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美麗鄉村建設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上半年工作
(一)農業與農村工作
年初,辦事處就制定了全年的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發展的思路及工作內容,并工作細化、責任到人。認真貫徹農業和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營造發展氛圍。在村級財務、農業承包合同管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農民負擔監管,在農業補貼、農業保險、農業統計資料規范上報及各類項目編制上報等方面,做好服務。新農村建設項目數量和建設規模走在全市前列。上半年,全辦開展農業承包合同業務50起,規模土地流轉面積2處105畝;對村級財務進行審計;開展農業補貼對象調查、農業保險理賠,共理賠17.8萬元的油菜小麥災情損失。主要開展以下方面工作:
(1)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推進現代農業
鞏固提升現有的8個合作社,促進升級達標,增強帶動作用;繼續建設優勢產業基地,壯大龍頭企業。畜禽養殖得到合理發展,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8家,家禽養殖大戶170多戶,生豬規模養殖得到突破,戶數15戶。吊瓜種植面積達800畝;蔬菜種植規模得到發展,形成了特色產業,提升了市場競爭力。落花蕩的農家樂旅游經濟,保持健康發展,3A景區啟動建設。
(2)增加農業基礎投入,增強了農業發展后勁
利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發動受益群眾開展水利興修,去冬今春以來,辦事處投入58萬元,全面完成總造價180余萬元的5項辦事處重點水利工程;新農村建設圍繞項目建設,開展7個自然村村莊整治及落花蕩美麗和諧鄉村建設。
(3)加強防控,減少農業災害損失
一是做好自然災害預防及抗災,針對洪水、干旱、大風、冷害等災害,提前制定了防范預案,確保處置及時,于汛期前開展了檢查,重點塘庫準備防汛物資;二是防范重大生物災害,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在田作物病蟲害防治1.5萬畝次,開展動物疫病春季防疫和夏季補針工作,口蹄疫、豬瘟免疫率達100%,家禽禽流感免疫率達100%。加強宣傳防范動物重點疫病和農作物病蟲害,開展防治技術培訓,實施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三是加強林政管理,部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落實森林防火各項工作措施,使全辦上半年沒有發生一例重大的火災。
(二)工業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1)全力做好拓展區及高速公路建設工作
上半年拓展區已完成征地面積1000余畝,司爾特項目建設場地平整工程已動工建設,現已場平面積450畝左右;已完成拆遷簽字協議90%。安置區已開始動工建設,另外,渡口村村級生態公益型公墓已投工建設,現已安置墓穴近300個。高速公路征地工作全面結束,拆遷工作完成93%。施工環境保障有力,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深入開展“經濟轉型提升年”活動,抓投入、調結構、促轉型,構筑經濟發展新優勢
抓招商引資,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是突出招大引強。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瞄準央企、名企和國際知名企業,確保引進3個、力爭5個以上世界500強、行業龍頭企業和總投資1億美元以上的大項目、好項目。注重產業鏈招商,加大龍頭企業、配套企業和上下游企業的引進力度,推進產業集群發展。二是突出區域招商。主攻上海、北京、廣東等地區,整合招商機構,加大工作力度,主動對接大企業、大項目的產業溢出;牢牢抓住上海自貿區設立形成的輻射效應,精心謀劃對接上海產業轉移,爭取更多上海溢出的先進制造業、服務業項目落地平湖。加強對德國、美國、日本等市場的攻堅力度,全面拓展招商引資渠道,引進更多優質、高端外資企業。三是突出機制創新。進一步整合資源,形成市、鎮、部門三級分工互動招商機制,強化招商(招才)專業隊伍建設,健全考核機制,加大激勵力度,提升工作實效。
抓有效投入,提升產業發展質態。一是突出重點項目。組織實施好“三個百億工程”,排出一批重大項目加以重點推進;完善市領導“三個一”聯掛等制度,優化項目服務,強化督查考核,加快項目審批落地進程和項目推進速度。二是完善平臺建設。做優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平臺,積極利用升格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勢,擴大平臺影響力,打造現代產業集聚區。做強獨山港區平臺,加快推進口岸開放,完善設施配套,發展臨港產業。做實上海張江平湖科技園,力爭成為浙滬兩省(市)合作項目,爭取更多政策扶持,打造新的增長極。做特各鎮街道工業園區,強化主導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形成“一鎮(街道)一園一品”產業特色。推進以港口物流、服裝、箱包專業市場、九龍山休閑旅游為重點的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三是堅持民生優先。把政府投資的重點轉移到污水管網、路網工程、體育場館、基礎設施、綠化建設等民生工程上,加快市民文化廣場、景觀湖等一批民生實事項目建設,集中解決一批老百姓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讓全市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抓“四換三名”,加快推進發展轉型。一是優化產業結構。開展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創新試點,建立健全企業績效分類評價體系和差別化政策引導機制,通過資源要素反向倒逼,鼓勵畝均貢獻大、勞動生產率水平高的企業優先發展,促進產業、企業優勝劣汰。排定并推進一批空間換地、騰籠換鳥、機器換人、電商換市項目,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建立健全落后產能整治淘汰制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兩退兩進”和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步伐,全年盤活存量用地2000畝。二是強化創新驅動。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引導體系,建立企業主體、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科技投入機制。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突破外資企業科技研發壁壘,以日資企業為突破口,推進外資企業研發集聚區建設。著力完善層次多樣的創新平臺體系、適應需求的人才支撐體系和統籌協調的環境保障體系,積極打造新興產業集聚區、與滬同城先行區和創業創新引領區,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三是注重扶優扶強。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標準化戰略和品牌戰略,積極創建“名品、名企、名家”。建立健全龍頭骨干企業扶持政策,對大企業、品牌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予以“三優先、兩優惠”政策,優先安排項目用地,優先安排用能指標,優先辦理審批審核事項。各類要素價格從優,相關政策實行“一企一策”。
深入開展“人居環境優化年”活動,重建設、強整治、促和諧,提升城鄉環境新面貌
以“三改一拆”為抓手,加大建設改造力度。一是做好“改”的文章。按照力爭“一年打基礎、三年出形象、八年全面完成”的工作目標,大力推進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改造,加快推進城北老工業園區、南河頭(老市府區塊)、南市路沿線區域及相關老舊住宅小區、城中村和工業企業的有機更新,改善生活質量,增強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二是做好“拆”的文章。大力開展違法用地專項清查,全面推行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制止網格化管理,做好企業搬遷、重大項目建設涉及的征遷征收、農村違法養殖禽舍拆除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建筑拆除。繼續開展征遷“拔釘攻堅”行動,“劃定紅線,限定時間”,加大征遷力度,開展無違章鎮街道、無違章村社區、無違章河道道路創建,做到有違必拆、以拆促改、以拆促建,拆出空間、拆出形象、拆出效益。三是做好“建”的文章。加快打造“一心、四軸、五片區”城市空間結構,推進城市路網建設,加快南環線、平湖大道拓寬改造、東方大橋等項目建設。實施新華路、福臻路交叉口景觀提升工程,加大老城區挖潛增綠力度。加快新市鎮發展,推動有條件的城鎮向小城市發展,力爭獨山港鎮列入省第二批小城市試點。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創建成為國家衛生城市,鼓勵鎮街道開展創衛工作。扎實推進“四邊三化”行動,深化美麗鄉村建設。
以治水治污為突破口,提升城鄉生態環境。一是深入開展水環境整治。深入實施“河長制”管理,以項目化手段推進治水工作,強化農村河道綜合治理,全面推行“四位一體”的河道長效保潔工作制度,實施河道清淤保潔工程,深入開展斷頭浜、小河浜整治,確保河道交接斷面水質有效改善。二是深入開展污染排放整治。繼續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推進生豬減量提質,全面開展排污口封堵專項行動,完成16條市級河道和鎮街道重點河道兩側排污口的封堵治理任務。加快污水管網建設,全面完成工業污水就地入網或轉運入網和造紙制革化工印染行業整治提升,大幅提高城鎮和農村污水入網率,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三是深入開展水利設施建設。突出防洪排澇基礎設施建設,河湖綜合治理兩大工作重點,完善圩區建設,實施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和海塘標準提升工程,完善城市下水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洪排澇能力。
以化解矛盾為重點,著力打造和諧平湖。一是深化矛盾化解。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深化全員維穩責任制,加強鎮街道社會管理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深化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完善三級調解平臺建設,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做到發現在早、防范在先、處置在小,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力爭實現省“平安市”創建“十連冠”。二是創新社會管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加強村級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發展各類社會組織,構建政府公共服務、居民互助服務、市場化服務相銜接的社區服務體系。完善駐村工作室、民生臺帳等平臺載體,深化“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完善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完善網絡管理服務中心建設,提高網絡輿情引導和管理能力。三是增進民生福祉。鼓勵創業增收,擴大就業增收,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做好低保及低保邊緣戶社會救助工作和困難群眾生活、就醫、就學等救助幫扶工作。健全住房保障體系,加快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和管理。積極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向學前、農村和弱勢群體教育傾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市鎮村三級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網絡,提高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深入開展“作風建設深化年”活動,抓隊伍、強服務、優作風,樹立干部作風新形象
推進正風肅紀行動。一是抓好作風改進。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嘉興市“28條辦法”,開展“五查五看”活動(一查政令是否暢通,看是否存在“中梗阻”、“下擱淺”等問題;二查機關作風,看是否存在冷漠粗暴等嚴重影響機關形象和聲譽的問題;三查工作效率,看是否存在不作為、亂作為,敷衍推諉等問題;四查依法行政,看是否存在違法違規,有令不行等問題;五查工作執行,看是否存在不到位、不落實等問題),嚴格正風肅紀,堅決整治“”問題。抓好隊伍管理。深入推進“五型”領導班子建設,探索用“執行力指數”衡量考核干部,探索項目化考核管理辦法。通過探索建立義務監督員隊伍,完善干部德行信息庫等方式,將黨員干部社區表現等納入信息庫采集范圍,加強對干部8小時外的監督。嚴格黨員日常教育和管理,探索建立不合格黨員退出機制,疏通出口、優化結構、提高質量。二是抓好反腐倡廉。扎實推進反腐倡廉有關工作,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進一步健全科學有效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決懲治各類腐敗現象,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