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校長獎勵基金發放辦法范文

    校長獎勵基金發放辦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長獎勵基金發放辦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校長獎勵基金發放辦法

    第1篇:校長獎勵基金發放辦法范文

    摘要:對寧波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現狀及問題進行調研發現,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尚存在政府“缺位”、企業“缺席”、學校“缺能”等問題。對此,在未來的職業教育發展中,應強化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推力,激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構筑職業院校服務企業發展的能力。

    關鍵詞 :校企合作;經驗;問題;對策;寧波

    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研究”(項目編號:10JZD0040)

    作者簡介:孫佳鵬,女,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2012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職業技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5)01-0021-03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共同經驗。近年來,隨著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校企合作也已經成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方向。寧波市是全國同類城市中職業教育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近幾年來,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方面做出了很多創新性的嘗試和實踐探索,為我國校企合作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但是課題組在2014年1月對寧波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現狀及問題進行調研之后,發現在經驗之外尚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實踐經驗

    (一)制定完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地方性法規

    2008年,寧波在全國率先制定了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規——《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并于2009年3月正式實施。2012年2月1日,《寧波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實施辦法》正式實施。《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及實施辦法為建立政府引導、校企互動、行業協調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力推動了寧波職業教育的發展。在這些條款中有以下方面取得較大的政策性突破:(1)界定了“校企合作”的概念;(2)建立校企合作新的運行機制;(3)明確職業院校的權利與義務;(4)鼓勵和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5)落實扶持促進校企合作政策;(6)建立預防和妥善處理實習生發生意外傷害的機制。此外,寧波已經建立了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體制,明確將寧波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作為校企合作的最高管理機構,并且不斷調整充實成員單位結構。

    (二)行動探索多樣化的校企合作形式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寧波市的校企合作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探索出了多樣化的合作形式[2]:(1)將企業內置于學校,即將與學校專業對口的企業或企業車間請進學校,企業生產設備與學校實訓設備資源共享;(2)將學校內置于企業,即把職業學校的專業實訓教學或實習環節內置到對口的規模型企業,使其教學資源置身于真實企業,形成學生學徒化、師傅教師化的雙重身份環境;(3)建教合作,如兩個建教班進行交替實習,一個班級到企業實習、另一個班級在校學習,兩個月后交換一次;(4)冠名班,由企業冠名,實現定向培養;(5)頂崗實習,在企業比較忙的時候,學生在自愿和父母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參加企業的頂崗實習,幫助企業分擔生產任務,同時,提高自己的技能。到目前為止,全市職業院校與企業“訂單式”培養的班級有120多個,企業冠名的班級40多個,各種類型的職業教育集團20多個,多樣化的校企合作形式有力推動了寧波職業教育的發展。

    (三)不斷創新校企聯姻的主題活動

    當前,校企合作表面化嚴重制約了校企合作的良性發展,對此,寧波在傳統形式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校企聯姻的主題活動。2009年以來,寧波市組織實施了“職教進企業、服務促發展”、“牽手百家企業”、“2211校企牽手”等主題活動。在校企牽手主題活動中,全市40所中職學校、120所成人學校走進3 000多家企業,面向社會開展職業崗位技能培訓和素質提升培訓17萬人次。同時,一大批行業企業走進學校,共同研討職業學校發展大計。這些活動推動了職業院校主動走進企業,了解企業需求,解決企業難題,部分職業院校通過服務與企業建立了緊密的伙伴關系,如寧波余姚職技校與舜禹集團、奉化職教中心學校與羅蒙集團等開展了深度合作。

    (四)著力搭建校企合作公共服務平臺

    校企信息不暢、政府資源整合不到位將制約校企合作的有效運行,而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則有助于使校企合作由松散走向緊密,從學校單方努力走向校企雙向溝通。寧波著力搭建校企合作公共服務平臺:(1)成立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會。該促進會于2012年9月12日正式成立。促進會以服務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為直接目的,協調寧波各中高職院校的辦學優勢和企業的技術優勢,合力培養創新型實用人才,協助企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會會員單位基本覆蓋了寧波市各大行業和各個職業院校。(2)成立“寧波校企通”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務平臺。“寧波校企通”平臺是由市教育局主辦,市人力社保局、市工商局聯辦,相關行業企業、院校及服務機構共同參與建設,是寧波市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創設的有效載體和便捷通道。它整合了寧波72家中高職院校、幾十萬畢業生數據、6 000多家企業信息、50多個行業協會信息以及200多家培訓機構信息,可以實現企業找服務、找人才、找設備、找技術;學生找工作、找培訓、找實習等對接服務,成為全國首創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創新型平臺。網站日常運營和系統維護實行7*24小時不間斷運行,網站瀏覽量每日平均保持在2 000次以上。

    (五)努力提高職業院校服務企業職工培訓的能力

    職業院校的人才和技術優勢正是企業所看重的,提高職業院校服務企業的能力,對于促進校企雙方的互惠共贏,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寧波非常強調職業院校服務企業的意識,其特點如下:(1)投入多,寧波市教育局在服務型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過程中投入專項經費,專門用于企業職工培訓,2006-2011年間,以政府采購的方式,投入經費逾1億元;(2)方式新,多次修改完善《關于加強職工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實施細則》,采用政府采購的方式,公開投標7次來實施企業職工培訓項目;(3)范圍廣,培訓涉及全市制造業、服務業和農業等200多個工種;(4)質量高,完成招標培訓29萬人次,獲得各類證書18.2人次,一批職業院校成為行業企業定點培訓基地,其中寧波鄞州職教中心是寧波市電業局進網作業電工唯一的定點培訓機構。

    二、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現存的瓶頸

    近幾年來,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行業企業積極性有了一定提升,產學脫節的情況得到了顯著改善,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制約了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一)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缺位”

    在校企合作中,政府的支持是極為重要的一環,但目前政府仍處于“缺位”狀態:(1)法律法規約束力不強。雖然寧波已經頒布了《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及實施辦法,但由于新近出臺,宣傳力度不夠,推廣度不高,很多企業并不了解該條例。并且,由于國家校企合作上位法的缺失,導致地方性法律法規缺乏指導力和約束力,落實困難。(2)政府主導力度不夠。除了在政策上的支持外,還應該對校企合作進行協調、規劃、整合和指導。但是,從目前來看,政府主導作用發揮不夠充分,方式單一,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尚缺乏支持校企合作的具體舉措,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補償機制、監督評價機制和保障機制。

    (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企業“缺席”

    目前,校企合作關系的建立和維系主要是靠校長或學校的“關系”,停留在文本合作階段,并未實現深度合作,企業缺乏參與合作的動力。[3]原因有:(1)很多企業存在短視行為,沒有認識到校企合作是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的重要內容;(2)企業不愿承擔人才培養的成本,希望直接接收合適人才;(3)在企業中開展教學活動,既要保證企業正常生產又要完成教學任務,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效率;(4)實習中材料、機器設備造成的損失,需要由企業買單;(5)企業需要為學生安排工作崗位,而學生畢竟不是企業組織的正式員工,增加了人員管理的工作量和復雜性;(6)企業參與培養目的是留用技術人才,培養后流失問題也是企業的顧慮之一。

    (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學校“缺能”

    在校企合作中,學校服務能力仍然有限,表現在三個方面。(1)教師未跟進指導學生實習。學生通常是第三年到企業實習(2+1),此時他們的身份仍是學生,經驗和能力尚顯不足,需要有指導教師進行輔導和管理,但多數情況下,教師出于種種原因并沒有一起進入企業,這就無法保證實習的效果。(2)學生眼高手低,流失率高。很多學生都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頂崗實習的目的就是完成任務,同時理想又非常豐滿,想要當老板,不肯踏實做安排給他的工作。有些企業生產時間不固定,而且在一線的生產車間,工作條件一般,學生由于不能適應、不能吃苦而最終流失掉。(3)缺少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相配套的課程體系。從教材上看,職業院校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比較落后,學校所學與企業所用存在相當大的距離,并且很多教材從國外直接引進,尚未本土化,對國內的借鑒價值并不大。從課程上看,高職院校至今尚缺乏較為完整的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相配套的課程體系和課程計劃,一般情況是用學校自己的課程培養好學生后,送到企業進行實習,但是這個時候才會暴露出學校培養的內容和方式與生產實踐脫離的問題,再想調整為時已晚。[3]

    三、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突破路徑

    (一)強化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推力

    1.完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國外校企合作之所以可以順利實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持。政府要認識到自身在校企合作中具有的重要責任和作用,要高度重視并積極建立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政策法規。寧波市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宣傳已經出臺的校企合作條例和實施辦法,采取各種措施提高校企合作利益相關者的重視程度并要求其嚴格執行。另外,國家要做好頂層設計,盡快修訂完善現有政策法規,為校企合作保駕護航。

    2.支持校企合作的創新方式。[4]要大力支持校企合作的創新方式,作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互動平臺——校企通的建立,已經在校企合作上取得了很多突破,也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廣泛認同和使用。作為取得較好效果的創新方式,可以嘗試進行推廣,將其應用到全省乃至全國,實現資源的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比如,在其他省市試點成立校企通分中心,把校企通整合到國家協同創新的戰略中。校企通要聯合資源、整合資源,特別是針對市場化比較成熟的經濟組織,這些需要國家政策上的保障和推動。

    (二)激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

    1.探索校企合作的經費激勵機制。在校企合作中,通常認為對企業的獎勵有兩種方式,按頂崗實習的學生數進行獎勵和單純減免稅收。[5]第一種方式由于進入企業實習的人數和實際能夠堅持下來的人數不斷變化,并且人數沒有上限,材料審核會比較困難,相對而言,減免稅收會比較容易操作,公平性高,但是中小型企業對稅收通常沒有概念。可以看出,補助、稅收等獎勵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激勵企業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所以在獎勵的時候必須關注企業的真正需求。實際上,在校企合作中,企業最希望的就是學生能夠長久的留在企業,所以政府的經費可用于留住學生、培養學生。因此,政府要建立相關的獎勵和激勵機制:(1)可以把資金投入到學校,由學校成立專門部門,設立一定的考核制度,將這筆資金作為對出色完成企業實踐的學生的獎勵;(2)要加大對學生的補貼力度,增強補貼穩定度,因為學生在工作初期經濟負擔通常較重,需要國家給予一定補貼,減輕學生的后顧之憂;(3)獎助要有重點,要將獎助學金發給實習實訓表現較好的學生,而不是統一減免學費、發放獎助學金。統一減免學費實際上和不減免學費在某種程度上效果是一樣的,當大家普遍享受優惠政策時,就起不到激勵和刺激的作用。[6]

    2.表彰校企合作較好的企業。除了建立校企合作經費獎勵機制,榮譽獎勵也是企業非常看重的,因此,可以政府名義給校企合作開展較好的企業頒發榮譽證書,頒發的證書一定要很具體,如最佳雇主企業等,這會受到企業的歡迎和重視,對企業的影響也比較大。[7]不過,不同企業會有一定差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企業通過參與校企合作,既收獲了利益,又提高了企業的聲譽,名利雙收,這樣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才會高漲,形成校企互動的良性循環。

    (三)構筑職業院校服務企業發展的能力

    學生在學習階段,不管是在學校還是企業,學校的教師都有必要一直關注著學生,教育、指導和幫助他們,直至他們順利就業,這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在學生實習期間,教師應在前期和學生一起下企業,等學生適應企業的環境后,再進行定期回訪,了解學生遇到了哪些新的問題或存在哪些困惑,關注他們的實習進度和實習感受,并給予相應的指導。除此之外,在學生實習前,教師可以先介入企業,熟悉崗位,然后將企業的具體情況帶回學校,向學生宣傳,可以增強學生對企業的了解和認同感。[8]

    除此之外,職業院校要多方面提高自身的軟實力,一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等職業道德,側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教育,授之以漁,以提高學生對企業的忠誠度,降低學生流失率,保障校企合作長效發展;另一方面,強化服務企業意識,提高服務企業的能力,企業是學生的最終歸宿和落腳點,通過與企業合作和人員交流把握企業用人需求和崗位能力要求,構建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相配套的課程體系,及時對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和課程教材作出調整。[9]

    參考文獻:

    [1]沈劍光,嚴新喬.健全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促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寧波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條例》淺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3):19-23.

    [2]殷紅,米靖,盧月萍.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綜述[J].職教論壇,2011(12):11-17.

    [3]張志強.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4):62-66.

    [4]賀修炎.構建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33):18-21.

    [5]丁金昌,童衛軍.關于高職教育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再認識[J].高等教育研究,2008(6):49-55.

    [6]丁金昌,童衛軍,黃兆信.高職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08(17):67-70.

    [7]王文槿.關于校企合作的企業調查報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2):23-25+41.

    [8]金輝.高等職業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應然路徑[J].教育研究,2010(4):56-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窝窝视频成人影院午夜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亚洲美女人黄网成人女| 鲁大师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最新毛片基地|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网|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片免费观看蜜芽| 成人av电影网站| 成人国产mv免费视频| 91成人免费版|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91成人高清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午夜高潮毛片|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成人深夜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成人性生交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成人嗯啊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人|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v爽在线免播放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