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交通運輸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3.新鄉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河南 新鄉 453003)
摘 要:目的:通過電鏡技術觀察不同運動負荷下心肌膠原纖維的形態學變化特征。方法:將36只Wistar大鼠隨機分成對照(C組)、一般運動負荷組(NS組)、超負荷(O組),每組各12只,分別給予一般負荷、中等負荷、超負荷的運動訓練。8周后, 斷頭處死,取出心臟左心室前壁、左室肌處兩組組織塊分別作透射和掃描電鏡觀察。結果:正常組膠原纖維的形態分為粗纖維、細纖維和微細纖維三種;心肌結構完整。一般運動負荷組,心肌束間或肌束內較粗膠原纖維大量增生;心肌細胞體積略顯增大,體積增大。超負荷組,心肌細胞間膠原纖維大量增生,心肌束間或心肌束粗大膠原纖維過度增生。結論:運動超負荷可致膠原纖維增生,從而導致心肌擴張功能與收縮功能的降低。
關鍵詞:運動負荷;膠原纖維;超微結構;心臟
中圖分類號:G8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0-1365-04
Morphology Changes of Collagen Fibers in Rats Heart in Electronmicroscope under Different Exercise Loads
ZHAO Bing1,2, WANG Qing-zhi3, WEN Xiao-jun3, WANG Li-dong2, ZHANG Xi1
(1.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Henan China; 2. Laboratory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52, Henan China; 3.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Xinxiang 453003, Henan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collagen fibers in rats' cardiac muscle (CM) in electron microscope under different exercise loads. Methods: Thirty-six rats a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C group), normal swimming group (NS group) and overload group (O group) .Three groups are given normal, middle and overload swimming training respectively for 8 weeks. Then all rats are killed by decapitation, and taken out the antetheca and papillary muscle of left ventricle, and the changes of collagen fibers are observed through transmiss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 In control group, crude fibers, small fibers and microfilament of collagen fibers can be seen, and the cardiac muscle architectonic is integrated. In normal swimming group, the crude fibers much increase in muscle bundle blank and muscle bundle inner. And the bulk of cardiac muscle cell slightly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mitochondrion increases. In overload group, the crude fibers remarkably increase in muscle bundle blank, and the cardiac muscle architectonic is destroyed. Conclusion: Overload training can lead to the crude fibers of cardiac muscle cell increasing, and it may be lead to broaden function and retracted function depressing.
Key words: exercise load; crude fiber; ultramicrostructure; heart
心肌是由心肌細胞和心肌間質(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構成,心肌間質又以膠原纖維為主,構成心肌的框架結構,是維持心臟結構和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研究表明,心肌膠原纖維不僅對心肌細胞具有支持和連接作用,而且在協調心肌肌力的傳遞、營養物質的輸送、信息的傳遞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1]。通過電鏡觀察不同運動負荷下心肌膠原纖維的形態學變化特征及其對心功能的影響,為最終闡明運動與心臟的生理、病理變化機制提供理論依據,并為科學制定訓練計劃和有效預防心臟損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動物分組和訓練 雄性Wistar大鼠36只,體重180~220 g(新鄉醫學院實驗動中心提供),隨機分成3組,每組12只: 對照組,常規飼養,不加干預;一般運動負荷組,進行中等強度游泳訓練,游泳池體積為200 cm×70 cm×80 cm,水深60 cm,水溫34~36℃,每周訓練6 d,1次/d。第一次下水10 min,此后逐日累加到第1周末時游泳時間達到60 min,第2周末時每天達到120 min。以后維持這一運動量直至第8周; 超負荷組,前2周的訓練安排同一般運動負荷組,第3周給予高強度訓練:開始時每天在大鼠尾部負體重1%的重量游120 min。以后逐漸增加負重,在周末時負重重量達到體重4%~5%。從第4周開始每天上、下午各訓練一次,游泳時人為地用玻璃棒驅趕大鼠使其不停游動,發現有力竭表現時(在水下10 s不能浮上),撈上水面休息5 min后繼續訓練至滿120 min,以后保持這一運動量直至第8 周[3~5]。
1.2 標本收集與切片制作 各組大鼠訓練滿8周后斷頭處死,取出心臟左心室、左肌處取兩組組織塊分別作透射和掃描電鏡觀察。透射電鏡組織塊大小均為1 mm×1 mm×1 mm,前者置入4%戊二醛固定液,4℃固定。然后組織塊經1%鋨酸后固定、脫水、包埋、超薄切片、染色后在日立H-7500透射電鏡下觀察組織亞微結構。掃描電鏡的組織塊大
小分別為2 mm×3 mm×5 mm, 呈成條狀,4%戊二醛4℃固定, 經沖洗、脫水、干燥、噴金后在掃描電鏡下觀察、照相。
2 結 果
2.1 不同運動負荷組左心室與左肌掃描電鏡觀察
2.1.1 正常組左心室與左肌膠原網絡的立體形態 在掃描電鏡下,心肌膠原纖維比較豐富。膠原纖維呈粗纖維、細纖維和微細纖維三種。粗纖維數量較少,跨越若干個心肌細胞,環繞與心肌細胞群外,有縱、橫兩種走向,縱向纖維體平行,橫向纖維與心肌細胞近乎垂直比心肌細胞大,似“腰帶”狀把心肌細胞捆扎成束。橫向纖維再走行上可以發出分支或斜行。細纖維數量較多,從層面上看,位于粗纖維深層,連于粗纖維之間,交織成網。細纖維的編制形式復雜,規律性不明顯。細纖維一般比較短,在幾個心肌細胞表面,或跨越鄰近的幾個細胞(圖1)。細纖維可以是粗纖維的分支,向深層像樹根一樣延伸為微細纖維。微細纖維緊貼心肌細胞表面,排列緊密而細膩,形似“毯膜”,包裹心肌細胞。正常情況下微細纖維形成心肌細胞完整的膜鞘。在相鄰的心肌細胞邊緣微細纖維存在局部交織粗、細、微細三種膠原纖維相互交織,形成層次分明、立體明顯的膠原網絡結構,均有一定張力。在心肌細胞表面貼附一些散在的大小不等纖維細胞,有些纖維細胞被懸吊在纖維網之間,形成了細胞外的一個三維空間結構(圖2)。
圖1 正常組左心室肌,圖2 正常組左肌,
掃描電鏡,×1 200掃描電鏡,×2 000
2.1.2 一般運動負荷組膠原纖維變化情況 一般運動負荷組時,心肌束間或肌束內較粗膠原纖維大量增生,呈“條索狀”或“樹枝狀”樣向下逐級延伸,呈波浪形彎曲或線形分布,并相互交織,網絡著心肌束(圖3)。在肌上也可見到膠原束打成的結節,粗細不等的膠原纖維多呈“條索狀”以垂直或斜交的方式借肌內膜心肌纖維連接。心肌細胞肥大且細胞間膠原纖維連接緊密(圖4)。
圖3 一般負荷組左心室肌,圖4 一般運動負荷組左乳
掃描電鏡,×2 000頭肌,掃描電鏡,×2 000
2.1.3 運動超負荷組膠原纖維變化情況 超負荷組,心肌細胞及細胞群間膠原纖維大量增生,膠原從粗到細分級明顯,從一大束膠原形成的結節處向下均為細膠原,相互交織成網形成心肌細胞的“網格狀”居室,包裹著心肌細胞(圖5);在心肌束間或心肌束過度增生的粗大膠原纖維成束成網呈波浪狀、螺旋式或網格型相互編織分布,粗細明顯分級分布,細纖維形成明顯的網格,心肌束間隙較粗的膠原纖維向心肌層伸入;同時發現左肌有肌纖維與膠原纖維斷裂現象(圖6、7)。
圖5 超負荷組左心室肌,圖6 超負荷組左心室肌,
掃描電鏡,×2 000掃描電鏡,×1 200
2.2 不同運動負荷組左心室與左肌透射電鏡觀察
2.2.1 正常組心肌超微結構的變化 心肌結構清晰,肌絲排列整齊,Z線、M線、I帶、A帶清晰,肌膜完整;線粒體數量較多,呈帶狀排列,嵴排列整齊,規則,線粒體膜完整,核雙層結構清晰,核仁明顯,閏盤未見擴張(圖8)。
圖7 超負荷組左肌,圖8 正常組左心室肌
掃描電鏡,×2 000透射電鏡×2 000
2.2.2 一般運動負荷組心肌超微結構的變化 一般運動負荷組大鼠心肌組織結構肌絲排列整齊,數量增加,明暗帶相間,結構清晰。心肌細胞體積略顯增大,T管亦稍有擴張,同時和肌漿網分布于Z線,線粒體數量明顯增多,體積增大,核膜雙層結構清晰可見,核仁清楚,線粒體膜完整(圖9、10)。
圖9 左心室一般負荷組圖10 左肌一般負荷組
透射電鏡×4 000透射電鏡×6 000
圖11 左心室超負荷組透射電鏡×8 000
2.2.3 超負荷組肌超微結構的變化 超負荷組大鼠心肌組織結構完整度破壞,肌纖維粗細不均,Z線不規則增寬,肌絲排列紊亂,肌節階段性變寬或變短,肌絲扭曲斷裂明顯,部分肌纖維階段性變性,閏盤失去臺階狀結構,閏盤出現明顯擴張、甚至有的閏盤失去正形性狀。肌纖維與線粒體的排列關系嚴重破壞,排列混亂;線粒體膜完整性破壞,嵴排列欠完整,發生不同程度的斷裂,髓樣變,結構模糊不清,甚至消失,基質電子密度降低,有的基質溶解呈空泡結構,核膜還基本完整,但可見周邊有切跡或皺縮(圖11)。
3 討 論
3.1 掃描電鏡下不同負荷組心肌膠原纖維變化特征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是對心臟與心肌細胞、毛細血管等方面,特別是在運動對心肌超微結構的影響,蛋白質代謝調控在運動心肌適應機制以及心肌內分泌功能,蛋白合成激素受體功能和其他因子調節功能上進行了大量研究,為揭示運動心肌肥大變化機制提供了重要途徑。但卻忽視了對運動與ECM的探索,而實質上許多心臟病患者都與心肌胞外間質密切相關,ECM的形態結構與生化重塑都會以不同程度影響心臟的功能[6,7],心肌中膠原網絡結構的生理意義及其在心臟疾病時的改變成為現代心臟病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新的熱點。Weber等[8]首次提出了間質性心臟病的概念,從而對心臟病的研究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ECM中的微妙結構較心臟本身更易在不同運動負荷中發生變化,甚至影響心臟的功能,進一步觀察分析心肌間質膠原網絡結構的分布方式對闡述運動心臟的功能變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觀察發現,心肌間質膠原網絡結構在心肌、毛細血管及心內膜之間大量的膠原纖維基本上以下幾種方式相聯接,即“網格狀”聯接,橫向纖維與心肌細胞近乎垂直比心肌細胞大,似“腰帶”狀把心肌細胞捆扎成束,廣泛分布于心肌細胞群及肌內膜上,形成心肌細胞的居室,此結果證實了Weder等[9]的觀點。“樹枝樣”聯接,細纖維是粗纖維的分支,向深層像樹根一樣延伸為微細纖維, 以垂直或斜角方式存在于肌束膜、肌內膜上;直線型聯接,所有的膠原纖維彼此連續成網,形似蜂窩,相鄰的心肌細胞間為一層膠原纖維膜相隔。在若干個心肌細胞之間有較粗大的膠原纖維,這些粗纖維與其他膠原纖維連接成網,粗的膠原纖維位于若干個心肌細胞之間,把心肌細胞分割形成細胞群。陳小訊等認為心肌間質的膠原主要以粗、細兩種纖維形式存在,粗纖維主要走行于心肌細胞間,組呈粗大的框架結構;細纖維則以粗纖維為支架編織成網,包裹于心肌細胞和毛細血管的表面,將心肌細胞固定于其間。心肌間質膠原網絡的這種組合形式對穩定心壁的結構很有意義,在阻止心肌肌小節的過度伸張,防止心肌細胞在收縮時移位;細膠原纖維編織成的包裹在細胞和血管的鞘狀結構可以使心肌收縮時,產生的力在細胞間迅速傳導,保證各心肌細胞的功能協調一致。并認為膠原纖維與細胞表面的任何部位均可連接[10~13]。
本研究與以往研究在膠原纖維束的分類和排列上有所不同。實驗觀察到粗纖維多位于心肌細胞束間,縱、橫兩種走向,縱與心肌細胞平行,橫與心肌細胞近乎垂直,這些粗纖維主要功能是約束細胞群,使其成為較大的收縮單位;細纖維一般行程短,相互交織成網,籠罩鄰近的心肌細胞,這種排列對心肌細胞舒縮時力的傳遞、防止細胞滑脫和錯位、維持心肌張力起重要的作用;微細纖維包裹心肌細胞,形成一層絕緣膜,可能有利心肌電位的傳導[14],存在于心肌細胞間及細胞群間,在肌切片上更為常見;總之心肌間質膠原網絡是一個由心肌束、細胞群到細胞間、細胞內及心內膜和心肌毛細血管間的一個三維空間結構網絡。田振軍等[15,16]認為在細纖維之間存在許多纖維同交一點的聚集點,這些聚集點附于心肌細胞表面,細纖維由聚集點向四周輻射,是細纖維的附著點。本研究在不同組均發現有較大的膠原纖維束交一點相匯打結,像樹根一樣分級延伸為微細纖維,微細纖維附著在心肌細胞表面,排列緊密而細膩,形似“毯膜”,包裹心肌細胞,決定心肌硬度,粗細兩種纖維均不與細胞接觸,而纖維之間擁有較大的網眼,這一層纖維密度很大,把心肌細胞全部包裹,因此微細纖維是保持心肌細胞正常電位傳導非常重要的絕緣體,如果此膜損壞或斷裂,可能會影響心臟功能。本文觀察結果表明,一般運動負荷條件下,心肌束間,心肌細胞間借肌束膜及肌內膜膠原纖維增生,以適應心肌細胞肥大收縮力增加從而保證心肌間力的傳遞;運動超負荷條件下,心肌束間,心肌細胞群及細胞間大量膠原纖維不成比例增生,可見膠原纖維粗大成束成網以波浪形或網格狀廣泛分布,在小動脈壁上及心內膜下膠原纖維過度增生,限制了心肌細胞的伸長與縮短,增加了心肌的僵硬度,使心肌細胞之間力的傳遞受阻,血管壁的彈性降低,心肌血氧供應功能遭到破壞。發現的肌有肌纖維與膠原纖維斷裂現象也許也是因為心臟長期強有力的收縮導致缺氧情況而引起的損傷。同時心內膜對缺血缺氧很敏感,運動超負荷導致心內膜膠原纖維層增厚,內皮細胞受到損傷,這可能是因心肌肥厚的原因導致。此結果與Weber等[9]報道的壓力超負荷性心肌肥厚結果相類似。
3.2 透射電鏡下不同負荷對心肌亞微結構的影響 心臟的機能狀態是決定運動訓練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關系運動成績的好壞,尤其對耐力運動員。本研究通過不同運動負荷觀察了心肌的超微結構變化。心臟超微結構改變能較直觀地反映心肌細胞及間質重塑。構成心臟的細胞中,心肌細胞僅為心臟細胞總數的1/3,而體積卻占心臟結構的75%,所以心肌細胞重塑是心臟形態結構重塑的重要方面。心肌間質部分有成纖維細胞、膠原纖維、血管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等。適宜負荷后運動心臟的超微結構特點:1) 心肌細胞體積增大,心肌纖維增粗。2) 線粒體均勻增大,線粒體變密,基質電子密度增強。3) 橫小管擴張增大,閏盤連接不同程度改變。長期過度負荷可導致心肌肌絲紊亂,部分肌絲斷裂,并出現心肌纖維化、結締組織增生肌節異常、線粒體腫脹、峭斷裂及鈣超載、毛細血管密度下降等現象[5]。佟長青等[18]發現運動性心臟心肌超微結構亦有病理變化,主要是水鹽代謝障礙,表現為肌漿網擴張,鈣超載,而病理性心臟主要表現為蛋白質合成及能量代謝受損。目前研究較一致認為,過度負荷導致心肌損傷的機制是血液動力學及內分泌改變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及代謝障礙,并形成惡性循環所致。本研究從微觀上證實了運動心臟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改變。過度負荷組超微結構顯示肌絲、閏盤、線粒體發生一系列病理性改變,可能是由于長期缺血缺氧,或缺氧累加使細胞發生不可逆的結構改變,如肌絲斷裂、線粒體膜的融合、嵴結構模糊消失、空泡的出現。一般運動組心肌表現為與有氧代謝功能增強相適應的生理性肥大,線粒體隨著細胞體積的增長而成比例的增長,和線粒體數量增加,肌節排列整齊而更適應心臟快速收縮的協調性。可見適宜的運動負荷提高心臟的機能,相反,長時間的超負荷訓練對心臟造成損傷。
總之,實驗證明運動超負荷可致心肌膠原纖維增生,
可能是導致心肌擴張功能與收縮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有關運動負荷與心肌間質膠原網絡重塑的調控及分子生物學機制有待作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Weber KT, Brilla CG.Oathological hypertrophy and cardiac interstitium [J]. Circulation, 1991, 83(6):1849-1865.
[2] 朱全,浦鈞宗,張敏. 游泳方法建立大鼠模擬過度訓練模型[J].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1997, 8(4):137-140.
[3] 葉劍飛.過度訓練的病理生理及康復―I?大鼠過度訓練模型的建立[J].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1992, 11(1):15-21.
[4] 朱全,浦鈞宗. 大鼠游泳訓練在運動實驗中的應用方法[J].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1996,15(2):125-129.
[5] 田振軍, 熊正英, 郭進,等.大鼠游泳過度訓練模型的建立及心室構型改建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96,24(3):104-109.
[6] 鄧昌明,黃晶,劉東,等.型心肌病心肌纖維化血清指標觀察[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02,18(3):106-107.
[7] 王長謙,黃定九,陳潤芬,等.大鼠心肌膠原網絡重構及血清評估指標[J].中華內科雜志, 1998,37(7):451-454.
[8] Weber KT, Cardiac interstitium in health and disease:the fibrilar collagen network[J].K JACC,1989,13:1637-1652.
[9] Weber KT,Clark WA,Janicki JS,et al. Physiologic Versus pathologic hypertrophy and the pressure-overloaded myocardlum[J].J Cardiovasc Pharmacol,1987,10 (Suppl6):S37-50.
[10] Robison TF, Cohen-Gould L, Factor S. Skel, et al. Framework of mammalian heart muscle. Arrangement of interand pericellular connective tissue structure[J].Lab Tnvest, 1983,49(4):482-498.
[11] Icardo JM, Colvee E, Collagenous.Skeleton of the human mitral papillary musule[J]. Anat REC,1998,252(4):509-518.
[12] Weber KT, Sun Y, Suresh C, et al. Collagen Network of themyocardium: function, structural Remodeling and Regulatory Mechanisms[J].J Mol Cell cardiol,1994,26(3):279-292.
[13] Tanaka K, Mistushma A. Apreparation method for observing intracellular structures by scaning electron microscopy[J].J Microse,1988,133:213-222.
[14] 盧興.心肌間質網絡結構的生理和病理意義[J].基礎醫學與臨床,1992,12(6):17-21.
[15] 田振軍.過度訓練對心肌間質膠原、心肌舒縮性能和血管Ang II 變化的研究[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1994,11(6):573-577.
[16] 王長謙,謝秀蘭,徐依敏, 等.壓力負荷性心肌肥厚大鼠心肌膠原網絡重構及其與心功能變化的關系[J].心功能雜志,1998,10(4):215.
第一節
區域發展對交通布局的影響
教案
【課程標準】結合實例,說明交通運輸方式和交通布局與區域發展的關系。
【教學目標和核心素養】
1.
綜合思維:結合實際案例,了解不同地區交通運輸布局的差異,運用綜合思維,合理選擇交通方式,綜合分析各種因素對交通布局的影響。
2.
區域認知、人地協調觀:通過實例分析,科學評價交通運輸布局,樹立科學的人地協調觀。
3.
地理實踐力:通過查閱資料或者到交通部門,了解本地或者某一區域交通布局的現狀,并分析交通運輸需求、資金與交通運輸布局之間的關系,提高地理實踐力。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
1.
交通運輸布局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
區域發展從哪些方面影響交通運輸布局。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重慶輕軌視頻新聞報道導入(點擊圖片播放),引發學生思考交通線、站布局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從而進入本課新課內容。
二、新課講授
1.交通運輸布局的一般原則
(1)交通運輸布局的任務
(2)交通運輸布局的目的
這兩個內容直接可在課本中找到,可讓學生自主找到并回答,教師加以展示即可。
(3)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
包括兩大方面,社會經濟因素和自然因素,讓學生結合課本自主先討論、總結,教師再加以解釋,二者都很重要,而目前社會經濟因素影響日趨明顯。
(4)交通運輸布局的原則
堅持原則,課本中有所體現,課件通過圖示加深印象。
結合影響交通運輸布局的因素和原則,在宏觀決策和微觀選線方面進行升華,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選線要考慮的因素,提高解題準確率。
(5)
交通運輸布局的變化和影響
根據課本內容簡單再現即可。
[活動探究]
西成高鐵修建考慮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西成高鐵克服穿越山嶺、坡道長的修建困難,且實現了4G全覆蓋,這里充分體現了我國高鐵修建技術的提高,也是我國經濟水平提高的體現,當然,此線大大縮短了南北(成都到陜西)的距離,節省了時間,連接了沿線各地,也將帶來南北溝通加強,經濟持續發展的好處。
2.交通運輸需求與交通運輸布局
(1)交通運輸需求量與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交通運輸需求量的大小,影響了交通線標準的高低,場站規模的大小。比如,北京作為首都,其航站點會更大,疏導的交通線也更多。
(2)區域發展狀況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在一條線路的布局中,重點關注的是需求量大的點和點,所以一個區域發展狀況很大程度影響了交通運輸線的布局和站點的設置。
[活動探究]
廣東省省會廣州地鐵線的增設考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所選擇的地鐵線是客流量大,即需求量大的線路和站點。而從修建的工期預估也可以看出經濟發展。
(3)交通運輸需求差異對交通布局的影響
a.
充分發揮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回顧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點擊云朵鏈接下一張PPT,觀看完畢繼續往下一張PPT)
以課本4.4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平面示意圖,其陸空便捷的多種交通帶來便捷換乘,轉運效率很高(點擊箭頭回到(3)PPT,得出“交通運輸布局注意不同運輸方式的銜接和轉運效率”的結論)
b.
注意不同運輸方式直接的銜接和轉運效率,當然,要考慮客或物的實際性,綜合實際考慮。
(4)區域交通運輸需求增長的特點,決定了區域交通運輸布局變化的特點
(5)區域交通運輸需求分布的特點,決定了區域交通運輸布局的特點
當一個區域的需求發生變化,那么其線路、站點的布局也會相應變化。而一個區域需求分布也就決定了交通運輸布局。
(點擊箭頭圖標鏈接到活動探究)
[活動探究]
分析舟山群島新區成為我國鐵礦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轉基地的主要原因。
解析:舟山群島新區港口航道深、岸線長、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長江中下游地區鐵礦砂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大,多選擇水運中轉。
3.資金與交通運輸布局
(1)經濟發展水平和交通運輸布局的關系
經濟發達與落后地區,交通線、站的疏密程度不同,質量高低有差別。
(2)區域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
一個區域經濟水平提高了,有了足夠的資金,就可以推動技術攻關等,受自然條件的限制也就減弱了。
結合課本84頁青藏高原的熱棒和滬昆高鐵貴州段隧道和橋梁相連,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建設成本高。從高原建設成本高而過渡到平原建設成本一定低的思考。
[活動探究]
在平原地區修建交通線成本一定低嗎?
辨證看此問題,一般而言成本較低,但要考慮如果是像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樣河網密布、有大量農田的平原,則需要建設橋梁,建設成本會增加。
三、課堂練習
1、讀某區域示意圖,回答1-2題。
(1)據圖分析,制約a地區發展交通運輸業的主要因素是(
)
A.氣候
B.地形
C.河流
D.資源
(2)若計劃修建由a城鎮至c城鎮的公路,則四條線路中的最優線路及理由
分別是(
)
A.
①線路
地勢起伏最小
B.②線路
路程最短
C.
③線路
兼顧b城鎮
D.
④線路
連接城鎮最多
解析:(1)B
(2)D
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a地區被山地包圍,修建道路的難度較大,故地形成為約該地發展交通運輸業的主要因素。
第(2)題,從圖中可以看出,通過①線路連接a和c,經過的城鎮少。不利于居民出行。不是最優線路;
通過②線路連接a和c,采取直線直接穿過山地,工程量大,修建難度大、成本高,并且經過的城鎮更少,不是最優線路;
通過③線路連接a和c,雖然經過了多個城鎮,但是直接穿過山地,工程量大,修建難度大,成本高,不是最優線路。
通過④線連接a和c,不僅能夠盡可能多地連接城鎮,方便居民出行,而且盡量避開了山地陡坡,修建難度較小,工程量較小,是最優線路。
2、鄭渝(鄭州至重慶)鐵路是我國高速鐵路網規劃的重要線路,對促進兩地及沿線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為“鄭渝高速鐵路規劃圖”,初步規劃有①線、②線兩種方案。完成下列問題。
(1)
對規劃中①、②兩條線路,你認為哪一條更合理?簡述其理由。
(2)
簡述鄭渝高速鐵路建成后對甲城發展的積極意義。
解析:考查學生對交通線選擇考慮因素的掌握。
見PPT(其中方法闡述中箭頭鏈接到宏觀和微觀因素,在微觀選線PPT右下角箭頭鏈到答案)。
四、課堂總結
讓學生通過樹枝狀結構進行回憶,回顧本節重要知識。
五、布置作業
完成課本85頁的活動,分析交通線、站布局與運輸需求的關系。讓學生課后自主合作探究討論得出答案。
一、引言
交通運輸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的地位,該行業除了能為人們的生活、出行提供方便,還提供很多就業機會,其創造出的經濟效益,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很大比重。然而,交通運輸業的產品,與普通的產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因此,對其經濟效益的研究就很有必要。對此,榮朝和,高群等該行業的專家對此進行的相關研究,談論了對運輸業屬性的認識及其經濟效益問題。
本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交通運輸業的經濟效益問題進行探討,使該行業能夠很好的服務于國民經濟。
二、交通運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交通運輸業,是憑借各種工具、設備和線路,通過各種運輸方式,使貨物或旅客在不同區域之間實現位置移動。
交通運輸業作為一個獨立的物質生產部門,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的地位,它是社會再生產得以順利進行的最基本的條件,是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社會基礎設施,是開發資源、提高社會經濟、文化水平以及滿足人們旅行需要的重要前提。在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商品市場的不斷擴大,推動旅游業的發展和生產力的合理布局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干交通運輸業有著上述的重要性,所以它應先行發展或超前發展,以適應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抓緊交通運輸業的建設并加速其發展,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對于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交通運偷業的特殊性及其經濟效益的特點
(一)交通運輸業的特殊性
交通運輸業的特殊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交通運輸業的生產過程實現貨物和旅客的位移。第二,交通運輸業是服務性產業,交通運輸業的生產過程為貨物運輸和旅客運輸提供服務,它向社會提供的效用并不是實物形態的產品,而是提供無形的服務。第三,交通運輸業的生產和消費是同一過程,交通運輸業不生產物質形態的產品,只是使運輸對象發生“位移”,所以運輸業的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是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的。第四,交通運輸的生產成本構成有其獨特的特點。因此對于交通運輸業來說,在滿足社會的運輸需要、保證運輸質量的前提下,節約物資消耗和能源消耗,對于降低運輸成本,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五,交通運輸業的產品具有同一性,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盡管多種多樣,但運輸生產過程的產品都是合乎目的性的空間位移。
(二)交通運輸業的經濟效益
交通運輸業的經濟效益直接取決于貨物及時、無損和旅客安全,正點到達目的地。由于交通運輸業的生產過程是實現運輸對象的空間位移,所以,只有當旅客安全,正點和貨物及時、無損到達目的地,才能取得好的經濟效益。
交通運輸業的經濟效益反映著勞動消耗的節約,但它并不增加產品的使用價值。交通運輸業并不增加產品的使用價值,但為了實現運輸對象在地域之間的位移,卻要消耗物化勞動和活勞動,而運輸業的經濟效益則反映勞動消耗的節約。交通運輸部門在保證運輸質量、滿足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對運輸需要的前提下,節約勞動消耗,降低運輸成本,則運輸經濟效益就好。
交通運輸業的特殊性,以及其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重要地位,使得合理的管理該行業,使其經濟效益最大化,十分重要。
四、提高交通運輸業的經濟效益
了解交通運輸業的特殊性,提高其經濟效益,對該行業以及整個經濟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一)深化對交通運輸的重要戰略地位的認識,不斷提高運輸能力
提高交通運輸業的經濟效益,要加強現有運輸方式的運輸能力。提高運力,就必須加強運輸的組織工作,充分利用公路、內河、航空運輸,挖掘運輸潛力,以增加客貨運量,使交通運輸業能夠很好地為發展經濟建設事業和其他各項事業服務。
(二)建立綜合運輸系統,實行各種運輸方式的合理分工與協作
交通運輸業本身是一個大的系統,它包括各種運輸方式和運輸系統的工作對象。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各地的自然條件與經濟條件差別很大。應根據各種運輸方式的特點,揚長避短,實行合理地分工與協作,形成完整的綜合運輸系統,密切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更好地發揮運輸網絡綜合作用的功能,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三)合理的工業布局
工業布局的狀況是否合理,直接涉及到運輸的貨流方向、數量和遠距。合理的工業布局,使生產接近原料、燃料、動力的產地和產品消費地區,就能從根本上消除大量的不合理運輸,避免能源、原材料和產品的過遠運輸,節約社會勞動,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業的直接經擠效益和宏觀經濟效益。
(四)組織合理運輸
合理運輸是指在運輸組織工作和經營管理等方而,充分利用現有的運網、運力,使貨物按照合理的流向,從發點到收點選擇經濟合理的運輸線路和運輸工具,以最短的里程、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消耗與損耗、最省的運費,及時、準確、安全、經濟地完成運輸任務,取得最佳的運輸經濟效益。
(五)加強管理,不斷提高運輸服務質量
加強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建立和健全監督檢查機構,積極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建立質量保證體系,以取得好的運輸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交通運輸業 會計 管理 探討
交通運輸業是利用運輸設施和路線,憑借交通運輸工具或裝卸機械,來實現人或物位置轉移的一個特殊產業部門。由于生產經營過程不同于其他產業,使得其會計管理方法也不同。交通運輸業會計是適用于交通運輸業的一種專業會計,是運用專門的會計處理方法對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連續、系統、完整的核算與監督的一種管理行為,是交通運輸業管理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交通運輸業會計的特殊性
(一)營運收入核算復雜
交通運輸業營運收入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向旅客或貨主提供運輸服務所取得的收入,但由于其生產經營空間范圍大而相對固定,如跨省、跨國的海、陸、空運輸業務等,使得其營運活動具有連續性、均衡性、區域性的特點,因此其營運收入核算內容需要通過運輸路線上設立的車站、港口、機場來進行計費和收款,并且各種運輸方式的運價、費率、收款方式和清算方法都不相同,這就使得交通運輸業營運收入的核算較為復雜。
(二)固定資產是會計核算重點
交通運輸業是以運輸工具為生產能力主體的產業,在交通運輸業的全部資產中,通常固定資產投入比重較大。尤其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交通設施和運輸工具零部件經常被損壞,使對其維護、保養、修理的次數變得頻繁,這加大了固定資產投資、更新改造以及維護修理在生產經營成本中的比重,因而固定資產的核算與管理是交通運輸業會計工作的側重點。
(三)結算業務內容多樣
交通運輸業區別于其他產業的最大特點是生產營運對空間、地域、時間都具有很強的依附性。運輸業的生產經營范圍是根據社會需要而決定的,其作業環節多而復雜,涉及的管理與核算單位較多,所以收入和支出業務上除了在相關聯單位間進行結算外,還需要在港航業、聯運業、國內外公司間進行結算業務。另外由于承載設備具有可替代性,繼而使各種營運業務的運輸期互不相同,以至于結算期長短不一,導致收支結算業務內容多樣。
二、在交通運輸業會計管理問題上的探討
(一)關于資產構成問題的分析
交通運輸業資產構成表現為固定資產比重大,流動資產比重小。交通運輸業通過利用交通運輸設施,憑借運輸工具或裝卸機械實現承載物的位移,對于產品承載物的旅客或貨物本身不需要交通運輸部門墊付流動資金,所以在交通運輸業的資產總量中,固定資產所占比重遠遠大于流動資產所占比重。在進行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時可按其參與生產的功能,分為移動性固定資產(如車輛、船舶、飛機)和固定性固定資產(如鐵路、公路、航道、機場、碼頭、車站等)兩類。流動資產由儲備資產(如燃料、材料、備用配件等)和結算資金(應收款項)兩部分構成。在交通運輸業,移動性固定資產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工具,也是交通運輸業內資產管理的重要內容。
(二)關于成本費用構成問題的分析
交通運輸業成本費用的構成主要表現為:固定性費用比重大而變動性費用偏小。通常交通運輸業的固定資產折舊費、修理費、保險費數量較大,而營運過程中燃材料費用和運管費用(如過路費、停車費、關稅費等)相對較少,如果把它們作為變動性費用,只能說是與運輸設備行程相關而不是與運輸量直接相關的變動性費用。其實在交通運輸業成本費用核算中,與運輸量直接相關的變動性費用很少,大多數費用都屬于固定性費用。
(三)關于成本核算問題的分析
交通運輸業的成本計算復雜多樣化,這是因為交通運輸業的產品形態為非實物形態,經營產出過程只使產品承載物的空間位置發生轉移,而且產品無儲存性,生產經營與銷售、消費幾乎是同時進行,期間除了運輸工具有折舊損耗之外,其他參與生產運營的人或物毫無變化。所以在成本核算上不需要按照生產過程中總資產投入進行核算,又由于變動成本耗費與生產成果(運量)不直接相關,即運營成本要依據運輸數量和距離相結合的復合單位來計算,如人公里、噸公里等。交通運輸業需根據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而制定相應的成本計算方法,主要包括成本項目確定、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劃分、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成本核算程序等。
(四)關于營運成本確認與營運收入確認問題的分析
在交通運輸業中營運收入確認與營運成本費用確認難度較大,是會計管理中的重要核算問題之一。一般情況下在接受托運或承運時,盡管運營尚未開始,但需要計算為應收的收入,相繼再辦理結算手續而發生營運進款。需要說明的是該項進款是不能計為營運收入,原則上講,只有在營運行為結束后才能確認為營運收入。但實際運輸業務的會計核算方法是營運進款在先,營運成本在后,營運收入則根據情況予以確認。由于運輸業務的特殊性,使交通運輸業營運成本確認和營運收入確認過程復雜多變。
(五)關于業務款項問題的分析
交通運輸業中聯運是常見的現象,由于聯運業務需要涉及多個單位,使得代收代付款項增多,如運輸過程中的建設費、附加費、保險費等,都屬于代收代付款項。所以代收代付款項,既包括本單位的收入款項又包括為其他部門或單位代收的款項。交通運輸業代收代付款項的多樣化使得結算對象也隨之增加,因而選擇科學合理的會計賬務處理方法,及時地解決營運款項的結算問題是交通運輸業會計管理中值得重視的問題。
綜上所述,交通運輸業會計管理的任務是正確完整地記錄各項財與物的增減變化,并對各項會計內容進行審核和監督,使會計內容如實反映財務收支情況,為加強交通運輸業的經營管理提供可靠的會計信息。因此認真做好交通運輸業的會計工作,充分發揮其會計職能作用,對于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邵瑞慶.論交通運輸業會計的特殊性[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04(09).
[2]邵瑞慶.關于制定交通運輸業會計核算規程的若干問題[J].上海會計,2003(03).
[3]田艷君,毛月華,李克.論交通運輸企業會計[J].科技咨詢導報,2007(10).
【關鍵詞】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現狀課程設置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0029-02
交通運輸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先行[1],發展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就成為當務之急。河北工業大學在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培養了大量交通建設科技人才,為了提升河北工業大學培養該學科高端人才質量,進行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主要研究成果有:劉翠蓮等(2009)圍繞具有航運特色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要求、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及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幾個方面,對交通運輸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2]。郭一唯(2010)在分析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大交通"專業背景下,結合交通運輸類大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自身學習體會,探討、總結出了一套具有一定程度方法論意義和實踐應用價值的本科生培養方法[3]。段愛媛等(2012)從課堂教學環節、實踐環節、畢業設計環節研究了以"工程實際為導向"的交通運輸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具體實施辦法[4]。這些成果都有其適用性,所以結合河北工業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現狀,通過調整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對提升河北工業大學培養該學科研究生的質量尤為重要。
一、全國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概況
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下設四個二級學科:道路與鐵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載運工具與運用工程[5]。它是研究道路交通規律,進行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與運營管理的一門學科,目的是實現客貨運輸的安全、迅速、舒適、經濟[6]。該學科與電子、機械、材料、信息工程、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有密切聯系,是一個綜合叉學科。
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院校調研,發現交通運輸工程及其二級學科在全國高校中具有博士點或碩士點授權的單位共78個,按學位授予權級別進行分類,如圖1所示:
圖1學位授予權院校分類圖
由圖1可以看出,全國范圍內具有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一級博士授權點的院校有21所,占全部授權單位的27%,具有一級碩點授權的院校有34所,占全部授權單位的44%,表明我國有近半數的授權單位具有完善的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二級學科培養體系。
二、全國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現狀分析
通過調查數據的分析與整理,從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評價分析如圖2-6所示。
(一) 交通運輸工程重點學科分布
圖2重點學科在博士點院校的分布
圖3重點學科在碩士點院校的分布
由圖2可以看出,22個有國家重點學科院校中7所具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博士授權點,他們主要培養交通運輸行業高端理論研究人才。由圖3可以看出33個省級重點學科院校中有25個省重點學科具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博士授權點,有8個具有交通運輸工程一級碩士授權點,他們主要培養本行業具有應用研究能力的精英人才。大部分院校則重點培養各自學科特色人才。所以體現了交通運輸工程人才高尖端集中、系統培養和特色發展的布局。
(二) 實驗室建設水平
圖4 具有重點實驗室的院校
由圖4可見,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全國共8所,其中四川省4所,北京2所,陜西省1所,上海市1所,分布在中國的華北、華東、西南、西北等地區。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0所,東北地區9所,華北地區6所,中南地區6所,西北地區5所,西南地區8所,華東、華南等地區6所。重點實驗室在不同地域均有分布,既體現了交通運輸工程系統研究特點,又可結合全國不同地區實際需求的特點。
(三) 師資狀況
圖5一級博士點院校師資隊伍
圖6 一級碩士點院校師資隊伍
由圖5-6可見,具有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一級博士授予權、一級碩士授予權的院校其教授與副教授所占師資總人數比例均在50%左右,但是一級博士授予點院校教授職稱比例較大。
所以,發展交通運輸工程學科,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專業業務水平,尤其是正高級的業務水平。
三、交通運輸工程專業碩士課程設置分析
通過調研發現,各院校從課程結構上分析, 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分為公共課、專業基 礎課程、專業學位課、選修課、實踐環節必修環節五個大項,現以河北工業大學為例,從課程內容設置方面進行分析:河北工業大學現有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道路工程與規劃兩個二級學科學術碩士授權點,交通運輸工程專業學位一級學科碩士點,專業課程見表1.
表1 河北工業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課程分類表
由表1可得:在道路工程與交通規劃方面的專業課設置較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有部分專業課程,但仍顯不足。載運工具與運用工程學科,沒有涉及,在交通運輸行業向大交通綜合運輸發展的今天,社會急需培養交通類綜合性人才。因此,該校學科發展出現了不均衡現象。所以河北工業大學按國家學科分類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河北工業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分析表
從表2可看出,該校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科發展已日趨成熟,因此,可以積極申報該學科博士授權點,使該學科建設成為具有培養高端、創新人才的知名專業。其余二個二級學科在課程設置中,需考慮社會需求和發展因素,根據校企合作、學生實踐等方面的信息反饋到課程設置中,急社會所急,以社會需要為原則增設專業課程,做到按需培養,最終實現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全面發展。
四、交通運輸工程專業教學方法分析
單有好的教學方案和課程設置還不行,還需要好的教學方法匹配才能使研究生易于接受,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培養出合格的人才。就教學方法探討如下:
(一)學術交流法
河北工業大學校作為河北省屬院校,坐落于天津,這就使得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教師、研究人員增加了加強和外界的聯系的機會,教師通過參加學術交流會議,掌握本學科的最新信息,增強自身素質,提高業務水平,并把新知識,及時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同時也鼓勵研究生在學術交流會議上進行學術交流,使其由觀眾走向舞臺,提高研究生群體的綜合素質。
(二)報告教學法
研究生通過聆聽本專業國內外專家學術報告,能接觸到自己所學專業最前沿的知識,拓寬了知識面,并激發繼續鉆研本專業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案例分析教學法
執教研究生課程的教師都主持或參與一些國家和省部級的科研項目,教師通過講授項目的研究成果,使學生掌握學科最新的進展,了解科技發展的未來。使學生從中獲取知識。
(四)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圖文并茂的授課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充分利用發達的網絡科技,構建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網絡交流平臺,老師在規定的時間輪流上線解答同學們在網絡上提出的問題,使課程學習由課堂內延伸到課外。
(五)實踐教學法
通過增加課內試驗學時和綜合性、設計性試驗項目,使實驗儀器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促使實驗室趨向于開放式管理。
研究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在研項目,使其在校期間就可以得到真正的鍛煉,把課堂學到知識進行應用,提高專業技能。
教授在課堂教學中也可讓研究生分組,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備課,并上臺講課,然后其余同學提問互動,教授對不足之處提出補充或指正,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五、結語
為了培養高素質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人才,通過大量的資料收集、院校調研,以河北工業大學為例,對現有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兩方面進行分析,在課堂授課與實踐教學兩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諸如案例教學、項目教學、小組作業、演講匯報等一系列新型教學方法,為研究生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李盛霖.著力轉變交通運輸業發展方式 [J].交通標準化,2010(14):12-13
[2] 劉翠蓮,劉南南,紀明珍,等.交通運輸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J].航海教育研究,2009(4):44-46
[3] 郭一唯."大交通"背景下交通運輸類本科生培養方法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0(33):89-90
[4] 段愛媛,鄭俊杰,李莉,等.以"工程實際為導向"的交通運輸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2(21):145-146
[5] 安實,王曉寧,孟祥海,等.關于培養交通學科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幾點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4):13-14
[6] 嚴新平.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與交通行業人才培養[J].交通高教研究,2004(2):48-50
作者簡介:
現代交通運輸統計的基本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規定:“統計的基本任務是對國民經濟和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統計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和統計咨詢意見,實行統計監督。”交通行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現代交通運輸統計是社會運輸統計和國家經濟發展整體統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交通行業運輸統計的確定必須滿足國家統法計對統計基本任務的總體要求。現代交通運輸統計的基本任務可以確定為:采用科學的統計方法和先進適用的統計手取,對交通行業提供現代運輸服務的相關活動進行統計調查、收集整理、提供統計資料、開展統計分析、行使統計監督,為國家了解交通行業對國民經濟和現代運輸業發展的貢獻和影響,制定交通行業和現代運輸業發展規劃、進行宏觀調控和決策提供依據;為交通行業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加強交通現代運輸發展的規劃建設、運行組織、經營管理各科學研究本文由收集整理提供依據。交通運輸對我國各領域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部門,其重要性可謂是不言而喻,那么如何能夠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呢?這就對交通運輸行業的統計調查有著很高的要求,下面就從幾點探析一下交通運輸統計調查方法。
一、統計調查的含義
統計調查是利用科學的調查方法,收集有關各個研究對象的資料,按照預定目的,任務和一定的要求進行獲取客觀的原始資料的過程,統計調查收集到的資料有兩種:初級資料和次級資料。所有的原始資料經過整理都會形成次級資料,統計調查有著較多的觀察對象,并且多以數字資料為主,和一般的調查是不同的。
二、目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統計調查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近年來,我國統計數據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致使公眾對于統計數據產生疑問,嚴重的失去了其公信力,交通行業的不斷發展對我國統計工作有著更高的要求,為提高交通行業的整體水平,必須對交通運輸行業進行大量客觀的統計調查,但是由于交通行業迅猛發展,致使我國在交通統計工作中仍有很多漏洞,如不對其進行完善,則會嚴重影響我國對交通行業進行準確的分析。我國有些運輸行業的統計指標已經不能跟上交通運輸的迅猛發展,比如運輸量的指標,已經無法真實的顯示出近幾年基礎設施對我國帶來的影響,所以對于交通運輸行業統計的研究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產生以上問題的具體原因主要是對統計調查項目的信息整合不足,資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導致交通運輸統計沒有一套完整和準確的運輸工具數據庫以及科學的統計調查方案,所以嚴重影響了抽樣調查產生數據的準確性,而且我國在交通運輸統計方面的管理水平,統計體系等都還不完善,受到這些因素的制約,運輸行業的總數據一直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而且各地的運輸經營模式不同,導致運輸統計的執行標準也不盡相同,嚴重制約了我國交通行業統計調查的發展。
三、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統計調查的基本任務
交通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交通行業運輸的統計調查對國家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實際影響,所以我國現代交通運輸行業的統計必須努力滿足國家統計基本任務的總體要求。當代交通運輸行業的基本任務是:運用科學有效的統計調查方法,對交通行業進行統計調查,收集數據,統計分析和統計的監督,使國家能夠充分的了解到交通行業對國民發展的巨大貢獻,制定更為合理的決策,更加規范的建設,經營管理等。
四、統計調查方法的基本分類
統計調查方法可按照調查對象的不同主要分為:普查、統計報表、抽樣調查。以上每個調查方法都有每個調查方法的優勢,也有其不足之處,那么在統計調查過程中,要以調查對象的不同,進行合理調查方法的選擇,這樣才能提高統計調查的工作效率。普查是在某一確定時點對調查對象進行全面且一次性的統計調查,對于一些不方便經常進行調查的對象進行全面的數據統計,是一種大量的,專門的,一次性的統計調查;統計報表是按照表格的要求,統一的、自上而下的進行對數據的統計調查。是我國收集統計數據的主要方式之一;抽樣調查是相對于普查的一種非全面性的調查方法,可根據隨機原則在總體中抽取部分進行調查,并以樣本的調查結果進行對總體特點的推測和估量。
五、交通運輸行業統計調查方法的合理選擇和實施
對于交通運輸行業應如何對統計調查方法進行合理的選擇運用呢?這就要根據交通運輸行業的特點來確定,交通運輸的普查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來給予很大的支持,那么就不能以普查為主體,應根據其特點,采用以抽樣調查為主體,以普查為基礎,可適當采用統計報表作為輔助來進行整體方面的掌握。
(一)堅持以抽樣調查為主進行統計分析
由于交通運輸行業在國民經濟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要求我國應對交通行業的發展進行實時的了解,顯而易見,普查不能實時對其進行統計分析,那么交通行業就必須將抽樣調查作為統計調查的最佳方法,通過我國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在交通運輸方面的統計數據,加以整合和研究,以此推斷出我國整體的交通行業發展前景,對實時的發展動態進行分析,全面掌握好運輸行業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服務質量,這樣不僅可以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成本,還能滿足統計的實際要求。
(二)堅持以普查和統計報表對其進行輔助
雖然交通行業以抽樣調查法作為統計調查的主體,但是在實際中,應仍利用普查和統計報表等調查方法作為輔助,利用好這兩種調查方法,能使交通行業統計調查收集到更全面的,大量的統計數據,有利于我國制定相關問題的正確決策,才可以對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有著更深一步的有利研究。
(三)充分利用科技技術進行數據統計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交通行業的數據統計也應該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建立信息化數據平臺,有助于統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大大的提高了統計的工作效率,對統計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
結束語:
【關鍵詞】交通運輸 運量 分析 預測
交通運輸分析及預測是公路建設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其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是綜合分析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礎, 同時也是確定公路建設項目的技術等級、建設規模以及經濟效益評價的主要依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許多人在進行交通運輸分析及預測時一直是站在項目、行業和部門的角度, 而不是站在綜合運輸的角度來從事這項工作, 必然導致交通量預測依據的預測結論令人難以信服, 嚴重影響了項目建設必要性論證的質量和說服力。
1 從整體進行交通運輸分析
整體交通運輸分析是利用各種經濟分析方法,通過分析交通運輸發展規律, 來指導交通需求預測,同時也為整體分析項目建設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據。整體交通運輸分析主要包括四項內容。
第一是運輸結構分析。首先分析擬建項目影響區內綜合交通運輸方式的結構, 各種運輸方式占運輸總量的比重及變化情況, 并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
然后介紹擬建項目走廊內主要相關的各種交通運輸線路特點, 包括運輸線路的走向、長度、等級( 包括線路等級和港、站等級) 以及歷史發展變革等。在此基礎上, 分析擬建項目走廊內整體交通運輸方式的構成、各種運輸方式運量占走廊運輸總量的比重及其變化情況, 并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
第二是能力利用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擬建項目走廊內各運輸線路是否適應交通需求。鐵路運輸可以通過計算線路實際運量與設計運輸能力的比率來加以分析。公路運輸除了采用此方法外, 還可利用公路實際路況和交通構成計算現有公路分區段( 城鎮路段或非城鎮路段) 的服務水平來進行。通過對擬建項目走廊內各運輸線路能力利用程度的分析, 可以進一步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三是運量增長分析。為了把握各種運輸方式歷史變動情況和發展趨勢, 必須對擬建項目走廊總運量和各種運輸方式運量, 歷年或各個歷史時期的增長速度進行分析。總運量可以采用運輸量或運輸周轉量統計資料作為分析依據。公路運輸可以采用主要相關公路觀測站歷年交通量觀測資料或直接影響區運輸量、車輛保有量統計資料作為分析對象。鐵路運輸可以采用主要相關線路客貨運密度、主要車站發送和到達量統計資料作為分析對象。水運運輸可以采用主要港口客貨吞吐量或水運運輸量統計資料作為分析對象。
用最小二乘法計算運量平均增長速度時, 是以交通運輸量作為被說明變量, 以時間變量作為說明變量。參數估計的方程式為:
InTE=a+bt
式中: TE—運量;
t—時間變量( t=1、2、3??) ;a、b—待估計參數。
系數b 就是平均增長速度。
第四是運輸特點分析。對運輸特點的分析包括各種運輸方式的客運特點、貨類特點、貨類構成及其發展趨勢分析; 各運輸方式的交通區間構成( 區間內與區間外、過境運輸) 及其發展趨勢分析; 各種運輸方式平均運距、客運及分貨類不同運輸方式最佳分界點里程及其發展趨勢分析( 可根據實際情況按其交通區間構成情況分類分析) ; 各種運輸方式的分工特點及發展趨勢分析; 可能發生轉移的主要貨類特點( 來源地、消費地) 及其運量增長態勢分析等等。
對運輸特點的分析必須建立在擁有各種運輸方式資料的基礎上, 公路運輸資料可以通過調查得到,鐵路運輸資料可以在鐵路部門收集或利用鐵路站點發送到達量及運輸密度資料推算得到, 水路運輸資料可以利用水運港口吞吐量及平均運距推算得到。
2 綜合交通運量預測。
第一、運量預測。客運量預測可以采用國內交通規劃中經常采用的四階段法: 先匯總各種運輸方式基年旅客運輸量表, 然后預測綜合客運量, 再通過交通分布得到超未來特征年旅客綜合運輸量表。根據旅客出行目的、出行時間和費用進行未來狀況下有無擬建項目兩種情況的交通方式分擔, 得出將來有無擬建項目狀況下的公路和其他方式旅客運輸量表, 通過交通分配和不同車型構成及實載率, 預測出有無擬建項目狀況下公路不同車型客運交通量( 有無擬建項目狀況下公路客運交通量的差值即為客運轉移交通量) , 同時得出將來有無擬建項目其他運輸方式客運量。
根據目前我國現狀, 綜合交通客運量預測一般在公路與鐵路之間展開。通過對調查得到的公路資料和鐵路資料的分析, 以及對這兩種運輸方式運輸特點的分析。
第二、貨運量預測。總體思路是在綜合交通運輸分析的基礎上, 選擇幾種可能發生轉移的主要貨類的綜合運量進行交通方式分擔分析, 再結合各種運輸方式運輸規劃預測。
具體采用以下步驟:
2.1 按照目前采用的方法預測出公路無擬建高速公路、其他運輸方式運能無質的變化狀況下未來公路貨運交通量表。
2.2 分類匯總基年有可能產生競爭關系的主要貨類貨物運輸量。
2.3 根據統計資料、運輸規劃資料以及與這幾類貨物有關的產業發展規劃資料預測出這幾類貨物的未來運輸量表。
2.4 通過運輸方式選擇模型或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計算無擬建項目狀況下其他運輸方式運能有無質的變化兩種情況的交通方式分擔, 得到這兩種情況下公路運輸所承擔的貨運量表。將這兩個貨運量表的差值換算成交通量表( 代號“B”) AB即為未來狀況下無擬建項目情況的公路貨運交通量表。
2.5 通過運輸方式選擇模型或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計算未來狀況下有無用擬建項目兩種情況的交通方式分擔, 得到這兩種情況下公路所承擔的貨運量表。將這兩個貨運量表的差值換算成交通量表( 代號“C”) , A- B+C 即為未來狀況下有擬建項目情況的公路貨運交通量。
2.6 通過交通量分配得到將來有無擬建項目公路貨運交通量。其他運輸方式未來貨運量可根據其規劃或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并結合C得到。當預測期內其他運輸方式運能不會發生質的變化時, 可以省略第四步, 此時B=0。
論文關鍵詞:交通運輸,運量,分析,預測
交通運輸分析及預測是公路建設項目在可行性研究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是綜合分析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礎,同時也是確定公路建設項目的技術等級、建設規模以及經濟效益評價的主要依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許多人在進行交通運輸分析及預測時一直是站在項目、行業和部門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綜合運輸的角度來從事這項工作,必然導致交通量預測依據的預測結論令人難以信服,嚴重影響了項目建設必要性論證的質量和說服力。
1從整體進行交通運輸分析
整體交通運輸分析是利用各種經濟分析方法,通過分析交通運輸發展規律,來指導交通需求預測,同時也為整體分析項目建設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據。整體交通運輸分析主要包括四項內容。
第一是運輸結構分析。首先分析擬建項目影響區內綜合交通運輸方式的結構,各種運輸方式占運輸總量的比重及變化情況,并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
然后介紹擬建項目走廊內主要相關的各種交通運輸線路特點,包括運輸線路的走向、長度、等級(包括線路等級和港、站等級)以及歷史發展變革等。在此基礎上,分析擬建項目走廊內整體交通運輸方式的構成、各種運輸方式運量占走廊運輸總量的比重及其變化情況,并分析發生變化的原因。
第二是能力利用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擬建項目走廊內各運輸線路是否適應交通需求。鐵路運輸可以通過計算線路實際運量與設計運輸能力的比率來加以分析。公路運輸除了采用此方法外,還可利用公路實際路況和交通構成計算現有公路分區段(城鎮路段或非城鎮路段)的服務水平來進行。通過對擬建項目走廊內各運輸線路能力利用程度的分析,可以進一步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三是運量增長分析。為了把握各種運輸方式歷史變動情況和發展趨勢,必須對擬建項目走廊總運量和各種運輸方式運量,歷年或各個歷史時期的增長速度進行分析。總運量可以采用運輸量或運輸周轉量統計資料作為分析依據。公路運輸可以采用主要相關公路觀測站歷年交通量觀測資料或直接影響區運輸量、車輛保有量統計資料作為分析對象。鐵路運輸可以采用主要相關線路客貨運密度、主要車站發送和到達量統計資料作為分析對象。水運運輸可以采用主要港口客貨吞吐量或水運運輸量統計資料作為分析對象。
第四是運輸特點分析。對運輸特點的分析包括各種運輸方式的客運特點、貨類特點、貨類構成及其發展趨勢分析;各運輸方式的交通區間構成(區間內與區間外、過境運輸)及其發展趨勢分析;各種運輸方式平均運距、客運及分貨類不同運輸方式最佳分界點里程及其發展趨勢分析(可根據實際情況按其交通區間構成情況分類分析);各種運輸方式的分工特點及發展趨勢分析;可能發生轉移的主要貨類特點(來源地、消費地)及其運量增長態勢分析等等。
對運輸特點的分析必須建立在擁有各種運輸方式資料的基礎上,公路運輸資料可以通過調查得到,鐵路運輸資料可以在鐵路部門收集或利用鐵路站點發送到達量及運輸密度資料推算得到,水路運輸資料可以利用水運港口吞吐量及平均運距推算得到。
2綜合交通運量預測。
第一、運量預測。客運量預測可以采用國內交通規劃中經常采用的四階段法:先匯總各種運輸方式基年旅客運輸量表,然后預測綜合客運量,再通過交通分布得到超未來特征年旅客綜合運輸量表。根據旅客出行目的、出行時間和費用進行未來狀況下有無擬建項目兩種情況的交通方式分擔,得出將來有無擬建項目狀況下的公路和其他方式旅客運輸量表,通過交通分配和不同車型構成及實載率,預測出有無擬建項目狀況下公路不同車型客運交通量(有無擬建項目狀況下公路客運交通量的差值即為客運轉移交通量),同時得出將來有無擬建項目其他運輸方式客運量。
根據目前我國現狀,綜合交通客運量預測一般在公路與鐵路之間展開。通過對調查得到的公路資料和鐵路資料的分析,以及對這兩種運輸方式運輸特點的分析。
第二、貨運量預測。總體思路是在綜合交通運輸分析的基礎上,選擇幾種可能發生轉移的主要貨類的綜合運量進行交通方式分擔分析,再結合各種運輸方式運輸規劃預測。
具體采用以下步驟:
2.1按照目前采用的方法預測出公路無擬建高速公路、其他運輸方式運能無質的變化狀況下未來公路貨運交通量表。
2.2分類匯總基年有可能產生競爭關系的主要貨類貨物運輸量。
2.3根據統計資料、運輸規劃資料以及與這幾類貨物有關的產業發展規劃資料預測出這幾類貨物的未來運輸量表。
2.4通過運輸方式選擇模型或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計算無擬建項目狀況下其他運輸方式運能有無質的變化兩種情況的交通方式分擔,得到這兩種情況下公路運輸所承擔的貨運量表。將這兩個貨運量表的差值換算成交通量表(代號“B”)AB即為未來狀況下無擬建項目情況的公路貨運交通量表。
2.5通過運輸方式選擇模型或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計算未來狀況下有無用擬建項目兩種情況的交通方式分擔,得到這兩種情況下公路所承擔的貨運量表。將這兩個貨運量表的差值換算成交通量表(代號“C”),A-B+C即為未來狀況下有擬建項目情況的公路貨運交通量。
2.6通過交通量分配得到將來有無擬建項目公路貨運交通量。其他運輸方式未來貨運量可根據其規劃或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并結合C得到。當預測期內其他運輸方式運能不會發生質的變化時,可以省略第四步,此時B=0。
在當前社會,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機會迅速增多,檔案管理的難度也在隨之增大。而在交通運輸行業,檔案管理非常重要。檔案能夠反映出交通運輸的具體情況,包括交通運輸的經濟業務能力、交通運輸的管理水平等等,并且能為交通運輸相關部門和管理人員提供重要的依據[1]。檔案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保證檔案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保證檔案管理工作的質量,最終為我國的交通運輸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依據。
1 交通運輸業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檔案管理工作是交通運輸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但是許多人對檔案管理工作認識不清,未認識到檔案管理的工作的重要性[2]。檔案管理是將交通運輸行業的相關信息收入起來,并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保管好這些信息資料,檔案管理實際上是保存歷史真實性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作為交通運輸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據。此外,相關的檔案管理工作人員或者相關的專業人士需要對交通運輸行業進行研究、需要找到更好的管理辦法,管理好的檔案可以提供大量并且有效的信息。尤其是檔案管理在鐵路運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我國鐵路運輸方面的相關政策進行了改革,檔案管理需要適應鐵路運輸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鐵路運輸當中涉及到一些相關的技術資料,做好檔案管理能夠為鐵路運輸業的發展提供極為寶貴的資源。
就交通運輸行業的具體情況而言,當前我國的經濟水平在不斷提高,交通工具形式多樣,運輸頻繁[3]。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許多新的問題,我國交通運輸的壓力在逐漸增大,各部門的工作不能很好地銜接,因此檔案的管理質量也隨之下降。交通運輸業檔案的內容記錄了車輛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這些車輛的基本信息,但是目前全國的交通運輸流通極為快速,記錄在冊的檔案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工作人員的檔案管理進度與質量。當前,我國交通運輸管理朝著信息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檔案管理就更顯得重要。工作人員需要在充分了解交通運輸業發展趨勢與特點下,做好其檔案管理工作。
2 交通運輸業檔案管理的問題
2.1 缺乏檔案管理工作意識
檔案管理工作屬于“后勤”工作,不能為企業產生直接經濟效益,因而多數交通運輸企業不重視檔案管理工作,雖然檔案管理工作屬于日常工作內容,但是檔案管理工作不重視資料整理歸檔,而資料整理歸檔是檔案管理工作的基礎和重點[4]。不少交通運輸企業不僅不重視資料整理歸檔,甚至認為整理和歸檔資料反而浪費企業的時間和精力。由于交通運輸企業缺乏檔案管理意識,不重視資料整理歸檔,許多具有價值的資料丟失或變質,失去原有價值。
2.2 檔案管理工作不規范
檔案管理是一項規范系統的工作,需要專業的檔案管理機構作為支撐,為檔案管理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但是部分交通運輸企業的檔案管理工作極為不規范,檔案管理工作接線模糊,檔案管理工作缺乏專職人員,管理工作多由其它崗位職工兼任,甚至部分企業未設置檔案管理部門。由于缺乏統一的檔案管理部門,檔案管理工作缺乏統一規章制度和標準,各部門檔案管理工作缺少協調,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2.3 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水平不高
檔案管理工作并非由專業人員負責,而是由各個部門非專業人員兼職管理。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培訓和工作經驗,檔案管理工作只能借鑒其他人員檔案管理經驗[5]。這種做法導致檔案管理工作存在較大的主觀性,無法保證檔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檔案流通及使用也存在許多問題,檔案的保存價值下降。
3 交通運輸業檔案管理方法的建議
檔案管理在交通運輸業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隨著社會各方面的進步,交通運輸業的檔案管理工作也應當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檔案管理工作。本文以下則就交通運輸業檔案管理工作方法,結合鐵路運輸的實際,提出幾點建議。
3.1 加大檔案的數字化管理
檔案管理工作發展至今,已經累積了大量的檔案信息,如果要快速準確地找到相關的檔案資料,交通運輸業中目前存在的檢索設備以及相關的技術設備實際上已經不能達到現代社會的要求,檔案資料的查找與使用比較繁瑣和困難。而檔案管理的意義就在于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否則檔案管理的價值就不能得以體現。因此,關于交通運輸業的檔案管理可以結合時展的先進科技產物進行管理,利用計算機技術采用數字化管理方法。
例如,在鐵路運輸當中,檔案數字化管理實際上已經實現并在不斷完善改進的過程當中。鐵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已經得到推廣應用,一些基層站段、分局、路局的計算機網絡體系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通過檔案的數字化管理,檔案信息既可以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電子的形式得以保存,并且減輕了工作人員的檔案信息錄入、檢索等工作,檔案管理工作的質量也有所提升,并為鐵路運輸行業提供了更好的服務。
3.2 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
在充分利用先進計算機管理平臺下,交通運輸業的檔案管理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此外,為保證檔案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交通運輸業還需要結合該行業特點建立健全相關的檔案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是檔案管理工作的依據與基礎,因此,根據交通運輸業的特點,管理制度需要進一步規范化。例如,在鐵路運輸業中,檔案管理制度結合基層站段、分局、路局的實際情況并站在全局的角度,細化、具體化檔案管理工作,實現鐵路各局各段檔案管理工作有序進行。值得一提的是,管理人員在立卷歸檔工作中,應堅持“以本單位為主”的原則,嚴格以國務院辦公廳《不歸檔文件銷毀辦法》為指導。
3.3 建設高素質的檔案管理人員
在當前社會,檔案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質的新型的管理人員。在檔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員需要具備無私奉獻、甘于吃苦、默默無聞的精神素養。此外,檔案管理工作對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交通運輸業的檔案管理工作涉及到各個部門,工作量非常大。為此,交通運輸相關部門應當注重檔案管理人員的建設,不斷加強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鼓勵管理人員專研學習相關的技術知識與專業知識。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檔案管理人員可以相互交流溝通,進而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值得重視的是,交通運輸業的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環境與條件相對比較艱苦,相關部門需要給予一定的關心與愛護,關心管理人員的工作情況,針對已存在的問題幫助解決,保護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保證檔案管理工作的長久進行。
4 結語
總而言之,交通運輸業的檔案管理工作對交通運輸業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雖然目前關于檔案管理的工作還存在許多的問題,但是交通運輸業中的檔案管理部門可以逐步地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水平,進而促進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本文提到的有關交通運輸業的檔案管理的相關建議研究并不是非常全面,但還是希望能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