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村官鄉村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98:56,好!比賽結束,納瓦鄉勝。”伴著裁判員的一聲哨響,在洛浦縣第三中學的籃球場上,納瓦鄉的選手禁不住抱在一起歡呼。
立春已過,如今的洛浦縣,冬季農閑時節聚在一起做禮拜嘮嗑的人少了,打籃球看比賽的多了。
隨著總決賽的臨近,和田地區的賽事也進入到白熱化。1400多支籃球隊在近一年時間不僅展現了球技,也為當地農民獻上了一道體育“大餐”。
2月28日,從洛浦縣納瓦鄉呼熱孜吐格拉克村趕來觀摩比賽的農民阿不都說,他是個老球迷。呼熱孜吐格拉克村的籃球賽已形成規模,這樣重大的賽事他每次都不愿錯過。
由于對場地、人員限制較小,籃球是深受農民喜歡的一項體育運動。在文體活動嚴重匱乏的和田地區,籃球迷也不少。隨著自治區“共青杯”VBA鄉村籃球聯賽工程的實施,每個行政村都有了籃球場,也從硬件上為鄉村籃球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平臺。
“其實,洛浦縣籃球賽只是和田地區農民籃球賽的一個縮影。”和田地區團委組織宣傳部部長曾維杰說,在VBA鄉村籃球聯賽工程實施之前,各鄉也有籃球愛好者自發組織起來打比賽,但看比賽的人很少,年輕人打籃球賽的積極性也在逐漸減低。“現在有了這個聯賽,大家在一起既熱鬧,又能提高鄰里間的感情。”
記者連日在和田地區走訪了解到,從去年自治區團委組織VBA鄉村籃球聯賽開始,每個鄉鎮的農民在閑暇時,都會組織在一起,訓練自己的球隊,為聯賽做準備。籃球聯賽獲勝的一隊不僅有物質獎勵,還有精神獎勵,人們參賽的熱情逐漸增加,從十幾歲的少年到30歲的莊稼漢,都喜歡打籃球。
籃球賽給無聊的冬閑生活帶來了一縷新風。“比賽讓打球的、看球的都有了精氣神,沒事湊到一塊切磋球技,既鍛煉了身體,聊天也有了話題。”呼熱孜吐格拉克村籃球隊副隊長、也是大學生村官買買提明深有感觸。
一顆流彈擦身而過,讓滕博驚出一身冷汗。
這不是電影,也不是夢境。
2010年11月2日,五名重慶志愿者奔赴尼日爾首都尼亞美,開展為期一年的海外志愿服務,24歲的滕博是兩名女生之一。
然而在服務期間,突遇尼日爾“軍事”,隊員們住地就在總統府對面,“每天槍聲不斷,到處都是子彈”。
離開,還是留下?
“軍事”五天后,滕博和隊員們卻毅然恢復了志愿服務。
這并非個案——近年來,共青團重慶市委為了讓青年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出了一系列創新探索。
86.6萬名青年志愿者,正在各個角落播撒光和熱。
多腿走路,
壯大青年志愿者隊伍
2008年5月12日,正在醫院上班的羅虞川被一陣劇烈搖晃嚇了一跳。
“汶川大地震了!”聽聞這個消息,羅虞川心頭如壓重石。
新聞中不斷播放著災區救援的情況,一幕幕慘狀讓12歲的女兒羅無雙大哭不止。
為了安慰女兒,當了十幾年醫生的他拍著胸膛對女兒許下諾言:“別哭,爸爸明天就去災區救人!”
為了這一句承諾,羅虞川向征集志愿者的團市委報了名。
拿著蓋了團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協會印章的志愿者證,羅虞川第一次走上了救災一線。
這一去就一發不可收拾。
馳援玉樹救災,在負載累累的情況下仍資助兩名災區孩子……羅虞川開始堅持向他人伸出援手。
其實,像這樣愿意付出自己的愛心的人太多了。那么怎么才能把這些散落在社會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呢?
2008年3月,為了指導青年志愿服務行動,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者精神,共青團重慶市委成立了重慶市志愿服務工作指導中心。
在志愿服務工作指導中心工作人員的奔波下,這些散落的“水滴”漸漸匯流成河。
推進“縣縣建協會”,在全市建立起“區縣—街鎮—社區,學校—院系(年級)—班級”的志愿者協會,構筑起一張立體的志愿者服務網絡。
依托機關企事業單位發展行業性、專業性青年志愿者組織。如醫療衛生、交通文明等行業性志愿者組織,利用其專業優勢發揮出巨大效能。
強化直屬隊伍建設,建立應急志愿者總隊、科普志愿服務總隊、民防志愿者總隊等直屬隊伍。應急志愿者總隊成立后,羅虞川立即申請加入,“現在,我也是正規軍了”。
截至2014年4月,全市建起一級志愿者組織203個,二級志愿者組織2411個。市青年志愿者協會團體會員涵蓋所有區縣的青年志愿者組織、45個高校志愿者組織、3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志愿者組織,40個公益類NGO志愿者組織。
一張志愿服務的大網悄然形成。
供需對接,
搭建青年志愿服務平臺
2013年4月22日,第44個世界地球日。
鄭浩卻過得很郁悶,“一大早就看見一位市民將手機電池丟進了花園”。
鄭浩上前制止,卻得到一個白眼,“不就是一塊電池嗎,有啥大不了”。
“一塊手機電池的污染量相當于100塊普通干電池,可嚴重污染約6萬升水,污染幾十年都不會消退……”
“說得嚇人哦!”
鄭浩常常遇到這種“有理說不清”的窘況。
新聞媒體天天提及PM2.5,但群眾卻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高喊保護環境,不少人連垃圾分類都做不到……“作為一名市科普志愿者服務總隊的一名隊員,我很想幫他們,也有責任幫他們,但又不知道從何幫起。”鄭浩說。
而與此同時,像重慶科技館這樣的科普基地卻喊“缺人”。
“何不將供需有效對接?”經過團市委與科技館雙方磋商,市科普志愿者服務總隊開始承接重慶科技館的科普項目。
2014年3月,在市科普志愿者服務總隊的努力下,“夢想科學家”科普項目引入社區。
“‘滑翔機的原理與制作’一講太有趣了,多虧了這些志愿者,在家旁邊就能學到東西。”渝中區人和街社區的居民拍手稱快。
“我們很有成就感。”找到了舞臺,鄭浩也更賣力了。
這樣的對接只是團市委為青年志愿者搭建服務平臺的冰山一角。
創辦社區志愿服務平臺。在社區、小區和鄉村創辦城鄉社區市民學校,以城鄉社區已有陣地為平臺,以新老團干、青年志愿者、大學生“村官”為主體,創新推出了“四點半課堂” “孝心佳節”“關愛農民工子女”“彩虹幫教”等廣受群眾歡迎的愛心公益和鄰里互助項目60余項,形成了“志愿者到社區去、志愿者從社區來”的時代新風。
打造多類志愿服務站點。以學校、社區、企業等為單元,打造一批志愿服務站(志愿服務基地);聯動高校及社會培訓機構,建立語言、禮儀、團隊協作等方面的青年志愿者業務培訓基地;建立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志愿服務站點;在福利院、醫院、科普基地等建立志愿服務站點。
幾年內,2000多個志愿服務站(志愿服務基地)紛紛誕生,為青年志愿者發揮作用,提供了廣闊舞臺。
項目為媒,
鍛造青年志愿者心靈
2013年8月17日,彭水縣龍溪鄉。
一條“天路”盤旋于插旗山的峭壁之上,三面皆是野猴都不敢涉足的懸崖,這是進入如榔村的唯一通道。
扶貧接力志愿者庹云義手足并用在“天路”上艱難跋涉,他甩了一把汗,繼續前進。
這是他的選擇。
2012年大學畢業后,庹云義原本有機會留在北京某集團工作,但他選擇成為了一名扶貧接力志愿者,到彭水縣紹慶街道辦事處服務。
“我們如榔村的黨支部書記劉昌福很了不起。”一位村民告訴庹云義,“為了修路,他腰上栓著繩子從山頂吊下來,在絕壁上鑿路,整整鑿了三個月……”
這讓庹云義震驚:“竟還有這樣的人!”
這天晚上,庹云義輾轉反側,一個問題開始在他腦子里盤旋:“我的信仰是什么?‘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我究竟踐行了多少?”
2013年7月,為期一年的志愿服務期滿,庹云義給出答案:“我要繼續服務,并且去最遠最窮的如榔村。”
“如榔村是窮山,一年生活難上難,養兒盡打單身漢,吃頓飽飯待過年。恁個苦,你怕不怕喲?”劉書記問他。
“不怕,我就是來脫一層皮的。”庹云義沒有遲疑。
深入田間地頭做調研報告、幫助村民復墾宅基地、管理扶貧資金互助社……在服務村民的過程中,庹云義發現自己在蛻變,“稚氣、嬌氣、惰性一層層蛻掉”。
2013年12月,如榔村“兩委”換屆,庹云義被村民一致推選為村主任。
“庹云義只是幾十萬名不斷蛻變的青年志愿者的一個縮影。”團市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長唐坤說,為了讓青年志愿者更有針對性地參與志愿服務,在急難險重中鍛造品質,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團市委推出了一系列志愿服務項目——
深化關愛農民工子女志愿服務行動,結對幫扶農民工子女69.2萬人。
實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務計劃,派遣青年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亞、毛里求斯等國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禮儀美德。
開展扶貧接力志愿服務行動、“三區”文化志愿服務行動等地方服務項目,引導青年志愿者為地方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務保障。
動員青年志愿者為春運作貢獻,配合鐵路等部門啟動春運志愿服務行動。每年招募200-300名青年志愿者在重慶火車北站等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累計服務時長達108544小時。
…………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十大項目字推進中不斷升華。
愛心儲蓄,
讓志愿服務更加持久
2012年5月14日,初夏的夜晚還有點微涼。
“小楊,到‘重慶志愿服務網’注冊吧!”志愿者鄭建撥通了楊文藝的電話。
“為啥啊?”楊文藝當時還是重慶理工大學磨具專業的一名大學生,大一入校就加入了學校的社團組織“綠色天使環保協會”,在志愿活動中,她和鄭建相識了。
“它能讓你找到歸宿感和成就感,而且注冊后還可以將奉獻的愛心都‘儲蓄’起來。”鄭建說。
“是嗎?”隨后,楊文藝提交了注冊申請。
經過審核,楊文藝成了一名注冊青年志愿者。“重慶志愿服務網”成了她的第二個家。
“每次參加志愿服務后,我都會將志愿活動的內容、時長登記入冊,經審核后,在‘愛心儲蓄銀行’能生成記錄。”楊文藝說,“等多年后再打開這樣一份‘儲蓄單’,該多有成就感啊!”
楊文藝的心聲也正是團市委當初設立“愛心儲蓄銀行”的初衷。
“隨著社區市民學校的建立與發展,重慶的志愿活動逐步朝著“常態化、就近化、便利化”方向發展,我們應該將管理與激勵融為一體,讓志愿服務變得更加持久。”團市委副書記任麗娟說。
于是,在“重慶志愿服務網”的基礎上,建立“愛心儲蓄銀行”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統的想法醞釀出爐。
2012年5月, “愛心儲蓄銀行”正式上線。
“在系統內可以實現志愿者注冊管理、服務時長登記、心得體會。”團市委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長黃強說,“不僅如此,網站還會根據服務時長對志愿者進行自動排名,正向激勵能讓更多的志愿者參與進來。”
在這樣的激勵下,楊文藝的志愿者之路越走越遠:參與“我為哥本哈根減斤碳”沖碳行動,報名當選“酷中國,低碳巡展”志愿者,參加“愛碧水、愛地球、愛互動”全國水資源調查活動……
“現在,我已經儲蓄了志愿服務時長338小時,全市注冊青年志愿者排名551位。”楊文藝一臉驕傲。
這份傲人的“儲蓄單”不僅讓老師、同學對她刮目相看,也吸引著她周圍的同學,“20多名同學在我的介紹下,成為了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