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字經濟的特性范文

    數字經濟的特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經濟的特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字經濟的特性

    第1篇:數字經濟的特性范文

    關鍵詞:馬鈴薯;組織特異性;啟動子;PCR

    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迅猛發展及日趨成熟,該技術在植物遺傳育種及性狀改良等應用方面日益顯示出極高的價值。啟動子基因工程載體的主要構成原件,是調控基因表達的“開關”,對外源基因的表達水平影響很大,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應用研究,人們都希望能夠充分利用啟動子來準確控制外源基因在植物體內的表達[1~4]。組織特異性啟動子又稱為器官特異性啟動子,在該啟動子調控下,外源基因的表達一般只發生在某些特定的器官或組織部位,并往往表現出發育調節的特性。其最大的優點是它所啟動的外源基因在受體中僅在需要的部位特異表達,從而克服了組成型啟動子啟動的外源基因在受體植物中非特異、持續、高效表達所造成的浪費,增加轉基因的效果[5],因此人們對特異性啟動子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重視[5~8]?;诖耍撗芯块_展了馬鈴薯塊莖組織特異性啟動子GBSS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為下一步實現外源目的基因在馬鈴薯塊莖中的特異表達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隴薯3號馬鈴薯試管苗,由延安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提供。試劑 pEGM-T vector購買于北京澤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限制性內切酶、連接酶、Taq酶均購自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寡核苷酸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技術公司合成;其他生化試劑和常規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2 試驗方法

    ①馬鈴薯總DNA的提取 取馬鈴薯試管苗葉片,采用CTAB法[9]提取馬鈴薯總DNA。

    ②目的片段的擴增 在Genebank中查找已公布的馬鈴薯塊莖patatin啟動子序列并利用Oligo 6.0軟件設計PCR擴增引物命名為G1(5' GTG GAA CGG AGA CAT GTT ATG A 3')、G2(5' CGC ATG AAA TCA GAA ATA ATT GG 3');以所提取的DNA為模板,G1、G2作引物,在25 ?滋L的反應體系(含Taq酶緩沖液、dNTP、Taq酶)中,95℃ 5 min、95℃ 40 s、54℃ 50 s、72℃ 60 s擴增30個循環,72℃保溫10 min。取5 ?滋L PCR擴增產物進行電泳檢測,將擴增的單一條帶進行回收。

    ③PCR產物與T載體的連接及鑒定 取上述PCR回收產物與T載體連接,采用熱激法轉化大腸桿菌DH5α,并進行藍白斑篩選,將經PCR鑒定的陽性質粒DNA用SacⅠ、XhoⅠ進行雙酶切鑒定,將所得陽性重組子命名為pGEM-TG,并送往上海生物工程公司測序。

    ④序列分析 序列同源性分析采用DNAman軟件完成,啟動子序列調控元件分析利用植物順勢調控元件數據庫PLACE[10]和PlantCare[11]完成。

    2 結果與分析

    2.1 目的片段的擴增結果

    以馬鈴薯總DNA為模板擴增所得產物經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得到大小約為600 bp的DN段(圖1),條帶單一、整齊、明亮。

    2.2 重組質粒的PCR檢測及酶切鑒定

    以初步篩選出來的質粒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及經SacⅠ/XhoⅠ雙酶切后電泳檢測,均獲得大小約為600 bp的單一明亮條帶(圖2),片段大小與預期一致,表明外源DN段已經連接到T載體上。

    2.3 測序結果

    將所克隆的馬鈴薯啟動子與Genebank中的馬鈴薯GBSS啟動子序列進行對比分析表明(圖3),克隆到的序列大小為599 bp,與Genebank中已公布GBSS啟動子序列的同源性為99.67%,說明GBSS啟動子區序列呈現高度保守。

    3 小結與討論

    我們所克隆的馬鈴薯塊莖組織特異性啟動子大小為599 bp,片段內AT堿基含量較高,占59.6%。采用PLACE及PlantCare在線數據庫對其進行預測分析,結果顯示(圖3):整個序列共有5個CAAT-box,分別在54,119,145,486 bp及578 bp處出現。CAAT-box一般決定著啟動子的起始頻率,5個CAAT-box表明該序列可能有較高的啟動頻率。561 bp處有TATA-box(TTTTA),其功能是保證轉錄得以精確起始;在207 bp及461 bp處分別有AT1-motif和12 bp回文序列,為馬鈴薯塊莖光效應的順式作用元件;在69 bp處有淀粉酶基因5'-上游保守序列(TAACAAA);在239 bp處有種子儲藏蛋白基因啟動子核心序列(CTAACAC);457 bp處有CTCTT結構,該序列具有根瘤細胞組織特異啟動活性保守序列;515~535 bp處有6個CACT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基酶基因順式調控元件。以上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片段不僅具有完整的啟動子表達調控元件,還具有可能與組織特異性相關的特異序列(如TAACAAA、CTAACAC、CTCTT及CACT等序列),而這些特異序列可能是基因特異表達所必須

    的[10~12]。

    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利用組織特異性啟動子不僅能使目的基因的表達產物在一定器官或組織部位積累,增加區域表達量,同時也可以避免植物營養的不必要浪費,并表現出發育調節的特性。Iglesias A A等[13]試驗表明,將組成型表達的花椰菜花葉病毒啟動子和大腸桿菌ADPG焦磷酸化酶 (AGPP)的表達載體轉入馬鈴薯植株中,淀粉的顆粒形態發生了變化,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淀粉顆粒出現了裂痕,但在馬鈴薯塊莖特異表達啟動子patatin的控制下,淀粉形態卻沒有發生任何改變。而對馬鈴薯品質的改良,歸根結底是對貯藏器官――塊莖中的基因表達進行調控,因此,我們已經克隆到的patatin基因啟動子及本次克隆到的GBSS啟動子,將作為一種重要的順式作用元件,為其在馬鈴薯品質改良的基因工程研究中進一步應用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姍姍,遲彥,李凌飛,等.啟動子克隆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5,25(7):9-16.

    [2] 夏江東,夏平.高等植物啟動子功能和結構研究進展[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5,20(3):41-48,52.

    [3] 于翠梅,馬蓮菊,張寶石.特異性啟動子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應用[J].生物工程學報,2006,22(6):882-890.

    [4] 宋揚,周軍會,張永強.植物組織特異性啟動子研究[J].生物技術通報,2007(6):21-24.

    [5] 王淼,王旭靜,唐巧玲,等.高等植物綠色組織特異表達啟動子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0,12(2):33-37.

    [6] 李翠,謝華,徐勇,等.桃PpMADS1基因啟動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0,30(5):57-62.

    [7] 林元震,張志毅,郭海,等.楊樹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H)基因啟動子的克隆與分析[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09,28(3):445-449.

    [8] 王靜澄,李昊,崔東清,等.毛白楊PtSEP3-1基因啟動子的克隆分析及其表達載體構建[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0,29(2):239-244.

    [9] J.莎姆布魯克著.黃培堂譯.分子克隆實驗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2.

    [10] [DB/OL].

    [11]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ools/plantcare/html[DB/OL].

    [12] Liu X J, Prat S, Willmitzer L, et al. Cis regulatory elements directing tuber-specific and sucrose-inducible expression of a chimeric class Ⅰ patatin promoter/GUS-gene fusion[J]. Mol Gen Genet, 1990, 223(3): 401-406.

    [13] Iglesias A A, Barry G F, Meyer C, et al. Expression of the potato tuber 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in Escherichia coli[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1993, 268(2): 1 081-1 086.

    Cloning and Sequencing the GBSS of Potato Tuber Tissue-specific Promoter Region

    CHEN Guoliang, CHEN Zongli, QI Xiangying, HE Xiaolong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Yan'an University/Shanxi Engineering & Techn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onversation &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Biological Resources, Yan'an, Shanxi 716000 )

    第2篇:數字經濟的特性范文

    現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分別是: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騰訊、Facebook、阿里巴巴,到第八名之后才會出現非科技與互聯網類別的公司。同時,按阿里巴巴過去一年市值增長近一倍的趨勢,它的排名必將持續向上挺進。

    這是在一年左右時間里互聯網發展的又一個關鍵轉折點。上一個轉折點發生在2016年8月,當時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中,第一次沒有了石油公司、金融公司、工業公司、零售公司,全部變成了互聯網平臺型公司,當時市值最高的蘋果公司市值為5820億美元(現增長到8770億美元)。

    根據我們的統計,當時騰訊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在2000億美元,排名分別為全球第十、第十一。

    而在一年的時間,這兩家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翻番,業務高速增長,騰訊繼續強化自身社交優勢去連接人,而阿里巴巴強推新零售。

    如果兩家公司當下的發展愿景能落實,估計市值還會繼續增長。

    這兩家公司對宏觀經濟與人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它們的協助下,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進一步數字化、網絡化;從經濟全局看,數字經濟不再是愿景和期望,而是真切的現實。

    進入平臺時代

    但在我看來,這些排名靠前的公司不只是科技與互聯網公司,它們更重要的共同特征是——它們是互聯網平臺型公司。更準確地說,

    這些巨頭是平臺型公司里的“基礎性平臺”(foundational platform),

    在我們的生活、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中,它們扮演著近乎基礎設施的角色,

    通常它們的姿態是建立“開放平臺”。

    從它們往下看整個互聯網業和在被互聯網改造的領域,各種各樣的互聯網平臺在涌現、成長。

    總的來說,2016年8月第一次轉折點和這一次兩家互聯網巨型平臺的躍升都揭示一大趨勢,技術和互聯網驅動下的數字經濟的關鍵是“互聯網平臺”。

    從2016到2017年,我們迎來了一個以“互聯網平臺”為關鍵詞的戰略轉折點:

    第一,平臺成長到與市場、企業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二,整個社會中的主導公司形態從產品型公司轉向了平臺型公司;

    第三,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成為經濟、社會與生活中新的資源配置與組織方式。

    關鍵詞:互聯網平臺

    互聯網平臺上所呈現的是數字化信息的快速流動與大規模社會化協作。

    互聯網平臺成為全球經濟中最強大、同時又最具創新精神的關鍵部分。

    互聯網平臺連接人的線上線下生活,融合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成為經濟與社會的新主角。

    以計算機為標志的第一次信息革命和以互聯網為標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發展至今,在移動互聯網將更多人帶入網絡之后,數字世界和原子世界開始融合。

    我們看到,融合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是互聯網平臺,不管它們是技術公司創建的,還是傳統公司轉型創建的。

    理解平臺

    在這種情況下,看清、看懂互聯網平臺,成為我們理解互聯網的關鍵議題。在2017年初與騰訊研究院合作的一項研究中,我們分析總結出互聯網平臺的九大特征:

    基礎特性是連接、數字化和好產品;

    技術特性是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終端、社交化;

    功能特性是匹配、賦能和生態。

    今年,MIT兩位數字思想家埃里克·布萊恩約弗森和安德魯·麥卡菲出版新書《人機平臺》(machine, platform, crowd),他們以機器(machine)所代表的人工智能、平臺(platform)所代表的互聯網平臺、大眾(crowd)所代表的分享眾包作為描繪未來路線圖的指路明燈。

    在我看來,機器是技術變革,平臺是市場變革,大眾是組織變革。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我們都很關注人工智能和分享經濟,現在我們應至少同樣重視“互聯網平臺”。

    作為函數的互聯網平臺

    過去幾年 ,中國討論互聯網時有一個說法是“互聯網+”。從修辭上講,“互聯網+”是一種暗喻,指互聯網+產業=新產業。

    同樣地,我們也可用暗喻的方式看互聯網平臺:互聯網平臺可視為一個函數,

    Y = f(X)

    第3篇:數字經濟的特性范文

    一、新自由主義思潮是美國數字經濟繁榮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為解決凱恩斯主義所遺留的滯脹問題,新自由主義思潮逐漸抬頭并呈現占主導地位的趨勢。美國傳播學者丹席勒(DanSchiller)指出,以“應該讓市場自己遵循其自然的邏輯”的新自由主義思潮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重新被奉為美國國內的正統理論。80年代的里根時代和90年代的克林頓時代都很大程度上遵循新自由主義思潮的理念。

    最近幾年,新自由主義思潮成為美國數字經濟繁榮的重要支柱之一。

    首先,作為數字經濟重要技術推動力的因特網本身就是自由思想創新的產物。一方面,因特網的設計思想避免了壟斷集中,體現分散自由;另一方面,因特網為數字化的信息提供了自由流動的空間。因此,因特網不僅是流通領域數字化的重要技術支持,更是新自由主義經濟的組成部分。新自由主義思潮在美國的發展提供了因特網生長的土壤,孕育了數字經濟的發展。

    其次,新自由主義思潮的自由市場觀點和理念滲透到了美國的經濟發展政策中,特別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電信和傳媒業發展的政策中,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創造了適宜的宏觀經濟環境。20世紀60年代中期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通過一系列程序對電子計算機業、電腦業和電信業的界限一再進行重新劃定,將蓬勃發展的網絡業中越來越多的部分劃到放松控制的電腦業一邊,促進電腦業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后,主張把政府的控制管理降到最低程度、強調充分發揮市場原理的作用的思想,在美國電信和傳媒業決策中逐漸占據優勢,更使有關決策出現放松管制的特點。1980年,在《有關計算機的第二次調查》中,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決定,作為美國電訊基礎設施的核心部分,受政府管理的電訊公司也可以成立分公司,不受制于現有管制措施。這一措施使得被賦予特別市場自由權的專業化網絡行業向整個電信市場擴展。1996年,美國通過了《1996年電訊法》,消除電信行業的壟斷,開放所有的電信市場,放松了對不同種類的電信和媒體公司相互進入業務領域的限制,允許不同的媒體市場相互滲透,促使美國全國范圍內的從電信運營到硬件制造、軟件開發、網絡通信、互聯網服務、廣播電視等各個領域展開新的競爭和重組,從而推動高速“寬帶”網絡的建設。由此可見,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廣泛滲透,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寬松的市場環境。

    二、美國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數字經濟健康高速發展的重要保障

    為了保證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美國政府不僅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研發,而且還通過政策支持保障數字經濟健康高速發展。首先,美國政府增強網絡的安全性,提高消費者對網絡的信任度。美國政府通過《關于信息系統保護的國家計劃》構建聯邦政府的信息安全模式,推動公眾與民營之間的自愿合作,以保護信息基礎設施。美國商務部企業服務局與產業界、消費者代表和政府部門共同合作,開發一種新的電子商務密碼系統,專用于網上消費者的保護。另外,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采用網上沖浪的方法,對網上的違規行為進行調查。對于網上的欺詐行為,司法機構按刑事犯罪進行審理。其次,美國政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1999年10月,美國通過了《域名權保護法案》,規定域名與商標保護統一,不得冒用、非法注冊或使用與他人域名十分相似的域名進行網上商業活動。在域名的管理上,將過去的政府負責注冊登記改為由因特網域名定名公司(ICANN)和網絡解決方案公司(NSI)代表政府負責域名的注冊登記,大大降低了域名的注冊管理費。最后,積極發展電子商務。1996年底,克林頓親自倡導成立美國政府電子商務工作組負責制定有關發展電子商務的政策措施,并協調督促相關部門實施。1997年頒布《全球電子商務框架》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有利環境,并具體提出五項原則:(1)私營部門必須發揮主導作用;(2)政府應避免對電子商務的不當限制;(3)政府必須參與,并致力于支持和創造一種可預測的、受影響最小的、持續簡單的法律環境;(4)政府必須認清因特網的特性;(5)應該在全球范圍內促進因特網上的電子商務。200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全球和全國商務電子簽名法案》,使在線合同或在線交易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進一步方便企業和消費者的電子商務。

    三、官—產—學—公眾創新模式是美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內在源泉

    數字經濟之所以在美國興起和繁榮,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特網演化處在官、產、學、公眾各類主體組成的創新網絡之中。正是這一網絡機制促成因特網的迅速普及發展,帶動整個美國經濟向數字經濟的轉變。

    美國數字經濟是數字化技術在經濟領域創新以及滲透的結果。創新包括了技術、制度和產品服務方面的創新。單單市場需求的存在或者技術機會的存在都不能促成技術革新,單獨看來,這兩者都是技術發生革新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只有他們同時成立的時候,技術革新才成為可能。也就是說,脫離了產品服務創新的市場需求,單純技術創新不會促進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以美國蘋果電腦為例,就可以清楚地認識這一點。蘋果在PC發展過程中,一直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過去十年,蘋果獲得了1300項專利,相當于微軟的一半,幾乎相當于戴爾的1.5倍。但是,創新能力并沒有使蘋果公司置身于食物鏈的頂層。1981年,該公司營業利潤率高達20%,而目前僅有0.4%,遠低于行業平均的2%。目前,該公司在全球PC市場的份額僅有2%,無法與戴爾和IBM相匹敵。蘋果公司充分說明業務模式創新比技術創新更為重要。戴爾、亞馬遜、eBay等公司都是以更低的價格銷售商品和服務模式,迎合更多的消費者。因此,美國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是由技術創新需求和產品服務創新的市場需求相互推動。

    事實上,傳統的“官—產—學”三線螺旋體創新體系僅僅提供美國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的需求。美國科研體系的特點是政府、企業和大學單獨或聯合資助進行研發活動,促成了美國產生大量創新成果,并得以產業化與商業化發展。因特網正是在這種政府、企業和大學創新體系中由國家投入基礎技術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企業積極支持和參與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這種建設新的創新環境的過程中,機構和國家的界限被打破。相反,原來互不聯系的三類機構,即公共(官)、私人(產)、學術(學)三方面逐步適應共同工作,相互交織作用,進一步在創新進程的各個階段建立了相互聯系,形成了“三線螺旋體”。

    但是,“官—產—學”三線螺旋體創新體系忽略了產品服務創新的市場需求,還不能夠完全成為數字經濟的創新源泉。結合蘋果電腦失敗的教訓可以看出產品、服務等業務方面的創新同技術創新同樣重要,而且這些歸根結底取決于對公眾偏好的滿足。公眾的偏好需求驅動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的創新方向,引導政府政策與制度的制定。在進一步滿足公眾偏好的基礎上,公眾積極廣泛地參與在線購物、虛擬社區、數字學習、數字娛樂等都構成推動美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堅實動力。而且,當前美國的部分研究機構在統計數字經濟發展狀況時,都對公眾的上網比率、上網時間等進行了詳細的統計。蘭德公司在加強美國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議中同樣認識到設法讓民眾了解創新活動的重要性以及民眾通過什么方式來支持創新。這些都說明公眾是推動美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眾與“官—產—學”三線螺旋體創新體系相互作用,形成“官—產—學—公眾”創新模式,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所必需的技術創新、產品服務的業務創新,成為美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內在源泉。

    四、風險資本是美國數字經濟轉型的“革新力量”

    美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新技術企業與創業資本或風險資本的互動式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所謂風險資本是由職業金融家(即風險投資家)連同管理一道投資到年輕的、快速增長的、并且有潛力發展成經濟重要貢獻者的公司中的資本,風險資本是初創公司重要的資金來源。美國風險資本市場制度是一種增進和分享創新收益為目標的有效率的融資制度安排。風險資本投資的運行特點包括三方面:一是投資面向新興產業(主要是信息產業)中的初創企業;二是風險資本還通過資本經營服務直接參與企業創業;三是風險資本具有良好的退出機制。正是這三個特點使得風險資本能夠通過獨特的創新試錯機制和風險分散機制,把資本、技術和知識聯系起來,賦予美國經濟支持技術型初創公司發展的優越環境。20世紀90年代,風險資本投資在美國發展迅猛,相繼培育出DEC(數字設備公司)、Intel(英特爾公司)、Microsoft(微軟公司)、Compaq(康柏電腦公司)、Apple(蘋果電腦公司)等著名的高科技企業。這些高科技公司為美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示范效應。

    第4篇:數字經濟的特性范文

    勞動力和資本重要性降低

    在美國《外交》雜志7/8月期刊載的研究文章《新的世界秩序――勞動力、資本、創新的冪律經濟學》一文中,麻省理工大學斯隆管理學院教授埃里克?布林約爾松、該學院商業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安德魯?麥卡菲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教授邁克爾?斯賓塞認為,當前技術進步不僅整合了現有勞動力和資本,還能創造新的勞動力和資本,這意味著未來的贏家將是那些能夠進行創新的“牛人”。

    他們還認為,創造性帶來的收入分配將符合冪律、長尾理論,即很少數的贏家獲得大部分回報,而其他的參與者則處在“長尾”中。未來政府面臨的挑戰是保證普通人擁有起碼的生活水平和建設包容性的經濟和社會。

    中國是一個因廉價勞動力而在全球化過程中受益的典型例子。如果你去廣東參觀工廠,會看到成千上萬的年輕人每天在按部就班地做重復性的工作,例如把鍵盤的兩部分拼在一起。這樣的場景很難在美國或其他富裕國家見到。這就是基于廉價勞動力的離境外包模式。

    不過,布林約爾松等學者說,從美國轉移到中國的生產崗位在不久的未來也將消失。隨著人工智能、機器人、3D打印等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將逐漸取代人力資源,離境外包被自動化取代指日可待。

    如果大量的勞動力不再是獲得經濟進步的一個途徑,那什么才能帶來進步呢?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在其暢銷書《21世紀資本論》中說,當資本帶來的收益增長大于經濟的整體增長時,資本在經濟中的比重會增大。隨著機器人、電腦和軟件(這些都是資本的表現形式)逐漸取代人工勞動力,“資本深化”經濟的趨勢將會進一步加速。

    布林約爾松等學者卻認為,資本在國家收入中所占比重一直增加的趨勢可能會受到新的挑戰。這種挑戰并非來自勞動力的振興,而是來自資本領域里一個日益重要的部分:數字資本。

    如今,軟件和機器人等資本可很低廉地復制,它們的邊際價值將下降。如更多的資本是廉價的邊際資本,實際上會拉低現有資本的價值。例如,軟件能以幾乎為零的邊際成本來復制和使用。根據摩爾定律,電腦的很多硬件也一直以很快的速度降價。簡而言之,數字資本是豐富的,邊際成本也很低,它在各行各業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少數人占有多數收入將成常態

    經濟學家用來解釋技術的影響時,所用的最基本模型就是技術是所有其他項的乘數,即技術的進步將讓所有的要素發展,所有工人的生產力更高,因此它們也更有價值。

    布林約爾松等學者說,直到最近這種觀點還是比較合理。但一個更復雜和更貼近現實的情況是,技術可能不會均衡地影響所有要素,而是會有所偏向。比如,以技術為基礎的科技改變,對技術相對熟練的工人更有利,以資本為基礎的科技改變,會更傾向于對資本有利而不是工人。過去,這種形式的技術改變都很重要,但是第三種形式――可稱為以“牛人”為基礎的科技改變――正逐漸顛覆全球經濟。

    今天很多重要的商品、服務和流程都已系統化。一旦系統化,它們就能被數字化,然后就能被復制。數字復制可做到幾乎零成本,且可幾乎同時傳到世界任何地方,每一個都是原樣的復制。這三個特性――極低的成本、迅速的傳播和完美的復制――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奇怪又奇妙的經濟現象:它能在商品稀缺的地方創造大量商品,不只是唱片等消費品,還有經濟的投入要素,比如某種勞動力或資本。

    很多時候,數字技術的提高會讓數字化一種產品或一種流程更有吸引力,“牛人”的收入會猛增,而稍遜一籌的產品、跟隨者和后來者都很難在競爭中立足。這種情況下,收入則常常遵循冪指數模式,或者叫柏拉圖曲線,即一小部分人不均衡地占有很大部分的收入。

    照片分享平臺“Instagram”網站就是這種數字化經濟的一個例子。該公司當初由14個人創立,他們不需要很多沒技能的工人,也不需要有形資產。他們的電子產品得益于網絡傳播,當產品被很快接受時,他們在一年半之后就以近7.5億美元的價格將其賣掉。與之相對比的是,在此前幾個月,傳統照片行業大佬柯達破產,該公司在鼎盛時期約有14.5萬員工,持有幾十億美元資本資產。

    現在數字化和網絡化已在經濟的各行業和領域越來越普遍,包括零售業、金融業、生產制造業和市場營銷。這意味著“牛人經濟學”將前所未有地影響更多商品和服務。

    作好變革準備

    在數字技術和與其相關的經濟特征推動的變革時代,如果個人、商界和政府能明白現在發生的事情,它們至少能試著調整和適應。

    布林約爾松等學者說,當前技術發展帶來的最大變化是,雖然技術進步將增加國家乃至世界的財富和提高經濟效率,但未來收入是按冪指數來分配,多數人的收入將在平均值以下,該趨勢會在一國乃至全球經濟中越來越明顯。特別是普通工人,他們將繼續承受這種改變帶來的沖擊,作為消費者而不是生產者從中受益。這意味著,如沒有進一步的干涉,收入差距可能會繼續拉大,引發各種問題。不均衡的收入可能帶來不均等的機遇,讓一些國家無法獲得人才,讓社會契約毀于一旦。而政治通常是建立在經濟之上,這種情況可能會顛覆民主。

    第5篇:數字經濟的特性范文

    平臺經濟產生了兩個重要顛覆:傳統廠商的規模經濟被打破,以及廠商的財富密碼發生了改變——從流水線變成算法。

    從經濟學理論研究的角度看,需要關注具有大數據的平臺是否帶來新型的計劃經濟,平臺算法外部性的正負性,以及平臺經濟應該保持多大的冗余度。

    一、平臺經濟的誕生

    2016—2017年,互聯網平臺企業成為全球經濟中最強大、最具創新精神的關鍵部分。

    在互聯網平臺上,呈現出數字化信息的快速流動與大規模社會化協作,融合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平臺本身成為經濟與社會的新主角。

    互聯網平臺呈現出三個重要特征:

    一是平臺成長到與市場、企業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是整個社會中的主導公司形態從產品型公司轉向平臺型公司。

    三是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成為經濟、社會與生活中新的資源配置與組織方式。

    互聯網平臺連接人們的線上線下生活,由平臺企業演化出平臺生態或平臺經濟已是大勢所趨。

    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從電商平臺到行業平臺再到平臺經濟。在平臺經濟發展的早期,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的電商平臺率先崛起。

    隨著互聯網與產業融合加深,平臺的產業領域不再局限于零售業電商平臺,而是趨于多元化發展。例如,出現了眾包、共享等諸多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新產業領域。

    隨著平臺進入產業領域越來越豐富,其對產業和產業組織變革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平臺逐步由一種商業現象發展為一種經濟形態。

    中國發展平臺經濟具有非?,F實的意義。中國經濟增長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時期,又步入了創新資源全球化階段?!盎ヂ摼W+”改變了傳統的產業鏈組織方式,正在以平臺為核心重組產業生態。

    例如,雙創活動產生了創客和大量制造資源的連接平臺,高端創新創業資源的連接,成為區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

    平臺經濟的崛起為中國制造業彎道超車帶來了重要機遇。

    由上可知,平臺經濟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現象和政策工具,經濟學理論能否給予這些現象自洽的解釋,并在政策制定中給予恰當的指引,值得探討。

    二、平臺經濟的特征

    對于平臺經濟,本文給出的定義就是指依托實體交易場所或虛擬交易空間,吸引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因素加入,并以促成雙方或多方之間進行交易或信息交換為目的的商業模式。

    從這一定義中不難發現,平臺經濟是一種商業模式的革新,而非產品本身的創新。

    支撐互聯網的技術因素有九個要素,分別為:“技術驅動”:云計算(Cloud)、移動終端(Mobile)、技術表達(APP);關鍵環節:數字化(Digitalization)、連接(Connection)、精準匹配(Match);“人的需求”:社交化(Social)、賦能(Enabler)、生態(Ecosystem),也可稱作互聯網平臺特性的九宮格。

    平臺經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依賴于用戶參與。谷歌將用戶的搜索行為轉換為具有豐富價值的廣告,臉書運用在線社交搜集并出售用戶的精準畫像,而優步則看準用戶的交通需求充分調度私人汽車。

    平臺能調動用戶參與生產,也會對用戶產生巨大影響。樂觀派們強調,以優步為代表的平臺能夠釋放未被充分使用的個人資產的商業價值,而類似于Youtube的平臺則將讓每一位用戶都能成為具有靈活工作時間并從平臺得到收益的創業者。

    對勞動者和工作任務提供匹配服務的平臺可能使勞動力市場更有效率,同時會出現一個工作崗位和價值創造都極度分散化的社會。

    平臺經濟的第二個特征是信息精確匹配。某種類型的交易,如果有很多潛在買家和賣家,如何撮合兩個群體達成交易將至關重要,而平臺效率也集中體現為撮合效率。

    平臺經濟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其連接一切的特性及其虛擬空間打破時間限制與物理空間距離,使得企業超越區域小市場,面向全國或全球大市場,從針對存量的“頭部”發展到拓展增量的“長尾”,從人工操作處理為主發展到工具的技術替代。

    平臺是連接上下游、供需端或買賣方的第三方或第四方服務,也是從撮合交易、資源配置、開源創新等過程中,通過降低交易費用、分享價值增值收益的經營實體。

    平臺經濟的第三個特征體現為雙邊市場、交叉網絡外部性。

    網絡外部性有很多類型,但其中一種特別值得關注,即“雙邊網絡外部性”。

    “雙邊網絡外部性”意味著,已加入該平臺的買家越多,則賣家加入該平臺的潛在收益也越高;同樣,已加入該平臺的賣家越多,則買家加入該平臺的潛在收益也越高。

    由此,買家和賣家是否加入該平臺,乃是一種“雞生蛋,蛋生雞”的正反饋過程。而對平臺企業而言,如何達到正反饋,流量是基礎,如何持續獲取流量是打造平臺生態圈的關鍵。

    平臺經濟的第四個特征就是跨界。

    隨著資源共享范圍越來越廣、程度越來越深,產業內部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產業通過平臺實現的跨界融合現象也愈加顯著。

    新經濟格局下,產業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打破原有產業邊界,產業之間跨界現象顯著。

    平臺型企業通過連接多邊群體,整合多方資源,設立規則與機制,滿足多邊群體的需求,充當連接、整合的角色。傳統企業也可利用連接、整合的思維去創造更大的價值。

    企業通過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創造更多的價值連接,提升效率,帶來增值。企業還可以通過協同上下游伙伴,甚至同業競爭者,一起設計新格局、新規則,為供應方及需求方帶來更大增值。此外,企業可通過跨界整合,創造全新的價值。

    總之,平臺追求的是在環形的、不斷循環的、受反饋驅動的過程中,最大化生態系統的總體價值。

    對平臺企業而言,難以復制的資源是社區及其成員擁有和貢獻的資源,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數據是平臺企業的首要資產。

    平臺經濟的魅力在于凝聚資源,將傳統經濟鏈條式的上中下游組織重構成圍繞平臺的環形鏈條。平臺將原本冗長的產業鏈彎曲成了環形,企業端用戶通過平臺直接觸及消費者,節省的各個環節都提高了產業效率。

    三、平臺經濟的顛覆

    傳統工業經濟以行業分工為主要特征,行業之間邊界清晰,涇渭分明。

    傳統企業處在單向、線性價值鏈的一環,只需面向客戶交付產品或服務,充當生產者和交付者的角色。

    傳統企業考慮的核心是如何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率地交付產品,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傳統企業尋求最大化產品或服務的用戶生命周期價值,聚焦整個線性過程的末端。生產過程主要依托線下物理空間,開始圍繞一個區域小市場,從貿易銷售介入生產制造再進入研發創新形成“產供銷人財物”一體化。

    一旦一個區域小市場成熟了,通過擴大再生產進行滾動式的橫向拓展,這中間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整個過程叫做滾動發展和線性增長。

    這個過程就是經濟學意義上的規模經濟,主要是供給側的規模經濟。

    平臺經濟的出現改變了這個過程。從封閉的以產定銷發展到反向資源配置的敏捷供應,最終實現無邊界、無距離、自成長的爆發成長。

    需求方越來越個性化,而生產方越來越小批量,所以供給側和需求側都有反規模效應。供給側需要彈性生產,需求側需要用戶畫像。規模效益主要體現為平臺上的大規模信息匹配帶來了巨量交易。

    以平臺經濟為核心的經濟體與工業時代的經濟體大不一樣,從廠商的規模經濟轉移到平臺的規模匹配。

    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明顯地看出產品的定價權在轉移,大多數廠商只能被動適應平臺的要求:降價促銷和參與各種購物節。

    平臺上的大規模信息匹配,還衍生出兩個“副產品”。一個是物流倉儲,另一個是支付,原因就是這兩項業務很容易標準化。物流公司的規模越大效益越好,支付公司也是如此。

    從過去生產方的規模經濟、需求方的規模經濟,演變成平臺方控制的支付規模經濟和物流倉儲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的方式變了,經濟活動的重心也跟著發生變化,其中原因就是平臺側的規模經濟(包括支付和物流)取代了原來的生產方的規模經濟。

    傳統經濟還有兩個特征:高摩擦和高耗散。

    以服裝業為例,如果一個品牌服裝的成本是100元,商場的定價大約是12倍,市場的平均倍數為8.9倍。近兩年,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大約降到到8倍以下,但終端依然是高定價。在服裝行業的供應鏈中,各環節之間都有交易成本,還有物理空間成本,這就是高摩擦。

    所謂高耗散,就是指資源最終的有效利用率。例如,從中東進口石油最后真正由消費者享受的價值(用作動力的石油)可能不足17%,80%左右的資源全部耗散掉了。

    因而過去的經濟體是高摩擦、高耗散的經濟體。這種高摩擦、高耗散經濟體的一大特點,就是中間環節多。工業時代把這些環節進行分工及專業化操作,極致就是流水線生產。

    工業時代流水線生產方式的出現,使每一個生產崗位都有了標準化和通用性,可以吸納大量的勞動力,再加上專業分工的門檻“保護”,就業崗位數量相對穩定,持續期限較長。只要提高一個最普通體力勞動者的工作效率,就能提高生產效率,大規模地產生財富,普通的體力勞動者和廠商的利益是一致的。

    平臺經濟就是要減少這種摩擦和耗散,而減少摩擦和耗散恰好也是平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減少生產和交易過程中的摩擦和耗散,需要各種技術手段的支撐,數據、知識用于決策,關鍵在于平臺上的算法。從這種意義上來看,如何分享節約下來的蛋糕,算法發明人和廠商的利益是一致的。

    從流水線到算法,財富的密碼明顯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的背后,意味著資本方的利益正在從與普通大眾結盟轉向與小眾知識精英結盟轉變。

    四、平臺經濟學的研究方向

    與工業時代相比,互聯網時代,數據、算法成為生產要素、財富生成機制的變革,財富的創造機制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平臺經濟是否能發展為平臺經濟學?

    筆者認為可以鮮明地提出平臺經濟學,總結這個時代新生力量,對舊的理論進行迭代,有三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新計劃經濟

    平臺經濟是代碼和商業的特殊結合,互聯網成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流通中的數字中介,平臺必須“標準化”參與者專門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思想、知識、勞動力和其他閑置資產的使用權。

    這顯然涉及法律和合同所產生的規制,但也是通過分類納入和排除、分化的代碼來實現。例如,在共享經濟中,優步要求對司機進行背景調查,以便與使用該服務的乘客之間建立相互信任。

    這些標準化的包含、排除和區分對于穩定參與者的期望尤其重要,也是平臺進行計劃和組織的基礎。

    平臺可以調動參與建設新數字經濟流通的基礎設施。數字經濟循環是通過平臺對元數據進行編碼、部署算法處理數據點之間的關系、使用腳本交互協議、配置可視特征和默認值的接口,實現數據、軟件和硬件之間的無形鏈接。

    然而,平臺不是簡單的傳播,而是積極引導、制作和編程流通。這種作用似乎看到了“計劃經濟”的影子,馬云甚至認為平臺可以產生“新計劃經濟”。

    線下的物理市場是各種各樣的、分散的,交易效率并不高。建立在互聯網上,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上的平臺有眾多交易,成為最有效的市場,所以平臺經濟是最名副其實的市場經濟。

    但是,平臺積累了大數據資源,通過對此分析,可以預測下一階段某個物品交易的價格走勢,這又是計劃經濟的典型特征。由此形成“悖論”,值得理論界關注并進行深入研究。

    對于一個平臺來說,其價格體系是由平臺推薦的,或完全由交易雙方博弈,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完全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挑戰。

    (二)算法經濟學

    谷歌、今日頭條、騰訊社交網絡、摩拜單車和阿里巴巴等是網絡時代有代表性的平臺企業,其共同點是都運用了大規模匹配的算法,這一殺手锏堪比工業時代的流水線。

    工業時代稱為大規模制造,數字經濟時代稱為大規模匹配,誰能匹配得最優,誰就獲得了財富創造的手段。

    谷歌和今日頭條實現了人與信息的匹配,騰訊社交網絡實現了人與人的匹配,摩拜單車實現了人與設備的匹配,阿里巴巴實現了人與商品的匹配。

    匹配算法決定了交易的效率,排位的先與后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有重大差別。這種平臺的匹配算法帶來不同經濟效益的現象,筆者將其命名為算法經濟學。

    在平臺的匹配算法中,有一種被稱為“競價排名”,通俗地說,誰給的錢多就把誰排在前面。競價排名算法給平臺帶來最大的收入,但是,也會有產生“魏澤西”事件的風險。

    因此,算法經濟學就是要測量平臺算法的正負外部性。從監管的角度看,這才是要抓的重點。需要監管平臺算法對整個社會來說,其效應是正是負。

    平臺匹配算法的效率越高,經濟運行越有利,減少耗散、摩擦越多,平臺創造的財富越多,但其外部性不能為負。

    (三)冗余經濟學

    過去的經濟學是一個“浪費型”經濟學。

    一個商品,經過物流轉十圈,所謂“豆腐賣成肉價錢”,只要參與的每個人都能分到錢,就能計入GDP的總量,但中間環節未必都是有效率的。而平臺經濟減少摩擦、減少耗散,就意味著這個經濟體系更有效率。

    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平臺直接對接,在現實生活中,一級批發、二級批發,甚至實體店都沒有了。中間環節的消失意味著就業崗位的消失,平臺經濟也是減少就業的經濟學。

    未來十年左右,人工智能技術將廣泛應用。人工智能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遇到的減少就業的技術。平臺經濟加上人工智能,將使一個國家的失業問題雪上加霜,必須未雨綢繆。

    對此,筆者設想解決的辦法是:在平臺各個環節,采用只降低耗散,不降低摩擦的方案,在平臺運營中,保持一定水平的“冗余度”。

    也就是說,只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在工作效率和就業崗位尋求一個平衡,可以稱之為“冗余經濟學”。

    第6篇:數字經濟的特性范文

    關鍵詞:網絡時代;企業;市場營銷;數字化

    持續的信息技術革命與信息化建設使資本經濟逐漸轉變為信息經濟、網絡經濟和知識經濟。傳統的市場營銷組合策略制定、經貿交易方式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的面貌都在不斷接受著網絡時代的數字化變革?,F代市場營銷將不可避免地與網絡經濟時代的各種活躍因素相互促進和相互影響,傳統市場營銷理論和方法在網絡時代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

    一、網絡時代經濟特征的變化對市場營銷的影響

    首先,網絡時代最大的特征應該是信息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資源要素。傳統營銷環境下的數據逐漸變得微不足道,一般情況下,信息以數字化方式儲存在計算機的存儲單元中,而隨著現代存儲技術的發展,海量數據庫的建設使信息的存儲變得更加方便、快捷。這些數據對市場營銷的各項決策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另外,信息傳輸的方式得到進一步擴展,數字化信息利用各種現代傳輸媒介以不同的方式通過網絡在全世界范圍內實現傳播。正是網絡的這一特點,克服了物質信息的時空局限,進一步把世界聯結為一個整體,成為“地球村”。

    其次,在信息數字化的過程中,結算方式的數字化對于市場營銷來說是一次質的飛躍。用一串經過加密處理的數字來代替現金,將使網絡交易變得很容易。通過信譽良好的銀行或信用卡公司作為中介,完成數字貨幣的身份驗證和信息問題,證實顧客的身份,同時顧客也能夠確認供應商會交付質量可靠的貨物。隨著各種電子支付技術的完善,數字貨幣或者虛擬貨幣的廣泛使用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傳統市場營銷中非常讓人頭疼的結算問題,在網絡上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作為傳統市場營銷中的銷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是個結算渠道,但是通過數字化結算方式的應用,渠道所承擔的職責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

    再次,尼葛洛龐蒂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強調,后信息時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個人化”。因此,在網絡時代中人不再被物所役,而是物為人所用。在科技的應用上,人再度回到個人的自然與獨立。各種智能化工具的應用將給人類的個性化進程帶來基本的物質基礎。市場營銷中一直強調的個性化目標也將成為可能。市場營銷中的市場細分和市場定位理論和方法也將因為這些技術手段的發展變得更加豐富起來。

    最后,網絡時代促進了直接經濟的回歸,人類經過了農業經濟(直接經濟,簡單的物質交換和很少的交易環節)、工業經濟(迂回經濟,需要更多的環節,更多方式的物質交換),又回到了直接經濟的時代。通過網絡的信息交換平臺,更多的交易可以在生產者和使用者之間直接進行,甚至通過C2C(個人與個人之間)模式,雙方直接完成物物交易,滿足各自的消費需求。這種直接經濟的模式將在很大程度上對市場營銷的產品生產、包裝運輸、渠道管理、促銷宣傳的決策帶來巨大的變革。

    二、網絡時代市場營銷環境的數字化變遷

    傳統市場營銷環境的分析一般包括兩方面內容:宏觀環境分析和微觀環境分析。市場營銷的宏觀環境一般分為政治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地理環境和競爭環境;微觀環境一般分為營銷渠道中的企業、顧客、公眾。在現代網絡條件下,宏觀與微觀環境因素因為信息的充分交流,兩類因素互相之間的調節作用日趨明顯,甚至有些概念已經變得不再清晰。

    (一)微觀環境與宏觀環境因素之間的影響更加明顯

    由于每個個體掌握信息獲得信息的機會更加平等和充分,以前企業間接接觸、非直接相關的因素,現在變得更加不易控制和適應。一部與企業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只是在它正式出臺后才對企業的營銷活動產生影響,很多時候,是在該文件在提議、起草、征求意見的時候就對顧客和公眾產生了影響。企業曾經面對的顧客或者顧客群的意見對有關法律法規的影響變得不可估量。另外,由于企業在網絡社會中面對的顧客空間上的限制逐漸變得不再重要,相應的對市場營銷的社會文化環境、經濟環境的分析,純粹從區域空間的角度來研究就難以找到合適的立足點。

    (二)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的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影響也超過以往

    宏觀方面,由于技術環境的變化,一種新技術的應用可能會直接導致社會文化環境因素的調整,可能會使經濟環境的分析變得不可捉摸,可能會使企業之間的競爭一夜間產生巨大的差距。曾經風靡一時的克隆技術,作為技術要素應該說非常成功,但是它同時帶來了很多的社會倫理問題,很多國家和地區堅決抵制。這樣一個技術要素,由于信息的可獲得性和傳播的快捷性,很快就會對其他宏觀環境要素產生影響。同樣,由于網絡交流平臺超乎想象的傳播效率,一件很偶然的顧客抱怨就會演變成一場嚴重的公眾信任危機,甚至對營銷渠道中的供應商、中間商、商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導致整個營銷鏈條的崩潰。

    (三)市場營銷環境分析的困難和便利度同時增加

    一方面,由于可以通過很多渠道、利用很多手段,掌握更多的基本分析數據和材料,給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帶來了便捷和效率;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繁雜和不確定,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獲得有用信息的難度也在明顯提高。而且,所有的競爭對手在信息的獲取上也會站在同樣的平臺上,甚至采用了同樣的基礎數據和類似的分析方法,誰能從中獲得先機?誰就能在營銷的競爭取得優勢?

    三、網絡時代消費者消費行為的扭曲和逆轉

    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一般分為確認需要、搜集信息、評價選擇、購買決定和售后行為等環節。但是在網絡時代,由于很多新型的數字化產品的出現,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產生了一些扭曲,甚至逆轉。

    (一)數字化消費領域出現了需求層次的逆向擴展

    由于數字化產品本身的特性以及相關的配套環節存在的問題,消費者在實施數字化消費時,并不一定遵循馬斯洛需求層次的從低到高的基本規律,恰恰相反,不少時候,消費者從較高層次的需求開始自己的數字化消費行為,比如開始通過網絡平臺購買軟件、游戲、音樂等文化精神消費品開始,逐步過渡到預定機票、旅游住宿,再到購買服裝和食品等。這種逆向擴展雖然是一種特殊消費環境下的特殊消費行為,但是對于企業的營銷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來說,的確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二)數字化消費領域消費過程的扭曲現象

    在現代信息社會,由于產品和服務信息的豐富,消費者偶然接觸到這些信息的機會更多,消費者首次購買的隨意性比以往更加表現突出。不少時候,對于網絡和數字產品,消費者可能從購買決定這個流程開始,尤其對于小額、變換成本低的數字化產品這種行為發生的概率較高。等購買完成、開始使用后,才真正開始了解這種產品,開始比較這類產品,開始評價這種產品,然后決定是否繼續購買、使用,是否向朋友推薦。這種消費過程的扭曲現象在互聯網數字化服務消費領域比較常見。如果能夠把握好消費者的這種嘗試性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企業在這一類產品、服務的市場營銷策略制定時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將會對企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四、網絡時代營銷組合體系的數字化內涵

    網絡時代市場營銷環境的變化和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促使企業營銷的重心由“推銷產品”轉變為“滿足需求”;由“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顧客為中心”,遵循網絡時代市場營銷的基本要求和市場的變化。對于市場營銷理論中的兩個最經典體系: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和4c(consu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必然要吸納更多的數字化內涵,以適應網絡時代的市場營銷學發展的要求。

    (一)從“4P”來看

    一是營銷產品策略發生變化。產品從基本形式上可分為:e化產品(或稱數字化產品)和非e化產品。e化產品的開發、包裝、產品線設計必須遵照自身的規律來運作,比如軟件、音樂、游戲、電子書等e化產品,可以在網絡上實現全部的營銷流程。而非e化產品的路線圖卻變得更加復雜,一方面,要考慮如何在傳統產品的營銷中引入更多的e化元素來適應網絡時代市場營銷的發展,另一方面要考慮是否需要與已經e化的產品線進行協作和配合,充分利用現有的數字化營銷網絡,促進傳統產品的銷售,實現網上銷售、網下交易的目標。另外,產品策略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由大量銷售產品轉向定制銷售產品,轉向個性化的“一對一”營銷。從理論上來說,只要產品定制信息采集系統設計合理,實現個性化生產、銷售沒有太多障礙。但是從企業經營來說,如何在成本控制與個性化營銷中求得平衡卻是個不小的挑戰。

    二是價格策略也因為網絡時代的到來變得更加復雜。由于網絡信息平臺對市場供需具有強大的匹配能力以及市場信息充分公開,尤其現在已經出現大量的自動比價軟件和自動比價采購網絡,使競爭者之間的價格更加裸,致使企業之間的價格更加白熱化。一個企業的價格方案的穩定周期變得越來越短,產品的原始價格體系變得不再那么重要,企業必須要及時關注可以查獲的價格信息,合理調整價格策略。另外,由于一些數字化產品的特性,像IT領域著名的摩爾定律,在價格調整時,特別要防止出現價格設計中的倒掛情況,避免性價比不相稱的價格組合。

    三是由于產品的e化程度不同,是采取單道法還是采取雙道法,就需要進行渠道的組合匹配。一般來說,e化程度高的產品可以通過更加e化的渠道進行,非e化的產品也需要進行渠道的e化改造。產品通過網絡直銷可以改變了傳統的迂回模式,實現零庫存、無分銷商的高效運作。但是對于很多傳統企業來說,引入數字化渠道的同時也帶來了渠道沖突的可能。

    四是由于網絡這種第五媒體的出現,更多的知識階層和白領一族開始習慣于從互聯網上獲得產品信息。網絡展示和網絡推廣逐漸成為企業市場營銷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建立企業網絡名片、網絡廣告、進行網絡搜索競價排名、e-mail營銷、病毒式營銷,這些手段現在正走向正規化和程序化。作為企業營銷的促銷策略制定必須要考慮數字化促銷的方案,并且適當調整在各種媒體間的預算分配。從目前來看,市場營銷的促銷策略數字化特征比其他三個策略顯得更加明顯和充分。

    (二)從“4C”來看

    一是網絡時代的信息化平臺建設,傳統營銷中的按照地理因素進行客戶劃分的基本原則需要加入更多的考慮因素。市場營銷所面對的客戶至少要考慮到這兩大類:網絡客戶和非網絡客戶。企業在客戶策略方面需要做到充分了解網絡客戶的非數字化需求和非網絡客戶的數字化需求,這兩種非純粹的網絡消費需要企業提供不同的營銷手段幫助他們完成消費。

    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電子交易手段使交易直接進行、減少交易環節而使交易費用大為降低,使消費者直接受益。企業可以利用各種現代化的管理軟件和管理方法,更加有效地控制庫存,減少甚至取消庫存,從而可以減少庫存占用資金的成本,降低了企業的成本、減少了消費者的負擔。在企業的研究開發、生產管理、運輸物流、財務管理等各個環節實現數字化和決策的科學化,最終體現在消費者消費成本的降低。三是發揮網絡時代信息交流的便利,為消費者帶來各個環節的方便。從消費者獲得信息開始,可以使用各種現代的信息傳播手段,是消費者能夠方便快捷的獲得所需信息,完成產品的定購、結算、驗收、退換貨、售后服務,最大程度地減少消費者的消費勞動量。四是利用數字化網絡平臺為企業和消費者之間搭建無縫溝通的橋梁。企業需要了解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消費者也需要知道企業現在的生產情況和產品的實現能力。這在以往的營銷實踐中實現起來成本很高、效率很低?,F在通過公司的網站、企業內部論壇、主題產品網上俱樂部、電子郵件、在線表單等現代信息交流手段,消費者可以向企業直接提交自己的消費要求,企業也可以在線征求消費者的意見,進行網上調查,不斷完善產品。通過不斷的溝通和交流,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將會變得更加融洽。

    網絡時代的到來,一方面為企業開展市場營銷活動提供了更多的技術基礎和更多的先進手段,另一方面也對企業的市場營銷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掌握各種現代信息處理工具,學會在營銷實踐中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美)科特勒.市場營銷原理[M].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2、王正選,鞏春生.市場營銷學[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2.

    3、朱明俠,李盾.網絡營銷[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4、馮英健.網絡營銷基礎與實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王方華.營銷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

    第7篇:數字經濟的特性范文

    關鍵詞:電能表;基本原理;誤差調整;電流采樣器

    中圖分類號:TM7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09)24-0051-02

    一、電能計量基本原理

    電能表作為測量某一段時間內發電機發出的電能或負載消耗電能的儀表,其應用已經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按結構原理劃分,電能表分為感應式和電子式兩大類。其中電子式電能表進一步又可分為全電子式電能表和機電脈沖式電能表。

    感應式電能表采用電磁感應的原理把電壓、電流、相位轉變為磁力矩,推動鋁制圓盤轉動,圓盤的軸(蝸桿)帶動齒輪驅動計度器的鼓輪轉動,轉動的過程即是時間量累積的過程。因此感應式電能表的好處就是直觀、動態連續、停電不丟數據。電子式電能表運用模擬或數字電路得到電壓和電流向量的乘積,然后通過模擬或數字電路實現電能計量功能。盡管各類電能表功能各不相同,但其電能計量的基本原理卻是一樣的,下面對此進行簡單介紹。

    電能計量是通過對有功功率的測量得到的,負載上的瞬時功率p(t)等于負載兩端的瞬時電壓u(t)與流過負載的瞬時電流i (t)的乘積,其表達式為p (t)=u (t)i (t)。

    p (t)=u (t)i (t)

    =2UI sin(ωt +φ)sinωt

    =2U I sinωt (sin ωt cos φ+cos ωtsinφ)

    =UI cosφ(1+cos2ωt )+UI sin φsin2ωt (1)

    由計算公式可知,瞬時功率p (t)由兩部分組成,UI cosφ(I cos2ωt)是有功功率,其值在0~2U I cosφt之間;UI sin φsin2ωt是無功部分,它的平均值為零,它的最大值UIsinφ定義為無功功率。如果定義有功功率P為瞬時功率p (t)在一個周期內的平均值,利用計算公式(1),負載上的有功功率P為:

    (2)

    負載有功功率P對時間的積分即為有功電能,也就是負載消耗的電能。如果要測量無功功率,則可以通過先將電流相位移相90°,再按相同的方法可計算出無功電能。

    二、電子式電能表的誤差分布

    電子式電能表的誤差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引起的:

    (一)電流采樣器帶來的誤差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和高精度的要求,出現了霍爾器件和帶電子補償的高精度電流互感器,其誤差主要與一次回路電流、一次負載和工作頻率有關。

    (1)一次回路電流與誤差絕對值及相位誤差成反比。

    (2)二次負載與誤差絕對值成正比,與相位誤差成反比。

    (3)頻率(25~1000Hz)對誤差的影響很小。

    (二)電壓采樣器帶來的誤差

    電壓采樣器分為分壓器和電壓互感器兩種。對于分壓器來說誤差情況如下:

    1.溫度誤差。電子式電能表分壓器一般選用1%精度的金屬膜電阻,其溫度系數α≤50 ×10-6,故對于0.5級以下精度的電能表,其誤差隨溫度變化可以忽略不計。

    2.一次電壓誤差。因為其為電阻分壓,一次電壓變化對誤差影響幾乎可忽略不計。

    3.負載影響。無論是模擬還是數字乘法器,均采用CMOS大規模集成電路,其電壓回路的輸入電阻相對于幾十千歐的電阻分壓網絡為無窮大,故而負載引起誤差幾乎為零。

    4.頻率影響。頻率(0~1kHz)對誤差的影響幾乎為零。同樣電壓互感器的誤差特性也存在上述幾個方面,但都不如電阻網絡分壓器。

    (三)乘法器帶來的誤差

    1.模擬乘法器引起的誤差。(1)輸入電壓誤差特性。模擬乘法器由運算放大器和大規模集成電路實現,故其誤差隨著輸入電壓的變化有非線性變化的特性,如圖1所示:

    (3)溫度誤差特性。其溫度(-40℃~85℃)范圍內,誤差變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2.數字乘法器引起的誤差。數字乘法器采用高精度A/D轉換進行數字化,然后對數字量進行乘法運算。除了A/D轉換引起的誤差外,其他如溫度、頻率誤差都可忽略不計。采用12位A/D,由于其轉換分辨率高,對0.5級及以下精度的電子式電能表也可忽略不計。

    三、電子式電能表誤差調整

    本文深入研究了電能表的計量基本原理及引起電能表誤差的主要原因,對電能表生產廠家對不合格電能表的誤差調整過程進行了仔細分析,提出了一種電能表誤差調整的指導模式。此模式可為電能表生產廠家提供一種簡單有效的誤差調整解決方案,具有極為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對電能表進行誤差調整時,首先要判斷電能表是否合格。目前電能表檢定中主要項目有:直觀檢查、起動試驗、潛動試驗、基本誤差的測定、絕緣強度試驗和走字試驗等。每個項目都有具體的要求,檢定員只需要按照規章檢定即可判斷電能表合格與否。日常工作常有這樣的情況,電能表的其他技術指標均能達到,就是基本誤差超差,而該技術指標對電能表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如果這項指標不準,該表就不能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對此電能表進行基本誤差調整,使其符合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的要求,可為用戶節約資金。

    電子式電能表的誤差調整可分為硬件和軟件調整,單相電子式電能表以硬件調整為主,由于其電壓、電流采樣主要采用分壓器、分流器,因此其誤差主要是幅值誤差,硬件調整主要調整采樣電阻。

    電子式電能表利用計量芯片測量電能,其輸入電壓原理圖如圖2所示:

    電能計量芯片計量電能需要兩方面的輸入:

    電流(和標準表串聯在一起,電流值相同);

    電壓(電阻網絡分壓得到)。

    電表所產生的誤差e與電阻R兩端分壓多少有關,即:U1。而U1的大小由串聯電阻的分壓原理可知:

    (3)

    式(3)中:Rb為調整前電路總電阻,其中包括4個阻值為220kΩ的固定電阻,一個阻值為1kΩ的電阻R,6個連接狀態可以改變的電阻R,6個連接狀態可以改變的電阻R1 ,R2 ,...,R6。假定此時電能表的誤差為e,那么,期望調整后電阻R分得電壓U2與U1的關系為:

    U2 =U1(1-e) (4)

    此時:

    由此可得:

    Ra =Rb(1-e) (5)

    式(5)中:

    Ra為調整后電路的總電阻;Rb調整前電路的總電阻,電阻網絡電路圖如圖3所示:

    從圖3我們可以看出,通過改變6個電阻的連接狀態,實現電阻網絡阻值的變化,從而改變電路總電阻,利用前面所述的誤差調整原理,達到電能表誤差調整的目的。

    第8篇:數字經濟的特性范文

    關鍵詞:信息產品 數字產品 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理論。

    0 引言。

    隨著信息經濟和網絡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飛速發展,同時面臨新的挑戰,原來的理論很難對信息經濟的許多問題做出完善的解釋。

    當大家都感到網絡使全球變成了“地球村”的時候,卻發現地球村的居民并沒有走向“共同富裕”,信息經濟仿佛把距離拉近了,但是卻把地球村的“村民”貧富差距拉大了;歐洲的債務危機使得歐盟有分裂的危險,窮國和富國的差距也在拉大。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不能適應現在的信息經濟的發展,很難去解釋國際貿易中與信息產品或者知識經濟相關的現象,需要對其理論進行改進或者提出新的理論。

    1 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發展。

    1.1 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說。亞當·斯密絕對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產生于各國之間生產商品的勞動生產率的絕對差別。一國應該專業化生產和出口那些本國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進口那些外國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所謂絕對優勢是指,如果一國相對另一國在某種商品的生產上有更高的效率,則稱該國在這一產品上有絕對優勢。

    斯密主張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反對國家對外貿的干預,認為自由貿易能有效地促進生產的發展和產量的提高。

    1.2 相對優勢說對絕對優勢說的取代及其發展。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世界各國產品比較優勢的存在,各國應該根據自己的比較優勢進行專業化生產并參與國際貿易,貿易雙方均將在國際貿易中獲得貿易利益。任何國家都可以憑借自己的相對優勢即按照“兩優取最優,兩劣取次劣”的原則從事生產和交換。

    1.3 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稟賦理論被稱為新古典貿易理論,其理論模型即 h- o 模型。要素稟賦理論認為雙方均憑借自己的相對優勢從事生產和交換,即各國應該生產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國相對充裕要素的產品,而進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國相對稀缺要素的產品。

    在赫克歇爾和俄林看來,現實生產中投入的生產要素不只是一種———勞動力,而是多種。根據生產要素稟賦理論,在各國生產同一種產品的技術水平相同的情況下,這種生產要素的價格差別則取決于各國各種生產要素的相對豐裕程度,即相對稟賦差異,故稱為要素稟賦說。由此產生的價格差異導致了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

    2 信息經濟或者知識經中環境下的國際貿易。

    2.1 物質、能量和信息產業的發展。我們都在喊“信息經濟時代”

    或者“知識經濟時代”到了,但是我們中的很多人并沒有對此有很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人類的三大生產要素是:物質、能量和信息,人類文明也經歷了:以物質材料為主要生產要素的第一代文明;以能量能源為主要生產要素的第二代文明;正在經歷的以信息知識為主要生產要素的第三代文明。美國的第一、二、三產業,三次產業結構演變過程是“: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經濟發展的實踐證明,“三二一”的三次產業結構符合后工業化階段經濟的發展需要的。第三產業的主體是信息產業和以知識為主的服務業,信息和知識是其核心。

    2.2 信息產品的邊際成本。信息產品尤其是數字產品不同于物質產品和能量產品,可復制性和非排他性,使其具有邊際成本為零的特點,從而也導致其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于物質產品和能量產品不同。

    作為國際貿易的基礎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家之間通過分工可以提高雙方國家的福利,也就是國際間的分工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然而在信息經濟下,國際分工可能只對生產信息產品或者知識產品的國家帶來好處,對生產物質產品和能量產品的國家之能帶來負效益。

    比如美國微軟的 windows 操作系統,滿足美國國內的需求,但是它出口到其他國家,基本不需要改動,只是將語言本地化即可,而世界其他國家的正版用戶必須和其他物質產品一樣為之付費。而對于美國而言,美國人并沒有為此付出更多的勞動(相對于軟件開發成本,語言本地化成本可以忽略),然而其他國家如果生產物質或者能量產品,則必須付出與之相對應的額外勞動。

    3 信息產品對國際貿易和國際貿易理論的影響。

    3.1 信息產品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分析。假設只有 a,b 兩個國家進行貿易,a 國只能生產物質產品和能量產品,b 國能生產物質產品、能量產品和信息產品,a 國出口量等于 b 國進口量,a 國進口量等于 a 國出口量。a 國出國產品的總價值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出口產品的總成本錯誤!

    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錯誤!未找到引用源。,但是成本為錯誤!未找到引有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 錯誤!

    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錯誤!未找到引用源。==0)如果 a 國的信息產品進口量 >=a 國物質產品和能量產品的出口量,則 b 國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就可以得到 a 國出國產品的總價值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如果 a 國的信息產品進口量 <a 國物質產品和能量產品的出口量,則 b 國付出的成本為: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生產信息產品的國家可以從國際貿易中得到不平等的好處,在極端情況下,可以無償的從別的國家獲取物質和能量產品。

    3.2 信息產品對國際貿易理論的影響。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還是李嘉圖的相對優勢理論都不適用信息產品的國際貿易。這些理論是建立在國際分工基礎上的,而國際分工在信息經濟之前主要以物質能量產品為主,所以這些理論是適用的,之所以這些理論不適用是因為信息產品的特性與物質能量產品不同,信息產品的邊際成本為零,而物質能量的邊際成本不為零,因此在使用國際分工理論時,需要區分是信息產品還是物質能量產品。在信息產品這個大類中,進行小類國際分工,以前的理論才能使用;同理,在物質能量產品中,進行進行小類國際分工,以前的理論也使用。而不能將所有產品不做區別的進行國際分工。

    4 對我國產業發展的建議。

    通過上面的理論分析,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只生產物質能量產品,或者以物質能量產品為主的產業結構,會使一個國家成為別的國家的免費勞動力,所以應該盡快調整我國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知識經濟,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尤其是軟件產業和文化產業。

    參考文獻:

    [1]thomas a.pugel(美) 托馬斯·a·普格爾著。國際貿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薛榮久主編。國際貿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

    第9篇:數字經濟的特性范文

    關鍵詞:汽輪機;控制;技術

    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是以汽輪機為控制對象,運用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及液壓控制理論,完成汽輪機調節控制和保護。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建模與仿真是研究汽輪機控制品質、部件故障對系統的影響、故障診斷和技術培訓等的有效技術手段。控制系統使得汽輪機的控制與操作更加合理、簡單、靈活,并且提高了汽輪機機組控制的可靠性和精度。

    1 數字電液調節系統有著液壓調節系統無可比擬的許多優點

    1.1 DEH是汽輪機的數字化電液調節系統是汽輪機組的心臟和大腦。DEH汽輪機綜合控制系統是結合先進的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吸取了國內外眾多同類系統的優點,系統結構充分考慮了系統的先進性、易用性、開放性、可靠性、可擴展性、兼容性和即插即用等特性,結構完整、功能完善。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是由計算機控制部分和液壓機構組成,是目前汽輪機控制系統發展方向,它的作用就是控制汽輪機的啟動,升速,帶負荷,負荷調節,保證汽輪機組的安全運行。

    1.2 數字電液控制系統可以實現自動系統控制。隨著大容量汽輪機的發展和電網峰谷差的不斷增大,對機組的調峰和調頻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降低成本,改善機組運行的經濟性、可靠性、可調性,已成了各電廠特別是老電廠的當務之急?,F代化的汽輪機生產設備, 不斷應用電腦數字化的管理和完善的服務體系,才能跟上現代社會發展的腳步。數字電液控制調節系統具有快速、準確、靈敏度高的特點,實現廠級集中控制和遠方遙調控制,可在線修改各種調節參數,有利于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其遲緩率不大于0.08%,而模擬電液調節系統的遲緩率為0.2%,最大試驗力300kN,轉速和負荷控制范圍大。轉速控制范圍50~3 500 r/min,精度±1 r/min;負荷控制范圍0~115%,負荷控制精度0.5%;調速系統遲緩率

    1.3 數字電液控制系統可以部分完成各種控制回路、控制邏輯的運算。隨著大型聯合電網和現代大功率汽輪發電機組的發展,為了適應電站自動化的需要,要求裝備比以往采用的液壓機械式調節系統更為迅速,更加精確的控制系統。同時大容量汽輪機的發展,使老機組將面臨調峰和調頻,加上原來純液壓調節系統存在控制精度低、穩定性差等缺陷已不能滿足電站自動化的需要。電液調節系統,能使汽輪機的轉速或功率的實際值準確地等于給定值,靜態特性良好。機組甩負荷時,由于功率回路的切除可以防止反調,使汽輪機的轉速迅速穩定在3000r/min上。最大拉伸空間:550mm;扁試樣夾持厚度:0-18;最大壓縮空間:550mm;實現多通道的控制,完成運行過程的全自動控制、自動測量等功能,減少了機械部件之間的傳動環節,并在控制功能、控制精度和靈活性方面能充分滿足現代汽輪機控制要求,提高了機組的經濟性、可靠性和自動化水平。

    2 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技術應用

    2.1 DEH數字電液控制系統在300MW汽輪機上的應用。DEH控制系統是由電氣和液壓兩部分組成。該系統采集機組的轉速、功率等反映機組狀態的參數,經過分析、處理,形成機組的狀態量和控制量。以往汽輪機控制大都采用傳統的機液式或液壓式的調節、保護系統,其存在著自動化程度低、控制精度差、故障率高、操作復雜、檢修維護困難等缺點?,F代汽輪機控制系統的控制策略是在傳統的基本控制策略的基礎上,考慮了電網控制,熱網控制和機爐協調控制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數字電液控制系統DEH是現代汽輪機控制系統的典型形式。而DEH數字電液控制系統能夠精確地控制汽輪機的轉速或功率。較強的對汽輪機主機及輔機系統擴展監控的能力,主控制器采用高性能CPU,可以滿足汽輪機自啟動(ATC)的運算要求,危急遮斷系統主要用來在危急狀態下迅速關閉主調門,實現停機,以保護汽輪機的安全。另外,還可以降低熱耗,提高機組的經濟性。其閥門管理功能即單閥/順序閥切換功能,使機組在穩定運行時可選擇采用噴嘴調節方式,盡量減少了節流狀態下的閥門損失。

    2.2 200MW汽輪機DEH數字電液調節系統應用。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用戶對自動化要求的不斷提高,中小汽輪機也陸續開始應用數字電液控制系統。200MW汽輪機電液調節系統具有及時、快速、準確、靈敏度高的特點,其遲緩率不大于0.067%。在蒸汽參數穩定的情況下,可以保證功率偏差小于1MW。當蒸汽參數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獲得相對穩定或變化很小的蒸汽參數才是我們的目的。因此,必須掌握蒸汽參數的變化規律。其特點是壓力損失小,量程范圍大,精度高,減少機組全周進汽,縮短啟動時間,無可動機械零件。不斷提高可靠性指標,從而使產品顯著提高。從而使機組運行減少不必要的節流損失,提高機組的熱經濟性。

    2.3 3EH與CCS控制信號的聯絡。隨著工業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發電廠單機容量的增大,機組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分散控制系統(DCS)在國內外大型發電廠的應用日趨廣泛。信號的聯絡其實質是計算機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集中監視、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捉新型控制。從而實現了機組運行方式向單元制、協調控制的方向發展。使電動機驅動和保護、同期、快切等專用模塊,將過程控制和電氣控制融為一個整體。通過若干臺投入CCS系統運行機組實踐檢驗,證明這種傳輸方式能夠安全、有效地實現CCS、AGC控制,并獲得了很好的調節效果。 綜上所述, DEH系統的投入,使機組能夠穩定、快速地響應機組負荷指令變化,這樣才有可能進一步投入協調控制系統(CCS)和機組自動發電控制(AGC)。從而實現了控制技術與信息技術質與量的飛躍,為用戶確保了安全經濟的連續生產,獲得了廣大用戶的認可和好評。

    3 結束語

    隨著科學的進步,技術的完善以及使用單位人員對數字電液控制系統技術認識的提高,電液調節系統的優越性將體現得更加充分。因此,加強對數字電液控制系統研究是對我國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的發展提供參考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阮大偉.大型火電機組汽輪機數字式電液控制系統[J].熱力發電,201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成人免费的性色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完整版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久久天堂成人影院| 成人福利小视频|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无码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成人久久久久久| 成人综合在线视频免费观看完整版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a毛片成人免费全部播放|