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院環境質量范文

    醫院環境質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院環境質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院環境質量

    第1篇:醫院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 資源價值;循環經濟;有效利用價值;損失價值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12)02-0099-05

    一、引 言

    循環經濟是以“3R”為基本原則,使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規律,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而又不斷升華的運行模式。就企業而言,開展循環經濟不僅需要政策、技術體系等方面的支撐,同時它也是一種建立在資金流動基礎上的,并將物質、能量、時間、空間、資金等要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的綜合經濟問題[1]。它伴隨著企業內部物質的循環流動,發生價值的循環變動,這一價值流動必將對經濟系統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建立以價值循環流動為基礎的資源價值流計算與分析體系,揭示循環經濟價值流與物質流互動影響的變化規律,可避免某些經濟上可能并不合理的方案實施,使循環經濟活動建立在創造更多價值的前提下,實現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二、基于循環經濟的物質流與資源價值流概念

    物質流與資源價值流是研究循環經濟的兩個角度。它根據循環經濟理念,從物質、價值兩方面確定循環經濟資源流動的相關信息,并據此診斷改善潛力,評估實施方案,設計資源物質的循環利用路線,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一)循環經濟物質流

    在制造業生產中,原材料經各工序加工后,通常會有一種或多種元素貫穿整個產品的生產過程,形成一種或多種元素流(或物質流)。由此形成的物質流分析(Substance flow analysis,SFA)是對特定范圍內某種元素物質(如銅、鋁)進行定量分析,了解和掌握它們的流向、流量,弄清與這些元素物質變化的各股物質流狀況,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其目的是從中找到節省天然資源,改善環境保護的途徑,以推動工業系統向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化[2]。

    由物質流分析原理及資源縱向流動理論可知[3],進入企業資源的物質形態會隨生產流程逐步流轉,流轉中除一部分資源在企業循環利用外,絕大部分物質變成了新的資源形態予以輸出:合格產品及廢棄物。

    (二)循環經濟資源價值概念框架

    資源價值是對物質的投入和產出進行價值量化計算與分析,通過建立物量中心基本單元,依據輸入資源與輸出資源的物量平衡原理,對價值的來源、去向進行客觀的價值計算,為循環經濟決策、控制及評價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它以物質流路線為基礎,從循環經濟的“資源價值”概念角度,描繪資源在循環運動過程中的價值變化流程。這里的“資源價值”包括現行會計系統中的價格、成本、收入等尺度,以及物質流動或物質排放對環境(生態)系統的損害價值。它可細分為資源有效利用價值、廢棄物損失價值、環境損害價值及資源附加價值四個部分。其概念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資源價值概念體系

    圖1中,資源有效利用價值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真正形成企業產成品(或半成品)的價值,從成本會計學的角度看,是指進入產品的材料、人工、制造費用等成本;廢棄物損害價值是企業生產過程中資源損失的價值;環境損害價值是指企業的資源流轉過程中,資源消耗、廢棄物排放等導致的環境與生態損害評估值;資源附加值指資源經過各環節后的價值增量,涵蓋利潤或稅收等。材料流成本是指各生產環節中所消耗的材料、能源等成本;在材料流成本基礎上,加上本環節的人工費、制造費等,可構成物質流成本。如果進一步考慮廢棄物對環境損害的評估值,則物質流成本轉變成資源流成本。

    三.資源價值流的計算與分析

    (一)資源價值流計算的基本原理

    資源價值流的計算是基于企業制造過程中材料、能源的投入、生產、消耗及轉化為產品的流量管理理論,跟蹤資源實物數量變化,提供資源全流程物量和價值信息的計算。它將企業的內部資源流轉劃分成若干,其原理如圖2所示[4]。

    圖2 資源價值流計算的基本原理

    圖2中,依據資源流轉平衡原理,將產品生產過程劃分為若干物量中心,按材料、能源在各物量中心之間的流動情況,分別計算各物量中心輸出的合格品和廢棄物成本,為提高資源的循環利用價值提供有用的信息。

    2.資源價值流的計算與分析方法

    根據資源價值流的計算原理,以物質流分析及資源物量流轉平衡規律為基礎,結合成本核算方法中的“逐步結轉法”,輔之以價格、成本等信息,可構建資源價值流轉的基本計算模型[5] :

    RVi=RAVi+RUVi+WLVi+WEVi (1)

    公式(1)中,RVi為第i流程環節的資源流轉價值;RAVi為第i流程環節的資源流轉附加價值;RUVi為第i流程環節的資源流轉有效利用價值;WLVi為第i流程環節的資源損失價值;WEVi為第i流程環節的資源消耗及廢棄物外部環境損害價值。

    公式左邊為某流程環節的資源流轉價值,右邊反映其價值構成類型。理想的狀態是降低廢棄物損失成本,并向資源有效利用價值轉化,增加利潤或經濟增加值,同時使廢棄物排放量減少,外部環境損害價值降低。資源流轉附加值核算相對獨立,其主要目的是核算企業產品在形成過程中的價值增值環節。

    對企業生產流程而言,其資源流轉價值的計算則側重于資源流轉成本的分配。以資源價值概念為基礎,可構建公式(1)右邊除資源流轉附加值外的另外三類價值的計算與分析內容:

    (1)內部資源價值流的計算。以各物量中心輸出端的主要資源(或元素)的流向含量為分配標準,可計算產品(或半成品)資源有效利用價值與廢棄物損失價值。具體計算公式為:

    RUVi=MCi+PCi+OCiQpi+Qwi×Qpi (2)

    WLVi=MCi+PCi+OCiQpi+Qwi×Qwi (3)

    其中,MCi為第i流程環節的材料及能源輸入的直接成本價值;PCi為第i流程環節的人工等直接成本價值;OCi為第i流程環節的制造費用等間接成本價值;Qpi為第i流程環節的合格品特定物質(或元素)含量;Qwi為第i流程環節的廢棄物特定物質(或元素)含量。

    公式(2)及公式(3)為企業內部各生產環節或物量中心資源有效利用價值和廢棄物損失價值的計算方法。它根據各環節輸入的材料及能源成本、人工及制造費用等資源分配成資源有效價值和廢棄物損失價值,可從中找出資源損失嚴重的環節和具置,發現改善經濟與環境業績的契機。

    (2)環境影響外部損害價值的計算。廢棄物排放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外部損害價值的計算,其目的是反映企業排放廢棄物所應承擔的社會成本,揭示企業對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履行狀況。因我國暫無此方面的評價標準,為此可借鑒日本的LIME[6](Life-cycle Impact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Endpoint modeling )評價方法,其公式為:

    WEVi=∑m,ni=1,j=1WEIij×UEVij (4)

    WEIij為第i流程環節第j種廢棄物質的含量或數量; UEVij為第i流程環節第j種物質的單位環境損害價值。

    綜上所述,資源價值流的計算與分析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原材料、能源等物質在企業內部不同空間發生的位移進行價值確認、計量、報告、分析和評價,并參與循環經濟決策與控制。它將“資源流轉價值計算”、“外部損害價值評估”方法進行融合集成,共同構成資源價值流計算與分析的方法體系 [7] 。

    圖3 某企業氧化鋁生產物質流圖

    四、資源價值在氧化鋁生產中的計算與分析

    (一)氧化鋁生產工藝流程及物量中心的確定

    氧化鋁生產由鋁土礦經過若干工序加工后,最終生產出氧化鋁產品。以某廠氧化鋁生產為例[8],其工藝流程及其物質的輸入、輸出情況如圖3所示。根據氧化鋁生產各工序的物質輸入與輸出情況,可將其劃分成若干個物量中心(如圖中的原配料、燒成脫硅等),以便確定各物量中心的物質輸入與輸出數量,并計算其資源的合格品價值和廢棄物損失價值。(二)各物量中心資源價值的計算及分析

    由圖3可知,貫穿各物量中心始終的主要物質是氧化鋁(元素),并形成鏈環物質流。據此,可依據各物量中心流入、流出物質流向及技術部門提供的氧化鋁含量分別確定合格品(氧化鋁產品)、廢棄物中所含氧化鋁的數量。

    依據該企業的相關數據(月數據),可計算各物量中心輸出資源的有效利用價值及廢棄物損失價值。以燒成脫硅物量中心為例,其計算步驟如下:

    (1)通過計算得出的原配料物量中心數據(計算過程略),可知轉入燒成脫硅物量中心的材料、人工及其他費用分別為4842萬元、322萬元、66萬元;根據財務部門提供的有關財務數據,可知本物量中心新投入的資源為:人工費690萬元,其他費用1210萬元。

    (2)根據圖3及技術部門提供的流量及氧化鋁含量數據,可計算(計算過程略)出合格品及廢棄物中氧化鋁的數量分別為62114噸、11286噸。

    (3)根據公式(2)及公式(3),燒成脫硅物量中心輸出的資源有效利用價值及廢棄物損失價值分別為:

    資源有效利用價值(脫硅溢流價值)=4842+(322+690)+(66+1210)62114+11286×62114

    =6034(萬元)

    廢棄物損失價值(赤泥中損失的氧化鋁價值)=4842+(322+690)+(66+1210)62114+11286×11286=1096(萬元),其余物量中心資源價值的計算可依此類推。

    在資源流內部損失的基礎上,依據物量中心排放的廢棄物種類及數量,確定其外部環境損害價值。如燒成脫硅物量中心赤泥外部損害價值計算如下:

    根據公式(4)及日本的LIME方法,可查得赤泥的單位環境損害價值為0.008元/噸,則該物量中心赤泥的外部損害價值為:

    11286×0.008=90(萬元)

    按此方法,可計算其余物量中心廢棄物的外部損害價值。通過上述計算過程及結果,可繪制氧化鋁生產的資源價值流圖(見圖4)。

    圖4顯示,廢棄物損失主要產生于燒成脫硅、一溶沉降和二溶沉降三個物量中心,它們是節能減排改善的重點,其中燒成脫硅內部資源價值損失最大,如果企業通過改善生產工藝方案,使內部資源損失價值降低,則可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同時社會成本(即外部損害成本)也不會增加。二溶沉降物量中心產生的廢棄物外部損害成本較大,企業如果不予重視,可能會發生環境負債,即未來承擔因外部環境損害需賠償的成本。因此,企業應通過設備投資、工藝流程的改善來減少廢棄物的排放量。它雖然會增加企業成本,減少企業利潤,但利潤的減少可能會小于外部損害成本的減少,企業同樣可獲得未來經濟利益。如果進一步分析其改善的具體項目,廢棄物損失中的材料成本所占比重較大,分別為744萬元、308萬元、252萬元,三者合計為1304萬元,是循環經濟改善的重中之重。為此,企業可考慮采用更新材料、更換設備、加強管理或增加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等措施,改善材料消耗及廢棄狀況,達到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再資源化”的目標。

    五、結 論

    資源價值流的計量以成本會計學理論為基礎,吸收工業生態學相關理論與方法,按照循環經濟的物質流路線,跟蹤、描繪資源的價值流動,對企業循環經濟活動進行價值反映與評價,并參與循環經濟分析與決策。它與傳統成本會計相比,其概念結構、計量方法、流轉模式、數據處理等方面皆有較大的突破與創新?!百Y源價值”擴展至企業外部成本,計量基礎采用資源內部價值與外部損害價值相結合的原則,價值流轉采用循環模式;數據處理流程采用物質流路線的方式,這些內容是傳統成本學理論與方法的一種擴展。同時,根據資源價值流轉情況,可進一步計算資源輸入指標、資源流轉循環指標、資源輸出指標。這些指標的應用可為企業的環境管理、循環經濟發展路徑及物質流路線的優化提供決策參考,也為國家制定循環經濟政策,進行環境經濟核算,評價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和經濟活動對資源環境產生的影響,為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經濟發展提供借鑒。

    圖4 某企業氧化鋁生產資源價值流圖(單位:萬元)(月數據)

    參考文獻:

    [1]編委會. 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鋼鐵企業[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128-131.

    [2]毛建素,陸鐘武.物質循環流動與價值流動[J].材料與冶金學報,2003,(6):157-160.

    [3]沈鐳,劉曉潔.資源流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探析[J].資源科學,2006,(3),9-16.

    [4]M Strobe, C Redmann. Flow cost accounting, an accounting approach based on the actual flows of materials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2002,(12):345-356.

    [5]金友良.基于循環經濟的企業資源價值流轉核算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1,(1):154.

    [6]大正克.中國における境會研究の生成と狀-中國の境保全策とその日中力にさせて[M].東京:アジア研究社,2002:181-183.

    [7]肖序,金友良.論資源價值流會計的構建――以流程制造企業循環經濟為例[J].財經研究,2008,(10):128.

    [8]肖序,金友良等. 以價值流分析為基礎開展中國鋁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及評價體系研究[R].長沙:中南大學商學院,2009.

    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 of Resources Value in the Circulation Economy: Take the Aluminum Oxide Production as an Example

    JIN You-liang

    (Business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第2篇:醫院環境質量范文

    候診室是醫院門診的重要區域,其特點是人群活動頻繁、擁擠,病人、病種復雜,帶菌情況不一,容易造成交叉感染\[1\]。2003年我國爆發的SARS疫情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因此,醫院總體的服務水平, 不僅與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有關,同時也受醫院環境衛生條件的影響\[2\]。根據國家《醫院候診室衛生標準》(GB9671―1996)\[3\],醫院的室內環境質量指標主要有室內空氣質量,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顆粒物和空氣中細菌總數,其次還有影響室內環境質量的噪聲。有文獻報道,醫院門診室主要的環境質量問題是噪聲和可吸入顆粒物\[4\]。也有認為是細菌總數、相對濕度與噪聲\[5\]。候診室引發的問題,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科學有效地對醫院候診室進行衛生管理工作,保障公眾的身心健康,已成為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目前候診室存在的問題探討其對策。

    1存在的問題

    1.1病人密度高、流量大

    上海的市級綜合性醫院,在高峰期候診室和輸液室往往人滿為患。因為人員密集,人均空間相對較小,空氣流通不好,且人員流動頻繁,所以環境污染非常嚴重。當前,各大醫院老年病人數量急劇增長,慢性病患者增多,加上傳染性疾病、公共災難、集體中毒、群體創傷等一些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導致就診者增多。一些人因為看病心切,選擇急診科進行就醫,造成急診科擁擠,這已成為制約急診醫學發展的一個國際性難題,已引起各國醫學界及行政管理部門重視\[6\]。

    1.2空氣流通

    候診室往往是設有空調的密閉房間,通風狀況和空氣循環較差,缺乏足夠的新風量。既往對醫院候診室的環境衛生進行監測的數據顯示,醫院空氣中的細菌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噪聲超標是醫院候診室的共同特點\[7\]。資料顯示,南京21家候診室內噪聲的合格率僅為78.80%\[8\]。上海市黃浦區對綜合性醫院候診室、輸液室開展的衛生學調查顯示,噪聲的合格率為0.00%,二氧化碳的合格率為24.07%,其次還有甲醛和可吸入顆粒物\[9\]。虹口區醫院候診區“可吸入塵”過高已成為一個較為嚴重和普遍存在的問題\[10\]。

    1.3醫院空氣中細菌種類多、密度高

    病人、醫護人員都攜帶細菌、病毒,從而可能成為傳播者。侯診室匯集免疫力低、易感染人群,由于人流量大,導致各種病原體的積聚,易造成病人之間、病人和健康人之間的交叉感染。有關統計數據表明,醫務人員的致病菌帶菌率可達70.00%以上,是醫院內交叉感染的重要傳染源\[11\]。而病人的致病菌帶菌率,則更高。

    1.4候診室人群的心理健康問題

    候診室病人本身的免疫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偏弱,往往因為候診時間長,加上身體不適,易造成內心煩躁,常見的癥狀主要有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易激怒甚至敵對情緒,且長時間暴露在不清新的空氣和高強度的噪聲中,會出現頭痛、頭暈、眼部癥狀(視物模糊)、咽部刺激(咽干、咽痛、咳嗽)、心慌、胸悶等癥狀,從而加重病情的發展。

    2改善醫院候診室環境衛生的建議[12-13]

    2.1合理布局

    醫院建筑物建設時要把好建筑設計衛生審核關,建筑物結構、形狀與布局要保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要考慮建筑設計有利于人員疏散,空氣流動,有條件的醫院可擴大就診區域以降低候診區人員密度。同時要加強醫院集中空調的設計和使用管理,針對當前日益增加的日均就診病人數量,要考慮足夠的新風量。要嚴格執行《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辦法》等規范,定期開展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清洗,并有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空氣凈化消毒處置能力。要加強通風和吸塵設施,實現空氣單向流動。醫院在裝修時選擇不易附著可吸人顆粒的材料裝修地坪,盡量不鋪設地毯,不用掛毯裝飾墻面。為降低空氣中有害氣體和顆粒物的含量,城市規劃部門應合理安排工業布局和城鎮功能分區,結合城鎮規劃,全面考慮工業的合理布局。

    2.2改進候診室設施

    為控制和消除噪聲污染,醫院應增加候診室面積,降低侯診病人的相對集中程度。在風道、排氣管口等部位安裝各種消聲器,以降低噪聲傳播;候診室內采用吸聲和隔聲專用材料裝飾墻壁、房頂,或在室內懸掛吸聲體,吸收輻射和反射聲,以降低室內環境噪聲強度。候診室應使用通風情況良好的房間,并安裝空氣凈化設備保持室內衛生清潔。加強醫院綠化建設,增加醫院周邊綠化面積,包括種樹、栽花、植草,建立綠化帶。地面實行濕式清掃,垃圾廢棄物日產日清并分類按有關消毒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衛生間隨時清掃、消毒、保潔。

    2.3嚴格執行標準

    嚴格執行醫院候診室衛生標準,做到經常性監測與及時改進相結合。衛生部于1996年頒布的《醫院候診室衛生標準》(GB9671―1996),是候診室中有害物質的法定最高限值。它是防止空氣污染、保護患者身心健康、評價醫院候診室微環境污染程度、制訂環境防護措施的法定依據。醫院候診室應建立健全衛生管理制度,包括清掃保潔制度、消毒制度、衛生檢查、獎懲制度和危害健康事故報告制度等。改善通風設備,減少因室外污染造成的室內污染。同時將加強空氣消毒、減少交叉污染作為醫院門診候診室的制度加以執行。衛生監督部門應加強對醫院門診候診室的管理.從技術上給予幫助,使醫院門診候診環境得到合理改善。

    3參考文獻

    [1]劉洪亮.公共場所衛生與傳染病預防\[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78- 81.

    [2]潘慶忠,宋興田.醫院門診候診室微環境衛生監測及評價的統計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2):118-119.

    [3]GB9671―1996.醫院候診室衛生標準\[S\].1996.

    [4]李志春.成都區縣二乙及以上醫院候診室衛生狀況調查\[J\].醫學動物防制,2006,22(10):763-764.

    [5]唐曉敏,梁克為,楊振洲,等.醫院空氣監測及結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2):133-134.

    [6]張暉,王仲,徐騰達,等.急診科擁擠成因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3,29(3):235-237.

    [7]米虹.成都市醫院候診室的衛生狀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5,32(5):472-473.

    [8]楊聲.南京市醫院候診室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分析\[J\].職業與健康.2006,22(19):1596-1597.

    [9]徐敏,王玨,張蘊慧,等.上海市黃浦區市級綜合醫院候診輸液室空氣質量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2010,22(9):471-473.

    [10]程芳,陳必敬,胡祖荃,等.Z分綜合評價法評價醫院候診區空氣質量\[J\].環境與職業醫學,2004,21(3):221-223.

    [11]劉汝青.廣州某大醫院門診候診室空氣污染狀況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4,14(3):288-289.

    [12]邱國松.淺談醫院人文精神的培養與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0:684-685.

    第3篇:醫院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基層醫院;化驗室;質量控制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基層醫院的建設速度也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基層醫院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加強基層醫院管理會計制度化建設,不僅可以提高化驗室工作人員的從業安全性,也可以提高化驗室的工作效率及質量。

    1 基層醫院化驗室質量控制問題

    1.1 規章制度不健全

    基層醫院是我國醫院醫療體制改革的基礎,但是國家制度更多地關注醫院的醫療隊伍、硬件設施、藥品、培訓、監測、管理等相關制度,上述相關制度比較健全。但是對于化驗室的相關管理制度卻有待于完善。沒有完善的制度,則無法可依,對化驗室的管理做不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導致實驗室日常管理沒有完善的措施和規章制度,工作缺乏法規制度的約束,監督管理乏力。規章制度不健全既無法保障日常化驗室工作的正常進行,又無法應對突發事件,使化驗室無法體現價值,做好基礎支持工作。

    1.2 生物安全隱患

    1.2.1 實驗廢棄物處理不當 實驗室的醫療垃圾主要包括感染性垃圾、病理性垃圾、藥物性垃圾及化學性垃圾等,這類垃圾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如果處理不當會成為疾病感染和社會環境污染的源頭[1]。因此生活垃圾與醫療垃圾應該處理,分別銷毀。部分基層化驗室沒有將醫療垃圾單獨處理,未經處理的垃圾直接丟棄,影響環境,造成安全隱患。

    1.2.2 消毒滅菌工作不嚴謹 因為缺乏系統的規章制度,個別基層醫院的化驗室工作人員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養成了不嚴謹的消毒和隔離習慣?;炇夜ぷ魅藛T經常與患者、醫用標本接觸,皮膚直接暴露和被感染的機率增加,如果沒有進行系統和嚴格的消毒即易被感染。接觸不同的部位,也易成為傳染源[2-3]?;炇胰藛T也需進行器械操作,如果器械消毒滅菌工作不徹底,也易增加化驗室內感染,即影響了化驗室工作環境,也影響了化驗結果的準確性。

    1.3 工作環境設置不科學

    醫院有各種各樣的患者,也就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及病原微生物。而化驗室是集中檢驗設備、檢驗樣品以及患者的綜合場所,因此化驗室整體環境應該合理布局,將整個化驗室化分為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各區需嚴格管理,防止環境紊亂,增加傳染的機率[4]。同時各個環境區需按照不同的衛生級別,進行徹底消毒。防止因為環境消毒不夠徹底,通氣條件差而導致衛生狀況差,導致在化驗室的各級人員包括患者及工作人員的交叉感染。

    1.4 質量意識淡薄

    化驗室工作人員質量意識淡薄,為了提高工作速度,忽略了自我防護及質量意識,例如操作時不戴口罩、手套,不穿防護服,器械隨便亂放,用過的和沒有用過的隨意放置,在化驗室的潔凈環境下,吃東西,接電話。洗手與清潔器具不徹底,穿著工作服隨意出入生活區、污染區和工作區。因沒有充足的質量意識,而帶來安全隱患。

    2 基層醫院化驗室質量控制方法分析

    2.1 建立健全質量控制制度

    根據基層醫院的具體情況,建立化驗室管理制度。質量制度圍繞安全進行,以能夠指導化驗室安全工作為前提。制度內容要包括感染管理制度,定期對化驗室進行消毒。制定樣品、設備及制劑消毒、清洗條例,且有專人監管。感染期由專人負責,實行隔離制度,不經允許不可以隨便進入。加強制度與法規的學習和培訓,定期進行考核,將制度與法規深化與落實下去。質量控制制度執行情況列為績效考核,與化驗室工作人員的10%的獎金掛鉤[5]。

    2.2 加強生物安全管理

    2.2.1 加強安全防護 減少皮膚暴露,購置專業防護設備,防止酸、堿、化學藥品及污染樣本的侵蝕。添置洗眼設備及淋浴噴頭,以備緊急狀況時,如化學試劑入眼時可以進行清洗,以減少損傷。增加化驗室排氣設備,設置有害氣體、液體處理設備。醫用垃圾分類處理,按有關規定焚燒處理。

    2.2.2 安全處理醫療垃圾 醫療垃圾的妥善處理,對于良好控制化驗室的質量有重要意義。杜絕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及混合處理,需在消毒后再進行處理。采血用的針頭、刀片和裝血液樣本的容器要置入垃圾盒,對檢驗儀器產生的廢液應進行消毒處理,合格后進行排放,不合格者經高壓消毒后再行處理。醫療垃圾處理、消毒需要有記錄,嚴格執行垃圾交接制度,且有專人負責管理。

    2.2.3 加強人員安全意識 化驗室工作人員在檢驗時需嚴格按規章制度進行,抽血時需帶手套,切忌用手直接取針頭。如果手受傷出血,則需給予消毒處理,嚴重受傷者注射免疫球蛋白。檢驗工作前后需洗手,選擇抗菌能力強的洗手液,流水沖洗需達一分鐘以上[6]。

    2.3 加強工作環境質量控制

    實驗室總體環境應該是溫濕度適宜,通風潔凈。根據化驗室的工作性質,將化驗室分為污染區、緩沖區和清潔區,各區設定潔凈級別,且有明顯的分界線。同時對化驗室要用紫外線進行消毒,消毒次數為每次1h,每日給用2次。設備用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定期對門診化驗室的物體表面和空氣進行凈化,以保證化驗室的潔凈[7]。

    參考文獻

    [1]黃正文,張斌,艾南山,等.八種醫療廢物處理方法比較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8,25(3):313.

    [2]毛素秣,潘義英.談淺醫院感染與控制[J].現代醫藥衛生,2009, 25:787.

    [3]劉香.淺析院感的原因及處理措施[J].中外婦兒健康(學術版),2011,19:422-442.

    [4]趙勁松,李滿元,王爽.檢驗科預防醫源性感染的防范措施與管理辦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2):1391-1392.

    第4篇:醫院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 口腔醫療門診;醫療廢棄物;感染管理

    隨著口腔??崎T診醫療設備的不斷更新,新的診療操作技術不斷應用于疾病診療中,伴隨而來的醫療廢棄物日益增多,引起醫務人員乃至社會人群的關注。如何對廢棄物進行管理,成為醫院領導不容忽視的一項工作內容。規范管理是否到位,不僅關系到改善社會環境、醫院環境衛生污染狀況;而且關系到醫院醫務人員、就診病人的身體健康;重要的是關系到有效地減少和預防病原微生物流行傳播疾病。

    1 門診醫療廢棄物種類

    1.1 感染性醫療廢棄物 口腔醫院門診與綜合性醫院門診有所不同,每一項治療必須通過醫師雙手完成整個治療過程。治療結果必須通過護士及保潔人員完成污染器械收集、洗滌、消毒、滅菌各種廢棄物回收、分類、轉動等,由于廢棄物種類多、數量多,因而更具有傳染性及傳播疾病的危害。例如:高速手機和牙鉆;水汽槍、吸唾器;拔牙、修復牙使用各類器具等,及磨牙碎屑、棉球、牙膠、小紙捻等,數量眾多的敷料均染有血液、唾液,成為醫用廢棄敷料交叉感染的途徑之一。

    1.2 非感染性醫療廢物 如汞、砷、鉛等X線膠片液;修復科、正畸科廢棄的技工印模材料、石膏砂等污水及殘余物;縫合針、擴大針、光滑針、金屬成形片、金屬車針等,均會產生污染源。同樣對醫院醫務人員身體健康及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

    1.3 一次性醫療用品廢棄物 一次性無菌醫療器具的推廣使用,對預防口腔疾病診療起到了預防作用,受到病人、醫護人員的歡迎。但增多的醫用塑料廢棄物如:一次性治療盤、口鏡、鑷子、探針、漱口杯、手套、胸巾、印模、托盤、注射器、針頭等的處置使醫院難以承受。例如:就診人數日門診量1000~1500左右人次,需使用1000~1500套的一次性無菌治療用品。長此下去,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產生的廢棄物可想而知。這些廢物可成為最直接的污染源頭,成為血液性疾病傳播的傳染源。這些醫療廢棄物在醫院的產生不僅對醫院內醫務人員有造成感染的危險,也可能污染環境造成社會疾病的流行。

    2 門診醫療廢棄物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

    2.1 未建立主管和監管部門或兩者未能協調配合 長期以來未能引起各級部門重視。檢查、監督職責不到位。

    2.2 分類環節控制不嚴格 在工作中時常表現:醫用廢物與生活垃圾混放、混送。

    2.3 規范操作不嚴格 表現在:一次性手套、口杯、紙巾使用后丟棄在生活垃圾箱內等,既沒有保護病人,也未達到保護自身健康的目的。

    2.4 缺乏社會的必要監督機制 缺乏對醫療廢物處置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知識培訓等。加之交接手續不完善、不規范,登記制度基本處于滯后空白,從而造成了醫療廢棄物不規范收集和運輸。

    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夠的思想重視。

    2.5 醫院環保設施滯后于醫療業務技術的發展 表現在:管理脫節,設備陳舊,廢水管網滲漏,廢水排放不標準。

    轉貼于

    3 門診醫療廢棄物管理工作中的對策

    3.1 加強組織管理,完善規章制度 各科室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標準執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及管理標準。醫療廢物交接登記制度,回收人員體檢制度等,對醫用廢物有分類收集、分類裝置、分類標示。減少醫務人員及病人的直接接觸污染。每日科室有保潔人員對醫用廢物收集、分類、運送至醫院放置點進行交接記錄,每月統計上報,改變有法不依的現狀。

    3.2 加強醫療廢棄物設施的建設 建立污水處理設施,防止醫療廢棄物在收集中丟失、遺棄或混入生活垃圾,給社會、醫院造成污染。

    3.3 加強環節控制與規范操作 醫院應實行嚴格的統一采購;醫院負責廢物存放處理應有專業人員。

    3.4 加強與衛生行政部門、環保職能部門的協調統一 醫院則應解決好醫療廢棄物暫時貯存場所,對貯存時限等規定進行監督檢查并做出判定,反饋給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3.5 加強醫療廢棄物管理的宣傳教育 尤其是口腔診療后的醫療廢物,如果處理不當,很易成為疾病的傳染源,形成交叉感染或二次污染。因此,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醫療廢棄物相關的宣傳普及教育至關重要。使每個醫護人員都意識到醫療廢棄物的危害性,做好個人防護,并積極參與。從而減少和避免因醫療廢棄物而引起的醫院內感染的發生。

    3.6 加強院務后勤部門的監管力度 做到萬無一失。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解決、關注、匯報,防止對醫院內外環境造成污染。

    3.7 加強專業培訓與監督治理 對醫療廢棄物處置操作專業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和專業技術培訓學習,提高他們對醫院醫療廢棄物危害的思想認識。提高在崗責任心,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環保意識。

    第5篇:醫院環境質量范文

    本方案適用于縣城市規劃區域。鄉村生活區域可參加本規定相應類別標準執行。

    二、引用標準

    《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

    三、各類標準的適用區域

    按區域的使用功能特點和環境質量要求,城市區域聲環境功能區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0類聲環境功能區:療養區、高級賓館區和別墅區等特別需要安靜的區域。適用區域范圍:無。

    1類聲環境功能區:居民住宅、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設計、行政辦公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區域。適用區域范圍:新一中、二中、五虎山、鐘秀山、瑪瑙山、北湖公園、縣人民醫院。

    2類聲環境功能區:商業金融、集市貿易及居住、商業、工業混雜等需要維護住宅安靜的區域。適用區域范圍:城區除1類、3類外其它未劃定區域為2類。

    3類聲環境功能區:以工業生產、倉儲物流為主需要防止工業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區域。適用區域范圍:晨光科技園區(釜江大道以南、二環路以西、鄧隆路以北、釜溪河以東區域)。

    4類聲環境功能區:指交通干線兩側一定距離之內,需要防止交通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區域,適用區域范圍:富州大道、釜江大道、宋渡路、二環路、銀杏路、一環路、一環西路、北湖路、富達路、丁海路、晨光路。

    四、標準值及監測方法

    本方案以《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規定為標準值,其監測方法依據附錄B《聲環境功能區監測方法》及附錄C《噪聲敏感建筑物監測方法》執行。

    五、交通干線兩側區域的劃分

    (一)交通干線臨街建筑以高于3層樓房以上(含三層)建筑為主的,將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側的區域劃為4a類標準使用區域。

    (二)交通干線建筑以低于三層建筑為主的,將交通干線紅線外一定距離的區域劃為4a類標準適用區域。距離確定方法如下:

    相鄰區域為1類標準適用區域,距離為45米±5米;

    相鄰區域為2類標準適用區域,距離為30米±5米

    相鄰區域為3類標準適用區域,距離為20米±5米

    (三)鐵路干線兩側區域劃分

    城市規劃確定的鐵路用地范圍外一定距離以內的區域劃為4b類標準適用區域。距離的確定不計相臨建筑物的高度,其原則和方法同本條第(二)款。

    (四)內河航道兩側區域的劃分

    根據河道兩側建筑物形式和相鄰區域的噪聲區劃類型,將河堤護欄或堤外坡角外一定距離以內的區域劃分為4類標準適用區域,其原則和方法同本條第(二)款。

    六、時間界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晝間”是指6:00至22:00之間的時段;“夜間”是指22:00至次日6:00之間的時段。

    七、特別規定

    方案中鄉村和未劃定區域為2類聲環境功能區;南環路食品加工區、平瀾村化工新材料區為3類聲環境功能區;交通干線邊界外一定距離內的區域劃分為4類聲環境功能區。

    八、附加說明

    第6篇:醫院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消毒供應中心;PDCA循環;持續改進

    PDCA循環法最早由美國專家提出,目前,PDCA已經成為了各大企事業單位進行質量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的循環體系[1]。PDCA循環由計劃(P,plan)、實施(D,do)、檢查(C,check)、總結(A,act)4個階段構成,實施PDCA循環,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制定計劃-實施改進措施-檢查改進成果-評定改進效果”循環,不斷解決問題、持續改進管理方法,從而達到提升管理質量的目的[2-3]。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為三甲綜合醫院,共有1500張開放床位,平均手術量為62臺/d。我院從2008年開始實施復用器械集中處理制度,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共33名,其中男性12名,女性21名,年齡23~58歲,平均(45.2±2.4)歲。自2013年1月開始,消毒供應中心開始采用PDCA循環法進行質量管理。

    1.2方法

    1.2.1 P階段(計劃) 根據醫院感染管理相關規定及護理部工作計劃,認真分析消毒供應中心各區域的制度落實、操作方法、人員配置、設備使用管理等情況,參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規范》[3]等相關標準,制定質量控制計劃。計劃包括:制定質控目標、明確質控內容、安排質控活動;討論質控小組成員;組織質控中心工作人員學習,交流工作經驗;優化人員配置,明確崗位職責及工作質量標準;優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制度,其目的是減少差錯率的發生,提升清洗、包裝、滅菌質量,滿足臨床需求。

    1.2.2 D階段(實施) 按照工作性質,將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分為3組:下送組、檢查包裝滅菌組、無菌物品發放組。由組員選舉一名組長,組內實施雙向選擇、動態管理。組內成員若有1人違規,將對組內其他成員、組長獎勵造成影響。每周有匯總點評、有立即改進的、有持續跟蹤的、有扣罰獎勵的,每月有總匯總并上公示墻以示促進,并與績效掛鉤。實施早交班制度,區域組長及質控員在交班時,要對前1d存在的問題進行評價,引起全體成員的關注,從而共同改進、提高。建立器械周轉循環過程的質控記錄表,設備周轉的各個環節都必須詳細記錄責任人。使用標識牌對器械周轉各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做到環環緊扣,由下一環節對上一環節的工作質量進行監督,同時詳細記錄各種異常情況、處理措施、責任人及處理結果。小組長負責本區的設備質量監控,對設備故障、操作人員、處理措施、處理結果等做好記錄,每周檢查1次設備維護、運行狀況。

    1.2.3 C階段(檢查) 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消毒供應中心的環境質量、器械清洗質量、設備管理情況、包裝質量、工作人員的安全知識及技能知識水平進行檢查。質控小組檢查1次/w,月末要將以上內容檢查完畢;護理部檢查每月1次,3個月內要完成以上所有內容的檢查;護士長每周抽查1次,對檢查結果做好記錄,月底進行匯總。

    1.2.4 A階段(總結) 每周一及每月月底由護士長組織質控小組成員,召開工作會議,會議內容主要討論各區域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的實施效果及執行效率,匯總當月質檢結果,綜合會議討論結果,制定出相應的改進方案,針對容易發生相同缺陷的工作流程,則要予以改進,并修改流程及崗位說明書再進行監督實施。同時在實施新流程時,做好跟蹤、評價工作。通過P-D-C-A四個流程的不斷循環,以達到工作流程的不斷優化、完善,減少差錯率的發生從而讓工作質量得以不斷提高。

    1.3評價標準 在實施PDCA質量管理后1年(2013年1月~2014年1月),評價質量管理效果,由醫院護理部對消毒供應中心的設備設施、環境質量、包裝質量、器械點核分類、器械清洗質量,及工作人員的安全知識、業務技能知識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與實施PDCA質量管理前1年(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質量管理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本次研究數據,計量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實施PDCA質量管理后的設備設施管理、環境管理、器械點核分類、器械清洗質量、知識掌握水平、包裝質量、臨床對科室滿意度評分,均較實施前有顯著提高,P

    3 討論

    醫院的消毒供應中心是承擔著所有科室重復使用醫療物品、器具、器械的點核分類、清洗、消毒、滅菌,以及無菌物品供應工作的重要部門。采用PDCA循環對消毒供應中心進行質量管理,通過現狀分析、實施質控計劃、檢查計劃落實效果、分析存在的問題,來不斷改進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質量。首先要組建區域小組,由區域組長、護士長共同擔任質量責任人,采用動態管理方法與績效掛鉤激發組員的工作積極、性危機意識、競爭意識,從而調動起工作人員的業務學習積極性,主動了解、掌握工作制度、崗位職責、技術規范、工作流程,同時建立質控記錄,在器械周轉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都緊密連接。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PDCA質量管理后的設備設施管理、環境管理、點核分類、器械清洗質量、知識掌握水平、包裝質量、臨床對科室滿意度評分,均較實施前有顯著提高,P

    參考文獻:

    [1]陳潔,李淑君,李燕妮,等.PDCA循環在消毒供應中心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6):4030-4031.

    第7篇:醫院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消毒;質量管理

    國內外業內人士都認為消毒供應中心相當于無菌器材的制作場,它既負擔了全院無菌醫療器材的發放,又擔任了全院污染器材的回收處理,體現了消毒供應中心在消毒滅菌及滅菌質量控制中的重要性。因此加強環境質量、基礎質量和終末質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可追溯制度,監督評價和持續改進機制等措施,全面提升供應室護理質量。

    1.環境質量管理

    1.1布局管理供應室分區明確,去污區承擔回收污染物的任務;相鄰的檢查包裝滅菌區承擔檢查、分類、打包、滅菌任務;無菌物品存放區承擔無菌物品的儲存任務。各區域通風采光良好,墻壁、天花板光潔無縫隙,地面光滑,有排水道,便于洗刷消毒。布局符合由污―潔―無菌的原則??諝饬飨蛴蓾嵉轿?,單向流程設置,不交叉、不逆行。

    1.2空氣質量管理根據區域嚴格執行清潔消毒制度,空氣凈化消毒器每日消毒2次,每次一小時。每月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并要達到供應室行業質量標準規定的空氣質量標準。

    2.加強重復使用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質量管理

    2.1回收物品的管理:病房使用的污染器材一般實行下收,定點回收;下收時必須采用封閉式專用回收車,內裝封閉式裝載箱,按規定走污染電梯,專人專車;下收工作人員必須穿隔離衣,戴手套、口罩。回收時檢查器械質量、數量、分類放置?;厥掌餍当M量采用自動清洗機清洗,個別需要手工清洗時,按手工清洗流程進行,嚴格執行清洗步驟,預處理沖洗酶洗漂洗終末漂洗水溶性油上油干燥。2.2滅菌質量的管理消毒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遵守崗位職責和高壓滅菌制度,嚴格執行壓力蒸汽滅菌器的操作規程,滅菌前必須檢查滅菌器的性能是否良好,包括水、電、汽及滅菌器鎖扣的靈敏度,每日每鍋先做B-D試驗,以監測冷空氣排除效果,每周做生物監測一次。生物監測是保證滅菌的最可靠的監測方法。如遇無菌器進行大修或者更換新鍋都要進行三次B-D監測及三次生物監測,合格后方可使用[1],另外,消毒員每天都要詳盡記錄被消毒物品的名稱,鍋號鍋次,以備物品可追溯使用。

    2.3滅菌后物品的質量管理:重視無菌物品的儲存管理,無菌物品存放于無菌物品存放間,分類固定。按時間先后順序擺放,近期在前,遠期在后,每日檢查滅菌物品有效期,杜絕過期包。室內每日進行空氣消毒2次,每日桌面、地面擦洗2次,溫度在21―24度,濕度在30―70之間。每月做空氣培養一次,保證達到Ⅱ類工作區域細菌培養標準。

    2.4滅菌器械包及物品發放的管理:消毒供應中心對滅菌處理后的器械包及物品包,實行定點供應,下送供應。下送發放人員必須專車專人專用,下送車設置必須全封閉式。下送人員憑病區預先申領的物品交接單領取各類醫用器械包及物品包。發放時再次檢查包的完整性,干燥度,包外滅菌標志,有效日期。并進行查對品名、數量、科室、失效日期、簽名等。使用科室退回過期包及掉在地上的各類無菌包,都視為污染包,一律打開重新處理。

    3.規范化洗手管理

    手是傳播醫院感染最主要媒介,正確執行規范化洗手。可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率,因此要求規范化洗手。護士長或院感科要對供應室每名工作人員規范培訓手衛生知識,洗手指征,正確洗手方法,使科室每名工作人員掌握正確規范的六步洗手法,從而有效阻止感染源通過手傳播。

    4.一次性物品的管理

    一次性使用無菌物品嚴格按《醫院感染管理技術規范》中的要求專人負責進行來證驗收,對驗收合格產品,專人負責建立登記入冊,認真記錄每次到貨時間、廠家、供貨單位、產品名稱、數量、規格、產品批號、滅菌時間、有效期、失效期及供應室發出日期。各類無菌物品存放于陰涼干燥,通風良好的庫房存放。堆放時距離地面≥20厘米,距離墻面≥5厘米,距天花板≥50厘米。每日紫外線消毒一次,空氣質量達到Ⅲ類空氣質量標準[2]。

    5.外來器械的管理

    加強對外來器械的管理,特別在清洗質量方面,嚴格把關,必須從基礎環節質量抓起,消除存在的隱患,由供應室集中清洗包裝。對植入型器械,應每鍋次進行生物監測,待生物監測結果陰性方可使用。如果臨床急需使用的外來器械,應放加急放行生物監測指示卡,指示卡達標后作為放行的標志,然后再做生物監測。同時建立可追溯系統,每件物品可追溯到滅菌過程所使用的設備、鍋號、批次、包裝者、操作者等,做到有據可查,保障患者的權益。

    6.結語

    作為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工作中心,消毒供應中心應該建立健全自身的規范制度,提高自身的工作質量,為患者的醫療安全護航。總之,消毒供應室中心應當實行管理模式集中化、管理標準完善化、工作人員專業化、管理重點明確化、物品處理過程規范化、人工機洗化、質量控制化、有效屏障化、環境消毒化、監測定期化,質量追溯化,三方認證化,才能有效地滿足臨床需要[3]。

    參考文獻:

    [1]黃淑萍.加強供應室管理控制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8):1005.

    第8篇:醫院環境質量范文

    【問題一】經查,金鑰匙幼兒園沒有請相關質檢部門進行室內環境檢測、驗收就投入了使用;金鑰匙幼兒園教室內空氣中甲醛含量超標,致使幼兒感染了疾病。請問,金鑰匙幼兒園違背了哪些規定?應承擔怎樣的責任?

    金鑰匙幼兒園違背了《幼兒園管理條例》第八條“幼兒園的園舍和設施必須符合國家的衛生標準和安全標準”的規定,也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中關于“民用建筑工程及其室內裝修工程的室內環境質量驗收,應在工程完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進行”“室內環境質量驗收不合格的民用建筑工程,嚴禁投入使用”等的規定。

    由于金鑰匙幼兒園違背了上述規定,致使室內環境因污染而給幼兒帶來了傷害,因此金鑰匙幼兒園應因其過錯行為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民事賠償責任,承擔受傷害幼兒的醫療費、營養費等。另外,教育行政部門應視其情節輕重而給予罰款、限期整改、停止辦園等相應的行政處罰。

    【問題二】紅太陽裝修公司所使用的裝修材料不符合國家質量和安全標準,從而導致了金鑰匙幼兒園教室內空氣中甲醛含量超標。請問,金鑰匙幼兒園能否要求紅太陽裝修公司承擔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第122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薄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p>

    根據上述規定,金鑰匙幼兒園既可向紅太陽裝修公司追償,也可向裝修材料的生產者追償。如果二者都不愿承擔責任,金鑰匙幼兒園可以將二者之一或二者均作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依法要求獲得相應的補償。

    【問題三】金鑰匙幼兒園后來對教室進行了重新裝修,并在質檢合格后投入了使用。2012年4月11日下午13時46分,金鑰匙幼兒園所在城市突發地震,金鑰匙幼兒園立即組織幼兒避震。但有9名幼兒沒來得及躲藏,被坍塌物砸傷。請問,金鑰匙幼兒園是否對此承擔法律責任?

    地震、雷擊、臺風、洪水等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對它們引起的傷害事故,根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法》第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可知,只要學校(幼兒園)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并無不當,就無需承擔責任。

    第9篇:醫院環境質量范文

    關鍵詞:模糊數學;公園綠地;空氣質量;適宜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X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20-4513-04

    公園綠地是城市綠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給城市帶來優美、清新、充滿生趣的環境,為市民提供舒適、休閑的活動空間,目前已成為城市居民或游人造訪最多、停留時間最長的城市綠色空間[1]。因此,公園綠地空氣質量適宜性的高低直接影響市民、游人的身心健康,因而對公園綠地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和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其評價結果可為公園綠地環境改善提供科學依據。

    空氣質量是多因素影響的復雜集合,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因素,具有模糊性。因此,在適宜性評價中,常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其進行量化處理,評價出空氣質量適宜性等級。模糊綜合評價以模糊數學為基礎,應用模糊關系合成的原理,將一些邊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量化,從而進行綜合評價。自1965年美國控制論專家Zadel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模糊數學得到迅速發展,同時被廣泛運用于生產實踐中[2,3]。目前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在空氣質量評價中得到廣泛應用。張戈等[4]對大連市區空氣質量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得出大連市區空氣質量總體狀況良好,基本達到二級標準;徐明德等[5]對晉城市2005年大氣環境質量進行模糊綜合評價,表明晉城市大氣環境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甚至優于二級;史正元等[6]通過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某地區的空氣環境質量狀況進行了分析與評價。模糊綜合評價在大氣環境中的應用不少,但對空氣質量適宜性程度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以吉林市公園綠地為例,通過對其空氣質量的監測,應用較為廣泛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公園綠地空氣質量適宜性進行全面、客觀的綜合評價。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吉林市地處東北腹地長白山脈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的松花江畔,三面臨水、四周環山。城市綠化本著以人為本,以綠為主,以精取勝,以群山江堤綠化為防護圈,以街路綠化為骨架,以庭院綠化為基礎,以公園為重點,以自然山水為優勢,以地方樹種為特色,以園林城市為目標的綠化原則,采取環、塊、點、網狀綠地相結合的結構模式,總體布局結構為“一環一帶、二縱二橫、四山四園”,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城市綠地系統和鮮明的地方風格特色。截至2009年,城區綠地總面積5 005.79 hm2,綠地率39.1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8 m2,達到全國城市綠化先進水平。根據吉林市公園綠地實際情況,主要選擇江南公園、朝陽公園、江北公園、龍潭山公園、北山公園5個公園為研究對象。

    1.2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步驟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是一種運用模糊數學原理分析和評價具有模糊性事物的系統分析方法,是以模糊推理為主的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精確與非精確相統一的分析評價方法[7]。

    1.2.1 選定有限集合 選定有限集合U和V,U={u1,u2,…,un}為因子集,V={v1,v2,…,vn}為評價集,建立隸屬函數,確定U和V之間的模糊關系矩陣R,然后確定各因素的權重分配矩陣A,最后,將A和R應用模糊變換原理合成模糊子集B,得出綜合評價。

    1.3 空氣質量的監測

    研究主要選擇江南公園、朝陽公園、江北公園、龍潭山公園、北山公園5個公園為研究對象。歸納相關專家多年的研究成果,確定空氣離子評價系數、粉塵質量濃度、空氣中細菌含量為主要評價指標。在每個公園內根據人流量、植被群落等要素,結合均勻布點的原則選取若干個觀測點。觀測時間為2009年7-11月(植物生長期),每月在觀測點觀測3d(上、中、下旬各1 d,每天分上、下午進行),選擇天氣晴朗、無風的條件進行。采用AIC1000正負離子濃度檢測儀測定空氣中正負離子含量、采用P-5L2型數字粉塵儀測定空氣中粉塵含量、采用JWL-ⅡB202新型撞擊式多功能空氣微生物監測儀采樣,并分別計算空氣離子評價系數、粉塵質量濃度以及空氣中細菌含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監測數據和適宜性分級標準

    分別將各個公園觀測點的監測數據取平均值,計算其空氣離子評價系數、粉塵質量濃度以及空氣中細菌含量,其監測數據結果見表1。以GB3095-1996《環境質量標準》[10]為依據,確立空氣質量適宜性劃分為4個等級,其中Ⅰ為高度適宜、Ⅱ為中度適宜、Ⅲ為勉強適宜、Ⅳ為不適宜。則評價因子集U={u1,u2,u3},其中u1為空氣離子評價系數,u2為粉塵質量濃度,u3為空氣中細菌含量,評價集V={Ⅰ,Ⅱ,Ⅲ,Ⅳ},分級標準見表2。

    2.4 模糊綜合評價及結果分析

    將矩陣A 和R 進行模糊關系合成,得到模糊綜合評判矩陣B。按照隸屬度最大原則,分別得到江南公園、朝陽公園、江北公園、龍潭山公園、北山公園空氣質量適宜性評價結果。由表4可見,江南公園、龍潭山公園、北山公園maxbj分別為0.922、1.000、0.796,適宜性等級均為Ⅰ級,即高度適宜,其適宜程度為龍潭山公園>江南公園>北山公園;朝陽公園maxbj=0.459,適宜性等級為Ⅲ級,即勉強適宜;江北公園maxbj=0.459,適宜性等級為Ⅱ級,即中度適宜。

    各個公園綠地之所以會出現空氣質量適宜程度的差異,主要與公園所處地理位置以及公園內植被條件密切相關。江南公園、龍潭山公園、北山公園均具有良好的植被條件,植被覆蓋度高,其中江南公園綠地面積248 648 m2,具有復合層結構人工植物群落,葉面積指數大、綠量值高;龍潭山公園內林木覆蓋率達97%,有近120多萬株樹木,達96科318屬537種,園內植物發揮了較大的生態效益,對提高公園內的空氣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朝陽公園位于市中心,緊臨城市主干道和購物廣場,是大量機動車來往和人群聚集的主要場所,車流量、人流量較大,公園四周均為高大建筑,西臨百貨大樓,北臨兒童醫院,南臨北奇廣場,植物種類、數量較少,草坪面積大,植物葉面積指數低,導致其空氣質量適宜性程度較低。因此,在進行公園綠地設計或改造時,不僅要注重美觀,還應考慮到單位面積上的綠量,應適當增加綠地面積,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改善空氣質量,提高適宜性程度。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把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引入到空氣質量適宜性評價中,較好地體現了空氣質量適宜性高低的模糊性,綜合考慮了多種因子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利用較為成熟的降半梯形分布函數確定各因子的隸屬度,使各指標對空氣質量影響情況更加具體明確。不同評價因子對不同級別適宜性有著不同的權重,采用指數賦權法確定權重,使評價結果更為精確。模糊綜合評價結果歸屬同一級別時,可以根據其值的大小區分適宜程度的高低。

    在適宜性評價中,除了上述3種主要影響因子外,還有CO、鉛、氟化物、SO2等污染物,由于這些因子對公園綠地空氣質量影響的次要性和部分因子評價標準的模糊性而未考慮,但對研究中空氣質量適宜性評價結果不會產生影響。研究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江南公園、朝陽公園、江北公園、龍潭山公園、北山公園空氣質量適宜性評價,其中江南公園、龍潭山公園、北山公園適宜性等級均為高度適宜,朝陽公園適宜性等級為勉強適宜,江北公園適宜性等級為中度適宜,主要與公園所處地理位置以及公園內植被條件有關。

    模糊適宜性程度不是明確地說明各個公園空氣質量適宜性級別,而是表明適宜性側重于何種等級。這不是一個絕對值,而是一個相對值,相對適宜性程度更能充分、客觀表明公園綠地的空氣質量狀況,使之與實際情況更加相符。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充分考慮了各個因子共同作用的適宜性狀況,使結果不局限于單個指標所處的級別,而忽略了各因子本身特性在空氣質量中所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蘭思仁.國家森林公園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2] YIN Y Y ,HUANG G H,HIPEL K W. Fuzzy relation analysis formulticriteria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J].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1999,125(1):41-47.

    [3] SASIKUMAR K, MUJUMDAR P. Fuzzy optimization model for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of a river system[J].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1998,124(2):79-88.

    [4] 張 戈,于大濤,郭麗麗.大連市區空氣質量模糊綜合評判[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09,2(6):24-25.

    [5] 徐明德,王雪芹.晉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模糊評價[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18(34):93-94.

    [6] 史正元,賈 軍.空氣環境質量狀況模糊綜合評價分析[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8,26(1):40-42.

    [7] 徐建華.現代地理學中的數學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86-187.

    [8] 謝季堅.模糊數學方法及其應用[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33-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在线观看|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成人国产系列|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欧美成人乱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 2345成人高清毛片|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成人观看网站a| 777久久成人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成人a视频片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a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成人免费视频网|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