、保密性,其大大提升了公網數據傳輸與用戶對內網遠程訪問的安全性;第四,身份認證技術。以身份認證為基礎,于各認證機制中選擇使用,從而確保信息的完整性、機密性、可控性及不可否認性等;第五,VPN(虛擬專用網)技術。其通過安全數據通道,將公司業務伙伴、公司分支機構、遠程用戶的內網連接起來,來使公司企業網得到進一步擴展,仿佛置身于統一網絡當中;第六,漏洞掃描技術。運用網絡安全掃描工具,利用打補丁、系統配置優化等方式來最大程度上對安全漏洞進行彌補,從而將安全隱患盡可能地消除。
4結語
關鍵詞: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防護
1概述
信息時代,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的廣泛應用為大眾提供了較大便利,人們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網上購物、生活繳費、信用卡還款等各項操作。由此可見,加強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管理變得越發重要。唯有加強安全防護,方能確保計算機通信網絡始終在正常、安全的環境下有序運行,進而提升應用服務效率。然而當前,較多人群并沒有意識到加強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管理的現實重要性,沒有掌握有效的維護管理技術方法,致使計算機通信網絡時常發生各類安全問題,各系統模塊無法正常、規范運轉。為此,要想真正提升計算機通信網絡整體安全水平、加強防護管理,不但要提升大眾對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管理的科學認識,還應在應用技術層面下功夫,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意義與內容
2.1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的意義
伴隨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計算機通信網絡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平臺,恰恰由于計算機通信網絡越發深入到各行各業之中,才促進我國社會經濟、政治、軍事、交通運輸、服務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由此不難看出,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可靠安全,對整個社會乃至全球都意義重大。再者,現代企業的經營發展也離不開計算機通信網絡。倘若整體企業或單位在一個不安全、不規范、不可靠的通信網絡體系下運行,那么企業或單位重要的機密信息、核心技術將被非法竊取,知識產權將不受保護,國家信息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又何談社會經濟的穩步、有序提升呢?
2.2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重要內容
計算機通信網絡應用技術具體來說,包括網絡通信以及計算機技術兩個部分,兩者通過有效融合使應用功能大大提升。當前,計算機技術主要用在收集海量資源中具有高應用價值的網絡信息與數據,并完成對數據的存儲以及分析。而通信技術則更多地用于傳輸數據信息并完成交換處理,這樣一來便可實現重要信息資源的全面共享以及高效應用。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主要是在一定網絡環境中,需要應用有關的安全技術以及防護管理對策來處理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應用環節發生的軟硬件故障和泄露重要信息等問題。通過科學合理的安全防護,可真正提升信息資源的整體安全性。
3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與防護對策
3.1引入集中管理模式控制軟件安裝計算機通信網絡
日常應用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一打開搜索引擎在可搜索到五花八門的安裝軟件。這些軟件之中少部分是純綠色無插件的工具,然而更多的卻添加了各網站、應用平臺的打包下載模塊。倘若通過一鍵安裝、默認安裝的方式,便會連帶下載許多無用軟件。不但占硬盤空間,還會影響計算機系統的運行速度,一些默認安插的軟件還會威脅到計算機通信網絡的整體安全性。由此可見,引入集中管理模式控制軟件工具的安裝尤為必要。具體應用過程中,應添加軟件安裝的安全機制為用戶安裝軟件設置一道屏障,而后借助檢測系統工具對安裝軟件進行檢測。一旦通過安全校驗機制,方可允許安裝應用。通過該方式,可大大提升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安全性。同時還可對數據傳輸加強控制,完成有效的監督管理。
3.2有效應用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技術
為提升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整體安全性,增強安全技術水平尤為必要。首先,應為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設置好第一道屏障,引入防火墻系統技術。具體來說,涵蓋數據過濾、或是應用網關技術等。通過引入防火墻系統可有效地限制外部入侵,對紛繁復雜的信息數據做出有效的識別與管理,從而實現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安全防護管理的目標?;谟嬎銠C網絡系統自身共享性與開放性的屬性特征,為提升信息數據共享安全水平,可采取科學的加密處理技術。這樣一來,一些不具備應用權限、不能下載數據信息的用戶,便無法順利地瀏覽、拷貝信息,該方式可在較大層面上確保原始信息的可靠安全。同時,針對一些隱藏安全風險的網址或是網站,則應做有針對性地加強網絡監督以及實時跟蹤。如果發現安全隱患,要做科學合理地設置,預防出現二次入侵的問題。例如,通過偽裝信息技術,利用設置保密性強的密碼,預防外部黑客入侵計算機通信網絡。當前,常見的加密技術涵蓋對稱加密以及非對稱加密兩類,而密碼的種類則涵蓋代替密碼、移位密碼以及乘積密碼等,可根據實踐應用需要,采用相應的密碼技術手段做好安全防護。為全面提升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的可靠安全性,確保各項數據信息交換環節中的真實、可靠、有效、規范,可應用鑒別分析技術,達到更好的預防管理效果。網絡系統的運行需要不同的內部協議,為確保計算機通信網絡內部協議的可靠安全,可利用數據信息認證手段進行判別。在設計協議的環節中,還可引入加密處理技術手段,真正達到計算機通信網絡可靠安全防護管理的目標。計算機通信網絡系統一旦感染病毒,輕則應用速度緩慢,重則重要信息丟失甚至整個系統崩潰。因此,為有效防范病毒入侵與網絡傳播,應科學采用入侵檢測技術手段。一旦感應到病毒入侵的行為,便會通過發送警報提醒管理人員。在接收警報信息后,網絡維護人員應立即采用有效對策應對處理病毒入侵安全問題。信息認證技術為一類針對用戶信息進行認證的帶有準入機制的技術。一旦用戶登錄網絡,要通過嚴格檢驗認證后方能完成操作,有效應用該技術可由源頭入手確保計算機網絡通信的可靠安全。同時還可借助信息對抗技術手段,針對計算機系統之中存在安全隱患的行為進行自動化防御。如果察覺一些特性非法行為正在違規操作,則可通過該技術手段做合理的對抗與防范處理。
3.3加強網絡安全管理
為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管理,首先應提升安全意識,可利用政府部門、傳媒組織宣傳各類法規政策,以案例警示提升民眾網絡安全應用與保密意識。另外,各行業、企業、單位應設置系統完整的安全工作機制,成立專項管理部門并持續完善優化,使各崗位明確自身職責與權限,細化安全工作方案,并加強監督管理。另外,應加強數據信息備份,形成完善的計算機通信網絡專業技能人才培訓體系,進而為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與防護提供完善的人力資源保障。
4結束語
總之,當前計算機通信網絡體系成為了現代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針對網絡入侵、信息泄密等網絡安全事件頻繁發生的現狀,我們只有真正明確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的特征、內涵,加強網絡安全管理,提升網絡安全意識,有效應用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技術,引入集中管理模式控制軟件安裝,方能達到有效的防護管理效果,真正提升計算機通信網絡的安全水平。
參考文獻
[1]前剛.企業加強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重要性[J].企業導報,2013(10):25.
[2]羅振強.如何有效開展計算機通信網絡安全管理[J].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014(5):98.
[3]李小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2(24):39.
[4]李力平.網絡通信中計算機安全技術應用探討[J].求實,201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