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鏈的構成范文

    生物鏈的構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鏈的構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生物鏈的構成范文

    關鍵詞:北運河治理生態修復 污染防治研究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abou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on North Canal in Tongzhou urban district

    Su Ying1Li Changsheng2

    1.Beijing To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101100;2.Beijing Zhifeng Huayuan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o.Ltd101107

    Abstract:Synthetically analyze the trunk and branch of North Canal in Tongzhou urban district, topographic feature, landform, river, water quality, benthonic organism, and the pollution discharge factor. Use the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plant organism habits, biology and ecology purification function to research fencing and nurturing in overflow land, structuring biological chain, ecological retaining water,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 Lead into the idea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transit the river treatment of manual work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ode gradually. Th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pushing forwar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North Canal in Tongzhou urban district, and promoting the water environment virtuous cyc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North Canal treatme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ollution control,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TV85文獻標識碼: A

    1 引言

    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上游段,是海河流域的主要水系之一,干流全長 90公里,位于北京市東南,其中,干流界面北關閘上游為溫榆河,北關閘下游為北運河。北運河主要支流有通惠河、涼水河、鳳港減河等,承擔北京市城區、西郊地區及東郊部分地區的排水任務。通州區境內的北運河長41.9km,其生態建設和水環境安全直接影響城區社會發展和經濟環境。本文在分析通州區段北運河生態區位、水環境質量、生物組成特點、水環境保護目標、生態保護壓力的基礎上,以水環境生態保護重點、污染面源控制、污染消減與生態建設并重為依托,結合河灘地封育、生物鏈構建、生態蓄水形式、污染控制,引入生態修復與污染控制技術理念,使河道由人工治理逐步過渡到生態修復的模式。

    2 北運河水質現狀與生態狀況

    2.1河流水污染現狀

    2012年4月,北京市水務局監測數據表明,北運河水系48個河段中,除5個無水河段外,有35個河道的水質都屬于劣Ⅴ類。流域河水呈黃綠色,其中,岸攤發臭垃圾堆和水中白色漂浮物隨處可見,說明北運河自凈能力較差, 水質狀況不容樂觀。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北運河流域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工業企業、畜牧養殖業等的規模不斷擴大,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水質惡化現象仍在加劇;另外,近幾年自然干旱現象嚴重,河流雨水匯入水量不斷銳減,更加劇了河道水質惡化趨勢。

    2.2河流底棲生物監測情況

    采集北運河上新華大街橋、六環輔路橋和宋郎路橋的三個代表性生物樣品進行底棲生物分析。分析數據表明,北運河通州城區段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主要由兩類組成,分寡毛類和搖蚊科類。其中寡毛類 5 種,搖蚊科類3 種,共 8 種。這 8 種底棲動物在各斷面分布有所區別,其中六環輔路橋寡毛類2 種,搖蚊幼蟲 2 種,新華大街橋寡毛類 3 種,搖蚊幼蟲 1 種,種類最多的是宋郎橋,寡毛類3 種,搖蚊幼蟲類3 種。從底棲動物種類組成上看,其特點是生物種類較少,以寡毛類最多為5 種,搖蚊幼蟲只有 3 種;同時,這些種類多為耐污染種,說明該段河流所受污染較為嚴重。根據監測得到的底棲動物種類和數量,對各個取樣點的生物多樣性指數進行計算,評價結果見表1。

    通州區北運河城市段生物多樣性指數評價結果

    取樣點 新華大街橋 六環路輔路橋 宋郎路橋

    D 值 1.36 1.43 1.71

    污染等級 中污染 中污染 中污染

    結果表明:D值越大,說明水體受污染程度越小,相應地其生態系統結構及其運營狀況越健康。北運河底棲生物種類和數量少、且主要為耐污種類;多樣性指數較低,表明其水質狀況較差,生態系統退化嚴重。北運河底棲生物多樣性指數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北運河污染程度及生態退化情況。

    2.3北運河生態狀況

    通州區屬北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秋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多西北風。多年平均降水量約為600毫米,降水特點是年際變化大,年內集中;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815.5毫米,蒸發強烈。全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約為2.1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410立方米。根據通州區水資源評價資料,全區可利用水資源量為30032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總量平均為1036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多年平均降雨入滲補給量為14452萬立方米,地表水入滲補給量為2780萬立方米,農業灌溉水入滲補給量為3610萬立方米,年可開采量約為2億立方米。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每年的需水量以9.3%左右遞增。因此,通州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缺口逐年加大。隨著人口規模的發展,人均水資源量逐漸減少,污水排放量卻日趨增大,城市河流水生態系統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出現河流斷流,濕地萎縮,地下水位下降及生態退化等嚴重問題。天然降雨量減少形成的河道斷流,河漫灘植被砍伐,河道人工化、渠道化,挖沙造成的河道沙化,都加劇了河道生態環境的惡化,降低水體的自凈能力并使河流生態系統退化。城市河流承擔著城市正常運行的水供給與受納功能、生態功能、景觀美化功能,健康的水環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1]城市水環境的污染,水生態系統的破壞,對人民健康和城市生態安全構成了威脅。治理水環境,恢復水生態系統,正常發揮河流的社會功能,才能使城市良性、可持續發展。

    3.主要問題

    3.1地表水污染,制約了生態品質

    北運河上游,隨著人口的大量涌入,人口密度的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也隨之增大。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的數據顯示,全國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的COD與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遠大于工業廢水。[2]來自上游的生活污水成分復雜,主要來自餐廚廢水、洗衣廢水、沖廁水、淋浴水等,其中含有脂肪、米糠菜屑、洗滌用劑、化學品成分、大腸桿菌、汗液等。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有機物和化學品含量高,難于降解等是北運河水體污染的重要因素。

    除上游生活污水外,北運河還承載了區內大量生活、工業、農業、畜牧業、餐飲業、娛樂業等廢水。根據通州水務局的統計資料,目前北運河通州城市段 11. 2km河段內,每年共有入河污水 6149 萬方,這還是近幾年對近 70個排污口進行截流后的情況。由此可見,北運河水體水質惡化受區內入河污水的影響很大。

    3.2天然徑流補給量減少,生態環境脆弱

    《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水資源保護及利用規劃》的數據顯示,與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近12年來北京市降水量減少19%,水資源總量減少43%,入境水量減少77%,兩庫來水減少79%。可用水資源急劇減少,導致沒有適當的徑流補給河道,河道自凈能力減弱,承載力降低,加重了河流的污染。河流污染程度的加深直接造成水中及河道周邊動植物死亡,生物種類及數量降低,生物物種退化,生態多樣性減少等一系列生態問題。加之為爭取水資源而進行的地下水超采,水源地保護等工程設施的建設,都會對河道水生態系統產生影響。

    3.3水體功能區承載污染負荷大與治理技術不相適宜

    通州區位于北京市東南,處于北京市水系的下方,區內河道多為排水河道,承擔著上游區縣和北京市區的排洪、排污任務,長期接納的是上游的雨水和污水。因近些年降雨量明顯減少,而入河污水量顯著增多,所以上游排入河道的水大部分為污水,水體污染更加嚴重。近些年,隨著地表水體污染日益嚴重,對于河流、湖泊等污染水體的水質改善技術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還存在很多不足,尤其對于北運河這樣的城區河流,因為河道周邊空間有限,所以很多處理技術難以應用;此外,北運河水體水量巨大,處理量太小對于改善整個河道水環境不能起到根本作用。

    綜上所述,作為北京市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北運河的水環境質量直接關系到北京市整體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發展進程,改善北運河水體質量,提高流域水資源利用程度,是北京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迫切需要,對于實現北京市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通州區內的主要河流,北運河的水環境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通州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和當地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因此,改善北運河水環境,提高其水體質量,對于通州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北京市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意義。

    4.控制水污染實施生態修復技術的思路

    生態修復(ecological restoration)是指通過人為的調控,使受損害的生態系統恢復到受干擾前的自然狀況,恢復其合理的內部結構、高效的系統功能和協調的內在關系。

    4.1探究機理,尋找對策

    自然河流凈化作用主要通過河流中的生物鏈發生作用,生物鏈主要由水生植物、水生及兩棲類動物、浮游生物、原生動物、微生物等構成。水生植物能夠吸收水里的氮、磷等無機物作為生長的營養物質,并產生氧氣提供給水生及兩棲動物,同時其龐大的根系又為微生物及水生動物、兩棲類動物提供棲息地。微生物依靠水生植物的根系形成生物膜,能夠將動植物的尸體及其他有機物進行降解和利用。原生動物以細菌、真菌為食,浮游生物以原生動物為食,水生動物攝食浮游生物,鳥類和兩棲類以水生動物為食。水生態系統形成的生物鏈,發揮了水體的自凈作用,一旦某一環節產生了問題,如水中有機物超出了微生物降解能力,就會破壞生物鏈,進而破壞水體的自凈作用。

    河流生態系統也是一個復合系統, 由河岸生態系統、水生態系統、濕地及沼澤生態系統等子系統組成, 其生態健康受水文、地形、動力等諸多因素影響[3] 。向河道內排放污廢水、過量用水、擠占河灘地、砍伐森林、引入外來物種以及大規模筑壩、修建水庫、河道渠道化等水利工程措施, 都會破壞河流生態系統健康【4】。河道內水生生態系統和河岸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必然造成生物多樣性降低,生物量銳減,河流水質惡化。

    4.2找準方法,注重創新

    開發生態水體修復技術,是當前水環境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熱點。實際上,大自然在發展變化的長期過程中,本身已經具備了自我凈化、自我完善的強大能力,這使得自然界得以持續而有序地運行,其中水體的自然生物凈化能力,在人類出現之前的遠古時期,就保證了自然界江河湖泊水體的潔凈。目前開發的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實質上是按照仿生學的理論,對自然界恢復能力與自凈能力的強化,可以說,按照自然界自身規律去恢復其本來面貌,強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凈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體,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合乎邏輯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條創新的技術路線。

    近幾十年,通過大量研究與實踐,已明確水環境污染實際上是典型的生態問題, 因此, 在對污染水域進行治理時,應用生態學方法能使生態問題得到最終解決。近年,強調治理與生態修復相結合,甚至更加強調生態修復的作用。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尤其是近十余年來,日本、美國、德國、瑞士等發達國家紛紛對以往的水環境治理思路進行反思,提出了生態治水的新理念,尊重河湖系統的自然規律,注重對其自然生態和自然環境的恢復和保護,使河湖的綜合服務功能得以展現。

    4.3綜合比對,優勢顯著

    目前,國際上處理河湖水庫水體污染的方法主要是三種,一是物理方法,即是通過水利工程措施,如綜合調水,底泥疏浚,曝氣復氧,機械除藻等達到加速污染物移除與轉化的作用;二是化學方法,利用化學藥劑的投放,主要起到絮凝沉淀污染水體中內源性負荷磷,釋放氮以及化學除藻;三是生態修復方法,通過人工濕地的構建,水生植物栽種,微生物菌群培養,模仿自然生態體系的建立,營造和復原自然生態形態,充分發揮生態凈化作用。目前這三種水處理技術的比較發現,物理處理法往往治標不治本,只能作為對付突發性水體污染的應急措施。化學方法花費較高,且易造成二次污染。[5] 生態處理方法兼具安全性、經濟性、美觀性。這種處理技術不向水體投放藥劑,不會形成二次污染;工程造價相對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運行成本低廉;用生態方法治污,還可以與綠化環境及景觀改善相結合, 在治理區可以建設休閑和體育設施, 創造人與自然相融合的優美環境。所以,這種廉價實用技術十分適用我國江河湖庫大范圍的污水治理工作。

    4.4類別劃分,總結歸納

    水生態修復技術主要包括植物凈化技術、動物凈化技術、微生物凈化技術、仿生植物凈化技術、土地凈化技術,多自然型河道構建等。

    水生植物凈化技術,是利用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的微環境去除水體中的污染物。水生植物能夠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抑制浮游藻類的生長,同時依附生長于水生植物龐大根系的微生物群能夠對有機物進行降解,從而實現水中污染物的轉移和分解。

    水生動物凈化技術,是通過水生動物的食物鏈效應,維持水體中食魚性魚類、食浮游性魚類、浮游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平衡,達到水質改善的目的。【6】水生動物主要包括浮游動物、游泳動物和底棲動物,他們以水體中的細菌、藻類、有機碎屑等為食物,可有效地減少水體中的懸浮物、提高其透明度。投放數量適當、物種配比合理的水生動物,可以延長生態系統的食物鏈、提高生物凈化效果。

    微生物凈化技術,是通過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水中污染物。水中微生物主要由藻類、細菌、原生動物等組成,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依靠微生物技術的主要工藝方法有生物廊道、氧化塘、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等。

    仿生植物凈化技術,仿照河流生態系統中的沉水植物輪藻,以河道中原有的天然生物菌群作為種源, 在填料絲表面經過生物的自然富集形成生物膜, 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質。【7】土地凈化技術,以土地為主要處理設施,污水中的污染物質經過土壤-植物系統的吸附、過濾、轉移等作用被去除,污水達到一定程度的凈化。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營養元素,通過灌溉等方式,土壤、農作物、植物對污染物進行攔截、吸收,既滿足了農作物等對營養元素的需要,對污水也達到了凈化的目的。

    多自然型河道構建技術即多種生物可以生存、繁殖的治理技術,它以保護、創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環境與自然景觀為建設前提,它不是單純的環境生態保護,而是在再生生物群落的同時, 建設具有設定抗洪強度的河流水利工程。【6】目前治理污染河流趨向于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同時還要考慮河流的污染特點,水利條件,生態環境特征,氣候,治理目標等。

    5.幾點建議

    河流的自然環境由水、河道、堤岸、河畔植被以及在此空間生存的生物群落構成。生物、生態技術治理北運河應主要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河道形式的構建,護坡護岸生態材料的開發,生物鏈的構造與培育。河道形式的構建主要是改造河道流路及河床的物理特性, 即是創造出接近自然的流路, 水流要有不同的流速帶。[8]要通過對岸堤生態槽(溝)、河岸邊坡濕地、坡腳碎石床、河道碎石床等不同的河道斷面構建形式進行研究,構造出適合生物多樣性的河道形式。新型生態護槽/岸材料的開發主要考慮對氮磷的吸收,提供有利于植物生長的空間結構,同時保證其抗壓、抗凍性達到規范要求。生物鏈的構造與培育主要從魚類種群和植物種群的構建進行研究,魚類種群的構建包括魚類種類、放養密度,植物種群的構建主要考慮植物種類的選取,通過實驗比對研究可得出相關結論。

    二是生態凈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首先在北運河選取實驗區,局部展開生態凈化技術的應用。通過對研究區水體凈化的適宜性和應用的工藝流程、工藝參數和處理效果進行研究評價,取得污染負荷、水力條件、植物種群和處理單元設置、生物填料等方面數據,從而研究出適合北運河治理的生態凈化技術。

    三是建立有效的生態修復技術模式。生態形河流治理,就是在河流空間內,將河道治理、護岸治理、河岸提防治理都融入生態概念,在不影響河道泄洪排澇功能的前提下,更多地運用天然生態因素進行水體的凈化,同時營造景觀水體滿足人們親水近水的需要。河流的生態治理和修復需要關注水體質量、河道形式、生物鏈構造、生態系統多樣性等多方面因素,需要根據流域的具體情況,從關鍵影響因素入手,逐一解決問題,逐步建立一套適合本地區及流域特點的水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并重的技術模式。

    參考文獻:

    [1]何苗,林巖清,胡洪營.城市污染河流治理的技術思路[C].中國水環境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技術高級研討會論文集,2004,115-124.

    [2].趙豐,黃民生,戴興春. 當前水環境污染現狀分析與生態修復技術初探[j]. 上海化工.2008.7.33(7):27-30..

    [3]倪晉仁, 劉元元. 論河流生態修復[J] . 水利學報, 2006, 37(9) : 1029-1037.

    [4]李洪遠, 鞠美庭. 生態恢復的原理與實踐[M].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

    [5]王文廣.應用生物生態修復技術治理天津市水環境[J[.水利水電工程設計,2013,32(2):23-26

    [6]樸棟海,戴術霞,樸粉善.淺議生物-生態修復技術在水環境治理中的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11,8:18-19.

    第2篇:生物鏈的構成范文

    生命世界大體維系著這樣的規律,動物少而植物多,高級生物少而低級生物多,大型動物少而小型動物多,食肉動物少而食草動物多,依次構成生物鏈或者叫做食物鏈,并且相互依存,保持著生態的平衡。例如,在海洋中,浮游生物是大量的,以它們為食的是小魚和小蝦,而小魚和小蝦同時又是大魚的食物,即所謂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沙”。實際上,蝦并不吃沙,而是吃浮游生物。在魚和蝦的上層是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然后才是大型哺乳動物。但是也有例外,海洋里最大的動物是鯨,但須鯨并不以大魚為食,而是直接以小魚和小蝦為食。只有齒鯨,特別是嗜殺鯨,才以大型動物甚至其他鯨為食。所以,嗜殺鯨是海洋食物鏈中處于最高層的生物。因此,它們的數量很少,繁殖能力也很有限,如果大量繁殖,就會威脅到海洋里的生態平衡。

    陸地上也是一樣,植物的數量和種類都很多,形成了初級生產力,直接或間接地為各種動物提供了食物。其次是昆蟲,數量非常多,單是螞蟻,其總重量就等于人類的總重量。其他依次是鳥類,爬行動物,小型哺乳動物,大型哺乳動物,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獅子、老虎等猛獸,是陸地食物鏈中最高層的生物,所以繁殖能力很弱,數量有限,數量多了就會把其它動物都吃完。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但卻是食草動物,直接以植物為食,并不是生物鏈中的最髙層。但是,大象以其龐大的身軀,靈巧的鼻子和強有力的四肢,并不受其他猛獸的制約,獅子和老虎等都奈何它不得,幾乎沒有天敵。也許正因如此,所以大象性格溫和,很懂得自律,總是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策略,過著悠閑自在的生活,如果獅子、老虎等猛獸敢來挑釁,它會用鼻子一卷,把來犯者摔在地上,然后再踩上一腳。

    北極的情況有點特殊,海洋里除了偶爾來訪的嗜殺鯨之外,又多了一個霸主,那就是北極熊。實際上,北極熊兼為海洋和陸地雙方面的霸主,所以被稱之為“北極之王”,但其主要活動領域,還是在海洋里。北極熊因為處在食物鏈的最高層,所以繁殖能力非常有限,一胎最多能生2個,而且有一個能活下來就算不錯了。如果北極熊太多,北冰洋里的海象、海豹就會遭到滅頂之災。

    于是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處在食物鏈頂層的動物,并沒有天敵的約束,它們為什么不能大量繁殖呢?

    事實上,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無論是在數量、大小、活動能力和智力發育上,都會受到大自然嚴格的控制和限制,即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例如,北極旅鼠的自殺,北極狐貍的“瘋舞病”,以及6500多萬年以前恐龍的滅絕等,都是大自然在施展法術。至于天敵的消耗,只不過是大自然的限制措施之一。所以,處在食物鏈頂層的生物,因為沒有天敵來消耗它們,大自然便讓其在生育能力上受到嚴格限制,否則的話,生態的平衡就難以維持。

    當然,這是指沒有人類存在的情況而言的。自從人類來到這個世界上,問題就復雜了。例如,人類是全方位的殺手,幾乎是一切生物的天敵,所以在食物鏈中,人類是高高在上,站在最頂層的生物。既然如此,那么人類的生育能力就應該比獅子、老虎、北極熊還要低。但是,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非常之快,已經有60多億。如此下去,地球上總有一天會人滿為患。那么,人類有沒有天敵呢?

    在原始時代,人類也不過是生態平衡中的一環而已。人類以獵取其他動物為食,同時也有可能被別的動物吃掉。那時候,獅子、老虎、熊和狼等,凡是體力上比人類強大的,都有可能是人類的天敵。但是到了后來,人類的本事愈來愈大,動物的招數卻沒有什么變化,所以人類便漸漸占了上風,天敵也便愈來愈少了。現在,獅子、老虎、北極熊等,不僅對人類構不成什么威脅,而且被獵殺得愈來愈少,成了保護的對象。全世界每年被猛獸傷害的人數愈來愈少,微乎其微。那么,人類是不是就沒有什么天敵,可以為所欲為了呢?也不是。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同樣也會受到大自然的制約。例如自然災害,像地震、臺風、洪水、海嘯和暴風雪等,也能奪去一些人的生命。但是,隨著防范技術和抗擊能力愈來愈強,這些災害對人類的生存已經沒有什么太大的威脅了。又如疾病:天花、傷寒、麻疹、鼠疫、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和禽流感等,雖然大自然變著花樣,不斷地制造和生產出新的細菌和病毒,但人類總能找出對付的辦法,化險為夷。

    于是,人類有恃無恐,大量繁殖,而且貪得無厭,揮霍無度,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出門要氣派,穿戴要華麗,房子愈來愈大,生活愈來愈舒服,又是電視,又是洗衣機,又是電冰箱,又是DVD,上班坐汽車,遠行乘飛機,所有這一切,都要從大自然去索取,與此同時,還產生了大量的廢料和垃圾。結果是,自然資源愈來愈短缺,生存環境愈來愈惡劣,人類與大自然的矛盾是愈來愈尖銳了,必然導致大自然的報復。由此可見,人類的天敵,原來就是人類自己。

    第3篇:生物鏈的構成范文

    一、高新技術企業概況

    規范的說,高新技術應稱為高技術,是從英文High Technology直譯而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新技術已經成為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新名詞,但究竟什么是高新技術,即如何給“高新技術”下定義卻是件困難的事,因為中外并無關于高新技術的確切定義。我們可以籠統地說,高新技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前沿研究成果之上對國民經濟和社會文明有重大影響的技術。但這一定義的寬泛性無助于我們準確地認識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

    在國際上,日本和美國采用具體的、可操作的方式來定義高新技術。日本采用的是列舉法,日本人認為微電子、計算機、軟件工程、光電子、空間技術、電子機械、生物技術均是高新技術。美國則采用一些指標來定義高新技術,經常采用的指標是研究和開發強度以及科研人員占總勞動力的比重,研究和開發強度以研發費用占銷售額或增加值衡量。凡是這兩項指標超過一定標準時,生產某一產品的企業就可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業,該產品即是高新技術產品。在我國,以深圳為例,深圳市1998年1月1日實行了《高新技術企業(項目)認定標準》,采用的是類似美國的方法。深圳市將高新技術企業分為開發型、生產型和投資型。以開發型企業為例,規定了7項條件,其中五項是硬指標,比如,年總產值和年銷售額應在1000萬元以上,自產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產值和銷售額應各占總產值和總銷售額的50%以上;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的科技人員應占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的科技人員應占職工總數的10%以上,并有專門的研發機構。

    二、高新技術企業組織結構

    (一)組織結構的概念組織結構(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就是表現組織各部分排列順序、空間位置、聚集狀態、聯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模式,它是執行管理和經營任務的體制。

    (二)現代企業組織結構基本模式及其特點

    1、直線職能型(U性結構)。直線職能組織結構的基本特征在于將企業按照職能的不同劃分為若干部門,而每一部門都由最高領導層直接管理。由于這種模式的企業實行高度集權,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及不是政策的制定者,又不是政策的執行者,難以發揮積極性,也影響企業決策的靈活性和靈敏性。

    2、事業部制(M型結構)。事業部結構與直線職能結構的關鍵區別在于,它是一種分權式的結構,即在總公司之下的各事業部或分公司都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利潤中心。當企業實行綜合型大生產并實行多種經營時,企業只能實行M型結構。M型結構是更具有明確、清晰的管理機制。但是,由于各事業部利益的獨立性,使得各事業部容易產生本位主義,忽視長遠的整體利益,影響各部門間的協調,而在公司上層與事業部內都設立職能機構,造成機構重疊,管理人員增多,管理費用增加。

    3、矩陣型組織結構。矩陣型組織結構又稱規劃——目標結構。它是把按職能劃分的部門和按產品(或項目,或服務等)劃分的部門結合起來組成一個矩陣,使同一名員工既同原職能部門保持組織與業務上聯系,又參加產品或項目小組的工作。為了保證完成一定的管理目標,每個項目小組都設負責人,在組織的最高主管直接領導下進行工作。矩陣型組織結構加強了職能部門的橫向聯系,可以集中調動資源,以較高的效率完成某些項目。

    4、多維立體型組織結構。在多維制結構中,除了事業部、職能機構外,還加上按地區劃分的組織系統,可以看成是矩陣結構的擴展。這種類型的組織結構最適用于跨國公司和規模巨大的跨地區公司,但也可能帶來多重領導的缺陷。

    (三)新經濟形勢下組織結構調整的理論總結組織結構規定著組織的任務如何被分配,組織中誰向誰匯報工作,以及正式溝通和交往模式如何安排,它包括三個核心內容:結構的集中性、規范性和復雜性。在知識經濟時代,組織結構這三個核心內容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1、決策的集中化將讓位于分權化。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所面臨的是迅速變化的環境,工業經濟時代信息的層層傳遞嚴重延遲決策的時間,使企業難以做出迅速的反應。另外,由于專業知識傳播的代價高昂,因此無論對于宏觀經濟還是單個公司而言,要在決策中使用專門知識就應該將許多的決策權分散化,而且由于基層員工與市場最接近,他們對顧客信息的掌握有時比高層還多,所以,就信息掌握而言,企業組織的基層員工已經可以與高層“分庭抗禮”了,因此決策權從高層向低層轉移。

    2、規范化將讓位于創造力。組織結構的規范化是指組織中書面文件的數量,包括工作程序、工作描述、規章和政策手冊等。智能技術和專業技術知識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員工的創造力。對于創造力,我們無法給它以明確的規則。知識工作包含更多的自我引導和團隊工作,寬松、不干預的管理對知識工作者是必要的,這樣可以保持一種有利于進行創造性思考的環境,以便對競爭和市場發展做出迅速反應。

    3、縱向層次結構向橫向層次結構轉變。“未來的企業組織將不再是一種金字塔式的等級制結構,而會逐步向扁平式結構演進”。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觀點超前而準確,由于知識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對管理的沖擊使得企業的組織結構日趨扁平。信息和通訊技術對管理的沖擊在組織結構方面的集中表現是減少層次和壓縮規模。扁平結構的益處之一就是減少了決策和行動之間的時間延遲,加快了對市場動態變化的反應。

    三、現代高新技術企業組織結構設計

    工業經濟背景下,傳統企業內部基本上是一個以等級為基礎以命令控制為特征的“金字塔”結構,橫向分工始終處在以“直線組織”為支柱從而以縱向分工為基調的框架內,90年代以來,長期居于主流地位的企業“金字塔”式組織結構正在逐步轉向更加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網絡組織”。網絡組織應當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由具有決策能力的活性特點所構成的有機的組織系統,通過信息在不同結點間實時和無障溝通,網絡組織得以實現其資源共享和創新的組織目標。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網絡組織產生的物質基礎是信息技術;構成網絡組織的結點具有決策能力,它具有獲取網絡利益的“強烈需求”;與傳統的組織形式不同,網絡組織具有動態性、開放性和學習性等一系列重要特征。按照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初步總結出三種不同的網絡組織形式:

    (一)“蜂巢式”結構蜂巢式結構的基本特點是:在企業各部門、分支機構形成的網絡間,存在一個核心結點,這個核心結點類似自然界蜂巢的作用,所有工蜂的活動全部圍繞著蜂王,雖然工蜂可以獨立工作,但一旦蜂王消失,這種結構將不復存在。蜂王對整個蜂王國起著制定規則并保證其得以執行的作用。企業的蜂巢式網絡結構也是如此,核心結點通過制定規則或技術領先,達到使網絡順利運行,保持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生物鏈”式結構所謂“生物鏈”式結構是一種更傾向于從行業角度考慮企業組織結構的設計思路。產業界的生物鏈不僅僅指產業中的供應鏈,它還包括價值鏈形成過程中不同企業間或同一企業集團涉及不同行業間的相互依賴現象。許多企業采取結盟的方式產生企業聯盟或形成從事相互關聯行業的企業集團,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實現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這種“聯盟”的成員或企業集團的行業間形成了類似自然界生物鏈的結構。世界計算機軟件界“大戶”微軟與芯片大王英特爾公司組成的Wintel聯盟就是此種結構中“聯盟”企業的典型。我國著名民營企業“新奧集團”也屬此種類型。

    (三)“虛擬”結構具有這種結構的企業就是我們常說的虛擬企業。虛擬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捕獲市場需求變化、新技術成果等第一手信息,并根據其做出生產(服務)方向、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快速調整。它運行的基本方式就是在有一個新產品(服務)的概念后,利用電子商務等現代信息傳輸手段,將各種不涉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業務外包,企業本身主要關注創新行為和策略調整,同時對外包的各項業務進行有效監督。虛擬企業的實質在于它能夠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對企業內部、外部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優化組合,達到獲得企業利益、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的虛擬結構是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前提下產生的,它必須以高速、高質的信息傳遞為依托,它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

    第4篇:生物鏈的構成范文

    綠水青山,真的是可以復制的嗎7早在19年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曾進行過一次舉世矚目的生物圈2號實驗。那是一個完全仿照地球環境營造的全封閉人工生物系統,其中模擬設置了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海洋、沼澤、沙漠5個野生生物群落和集約農業區、居住區兩個人工生物群落,引進了包括動植物和微生物在內的約4000個物種。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圈內的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大氣組成比例無法自行達到平衡,直接危及到了人的健康,加之圖內的水泥建筑物影響到正常的碳循環,多數動植物無法正常生長或生殖,使這個占地128公頃、歷時8年、耗資1.5億美元建成的“生物圈”,竟不能滿足8個科研人員預期2年的生活需要。科研人員在其間苦撐21個月后,終于被迫提前撤出。

    生物圈2號的實驗失敗,證明了在已知的科學技術條件下,人類離開了地球將難以永續生存。同時證明,目前地球仍是人類唯一能依賴與信賴的維生系統,地球的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是不能被復制的。

    然而,今天人們似乎已淡忘了這個實驗的結果。在一些人看來,環境污染了,可以治理,生態破壞了,可以修復。比如,山荒了,再種上樹,就能重新綠起來:水臟了,堵住那些排污口,就能重新清起來;還有那些正在萎縮消失的濕地,也可以通過人工引水等措施,重新讓它們恢復功能。這些辦法當然有用也有效,卻有限,要完全恢復到原先的環境狀態,實際上已不可能了。

    第5篇:生物鏈的構成范文

    五一黃金周期間,第三次小提琴專業委員會教學研討會在__音樂學院學術廳成功舉行。來自__及周邊地區的近200名小提琴教育工作者及愛好者參加了此次別開生面的研討活動。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讀好書拉好琴”。良好的普及教育是為專業教育培養后備人才的沃土,可是現今的學生課業重、時間緊,個個都是小忙人,能否妥善協調好學習與學琴之間的關系,是小提琴教育繼續發展的關鍵環節之一,也是全面提升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活動首先邀請了一批現就讀于市重點中學,或畢業于市重點中學現已升入音樂學院的品學兼優的同學們進行現場演奏。孩子們出色的演奏才能,優秀的綜合素質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后面的研討環節中,有關方面的教育專家、家長、演奏者本人全方位地與與會教師進行了溝通和交流。首先,__音樂幼兒園前園長范云芝老師做了在《音符中成長》的發言,介紹了__音樂幼兒園的孩子們如何從幼兒抓起,在啟步階段如何開展全面教育與音樂特色教育相結合的體會。而后,擁有__最高水平學生交響樂團的__南洋模范中學的副校長潘旭煒老師做了發言,潘老師介紹了該校近年來考入重點大學的學生中,很多都是樂團的團員,同時也向__音樂學院等專業院校輸送了20多名學生。重點介紹了他們在文化課學習及學生樂團的訓練、管理、招生、建設和發展等方面的一系列經驗。研討會上還特邀了參加表演的2名學生和2名家長做了即席發言,介紹了他們在學習、學琴之路上的種種酸甜苦辣,他們的發言中充滿了真情實感,引起了全場與會者的共鳴。

    下午的研討中,__音樂學院的丁芷諾教授做了《小提琴人才培養的思考》的專題講座,分析了我國小提琴教學的發展,介紹了我國小提琴教育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并指出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加要求我們培養出素質全面的小提琴演奏人才。趙誕青教授做了《做加法》的專題講座,講座中剖析了小提琴教學中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介紹了自己多年累積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本次研討會上與會者達成了共識,社會音樂教育、學校音樂教育、專業音樂教育是三個小提琴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三者應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構成有序健康,充滿勃勃生機的良性循環的生物鏈。只有擁有一條良性的生物鏈,讀好書,拉好琴,培養全面綜合型人才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考級工作是歷年來委員會的一項重點工作,今年是考級新標準正式實施的第二年。20__年考級中出現的一些混亂現象已有所好轉。新標準中所規定的學習內容及考前公布考試內容的做法已基本為廣大師生所認可和接受,特別是新增設的啟蒙級和基礎級吸引了大批幼兒前來報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評分標準也更加公正和客觀,考級優秀率由去年的1%增長為1.5%。為了讓廣大琴童更好地了解考級的學習內容和過程,本會將于12月19日在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舉辦考級優秀選手專場音樂會,為優秀琴童提供一展才華的舞臺。屆時將會組織600余名琴童與教師參加此次活動。在考級音樂會結束后,我們將會有一定的后續活動,本會擬組建音協小提琴專業委員會少兒室內樂團,樂團成員由考級的優秀學生及專業教師推薦的優秀學生組成,由趙誕青老師擔任團長,丁芷諾老師擔任首席藝術指導。讓學生們在學習單一演奏技能的同時,接觸協奏、重奏、室內樂等多種演奏形式,廣泛地接觸并體驗音樂表達的多種途徑,更深入的了解中外優秀音樂文化。

    第6篇:生物鏈的構成范文

    2、龍王古寺:龍王古寺位于美麗富繞的黃海之濱弶港鎮。上世紀三十代初,周邊地區漁民為了祈求平安出海捕撈自發修建,在出海前漁民們都要來拜奉龍王菩薩,漸漸發展成當地民俗,龍王菩薩也成為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護法神。建成后常年香煙繚繞,朝拜者絡繹不絕。

    3、鹽瀆公園:鹽城市鹽瀆公園位于鹽城市亭湖區鹽瀆版塊,是鹽城市串場河景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區青年路以南,人民路以東,東進路以北,濱河路以西。古運鹽河串場河穿園而過。總占地面積1129畝。是鹽城市區僅次于大洋灣生態運動公園的第二大濕地公園。

    4、東方濕地公園:位于大豐城東新區的東方濕地公園,是大豐市委、市政府著力打造的為民辦實事工程,總面積達800畝,分為北園和南園兩個園區,由江蘇規劃設計院設計,江蘇陽光集團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承建,總投資約2.5億元。 濕地公園以“水韻、生態、活力”為主題,按照“挖掘資源稟賦、培育生態環境、彰顯人文精神”的設計理念,追求現代、活力、開放、自然,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休閑健身、賞心悅目的極佳場所,同時也是大豐城市園林建設的名片,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建設,五一節前夕公園全面建成并開園。

    第7篇:生物鏈的構成范文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到一個月前的8月17日,惠普已經完成了對信息安全服務商Fortify Softwar8的收購,以加強自身跨領域的網絡安全產品和信息服務的供應能力。而更為巧合的是,8月20日,半導體巨頭英特爾(Jntel)宣布斥資78.8億美元收購邁克菲(McAfee)公司,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安全軟件和服務供應商之一。

    短短一個月內,兩大IT巨頭在信息安全領域的頻頻出手,即使只是時間上的巧合,也已經說明了IT巨頭整合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為自身業務體系填加重要拼圖的競爭已然是一觸即發。

    受前期金融危機影響,近年來全球經濟衰退形成的倒逼機制使得信息制造業增速明顯放緩,為了應對當前信息產業服務化發展的整體趨勢,以IBM為代表的傳統IT巨頭紛紛加快了自身向信息服務領域轉型的步伐,力求通過擴充和完善自身服務體系,加強對整個產業鏈的把控能力。并購重組已經成為傳統lT巨頭補強自身服務領域短板的重要手段,而信息安全產業則因為近年來的用戶需求的高速增長,成為眾多巨頭重點關注的焦點領域之一。

    伴隨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網絡應用的不斷深入和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信息安全威脅也隨之水漲船商。

    據來自卡巴斯基實驗室的報告顯示,近期信息安全威脅呈現出多樣性和頻發性特征。威脅范圍已經從傳統的PG領域擴展到智能手機、上網本等智能終端領域,僅近兩年來新出現的手機惡意軟件數量就已經超過之前十年內移動威脅的總數。

    同時,新型的信息威脅具備更強的隱蔽性。攻擊手法更加豐富,黑客入侵、木馬植入、惡意扣費、釣魚網站等不良行為愈發猖獗。由于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持續增長,針對不同類型信息設備的安全威脅日益尖銳,威脅領域進一步拓寬,攻擊手段已經由傳統的計算機病毒植入上升為社會工程學攻擊,攻擊后果更加嚴重,不僅威脅用戶信息的安全,同時已經對用戶的財產和隱私權構成了侵犯,信息安全已經成為制約信息產業發展的突出瓶頸。

    為了應對信息安全威脅的多樣化,未來的信息安全服務將呈現出由單機安全向網絡安全轉移,由定點防衛向移動防衛過渡,由個體防護向整合防護轉變的全新發展趨勢。

    由于未來軟件產品和信息服務的網絡化程度將繼續提升,網絡安全將成為全球信息安全產業的重中之中。同時,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使得連入網絡的智能終端種類和數量迅速增長,終端功能的豐富和應用模式的創新,使得未來信息安全產品的運行環境和服務對象進一步多樣化。

    第8篇:生物鏈的構成范文

    俗話說:“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在動物界,這個道理也通用。無論是帶有劇毒武器的,還是快如閃電的;無論是龐然大物,還是能隱身藏形的,都有天敵與之共生。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動物界的天敵大PK吧。

    大家都知道,眼鏡蛇是不好惹的。眼鏡蛇的劇毒可令很多動物頃刻之間斃命,它快如閃電的攻擊常使對手猝不及防。可是,一種個子不大的貓鼬卻以眼鏡蛇為主食。貓鼬能捕殺眼鏡蛇,主要是憑借以下幾個獨門絕招。首先是反應速度。科學家通過快速相機觀察,貓鼬的反應速度總比眼鏡蛇快0.01秒。就是這進化中得到的0.01秒的先機,使得貓鼬既能躲開眼鏡蛇快如閃電的攻擊,又能先發制敵,在對陣的4秒之內制服眼鏡蛇。其次是貓鼬有厚厚的皮毛,像鎧甲一樣保護著自己的身體,可有效防御攻擊。最后是貓鼬對眼鏡蛇的劇毒有免疫能力,即使被咬一下貓鼬也不會斃命。貓鼬就是憑借這3招,成為捕殺眼鏡蛇的高手,在與眼鏡蛇的PK中勝出。

    鯊魚是大自然進化的一個奇跡,因為自從有鯊魚物種那一刻起,鯊魚的身體結構基本就沒有再改進,可見其進化的完美程度。鯊魚食肉成性,兇猛異常,它的牙齒像一把鋒利的尖刀,能輕而易舉地咬斷手指般粗的電纜。鯊魚在海水中對氣味特別敏感,尤其是血腥味,傷病的魚類不規則地游弋所發出的低頻率振動或者少量出血,都能把鯊魚從遠處招來。鯊魚的嗅覺甚至超過了狗,它可以嗅出水中百萬分之一濃度的血肉腥味。一有食物,鯊魚就會成群結隊蜂擁而至,因此鯊魚又號稱“海中狼群”。但是,兇狠的鯊魚也害怕一種叫逆戟鯨的海洋哺乳動物,因為逆戟鯨的牙齒非常鋒利,且從不單槍匹馬出來活動,它們總是幾十頭一起出動。鯊魚一旦碰到逆戟鯨就會馬上逃跑,如果來不及逃跑,它就會將腹部朝上裝死,因為逆戟鯨從不吃死的東西。當然,也有的鯊魚既不逃跑也不裝死,結果被逆戟鯨使用輪番戰術折騰得精疲力盡,再被撕成碎塊吃掉。在與鯊魚的PK中,逆戟鯨勝出。

    一提到鱷魚,我們立刻會想到它那張血盆大口、密布的尖利牙齒、全身堅硬的盔甲、時刻準備吃人的神態。鱷魚的視覺、聽覺都很敏銳,外貌笨拙但動作卻十分靈活。鱷魚長成這副模樣就是為了吃肉,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都是它的食物,再兇猛的動物,即使百獸之王獅子,見了它也只能以守為攻,主動避讓,絕不敢輕易招惹。但是,有一種小小的猛鮭魚竟能吃掉兇猛的大鱷魚。這是生長在南美洲的一種魚,身長不過30多厘米。鱷魚水陸兩棲,罕有敵手,可是遇到這種猛鮭魚卻只能甘拜下風。原來,猛鮭魚的顎骨力量奇大,一口可以咬斷鋼制魚鉤,人稱“鋸齒魚”。它們常常成群出游覓食,如果碰上一條大鱷魚,它們便會一擁而上用利齒咬住鱷魚不放,鱷魚皮再堅固也奈何不了。頃刻之間,幾百條猛鮭魚就可以把巨鱷吃個精光,連骨頭都不剩。所以,鱷魚遇到猛鮭魚只能被PK出局。

    再龐大再兇猛的動物,也有天敵。動物間的相互PK,造就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和物種的多樣性,它們相生相克,相互依存,才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生物鏈。編輯/申冬梅

    第9篇:生物鏈的構成范文

    1園林綠化中存在的問題

    1.1規劃不科學。有的地方城市建設規模和園林綠化之間不能同步,沒有長期規劃,大面積占地,濫砍亂伐的現象層出不窮,甚至有些地區的一些本身的園林用地被用作工業用地。加上近幾年的城市大范圍改造計劃,造成許多樹木被砍伐,導致了財力、物力、人力等很多資源的浪費。另外,城市里綠地的構成很簡單,生物種類品種體現不完整,城市中綠化的樹木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構成的景觀單一,缺少生機,在植物顏色和季節變化中體現不明顯,這就對還原園林景觀風貌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園林綠化植物種類分配上所采取的方式多數以叢植、片植、孤植為主,列植和垂直綠化等方式的應用較少。

    1.2引種不當。不考慮實際的地理特性和實際環境需要以及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只是一味的引進名貴物種、外地樹種,輕鄉土品種;在建造人工自然景觀時,只是簡單的大量使用草本植物,缺少灌木、喬木樹種,這種綠化方式不僅造成景觀效果單一,還容易誘發大量的病蟲害。

    1.3管理落后。沒有一個正規的管理規劃措施,重營造,輕養護;沒有相關技術的支持,只是一味的澆水,管理粗放,園林植物修剪、病蟲防治、施肥等養護措施不到位,導致綠地雜亂,病蟲害肆虐,樹木生長密度不均,造成樹木枯死。

    1.4生態環境影響。近幾年城市生活垃圾、二氧化碳排放等生活污染不斷加劇,全球生態系統失衡,氣候變化異常,這些都加大了病蟲害的傳播。城市中的環境是人為建立的一種生態循環系統,空氣質量差和城市生活排放的污水都是嚴重的污染源頭。有的地方園林綠化植物光照條件不足、人為踐踏、破壞影響;還有的園林植物栽植在受污染的城市垃圾土壤上,容易滋生各種病蟲害,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了園林植物的正常生長,使植物抗逆性降低,有害生物就會趁虛而入。再加上養護管理不到位,極易造成大規模的園林植物病蟲害,最后泛濫成災。

    2城市園林綠化發展對策

    隨著人們審美觀念和生活需求的變化,園林綠化的設計理念也在不斷創新,在園林建設中,要積極借鑒不同地區甚至國外園林建設的經驗和園林綠化風格,促進我國園林建設多元化的發展。

    2.1以人為本,科學規劃。城市園林綠地規劃建設要以人為本,在服務中要考慮人的感受,人們的需求。基于這些特點,在前期規劃中就要為服務對象要求和感受進行一次全面的了解,以大眾為中心,聽取民眾的意見,在仔細調查研究后,制定出科學的設計圖。

    2.2設計合理,講求生態環境保護。按照生態循環系統的設計理念進行設計,園林綠化用地設計中千萬不要有毀壞良田、毀壞園林的想法,對于規劃圖中的樹木,尤其是一些年齡大的古樹及珍惜的品種應該保存下來。在設計中要考慮到大樹會給生態循環帶來的影響,趨利避害,盡量多的保證生物物種的多樣性,還要避免病蟲危害和環境污染。在城市綠化建設設計中,要采取物種多樣的類型,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要合理利用綠地,在周圍可以種花草,有水的地方可以養雞鴨魚,可以適當的引進天敵,讓不同的物種相互制約,以達到一個完整的生物鏈。

    2.3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城市綠化設計中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根據不同的生態環境在設計中可以突出城市的文化風貌。把綠化的主要地點定在城市街頭的繁華地點和交通的主要路口,打造出一系列符合當地特色的標志景觀,根據不同城市特有的格局來建造休閑設施,突出本城市的鄉土民情,提高城市整體形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8X视频网站入口|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成人短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最新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69|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手机高清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公开视频| 成人羞羞视频网站|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91成人在线播放|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